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7000B - Rotating the connec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Rotating the connec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7000B
TWI557000B TW102127398A TW102127398A TWI557000B TW I557000 B TWI557000 B TW I557000B TW 102127398 A TW102127398 A TW 102127398A TW 102127398 A TW102127398 A TW 102127398A TW I557000 B TWI557000 B TW I5570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visible
neutral state
colored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5097A (zh
Inventor
Kazuhiko Matsuba
Takahiro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2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5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7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7000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Description

轉動連接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將固定體與轉動體之間以電性連接之轉動連接裝置。
轉動連接裝置係安裝於例如汽車或貨車等之車輛之方向盤的下側,並連接是固定體之車體與是轉動體之方向盤的通電元件。轉動連接裝置係亦稱為時鐘彈簧或轉向滾動連接器,向設置於方向盤之氣囊單元或喇叭開關等傳送電信號。
一般,轉動連接裝置係構成為藉外側殼與對外側殼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的內側殼形成環狀的收容空間,並將複數條扁平電纜配設於該收容空間。扁平電纜係連接設置於外側殼之固定側連接器部與設置於內側殼之轉動側連接器部。
這種轉動連接裝置係具有內側殼相對內側殼可在朝右(順時針)轉動之圈數與朝左(逆時針)轉動之圈數成為相等的位置(中立位置),並需要在該中立位置之狀態(以下稱為中立狀態)安裝於車輛。因此,自以往提議確認轉動連接裝置之中立狀態的手法。
例如在專利文獻1,記載將4條扁平電纜在使其在中途反轉之狀態收容於環狀的收容空間,並利用反轉部之反作用力之反轉式的轉動連接裝置。在該轉動連接裝置,一個用以 確認中立狀態的可見窗設置於內側殼的上蓋部,並作成在中立狀態時扁平電纜之其中一個反轉部位於可見窗的位置。進而,對在該中立狀態時位於可見窗之位置的反轉部賦予既定記號。藉此,若轉動連接裝置是中立狀態,因為從可見窗可看到被賦予既定記號的反轉部,所以可確認中立狀態。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320450號公報
可是,因為該專利文獻1之轉動連接裝置需要對在中立狀態時位於可見窗之位置的反轉部賦予既定記號的步驟,所以步驟數增加,隨著可能引起耗費增大。
又,因為本轉動連接裝置係根據從可見窗可看到之既定記號的可看到狀況來判斷是中立狀態或是稍微偏離中立狀態,所以需要高精度地進行扁平電纜之定位。
即,在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轉動連接裝置係首先將4條扁平電纜分別形成為所需的長度,接著使這些扁平電纜中之一條的反轉部在中立狀態時位於可見窗的位置,並對該反轉部賦予既定記號。而且,賦予既定記號之步驟結束後,將已賦予既定記號之反轉部配設於收容空間內的既定位置,剩下之3條扁平電纜亦配設於收容空間,藉此所製造。
可是,若考慮在將各扁平電纜形成為所需之長度時所產生的不均、或賦予既定記號時之不均等,高精度地進行扁平電纜 之定位係困難。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提供一種轉動連接裝置,該轉動連接裝置係鑑於如上述所示之課題而創造者,作成減少耗費,而且不需要高精度之定位,就可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
此外,未限定為該目的,是根據後述之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所示之各構成所引導的作用效果,並具有藉以往之技術無法得到的作用效果亦可定位成本發明之其他的目的。
(1)在此所揭示之轉動連接裝置係在外側殼與對該外側殼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的內側殼之間所形成之環狀的收容空間以捲繞狀態配設至少4條扁平電纜,該些扁平電纜之任一條都在中間部之反轉部反轉,並在反方向捲繞於該外側殼及該內側殼而成之反轉式的轉動連接裝置。
該轉動連接裝置係包括:2個可見窗,係在該外側殼或該內側殼之圓周方向彼此分開地形成開口,並配置於在該內側殼之順時針的轉動圈數與逆時針的轉動圈數成為相等的中立狀態從該收容空間之外部可看到該些反轉部的位置;位置對準記號,係用以將該內側殼對準於可成為該中立狀態之轉動位置;及著色電纜,係由該些扁平電纜中之至少一條所設置,並被著色成與其他的該些扁平電纜相異的顏色。進而,特徵在於:該些扁平電纜之該些反轉部係在該收容空間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而且該著色電纜之該反轉部係設置於在該中立狀態與該些可見窗不重疊的位置。
更詳細說明之,該外側殼係具備第1連接器部, 並具有環狀底部與從該環狀底部之外周緣所立設的外筒部,該內側殼係具備第2連接器部,並具有環狀蓋部與從該環狀蓋部之內周緣所立設的內筒部,在該外筒部之內側,對該外側殼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藉此,在該外側殼與該內側殼之間,形成環狀的收容空間。配設於該收容空間之至少4條的扁平電纜係都一端部與該第1連接器部或其周邊部連接,另一端部與該第2連接器部或其周邊部連接,並在中間部具有反轉部。
