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712B - 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 Google Patents

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712B
TWI578712B TW104137349A TW104137349A TWI578712B TW I578712 B TWI578712 B TW I578712B TW 104137349 A TW104137349 A TW 104137349A TW 104137349 A TW104137349 A TW 104137349A TW I578712 B TWI578712 B TW I5787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signal
branch
source
out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7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7371A (zh
Inventor
佛朗茲 庫特納
麥可 富爾德
Original Assignee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7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7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79Receiver details
    • H04L7/0083Receiver details taking measures against momentary loss of synchronisation, e.g. inhibiting the synchronisation, using idle words or using redundant clo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06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 H03M1/0617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thods or mean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rimental influence
    • H03M1/0675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thods or mean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rimental influence using redundancy
    • H03M1/0678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thods or mean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rimental influence using redundancy using additional components or elements, e.g. dummy components
    • H03M1/068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thods or mean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rimental influence using redundancy using additional components or elements, e.g. dummy components the original and additional components or elements being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e.g. CMO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06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 H03M1/08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 H03M1/0863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of switching transients, e.g. gl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66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66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s
    • H03M1/74Simultaneous conversion
    • H03M1/80Simultaneous conversion using weighted impedances
    • H03M1/802Simultaneous conversion using weighted impedances using capacitors, e.g. neuron-mos transistors, charge coupled devices
    • H03M1/804Simultaneous conversion using weighted impedances using capacitors, e.g. neuron-mos transistors, charge coupled devices with charge redistribution
    • H03M1/806Simultaneous conversion using weighted impedances using capacitors, e.g. neuron-mos transistors, charge coupled devices with charge redistribution with equally weighted capacitors which are switched by unary decoded digital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信號常常以一個格式處理並轉換成另一格式用於多個不同應用。例如,數位信號會被轉成類比信號,或類比信號會被轉成數位信號。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這些信號會接著與本地震盪器信號混合以得到具有想要頻率的信號,如從數位輸入轉換的類比信號。在無線傳送器中,信號在基頻下被數位處理、透過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轉換成類比信號、並與射頻(RF)信號混合以得到射頻傳送信號,其接著透過天線被傳送。
不幸地,一些轉換器結構很容易受到「突波」及其他時序缺陷的影響。這會由於路徑長度及/或電容的微小差異。例如,當在如無線通訊的高頻應用中使用DAC時。一或多個突波或信號突波會發生。在極端情況中,這些突波會導致傳送或接收信號中的錯誤。在突波基 本上是自我校正暫態之不那麼極端的情況中,突波仍會由於電流及電壓偏移而造成多餘功率消耗。
100‧‧‧系統
102‧‧‧處理器
104‧‧‧傳送信號
106‧‧‧轉換器
108‧‧‧混合信號
110‧‧‧本地震盪器信號
112‧‧‧本地震盪器
114‧‧‧功率放大器
116‧‧‧放大混合信號
118‧‧‧天線
120‧‧‧解碼器
122‧‧‧來源胞元之陣列
200‧‧‧DAC
202‧‧‧輸入
204‧‧‧列解碼器
206‧‧‧行解碼器
208‧‧‧來源胞元陣列
210‧‧‧輸出
212‧‧‧列溫度計編碼控制信號
214‧‧‧行溫度計編碼控制信號
216‧‧‧LO信號
B0-B7‧‧‧位元
300‧‧‧轉換器系統
301‧‧‧來源胞元
302‧‧‧本地震盪器信號
306‧‧‧本地震盪器信號
304‧‧‧致能信號
308‧‧‧第一信號分支
310‧‧‧第二信號分支
312‧‧‧輸出端
314‧‧‧第一邏輯裝置
330‧‧‧解碼器
318‧‧‧反向器
324‧‧‧第一電容器
326‧‧‧第二電容器
320‧‧‧反向器
322‧‧‧反向器
x1‧‧‧信號
x2‧‧‧信號
400‧‧‧波形
402‧‧‧第一資料週期
404‧‧‧第二資料週期
500‧‧‧波形
508‧‧‧上升邊緣
506‧‧‧下降邊緣
510‧‧‧下降邊緣
512‧‧‧下降邊緣
502‧‧‧波形
504‧‧‧波形
514‧‧‧信號
516‧‧‧信號
604‧‧‧電容DAC
600‧‧‧電容DAC系統
602‧‧‧數位信號處理器
612‧‧‧數位輸入
610‧‧‧來源胞元陣列
606‧‧‧解碼器
614‧‧‧電容器
624‧‧‧類比輸出
616‧‧‧輸出
618‧‧‧來源胞元
620‧‧‧來源胞元
622‧‧‧來源胞元
625‧‧‧輸出
720‧‧‧輸出端
700‧‧‧電容DAC
608‧‧‧本地震盪器
702‧‧‧來源胞元
708‧‧‧來源胞元
704‧‧‧來源胞元
710‧‧‧來源胞元
706‧‧‧來源胞元
712‧‧‧來源胞元
800‧‧‧系統
801‧‧‧來源胞元
802‧‧‧致能信號
806‧‧‧反致能信號
808‧‧‧第一電荷分支
810‧‧‧第二電荷分支
814‧‧‧第一邏輯裝置
816‧‧‧第二邏輯裝置
812‧‧‧來源胞元輸出
818‧‧‧第一反向器
820‧‧‧第二反向器
824‧‧‧電容器
826‧‧‧電容器
804‧‧‧本地震盪器信號
900‧‧‧來源胞元
902‧‧‧輸出級電源
906‧‧‧第一組電晶體
908‧‧‧第二組電晶體
902‧‧‧電晶體
904‧‧‧電晶體
1000‧‧‧來源胞元
1002‧‧‧調諧元件
1004‧‧‧電晶體
1008‧‧‧第一邏輯裝置
