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719B -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 Google Patents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719B
TWI584719B TW105101570A TW105101570A TWI584719B TW I584719 B TWI584719 B TW I584719B TW 105101570 A TW105101570 A TW 105101570A TW 105101570 A TW105101570 A TW 105101570A TW I584719 B TWI584719 B TW I5847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an
length
assembly
j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8250A (zh
Inventor
洪銀樹
李明聰
梁勝傑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1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4719B/zh
Priority to CN201620084938.0U priority patent/CN205448154U/zh
Priority to CN201610058664.2A priority patent/CN10697957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7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8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825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65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fan combined with single duct; 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a fan in a duc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Description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尤其是一種可以使外部空間及內部空間達到循環通風功能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
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揭示一種習知氣流交換裝置,該氣流交換裝置可供安裝於如建築物之外牆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通風組件9,該通風組件9包含一導風管體91、一分隔件92及二風扇93。該導風管體91二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端部911及一第二端部912,該第一端部911及該第二端部912可以分別設置於一室外空間及一室內空間中。該分隔件92及該二風扇93設於該導風管體91內部,該分隔件92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該二風扇93分別設置於該分隔件92之二側表面。藉此,設有該分隔件92與該二風扇93之導風管體91用以在該氣流交換裝置中提供氣流交換功能,使該室外空間與該室內空間中的空氣能夠相互流通。
該分隔件92需抵接該導風管體91之內周壁,使其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然而,該分隔件92與該導風管體91之間缺乏定位構造,因此欲將該分隔件92穿入該導風管體91時,該分隔件92容易在該導風管體91中轉動,使得該分隔件92的組裝較為 困難。
再者,該分隔件92之二側表面需對應該二風扇93開設結合部,以供結合設置該二風扇93,造成該分隔件92的構造較為複雜,不易開模製造。
此外,上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實際使用時,係將該通風組件9之導風管體91穿過一隔離件(例如:建築物之牆面、天花板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所開設的透孔,以將該氣流交換裝置安裝於該隔離件。然而,該隔離件的厚度有所不同,導致該導風管體91需具有各種不同的長度,以供安裝於不同厚度的隔離件上。為此,業者必須對應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91提供不同長度的分隔件92,以確保該分隔件92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然而,設計並開模製造不同規格的分隔件92將造成該通風組件9的製造及備料成本大幅提升。
有鑑於此,亟需提供一種進一步改良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以解決上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9「組裝困難」、「構造複雜」、「製造及備料成本高」等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透過於一導風管體之內周壁設置一軌道,使一風扇能夠結合於該軌道。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上述風扇具有一扇輪,且 該扇輪設於上述第一導流空間或上述第二導流空間。藉此,該扇輪可以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用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或者,該扇輪也可以設於該第二導流空間,用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上述軌道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結合部長度,藉以確保該風扇能夠確實結合於該軌道。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且該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另一風扇,該另一風扇亦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上述風扇之底座與該另一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藉此,該通風組件可以同時包含二風扇,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
其中,上述二風扇分別具有一扇輪,該二風扇之扇輪分別設於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中。藉此,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均設有扇輪,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
其中,上述二風扇之底座相互抵接,上述軌道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該二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上述二風扇垂直該長軸方向之平面上相互重疊,上述軌道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其中一風扇的結合部長度,藉以確保該二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且該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另包含一分隔件,該分隔件包含至少一隔板,該至少一隔板設有一組裝部,該組裝部結合於上述軌道,該分隔件與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藉此,該第一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入風口及該第二開口之一第二入風口,該第二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出風口及該第二開口之一第二出風口,使該通風組件可供導入及導出氣流。
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一端緣。藉此,該分隔件與該風扇之底座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與該底座能夠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 板之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與該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該分隔件與該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數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藉此,透過增減該至少一隔板之數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在該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無須設計並開模製造不同規格的分隔件。
