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960B - 根據乳突構造分析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 - Google Patents

根據乳突構造分析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960B
TWI578960B TW102112437A TW102112437A TWI578960B TW I578960 B TWI578960 B TW I578960B TW 102112437 A TW102112437 A TW 102112437A TW 102112437 A TW102112437 A TW 102112437A TW I578960 B TWI578960 B TW I5789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toid
skin
protrus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7733A (zh
Inventor
大場愛
水越興治
平山賢哉
二川朝世
米倉和輝
中村多實子
Original Assignee
寶麗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寶麗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寶麗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9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5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by spectroscopy, i.e. measuring spectra, e.g. Raman spectroscopy,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e.g. skin, hair or nails
    • A61B5/441Skin evaluation, e.g. for skin disorder diagnosis
    • A61B5/442Evaluating sk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elasticity, hardness, texture, wrinkle assess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Description

根據乳突構造分析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根據皮膚之乳突構造的分析來鑑別肌膚狀態之方法。
為了維持美觀的裸膚或實施化妝,於研究護膚或化妝的方法、或者選擇化妝品之際,確實掌握肌膚表面或內部的狀態及性質,例如肌膚的張力‧彈力、色澤、角層狀態、老化度、紋理、皺紋、毛孔、抵抗紫外線的防禦力等係為重要。
迄今,已有揭示將得自皮膚之複製影像或皮膚之放大照片作為評定材料,利用對此等實施影像處理所得之資訊,來鑑別皺紋或紋理之技術(專利文獻1、2)。
又,亦有開發出一種方法,係對皮膚直接進行量測,獲得其內部構造資訊,而供予肌膚之狀態的鑑別。尤其是,根據利用可非侵襲性地觀察具厚度之活體試料的共焦雷射顯微鏡所得之影像來鑑別肌膚狀態之方法,係備受矚目(專利文獻3、4)。
於此,在構成皮膚之表皮與真皮相接的部分,於表皮側有基底層,於真皮側則有乳突層存在,而作 為兩者之界面係形成乳突構造。乳突構造,係指表皮突起(乳突體)由基底層側向真皮突出,而乳突突起(真皮突起)係由乳突層側如陷入至表皮突起間般地排列成凹凸狀態之構造。於乳突突起係存在細微的結締纖維、毛細血管、感覺神經末稍,擔負對真皮‧表皮進行氧氣或營養的補給、進行來自真皮‧表皮的二氧化碳的回收或資訊的接收之任務。
已知乳突構造由於年齡或曝露於紫外線會發生其凹凸的扁平化或消失,而容易使肌膚鬆弛。再者,真皮雖可伸縮自如,但與真皮相接的表皮由於係細胞緊密相接的片狀構造而缺乏伸縮性,而乳突構造被認為係緩衝此種真皮與表皮的伸縮性差異。又,雖乳突構造中的毛細血管係以沿其凹凸的方式配置,但已知位於表皮正下方的該毛細血管會對肌膚的色澤造成影響。因此,便有集中關心於乳突構造與肌膚狀態係何種關係,並進行研究。
