TWI587934B - 粉體分級裝置 - Google Patents
粉體分級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7934B TWI587934B TW103121356A TW103121356A TWI587934B TW I587934 B TWI587934 B TW I587934B TW 103121356 A TW103121356 A TW 103121356A TW 103121356 A TW103121356 A TW 103121356A TW I587934 B TWI587934 B TW I5879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der
- disk
- shaped
- classifying device
- air flow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8—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B07B7/086—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the winding course of the gas stre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8—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B07B7/1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having air recirculating within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將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在期望的粒徑(分級點)予以分級之粉體分級裝置,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利用藉由迴旋空氣流對粉體賦予之離心力與抗衡力之平衡,在長期間範圍可將理想為數μm左右到超微米左右的粉體高精度地加以分級之粉體分級裝置。
以往以來,使用導引葉片、氣體噴嘴等在分級室內形成迴旋空氣流,對被供給至分級室內的粉體賦予迴旋運動而離心分離成粗粉與微粉,微粉從迴旋空氣流的中央部回收而粗粉從迴旋空氣流的外緣部下方回收之分級裝置為眾所皆知。
又,在近年,伴隨冷凝器等的電子零件等之技術的進步,逐漸形成為需要具有狹窄的粒子尺寸分佈之細微粒子。
因此,本案申請入在例如專利文獻1提案有以下的粉體分級裝置,其在2片圓盤狀構件之間形成有成
為將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進行離心分離之分級場的圓盤狀空洞部,在圓盤狀空洞部將複數個導引葉片配置成以預定角度從圓盤狀空洞部的外周朝內部方向延伸,在上部圓盤狀構件設置將粉體供給至圓盤狀空洞部的粉體供給口,又,在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中央部設置包含從圓盤狀空洞部的中央部所排出的微粉之空氣流的排出部,且在下部圓盤狀構件的外緣部下方與圓盤狀空洞部的外周壁之間設置從圓盤狀空洞部所排出的粗粉之回收部,進一步將對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吹入壓縮空氣的複數個第1氣體噴嘴,在圓盤狀空洞部的外周壁,沿著其接線方向配置在粉體供給口附近且複數個導引葉片之上方,將對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吹入壓縮空氣的複數個第2氣體噴嘴,在圓盤狀空洞部的外周壁,沿著其接線方向配置在粗粉的回收部且複數個導引葉片之下方。
如此,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係藉由使用送風機從排出部進行吸引排氣,將從裝置的外側所吸引的空氣通過導引葉片之間,使得在成為離心分離室(分級場)之圓盤狀空洞部內形成迴旋空氣流,對粉體賦予迴旋運動而可離心分離成粗粉與微粉。此時,在此裝置,從複數個第1氣體噴嘴對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吹入壓縮空氣,使自粉體供給口所供給的粉體搭乘迴旋空氣流,並且自複數個第2氣體噴嘴對圓盤狀空洞部外緣部下方吹入壓縮空氣,使從粗粉的回收口所回收之粗粉中所含的微粉返回至圓盤狀空洞部,藉此,能夠將數μm程度以下、
超微米等之微粉加以高精度地分級。
其結果,在專利文獻1,能夠達到可高精度地分級數μm程度以下、超微米等之微小粉體,且容易控制粒度,並且亦可容易進行維修之粉體分級裝置。
又,本案申請人在例如專利文獻2提案有以下的粉體分級裝置,其在外殼內形成有將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進行離心分離之圓盤狀離心分離室、和在其兩側呈同軸配置且與離心分離室連通之環狀粉體分散室及粉體再分級室,又在外殼還形成有以周壁部封閉離心分離室的周方向外周部且對粉體分散室內供給粉體用之粉體供給口、用來從離心分離室排出包含微粉的空氣流之微粉排出口、及用來從粉體再分級室排出粗粉的粗粉排出口,且在外殼的周壁部,沿著其周方向排列有對粉體分散室的內部噴出壓縮空氣的複數個第1氣體噴嘴、及對粉體再分級室的內部噴出壓縮空氣之複數個第2氣體噴嘴,在粉體分散室內形成用來使粉體分散的第1迴旋空氣流、及使粉體再分級室內的粗粉中之微粉浮起而返回至離心分離室內之第2迴旋空氣流,藉由該等兩個迴旋空氣流,在離心分離室內形成用來將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予以分級(離心分離)之第3迴旋空氣流。
如此,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藉由自複數個第1氣體噴嘴對環狀粉體分散室噴出的壓縮空氣,在粉體分散室內形成第1迴旋空氣流,使自粉體供給口所供給的粉體搭乘上第1迴旋空氣流而分散,並且流
入至與粉體分散室連通之成為離心分離室的圓盤狀空洞部內,且藉由自複數個第2氣體噴嘴對環狀粉體再分級室噴出之壓縮空氣,在粉體再分級室內形成第2迴旋空氣流,使粗粉中的微粉浮起而返回至離心分離室內,並且流入至成為與粉體再分級室連通的離心分離室之圓盤狀空洞部內,藉此,在圓盤狀空洞部內形成用來分級粉體的第3迴旋空氣流,對粉體賦予迴旋運動而離心分離成粗粉與微粉,可高精度地分級數μm程度以下、超微米等之微粉。
其結果,在專利文獻2,能夠高精度地分級細微的粒子。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345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45819號公報
為了因應近年更進一步的微粉化,被要求在作為分級場的圓盤狀空洞部形成更強力的漩渦(迴旋空氣流)之必要性。
但,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在成為分級場的圓盤狀空洞部內,為了藉由以鼓風機吸引通過導引葉片之間的空氣形成使用於離心分離之迴旋空氣流,亦即從導引葉片間流入的空氣之流入速度,比起自氣體噴嘴所噴出流入的空氣之流入速度極小,因此即使增大來自於導
引葉片之流入速度,在增大使用於分級(離心分離)的迴旋空氣流之流量上也有界限,存在無法進行需要大流量之迴旋空氣流的更細微之粒子的分級的問題。
因此,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需要大幅地增加自第1氣體噴嘴所噴出的壓縮空氣之空氣量。在此,在自以往的導引葉片所吸引的空氣量多之情況,形成於作為分級場的圓盤狀空洞部內之漩渦(迴旋空氣流)雖為均等,但,隨著來自於第1氣體噴嘴的空氣量增加,產生漩渦(迴旋空氣流)的不均等化,如圖8(C)及(D)所示,因在圓盤狀空洞部的上壁面(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下壁面)、下壁面(下部圓盤狀構件的上壁面)等產生粉體附著,產生分級精度大幅地降低之問題。再者,此粉體附著會隨著長時間持續進行分級而更大幅增大,其結果,會有引起產生剝離,分級精度的惡化,粗大粒子的混入等的問題之虞。
另外,在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由於藉由以自第1氣體噴嘴及第2氣體噴嘴所噴出的壓縮空氣產生之第1及第2漩渦(迴旋空氣流)形成用來進行分級的第3漩渦(迴旋空氣流),故,比起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雖可增加第3漩渦(迴旋空氣流)的空氣量,但當為了進一步分級細微的粒子而增加自第1氣體噴嘴或第2氣體噴嘴所噴出的壓縮空氣之空氣量時,與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粉體分級裝置的情況同樣地,產生漩渦(迴旋空氣流)的不均等化,導致分散精度惡
