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2706B - 指紋辨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指紋辨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2706B
TWI582706B TW105127922A TW105127922A TWI582706B TW I582706 B TWI582706 B TW I582706B TW 105127922 A TW105127922 A TW 105127922A TW 105127922 A TW105127922 A TW 105127922A TW I582706 B TWI582706 B TW I5827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v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0119A (zh
Inventor
張羽
楊河波
許良珍
高超
Original Assignee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2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27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011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9Protecting the fingerprint sensor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the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指紋辨識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指紋辨識裝置。
由於指紋識別技術可起到良好的防盜作用和個人隱私保護作用,故近年來逐漸應用於行動裝置上,以防止該行動裝置遭盜用。具體來說,此類行動裝置包含蓋板、指紋辨識器以及觸控顯示設備。觸控顯示設備係設置於蓋板內表面的中央區域,以供用戶操作及顯示資訊。指紋辨識器係設置於蓋板內表面的周邊區域,以辨識用戶的指紋。
常見的指紋辨識器為根據電容感應原理來達到指紋的辨識,為了有效達到指紋辨識的效果,指紋辨識器至蓋板外表面的距離往往需小於一定尺寸。換句話說,在蓋板中對應於指紋辨識器的部份,其厚度需足夠薄到讓指紋辨識器能夠達到指紋辨識的效果,即為了提高指紋辨識靈敏度,需要蓋板至少對應於指紋辨識器的部份足夠薄。然而,當該部份的厚度太薄,該部份受到外力撞擊時,容易發生破裂的狀況而造成蓋板的損壞,故電容式的指紋辨識器常常在高靈敏度和蓋板高強度兩方面無法兼得。
現有技術中,可採用光學式指紋辨識器來取代電 容式指紋辨識器,光學式指紋辨識器因其是透過感測手指之各個位置,如指紋的凹、凸位置的反射光線不同而達到辨識指紋的目的,故當光學式指紋識別器結合於蓋板時,對蓋板的厚度並不要求非常薄,可解決蓋板強度的問題。而常見的光學指紋識別器是通過採用整層的膠體將光學式指紋辨識器貼合於蓋板上,該結合方式下,光學式指紋辨識器發出的光線及手指反射的光線均會通過膠體,膠體容易干擾該些光線的路徑,影響指紋識別精確度和靈敏度。
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設計黏著膠不遮擋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的透光視窗,藉以在強化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與蓋板的結構強度與定位的同時,不犧牲指紋辨識的靈敏度,兼顧指紋辨識裝置的強度和較佳的指紋辨識靈敏度。更甚者,透過環繞式的黏著膠,可以隔絕後續使用的封膠,以免其影響光線進而降低指紋辨識的精確度及靈敏度。
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蓋板、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以及黏著膠。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具有透光視窗。黏著膠設置於蓋板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間,其中黏著膠於蓋板之正投影環繞透光視窗於蓋板之正投影。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其中黏著膠於蓋板之正投影環繞透光視窗於蓋板之正投影。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黏著膠、蓋板以及 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形成一封閉空間。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包含殼體、發光元件以及光感測器。殼體之一部份環繞透光視窗。發光元件裝設於殼體,用以經透光視窗與蓋板朝目標物發出光線。光感測器裝設於殼體,感測經目標物反射的光線。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殼體之部分是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最靠近蓋板的部分,黏著膠設置於蓋板與殼體之該部分之間。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選擇性透光層,設置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與蓋板之間,其中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線具有第一波長範圍,選擇性透光層於該第一波長範圍的穿透率大於選擇性透光層於第一波長範圍以外的第二波長範圍之穿透率。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選擇性透光層至少部份設置於黏著膠與蓋板之間。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波長範圍為紅外光波長範圍。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波長範圍為大於780奈米,第二波長範圍為380~780奈米,選擇性透光層於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的穿透率大於50%,選擇性透光層於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的穿透率小於20%。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遮光層,設置於黏著膠與選擇性透光層之間,其中遮光層包含開口,至少部份透光視窗於蓋板的正投影位於遮光層之開口 於蓋板的正投影內。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於蓋板的正投影位於遮光層於蓋板的正投影內。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黏著膠於蓋板上的正投影位於遮光層於蓋板上的正投影內。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遮光層於波長範圍380~900奈米的光線的穿透率小於等於10%。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封膠,連接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與該蓋板,其中黏著膠、蓋板以及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殼體形成封閉空間,封膠不位於封閉空間內。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蓋板相對觸控面的表面包含凹槽,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至少部份設置於凹槽中。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蓋板之遠離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表面至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的距離為大約0.3毫米至大約2毫米之間。
