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6837B - 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 Google Patents

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6837B
CN106346837B CN201610728256.3A CN201610728256A CN106346837B CN 106346837 B CN106346837 B CN 106346837B CN 201610728256 A CN201610728256 A CN 201610728256A CN 106346837 B CN106346837 B CN 106346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k
sealing
upper limb
carrying handle
finish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82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6837A (zh
Inventor
邓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6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6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6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68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Auxiliary Apparatuses For Manual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在执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能在一具容纳空间的扁平袋料上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的上下缘被封合,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去,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四条提把带及二条捆绑带,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提把,该些提把间形成有一开口,该开口与该第一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提把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捆绑带。

Description

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具提把袋子的制法,尤指一种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提高,愈来愈多国家提出“限塑令”。现以印度为例,其高等法院曾下令首都德里政府,全面禁止市场、商店、旅馆、医院使用塑胶袋,但是,市政专家却认为,塑胶袋已是大众不可或缺的用品,不可能一时之间全面禁用,此外,根据中央社报导,德里政府早在2000年即订立了“塑胶袋法”,制订各种用途的塑胶袋厚度,也禁止将塑胶袋扔进水塘和沟渠中,接着,在2003年,印度国会也通过“反塑胶袋法”,且率先在印度北部实施,禁止生产、使用、储存、销售塑胶袋,然而,时至今日,印度绝大多数地方,包括印度北部,依然可见塑胶袋使用的泛滥,街头随处可见成堆的塑胶袋垃圾,每逢大雨就堵住下水道,造成淹水,成为疟蚊的温床,衍生各种致命疾病,当地也常以燃烧方式处理塑胶垃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非政府环保组织“塔帕斯”表示,德国、新加坡,甚至比印度贫穷的邻国孟加拉国,落实禁用塑胶袋都有很好的成效,但印度却无法改善滥用塑胶袋问题,事实上,至今全世界仍广泛使用塑胶袋,包括包装医药品、个人护理用品和食品等。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国家、城市实施禁用塑胶袋,例如:美国旧金山已宣布禁止大型超级市场使用塑胶袋法案,以促进环保回收;英国伦敦也修法强制商店针对购物塑胶袋收费,希望鼓励商家和顾客使用环保袋,以降低每年约一百三十亿个塑胶袋的使用量。
反观中国台湾环保署,从2003年(即民国92年)开始,即规定百货公司、购物中心、量贩店、超级市场、连锁便利商店、连锁速食店及有店面餐饮业,禁止免费提供塑胶袋,消费者必须付费向业者购买0.06公厘(即毫米)的厚塑胶袋,政策实施以后,除了有店面的餐饮业只减少了20%的塑胶袋使用量外,其它商家都成功地减少了70%~80%的使用量。据此,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表示,有鉴于中国台湾人习惯汤汤水水的饮食,外带的塑胶袋容易被汤汁沾污、油腻,而无法重复使用,若继续强制使用加厚的塑胶袋,虽能让废弃塑胶袋的数量下降,但却会使塑胶袋的总重量逐步攀升,因此,乃从2006年(即民国95年)起,又再度开放小吃店提供塑胶袋。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环保署进一步推动塑胶袋回收,现以过去中国台湾一年约使用两百亿个塑胶袋为例,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两点五个,在推动部分商家禁用后,每年约减少二十亿个塑胶袋用量,而推动塑胶袋回收至今,已回收了三十五亿个塑胶袋,相当于一万两千两百五十七公吨的塑胶垃圾,这些回收再利用的塑胶袋,经由热融、拉丝、造粒为再生塑胶料后,还能制成工具箱、花盆、畚箕、垃圾袋等非装盛食物的塑胶制品,再度发挥效能。
然而,无论是限用或回收再使用,塑胶袋造成的环保问题却始终存在,毕竟,以石化产品制成的塑胶袋,除了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染,不会自然腐烂的特性,也造成废弃物污染问题,不仅会堵塞水沟,也会造成鱼群吞食死亡;若是焚化时温度不足、焚烧不完全,又会产生戴奥辛,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但是,若政府过度限用塑胶袋,商家和民众转而使用纸袋,也不代表做到环保,因为纸制品在制造时,消耗的能源比塑胶更多,同样造成环境的负担,况且为了造纸砍伐树木,又会造成生态浩劫。为了生活便利与卫生,人类不可能完全禁用塑胶袋和纸袋,但可以“省着用”,例如:将装一般物品的干用塑胶袋与装食物的湿用塑胶袋分开,干净的可重复利用;固定买餐饮的学生、上班族,养成自备容器装盛食物的习惯,将塑胶袋用量减到最低,每天少用一个,一年下来就少用了三百六十五个塑胶袋,总之,“分类回收虽重要,能够不用会更好!”,但,事实上,无法杜绝使用塑胶袋始终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环保议题。
世界各国业者在制作该些具提把塑胶袋时,其主要步骤如下:
(1)请参阅图1所示,先将一成卷袋料10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10的一端沿箭头方向拉伸至一工作平台20,且使该成卷袋料10平摊在该工作平台20上,成为一扁平袋料101,该扁平袋料101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102;
(2)再请参阅图1所示,利用可上下位移(沿双箭头方向)的一热封裁切治具30,对该扁平袋料101依序进行热封及裁切作业,请参阅图2所示,以形成一具提把的塑胶袋40,其中,该塑胶袋40的上缘及下缘被热压封合,分别形成一封合线402,该塑胶袋40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裁切线401;
(3)再请参阅图2所示,待该热封裁切治具30完成热封及裁切作业后,该塑胶袋40邻近上缘被裁去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即成为两中央废料51及两侧缘废料52,且形成如图3所示的具提把塑胶袋40,该塑胶袋4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提把4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提把41间形成有一开口42,该开口42与该塑胶袋4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开口4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
