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061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0061B CN115050061B CN202111641045.3A CN202111641045A CN115050061B CN 115050061 B CN115050061 B CN 115050061B CN 202111641045 A CN202111641045 A CN 202111641045A CN 115050061 B CN115050061 B CN 1150500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waveguide
- light
- waveguide film
- fingerprint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0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oxygen(2-);tantalum(5+)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a+5].[Ta+5]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7—Image acquisition using hand-held instru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8—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coupling with non-coherent light sources and/or radiation detectors, e.g. lamps, incandescent bulbs, scintillation chamb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设有光波导结构,光波导结构上形成有出光口和至少两个入光口,出光口与指纹识别模组正对,每个入光口均与指纹识别区域正对。且当手指触摸在指纹识别区域以反射出指纹检测光时,指纹检测光能够经入光口入射至光波导结构内,并由出光口导出至指纹识别模组,以实现指纹识别。这样,该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至少具有两处,当该电子设备只验证一个手指的指纹便可完成指纹识别时,用户可以选择按压多个指纹识别区域中容易被触摸到的一个,操作方便,进而解决了用户只能触摸唯一一处指纹识别区域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Pad)、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配备了指纹识别装置,以用于开机、解锁、支付或者验证等。但是,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通常仅设有一个,且该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较小,用户只有将手指触摸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唯一一处指纹识别区域才能进行指纹识别,导致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通常仅设有一个,用户需要触摸显示屏上唯一一处指纹识别区域才能进行指纹识别,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中框、显示屏、指纹识别模组和光波导结构;显示屏设置在中框的一侧,显示屏能够接收手指接触;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显示屏朝向中框的一侧;光波导结构设置在显示屏与指纹识别模组之间,光波导结构面向显示屏的第一面上露出有多个入光口,入光口与显示屏的指纹识别区域正对,光波导结构面向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二面上露出有出光口,出光口与指纹识别模组正对,手指在指纹识别区域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由入光口入射至光波导结构,并由出光口射出至指纹识别模组,且至少一个入光口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与出光口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设置光波导结构,光波导结构上形成有出光口和至少两个入光口,出光口与指纹识别模组正对,每个入光口均与指纹识别区域正对。且当手指触摸在指纹识别区域以反射出指纹检测光时,指纹检测光能够经入光口入射至光波导结构的内部,光波导结构还能将指纹检测光从出光口导出至指纹识别模组,以实现指纹识别。
通过上述设置,该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至少具有两处,指纹识别区域不是唯一的。这样,该电子设备可以只验证一个手指的指纹,也可以同时验证多个手指的指纹,则指纹识别方式多样化,丰富了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以利于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单指指纹识别的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多个指纹识别区域中容易被触摸到的一个来完成指纹识别,以便于用户操作。在多指指纹识别的方式中,电子设备需要同时对比和验证多个手指的指纹,安全性高。
而且,由于多个入光口中至少存在一个与出光口不正对,因此,电子设备上至少存在一处指纹识别区域正对着指纹识别模组,即使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与指纹识别模组不正对的指纹识别区域上时,在光波导结构的引导作用下,指纹识别模组也能够采集到手指的指纹信息。如此,在不增大指纹传感器的尺寸和数量的前提下,便能够增加指纹识别区域的数量,以免电子设备因增大指纹传感器的尺寸和数量而导致成本过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波导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光波导膜层,每个光波导膜层上均设有入光口和出光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波导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导光层与覆盖层,每个光波导膜层的衬底层靠近光波导结构的第二面,衬底层上设有出光口,覆盖层上设有入光口;导光层设有至少一个,且导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衬底层与覆盖层的折射率,以使得衬底层和覆盖层对指纹检测光全反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衬底层和覆盖层均为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光层为玻璃或透明树脂制成的膜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波导结构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多个光波导膜层层叠设置,靠近显示屏的第一面的光波导膜层为首光波导膜层,靠近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二面的光波导膜层为尾光波导膜层;位于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光波导膜层的覆盖层上设有导通口,导通口与相邻的光波导膜层的出光口连通;且尾光波导膜层的出光口与指纹识别模组正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显示屏的一侧的至少一个光波导膜层的导通口与该光波导膜层的出光口同轴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个光波导膜层在显示屏朝向中框的一面的正投影重合;位于尾光波导膜层朝向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光波导膜层上均设有避让孔,位于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光波导膜层的入光口与避让孔连通,以使得位于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光波导膜层的入光口显露于光波导结构的第一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个光波导膜层在显示屏朝向中框的一面的正投影由光波导结构的第一面至光波导结构的第二面依次增大;位于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光波导膜层的入光口设置在该光波导膜层未被相邻的光波导膜层覆盖的区域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光波导膜层上所设置的入光口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光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光波导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0μm、且小于等于200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中框背向显示屏的一侧,中框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出光口以及指纹识别模组正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包括透镜和指纹传感器,透镜设置在指纹传感器朝向光波导结构的一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中框面向显示屏的一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波导结构与显示屏朝向指纹识别模组的一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波导膜层与中框连接,光波导膜层位于中框与显示屏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相关技术中其他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八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九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机;
