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5299B - Pump rotor - Google Patents

Pump ro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5299B
TWI585299B TW101147443A TW101147443A TWI585299B TW I585299 B TWI585299 B TW I585299B TW 101147443 A TW101147443 A TW 101147443A TW 101147443 A TW101147443 A TW 101147443A TW I585299 B TWI585299 B TW I5852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tooth
circle
teeth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4052A (zh
Inventor
Atsushi Shiotani
Eiichiro Niizuma
Original Assignee
Diame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amet Corp filed Critical Diamet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4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4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5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52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082Details specially related to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4Toothed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70/00Control; Monitoring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04C2270/12V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70/00Control; Monitoring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04C2270/17Tolerance; Play; Ga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Description

油泵轉子
本發明是有關藉著形成在內轉子與外轉子之間的隔室的容積變化進行流體的吸入暨吐出的油泵轉子。
以往的油泵,具備:形成n(n為自然數)片外齒的內轉子;形成有咬合於該外齒的n+1片內齒的外轉子;形成有吸入流體的吸入埠及流體流出的吐出埠的殼體,藉內轉子的旋轉將外齒咬合於內齒並使得外轉子旋轉,利用形成在兩齒輪間的複數個隔室的容積變化吸入、吐出流體。
隔室是在其旋轉方向前側與後側,藉著使內轉子的外齒與外轉子的內齒分別接觸予以個別分隔,並以殼體分隔兩側面,藉此構成獨立的流體搬運室。並且,各隔室在外齒與內齒咬合的過程的途中容積形成最小之後,沿著吸入埠移動時使容積擴大而吸入流體,在容積形成最大之後,沿著吐出埠移動時使容積減小而吐出流體。
具有如上述構成的油泵,由於小型且構造簡單而被廣範圍地利用作為汽車的潤滑油用泵或自動變速機用油流等。搭載在汽車的場合,作為油泵的驅動手段有將內轉子直接連結在引擎的曲柄軸上並藉著引擎的旋轉驅動的曲柄軸直接連結驅動及將內轉子直接連結於電動馬達驅動的場合等。
針對如上述油泵是以泵所發出噪音的降低與伴隨其機 械效率的提升為目的,在組合內轉子與外轉子的狀態從咬合的位置旋轉180°的位置之內轉子的齒頂與外轉子的齒頂之間設定適當大小的尖端間隙。
但是,作為決定內轉子ri與外轉子ro的齒形用所需的條件,首先,針對內轉子ri,第1外轉圓Di’(直徑Di’)及第1內轉圓di’(直徑di’)的滾動距離必須以一周封閉,即第1外轉圓Di’及第1內轉圓di’的滾動距離必須等於內轉子ri的基圓bi’(直徑bi’)的圓周,所以形成bi’=n.(Di’+di’)。
同樣,針對外轉子ro,第2外轉圓Do’(直徑Do’)及第2內轉圓do’(直徑do’)的滾動距離必須等於外轉子ro的基圓bo’(直徑bo’)的圓周,所以形成bo’=(n+1).(Do’+do’)。
接著,從內轉子ri與外轉子ro的咬合,設兩轉子ri、ro的偏心量為e’,而形成Di’+di’=Do’+do’=2e’。
從上述各式,形成n.bo’=(n+1).bi’,內轉子ri及外轉子ro的齒形是構成滿足該等的條件。