其中,上述軌道、各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該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各該隔板與該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包含另一風扇,該另一風扇亦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上述分隔件、上述風扇之底座與該另一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藉此,該第一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入風口及該第二開口之一第二入風口,該第二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出風口及該第二開口之一第二出風口,使該通風組件可供導入及導出氣流,且該通風組件可以同時包含二風扇,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
其中,上述二風扇分別具有一扇輪,該二風扇之扇輪分別設於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中。藉此,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均設有扇輪,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
其中,上述二風扇之底座分別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二開口的一端緣與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一開口的另一端緣。藉此,該分隔件與該二風扇之底座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與該二風扇 之底座能夠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與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該分隔件與該二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數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上述軌道、各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各該隔板與該二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上述二風扇之底座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一端緣。藉此,該分隔件與該二風扇之底座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與該二風扇之底座能夠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與其中一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該分隔件與該二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數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上述軌道、各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其中一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藉以確保各該隔板與該二風扇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另設有數個鰭片,所述數個鰭片分別設於該至少一隔板朝向上述第一導流空間與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之表面。藉由在該至少一隔板設置數個鰭片,該分隔件能夠提供均溫效果,以縮小該第一導流空間與該第二導流空間的溫度差。
其中,上述軌道設置於上述導風管體之內周壁,使該軌道能夠與該導風管體形成一體。
其中,上述軌道與上述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分隔設置,使該軌道能夠與該導風管體形成分離構件。
其中,上述軌道的一側設有一第一組裝部,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基座,該基座設有一第二組裝部,該第二組裝部與該第一組裝部相互組裝結合,且上述導風管體抵接於該基座。藉此,該第一組裝部及該第二組裝部能夠將該軌道固定於該基座,使該軌道形成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內部。
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可以設有另一軌道,該另一軌道亦設置於上述第一開口與上述第二開口之間並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上述至少一隔板設有另一組裝部,上述組裝部與該另一組裝部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隔板二側,且該二組裝部分別結合於該二軌道,上述風扇之底座設有另一結合部,上述結合部與該另一結合部分別設置於該底座二側,且該二結合部分別結合於該二軌道。藉此,該至少一隔板可以經由該二組裝部與該二軌道結合,該風扇之底座亦可經由該二結合部與該二軌道結合,以進一步提升該分隔件及該風扇與該導風管體之間的結合穩固性及氣密性。
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包含一套管,該套管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一開口之一端,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基座,該基座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二開口之一端,上述分隔件與上述風扇被限位於該套管與該基座之間。藉此,該分隔件與風扇可以固定於該導風管體中。
其中,上述導風管體之軌道係為一凸部,上述至少一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各為一凹部,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之凹部係結合於該軌道之凸部;或者,該導風管體之軌道設有沿該長軸方向延伸之一凹槽,該至少一隔板的組裝部與該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各為一凸緣,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之凸緣容置於該凹槽中,使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結合於該軌道,藉以使該組裝部及該結合部能夠與該軌道形成可滑動地結合。
藉由上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該風扇能夠結合於該導風管體之軌道,具有提升與該風扇的組裝便利性之功效。再者,該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可另包含一分隔件,惟,該風扇可以直接結合於該軌道,因此該分隔件無須開設結合部供該風扇結合設置,具有簡化該分隔件的構造之功效。此外,該分隔件係由至少一隔板組成,僅需增減該至少一隔板之數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在該長軸方向上的長度,以適用於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因此無須設計並開模製造不同規格的分隔件,具有降低通風組件的製造及備料成本之功效。
〔本發明〕
1‧‧‧導風管體
1a‧‧‧第一導流空間
1b‧‧‧第二導流空間
11‧‧‧第一開口
111‧‧‧第一入風口
112‧‧‧第一出風口
12‧‧‧第二開口
121‧‧‧第二入風口
122‧‧‧第二出風口
13‧‧‧軌道
131‧‧‧第一組裝部
132‧‧‧凹槽
13’‧‧‧軌道
14‧‧‧套管
15‧‧‧槽道
2‧‧‧分隔件
21‧‧‧隔板
211‧‧‧組裝部
211’‧‧‧組裝部
212‧‧‧鰭片
3‧‧‧風扇
31‧‧‧底座
311‧‧‧結合部
311’‧‧‧結合部
32‧‧‧扇輪
4‧‧‧基座
41‧‧‧第二組裝部
X‧‧‧長軸方向
D‧‧‧隔離件
R1‧‧‧外部空間
R2‧‧‧內部空間
W1‧‧‧軌道長度
W2‧‧‧組裝部長度
W3‧‧‧結合部長度
S‧‧‧鎖固元件
〔習知〕
9‧‧‧通風組件
91‧‧‧導風管體
911‧‧‧第一端部
912‧‧‧第二端部
92‧‧‧分隔件
93‧‧‧風扇