化,因在圓盤狀空洞部的上壁面(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下壁面)產生粉體附著,引起分級精度大幅地惡化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前述以往技術的問題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粉體分級裝置,其可謀求成為分級場的圓盤狀空洞部內之迴旋空氣流的均等化,且可在長時間範圍維持均等的迴旋空氣流,因此不會產生使粉體附著於圓盤狀空洞部的壁面特別是上壁面、下壁面等,在長時間範圍高精度地分級從數μm程度以下到超微米左右的微小粉體。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本發明之粉體分級裝置,係將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予以分級並將預定粒度以下的微粉回收之粉體分級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具備2個圓盤狀構件及安裝於此2個圓盤狀構件的外周側之周壁構件,且在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間及前述周壁構件的內側形成有藉由內部的迴旋空氣流將前述粉體分級之圓盤狀空洞部的外殼;設在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中的至少一方側,來連通於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外緣部之內側,且將藉由空氣流被氣流搬送之前述粉體供給至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的1個或複數個粉體供給口;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至少一方,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半徑方向之中央部相連通,將包含從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所排出的前述微粉之空氣予以排出的排出部;形成於前述
外殼的前述周壁構件的厚度方向之中央部,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前述外緣部相連通,並具備有將從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排出且較前述預定粒度大的粗粉回收的狹縫狀開口之回收部;及以各1組的方式分別設在前述外殼的前述周壁構件之前述狹縫狀開口的前述厚度方向之兩側,且在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外緣部,以沿著其接線方向的方式配置於前述外殼的前述周壁構件,並且為了在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形成前述迴旋空氣流,具備有對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導入空氣的複數個空氣導入裝置之2組的空氣導入部。
在此,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係由上部圓盤狀構件及下部圓盤狀構件所構成,該粉體分級裝置還具有第2回收部,該第2回收部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中的至少一方,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相連通,回收自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所排出的前述粗粉之一部分為佳。
又,前述排出部是以直立於前述外殼的前述上部圓盤狀構件且前端朝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突出之內側圓筒管所構成,前述第2回收部是以直立於前述外殼的前述上部圓盤狀構件且直徑較前述內側圓筒管大的同軸的外側圓筒管所構成,前述外側圓筒管的前端係較前述內側圓筒管的前端朝上側後退而連通於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為佳。
或,前述第2回收部是在前述外殼的前述下部圓盤狀構件具備形成於其下側的溝狀排出路,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前述外緣部之內側相連通。
又,前述回收部的前述狹縫狀開口係具有朝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擴大的錐狀為佳。
又,前述排出部係分別設在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為佳。
又,該粉體分級裝置還具有環狀邊緣,該環狀邊緣係設在分別構成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的上面及下面之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相對向的內面之至少一方的中央部為佳。
又,前述複數個粉體供給口係以朝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外緣部的內側,向前述迴旋空氣流的迴旋方向傾斜的方式,均等地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其中一方的上部圓盤狀構件,前述粉體係藉由以噴射器所形成的前述空氣流進行氣流搬送,自前述1個或複數個粉體供給口,對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向前述迴旋空氣流的迴旋方向與前述空氣流一同噴霧而進行供給為佳。
又,前述粉體供給口係開口於前述2組空氣導入部中的其中一方之1個空氣導入裝置內,前述粉體係利用以前述空氣導入裝置所導入的空氣之噴射效果進行氣流搬送,並供給至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為佳。
又,被前述空氣流予以氣流搬送之前述粉體係預先在分配器,藉由壓縮空氣將前述粉體分配於分別朝向前述複數個粉體供給口之複數個管路為佳。
又,前述空氣導入裝置係為對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吹入壓縮空氣的氣體噴嘴為佳。
若依據本發明,能夠獲得以下效果,亦即,可達到一種粉體分級裝置,其可謀求成為分級場的圓盤狀空洞部內之漩渦(迴旋空氣流)的均等化,且可在長時間範圍維持均等的迴旋空氣流,不會產生使粉體附著於圓盤狀空洞部的壁面特別是上壁面、下壁面等,在長時間範圍高精度地分級從數μm程度以下到超微米左右的微小粉體,且容易進行粒度控制,並容易進行維護。
10、10A、50、60、70‧‧‧粉體分級裝置
12‧‧‧上部圓盤狀構件
12c、14c‧‧‧環狀邊緣
14‧‧‧下部圓盤狀構件
16‧‧‧周壁構件
18‧‧‧錐形體構件
20‧‧‧外殼
22‧‧‧離心分離室
24、25‧‧‧粉體供給部
24a、25a‧‧‧粉體供給口
26、72‧‧‧微粉回收部
26a、72a‧‧‧微粉回收口
28、28a‧‧‧狹縫狀環狀開口
30‧‧‧粗粉回收部
30a‧‧‧粗粉回收口
32、34‧‧‧空氣導入部
32a、34a‧‧‧氣體噴嘴
52‧‧‧環狀回收容器
62‧‧‧中粉回收部
62a‧‧‧中粉回收口
圖1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結構之斷面圖。
圖2(A)及(B)係分別為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之IIA-IIA線斷面圖及IIB-IIB線斷面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其他結構之示意斷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結構之示意斷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示意斷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示意斷面圖。
圖7係顯示使用本發明的粉體分級裝置之分級系統的全體結構之示意圖。
圖8(A)、(B)及(C)、(D)係分別顯示本發明及以往的粉體分級裝置之上部圓盤狀構件及下部圓盤狀構件的內側表面狀態之圖面替代用照片。
以下,依據圖面所示的理想實施形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粉體分級裝置。
圖1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結構之斷面圖,以通過此粉體分級裝置的中心軸之面予以切斷的斷面圖。
圖2(A)及(B)係分別為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之IIA-IIA線斷面圖及IIB-IIB線斷面圖。
圖1所示的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10具有將頂點朝垂直下方進行配置之大致呈圓錐梯形狀的外殼20。外殼20具備有:隔著預定間隔相對向地配置的上部圓盤狀構件12及下部圓盤狀構件14;安裝於這2個圓盤狀構件12及14的外周側之環狀周壁構件16;及安裝於周壁構件16的下部之錐形體構件18。在該等2個圓盤狀構件12及14之間及周壁構件16的內側,形成有由略上下對稱的圓盤狀空洞部所構成之離心分離室