在此,Do’=Di’+t/2、do’=di’-t/2
滿足(t:內轉子ri的外齒與外轉子ro之內齒的間隙),如第14圖、第15圖表示,不僅是前端部份的間隙t/2(尖端間隙tt),也形成齒面間的間隙(側間隙ts)。
從第13圖至第15圖表示滿足以上關係所構成的習知例1的油泵轉子。該油泵轉子是內轉子ri的基圓bi’為 bi’=44.80mm、第1外轉圓Di’為Di’=3.60mm、第1內轉圓di’為di’=2.80mm、齒數n=7、外轉子ro的外徑為65mm、基圓bo’為bo’=51.20mm、第2外轉圓Do’為Do’=3.663mm、第2內轉圓do’為do’=2.737mm、齒數(n+1)=8、偏心量e’=3.2mm。
如上述所構成的專利文獻1的油泵轉子(以下,稱習知物1)中,構成兩轉子使內轉子齒頂的齒形小於外轉子齒槽的齒形,且內轉子齒槽的齒形大於外轉子齒頂的齒形,所以可設定適當大小的齒隙,並設定適當大小的尖端間隙tt,可藉此維持小的尖端間隙的狀態,以確保大的齒隙。因此,尤其使供應油泵轉子的油壓與驅動該油泵轉子的扭矩在穩定的狀態下,可抑制起因於內側的外齒與外側的內齒衝突時噪音的產生。
但是,如上述藉著外轉子的第2外轉圓Do’及第2內轉圓do’的直徑的調節,確保尖端間隙tt=t/2時,如第14圖及第15圖表示,必然會使得側間隙ts變大。因此,對於油泵轉子的肅靜性,會殘留有以下的課題。即,產生於油泵轉子的油壓微小,且驅動此油泵轉子的扭矩變動的場合,外側的內齒會與內側的外齒衝突,此時的衝突能會使得聲音改變,導致該聲音達到可聽度位準而成為噪音。
提出考慮如以上點的油泵轉子(例如專利文獻2),該油泵轉子是如第7圖~第8圖表示,具備:形成有n(n為自然數)片的外齒11的內轉子10;形成有和該外齒11咬合的n+1片的內齒21的外轉子20;及形成有吸入流體 的吸入埠及吐出流體的吐出埠的殼體50,藉兩轉子10、20咬合旋轉時在兩轉子10、20的齒面間所形成的隔室的容積變化吸入、吐出流體而使用於搬運流體的油泵,形成上述內轉子10,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外轉圓Di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內轉圓di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並形成上述外轉子20,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外轉圓Do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內轉圓do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設內轉子10的基圓bi的直徑為bi、第1外轉圓Di的直徑為Di、第1內轉圓di的直徑為di、外轉子20的基圓bo的直徑為bo、第2外轉圓Do的直徑為Do、第2內轉圓do的直徑為do、內轉子10與外轉子20的偏心量為e時,形成bi=n.(Di+di)、bo=(n+1).(Do+do)的關係,並滿足Di+di=2e,或者Do+do=2e,並且Do>Di、di>do、(Di+di)<(Do+do)構成內轉子10與外轉子20,上述外轉子20的齒頂與上述內轉子10的齒槽正對的咬合位置的背隙與上述隔室容積的增大及減小的過程的背隙和上述隔室容積變得最大位置的背隙比較小。
上述專利文獻2的油泵轉子中,兩轉子10、20的震顫小,可實現肅靜性優異的油泵。尤其即使在油泵轉子產 生的油壓微小,且驅動此油泵轉子的扭矩變動,仍可確實抑制因外側的內齒21與內側的外齒11衝突之噪音的產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7346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485770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2的油泵是形成上述外轉子20的齒頂與上述內轉子10的齒槽正對的咬合位置的背隙與上述隔室C的容積增大及減小的過程的背隙和上述隔室容積變得最大位置的背隙比較小,雖由於上述外轉子20的齒頂與上述內轉子10的齒槽正對的咬合位置的背隙小,即使驅動油泵轉子的扭矩變動,可確實抑制因外側的內齒與內側的外齒衝突的噪音產生,但會有因外轉子20的增減速所伴隨之旋轉變動的振動聲音產生的憂慮。
第9圖~第12圖是表示習知例2的油泵轉子之內轉子10的旋轉角與齒間間隙的關係的圖面。再者,此時的齒間間隙是意味著旋轉驅動時的外轉子20的內齒21與上述內齒10的外齒11之該外齒旋轉方向的間隙,同圖是表示I、II、III、IV的位置的齒間間隙與內轉子10的旋轉角θ的關係,旋轉角θ是表示至內轉子10的1齒量的角度為 止。I的位置為外轉子20的齒槽與內轉子10的齒頂咬合的位置,I位置的咬合是進行1齒量的旋轉角θ的1/2左右旋轉時,I的位置的齒間間隙僅稍微增加,IV的位置的齒間間隙則會急速減少,在「咬合的轉換點」,咬合會從I的位置轉換到IV的位置。此外,可得知II的位置與III的位置的齒間間隙也不均一。