由以上制造工艺,再请参阅图2所示,任何人应均能轻易得知,每制作出一个具提把塑胶袋40,将产生约1/6~1/5大小的该些中央废料51及侧缘废料52,现以中国台湾一年约使用两百亿个塑胶袋为例,每年也创造出约相当于三十三至四十亿个塑胶袋的中央废料51和侧缘废料52,虽然,该些中央废料51和侧缘废料52能被回收再利用,但是,每年为了回收再利用该些中央废料51和侧缘废料52所消耗的资源(包括:人力、时间及能源等成本)也相当可观,而不容忽视。
据上所述,既然塑胶袋,尤其是,用来盛装干湿物品,方便使用者提携的具提把袋子(包括塑胶袋、纸袋或布袋…等),已成为世界各国难以解决的重要环保议题,发明人乃思及如何在制作该些具提把袋子的源头,使生产工艺完全无废料,或仅产生极少的废料,以期能完全或大幅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进而从根源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提把袋子(包括塑胶袋、纸袋或布袋…等)的零废料制法,该制法能在执行第一次封合(包括热压封合、黏合或缝合…等)及裁切作业后,在一具容纳空间的扁平袋料上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
具体的,本发明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包括:先将一成卷袋料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的一端拉伸至一工作平台,且使该成卷袋料平摊在该工作平台上,成为一扁平袋料,该扁平袋料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还包括:利用一封合裁切治具,对该扁平袋料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该第一袋子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及待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去,而分别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四条第二提把带及两条第二捆绑带,且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一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一开口,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内,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捆绑带,供使用者捆绑,以限缩该第一开口的大小,使盛装在该容纳空间内的物品,不易自该第一开口掉出。
本发明的该制法还包括一转形作业,该转形作业将该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对应的中心线部位,朝反方向位移,使其上的该些第二捆绑带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且任两条对应的第二提把带也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
本发明的该制法还包括一第二次封合(包括热压封合、黏合或缝合…等)作业,该第二次封合作业是在完成该转形作业后,对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下缘及任两条相互对应平贴的第二提把带的上缘执行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二封合线;待完成第二次封合作业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即成为一第二袋子的完成品,该第二袋子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二提把,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二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二开口,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内,该第二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二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捆绑带,供使用者捆绑,以限缩该第二开口的大小,使盛装在该容纳空间内的物品,不易自该第二开口掉出。
据此,本发明的制造工艺确实能依序通过该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该转形作业及该第二次封合作业,在完全不产生废料且符合节能减碳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制作出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且使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不仅具有提把,还具有捆绑带,完全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能在零废料且符合节能减碳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制作出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虽均具有提把,仅该第一袋子不具捆绑带,但仍能在生产源头,完全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
具体的,本发明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包括:先将一成卷袋料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的一端拉伸至一工作平台,且使该成卷袋料平摊在该工作平台上,成为一扁平袋料,该扁平袋料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还包括:利用一封合裁切治具,对该扁平袋料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该第一袋子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及待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将被裁去,而分别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四条第二提把带及两条第二捆绑带,且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该些第一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捆绑带。
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也能在少废料且符合节能减碳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制作出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只是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仅具有提把,而不具捆绑带,但却能在生产源头,大幅减少废料,进而大幅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
