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139B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139B
CN111052139B CN201980004041.9A CN201980004041A CN111052139B CN 111052139 B CN111052139 B CN 111052139B CN 201980004041 A CN201980004041 A CN 201980004041A CN 111052139 B CN111052139 B CN 111052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detection light
liquid crystal
screen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40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139A (zh
Inventor
曾凡洲
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8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monitoring photo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应用于具有液晶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液晶显示屏幕之下,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发射探测光的检测光源、以及位于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探测光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指纹识别模组用于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实现采用LCD屏幕的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

Description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手机的屏占比越来越大,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顺势成为潮流。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屏幕手机的光学屏下指纹技术已经进入商用时代。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利用OLED屏幕像素自发光作为光源,光线照射到手指形成指纹检测光并返回透过OLED屏幕,被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接收,实现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由于OLED屏幕的成本较高,使得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的价格也较高。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幕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然而,现有的电子产品并无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子产品并无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应用于具有液晶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
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检测光源以及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检测光源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保护盖板或者背光模组下方,以向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发射探测光;所述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接收透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幕包括背光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之下,且所述背光模组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的透光区域,以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背光模组传输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光和/或所述指纹检测光为红外光,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中框的底板固定;其中,所述中框的底板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对区域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使透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中框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用于可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的光学膜片、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的钢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下方,且所述钢板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用于使透过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钢板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的钢板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在所述第二开孔处,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粘结或者焊接与所述钢板的底部贴合,或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过光学胶与所述光学模片的底部贴合;
和/或,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补强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补强板设在所述中框内,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的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三开孔,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穿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幕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之上的所述保护盖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板在与所述检测光源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保护盖板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的个数为两个或者多个,所述检测光源并列排布在基板上,且所述检测光源通过所述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下表面粘结或者焊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对称分布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两侧,且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20mm。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中框的底板贴合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之下,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其中,所述钢板和所述中框在与所述检测光源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第四开孔和第五开孔,以使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所述检测光能够透过所述中框和所述钢板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所述手指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或者所述第一开孔相连通,或者,所述第五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或者所述第一开孔为两个独立的开口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钢板贴合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之下,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其中,所述钢板在与所述检测光源相对位置处设有第四开孔,以使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所述检测光能够透过所述钢板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的所述手指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检测光源的基板,所述检测光源通过所述基板与所述中框或所述钢板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对称分布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外围,且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15mm。