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1825B - 廢氣淨化裝置 - Google Patents

廢氣淨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1825B
TWI551825B TW101128731A TW101128731A TWI551825B TW I551825 B TWI551825 B TW I551825B TW 101128731 A TW101128731 A TW 101128731A TW 101128731 A TW101128731 A TW 101128731A TW I551825 B TWI551825 B TW I5518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exhaust gas
steel
unit
combus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1676A (zh
Inventor
Kazuhiko Kitahora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8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23G7/061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7/065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 F23G7/06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 F23G7/068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using regenerative heat recovery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Air Supply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Description

廢氣淨化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廢氣淨化裝置,詳言之,為一種利用蓄熱體有效地燃燒廢氣以進行淨化處理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
以往在有關對於疊層包裝、膠帶等黏著業界之設施、凹版印刷、平板印刷等印刷業界之設施、噴漆設施、化學工廠、電子/陶瓷業界之設施等之工廠用淨化設施等所產生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等之含有可燃性有害成分之廢氣進行淨化處理,有如專利文獻1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
專利文獻1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係具備:複數個蓄熱室,在其內部配置有蓄熱體,且具備裝設有供氣閥之供氣口及裝設有排氣閥之排氣口;及燃燒室,係與蓄熱室成連通狀態且配置在蓄熱室之上方,並在上部具備有燃燒器。
在此廢氣淨化裝置中,藉由可選擇性開閉各蓄熱室之供氣閥與排氣閥,而將各蓄熱室切換為供氣側蓄熱室或排氣側蓄熱室來進行廢氣之淨化處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77017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廢氣淨化裝置係大型化而在作業 現場不易設置、組裝。
又,由於燃燒器係配置在裝設於蓄熱室上方之燃燒室上部,燃燒器之裝設位置在高處,為了控制燃燒器之點火及熄火而設置之電氣儀器之配線施工至為繁雜。
另一方面,欲導入廢氣淨化裝置之工廠或設施中,希望在施工期間中將設備停工期間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期待一種小型化至可搬運之程度,且在作業現場組裝設置所需之時間大幅縮短之廢氣淨化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廢氣淨化裝置,其係小型化至可搬運之程度,且可大幅度縮短在作業現場組裝設置所需之時間者。
依據本發明,為一種廢氣淨化裝置,進行含有可燃性成分之廢氣之淨化處理者,係具備:燃燒室,裝設有燃燒器;第1及第2蓄熱室,其一端側連接在上述燃燒室之側面且排列配置成互相分離之狀態;蓄熱體,配置在上述各蓄熱室之內部;第1連接管道,連接在上述第1蓄熱室之另一側端;第2連接管道,連接在上述第2蓄熱室之另一側端;供應管道,供應未處理之廢氣;排出管道,排出處理過之廢氣;切換閥,連接在上述第1連接管道與上述第2連接管道及上述供應管道與上述排出管道,並可選擇性切換:使 上述第1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供應管道,並使上述第2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排出管道之第1狀態;及使上述第2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供應管道,且使上述第1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排出管道之第2狀態;以及冷卻用風扇,使氣體流通在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間之空間。
依據如此構成,可有效地冷卻蓄熱室,因而能使隔熱材料變薄而達成裝置之小型化。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係配置成朝水平方向相鄰接,在上述燃燒室及由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所構成之蓄熱燃燒部之上面,配置有從該上面分離配置之上面罩,在上述蓄熱燃燒部之上述蓄熱室之朝與連結上述一側端與另一端側之直線正交之方向的兩側面,配置有從該兩側面分離而配置之側面罩,上述冷卻用風扇係構成為:使氣體流通在上述蓄熱燃燒部之上面與上述上面罩之間,及上述蓄熱燃燒部之各側面與側面罩之間。