比該反轉部更靠近該一端部側係在一方向捲繞於該外筒部之內周面,比該中間部更靠近該另一端部側係在反方向捲繞於該內筒部之外周面,該反轉部係在該收容空間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例如,在扁平電纜為4條的情況,該反轉部係在該收容空間之圓周方向設置成相隔90度,在扁平電纜為5條的情況,該反轉部係在該收容空間之圓周方向設置成相隔72度。
(2)又,在該外側殼或該內側殼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該些可見窗,設置4條該扁平電纜,而且設置1條該著色電纜較佳。
(3)或者,在該外側殼或該內側殼之圓周方向等鄰接地設置該些可見窗,設置4條該扁平電纜,而且設置2條該著色電纜較佳。
(4)又,該著色電纜被著色成可見性低的顏色較佳。
(5)又,該些可見窗形成於該內側殼之環狀蓋部較佳。
(6)又,該位置對準記號由第1記號與第2記號所構成,該第1記號係設置於該外側殼,該第2記號係設置於該內側殼, 並在中立狀態(在可成為該中立狀態之轉動位置)與該第1記號一致較佳。
若依據所揭示之轉動連接裝置,可根據位置對準記號將內側殼之轉動位置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的位置,若在此狀態從2個可見窗可看到不是著色電纜之扁平電纜的反轉部,可簡單地確認轉動連接裝置是中立狀態。另一方面,在將內側殼之轉動位置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之位置的狀態,若從2個可見窗都看不見著色電纜以外之扁平電纜的反轉部,可判斷不是中立狀態。即,所揭示之轉動連接裝置係藉由一面觀察2個可見窗與位置對準記號一面使內側殼轉動,藉此,可一面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一面對準。
又,與在中立狀態時對位於可見窗的位置之扁平電纜的反轉部賦予既定記號之以往的手法相比,因為不要求高精度之定位,亦不需要賦予記號的步驟,所以可減少耗費。
1、1’‧‧‧轉動連接裝置
2‧‧‧外側殼
21‧‧‧環狀底部
22‧‧‧外筒部
23‧‧‧固定側連接器部(第1連接器部)
24‧‧‧套筒
3‧‧‧內側殼
31‧‧‧環狀蓋部
32‧‧‧內筒部
33‧‧‧轉動側連接器部(第2連接器部)
35、35A、35B、35C、35D‧‧‧可見窗
4‧‧‧收容空間
5‧‧‧扁平電纜
51‧‧‧火線電纜
52‧‧‧仿真電纜
52A‧‧‧無著色仿真電纜
52B‧‧‧著色仿真電纜(著色電纜)
5r、51r、52Ar、52Br‧‧‧反轉部
6、26、36‧‧‧貫穿孔
7‧‧‧位置對準記號
27‧‧‧第1記號
37‧‧‧第2記號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轉動連接裝置之模式性分解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之轉動連接裝置的上視圖,(a)係表示內部構造,(b)係內側殼嵌合並是中立狀態的情況。
第3圖係使第1圖所示之轉動連接裝置逆時針轉動時之可見窗與反轉部之關係的圖形。
第4圖係說明偏離第2(b)圖所示之中立狀態的情況的上視 圖,(a)係表示從中立狀態逆時針偏離2圈之狀態,(b)係表示從中立狀態順時針偏離2圈之狀態。
第5圖係用以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轉動連接裝置的圖,(a)係在中立狀態之上視圖,(b)係使內側殼逆時針轉動時之可見窗與反轉部之關係的圖形。
第6圖係說明偏離第5(a)圖所示之中立狀態的情況的上視圖,(a)係表示從中立狀態逆時針偏離2圈之狀態,(b)係表示從中立狀態順時針偏離2圈之狀態。
以下,使用圖面,說明實施形態。此外,以下所示之實施形態係完全只是舉例表示,不是想要排除在以下之實施形態未明示之各種變形或技術的應用。
[1.第1實施形態] [1-1.構造]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轉動連接裝置1係在由外側殼2與內側殼3所組合形成的收容空間4內,以捲繞狀態配設4條扁平電纜5所構成。轉動連接裝置1係在這些扁平電纜5之捲繞方向在中途反轉之狀態被收容,並藉後述之反轉部5r的反作用力維持形狀,而在仍然固持4個反轉部5r之位置關係下轉動之電纜反轉式的轉動連接裝置。
轉動連接裝置1係安裝於汽車或貨車等之車輛之方向盤(省略圖示)的下側,並連接是固定體之車體與是轉動體之方向盤的通電元件。該轉動連接裝置1係亦稱為時鐘彈簧或轉向滾動連接器,向例如設置於方向盤之氣囊單元或喇叭開關 等傳送電信號。
外側殼2係安裝並固定於車體側的固定側殼。外側殼2係具有圓環狀之環狀底部21;及圓筒狀之外筒部22,係從環狀底部21之外周緣垂直地立設於環狀底部21。環狀底部21係在中心具有在方向盤之轉軸X之方向(第1圖中之上下方向)所貫穿的貫穿孔26。又,外筒部22係在圓周方向之一部分,具有朝向徑向外側所突設的固定側連接器部(第1連接器部)23。
外側殼2係在環狀底部21之內周緣(即,貫穿孔26的周圍),具有與後述之內側殼3之內筒部32嵌合的套筒24。套筒24係轉動自如地固定於環狀底部21,並具有垂直地立設於環狀底部21之4個突起部24a。這些突起部24a係在套筒24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即,在相隔90度之位置)設置。
內側殼3係安裝於方向盤側,並伴隨方向盤之轉動而轉動的轉動側殼。內側殼3係具有圓環狀之環狀蓋部31及從環狀蓋部31之內周緣垂直地立設於環狀蓋部31之圓筒狀之內筒部,係設置於外筒部22的內側。環狀蓋部31係在中心具有在方向盤之轉軸X之方向(第1圖中之上下方向)所貫穿的貫穿孔36。又,環狀蓋部31之內徑(即,貫穿孔36之直徑)及外徑係與環狀底部21之內徑(即,貫穿孔26之直徑)及外徑大致相等。
在環狀蓋部31之圓周方向的一部分,設置在垂直方向突設於環狀蓋部31的轉動側連接器部(第2連接器部)33。轉動側連接器部33係與從上述之喇叭開關或氣囊單元等之電 路所拉出的電纜(省略圖示)連接。因此,經由轉動連接裝置1,從車體側向方向盤側傳送電信號。
在環狀蓋部31,設置在圓周方向彼此分開並形成開口的2個可見窗35。在此,2個可見窗35係在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即,相隔180度)設置。可見窗35係藉由將例如透明薄膜黏貼於在轉軸X之方向所貫穿的孔所形成,而作成從環狀蓋部31的上方可看到收容空間4內。