接著,第10圖中,以箭頭YI、YVI分別圖示「咬合的轉換點」的I的位置與VI的位置的齒間間隙的位移速度,兩者的位移速度由於為非同步,所以在咬合的切換時會有齒間接觸聲的產生。
又,第11圖是在內轉子10的旋轉角θ中,0度~「咬合的轉換點」為止的角度的範圍中,I的位置齒間間隙形成大致一定之後,僅齒間間隙稍微增加到達「咬合的轉換點」為止,「咬合的轉換點」的圖中左側為外轉子20僅旋轉速度稍微降低的「微減速」。另一方面,從「咬合的轉換點」朝向圖中右側使IV的位置的齒間間隙的變化坡度形成為零的期間,從齒間間隙的減少,可得知在此期間外轉子20的旋轉會增速,以後齒間間隙則會形成緩慢增加的「微減速」,如上述在「咬合的轉換點」的前後,由於外轉子20從微減速轉換至增速,會有振動聲音產生的憂慮。
另外,以提升容積率為目的而使得上述隔室C為最大位置的背隙變小以提升液密性時,各齒間的背隙其整體會變小,使得內轉子的齒頂與外轉子的齒槽正對的咬合位置 的背隙變得過小,導致齒形不均一的齒彼此干涉而有變成噪音的可能性。
為此,本發明是以將內轉子的齒形與外轉子的齒形設定成適當的形狀,並使得兩轉子間的最小齒間間隙形成一定,藉此提供可獲得肅靜性的提升與容積率提升的油泵轉子為目的。
在此,最小容積率與旋轉方向無關意味著內轉子的外齒11與外轉子的內齒21的最接近間隙。
請求項1的發明,具備:形成有n(n為自然數)片的外齒的內轉子;形成有和該外齒咬合的n+1片的內齒的外轉子;及形成有吸入流體的吸入埠及吐出流體的吐出埠的殼體,藉兩轉子咬合旋轉時在兩轉子的齒面間所形成的隔室的容積變化吸入、吐出流體而使用於搬運流體的油泵,形成上述內轉子,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外轉圓Di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內轉圓di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形成上述外轉子,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外轉圓Do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內轉圓do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設內轉子的基圓bi的直徑為bi、第1外轉圓Di的直徑為Di、第1內轉圓di的直徑為di、外轉子的基 圓bo的直徑為bo、第2外轉圓Do的直徑為Do、第2內轉圓do的直徑為do、內轉子與外轉子的偏心量為e時,形成bi=n.(Di+di)、bo=(n+1).(Do+do)的關係,並滿足Di+di=2e,或者Do+do=2e,並且Do>Di、di>do、(Di+di)<(Do+do),構成內轉子與外轉子的油泵轉子,其特徵為:設內轉子與外轉子的間隙為t時,Di+di=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1)/t≦0.6或Do+do=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t≦0.6,構成內轉子與外轉子。
根據請求項1的構成,可實現肅靜性優異的油泵,尤其可使咬合轉換前後之齒間間隙的位移速度同步,且咬合的齒間間隙大致均一,所以可抑制齒間接觸聲、外轉子旋轉變動所產生的噪音,並以提升容積率為目的,上述隔室C成為最大位置的最小齒間間隙設成小的間隙,對提升液密性的場合,其他位置的最小齒間間隙即使不為小間隙仍可防止齒彼此間的干涉,抑制噪音。
針對本發明的適當實施形態,一邊參閱添附圖示詳細說明如下。再者,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不限定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本發明的內容。並且,以下所說明的所有構成,不限於本發明的必須條件。各實施例中,藉著與習知不同之油泵轉子的採用,可獲得以往所不具備之油泵轉子,並記載其油泵轉子。
〔實施例1〕
以下,使用添附圖示詳述本發明的實施例1。此外,在與習知例相同處賦予相同符號來說明。如第1圖~第3圖表示,油泵,具備:形成有n(n為自然數,本實施形態為n=7)片的外齒的內轉子10;形成有和各外齒咬合的n+1(本實施例為8)片的內齒的外轉子20,將該等內轉子10與外轉子20收納於殼體50的內部。
在內轉子10、外轉子20的齒面間,沿著兩轉子10、20的旋轉方向形成有複數個隔室C。各隔室C是在兩轉子10、20的旋轉方向前側與後側,使得內轉子10的外齒11與外轉子20的內齒21分別接觸而各個間隔,並以殼體50間隔兩側面,藉此形成獨立的流體搬運室。並且,隔室C伴隨著兩轉子10、20的旋轉而旋轉移動,以一旋轉為一週期重複地進行容積的增大、減少。