依據如此構成,由於可更有效地冷卻蓄熱室,因此能使隔熱材料變薄而達成裝置之小型化。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設有具備控制盤之第1單元,該控制盤係裝設在連接有上述燃燒室之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之側面之相反側的位置, 設有具備未處理廢氣風扇之第2單元,該風扇係排出上述未處理廢氣,且裝設在與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之上述燃燒室連接之側面之相反側的位置。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第1單元係配置成在上述控制盤與上述燃燒室之間形成工作用空間,在上述控制盤之下方設有燃料供應部,其係對上述燃燒室之上述燃燒器供應燃料,藉由上述冷卻用風扇而構成為使氣體流通於上述作業用空間內。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配置在上述各蓄熱室內之蓄熱體係在上述各蓄熱室內傾斜配置成使上述燃燒室側位於上方。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蓄熱體之傾斜角度係相對於水平面形成1至30度。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蓄熱體係藉由於上部具有傾斜面之蓄熱體支撐部支撐為傾斜狀態,該蓄熱體支撐部係由具耐火性之無機材料所形成。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具備旁通管道,其一端連接在上述燃燒室,而另一端則連結在上述供應管道,且具備開關閥,使上述燃燒室與上述供應管道直接連通, 上述旁通管道係配置在上述蓄熱燃燒部之下方。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蓄熱燃燒部係具有3.0至10.0 mm之板材及補強該板材之補強構件,而上述補強構件係由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溝鋼、山型鋼、輕槽溝型鋼、帶緣槽溝型鋼、帽型鋼等之一或二種以上之構件所構成,上述第1單元係由裝設在該第1單元之上面部分且接合於上述補強構件之第1單元支撐構件所支撐,而該第1單元支撐構件係由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溝鋼、山型鋼、輕槽溝型鋼、帶緣槽溝型鋼、帽型鋼等之一或二種以上之構件所構成,上述第2單元係由裝設在該第2單元之上面部分且接合於上述補強構件之第2單元支撐構件所支撐,而該第2單元支撐構件係由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溝鋼、山型鋼、輕槽溝型鋼、帶緣槽溝型鋼、帽型鋼等之一或二種以上之構件所構成。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蓄熱體係具備鄰接配置之複數個陶瓷構件,上述陶瓷構件為長方體形狀,具有自陶瓷構件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而互相平行之複數個貫穿孔,而上述陶瓷構件之上述貫穿孔,係配向成自上述燃燒室朝上述連接管道延伸,上述陶瓷構件之與上述貫穿孔之形成方向正交之剖 面,其一邊之長度為100至300 mm之矩形,上述貫穿孔之形成方向之剖面,其一邊之長度為100至500 mm之矩形。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上述蓄熱體係將陶瓷構件進行2維排列配置所構成之蓄熱層,朝上下方向積層複數個段所構成,上述蓄熱燃燒部係可使用選擇自由不同段數之蓄熱層所成之複數種類之蓄熱體的蓄熱體。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在上述作業用空間裝設有廢氣檢測器。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樣態,在上述蓄熱室之內面,設置有厚度50至225 mm之隔熱材料。
依據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小型化至可搬運之程度,且可大幅度縮短在作業現場組裝設置所需之時間,且將施工期間抑制在最小限度之廢氣淨化裝置。
如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此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為一種使用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之燃燒等之廢氣處理。
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具備:燃燒室10,其內部設有燃燒器8;及一對蓄熱室11、12,其一端(第4圖中之左端)連接在燃燒室10之側面且朝水平方向相鄰接。各蓄熱室11、12係排列 配置成在互相分離之間形成有空間之狀態。又,燃燒室10與一對蓄熱室11、12係構成為蓄熱燃燒部9。
在第5圖中,塗黒的箭頭係顯示將一方之蓄熱室12設定在供應側蓄熱室,將另一方之蓄熱室11設定在排出側蓄熱室時之氣體流動,反白箭頭則顯示冷卻用空氣之流動。再者,如後所述,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可使各蓄熱室切換在供應側蓄熱室及供應側蓄熱室之間,與第5圖所示之狀態相反地,將一方之蓄熱室12設定在排出側且將另一方之蓄熱室11設定在排出側時,係成為第6圖所示之氣體流動。
在各蓄熱室11、12設有蓄熱體13、14。蓄熱體13、14係如第10圖所示,設在蓄熱室11、12之一端11b、12b及另一端11c與12c之間。
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具備:第1連接管道15,連接在一方之蓄熱室11之另一端11c;第2連接管道16,連接在另一方之蓄熱室12之另一端12c,供應管道17,對蓄熱室供應未處理廢氣;及排出管道18,從蓄熱室排出處理過之廢氣。
又,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具有切換閥20,其係使各蓄熱室11、12在供應側蓄熱室12與供應側蓄熱室之間切換。
切換閥20為一種四通閥,係具備:可轉動之閥體20a;密封構件20b;及驅動手段20c。切換閥20係以旋轉軸20d為中心旋轉驅動閥體20a,用以切換為第1與第2連通狀 態。
如第5圖所示,切換閥20為具備以約90度之角度間隔在四方向延伸之4個連接口。各連接口係在第5圖之順時鐘方向連接有:第1連接管道15,連接在蓄熱室11之另一端11c;供應管道17,對蓄熱室供應未處理廢氣;第2連接管道16,連接在蓄熱室12之另一端12c;及排出管道18,自蓄熱室排出處理過之廢氣。
在供應管道17設有廢氣送風機19,用以送出屬於未處理廢氣的廢氣。
切換閥20係使閥體20a轉動,構成為使連接在某一連接口之管道,可選擇性地連通鄰接於此連接口之2連接口之管道之一方。
亦即,切換閥20係可在第7圖(b)所示之第1連接狀態、與第7圖(c)所示之第2連接狀態之間切換。
未處理之廢氣係經過連接在供應管道17之連接管道(15或16)供應至蓄熱燃燒部9,因此連接在供應管道17之側的連接管道(15或16)所連接之蓄熱室即成為供應側蓄熱室。
未處理之廢氣係經過連接在排出管道18之連接管道(15或16)從蓄熱燃燒部9排出,因此連接在排出管道18之側的連接管道(15或16)所連接之蓄熱室即成為排出側蓄熱室。
如第7圖(b)所示之第1連通狀態中,第1連接管道15連接在排出管道18,第2連接管道16連接在供應管道 17,因此成為第5圖之狀態,亦即蓄熱室11成為排出側蓄熱室,蓄熱室12成為供應側蓄熱室。
