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8332B - 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8332B
TWI558332B TW101129680A TW101129680A TWI558332B TW I558332 B TWI558332 B TW I558332B TW 101129680 A TW101129680 A TW 101129680A TW 101129680 A TW101129680 A TW 101129680A TW I558332 B TWI558332 B TW I5583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el
hta
strap
pad
fri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9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1166A (zh
Inventor
瓊恩C 拉森
梵恩B 拉森
Original Assignee
穩足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穩足公司 filed Critical 穩足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11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1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3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43C15/12Small releasable non-slip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30Heel-protectors for car-dri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16Overshoes
    • A43B3/18Devices for holding overshoes in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43C15/06Ice-gripping devices or attachments, e.g. ice-spurs, ice-cleats, ice-creepers, crampons; Climbing devices or attachments, e.g. mountain climbing irons
    • A43C15/061Ice-gripping devices or attachments, e.g. ice-cleats, ice-creepers
    • A43C15/066Ice-gripping devices or attachments, e.g. ice-cleats, ice-creepers with ice-gripping means projecting from the heel area, e.g. ice sp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43C15/14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with outwardly-movable spik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鞋用具,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防滑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及一種製造一防滑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之方法。
鞋子(包括運動鞋、工作靴、時裝鞋、滑雪靴、套鞋(overshoes)及所有鞋具形式)在諸多表面(包括易滑,結冰及潮濕表面)上提供不良摩擦力。橫穿易滑表面移動(包括行走、跑步及慢跑)之困難導致惱怒及受傷。滑動、摔倒及所導致之受傷通常由缺少良好立足點而引起。
即使個人未真正摔倒,在易滑表面上緩慢行走或以小步伐行走係不方便的,該需要減慢了移動,且干擾了個人對環境之注意及對非滑動危險之警惕的能力而分散個人注意力。
當條件為結冰時,在易滑表面上之行走問題妨礙需要待於戶外完成工作的事務。例如郵遞及包裹遞送,以及行李箱搬運、道路維修、救護車及緊急工作、警方工作及任何不可因惡劣天氣而停止之戶外工作係受阻礙的。
戶外運動之跑步者、慢跑者及個人因在易滑表面上失去摩擦力而受阻礙。即使戶外表面為稍微易滑的,慢跑者也必須採取較小步伐以避免滑動。需要比緩慢行走更快之移動的活動由於缺少適合鞋具而極大地受限於惡劣條件。
此外,甚至知道道路及人行道易滑可為有害的。知道 戶外行走條件危險可阻止個人參與正常活動。舉例而言,若個人知道行走條件易滑且可導致受傷,則該個人更可能選擇不去商店,不溜寵物或另外不離開家。
易滑表面之問題對老年人或具有妨礙標準步態之殘疾的個人而言特別地嚴重。在正常條件下,眾多老年人遇到使得老年人更可能滑動及摔倒之行走障礙物;且在雪及冰持續大部分冬季之氣候中,一些老年人基本上被困於家中。類似地,當戶外走道提供次等摩擦力時,引起不規則步態之殘疾可阻止個人從事正常活動;例如,失去一條腿可產生導致額外易於滑動之不規則步態。
理想地,在所有天氣下提供良好摩擦力之鞋具將最小化個人每次進入戶內之改變或移除鞋子的不方便。此外,需要一種多用途且於諸多尺寸鞋子或腳尺寸下有效之裝置以使得一使用者(特別是服務於多個個人之組織)可採購最小數目。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一種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該裝置經構造以將增大之摩擦力提供至不超過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之鞋後跟部分。該HTA包括大體上扁平之一夾持墊,且該夾持墊包括穿過該夾持墊之一接收孔眼及於該夾持墊之第一表面上環繞該接收孔眼之一凸環。該HTA進一步包括一摩擦力裝置,該摩擦力裝置具有一上表面及自該上表面凸出之一尖釘。該摩擦力裝置安置於該夾持墊之接收孔眼中,以使得該尖釘凸出於該凸環之 上方且使得該摩擦力裝置之上表面安置於該凸環之下方。該HTA進一步包括一仿形鞋後跟罩,該鞋後跟罩附接至該夾持墊之第一側向邊緣及該夾持墊之第二側向邊緣。該夾持墊之第二側向邊緣對置於該夾持墊之第一側向邊緣。該HTA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一綁帶,該近端附接至在夾持墊之第一側向邊緣上方的第一位置處之該仿形鞋後跟罩。第一綁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第一綁帶之遠端處的第一掛鉤。該HTA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二綁帶,該近端附接至在夾持墊之第二側向邊緣上方的第二位置處之該仿形鞋後跟罩。第二綁帶進一步包括沿第二綁帶之長度均勻安置之第一孔洞。該第一綁帶及該第二綁帶具有一足夠彈性,以便當後跟部分定位於藉由該夾持墊及該仿形鞋後跟罩形成之一凹腔中時,且當該第一綁帶之掛鉤與該第二綁帶之該等第一孔洞的一孔洞嚙合時維持拉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一種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該裝置經構造以將增大之摩擦力提供至人腳或鞋具物品之後跟部分。該HTA包括一夾持墊,該夾持墊包括穿過該夾持墊之一接收孔眼及於該夾持墊之第一表面上環繞該接收孔眼之一凸環。該HTA進一步包括一摩擦力裝置,該摩擦力裝置具有一上表面及自該上表面凸出之一尖釘。該摩擦力裝置安置於夾持墊之接收孔眼中以使得該摩擦力裝置之上表面安置於該凸環之下方。該HTA進一步包括一仿形鞋後跟罩,該鞋後跟罩附接至夾持墊之側向邊緣,其中該等側向邊緣彼此對置。該HTA進一步包括第一 綁帶,該第一綁帶包括附接至該仿形鞋後跟罩之一近端及安置於該第一綁帶之一遠端之第一掛鉤。該HTA進一步包括第二綁帶,該第二綁帶包括附接至該仿形鞋後跟罩之一近端及沿該第二綁帶之長度安置之第一孔洞。該第一綁帶及該第二綁帶具有一足夠彈性,以便當後跟部分定位於藉由該夾持墊及該仿形鞋後跟罩形成之一凹腔中時,且當該第一掛鉤與該第二綁帶之該等第一孔洞的一孔洞嚙合時維持拉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一種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該裝置包括:一夾持墊,其包括穿過該夾持墊之一接收孔眼及環繞該接收孔眼之一凸環;及一摩擦力裝置,其具有一上表面。該摩擦力裝置安置於接收孔眼中以使得該摩擦力裝置之上表面安置於該凸環之下方。HTA進一步包括:一仿形鞋後跟罩,其附接至夾持墊之側向邊緣;第一綁帶,其附接至該仿形鞋後跟罩且包括安置於該第一綁帶之遠端處之第一掛鉤;及第二綁帶,其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且包括沿該第二綁帶安置之第一孔洞。該第一綁帶及該第二綁帶具有一足夠彈性,以便當一鞋後跟或腳後跟定位於藉由該夾持墊及該仿形鞋後跟罩形成之一凹腔中時,且當該第一掛鉤與該第二綁帶之該等第一孔洞的一孔洞嚙合時維持拉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一種製造一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一夾持墊,該夾持墊包括穿過夾持墊之一接收孔眼及環繞該接收孔眼之一凸環。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具有一上表面之一摩擦力裝置安置於該接收孔眼中以使得該摩擦力裝置之上表面安置於該凸環之下方;提供一仿形鞋後跟罩,該鞋後跟罩附接至該夾持墊之側向邊緣;及提供第一綁帶,該第一綁帶附接至該仿形鞋後跟罩。該第一綁帶包括安置於第一綁帶之遠端處的第一掛鉤。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第二綁帶,該第二綁帶附接至該仿形鞋後跟罩且包括沿該第二綁帶安置之第一孔洞。該第一綁帶及該第二綁帶具有一足夠彈性,當一鞋後跟或腳後跟定位於藉由該夾持墊及該仿形鞋後跟罩形成之一凹腔中時,且當該第一掛鉤與該第二綁帶之該等第一孔洞的一孔洞嚙合時維持拉力。