第1圖:為一種習知氣流交換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安裝於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另一實施態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另一實施態樣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安裝於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安裝於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16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安裝於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安裝厚度較厚之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8圖: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安裝厚度較薄之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1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導風管體之軌道設有凹槽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2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導風管體在內周壁設有凸塊以構成凸部的正視示意圖。
第2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導風管體在內周壁設有二槽道以在二槽道之間構成凸部的正視示意圖。
第2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導風管體在內周壁設有二凸塊以在二凸塊之間形成凹槽的正視示意圖。
第2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導風管體之內周壁朝該導風管體外周凹陷以形成凹槽的正視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2及3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1、一分隔件2及一風扇3,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分別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
該導風管體1可以為各種形狀的中空管體,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為中空圓管,然而,該導風管體1亦可為中空方管或其它各式中空管柱,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該導風管體1於一長軸方向X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11及一第二開口12,且該導風管體1內部設有一軌道13,該軌道13可以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使該軌道13能夠與該導風管體1形成一體。該軌道13設置於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且該軌道13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可以由該第一開口11延伸至該第二開口12。
該分隔件2包含至少一隔板21,該隔板21可以為金屬、塑膠或其他材質製成之板件。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隔板21之數量為單一個,該隔板21之一側設有一組裝部211,該組裝部211亦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藉此,該組裝部211係可滑動地結合於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使該分隔件2形成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
該風扇3具有一底座31及一扇輪32。該底座31之一側設有一結合部311,該結合部311同樣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藉此,該結合部311係可滑動地結合於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使該風扇3形成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其中,該底座31可以與該分隔件2相互抵接,詳言之,該底座31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之第二開口12的一端緣;或者,該底座31也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之第一開口11的另一端緣。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實際組裝時,可以分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結合於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並且 沿著該軌道13滑動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舉例而言,裝配人員可以將該風扇3經由該導風管體1之第一開口11結合於該軌道13;將該風扇3沿著該軌道13推入該第一開口11;再將該分隔件2經由該第一開口11結合於該軌道13,使該分隔件2抵接該風扇3之底座31;最後將該分隔件2沿著該軌道13推入該第一開口11,即可使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形成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同理,裝配人員可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經由該導風管體1之第二開口12、或者分別經由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結合於該軌道13,並且沿著該軌道13滑動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
請參照第4圖所示,當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時,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之底座31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2與該底座3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第二導流空間1b。在本實施例中,該風扇3之扇輪32可以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用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中導引氣流;惟,該扇輪32也可以設於該第二導流空間1b,用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詳言之,該導風管體1之第一開口11設有一第一入風口111及一第一出風口112,該導風管體1之第二開口12設有一第二入風口121及一第二出風口122,以供導入及導出氣流。該第一導流空間1a連通該第一入風口111及該第二入風口121,該第二導流空間1b連通該第一出風口112及該第二出風口122。
藉由上述結構,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實際使用時,該導風管體1可以裝設固定於一隔離件D(例如:建築物之牆面、天花板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上,該隔離件D的一側為一外部空間R1,而該隔離件D的相對另一側為一內部空間R2。藉此,採用該第一實施例之通風組件的氣流交換裝置可以經由該第一入風口111導入該外 部空間R1的氣流至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導流空間1a,且經由該第二入風口121將該第一導流空間1a的氣流導出至該內部空間R2;又,該內部空間R2的氣流亦可進一步經由該第二出風口122被導入至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導流空間1b,再自該第一出風口112被導出至該外部空間R1,以提供良好的循環通風功能。
由於在本實施例中該風扇3之扇輪32可以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使該風扇3可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中導引氣流,以提升將該外部空間R1的氣流導入至該內部空間R2的效率。相對地,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扇輪32可以設於該第二導流空間1b,使該風扇3可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以提升將該內部空間R2的氣流導入至該外部空間R1的效率。
由此可知,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在組裝過程中,由於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設有該軌道13,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能夠可滑動地結合於該軌道13,使裝配入員能夠沿著該軌道13滑動該分隔件2或該風扇3以將其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該分隔件2或該風扇3將受該軌道13定位,因此不會再該導風管體1中轉動。相較前述習知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9的分隔件92與其導風管體91之間缺乏定位構造,導致該分隔件92容易在該導風管體91中轉動,使得該分隔件92的組裝較為困難,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確實能夠有效提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的組裝便利性。