又,如第7圖(c)所示之第2連通狀態中,第1連接管道15連接在供應管道17,第2連接管道16連接在排出管道18,因此成為第6圖所示之運轉狀態,亦即蓄熱室11成為供應側蓄熱室,蓄熱室12成為排出側蓄熱室。
如此,切換閥20係構成為可切換:將第1連接管道15連接在供應管道17及排出管道18之一方,並將第2連接管道16連接在供應管道17與排出管道18之另一方之狀態;及將第2連接管道16連接在供應管道17與排出管道18之一方,並將第2連接管道15連接在供應管道17與排出管道18之另一方之狀態。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中,因蓄熱室11、12、燃燒室10為橫向配置,與將燃燒室配置在蓄熱室上之習知裝置相比較,其高度方向之尺寸會變小。
此外,此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構成為使用單一切換閥20使蓄熱室11、12切換為供應側蓄熱室及排出側蓄熱室,得以實現裝置之小型化。
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如第2圖、第4圖至第6圖及第8圖所示,具備冷卻用風扇21。冷卻用風扇21係使冷卻用空氣流通於形成在一方之蓄熱室11之框體11a之表面(外表面)與另一方之蓄熱室12之框體12a之表面(外表面)之間的空間22。
如第4圖(a)及第4圖(b)所示,蓄熱室11、12之一側端連接在燃燒室之側面而排列配置成互相分離之狀態,在蓄熱室11、12之框體11a,12a之間形成有空間22。而在此空間22內配置有由例如角型鋼管所構成之複數個補強構件23。
冷卻用風扇21係藉由將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內之氣體排出至裝置外,經過後述之空間37而使冷卻用空氣通過由空間22內之框體11a、12a與補強構件23所圍繞之部分。
冷卻用風扇21係如第8圖與第9圖所示,配置在連接於排出管道18之排出口84之X方向之兩側。但是所謂X方向係蓄熱室11、12相對向之方向(第9圖)。
在蓄熱燃燒部9之下側設有腳部38,俾形成與安裝面(地面等)及間隙。冷卻風扇21係從此間隙將外氣吸入至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內,通過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自擋板構件24之通氣口24b排出至外部。
在冷卻用風扇21之上側,設有用以防止雨水浸入裝置內部之擋板構件24。擋板構件24具備屋頂狀之擋板部24a,用以防止雨水浸入裝置內部,將由冷卻用風扇21吸入於裝置內之空氣從擋板部24a兩側之通氣口24b排出至裝置外。
因藉由冷卻用風扇21使冷卻用空氣流通於蓄熱室11、12之框體11a、12a間之空間22,故可將設在框體11a、12a相對向之隔熱材料25之厚度削薄。如此,可實現蓄熱 式廢氣淨化裝置之進一步小型化。
此冷卻用風扇21係除了使冷卻用空氣流通於框體11a、12a之間之空間之外,亦使之流通於蓄熱燃燒部9之周圍,因此蓄熱燃燒部9更加有效率地被冷卻,也能使蓄熱燃燒室9之框體內面所設之隔熱材料26之厚度變薄。
另外,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中,就隔熱材料而言,可使用例如岩石綿、玻璃纖維綿、陶瓷綿、陶瓷板、矽酸鈣板、矽酸鈣綿、澆注型水泥等具耐火性之無機材料。
其次說明設在蓄熱燃燒部9外側且構成第1圖所示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之外側部分之罩。
如第10圖所示,在由燃燒室10及蓄熱室11、12所構成之蓄熱燃燒部9之上面9a,及在蓄熱燃燒部9之側面中與連結蓄熱室11、12之一端側11b、12b及另一端面11c、12c之直線所正交之方向(方向X)相對向之一對側面9b、9c,設有覆蓋蓄熱燃燒部9之上面罩31及一對側面罩32、33。至於側面9b、9c及後述之側面9d、9e係向鉛直方向延伸。
側面罩32係位在安裝裝置時位於裝置前面側(正面側),且設有供進出於第1單元41之門32a,及進出於第2單元42之門32b。
又,上面罩31係如第8圖(b)及第10圖(c)所示,自前面(側面罩32)側至後面(側面罩33)側向下方傾斜,可使雨水流向裝置之後面側。
在第1單元41與第2單元42之各者,分別設有該一對側面罩32、33及覆蓋裝置1之側面的側面罩28、29。側面罩28、29係配置成與Y方向(第9圖)相對向。
在蓄熱室11、12之框體11a、12a的外表面設有補強構件34。在補強構件34之外端安裝有側面罩32、33。結果,在框體11a、12a與側面罩32、33之間形成有空間35、36。
結果,空間35係構成為由框體11a、側面罩32與補強構件34所圍繞之部分,可發揮作為供冷卻用空氣通過之空間之功能,而空間36也構成為由框體12a、側面罩33與補強構件34所圍繞之部分,可發揮作為供冷卻用空氣通過之空間之功能。再者,補強構件34內之空間34a亦可供冷卻用空氣通過。
再者,安裝在蓄熱燃燒部9上面之安裝部(無圖示),將上面罩31安裝成從蓄熱燃燒部9之上面9a分離之狀態。藉由如此構成,在蓄熱燃燒部9之上面9a與上面罩31之間形成有空間37,此空間37係發揮作為供冷卻用空氣通過之空間的功能。
再者,第10圖中之斜線部分係顯示空間22、35、36、37。
冷卻用風扇21係以使空氣穿透形成在蓄熱燃燒室9之上面與上面罩31間之空間37內之方式抽吸空氣。
又,冷卻用風扇21係以使空氣穿透形成在蓄熱燃燒部9之一對側面及和其相對向之側面罩32、33之間的空間 35、36內之方式抽吸空氣。
因由腳部38在蓄熱燃燒部9之下方形成空間,故得以充分地發揮冷卻用風扇21之冷卻功能。
又,側面罩32、33之下端亦配置在與安裝面之間形成有間隙之位置。藉由此間隙,因冷卻用風扇21之抽吸,外氣會順暢地被導入至形成在框體11a、12a與側面罩32、33之間之空間35、36,而可進行高效率之冷卻。由此結果,能使隔熱材料26之厚度變薄,而實現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進一步小型化。
如第10圖(b)所示,蓄熱燃燒部9具備有:與側面9b、9c相對向之方向(X方向)及正交之方向(Y方向)相對向之方向之一對側面9d、9e。在此一對側面9d、9e之燃燒室10側之側面9d,安裝有具備控制盤3之第1單元41。又,在一對側面9d、9e之蓄熱室11、12側之側面9e,安裝有具備未處理廢氣風扇之第2單元42,該風扇係排出未處理廢氣。
再者,以下亦將蓄熱燃燒部9、第1及第2連接管道15、16等稱為主單元(蓄熱燃燒單元)40。
如第2圖、第3圖、第8圖至第10圖所示,在第1單元41之控制盤43與燃燒室10之間設有作業用空間44。在控制盤43下方設有燃料供應部45,用以將燃料供應至燃燒室10之燃燒器8。
冷卻用風扇21係如第8圖所示,藉由抽吸此作業用空間44內之空氣,亦進行作業用空間44之換氣。又,亦 可在作業用空間44裝設廢氣檢測器。
在第1單元41之作業用空間44及主單元40之空間37之間,例如裝設有閘門式等之附有流量調整功能之通風口46。又,同樣地,在第2單元42之空間48與主單元40之空間37之間裝設有通風口46。
通風口46具備:開口板46a,設有開口46b;調整板46c,藉由在橫方向滑動而調整開口46之開口量;及操作部46d,用以使調整板46c滑動。
