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508B - 夾鉗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夾鉗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508B
TWI577508B TW102127734A TW102127734A TWI577508B TW I577508 B TWI577508 B TW I577508B TW 102127734 A TW102127734 A TW 102127734A TW 102127734 A TW102127734 A TW 102127734A TW I577508 B TWI577508 B TW I5775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workpiece
arm
guid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949A (zh
Inventor
高橋一義
佐佐木秀樹
Original Assignee
Sm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Sm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5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00Vices
    • B25B1/04Vices with pivoted ja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5/00Clamps
    • B25B5/06Arrangements for positively actuating jaws
    • B25B5/08Arrangements for positively actuating jaws using cams
    • B25B5/087Arrangements for positively actuating jaws using cams actuated by a hydraulic or pneumatic piston

Description

夾鉗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夾鉗在自動化組裝線或類似物上之工件的夾鉗裝置。
至目前為止,在用於汽車之自動化組裝線中,一直實行一種組裝程序,其中藉由夾鉗裝置在預成形構架以重疊方式被定位的狀態下來執行夾鉗且將該等構架焊接在一起。
如揭示在日本專利第4950123號中之一種此類夾鉗裝置中,其係提供一對左及右夾鉗臂,該等夾鉗臂被安置成用於分別經由銷而旋轉,且該等夾鉗臂之末端係經由連接有驅動單元之基部而被可樞轉地支撐,藉此該等夾鉗臂之遠末端可被操作以打開及關閉。因此,工件(諸如構架或類似物)可藉由該對夾鉗臂之遠末端而從左邊及右側被夾持。
藉由上述夾鉗裝置,由於該對夾鉗臂係同時且以相同方式被操作,因此舉例來說,在工件被設定於預定位置的狀況中,該工件可由該對夾鉗臂從左邊及右邊均勻地夾鉗。然而,在該工件相對於該預定位置已偏移至左邊或右邊或者若存在工件尺寸差異的狀況中,在該對夾鉗臂中之一者靠抵於該工件的時機(及 抵靠位置)與該對夾鉗臂中之另一者靠抵於該工件的時機(及抵靠位置)之間可能會發生差異,因此造成無法以高精確度來夾鉗該工件。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要提供一種夾鉗裝置,其在工件已藉由夾鉗臂定位於預定位置之後,可以藉由該等夾鉗臂可靠地且高精確度地夾鉗該工件。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一種藉由一對夾鉗臂之旋轉而以該對夾鉗臂來夾鉗工件的夾鉗裝置,其包含:本體;驅動單元,其安置於該本體上且具有可朝軸向位移之可位移本體;第一及第二夾鉗臂,其相對於該本體被可旋轉地支撐且以相互面對之方式被配置;驅動力傳輸機構,其連接至該驅動單元,且其將沿該驅動單元之軸向的直線位移轉換成旋轉位移且將該驅動單元之驅動力傳輸至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及連接至該驅動力傳輸機構之定位構件,其用於在開始夾鉗該工件之前的階段中,藉由當要進行該工件之夾鉗時於該第一夾鉗臂之前先限制該第二夾鉗臂之旋轉而將該工件定位及固持於預定位置。
依照本發明,在具有一對第一及第二夾鉗臂且可將工件夾鉗於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之間的夾鉗裝置中,定位構件係連接至可將驅動單元之驅動力傳輸至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之驅動力傳輸機構。該定位構件係在開始夾鉗該工件之前的階段中,藉由當要進行該工件之夾鉗時於該第一夾鉗臂之前先限制該第二夾鉗臂之旋轉而將該工件定位及保持於預定位置。此外,當第一及第二夾鉗臂在驅動單元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被旋轉以夾鉗該工件時,在第二夾鉗臂已被旋轉預定角度之後,藉由該定位構件限制 該第二夾鉗臂之旋轉,藉此可藉由該工件靠抵於該第二夾鉗臂而將該工件定位且保持於該預定位置。