在參看圖之以下描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描述本發明,在圖中相同數字代表相同或類似元件。雖然以達成本發明之目的的最佳模式描述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本發明意欲涵蓋由如下揭露內容及圖式支持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等物界定的可包括於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內的替代例、修改例及等同例。在圖式中,相同元件符號代表相同元件。
為達本揭露內容之目的,將HTA定義為一種具有一或多個增強摩擦力元件之半涼鞋(half-sandal),其中該半涼鞋經構造以可移除地附接至人腳或一鞋具物品以便一或多個增強摩擦力元件全部安置於人腳後跟部分或該鞋具之鞋後跟部分的下方。鞋具物品可包括但不限於靴子、涼鞋、拖 鞋或任何類型之鞋子。該HTA可容易地穿上人腳或鞋具物品且可容易地自人腳或鞋具物品脫下,且於易滑表面上提供絕佳夾持力及摩擦力。夾持力及摩擦力之改良為個人橫穿一表面移動帶來更大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行走及/或慢跑更安全,且HTA之穿用者可以更快速及更舒適之增長步長移動。穿用者使用HTA有助於解決先前描述之困難。
圖1a、圖1b、圖1c及圖1d分別示出根據一實例實施例之HTA 10的俯視、仰視及兩個透視圖。參看圖1a至1d,HTA 10之材料可為一種堅韌、輕質及可撓之耐久彈性材料,即使處於低於0℉之溫度下。所述術語「彈性材料」包括天然及合成聚合物,該等聚合物包括橡膠及加強橡膠,及其他適合材料。HTA 10可使用非晶及結晶型熱塑性樹脂來建構。HTA 10可使用一種將熱、熔化聚合物注入冷模具之注射成型製程(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來建構。一螺桿設備可用於將聚合物注入模具中。在HTA 10冷卻且硬化後,打開該模具且HTA 10自該模具彈出。任何產生之溢料接著自HTA 10移除。HTA 10可藉由使用以下注射成型技術建構:在模具中將材料擠出於現有心板上以提供整體結構。在替代實施例中,預期HTA 10可使用壓模成型製程、模切製程、衝壓製程或水刀切割製程來製造。
HTA 10之材料可經調配容許一定拉伸量,同時維持耐久性及較輕重量。藉由容許拉伸,可提供相當少量之HTA尺寸以適應相對大量之鞋子尺寸。小尺寸/中尺寸HTA 10可容易地適應於介於小尺寸女士鞋子與中尺寸男士鞋子之 範圍內的鞋子尺寸。類似地,大尺寸/超大尺寸HTA 10可容易地適應於介於中尺寸男士鞋子與更大尺寸男士鞋子之範圍內的鞋子尺寸。基本上,HTA 10之兩個尺寸可經建構以涵蓋男士鞋子尺寸及女士鞋子尺寸二者之廣泛範圍。
HTA 10包括仿形鞋後跟架或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14。鞋後跟罩12可經配置以具有凹形表面,該表面經定形以近似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之外部輪廓,而夾持墊14可經配置以具有扁平表面,該扁平表面經定形以近似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的下側。因此,藉由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14形成之凹腔可接近地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的外部輪廓之整體形狀。
如所示,夾持墊14經設計呈大體上正方形或矩形形狀。或者,夾持墊14之形狀可為大體上圓形、橢圓形、環形或卵形,該等形狀經定形以更接近地近似於鞋後跟部分的表面。舉例而言,一較小、圓形夾持墊可比矩形形狀更適合於女士時裝鞋。
HTA 10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一綁帶16,該近端在仿形鞋後跟罩12與夾持墊14之間之一接面處之上方的第一位置處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12。第一綁帶16進一步包括安置於第一綁帶16之遠端處的掛鉤18。
HTA 10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二綁帶20,該近端在仿形鞋後跟罩12與夾持墊14之間的另一接面處之上方的第二位置處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12。第二綁帶20進一步 包括沿第二綁帶20之長度均勻安置之一連串孔洞22。
如所示,孔洞22具有菱形形狀,但可使用其他幾何形狀。用於孔洞22之其他可能幾何形狀可包括但不限於正方形、矩形或橢圓形。為達本揭露內容之目的,菱形形狀經界定為經修改之矩形形狀以使得該矩形之較短側為半圓的。較佳地,孔洞22經定向沿第二綁帶20以便當掛鉤18嚙合於孔洞22中時掛鉤18之扁平部分接觸菱形形狀孔洞22之直線部分。圖3中示出此掛鉤18與孔洞22之間的較佳關係。
HTA 10進一步包括若干孔眼24,該等孔眼在所需位置中穿過夾持墊14之厚度。孔眼24具有圓形形狀。其他實施例可具有更少或更多孔眼,該等孔眼可經佈置呈任何所需圖案。如下將解釋,孔眼24經設計以保持可替換增強摩擦力裝置(例如,尖釘),進一步增大藉由HTA 10提供之摩擦力及夾持力。
如所示,HTA 10進一步包括光滑區域25,該等光滑區域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上表面上。每一光滑區域25具有圓形形狀且較佳地但不必要地經安置以使得孔眼24設置於每一個光滑區域25之中心。
HTA 10進一步包括紋理區域26,該紋理區域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上表面。光滑區域25安置於紋理區域26內。紋理區域26為在已被提供一粗糙或紋理表面之夾持墊14的上表面上之區。紋理區域26經調適以接觸人腳後跟之下側或鞋具物品後跟的下側,以便幫助阻止夾持墊14與人腳後 跟之下側或鞋具物品後跟的下側之間發生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夾持墊14之紋理區域26可藉由在用於形成HTA 10之模具的表面上產生對應紋理區域而形成。
如所示,HTA 10進一步包括光滑區域27,該等光滑區域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下表面上。每一個光滑區域27具有圓形形狀且較佳地但不必要地經安置以使得孔眼24設置於每一個光滑區域27之中心。
HTA 10進一步包括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隆脊28,該等元件亦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下表面上。光滑區域27藉由隆脊28環繞。隆脊28自夾持墊14之下表面凸出,且經佈置呈橫穿夾持墊14之長度的多列。隆脊28之每一列經佈置以使得在一列中之每一隆脊28「指向」相同方向。隆脊28之列經進一步佈置以使得在鄰近列中之隆脊28「指向」相反方向。隆脊28之列可進一步經佈置以使得隆脊28之每一列沿隆脊28之每一列的長度截取之方向上具有鋸齒形剖面。
如圖1b及1d所示之隆脊28的佈置為將HTA 10穿至腳上或鞋具物品上之個人提供增大之摩擦力及穩當性。於夾持墊14、隆脊28之上表面上之相似紋理區域26可藉由在用於形成HTA 10之模具的表面上產生對應凹陷而形成。
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定形為不同形狀,例如,隆脊28可定形為封閉幾何圖形,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六邊形等。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可除隆脊28外或代替隆脊28使用增強 摩擦力元件,諸如支柱或尖釘。
圖2a、圖2b及圖2c為示出將HTA 10緊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之過程的圖解。最初,如圖2a所展示,HTA 10經佈置以便第一可撓綁帶16及第二可撓綁帶20自彼此拉開,進而露出HTA 10之「打開的」鞋後跟罩12。
此後,如圖2b所展示,將鞋子30及HTA 10放於一起且相對於彼此定位,以使得鞋子30之鞋後跟31置放於藉由鞋後跟罩12與夾持墊14界定之空間內。接著,將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一起放於鞋子30之頂部上方。
鞋後跟罩12、夾持墊14、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可具有一定量之關聯彈性。舉例而言,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可藉由施加拉力拉伸。一旦拉力釋放,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可返回至其原始形狀。
由於上述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之彈性,第一綁帶16及/或第二綁帶20可經拉伸以使得安置於第一綁帶16之遠端處的掛鉤18可插入第二綁帶20中之所需孔洞22中。拉伸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之動作通常但不總是藉由穿著鞋子30且試圖將HTA 10環繞鞋子30之鞋後跟31系固之個人來執行。
當第一綁帶16及/或第二綁帶20延伸時,將掛鉤18緊固至第二綁帶20之所需孔洞22中阻止第一綁帶16及/或第二綁帶20返回至其原始形狀,且因此提供將HTA 10緊固地固持於鞋子30之鞋後跟部分上方位置之拉力。一旦HTA 10緊固地系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當參加冬季活動時, 諸如於積雪或結冰之人行道上快速行走時,穿用者可感到更自信。