22。
又,粉體分級裝置10係如圖1及圖2(A)所示,具有:由複數個例如6個粉體供給口24a所構成的粉體供給部24,該複數個粉體供給部是為了與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之外緣部的內側連通,從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心,均等地配置在預定半徑的圓周上;具備微粉回收口26a的微粉回收部26,該微粉回收口是為了與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之中央部連通,配置在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部,且將預定粒度(分級點)以下的微粉與空氣一同加以回收;具備狹縫狀環狀開口28的粗粉回收部30,該環狀開口是配置在周壁構件16的上下方向之中央部,來與離心分離室22的外緣部之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相連通,回收超過預定粒度(分級點)的粗粉;及2組第1及第2空氣導入部32及34,這些空氣導入部配置在周壁構件16的環狀開口28之上下兩側,分別由複數個例如6個氣體噴嘴32a及34a所構成。在此,微粉回收部26及粗粉回收部30分別構成本發明的排出部及回收部,第1及第2空氣導入部32及34構成本發明的空氣導入裝置。
上部圓盤狀構件12係由內側構件12a及外側構件12b所構成,但亦可將內外側構件作為一體之1個構件加以形成。
內側構件12a係藉由螺栓、螺絲等的固定具固定並支承於外側構件12b的下面。內側構件12a的下面形成離心分離室22的上面。因內側構件12a的下面是在外周部附
近朝上側傾斜,所以,離心分離室22的上面在外緣部附近朝上側擴展。
在內側構件12a的中央部,於面臨離心分離室22之微粉回收口26a的開口端,形成有朝離心分離室22突出之環狀邊緣部12c。微粉回收口26a係藉由內側構件12a的中央部之圓孔及安裝於外側構件12b的中央部之圓管(圓筒管)26b所形成,經由袋形過濾器等的適宜微粉回收用過濾器90(參照圖7)連接於吸引鼓風機92(參照圖7)。其結果,包含在離心分離室22被分級的微粉之空氣從被吸引鼓風機92吸引的微粉回收口26a所排出。
在內側構件12a的外周端部與周壁構件16的內周端部之間的外側構件12b的環狀區域,亦即自前述外側構件12b的中心算起的預定半徑的圓周上,均等地安裝有複數個例如6個粉體供給口24a。該等粉體供給口24a係從上部圓盤狀構件12(外側構件12b)的外側朝離心分離室22內,對上部圓盤狀構件12(外側構件12b)的上面傾斜地安裝成沿著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之迴旋方向。
從複數個粉體供給口24a,由分配器84(參照圖7)被壓縮空氣氣流搬送之粉體配置在離心分離室22的外緣部內的均等之複數個位置,使得可沿著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之迴旋方向搭乘上迴旋空氣流。亦即,因被氣流搬送之粉體,從複數個位置朝與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之迴旋方向相同方向亦即迴旋空氣流的接線方
向均等地供給,理想為噴出,所以,能夠與迴旋空氣流相同地迴旋。因此,比起自與離心分離室內的迴旋空氣流之紊亂大的來自於粉體供給口的迴旋空氣流之迴旋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粉體的供給(垂直向下之供給)之以往裝置,能夠減少自複數個粉體供給口24a進行粉體供給所引起的離心分離室22內之迴旋空氣流的紊亂。
下部圓盤狀構件14係由具有與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內側構件12a大致呈對稱的內側表面(上面)的內緣部分14a、和固定支承於後述的周壁構件16的下部周壁構件16b的外緣部分14b所構成。再者,因內緣部分14a的上面是與內側構件12a的下面呈對稱地,在外周部附近朝下側傾斜,所以,離心分離室22的下面在外緣部附近朝下側擴展。
如此,離心分離室22形成為上下方向上大致呈對稱之圓盤狀空洞部。
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內緣部分14a之中央部,形成有朝離心分離室22突出的環狀邊緣部14c,該環狀邊緣部14c是與形成在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內側構件12a之中央部的環狀邊緣部12c相對向。亦即,該等邊緣部12c及14c是隔著離心分離室22對向配置。
再者,因該等環狀邊緣部12c、14c是用來決定粉體分級裝置10之分級性能,所以,其安裝位置、環的尺寸及邊緣的高度需要因應分級對象之粉體、要回收的粉體等進行設定。但,本發明係不限於圖示例。
再者,在圖示例,雖環狀邊緣部12c及14c是隔著離心分離室22相互地對向配置,但亦可僅形成該等邊緣部12c及14c中的其中一方。
周壁構件16係由上部周壁構件16a與下部周壁構件16b所構成,藉由螺栓等的固定具隔著間隔固定。又,上部周壁構件16a,其上面是藉由螺栓等的固定具固定並支承於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外側構件12b之下面,在其下面,藉由螺栓等的固定具固定並支承錐形體構件18的上面。又,下部周壁構件16b係在其下面,藉由螺栓等的固定具固定並支承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外緣部分14b。再者,上部圓盤狀構件12、下部圓盤狀構件14、周壁構件16及錐形體構件18之結構和固定支承的狀態不限於圖示例。
在隔著預定間隔被固定之上部周壁構件16a與下部周壁構件16b之間,形成有連接於粗粉回收部30的粗粉回收口30a之狹縫狀環狀開口28。
因該狹縫狀環狀開口28係位於離心分離室22的外緣部的上下方向略中央部,所以,在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之離心力大的粗粉可圓滑地朝狹縫狀環狀開口28移動,可自離心分離室22抽離。其結果,可自作為分級場的離心分離室22圓滑地取出粗粉。
在周壁構件16的上部周壁構件16a及下部周壁構件16b,於對狹縫狀環狀開口28呈上下方向的對稱位置,分別設有第1及第2的2組空氣導入部32及34。
第1空氣導入部32是由以分別朝離心分離室22內相對向的方式排列於面向離心分離室22的上部周壁構件16a的內周部之複數個例如6個第1氣體噴嘴32a所構成,第2空氣導入部34是由以分別朝離心分離室22內相對向的方式排列於面向離心分離室22的下部周壁構件16b的內周部之複數個例如6個第2氣體噴嘴34a所構成。
第1氣體噴嘴32a係朝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內側構件12a之下面(外周的開始傾斜部分)噴出壓縮空氣,第2氣體噴嘴34a係朝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內緣部分14a之上面(外側的開始傾斜部分)噴出壓縮空氣。
在第1空氣導入部32,第1氣體噴嘴32a係形成於噴嘴構件32b,與藉由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外側構件12b、周壁構件16的上部周壁構件16a及中介插入於該等構件之間的噴嘴構件32b所形成並成為壓縮空氣聚集處之空間32c相連通,此空間32c係與連接在外側構件12b的配管32d相連通。且,配管32d還連接於壓縮空氣供給源82(參照圖7)。如此,第1氣體噴嘴32a連接於壓縮空氣供給源82。
另外,在第2空氣導入部34,第2氣體噴嘴34a係形成於噴嘴構件34b,與藉由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外緣部分14b、周壁構件16的下部周壁構件16b及中介插入於該等構件之間的噴嘴構件34b所形成並成為壓縮空氣聚集處之空間34c相連通。此空間34c係藉由中介插入於周
壁構件16的上部周壁構件16a與下部周壁構件16b之間的連通構件34d內的貫通孔34e來與第1空氣導入部32的空間32c相連通。再者,連通構件34d內的貫通孔34e係構成為未與上部周壁構件16a與下部周壁構件16b之間的狹縫狀環狀開口28相連通。如此,第2氣體噴嘴34a連接於壓縮空氣供給源82(參照圖7)。
在第1空氣導入部32,如圖2(A)所示,6個第1氣體噴嘴32a係分別在離心分離室22的外周亦即預定的圓周上,以沿著其接線方向的方式,例如對此接線方向具有預定角度,並在周方向上相互地以均等的間隔配置。
在第2空氣導入部34,如圖2(B)所示,6個第2氣體噴嘴34a係分別在離心分離室22的外周亦即預定的圓周上,以沿著其接線方向的方式,例如對此接線方向具有預定角度,並在周方向上相互地以均等的間隔配置。