1010‧‧‧第二邏輯裝置
1012‧‧‧第三邏輯裝置
1014‧‧‧第四邏輯裝置
1006‧‧‧電晶體
1016‧‧‧匹配網路
1018‧‧‧RF DAC阻抗
1100‧‧‧方法
1200‧‧‧行動通訊裝置
1202‧‧‧數位基頻處理器
1203‧‧‧記憶體
1204‧‧‧前端
12061-1206k‧‧‧天線
1207‧‧‧天線埠
1208‧‧‧傳送器
1210‧‧‧轉換器系統
1212‧‧‧mux/demux元件
1214‧‧‧mod/demod元件
第1圖顯示依照各種態樣之包括改進轉換器之通訊系統的方塊圖。
第2圖顯示依照各種態樣之對來源胞元之陣列利用控制信號之DAC的方塊圖。
第3圖顯示依照各種態樣之DAC之示範來源胞元的方塊圖。
第4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的示範波形。
第5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的額外示範波形。
第6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的電容DAC系統之實例。
第7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之用於電容DAC系統之來源胞元的另一實例。
第8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之用於電容DAC系統之來源胞元的另一實例。
第9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之用於電容DAC系統之來源胞元的另一實例。
第10圖顯示依照本文中所述之系統之各種態樣之用於電容DAC系統之來源胞元的另一實例。
第11圖顯示依照所述之各種態樣之用於轉換器系統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12圖顯示依照所述之各種態樣之具有轉換器系統的示範行動通訊裝置。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考所附之圖來說明本揭露,其中整篇中相同參考編號被用以指示相同元件,且其中所示結構及裝置不一定按照比例繪製。如本文所利用,「元件」、「系統」、「介面」、等等之詞旨在指示電腦相關實體、硬體、軟體(例如,執行中)、及/或韌體。例如,元件會是電路、處理器、在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序、控制器、物件、可執行碼、程式、儲存裝置、電腦、平板PC及/或具有處理裝置的行動電話。藉由舉例說明,在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程式和伺服器也會是元件。一或多個元件能位在程序內,並且元件能位於一個電腦上及/或分佈於兩個或更多電腦之間。這裡可描述一組元件或一組其它元件,其中「組」之詞能被解釋為「一或多個」。
此外,這些元件可以從具有儲存於其上之各種資料結構(例如具有模組)的各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執行。元件會例如根據具有一或多個資料封包的信號經由本地及/或遠端程序來通訊(例如,來自與在本地系統、分散式系統中之另一元件互動的一個元件的信號、及/或經由信號存取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區域網路、廣域網路、 或具有其它系統的類似網路)。
作為另一實例,元件可以是具有由電或電子電路操作之機械部件提供之特定功能的裝置,其中電或電子電路可以由軟體應用程式或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之韌體應用程式進行操作。一或多個處理器可以在裝置的內部或外部,並可以執行至少一部分的軟體或韌體應用程式。作為另一實例,元件可以是透過電子元件而沒有機械部件提供特定功能的裝置;電子元件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在其中以執行賦予至少部分之電子元件之功能的軟體及/或韌體。
使用示範之詞旨在以具體方式呈現概念。如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或」之詞旨在表示包括「或」而不是排他「或」。亦即,除非另有指定,或從上下文表明,否則「X使用A或B」旨在表示任何自然包括排列。亦即,若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和B兩者;則在任何前述的實例下滿足「X使用A或B」。此外,如在本申請書和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冠詞「一」和「一個」一般應被解釋為表示「一或多個」,除非另有指定或從上下文中明確得知其針對於單數形式。再者,就「包括」、「包容」、「具有」、「擁有」、「有」、或其變體之詞在詳細說明和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範圍內,這樣的詞旨在以類似於「包含」之詞的方式包容。
考慮到上述缺陷,信號轉換系統操作以根據所揭露之各種態樣將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或將數位信 號轉換成類比信號。在一態樣中,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將數位信號(例如,多位元信號)轉換成類比信號。出現在數位信號中之位元數量對應於類比信號變化於之間的多個離散值-出現之位元數量越大,用於類比信號之離散值的量就越大。例如,針對5伏特(V)系統,八位元數位信號會表示256(即28)個不同電壓值;這裡的電壓值範圍從最小0V至最大5V,之間具有254個電壓階,其中每個電壓階與鄰近電壓階的間隔為5/255V。因此,藉由改變供應至DAC的輸入信號,由DAC輸出的類比信號以分段連續的方式變化,且會因為其類比特性而操作為類比信號。如由DAC提供的類比信號會是電壓信號(電壓域中的信號),或電流信號(電流域中的信號)。
在另一態樣中,DAC的類比信號輸出會從DAC來源胞元之陣列產生,其可被稱為來源胞元或胞元單元,其主動結合以產生輸出。此外,被啟動之來源胞元之數量會根據數位輸入信號改變。陣列之每個來源胞元會操作為電壓或電流來源以易於基於由DAC接收的數位輸入來產生用於類比信號之多個離散值。會根據由解碼器元件產生之控制字來獨立地選擇陣列中的來源胞元,解碼器元件從接收的數位輸入得到控制字。每個來源胞元會被致能信號(如控制字或控制信號)及本地震盪器信號啟動。
此外,來源胞元係配置以與符號操作、或雙極符號操作操作,其中符號係指示極性或方向(例如,正信號或負信號、非反向信號及反向信號)。DAC之來源 胞元克服伴隨用於指示符號移位或操作之相移操作的不必要缺點。在本揭露的態樣中,來源胞元包含第一驅動器鏈或分支及第二驅動器鏈或分支,其耦接在一起以產生第一電荷封包(例如,第一信號來源)和第二電荷封包(例如,第二信號來源)以提供陣列內的來源胞元輸出或單位胞元輸出。而不只是相移由每個來源胞元輸出之單一電荷封包的幅度,系統操作以藉由透過隨時間函數移位時間移位每個來源胞元之所產生電荷封包來時間移位第一信號來源和第二信號來源來產生符號操作以指示符號(例如,極性移位)或符號操作移位。下面進一步參照附圖說明本揭露的額外態樣及細節。
回到圖示,第1圖顯示依照各種態樣之操作以產生具有來源胞元陣列之轉換信號之通訊系統的實例。系統100包含處理器102,例如數位信號處理(DSP)電路或基頻處理器,其中信號被處理以被傳送。處理器102會提供傳送信號104至轉換器106,其接收傳送信號104作為輸入(例如,數位輸入)並將數位傳送信號104轉換成不同格式或類型的混合信號108,例如從數位電流信號得到的類比電流信號,反之亦然。轉換器106進一步混合傳送信號104與來自本地震盪器112的本地震盪器(LO)信號110以輸出混合信號108。功率放大器114放大混合信號108以提供放大混合信號116,其被提供至天線118用於無線傳輸。
轉換器106進一步包括解碼器120及來源胞 元122之陣列。陣列內的來源胞元122會包括信號來源(例如,電流來源或電壓來源),其基於由解碼器120產生的一或多個控制信號(控制字、致能信號或震盪器調變輸入)被選擇性地觸發。尤其是,控制信號是例如基於傳送信號104或數位輸入信號,使得在給定時間下,傳送電流至轉換器106之輸出端108的信號來源數量相當於傳送信號104之值。
為了限制突波及其他時序缺陷(例如信號突波),解碼器120會以從LO 112接收的LO信號110來調變一或多個控制信號。因為以LO信號調變一或多個控制信號至胞元之陣列122,因此陣列122中的電流來源傾向於顯示較少的電流/電壓偏移,並且在轉換器106的輸出所產生的信號108能夠基於具有增加特異性或準確性而無突波的輸入信號104來動態地改變,其可以以其他方式從由於在轉換器106中的路徑長度及/或電容的微小差異造成的時序缺陷導致。在極端情況中,這些突波會導致傳送或接收信號中的錯誤。在突波基本上是自我校正暫態之不那麼極端的情況中,突波仍會由於電流及電壓偏移而造成多餘功率消耗,且因此縮短通訊系統100的使用壽命。
參考第2圖,顯示的是根據各種態樣的DAC200(例如,對應於轉換器106的一個實例)。DAC 200包括輸入202、列及行解碼器204、206、來源胞元陣列208、及輸出210。列及行解碼器204、206提供為列和行溫度計編碼控制信號(分別為212、214)之格式的控制 信號,其中基於LO信號216調變至少一個控制信號。雖然第2圖顯示LO信號216被提供至行解碼器206使得至少一行溫度計控制信號214為LO調變的實例,但LO信號216能替代地提供至列解碼器204使得至少一列溫度計控制信號212為LO調變。
在一實例中,輸入202會接收數位輸入信號,其會包含一或多個位元。在輸入202的數位輸入信號會是例如為八位元信號之格式的多位元數位信號,其中位元被表示為B0至B7。位元B0至B3例如會操作為最低有效四個位元且被提供至列解碼器204,其例如會是溫度計列解碼器或其他列解碼器。位元B4至B7例如會操作為最高有效四個位元且被提供至行解碼器206,其例如會是溫度計行解碼器或其他行解碼器。解碼器204、206係配置以依照由解碼器產生之控制字的函數來控制胞元陣列208。胞元陣列208如在本實例中例如會包含28或256個胞元,但胞元的其他數量也會包含陣列208。解碼器204、206基於數位輸入信號或字202來產生控制信號並選擇陣列內的胞元以用控制信號或字啟動。回應於被來自解碼器204、206之控制信號啟動,胞元陣列208之每個來源胞元內的信號來源(例如,電流或電壓來源)輸出預定信號振幅。在一態樣中,胞元所輸出的預定信號振幅大約等於每個其他胞元或與每個其他胞元相同。來自個別啟動胞元之數量的信號振幅(例如,電流振幅或電壓振幅)被一起加總以產生類比輸出信號210。胞元陣列208改變 此類比輸出信號210作為隨輸出信號202之函數改變的控制信號之結果。