100‧‧‧指紋辨識裝置
110‧‧‧裝飾層
112‧‧‧部分
144‧‧‧發光元件
146‧‧‧光線聚焦元件
148‧‧‧光感測器
112a‧‧‧開口
120‧‧‧蓋板
122‧‧‧凹槽
124‧‧‧觸控面
126‧‧‧表面
130‧‧‧黏著膠
140‧‧‧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
140a‧‧‧透光視窗
142‧‧‧殼體
142a‧‧‧部分
142b‧‧‧開口
150‧‧‧選擇性透光層
160‧‧‧遮光層
160a‧‧‧開口
170‧‧‧顯示模組
180‧‧‧封膠
S1‧‧‧封閉空間
NA‧‧‧非顯示區
VA‧‧‧顯示區
FA‧‧‧指紋辨識區
2-2‧‧‧線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第2圖為沿第1圖之線2-2的剖面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剖面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剖面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為之。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100的上視示意圖。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100可以是顯示面板,其可具有裝飾層110以定義顯示區VA以及非顯示區NA,裝飾層110位於非顯示區NA,顯示區VA用以呈現資訊給使用者,非顯示區NA用以遮蔽顯示面板的周邊電路等不透光元件,其中非顯示區NA包含指紋辨識區FA,用以感測觸碰手指的紋路。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100可選擇性地搭載觸控面板(未繪示),以感測使用者的觸控位置,進而接收使用者的指令。
第2圖為沿第1圖之線2-2的剖面圖。同時參照第1 圖與第2圖。指紋辨識裝置100包含蓋板120、黏著膠130、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是透過感測手指之各個位置的反射光線而達到辨識指紋的目的,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具有透光視窗140a,以供光線從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內輸出至手指上並使光線反射回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內。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具有適用的光線波長(以下稱第一波長範圍)。舉例而言,此光線可為紅外線。
更甚者,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100還可包含選擇性透光層150以及遮光層160,兩者可以透過油墨印刷設置於蓋板120上(具體位置後文再敘述),以遮擋不必要的光線,例如遮擋第一波長範圍以外的光線,可能是環境光或來自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內部的發光元件發出的不用於指紋辨識的光線,使得使用者從蓋板一側不易觀察到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進而提升指紋辨識區FA的外觀視覺效果。此外,指紋辨識裝置100還可包含顯示模組170,對應顯示區VA設置,以提供顯示資訊。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蓋板120包含觸控面124及相對觸控面124的表面126,觸控面124作為接觸面,以供人體手指碰觸。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設置於蓋板120的表面126上。蓋板120在表面126上形成有一凹槽122,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至少部份設置於凹槽122中。當然,不應以此限制本發明,於其他實施方式中,蓋板120可以不設置凹槽,如此,蓋板120的表面126為平整的表面,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可以直接設置於蓋板120的平整的表面126上。蓋板 120可以是透明材料所形成,例如玻璃、塑膠、藍寶石等。
選擇性透光層150設置於蓋板120上,覆蓋指紋辨識區FA,且位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與蓋板120之間。選擇性透光層150於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穿透率大於選擇性透光層150於第一波長範圍以外的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之穿透率。舉例而言,第二波長範圍可為環境可見光範圍,例如第二波長範圍在大約380奈米至大約780奈米之間。據此,選擇性透光層150可以讓來自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光線透射至人體手指並讓受人體手指反射的該光線透射回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並阻擋第二波長範圍的環境光干涉偵測靈敏度。另外,選擇性透光層150使得使用者從蓋板120一側不易觀察到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進而提升指紋辨識區FA的外觀視覺效果。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選擇性透光層150於第二波長範圍(如波長在大約380奈米至大約780奈米之間)的穿透率小於大約20%,較佳的小於大約10%,例如小於大約5%。選擇性透光層150於第一波長範圍(例如波長大於大約780奈米)的光線穿透率大於大約50%。需要說明的是,選擇性透光層150對於不同波長的光線穿透率是漸變的,而並非是驟變的,例如前述對於第一波長範圍(例如波長大於大約780奈米)的光線穿透率大於大約50%,可以理解為選擇性透光層150在波長大約為650~820奈米時,穿透率是由20%漸變到50%,所以也可以理解為選擇性透光層150於波長大於波長範圍650~820中某一波長時,例如波長大於780奈米或820奈米時,穿透率大於大約50%。考慮選擇性透光層150的透光率, 其厚度範圍為0至50微米,較佳者為1微米至35微米,再更佳者為3微米至25微米。舉例而言,選擇性透光層150可以由紅外光透光油墨(IR油墨)所形成。
遮光層160設置於選擇性透光層150上,且位於黏著膠130與選擇性透光層150之間。遮光層160包含開口160a,對應透光視窗140a設置,其中至少部份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位於遮光層160的開口160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內,使得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發出的光線至少部份可以透過透光視窗140,再經由開口160a、選擇性透光層150到達目標物(人體手指)。進一步的,開口160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面積小於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面積。藉此,遮光層160可在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維持運作的情況下遮蔽其他不必要的光線(例如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內部的發光元件所產升的過強的光線),免於被人眼察覺。遮光層160的材料可以與裝飾層110的材料相同或不同。舉例而言,裝飾層110或遮光層160可以由白色油墨、黑色油墨等所形成。