內筒部32係在其內周面32a在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即,在相隔90度之位置)具有與套筒24之4個突起部24a嵌合的4個凹部34。此外,在此所指之內筒部32的內周面32a係內筒部32之徑向內側的周面。內側殼3係藉由凹部34與外側殼2之套筒24的突起部24a嵌合,對外側殼2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此外,在套筒24的外周面,捲繞後述之扁平電纜5,內側殼3之內筒部32係嵌入套筒24之外周面與扁平電纜5之間。又,外側殼2及內側殼3係在使轉軸X一致之狀態下嵌合。
將外側殼2與內側殼3組合時,在外側殼2之環狀底部21及外筒部22與內側殼3的環狀蓋部31及內筒部32之間,形成環狀的收容空間4。又,外側殼2之貫穿孔26與內側殼3之貫穿孔36形成一個貫穿孔6。貫穿孔6係方向盤軸所插入之孔,並具有與方向盤軸之直徑大致相等或稍大的直徑。
4條扁平電纜5係都是扁平形的撓性電纜,一端部與固定側連接器部23或其周邊部連接,另一端部與轉動側連接器部33或其周邊部連接。又,扁平電纜5係比中間部更靠近一端部側在一方向(在此,從內側殼3側觀察時逆時針)捲繞 於外筒部22的內周面,並在中間部捲繞方向反轉。扁平電纜5之比中間部更靠近另一端部側捲繞於套筒24的外周面,藉由將外側殼2與內側殼3組合,在反方向(即,順時針)捲繞於內筒部32的外周面。
以下,將扁平電纜5之捲繞方向反轉的中間部稱為反轉部5r。4個反轉部5r係設置成在收容空間4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即,位於相隔90度之位置)。此外,扁平電纜5係對外筒部22之內周面及內筒部32的外周面分別捲繞2圈以上。
轉動連接裝置1係具有內側殼3對外側殼2可朝右(順時針)轉動的圈數與可朝左(逆時針)轉動的圈數相等的中立位置,在該中立位置之狀態(以下稱為中立狀態)安裝於車輛。這是由於扁平電纜5的長度有限,內側殼3之轉動圈數亦被限制為有限圈數,所以作成在安裝於車輛時,內側殼3朝向右方向及左方向可轉動僅相同的圈數。
一般,轉動連接裝置1係伴隨方向盤之轉動,在可在左右轉動三圈弱(未滿三圈)之程度,將扁平電纜5捲繞於外筒部22及內筒部32。扁平電纜5係使內側殼3在一方向(例如順時針)轉動時,一面改變扁平電纜5上之反轉部5r的位置,一面反轉部5r在與該轉向相同的方向(即,順時針)移動。
在此,使內側殼3轉一圈時,反轉部5r係移動3/8圈,使內側殼3同一方向轉動2圈時,反轉部5r係移動3/4圈。即,內側殼3在同一轉向轉動2圈時,看起來反轉部5r係在與轉向反方向僅移動1/4圈。此外,反轉部5r之移動速度(移動量)係根據外筒部22之內徑與內筒部32之外徑的比所決 定,相對內側殼3之1圈,反轉部5r所轉動移動的移動量係取比0更大之未滿1/2圈的範圍。
4條扁平電纜5係具有火線電纜51,該火線電纜51係一端部與固定側連接器部23連接,另一端部與轉動側連接器部33連接,而將固定側連接器部23與轉動側連接器部33以電性連接。又,4條扁平電纜5係除了火線電纜51以外,還包含將固定側連接器部23與轉動側連接器部33以電性連接之至少一條的仿真電纜52。仿真電纜52係用以作成在仍然保持4個反轉部5r之位置關係下內側殼3可轉動,並一端部與固定側連接器部23之周邊部連接,另一端部與轉動側連接器部33之周邊部連接。仿真電纜52係與火線電纜51相異,在內未設置導線。此外,在以下的說明,在不特別區別火線電纜51與仿真電纜52的情況,僅稱為扁平電纜5。
仿真電纜52之條數係因應於火線電纜51之條數所決定,例如,若火線電纜51需要1條,仿真電纜52係3條。在本實施形態,說明火線電纜51與仿真電纜52分別設置各2條,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與仿真電纜52之反轉部52r在收容空間4之圓周方向交互地設置的情況。
又,2條仿真電纜52中的一方係預先被著色成與另一方之仿真電纜52及火線電纜51相異的顏色。以下,將已著色之仿真電纜52稱為著色仿真電纜(著色電纜)52B,並將未著色之仿真電纜52稱為無著色仿真電纜52A。此外,無著色仿真電纜52A係顏色與火線電纜51相同,在外觀無區別。又,在不特別區別著色仿真電纜52B與無著色仿真電纜52A的情 況,僅稱為仿真電纜52。
著色仿真電纜52B係例如在製造仿真電纜52之階段,藉由在被覆導體之周圍的保護層混合相異之色素的合成樹脂,預先將整體著色成相異之顏色(即,是在製造階段已著色成相異之顏色的電纜)。此外,著色仿真電纜52B係顏色相異以外的構成是與無著色仿真電纜52A一樣。著色仿真電纜52B係在第1圖附加點來表達,而在第2圖、第4圖(a)、(b)以塗黑來表達。又,在此,著色仿真電纜52B係預先著色成可見性低的顏色(例如黑色或深藍色等)。藉此,著色仿真電纜52B係在配設於收容空間4內之狀態,與收容空間4內之黑暗幾乎無法區別,而透過可見窗35亦幾乎看不見。
如第2圖(a)、(b)所示,該2個可見窗35係用以確認轉動連接裝置1是否是中立狀態,在中立狀態,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1r、52Ar設置於從外部可看到的位置。換言之,著色仿真電纜52B之反轉部52Br係在中立狀態設置於與可見窗35不重疊之位置。在本實施形態,在中立狀態,從2個可見窗35都可看到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此外,在任一上視圖,轉動側連接器部33係都省略。
又,轉動連接裝置1係具有用以將內側殼3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之轉動位置的位置對準記號7。在此,位置對準記號7係由三角形之第1記號27與三角形之第2記號37所構成,第1記號27係設置於外側殼2之固定側連接器部23的上面,第2記號37係設置於內側殼3的環狀蓋部31。位置對準記號7係在第1記號27之頂點與第2記號37之頂點一致 時可成為正確之中立狀態。即,第1記號27與第2記號37之一致是位於中立狀態的條件之一。以下,將第1記號27與第2記號37一致的狀況稱為位置對準記號7一致。
[1-2.作用]
其次,使用第3圖,說明使本轉動連接裝置1之內側殼3轉動時之可見窗35與反轉部5r的關係。同時,使用第4圖(a)、(b),說明確認轉動連接裝置1是否是中立狀態的手法。第3圖係表示使內側殼3逆時針轉動時之轉動狀態,是在橫軸取時間、在縱軸取轉動圈數的圖形。此外,縱軸之轉動圈數成為1時,因為逆時針轉動1圈回來,所以將轉動圈數表達成回到0。又,時刻t0係中立狀態。