10-中框;11-中板;110-通孔;12-边框;
20-显示屏;21-泡棉层;22-铜箔层;
30-指纹识别模组;31-透镜;32-指纹传感器;
40-光波导结构;41-光波导膜层;41a-首光波导膜层;41b-尾光波导膜层;41c-中间光波导膜层;
410-覆盖层;4100-入光口;4101-避让孔;4101a-第一避让孔;4101b-第二避让孔;4101c-第三避让孔;4102-导通口;
411-导光层;
412-衬底层;4120-出光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屏20a和指纹传感器32a,指纹传感器32a位于显示屏20a的下方,当将手指放置在显示屏20a上正对着指纹传感器32a的区域时,指纹传感器32a才能够采集到手指表面反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由于指纹传感器32a仅设有一个且指纹传感器32a的尺寸较小,因此,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a仅具有一个指纹识别区域,且该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较小。使用时,用户只能利用单指去触摸显示屏20a上这一特定位置来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不方便。例如,用户一手不空闲(如外出购物,用户一手拎着购物袋)时,用户难以单手操作电子设备来触摸显示屏20a上这一指纹识别区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电子设备为手机100的情形。该电子设备不限于为图2所示的手机100,还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蓝牙耳机或车载装置等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均以电子设备为手机100进行示例说明。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电子设备分解出的部分结构。上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中框10和显示屏20,显示屏20设置在中框10上,中框10用来承载显示屏20。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显示屏20面向用户。其中,如图3所示,中框10可以包括中板11和边框12,边框12与中板11的四周边缘连接并朝向显示屏20所在的一侧凸出设置,这样,中板11和边框12能够共同围成供显示屏20容置的容置槽。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显示屏20例如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20,OLED显示屏20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使得显示屏20自身能够发光以显示出文字、字符及图形,而不需要设置其他的光源来照亮显示屏20。
显示屏20具有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显示面为显示屏20朝向用户的一面,非显示面为显示屏20朝向中板11的一面。其中,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边缘处可以连接有泡棉层21,且泡棉层21背向非显示面的一面还连接有铜箔层22,泡棉层21和铜箔层22起到支撑作用,以利于提高显示屏20的抗冲击能力。
显示屏20能够接收用户手指触摸,且上述电子设备还具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具体可以参考图4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指纹识别模组30,指纹识别模组30设置在中框10背向显示屏20的一侧,也即,指纹识别模组30位于显示屏20的下方,手指无需与指纹识别模组30接触,指纹识别模组30便能够采集位于显示屏20上方的手指的指纹信息,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这样,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屏20上,进而无需在显示屏20以外设置指纹识别区域,以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结合图2和图4,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上可以具有两处指纹识别区域,且两处指纹识别区域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组30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均不重合,使得指纹识别区域均不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区别于相关技术(如图1所示)中指纹识别区域必须要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处指纹识别区域中可以有一处指纹识别区域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另一处指纹识别区域与指纹识别模组30不正对。
电子设备还包括光波导结构40,光波导结构40安装在中板11面向显示屏20的一面上,且光波导结构40能够与指纹识别模组30相对。其中,光波导结构40用于将手指在显示屏20的两处指纹识别区域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引导到指纹识别模组30,指纹识别模组30能够接收到该指纹检测光,并根据指纹检测光生成指纹图像,再将该指纹图像与预设保存的指纹图像进行对比对完成指纹识别。结合上文描述的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即使指纹识别区域不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用户不将手指按压在显示屏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的区域上,在光波导结构40的引导作用下,指纹识别模组30也能够采集到不正对着指纹识别模组30的指纹信息,以完成指纹识别。
在显示屏20为OLED显示屏20的实施方案中,OLED显示屏20可以作为光源,当用户将手指放置在显示屏20的指纹识别区域上时,OLED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在显示屏20上的待检测的手指表面发生反射,以形成指纹检测光。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附图中,实线箭头指代的是OLED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虚线箭头指代的是指纹检测光。
图5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光波导结构40。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光波导结构40可以包括一个光波导膜层41,该光波导膜层41能够将手指在指纹识别区域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引导到指纹识别模组30。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光波导膜层4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412、导光层411和覆盖层410。需要说明的是,光波导结构40面向显示屏20的一面为第一面(图4中为顶面),光波导结构40面向中框10的一面为第二面(图4中为底面),该光波导膜层41的覆盖层410靠近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该光波导膜层41的衬底层412靠近光波导结构40的第二面,使得该光波导膜层41设置在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时,覆盖层410更靠近显示屏20,衬底层412更靠近中框10。
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两个入光口4100,两个入光口4100分别与显示屏20上两处指纹识别区域正对。衬底层412上设有一个出光口4120,并且,中框10的中板11上还设有通孔110,通孔110与出光口4120以及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这样,中板11不会阻碍指纹检测光的传递。其中,衬底层412和覆盖层410还设计成其折射率远小于导光层411的折射率,以使得衬底层412和覆盖层410对指纹检测光全反射。
这样,如图4所示,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两个指纹识别区域中的任意一个上时均能产生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穿过显示屏20后能够经入光口4100直接入射至导光层411内,由于导光层411的折射率与衬底层412以及覆盖层410的折射率的差异较大,因此,进入导光层411的指纹检测光射到衬底层412上,衬底层412将指纹检测光全部反射回导光层411内,指纹检测光再经导光层411射到覆盖层410上,覆盖层410将指纹检测光全部反射回导光层411内,如此往复,直至指纹检测光传输至出光口4120并从出光口4120射出,然后指纹检测光经过通孔110投射到指纹识别模组30上,使得指纹识别模组30能够接收到指纹检测光并进行指纹识别。
可见,本实施例中光波导膜层41通过设计成包括衬底层412、覆盖层410和位于衬底层412及覆盖层410之间的导光层411,由于衬底层412和覆盖层410对指纹检测光全反射,因此,指纹检测光在导光层411内传播,且指纹检测光不会从衬底层412或覆盖层410透射至光波导结构40外,使得指纹检测光在导光层411内的传播过程无损失和泄露,指纹识别模组30能够接收到尽可能多的指纹检测光,以利于确保指纹识别模组30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具体地,覆盖层410可以为金属制成的金属层,例如,覆盖层410为银层、金层;或者,覆盖层410也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制成的金属氧化物层,例如,覆盖层410为氧化钽(Ta2O5)层。如此,覆盖层410不可透光、且折射率低,以对指纹检测光全反射。