舉例來說,已知乳突真皮的厚度或乳突構造的配置會影響膚色(專利文獻5、6)、於嘴唇上乳突構造與老化度有關(專利文獻7)。又,已提出:根據起因於乳突構造之皮膚的伸縮性係與紋理為相關關係,而將紋理或膚色等的皮膚表面資訊作為指標來推定皮膚內部構造之方法(專利文獻8)、根據真皮乳突的形狀來評定毛孔之明顯度的方法(專利文獻3)、將真皮乳突層密度作為指標來分類敏感性肌膚之方法(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301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6189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33731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97436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表2001-504020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表2003-50165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2-291722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1-101738號公報
然而,現況係針對乳突構造資訊與肌膚狀態之相關關係的詳細研究並不充分,未知利用將乳突構造資訊作為指標而推定其為何種情形時,肌膚係處於何種狀態的鑑別法。
本發明係鑑於相關狀況,而以提供一種肌膚狀態的鑑別法為目的,其可簡便且高精度地、又非侵襲性地推定肌膚狀態。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致力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有相關關係為:乳突構造的凹凸係明顯之情形或其凹凸係整齊地配置之情形,肌膚的狀態良好,而乳突構造係平坦之情形或即使有凹凸亦不規則之情形,肌膚的狀態不佳(第1圖)。且發現能夠將乳突構造參 數作為指標來推定肌膚狀態,而根據該推定結果來鑑別肌膚狀態的良莠,終至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如下:
[1]一種肌膚狀態的鑑別法,其特徵係將乳突構造資訊作為指標來推定肌膚狀態。
[2]如[1]所記載之鑑別法,其中前述乳突構造資訊,係選自乳突突起之高度、乳突突起之高度的標準差、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突起的個數、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構造的表面積、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平均、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標準差、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之圓形度的平均、乳突突起間的距離、及乳突突起間距離的標準差之乳突構造參數的一種或二種以上。
[3]如[2]所記載之鑑別法,其中前述乳突構造參數,係利用共焦雷射顯微鏡所量測者。
[4]如[2]所記載之鑑別法,其中前述乳突構造參數,係根據皮膚表面資訊推定所得者。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鑑別法,其中前述肌膚狀態,係選自張力‧彈力、鬆弛、膚色、紋理、角層狀態、及紫外線防禦力的一種或二種以上。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鑑別法,其中前述肌膚狀態的推定,係利用依據多變量分析所得之推定式來進行。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簡便且高精度地、又非侵襲地鑑別肌膚狀態的方法。藉此,可獲得在研究 、選擇‧決定符合個人之肌膚的保養或化妝方法時之有用的資訊,亦可將該資訊利用於肌膚的保養或化妝方法相關的諮詢中。
第1圖為表示乳突構造的各種模式的示意圖。
第2圖為表示乳突構造之垂直剖面及水平剖面的圖(圖式替代用照片)。
第3圖為以共焦雷射活體顯微鏡拍攝之面頰部位的照片。
第4圖為表示乳突突起之個數(實測值)與皮膚黏彈物性的相關關係的圖表。
第5圖為表示乳突突起之個數(實測值)與皮膚色的相關關係的圖表。
第6圖為乳突突起之個數的實測值與推定值的相關關係的圖表。
第7圖為表示乳突突起之個數(推定值)與皮膚黏彈物性的相關關係的圖表。
第8圖為表示乳突突起之個數(推定值)與皮膚色的相關關係的圖表。
第9圖為實施例5之凹凸構造模型的示意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其特徵為將乳突構造資訊作為指標來推定肌膚狀態。
本說明書中,乳突構造,係指皮膚的真皮與表皮相接的界面構造。通常,係藉由乳突突起與表皮突起相互組合而形成之,乳突狀~波型的凹凸並排的構造。又,乳突突起亦稱為真皮突起,係真皮侵入表皮側之部分,而表皮突起係指表皮突出於真皮側之部分。
