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752B -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 Google Patents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752B
TWI573752B TW105118919A TW105118919A TWI573752B TW I573752 B TWI573752 B TW I573752B TW 105118919 A TW105118919 A TW 105118919A TW 105118919 A TW105118919 A TW 105118919A TW I573752 B TWI573752 B TW I5737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ag
transformation
finished product
rota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8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0321A (zh
Inventor
Ming-Jin Deng
Original Assignee
Ming-Jin D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Jin Deng filed Critical Ming-Jin Deng
Priority to TW105118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37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7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0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0321A/zh

Link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中所使用之轉形機構
本發明係一種轉形機構,尤指一種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中所使用之轉形機構,該轉形機構能在該製法完成一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而在一具容納空間之扁平袋料上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後,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執行一轉形作業,進而使該製法能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執行一第二次封合作業,以形成一第二袋子,使得整個生產製法完全不會產生廢料,或僅產生極少之廢料,故能完全或大幅免除回收再利用該等廢料時所需消耗之資源,進而從根源實現節能環保之目標。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高漲,雖然全球已有許多國家之城市實施禁用塑膠袋,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之其餘國家及城市至今仍廣泛地使用塑膠袋,其領域包括包裝醫藥品、個人護理用品和食品等,因此,塑膠袋造成的環保問題始終存在;畢竟,以石化產品製成的塑膠袋,除了製造過程中會產生汙染,不會自然腐爛的特性,也造成廢棄物汙染問題,不僅會堵塞水溝,也會造成魚群吞食死亡;若焚化時溫度不足、焚燒不完全,更會產生戴奧辛,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然而,若政府過度限用塑膠袋,商家和民眾轉而使用紙袋,也不代表做到環保,因為紙製品在製造時,消耗的能源比塑膠更多,同樣造成環境的負擔,況且,為了造紙砍伐樹木,又會造成生態浩劫。
按,世界各國業者在每製作出一個具提把塑膠袋,均會產生約1/6~1/5大小之中央廢料及側緣廢料,茲以臺灣一年約使用兩百億個塑膠袋為例,每年亦創造出約相當於三十三至四十億個塑膠袋之廢料,雖然,該等廢料能被回收再利用,但是,每年為了回收再利用該等廢料所消耗之資源(包括:人力、時間及能源等成本)亦相當可觀,而不容忽視。針對此,發明人曾思及,在製作該等具提把袋子之源頭,使生產製法完全無廢料,或僅產生極少之廢料,以期能完全或大幅免除回收再利用該等廢料時所需消耗之資源,進而從根源實現節能環保之目標,並據此研發出一種「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且已申請專利在案。
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係應用於塑膠袋、紙袋或布袋…等具提把之袋子,主要包括下列步驟:(a)先將一成捲袋料10架設至一生產線上,嗣,將該成捲袋料10之一端沿箭頭方向拉伸至一工作平台20,且使該成捲袋料10平攤在一工作平台20上,成為一扁平袋料101,該扁平袋料101內具有一中空之容納空間102;(b)復請參閱第1圖所示,利用可上下位移(沿雙箭頭方向)之一封合裁切治具70,對該扁平袋料101依序進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其中,針對不同材料之袋子,如:塑膠袋、紙袋或布袋,該第一次封合可為熱壓封合、黏合或縫合,請參閱第2圖所示,以分別形成一第一袋子80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90,該第一袋子80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在構形上完全互補,其中,該第一袋子80之上緣及下緣係被封合,分別形成一第一封合線802,該第一袋子80下緣、鄰近上緣之中央部位及兩相對側緣部位則被裁切,而分別形成一第一裁切線801: (c)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俟該封合裁切治具70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後,該第一袋子80鄰近上緣之中央部位及兩相對側緣部位將被裁去,而成為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之四條第二提把帶901及二條第二捆綁帶93,且令該第一袋子80成為第3圖所示之具提把81及捆綁帶83的袋子,該第一袋子80之上緣具有二相互間隔之第一提把81,供使用者握持,該等第一提把81間形成有一第一開口82,該第一開口82係與該第一袋子80內之容納空間102相連通,令使用者能通過該第一開口82,將物品盛裝在該容納空間102內,該第一袋子80之上緣在對應於該等第一提把81間之相對位置則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捆綁帶83,供使用者捆綁,以限縮該第一開口82之大小,令盛裝在該容納空間102內之物品,不易自該第一開口82掉出;(d)請參閱第4圖所示,執行一轉形作業,該轉形作業係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對應之中心線部位C-C,朝反方向(如虛線箭頭所示)位移,令該等第二捆綁帶93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且令任二條對應之第二提把帶901亦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e)俟完成該轉形作業後,請參閱第4及5圖所示,利用一封合治具(圖中未示),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執行第二次封合作業,以使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之下緣及任二條相互對應平貼之第二提把帶901上緣被封合,分別形成一第二封合線902;俟完成第二次封合作業後,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即成為第5圖所示具提把及捆綁帶之一第二袋子100完成品,該第二袋子100之上緣具有二相互間隔之第二提把91,供使用者握持,該等第二提把91間形成有一第二開口92,該第二開口92係與該第二袋子100內之 容納空間102相連通,令使用者能通過該第二開口92,將物品盛裝在該容納空間102內,該第二袋子100之上緣在對應於該等第二提把91間之相對位置則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捆綁帶93,供使用者捆綁,以限縮該第二開口92之大小,令盛裝在該容納空間102內之物品,不易自該第二開口92掉出。