該等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係如上述般,分別連接於壓縮空氣供給源82(參照圖7),藉由分別自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噴出壓縮空氣,在離心分離室22內的上方及下方,形成相互地朝相同方向迴旋的對稱之迴旋空氣流。藉由如此所形成的離心分離室22內的上方及下方的對稱之迴旋空氣流,在離心分離室2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亦形成迴旋空氣流,其結果,在離心分離室22內全體形成均等的迴旋空氣流。
如此,因在離心分離室22內全體形成均等的迴旋空
氣流,所以,從離心分離室22的外周部之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狹縫狀環狀開口28可圓滑地排出離心力大的粗粉。又,如此因能從離心分離室22通過狹縫狀環狀開口28圓滑地取出粗粉,所以,不會造成形成於離心分離室22內之迴旋空氣流紊亂。
又,如圖2(A)所示,在6個第1氣體噴嘴32a中之鄰接的2個氣體噴嘴32a之間,分別排列有粉體供給口24a,該粉體供給口24a是對藉由6個氣體噴嘴32a形成於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之迴旋空氣流,沿著其迴旋方向,亦即沿著其接線方向的方式,從其上方朝下方傾斜而排列。因此,被氣流搬送來的粉體是與搬送空氣(壓縮空氣)一同通過6個粉體供給口24a從斜上方對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之迴旋空氣流,朝與迴旋方向相同方向進行供給,所以,在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之迴旋空氣流,促進粉體的分散,並且比起將粉體直接從上方垂直地落下而供給之情況,可抑制並減少此上方的迴旋空氣流之紊亂。
再者,離心分離室22內的區域,亦即,圓盤狀空洞部係形成用來將已被供給的粉體進行分級之分級室(區),但被供給粉體的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中之自第1氣體噴嘴32a噴出壓縮空氣的區域,因將被供給至離心分離室22內的粉體進行分散,所以亦可稱兼作粉體分散區。又,離心分離室22的下方中之自第2氣體噴嘴34a噴出壓縮空氣的區域,會發揮以下作用,即,藉由所噴出
的壓縮空氣,將從離心分離室22內未被回收的粗粉及微粉混合後之完全未被分級的粉體返回至離心分離室22內的上方之作用。
又,在圖示例,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分別各6個均等地配置在圓周上,粉體供給口24a分別各6個均等地配置在6個第1氣體噴嘴32a之鄰接的氣體噴嘴32a之間,但,本發明係不限於此,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及粉體供給口24a的數量和配置等可因應成為分級對象之粉體等加以適宜變更。
微粉回收部26係如上述般,具備藉由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開口及圓管26b所形成的微粉回收口26a,圓管26b係經由袋形過濾器等的適宜的過濾器90連接於吸引鼓風機92(參照圖7)。
粗粉回收部30係具備:周壁構件16的上部周壁構件16a與下部周壁構件16b之間的狹縫狀環狀開口28;形成於下部周壁構件16b的外周壁與上部周壁構件16a及錐形體構件18的內周壁之間,並與狹縫狀環狀開口28相連通的空間30b;與空間30b相連通的錐形體構件18之內部空間18a;及錐形體構件18的前端之粗粉回收口30a。
再者,在本發明,如圖3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A,形成於周壁構件16的上部周壁構件16a與下部周壁構件16b之間的狹縫狀環狀開口28a,亦可具有朝作為離心分離室22的圓盤狀空洞部擴大之錐狀。亦即,可將狹縫狀環狀開口28a的入口28b之打開程度或離心分離室22側
的前端之開度作成較大。
在此粉體分級裝置10A,能夠將大的粗粉圓滑地移動至狹縫狀環狀開口28a,可更圓滑地從離心分離室22抽出,其結果,能夠將粗粉從作為分級場之離心分離室22圓滑地取出。
又,在本發明,如圖1及圖2(A)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之粉體供給部24,從6個粉體供給口24a對離心分離室22內均等地供給粉體,但本發明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圖3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A,藉由具有朝噴嘴構件32b的第1氣體噴嘴32a開口的粉體供給口25a之粉體供給部25,氣流搬送粉體,對離心分離室22內進行噴射供給。
粉體供給部25係由在下端具有粉體供給口25a且用來儲存粉體的供料斗25b所構成。供料斗25b內的粉體係從下端的粉體供給口25a,利用第1氣體噴嘴32a內的壓縮空氣之噴射效果,與壓縮空氣一同供給至離心分離室22內。再者,在圖示例,粉體供給部25係由具有1個粉體供給口25a的1個供料斗25b所構成,但亦可由複數個例如6個供料斗所構成。
且,如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之微粉回收部26,係由與微粉回收口26a相同內徑的直管所構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如圖3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A,由擴徑成較微粉回收口26a的內徑更大的內徑之部分、和具有大內徑的直管部分所構成。
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基本上如以上的方式所構成。
其次,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動作。
首先,藉由吸引鼓風機92(參照圖7),經由微粉回收部26的微粉回收口26a從離心分離室22內以預定的風量進行吸氣,並且從壓縮空氣供給源82(參照圖7)分別對第1及第2空氣導入部32及34的各自的6個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供給壓縮(加壓)空氣,藉此,在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及下方形成對稱的迴旋空氣流,在離心分離室22內全體形成迴旋空氣流。
在此狀態下,當將自分配器84(參照圖7)所氣流搬送之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以預定的流量從粉體供給部24的6個粉體供給口24a供給時,粉體在離心分離室22的上方對與迴旋空氣流的迴旋方向相同方向,從斜上方與搬送空氣一同被供給,曝露於迴旋空氣流中而進行迴旋運動,在離心分離室22內搭乘於迴旋空氣流而進行迴旋。
藉由來自於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之壓縮空氣的噴出,在離心分離室22內形成上下對稱的迴旋空氣流,因此,粉體在離心分離室22內一邊進行迴旋一邊接受離心分離作用。
其結果,藉由形成於離心分離室22的迴旋之中央部的環狀邊緣部12c及14c,使得具有分級點以下的尺寸之微粉和空氣流一同自微粉回收口26a被吸引並排出,藉由
袋形過濾器的適宜的微粉回收用過濾器90(參照圖7)予以回收。因此,可從具有粒度分佈之粉體將微粉分級並回收。在如此被回收的微粉中,含有超過分級點的粗粉之情況極少。
另外,超過分級點的粒徑大之粗粉是由於接受大的離心力,故可圓滑地朝迴旋空氣流的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圓滑地進入到形成於離心分離室22的上下方向之中央部的粗粉回收部30的狹縫狀環狀開口28,通過空間30b及錐形體構件18的內部空間18a,從粗粉回收口30a排出並回收。
另外,未從微粉回收口26a及狹縫狀環狀開口28排出的粉體之殘留部分會朝離心分離室22的更下方,因大多不僅是超過分級點的粗粉,亦包含分級點以下的微粉,所以,搭乘上藉由來自於第2氣體噴嘴34a的壓縮空氣之噴出所形成的迴旋空氣流而朝向離心分離室22內上方,接受離心分離作用,使得粗粉與微粉有效率地被離心分離,如上述般,微粉自微粉回收口26a排出並回收,粗粉則進入到狹縫狀環狀開口28,自粗粉回收口30a排出並回收。
在此,為了縮小分級點,亦即分級更細微的粒子,需要增大形成於離心分離室內的迴旋空氣流(漩渦)之速度。在利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導引葉片之以往的粉體分級裝置,當使大流量的空氣從設在離心分離室的上側之粉體分散用氣體噴嘴強制地流入至離心分離室內
時,雖可分級更細微的粒子,但由於形成於離心分離室內的迴旋空氣流(漩渦)的速度是在利用氣體噴嘴之上方的迴旋空氣流與利用導引葉片之迴旋空氣流上大幅不同,亦即在離心分離室內形成具有速度差之不均等的迴旋空氣流,故,如圖8(C)及(D)所示,會有粉體附著於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下面及下部圓盤狀構件的上面,隨著速度差變大,附著量增加。又,由於在離心分離室內形成不均等的迴旋空氣流,故分級精度惡化,其結果,無法精度良好地進行例如粒徑1μm以下的超微米粒子之分級。