黏著膠130設置於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間,以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固定在蓋板120上,且黏著膠130於蓋板120之正投影位於遮光層160於蓋板120之正投影內,使黏著膠130不完全遮擋經由透光視窗140a的光線。舉例而言,黏著膠130於蓋板120之正投影可環繞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之正投影。如此一來,黏著膠130可在不完全遮擋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輸出的光線或受手指反射的光線,以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初步固定於蓋板120。於 部分實施方式中,黏著膠130的材料可以是光學膠或雙面膠,其設置時實質上為膠體或固態。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黏著膠130於蓋板120之正投影可環繞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之正投影時,黏著膠130、蓋板120、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選擇性透光層150以及遮光層160形成一封閉空間S1。如此一來,能夠避免後續製程中的各種材料或灰塵滲透或沾附至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透光視窗140a)之間,進而避免可能造成指紋識別所使用的光線穿透率下降的問題。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立體示意圖。同時參照第2圖與第3圖。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包含殼體142、發光元件144、光線聚焦元件146以及光感測器148。殼體142之一部分142a環繞透光視窗140a。舉例而言,部分142a可以是牆板。發光元件144裝設於殼體142內,用以經透光視窗140a與蓋板120朝目標物(人體手指)發出光線。光線聚焦元件146裝設於殼體142,用以接收經目標物(人體手指)反射的光線並將光線聚集至光感測器148。光感測器148裝設於殼體142,例如大致位於對應透光視窗140a的中間位置,用以感測經目標物(人體手指)反射的光線。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144的數量可以是複數個,其位於殼體142內的周邊區域。於此,發光元件144發出之光線具有第一波長範圍。舉例而言,第一波長範圍為紅外光波長範圍,例如波長大於大約780奈米。詳細而言,以近紅外光為例,大約780奈米至大約2000奈米;以中紅外光為 例,大約3000奈米至大約5000奈米;以遠紅外光為例,大約8000奈米至大約14000奈米。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144僅發出紅外光。當然不應以此為限,實際應用上,發光元件144可發出紅外光與可見光。
光線聚焦元件146可以是透鏡組,例如由多個凸透鏡組成。光感測器148可以是各類影像感測器,例如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光感測器148的感光波段至少涵蓋發光元件144之第一波長範圍。應瞭解到,光感測器148的位置並不限於直接接收來自手指反射經光線聚焦元件146的光線(如圖中所繪),光感測器148可設置於殼體142之周邊,並藉其他光學元件的輔助將光線導至光感測器148。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殼體142之部分142a是突出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其他元件,換句話說,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殼體142之部分142a是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最靠近蓋板120的一部分。如此一來,透過設置黏著膠130位於蓋板120與最靠近蓋板120的殼體142之部分142a之間,可以簡單地黏接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殼體142可以由具有適當剛性的材料所組成,以支援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結構。舉例而言,殼體142可以由金屬、塑膠、玻璃等所形成。於本實施方式中,殼體142之部分142a可環繞而定義殼體142之開口 142b,開口142b構成透光視窗140a。於其他實施方式中,殼體142可包含多種不同的材料,殼體142可包含透明基材(未繪示)與由不透明材料形成的部分142a,透明基材鄰近蓋板120且連接殼體142之部分142a,以構成透光視窗140a。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由於採用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蓋板120之遠離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觸控面124至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距離對指紋辨識的影響不大。藉此,可以透過增強蓋板120的厚度改善指紋辨識裝置100的結構強度。舉例而言,蓋板120的厚度可大於大約0.3毫米,其中凹槽122的底面至觸控面124的距離(即蓋板120在凹槽122位置的厚度)可大約大於0.3毫米。較佳者,蓋板120之觸控面124至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距離為大約0.3毫米至大約2毫米之間,例如1毫米、1.1毫米或1.5毫米等。如此一來,即使設置凹槽122,亦不會使指紋辨識裝置100的結構強度過低。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144於蓋板120的正投影位於遮光層160於蓋板120的正投影內。藉此,遮光層160可在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維持運作的情況下遮蔽發光元件144可能造成的強光,免於被人眼察覺。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遮光層160在波長380奈米至900奈米的範圍內,穿透率小於等於10%,較佳者,穿透率小於5%。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選擇性透光層150至少部份設置於黏著膠130與蓋板120之間,而使黏著膠130能受到選擇性透光層150的遮蔽,避免黏著膠130反光(例如介面反射)容易被人眼查覺。同樣地,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 中,黏著膠130於蓋板120上的正投影位於遮光層160於蓋板120上的正投影內。如同前述的選擇性透光層150,藉由此設置,黏著膠130能受到遮光層160的遮蔽,避免黏著膠130反光(例如介面反射)容易被人眼查覺。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黏著膠130的寬度範圍為0.1毫米至3毫米,較佳者為0.5毫米至2毫米。