衬底层412的材质可以与覆盖层410的材质类似。也就是说,衬底层412也可以为金属层(如银层)或者金属氧化物层。并且,衬底层412的材质与覆盖层410的材质一致时,衬底层412的折射率与覆盖层410的折射率相同,则指纹检测光射到衬底层412时的反射角与指纹检测光射到覆盖层410时的反射角相同,使得指纹检测光在导光层411内能够均匀传播。
导光层411可以为玻璃制成的膜层,或者,导光层411也可以为透明树脂制成的膜层。当导光层411的材质为玻璃或者透明树脂时,导光层411的透光率高,使得指纹检测光能够在导光层411中传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层411也可以由其他高折射率材质制成。
导光层411的厚度是非限制性的,例如,导光层411的厚度可以为20μm~40μm,则导光层411的厚度具体可以为20μm、30μm或者40μm。同时,合理的设计导光层411、衬底层412和覆盖层410的厚度,使得光波导膜层41的厚度大于等于100μm、且小于等于200μm,这样,光波导膜层41的厚度不会过大,有利于避免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过大,以利于电子设备实现薄型化。
导光层411的数量不限于为图4和图5所示的一层。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层411也可以设有多层,例如图6所示的光波导膜层41具有三层导光层411。其中,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二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将图6所示的示例与图4所示的示例进行对比,当导光层411为多层时,多层导光层411层叠设置,此时,投射到入光口4100的指纹检测光需要经多层导光层411射到衬底层412上,指纹检测光在导光层411传播较长时间才能射至衬底层412或覆盖层410,进而有利于降低指纹检测光从入光口4100传递至出光口4120的过程中发生折射的次数。当导光层411为多层时,各层导光层41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光波导膜层41具有两层导光层411时,其中一层导光层411的材质可以为玻璃,另一层导光层411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树脂。
入光口410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其他的形状。入光口4100的开口面积不小于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使得手指在指纹识别区域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全部从入光口4100射入光波导膜层41,以被光波导膜层41导引至指纹识别模组30。与此同时,入光口4100的开口面积也不能过大,以免指纹检测光经过导光层411射到衬底层412上后,指纹检测光在衬底层412的反射作用下从入光口4100射出。
入光口4100与指纹识别区域正对应当作广义理解,也即,可以理解为入光口4100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区域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或者部分重合。入光口4100的位置并不受限制,相应的,与入光口4100正对的指纹识别区域在显示屏20上的位置也可以不受限制。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两个指纹识别区域均可以靠近电子设备的底部,且两个指纹识别区域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左侧和右侧;或者,两个指纹识别区域也可以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顶部和底部。
示例性地,在图4中,由于两处指纹识别区域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组30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均不重合,因此两个入光口410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的正投影与出光口412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的正投影均可不重合,也即入光口4100和出光口412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可以是错开的,使得两个入光口4100可以不与出光口4120正对。当然,在两处指纹识别区域中的一处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另一处与指纹识别模组30不正对的实施方案中,两个入光口4100则设计成其中一个入光口4100与出光口4120正对、另一个入光口4100与出光口4120不正对。
对于与出光口4120不正对的入光口4100来说,该入光口4100可以靠近出光口4120设置,使得经入光口4100射入导光层411的指纹检测光传导至出光口4120时的折射次数尽可能的少,也即指纹检测光在光波导结构40内的传输路径尽可能的短,以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模组30接收到指纹检测光的速率。
出光口41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不限于理解为出光口412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组3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还可以理解为出光口41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指纹识别模组30具体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32和透镜31,透镜31设置在指纹传感器32朝向光波导结构40的一面上。也即,透镜31位于光波导结构40和指纹传感器32之间。其中,该指纹传感器32可用于光学检测,指纹传感器32接收指纹检测光并根据指纹检测光检测出对应的指纹信息;透镜31起到引导作用,以将从光波导结构40的出光口4120射出的指纹检测光汇聚到指纹传感器32,有利于提高指纹传感器32的指纹识别的准确率。指纹识别模组30可以靠近电子设备的底部设置、也可以靠近电子设备的中部或者边缘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上具有两个指纹识别区域,通过在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设置光波导膜层41,并使光波导膜层41的两个入光口4100分别对准两个指纹识别区域,使光波导膜层41的出光口4120对准位于中框10背向显示屏20一侧的指纹识别模组30,这样,手指按压在两个指纹识别区域时所反射的指纹检测光能够被光波导膜层41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指纹识别模组30根据指纹检测光完成指纹识别。这样,该电子设备具有两处指纹识别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电子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当存在一个指纹图像与预设保存的指纹图像匹配时,指纹识别成功。此时,用户利用单指便可完成指纹识别。具体来说,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上预先录入和存储一个或多个指纹图像,当用户需要开机、支付、解锁或验证时,可以将单个待检测的手指按压在两个指纹识别区域中的任意一个上,待检测的手指的表面能够反射光线以形成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经对应的入光口4100射入导光层411,在导光层411内传播的指纹检测光从出光口4120射出至透镜31上,透镜31将指纹检测光汇集至指纹传感器32上,指纹传感器32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指纹检测光进行光学成像,并将得到的图像与预先录入的指纹图像对比完成指纹识别。
可见,本示例中,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两个指纹识别区域中的任意一个上时,电子设备均能够识别指纹并基于识别结果进行解锁、验证或支付。这样,电子设备具有两个解锁位置,且两个解锁位置是可选择的,因此,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触摸两个解锁位置中任一个所对应的指纹识别区域,以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的,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上仅具有一处指纹识别区域。以该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屏20的中部、预设保存的指纹图像为右手拇指的指纹为例,若用户在解锁电子设备时左手不空闲,则用户需要利用右手单独握住电子设备,并将右手拇指伸至显示屏20的中间来触摸指纹识别区域,导致操作困难。尤其是电子设备往大屏设备的趋势发展,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的尺寸较大,单手解锁时,右手拇指要伸出较大的距离才能触摸到指纹识别区域,使用不便。
而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上形成有两处指纹识别区域。以两个指纹识别区域均靠近电子设备的底部、且两个指纹识别区域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左侧和右侧为例(如图2所示),若用户预存的指纹图像为右手拇指的指纹,当用户左手不空闲、右手单独握住电子设备来解锁时,用户能够较为容易的将右手的拇指按压在位于电子设备右侧的指纹识别区域,操作方便。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电子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当存在两个指纹图像同时与预设保存的指纹图像匹配时,指纹识别成功。此时,用户利用双指方可完成指纹识别。具体来说,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上预先录入和存储多个指纹图像,当用户需要开机、支付、解锁或验证时,可以将两个待检测的手指分别按压在两个指纹识别区域上,两个待检测的手指所反射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分别经光波导膜层41的两个入光口4100射入导光层411,并均由出光口4120射出至指纹传感器32处,指纹传感器32同时接收到两个指纹检测光,并得到与指纹检测光对应的两个指纹图像,将两个图像与预先录入的指纹图像对比完成指纹识别。