又,在以往的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的粉體分級裝置,由於對離心分離室內的迴旋空氣流,將粉體通過1個粉體供給口而從垂直上方進行供給,故,即使以利用氣體噴嘴之上方的迴旋空氣流予以分散,也會造成離心分離室的分級用之迴旋空氣流紊亂,其結果,在離心分離室內形成具有速度差的不均等之迴旋空氣流,導致粉體附著至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下面、分級精度惡化等之情況產生。
且,在以往的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的粉體分級裝置,因是使粗粉落下於離心分離室內外周下方再予以回收的方式,為了提高分級效率,藉由氣體噴嘴,將包含落下至離心分離室內外周下方的粉體再分級區之微粉的粉體返回至離心分離室,所以因來自於此氣體噴嘴的吹脹使得粗粉(粗大粒子)停滯在下部圓盤狀構件的上面附近,不僅產生粉體附著,亦在附著上產生偏靠。
相對於此,在本第1實施形態的粉體分級裝置10,不使用導引葉片,在大致呈圓盤狀的離心分離室22之周方向外周部呈環狀的周壁構件16的上下分別設置複數個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的第1及第2空氣導入部32及34,從第1及第2氣體噴嘴32a及34a使大流量的壓縮空氣強制地流入,來在離心分離室22的上下,形成大流量的對稱之迴旋空氣流,使得在離心分離室22內形成均等的迴旋空氣流,並且在環狀的周壁構件16的上下方向之中央部設置狹縫狀環狀開口28,作成為將粗粉從離心分離室22的側面取出,並作成為從分離場之離心分離室22圓滑地取出,進一步將從被均等配置的複數個粉體供給口氣流搬送之粉體對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以沿著迴旋空氣流的迴旋方向的方式從斜上方進行供給,可抑制並縮小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之紊亂。
因此,特別是藉由將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作成均等且大流量,使得如圖8(A)及(B)所示,可防止粉體附著至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下面及下部圓盤狀構件的上面、分級精度的惡化等,能夠高精度且穩定地分級超微米粒子。
雖如超微米粒子這樣的細微粒子具有容易相互凝聚之性質,但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的粉體分級裝置,可有效率地進行分級。又,作為粉體,可將二氧化矽、碳粉等的低比重物到金屬、氧化鋁等的高比重物,可將各種的粉體作
為分級對象加以使用。
又,因不使用導引葉片等的可動構件,所以,可達到小型的粉體分級裝置。
其次,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構成例。
圖4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示意斷面圖。
再者,如圖4所示的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50,除了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下面具有環狀回收容器52的這一點外,具有與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相同的結構,因此對於相同的構成要件賦予相同的圖號,並省略其說明,主要僅針對差異點進行說明。
如同圖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50,係對如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為進一步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下面具有成為中粉回收部之環狀回收容器52,該回收容器是用於將在較微粉的分級點(粒度)大的粗粉中,較微粉的分級點亦即第1分級點(粒度)大的第2分級點(粒度)以下的中粉予以回收者。
環狀的回收容器52係設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中跨越內緣部分14a與外緣部分14b之環狀區域的下面(下側)。在內緣部分14a,設有用來將離心分離室22內與回收容器52內連通之環狀傾斜開口54。傾斜開口54係為從與朝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內側部分12a的外周開始傾斜點相對向之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離心分離室22側
的位置朝外周方向(半徑方向)傾斜並到達回收容器52內之溝狀排出路,連通於外緣部分14b的內側。
被投入到離心分離室22內的粉體係藉由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因應粒度而從迴旋空氣流的中央部朝外周部被離心分離。因此,粒度小的微粉被迴旋空氣流的中央部分離,粒度大的粗大粒子等的粗粉被迴旋空氣流的外周部分離,而中間粒度的粗粉則被迴旋空氣流的中央部與外周部之間的區域分離。
因此,預定粒度(第1粒度)以下的微粉係從迴旋空氣流的中央部,與吸引空氣一同通過微粉回收口26a而排出,粗大粒子等的較第2粒度大的粗粉則藉由離心力,從迴旋空氣流的外周部通過狹縫狀環狀開口28而容易被排出。但,粒度較第1粒度大、且比起較第2粒度大的粗粉小之中間粒度的粗粉,亦即中粉最終是藉由離心力從迴旋空氣流的外周部通過狹縫狀環狀開口28被排出,但會反覆進行落下至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上面或因第2氣體噴嘴34a之噴出空氣而再次浮上,造成比起微粉、較第2粒度大的粗粉更長時間停留於離心分離室22內,產生阻礙粉體的分級效率提升。
因此,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下面,於中粉容易停留的環狀區域設置具有傾斜開口54的回收容器52,使容易停留於離心分離室22內的中粉落下至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上面時,積極地從傾斜開口54回收至回收容器52,可進行新供給的粉體之分級,藉此,能夠提升
粉體的分級效率。
再者,具有傾斜開口54之回收容器52構成本發明的第2回收部。
其結果,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50,不會使粉體附著於離心分離室22的壁面尤其是上壁面、下壁面等,能夠在長時間範圍高精度地分級微粉。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粉體分級裝置50,亦可如圖3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A,設置朝離心分離室22擴大的錐狀狹縫狀環狀開口28a,來取代狹縫狀環狀開口28。
其次,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構成例。
圖5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示意斷面圖。
再者,如圖5所示的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60,除了在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部之微粉回收部26的外側具有中粉回收部62的這一點外,具有與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相同的結構,因此對於相同的構成要件賦予相同的圖號,並省略其說明,主要僅針對差異點進行說明。
對於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如同圖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60係具有:一體形態的上部圓盤狀構件12;和在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部,具有成為朝離心分離室22突出的環狀邊緣12c之前端部,構成微粉回收口26a的內管(內側圓筒管)26d所構成之微粉回收部26,該粉
體分級裝置60在此微粉回收部26的微粉回收口26a的外側,具有由構成回收前述第2分級點(粒度)以下的中粉之中粉回收口62a的上部圓盤狀構件12之開口64及外管(外側圓筒管)62b所構成之中粉回收部62者。
中粉回收部62的外管62b係從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開口64以相同內徑延長地連接著,與微粉回收部26的內管26d構成雙重管。中粉回收部62的中粉回收口62a係形成於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開口64及外管62b的內側與成為微粉回收部26的微粉回收口26a之內管26d的外側之間。中粉回收口62a的前端係藉由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開口64所形成,位於較成為微粉回收部26的微粉回收口26a之內管26d的前端開口更上側的位置。亦即,成為微粉回收口26a之內管26d的前端係較中粉回收口62a的前端更朝離心分離室22突出,形成環狀邊緣12c。