黏著膠130的厚度範圍為1微米至200微米,較佳者為10微米至80微米。藉此設置,可以有效地達到定位與密封的效果。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模組170可以是液晶顯示模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模組或其他可行的配置。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100還可以包含觸控模組(未繪示),設置於顯示模組170與蓋板120之間,以作為使用者輸入介面。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封膠180,連接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與蓋板120。由於黏著膠130、蓋板120、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選擇性透光層150以及遮光層160形成一封閉空間S1,因此可以避免封膠180滲入封閉空間S1內,防止因材料吸收光或介面反射等因素,造成蓋板120與透光視窗140a之間的光穿透率降低。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封膠180的材料可以是防水或防濕膠、其設置時實質上為液態,並於後續程序中透過適當的固化方式,成為固體。
於本實施方式中,封膠180填入基板120之凹槽122中,以增加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與蓋板120的結合強 度,更加牢固的固定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於蓋板120上。於此,封膠180露出了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底面,但不應以此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封膠180可以包覆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底面,而使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不外露。在其它實施例中,例如蓋板120可以不包含凹槽122,即蓋板120與觸控面124相對的表面126為平面,則封膠180附著於該表面126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側面上,或者更進一步包覆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底面。
應瞭解到,以上實施方式中,部份元件的設置是並非是必要的,例如裝飾層110、遮光層160、選擇性透光層150以及封膠180,詳細敘述請參考以下實施方式。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100的剖面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圖的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100不包含遮光層160(參考第2圖)。
事實上,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內可能具有足以遮蔽其發光元件144(參考第3圖)的元件(未繪示),例如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殼體142(參考第3圖)之部分(未繪示),因此可以不需要倚賴遮光層160(參考第2圖),即可有效地防止強光干涉視覺效果。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者可能是可以接受發光元件144(參考第3圖)的光線,例如發光元件144(參考第3圖)所發出的光線不落在可見光波長內,即發光元件144可僅發出紅外光,因此不會干涉視覺效果。
於本實施方式中,黏著膠130、蓋板120、光學式 指紋識別元件140以及選擇性透光層150形成一封閉空間S1。如此一來,能夠避免後續製程中的各種材料或灰塵滲透或沾附至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透光視窗140a)之間,而進而避免可能造成指紋識別所使用的光線穿透率下降的問題。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100的剖面圖。本實施方式與第4圖的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100不包含選擇性透光層150(參考第2圖)。
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者可能是可以接受直接觀察到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因此,不需要設計選擇性透光層150遮罩環境光。
此外,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可能具有濾光片,足以篩選對應的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使光感測器148能僅感測到第一波長範圍。或者,光感測器148本身能僅能感受到第一波長範圍,而不受其他光線的影響。據此,即使不設計選擇性透光層150,亦不會影響偵測靈敏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黏著膠130設置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與蓋板120之間,且於蓋板120之正投影環繞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之正投影。黏著膠130位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周邊,黏著膠130、蓋板120以及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形成一封閉空間S1。如此一來,能夠避免後續製程 中的各種材料或灰塵滲透或沾附至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透光視窗140a)之間,而進而避免可能造成指紋識別所使用的光線穿透率下降的問題。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之指紋辨識裝置100的剖面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圖的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之裝飾層110至少部分112設置於指紋辨識區FA,而使部分112充當遮光層160(參考前述實施方式)和實現遮光層160的作用,而不再設置遮光層160(參考前述實施方式)。換句話說,本實施方式透過裝飾層110延伸至指紋辨識區FA,整合裝飾層110與遮光層160(參考前述實施方式)的設置,進而減少製程步驟。