內轉子10被安裝在轉軸以軸心Oi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撐著,形成以外接於內轉子10的基圓bi藉不滑動地滾動 的第1外轉圓Di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並以內接於基圓bi藉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內轉圓di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
配置外轉子20使軸心Oo相對於內轉子10的軸心Oi偏心(偏心量:e),以軸心Oo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撐在殼體50的內部,形成以外接於外轉子20的基圓bo藉不滑動地旋轉的第2外轉圓Do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以內接於基圓bi藉不滑動地旋轉的第2內轉圓do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
設內轉子10的基圓bi的直徑為bi、第1外轉圓Di的直徑為Di、第1內轉圓di的直徑為di、外轉子的基圓bo的直徑為bo、第2外轉圓Do的直徑為Do、第2內轉圓do的直徑為do時,內轉子10與外轉子20之間,以下的關係式成立。並且,在此單位尺寸為mm(毫米)。
首先,對於內轉子10,第1外轉圓Di及第1內轉圓di的滾動距離必須以一周封閉。亦即,第1外轉圓Di及第1內準元di的滾動距離必須等於基圓bi的圓周,因此,
同樣地,對於外轉子20,第2外轉圓Do及第2內轉圓do的滾動距離必須等於基圓bo的圓周,因此,
又,相對於以第2外轉圓Do所形成外轉子20的齒槽 形狀的藉第1外轉圓Di所形成的內轉子10的齒頂形狀,及相對於以第1內轉圓di所形成內轉子10的齒槽形狀的藉第2內轉圓do所形成的外轉子20的齒頂形狀,在咬合的過程為確保設於兩轉子10、20的齒面間有大的背隙,必須滿足Do>Di及di>do。
在此,背隙是在咬合的過程中,與負載施加於內轉子10的齒面相反側的齒面和外轉子20的齒面之間形成的間隙。
又,從內轉子與外轉子的咬合,必須滿足Di+di=2e及Do+do=2e的其中一方。
另外,本發明是使內轉子10在外轉子20的內側良好旋轉的同時,一邊確保尖端間隙,並謀求背隙大小的適當化,且為降低咬合阻力,在內轉子10與外轉子20的咬合位置,增大外轉子20的基圓bo的直徑,使內轉子10的基圓bi和外轉子20的基圓bo不致接觸。亦即,滿足(n+1).bi<n.bo。
從此式與式(Ia)及(Ib),可獲得(Di+di)<(Do+do)。再者,上述的咬合位置是如第2圖表示,即外側的內齒21的齒槽與內側的外齒11的齒頂正對時的位置。
此外,設內轉子與外轉子的間隙為t時,Di+di=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1)/t≦0.6…(Ic)
或設Do+do=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t≦0.6…(Ic)
構成內轉子10與外轉子20(以下,稱(Do+do)-(Di+di)為外轉子20的內齒21與內轉子10的外齒11的齒高的差)。再者,「間隙t」的單位在(式Ic)為mm(毫米)。又,齒高為基圓法線方向的齒的大小。
又如第2圖表示的齒槽與齒頂正對的咬合位置(第1圖中最下部)之外轉子20的內齒21與內轉子10的外齒11的最小齒間間隙ts為分別設置在內齒21與外齒11的旋轉方向兩側的側間隙。並且,內齒21在旋轉方向與反轉方向具有齒間間隙,所以在本實施例中,稱小的一方間隙為最小齒間間隙進行說明。
第3圖是表示最小齒間間隙ts的位置。將內轉子10朝著逆時鐘方向旋轉驅動的場合,可使上述隔室C的容積增大的位置(第3圖中為右側),在外齒11的旋轉方向內側與內齒21的反轉方向側形成最小齒間間隙ts,使得上述隔室C的容積減少的位置(第3圖中為左側),在外齒11的反轉方向內側與內齒21的旋轉方向側形成最小齒間間隙ts,並且齒頂與齒頂正對的不咬合位置(第1圖為最上部),可在外齒11與內齒21的前端間形成最小齒間間隙ts,此最小齒間間隙ts為間隙t的大約1/2。
又,滿足上述(式Ic),如第3圖表示,在內轉子10的外齒11與外轉子20的內齒21接近的所有的位置(齒 槽與齒頂正對的咬合位置、上述隔室C的容積增大及減少的位置及齒頂與齒頂正對的位置)中,可以使內轉子10的外齒11與外轉子20的內齒21的最小齒間間隙ts大致相等,該例中,將所有位置的最小齒間間隙ts設定在40μm,使相對於該設定值的最小齒間間隙ts的偏差為10μm,並構成以進入5μm以下的範圍為佳。相對於所設定最小齒間間隙ts所有位置的最小齒間間隙ts以納入5μm以下的範圍為佳。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將滿足以上的關係所構成的內轉子10(基圓bi為bi=44.8mm、第1外轉圓Di為Di=3.60mm、第1內轉圓di為di=2.80mm、齒數n=7)及外轉子20(外徑為65.0mm、基圓bo為bo=51.24mm、第2外轉圓Do為Do=3.625mm、第2內轉圓do為do=2.78mm),以偏心量e=3.20mm組合構成油泵轉子。並且,本實施例是將兩轉子的齒寬(旋轉方向的大小)設定為13.2mm。藉此,齒高的差成為0.005mm。又,間隙t為t=0.08mm(80μm)、最小齒間間隙ts為ts=0.037~0.041mm(37~41μm),(式Ic)的值為0.5。如上述最小齒間間隙ts為間隙t的大約1/2,將偏差納入於5μm以內。