如此,由於該「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能依序透過該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該轉形作業及該第二次封合作業,在完全不產生廢料且符合節能減碳要求之前提下,同時製作出該第一袋子80與該第二袋子100,且令該第一袋子80與該第二袋子100不僅具有提把,尚具有捆綁帶,完全符合使用者之需求,故,確實能在具提把袋子之生產源頭,完全免除回收再利用該等廢料時所需消耗之資源,進而從根源有效達成節能環保之目標。然而,如何透過一具體可行之轉形機構,順利完成該「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中必須之轉形作業,則為本發明在此亟欲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轉形機構,該轉形機構係應用至一具提把袋子(包括塑膠袋、紙袋或布袋…等)之零廢料製法中,其中,該製法能在執行一第一次封合(包括熱壓封合、黏合或縫合…等)及裁切作業後,在一具容納空間之扁平袋料上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該第一袋子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構形上完全互補;該轉形機構係用以執行該製法中之一轉形作業,該轉形機構包括一工作平台及一第二轉形平台,其中,該工作平台包括一固定平台及一第一轉形平台,該固定平台及第一轉形平台係沿該工作平台之縱向排列,且其頂面上分別佈設有複數個 吸氣孔,該等吸氣孔能對平攤在該工作平台上之該扁平袋料之一側面執行吸氣作業,以使該扁平袋料能穩固地定位在該工作平台上;該固定平台及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共同形成之面積係與該第一袋子及第二袋子半成品共同形成之面積相匹配,該固定平台之頂面積係與該第一袋子扣除其上之第一提把帶及第一捆綁帶後之袋身面積相匹配,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積則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第一提把及第一捆綁帶面積之和相匹配;該第二轉形平台,係排列在該第一轉形平台之一側,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積係與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積相匹配,且該第一轉形平台能由水平狀態被翻轉至使該第一轉形平台頂面對應於該第二轉形平台頂面之狀態,以共同夾持住該第一轉形平台上之該第二袋子半成品,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上佈設有複數個吸氣孔,該等吸氣孔能對夾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間之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之另一側面執行吸氣作業。
如此,在該第二袋子半成品被夾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間之狀態下,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上之該等吸氣孔僅會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且該第一轉形平台會被翻轉回水平狀態,以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二第二捆綁帶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且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任二條對應之第二提把帶亦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而完成該轉形作業;俟完成該轉形作業後,該製法能利用一封合治具,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執行一第二次封合作業,以使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之下緣及任二條相互對應平貼之第二提把帶上緣被封合,分別形成一第二封合線,進而製成一第二袋子之完成品。
據此,本發明之該轉形機構確實能順利銜接該第一次封合及 裁切作業及該第二次封合作業,在完全不產生廢料且符合節能減碳要求之前提下,同時製作出該第一袋子與該第二袋子,且令該第一袋子與該第二袋子不僅具有提把,尚具有捆綁帶,完全符合使用者之需求。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之技術、結構特徵及其目的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成捲袋料
101‧‧‧扁平袋料
100‧‧‧第二袋子
102‧‧‧容納空間
20‧‧‧工作平台
21‧‧‧固定平台
22‧‧‧第一轉形平台
211、221、301‧‧‧吸氣孔
30‧‧‧第二轉形平台
70‧‧‧封合裁切治具
80‧‧‧第一袋子
801‧‧‧第一裁切線
802‧‧‧第一封合線
81‧‧‧第一提把
82‧‧‧第一開口
83‧‧‧第一捆綁帶
90‧‧‧第二袋子半成品
901‧‧‧第二提把帶
902‧‧‧第二封合線
91‧‧‧第二提把
92‧‧‧第二開口
93‧‧‧第二捆綁帶
C-C‧‧‧中心線部位
第1圖係零廢料製法的生產線示意圖;第2圖係零廢料製法生產線上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之示意圖;第3圖係零廢料製法製成之第一袋子的結構示意圖;第4圖係零廢料製法對第二袋子半成品執行轉形作業之示意圖;第5圖係零廢料製法對第二袋子半成品執行第二次封合作業後製成之第二袋子的結構示意圖;第6圖係本發明轉形機構之示意圖;第7圖係本發明轉形機構執行轉形作業之示意圖;及第8圖係本發明轉形機構回復原狀之示意圖。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中所使用之轉形機構,該轉形機構係應用至前述「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中,該零廢料製法係用以製作塑膠袋、紙袋或布袋…等具提把之袋子,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該零廢料製法能在執行一第一次封合(包括熱壓封合、黏合或縫合…等)及裁切作業後,在一具容納空間102之扁平袋料101上形成一第一袋 子80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90,該第一袋子80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在構形上完全互補。