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为分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为一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和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固定件贴合至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滤波片和指纹传感器,所述滤波片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上方,用于滤除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段之外的其他红外光或者干扰光,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具有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的光学感应阵列,用于接收经过所述滤波片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得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承载在补强板的上方,并通过金属引线连接至所述补强板上方的软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软性电路板在所述指纹传感器区域挖空或者开槽来给提供收容所述指纹传感器的避让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结构,所述光路引导结构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之间的多个挡光层,所述多个挡光层分别通过开孔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之间定义出多个传输光路,所述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微透镜用于将所述指纹检测光分别聚焦到其对应的传输光路,并经过所述传输光路传输至相应的光学感应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片直接通过镀膜方式形成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光学感应阵列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物理组件,所述物理组件包括镜筒或者镜头支架,其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方并与软性电路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指纹传感器及其上方的滤波片可以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之内,并位于所述微距镜头的汇聚光路以实现指纹光学成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于具有中框的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幕、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检测光源以及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检测光源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保护盖板或者背光模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幕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之上的所述保护盖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板在与所述检测光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保护盖板贴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设有遮挡层,所述遮挡层采用对所述探测光和/或所述指纹检测光具有透过性的材料制备而成。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向所述保护盖板的其他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以覆盖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
所述探测光和/或所述指纹检测光为红外光,所述遮挡层为红外透视油墨。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与用于支撑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中框之间设有屏下缓冲区域,所述屏下缓冲区域内填充有缓冲材料。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将至少部分屏下指纹识别装置设在液晶显示屏幕之下,通过检测光源发射探测光,探测光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位于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进一步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实现采用LCD屏幕的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进而解决现有技术电子产品并无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功能,填补了现有电子产品中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手机-100;液晶显示屏幕-10;显示模组-11;保护盖板-111;显示区域-112;非显示区域-113;背光模组-12;光学膜片-121;钢板-122;第二开孔-1221;第四开孔-1222;遮挡层-13;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检测光源-21;指纹识别模组-22;指纹传感器-221;滤光片-222;光学元件-223;粘结层-224;补强板-23;基板-24;固定件-25;中框-30;第一开孔-31;第三开孔-32;第五开孔-33;边框-34;底板-35;主板-40;屏下缓冲区域-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目前,OLED屏幕手机的光学屏下指纹技术已经进入商用时代。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利用OLED屏幕像素自发光作为光源,光线照射到手指形成指纹检测光并返回透过OLED屏幕,被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1接收,实现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由于OLED屏幕的成本较高,使得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的价格也较高。LCD屏幕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中并无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检测的功能。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以实现LCD屏下光学指纹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液晶显示屏幕指纹识别系统,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液晶显示屏幕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指纹锁等电子产品或部件。终端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幕、中框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或者液晶显示屏幕指纹识别系统。
下面本实施例以采用液晶显示屏幕的手机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液晶显示屏幕指纹识别系统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应用于具有液晶显示屏幕10和中框30的手机100,其中,中框30可以用于收容支撑液晶显示屏幕10,以使液晶显示屏幕10的至少部分位于中框30内,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指纹检测区域(在图中未标示)至少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区域112;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包括检测光源21、以及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22;检测光源21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10的保护盖板111或者背光模组12下方,用于向液晶显示屏幕10上方的显示区域112的指纹检测区域发射探测光;探测光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在手指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其中,指纹检测光可以是检测光源21发出的探测光在手指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的,也可以是探测光进入手指并从手指表面透射形成的;指纹识别模组22用于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2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幕10和后盖(在图中未标示),中框30安装在液晶显示屏幕10和后盖之间,且液晶显示屏幕10位于中框30内。具体的,手机100内部的其他部件,如手机100的主板40和电池(在图中未标示)等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具体的,中框30与液晶显示屏幕10和后盖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粘结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中框30可以包括底板35和位于底板35边缘的边框34,边框34可以从底板35边缘垂直延伸而形成多个侧壁,多个侧壁与底板35配合形成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并支撑液晶显示屏幕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中框30内可以是中框30的边框34和底板35围成的内部空间,即上述收容空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区域112为液晶显示屏幕10或者手机100上用于显示画面的区域。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区域112,在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基础上,以增大液晶显示屏幕10上显示区域112的面积,从而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度。其中,指纹检测区域可以具体为供用户进行手指按压以实现指纹输入操作的区域。