在第3圖,粗實線表示2個可見窗35,一點鏈線表示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虛線表示火線電纜51及無著色仿真電纜52A之反轉部51r、52Ar。又,粗實線與一點鏈線或虛線所相交的交點是可見窗35與反轉部52Br、或反轉部51r、52Ar重疊的部分。即,在交點的時間(轉動圈數),從外部看到與可見窗35重疊之反轉部52Br、51r、52Ar。此外,在此,如第2圖(b)所示,以符號35A表示在中立狀態接近固定側連接器部23之一方的可見窗35(第3圖中左側的可見窗35),並以符號35B表示在中立狀態遠離固定側連接器部23之另一方的可見窗35(第3圖中右側的可見窗35)。
如第3圖所示,若以在時刻t0之可見窗35B的位置為基準(轉動圈數0),在該時刻t0之可見窗35A的位置係偏離1/2圈(即180度)。又,在該時刻t0,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 51r與2個可見窗35重疊,無著色仿真電纜52A及著色仿真電纜52B之反轉部52Ar、52Br係與2個可見窗35不重疊。即,在是中立狀態之時刻t0,從2個可見窗35僅可看到火線電纜51的反轉部51r。
使內側殼3從時刻t0至時刻t1在逆時針轉動1圈時,2個可見窗35係轉動1圈而回到原來的位置。內側殼3轉動1圈時,因為各反轉部52Br、51r、52Ar在相同之轉向(即,逆時針)各移動3/8圈,所以例如在時刻t0位於基準(轉動圈數0)之反轉部51r係在時刻t1轉動圈數成為3/8。即,在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偏離1圈的時刻t1,2個可見窗35係與任一個反轉部52Br、51r、52Ar都不重疊。因此,在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逆時針偏離1圈的情況,即使位置對準記號7係一致,亦從2個可見窗35係都看不見任一個反轉部52Br、51r、52Ar。
此外,在使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轉動的情況,使第3圖之圖形的時間軸(橫軸)向左延長,因為藉由使2個可見窗35A、35B之直線與各反轉部52Br、51r、52Ar之直線直接延長來表達,所以在此係省略。即使是使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轉動1圈的情況,亦與逆時針時一樣,雖然位置對準記號7係一致,但是2個可見窗35與任何反轉部5r都不重疊,而從2個可見窗35A、35B係都看不見任一個反轉部5r。
使內側殼3從時刻t1至時刻t2更在逆時針轉動1圈時,2個可見窗35係從時刻t0之中立狀態轉動2圈而回到原來的位置。內側殼3轉動2圈時,因為各反轉部52Br、51r、 52Ar在相同之逆時針轉向各移動3/4圈,所以例如在時刻t0位於基準(轉動圈數0)之反轉部51r係在時刻t2轉動圈數成為3/4。又,在時刻t0與可見窗35A、35B未重疊(轉動圈數是1/4)的反轉部52Ar係在時刻t2轉動圈數成為1,而與可見窗35B重疊。一樣地,在時刻t0與可見窗35A、35B未重疊(轉動圈數是3/4)的反轉部52Br亦在時刻t2轉動圈數成為1/2,而與可見窗35A重疊。
即,使內側殼3轉動2圈時,在中立狀態看不見之反轉部52Ar、52Br都被看到。如第4圖(a)所示,在時刻t2,從一方之可見窗35A係看到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從另一方之可見窗35B係看到無著色仿真電纜52A的反轉部52Ar。此外,因為著色仿真電纜52B係從外部幾乎看不見的顏色,所以實際上從可見窗35A係成為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之狀態。
因此,在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逆時針偏離2圈的情況,雖然位置對準記號7係一致,但是僅從另一方之可見窗35B可看到反轉部52Ar。換言之,從2個可見窗35都看不見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r。
又,在使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轉動2圈的情況,如第4圖(b)所示,一方之可見窗35A與無著色仿真電纜52A之反轉部52Ar重疊,另一方之可見窗35B與著色仿真電纜52B之反轉部52Br重疊。即,在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偏移2圈的情況,雖然位置對準記號7係一致,但是僅從一方之可見窗35A可看到反轉部52Ar。換言之,從2個 可見窗35都看不見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r。
因此,在位置對準記號7一致的情況,只要從2個可見窗35都可看到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r,就可判斷轉動連接裝置1位於中立狀態。又,只要從2個可見窗35都看不見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r,就可判斷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或逆時針之其中一個方向偏移1圈或2圈。
此外,如第3圖所示,在從時刻t0至時刻t1之間及從時刻t1至時刻t2之間,亦存在可見窗35與反轉部5r重疊的交點。即,在該交點的時間(轉動圈數),成為從外部可看到與可見窗35重疊之反轉部52Br、51r、52Ar的狀態。可是,在從時刻t0至時刻t1之間及從時刻t1至時刻t2之間,係位置對準記號7不一致之狀態。因此,即使從2個可見窗35都可看到反轉部5r,亦藉由確認位置對準記號7,可確認轉動連接裝置1不是中立狀態。
[1-3.效果]
因此,若依據本轉動連接裝置1,可根據位置對準記號7將內側殼3之轉動位置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的位置,若在此狀態從2個可見窗35可看到不是著色仿真電纜52B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r,可簡單地確認轉動連接裝置1位於中立狀態。另一方面,在將內側殼3之轉動位置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之位置的狀態,若從2個可見窗35都看不見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反轉部5r,可判斷不是中立狀態。即,若依據 本轉動連接裝置1,藉由一面觀察2個可見窗35與位置對準記號7,一面使內側殼3轉動,可一面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一面對準。