裝飾層110之部分112設置於蓋板120上,且位於黏著膠130與蓋板120之間。裝飾層110包含開口112a,對應透光視窗140a設置,其中至少部份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位於開口112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內,使得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發出的光線至少部份可以透過透光視窗140a,再經由開口112a到達目標物(人體手指)。進一步的,開口112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面積小於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的正投影面積。藉此,裝飾層110可在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維持運作的情況下遮蔽其他不必要的光線(例如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內部的發光元件所產升的過強的光線),免於被人眼察覺。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在製作指紋辨識裝置100的過程中,裝飾層110先設置於蓋板120上,以定義顯示區VA與非顯示區NA,其中裝飾層110位於非顯示區NA,其後將選擇性透光層150設置於蓋板120上,具體位於裝飾層110之開口112a內,至少覆蓋開口112a,再將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貼合。於此,裝飾層110與選擇性透光層150相連,甚至部份重疊,以有效地篩選透過的光線波長。具體而言,選擇性透光層150可完全覆蓋透光視窗140a及開口112a,由於製作公差,選擇性透光層150有部分重疊於裝飾層110之部分112上。選擇性透光層150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上的投影覆蓋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透光視窗140a。
黏著膠130設置於裝飾層110之部分112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間,黏著膠130於蓋板120之正投影環繞透光視窗140a於蓋板120之正投影,即黏著膠130位於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的周邊。且黏著膠130於蓋板120之正投影還位於裝飾層110之部分112於蓋板120之正投影內,以使得黏著膠130被裝飾層110之部分112遮蔽。黏著膠130、選擇性透光層150以及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形成一封閉空間S1。如此一來,能夠避免後續製程中的各種材料或灰塵滲透或沾附至蓋板120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140(之透光視窗140a)之間,而進而避免可能造成指紋識別所使用的光線穿透率下降的問題。此外,由於黏著膠130與選擇性透光層150所能佈設的範圍較狹小,因此圖中將黏著膠130與選擇性透光層150繪示為相連。實際應用上不應限於此,黏著膠130與選擇性透光層150 可能是不相連的。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指紋辨識裝置並不限於應用在顯示面板上,更可應用於多種電子產品,例如智慧手機、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的滑鼠板、安檢及門禁系統,通過指紋識別來進行身份辨識或其它觸控操作。
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透過設計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以解決前述厚度不足容易造成蓋板的損壞的情況。此外,還設計黏著膠不遮擋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的透光視窗,藉以在強化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與蓋板的結構強度與定位的同時,不犧牲指紋辨識的靈敏度。更甚者,透過環繞式的黏著膠,可以隔絕後續使用的封膠,以免其影響光線進而降低指紋辨識的靈敏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指紋辨識裝置
110‧‧‧裝飾層
120‧‧‧蓋板
122‧‧‧凹槽
124‧‧‧觸控面
126‧‧‧表面
130‧‧‧黏著膠
140‧‧‧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
140a‧‧‧透光視窗
150‧‧‧選擇性透光層
160‧‧‧遮光層
160a‧‧‧開口
170‧‧‧顯示模組
180‧‧‧封膠
S1‧‧‧封閉空間

Claims (17)

  1. 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一蓋板;一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具有一透光視窗;以及一黏著膠,設置於該蓋板與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間,其中該黏著膠於該蓋板之正投影環繞該透光視窗於該蓋板之正投影,其中該蓋板與該光學式指紋辨識元件形成一封閉空間於其間,且該黏著膠露於該封閉空間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光學指紋識別元件包含:一殼體,其中該殼體之一部分環繞該透光視窗;一發光元件,裝設與該殼體,用以經該透光視窗與該蓋板朝一目標物發出光線;以及一光感測器,裝設於該殼體,用以感測經該目標物反射的該光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該殼體之該部分是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最靠近該蓋板的部分,該黏著膠設置於該蓋板與該殼體之該部分之間。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選擇性透光層,設置於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與該蓋板之間,其中該發光元件發出之該光線具有一第一波長範 圍,該選擇性透光層於該第一波長範圍的穿透率大於該選擇性透光層於該第一波長範圍以外的一第二波長範圍之穿透率。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選擇性透光層至少部份設置於該黏著膠與該蓋板之間。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波長範圍為一紅外光波長範圍。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波長範圍為大於780奈米,第二波長範圍為380~780奈米,該選擇性透光層於該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的穿透率大於50%,該選擇性透光層於該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的穿透率小於20%。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遮光層,設置於該黏著膠與該選擇性透光層之間,其中該遮光層包含一開口,至少部份該透光視窗於該蓋板的正投影位於該遮光層之該開口於該蓋板的正投影內。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於該蓋板的正投影位於該遮光層於該蓋板的正投影內。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黏著膠於該蓋板上的投影位於該遮光層於該蓋板上的投影內。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遮光層於波長範圍380~900奈米的光線的穿透率小於等於10%。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封膠,連接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與該蓋板,其中該封膠不露於該封閉空間。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蓋板相對一觸控面的一表面包含一凹槽,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至少部份設置於該凹槽中。