其中,本实施例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包括检测光源21以及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22。也就是说,检测光源21的设置位置只需满足检测光源21能够向液晶显示屏幕10上方的手指发射探测光,并在液晶显示屏幕10上方的手指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返回到指纹识别模组22即可。
相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2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可以是指纹识别模组22至少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的下方,也就是说,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完全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也可以是指纹识别模组22的主要功能部件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且指纹识别模组22还可以存在部分功能部件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10之内或者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指纹识别模组22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做进一步限定,指纹识别模组22的设置方式只需满足能够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进行指纹识别或者指纹检测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在实现液晶显示屏下指纹识别的基础上,使得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设置更加多样化。
本实施例中,将至少部分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设在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通过检测光源21发射探测光,探测光照射到液晶显示屏幕10的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22进一步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实现采用LCD屏幕的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进而解决现有技术电子产品并无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功能,填补了现有电子产品中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空白。
液晶显示屏幕10一般包括位于显示模组11下方的背光模组12,其中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12的下方,为保证检测光源21发射的探测光以及其照射到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穿过液晶显示屏幕10,背光模组12设有用于使指纹检测光透过的透光区域,透光区域可以是指背光模组12的相关光学膜层在探测光和指纹检测光的传输路径形成关于指纹检测光的波段是透光的区域,以使指纹检测光透过背光模组12传输到指纹识别模组2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透光区域可以为指纹检测光、或者探测光和指纹检测光在液晶显示屏幕10的传输路径所对应的区域,且探测光的透射波段覆盖探测光的反射波段,以使探测光及其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穿透背光模组12的透光区域。
为了避免检测光源21发出的探测光对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效果造成干扰,本实施例中,探测光或者指纹检测光与背光模组12提供的用于显示画面的背光的波长不同,也就是说,探测光或者指纹检测光的波段与背光波段不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22不仅能够利用穿过背光模组12的指纹检测光实现屏下光学指纹检测,而且还能降低检测光源21发出的探测光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效果造成干扰,避免对图像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其中,本实施例中,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可以为红外光或其他波长位于可见光的波段之外且能够实现指纹识别的光信号,背光模组12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以使用户通过液晶显示屏幕10无法看到或察觉上述用于指纹识别的探测光。在本实施例中,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红外光。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检测光源21可以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的边缘非显示区域下方(比如位于显示模组11的保护盖板111下方),而指纹识别模组22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区域112下方(比如位于背光模组12下方);或者,参阅图5-图7所示,检测光源21和指纹识别模组22均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区域112之下(比如均位于背光模组12下方)。
应理解的是,液晶显示屏幕10上的非显示区域113为液晶显示屏幕10上的不进行显示或者不具有显示功能的区域,比如下巴区域。
为了实现对指纹识别模组22的固定,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和图5所示,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与中框30的底板35粘结、螺钉锁固或者焊接;为了便于透过背光模组12的指纹检测光透过中框30的底板35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中框30的底板35在与指纹识别模组22的相对区域设有第一开孔31,第一开孔31用于使透过背光模组12的指纹检测光透过中框30传输至指纹识别模组22。
具体的,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整体贴合在中框30的底板35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开孔31的外围区域之下,在中框30的底板35具有一定厚度时,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部分收容到第一开孔31之内,以使指纹识别模组22完全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指纹识别模组22的设置方式并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满足指纹检测光能够透过第一开孔31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即可。
其中,第一开孔31的开孔形状及大小可以满足指纹检测光基本可以透过,以避免由于指纹检测光无法正常透过中框30而影响指纹图像的获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开孔31的大小以指纹识别模组22的接收光路为准。
参考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包括滤光片222和指纹传感器221,其中,滤光片222朝向背光模组12的一侧且位于指纹传感器221的之上,用于滤除指纹检测光的波段之外的其他红外光或者干扰光,以消除上述光线进入指纹传感器221对指纹识别造成干扰,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效果。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滤光片222包括但不仅限于红外截止滤光片(IR-Cut Filter,简称:IRCF)。其中,指纹传感器221也可以称为光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学指纹传感器、光学感应器或指纹检测感应器等,其可以具体包括光学成像芯片,或者具有一定光学叠层的光学成像芯片,其具有用于接收指纹检测光并对指纹检测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的光学感应阵列。
具体地,指纹传感器221可以承载在补强板23的上方,并通过金属引线连接至补强板23上方的软性电路板,其中软性电路板可以是在指纹传感器221区域挖空或者开槽来给提供收容指纹传感器221的避让空间。指纹传感器221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的光学感应阵列和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结构,光路引导结构可以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的多个挡光层,多个挡光层分别通过开孔在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定义出多个传输光路,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微透镜可以将指纹检测光分别聚焦到其对应的传输光路,并经过传输光路传输至相应的光学感应单元。滤光片222可以通过贴合在软性电路板并位于指纹传感器221上方,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镀膜方式形成在指纹传感器221的光学感应阵列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上方。