因此,已藉由該第二夾鉗臂定位之工件便可以藉由該第一夾鉗臂在該驅動單元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之連續旋轉而被夾鉗於該第二夾鉗臂與第一夾鉗臂之間。由於如此,即使在工件被設置於略偏離於該工件所要的該預定位置之位置的情況下,藉由該第二夾鉗臂之事先移動以靠抵及壓抵該工件,該工件可被移動至該預定位置而可以事先執行其適當的定位,藉此該工件便能夠藉由第一夾鉗臂之旋轉而可靠地且高精確度地被夾鉗。
本發明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徵及優點將可從以下說明並配合附圖來獲得更深入的瞭解,在諸圖式中藉由圖解說明之實例來展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10、150‧‧‧夾鉗裝置
12‧‧‧本體
14‧‧‧第一夾鉗臂
16‧‧‧第二夾鉗臂
18‧‧‧驅動單元
20‧‧‧驅動力傳輸機構
22‧‧‧基部
24‧‧‧板本體
26a、36‧‧‧定位銷
28‧‧‧副板
30a‧‧‧螺栓
32‧‧‧第一導引本體
34‧‧‧第二導引本體
40‧‧‧頂板部分
42‧‧‧捕捉溝槽
44‧‧‧定位構件
46‧‧‧第一臂銷
48‧‧‧軛部
50‧‧‧第二臂銷
56‧‧‧連桿板
58‧‧‧第二定位孔
62‧‧‧固定螺栓
64‧‧‧凸輪溝槽
66‧‧‧第一溝槽部分
68‧‧‧第二溝槽部分
70‧‧‧夾持部分
72‧‧‧夾持表面
74‧‧‧缸管
76‧‧‧活塞
78‧‧‧活塞桿
80‧‧‧桿蓋
82‧‧‧第一埠口
84‧‧‧第二埠口
86‧‧‧管接頭
88‧‧‧活塞墊圈
90‧‧‧環形阻尼器
92‧‧‧連接器
94、154‧‧‧塊件
96‧‧‧止動件
98‧‧‧連桿銷
100‧‧‧滾輪銷
102‧‧‧滾輪
104‧‧‧連桿臂
108‧‧‧第一固持件
112‧‧‧第二固持件
116‧‧‧側壁
152a、152b‧‧‧導引本體
156a、156b‧‧‧導引溝槽
162a、162b‧‧‧導引表面
W‧‧‧工件
W1‧‧‧第一構架
W2‧‧‧第二構架
第1圖係依照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夾鉗裝置的整體橫截面圖;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該夾鉗裝置的俯視平面圖;第3圖係從第一夾鉗臂之側觀看之第1圖的該夾鉗裝置之側視圖;第4圖係放大橫截面圖,其中展示在第1圖之夾鉗裝置中之驅動力傳輸機構的附近;第5圖係第1圖之夾鉗裝置的本體之分解立體圖;第6圖係沿第4圖之剖面線VI-VI所取的橫截面圖;第7圖係在第1圖之夾鉗裝置中之第二夾鉗臂與連桿板的分 解立體圖;第8圖係在第7圖之該夾鉗裝置中之該第二夾鉗臂與塊件本體的分解立體圖;第9圖係展示第1圖之該夾鉗裝置之夾鉗狀態的整體橫截面圖;第10圖係展示第1圖之夾鉗裝置之狀態,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之旋轉係從未夾鉗狀態啟動;第11圖係依照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夾鉗裝置的整體橫截面圖;第12圖係第11圖之分解立體圖;第13圖係第11圖所示之該夾鉗裝置的側視圖;及第14圖係沿第11圖之剖面線XIV-XIV所取的橫截面圖。
如第1至10圖所示,該夾鉗裝置10包括本體12、一對被可樞轉地支撐以相對於本體12來旋轉之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被固定至本體12之驅動單元18,以及用於將驅動單元18之驅動力傳輸至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驅動力傳輸機構20。
該本體12係由基部22與板本體24所組成,該基部係形成平坦形狀且被配置在水平方向,而該板本體24係以相對於基部22呈直立之方式被連接至該基部22之一側表面。該基部22係例如被安裝於底板表面上,使得該夾鉗裝置10可藉由將該基部22經由未繪示的螺栓固定至該底板表面而被固定於給定位置。
該板本體24於相對於基部22之向上方向(箭頭方向 A)上形成有預定高度。如第5圖所示,副板28係藉由連接螺栓30a且經由一對定位銷26a而被固定於板本體24之表面。副板28之形狀為平面且實質矩形,並且固定於板本體24中面對基部22之下部。
此外,在副板28之寬度方向(箭頭方向C)的一端部處係安置有第一導引本體32,其沿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導引稍後將說明之塊件94,且在其寬度方向(箭頭方向C)上之另一端部處係安置有第二導引本體34,其用以導引滾輪102,該滾輪係藉由稍後將說明之第二夾鉗臂16可旋轉地支撐。更特定言之,導引部係由導引該塊件94之第一導引本體32與導引該滾輪102之第二導引本體34所構成。
該第一及第二導引本體32、34係形成具有預定寬度之矩形形狀,且配置成使得其縱向尺寸係相對於副板28之寬度方向(箭頭方向C)被垂直地配置。此外,該第一導引本體32在縱向方向上係比該第二導引本體34還要長。在藉由兩個定位銷26b而被定位在該副板28上之狀態中,該第一導引本體32係藉由被安置在定位銷26b之間之連接螺栓30b而固定至該副板28。
類似於該第一導引本體32,該第二導引本體34係在藉由兩個定位銷26c而被定位於該副板28上的狀態中,藉由被安置於該等定位銷26c之間之連接螺栓30c而固定至該副板28。
再者,第一及第二導引本體32、34係分別安置在面向該本體12中之驅動力傳輸機構20的不同側邊表面上。
在本體12之上方部分處,頂板部分40係連接至板本體24之上端部分。該頂板部分40係相對於板本體24之延伸方 向(箭頭方向A及B)而被垂直地配置,且被安置於本體12上大致上位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央處。換言之,該頂板部分40係安置成大致上平行於基部22。