中粉回收口62a係如微粉回收口26a的情況,經由未圖示的袋形過濾器等的適宜的中粉回收用過濾器,連接於未圖示的吸引鼓風機。
如此,如上述般,藉由自中粉回收口62a將容易停留於迴旋空氣流的中央部與外周部之間的區域之迴旋空氣流的中粉與吸引空氣一同回收,藉此可進行新供給的粉體之分級,可提升粉體的分級效率。
其結果,在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60,與前述第2實施形態的粉體分級裝置50同樣地,不
會使粉體附著於離心分離室22的壁面尤其是上壁面、下壁面等,能夠在長時間範圍高精度地分級微粉。
再者,即使在本實施形態的粉體分級裝置60,亦可如圖3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A,設置具有朝離心分離室22擴大的錐狀之狹縫狀環狀開口28a,亦可如圖4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50,進一步設置中粉回收用的環狀回收容器52,亦可設置雙方來取代狹縫狀環狀開口28。
其次,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構成例。
圖6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的示意斷面圖。
再者,如圖6所示的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70,除了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中央部,具有與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部之微粉回收部26相對應的第二微粉回收部72的這一點外,具有與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相同的結構,因此對於相同的構成要件賦予相同的圖號,並省略其說明,主要僅針對差異點進行說明。
如同圖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70係對如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在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內緣部分14a之中央部,具備具有與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中央部之微粉回收部26的微粉回收口26a對稱的第2微粉回收口72a之第2微粉回收部72。當然,微粉回收口72a的開口部之前端是朝離心分離室22突出,形成環狀邊緣14c。
離心分離室22的下側之第2微粉回收部72的微粉回收口72a係與離心分離室22的上側的微粉回收部26之微粉回收口26a呈對稱,構成第2微粉回收口72a的下部圓盤狀構件14之內緣部分14a的中央部之開口是連接於延長圓管72b。延長圓管72b係一開始垂直下降,然後呈水平地彎曲而配置在錐形體構件18的外部,經由例如過濾器90連接於吸引鼓風機92。
如此,對於離心分離室22,藉由將微粉回收口26a與第2微粉回收口72a呈對稱地予以配置,能夠提高離心分離室22內之上下的迴旋空氣流的對稱性,可將離心分離室22內全體的迴旋空氣流更均等。
其結果,在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70,不會使粉體附著於離心分離室22的壁面尤其是上壁面、下壁面等,能夠在長時間範圍高精度地分級微粉。
再者,即使在本實施形態的粉體分級裝置70,亦可如圖3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A,設置具有朝離心分離室22擴大的錐狀之狹縫狀環狀開口28a,亦可如圖4及圖5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50及60,進一步設置中粉回收用的環狀回收容器52及中粉回收部62中的至少一個,亦可設置全部來取代狹縫狀環狀開口28。
前述本發明的各種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可構成如圖7所示的分級系統。
圖7係顯示使用本發明的粉體分級裝置之分級系統的全體結構之示意圖。
如同圖所示的分級系統80係具有:如圖1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之粉體分級裝置10;對粉體分級裝置10的空氣導入部32及34的複數個氣體噴嘴32a及34a供給壓縮空氣之壓縮空氣供給源82;用來將成為分級對象之粉體氣流搬送至粉體分級裝置10的粉體供給部24的粉體供給口24a之分配器84;將粉體供給至分配器84之螺旋供料器86;在分配器84,供給用來將自螺旋供料器86所供給的粉體進行氣流搬送用的壓縮空氣之壓縮空氣供給源88;用來回收自粉體分級裝置10的微粉回收部26的微粉回收口26a所排出的微粉之袋形過濾器等的微粉回收用過濾器90;自微粉回收口26a吸引混合有微粉的空氣之吸引鼓風機92;設在過濾器90與吸引鼓風機92之間,測量利用吸引鼓風機92之空氣的流量的孔口94;顯示藉由孔口94所測量到的空氣流量之顯示部96;及構成將各部連接的管路之配管。
在分級系統80,首先,從壓縮空氣供給源82經由配管,對粉體分級裝置10的空氣導入部32及34之複數個氣體噴嘴32a及34a供給壓縮空氣,使壓縮空氣噴出於粉體分級裝置10的離心分離室22內,分別在上下形成對稱的迴旋空氣流,使得在離心分離室22內全體形成均等的迴旋空氣流。
接著,自壓縮空氣供給源88經由配管對分配器84的噴射器84a供給壓縮空氣,並且自螺旋供料器86對分配器84供給粉體,使其搭乘於自噴射器84a所噴出的壓縮
空氣中,在配管中被氣流搬送,再將被氣流搬送的粉體供給至粉體分級裝置10的粉體供給部24的複數個粉體供給口24a,對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沿著其迴旋方向自斜上方噴出。
與空氣一同噴出於離心分離室22內之粉體被離心分離室22內的迴旋空氣流離心分離,微粉與空氣一同自粉體分級裝置10的微粉回收部26之微粉回收口26a經由配管被吸引鼓風機92吸引排氣,藉由過濾器90予以回收。
另外,粗粉被粉體分級裝置10的粗粉回收部30之狹縫狀環狀開口28排出,通過空氣30b及錐形體構件18的內部空間18a,自粗粉回收口30a加以回收。
以下,依據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粉體分級裝置。
作為實施例,採用使用如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之如圖7所示的分級系統80,以1kg/h供給中位徑1μm以下的金屬粉,進行分級實驗。
粉體分級裝置10的離心分離室22之圓盤狀空洞部的尺寸為直徑174mm 。
粉體係從6個粉體供給口24a向離心分離室22內,對其迴旋空氣流從斜上方均等地供給。粉體供給量全體為1kg/h。
利用吸引鼓風機92之吸引空氣量設為2.5m3/min,上下的氣體噴嘴32a及34a的噴出壓均為0.58MPa、噴出量均為430L/min。
如此,在進行了1個小時之金屬粉的分級實驗後,檢查上部圓盤狀構件12(內側構件)的下面及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上面。
其結果,如圖8(A)及(B)所示,在上部圓盤狀構件12的下面及下部圓盤狀構件14的上面,均未檢查到粉體附著。
另外,作為比較例,在如圖7所示的分級系統80,使用專利文獻1的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代替如圖1所示的粉體分級裝置10,以1kg/h供給中位徑1μm以下的金屬粉,進行分級實驗。
粉體分級裝置的離心分離室之圓盤狀空洞部的尺寸為直徑174mm 。
粉體係從1個粉體供給口對離心分離室內之迴旋空氣流從垂直上方直接供給。粉體供給量為1kg/h。
利用吸引鼓風機之吸引空氣量設為2.0m3/L/min,上側的粉體分散用的氣體噴嘴之噴出壓及噴出量設為0.65MPa及510L/min,下側的再分級用氣體噴嘴之噴出壓及噴出量設為0.5MPa及180L/min,來自於導引葉片之空氣量設為100L/min。
如此,在進行了1個小時之金屬粉的分級實驗後,檢查上部圓盤狀構件的下面及下部圓盤狀構件的上面。
其結果,如圖8(C)所示,可看到在上部圓盤狀構件附著有相當多量的粉體。又,如圖8(D)所示,亦可看到在下部圓盤狀構件的上面亦薄薄地附著有粉體。
從以上的結果,可明顯看到本發明的作用效果。
在前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均為顯示本發明的一例,本發明係不限於此,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更、改良等。
10‧‧‧粉體分級裝置
12‧‧‧上部圓盤狀構件
12a‧‧‧內側構件
12b‧‧‧外側構件
12c、14c‧‧‧環狀邊緣
14‧‧‧下部圓盤狀構件
14a‧‧‧內緣部分
14b‧‧‧外緣部分