請參閱第6圖所示,該轉形機構係用以執行該零廢料製法中之一轉形作業,該轉形機構包括一工作平台20及一第二轉形平台30,其中,該工作平台20係由一固定平台21及一第一轉形平台22組合而成,且該固定平台21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係沿該工作平台20之縱向排列,該固定平台21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頂面上分別佈設有複數個吸氣孔211、221,該等吸氣孔211。221能對平攤在該工作平台20上之該扁平袋料101之一側面執行吸氣作業,以使該扁平袋料101能穩固地定位在該工作平台20上之預定位置;該固定平台21及第一轉形平台22之頂面共同形成之面積係與一第一袋子80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90共同形成之面積相匹配;該固定平台21之頂面積係與該第一袋子80扣除其上之第一提把81及第一捆綁帶83後之袋身面積相匹配,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頂面積則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第一提把81及第一捆綁帶83面積之和相匹配。
復請參閱第6圖所示,該第二轉形平台30係排列在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一側,該第二轉形平台30之頂面積係與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頂面積相匹配,請參閱第7圖所示,且該第一轉形平台22能由水平狀態被翻轉至使該第一轉形平台22頂面對應於該第二轉形平台30頂面之狀態(或該第二轉形平台30能由水平狀態被翻轉至使該第二轉形平台30頂面對應於該第一轉形平台22頂面之狀態),以共同夾持住該第一轉形平台22上之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該第二轉形平台30之頂面上佈設有複數個吸氣孔301,該等吸氣孔301能對夾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間之該第二袋子 半成品90之另一側面執行吸氣作業。
如此,復請參閱第7圖所示,在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被夾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間之狀態下,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上之該等吸氣孔301、221僅會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且該第一轉形平台22(或該第二轉形平台30)會被翻轉回水平狀態,以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對應之二第二捆綁帶93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且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任二條對應之第二提把帶901亦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而完成該轉形作業;俟完成該轉形作業後,該零廢料製法即能利用一封合治具,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執行一第二次封合作業,以使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之下緣及任二條相互對應平貼之第二提把帶901上緣被封合,分別形成一第二封合線902,進而製作出一具第二提把91及第二捆綁帶93之一第二袋子100之完成品。
據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之該轉形機構能順利銜接該零廢料製法中之該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及該第二次封合作業,在完全不產生廢料且符合節能減碳要求之前提下,同時製作出該第一袋子80與該第二袋子100,復請參閱第3及5圖所示,且令該第一袋子80與該第二袋子100不僅分別具有提把81、91,尚分別具有捆綁帶83、93,完全符合使用者之需求,故,確實能在具提把袋子之生產源頭,完全免除回收再利用該等廢料時所需消耗之資源,進而從根源有效達成節能環保之目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惟,本發明在實際施作時,並不侷限於此,茲以第6~8圖所示之該轉形機構為例,其中,該第二轉形平台30係與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一側保持一間距;在該零廢料製法 對該扁平袋料101完成該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業,而在該扁平袋料101上形成該第一袋子80及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後,該固定平台21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上對應於該第一袋子80之吸氣孔211、221,將停止對該第一袋子80執行吸氣作業,以便執行取下該第一袋子80之程序;復請參閱第6圖所示,俟該第一袋子80被取下後,該第一轉形平台22連同其上之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將被橫向位移(如第6圖之虛線箭頭所示),復請參閱第7圖所示,以使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一側能靠攏至該第二轉形平台30,此時,該第一轉形平台22及該第二轉形平台30能分別由水平狀態被翻轉(如第7圖之虛弧線箭頭所示)成垂直狀態,進而使該第一轉形平台22、其上之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及該第二轉形平台30能分別與該固定平台21相互垂直,且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之頂面能對應於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頂面,以共同夾持住該第一轉形平台22上之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嗣,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上之該等吸氣孔301、221將僅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最後,當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分別被翻轉回水平狀態時,即完成該轉形作業。
復請參閱第7圖所示,俟完成該轉形作業後,該零廢料製法即能利用一封合治具(圖中未示),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執行一第二次封合作業,以使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之下緣及任二條相互對應平貼之第二提把帶901上緣被封合,分別形成一第二封合線902,進而製作出一具有第二提把91及第二捆綁帶93之一第二袋子100之完成品;嗣,該第一轉形平台22及該第二轉形平台30上對應於該第二袋子100之吸氣孔221、301,將停止對該第二袋子100執行吸氣作業,以便執行取下該第二袋子100之程序;請參閱 第8圖所示,俟該第二袋子100被取下後,該第一轉形平台22將被橫向位移(如第8圖之虛線箭頭所示),回復至原位置,以與該固定平台21共同組成該工作平台20,繼續重覆執行該零廢料製法。