例如,陣列208中之啟動胞元之數量取決於八個位元值B0至B7。例如,若0000_0000之數位值(對應於零的十進制值)係為B0-B7設置且施加至輸入202,則胞元陣列208中沒有任何胞元被啟動且輸出210上的輸出電流是零。另一方面,若所有位元被設置(即,B0-B7被設成1111_1111之數位值,對應於255的十進制值),則胞元陣列208中所有胞元被啟動以產生輸出信號210,其本質上是比單一胞元的輸出強256倍。基於提供至DAC 200之輸入202之多位元輸入信號之值的改變,解碼器易於在輸出210上產生對應類比輸出信號。
在另一態樣中,列及行解碼器204、206會提供列及行溫度計編碼控制信號至胞元陣列208。例如,行解碼器206中的同步電路(未顯示)會基於本地震盪器(LO)信號216來調變提供至胞元陣列208的行控制信號214。例如,此同步電路在其他實作中也會包括在列解碼器204中。在替代配置中,列控制信號212會與LO信號216調變,而不是如所示地行控制信號214被LO調變。又在其他實作中,列和行控制信號2皆可被LO調變。
參考第3圖,顯示的是根據所述之各種態樣之轉換器系統300之來源胞元之陣列208的示範來源胞元301。陣列208之來源胞元301操作以產生信號來源(例 如,電壓或電流來源)用於將輸入信號轉換成不同格式(例如,數位輸入信號至類比輸出)。例如,來源胞元301係配置以回應於本地震盪器信號302之第一部分、本地震盪器信號306之第二部分、及致能信號304。來源胞元301會回應於改變輸入(例如,數位輸入)而被獨立地選擇並在來源胞元之陣列208內啟動。例如,由於至系統300之輸入的振幅改變,胞元(例如,208)之數量也改變,其被選擇並啟動以在陣列208之輸出210中產生類似或相同振幅。
陣列208之來源胞元301包含第一信號/電荷/驅動器鏈或分支308及第二信號/電荷/驅動器鏈或分支310(本文分別稱為信號分支),其操作以在相同輸出端或節點312產生信號來源。第一信號分支308包含第一邏輯裝置314(例如,AND裝置或其他邏輯裝置),其耦接至第一輸入302,配置以接收第一本地震盪器信號(LO),其與第二本地震盪器信號306(LO_n)相比係非反向的。第一邏輯裝置314也包含第二輸入304,配置以接收致能信號,其會基於接收的數位輸入信號從解碼器330得到作為控制字/信號(致能)。回應於接收控制信號304及本地震盪器信號302之第一開始邊緣,第一分支314變成選擇且被啟動以產生第一電荷封包(例如,電壓單元、電流單元、電容單元、電荷、或之類)。
第一邏輯裝置314可以是AND裝置或其他這類邏輯裝置(例如,OR裝置、XOR、NAND、等等), 其操作以回應於致能信號304及/或本地震盪器信號302來啟動來源胞元301。例如,當在第一分支308接收LO信號302及致能信號304時,第一分支308提供控制信號至反向器318,使得耦接至反向器318的第一電容器324回應地釋放電荷至輸出312。
正當第一信號分支308被選擇並被本地震盪器信號302及致能信號304啟動時,第二信號分支310也同時或近乎同時地在陣列208內被選擇。第二信號分支310在與第一信號分支308相同資料週期或震盪器信號302之相同震盪器週期期間在相同來源胞元301內被啟動。因此,第一和第二信號分支308、310皆在相同本地震盪器週期或相同資料週期中被啟動。在一實例中,回應於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二半或第二部分來啟動或致能第二信號分支310,而回應於在相同周期或期間內之本地震盪器信號之不同部分而啟動第一信號分支308。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二半或部分相較於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一部分(其是啟動第一信號分支308的非反向部分)會是信號的反向部分。
第二信號分支310也包含邏輯裝置316(例如,AND裝置或其他邏輯裝置),其提供控制信號至第二反向器320及322用於驅動第二電容器326。回應於來自反向器的控制信號(驅動級),第二電容器326提供第二電荷封包(例如,電壓單元、電流單元、電容單元、電荷、或之類)。
第二信號分支310係耦接至與第一信號分支308相同的致能端304且被致能信號304及反向本地震盪器信號(LO_n)端306啟動。當在第二分支310皆接收LO_n信號306和致能信號304時,控制信號被提供至反向器320和322,使得第二電容器326釋放電荷(第二分支電荷封包)至輸出312。
由第一信號分支308產生的第一電荷封包在振幅方面大約等於第二信號分支310的第二電荷封包或來源封包。第一電荷封包和第二電荷封包在胞元輸出端312提供並一起產生具有第一符號標記(例如,正、負、第一極性或第二極性、等等)的電容。例如,集合兩個電荷封包會進一步增加或倍增來源胞元的時脈或解析時間(例如,每個分支包含2GHz操作並結合用於4GHz操作或不同操作頻率)。
此外,來源胞元308會進一步產生具有擁有不同符號標記(例如基於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之時間移位而具有不同於第一符號的第二符號標記)的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之電容或電荷。因此,來源胞元308會在輸出312產生符號改變的符號操作或區分作為第一極性或第二極性(例如,雙級符號或正及負指示)而不改變振幅或在各別信號分支308、310的輸出中產生相移。就其本身而言,來自第一電容器324和第二電容器326的來源電荷的幅度會在時域中被胞元移位以產生符號操作。
參考第4圖,顯示的是分別對應於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之信號x1和x2之波形400的示範實施例。例如,從電容器324和326的底板取樣波形400。從第一信號分支308得到的第一波形x1被顯示為具有大約與從第二信號分支310得到的第二波形x2相同的振幅。波形400顯示在不同於第二波形x2之開始點產生第一波形x1。例如,當關閉來源胞元301時,第一信號分支之電容器324之底板或節點係在電源340之VDD,而當關閉來源胞元301時,第二信號分支310之第二電容器326係在電源340之VSS。來源胞元301在資料週期或本地震盪器時脈的本地震盪器信號期間被啟動。第一資料週期402操作以產生來自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的來源信號。第二資料週期404在不同的第二資料週期404(例如,信號分支308和310皆操作在其中)從陣列208中之來源胞元301的另一獨立選擇信號(控制信號/字)發生。因此,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在相同本地震盪器信號週期中或在相同資料週期內同時啟動。
在數位輸入信號之每個樣本,來源胞元陣列208之啟動之來源胞元之數量對應於相當於數位輸入信號或由數位輸入信號指示之振幅。此外,每個啟動的來源胞元進一步啟動對應在相同週期402中之來源胞元陣列208中的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此週期402在於另一週期404期間再次啟動陣列中之相同/不同數量 的來源胞元之前發生。每個周期或時脈週期可以例如由本地震盪器指示,使得來源胞元301的第一分支308會在週期期間之第一半或第一部份中被啟動,且第二分支310會在週期期間之第二半或第二部份期間被來源胞元301啟動。
參考第5圖,顯示的是類似於第4圖之波形400的波形500之其他態樣。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在相同本地震盪器信號週期或相同資料週期中同時啟動,如上所述。此外,來源胞元301的每個電容器324及326係耦接至電源340(例如,電壓來源或其他電荷來源)的不同開始點506、508或終端。例如,第一電容器324的底板會耦接至電源340的漏極電壓端VDD,而第二電容器326會耦接至電源340的供電電壓端VSS。例如,上升邊緣508可在第一資料週期期間促進電容器326的放電,而下降邊緣506可在相同資料週期期間促進電容器324的放電。每個電容器324及326的底板因此可耦接至相同供應電壓340的不同開始點或終端。此外或替代地,第一信號分支308會回應於下降邊緣510而從電容器324提供第一電荷封包,且第二信號分支310會回應於下降邊緣512而從電容器提供第二電荷封包。相反地,第一信號分支308會以類似方式回應於上升邊緣且第二信號分支310以類似方式回應於下降邊緣,其中實施例被說明不限於任一個特定實例。
在另一態樣中,波形502和波形504藉由時 間的移位而彼此不同,且因此提供不同符號操作。波形502會在本地震盪器信號的第一資料週期中產生並產生第一符號操作/符號差異(例如,第一極性或正符號),而波形504對應於不同符號操作/符號差異(例如,第二極性或負符號)。藉由相對於在之前或之後操作之時間上移位序列,符號操作會被揭露的系統或裝置產生。符號中的差異之輸出會致能轉換器106(例如,ADC)以產生不同極性或反相之近乎連續的信號514、516,其中例如信號波形514係相對於非反向信號波形516的反向信號(例如,180度移位差),或反之亦然。
陣列208的來源胞元因此配置以產生兩個電荷封包用於一個數位資料週期。陣列208基於一或多個輸入信號操作以產生符號操作(信號之反向),其中電荷封包係隨時間移位。信號之反向或符號操作會大約等於RF信號的180度相位。由於所揭露之架構,對用於反向和非反向信號的兩個電荷封包沒有平均選通時間上的差異,並且進一步消除/減輕從當反向符號值時產生的不必要突波。又,具有不同的開始點能提供各種優點。例如,沒有共模信號被產生給來源胞元陣列208,其防止在DC電壓的不必要突波或激波。此外,避免不必要相移以提供符號操作/符號改變,其中不進行輸入信號的數位處理以補償頻譜退化。再者,固有的線性內插以雙時脈或陣列208之每個來源胞元中之頻率範圍發生在轉換器的兩個樣本之間,這例如幫助過濾重複影像。