16‧‧‧周壁構件
16a‧‧‧上部周壁構件
16b‧‧‧下部周壁構件
18‧‧‧錐形體構件
18a‧‧‧內部空間
20‧‧‧外殼
22‧‧‧離心分離室
24‧‧‧粉體供給部
26‧‧‧微粉回收部
26a‧‧‧微粉回收口
26b‧‧‧圓管
28‧‧‧狹縫狀環狀開口
30‧‧‧粗粉回收部
30a‧‧‧粗粉回收口
30b‧‧‧空間
32、34‧‧‧空氣導入部
32a、34a‧‧‧氣體噴嘴
32b‧‧‧噴嘴構件
32c‧‧‧空間
32d‧‧‧配管
34b‧‧‧噴嘴構件
34c‧‧‧空間
34d‧‧‧連通構件
34e‧‧‧貫通孔
Claims (11)
- 一種粉體分級裝置,係用來將具有粒度分佈的粉體予以分級後,回收預定粒度以下的微粉,其特徵為具有:具備2個隔著預定間隔配置之圓盤狀構件及安裝於此2個圓盤狀構件的外周側之周壁構件,且在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間及前述周壁構件的內側形成有藉由內部的迴旋空氣流將前述粉體分級之圓盤狀空洞部的外殼;設在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中的至少一方側,來連通於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外緣部之內側,且將藉由空氣流被氣流搬送之前述粉體供給至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的1個或複數個粉體供給口;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至少一方,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半徑方向之中央部相連通,將包含從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所排出的前述微粉之空氣予以排出的排出部;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周壁構件的厚度方向之中央部分,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前述外緣部相連通,並具備有將從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排出且較前述預定粒度大的粗粉回收的狹縫狀開口之回收部;及以各1組的方式分別設在前述外殼的前述周壁構件之前述狹縫狀開口的前述厚度方向之兩側,且在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外緣部,以沿著其接線方向的方式配置於前述外殼的前述周壁構件,並且為了在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 形成前述迴旋空氣流,具備有對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導入空氣的複數個空氣導入裝置之2組的空氣導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係由上部圓盤狀構件及下部圓盤狀構件所構成,該粉體分級裝置還具有第2回收部,該第2回收部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中的至少一方,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相連通,回收自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所排出的前述粗粉之一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排出部是以直立於前述外殼的前述上部圓盤狀構件且前端朝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突出之內側圓筒管所構成,前述第2回收部是以直立於前述外殼的前述上部圓盤狀構件且直徑較前述內側圓筒管大的同軸的外側圓筒管所構成,前述外側圓筒管的前端係較前述內側圓筒管的前端朝上側後退而連通於前述圓盤狀空洞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第2回收部是在前述外殼的前述下部圓盤狀構件,具備形成於其下側的溝狀排出路,來與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前述外緣部之內側相連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回收部的前述狹縫狀開口係具有朝前述圓盤狀空洞部擴大的錐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排出部係分別設在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該粉體分級裝置還具有環狀邊緣,該環狀邊緣係設在分別構成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的上面及下面之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相對向的內面之至少一方的中央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粉體供給口係以朝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外緣部的內側,向前述迴旋空氣流的迴旋方向傾斜的方式,均等地形成於前述外殼的前述2個圓盤狀構件之其中一方的上部圓盤狀構件,前述粉體係藉由以噴射器所形成的前述空氣流進行氣流搬送,自前述複數個粉體供給口,對前述圓盤狀空洞部內,向前述迴旋空氣流的迴旋方向與前述空氣流一同噴霧而進行供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被前述空氣流予以氣流搬送之前述粉體係預先在分配器,藉由壓縮空氣將前述粉體分配於分別朝向前述複數個粉體供給口之複數個管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粉體供給口係開口於前述2組空氣導入部中的其中一方之1個空氣導入裝置內, 前述粉體係利用以前述空氣導入裝置所導入的空氣之噴射效果進行氣流搬送,並供給至前述圓盤狀空洞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粉體分級裝置,其中,前述空氣導入裝置係為對前述圓盤狀空洞部的內部吹入壓縮空氣之氣體噴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41819 | 2013-07-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4621A TW201524621A (zh) | 2015-07-01 |
TWI587934B true TWI587934B (zh) | 2017-06-21 |
Family
ID=5214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21356A TWI587934B (zh) | 2013-07-05 | 2014-06-20 | 粉體分級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7712B2 (zh) |
JP (1) | JP6224101B2 (zh) |
KR (1) | KR102201557B1 (zh) |
CN (1) | CN105358265B (zh) |
TW (1) | TWI587934B (zh) |
WO (1) | WO201500190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7356B (zh) * | 2017-09-27 | 2022-12-21 | 日商日清製粉集團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 粉體分級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64792B2 (ja) * | 2015-01-16 | 2019-08-21 | 株式会社日清製粉グループ本社 | 粉体分級装置 |
CN110331448B (zh) * | 2019-07-18 | 2021-01-12 | 虞群 | 一种纺织棉花粗加工设备 |
WO2023063173A1 (ja) * | 2021-10-14 | 2023-04-20 | 株式会社日清製粉グループ本社 | 気流式分級機 |
DE102022119138B3 (de) | 2022-07-29 | 2023-10-05 | Hosokawa 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Vorhersage einer real erzielbaren interessierenden Partikelgröße einer Kornverteilungskurve eines Stoffes und das Verfahren ausführende Klassiervorrichtung |