再者,相較前述習知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9的風扇93需設置於該分隔件92之表面,由於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的風扇3可以直接透過其底座31之結合部311結合於該軌道13,因此該分隔件2無須開設結合部供該風扇3結合設置,確實能夠有效簡化該分隔件92的構造。
值得注意的是,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可以設有另一軌道13’,該另一軌道13’亦設置於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並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該二軌道13、1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之徑向方向上相對設置,惟不以此為限。據此,該分隔件2之隔板21可以設有另一組裝部211’,該二組裝部211、211’係分別設置於該隔板21二側,且該二組裝部211、211’能夠分別可滑動地結合於該導風管體1之二軌道13、13’。同理,該風扇3之底座31可以設有另一結合部311’,該二結合部311、311’係分別設置於該底座31二側,且該二結合部311、311’能夠分別可滑動地結合於該導風管體1之二軌道13、13’。藉此,該分隔件2之隔板21可以經由該二組裝部211、211’與該二軌道13、13’結合,該風扇3之底座31亦可經由該二結合部311、311’與該二軌道13、13’結合,以進一步提升該分隔件2及該風扇3與該導風管體1之間的結合穩固性及氣密性。
再者,如第4圖所示,由於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該分隔件2之組裝部211與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均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該軌道13、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W1、一組裝部長度W2及一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W2與該結合部長度W3之總和(W1≧W2+W3),以確保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13。
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還可以包含一套管14,該套管14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具有該第一開口11之一端。相對地,採用該第一實施例之通風組件的氣流交換裝置可以設有一基座4,該基座4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具有該第二開口12之一端。藉此,該第一實施例之通風組件的分隔件2與風扇3可以被限位於該套管14與該基座4之間,使得該 分隔件2與風扇3可以固定於該導風管體1中,而不會沿著該軌道13滑動。其中,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朝向該第二開口12的一側可以設有一第一組裝部131,該基座4可以設有一第二組裝部41,該第二組裝部41能夠與該第一組裝部131相互組裝結合,以將該基座4固定於該導風管體1。在本實施例中,該軌道13之第一組裝部131可以為一螺接件(例如:螺孔或螺栓),該基座4之第二組裝部41可以為一穿孔,使一鎖固元件S(例如:螺絲或螺帽)能夠將該基座4組裝固定於該導風管體1。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5及6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的另一實施態樣,與前述實施態樣相異之處在於:該軌道13可以與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分隔設置,使該軌道13能夠與該導風管體1形成分離構件。詳言之,該軌道13的一側同樣可以設有一第一組裝部131,該基座4可以設有一第二組裝部41,該第二組裝部41能夠與該第一組裝部131相互組裝結合,以將該軌道13固定於該基座4。其中,該導風管體1可以抵接於該基座4,藉此,該軌道13即可形成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該軌道13同樣設於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並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
由此可知,雖然在本實施態樣中,該軌道13係與於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分隔設置,惟,該軌道13同樣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因此,本實施態樣實際組裝時,仍然可以分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結合於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並且沿著該軌道13滑動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
請參照第7及8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該第二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可供裝設於厚度較薄之隔離件D,該導風管體1必須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短的長度,以避免該導風管體1凸出該隔離件D的部分過長。在本實施例中,該導 風管體1的長度約等於該風扇3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由於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設有該軌道13,使該風扇3能夠可滑動地結合於該軌道13,因此可以無須設置前述分隔件2;相對地,僅需將該風扇3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即可利用該風扇3之底座31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第二導流空間1b。
如第8圖所示,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的軌道長度W1僅需大於或等於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之結合部長度W3(W1≧W3),即可確保該風扇3能夠確實結合於該軌道13。
類似地,在本實施例中,該軌道13可以與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分隔設置,惟,該導風管體1內部也可以設有另一軌道13’,該另一軌道13’同樣與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分隔設置,該二軌道13、1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之徑向方向上相對設置。藉此,該風扇3之底座31亦可經由該二結合部311、311’與該二軌道13、13’結合,以進一步提升該風扇3與該導風管體1之間的結合穩固性及氣密性。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結合部311、311’可以為延該長軸方向X貫穿該底座31之穿孔,以供各該軌道13、13’穿過,使該風扇3能夠可滑動地結合於各該軌道13、13’。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並未設置前述分隔件2,然而,若該導風管體1之長度較長而需另設有前述分隔件2時,該分隔件2之隔板21可以經由二組裝部211、211’與該二軌道13、13’結合。同理,各該組裝部211、211’可以為延該長軸方向X貫穿該隔板21之穿孔,以供各該軌道13、13’穿過,使該分隔件2能夠可滑動地結合於各該軌道13、13’。