胞元301之啟動的最終結果在於輸出312的電流係為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的加總,而啟動陣列208之若干來源胞元之最終結果在於轉換器(例如,DAC)的輸出210再次為來自個別及選擇性啟動之若干胞元之信號來源封包或電荷的加總。再次,此選擇胞元之數量隨著正接收之數位輸入的函數改變。當想要振幅基於藉由接收數位輸入之指示改變時,則陣列208之來源胞元之選擇數量改變以產生對應類比輸出信號,其與接收數位輸入信號成比例或相當於接收數位輸入信號。
現在參考第6圖,顯示的是根據本文所示之各種態樣之包含電容DAC 604之電容DAC系統600的實例。例如,在來源胞元之陣列610內的單位電容器614當作用於電容DAC 604的電流來源。電容DAC系統600包括數位信號處理器602或其他控制器、數位輸入612、解碼器606、來源胞元陣列610、及耦接至DAC 604之輸出616(例如,RF輸出)的類比輸出624。數位輸入612會是序列或平行匯流排,配置以接收饋送至解碼器606的多位元數位信號。控制線耦接解碼器606至例如來源胞元陣列610內的各別來源胞元618、620、622,其中來源胞元包括各別放電觸發器元件(例如,反向器)及各別電容器614。在一態樣中,電容器614各具有相同或大約類似單元電容值,使得每個電容器614當被其對應放電觸發器元件或反向器觸發時輸出相等預定電流。來自任何個別啟動電容器614之電流在每個來源胞元之來源胞元節點上和在 陣列輸出端或節點被加總作為電流加總路徑624,其耦接至類比輸出616。雖然第6圖為了簡化只顯示三個胞元,但將了解陣列610中會包括更大或不同數量的胞元,其例如會排列成行與列作為二維陣列或成行、列及層作為三維陣列。
在電容DAC系統600的操作期間,在任何給定時間從其觸發電流放電的電容器614數量(及在類比輸出端624的對應輸出電流)取決於在輸入612上供應的數位輸入612。例如,考慮數位輸入612係為八位元數位值,且其中陣列610包括255個胞元的實例。在這樣的例子中,0000_0000之數位值(對應於零的十進制值)會被施加至輸入612,使所有放電觸發器元件被關閉(即,沒有電流從電容器放電且輸出625上的輸出電流實質上為零)。另一方面,1111_1111之數位值(對應於255的十進制值)會被施加至輸入612,使所有放電觸發器元件被啟動觸發從所有255單元電容器電流放電。因此,1111_1111之數位值提供本質上比單一電容器之輸出強255倍的輸出信號624。藉由改變提供至電容器DAC 600之輸入612的多位元輸入信號之值,控制器(例如,DSP 602)會在輸出624上傳送對應類比輸出信號(例如,用於在天線或其他元件上傳輸)。
在另一態樣中,解碼器元件606係配置以在若干啟動來源胞元618、620、或622之每個來源胞元輸出節點/端產生第一來源胞元輸出及第二來源胞元輸出, 其中第一胞元輸出會與第二胞元輸出反向。藉由隨關於相同胞元之過去或未來操作之時間(而非藉由相位)移位每個胞元的電荷封包,會經由陣列610中的若干啟動來源胞元之每個來源胞元618、620、622之第一電荷分支和第二電荷分支藉由解碼器606促進不同符號操作。例如,解碼器606基於隨時間移位來自來源胞元(例如,來源胞元618、620、或622)之兩電荷封包來產生第一符號操作(例如,複數個電荷封包的非反向信號),其與第二符號操作(例如,複數個電荷封包的反向信號)不同。
參考第7圖,顯示的是具有不同輸出端720的電容DAC 700之實例。來源胞元陣列610會配置以在每個資料週期從解碼器606和本地震盪器608接收本地震盪器信號(LO和LO_n)致能信號。能選擇並啟動任何數量之陣列610的來源胞元對以產生對應於每個來源胞元(例如來源胞元702和708、704和710、或706和712)的兩個電荷封包。
參考第8圖,顯示的是依照各種態樣之轉換器系統800之來源胞元之陣列208之另一示範來源胞元801。來源胞元801被繪示具有對稱反向器/驅動器鏈作為第一反向器/驅動器818和第二反向器/驅動器820,其接收致能信號802和反致能信號806以驅動各別電容器824和826用於釋放第一和第二電荷封包至來源胞元輸出812。例如,第一電荷分支808和第二電荷分支分別包含第一邏輯裝置814和第二邏輯裝置816用於回應於致能 802或反向或反致能信號806、及本地震盪器信號804而提供控制信號至驅動器818和820。以此方式,來源胞元801隨系統800之接收數位輸入信號之函數被選擇以產生兩個電荷封包,其會進一步藉由隨時間移位電荷封包來產生符號操作。雖然顯示對稱反向器/驅動器鏈,但也能在陣列208之每個來源胞元中使用具有不同數量之反向器/驅動器的不對稱反向器/驅動器鏈,如上所示。
第9圖繪示根據所述之各種態樣之來源胞元900之另一實例。類似於來源胞元300,來源胞元900包含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其操作以當經由致能信號304和本地震盪器信號(LO 302和反LO 306)選擇時產生兩個電荷封包。來源胞元900會是來源胞元之陣列(例如,陣列208)內的單位胞元,其根據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包含唯一胞元或不同來源胞元配置。來源胞元900與來源胞元300不同之處在於其包含輸出驅動器級或輸出級電源902,其配置以藉由改變至第一電容器324和第二電容器326的供應電壓來改變來源胞元的輸出功率。就其本身而論,來源胞元900在所述態樣中操作並功能類似於來源胞元300,但進一步操作以透過第一和第二分支308、310來控制功率產生。輸出級電源902與第一組電晶體906和第二組電晶體908操作以改變例如各自分支308和310中之驅動級的供應電壓。例如,額外電晶體902和904分別會包含N通道電晶體或其他類型電晶體(例如,P型)。額外電晶體902和904操作以例如將較 低電壓傳送至輸出312,且藉此從陣列中的每個胞元提供較寬範圍的頻率和功率以產生類比信號輸出312。
現在參考第10圖,顯示的是根據所述之各種態樣之另一示範來源胞元1000。來源胞元1000類似於DAC之陣列的來源胞元,如上所述,且更包含調諧控制元件1002,其操作以例如控制調諧驅動器級的阻抗。
調諧元件1002包含複數個開關,分別耦接至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第一信號分支308包含例如電晶體1004,其會操作作為開關裝置如同第一邏輯裝置1008和第二邏輯裝置1010之狀態的函數。第二信號分支310包含例如電晶體1006,其會操作作為開關裝置如同第三邏輯裝置1012和第四邏輯裝置1014之狀態的函數。
調諧元件1002係配置以改變至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的輸出阻抗。調諧元件1002操作以藉由改變第一信號分支308和第二信號分支310之驅動器級(在邏輯裝置314、316和電容器324、326之間的級)的阻抗來調諧來源胞元1000之第一信號分支308之第一電容器324及來源胞元1000之第二信號分支310之第二電容器326。
調諧元件1002進一步配置以藉由促進開關至基於開關1004、1006之狀態來改變或設定來源胞元1000之阻抗的操作之三態模式之開關來增加來源胞元1000的操作頻寬。藉由促進用於DAC之操作的三態模式,調諧 元件1002藉由將來源胞元1000耦接至RF DAC阻抗1018和匹配負載至來源胞元1000之輸出以最大化功率傳送或最小化從負載的信號反射之匹配網路1016將來源胞元1000耦接至額外電路負載。因此,在特定頻率輸出來源。DAC之阻抗和頻率可隨著操作之三態模式的函數變化以取決於耦接至來源胞元1002之輸出(RF_out)的負載或裝置需求來匹配不同輸出負載和不同頻率(例如,1.7GHz、2.1GHz或其他頻率)。例如,針對需求不同頻率的裝置或負載,三態模式會透過匹配網路1016和RF DAC阻抗元件1018來驅動或設定不同電容至電容器324和326,其分別包含可變電容器。
應注意到上面已使用NMOS電晶體說明及/或繪示各種實例,其當對其閘極供應高電壓(例如,邏輯1)時在其源極和汲極之間進入導電狀態;且當對其閘極供應低電壓(例如,邏輯0)時在其源極和汲極之間進入非導電狀態。在另一實例中,會反轉控制邏輯,且會使用PMOS電晶體。在其他實施例中,在例如邏輯1關聯於低電壓且邏輯0關聯於高電壓的情況中會使用PMOS電晶體替代NMOS電晶體。又在其他實施例中,例如會使用雙極電晶體來替代其他電晶體類型所示的一些或所有MOS電晶體。例如,在雙極電晶體的情況下,基極端當作控制端。
儘管本文中繪示並說明本揭露內所述之方法為一序列動作或事件,但將了解這些動作或事件之所示順 序不以限制意義來解釋。例如,一些動作可能以不同順序及/或與除了本文所示及/或所述之外的其他動作或事件同時發生。此外,可能並非需要所有所示動作來實作本文中說明書之一或多個態樣或實施例。又,本文所示之一或多個動作可能在一或多個分開動作及/或階段中實現。
參考第11圖,顯示的是用於如DAC系統之轉換器系統的方法1100。在1102中,方法以基於數位輸入字來產生控制字來初始。
在1104中,方法包含基於控制字和本地震盪器的本地震盪器信號來選擇來源胞元之陣列的來源胞元。例如,來源胞元之陣列208會被控制以啟動選擇數量(例如,陣列的一或多個來源胞元)以產生每個啟動來源胞元之第一和第二分支中的電流來源。啟動胞元之數量會取決於數位輸入字或多位元數位輸入而隨時間改變以例如產生對應振幅。
在1106中,方法更包含經由來源胞元產生第一電荷封包和第二電荷封包至數位至類比轉換器的輸出端。
在方法1100的其他實施例中,藉由隨時間移位第一電荷封包和第二電荷封包來產生第一電荷封包和第二電荷封包的雙極符號操作,其制定反向電荷封包的指示。第一電荷封包和第二電荷封包的產生例如包含產生第一驅動器電流至來源胞元之第一驅動器分支的第一電容器,並產生第二驅動器電流至來源胞元之第二驅動器分支 的第二電容器。
為了為所揭露主題的各種態樣提供進一步上下文,第12圖繪示存取設備、使用者設備(例如,行動裝置、通訊裝置、個人數位助理、等等)、或關於存取網路(例如,基地台、無線存取點、毫微微型胞元存取點、等等)的軟體1200之實施例的方塊圖,其能致能及/或利用揭露之態樣的特徵或態樣。