又,與在中立狀態時對位於可見窗的位置之扁平電纜的反轉部賦予既定記號之以往的手法相比,因為不要求高精度之定位,亦不需要賦予記號的步驟,所以可減少耗費。又,與這種以往的手法相比,因為著色仿真電纜52B整體係預先被著色者,所以不要求高精度之定位,可簡單地製造轉動連接裝置1,在這一點,亦可減少耗費。
又,因為著色仿真電纜52B被著色成可見性低的顏色,所以可作成從可見窗35幾乎看不見著色仿真電纜52B。這例如在作業員不知道著色仿真電纜52B之顏色的情況等,為了判斷從可見窗35可看到之反轉部5r是否是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可能費時。
相對地,若著色仿真電纜52B係幾乎看不見者,只要單純地是「從2個可見窗35都可看到扁平電纜5之反轉部5r」,就可將該狀態判斷為轉動連接裝置1的中立狀態。
又,因為2個可見窗35形成於內側殼3的環狀蓋部31,所以作業員可易於經由可見窗35觀察收容空間4內,而可易於確認是否是中立狀態。
又,因為位置對準記號7由設置於外側殼2之第1記號27、與設置於內側殼3並在中立狀態與第1記號27一致之第2記號37所構成,所以可將內側殼3正確地對準於轉動連接裝置1成為中立狀態的位置。
[1-4.變形例]
在該實施形態,說明4條扁平電纜5中2條係火線電纜51,剩下之2條是仿真電纜52的情況,但是火線電纜51及仿真電纜52之條數係未限定如此,亦可火線電纜51是1條或3條,仿真電纜52是3條或1條。
例如,在火線電纜51為1條的情況,仿真電纜52係設置3條。在此情況,將3條仿真電纜52中之1條作為著色仿真電纜52B,並作成該著色仿真電纜52B之反轉部52Br在中立狀態位於與任一個可見窗35都不重疊的位置即可。在火線電纜51為3條的情況,亦將剩下之1條仿真電纜52作為著色仿真電纜52B,並作成該反轉部52Br在中立狀態與任一個可見窗35都不重疊的位置即可。
依此方式,在2個可見窗35如第2圖(b)所示在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的情況,不論火線電纜51之條數(仿真電纜52之條數),可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又,在火線電纜51之條數為1條~3條的任一種情況,因為都將1條仿真電纜52作為著色仿真電纜52B即可,所以其他的元件係不必變更,而可減少製造費用。
又,本轉動連接裝置1係例如在難將火線電纜51作為著色電纜的情況、或對火線電纜51著色比對仿真電纜52著色的情況更花錢的情況,亦因為只要將1條仿真電纜52作為著色仿真電纜52B即可,所以可在抑制耗費下簡單地製造轉動連接裝置1。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說明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 51r與仿真電纜52之反轉部52r在收容空間4之圓周方向交互地設置的情況,但是反轉部51r、52r的配置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在圓周方向將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與仿真電纜52之反轉部52r分別配置成相鄰。又,著色電纜係未限定為仿真電纜52,亦可將火線電纜51作為著色電纜。
又,在本實施形態,舉例表示在使內側殼3轉動1圈時,各反轉部5r轉動3/8圈者,但是各反轉部5r之移動速度(移動量)係未限定如此,在使內側殼3轉動1圈時反轉部5r之移動速度(移動量)為1/8圈等,只要是確認中立狀態之移動速度即可。
[2.第2實施形態]
其次,使用第5圖、第6圖,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轉動連接裝置1’。本轉動連接裝置1’係除了設置2個可見窗35之位置、扁平電纜5所含之著色電纜的條數及反轉部的位置相異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的構造一樣。以下,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元件或構造,附加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之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本轉動連接裝置1’係如第5圖(a)所示,為了可看到鄰接之反轉部5r,設置成在環狀蓋部31之圓周方向鄰接(偏移90度)。又,4條扁平電纜5中2條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設置成鄰接(偏移90度)。即,在中立狀態從2個可見窗35可看到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而剩下之2條仿真電纜52的反轉部52r係看不見。又,本轉動連接裝置1’係2條仿真電纜52都是著色仿真電纜52B。
其次,使用第5圖(b),說明使本轉動連接裝置1’之內側殼3轉動時之可見窗35與反轉部5r的關係。同時,使用第6圖(a)、(b),說明確認轉動連接裝置1’是否是中立狀態的手法。此外,第5圖(b)係對應於第3圖的圖形,粗實線表示2個可見窗35,一點鏈線表示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虛線表示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此外,在此係如第5圖(a)所示,以號35C表示在中立狀態位於圖中上側的可見窗35,並以符號35D表示位於圖中右側的可見窗35。
如第5圖(b)所示,若以在時刻t0之可見窗35D的位置為基準(轉動圈數0),在該時刻t0之可見窗35C的位置係偏離1/4圈(即90度)。又,在該時刻t0,火線電纜51之反轉部51r與2個可見窗35重疊,著色仿真電纜52B之反轉部52Br係與2個可見窗35不重疊。即,在是中立狀態之時刻t0,從2個可見窗35僅可看到火線電纜51的反轉部51r。