凹入捕捉溝槽42(其大致上呈V形橫截面)係形成在頂板部分40之面向稍後將說明的第二夾鉗臂16(參考第2圖)的側邊表面上,且形成在該第二夾鉗臂16上之定位構件44係與該捕捉溝槽42相嚙合。此外,當工件W由該夾鉗裝置10夾鉗時,該工件W被安裝在頂板部分40之上表面上(參考第1圖)。
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係形成大致上相互對稱的形狀,且被安置在本體12上而與板本體24之表面成面對關係。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經由第一臂銷46而被可旋轉地支撐在本體12上,該等第一臂銷係插入穿過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在其縱向方向上之大致中央部分。
此外,在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端部上(被配置在該基部22之側(沿箭頭方向B))係分別包括有雙叉狀軛部48。在第一夾鉗臂14上之該軛部48的彎角部分上,稍後將說明的連桿臂104係經由第二臂銷50被可樞轉地支撐以旋轉。
另一方面,如第7及8圖所示,在第二夾鉗臂16之軛部48上係形成有一對第一定位孔52以及貫孔54,該貫孔係配置在第一定位孔52之間。第一定位孔52與貫孔54係配置在一直線上且以預定距離隔開。第一定位孔52與貫孔54沿著該軛部48之厚度方向貫穿該軛部。
板狀連桿板56之一端係插入至該第二夾鉗臂16之軛部48中,且藉由將定位銷36插入穿過形成在該一端中之一對 第二定位孔58,以及穿過第二夾鉗臂16之第一定位孔52,該連桿板56便相對於該第二夾鉗臂16之該一端而被定位。此外,該連桿板56係藉由固定螺栓62而固定於第二夾鉗臂16,該固定螺栓係插入穿過第二夾鉗臂16中之貫孔54,且與連桿板56之螺紋孔60相螺合(參考第8圖)。
因此,該連桿板56之另一端便固定於該第二夾鉗臂16之該端,以朝向該第一夾鉗臂14之側而突出。
另一方面,在連桿板56之另一端側上係形成凸輪溝槽64,稍後將說明之滾輪102係插入穿過該凸輪溝槽。該凸輪溝槽64包括第一溝槽部分(限制溝槽部分)66,其延伸於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以及第二溝槽部分(旋轉溝槽部分)68,其係連結至該第一溝槽部分66的之上方端部,且以相對於該上方端部之預定角度傾斜朝向該連桿板56之一端側。該第一及第二溝槽部分66、68係形成有一寬度尺寸,其大致上相同於或略大於稍後將說明之滾輪102的直徑。
此外,如第9圖所示,該第一溝槽部分66係配置成使得當第二夾鉗臂16處在夾鉗狀態時,該連桿板56之一端側上的內壁表面係位在大致上與被安置在本體12上之第二導引本體34之側表面對準。
另一方面,在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另一端部上係形成有用於夾鉗該工件W之夾持部分70。該夾持部分70之夾持表面72(具有矩形橫截面且彼此相互面對)係形成為垂直表面,其大致上平行於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縱向方向而延伸。
此外,該第一臂銷46係呈軸桿狀,且位在第一及第 二夾鉗臂14、16之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的位置,該第一臂銷46係相對於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縱向方向而垂直地插入。此外,第一臂銷46之端部被支撐在板本體24上,因此,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係經由第一臂銷46而被可旋轉地支撐在本體12上,該等第一臂銷46係插入穿過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大致中央部分。
再者,在第二夾鉗臂16之夾持部分70下方係形成定位構件44,其垂直於第二夾鉗臂16之縱向方向而突出。當從上方觀看時,該定位構件44具有三角形形狀的橫截面,沿遠離該第二夾鉗臂16之方向呈漸細狀(參考第2圖)。此外,在該第二夾鉗臂16之夾持部分70接近該工件W以夾持該工件W的夾鉗狀態中,該定位構件44與頂板部分40之捕捉溝槽42係彼此相嚙合。
該驅動單元18包括安置於本體12之大致中央位置之具有底部之管狀缸管74、安置成用於在缸管74內部位移之活塞(可位移本體)76、連接至該活塞76之活塞桿(可位移本體)78、以及桿蓋80,其安置在該缸管74之開口中且其在允許該活塞桿78位移通過該桿蓋80時可支撐該活塞桿78。
垂直於缸管74之軸向(箭頭方向A及B)貫穿該缸管74之第一及第二埠口82、84係形成在該缸管74之側邊表面中。該缸管74之內部係經由第一及第二埠口82、84而與外部連通。第一埠口82係安置在該缸管74之底部側邊上的一端側上(沿箭頭方向A),而該第二埠口84係安置在該桿蓋80之該側邊上之缸管74的另一端側上(沿箭頭方向B)。
此外,連接至未繪示的壓力流體供應源的管件係分 別地經由管接頭86而連接至第一及第二埠口82、84。在未繪示的切換器件之切換動作的作用下,壓力流體係選擇性地供應至第一埠口82及第二埠口84的其中一者。該缸管74係藉由未繪示的螺栓而固定至該板本體24。更特定言之,該驅動單元18包含流體壓力缸,其可使該活塞76與活塞桿78在壓力流體供應的作用下沿著軸向(箭頭方向A及B)來位移。