殼體50在形成於兩轉子10、20的齒面間的隔室C之間,沿著容積位於增大過程的隔室C形成有圓弧形的吸入埠(未圖示),並沿著容積位於減少過程的隔室C形成有圓弧形的吐出埠(未圖示)。
隔室C在外齒11與內齒21的咬合過成的途中容積變得最小之後,沿著吸入埠移動時會使容積擴大吸入流體,容積變得最大之後,沿著吐出埠移動時會使容積減少而吐出流體。
上述(式Ic)是表示在齒高的差乘上內轉子10的齒數n,或外轉子20的齒數(n+1),除以間隙t的值,可將所有位置的最小齒間間隙ts設定成小的間隙,並限定可使最小齒間間隙ts的離散質在小的範圍內,齒數n多時,必須減小齒高的差,相反地,齒數n少時,則必須加大齒高的差,將依據齒數n的增減而變化齒高的差與間隙t限定在比例關係的預定範圍內。
如上述Di+di=2e的場合為0.3≦((Do+do)-(Di+di)).(n+1)/t≦0.6,或者Do+do=2e的場合為0.3≦((Do+do)-(Di+di)).n/t≦0.6時,最小齒間間隙ts的均一化與縮小化為可能而可獲得咬合噪音等的降低與容積率的提升,低於0.3或大於0.6時,最小齒間間隙ts的均一化變得困難。
在第5圖表示比較根據習知技術1(專利文獻1)的油泵轉子之內轉子的各旋轉角度位置的齒間間隙(第5圖的虛線);根據習知物2(專利文獻2)的油泵轉子之內轉子的各旋轉角度位置的齒間間隙(第5圖的一點虛線);及根據本實施例的油泵轉子之內轉子的各旋轉角度位置的齒間間隙(第5圖的實線)的圖表。由此圖表,根據本實施例的油泵轉子的「發明物」為所有位置的最小齒 間間隙小且成大致均一。藉此,在習知技術中,雖有齒間間隙小區域的不均一齒形而導致齒干涉憂慮的問題,但從開發物可確保適當的齒間間隙即可容易迴避此一問題,實現順利的旋轉。再者,第5圖中,內轉子的旋轉角僅記載從0°到180°為止的齒間間隙是由於180°到360°(0°)為止是與第5圖表示從180°到0°為止的齒間間隙的變化相同而省略記載。
另外,第6圖是將習知例表示的第9圖~第12圖的圖表運用於「發明物」的圖表,如同圖的印YI、VYI表示,由於位移速度同步,所以VI位置的咬合開始順利地進行,可抑制齒的接觸聲,又,在「咬合轉換點」以後I的位置與VI位置的齒間間隙的差也僅是些微差(偏差5μm以內,同圖為1~3μm),可提升咬合率,抑制咬合機械聲,且由於外轉子20並無增減速,所以可抑制外轉子20的旋轉噪音,可提升整體的肅靜性。
再者,第4圖表示本發明的油泵與習知物的油泵的轉子轉數與音壓的關係,得知發明物可提升肅靜性。
又,內轉子10的外齒11與外轉子20的內齒21接近得所有位置(齒槽與齒頂正對的咬合位置、上述隔室C的容積增大及減少的位置及齒頂與齒頂正對的位置)中,從內轉子10的外齒11與外轉子20的內齒21的最小齒間間隙ts大致相等,以提升容積率為目的,使上述隔室C的最大位置的最小齒間間隙變小,在提升液密性的場合也不致使得在各齒的最小齒間間隙變得過小,可確保適當的齒 間間隙,藉此防止齒彼此間的干涉,可抑制噪音。
如上述的本實施例中,具備:形成有n(n為自然數)片的外齒的內轉子;形成有和該外齒咬合的n+1片的內齒的外轉子;及形成有吸入流體的吸入埠及吐出流體的吐出埠的殼體,藉兩轉子咬合旋轉時在兩轉子的齒面間所形成的隔室的容積變化吸入、吐出流體而使用於搬運流體的油泵,形成上述內轉子,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外轉圓Di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內轉圓di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形成上述外轉子,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外轉圓Do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內轉圓do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設內轉子的基圓bi的直徑為bi、第1外轉圓Di的直徑為Di、第1內轉圓di的直徑為di、外轉子的基圓bo的直徑為bo、第2外轉圓Do的直徑為Do、第2內轉圓do的直徑為do、內轉子與外轉子的偏心量為e時,形成bi=n.(Di+di)、bo=(n+1).(Do+do)的關係,並滿足Di+di=2e,或者Do+do=2e,並且Do>Di、di>do、(Di+di)<( Do+do),構成內轉子與外轉子的油泵轉子中,設內轉子與外轉子的間隙為t時,Di+di=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1)/t≦0.6