會以根據本文各種態樣所述之之轉換器系統或裝置的一或多個態樣使用者設備或行動通訊裝置1200。行動通訊裝置1200例如包含數位基頻處理器1202,其會耦接至資料儲存或記憶體1203、前端1204(例如,RF前端、聲學前端、或之類前端)及用於連接至複數個天線12061至1206k(k是正整數)的複數個天線埠1207。天線12061至1206k會接收或傳送信號至及從一或多個無線裝置,如存取點、存取終端、無線埠、路由器等等,其會在無線電存取網路或經由網路裝置(未顯示)所產生的其他通訊網路內操作。使用者設備1200會是用於傳遞RF信號的射頻(RF)裝置、用於傳遞聲音信號的聲學裝置、或任何其他信號通訊裝置,如電腦、個人數位助理、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機、平板PC、數據機、筆記型電腦、路由器、交換器、中繼器、PC、網路裝置、基地台或能根據一或多個不同通訊協定或標準與網路或其他裝置通訊的類似裝置。
前端1204會包括通訊平台,其包含提供用於 經由一或多個接收器或傳送器1208、mux/demux元件1212、及mod/demod元件1214處理、操作或整形接收或傳送之信號的電子元件和關聯電路。前端1204例如耦接至數位基頻處理器1202及這組天線埠1207,其中這組天線12061至1206k會是前端的一部分。在一態樣中,行動通訊裝置1200會包含轉換器系統1210,其操作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不同格式的輸出信號,其中複數個來源胞元具有各別根據本文所揭露之態樣來產生兩個電荷封包的第一信號分支和第二信號分支。
使用者設備裝置1200也會包括處理器1202或能操作以提供或控制行動裝置1200之一或多個元件的控制器。例如,處理器1202會根據本揭露之態樣對基本上行動通訊裝置1200內的任何電子組件至少部分賦予功能性。作為實例,處理器會配置以至少部分執行控制鎖相迴路系統1210之各種模式的可執行指令作為多模式操作晶片,其基於轉換器系統1210的一或多個特性對天線埠1207、輸入端子或其它終端的輸入信號提供不同的功率產生操作。
處理器1202會操作以致能行動通訊裝置1200以處理資料(例如,符號、位元、或晶片)用於以mux/demux元件1212多工/解多工、或經由mod/demod元件1214調變/解調變,如實作直接和反向快速傅立葉轉換、選擇調變率、選擇資料封包格式、封包間時間、等等。記憶體1203會儲存資料結構(例如,元資料)、碼 結構(例如,模組、物件、類別、程序、或之類)或指令、網路或例如政策和規範、附件協定、用於加擾、展頻和導頻(例如,參考信號)傳輸的碼序列、頻率偏移、胞元ID、及用於偵測和識別關於RF輸入信號、功率輸出或在功率產生期間之其他信號元件的其他資料的裝置資訊。
處理器1202功能性地及/或通訊地耦接(例如,透過記憶體匯流排)至記憶體1203以儲存或取回操作和至少部分對通訊平台或前端1204、轉換器系統1210(例如,ADC轉換器系統)、及基本上轉換器系統1210的任何其它操作態樣賦予功能性所需的資訊。
本文中的實例會包括如方法、用於執行方法之動作或方塊的工具、包括可執行指令之至少一機器可讀媒體,當指令被機器(例如,具有記憶體或之類的處理器)執行時使機器執行方法之動作或根據所述之實施例及實例之用於使用多個通訊技術來同時通訊的裝置或系統的主題。
實例1係為一種通訊系統,包含輸入端子,配置以接收輸入信號、轉換器,包含來源胞元之陣列,配置以在輸出端產生輸出、及解碼元件,配置以產生控制信號,其選擇性地啟動來源胞元之陣列的至少一來源胞元以基於輸入信號產生輸出,其中至少一來源胞元的來源胞元係配置以產生對應於資料週期的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
實例2包括實例1之主題,其中來源胞元包 含耦接至胞元輸出端的第一電容器及第二電容器,第一電容器係配置以產生第一電荷封包且第二電容器係配置以產生第二電荷封包。
實例3包括實例1及2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本地震盪器,配置以產生本地震盪器信號作為資料週期以產生在輸出端的輸出,其中至少一來源胞元包含對應胞元輸出端,基於控制信號選擇性地耦接至輸出端。
實例4包括實例1-3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符號元件,配置以藉由隨時間函數移位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透過來源胞元產生與輸出的雙極符號操作。
實例5包括實例1-4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來源胞元包含由本地震盪器之時脈信號驅動的第一信號分支及由本地震盪器之反向時脈信號驅動的第二信號分支。
實例6包括實例1-5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第一信號分支包含第一驅動器元件及配置以產生第一電荷封包的第一電容器,且第二信號分支包含第二驅動器元件及配置以產生第二電荷封包的第二電容器。
實例7包括實例1-6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第一信號分支係配置以回應於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一邊緣而在胞元輸出端產生第一電荷封 包,且第二信號分支係配置以回應於與第一邊緣相反之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二邊緣而在胞元輸出端產生第二電荷封包。
實例8包括實例1-7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來源胞元更配置以藉由改變至第一電容器及第二電容器的供應電壓來改變來源胞元的輸出功率,且藉由透過基於一組開關之狀態來改變來源胞元之阻抗而切換至操作的三態模式來增加操作頻寬。
實例9係為一種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包含數位輸入端子,配置以接收數位輸入字、來源胞元之陣列,其包含:胞元輸出端;第一電荷分支,配置以在時脈週期期間將第一電荷來源提供至胞元輸出端;及第二電荷分支,配置以在時脈週期期間將第二電荷來源提供至胞元輸出端。解碼器元件,配置以基於數位輸入產生控制字且基於控制字選擇性地耦接並啟動來源胞元之陣列的至少一來源胞元至輸出端。
實例10包括實例9之主題,其中解碼器元件更配置以在至少一來源胞元的胞元輸出端產生第一胞元輸出及第二胞元輸出,其中第一胞元輸出與第二胞元輸出反向。
實例11包括實例9或10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解碼器元件係配置以透過至少一來源胞元的第一電荷分支及第二電荷分支產生第一符號操作,且基於第一電荷來源及第二電荷來源之時間的移 位來透過第一電荷分支及第二電荷分支產生不同於第一符號操作的第二符號操作。
實例12包括實例9-11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第一電荷分支包含耦接至正供應電壓的第一電容器,且第二電荷分支包含耦接至負供應電壓的第二電容器。
實例13包括實例9-12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第一電荷分支及第二電荷分支包含輸出級供應元件,配置以改變至第一電荷分支之第一電容器及第二電荷分支之第二電容器的供應電壓。
實例14包括實例9-13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調諧元件,配置以藉由改變第一電荷分支及第二電荷分支之驅動器級的阻抗來調諧第一電荷分支之第一電容器及第二電荷分支之第二電容器。
實例15包括實例9-14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第一電荷分支係配置以在第一本地震盪器邊緣產生第一電荷來源,且第二電荷分支係配置以在包含與第一本地震盪器邊緣相反極性的第二震盪器邊緣產生第二電荷來源。
實例16包括實例9-15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調諧元件,配置以藉由改變第一電荷分支及第二電荷分支之驅動器級的阻抗來增加來源胞元之陣列的頻寬範圍。
實例17包括實例9-16之任一者之主題,包 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第一電荷分支包含具有第一電容的第一電容器,且第二電荷分支包含具有大體上等於第一電容之第二電容的第二電容器。
實例18係為一種數位至類比轉換器的方法,包含基於數位輸入字產生控制字;基於控制字及本地震盪器的本地震盪器信號選擇來源胞元之陣列的來源胞元;及透過來源胞元產生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至數位至類比轉換器的輸出端。
實例19包括實例18之主題,更包含藉由隨時間移位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產生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的雙極符號操作。
實例20包括實例18或19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產生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包含產生第一驅動器電流至來源胞元之第一驅動器分支的第一電容器,及產生第二驅動器電流至來源胞元之第二驅動器分支的第二電容器。
實例21包括實例18-20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其中產生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包含回應於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一邊緣而產生第一電荷封包,且回應於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第二邊緣而產生第二電荷封包,第二邊緣與第一邊緣相反且係為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相同週期的一部分。
實例22包括實例18-21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基於數位輸入字的改變來啟 動來源胞元之陣列的不同來源胞元;及在不同來源胞元的一個資料週期內產生至少兩個電荷封包。