調整板46c係構成為:在第1單元41與第2單元42無需換氣時,可滑動至第8圖(c)所示之全關閉狀態。又,在需要大量換氣時,能滑動至第8圖(e)所示之全開狀態。在需局部換氣時,能滑動至第8圖(d)所示之中間狀態。如此,閘門式之通風口46係可調節從第1及第2單元41、42之換氣量。
再者,通風口46之開關控制,用手動或用控制訊號之自動均可。再者,亦可構成為在作業用空間44設置廢氣檢測器之情形下檢測到漏氣時,使調整板46c自動地滑動而成為全開狀態。
其次,由第11圖說明設在蓄熱室11、12內之蓄熱體13、14。
蓄熱體13、14係以水平地向燃燒室10朝上方傾斜之方式配置在蓄熱室11、12內。傾斜角度係相對於水平面為1至30度為宜,在本實施方式中係設定在更佳角度的5度。
蓄熱體13、14係由於上部具有傾斜面51a之蓄熱體 支撐部51所支撐。蓄熱體支撐部51係由澆注型水泥等具耐火性之無機材料所形成。在蓄熱體支撐構件51之下方配置有楔形之格柵構件52,將蓄熱體支撐構件51及支撐在蓄熱支撐構件51上之蓄熱體13、14配置成傾斜狀態。
在蓄熱支撐部51之下方配置有隔熱板材53。第1及第2連接管道15、16係具有與蓄熱室11、12連接之部分之剖面放大成漏斗狀之連接部15a、16a。在此格柵構件52係由漏斗狀之連接部15a、16a架設有補強用之管等補強構件54所支撐。
因如上述將蓄熱體13、14配置成傾斜狀態,因此使未處理廢氣通過蓄熱體時,可防止蓄熱體13、14因其本身重量而鬆動。
但是,當傾斜角度在1度以下時,蓄熱體13、14會有因未處理廢氣之通風壓力而有鬆動之虞。
又,當該角度在30度以上時,則因支撐傾斜之蓄熱體13、14之蓄熱體支撐部51會變大等因素,而有裝置整體變大且妨礙小型化之問題。
具體而言,蓄熱體13、14係藉由將直方體狀之複數個陶瓷構件進行2維排列配置所成之蓄熱層,朝上下方向積層複數段所構成。
陶瓷構件係具備自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而互相平行之複數個貫穿孔。陶瓷構件之與貫穿孔之形成方向正交之剖面,其一邊之長度為100mm至300 mm之矩形,而貫穿孔之形成方向之剖面,其一邊之長度為100mm至500 mm之矩形。
陶瓷構件之貫穿孔,係與蓄熱體支撐部51之傾斜面51a平行,並配置成自蓄熱室10之一端側向另一端側(亦即自燃燒室向連接管道延伸)。又,蓄熱燃燒部9係可使用選擇自由不同段數之蓄熱層所形成之複數種蓄熱體的蓄熱體。
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連接在廢氣送風機19,且具備有內建預濾器87之前置管道88。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之未處理廢氣X4係經過預濾器87、氣體送風機19、供應管道17、切換閥20而通過第1或第2連接管道15、16而導入蓄熱燃燒部9(燃燒室10、蓄熱室11)。
在前置管道88設有截止用閥86。此外,在前置管道88連接外氣導入用閥85。自外氣導入用閥85導入之外氣係藉由廢氣送風機19送至蓄熱燃燒部9。在前置管道88之前端設有未處理廢氣之供應口89,在此連接有要處理之來自設施等之未處理廢氣的管路。又,在排出管道18之前端設有已處理過廢氣之排出口84。
如第12圖所示,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具備有旁通管道56。旁通管道56具有調整開關閥57,並且使燃燒室10與供應管道17直接連通。
此旁通管道56具有作為所謂冷卻旁通管道之功能,可使未處理廢氣不經過蓄熱室11、12,直接自供應管道17導入燃燒室10。藉由旁通管道56可抑制燃燒室10之溫度急速上昇等,而可防止各種構件因溫度上昇所造成之損傷。流經旁通管道56內之未處理廢氣亦經由廢氣送風機 19所送風,且由調整開關閥57調整風量。調整開關閥57係根據蓄熱燃燒部9之溫度檢測器等所檢測之溫度而調整。
旁通管道56係裝設在蓄熱燃燒部9之底面的下方側,因此有助於裝置整體之小型化。
旁通管道56係連接在用以安裝設在燃燒室10之攪拌板59之安裝構件58。安裝構件58為由管狀構件所構成,在燃燒室10內部設有複數個導通孔58a。自旁通管道56導入之未處理廢氣係經過導通孔58a而導入燃燒室10。
蓄熱燃燒部9係具有3.0mm至10.0 mm之板材、及用以補強此板材所設之補強構件34。燃燒室10之框體與蓄熱室11、12之框體11a、12a係由例如3.0mm至10.0 mm之鐡板(不限於此材質)所形成,在鐡板表面安裝有補強構件34。
補強構件34例如為角型鋼管。又,補強構件23、34不限於上述者,可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型鋼、山形鋼、輕型槽鋼、緣槽型鋼、及帽型鋼等之一種或複數種之構件組合而形成。藉由選擇適當之板材與補強構件而得以實現輕量化及小型化。
第1單元41係如第13圖所示,由接合於主單元40之補強構件34之第1單元支撐構件61所支撐。第1單元支撐構件61係設在第1單元41之上面部分,且具有與補強構件34相同強度之構件,並且接合在補強構件34之上部側。第2單元42係由接合在主單元40之補強構件34 之第2單元支撐構件62所支撐。第2單元支撐構件62係設在第2單元42之上面部分,且具有與補強構件34同等之強度之構件,並且接合在補強構件34之上部側。
第1與第2單元41、42係構成為:可利用升降機等進行水平移動而分別安裝於第1及第2單元支撐構件61、62之各者。第1與第2單元支撐構件係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型鋼、山形鋼、輕型槽鋼、緣槽型鋼、及帽型鋼之一種或複數種組合而形成。藉由選擇適當之補強構件而得以實現輕量化及小型化。
亦即,藉由將支撐第1單元41之第1單元支撐構件61及支撐第2單元42之第2單元支撐構件62,接合在蓄熱燃燒部9之補強構件34,即可有效率地提高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整體之剛性。
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並非如以往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分割搬運,而是小型化至可搬運之程度,以完成品之狀態進行搬運者。
因此,在主單元40、第1單元41及第2單元42中之最重的蓄熱燃燒部9設置補強構件34,而將第1、第2單元支撐構件61、62接合在此補強構件34。如此,以第1、第2單元支撐構件61、62分別支撐第1、第2單元。
結果,經過安裝在補強構件34之懸吊用構件93,懸吊此3個單元時,可防止因其本身重量在各構成構件產生局部應力而造不良問題。換言之,能將由3個單元所構成之本身重量,有效率地由補強構件(補強構件34、第1及 第2單元支撐構件61、62)所承載,因此亦可將補強構件設為最小限度,以實現小型化及構成之簡易化。
如上所述,蓄熱燃燒部9之蓄熱體係可使用選擇自由不同段數之蓄熱層所構成之複數種的蓄熱體。
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如第15圖(e)所示之朝D3(第14圖)方向積層之蓄熱層段數K3為12,但是並不受限於此,也可使用如第14圖(a)所示之段數K3為9之蓄熱燃燒部9’。