將掛鉤18置放於孔洞22中以將HTA 10緊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為緊固HTA 10之一個但非唯一方法。預期可使用諸多不同扣件。舉例而言,耐用按扣之第一半可提供於第一綁帶16之遠端,且一連串該耐用按扣之第二半可沿第二綁帶20而提供。極其類似於所示之掛鉤18與孔洞22組合,該等按扣將有效地用以將HTA 10緊固至鞋子30。作為另一實例,一連串小栓釘可安置於第一綁帶16上且當HTA 10正穿用時經佈置以面朝外。對應之一連串加強孔洞可安置於第二綁帶20,且HTA 10可藉由將第二綁帶上之一或多個孔洞置放於第一綁帶16上之對應小栓釘的上方且環繞第一綁帶16上之對應小栓釘而緊固。作為另一實例,可使用掛鉤及毛圈扣件諸如維可牢(Velcro®)。以上提供之實例並非詳盡清單,且無疑存在可用於將第一綁帶16緊固至第二綁帶20之其他類型的現有扣件。實施例意欲涵蓋將第一綁帶16緊固至第二綁帶20之所有此類方法。
以下圖3、圖4及圖5描繪在鞋子30之鞋後跟31之上方的緊固位置處之HTA 10。圖3示出緊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的HTA 10之前視圖。圖4示出緊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的HTA 10之後視圖。圖5示出緊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的HTA 10之仰視圖。
參看圖3及圖5,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未延伸超過鞋子30之鞋面部分,且夾持墊14未自鞋子30之鞋後跟 31向前延伸。將夾持墊14限於鞋子30之鞋後跟31能夠使穿用HTA 10之個人享受藉由調整所用步伐或步態而增加摩擦力的益處。
舉例而言,若試圖在有冰及雪之斑駁區域的慢跑道路上跑步之跑步者遇到乾淨或乾燥區域,則無需使夾持墊14與地面接觸而跑步者可容易跑得很快。然而,若跑步者遇到積雪或結冰區域,則該跑步者可稍微改變其步伐以引起其腳後跟撞擊地面,從而引起夾持墊14及關聯隆脊28及/或摩擦力裝置嚙合該易滑表面。跑步者亦可選擇減速或使用行走步態,此亦將導致夾持墊14接觸地面。
參看圖4,描繪緊固至鞋子30之鞋後跟31的HTA 10之後視圖。此外,鞋子30之鞋後跟31處於藉由仿形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14提供之凹腔內。如上所述,HTA 10藉由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緊固於適當位置。
圖5描繪處於鞋子30之鞋後跟31上方之緊固位置處的HTA 10之仰視圖。夾持墊14經佈置以裝配至鞋後跟31之上方以便隆脊28向下安置以夾持底層表面。夾持墊14未自鞋後跟31向前延伸,但此可不適用於所有實施例。即使當夾持墊緊固於鞋後跟31之上方位置時,HTA 10可經設計以使得夾持墊14之整個形式一般不改變。
如圖3及圖5所展示,發生於HTA 10中之大部分拉伸藉由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執行。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經適當拉伸以適應鞋子30之尺寸,而夾持墊14之基本尺寸及形式保持大體上不改變。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 帶20於左右兩側經適當拉伸以確保夾持墊14適當地置於中間。因為與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關聯之彈性及變形性,所以當未使用HTA 10時,HTA 10可呈現幾乎扁平、二維形式。具有幾乎扁平形式有利於儲存及包裝之目的,因為若干儲存之HTA 10可置放於相對小之儲存空間中,且個別HTA 10可利用相對薄之包裝。
HTA 10在臨界區域中可具有較厚厚度。其他防滑套鞋整體上具有基本均勻之厚度。具有均勻厚度可簡化先前技術套鞋之大量生產,但損害了先前技術套鞋之耐久性。HTA 10之壽命可藉由在關鍵區域處添加額外材料厚度而改良。舉例而言,夾持墊14可具有厚於鞋後跟罩12之材料。此外,環繞摩擦力裝置32之區域可用額外材料來加強。
在一些實例實施例中,夾持墊14可併入額外材料或元件,該等材料或元件經設計以於站立、行走或跑步時減小振動及/或改良抗疲勞特性。此等吸收振動及/或抗疲勞元件可包括但不限於空氣腔室或內部彈簧。
如圖3至圖5所示,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14之仿形設計容許適當拉伸量及在適合方向上(或自HTA 10之側至側,或自HTA 10之前至後)之對應的裝配。如圖2至圖5所示,HTA 10之設計可極其適用於與男士鞋子30一起使用。然而,預期HTA 10或經稍微修改或不經修改,可同樣極其適用於其他類型鞋具,諸如運動鞋、休閒鞋、靴子、涼鞋或甚至人腳。
圖6示出用於在HTA 10中使用的可移除或可替換摩擦 力裝置32的一實例。圖7為示出可替換摩擦力裝置32如何可得以插入用於增大摩擦力之HTA 10之夾持墊14中的分解圖圖解。在替代實施例中,摩擦力裝置32可經永久地成型在HTA 10之夾持墊14中。
如圖6及圖7所展示,HTA 10可包括多個可移除或可替換摩擦力裝置32,該等裝置幫助穿用者於一表面維持夾持力及摩擦力。摩擦力裝置32可包括任何意欲增加摩擦力之裝置,諸如尖釘34。摩擦力裝置32之尖釘,反過來可由耐磨且維持尖端之任何耐久材料製成:例如碳化鎢、不銹鋼或甚至用於一應用之抗火花銅,在該應用中HTA用於易燃物質周圍(例如汽油、石油、油脂、化學製品、食品服務業油脂/油等)。就具有摩擦力裝置32之HTA 10而言,穿用者之重量將摩擦力裝置32推擠至一表面中以使得摩擦力裝置32夾持且提供額外摩擦力。
參看圖6,描繪一摩擦力裝置32之實例。摩擦力裝置32包括碳化鎢尖釘34及一串兩個內連接、堅固凸緣36、38。如所展示,大凸緣38經設置朝向摩擦力裝置32之底部。凸緣38之底部可為扁平的,類似於夾持墊14(圖1a、圖1c)之光滑表面25。縫隙40分隔且連接大凸緣38與小凸緣36。小凸緣36之頂部亦可為扁平的,且形成用於碳化鎢尖釘34之支撐表面,該表面可嚙合易滑表面。
可見碳化鎢尖釘34整合於摩擦力裝置32之中心中。尖釘34可自摩擦力裝置32向外延伸進入易滑表面以提供額外摩擦力。摩擦力裝置32可使用一種類似於先前所描述 之注射成型製程的注射成型技術而建構。首先將碳化鎢尖釘34插入模具且接著將熱,熔化之聚合物注入模具中以環繞碳化鎢尖釘34之頭部。隨著聚合物硬化,碳化鎢尖釘34緊固地得以固持於摩擦力裝置32之中心位置。
現參看圖7,為使用可替換摩擦力裝置32以將額外摩擦力或夾持力提供至HTA 10,穿用者首先自夾持墊14之上表面將摩擦力裝置32、小凸緣36插入至接收孔眼24中。夾持墊14之材料接著就座於大凸緣38與小凸緣36之間的縫隙40中。當就座後,大凸緣38及小凸緣36之內部表面較佳地分別接觸夾持墊14之扁平表面25及扁平表面27。將摩擦力裝置32就座於接收孔眼24中保持摩擦力裝置32處於相對於夾持墊14之固定位置,但容許由於替換或安全原因移除摩擦力裝置32。
小凸緣36之直徑明顯大於接收孔眼24之直徑,且摩擦力裝置32基於如上所指出之夾持墊14由彈性材料構成的事實而可插入接收孔眼24中。若夾持墊14之材料無適合彈性量,則容易地操縱小凸緣36穿過接收孔眼24以便就座摩擦力裝置32將變得不可能。
類似地,大凸緣38之直徑明顯大於小凸緣26之直徑,使得難以將大凸緣38推或拉而穿過接收孔眼24。事實上,存在以下小危險:歸因於大凸緣38之直徑與接收孔眼24之直徑之間的相對尺寸差別,大凸緣38經推擠穿過夾持墊14,因此摩擦力裝置32可偶然地變得離座。
仍參看圖7,夾持墊14有利地包括凸環41,該凸環環 繞圓形光滑區域27且於圓形光滑區域27之上方延伸。較佳地,凸環41在光滑區域27之上方的高度大於小凸緣36之厚度。由於當摩擦力裝置32就座於孔眼24中時小凸緣36之頂部表面位於凸環41之頂部表面的下方,所以凸環41可緩衝或保護小凸緣36不受粗糙及磨蝕表面損害,且進而提高摩擦力裝置32之耐久性。
摩擦力裝置32亦可包括硬塑膠設備或防滑材料,諸如纖維聚氯乙烯(PVC)毛圈材料或用於特定情況下(諸如在油滑表面、瓷磚表面或諸如腐蝕性之危險表面或類似表面)增加摩擦力之類似材料。換言之,代替尖釘34或除尖釘34外,摩擦力裝置32可於小凸緣36之下表面上包括增加摩擦力之防滑材料。
摩擦力裝置32亦可包括防振及/或抗疲勞材料,該等材料經設計以於站立、行走或跑步時吸收振動及/或減小疲勞。換言之,代替尖釘34或除尖釘34外,摩擦力裝置32可有利地併入防振材料。由於夾持墊14能夠固持五個摩擦力裝置32,所以可設想的是HTA 10之穿用者可自若干不同類型之摩擦力裝置32中選擇以微調HTA 10之特定摩擦力及/或吸收振動特徵。
如上所指出,HTA 10之夾持墊14可具有可移除摩擦力裝置32,該等裝置幫助穿用者在易滑表面上具有夾持力及摩擦力。穿用者之重量將摩擦力裝置32推擠至易滑表面以便摩擦力裝置咬入易滑表面中。摩擦力裝置32無需佈置於夾持墊14之每一個可用接收孔眼24中以在一易滑表面 上提供穿用者夾持力及摩擦力。摩擦力裝置32可經佈置以便當行走時腳後跟將摩擦力裝置32推擠至一表面中。摩擦力裝置32亦可使用於(例如)當個人拉一系於重物上之繩索向後傾斜很遠時的情況。
對於在可由摩擦力裝置32損壞之表面上使用而言,摩擦力裝置32可容易自HTA 10移除。容易移除摩擦力裝置32促進磨損之摩擦力裝置32的替換,且係一安全特點,例如,該特點可容許使用者在摩擦力裝置32於堅硬表面疏忽地楔入一裂縫時解開自己。
如上所解釋,除可替換摩擦力裝置32之外,HTA 10具有內建式夾持特點(例如隆脊28)。儘管於冰、雪或其他易滑表面上之最大摩擦力使用摩擦力裝置諸如可替換摩擦力裝置32而達成,但使用者可穿用不具有摩擦力裝置32之HTA 10且享受極大地增大之摩擦力。將摩擦力裝置32移除可尤其適用於當HTA 10在戶內穿用之情況,因為許多家庭地面可被尖釘或其他尖狀摩擦力裝置32損壞。
圖8為示出根據另一實例實施例之具有雙面可用之夾持墊14之部分HTA 50的透視圖解。HTA 50具有眾多以上描述且在圖1a至圖1d中示出之相同於HTA 10的特點。因此,HTA 50之以下描述可參考未在圖8中展示,但然而仍在圖1a至圖1b中示出之元件。特定而言,HTA 50之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僅部分於圖8中示出,但其大體上與圖1a至圖1d之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相同。
參看圖8,HTA 50之材料可為一種堅韌、輕質及可撓 之耐久彈性材料,即使處於低於0℉之溫度下。所述術語「彈性材料」包括天然及合成聚合物,該等聚合物包括橡膠及加強橡膠,及其他適合材料。HTA 50可使用非晶及結晶型熱塑性樹脂構成。HTA 50可使用一種將熱、熔化聚合物注入冷模具之注射成型製程而建構。一螺桿設備可用於將聚合物注入模具中。在HTA 50冷卻且硬化後,打開該模具且HTA 50自該模具彈出。任何產生之溢料接著自HTA 50移除。HTA 50可藉由使用以下注射成型技術建構:在模具中將材料擠出於現有心板之上方以提供整體結構。在替代實施例中,預期HTA 50可使用壓模成型製程、模切製程、衝壓製程或水刀切割製程而製造。