使內側殼3從時刻t0至時刻t1在逆時針轉動1圈時,2個可見窗35係轉動1圈而回到原來的位置。內側殼3轉動1圈時,因為各反轉部51r、52Br在相同之轉向(即,逆時針)各移動3/8圈。即,在時刻t1,2個可見窗35係與任一個反轉部51r、52Br都不重疊。換言之,在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逆時針偏離1圈的情況,即使位置對準記號7係一致,亦從2個可見窗35係都看不見任一個反轉部51r、52Br。此外,在使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轉動1圈的情況,亦與在逆時針轉動1圈時一樣,即使位置對準記號7係一致,亦從2個可見窗35係都看不見任一個反轉部51r、52Br。
使內側殼3從時刻t1至時刻t2更在逆時針轉動1圈時,2個可見窗35係從時刻t0之中立狀態轉動2圈而回到原來的位置。內側殼3轉動2圈時,因為各反轉部51r、52Br在相同之逆時針轉向各移動3/4圈。因此,在時刻t0與可見窗35C重疊的反轉部51r係在時刻t2轉動圈數成為1,而與可見窗35B重疊。又,在時刻t0與可見窗35C、35D未重疊(轉動圈數是1/2)的反轉部52Br係在時刻t2轉動圈數成為1/4,而與可見窗35C重疊。
即,使內側殼3在逆時針轉動2圈時,如第6圖(a)所示,從一個可見窗35D係看到在中立狀態可看到之火線電纜51的反轉部51r,從另一個可見窗35C係可看到在中立狀態看不見之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此外,因為著色仿真電纜52B係從外部幾乎看不見的顏色,所以實際上從可見窗35C係成為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之狀態。
此外,如第6圖(b)所示,在使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在順時針轉動2圈的情況,與在逆時針轉動2圈時一樣,從一個可見窗35C係看到在中立狀態可看到之火線電纜51的反轉部51r,從另一個可見窗35D係因為與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重疊,所以成為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之狀態。即,在位置對準記號7一致之時刻t1及時刻t2之可成為中立狀態的狀態,從2個可見窗35之其中一個係可看到著色仿真電纜52B的反轉部52Br,從2個可見窗35的雙方看不見火線電纜51的反轉部51r。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轉動連接裝置1’,亦可 根據位置對準記號7將內側殼3之轉動位置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的位置,若在此狀態從2個可見窗35可看到不是著色仿真電纜52B之扁平電纜5的反轉部5r,可簡單地確認轉動連接裝置1位於中立狀態。另一方面,在將內側殼3之轉動位置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之位置的狀態,若從2個可見窗35都看不見著色仿真電纜52B以外之反轉部5r,可判斷不是中立狀態。即,依據本轉動連接裝置1’,亦藉由一面觀察2個可見窗35與位置對準記號7,一面使內側殼3轉動,可一面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一面對準。
又,本實施形態之轉動連接裝置1’係亦可得到在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所說明之其他的效果。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亦說明4條扁平電纜5中2條係火線電纜51,剩下之2條是仿真電纜52的情況,但是火線電纜51及仿真電纜52之條數係未限定如此,亦可火線電纜51是1條或3條,仿真電纜52是3條或1條。又,著色之扁平電纜5係未限定為仿真電纜52,亦可是火線電纜51。
例如,在火線電纜51為1條的情況,將剩下之3條仿真電纜52中的2條作為著色仿真電纜52B,並作成該著色仿真電纜52B之反轉部52Br在中立狀態位於與任一個可見窗35都不重疊的位置即可。又,在火線電纜51為3條的情況,將剩下之1條仿真電纜52作為著色仿真電纜52B,同時將火線電纜51中之1條作為著色電纜(以下,以符號51B表示之),並作成著色電纜51B、52B之反轉部51Br、52Br在中立狀態位於與任一個可見窗35都不重疊的位置即可。
依此方式,在2個可見窗35如第5圖(a)所示設置成鄰接的情況,藉由因應於火線電纜51之條數或反轉部51r的位置,從火線電纜51及仿真電纜52選擇作為著色電纜者,不論火線電纜51之條數(仿真電纜52之條數),可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
又,本轉動連接裝置1’係不論使內側殼3轉動1圈時之反轉部5r的移動速度(移動量),可確認是否是中立狀態。例如在使內側殼3轉動1圈時反轉部5r之移動速度(移動量)是1/4圈的情況,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偏移1圈時,因為2個可見窗35中之一方的可見窗35與著色電纜的反轉部重疊,所以確認不是中立狀態。又,在內側殼3從中立狀態偏移2圈時,因為2個可見窗35都與著色電纜之反轉部重疊,所以確認不是中立狀態。即,本轉動連接裝置1’係不論外筒部22之內徑與內筒部32之外徑的比,可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
[3.其他]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為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進行各種變形。
在上述之各實施形態,2個可見窗35形成於內側殼3的環狀蓋部31,但是2個可見窗35之位置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形成於內側殼3之內筒部32或外側殼2之環狀底部21或外筒部22。又,2個可見窗35之大小或形狀亦無特別限定,只要形成為可從外部看到收容空間4內之反轉部5r即可。
又,著色之扁平電纜5的顏色係未限定為可見性 低的顏色,只要著色成可與其他的扁平電纜5區別的顏色即可。又,著色之手法係未限定為上述者,只要是可在組裝轉動連接裝置1、1’之前著色的手法即可。
又,亦可是不包含仿真電纜52之轉動連接裝置(即,4條都是火線電纜51)。
又,扁平電纜5之條數係未限定為4條,只要設置至少4條即可。例如,在設置5條扁平電纜5的情況,只要各扁平電纜5之反轉部5r配置成在收容空間4內之圓周方向成為等間隔(即,相隔72度)即可,在設置6條扁平電纜5的情況,亦只要各扁平電纜5之反轉部5r配置成在收容空間4內之圓周方向成為等間隔(即,相隔60度)即可。