實例23包括實例18-22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藉由隨時間移位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來反向第一電荷封包及第二電荷封包的符號。
實例24包括實例18-23之任一者之主題,包括或省略非必要元件,更包含藉由改變第一電荷分支及第二電荷分支之驅動器級的阻抗來調諧來源胞元之第一驅動器分支之第一電容器及來源胞元之第二驅動器分支之第二電容器。
應用程式(例如,程式模組)會包括常式、程式、元件、資料結構、等等,其進行特定工作或實作特定抽象資料類型。此外,本領域之技藝者將了解揭露之操作會以其他系統配置來實作,包括單處理器或多處理器系統、小型電腦、大型電腦、以及個人電腦、手持式計算設備、微處理器為基或可編程消費電子產品、等等,其每一個可以操作地耦接至一或多個相關聯裝置。
計算裝置一般會包括多種電腦可讀媒體。電腦可讀媒體會是任何可用媒體,其會被電腦存取且包括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媒體兩者、可移除及不可移除媒體。透過舉例且非限制,電腦可讀媒體會包含電腦儲存媒體及通訊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括以用於資訊(如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之儲存的任何方法或技 術實作的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移除及不可移除媒體。電腦儲存媒體(例如,一或多個資料儲存)會包括但不限於RAM、ROM、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DVD)或其它光碟儲存、磁帶盒、磁帶、磁碟儲存或其它磁性儲存裝置、或能用以儲存想要資訊且能被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質。
通訊媒體一般具體化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調變資料信號中的其他資料(如載波或其他傳送機制),且包括任何資訊傳送媒體。「調變資料信號」之詞表示具有以進行編碼信號中之資訊的這樣方式設定或改變的一或多個其特性的信號。藉由舉例但非限制,通訊媒體包括如有線網路或直接有線連線的有線媒體、及如聲音、RF、紅外線及其他無線媒體的無線媒體。任何上述的結合也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的範疇內。
了解到本文所述之態樣可能藉由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作。當在軟體中實作時,功能可能儲存在或傳送在上面作為電腦可讀媒體上的一或多個指令或碼。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兩者,包括促進電腦程式從一個地方傳送至另一個地方之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能是能被通用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藉由舉例但非限制,上述電腦可讀媒體會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碟儲存或其它磁性儲存裝置、或能用來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送或儲存想要程式碼手段且能被通用或專用電 腦、或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質。又,任何連接被適當地稱為電腦可讀介質。例如,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來源傳送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被包括在介質的定義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碟和光碟包括壓縮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磁性地再現資料,而光碟光學地以雷射再現資料。上述的組合也應包括在電腦可讀介質的範圍之內。
可能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或其它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元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來實作或進行與本文所揭露態樣關聯所述之各種示範邏輯、邏輯方塊、模組、及電路。通用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中,處理器可能是任何傳統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也可能實作為計算裝置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於DSP核心的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上述配置。此外,至少一處理器可能包含可操作以進行本文所述之一或多個動作及/或行動的一或多個模組。
針對軟體實作,本文所述之技術可能以進行本文所述之功能的模組(例如,程序、函式、等等)來實作。軟體碼可能儲存在記憶體單元中並被處理器執行。在記憶體單元會透過如本領域已知的各種手段通訊地耦接至處理器處理器之情況中,記憶體單元可能實作在處理器內或處理器外。又,至少一處理器可能包括可操作以進行本文所述之功能的一或多個模組。
此外,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或特徵可能使用標準編程及/或工程技術實作成方法、裝置、或製造商品。如本文所使用之「製造商品」之詞旨在包含可從任何電腦可讀裝置、載體、或媒體存取的電腦程式。例如,電腦可讀媒體會包括但不限於磁性儲存裝置(例如,硬碟、軟碟、磁條、等等)、光碟(例如,壓縮光碟(CD)、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DVD)、等等)、智慧卡、及快閃記憶體裝置(例如,EPROM、卡、棒、鍵驅動器、等等)。此外,本文所述之各種儲存媒體會代表用於儲存資訊的一或多個裝置及/或其他機器可讀媒體。「機器可讀媒體」之詞會包括而不限於無線通道及能夠儲存、包含、及/或載送指令及/或資料的各種其他媒體。此外,電腦程式產品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可操作以使電腦進行本文所述之功能的一或多個指令或碼。
又,可能直接在硬體中、在被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中、或其組合具體化關於本文所揭露之態樣所述的方法或演算法之動作及/或行動。軟體模組可能位在 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可移除光碟、CD-ROM、或本領域已知之任何其他形式的儲存媒體。示範儲存媒體可能耦接至處理器,使得處理器會從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並將資訊寫至儲存媒體。在替代中,儲存媒體可能整合至處理器。又,在一些態樣中,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能位在ASIC中。此外,ASIC可能位在使用者終端中。在替代中,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能位在使用者終端中作為離散元件。此外,在一些態樣中,方法或演算法之動作及/或行動可能存在為在機器可讀媒體及/或電腦可讀媒體上之碼及/或指令之一或任何組合或集合,其可能合併到電腦程式產品中。
主題公開之繪示實施例之以上敘述(包括摘要中所描述的)不打算窮舉或限制揭露之實施例為所揭露的精確形式。儘管本文中為了說明的目的而描述具體實施例和實例,但各種修改是可能的,其被認為是上述實施例和實例的範圍之內,因為那些相關領域技術人員能識別。
在此方面,儘管已經結合各種實施例和相應的附圖(可應用)來說明揭露之主題,但應當理解能使用其它類似實施例,或可對所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改和添加,用於在不偏離下執行所揭露之主題之相同、類似、替代、或取代功能。因此,所揭露的主題不應限於本文所述的任何單一實施例,而是應該根據下面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在寬度和範圍中解釋。
在特別關於由上述元件或結構執行的各種功能(組件、裝置、電路、系統、等等)中,用以描述這種元件的術語(包括提到「手段」)旨在對應(除非另外指出)執行所述元件的特定功能(例如,功能上等效)的任何元件或結構,即使結構上不等效於執行本文所述示範實作中的功能的所揭露的結構。此外,儘管已經揭露僅關於若干實作中之其中一個的特定特徵,但這樣的特徵可能依照可能期望和有利於任何給定或特定應用而與其他實作的一或多個其它特徵相結合。
208‧‧‧來源胞元陣列
210‧‧‧輸出
300‧‧‧轉換器系統
301‧‧‧來源胞元
302‧‧‧本地震盪器信號
304‧‧‧致能信號
306‧‧‧本地震盪器信號
308‧‧‧第一信號分支
310‧‧‧第二信號分支
312‧‧‧輸出端
314‧‧‧第一邏輯裝置
316‧‧‧邏輯裝置
318‧‧‧反向器
320‧‧‧反向器
322‧‧‧反向器
324‧‧‧第一電容器
326‧‧‧第二電容器
330‧‧‧解碼器
340‧‧‧電源

Claims (23)