具体的,本发明具提把袋子的少废料制法包括:先将一成卷袋料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的一端拉伸至一工作平台,且使该成卷袋料平摊在该工作平台上,成为一扁平袋料,该扁平袋料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具提把袋子的少废料制法还包括:利用一封合裁切治具,对该扁平袋料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该第一袋子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及待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将被裁去,而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四条第二提把带,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去,而成为两侧缘废料,且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该些第一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捆绑带。
本发明的具提把袋子的零或少废料制法,其在执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即能在一具容纳空间的扁平袋料上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除均具备提把,完全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外,其生产工艺完全不会产生废料,或仅产生极少的废料,故能完全或大幅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进而从根源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现有具提把塑胶袋的生产线示意图;
图2是现有具提把塑胶袋的生产线上封合及裁切作业示意图;
图3是现有具提把塑胶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生产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生产线上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制成的第一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对第二袋子半成品执行转形作业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对第二袋子半成品执行第二次封合作业及其完成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生产线上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成的第一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第二袋子半成品执行转形作业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第二袋子半成品执行第二次封合作业及其完成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生产线上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制成的第一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对第二袋子半成品执行转形作业的示意图;及
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对第二袋子半成品执行第二次封合作业及其完成品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成卷袋料 ……………… 10
扁平袋料 ……………… 101
容纳空间 ……………… 102
工作平台 ……………… 20
热封裁切治具 ……………… 30
塑胶袋 ……………… 40
裁切线 ……………… 401
封合线 ……………… 402
提把 ……………… 41
开口 ……………… 42
废料 ……………… 51、52
侧缘废料 ……………… 52”
封合裁切治具 ……………… 70
第一袋子 ……………… 80、80’、80”
第一裁切线 ……………… 801、801’、801”
第一封合线 ……………… 802、802’、802”
第一提把 ……………… 81、81’、81”
第一开口 ……………… 82、82’、82”
第一捆绑带 ……………… 83
第二袋子半成品 ……………… 90、90’、90”
第二提把带 ……………… 901、901’、901”
第二封合线 ……………… 902、902’、902”
第二提把 ……………… 91、91’、91”
第二开口 ……………… 92、92’、92”
第二捆绑带 ……………… 93、93’
第二袋子 ……………… 100、100’、100”
中心线部位 ……………… C-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贵审查员能对本发明的技术、结构特征及其目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该零废料制法应用于塑胶袋、纸袋或布袋…等具提把袋子,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1)请参阅图4所示,先将一成卷袋料10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10的一端沿箭头方向拉伸至一工作平台20,且使该成卷袋料10平摊在一工作平台20上,成为一扁平袋料101,该扁平袋料101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102;
(1-2)再请参阅图4所示,利用可上下位移(沿双箭头方向)的一封合裁切治具70,对该扁平袋料101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其中,针对不同材料的袋子,如:塑胶袋、纸袋或布袋,该第一次封合可为热压封合、黏合或缝合,请参阅图5所示,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80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90,该第一袋子80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802,该第一袋子80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801;
(1-3)再请参阅图5所示,待该封合裁切治具70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80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将被裁去,而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的四条第二提把带901及两条第二捆绑带93,且使该第一袋子80成为图6所示的具提把及捆绑带的袋子,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8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一提把81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82,该第一开口82与该第一袋子8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一开口8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81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捆绑带83,供使用者捆绑,以限缩该第一开口82的大小,使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的物品,不易自该第一开口82掉出;
(1-4)请参阅图7所示,执行一转形作业,该转形作业将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对应的中心线部位C-C,朝反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位移,使该些第二捆绑带93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且使任两条对应的第二提把带901也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