或者,作为一种可替换的方案,在上述基础上,参考图2、图5和图6所示,指纹识别模组22还可以包括光学元件223,其中,滤光片222位于光学元件223和指纹传感器221之间,光学元件223朝向背光模组12的一侧,光学元件223用于使得透过背光模组12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经过光学元件223的光路引导或者光学汇聚并进入指纹传感器221以实现指纹图像的光学成像。其中,光学元件223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物理组件,物理组件可以包括镜筒或者镜头支架,其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方并与软性电路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指纹传感器221及其上方的滤光片222可以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之内,并位于微距镜头的汇聚光路以实现指纹光学成像。
参考图2和图5所示,背光模组12包括用于可使指纹检测光透过的光学膜片121、以及用于支撑光学膜片121的钢板122,指纹识别模组22设置在钢板122的下方,且钢板122在与指纹识别模组22的相应区域设有第二开孔1221,第二开孔1221用于使透过光学膜片121的指纹检测光透过钢板122传输至指纹识别模组22,其中,第二开孔1221形成了透光区域。因此,第二开孔1221的开孔形状及大小可以满足指纹检测光可以透过,以避免由于指纹检测光无法正常透过钢板122而影响指纹图像的获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开孔1221的大小以指纹识别模组22的接收光路为准。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3、图6和图7所示,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通过粘结、螺钉锁固或者焊接与钢板122的底部贴合,以使指纹识别模组22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或者,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通过光学胶与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以使指纹识别模组22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
或者,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还包括补强板23,指纹识别模组22通过补强板23设在中框30内,以使指纹识别模组22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通过补强板23对指纹识别模组22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2采用补强板23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通过调整补强板23相对于背光模组12的距离,以使指纹识别模组22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在此基础上,将指纹识别模组22还可以通过粘结或者焊接与钢板122的底部贴合,或者,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通过光学胶与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以实现对指纹识别模组22的进一步固定。其中,本实施例中,补强板23包括但不仅限于补强钢板。
具体的,为了使得装配有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手机100的整机厚度不至于过大,参考图3、图6和图7,当指纹识别模组22与钢板122或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时,可以直接将指纹识别模组22与钢板122或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或者通过固定件25与钢板122或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且使得滤光片222朝向背光模组12的一侧,以消除指纹检测光以外的其他波段的光线进入指纹传感器221对指纹识别造成干扰,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效果。此时,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通过调节粘结层224或者焊料的厚度来实现指纹传感器221与背光模组12中钢板122之间的距离;其中,粘结层224可以采用粘结剂如双面胶来形成。相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通过调节光学胶的厚度来实现指纹传感器221与背光模组12中光学膜片121之间的距离的调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光学胶可以是任一种光学液态胶或者光学固态胶。其中,本实施例中,光学胶和光学膜片121底部的光学透射率相同或者近似,由此,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指纹检测光源21的透过率,使得更多的指纹检测光源21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3和图7所示,当指纹识别模组22通过光学胶与光学膜片121的底部直接贴合时,部分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位于第二开孔1221内,以使部分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位于背光模组12之下。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221与背光模组12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0um-3000um,在实现较好的指纹识别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手机100的整机厚度不至于过大。因此,本实施例将指纹传感器221与背光模组12下表面(即钢板12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限制在上述范围内。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不同的应用场景,即随着电子设备的不同,指纹传感器221与背光模组12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本实施例中,对于指纹传感器221与背光模组12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具体的,背光模组12设置在液晶面板(在图中未标示)下方,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12包括背光光源(在图中未标示),背光光源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光学膜片121转换为均匀地面光源并照射液晶面板以使其显示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21可以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增亮膜、匀光膜等,光学膜片121在探测光和指纹检测光的传输光路可以形成有透光区域,其中透光区域可以是对可见光和红外光具有不同光学特性的区域,以使得光学膜片121对背光光源提供的可见光进行正常的光学处理来为显示模组11提供均匀面光源,同时又不会对探测光和指纹检测光采用的红外光造成影响,使得探测光和指纹检测光可以正常穿透光学膜片121而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
进一步的,参考图3和图7所示,中框30的底板35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容纳指纹识别模组22的第三开孔32,第三开孔32给指纹识别模组22提供避让空间,且指纹识别模组22穿过第三开孔32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三开孔32的形状及大小不再做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孔32的开孔形状及大小可以至少容纳指纹识别模组22即可。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孔32的开口大小应大于第一开孔31,以使纹识别模组穿过第三开孔32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
本实施例中,检测光源21可以设在液晶显示屏幕10的保护盖板111之下,且与指纹识别模组22为分体式结构(即两个独立的结构);或者,检测光源21也可以设在指纹识别模组22的外围,且与中框30或者钢板122贴合。
下面对检测光源21的几种可能的设置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2和图3所示,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模组11可以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液晶面板之上的保护盖板111,检测光源21可以位于保护盖板111的边缘区域的下方且位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12的一侧。此时,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与中框30的底板35、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贴合,指纹识别模组22和检测光源21为分体式结构,相较于指纹识别模组22和检测光源21的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小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整体结构尺寸,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2和/或检测光源21的安装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并且,检测光源21设置在保护盖板111的边缘区域的下方,可以实现以侧面打光方式向液晶显示屏幕10上方的手指发射探测光,一方面探测光不会受到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的衰减和影响,可以增强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另一方面探测光可以通过倾斜角度进入手指并从手指表面透射出来形成指纹检测光,提高指纹检测光所携带的指纹信息。