請參照第9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二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包含另一風扇3,使該第二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係包含二風扇3,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 該二風扇3可以別經由其底座31之結合部311結合於該軌道13。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相較該第二實施例之導風管體1具有較長的長度,約等於該風扇3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之兩倍,因此該二風扇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錯位設置;換言之,當該二風扇3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時,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相互抵接,使該二風扇3之底座3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且該二風扇3可以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之平面上相差180°設置,使該二風扇3之扇輪32分別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藉此,該第三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可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設有扇輪32,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
其中,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與各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W1及一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於或等於各該風扇3的結合部長度W3之總和(W1≧2×W3):以確保該二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13。
然而,請參照第10及11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三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二風扇3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之平面上相互重疊,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對位設置,避免占用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空間,故該導風管體1可以具有較短的長度(約等於其中一風扇3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該二風扇3之底座31仍然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並使該二風扇3之扇輪32能夠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且如第11圖所示,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的軌道長度W1僅需大於或等於其中一風扇3之結合部311的結合部長度W3(W1≧W3),即可確保該二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 於該軌道13。再者,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該二風扇3各為獨立構件;惟,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一體成形製作,使該二風扇3能夠共用同一底座31,當所述底座31結合於該軌道13時,該二風扇3即可一併被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形成對位設置。
雖然在前述第三及第四實施例中,受限於該導風管體1具有較短的長度,並未設置前述分隔件2,惟,請參照第12及13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三及第四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另包含一分隔件2,使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係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設置一分隔件2及二風扇3,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並確實將長度較長之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第二導流空間1b。更詳言之,該分隔件2之隔板21可以經由該組裝部211結合於該軌道13,該二風扇3可以別經由其底座31之結合部311結合於該軌道13。當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時,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之底座3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且該二風扇3之扇輪32分別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藉此,該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可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設有扇輪32,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
請續參照第13圖所示,該二風扇3可以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之平面上相差180°設置,使得該二風扇3之扇輪32能夠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在本實施例中,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分別抵接該分隔件2的二端緣。詳言之,其中一風扇3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之第二開口12的一端緣,另一風扇3則可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之第一開口11的另一端緣。據此 ,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該分隔件2之組裝部211與各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W1、一組裝部長度W2及一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W2與各該風扇3的結合部長度W3之總和(W1≧W2+2×W3),以確保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13。換言之,該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的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可以具有較長的長度,使該導風管體1能夠完整容置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據此,該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通常適用於厚度較厚之一隔離件D。
請參照第14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五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的其中一端緣,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二風扇3可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之第一開口11的端緣;或者,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該二風扇3也可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之第二開口12的端緣。藉此,該二風扇3將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之平面上相互重疊,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對位設置,避免占用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空間,故該導風管體1可以相較該第五實施例之導風管體1具有稍短的長度,可以適用厚度較該第五實施例所適用之隔離件D略薄之一隔離件D。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之底座31仍然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並使該二風扇3之扇輪32能夠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且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的軌道長度W1僅需大於或等於該分隔件2之組裝部211的組裝部長度W2與其中一風扇3之結合部311的結合部長度W3之總和(W1≧W2+W3),即可確保該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13。與前述第四實施例類似,雖然在本實施例中 ,該二風扇3各為獨立構件;惟,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一體成形製作,使該二風扇3能夠共用同一底座31,當所述底座31結合於該軌道13時,該二風扇3即可一併被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形成對位設置。