本說明書中,乳突構造資訊係指以乳突構造之形狀或配置等為特徵的,乳突突起之高度、乳突突起之高度的標準差、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突起的個數、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構造的表面積、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平均、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標準差、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之圓形度的平均、乳突突起間的距離、乳突突起間距離的標準差等的乳突構造參數。本發明之鑑別法中,通常係使用上述乳突構造參數的一種或二種以上作為指標。
本發明中乳突構造參數的取得方法,無特別限定,可侵襲性或非侵襲性地實際地觀察乳突構造來測定乳突構造參數,或者亦可將乳突構造參數依推定式推定之值用於本發明。
作為實際地觀察乳突構造的方法,例如可舉出利用共焦雷射顯微鏡來量測參數之方法。共焦雷射顯微鏡,係由於可對於對象物觀察同一深度之處的成像,而可由所得之乳突構造的等高影像(水平剖面影像)算出乳突構造參數。又,由於對於活體材料亦能以in vivo非侵襲性地進行觀察而有用。共焦雷射顯微鏡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OLYMPUS公司、Lucid公司等的市售品。
推定乳突構造參數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根據皮膚表面資訊來推定之方法。作為皮膚表面資訊,例如可列舉紋理或膚色等,可依據係使用為該等之特徵的紋理參數或膚色參數等所表示的推定式,來推定乳突構造參數(參照專利文獻8)。紋理參數例如可列舉利用表皮組織定量化法(參照日本特開2008-061892號公報)所得到的,皮溝面積、皮溝平均粗細、皮溝粗細的變異度、皮溝的平均間隔、皮溝的平行度、歪度(90~180°)、皮溝粗細眾數、及連結數合計等。此外,膚色參數可列舉RGB、孟色耳(明度、色相、彩度)、L*a*b、XYZ、L*C*h、及漢特Lab等的表色系。
再者,將根據皮膚表面資訊所推定的乳突構造參數用於本發明之鑑別法時,所推定之肌膚狀態與用於乳突構造參數之推定的皮膚表面資訊係通常不同。具體而言,例如將使用紋理參數所推定的乳突構造參數用於本發明之鑑別法時,係推定紋理以外的肌膚狀態(後述之張力‧彈力、鬆弛、膚色、角層狀態、紫外線防禦力等)。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有關上述乳突構造參數。
乳突突起的高度,係指由乳突突起的前端至根部的長度,如參照第2圖來說明,則為將角層細胞層設為深度0時之乳突突起的起始部的深度A與終端部的深度B的差(B-A)。若此高度(μm)愈大,則表示乳突構造的凹凸愈明顯,較佳的狀態係例如3μm以上,甚而9μm以上,尤為15μm以上,通常為50μm以下。
尚且,此高度的變異度係以標準差表示,若其愈小,則表示乳突突起的高度愈一致,較佳的狀態係例如10.0以下,甚而7.0以下,尤為4.0以下。又,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例如4mm2)之乳突突起之高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較佳狀態為40μm以下,甚而為22μm以下,尤為7μm以下。
如參照第1圖來說明,則肌膚狀態係良好之情形,則乳突突起的高度大且一致,係明顯的凹凸整齊排列之乳突構造的模式(第1圖a),但是如因老化或各種損傷而導致乳突突起變形,則於乳突突起的高度會發生參差不齊而成為不均勻的凹凸模式(第1圖b)、或乳突構造整體變低而成為平緩的凹凸模式(第1圖c);最終則是乳突突起消失,乳突構造成為平坦的模式,而表示肌膚狀態惡化(第1圖d)。
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突起的個數,係指以共焦雷射顯微鏡等觀察時處於視野範圍內之乳突突起的個數,例如可在能夠觀察到乳突突起剖面(由高輝度之基底細胞包圍的圓形剖面)之最容易觀察乳突突起之剖面之深度的影像,藉由計數該剖面來測定。
如參照第3圖作為測定例,則在1mm×1mm之觀察範圍中可大量見到乳突突起的剖面(以▲記號表示)時,係表示在觀察部位大量存在乳突突起、在乳突構造存在凹凸而肌膚狀態良好(第3圖a)。具體而言,較佳之狀態係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例如1mm2)之乳突突起的個數為3個以上,甚而為5個以上,尤為10個以上。另一方面,在同 樣的1mm×1mm之觀察範圍中乳突突起的剖面較少時,則表示在觀察部位幾乎不存在乳突突起,乳突構造係平坦而肌膚狀態不良(第3圖b)。具體而言,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例如1mm2)之乳突突起的個數為2個以下,甚而為1個以下,尤為0個係不佳之狀態。
如參照第1圖來說明,則當肌膚狀態良好時係乳突突起多,乳突構造的凹凸明顯之模式(第1圖a),但是如肌膚老化或受到各種損傷時,則乳突突起變形而個數減少(第1圖b),最終則是乳突突起消失,乳突構造成為平坦的模式而表示肌膚狀態的惡化(第1圖d)。
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構造的表面積,係指以共焦雷射顯微鏡等進行觀察時之視野範圍內的乳突構造(真皮與表皮相接之界面構造)的總表面積。如有乳突突起高或乳突突起個數多而乳突構造的凹凸明顯時,則該表面積大。該表面積愈大則表示肌膚狀態愈良好。