可见,本示例中,用户需要同时将两个手指各按压在一处指纹识别区域上,电子设备才能够识别指纹并基于识别结果进行解锁、验证或支付。这样,电子设备需要对比和验证的指纹图像多,安全性高。
综上,该电子设备既可以在单指的操作下进行指纹识别,也可以在双指的操作下进行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方式多样化,丰富了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以利于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图7a和图7b示意性地显示了相关技术中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用户单指指纹识别动作的便捷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往往容易想到增大指纹传感器32的尺寸(例如图7a所示),这样,显示屏20上对应于指纹传感器32的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增大,故用户即使单手操作电子设备,也能够较为容易的触摸到指纹识别区域。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设置多个指纹传感器32(例如图7b所示),这样,显示屏20上形成有多个指纹识别区域,则用户在单手操作电子设备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触摸任一个指纹识别区域以完成指纹识别。此外,为了实现双指解锁,本领域技术人员往往也容易想到增大指纹传感器32的尺寸或者增加指纹传感器32的数量。在增大指纹传感器32的尺寸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20上对应于指纹传感器32的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增大,指纹识别区域能够同时接收两个手指的触摸。在增加指纹传感器32的数量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20上形成有多个指纹识别区域,则用户能够将两个手指同时触摸不同的指纹识别区域。
但是,通过增大指纹传感器32的尺寸来增大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或者,通过增加指纹传感器32的数量来增加指纹识别区域的数量,虽然能够提高用户单指指纹识别动作的便捷性或者实现双指解锁,但是指纹传感器32的价格高昂,导致电子设备的成本增高,且指纹识别区域必须设计成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具有局限性。
而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屏20和指纹识别模组30之间设置光波导结构40,因为光波导结构40能将手指在与指纹识别模组30不正对的指纹识别区域形成的指纹检测光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使得指纹识别模组30能够采集到不正对着指纹识别模组30的指纹信息,所以指纹识别区域可以不局限于正对着指纹识别模组30。这样,本实施例无需增大指纹传感器32的尺寸和数量,便能够增加指纹识别区域的数量,以使得单指指纹识别时操作方便或者能够实现双指指纹识别。由此,有利于避免电子设备因增大指纹传感器32的尺寸或数量而导致成本过高,且至少存在一个指纹识别区域可以不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光口4100的数量不限于为图4和图5所示的两个,入光口410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以上,且至少一个入光口410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组3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例如,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三个、四个或五个入光口4100。可以理解的是,入光口4100的数量越多,则显示屏2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越多。如此设置,该电子设备可以在单指、双指甚至是三个以上手指的操作下进行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方式多样化,丰富了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以利于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其中,单指指纹识别时,用户可触摸的指纹识别区域的选择性更多,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压三个以上指纹识别区域中的任一个,操作方便。多指指纹识别时,电子设备需要对比和验证的指纹图像多,极大的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上述光波导结构40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与中框10紧固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与中框10紧固连接。示例性地,当光波导结构40与中框10粘接连接时,光波导结构40的第二面和中板11面向显示屏20的一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设有粘胶层。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三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光波导结构40也可以安装在显示屏20朝向中框10的一面上,也即光波导结构40与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连接。示例性地,光波导结构40也可以通过粘接胶与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相连,以免破坏显示屏20。
图9和图10分别示意性地显示了第四种实施例和第五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具体可以参考图9和图10所示,上述指纹识别模组30还可以设置在中板11面向显示屏20的一面上。本示例中,指纹识别模组30位于光波导结构40和中板11之间,中板11上无需开设通孔110,从光波导结构40的出光口4120导出的指纹检测光无需经过通孔110便能够传递给指纹识别模组30。如此设置,光波导结构40与指纹识别模组30可以紧密贴合,光波导结构40导出的指纹检测光可以直接导引至指纹识别模组30,省去了指纹检测光从通孔110传输的环节,以利于减少光学损失,进而有利于确保指纹识别的准确性。
因为光波导结构40与指纹识别模组30贴合,光波导结构40导出的指纹检测光能够直接导引至指纹识别模组30,所以,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借助透镜31来汇集指纹检测光,也就是说,该指纹识别模组30可以仅包括指纹传感器32,而不包含透镜31。由此,指纹识别模组30的结构简单。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导结构40所包含的光波导膜层41的数量。实施例一描述的是光波导结构40包括一个光波导膜层41,本实施例所要描述的是光波导结构40可以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41,且多个光波导膜层41依次层叠设置。示例性地,对于整个光波导结构40而言,光波导膜层4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
以光波导结构40包括两个光波导膜层41为例。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第六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参考图11所示,该光波导结构40的两个光波导膜层41层叠设置,且每个光波导膜层41的覆盖层410靠近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设置,每个光波导膜层41的衬底层412靠近光波导结构40的第二面设置。为了方便描述,下面将两个光波导膜层41中靠近显示屏20的一个称为首光波导膜层41a,将两个光波导膜层41中远离显示屏20的另一个称为尾光波导膜层41b。
图12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中光波导结构40。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两个光波导膜层41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合。其中,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一个入光口4100,该入光口4100与显示屏20上的一个指纹识别区域正对,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衬底层412上设有一个出光口412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一个入光口4100和一个导通口4102,该导通口4102与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出光口4120连通,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衬底层412上设有出光口4120,该出光口41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并且,首光波导膜层41a上还设有避让孔4101,避让孔4101贯穿首光波导膜层41a,避让孔4101与尾光波导膜层41b上的入光口4100正对并连通,使得尾光波导膜层41b上的入光口4100显露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且该入光口4100与显示屏20上的另一个指纹识别区域正对。