示例性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保护盖板111可以相对于背光模组12具有一个边缘延伸部,边缘延伸部可以对应于手机100的下巴区域,其可以用于作为液晶面板的走线区域,且检测光源21可以设置在保护盖板111的边缘延伸部(即边缘区域)的下方,并与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12并排设置(即不相互重叠)且位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12的一侧;或者,检测光源21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需保证检测光源21发射的探测光能够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且经手指反射或透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透过背光模组12的透光区域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即可。
具体的,液晶面板可以为具有触控检测功能的触控液晶面板,保护盖板111设置在液晶面板上方,用于保护该液晶面板并为用户提供手指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检测光源21、背光模组12的透光区域、以及指纹识别模组2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但是调整后的检测光源21、背光模组12的透光区域、以及指纹识别模组22之间的相对位置,需满足检测光源21发射的探测光能够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且经手指反射或透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透过背光模组12的透光区域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
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保护盖板111在与检测光源21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容纳空间(在图中未标示),以使至少部分检测光源21位于容纳空间内且与保护盖板111贴合。
示例性的,参考图2所示,容纳空间可以为保护盖板111在与检测光源21相对位置处开设的盲孔或者其他能够容纳检测光源21的结构,此时,检测光源21靠近中框30的边框34设置,且中框30上可以设有用于避让检测光源21的避让空间。其中,盲孔的深度小于0.8mm,以使至少部分检测光源21位于容纳空间内且与保护盖板111贴合。通过将检测光源21设在容纳空间内,一方面,能够缩短检测光源21相对于指纹检测区域上的手指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减少检测光在传输中的损耗并提高检测光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检测光源21的设置导致手机100的整机结构过厚。
具体的,参考图2至图4所示,检测光源21的个数为两个或者多个,检测光源21并列排布在基板24上,且检测光源21通过基板24与保护盖板111的边缘延伸部下表面位于盲孔的外围区域进行粘结或者焊接。参考图4,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的效果,多个检测光源21可以对称分布在指纹识别模组22的两侧,且检测光源21组与指纹识别模组22中心的垂直距离L小于等于20mm。示例性的,检测光源21的数量包括但不仅限于4个,2个检测光源21组成一组分布在指纹识别模组22的两侧。
具体的,检测光源21可以为红外光源,其发出的探测光均为红外光,因此探测光照射到手指并在手指反射或透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也为红外光。示例性的,检测光源21可以为红外灯、红外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简称VCSEL)、红外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红外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检测光源21的种类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利用检测光源21发出的红外光作为探测光,由于红外光的穿透能力比可见光强,可以更有效地增强穿透液晶显示屏幕10及背光模组12的指纹检测光的信号,从而提高指纹识别效果。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5所示,检测光源21与中框30的底板35贴合且位于背光模组12之下,检测光源21位于指纹识别模组22的外围,此时,检测光源21可以部分位于中框30内,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与中框30的底板35贴合,或者,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下表面贴合。其中,钢板122和中框30在与检测光源21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第四开孔1222和第五开孔33,检测光源21设在第五开孔处,以使检测光源21发出的检测光能够透过中框30和钢板122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上;或者,检测光源21与中框30的底板35的上表面贴合,且位于背光模组12的下方,此时,检测光源21完全位于中框30内,钢板122在与检测光源21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第四开孔1222,以使检测光源21发出的检测光能够透过中框30和钢板122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上。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四开孔1222和第五开孔33的开孔形状及大小可以满足指纹检测光透过,以不影响探测光透过中框30和背光模组12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上。
具体的,参考图5至图7所示,第五开孔33和第三开孔32或者第一开孔31可以相连通(即第五开孔33和第三开孔32或者第一开孔31形成一个开孔结构),或者,第五开孔33和第三开孔32或者第一开孔31可以为两个独立的开口结构。
作为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6和图7所示,检测光源21与钢板122贴合且位于光学膜片121之下,检测光源21位于指纹识别模组22的外围,此时,检测光源21可以完全位于中框30内,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与钢板122或者光学膜片121的底部贴合。其中,钢板122在与检测光源21相对位置处设有第四开孔1222,以使检测光源21发出的检测光能够透过钢板122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的手指上。
进一步的,参考图5至图7所示,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还包括用于支撑检测光源21的基板24,检测光源21通过基板24与中框30或钢板122贴合,其中,基板24与中框30或钢板122贴合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粘结或者焊接。进一步的,基板24还可以通过固定件25与钢板122贴合,以使检测光源21与钢板122结合,其中,固定件25可以为基板24、泡沫或者双面胶。
进一步的,在检测光源21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5至图7所示,检测光源21对称分布在指纹识别模组22的外围(即四周),且检测光源21与指纹识别模组22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15mm。示例性的,检测光源21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者2个以上。
进一步的,在检测光源21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光源21和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即检测光源21和指纹识别模组22为两个独立的结构;或者,检测光源21和指纹识别模组22可以为一体结构,即检测光源21可以与指纹识别模组22共用一个电路板且焊接在指纹识别模组22外围形成的一体化结构,其中,指纹识别模组22的电路板包括但不仅限于柔性电路板。