如參照第1圖來說明,則肌膚狀態良好時乳突構造的凹凸明顯而表面積大(第1圖a),但是如因老化或各種損傷而導致乳突突起變形時,則乳突構造的表面積會減少(第1圖b、c),最終則是乳突突起消失,乳突構造成為平坦的模式,表面積變小,而表示肌膚狀態的惡化(第1圖d)。
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平均,係指在乳突突起的任意高度,例如乳突突起的起始部與終端部之深度的1/2的位置觀察水平面影像時,存在於觀察視野之每 一個乳突突起的剖面積的平均(第2圖d)。由於若乳突突起愈高或愈細,則乳突構造的凹凸愈明顯,該剖面積變小,而表示肌膚狀態良好。具體而言,例如在乳突突起的起始部與終端部之深度的1/2的位置,以單位面積(例如1mm2)觀察水平面影像時,較佳狀態為乳突突起之剖面積的平均為3000μm2以下,甚而為1600μm2以下,尤為900μm2以下。
此外,存在於觀察視野之每一個乳突突起的剖面積在各乳突突起間的變異度係以標準差表示,其值愈小表示呈現乳突的大小愈整齊一致之凹凸狀態的乳突構造,例如1600以下,甚而700以下,尤為300以下係屬較佳狀態。
如參照第1圖來說明,當肌膚狀態良好時呈現乳突突起較高、較多且整齊存在的乳突構造圖形,乳突突起的剖面積較小(第1圖a),但因老化或各種損傷導致乳突突起變形時,乳突突起的高度便發生參差不齊、或乳突構造整體變低而呈現平緩的凹凸圖形,且剖面積增大(第1圖b、c);最終呈現乳突構造平坦的圖形,理所當然乳突突起消失,表示肌膚狀態之惡化(第1圖d)。
乳突突起的等高剖面之圓形度的平均係指在乳突突起的任意高度,例如乳突突起的起始部與終端部的深度之1/2的位置觀察水平面影像時,表示乳突突起的剖面形狀(第2圖d)近似圓形程度之圓形度之存在於觀察視野中各乳突突起的平均。圓形度可由4π(剖面積)/(周長)2算出。此值愈接近1表示該剖面形狀愈近似正圓,例如 以單位面積(例如4mm2)進行觀察時的乳突突起的等高剖面之圓形度的平均為0.5以上,甚而為0.75以上,尤為0.87以上係表示屬較佳肌膚狀態。又存在圓形度為0.9以上的乳突突起係表示屬更佳之肌膚狀態。當該剖面形狀為歪斜的橢圓形、或多個圓相連的形狀時,則表示乳突突起為歪斜形狀、或乳突構造的凹凸不規則。
如參照第1圖來說明,當肌膚狀態良好時呈現乳突突起的高度較大且一致、乳突突起的剖面近似圓形,且明顯的凹凸整齊排列的乳突構造圖形(第1圖a),但因老化或各種損傷導致乳突突起變形時,乳突突起的高度便發生參差不齊,使得相鄰的乳突突起彼此相連,其剖面形成歪斜形狀,而呈現不均勻的凹凸圖形(第1圖b);最終乳突突起消失,呈現乳突構造平坦的圖形,表示肌膚狀態之惡化(第1圖d)。此外,當乳突構造整體變低時,乳突突起的剖面有時會呈現接近圓形的狀態,惟此時肌膚狀態推定的正確性可採用其他參數(例如乳突突起的剖面積)來確保(第1圖c)。
乳突突起間的距離係指測定乳突突起與其他乳突突起之間的距離所得之值,通常指的是測定任意選擇之乳突突起及與其最接近的其他乳突突起之間的距離所得之值。乳突突起間距離的標準差係指針對存在於觀察視野的各乳突突起間測定前述乳突突起間的距離所得之值的變異度。此等值可由例如在乳突突起的任意高度,例如乳突突起的起始部與終端部的深度的1/2的位置處觀察水平面影像時,各乳突突起的剖面的中心彼此間的 距離之測定值獲得。乳突突起間的距離愈小表示在觀察視野中乳突突起愈密集地存在。又,此標準差愈小,表示乳突突起在觀察視野中愈均等地配置,另外此標準差愈大則表示乳突突起的配置愈不均等。
如參照第1圖來說明,當肌膚狀態良好時各乳突突起間的距離較近、一致且乳突突起均等地配置,且凹凸整齊排列的乳突構造圖形(第1圖a),但因老化或各種損傷導致乳突突起變形時,相鄰的乳突突起彼此相連使得乳突突起間距離變大、或發生參差不齊,而呈現不均勻的凹凸圖形(第1圖b)。此外,當乳突構造整體變低時,乳突突起的配置雖呈均等狀態,但其乳突突起間的距離變大(第1圖c)。又,若肌膚狀態的惡化持續進行,則最終乳突突起消失,而難以測定乳突突起間距離,惟此時肌膚狀態推定的正確性亦可採用其他參數(例如乳突突起的高度)來確保(第1圖d)。
依本發明之鑑別法所推定的肌膚狀態為肌膚表面或內部的狀態及性質,具體而言例如為張力‧彈力、鬆弛、膚色、紋理、角層狀態、紫外線防禦力,通常為上述肌膚狀態的一種或2種以上。再者,此處所謂「肌膚部位」不特別限定於顏面、四肢、頸部、軀幹部等,通常就顏面的肌膚狀態來進行鑑別。以下就各種肌膚狀態、與乳突構造對其所造成之影響進行說明。
「張力‧彈力」乃抵抗施加於肌膚的力之性質、或者雖發生變形但將該力除去後得恢復原本狀態(復原)之性質。例如,以皮膚的黏彈物性表示。
一般說來,肌膚有無抵抗水平方向的力而變形‧復原的力會影響皺紋的生成難易度。當乳突構造的凹凸較明顯時,即使真皮‧表皮因應水平方向的力而收縮,由於來自伸縮自如的真皮的乳突突起可支持缺乏伸縮性的表皮的復原而使之恢復,以致該肌膚富張力‧彈性,而不易生成皺紋。反之,乳突構造呈平坦時,肌膚無法復原、缺乏張力‧彈性,易於生成皺紋。
再者,乳突構造的凹凸較明顯時,即使為抵抗來自肌膚表面之垂直方向的力而發生變形,藉由乳突突起與真皮膠原蛋白纖維構造的共同作用予以彈回而復原,以致該肌膚富張力‧彈性,可謂年輕之肌膚。