該活塞76係例如形成圓碟形狀,且具有被安裝在形成於其外周面中之環形溝槽中的活塞墊圈88。該活塞墊圈88係設置成可與缸管74之內壁表面滑動接觸,以防止在活塞76與缸管74之間的壓力流體之洩漏。此外,在活塞76面向該缸管74之一端側上的端部表面上係安置從該端部表面突出之環形阻尼器90。因此,如第1圖所示,當該活塞76朝向該一端側(沿箭頭方向A)位移時,由諸如橡膠或類似物之彈性材料形成之阻尼器90係會靠抵於該缸管74,藉此可以減緩震動。
該活塞桿78之一端係插入穿過活塞76之中央部分且藉由與活塞76一體式地變形而連接在一起。該活塞桿78之另一端係穿過桿蓋80而突出於缸管74之外部。連接器92係形成在該活塞桿78的該另一端上,該連接器一開始的直徑係縮減的,然後其直徑又再次向外擴大。構成該驅動力傳輸機構20之部分的塊件94係連接至該連接器92。
該桿蓋80在插入於缸管74內部後係藉由閂鎖環圈予以閂鎖,該閂鎖環圈係與缸管74之內周面相嚙合。連同於此,桿墊圈(其安裝於桿蓋80之內周面上)係處於與活塞桿78之外周面滑動接觸,使得可防止壓力流體在桿蓋80與活塞桿78之間洩漏。
在基部22上,塊狀止動件96係安置於活塞桿78之向下位置(沿箭頭方向B),使得當活塞76與活塞桿78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被下降,連接至該活塞桿78的該塊件94(稍後將說明)變成靠抵於該止動件96且限制其進一步的位移。面對該驅動單元18之止動件96的上表面係形成有平坦矩形形狀的橫截面,且該止動件96係藉由螺栓而被固定於該基部22。
如第1及4圖所示,該驅動力傳輸機構20包括連接至該活塞桿78之另一端的塊件94、插入穿過該塊件94之一端的連桿銷98、經由滾輪銷100而被可旋轉地支撐於該塊件94之另一端的滾輪102、以及被支撐以在連桿銷98與第一夾鉗臂14之第二臂銷50之間旋轉的連桿臂104。
該塊件94朝相對於該活塞桿78之軸向(箭頭方向A及B)之垂直方向(箭頭方向C)延伸,且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溝槽106(參考第4圖),其中該活塞桿78之連接器92插入於該溝槽中。此外,藉由將連接器92插入至塊件94之溝槽106中,該塊件94係以相對於活塞桿78之軸向呈垂直的狀態被連接,且與該活塞桿78一起整體式地位移。
此外,塊件94在縱向方向(箭頭方向C)具有預定長度,且該塊件94之兩端部係繞著活塞桿78之軸線而等距隔開。在該塊件94位於第一夾鉗臂14之該側上的一端部上,該連桿臂104之另一端係經由連桿銷98而可旋轉地支撐,該連桿銷係插入穿過形成為雙叉形狀之第一固持件108的一對貫孔108a。
再者,在該塊件94之一端側上,導引部分110係以相對於該第一固持件108之遠端部呈階狀形式而形成。該導引部 分110係形成為靠抵於被安置在該本體12上之第一導引本體32之側邊表面。
另一方面,如第1、4及8圖所示,在該塊件94位在該第二夾鉗臂16之該側上的另一端側上,該滾輪102係配置在形成為雙叉形狀之第二固持件112內部。此外,該滾輪102係藉由將滾輪銷100插入穿過形成於該第二固持件112中之兩個貫孔112a而被可旋轉地支撐。該滾輪102係經由一對墊片114而被固持在第二固持件112上,且被插入於該連桿板56之凸輪溝槽64中。
藉由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來上升及下降該塊件94,該第一夾鉗臂14經由連桿臂104而被旋轉,且該第二夾鉗臂16經由該連桿板56(該滾輪102被插入於其中)而與其一起旋轉。此外,塊件94之導引部分110靠抵於第一導引本體32之側表面,且藉由其沿著該第一導引本體32之移動,該塊件94被導引於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
依照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夾鉗裝置10基本上係如上述而建構。接下來將說明該夾鉗裝置10之操作及具有優點的功效。在以下說明中,第1圖所示之未夾鉗狀態將稱之為初始位置,在該初始位置中,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夾持部分70係相互隔開。
在該初始位置中,壓力流體被供應至第二埠口84以藉此向上移動該活塞76,藉此該第一夾鉗臂14之夾持部分70經由驅動力傳輸機構20之該塊件94與該連桿臂104而沿一方向(亦即,箭頭方向D1)旋轉以移動遠離該第二夾鉗臂16之夾持部分 70。另一方面,藉由將滾輪102移動至該凸輪溝槽64之第二溝槽部分68中,該第二夾鉗臂16之夾持部分70沿一方向(亦即,箭頭方向D1)旋轉以移動遠離該第一夾鉗臂14之夾持部分70。
以下將簡要說明有關由上述夾鉗裝置10所夾持之該工件W。該工件W係由例如第一構架W1與第二構架W2所組成,該第一構架具有U形橫截面且構成車輛之構架的部分,且該第二構架具有U形橫截面且用於組裝於該第一構架W1上。
在該第一構架W1之開口被定向朝下(沿箭頭方向B)的狀態中,該第一構架W1被置於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夾持部分70之間。另一方面,第二構架W2之側壁116係以傾斜方式形成,以逐漸向外朝向其敞開側來擴展,且該開口被配置成面向上(沿箭頭方向A)。再者,該工件W係以該第一構架W1被插入於第二構架W2內部中的狀態而被安裝在該頂板部分40上。
換言之,該第二構架W2被配置在第一構架W1的外側上,該第二構架W2之側壁116係以朝向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側邊逐漸擴展的方式而傾斜。