即使是這種情況,亦若反轉部5r之移動速度相對內側殼3之1圈是3/8圈,藉由將2個可見窗35設置於在中立狀態與反轉部5r重疊的位置,不論2個可見窗35的位置,可確認中立狀態。這是由於在5個反轉部5r配置成各偏移72度的情況及在6個反轉部5r配置成各偏移60度的情況,在使內側殼3轉動1圈或轉動2圈時,任一個反轉部5r都與2個可見窗35不重疊的緣故。即使是反轉部5r之移動速度相對內側殼3之1圈不是3/8圈的情況,亦藉由構成為在中立狀態以外從2個可見窗35都可看到未著色之反轉部5r,不論扁平電纜5之條數,可簡單地確認中立狀態。
又,位置對準記號7係未限定為如上述所示之由第1記號27及第2記號37所構成者,只要是可將內側殼3對準於可成為中立狀態之轉動位置的記號即可。例如,亦可是替 代三角形之記號,分別設置對外側殼2及內側殼3附加顏色的部分,在這些部分一致時得知轉動位置一致的構成。又,亦可是使外側殼2具有某程度的寬度並附加顏色,將三角記號設置於內側殼3,在有顏色的寬度中包含三角記號時可確認轉動位置一致的構成。
此外,轉動連接裝置1、1’係未限定為安裝於車輛之方向盤者。
1‧‧‧轉動連接裝置
2‧‧‧外側殼
3‧‧‧內側殼
4‧‧‧收容空間
5‧‧‧扁平電纜
5r、52Br‧‧‧反轉部
21‧‧‧環狀底部
22‧‧‧外筒部
23‧‧‧固定側連接器部
24‧‧‧套筒
24a‧‧‧突起部
26‧‧‧貫穿孔
27‧‧‧第1記號
31‧‧‧環狀蓋部
32‧‧‧內筒部
32a‧‧‧內周面
33‧‧‧轉動側連接器部
34‧‧‧凹部
35‧‧‧可見窗
36‧‧‧貫穿孔
37‧‧‧第2記號
52B‧‧‧著色仿真電纜

Claims (6)

  1. 一種轉動連接裝置,在外側殼與對該外側殼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的內側殼之間所形成之環狀的收容空間以捲繞狀態配設4條扁平電纜,該些扁平電纜之任一條都在中間部之反轉部反轉,並在反方向捲繞於該外側殼及該內側殼而成之反轉式的轉動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2個可見窗,係在該外側殼或該內側殼之圓周方向彼此分開地形成開口,並配置於在該內側殼之順時針的轉動圈數與逆時針的轉動圈數成為相等的中立狀態從該收容空間之外部可看到該些反轉部的位置;位置對準記號,係用以將該內側殼對準於可成為該中立狀態之轉動位置;及著色電纜,係由該些扁平電纜中之至少一條所設置,並被著色成與其他的該些扁平電纜相異的顏色;該些扁平電纜之該些反轉部係在該收容空間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而且該著色電纜之該反轉部係設置於在該中立狀態與該些可見窗不重疊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轉動連接裝置,其中在該外側殼或該內側殼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該些可見窗;設置4條該扁平電纜,而且設置1條該著色電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轉動連接裝置,其中在該外側殼或該內側殼之圓周方向等鄰接地設置該些可見窗;設置4條該扁平電纜,而且設置2條該著色電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轉動連接裝置,其中該著色電纜被著色成可見性低的顏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轉動連接裝置,其中該些可見窗形成於該內側殼之環狀蓋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轉動連接裝置,其中該位置對準記號由第1記號與第2記號所構成,該第1記號係設置於該外側殼,該第2記號係設置於該內側殼,並在中立狀態與該第1記號一致。
TW102127398A 2012-08-01 2013-07-31 Rotating the connection device TWI557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1187A JP2014032762A (ja) 2012-08-01 2012-08-01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097A TW201425097A (zh) 2014-07-01
TWI557000B true TWI557000B (zh) 2016-11-11

Family

ID=5005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398A TWI557000B (zh) 2012-08-01 2013-07-31 Rotating the connec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32762A (zh)
CN (1) CN103579986A (zh)
TW (1) TWI557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5337B2 (ja) * 2016-01-13 2019-11-1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JP6608294B2 (ja) * 2016-01-28 2019-11-2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KR20230035637A (ko) 2020-07-15 2023-03-14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커넥터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4907A1 (fr) * 1995-03-31 1996-10-02 Magneti Marelli France Contacteur électrique tournant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détrompage au montage
CN100382396C (zh) * 2003-04-16 2008-04-16 古河电器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旋转连接器的方向盘