如此设计,尾光波导膜层41b上的导通口4102能够导通首光波导膜层41a和尾光波导膜层41b,该光波导结构40的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入光口4100、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导光层411、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出光口412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导通口4102、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导光层411以及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出光口4120依次连通,并形成一光线传输路径,以将指纹检测光导引至指纹识别模组30。该光线传输路径中,首光波导膜层41a位于指纹检测光的传输路径的上游,尾光波导膜层41b位于指纹检测光的传输路径的下游。另外,首光波导膜层41a的避让孔4101、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导光层411以及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出光口4120依次连通,并形成一光线传输路径。
使用时,手指按压在与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上时,OLED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反射形成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能够依次经首光波导膜层41a和尾光波导膜层41b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同时,通过在首光波导膜层41a上设置避让孔4101,首光波导膜层41a不会阻隔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与指纹识别区域,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能够露出,则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与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上时,指纹检测光能够直接射入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并直接由尾光波导膜层41b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
以光波导结构40包括三个光波导膜层41为例。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七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参考图13所示,该光波导结构40的三个光波导膜层41层叠设置,且每个光波导膜层41的覆盖层410靠近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设置,每个光波导膜层41的衬底层412靠近光波导结构40的第二面设置。为了方便描述,下面将三个光波导膜层41中靠近显示屏20的一个称为首光波导膜层41a,将三个光波导膜层41中靠近中板11的另一个称为尾光波导膜层41b,将三个光波导膜层41中位于中间的一个称为中间光波导膜层41c。
首光波导膜层41a、中间光波导膜层41c以及尾光波导膜层41b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均重合。其中,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一个入光口4100,该入光口4100与显示屏20上的一个指纹识别区域正对,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衬底层412上设有一个出光口4120。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覆盖层410可以设有一个入光口4100和一个导通口4102,该入光口4100与显示屏20上的另一个指纹识别区域正对,该导通口4102与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出光口4120连通,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衬底层412上设有出光口412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可以设有一个入光口4100和一个导通口4102,该入光口4100与显示屏20上的再一个指纹识别区域正对,该导通口4102与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出光口4120连通,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衬底层412上设有出光口4120,该出光口41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
并且,首光波导膜层41a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4101a和第二避让孔4101b,第一避让孔4101a和第二避让孔4101b均贯穿首光波导膜层41a,中间光波导膜层41c上设置有第三避让孔4101c,第三避让孔4101c贯穿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第一避让孔4101a与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入光口4100正对并连通,则首光波导膜层41a不再遮挡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入光口4100。第二避让孔4101b、第三避让孔4101c和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这三者正对并连通,则首光波导膜层41a和中间光波导膜层41c不再遮挡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
如此设计,该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三处指纹识别区域。当用户将手指触摸与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时,指纹检测光依次经首光波导膜层41a、中间光波导膜层41c和尾光波导膜层41b传递给指纹识别模组30。当用户将手指触摸与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时,指纹检测光依次经第一避让孔4101a、中间光波导膜层41c和尾光波导膜层41b传递给指纹识别模组30。当用户将手指触摸与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时,指纹检测光依次经第二避让孔4101b、第三避让孔4101c和尾光波导膜层41b传递给指纹识别模组30。
当光波导结构40包括四个以上光波导膜层41时,光波导结构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1所示,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图11至图13的示例可以总结得出,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光波导结构40可以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41,多个光波导膜层41层叠设置、且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均重合,每个光波导膜层41上均设有一个入光口4100和一个出光口4120,该入光口4100与显示屏2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正对。并且,位于首光波导膜层41a下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设有导通口4102,导通口4102与相邻的光波导膜层41的出光口4120连通,以导通相邻两层光波导膜层41。位于尾光波导膜层41b上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设有避让孔4101,以使位于首光波导膜层41a下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的入光口4100均能够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显露出来。
通过上述设置,光波导结构40具有多个入光口4100,相应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具有多个指纹识别区域。这样,该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单指指纹识别、也可以应用于多指指纹识别,以利于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若采用单指指纹识别来解锁该电子设备,用户可触摸的指纹识别区域多,选择性多,以便于用户操作。若采用多指指纹识别来解锁该电子设备,安全性高。
还需说明的是,当多个入光口4100均布置在首光波导膜层41a上时,位于首光波导膜层41a下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均不能直接接收指纹检测光,其余光波导膜层41只能起到辅助传递指纹检测光的作用,且此时的指纹检测光依次由首光波导膜层41a、中间光波导膜层41c和尾光波导膜层41b才能传递给指纹识别模组30,每个指纹检测光的传输路径均较长。
而本实施例中每个光波导膜层41上均设有入光口4100,且入光口4100显露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使得每个光波导膜层41均能够直接接收指纹检测光并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每个光波导膜层41均能起到直接传递指纹检测光的作用,且省去了指纹检测光在该光波导膜层41上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中传递的过程,缩短了部分指纹检测光的传输路径。