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蓋板之遠離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一表面至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的距離為大約0.3毫米至大約2毫米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裝飾層,設置於該黏著膠與該蓋板之間,其中該裝飾層包含一開口,至少部份該透光視窗於該蓋板的正投影位於該裝飾層之該開口於該蓋板的正投影內。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裝飾層定義該蓋板之一顯示區與一非顯示區,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設置於該非顯示區,其中該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顯示模組,設置於該顯示區。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選擇性透光層,設置於該蓋板上,至少覆蓋該裝飾層之該開口,其中該選擇性透光層於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上的投影覆蓋該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該透光視窗。
TW105127922A 2016-05-31 2016-08-30 指紋辨識裝置 TWI582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5849.6A CN107451513B (zh) 2016-05-31 2016-05-31 指纹辨识装置
??201610375849.6 2016-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2706B true TWI582706B (zh) 2017-05-11
TW201810119A TW201810119A (zh) 2018-03-16

Family

ID=5785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922A TWI582706B (zh) 2016-05-31 2016-08-30 指紋辨識裝置
TW105213277U TWM532056U (zh) 2016-05-31 2016-08-30 指紋辨識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3277U TWM532056U (zh) 2016-05-31 2016-08-30 指紋辨識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8655B2 (zh)
CN (1) CN107451513B (zh)
TW (2) TWI58270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372453B2 (en) * 2017-11-22 2021-02-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75757B2 (en) 2019-03-20 2021-11-16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touchpad device
US11216091B2 (en) 2019-03-20 2022-01-04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touchpad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502B (zh) 2016-08-05 2018-07-21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裝置
US10713521B2 (en) 2016-08-05 2020-07-14 Gingy Technology In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70140454A (ko) * 2016-06-10 2017-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13053B1 (ko) * 2016-09-29 2019-08-21 선전 구딕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지문 모듈을 구비한 스크린 어셈블리 및 전자 기기
CN108916688B (zh) * 2017-04-24 2020-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和照明装置
CN107193412B (zh) * 2017-04-27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194321B (zh) * 2017-04-27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610990B (zh) * 2017-04-27 2023-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092311B (zh) * 2017-04-27 2020-03-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TWI633528B (zh) * 2017-06-19 2018-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校正系統與顯示器校正方法
TWI651660B (zh) 2017-12-12 2019-0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指紋辨識裝置
TWI655786B (zh) * 2018-01-24 2019-04-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
CN108494909B (zh) * 2018-03-09 2020-03-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9116602A (zh) * 2018-08-21 2019-01-01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564627B (zh) * 2018-10-30 2023-09-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光学指纹防伪感测功能的屏下光学指纹装置及手持装置
WO2020146985A1 (zh) * 2019-01-14 2020-07-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05381B (zh) * 2019-02-23 2020-09-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感測裝置
CN110290243B (zh) * 2019-06-24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0414467A (zh) * 2019-08-05 2019-11-05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终端设备
CN110414466A (zh) * 2019-08-05 2019-11-05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516591B (zh) * 2019-08-27 2023-06-20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学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终端设备