HTA 50之材料可經調配容許一定拉伸量,同時維持耐久性及較輕重量。藉由容許拉伸,可提供相當少量之HTA尺寸以適應相當大量之鞋子尺寸。小尺寸/中尺寸HTA 50可容易地適應介於小尺寸女士鞋子與中尺寸男士鞋子之範圍內的鞋子尺寸。類似地,大尺寸/超大尺寸HTA 50可容易地適應於介於中尺寸男士鞋子與更大尺寸男士鞋子之範圍內的鞋子尺寸。基本上,HTA 50之兩個尺寸可經建構以涵蓋男士鞋子尺寸及女士鞋子尺寸二者之廣泛範圍。
HTA 50包括仿形鞋後跟架或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14。鞋後跟罩12可經配置以具有凹形表面,該表面經定形以近似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之外部輪廓,而夾持墊14可經配置以具有扁平表面,該扁平表面經定形以近似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的下 側。因此,藉由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14形成之凹腔可接近地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之外部輪廓的整體形狀。
如所示,夾持墊14經設計呈大體上正方形或矩形形狀。或者,夾持墊14之形狀可為大體上圓形、橢圓形、環形或卵形,該等形狀經定形以更接近地近似於鞋後跟部分的表面。舉例而言,一較小、圓形夾持墊可比矩形形狀更適合於女士時裝鞋。在一些實施例中,夾持墊14可併入一材料,該材料減小振動且經設計以於站立、行走或跑步時改良抗疲勞特性。
HTA 50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一綁帶16,該近端在仿形鞋後跟罩12與夾持墊14之間的一接面處之上方的第一位置處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12。第一綁帶16進一步包括安置於第一綁帶16之遠端處的掛鉤18。
HTA 50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二綁帶20,該近端在仿形鞋後跟罩12與夾持墊14之間的另一接面處之上方的第二位置處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12。第二綁帶20進一步包括沿第二綁帶20之長度均勻安置之一連串孔洞22。
鞋後跟罩12、夾持墊14、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可具有一定量之關聯彈性。舉例而言,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可藉由施加拉力拉伸。一旦拉力釋放,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可返回至其原始形狀。
由於上述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之彈性,第一綁帶16及/或第二綁帶20可經拉伸以便安置於第一綁帶16之 遠端處的掛鉤18可插入第二綁帶20上之所需孔洞22中,類似於參考圖2a至圖圖2c之以上描述的過程。拉伸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之動作通常但不總是藉由穿著鞋子30且試圖將HTA 50環繞鞋子30之鞋後跟31系固之個人來執行。
當第一綁帶16及/或第二綁帶20延伸時,將掛鉤18緊固至第二綁帶20之所需孔洞22中阻止第一綁帶16及/或第二綁帶20返回至其原始形狀,且因此提供將HTA 50緊固地固持於鞋子30之鞋後跟部分上方位置之拉力。一旦HTA 50緊固地系固於鞋子30之鞋後跟,當參加冬季活動時(諸如於積雪或結冰之人行道上快速行走)穿用者可感到更自信。
HTA 50進一步包括若干孔眼24,該等孔眼在所需位置中穿過夾持墊14之厚度。孔眼24具有圓形形狀。其他實施例可具有更少或更多孔眼,該等孔眼可經佈置呈任何所需圖案。孔眼24經設計以保持可替換增強摩擦力裝置(例如,尖釘),進一步增大藉由HTA 50提供之摩擦力及夾持力。
HTA 50進一步包括光滑區域25,該等光滑區域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上表面上。每一個光滑區域25具有圓形形狀且較佳地但不必要地經安置以使得孔眼24設置於每一個光滑區域25之中心。
HTA 50進一步包括紋理區域26,該紋理區域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上表面上。光滑區域25安置於紋理區域26內。 紋理區域26為在已被提供一粗糙或紋理表面之夾持墊14的上表面上的區。紋理區域26經調適以接觸人腳後跟之下側或鞋具物品上之鞋後跟的下側,以便幫助阻止夾持墊14與人腳後跟之下側或鞋具物品後跟的下側之間發生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夾持墊14之紋理區域26可藉由在用於形成HTA 10之模具的表面中產生對應紋理區域而形成。
儘管在圖8中未展示,但是HTA 50進一步包括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下表面上之凸環41及光滑區域27,如在圖1b、圖1d及圖7中關於HTA 10所示。每一個光滑區域27具有圓形形狀且較佳地但不必要地經安置以使得孔眼24設置於每一個光滑區域27之中心。
儘管在圖8中未展示,但類似於圖1b及圖1d之HTA 10,HTA 50進一步包括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隆脊28,該等元件亦安置於夾持墊14之下表面上。光滑區域27由隆脊28環繞。隆脊28自夾持墊14之下表面凸出,且經佈置呈橫穿夾持墊14之長度的多列。隆脊28之每一列經佈置以使得在一列中之每一隆脊28「指向」相同方向。隆脊28之列經進一步佈置以使得在鄰近列中之隆脊28「指向」相反方向。隆脊28之列可進一步經佈置以使得隆脊28之每一列沿隆脊28之每一列的長度截取之方向上具有鋸齒形剖面。
類似於圖1b及圖1d所展示之佈置的隆脊28之佈置為將HTA 50穿至腳上或鞋具物品上之個人提供增大之摩擦力及穩當性。在夾持墊14、隆脊28之上表面上之相同紋理區 域26可藉由在用於形成HTA 50之模具的表面上產生對應凹陷而形成。
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定形為不同形狀,例如,隆脊28可定形為封閉幾何圖形,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六邊形等。仍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除隆脊28外或代替隆脊28可使用增強鞋後跟摩擦力元件,諸如支柱或尖釘。
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HTA 50之夾持墊14可另外包括其他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上述參考圖6之一或多個摩擦力裝置32。如以上所解釋,每一個摩擦力裝置32包括碳化鎢尖釘34,且經配置以置放於夾持墊14之對應接收孔眼24中。
HTA 50之一重要特點為支柱狀部分,或簡言之為支柱52,該等支柱將仿形鞋後跟罩12接合至夾持墊14。較佳地,僅一個支柱52將夾持墊14之每一側面連接至仿形鞋後跟罩12。較佳地但不必要地,支柱52安置於夾持墊14之側面上,近似安置於夾持墊14之前邊緣與後邊緣之間的中間處。
HTA 50之材料較佳地具有預選彈性量及可撓性量。當藉由將支柱52置放於或扭曲或未扭曲狀態而穿用HTA 50時,HTA 50之彈性有利地容許HTA 50之穿用者選擇性地挑選夾持墊14之哪一個表面欲與地面接觸。支柱52較佳具有足夠彈性,以便夾持墊14可相對於通過支柱52之一軸旋轉過至少180度之角度,進而引起支柱52扭曲。相對 於通過支柱52之一軸將夾持墊14旋轉180度具有用夾持墊14之底部表面交換夾持墊14之頂部表面的效應,且反之亦然。
圖9及圖10中更詳細地示出HTA 50之此能力。圖9示出具有安置在自然、未扭曲狀態之支柱52的正穿用於鞋子30上之HTA 50。圖8亦示出安置於自然、未扭曲狀態之支柱52。如圖8及圖9所展示,夾持墊14之一個表面經安置面朝下,且夾持墊14之另一個對置表面經安置面朝上。
另一方面,圖10示出在扭曲可撓支柱52以使得夾持墊14之佈置相對於如圖9所展示之夾持墊14的佈置翻轉或倒置之後的HTA 50。亦即,圖9中之夾持墊14的頂部表面變成圖10中之夾持墊14的底部表面,且反之亦然。於圖9中,隆脊28面朝下,而於圖10中,紋理區域26面朝下。
將HTA 50之可撓支柱52扭曲相當簡單;所需之全部為:穿用者在將HTA 50置放在鞋子30上之前將夾持墊14向前或向後旋轉近似180度之旋轉。此外,歸因於有利的使用具有所需彈性量及可撓性量之支柱52,夾持墊14之此旋轉成為可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期支柱52具有足夠之彈性或可撓性以容許夾持墊14得以拉回且穿著於鞋子30之鞋後跟的後面,此有利地容許夾持墊14及或摩擦力裝置32之夾持表面得以置放於一位置,於該位置中,夾持表面及/或摩擦力裝置32可接觸之行走表面(諸如瓷磚、木製地板或任何一 般表面)得以保護而不受破壞及/或刮擦。
可選擇支柱52之直徑以達成耐久性與使用之容易性之間的平衡。一方面,支柱52應足夠厚以承受諸多次扭曲或反扭曲循環而不斷裂。另一方面,支柱52不應太厚以使得太難以旋轉夾持墊14近似180度之旋轉。支柱52亦經設計以容許夾持墊14旋轉過至少180度之旋轉而鞋後跟罩12無顯著變形。習知之HTA不具備此等能力。
如上所述,歸因於支柱52之用於將鞋後跟罩12接合至夾持墊14的可撓性質,HTA 50能夠互換夾持墊14之表面。為方便起見,一些實例實施例之互換夾持墊14之表面的能力可稱作雙面可用性(reversibility),且夾持墊14可描述為雙面可用的。
在替代實施例中,預期夾持墊14之每一個側面可具有為達到不同目的而調適或設計之不同的紋理或鞋底圖案。舉例而言,安置於夾持墊14之第一表面的紋理或鞋底圖案可具有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經設計以阻止在光滑潮濕表面漂滑之溝槽,該等溝槽類似於汽車輪胎之接觸表面上發現的溝槽。作為另一實例,安置於夾持墊14之對置於第一表面之第二表面上的紋理或鞋底圖案可具有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經設計以改良在積雪之表面上之摩擦力的大凸出或隆脊。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於夾持墊14之對置表面上實施諸多其他紋理或鞋底圖案組合。簡言之,夾持墊14之對置表面可包括任何數目或類型之增強摩擦力元件,且該等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具有任何所需尺寸或形狀。舉例 而言,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定形為不同形狀,例如定形為封閉幾何圖形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六邊形等。