  1. 一種通訊系統,包含:一輸入端子,配置以接收一輸入信號;一轉換器,包含來源胞元之陣列,配置以在一輸出端產生一輸出;及一解碼元件,配置以產生一控制信號,其選擇性地啟動該來源胞元之陣列的至少一來源胞元以基於該輸入信號產生該輸出;其中該至少一來源胞元的一來源胞元係配置以產生對應於一資料週期的一第一電荷封包及一第二電荷封包,及其中該來源胞元更配置以藉由改變至一第一電容器及一第二電容器的一供應電壓來改變該來源胞元的一輸出功率,且藉由透過基於一組開關之狀態來改變該來源胞元之阻抗而切換至操作的一三態模式來增加操作頻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來源胞元包含耦接至一胞元輸出端的一第一電容器及一第二電容器,該第一電容器係配置以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且該第二電容器係配置以產生該第二電荷封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更包含:一本地震盪器,配置以產生一本地震盪器信號作為該資料週期以產生在該輸出端的該輸出,其中該至少一來源胞元包含一對應胞元輸出端,基於該控制信號選擇性地耦接至該輸出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更包含: 一符號元件,配置以藉由隨時間函數移位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透過該來源胞元產生與該輸出的一雙極符號操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來源胞元包含由一本地震盪器之一時脈信號驅動的一第一信號分支及由該本地震盪器之一反向時脈信號驅動的一第二信號分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信號分支包含一第一驅動器元件及配置以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的一第一電容器,且該第二信號分支包含一第二驅動器元件及配置以產生該第二電荷封包的一第二電容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信號分支係配置以回應於一本地震盪器信號之一第一邊緣而在一胞元輸出端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且該第二信號分支係配置以回應於與該第一邊緣相反之該本地震盪器信號之一第二邊緣而在該胞元輸出端產生該第二電荷封包。
  8. 一種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包含:一數位輸入端子,配置以接收一數位輸入字;一來源胞元之陣列,其包含:一胞元輸出端;一第一電荷分支,配置以在一時脈週期期間將一第一電荷來源提供至該胞元輸出端;及一第二電荷分支,配置以在該時脈週期期間將一第二電荷來源提供至該胞元輸出端;及 一解碼器元件,配置以基於一數位輸入產生一控制字且基於該控制字選擇性地耦接並啟動該來源胞元之陣列的至少一來源胞元至一輸出端,其中該來源胞元更配置以藉由改變至一第一電容器及一第二電容器的一供應電壓來改變該來源胞元的一輸出功率,且藉由透過基於一組開關之狀態來改變該來源胞元之阻抗而切換至操作的一三態模式來增加操作頻寬。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中該解碼器元件更配置以在該至少一來源胞元的該胞元輸出端產生一第一胞元輸出及一第二胞元輸出,其中該第一胞元輸出與該第二胞元輸出反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中該解碼器元件係配置以透過該至少一來源胞元的該第一電荷分支及該第二電荷分支產生一第一符號操作,且基於該第一電荷來源及該第二電荷來源之時間的移位來透過該第一電荷分支及該第二電荷分支產生不同於該第一符號操作的一第二符號操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中該第一電荷分支包含耦接至一正供應電壓的一第一電容器,且該第二電荷分支包含耦接至一負供應電壓的一第二電容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中該第一電荷分支及該第二電荷分支包含一輸出級供應元件,配置以改變至該第一電荷分支之一第一電容器 及該第二電荷分支之一第二電容器的一供應電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更包含一調諧元件,配置以藉由改變該第一電荷分支及該第二電荷分支之一驅動器級的阻抗來調諧該第一電荷分支之一第一電容器及該第二電荷分支之一第二電容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中該第一電荷分支係配置以在一第一本地震盪器邊緣產生該第一電荷來源,且該第二電荷分支係配置以在包含與該第一本地震盪器邊緣相反極性的第二震盪器邊緣產生該第二電荷來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更包含一調諧元件,配置以藉由改變該第一電荷分支及該第二電荷分支之一驅動器級的阻抗來增加該來源胞元之陣列的一頻寬範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中該第一電荷分支包含具有一第一電容的一第一電容器,且該第二電荷分支包含具有大體上等於該第一電容之一第二電容的一第二電容器。
  17. 一種數位至類比轉換器的方法,包含:基於一數位輸入字產生一控制字;基於該控制字及一本地震盪器的一本地震盪器信號選擇一來源胞元之陣列的一來源胞元;及透過該來源胞元產生一第一電荷封包及一第二電荷封包至該數位至類比轉換器的一輸出端, 其中該來源胞元更配置以藉由改變至一第一電容器及一第二電容器的一供應電壓來改變該來源胞元的一輸出功率,且藉由透過基於一組開關之狀態來改變該來源胞元之阻抗而切換至操作的一三態模式來增加操作頻寬。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藉由隨時間移位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的一雙極符號操作。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包含產生一第一驅動器電流至該來源胞元之一第一驅動器分支的一第一電容器,及產生一第二驅動器電流至該來源胞元之一第二驅動器分支的一第二電容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包含回應於該本地震盪器信號之一第一邊緣而產生該第一電荷封包,且回應於該本地震盪器信號之一第二邊緣而產生該第二電荷封包,該第二邊緣與該第一邊緣相反且係為該本地震盪器信號之相同週期的一部分。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基於該數位輸入字的改變來啟動該來源胞元之陣列的一不同來源胞元;及在該不同來源胞元的一個資料週期內產生至少兩個電荷封包。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 藉由隨時間移位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來反向該第一電荷封包及該第二電荷封包的符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藉由改變該第一電荷分支及該第二電荷分支之一驅動器級的阻抗來調諧該來源胞元之一第一驅動器分支之一第一電容器及該來源胞元之一第二驅動器分支之一第二電容器。
TW104137349A 2014-12-16 2015-11-12 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TWI578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71,531 US9379883B1 (en) 2014-12-16 2014-12-16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cell for signed ope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371A TW201637371A (zh) 2016-10-16
TWI578712B true TWI578712B (zh) 2017-04-11

Family

ID=5453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7349A TWI578712B (zh) 2014-12-16 2015-11-12 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79883B1 (zh)
EP (1) EP3035537A1 (zh)
CN (1) CN105703776B (zh)
TW (1) TWI578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6241B4 (de) * 2015-09-25 2023-08-03 Intel Corporation E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Radiofrequenz-Digital-Analog-Wandlungsschaltungsanordnung im Fall eines ersten und eines nachfolgenden zweiten Eingangsabtastwertes mit unterschiedlichen Vorzeichen, und eine Digital-Analog-Wandlungsschaltungsanordnung
DE112016007195T5 (de) * 2016-09-02 2019-05-29 Intel IP Corporation Ein Digital-zu-Analog-Wandler-Schaltung, ein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eine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Digital-zu-Analog-Wandler-Zelle