以此方式,在工件W被設定於夾鉗裝置10中之預定位置的狀態中,在未繪示的切換器件的切換動作之作用下,原本被供應至第二埠口84的壓力流體被切換而改為被供應至該第一埠口82。因此,如第10圖所示,該活塞76藉由被引入該缸管74的壓力流體而被壓迫朝向該桿蓋80之側(沿箭頭方向B),藉此使該活塞76與活塞桿78及塊件94整體式地下降。此時,該塊件94在該導引部分110靠抵於第一導引本體32(其被安置於本體12上)之側邊表面的狀態下被移動,且因此該塊件94以高精確度被 導引於垂直向下方向(沿箭頭方向B)。
因此,由該連桿銷98可樞轉地支撐之該連桿臂104的一端側被向下移動,且該連桿臂104逐漸地傾斜至大致上呈水平的定向,伴隨著該第一夾鉗臂14之一端(其被連接至該連桿臂104的另一端)在沿著將其等彼此分離之方向上被壓迫。此外,在繞著該第一臂銷46被可樞轉地支撐的同時,在該第一夾鉗臂14之另一端上的夾持部分70開始沿著接近該第二夾鉗臂16之側的方向(箭頭方向D2)來旋轉。
此外,與該第一夾鉗臂14之開始旋轉同時,且連同該塊件94之下降,該滾輪102於凸輪溝槽64內部向下移動,然後該滾輪102從該第二溝槽部分68移動至該第一溝槽部分66中。此時,該滾輪102沿著第二導引本體34之側邊表面而沿垂直向下方向(箭頭方向B)來移動。
因此,在滾輪102移動後,第二夾鉗臂16之一端係在遠離該第一夾鉗臂14的方向上被壓迫,伴隨該第二夾鉗臂16之一端繞著第一臂銷46沿遠離該第一夾鉗臂14之方向旋轉。此外,在該滾輪102已移動至第一溝槽部分66中的階段,由於連桿板56之旋轉被限制,因此該第二夾鉗臂16之旋轉移動被停止。此時,該第二夾鉗臂16靠抵於第二構架W2之側壁116,藉此造成夾鉗該工件W,且導致夾鉗狀態,其中夾持部分70之夾持表面72在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係大致上彼此平行且對準。
更特定言之,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隨著塊件94之下降而開始旋轉,且在其中該滾輪102從第二溝槽部分68移動至該第一溝槽部分66的 階段,僅該第二夾鉗臂16在箭頭方向D2上之旋轉移動被停止。
此時,該定位構件44(其被安置在該第二夾鉗臂16上)與本體12之捕捉溝槽42相嚙合,藉此在夾鉗時,該第二夾鉗臂16被定位在預定停止位置。
此外,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該塊件94被進一步下降,藉此該第一夾鉗臂14之該一端側經由該連桿臂104而在遠離第二夾鉗臂16之方向上被進一步壓迫。連同於此,第一夾鉗臂14之夾持部分70繞著該第一臂銷46而在接近該第二夾鉗臂16之方向(箭頭方向D2)上被旋轉。由於如此,該第二構架W2之一個側壁116被壓迫朝向該第二夾鉗臂16之側(亦即,朝向該第一構架W1之側)且變形。
另一方面,由於滾輪102沿著朝垂直方向延伸之第一溝槽部分66而在連桿板56之凸輪溝槽64中向下移動,所以在接近朝向或遠離該第一夾鉗臂14之方向上並未經由該連桿板56來施加推進力至第二夾鉗臂16之該一端側,因此該第二夾鉗臂16之旋轉便完全地停止。
再者,藉由降下該塊件94,如第10圖所示,該第一夾鉗臂14被進一步旋轉,且其夾持部分70沿著接近該第二夾鉗臂16之該側的方向(箭頭方向D2)被移動,藉此該第二構架W2之側壁116係相互壓迫且變形而彼此接近,該第二構架W2之側壁116便靠抵於該第一構架W1之側壁,且導致夾鉗狀態,其中該夾鉗係在工件之側壁大致上呈平行的狀態下來完成(參考第9圖)。
此外,在第一及第二構架W1、W2由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所夾鉗的狀態中,第一及第二構架W1、W2之側壁係 例如使用未繪示的焊接器件而焊接在一起。
以上述方式,藉由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藉由降下該驅動力傳輸機構20之塊件94,該第一夾鉗臂14係經由連桿臂104而旋轉,使得其夾持部分70接近該第二夾鉗臂16之側,而該第二夾鉗臂16之旋轉操作係藉由滾輪102(其被插入至連桿板56的凸輪溝槽64中)而被維持在旋轉經過預定角度的狀態中。由於如此,在已藉由第二夾鉗臂16執行的工件W之定位之後,其旋轉操作係先於該第一夾鉗臂14而被維持住,該第一夾鉗臂14接著被連續旋轉,藉此該工件W便可於預定位置處被夾鉗。
如上所述,依照第一實施例,在夾鉗裝置10中,具有一對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且可將工件W夾持於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間,該第一夾鉗臂14之一端係連接至塊件94,該塊件係經由連桿臂104而與驅動單元18相連結,且具有於其中形成有凸輪溝槽64之連桿板56係被安置在該第二夾鉗臂16之一端,且被支撐在該塊件94上之滾輪102係插入於該凸輪溝槽64中。因此,當藉由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由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之旋轉來執行工件W之夾鉗時,在該第二夾鉗臂16已旋轉預定角度之後,該第二夾鉗臂16之進一步旋轉係受到已插入於凸輪溝槽64中之滾輪102所限制,藉此該工件W之定位可被維持於該工件W靠抵於該第二夾鉗臂16之夾持部分70的狀態中。
因此,已由第二夾鉗臂16定位之工件W可由第一夾鉗臂14予以夾鉗,該第一夾鉗臂14係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 作的作用下連續被旋轉。