在光波导结构40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41的实施方案中,各个光波导膜层41上的入光口4100的数量不局限于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第八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例如,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当光波导结构40包括两个光波导膜层41时,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四个入光口410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上可以设有一个导通口4102和三个入光口410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首光波导膜层41a和尾光波导膜层41b上的入光口4100在第一面上的正投影均错开设置,且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也露出于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此时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具有七处指纹识别区域。
通过在各个光波导膜层41上均设置多个入光口4100,极大的增加了光波导结构40的入光口4100的数量,进而极大的增加了电子设备上指纹识别区域的数量。这样,电子设备可同时识别的手指指纹的数量增加,以利于提高安全性,且提高了单指识别时的便捷性。具体来说,在图14中,采用单指指纹识别来进行解锁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触摸七处指纹识别区域中的任意一处,操作方便。
当光波导结构40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41时,除了在尾光波导膜层41b上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开设避让孔4101,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使得位于首光波导膜层41a下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的入光口410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显露出来。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九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16示出了再一种实施例的光波导结构40,图17示出了图16中光波导结构40的分解结构。示例性地,参考图15至图17所示,首光波导膜层41a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小于尾光波导膜层41b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这样,首光波导膜层41a不能完全覆盖住尾光波导膜层41b,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面向显示屏20的一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首光波导膜层41a相对,第二区域不和首光波导膜层41a相对,第二区域则不被首光波导膜层41a覆盖。
在本示例中,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覆盖层410上设有四个入光口4100,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衬底层412上设有一个出光口412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的第一区域上设有一个导通口4102,该导通口4102与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出光口4120正对并连通。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的第二区域上设有四个入光口410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衬底层412上设有一个出光口4120,且该出光口41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
其中,尾光波导膜层41b上的导通口4102能够导通首光波导膜层41a和尾光波导膜层41b,该光波导结构40的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入光口4100、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导光层411、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出光口412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导通口4102、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导光层411以及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出光口4120依次连通,并形成一光线传输路径。与此同时,由于首光波导膜层41a不会覆盖尾光波导膜层41b的第二区域,因此,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不会被首光波导膜层41a遮挡,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导光层411以及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出光口4120依次连通,并形成一光线传输路径。
这样,图16示出的光波导结构40具有八个入光口4100,则采用该光波导结构40的电子设备具有八个指纹识别区域。使用时,若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与首光波导膜层41a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上,指纹检测光能够依次经首光波导膜层41a和尾光波导膜层41b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若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与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相对的指纹识别区域上,指纹检测光能够直接射入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并直接由尾光波导膜层41b传输给指纹识别模组30。
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多个指纹识别区域,使得该电子设备既能实现单指指纹识别,又能实现多指指纹识别。而且,与图11至图14所示的示例相比,本实施例中尾光波导膜层41b上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无需开设避让孔4101便能接收到指纹检测光,省去了指纹检测光经避让孔4101穿过的环节,简化了指纹检测光的传输路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首光波导膜层41a的覆盖层410上入光口4100的数量和尾光波导膜层41b的覆盖层410上入光口4100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等。
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又一种实施例中光波导结构40的俯视结构。参考图18所示,当光波导结构40包括三个光波导膜层41时,光波导结构40配置成三个光波导膜层41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的正投影由首光波导膜层41a、中间光波导膜层41c至尾光波导膜层41b逐渐增大,且三个光波导膜层41上均设有一个出光口4120和至少一个入光口4100,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入光口4100设置在未正对首光波导膜层41a的位置,尾光波导膜层41b的入光口4100设置在未正对中间光波导膜层41c的位置。
当光波导结构40包括四个以上光波导膜层41时,光波导结构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6所示,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总的来说,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光波导结构40可以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41,多个光波导膜层41层叠设置,各个光波导膜层41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由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往光波导结构40的第二面增大。换句话说,位于指纹检测光传播路径上游的光波导膜层41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小于位于指纹检测光传播路径下游的光波导膜层41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由此,每个光波导膜层41不会完全覆盖下游的光波导膜层41。
并且,每个光波导膜层41上均设置有一个出光口4120和至少一个入光口4100,每个光波导膜层41的入光口4100均不会被上游的光波导膜层41覆盖,以使得每个光波导膜层41的入光口4100均能够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显露出来。另外,位于首光波导膜层41a下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设有导通口4102,导通口4102与相邻的光波导膜层41的出光口4120连通,以导通相邻两层光波导膜层41。
通过上述设置,光波导结构40具有多个入光口4100,相应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具有多个指纹识别区域。这样,该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单指指纹识别、也可以应用于多指指纹识别,以利于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若采用单指指纹识别来解锁该电子设备,用户可触摸的指纹识别区域多,选择性大,以便于用户操作。若采用多指指纹识别来解锁该电子设备,安全性高。