若如前一段落所描述HTA 50之夾持墊14經修改以在夾持墊14之一個側面具有水溝槽且在夾持墊14之另一側面具有用於雪上增大摩擦力之隆脊,則HTA 50可提供增大之摩擦力,視夾持墊14之雙面可用狀態而定,該摩擦力經特定調整以適應潮濕及積雪表面二者。此為超越不可雙面使用之增強摩擦力裝置的一優點,因為彼等增強摩擦力裝置必須利用單一紋理或鞋底圖案,該單一紋理或鞋底圖案通常係一種經設計以在所有可能條件下提供可接受之摩擦力的折衷方案。相反,HTA 50由於其雙面可用性可提供經調整以適應若干不同條件之極好的摩擦力。
在替代實施例中,亦預期HTA 50之夾持墊14可塗有一或多個額外材料層,該等材料層不同於用於形成夾持墊14之材料。較佳而言,此等一或多個額外材料層亦經設計以於不同條件下提供增大之摩擦力。舉例而言,毛氈可用於塗覆漁夫防水長靴之鞋底,因為毛氈於水下、藻類覆蓋之岩石上提供增大之摩擦力。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一層毛氈應用於雙面可用之夾持墊14的一表面。
在替代實施例中,預期HTA 50之夾持墊14之一個表面可為經特定設計以阻止光滑表面之劃痕、刮擦或磨損的一個表面。因此,具有此類實施例,HTA 50可戶內使用而無需穿用者不方便地自其鞋子將HTA 50移除。
再次參考圖9及圖10,HTA 50之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未延伸超過鞋子30之鞋面部分,且夾持墊14未自鞋子30之鞋後跟31向前延伸,但此可不適用於所有實例實施例。將夾持墊14限於鞋子30之鞋後跟31能夠使穿用HTA 50之個人享受藉由調整所用步伐或步態而增加摩擦力的益處。
舉例而言,若試圖在有冰及雪之斑駁區域的慢跑道路上跑步之跑步者遇到乾淨或乾燥地帶,則跑步者可在無需使夾持墊14與地面接觸的情況下用腳前掌容易奔跑。然而,若跑步者遇到積雪或結冰地帶,則該跑步者可稍微改變其步伐以引起其腳後跟撞擊地面,引起夾持墊14及關聯隆脊28及/或摩擦力裝置嚙合該易滑表面。跑步者亦可選擇減速或使用行走步態,此亦將導致夾持墊14接觸地面。
將HTA 50緊固至鞋子30之過程與上述之參考圖2a至圖2c的將HTA 10緊固至鞋子30之過程相同。相似於HTA 10,發生於HTA 50中之大部分拉伸藉由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執行。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經適當拉伸以適應鞋子30之各別尺寸,而夾持墊14之基本尺寸及形式保持大體上不改變。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於左右兩側經適當拉伸以確保夾持墊14適當地置於中間。因為與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關聯之彈性及變形性,所以當未使用HTA 50時,HTA 50可呈現幾乎扁平、二維形式。具有幾乎扁平形式有利於儲存及包裝之目的,因為若干儲存之HTA 50可置放於相對小之儲存空間中,且個別HTA 50 可利用相對薄之包裝。
HTA 50可在臨界區域中具有較厚厚度。其他防滑套鞋整體上具有大體均勻之厚度。具有均勻厚度可簡化習知之套鞋的大量生產,但此行為折損了此類套鞋之耐久性。HTA 50之壽命可藉由在關鍵區域處增加額外材料厚度而改良。舉例而言,夾持墊14可具有厚於鞋後跟罩12之材料。此外,環繞摩擦力裝置32之區域可用額外材料來加強。
HTA 50中之鞋後跟罩12及夾持墊64之仿形設計容許適當拉伸量及在適合方向上(或自側至側,或自前至後)之對應的裝配。如圖9至圖10所示,HTA 50之設計可極其適用於與休閒鞋子30一起使用。然而,預期HTA 50或經稍微修改或不經修改,可同樣極其適用於其他任何類型鞋具,諸如運動鞋、時裝鞋、靴子、涼鞋或甚至人的光腳。
圖11為示出根據另一實例實施例之部分HTA 60的透視圖解。HTA 60以若干方式不同於HTA 10及HTA 50。顯著地,與HTA 10及HTA 50之鞋後跟罩12相比,HTA 60之鞋後跟罩62包括垂直孔洞66及水平孔洞68,該等孔洞之功能將在以下更詳細地描述。另一顯著不同點為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不形成一塊,且因此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可分開製造。另一顯著不同點為HTA 60之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比HTA 10及HTA 50之第一綁帶16及第二綁帶20更狹窄。然而,相似於HTA 10及HTA 50之第二綁帶16,HTA 60之第二綁帶72仍具有沿第二綁帶72之長度均勻安置之一連串孔洞22。
參考圖11,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之材料可為一種堅韌、輕質及可撓之耐久彈性材料,即使處於低於0℉之溫度下。所述術語「彈性材料」包括天然及合成聚合物,該等聚合物包括橡膠及加強橡膠,及其他適合材料。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可使用非晶及結晶型熱塑性樹脂構成。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可使用一種將熱、熔化聚合物注入冷模具中之注射成型製程而建構。一螺桿設備可用於將聚合物注入模具中。繼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冷卻且硬化後,打開該模具且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自該等模具彈出。接著自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移除任何產生之溢料。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可藉由使用以下注射成型技術建構:在模具中將材料擠出於現有心板之上方以提供整體結構。
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之材料可經調配以容許一定拉伸量,同時維持耐久性及較輕重量。藉由容許拉伸,可提供相當少量之HTA尺寸以適應相當大量之鞋子尺寸。小尺寸/中尺寸HTA 60可容易地適應介於小尺寸女士鞋子與中尺寸男士鞋子之範圍內的鞋子尺寸。類似地,大尺寸/超大尺寸HTA 60可容易地適應於介於中尺寸男士鞋子與更大尺寸男士鞋子之範圍內的鞋子尺寸。基本上,HTA 60之兩個尺寸可經建構以涵蓋男士鞋子尺寸及女士鞋子尺寸二者之廣泛範圍。
HTA 60包括仿形鞋後跟架或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鞋後跟罩62可經配置以具有凹形表面,該表面經定形 以近似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之外部輪廓,而夾持墊64可經配置以具有扁平表面,該扁平表面經定形以近似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之下側。因此,藉由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形成之凹腔可接近地對應於人腳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後跟部分之外部輪廓的整體形狀。
如所示,夾持墊64經設計呈大體上正方形或矩形形狀。或者,夾持墊14之形狀可為大體上圓形、橢圓形、環形或卵形,該等形狀經定形以更接近地近似於鞋後跟部分的表面。舉例而言,一較小、圓形夾持墊可比矩形形狀更適合於女士時裝鞋。在一些實施例中,夾持墊64可併入一材料,該材料減小振動且經設計以於站立、行走或跑步時改良抗疲勞特性。
如圖11所展示,夾持墊64包括兩個掛鉤74,其中掛鉤74安置於夾持墊64之對置邊緣處。如圖11及圖12所展示,藉由將掛鉤74置放於水平孔洞68中,掛鉤74用於將夾持墊64緊固至鞋後跟罩62。
HTA 60之鞋後跟罩62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一綁帶70,該近端在仿形鞋後跟罩62與夾持墊64之間的一接面處之近似上方的第一位置處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62。第一綁帶70進一步包括安置於第一綁帶70之遠端處的掛鉤18。
HTA 60之鞋後跟罩62進一步包括具有一近端之第二綁帶72,該近端在仿形鞋後跟罩62與夾持墊64之間的另 一接面處之近似上方的第二位置處附接至仿形鞋後跟罩62。第二綁帶72進一步包括沿第二綁帶72之長度均勻安置之一連串孔洞22。
鞋後跟罩62、夾持墊64、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可具有一定量之關聯彈性。舉例而言,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可藉由施加拉力拉伸。一旦拉力釋放,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可返回至其原始形狀。
由於上述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之彈性,第一綁帶70及/或第二綁帶72可經拉伸以使得安置於第一綁帶70之遠端處的掛鉤18可插入第二綁帶72上之所需孔洞22中,類似於參考圖2a至圖2c之以上描述的過程。拉伸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之動作通常但不總是藉由穿著鞋子30且試圖將HTA 60環繞鞋子30之鞋後跟31系固之個人來實施。
當第一綁帶70及/或第二綁帶72延伸時,將掛鉤18緊固至第二綁帶72之所需孔洞22中阻止第一綁帶70及/或第二綁帶72返回至其原始形狀,且因此提供將HTA 60緊固地固持於鞋子30之鞋後跟部分上方位置之拉力。一旦HTA 60緊固地系固於鞋子30之鞋後跟31,當參加冬季活動時,諸如於積雪或結冰之人行道上快速行走時,穿用者可感到更自信。