本申请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中,将至少部分检测光源设在中框内用于发射探测光,位于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用于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实现采用LCD屏幕的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填补了现有电子产品中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空白。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于具有中框30的手机100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包括至少部分位于中框30内的液晶显示屏幕1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的显示区域112;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包括检测光源21、以及位于液晶显示屏幕10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22;检测光源21设置在液晶显示屏幕10的保护盖板111或者背光模组12的下方,用于发射探测光;探测光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指纹识别模组22用于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的指纹检测光。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显示屏幕10包括显示模组11、背光模组12和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其中,显示模组11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液晶面板之上的保护盖板111,其中,液晶面板可以为具有触控检测功能的触控液晶面板,保护盖板111设置在液晶面板上方,用于保护该液晶面板并为用户提供手指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背光模组12设在液晶面板下方,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12包括背光光源(在图中未标示),背光光源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光学膜片121转换为均匀地面光源并照射液晶面板以使其显示画面。背光模组12包括光学膜片121、以及支撑光学膜片121的钢板122。至少部分检测光源21位于保护盖板111的边缘区域的下方且位于背光模组12的一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一种对于屏下指纹识别装置20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作进一步赘述。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保护盖板111在与检测光源21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使至少部分检测光源21位于容纳空间内且与保护盖板111贴合,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设有遮挡层13(在图中未标示),以避免用户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直观的看到检测光源21,提高手机100的美观度和用户体验度。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由于遮挡层13的设置而影响探测光的透过率,遮挡层13采用对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具有透过性的材料制备而成,以确保探测光能够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照射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上,并且经手指反射后的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能够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并指纹识别模组22接收,以获取指纹信息,从而进行指纹识别或者指纹检测。相应的,为了避免用于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直观的看到手机100内部的其他结构,如指纹检测模组,可以在液晶显示屏幕10的非显示区域113上的丝印色板油墨。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方式,为了避免用于透过液晶显示屏幕10直观的看到手机100内部的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遮挡层13可以向保护盖板111的其他非显示区域113延伸,以覆盖液晶显示屏幕10的非显示区域113的下表面;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可以为红外光,相应的,遮挡层13可以为红外透视油墨或者其他能够使得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透过且用于遮挡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遮挡层13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可以为红外光,相应的,遮挡层13可以为红外透视油墨或者其他能够使得探测光和/或指纹检测光透过且用于遮挡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遮挡层13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对液晶显示屏幕10进行保护,参考图2至图7所示,液晶显示屏幕10与中框30之间设有屏下缓冲区域,屏下缓冲区域内填充有缓冲材料,通过该缓冲材料填充在液晶显示屏幕10和中框30之间的间隙处,一方面,使得液晶显示屏幕10的背光模组12和中框30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实现对背光膜组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屏下缓冲区域的设置,能够避免指纹检测光在屏下缓冲区域的扩散,使得指纹检测光能够集中传输到指纹识别模组22中,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效果。除此之外,能够对背光模组12和中框30之间的灰尘进行阻挡,降低灰尘进入指纹识别模组22的可能性。
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中,将至少部分检测光源设在中框内用于发射探测光,至少部分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用于接收透过液晶显示屏幕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从而实现采用LCD屏幕的电子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填补了现有电子产品中采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空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应用于具有液晶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
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检测光源以及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检测光源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保护盖板或者背光模组下方,以向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上方的手指发射探测光;所述探测光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域上方的手指并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接收透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所述液晶显示屏幕包括背光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之下,且所述背光模组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的透光区域,以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背光模组传输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用于可使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的光学膜片、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的钢板;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中框的底板固定;其中,所述中框的底板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对区域设有第一开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整体贴合于所述中框的底板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外部,所述第一开孔用于使透过所述背光模组的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中框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或者,
所述背光模组的钢板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在所述第二开孔处,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所述液晶显示屏幕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之上的所述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相对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边缘延伸部,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延伸部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所述保护盖板在与所述检测光源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保护盖板贴合;所述中框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检测光源的避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光和/或所述指纹检测光为红外光,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为可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下方,且所述钢板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相应区域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用于使透过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指纹检测光透过所述钢板传输