由於如此,即使在工件W被設定在略微偏離該工件W所要的預定位置(亦即,該工件W在寬度方向上之中心相對於頂板部分40之寬度尺寸而被居中地配置之位置)之位置的情況下,藉由停止處於靠抵於工件W之狀態中之該第二夾鉗臂16的旋轉,由於該工件W可被移動且被固持在該預定位置,因此在該第一夾鉗臂14之後續旋轉之後,該工件W接著可被可靠地且高精確性地被夾鉗。
接下來,依照第二實施例之夾鉗裝置150係展示在第11至14圖。夾鉗裝置150之構成元件(其與依照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夾鉗裝置10之構成元件相同者)係以相同元件符號予以標示,且此等特徵之詳細說明予以省略。
依照第二實施例之夾鉗裝置150與依照第一實施例之夾鉗裝置10的不同處在於,取代用以將該塊件94導引於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之第一導引本體32及用以導引該滾輪102之第二導引本體34,如第11至13圖所示,在一對分別插入穿過形成在塊件154之側邊表面上的導引溝槽156a、156b的板本體24上分別設置導引本體152a、152b,藉此塊件154可藉由導引本體152a、152b而被導引於垂直方向。
在組合該夾鉗裝置150之板本體24上,該等導引本體152a、152b係分別安置在相互面對的壁表面上(參考第12及13圖)。該等導引本體152a、152b係例如在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上具有預定長度,且被安置在該等板本體24於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處。如第14圖所示,導引本體152a、152b之每一者包括 形成有矩形形狀之橫截面的主體部分158,以及安裝在該主體部分158之兩側邊表面上的一對軸承160a、160b。
該等主體部分158係例如藉由螺栓而固定於板本體24上,且沿著垂直方向(箭頭方向A及B)而形成在直線上。該等軸承160a、160b係例如由金屬材料所形成,且以相同於主體部分158之方式沿著直線而形成具有預定長度及矩形形狀的橫截面,且藉由螺栓而被固定至主體部分158。此外,軸承160a、160b在其相對置於靠抵於主體部分158之側邊表面的側邊表面上係包括複數個凹部162。該等凹部162舉例來說係可填充諸如油脂或類似物之潤滑劑。
另一方面,如第14圖所示,供導引本體152a、152b插入穿過之導引溝槽156a、156b係形成在塊件154之寬度方向(箭頭方向C)的中央,且係形成在該塊件154面向板本體24之相對側邊表面中,並且朝向塊件154之中心凹入而具有矩形形狀的橫截面。導引溝槽156a、156b垂直地延伸至塊件154的寬度方向,且一對導引表面162a、162b(彼此隔開預定距離)係配置成與導引本體152a、152b之軸承160a、160b滑動接觸。
此外,當塊件154在驅動單元18之驅動動作的作用下而上升及下降時,由於塊件154係藉由插入穿過導引溝槽156a、156b之導引本體152a、152b予以高精確度地導引,且配合經由凹部162而提供於導引本體152a、152b之軸承160a、160b上的潤滑劑,所以該塊件154可因為潤滑劑施加於導引溝槽156a、156b之導引表面162a、162b上而被順暢地導引。
夾鉗裝置150之特定操作基本上係相同於依照上述 第一實施例之夾鉗裝置10的操作,且因此,此等操作之詳細說明便予以省略。
依照本發明之夾鉗裝置並未侷限於上述實施例。在不違背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可對這些實施例實行各種不同的變更及修改。
10‧‧‧夾鉗裝置
12‧‧‧本體
14‧‧‧第一夾鉗臂
16‧‧‧第二夾鉗臂
18‧‧‧驅動單元
20‧‧‧驅動力傳輸機構
22‧‧‧基部
24‧‧‧板本體
26a、36‧‧‧定位銷
28‧‧‧副板
30a‧‧‧螺栓
32‧‧‧第一導引本體
34‧‧‧第二導引本體
40‧‧‧頂板部分
42‧‧‧捕捉溝槽
44‧‧‧定位構件
46‧‧‧第一臂銷
48‧‧‧軛部
50‧‧‧第二臂銷
56‧‧‧連桿板
58‧‧‧第二定位孔
62‧‧‧固定螺栓
64‧‧‧凸輪溝槽
66‧‧‧第一溝槽部分
68‧‧‧第二溝槽部分
70‧‧‧夾持部分
72‧‧‧夾持表面
74‧‧‧缸管
76‧‧‧活塞
78‧‧‧活塞桿
80‧‧‧桿蓋
82‧‧‧第一埠口
84‧‧‧第二埠口
86‧‧‧管接頭
88‧‧‧活塞墊圈
90‧‧‧環形阻尼器
92‧‧‧連接器
94‧‧‧塊件
96‧‧‧止動件
98‧‧‧連桿銷
100‧‧‧滾輪銷
102‧‧‧滾輪
104‧‧‧連桿臂
116‧‧‧側壁
W‧‧‧工件
W1‧‧‧第一構架
W2‧‧‧第二構架

Claims (6)

  1. 一種夾鉗裝置,藉由一對夾鉗臂之旋轉而以該對夾鉗臂來夾鉗工件,包含:本體(12);驅動單元(18),其安置於該本體(12)上且具有可朝軸向位移之可位移本體(76、78);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其相對於該本體(12)被可旋轉地支撐且以相互面對之方式被配置;驅動力傳輸機構(20),其連接至該驅動單元(18),且其將沿該驅動單元(18)之軸向的直線位移轉換成旋轉位移且將該驅動單元(18)之驅動力傳輸至該第一及第二夾鉗臂(14、16);及定位構件,其連接至該驅動力傳輸機構(20),用於在開始夾鉗該工件之前的階段中,藉由當要進行該工件之夾鉗時於該第一夾鉗臂(14)之前先限制該第二夾鉗臂(16)之旋轉而將該工件定位及固持於預定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夾鉗裝置,該定位構件包含:凸輪溝槽(64),其形成在該第二夾鉗臂(16)中;及滾輪(102),其被可旋轉地支撐在塊件(94)上,該塊件係連接至該可位移本體(78),該滾輪(102)可沿著該凸輪溝槽(64)而移動;且該凸輪溝槽(64)包含:旋轉溝槽部分(68),其係相對於該可位移本體(78)之位移方向而呈傾斜,且當該第二夾鉗臂(16)被旋轉時,該 