HTA 60進一步包括若干孔眼24,該等孔眼在所需位置中穿過夾持墊64之厚度。孔眼24具有圓形形狀。其他實施例可具有更少或更多孔眼,該等孔眼可經佈置呈任何所 需圖案。孔眼24經設計以保持可替換摩擦力裝置(諸如摩擦力裝置32),進一步增大由HTA 60提供之摩擦力及夾持力。
HTA 60進一步包括光滑區域25,該等光滑區域安置於夾持墊64之上表面上。每一個光滑區域25具有圓形形狀且較佳地但不必要地經安置以使得孔眼24設置於每一個光滑區域25之中心。
HTA 60進一步包括紋理區域26,該紋理區域26安置於夾持墊64之上表面上。光滑區域25安置於紋理區域26之內。紋理區域26為在已被提供一粗糙或紋理表面之夾持墊64的上表面上之區。紋理區域26經調適以接觸人腳後跟之下側或鞋具物品後跟之下側,以便幫助阻止夾持墊64與人腳後跟之下側或鞋具物品上之鞋後跟的下側之間發生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夾持墊64之紋理區域26可藉由在用於形成HTA 60之模具的表面上產生對應紋理區域而形成。
儘管在圖11中未展示,但是HTA 60進一步包括安置於夾持墊64之下表面之凸環41及光滑區域27,如在圖1b、圖1d及圖7中關於HTA 10所示。每一個光滑區域27具有圓形形狀且較佳地但不必要地經安置以使得孔眼24設置於每一個光滑區域27之中心。
儘管在圖8中未展示,但相似於圖1b及圖1d之HTA 10,HTA 60進一步包括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隆脊28,該等元件亦安置於夾持墊64之下表面上。光滑區域27由隆脊28環繞。隆脊28自夾持墊64之下表面凸出,且經佈置 呈橫穿夾持墊64之長度的多列。隆脊28之每一列經佈置以使得在一列中之每一隆脊28「指向」相同方向。隆脊28之列經進一步佈置以使得在鄰近列中之隆脊28「指向」相反方向。隆脊28之列可進一步經佈置以使得隆脊28之每一列沿隆脊28之每一列的長度截取之方向上具有鋸齒形剖面。
相似於圖1b及圖1d所展示之佈置的隆脊28之佈置為將HTA 60穿至腳上或鞋具物品上之個人提供增大之摩擦力及穩當性。在夾持墊64、隆脊28之上表面上之相似紋理區域26可藉由在用於形成HTA 60之模具的表面上產生對應凹陷而形成。
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定形為不同形狀,例如,隆脊28可定形為封閉幾何圖形,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六邊形等。仍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除隆脊28外或代替隆脊28可使用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支柱或尖釘。
在其他實例實施例中,HTA 60之夾持墊64可另外包括其他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上述參考圖6之一或多個摩擦力裝置32。每一個摩擦力裝置32包括碳化鎢尖釘34,且經配置以置放於夾持墊64之對應接收孔眼24中。
HTA 60之一重要特點為掛鉤74,該等掛鉤藉由附接至水平孔洞68而將仿形鞋後跟罩62接合至夾持墊64。類似於支柱52為HTA 50所提供之功能,HTA 60之掛鉤74亦可給予夾持墊64雙面可用性。藉由掛鉤74夾持墊64可拆 卸地附加至鞋後跟罩62。因此,藉由自水平孔洞68移除掛鉤74,將夾持墊64向前或向後旋轉近似180度,及將掛鉤74再次附接至水平孔洞68中之一者,夾持墊64可相對容易地翻轉。
HTA 60之另一重要特點為包括於鞋後跟罩62中之垂直孔洞66的存在。儘管垂直孔洞66相對於水平孔洞68旋轉近似90度,但是垂直孔洞66之尺寸及形狀與水平孔洞68及佈置於第二綁帶72上之孔洞22的尺寸及形狀大體上相同。
如圖13所展示,藉由自水平孔洞68移除掛鉤74,且接著將掛鉤74置放於垂直孔洞66以便夾持墊64拉伸橫穿過鞋後跟31之後部,夾持墊64可穿過鞋後跟31之後部而得以穿著。如圖13中所展示之橫穿過鞋後跟31的後部穿著夾持墊64係有利的,此係因為其於不再需要藉由夾持墊64提供之額外摩擦力時提供緊固夾持墊64之方便方式。舉例而言,若穿用者進入一建築物且不希望用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摩擦力裝置32(圖6)損壞內部地板,則此可發生。
在替代實施例中,預期夾持墊64之每一個側面可具有為達到不同目的而調適或設計之不同的紋理或鞋底圖案。舉例而言,安置於夾持墊64之第一表面上的紋理或鞋底圖案可具有增強摩擦力元件,諸如經設計以阻止在光滑潮濕表面漂滑之溝槽,該等溝槽類似於汽車輪胎之接觸表面上發現的溝槽。作為另一實例,對置於第一表面安置於之夾持墊64之第二表面上的紋理或鞋底圖案可具有增強摩擦力 元件,諸如經設計以改良在積雪之表面上之摩擦力的大凸出或隆脊。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於夾持墊64之對置表面上實施諸多其他紋理或鞋底圖案組合。簡言之,夾持墊64之對置表面可包括任何數目或類型之增強摩擦力元件,且該等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具有任何所需尺寸或形狀。舉例而言,增強摩擦力元件可定形為不同形狀,例如定形為封閉幾何圖形諸如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六邊形等。
若如上一段落所描述HTA 60之夾持墊64經修改以在夾持墊64之一個側面具有水溝槽且在夾持墊64之另一側面具有用於雪上增大摩擦力之隆脊,則HTA 60可提供增大之摩擦力,視夾持墊64之雙面可用狀態而定,該摩擦力經特定調整以適應潮濕及積雪表面二者。此為超越不可雙面使用之增強摩擦力裝置的一優點,因為彼等增強摩擦力裝置必須利用單一紋理或鞋底圖案,該單一紋理或鞋底圖案通常係一種經設計以在所有可能條件下提供可接受之摩擦力的折衷方案。相反,HTA 60可由於其雙面可用性而提供經調整以適應若干不同條件之極好的摩擦力。
在替代實施例中,亦預期HTA 60之夾持墊64可塗有一或多個額外材料層,該等材料層不同於用於形成夾持墊64之材料。較佳地,此等一或多個額外材料層亦經設計以於不同條件下提供增大之摩擦力。舉例而言,毛氈經常用於塗覆漁夫防水長靴之鞋底,因為毛氈於水下、藻類覆蓋之岩石上提供增大之摩擦力。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 將一層毛氈應用於雙面可用之夾持墊64的一表面。
再次參考圖12及圖13,HTA 60之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未延伸超過鞋子30之鞋面部分,且夾持墊64未自鞋子30之鞋後跟31向前延伸,但此可不適用於所有實施例。將夾持墊64限於鞋子30之鞋後跟31能夠使穿用HTA 60之個人享受藉由調整所用步伐或步態而增加摩擦力的益處。
舉例而言,若試圖在有冰及雪之斑駁區域的慢跑道路上跑步之跑步者遇到乾淨或乾燥地帶,則無需使夾持墊64與地面接觸而跑步者可容易地跑得很快。然而,若跑步者遇到積雪或結冰地帶,則該跑步者可稍微改變其步伐以引起其腳後跟撞擊地面,從而引起夾持墊64及關聯隆脊28及/或摩擦力裝置嚙合該易滑表面。跑步者亦可選擇減速或使用行走步態,此亦將導致夾持墊64接觸地面。
將HTA 60緊固至鞋子30之過程與上述之參考圖2a至圖2c的將HTA 10緊固至鞋子30之過程相同。相似於HTA 10,發生於HTA 60中之大部分拉伸藉由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實施。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經適當拉伸以適應鞋子30之各別尺寸,而夾持墊64之基本尺寸及形式保持大體上不改變。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於左右兩側適當拉伸以確保夾持墊64適當地置於中間。因為與第一綁帶70及第二綁帶72關聯之彈性及變形性,所以當未使用HTA 60時,HTA 60可呈現幾乎扁平、二維形式。具有幾乎扁平形式有利於儲存及包裝之目的,因為若干儲存之 HTA 60可置放於相對小之儲存空間中,且個別HTA 60可利用相對薄之包裝。
HTA 60在臨界區域中可具有較厚厚度。其他防滑套鞋整體上具有基本均勻之厚度。具有均勻厚度可簡化先前技術套鞋之大量生產,但損害了先前技術套鞋之耐久性。HTA 60之壽命可藉由在關鍵區域處添加額外材料厚度而改良。舉例而言,夾持墊64可具有厚於鞋後跟罩62之材料。此外,環繞摩擦力裝置32之區域可用額外材料來加強。
HTA 60中之鞋後跟罩62及夾持墊64之仿形設計容許適當拉伸量及在適合方向上(或自側至側,或自前至後)之對應的裝配。如圖9至圖10所示,HTA 60之設計可極其適用於與男士鞋子30一起使用。然而,預期HTA 60或經稍微修改或不經修改,可同樣極其適用於其他類型鞋具,諸如運動鞋、休閒鞋、靴子、涼鞋或甚至人的光腳。
雖然已詳細示出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的是對彼等實施例之修改及改變可不脫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闡明之本發明的範疇而獲得。
10‧‧‧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
12‧‧‧鞋後跟罩
14‧‧‧夾持墊
16‧‧‧第一綁帶
18‧‧‧掛鉤
20‧‧‧第二綁帶
22‧‧‧孔洞
24‧‧‧孔眼
25‧‧‧光滑區域
26‧‧‧紋理區域
27‧‧‧光滑區域
28‧‧‧隆脊
30‧‧‧鞋子
31‧‧‧鞋後跟
32‧‧‧摩擦力裝置
34‧‧‧尖釘
36‧‧‧小凸緣
38‧‧‧大凸緣
40‧‧‧縫隙
41‧‧‧凸環
50‧‧‧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
52‧‧‧支柱
60‧‧‧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
62‧‧‧鞋後跟罩
64‧‧‧夾持墊
66‧‧‧垂直孔洞
68‧‧‧水平孔洞
70‧‧‧第一綁帶
72‧‧‧第二綁帶
74‧‧‧掛鉤