(1-5)待完成该转形作业后,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利用一封合治具(图中未示),对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执行第二次封合作业,以使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的下缘及任两条相互对应平贴的第二提把带901上缘被封合,分别形成一第二封合线902;待完成第二次封合作业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即成为图8所示具提把及捆绑带的一第二袋子100完成品,该第二袋子10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二提把9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二提把91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92,该第二开口92与该第二袋子10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二开口9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该第二袋子100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二提把91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捆绑带93,供使用者捆绑,以限缩该第二开口92的大小,使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的物品,不易自该第二开口92掉出。
如此,由于本发明的制造工艺能依序通过该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该转形作业及该第二次封合作业,在完全不产生废料且符合节能减碳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制作出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且使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不仅具有提把,还具有捆绑带,完全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故,确实能在具提把袋子的生产源头,完全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进而从根源有效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该零废料制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2-1)再请参阅图4所示,先将一成卷袋料10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10的一端沿箭头方向拉伸至一工作平台20,且使该成卷袋料10平摊在一工作平台20上,成为一扁平袋料101,该扁平袋料101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102;
(2-2)再请参阅图4所示,利用可上下位移(沿双箭头方向)的一封合裁切治具70,对该扁平袋料101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请参阅图9所示,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80’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90’,该第一袋子80’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802’,该第一袋子80’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801’;
(2-3)待该封合裁切治具70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再请参阅图9所示,该第一袋子80’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将被裁去,而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的四条第二提把带901’及两条第二捆绑带93’,且使该第一袋子80’成为图10所示的具提把的袋子,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8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一提把81’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82’,该第一开口82’与该第一袋子8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一开口8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81’间的相对位置则无捆绑带;
(2-4)请参阅图11所示,执行一转形作业,该转形作业将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对应的中心线部位C-C,朝反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位移,使该些第二捆绑带93’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且使任两条对应的第二提把带901’也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
(2-5)待完成该转形作业后,请参阅图12所示,利用一封合治具(图中未示),对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执行第二次封合作业,以使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的下缘及任两条相互对应平贴的第二提把带901’上缘被封合,分别形成一第二封合线902’;待完成第二次封合作业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即成为图12所示具提把及捆绑带的一第二袋子100’完成品,该第二袋子10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二提把9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二提把91’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92’,该第二开口92’与该第二袋子10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二开口9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该第二袋子100’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二提把91’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捆绑带93’,供使用者捆绑,以限缩该第二开口92’的大小,使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的物品,不易自该第二开口92’掉出。
如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即能在零废料且符合节能减碳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制作出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虽均具有提把,但仅该第二袋子100’具有捆绑带,该第一袋子80’则不具捆绑带,但,也能在具提把袋子的生产源头,完全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进而从根源有效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提把袋子的少废料制法,该少废料制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3-1)请参阅图4所示,先将一成卷袋料10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10的一端沿箭头方向拉伸至一工作平台20,且使该成卷袋料10平摊在一工作平台20上,成为一扁平袋料101,该扁平袋料101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102;