由此可知,本發明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能夠將該二風扇3設置於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中,以適用於不同厚度的隔離件D。其中,當該導風管體1對應厚度較薄的隔離件D具有較短的長度時,可以無須設置該分隔件2;相對地,當該導風管體1對應厚度較厚的隔離件D具有較長的長度時僅需另設置一分隔件2,即可確實將長度較長之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第二導流空間1b。此外,該二風扇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錯位設置或對位設置,進一步使該二風扇3(及該分隔件2)能夠設置於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中,且無須提供不同規格的分隔件2,使得本發明各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具有較廣泛的適用範圍,且業者無須設計並開模製造不同規格的分隔件2,具有製造及備料成本較低的優點。
請參照第15及16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與前述各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分隔件2之隔板21另設有數個鰭片212,所述數個鰭片212可以與該隔板21一體成形,或者,所述數個鰭片212可以透過焊接等方式結合於該隔板21表面。所述數個鰭片212分別設於該隔板21朝向該第一導流空間1a與該第二導流空間1b之表面,使得部分鰭片212位於該分隔件2朝向該第一導流空間1a之一表面,另一部分的鰭片212則位於該分隔件2朝向該第二導流空間1b之另一表面。藉由在該隔板21設置數個鰭片212,該分隔件2能夠提供均溫效果,以縮小該第一導流空間1a與該第二導流空間1b的溫度差。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前述各實施例中,該分隔件2所包含 之至少一隔板21的數量為單一個,請參照第17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隔板21之的數量可以為數個,且各該隔板21可以相互抵接。各該隔板21之一側均設有該組裝部211,使得各該隔板21能夠分別經由其組裝部211與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形成可滑動地結合。藉此,裝配人員可以將各該隔板21結合於該軌道13,使各該隔板21形成頭尾相互抵接以共同組成該分隔件2。
由此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的分隔件2可以由一個或數個隔板21組成,因此當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長的長度時,透過增加該至少一隔板21的數量,即可延長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以確保該風扇3之底座31能夠與該分隔件2相互抵接,進而使該分隔件2與該底座31確實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相對地,當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短的長度時,透過減少該至少一隔板21的數量,即可縮短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以避免占用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空間,使該導風管體1能夠完整容置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除此之外,當該至少一隔板21需減少至零個時,即代表無須設置該分隔件2,如前述第二、第三及第四實施例所示,僅需將該風扇3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即可利用該風扇3之底座31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
舉例而言,如第17圖所示,當該第八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欲裝設於厚度較厚之隔離件D時,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長的長度,以確保該導風管體1能夠穿過該隔離件D。據此,該分隔件2可以由三個隔板21組成,以延長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相對地,請參照第18圖所示,當該第八實施例氣流交換 裝置之通風組件欲裝設於厚度較薄之隔離件D時,該導風管體1較佳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短的長度,以避免該導風管體1凸出該隔離件D的部分過長。據此,該分隔件2可以僅由二個隔板21組成,以縮短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
藉此,相較前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9必須對應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91提供不同長度的分隔件92,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的分隔件2由至少一隔板21組成,僅需增減該至少一隔板21之數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因此無須設計並開模製造不同規格的分隔件2,確實能夠有效降低通風組件的製造及備料成本。
請續參照第17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隔板21的數量為三個,且該二風扇3之底座31可以分別抵接該分隔件2的二端緣,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各該隔板21之組裝部211與各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W1、一組裝部長度W2及一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21的組裝部長度W2與各該風扇3的結合部長度W3之總和(W1≧3×W2+2×W3),以確保分隔件2與該二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於該軌道13。
雖然在前述各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係為一凸部,該分隔件2之隔板21的組裝部211與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各為一凹部,使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之凹部係可滑動地結合於該軌道之凸部;然而,請參照第19圖所示,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系設有沿該長軸方向X延伸之一凹槽132,該分隔件2之隔板21的組裝部211與該風扇3之底座31的結合部311可以各為一凸緣。藉此,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之凸緣能夠容置於該軌道 13的凹槽132中,使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同樣能夠可滑動地結合於該軌道13。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可以設置於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請參照第20圖所示,當該軌道13係為一凸部時,該導風管體1可以在內周壁設有凸塊以構成該凸部;惟,請參照第21圖所示,該導風管體1亦可在內周壁設有二槽道15,該二槽道15係相鄰設置且分別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各該槽道15朝該導風管體1外周凹陷,藉此,該二槽道15之間亦可構成該軌道13之凸部。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22圖所示,當該導風管體1之軌道13設有沿該長軸方向X延伸之一凹槽132時,該導風管體1可以在內周壁設有二凸塊,以在該二凸塊之間形成該凹槽132;惟,請參照第23圖所示,該導風管體1之內周壁亦可直接朝該導風管體1外周凹陷,以形成該凹槽132。