於第14圖(a)及第14圖(b)中,K2(在一方之蓄熱室所設之D2方向之個數K2)為4個(1個之尺寸:150 mm),K1為5個(1個之尺寸:300 mm)。
準備蓄熱層之段數K3不同之複數個蓄熱燃燒部(例如蓄熱燃燒部9、9’)作為交換單元,視使用狀況,選擇適當之蓄熱燃燒部來使用,即可提供具有適合未處理廢氣之處理風量等之適當處理能力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
如第9圖(b)至第9圖(a)所示在變更蓄熱體時,燃燒室及蓄熱室之框體大小當然會改變,但是只要變更「燃燒器8」、「第1連接管道15」、「第2連接管道16」、「廢氣送風機19」等,則其他部分係作為共通構成而無需變更。因此,藉由增加共通之構成部分,則可縮短交貨期並降低成本。
又,如上述之冷卻用風扇21或空間22、35、36、37等之冷卻功能,可將蓄熱燃燒部9(燃燒室10、蓄熱室11、12)之框體內面所設之隔熱材料的厚度,由以往之蓄熱式廢 氣淨化裝置所需之約250 mm減少為約50至225 mm,而可使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小型化。
為了說明可使隔熱材料之厚度變薄之點,利用第15圖說明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之隔熱材料之一例。
在此,蓄熱燃燒部9係如第15圖(a)至第15圖(h)所示、設有框體、隔熱材料、補強構件。作為框體在4.5 mm之鋼板71之內部設有50mm岩石綿72、50 mm之陶瓷纖維棉73、25 mm之陶瓷纖維板74、及40 mm之矽酸鈣板75、及50 mm至180 mm之澆注成型水泥76,以作為隔熱材。
陶瓷纖維棉73係設有2層之各層50 mm。澆注成型水泥76係如上所述構成蓄熱體支撐部51,因此厚度較薄的部分為50 mm,且厚度較厚的部分為180 mm。此裝置1也可將隔熱材料之厚度抑制到125 mm至175mm。再者,在鋼板71之外側,設有由一邊為100mm之角型鋼管78及一邊為75 mm之角型鋼管所成之補強構件34。
又,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如第16圖所示具備有觸控面板81與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程式邏輯控制電路)82。此外,連接於此觸控面板81與PLC82而受控制的有:燃燒鼓風機83、廢氣送風機19、空氣導入用閥85、截止用閥86、冷卻旁通用之調整開關閥57、切換閥20、進行冷卻換氣之冷卻用風扇21、出口與入口之溫度檢測用溫度檢測器(例如熱電偶)90與91、點火變壓器92、壓縮空氣用壓力針93、燃燒室用溫度檢測器(例 如熱電偶)94、燃燒空氣用壓力計95、控制閥96、火焰檢測器97。
在第5圖、第6圖及第16圖中,X1為壓縮空氣之供應源(0.3至0.7MPa),X2為燃燒廢氣之供應源(LPG、LNG、丁烷等)(5至30kPa),X3為電源(200至440V),X4為未處理廢氣之供給源。
其次說明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之廢氣淨化方法。
首先,控制切換閥20,如第5圖所示,成為蓄熱室12成為供應側蓄熱室且蓄熱室11成為排出側蓄熱室之狀態。如第5圖及第7圖(b)所示將待處理之廢氣(未處理廢氣),藉由廢氣送風機19,透過供應管道17與第2連接管道16送達蓄熱室12。
未處理廢氣係在通過蓄熱室12之蓄熱體14時,藉由此蓄熱體14而被加熱,而蓄熱體14係被冷卻。由蓄熱體14加熱而到達燃燒室10之廢氣係在燃燒室內10燃燒而被分解。
燃燒後之氣體之已處理廢氣係通過蓄熱室11之蓄熱體13。此時,處理過之廢氣係藉由蓄熱體13而被冷卻,蓄熱體13則被加熱。被冷卻之處理過之廢氣係通過第1連接管道15並到達排出管道18。
在此狀態下繼續運轉時,一方之蓄熱室12之蓄熱體14之溫度降低,另一方之蓄熱室11之蓄熱體13之溫度上昇。經過一定時間後,將切換閥20由第7圖(b)所示之狀態切換為第7圖(c)所示之狀態。藉由此動作,如第6圖所 示,廢氣之流動方向會反轉,蓄熱室12成為排出側蓄熱室,而蓄熱室11成為供應側蓄熱室。
結果,欲處理之廢氣係在導入燃燒室10之前,藉由高溫之蓄熱體13而被加熱。被加熱之廢氣係在燃燒室10處理,藉由蓄熱體14被冷卻而排出。
經過一定時間後,將切換閥20由第7圖(c)所示之狀態切換為如第7圖(b)之狀態。藉由此動作,蓄熱室12切換為供應側蓄熱室,蓄熱室11切為排出側蓄熱室。在每過一定時間反覆如上之動作而繼續運轉,藉此實現利用排熱之有效率的燃燒處理。
本實施方式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1係小型化至可搬運之程度。
具體而言,為了符合法令等所規定之搬運限制,將最大寛度設為2500至3000 mm,將最大高度設為2500至3180 mm,將最大長度設為4000至9200 mm。
此尺寸為考慮到日本國內之搬運車輌時之一例,當然不受此限制。
亦即,在搬運限制不同之國家可變更此尺寸。如此,可小型化至可搬運之程度,也可大幅減少在作業現場之組裝設置作業,降低安裝成本。又,在裝置內之配線也可在搬運前進行,在作業現場之配線施工即可減少至最小限度。此外,也可將施工期間抑制在最小限度,將在搬入目的之生產線的停止抑制在最小限度。
8‧‧‧燃燒器
9‧‧‧蓄熱燃燒部
9a‧‧‧上面
9b、9c、9d、9e‧‧‧側面
10‧‧‧燃燒室
11、12‧‧‧蓄熱室
11a、12a‧‧‧框體
11b、12b‧‧‧蓄熱室之一端
11c、12c‧‧‧蓄熱室之另一端
13、14‧‧‧蓄熱體
15‧‧‧第1連接管道
15a、16a‧‧‧連接部
16‧‧‧第2連接管道
17‧‧‧供應管道
18‧‧‧排出管道
19‧‧‧廢氣送風機
20‧‧‧切換閥
20a‧‧‧閥體
20b‧‧‧密封構件
20c‧‧‧驅動手段
21‧‧‧冷卻用風扇
22、35、36、37‧‧‧空間
23、34‧‧‧補強構件
24‧‧‧擋板構件
24a‧‧‧擋板部
24b‧‧‧通氣口
25、26‧‧‧隔熱材料
28、29、32、33‧‧‧側面罩
31‧‧‧上面罩
32a、32b‧‧‧閂
40‧‧‧主單元
41‧‧‧第1單元
42‧‧‧第2單元
43‧‧‧控制盤
44‧‧‧作業用空間
45‧‧‧燃料供應部
46‧‧‧通風口
46a‧‧‧開口板
46b‧‧‧開口
46c‧‧‧調整板
46d‧‧‧操作部
51‧‧‧蓄熱體支撐部
51a‧‧‧傾斜面
53‧‧‧隔熱板材
56‧‧‧旁通管道
57‧‧‧開關閥
58‧‧‧安裝構件
58a‧‧‧導通孔
59‧‧‧攪拌板
61‧‧‧第1單元支撐構件
62‧‧‧第2單元支撐構件
71‧‧‧鋼板
72‧‧‧岩石綿
73‧‧‧陶瓷纖維棉
74‧‧‧陶瓷纖維板
75‧‧‧矽酸鈣板
76‧‧‧澆注成型水泥
78‧‧‧角型鋼板
81‧‧‧觸控面板
82‧‧‧PLC
83‧‧‧燃燒鼓風機
84‧‧‧排出口
85‧‧‧外氣導入用閥
86‧‧‧截止用閥
87‧‧‧預濾器
88‧‧‧前置管道
89‧‧‧供應口
90、91‧‧‧溫度檢測用溫度檢測器
92‧‧‧點火變壓器
93‧‧‧壓縮空氣用壓力計
94‧‧‧燃燒室用溫度檢測器
95‧‧‧燃燒空氣用壓力計
96‧‧‧控制閥
97‧‧‧火焰檢測器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外觀的斜視圖。