KR20240122211A (ko) | 2023-02-03 | 2024-08-12 | (주)엘엑스하우시스 | 마이크로 파우더의 입도 분포 조절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마이크로 파우더의 분급 시스템 |
WO2024262438A1 (ja) * | 2023-06-20 | 2024-12-26 | 株式会社日清製粉グループ本社 | 気流式分級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0708B1 (en) * | 1996-10-18 | 2001-07-17 | Hosokawa 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for air classification of toner |
US6276534B1 (en) * | 1998-04-03 | 2001-08-21 | Hosokawa Micron Powder Systems | Classifier apparatus for particulate matter/powder classifier |
TW200914153A (en) * | 2007-07-31 | 2009-04-01 | Nisshin Seifun Group Inc | The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
TW201242667A (en) * | 2011-03-16 | 2012-11-01 | Nisshin Seifun Group Inc |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owd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74216C (zh) * | 1948-04-24 | |||
US3048271A (en) * | 1960-02-24 | 1962-08-07 | Sharples Corp | Particle classification |
US3615009A (en) * | 1969-03-03 | 1971-10-26 | Georgia Marble Co | Classifying system |
US4793917A (en) * | 1987-04-15 | 1988-12-27 | Institut Khimii Tverdogo Tela I Pererabotki Mineralnogo Syrya Sibirskogo Otdelenia Akademii Nauk Ussr | Centrifugal classifier for superfine powders |
JPH105696A (ja) * | 1996-06-20 | 1998-01-13 | Nisshin Flour Milling Co Ltd | 粉体分級機 |
CZ295879B6 (cs) * | 1998-05-11 | 2005-11-16 | Psp Engineering A.S. | Způsob odstředivého třídění částic prachu a zařízení k provedení tohoto způsobu |
JP4818807B2 (ja) | 2005-05-26 | 2011-11-16 | 日本ニューマチック工業株式会社 | 気流分級機および分級プラント |
JP2011045819A (ja) | 2009-08-26 | 2011-03-10 | Nisshin Seifun Group Inc | 粉体分級装置 |
KR101795835B1 (ko) * | 2010-11-16 | 2017-11-0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닛신 세이훈 구루프혼샤 | 분체 분급장치 |
-
2014
- 2014-06-05 KR KR1020167000148A patent/KR10220155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6-05 WO PCT/JP2014/064972 patent/WO20150019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05 US US14/903,016 patent/US95977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6-05 JP JP2015525108A patent/JP62241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05 CN CN201480038499.3A patent/CN10535826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20 TW TW103121356A patent/TWI58793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0708B1 (en) * | 1996-10-18 | 2001-07-17 | Hosokawa 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for air classification of toner |
US6276534B1 (en) * | 1998-04-03 | 2001-08-21 | Hosokawa Micron Powder Systems | Classifier apparatus for particulate matter/powder classifier |
TW200914153A (en) * | 2007-07-31 | 2009-04-01 | Nisshin Seifun Group Inc | The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
TW201242667A (en) * | 2011-03-16 | 2012-11-01 | Nisshin Seifun Group Inc |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owder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7356B (zh) * | 2017-09-27 | 2022-12-21 | 日商日清製粉集團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 粉體分級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5001905A1 (ja) | 2017-02-23 |
TW201524621A (zh) | 2015-07-01 |
CN105358265A (zh) | 2016-02-24 |
KR20160029792A (ko) | 2016-03-15 |
US20160151806A1 (en) | 2016-06-02 |
US9597712B2 (en) | 2017-03-21 |
WO2015001905A1 (ja) | 2015-01-08 |
JP6224101B2 (ja) | 2017-11-01 |
KR102201557B1 (ko) | 2021-01-11 |
CN105358265B (zh) | 2017-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7934B (zh) | 粉體分級裝置 | |
TWI490050B (zh) | 粉體分級裝置 | |
US9415421B2 (en) | Powder classifying device | |
US5201422A (en) | Classifier for powdery material | |
US6269955B1 (en) | Air current classifying separator | |
JPH05161861A (ja) | サイクロン型集塵装置 | |
JP2011045819A (ja) | 粉体分級装置 | |
JP6533522B2 (ja) | サイクロン型粉体分級装置 | |
US10201836B2 (en) | Powder classifying apparatus | |
WO2023063173A1 (ja) | 気流式分級機 | |
JP4747130B2 (ja) | 粉体分級装置 | |
JPH11138103A (ja) | 気流分級機 | |
JP6842087B2 (ja) | 廃棄物選別機 | |
JP6666206B2 (ja) | サイクロン装置及び分級方法 | |
JP3091289B2 (ja) | 衝突式気流粉砕装置 | |
KR20200041945A (ko) | 분체 분급 장치 | |
JP2001104887A (ja) | 分級機 | |
JPH0975852A (ja) | 気流分級機 | |
JPH11319719A (ja) | 気流式分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