「鬆弛」乃因老化等主因致使皮膚失去張力‧彈力的結果所產生之皮膚朝重力方向的形狀變化。一般而言,係利用VECTRA M3(CANFIELD Imaging Systems)等的影像處理系統拍攝直立姿勢下的顏面與歪斜地傾斜之姿勢下的顏面,獲得由姿勢不同所產生之顏面形狀的差異來加以評定。
乳突構造的凹凸愈明顯,表皮與真皮的邊界面積愈大,即表皮與真皮間的接著愈強固,因此,即使施加重力等的外力,表皮與真皮亦不易錯動,則該肌膚不易發生鬆弛。
「膚色」乃由肌膚之色澤或明亮度左右年輕程度或健康印象之肌膚狀態的要素。一般而言,可用分光比色計或色差計等測定,例如以RGB、孟色耳(明度、色度、彩度)、L*a*b、XYZ、L*C*h、漢特Lab等的表色 系統表示。
膚色係受毛細血管的構造或分布大幅影響,其取決於具毛細血管之乳突突起的分布‧配置。具體而言,當乳突構造的凹凸較明顯時,由肌膚表面進入的光線照射至該凹凸而發生散射,由此獲得柔焦效果,且乳突突起規則地排列時,毛細血管的分布亦隨之規則排列,從而形成均勻的膚色,即形成所謂自肌膚內側閃耀般的明亮膚色。反之,乳突構造呈平坦時,由肌膚表面進入的光線產生正反射而形成無溫覺之膚色,且乳突突起零星地排列時,毛細血管的分布亦發生不均勻,致膚色不均勻而產生肌膚暗沉。
「紋理」係指皮膚表面的形態,係藉由包含皮溝(在皮膚表面呈縱橫‧放射狀走向的細微淺溝)或皮丘(由皮溝包圍的微小隆起)之皮紋的細度/粗度、整齊/歪斜來評定其優劣。已知有各種表示方法,例如以由表皮組織定量化法(日本特開2008-61892號公報)得到的紋理參數來表示之。
當乳突構造的凹凸較大且整齊時,係有助於表皮的伸縮性,而呈現紋理細微整齊一致的肌膚狀態。反之,乳突構造呈平坦或凹凸不規則時,則表皮缺乏伸縮性而呈現紋理粗糙歪斜的狀態。
「角質層狀態」係指角質層具有可防禦紫外線等老化加速因子之作用的狀態。例如,能以將表示因紫外線等而受損傷之膠原蛋白纖維束構造的狀態之膠原蛋白纖維構造的均質性或膠原蛋白纖維的粗細使用於評 定標準所得之計分、或表示黑色素細胞的活性狀態之酵素活性計分等來表示。
當乳突構造的凹凸較明顯時,氧氣或營養在表皮充分遍布使基底細胞的分裂更為活潑,而形成老化防禦力較高的角層,不會破壞膠原蛋白纖維束構造,亦不會使黑色素細胞非必要性地活化。反之,乳突構造呈平坦時,角質層弱化使得膠原蛋白纖維束構造遭紫外線等破壞、或使黑色素細胞活化。
「紫外線防禦力」係指可防禦皮膚因紫外線照射所承受之損傷的能力,能以由肌膚表面進入之紫外線至真皮的穿透率、或角化細胞的活性等來評定。
含紫外線的光、電磁波會在折射率相異的二層的界面處發生反射。乳突構造為折射率相異的真皮與表皮的界面,當乳突構造的凹凸較明顯時,皮膚之單位投影面的邊界面增加,因此,由肌膚表面進入的紫外線照射至該凹凸而反射量增多,不易到達真皮,以致肌膚的紫外線防禦力提高。反之,乳突構造呈平坦時,由肌膚表面進入的紫外線其反射量減少,進入真皮的紫外線穿透率增高,肌膚的紫外線防禦力降低。
本發明之鑑別法中,偏好將藉由該方法測定得到的乳突構造參數代入利用多變量分析所得之推定式,並藉由導入表示肌膚狀態的參數來進行解析。前述推定式可利用多變量分析之軟體,進行實測之乳突構造參數與肌膚狀態參數的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來作成。作為此類軟體,可使用裝置隨附之軟體、SPSS公司或SAS公 司等所販售之軟體或免費軟體等,無特別制限。
再者,作成推定式時作為測定標準的受試者(paneler)不特別限定,較佳為30名以上,更佳為50名以上,再佳為100名以上,如此可確保解析的正確性而較佳。又,如年齡20~60多歲之類不偏離地分布在廣泛範圍較為理想,可視需求作成附加年齡要素的推定式。且,性別或人種一致較佳,例如選擇黃種人女性。
[實施例]
以下,對本發明根據實施例更詳細地加以說明,惟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意旨,則不限於以下之實施例。
<實施例1>根據乳突個數之張力‧彈力的鑑別
(1)乳突突起的個數的測定
對20~60多歲之88名日本人女性受試者的面頰部,測定2mm×2mm之觀察範圍內的乳突突起的個數。測定係利用共焦雷射活體顯微鏡(VivaScope 1500Plus;美國Lucid公司製)來進行,於面頰部放置探針,按每3μm深至深度180μm量測合計60個平面之2mm×2mm的範圍。在以拍攝中最容易觀察乳突突起之剖面(由高亮度之基底細胞包圍的圓形剖面)的平面影像中計數乳突突起的個數。將典型的拍攝影像示於第3圖(惟,第3圖係由前述量測領域切出1mm×1mm之範圍者)。
(2)皮膚黏彈物性的測定
茲測定與量測前述受試者的乳突突起的個數時相同之面頰部位處、對皮膚朝水平方向施加變形時的回復值 ,以其為表示張力‧彈力的皮膚黏彈物性值。具體而言,係於皮膚上設置基準點(位置:0mm),以其為支點在皮膚上朝水平方向以78.6g重的力予以拉伸,並測定除去該力後隨即基準點回復的位置距基準位置的距離(mm)。此值愈接近0mm,表示皮膚抵抗水平方向的變形而復原的性質愈優良,肌膚的張力‧彈力愈大。
(3)解析