旋轉溝槽部分係與該滾輪(102)相嚙合;及限制溝槽部分(66),其連接至該旋轉溝槽部分(68),且其沿著該可位移本體(78)之該位移方向而延伸,並且當該第二夾鉗臂(16)之旋轉被限制時,該限制溝槽部分係與該滾輪(102)相嚙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夾鉗裝置,其中,該本體(12)包括導引本體(34),該滾輪(102)靠抵於該導引本體,且該導引本體係沿著該可位移本體(78)之該位移方向導引該滾輪(10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夾鉗裝置,其中,該本體(12)包括用於沿著該可位移本體(78)之該位移方向導引該塊件(94)之導引機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夾鉗裝置,該導引機構包含:導引本體(152a、152b),其安置成沿著相對於該本體(12)之垂直方向而延伸;及導引溝槽(156a、156b),其形成在該塊件(94)中,該等導引本體(152a、152b)係插入於該等導引溝槽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夾鉗裝置,其中,該驅動單元(18)包含流體壓力缸,藉由供應壓力流體至該流體壓力缸,該流體壓力缸係沿該軸向來位移該可位移本體(76、78)。
TW102127734A 2012-08-07 2013-08-02 夾鉗裝置 TWI577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4562 2012-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949A TW201424949A (zh) 2014-07-01
TWI577508B true TWI577508B (zh) 2017-04-11

Family

ID=4908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734A TWI577508B (zh) 2012-08-07 2013-08-02 夾鉗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908219B2 (zh)
EP (1) EP2882571B1 (zh)
JP (1) JP6123055B2 (zh)
KR (1) KR101761759B1 (zh)
CN (1) CN104540640B (zh)
BR (1) BR112015002819A2 (zh)
MX (1) MX352729B (zh)
TW (1) TWI577508B (zh)
WO (1) WO20140250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0922B2 (ja) 2014-02-24 2017-07-12 Smc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装置
JP6628076B2 (ja) * 2015-06-30 2020-01-08 Smc株式会社 チャック装置
CN107414872B (zh) * 2017-05-12 2024-03-26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箱体夹具及使用该夹具的机械手装置
CN108436539B (zh) * 2018-04-03 2024-02-20 浙江创大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门框切割机
CN109227183A (zh) * 2018-11-26 2019-01-18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夹设备
CN113175466B (zh) * 2021-01-29 2022-06-28 北京中科生仪科技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
CN115213712B (zh) * 2022-08-01 2023-05-09 集美工业学校 一种机加工设备及机加工设备的轴向预紧装置
KR102486724B1 (ko) * 2022-08-12 2023-01-10 (주)코윈테크 자동 잠금 클램프
CN115246563B (zh) * 2022-08-29 2023-08-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流转定位装置和生产线
KR102581891B1 (ko) * 2023-03-03 2023-09-22 주식회사 토탈베스틸정공 생산성을 개선한 연마 작업용 지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389A (en) * 1983-12-27 1985-08-27 Universal Automatic Corporation Machine tool fixture