CN201781170U (zh) * 2010-07-15 2011-03-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旋转连接器
TW201143228A (en) * 2010-05-26 2011-12-01 Tpv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Rotary-contac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65578B (en) * 2008-10-15 2012-06-01 Inventec Corp Hinge structure with a dc-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688B2 (ja) * 1992-02-20 2000-06-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体と固定体間の伝送装置
JP4234446B2 (ja) * 2003-01-10 2009-03-0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6216370A (ja) * 2005-02-03 2006-08-17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コネクタ
JP4330018B2 (ja) * 2006-03-28 2009-09-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JP4177391B2 (ja) * 2006-06-01 2008-11-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035677A (ja) * 2006-07-31 2008-02-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4907A1 (fr) * 1995-03-31 1996-10-02 Magneti Marelli France Contacteur électrique tournant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détrompage au montage
CN100382396C (zh) * 2003-04-16 2008-04-16 古河电器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旋转连接器的方向盘
TWI365578B (en) * 2008-10-15 2012-06-01 Inventec Corp Hinge structure with a dc-in
TW201143228A (en) * 2010-05-26 2011-12-01 Tpv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Rotary-contac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781170U (zh) * 2010-07-15 2011-03-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旋转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9986A (zh) 2014-02-12
TW201425097A (zh) 2014-07-01
JP2014032762A (ja)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77391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TWI557000B (zh) Rotating the connection device
CN103162886B (zh) 扭矩传感器装置
CN105226475A (zh) 旋转连接器
CN106605133B (zh) 扭矩传感器装置
EP3470808A1 (en) Torque sensor
GB209641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JP2008241411A (ja) 舵角検出装置
US20080277178A1 (en)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with centrally located stationary support member
JP4234446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035677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CN103154671A (zh) 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
JP2014033502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7054646B2 (ja) 回転構造体
JP5547746B2 (ja) 自動車用のロータリコネクタ
CN104675965A (zh) 行星齿轮组
KR20110039875A (ko) 조향각 센서 모듈
JP4816227B2 (ja) ダイアル式操作装置
JP2008030713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6216370A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4690945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20161446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309618A (ja) 冗長系回転型有限角度検出器
KR100667317B1 (ko) 롤러와 롤러 제조방법과, 화상형성장치용 상담지체
KR200496907Y1 (ko) 자동차의 멀티펑션 스위치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