第2圖係折下覆蓋在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上面及側面之各罩構件之狀態之斜視圖。
第3圖(a)至(c)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構成的圖,(a)為顯示內部構成之前視概略圖,(b)為顯示內部構成之概略斜視圖,(c)為該裝置在第3圖(a)所示之沿著A1-A1線之剖面圖。
第4圖(a)及(b)係說明(a)為顯示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燃燒室及蓄熱室之平剖面圖,(b)為放大顯示設置在一方之蓄熱室之框體,與另一方之蓄熱室之框體的空間之平剖面圖。
第5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未處理廢氣及冷卻用空氣之流通的圖。
第6圖與第5圖同樣地說明未處理廢氣及冷卻用空氣之流通的圖。
第7圖(a)至(c)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切換閥之圖,(a)為沿著第4圖之A2-A2線之局部剖面圖,(b)為顯示在第1連通狀態時之未處理廢氣及處理過廢氣之流通之剖面圖,(c)為顯示在第2連通狀態時之未處理廢氣及處理過廢氣之流通之剖面圖。
第8圖(a)至(e)係用以說明在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冷卻用空氣之流通之圖,(a)為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前視圖,(b)為第8圖(a)所示沿著A3-A3線之剖面 圖,(c)至(e)為用以說明調整流通於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內之空氣量之通風口之開關狀態的圖。
第9圖係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分解斜視圖。
第10圖(a)至(c)為用以說明冷卻用空間之圖,(a)為拆下側面罩之狀態的前視圖,(b)為其平剖面圖,(c)為沿著第10圖(a)之A4-A4線之剖面圖。
第11圖(a)至(c)係用以說明蓄熱體之配置狀態之圖,(a)為蓄熱體附近之平剖面圖,(b)為蓄熱體附近之縱剖面圖,(c)為在第3圖(b)之局部放大圖。
第12圖係用以說明在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旁通管道之前視圖。
第13圖係顯示第1單元與第2單元與主單元間之關係的圖。
第14圖(a)及(b)係用以說明可使用不同蓄熱體之圖,(a)為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變形例的斜視圖,(b)為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斜視圖。
第15圖(a)至(h)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隔熱材料之圖,(a)為蓄熱燃燒部之平剖面圖,(b)為圖15(a)之Pb部分之放大圖,(c)為第15圖(a)之Pc部分的放大圖,(d)為第15圖(a)之Pd部分的放大圖,(e)為蓄熱燃燒部之縱剖面圖,(f)為第15圖(e)之Pf部分的放大圖,(g)為第15圖(e)之Pg部分的放大圖,(h)為第15圖(e)之Ph部分的放大圖。
第16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之構成的圖。
10‧‧‧燃燒室
11、12‧‧‧蓄熱室
13、14‧‧‧蓄熱體
15‧‧‧第1連接管道
16‧‧‧第2連接管道
17‧‧‧供應管道
18‧‧‧排出管道
19‧‧‧廢氣送風機
20‧‧‧切換閥
20c‧‧‧驅動手段
21‧‧‧冷卻用風扇
56‧‧‧旁通管道
57‧‧‧開關閥
81‧‧‧觸控面板
82‧‧‧PLC
83‧‧‧燃燒鼓風機
85‧‧‧外氣導入用閥
86‧‧‧截止用閥
88‧‧‧前置管道
89‧‧‧供應口
90、91‧‧‧溫度檢測用溫度檢測器
92‧‧‧點火變壓器
93‧‧‧壓縮空氣用壓力計
94‧‧‧燃燒室用溫度檢測器
95‧‧‧燃燒空氣用壓力計
96‧‧‧控制閥
97‧‧‧火焰檢測器

Claims (13)

  1. 一種廢氣淨化裝置,係進行含有可燃性成分之廢氣之淨化處理者,其具備:燃燒室,裝設有燃燒器;第1及第2蓄熱室,其一側端連接在上述燃燒室之側面,且排列配置成互相分離之狀態;蓄熱體,配置在上述各蓄熱室之內部;第1連接管道,連接在上述第1蓄熱室之另一側端;第2連接管道,連接在上述第2蓄熱室之另一側端;供應管道,供應未處理之廢氣;排出管道,排出處理過之廢氣;切換閥,連接在上述第1連接管道與上述第2連接管道及上述供應管道與上述排出管道,並可選擇性切換:使上述第1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供應管道,並使上述第2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排出管道之第1狀態;及使上述第2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供應管道,並使上述第1連接管道連通在上述排出管道之第2狀態;以及冷卻用風扇,使氣體流通在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間之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係配置成朝水平方向相鄰 接,在上述燃燒室與包含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之蓄熱燃燒部之上面,配置有從其上面分離而配置之上面罩,在上述蓄熱燃燒部之上述蓄熱室之朝與連結上述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直線正交之方向的兩側面,配置有從該兩側面分離而配置之側面罩,上述冷卻用風扇係構成為:使氣體流通於對上述蓄熱燃燒部之上面與上述上面罩之間,及上述蓄熱燃燒部之各側面與側面罩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設有具備控制盤之第1單元,該控制盤係裝設在連接有上述燃燒室之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之側面之相反側的位置,設有具備未處理廢氣風扇之第2單元,該風扇係排出上述未處理廢氣,且裝設在與上述第1及第2蓄熱室之上述燃燒室連接之側面之相反側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第1單元係配置成在上述控制盤與上述燃燒室之間形成作業用空間,在上述控制盤之下方,設有燃料供應部,其係對上述燃燒室之上述燃燒器供應燃料,藉由上述冷卻用風扇而構成為使氣體流通於上述作業用空間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配置在上述各蓄熱室內之蓄熱體係在上述各蓄熱室內傾斜配置成使上述燃燒室側位於上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蓄熱體之傾斜角度係相對於水平面形成1至3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蓄熱體係由在上部具有傾斜面之蓄熱體支撐部,支撐為傾斜狀態,該蓄熱體支撐部係由具耐火性之無機材料所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具備旁通管道,其一端連接在上述燃燒室,而另一端則連結在上述供應管道,且具備開關閥,使上述燃燒室與上述供應管道直接連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蓄熱燃燒部係包含3.0至10.0 