CN111052139B (zh) * 2019-11-05 2024-03-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708202B (zh) * 2020-07-17 2023-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98544A (zh) * 2021-03-30 2021-05-14 北京芯海视界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装置及检测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28933U (zh) * 2010-11-22 2011-05-11 深圳百佳安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
CN101789074B (zh) * 2009-01-23 2014-10-01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辨识系统的导光模组
CN105549774A (zh) * 2014-10-30 2016-05-04 林志忠 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98644B2 (en) * 2014-11-20 2018-02-20 Chih-Chung Lin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CN204557433U (zh) * 2015-02-03 2015-08-1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4808358U (zh) * 2015-06-19 2015-11-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装置
CN105528568B (zh) * 2015-06-19 2017-07-0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002281B2 (en) * 2015-07-09 2018-06-19 Gingy Technology In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US10049257B2 (en) * 2015-07-09 2018-08-14 Gingy Technology In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TWI547884B (zh) * 2015-07-09 2016-09-01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模組
CN105205469A (zh) * 2015-09-25 2015-12-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以及指纹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074B (zh) * 2009-01-23 2014-10-01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辨识系统的导光模组
CN201828933U (zh) * 2010-11-22 2011-05-11 深圳百佳安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
CN105549774A (zh) * 2014-10-30 2016-05-04 林志忠 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372453B2 (en) * 2017-11-22 2021-02-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49084B2 (en) 2017-11-22 2021-03-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75757B2 (en) 2019-03-20 2021-11-16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touchpad device
US11216091B2 (en) 2019-03-20 2022-01-04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touchpa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2056U (zh) 2016-11-11
US10628655B2 (en) 2020-04-21
US20170344785A1 (en) 2017-11-30
CN107451513A (zh) 2017-12-08
CN107451513B (zh) 2023-12-29
TW201810119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2706B (zh) 指紋辨識裝置
CN205845065U (zh) 指纹辨识装置
EP3920521A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37328B (zh) 一種傳感器組件和終端
TWI467777B (zh) 光學裝置之封裝結構
KR20190053732A (ko) 지문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0006706A1 (zh) 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1077265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225933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TW201635089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光感測封裝體
TW202113664A (zh) 指紋感測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0673398A (zh) 光学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US11310402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fingerprint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O2020034144A1 (zh) 光学传感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TW201403831A (zh) 嵌入式非透鏡透光封裝的光學裝置
KR20200002048A (ko) 전자 장치
CN214751918U (zh) 取像装置
TWM581727U (zh) 取像裝置
CN110865727B (zh) 电子装置
KR20140112874A (ko) 카메라 모듈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TW201715219A (zh) 可避免遭受環境污染的光學偵測裝置
KR20220118573A (ko)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582465B1 (ko) 표시 장치
CN106648041B (zh) 可避免遭受环境污染的光学侦测装置
CN115019353B (zh) 集成光学传感器的模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