利用上述測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與皮膚黏彈物性值,並使用JMP ver.6.0(SAS)進行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第4圖)。就其結果,經確認乳突突起的個數與皮膚黏彈物性值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由此可知以乳突突起的個數為指標得以推定肌膚的張力‧彈力相關之狀態。
<實施例2>根據乳突突起的個數之膚色的鑑別
(1)乳突突起的個數的測定
與實施例1同樣地測定受試者的乳突突起的個數。
(2)皮膚的測色
利用分光比色計(CM-2600d;KONICA MINOLTA公司製)測定與量測前述受試者的乳突突起的個數時相同之面頰部位觸的膚色,得到皮膚的測色b*值。此值表示膚色的黃色程度,其愈小則表示呈現所謂較年輕之膚色。
(3)解析
利用上述測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與皮膚的測色b*值,並使用JMP ver.6.0(SAS)來進行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 第5圖)。就其結果,經確認乳突突起的個數與皮膚的測色b*值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由此可知以乳突突起的個數為指標得以推定膚色的狀態,尤為年輕程度。
<實施例3>根據推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之張力‧彈力的鑑別
(1)乳突突起的個數的推定
對20~60多歲之88名日本人女性受試者的面頰部,利用視頻顯微鏡(Moritex i-scope 30倍透鏡)取得皮膚放大影像。由前述皮膚放大影像,根據日本特開2008-061892所記載之表皮組織定量化法取得作為紋理參數的「皮溝的平均間隔」、「歪度(90~180°)」及「連結數合計」。將所得值代入下公式1來算出拍攝範圍內的乳突突起的個數之推定值。此外,紋理參數及下述推定式之細節茲參照日本特開2011-101738號公報(專利文獻8)。
乳突突起的個數=-27.7*「皮溝的平均間隔」-3.94*「歪度(90~180°)」-0.22*「連結數合計」+96.97 (公式1)
又,與實施例1同樣地測定同一觀察範圍內的乳突突起的個數。
就上述乳突突起的個數之推定值與實測值,使用JMP ver.6.0(SAS)進行相關分析的結果,可確認兩者間有明顯的相關關係(第6圖),將乳突突起的個數之推定值供予以下解析。此外,當推定值為負值時則予以更改為0。
(2)皮膚黏彈物性的測定
與實施例1同樣地測定與推定前述受試者的乳突突起的個數時相同之面頰部位處的、表示張力‧彈力之皮膚黏彈物性值。
(3)解析
利用上述推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與上述測定之皮膚黏彈物性值,並使用JMP ver.6.0(SAS)來進行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第7圖)。就其結果,經確認乳突突起的個數之推定值與皮膚黏彈物性值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由此可知以推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為指標,亦得以推定肌膚張力‧彈力相關之狀態。
<實施例4>根據推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之膚色的鑑別
(1)乳突突起的個數的推定
與實施例3同樣地推定受試者的乳突突起的個數。
(2)皮膚的測色
與實施例2同樣地測定與推定前述受試者的乳突突起的個數時相同之面頰部位處的膚色其測色b*值。
(3)解析
利用上述推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與上述測定之皮膚的測色b*值,並使用JMP ver.6.0(SAS)來進行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第8圖)。就其結果,經確認乳突突起的個數之推定值與皮膚的測色b*值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由此可知以推定之乳突突起的個數為指標,亦得以推定膚色的狀態,尤為年輕程度。
<實施例5>使用乳突構造模型之紫外線防禦 力的研究
於台上排列複數個直徑1mm之球狀珠粒,自其上方流入寒天液(10% W/V)使其固化,製作以球狀珠粒取得凹凸外型的寒天試料,而製成具有乳突突起之表皮的模型。作為對比,係使用厚1mm的板取代球狀珠粒同樣地製作寒天試料,製成無乳突突起而呈平坦之表皮的模型(第9圖)。自取得此等寒天試料外型的面或其相反側的面之一側照射紫外線(UVA),並利用UV穿透率分析儀(UV TRANSMITTANCE ANALYZER(labsphere公司))來測定紫外線穿透率。其結果,有凹凸時的紫外線穿透率為68%、無凹凸構造時的紫外線穿透率為73%。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簡便、高精度且非侵襲性地推定肌膚狀態。藉此,可獲得研究‧選擇‧決定肌膚的保養或化妝方法時有用的資訊,並可將該資訊利用於肌膚的保養或化妝方法相關的諮詢中,故而在產業上極為有用。