还需指出的是,在光波导结构40包括一个光波导膜层41的方案中,可以通过在该光波导膜层41的覆盖层410上设置多个入光口4100,或者,在光波导结构40包括多个光波导膜层41的方案中,可以通过在首光波导膜层41a上设置多个入光口4100,使得电子设备也可以具有多个指纹识别区域。但是,由于光波导膜层41的尺寸是有限的,且光波导膜层41的覆盖层410上需要对指纹检测光反射,以免指纹检测光不会从入光口4100射出,因此,光波导膜层41上的入光口4100的数量不能设计的过大,则指纹识别区域在显示屏20上占据的面积较小,故需解锁、验证或者支付时,用户所能触摸的显示屏20的区域较小,导致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依然存在用户难以触摸到指纹识别区域的情形。
而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入光口4100分别布置在多个光波导膜层41上,通过合理的设计光波导膜层41的数量以及各个光波导膜层41上入光口4100的数量及位置,这样,在指纹检测光不会从入光口4100射出的前提下,该光波导结构40的入光口4100的数量可以设计的较大,以使得光波导结构40上的所有入光口4100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在整个显示屏20上所占的面积较大,则指纹识别区域在显示屏20上占据的面积较大。如此设置,显示屏20上的大部分区域均为指纹识别区域,当需解锁、验证或者支付时,用户触摸显示屏20的大部分位置便可完成指纹识别,用户容易触摸到指纹识别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指纹识别的便利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光波导膜层41a下游的其余光波导膜层41上设有一个导通口4102和出光口4120,且该导通口4102靠近该出光口4120,以使得指纹检测光经导通口4102射入该光波导膜层41后发生较少次数折射便能够传导至出光口4120,以利于缩短指纹检测光在其余光波导膜层41的传输路径,进而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模组30接收到指纹检测光的速率。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导通口4102也可以与出光口4120同轴设置。这样,在合理的设计导通口4102的尺寸的基础上,经导通口4102穿设至光波导膜层41的指纹检测光可以在发生一次折射后便进入出光口4120。
综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内容,本实施例在显示屏20和指纹识别模组30之间设置有光波导结构40。根据前文描述的内容,总的来说,光波导结构40可以包括一个光波导膜层41或者多个光波导膜层41。并且,不论光波导结构40所包括的光波导膜层41的数量为一个还是多个,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均显露出至少两个入光口4100,每个入光口4100均与指纹识别区域正对,且至少一个入光口410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组30在光波导结构40的第一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光波导结构40的第二面上显露出一个出光口4120,该出光口4120与指纹识别模组30正对。
这样,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上至少具有两处指纹识别区域,至少一处指纹识别区域不与指纹识别模组正对,当用户将手指触摸其中任一处指纹识别区域时,光波导结构40均能够将手指在指纹识别区域反射的指纹检测光传递给指纹识别模组30,以完成指纹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一侧,所述显示屏能够接收手指接触;
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中框的一侧;
光波导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之间,所述光波导结构面向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面上露出有多个入光口,每个所述入光口均与所述显示屏的指纹识别区域正对,所述光波导结构面向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二面上露出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正对,所述手指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形成的指纹检测光能够由所述入光口入射至所述光波导结构,并由所述出光口射出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且至少一个所述入光口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出光口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光波导膜层,每个所述光波导膜层上均设有所述入光口和所述出光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导光层与覆盖层,每个所述光波导膜层的所述衬底层靠近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二面,所述衬底层上设有所述出光口,所述覆盖层上设有所述入光口;
所述导光层设有至少一个,且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衬底层与所述覆盖层的折射率,以使得所述衬底层和所述覆盖层对所述指纹检测光全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和所述覆盖层均为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为玻璃或透明树脂制成的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光波导膜层,多个所述光波导膜层层叠设置,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面的所述光波导膜层为首光波导膜层,靠近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二面的所述光波导膜层为尾光波导膜层;
位于所述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所述光波导膜层的所述覆盖层上设有导通口,所述导通口与相邻的所述光波导膜层的出光口连通;
且所述尾光波导膜层的所述出光口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光波导膜层的所述导通口与该光波导膜层的所述出光口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光波导膜层在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的正投影重合;
位于所述尾光波导膜层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所述光波导膜层上均设有避让孔,位于所述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所述光波导膜层的所述入光口与所述避让孔连通,以使得位于所述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所述光波导膜层的所述入光口显露于所述光波导结构的第一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光波导膜层在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的正投影由所述光波导结构的第一面至所述光波导结构的第二面依次增大;
位于所述首光波导膜层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其余所述光波导膜层的所述入光口设置在该光波导膜层未被相邻的所述光波导膜层覆盖的区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波导膜层上所设置的所述入光口的数量为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3-5、7-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所述光波导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0μm、且小于等于2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中框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中框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出光口以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正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透镜和指纹传感器,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朝向所述光波导结构的一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中框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5、7-9、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结构与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一面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5、7-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膜层与所述中框连接,所述光波导膜层位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7-9、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41045.3A CN115050061B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电子设备 |
PCT/CN2022/118134 WO2023124228A1 (zh) | 2021-12-29 | 2022-09-09 | 电子设备 |