圖1a、圖1b、圖1c及圖1d為示出根據一實例實施例之HTA的俯視、仰視及若干透視圖圖解;圖2a、圖2b及圖2c為示出將圖1a至圖1d之HTA緊固至鞋後跟的一過程之圖解;圖3為示出具有圖1a至圖1d之緊固至其鞋後跟之HTA的一鞋子之前視圖圖解; 圖4為示出具有圖1a至圖1d之緊固至其鞋後跟之HTA的一鞋子之後視圖圖解;圖5為示出具有圖1a至圖1d之緊固至其鞋後跟之HTA的一鞋子之仰視圖圖解;圖6為示出適合與圖1a至圖1d之HTA一起使用之可移除摩擦力裝置的圖解;圖7為示出圖6之可移除摩擦力裝置如何得以插入圖1a至圖1d之HTA的夾持墊中之部分分解圖圖解;圖8為示出根據另一實例實施例之具有雙面可用夾持墊的部分HTA的透視圖圖解;圖9為示出圖8之環繞鞋後跟緊固的HTA之圖解,該HTA具有處於第一位置之雙面可用夾持墊;圖10為示出圖8之環繞鞋後跟緊固的雙面可用夾持墊之圖解,該雙面可用夾持墊處於第二位置;圖11為示出根據另一實例實施例之具有可移除且雙面可用夾持墊的部分HTA的透視圖圖解;圖12為示出圖11之環繞鞋後跟緊固的HTA之圖解,該夾持墊處於第一位置;及圖13為示出圖11之環繞鞋後跟緊固的雙面可用夾持墊之圖解,該雙面可用夾持墊處於第二位置。
10‧‧‧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
12‧‧‧鞋後跟罩
14‧‧‧夾持墊
16‧‧‧第一綁帶
18‧‧‧掛鉤
20‧‧‧第二綁帶
22‧‧‧孔洞
24‧‧‧孔眼
25‧‧‧光滑區域
26‧‧‧紋理區域

Claims (15)

  1. 一種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包括:一夾持墊,其經建構以附接於人腳之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之後跟部分的下側,且包括一經形成以穿過該夾持墊之接收孔眼;一摩擦力裝置,其係安置於該夾持墊之該接收孔眼中,且包括一形成於該摩擦力裝置之上的尖釘;一鞋後跟罩,其包括一第一綁帶與一第二綁帶,該第一綁帶係在該夾持墊的第一邊緣上方而附接至該鞋後跟罩,該第二綁帶係在該夾持墊的第二邊緣上方而附接至該鞋後跟罩,且該第二邊緣係對置於該第一邊緣,其中該鞋後跟罩、該第一綁帶與該第二綁帶具有一整體結構;一第一支柱,其係附接至該鞋後跟罩與該夾持墊的該第一邊緣之間;及一第二支柱,其係附接至該鞋後跟罩與該夾持墊的該第二邊緣之間,其中該第一支柱與該第二支柱係經建構以容許該夾持墊相對於該鞋後跟罩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中該摩擦力裝置包括防振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中該夾持墊進一步包括一凸環,而該凸環係環繞該接收孔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一紋理,其係安置於該夾持墊的第一表面;及一第二紋理,其係安置於該夾持墊的第二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中該第一紋理包括一溝槽。
  6. 一種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包括:一夾持墊,其經建構以附接於人腳之後跟部分或鞋具物品之後跟部分的下側而不會由該後跟部分向前延伸;及一鞋後跟罩,其包括附接至該夾持墊的第一綁帶與第二綁帶,該鞋後跟罩、該第一綁帶與該第二綁帶具有一整體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進一步包括第一掛鉤與第二掛鉤,該第一掛鉤與該第二掛鉤將該鞋後跟罩附接至該夾持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中該夾持墊係雙面可用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進一步包括一安置於該夾持墊之上的摩擦力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其中該摩擦力裝置包括防滑材料。
  11. 一種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HTA)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提供一鞋後跟罩,提供一夾持墊;及 使用第一支柱與第二支柱將該夾持墊附接至該鞋後跟罩,其中該第一支柱與該第二支柱係經建構以容許該夾持墊相對於該鞋後跟罩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提供該鞋後跟罩與該夾持墊的步驟包括執行一成型製程以提供一整體結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一摩擦力裝置通過該夾持墊而安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形成一尖釘於該摩擦力裝置之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提供附接至該鞋後跟罩的第一綁帶與第二綁帶。
TW101129680A 2011-08-17 2012-08-16 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TWI558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12,007 US9161593B2 (en) 2011-08-17 2011-08-17 Heel traction ai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1166A TW201311166A (zh) 2013-03-16
TWI558332B true TWI558332B (zh) 2016-11-21

Family

ID=4771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9680A TWI558332B (zh) 2011-08-17 2012-08-16 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1593B2 (zh)
CA (1) CA2844620C (zh)
TW (1) TWI558332B (zh)
WO (1) WO20130253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1007B2 (en) * 2013-01-02 2019-10-15 Lee E. Richards Knee pad support frame
US9861162B2 (en) * 2014-04-08 2018-01-09 Nike, Inc. Component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including lightweight, selectively supported textile components
CN105286206B (zh) * 2015-11-20 2018-02-13 苟敏 一种用于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鞋子进行保护的装置
US11213096B2 (en) * 2018-07-13 2022-01-04 Mciroa Inc. Shoe accoutre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1730235B2 (en) * 2019-07-31 2023-08-22 Timesha Brown Heel integration for a shoe
RU193379U1 (ru) * 2019-08-01 2019-10-2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Стройтех" Противоскользя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уви
RU198437U1 (ru) * 2020-02-03 2020-07-09 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Логиновских Противоскользя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уви
US20210267313A1 (en) * 2020-02-27 2021-09-02 Cynthia Dempsey Adjustable, detachable cleat securement apparatus
US20210315321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Hernandez Cortez Evans Anti-slip shoe straps
CA197134S (en) * 2020-07-27 2022-05-12 Dentec Safety Specialists Inc Heel traction device
CA197133S (en) 2020-07-27 2022-05-12 Dentec Safety Specialists Inc Mid-sole traction device
CA3088629A1 (en) 2020-07-31 2022-01-31 Dentec Safety Specialists Inc. Mid-sole traction device
CA3088637A1 (en) 2020-07-31 2022-01-31 Dentec Safety Specialists Inc. Heel traction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3316A (en) * 1942-03-04 1943-03-09 Emil F Block Antislipping device
US3176416A (en) * 1964-06-03 1965-04-06 Henry A Seegert Golf overshoe
US3713233A (en) * 1971-04-29 1973-01-30 C Hunnicutt Safety footwear
TWM315512U (en) * 2007-01-19 2007-07-21 Shan Jung Internat Co Ltd Sock with arch support shock proof and toe-protection foot cush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866A (en) * 1916-08-22 Ice-cbeefeb
US183949A (en) 1876-10-31 Improvement in anti-slipping sandals
US1117019A (en) 1913-02-01 1914-11-10 Henry Foltz Antislipping device.