Claims (5)

  1. 一種鑑別法,其係特徵為將乳突構造資訊作為指標而推定肌膚狀態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該肌膚狀態係選自張力‧彈力、鬆弛、膚色、紋理、角層狀態、及紫外線防禦力的一種或二種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鑑別法,其中該乳突構造資訊,係選自乳突突起之高度、乳突突起之高度的標準差、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突起的個數、每單位觀察視野面積之乳突構造的表面積、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平均、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積的標準差、乳突突起之等高剖面之圓形度的平均、乳突突起間的距離、及乳突突起間距離的標準差之乳突構造參數的一種或二種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鑑別法,其中該乳突構造參數,係利用共焦雷射顯微鏡所量測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鑑別法,其中該乳突構造參數,係根據皮膚表面資訊而推定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鑑別法,其中該肌膚狀態的推定,係利用依據多變量分析所得之推定式而進行。
TW102112437A 2012-04-09 2013-04-09 根據乳突構造分析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 TWI578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8383 2012-04-09
JP2012167347 2012-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733A TW201347733A (zh) 2013-12-01
TWI578960B true TWI578960B (zh) 2017-04-21

Family

ID=49327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2437A TWI578960B (zh) 2012-04-09 2013-04-09 根據乳突構造分析之肌膚狀態的鑑別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598049B2 (zh)
TW (1) TWI578960B (zh)
WO (1) WO20131539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0207B2 (ja) * 2013-05-27 2017-09-20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肌年齢の推定法
JP6200767B2 (ja) * 2013-10-25 2017-09-20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皮膚内部構造推定方法及び皮膚の色ムラ評価方法
JP6492297B2 (ja) * 2014-07-11 2019-04-03 学校法人近畿大学 皮膚内部構造の推定方法
CN109199323B (zh) * 2017-06-29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皮肤检测装置、产品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540483B2 (ja) 2020-04-28 2024-08-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肌評価係数の学習装置、肌評価指標の推定装置、肌評価係数の学習方法、および、肌評価指標の推定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1722A (ja) * 2001-03-30 2002-10-08 Shiseido Co Ltd 口唇の老化度の判定方法および口唇用組成物
JP2004097436A (ja) * 2002-09-09 2004-04-02 Kanebo Ltd 敏感肌の分類方法
JP2004337317A (ja) * 2003-05-14 2004-12-02 Kao Corp 毛穴目立ち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システム