或者,Do+do=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t≦0.6,構成內轉子與外轉子,可實現肅靜性優異的油泵,尤其可獲得均一的最小齒間間隙ts,可抑制咬合齒之轉換點的齒間接觸聲、振動聲及齒咬合機械聲的產生,確實實現油泵的肅靜性,並可提升隔室的密閉性以提升容積率。在此,最小齒間間隙ts的偏差為10μm,並以設定在5μm以下的範圍為佳。
另外,實施例上的效果是在Di+di=2e的場合為0.3≦((Do+do)-(Di+di)).(n+1)/t≦0.6,或者,Do+do=2e的場合為0.3≦((Do+do)-(Di+di)).n/t≦0.6的條件下,使內轉子與各齒間間隙ts的偏差為10μm,並以偏差5μm以下定量化為佳,藉此即使間隙t抑制在小的場合,在咬合部仍可確保適當間隙量的最小齒間間隙ts,所以可吸收零組件精度的不均一迴避外齒11與內齒21的干涉,容易獲得順暢的旋轉提升機械效率,並進一步將最小齒間間隙ts抑制在小間隙,例如設最小齒間間隙ts為35μm~45μm且較佳為37.5μm~42.5μm,可增加最大隔室容積位置的外齒11與內齒21間的密閉性,獲得容積率的提升。
此外,本發明不僅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進行種種的變形實施。
10‧‧‧內轉子
11‧‧‧外齒
20‧‧‧外轉子
21‧‧‧內齒
50‧‧‧殼體
Di‧‧‧內轉子的外轉圓(第1外轉圓)
Do‧‧‧外轉子的外轉圓(第2外轉圓)
di‧‧‧內轉子的內轉圓(第1內轉圓)
do‧‧‧外轉子的內轉圓(第2內轉圓)
C‧‧‧隔室
bi‧‧‧內轉子的基圓
bo‧‧‧外轉子的基圓
Oi‧‧‧內轉子的軸心
Oo‧‧‧外轉子的軸心
t‧‧‧間隙
ts‧‧‧最小齒間間隙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油泵轉子的上視圖。
第2圖是同上,表示第1圖的油泵轉子咬合部份的放大圖。
第3圖是同上,表示最小齒間間隙的位置的油泵轉子的上視圖。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油泵與習知例2的油泵的轉子轉數與聲壓的關係的圖表。
第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油泵轉子與習知例1及2的油泵轉子的最小齒間間隙比較的圖表。
第6圖是同上,表示最小齒間間隙與內轉子的旋轉角的關係的圖表。
第7圖是表示習知例2的油泵轉子的上視圖。
第8圖是同上,表示第7圖的油泵咬合部份的放大圖。
第9圖是同上,表示齒間間隙與內轉子的旋轉角的關係的圖表。
第10圖是同上,表示齒間間隙與內轉子的旋轉角的關係的圖表,以箭頭圖示齒間間隙的位移速度。
第11圖是同上,表示齒間間隙與內轉子的旋轉角的 關係的圖表,圖示外轉子的微減速與增速與微減速的範圍。
第12圖是同上,表示齒間間隙與內轉子的旋轉角的關係的圖表,圖示I與VI的咬合區間。
第13圖是表示習知例1的油泵轉子的上視圖。
第14圖是同上,表示第13圖的油泵咬合部份的放大圖。
第15圖是同上,表示油泵的咬合部份,表示外轉子的齒頂與內轉子的齒槽咬合狀態的放大圖。
10‧‧‧內轉子
11‧‧‧外齒
20‧‧‧外轉子
21‧‧‧內齒
50‧‧‧殼體
Di‧‧‧內轉子的外轉圓(第1外轉圓)
Do‧‧‧外轉子的外轉圓(第2外轉圓)
di‧‧‧內轉子的內轉圓(第1內轉圓)
do‧‧‧外轉子的內轉圓(第2內轉圓)
C‧‧‧隔室
bi‧‧‧內轉子的基圓
bo‧‧‧外轉子的基圓
Oi‧‧‧內轉子的軸心
Oo‧‧‧外轉子的軸心
e‧‧‧偏心量

Claims (1)

  1. 一種油泵轉子,具備:形成有n(n為自然數)片的外齒的內轉子;形成有和該外齒咬合的n+1片的內齒的外轉子;及形成有吸入流體的吸入埠及吐出流體的吐出埠的殼體,藉兩轉子咬合旋轉時在兩轉子的齒面間所形成的隔室的容積變化吸入、吐出流體而使用於搬運流體的油泵,形成上述內轉子,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外轉圓Di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i不滑動地滾動的第1內轉圓di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形成上述外轉子,使其以藉外接於其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外轉圓Do所形成的外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槽的齒形,藉內接於基圓bo不滑動地滾動的第2內轉圓do所形成的內滾動擺線曲線作為齒頂的齒形,設內轉子的基圓bi的直徑為bi、第1外轉圓Di的直徑為Di、第1內轉圓di的直徑為di、外轉子的基圓bo的直徑為bo、第2外轉圓Do的直徑為Do、第2內轉圓do的直徑為do、內轉子與外轉子的偏心量為e時,形成bi=n.(Di+di)、bo=(n+1).(Do+do)的關係,並滿足Di+di=2e,或者Do+do=2e,並且,Do>Di、di>do、(Di+di)<(Do +do),構成內轉子與外轉子的油泵轉子,其特徵為:設內轉子與外轉子的間隙為t時,Di+di=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1)/t≦0.6或者,Do+do=2e的場合,滿足0.3≦((Do+do)-(Di+di)).n/t≦0.6,構成內轉子與外轉子。