EP22913498.6A EP4332917A4 (en) | 2021-12-29 | 2022-09-09 | ELECTRONIC DEVICE |
US18/563,041 US20240265727A1 (en) | 2021-12-29 | 2022-09-09 |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41045.3A CN115050061B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0061A CN115050061A (zh) | 2022-09-13 |
CN115050061B true CN115050061B (zh) | 2023-05-09 |
Family
ID=83156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41045.3A Active CN115050061B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65727A1 (zh) |
EP (1) | EP4332917A4 (zh) |
CN (1) | CN115050061B (zh) |
WO (1) | WO2023124228A1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5276A (zh) * | 2019-11-19 | 2020-05-0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71566B2 (en) * | 2012-06-11 | 2017-06-06 | Magic Leap, Inc. | Planar waveguide apparatus with diffraction element(s) and system employing same |
CN110096928B (zh) * | 2018-01-30 | 2021-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装置及显示装置 |
KR102497438B1 (ko) * | 2017-11-27 | 2023-02-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8490554A (zh) * | 2018-03-30 | 2018-09-04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光接收次模块和光模块 |
CN108520240A (zh) * | 2018-04-11 | 2018-09-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设备 |
CN208654763U (zh) * | 2018-07-31 | 2019-03-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DE102018122918B4 (de) * | 2018-09-19 | 2020-11-05 | JENETRIC GmbH | Vorrichtung zur optischen Direktaufnahme von Hautabdrücken für mobile Anwendung |
CN109917951A (zh) * | 2019-01-09 | 2019-06-21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显示装置、指纹识别方法及存储介质 |
WO2020150888A1 (zh) * | 2019-01-22 | 2020-07-30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210015696U (zh) * | 2019-04-30 | 2020-02-0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测光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0275641B (zh) * | 2019-06-28 | 2023-07-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屏下光学指纹模组 |
CN112307838A (zh) * | 2019-07-31 | 2021-02-02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检测装置 |
EP4016257A4 (en) * | 2019-08-14 | 2023-04-1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Nanjing Branch | ON-SCRE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1095285B (zh) * | 2019-08-23 | 2021-09-17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1095275B (zh) * | 2019-08-29 | 2023-09-05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的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
EP3846078A4 (en) * | 2019-11-05 | 2021-08-11 |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 FINGERPRINT DETECTION DEVICE, LC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1066031B (zh) * | 2019-11-05 | 2021-08-17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11641045.3A patent/CN115050061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09 WO PCT/CN2022/118134 patent/WO202312422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9-09 US US18/563,041 patent/US2024026572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9-09 EP EP22913498.6A patent/EP4332917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5276A (zh) * | 2019-11-19 | 2020-05-0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0061A (zh) | 2022-09-13 |
US20240265727A1 (en) | 2024-08-08 |
EP4332917A1 (en) | 2024-03-06 |
EP4332917A4 (en) | 2024-10-09 |
WO2023124228A1 (zh) | 2023-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62265U (zh) |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0157305B2 (en) | Cover-glass optical isolation for optical touch and fingerprint sensing | |
US20200097699A1 (en)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0077506A1 (zh) |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 |
US2019002652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sensing with angled filters | |
WO2020035021A1 (zh) |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09643377A (zh) |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20120188385A1 (en) | Optical poi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light-guide and light-guiding method | |
WO2019178793A1 (zh) |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
WO2020082375A1 (zh) | 复合透镜结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08954114U (zh) |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
EP3739855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I637327B (zh) |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 |
US11417141B2 (en) | In-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8113103A1 (zh) |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 |
JP4699551B2 (ja) | 光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 |
CN115050061B (zh) | 电子设备 | |
WO2018113102A1 (zh) |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 |
WO2021146965A1 (zh) |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
CN210402387U (zh) | 光学检测装置和电子产品 | |
CN210402381U (zh) | 光学检测装置 | |
CN210402384U (zh) | 光学检测装置 | |
CN210402386U (zh) | 光学检测装置 | |
CN210402388U (zh) | 光学检测装置 | |
CN114594629B (zh) |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