然而,復請參閱第6~8圖所示,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亦能視實際需要,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直接靠攏至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一側,且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或該第一轉形平台22)能翻轉180度,以與該第一轉形平台22(或該第二轉形平台30)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或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能分別翻轉90度,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在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中,亦能視實際需要,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與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一側保持一間距,且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能向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方向移動,以靠攏至該第一轉形平台22之一側,進而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或該第一轉形平台22)能翻轉180度,以與該第一轉形平台22(或該第二轉形平台30)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或令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能分別翻轉90度,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據此,無論本發明之前述轉形機構中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間之配置及作動關係為何?只要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或該第一轉形平台22能被翻轉,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嗣,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上之該等吸氣孔301、221僅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最後,該第二轉形平台30及該第一轉形平台22會分別被翻轉回水平狀態,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對應之二第二捆綁帶93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且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任二條對應之第二提把帶901亦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 狀態,以完成該轉形作業,均係本發明在此所稱之轉形機構。
按,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若干較佳實施例,惟,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不侷限於此,凡相關技術領域之人士,在參酌本發明之技術內容後,所能輕易思及的等效變化,均應不脫離本發明之保護範疇。
100‧‧‧第二袋子
102‧‧‧容納空間
22‧‧‧第一轉形平台
221、301‧‧‧吸氣孔
30‧‧‧第二轉形平台
90‧‧‧第二袋子半成品
901‧‧‧第二提把帶
902‧‧‧第二封合線
91‧‧‧第二提把
93‧‧‧第二捆綁帶

Claims (7)

  1. 一種具提把袋子之零廢料製法中所使用之轉形機構,包括:一工作平台,包括一固定平台及一第一轉形平台,該固定平台及第一轉形平台係沿該工作平台之縱向排列,且其頂面上分別佈設有複數個吸氣孔,該等吸氣孔能對平攤在該工作平台上之一扁平袋料之一側面執行吸氣作業;該固定平台及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共同形成之面積係與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共同形成之面積相匹配,該第一袋子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構形上完全互補,其中,該固定平台之頂面積係與該第一袋子扣除其上之第一提把及第一捆綁帶後之袋身面積相匹配,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積則與該第二袋子半成品、第一提把及第一捆綁帶面積之和相匹配;及一第二轉形平台,係排列在該第一轉形平台之一側,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上佈設有複數個吸氣孔,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積係與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積相匹配,且該第一轉形平台或該第二轉形平台能由水平狀態被翻轉至使該第一轉形平台頂面對應於該第二轉形平台頂面之狀態,以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在該第二袋子半成品被夾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間之狀態下,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上之該等吸氣孔僅會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且該第一轉形平台或該第二轉形平台會被翻轉回水平狀態,以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二第二捆綁帶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且令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任二條對應之第二提把帶亦處於相互對應平貼之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形機構,其中,該第一轉形平台能由水平狀態被翻轉180度,以使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對應於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上之該等吸氣孔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後,該第一轉形平台會被翻轉回原狀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形機構,其中,該第二轉形平台能由水平狀態被翻轉180度,以使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對應於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上之該等吸氣孔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後,該第二轉形平台會被翻轉回原狀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形機構,其中,該第一轉形平台及該第二轉形平台能分別由水平狀態被翻轉成垂直狀態,以使該第二轉形平台之頂面對應於該第一轉形平台之頂面,共同夾持住該第二袋子半成品,在該第二轉形平台及該第一轉形平台上之該等吸氣孔對該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對應之一半部位執行吸氣作業後,該第一轉形平台及該第二轉形平台會分別被翻轉回原狀態。