TW101147443A 2011-12-14 2012-12-14 Pump rotor TWI585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3866A JP5692034B2 (ja) 2011-12-14 2011-12-14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4052A TW201344052A (zh) 2013-11-01
TWI585299B true TWI585299B (zh) 2017-06-01

Family

ID=4861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443A TWI585299B (zh) 2011-12-14 2012-12-14 Pump rotor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74559B2 (zh)
EP (1) EP2730784B1 (zh)
JP (1) JP5692034B2 (zh)
KR (1) KR101943674B1 (zh)
CN (1) CN103917784B (zh)
MY (1) MY173391A (zh)
TW (1) TWI585299B (zh)
WO (1) WO20130892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28210B2 (en) * 2013-02-01 2019-06-25 Novo Nordisk A/S Non-axial working end-of content mechanism and an in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70370359A1 (en) * 2015-01-30 2017-12-28 Aisin Kiko Co., Ltd. Gear pum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11043294A (zh) * 2019-12-30 2020-04-21 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前置取力器的摆线内转子油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8412B (en) * 2000-12-25 2002-11-01 Mitsuba Corp Trochoid pump
JP2005090493A (ja) * 2003-08-12 2005-04-0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2007085256A (ja) * 2005-09-22 2007-04-05 Aisin Seiki Co Ltd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TW200738968A (en) * 2004-12-24 2007-10-16 Hitachi Ltd Motor integral type internal gear pump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7059A (en) * 1997-04-11 2000-06-2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Oil pump rotor
JP3734617B2 (ja) * 1997-04-11 2006-01-1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EP1016784B1 (en) 1997-09-04 2003-08-20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Internal gear pump
KR100545519B1 (ko) 2002-03-01 2006-01-24 미쓰비시 마테리알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오일펌프로터
US7118359B2 (en) * 2002-07-18 2006-10-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Oil pump rotor
CN100451339C (zh) * 2002-10-29 2009-01-14 三菱综合材料Pmg株式会社 内啮合型油泵转子