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粘结或者焊接与所述钢板的底部贴合,或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过光学胶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和/或,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补强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补强板设在所述中框内,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三开孔,以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穿过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钢板或者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的个数为两个或者多个,所述检测光源并列排布在基板上,且所述检测光源通过所述基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下表面粘结或者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对称分布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两侧,且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滤波片和指纹传感器,所述滤波片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上方,用于滤除所述指纹检测光的波段之外的其他红外光或者干扰光,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具有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的光学感应阵列,用于接收经过所述滤波片的指纹检测光以获得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承载在补强板的上方,并通过金属引线连接至所述补强板上方的软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软性电路板在所述指纹传感器区域挖空或者开槽来给提供收容所述指纹传感器的避让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结构,所述光路引导结构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之间的多个挡光层,所述多个挡光层分别通过开孔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之间定义出多个传输光路,所述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微透镜用于将所述指纹检测光分别聚焦到其对应的传输光路,并经过所述传输光路传输至相应的光学感应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片直接通过镀膜方式形成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光学感应阵列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物理组件,所述物理组件包括镜筒或者镜头支架,其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方并与软性电路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指纹传感器及其上方的滤波片可以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之内,并位于所述微距镜头的汇聚光路以实现指纹光学成像。
13.一种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于具有中框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屏幕、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检测光源以及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之下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检测光源用于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保护盖板或者背光模组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之上的所述保护盖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在与所述检测光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保护盖板贴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设有遮挡层,所述遮挡层采用对所述探测光和/或所述指纹检测光具有透过性的材料制备而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向所述保护盖板的非显示区域延伸,以覆盖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下表面;
所述探测光和/或所述指纹检测光为红外光,所述遮挡层为红外透视油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幕与用于支撑所述液晶显示屏幕的中框之间设有屏下缓冲区域,所述屏下缓冲区域内填充有缓冲材料。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以及如权利要求13-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
CN201980004041.9A 2019-11-05 2019-11-05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052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15708 WO2021087742A1 (zh) 2019-11-05 2019-11-05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139A CN111052139A (zh) 2020-04-21
CN111052139B true CN111052139B (zh) 2024-03-15

Family

ID=70244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4041.9A Active CN111052139B (zh) 2019-11-05 2019-11-05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33421A1 (zh)
EP (1) EP3846078A4 (zh)
CN (1) CN111052139B (zh)
WO (1) WO20210877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5055B (zh) * 2018-12-14 2024-03-19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0991409B (zh) * 2019-12-19 2024-0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组件、液晶屏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11507280B (zh) * 2020-04-21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69601A (zh) * 2020-04-28 2021-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759595A (zh) * 2020-06-03 202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TWM617394U (zh) * 2021-05-19 2021-09-21 大陸商廣州印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 光學式指紋辨識結構
CN115050061B (zh) * 2021-12-29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359517A (zh) * 2022-08-08 2022-1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8328A1 (en) * 2016-03-14 2017-09-21 Flexenable Limit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7195675A (zh) * 2017-04-27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014629A1 (en) * 2016-07-18 2018-01-25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force sensing capability
CN207367182U (zh) * 2017-10-27 2018-05-15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N109031782A (zh) * 2018-07-31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416737A (zh) * 2018-09-21 2019-03-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508590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8670654U (zh) * 2018-08-14 2019-03-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9564629A (zh) * 2018-10-15 2019-04-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检测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CN109613756A (zh) * 2019-01-29 2019-04-1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