  5. 如請求項1、2、3或4所述之轉形機構,其中,該第二轉形平台係靠攏至該第一轉形平台。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轉形機構,其中,該第二轉形平台係與該第一轉形平台保持一間距,且能向該第一轉形平台之方向移動,以靠攏至該第一轉形平台。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轉形機構,其中,該第一轉形平台係與該第二轉形平 台保持一間距,且能向該第二轉形平台之方向移動,以靠攏至該第二轉形平台。
TW105118919A 2016-06-16 2016-06-16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TWI573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8919A TWI573752B (zh) 2016-06-16 2016-06-16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8919A TWI573752B (zh) 2016-06-16 2016-06-16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3752B true TWI573752B (zh) 2017-03-11
TW201800321A TW201800321A (zh) 2018-01-01

Family

ID=5876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919A TWI573752B (zh) 2016-06-16 2016-06-16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375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7711A (en) * 1960-05-30 1964-01-14 Natro Cellulosa S P A Plastic bag
JPH0624502A (ja) * 1991-11-04 1994-02-01 Lourence C J Greyvenstein ごみ袋及びごみ袋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02128091A (ja) * 2000-10-30 2002-05-09 Yukie Kunitsugu 袋、袋の連続体及び袋の製造方法
JP2004338782A (ja) * 2003-05-19 2004-12-02 Makoto Haranaga 袋素材
TWM372327U (en) * 2009-06-12 2010-01-11 xin-fu Wang Hand carrying strap of meal box
JP2012136255A (ja) * 2010-12-27 2012-07-19 Maruman:Kk 合成樹脂フィルム製袋及びその製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7711A (en) * 1960-05-30 1964-01-14 Natro Cellulosa S P A Plastic bag
JPH0624502A (ja) * 1991-11-04 1994-02-01 Lourence C J Greyvenstein ごみ袋及びごみ袋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02128091A (ja) * 2000-10-30 2002-05-09 Yukie Kunitsugu 袋、袋の連続体及び袋の製造方法
JP2004338782A (ja) * 2003-05-19 2004-12-02 Makoto Haranaga 袋素材
TWM372327U (en) * 2009-06-12 2010-01-11 xin-fu Wang Hand carrying strap of meal box
JP2012136255A (ja) * 2010-12-27 2012-07-19 Maruman:Kk 合成樹脂フィルム製袋及びその製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321A (zh) 201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41889U (zh) 一种智能拆包系统
US10640272B2 (en) Packaging b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lm material of the packaging b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ackaging bag
CN105500775A (zh) 手提袋提手翻折装置
TWI573752B (zh) The transfer mechanism used in the waste disposal method of the bag
TW201142409A (en) Panel cutting apparatus
CN103413899A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铝塑膜预热折边机构
CN107825822A (zh) 一种双面自动撕膜机
CN210362049U (zh) 一种废弃塑料瓶回收智能工业机器人装置
TWI574638B (zh) Film glove collection mechanism
CN204431799U (zh) 一种成型片材按钮袋制袋机
CN203680885U (zh) 一种全自动纽扣袋制袋机
CN1787756A (zh) 接合/打开方法、塑料制接合件、信封、包及捆扎件
CN203485492U (zh) 一种制袋机的整本折叠机构
CN206441821U (zh) 一种电池双折边机
CN205818485U (zh) 全钢成型机组
CN209364815U (zh) 全自动模切机及其智能上料装置
CN202911198U (zh) 全自动pvc袋制袋机
CN207192438U (zh) 一种胶带自动回收装置
CN206050187U (zh) 一种耳机线包装成型机
CN207496199U (zh) 一种双面自动撕膜机
CN103481541B (zh) 一种制袋机的整本折叠机构
CN211591417U (zh) 一种废纸箱回收处理装置
CN213677535U (zh) 一种塑料袋压边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折袋装置
CN221022593U (zh) 一种包装袋袋孔加工装置
CN109015893A (zh) 一种环型双面胶及生产该环形双面胶的设备和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