(3-2)再请参阅图4所示,利用可上下位移(沿双箭头方向)的一封合裁切治具70,对该扁平袋料101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请参阅图13所示,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80”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90”,该第一袋子80”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在构形上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802”,该第一袋子80”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801”;
(3-3)再请参阅图13所示,待该封合裁切治具70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80”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将被裁去,而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的四条第二提把带901”,该第一袋子80”邻近上缘的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去,成为两侧缘废料52”(仅占该第一袋子80”的几十分之一),且使该第一袋子80”成为图14所示的具提把的袋子,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8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一提把81”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82”,该第一开口82”与该第一袋子8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一开口8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该第一袋子80”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81”间的相对位置则无捆绑带;
(3-4)请参阅图15所示,执行一转形作业,该转形作业将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上相对应的中心线部位C-C,朝反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位移,使任两条对应的第二提把带901”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
(3-5)待完成该转形作业后,请参阅图16所示,利用一封合治具(图中未示),对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执行第二次封合作业,以使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的下缘及任两条相互对应平贴的第二提把带901”上缘被封合,分别形成一第二封合线902”;待完成第二次封合作业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90”即成为图16所示具提把的一第二袋子100”完成品,该第二袋子100”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二提把91”,供使用者握持,该些第二提把91”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92”,该第二开口92”与该第二袋子100”内的容纳空间102相连通,使使用者能通过该第二开口92”,将物品盛装在该容纳空间102内,该第二袋子100”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二提把91”间的相对位置也无捆绑带。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由于该第一袋子80”两相对侧缘部位被裁去成为两侧缘废料52”的部分,仅占该第一袋子80”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故,仍能在大幅减少废料且符合节能减碳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制作出该第一袋子80”与该第二袋子100”,只是该第一袋子80”与该第二袋子100’仅具有提把,而不具捆绑带,但,仍能在具提把袋子的生产源头,大幅免除回收再利用该些废料时所需消耗的资源,进而从根源有效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相关技术领域的人士,在参酌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后,所能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如:将本发明的零或少废料制法中的该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该转形作业及该第二次封合作业,设计成一贯化作业连续执行,或设计成分段作业执行,均应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6)

1.一种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包括:
先将一成卷袋料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的一端拉伸至一工作平台,且使该成卷袋料平摊在该工作平台上,成为一扁平袋料,该扁平袋料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还包括:
利用一封合裁切治具,对该扁平袋料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该第一袋子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及
待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将被裁去,而分别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四条第二提把带及两条第二捆绑带,且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该些第一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捆绑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转形作业,该转形作业将该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对应的中心线部位,朝反方向位移,使该些第二捆绑带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且使任两条对应的第二提把带也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次封合作业,该第二次封合作业是在完成该转形作业后,对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下缘及任两条相互对应平贴的第二提把带上缘执行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二封合线;待完成第二次封合作业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即成为一第二袋子的完成品,该第二袋子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二提把,该些第二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二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二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捆绑带。
4.一种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包括:
先将一成卷袋料架设至一生产线上,接着,将该成卷袋料的一端拉伸至一工作平台,且使该成卷袋料平摊在该工作平台上,成为一扁平袋料,该扁平袋料内具有一中空的容纳空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还包括:
利用一封合裁切治具,对该扁平袋料依序进行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以分别形成一第一袋子及一第二袋子半成品,该第一袋子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在构形上完全互补,其中,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及下缘被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一封合线,该第一袋子下缘、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则被裁切,而分别形成一第一裁切线;及
待完成第一次封合及裁切作业后,该第一袋子邻近上缘的中央部位及两相对侧缘部位将被裁去,而分别成为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四条第二提把带及两条第二捆绑带,且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一提把,该些第一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一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一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捆绑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转形作业,该转形作业将该第二袋子半成品上相对应的中心线部位,朝反方向位移,使该些第二捆绑带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且使任两条对应的第二提把带也处于相互对应平贴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次封合作业,该第二次封合作业是在完成该转形作业后,对该第二袋子半成品的下缘及任两条相互对应平贴的第二提把带上缘执行封合,并分别形成一第二封合线;待完成第二次封合作业后,该第二袋子半成品即成为一第二袋子的完成品,该第二袋子的上缘具有两相互间隔的第二提把,该些第二提把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袋子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二袋子的上缘在对应于该些第二提把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捆绑带。
CN201610728256.3A 2016-01-05 2016-08-26 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46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0169A TWI611916B (zh) 2016-01-05 2016-01-05 具提把袋子之零或少廢料製法
TW105100169 2016-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6837A CN106346837A (zh) 2017-01-25
CN106346837B true CN106346837B (zh) 2018-06-15

Family

ID=5785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82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46837B (zh) 2016-01-05 2016-08-26 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6837B (zh)
TW (1) TWI6119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1028A1 (en) * 1991-11-04 1993-05-12 Pathold Investments Company Limited Refuse bags
WO1996038290A1 (en) * 1995-05-31 1996-12-05 Tenneco Plastics Company Die-cut thermoplastic bag with easy open mouth
CN201132633Y (zh) * 2007-12-10 2008-10-15 唐志涛 一种束口垃圾袋
TWM372326U (en) * 2009-06-12 2010-01-11 xin-fu Wang Dual-purpose hand carrying strap for meal box and beverage container
CN10202004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杨庆进 连续卷绕s型垃圾袋
CN201573846U (zh) * 2009-10-13 2010-09-08 中山市新美包装机械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式背心保鲜袋
CN201777481U (zh) * 2010-07-27 2011-03-30 江门市新会区恒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易抽取连卷式塑料袋
TW201328859A (zh) * 2012-01-12 2013-07-16 Lir Yu Co Ltd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與製造設備
TWM437831U (en) * 2012-04-19 2012-09-21 Shang-Zhe Wu Improved bag structure for clothing-article holding
TWM456990U (zh) * 2012-06-26 2013-07-11 Chen-Han Wen 飲料杯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6837A (zh) 2017-01-25
TWI611916B (zh) 2018-01-21
TW201725109A (zh) 2017-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8607A (en) Sack-forming sheet
CN106346837B (zh) 具提把袋子的零废料制法
CN205708273U (zh) 一种可折叠垃圾箱
CN201214459Y (zh) 自行车车载提篮
CN213110487U (zh) 一种韧性较好的纸箱子
CN204751064U (zh) 一种可折叠集装箱
CN215400337U (zh) 一种环保塑料袋
CN205312322U (zh) 一种垃圾分类环保袋
CN207275317U (zh) 包装袋
CN212654779U (zh) 一种新型包装袋
CN211618607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食品储存用pe塑料袋
DE202005018450U1 (de) Thermohülle aus Neopren für Getränke- & Spirituosenbehältern jeglicher marktüblichen Art (Flaschen, Dosen, Becher, Gläser etc.)
CN209366836U (zh) 新型环保可循环利用防伪包装袋
CN209366814U (zh) 假发包装袋
CN201272535Y (zh) 环保食品包装袋
CN211944749U (zh) 一种二维码的易分类垃圾袋
CN209480291U (zh) 一种信封
CN213036451U (zh) 一种新型热封膜袋
CN218086821U (zh) 一种分类便携式多功能包装袋
CN2379002Y (zh) 折叠式塑料菜篮
CN214494011U (zh) 一种可提高活鱼成活率的便携式包装袋
CN205470484U (zh) 一种新型带灭菌指示标识包装袋
CN201563803U (zh) 一种多用途购物袋
CN205696870U (zh) 一种塑料框架的销售箱和标签牌
CN207072548U (zh) 可循环利用的快递用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