mm之板材與補強該板材之補強構件,而上述補強構件係包含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溝鋼、山型鋼、輕槽溝型鋼、帶緣槽溝型鋼、帽型鋼等之一或二種以上之構件,上述第1單元係由裝設在該第1單元之上面部分且接合於上述補強構件之第1單元支撐構件所支撐,而該第1單元支撐構件係包含選擇自角型鋼管、H 型鋼、I型鋼、槽溝鋼、山型鋼、輕槽溝型鋼、帶緣槽溝型鋼、帽型鋼等之一或二種以上之構件,上述第2單元係由裝設在該第2單元上面部分且接合於上述補強構件之第2單元支撐構件所支撐,而該第2單元支撐構件係包含選擇自角型鋼管、H型鋼、I型鋼、槽溝鋼、山型鋼、輕槽溝型鋼、帶緣槽溝型鋼、帽型鋼等之一或二種以上之構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蓄熱體係具備相鄰接配置之複數個陶瓷構件,上述陶瓷構件係形成長方體形狀且具有自陶瓷構件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而互相平行之複數個貫穿孔,而上述陶瓷構件之上述貫穿孔,係配向成自上述燃燒室朝上述連接管道延伸,上述陶瓷構件之與上述貫穿孔之形成方向正交之剖面,其一邊之長度為100至300 mm之矩形,上述貫穿孔之形成方向之剖面,其一邊之長度為100至500 mm之矩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蓄熱體係將陶瓷構件進行2維排列配置所構成之蓄熱層,朝上下方向積層複數個段所構成,上述蓄熱燃燒部係可使用選擇自不同段數之蓄熱層所成之複數種蓄熱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 在上述作業用空間裝設有廢氣檢測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12項所述之廢氣淨化裝置,其中,在上述蓄熱室之內面設置有厚度50至225 mm之隔熱材料。
TW101128731A 2012-03-30 2012-08-09 廢氣淨化裝置 TWI551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528 2012-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676A TW201321676A (zh) 2013-06-01
TWI551825B true TWI551825B (zh) 2016-10-01

Family

ID=4903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731A TWI551825B (zh) 2012-03-30 2012-08-09 廢氣淨化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9960B (zh)
TW (1) TWI551825B (zh)
WO (1) WO20131453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8587B2 (ja) * 2014-05-20 2016-03-08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式脱臭装置
CN109899809A (zh) * 2017-12-07 2019-06-18 张荣兴 处理VOCs废气的蓄热再生型氧化器
CN109893994A (zh) * 2017-12-07 2019-06-18 张荣兴 处理VOCs废气的蓄热再生型催化氧化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5622A (en) * 1993-12-07 1994-12-27 Houston; Reagan Multiport valve including leakage control system, particularly for a thermal regenerative fume incinerator
US5888063A (en) * 1996-03-07 1999-03-30 Scott; Gregory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 purging a multiple bed regenerative fume incinerator
JP2006300399A (ja) * 2005-04-20 2006-11-02 Kondo Unyu-Kiko Co Ltd 回転式蓄熱燃焼型脱臭装置
TW200842287A (en) * 2007-04-24 2008-11-01 Jg Environmental 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ke out of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TWM382455U (en) * 2010-01-22 2010-06-11 C Sun Mfg Ltd Organic compounds treatment and energy-saving device and equipment with the same
CN201724234U (zh) * 2010-06-04 2011-01-26 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节省空间的蓄热焚化炉
CN201748446U (zh) * 2010-08-19 2011-02-16 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蓄热式氧化炉
TW201111709A (en) * 2009-09-22 2011-04-01 Sintokogio Ltd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2011133131A (ja) * 2009-12-22 2011-07-07 Taikisha Ltd 蓄熱式ガス処理装置の清掃運転方法、及び、蓄熱式ガス処理装置
CN201954569U (zh) * 2011-01-06 2011-08-31 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两室切换式废气焚烧处理装置