CN208781246U (zh) * 2019-03-20 2019-04-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14779A (zh) * 2019-03-25 2019-08-0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297320U (zh) * 2018-09-21 2019-08-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35143A (zh) * 2019-04-30 2019-09-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496379U (zh) * 2018-12-29 2019-10-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543384U (zh) * 2019-03-25 2019-10-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543393U (zh) * 2019-01-22 2019-10-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76780A (zh) * 2019-07-20 2019-10-25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检测系统、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210895484U (zh) * 2019-11-05 2020-06-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1513B (zh) * 2016-05-31 2023-12-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装置
US10614283B2 (en) * 2017-03-07 2020-04-0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s with peripheral task bar display zone and under-LCD 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CN107122723B (zh) * 2017-04-18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0331939B2 (en) * 2017-07-06 2019-06-25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Multi-layer optical designs of under-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having spaced optical collimator array and optical sensor array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US10817700B2 (en) * 2017-12-18 2020-10-27 China Wafer Level Csp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hip package and packaging method
KR102504122B1 (ko) * 2018-03-05 2023-0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8328A1 (en) * 2016-03-14 2017-09-21 Flexenable Limit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8014629A1 (en) * 2016-07-18 2018-01-25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force sensing capability
CN107195675A (zh) * 2017-04-27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508590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7367182U (zh) * 2017-10-27 2018-05-15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N109031782A (zh) * 2018-07-31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8670654U (zh) * 2018-08-14 2019-03-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09297320U (zh) * 2018-09-21 2019-08-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416737A (zh) * 2018-09-21 2019-03-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564629A (zh) * 2018-10-15 2019-04-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检测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CN209496379U (zh) * 2018-12-29 2019-10-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543393U (zh) * 2019-01-22 2019-10-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13756A (zh) * 2019-01-29 2019-04-1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
CN208781246U (zh) * 2019-03-20 2019-04-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14779A (zh) * 2019-03-25 2019-08-0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543384U (zh) * 2019-03-25 2019-10-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35143A (zh) * 2019-04-30 2019-09-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376780A (zh) * 2019-07-20 2019-10-25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检测系统、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210895484U (zh) * 2019-11-05 2020-06-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aptics推出超薄型区域触控指纹识别传感器;夏洁;;计算机与网络(第Z1期);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6078A1 (en) 2021-07-07
US20210133421A1 (en) 2021-05-06
WO2021087742A1 (zh) 2021-05-14
CN111052139A (zh) 2020-04-21
EP3846078A4 (en)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139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033518B (zh)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066031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09895353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012835A1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66030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66028B (zh) 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装置及指纹识别模组
CN10794835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05736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458105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73398A (zh) 光学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US20230181067A1 (en) In-cell optical biometrics sensor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1349377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0895484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76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CN211529180U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86267A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40105149A (ko) 카메라 모듈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1349380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803502U (zh) 电子设备
CN211349391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2163464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573106U (zh) 光学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