US1458497A (en) * 1922-02-25 1923-06-12 Mamie Reynolds Perkins Protector for footwear
US1552946A (en) * 1923-05-15 1925-09-08 Mamie R Perkins Protector for footwear
US1564307A (en) * 1925-01-15 1925-12-08 Fereo Antonio Creeper attachment for shoes
US1596832A (en) * 1926-01-15 1926-08-17 Charles H A Heinemann Detachable antislip heel
US1757919A (en) * 1929-06-08 1930-05-06 John E Ostrander Ice creeper
US1869988A (en) 1930-12-04 1932-08-02 Vellner Stephen Heel and sole protector
US2128134A (en) 1936-08-01 1938-08-23 Giusto Nicola Cushioning sole and heel element for footwear
US2189884A (en) * 1938-02-10 1940-02-13 Bartlett A Dow Antislipping device
US2170691A (en) * 1938-10-28 1939-08-22 Charles F Mutter Antiskid shoe attachment
US2422335A (en) * 1946-08-03 1947-06-17 Bozek Maurice Ice creeper
US2668373A (en) 1952-09-06 1954-02-09 Leo V Russo Antislipping device for shoes
US2932096A (en) 1959-06-08 1960-04-12 Tavormina Vincenzo Anti-slip device
US3021617A (en) 1960-04-18 1962-02-20 Raymond A Koch Non-slip safety sole attachment for footwear
US3095657A (en) * 1962-07-10 1963-07-02 Lawrence E Fradette Traction footwear
US3229389A (en) * 1964-08-10 1966-01-18 Adams George Gripping attachment for boots
US3616552A (en) 1969-09-08 1971-11-02 Alvin R Kniffin Antiskid footwear
US4005533A (en) 1975-11-07 1977-02-01 Anderson Gordon K Instep crampons
CA1112865A (en) 1979-08-17 1981-11-24 Daun W. Von Braun Traction device
US4299037A (en) 1980-01-11 1981-11-10 Carey Michael J Boot appliance for improved traction and wear protection
US5315768A (en) 1993-05-17 1994-05-31 Pacheco Durate S Shoe traction attachment
US5463823A (en) 1993-09-14 1995-11-07 Bell; Michael Sandal having heel retaining means for use on other footwear
US5600901A (en) * 1994-08-04 1997-02-11 Leonor; Freddie D. Spike convertible sport shoes
US5694704A (en) 1995-01-05 1997-12-09 Kasbrick; Jerome J. Removable shoe covering
US5689901A (en) 1996-02-15 1997-11-25 Michael Bell Footwear with two-piece sole
US5836090A (en) 1996-11-12 1998-11-17 Korkers, Inc. Non-slip sandal with wholly replaceable parts
US5813143A (en) 1996-12-20 1998-09-29 Michael Bell Convertible non-slip footwear attachment device having ice/snow engaging cleats
US5921005A (en) 1998-01-22 1999-07-13 Michael Bell Self-adjusting traction-altering attachment device for footwear
US6154982A (en) * 1999-08-20 2000-12-05 Michael Bell Readily mountable traction enhancing attachment for footwear
EP1181872B1 (en) 2000-08-25 2008-07-16 Jon C. Larson Anti-slip overshoe and spike assembly
US6742286B2 (en) 2001-01-23 2004-06-01 Kahtoola, Inc. Flexible traction system for common shoes
US20030052473A1 (en) 2001-09-14 2003-03-20 Ideal Parts, Inc. Cleated overshoe and snowshoe with binding for accepting same
US20030145489A1 (en) 2002-02-01 2003-08-07 Willis Major Full or partial footweat attaching anti-slip surface gripper
US20040045190A1 (en) 2002-09-07 2004-03-11 Washburn David K. Footwear traction assist
US6775927B2 (en) * 2002-09-16 2004-08-17 Milton Glicksman Removable heel cushion
US20050022430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Terry Kerry L. Protective covering for athletic shoes
CA2555916C (en) * 2004-02-18 2009-06-23 Jon C. Larson Anti-slip overshoe
US20070113424A1 (en) 2005-11-23 2007-05-24 Michael Bell Overshoes with raised inner surface portions and slip resistant sole portions for use on primary footwear
CA2566875A1 (en) * 2006-01-13 2007-07-13 Maxime Laporte Footwear outsole and reversible attachment therefor
KR100729815B1 (ko) * 2006-06-13 2007-06-19 박정극 아이젠
US20090049711A1 (en) * 2007-08-21 2009-02-26 Finch John S Overshoe For Running
IT1391522B1 (it) * 2008-10-14 2011-12-30 Comoli S R L Ing Suola per calzature con dispositivo antiscivolo ribaltabile e calzatura comprendente tale suol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3316A (en) * 1942-03-04 1943-03-09 Emil F Block Antislipping device
US3176416A (en) * 1964-06-03 1965-04-06 Henry A Seegert Golf overshoe
US3713233A (en) * 1971-04-29 1973-01-30 C Hunnicutt Safety footwear
TWM315512U (en) * 2007-01-19 2007-07-21 Shan Jung Internat Co Ltd Sock with arch support shock proof and toe-protection foot cush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1166A (zh) 2013-03-16
US20130042503A1 (en) 2013-02-21
WO2013025307A1 (en) 2013-02-21
US9161593B2 (en) 2015-10-20
CA2844620C (en) 2017-09-12
CA2844620A1 (en) 201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8332B (zh) 增強鞋後跟摩擦力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CA2555916C (en) Anti-slip overshoe
USRE42965E1 (en) Anti-slip overshoe
US8112910B2 (en) Shoe wrap and system
US5966840A (en) Traction altering footwear attachment device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ring and fiber ground engagement surface
US20080022555A1 (en) Anti-slip overshoe
US20090217553A1 (en) Shoe heel support device
US20080295362A1 (en) Footwear For Sloped Surfaces
US5836091A (en) Traction enhancing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US20080000102A1 (en) Shoe covering for traction and/or sports
US20030145489A1 (en) Full or partial footweat attaching anti-slip surface gripper
JP2009090032A (ja) 滑り止め具
US20080000103A1 (en) Shoes having deployable traction elements
US20090255147A1 (en) Foot-stabilizing shoe inserts
US20080000104A1 (en) Traction element for shoes
US20120013112A1 (en) Traction Device To Walk On Ice While Wearing Ice Skate Scabbard
US20090071034A1 (en) Sole attachment for footwear
JPH11346801A (ja)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
US11369083B1 (en) Trail boot
KR200422022Y1 (ko) 수상 레저용 신발
JP2984829B2 (ja) 履 物
US20220312734A1 (en) Trail boot
RU219325U1 (ru) Противоскользящая накладка для обуви
CA2535426A1 (en) Antiskid attachment for footwear and method
CA2263318A1 (en) Traction altering footwear attachment device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ring and fiber ground engagement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