JP2011101738A (ja) * 2009-11-11 2011-05-26 Pola Chemical Industries Inc 皮膚内部構造の鑑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1722A (ja) * 2001-03-30 2002-10-08 Shiseido Co Ltd 口唇の老化度の判定方法および口唇用組成物
JP2004097436A (ja) * 2002-09-09 2004-04-02 Kanebo Ltd 敏感肌の分類方法
JP2004337317A (ja) * 2003-05-14 2004-12-02 Kao Corp 毛穴目立ち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システム
JP2011101738A (ja) * 2009-11-11 2011-05-26 Pola Chemical Industries Inc 皮膚内部構造の鑑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3959A1 (ja) 2013-10-17
JPWO2013153959A1 (ja) 2015-12-17
JP2019037788A (ja) 2019-03-14
TW201347733A (zh) 2013-12-01
JP6725179B2 (ja) 2020-07-15
JP6598049B2 (ja) 2019-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5179B2 (ja) 乳頭構造分析に基づく肌状態の鑑別法
Trojahn et al. Relation between skin micro‐topography, roughness, and skin age
JP6499823B2 (ja) 線維状構造分析に基づく肌状態の鑑別法
Masuda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kin surface micro‐topography using a skin replica and changes with age
Kutlu Haytoglu et al. Assessment of skin photoaging with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JP2007252891A (ja) 肌の美しさの目視評価値の推定方法
Tan et al. Histopathology and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features of photodamaged skin and actinic keratosis
JP6250986B2 (ja) 肌状態モデルの生成方法
JP5635762B2 (ja) 乳頭形状又はコラーゲン様構造の算出方法
JP2014064896A5 (zh)
JP6200207B2 (ja) 肌年齢の推定法
JP2012161371A (ja) 皮膚表層の粘弾性を調べることによる肌理評価法
JP6299457B2 (ja) 表皮厚の推定方法
JP5706226B2 (ja) 皮膚内部のコラーゲン状態の評価方法及び皮膚老化の評価方法
Matts New insights into skin appearance and measurement
US20120253203A1 (en) Method of viewing a surface
JP5538786B2 (ja) 一過性シワの評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020956A (ja) 撮像プローブ
JP6886773B2 (ja) 顔の見た目印象の決定部位の抽出方法、顔の見た目印象の決定因子の抽出方法、顔の見た目印象の鑑別方法
JP6189808B2 (ja) 毛穴評価指標の作成方法、毛穴評価指標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性能評価方法
JP6200767B2 (ja) 皮膚内部構造推定方法及び皮膚の色ムラ評価方法
Marin et al.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of skin transparency using parameters from digital images of the face
JPWO2008001558A1 (ja) 肌のなめらかさの目視評価値の推定方法及び推定装置
Robic et al. Automated quantification of the epidermal aging process using in-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Fukuda et al. A new method to evaluate lower eyelid sag us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