綜上所述,本發明各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藉由於該導風管體1內部設有該軌道13,該風扇3能夠結合於該軌道13,確實具有提升該風扇3的組裝便利性之功效。再者,各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可另包含一分隔件2,惟,該風扇3可以直接透過其底座31之結合部311結合於該軌道13,因此該分隔件2無須開設結合部供該風扇3結合設置,確實具有簡化該分隔件92的構造之功效。此外,該分隔件2係由至少一隔板21組成,僅需增減該至少一隔板21之數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以適用於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因此無須設計並開模製造不同規格的分隔件2;另一方面,在部份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中係包含二風扇3,該二風扇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錯位設置或對位設置,進一步使該二風扇3(及該分隔件2)能夠設置於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中,而無須提供不同規格的分隔件2 ,確實具有降低通風組件的製造及備料成本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導風管體
11‧‧‧第一開口
12‧‧‧第二開口
13‧‧‧軌道
131‧‧‧第一組裝部
13’‧‧‧軌道
14‧‧‧套管
2‧‧‧分隔件
21‧‧‧隔板
211‧‧‧組裝部
211’‧‧‧組裝部
3‧‧‧風扇
31‧‧‧底座
311‧‧‧結合部
311’‧‧‧結合部
32‧‧‧扇輪
4‧‧‧基座
41‧‧‧第二組裝部
X‧‧‧長軸方向

Claims (31)

  1.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上述風扇具有一扇輪,且該扇輪設於上述第一導流空間或上述第二導流空間。
  2.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上述軌道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結合部長度。
  3.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 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且該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另一風扇,該另一風扇亦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上述風扇之底座與該另一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二風扇分別具有一扇輪,該二風扇之扇輪分別設於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二風扇之底座相互抵接,上述軌道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二風扇垂直該長軸方向之平面上相互重疊,上述軌道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其中一風扇的結合部長度。
  7.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包含:一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於一長軸方向上之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軌道,該軌道設置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且該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另包含一分隔件,該 分隔件包含至少一隔板,該至少一隔板設有一組裝部,該組裝部結合於上述軌道,該分隔件與上述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風扇之底座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一端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與該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數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軌道、上述各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該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包含另一風扇,該另一風扇亦具有一底座,該底座設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於上述軌道,上述分隔件、上述風扇之底座與該另一風扇之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二風扇分別具有一扇輪,該二風扇之扇輪分別設於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二 風扇之底座分別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二開口的一端緣與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一開口的另一端緣。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與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數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上述軌道、各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二風扇之底座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之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一端緣。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組裝部長度與其中一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之數量為數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上述軌道、各該隔板之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軌道長度、一組裝部長度及一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於或等於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其中一風扇的結合部長度之總和。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9項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至少一隔板另設有數個鰭片,所述數個鰭片分別設於該至少一隔板朝向上述第一導流空間與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之表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軌道設置於上述導風管體之內周壁。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軌道與上述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分隔設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軌道的一側設有一第一組裝部,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基座,該基座設有一第二組裝部,該第二組裝部與該第一組裝部相互組裝結合,且上述導風管體抵接於該基座。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可以設有另一軌道,該另一軌道亦設置於上述第一開口與上述第二開口之間並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上述風扇之底座設有另一結合部,上述結合部與該另一結合部分別設置於該底座二側,且該二結合部分別結合於該二軌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9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可以設有另一軌道,該另一軌道亦設置於上述第一開口與上述第二開口之間並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上述至少一隔板設有另一組裝部,上述組裝部與該另一組裝部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隔板二側,且該二組裝部分別結合於該二軌道,上述風扇之底座設有另一結合部,上述結合部與該另一結合部分別設置於該底座二側,且該二結合部分別結合於該二軌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包含一套管,該套管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一 開口之一端,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基座,該基座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二開口之一端,上述風扇被限位於該套管與該基座之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9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包含一套管,該套管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一開口之一端,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基座,該基座設置於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二開口之一端,上述分隔件與上述風扇被限位於該套管與該基座之間。