KR102646847B1 (ko) * 2016-12-07 2024-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메모리 시스템
US10211855B2 (en) * 2017-01-17 2019-02-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pparatus for multi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software defined radio
US10601437B1 (en) * 2018-12-27 2020-03-24 Intel Corporation CDAC (capacitive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unit cell for multiphase RFDAC (radio frequency DAC)
US10651869B1 (en) 2019-03-26 2020-05-12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ed-RFDAC architectures enabling wideband and efficient 5G transmitters
DE102019108180A1 (de) * 2019-03-29 2020-10-01 Intel Corporation Digital-analog-wandler, sender und mobile vorrichtung
US10938404B1 (en) * 2019-12-27 2021-03-02 Intel Corporation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transmitter,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device
US11496147B2 (en) * 2020-09-24 2022-11-08 Apple Inc. Fractal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systems and methods
US12034452B2 (en) * 2020-12-23 2024-07-09 Intel Corporation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transmitter, base station,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US11368277B1 (en) * 2021-04-21 2022-06-21 Apple Inc. Accurate sign change for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6693A (zh) * 2011-05-13 2013-04-16 Intel Mobile Comm Gmbh 具功率範圍從屬d/a轉換器選擇之數位至類比轉換裝置
US20140146914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Franz Kuttner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Comprising Mixer
US2014026683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Michael Bruennert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comprising slow converter section and fast converter s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1290A (ja) * 1991-10-07 1993-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a変換器
JP4654857B2 (ja) * 2005-09-26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Da変換装置、ad変換装置、半導体装置
JP5192738B2 (ja) * 2007-07-11 2013-05-08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アナログ変換回路
US8891681B2 (en) * 2012-03-20 2014-11-1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ansmitters and methods
US9054769B2 (en) 2012-10-15 2015-06-09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Pre-processing unit for a signal processor
US8836559B2 (en) 2012-11-29 2014-09-16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apacitive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6693A (zh) * 2011-05-13 2013-04-16 Intel Mobile Comm Gmbh 具功率範圍從屬d/a轉換器選擇之數位至類比轉換裝置
US20140146914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Franz Kuttner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Comprising Mixer
US2014026683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Michael Bruennert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comprising slow converter section and fast converter s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73269A1 (en) 2016-06-16
CN105703776B (zh) 2019-06-14
US9379883B1 (en) 2016-06-28
EP3035537A1 (en) 2016-06-22
CN105703776A (zh) 2016-06-22
TW201637371A (zh) 2016-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712B (zh) 用於符號操作之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CN102792595B (zh) 射频电路
US9991904B2 (en) Digital modulation device, and digital modulation method
CN1909389A (zh) 乘法器和使用该乘法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US84430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
CN107040484B (zh) 一种混合模数脉宽调制器及其应用方法和系统
KR20140130064A (ko) 위상 보간기
US9077511B2 (en) Phase interpolator
US20090128198A1 (en)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US20160336909A1 (en) Switched capacitor power amplifier circuits and methods
US9973287B2 (en) Clock generation circuit and wireless receiving device
US7956785B2 (en) Return to zero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and converting method thereof
US8169347B2 (en) Parallel-to-serial converter and parallel data output device
TW201731213A (zh) 內插器系統和方法
CN102355257B (zh) 数字信号发生器
US11736095B2 (en) Low powered clock driving
JP6755093B2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US9760377B2 (en) Circuit for increasing voltage swing of a local oscillator waveform signal
TW201516860A (zh) 自回授亂數產生器及其自回授亂數產生方法
CN115657788B (zh) 高速多相时钟产生电路、串行器及电子设备
JP2020150560A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2019176455A (ja) 移相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Ling et al. Mixed signal frequency mixers with intermodulation product cancel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