MY138173A (en) * 2003-08-12 2009-05-29 Diamet Corp Oil pump rotor assembly
JP4485770B2 (ja) * 2003-09-01 2010-06-23 株式会社ダイヤメット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WO2007034888A1 (ja) * 2005-09-22 2007-03-2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8412B (en) * 2000-12-25 2002-11-01 Mitsuba Corp Trochoid pump
JP2005090493A (ja) * 2003-08-12 2005-04-0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TW200738968A (en) * 2004-12-24 2007-10-16 Hitachi Ltd Motor integral type internal gear pump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085256A (ja) * 2005-09-22 2007-04-05 Aisin Seiki Co Ltd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43674B1 (ko) 2019-01-29
JP5692034B2 (ja) 2015-04-01
WO2013089203A1 (ja) 2013-06-20
JP2013124597A (ja) 2013-06-24
TW201344052A (zh) 2013-11-01
CN103917784B (zh) 2016-03-23
EP2730784A1 (en) 2014-05-14
US9574559B2 (en) 2017-02-21
CN103917784A (zh) 2014-07-09
KR20140102172A (ko) 2014-08-21
MY173391A (en) 2020-01-22
EP2730784B1 (en) 2017-02-01
EP2730784A4 (en) 2015-04-01
US20140178233A1 (en) 201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0844B2 (ja) 内接歯車式ポンプ用ロータとそれを用いた内接歯車式ポンプ
TWI585299B (zh) Pump rotor
WO2017043478A1 (ja) ギヤポンプ
JP4650180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KR101332995B1 (ko) 펌프용 로터와 그것을 이용한 내접 기어 펌프
EP1340914A2 (en) Internal gear oil pump
JPWO2004044430A1 (ja) 内接型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4485770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3860125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H11264381A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5194308B2 (ja) 内接歯車式ポンプ用ロータ
JP6863587B2 (ja) 高効率内接歯車式ポンプ
JP6094074B2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KR20060129309A (ko) 내접형 기어 펌프
JP4255768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4255770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4255771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2005090493A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4255769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ロータ
JP2013060924A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JP2009293561A (ja) オイル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