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之軌道係為一凸部,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為一凹部,該結合部之凹部係結合於該軌道之凸部。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9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之軌道係為一凸部,上述至少一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各為一凹部,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之凹部係結合於該軌道之凸部。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之軌道設有沿該長軸方向延伸之一凹槽,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為一凸緣,該結合部之凸緣容置於該凹槽中,使該結合部結合於該軌道。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9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其中,上述導風管體之軌道設有沿該長軸方向延伸之一凹槽,上述至少一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風扇之底座的結合部各為一凸緣,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之凸緣容置於該凹槽中,使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結合於該軌道。
TW105101570A 2016-01-19 2016-01-19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TWI584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570A TWI584719B (zh) 2016-01-19 2016-01-19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CN201620084938.0U CN205448154U (zh) 2016-01-19 2016-01-28 气流交换装置的通风组件
CN201610058664.2A CN106979578B (zh) 2016-01-19 2016-01-28 气流交换装置的通风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570A TWI584719B (zh) 2016-01-19 2016-01-19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719B true TWI584719B (zh) 2017-05-21
TW201728250A TW201728250A (zh) 2017-08-01

Family

ID=5658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570A TWI584719B (zh) 2016-01-19 2016-01-19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6979578B (zh)
TW (1) TWI584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719B (zh) * 2016-01-19 2017-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TWI595196B (zh) * 2016-09-29 2017-08-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流交換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8229A (zh) * 2013-08-30 2015-03-01 Panasonic Eco Sys Guangdong Co 熱交換裝置
CN204787016U (zh) * 2015-04-17 2015-11-18 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室内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42527B1 (ko) * 2006-08-30 2007-07-26 장영근 기류전환을 이용한 가정용 공조기
US10138901B2 (en) * 2011-03-21 2018-11-27 Nortek Air Solu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fan array with quick connect and modular control
JP2014238249A (ja) * 2013-06-10 2014-12-18 日本無機株式会社 90度本体収納式自動ドア搭載エアシャワー装置および自動ドアシステム
CN104515243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EP2884193B1 (en) * 2013-10-23 2022-08-03 Lg Electronics Inc. Air handling unit
CN105142375B (zh) * 2014-06-09 2018-08-24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风系统及其换气扇的外壳
CN204923326U (zh) * 2015-07-02 2015-12-30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TWI584719B (zh) * 2016-01-19 2017-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8229A (zh) * 2013-08-30 2015-03-01 Panasonic Eco Sys Guangdong Co 熱交換裝置
CN204787016U (zh) * 2015-04-17 2015-11-18 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室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9578A (zh) 2017-07-25
TW201728250A (zh) 2017-08-01
CN106979578B (zh) 2022-05-17
CN205448154U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5738B1 (en) Frame for forming a housing of a group of air-handling units
KR20130053414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격판
TWI584719B (zh) 氣流交換裝置之通風組件
ES2663294T3 (es) Unidad de tratamiento del aire
CN105637316A (zh) 空气-空气热交换器
WO2015097821A1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熱交換器
WO2015106726A1 (zh) 集流管组件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组件的换热器
WO2020066462A1 (ja) 熱交換器
WO2017148204A1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TWI534403B (zh) 熱交換管
TWI577945B (zh) 氣流交換裝置
KR100953201B1 (ko) 결로방지용 공기조화기 케이스
US9840335B2 (en) Foolproofing system for pipes by means of an obstacle inside a connector in an aircraft duct
KR200432432Y1 (ko) 덕트
TWI611150B (zh) 氣流交換裝置及其延伸組件
TWI595196B (zh) 氣流交換裝置
KR10169796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단열효과 및 누기율 최소화 프레임
CN109564026B (zh) 空气处理机组
TWI577946B (zh) 氣流交換裝置
TW201732202A (zh) 氣流交換裝置
JP2980445B2 (ja) 熱交換器
KR102159649B1 (ko) 자동차 응축기의 리시브 드라이어 탱크 연결을 위한 커넥터
WO2021145224A1 (ja) 熱交換器
JP6506229B2 (ja) 放射パネル
KR20150126320A (ko) 클린룸 덕트용 벽면프레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