CN202132961U (zh) * 2011-07-01 2012-02-01 项敏 一种蓄热式高温焚化炉-rto设备的高温防腐炉栅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3752A (ja) * 1996-05-16 1997-11-28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不燃物溶融処理装置
JP2002349727A (ja) * 2001-05-29 2002-12-04 Babcock Hitachi Kk 流路切換弁及び廃ガス処理装置
CN200986198Y (zh) * 2006-12-14 2007-12-05 北京科技大学 多室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5622A (en) * 1993-12-07 1994-12-27 Houston; Reagan Multiport valve including leakage control system, particularly for a thermal regenerative fume incinerator
US5888063A (en) * 1996-03-07 1999-03-30 Scott; Gregory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 purging a multiple bed regenerative fume incinerator
JP2006300399A (ja) * 2005-04-20 2006-11-02 Kondo Unyu-Kiko Co Ltd 回転式蓄熱燃焼型脱臭装置
TW200842287A (en) * 2007-04-24 2008-11-01 Jg Environmental 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ke out of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TW201111709A (en) * 2009-09-22 2011-04-01 Sintokogio Ltd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2011133131A (ja) * 2009-12-22 2011-07-07 Taikisha Ltd 蓄熱式ガス処理装置の清掃運転方法、及び、蓄熱式ガス処理装置
TWM382455U (en) * 2010-01-22 2010-06-11 C Sun Mfg Ltd Organic compounds treatment and energy-saving device and equipment with the same
CN201724234U (zh) * 2010-06-04 2011-01-26 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节省空间的蓄热焚化炉
CN201748446U (zh) * 2010-08-19 2011-02-16 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蓄热式氧化炉
CN201954569U (zh) * 2011-01-06 2011-08-31 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两室切换式废气焚烧处理装置
CN202132961U (zh) * 2011-07-01 2012-02-01 项敏 一种蓄热式高温焚化炉-rto设备的高温防腐炉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9960A (zh) 2013-12-04
CN103429960B (zh) 2016-01-06
WO2013145356A1 (ja) 2013-10-03
TW201321676A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5101B (zh)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TWI551825B (zh) 廢氣淨化裝置
US20160071699A1 (en) Deposition device
CA2643025A1 (en) Air handling unit using multiple fans
WO2009101473A2 (en) Workspace enclosure system with automatic shut-off
ITRM20120309A1 (it) Gruppo mobile per l'aspirazione ed il trattamento dei fumi e delle polveri derivanti da lavorazioni di metalli od altri materiali ed in particolare dalla lavorazione dei metalli con la tecnica del taglio a fiamma
JP5229600B1 (ja) 排ガス浄化装置
JP5498863B2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施設及びそのゾーンニング方法
KR100819732B1 (ko) 전열교환기
AU610270B2 (en) Compact combustion apparatus
KR102243827B1 (ko) 보급형 축열연소 산화처리장치
KR101617183B1 (ko) 수화열을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양생장치
JP6748686B2 (ja) モジュール、モジュール化施設、およびモジュール化施設の建設方法
TWI544182B (zh) 蓄熱式廢氣淨化裝置
JP2006114377A (ja) 燃料電池発電装置の換気装置
KR101728761B1 (ko) 단 분리를 이루는 작업 공간부와 주름판을 구비한 축열식 연소 장치
JP4003637B2 (ja) 原子力発電所タービン建屋の給排気設備
WO1993012382A1 (en) A combustion device
JP2016070534A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S625258B2 (zh)
KR102035800B1 (ko) 후드 겸용 전자레인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환기 시스템
ES2306574B1 (es) Horno para yeso y escayola.
CN104511226B (zh) 一种活性焦吸附装置
WO2021065531A1 (ja) 加湿ユニット
JP2003004277A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