US20070241577A1 (en) * 2006-04-13 2007-10-18 Conrad Earl Waldorf Dual rod gripp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6227A (en) * 1976-05-10 1978-02-28 Trw Inc. Self-aligning work holding clamp
WO1995021722A1 (en) * 1994-02-14 1995-08-17 Ausilio John S Self-equalizing clamp
JP4348656B2 (ja) * 1999-03-24 2009-10-21 Smc株式会社 非同期平行開閉形チャック
US6634630B2 (en) 1999-06-01 2003-10-21 Aladdin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lamping and lifting mechanism
JP3662476B2 (ja) * 2000-05-31 2005-06-22 Smc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装置
US6530615B2 (en) * 2001-01-17 2003-03-11 Syron Engineering & Mfg., Llc Workpiece gripper
US7837247B2 (en) 2006-07-18 2010-11-23 Syron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Llc Gripper with central support
JP5014917B2 (ja) * 2007-08-10 2012-08-29 セントラル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
JP4964059B2 (ja) 2007-08-10 2012-06-27 株式会社オリンピア 遊技機
JP4950123B2 (ja) * 2008-05-21 2012-06-13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389A (en) * 1983-12-27 1985-08-27 Universal Automatic Corporation Machine tool fixture
US20070241577A1 (en) * 2006-04-13 2007-10-18 Conrad Earl Waldorf Dual rod grip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2571A1 (en) 2015-06-17
WO2014025055A1 (en) 2014-02-13
JP2015531690A (ja) 2015-11-05
US20150137440A1 (en) 2015-05-21
BR112015002819A2 (pt) 2017-07-04
KR101761759B1 (ko) 2017-07-26
CN104540640B (zh) 2016-11-16
US9908219B2 (en) 2018-03-06
MX2015001710A (es) 2015-04-14
EP2882571B1 (en) 2016-05-04
JP6123055B2 (ja) 2017-05-10
MX352729B (es) 2017-12-06
TW201424949A (zh) 2014-07-01
KR20150032573A (ko) 2015-03-26
CN104540640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508B (zh) 夾鉗裝置
JP5688582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6036725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5942126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5418997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5900857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6160922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5821134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5962684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KR101593306B1 (ko) 파이프 연결장치용 작업대
JP5943237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6367180B2 (ja) ワークピースを工具の上に締め付けるための装置
KR101599513B1 (ko) 원 웨지 센터링 유압척
JP2016084856A (ja) 管継手の連結装置
BR112015018045B1 (pt) Aparelho de fixação
JPH1170417A (ja) 位置決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