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8806B - The watertight structure and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joint - Google Patents

The watertight structure and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joi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8806B
TWI548806B TW104136307A TW104136307A TWI548806B TW I548806 B TWI548806 B TW I548806B TW 104136307 A TW104136307 A TW 104136307A TW 104136307 A TW104136307 A TW 104136307A TW I548806 B TWI548806 B TW I5488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rame
watertight
depth direction
cap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512A (zh
Inventor
Masaki Jinguu
Original Assignee
Ykk Architectur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rchitectural filed Critical Ykk Architectural
Publication of TW201617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806B/zh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Description

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及門窗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門框架中安裝有主門及副門的雙開門其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以及具有前述水密結構的門窗。
在門框架中安裝有主門及副門的雙開門的門窗中採用如下結構:在副門的對合框上設置有向主門側突出的突出片,由前述突出片覆蓋在主門的對合框與副門的對合框之間形成的上下方向上的間隙的室內側部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由於前述突出片向室內側凸出,所以通常切除其下端部以避免與門框架發生干擾,並且在前述切除後的下端部安裝帽構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96945號公報
在前述的雙開門中,藉由在門框架四周沿著整個長度方向安裝的緊密件來確保水密性及氣密性。因此,在主門與副門的對合部,使緊密件與前述帽構件抵接以確保緊密件的連續性。
然而,由於帽構件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所以特別是在其寬度方向兩側緣部與主門或副門的框的室內側面之間形成高低差,緊密件因前述高低差產生間隙,會有難以充分確保水密性及氣密性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充分確保水密性及氣密性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以及具有前述水密結構的門窗。
本發明係一種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係雙開門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前述雙開門係主門及副門以能夠朝向縱深方向一側開閉地安裝於門框架,並將在前述主門的對合框與前述副門的對合框之間形成的上下方向上的間隙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部分由設置於前述副門的對合框之突出片覆蓋,前述對合部之水密結構的特徵在於,具有:下帽構件,其包括:安裝部,其安裝於前述突出片以覆蓋前述突出片的下端面;以及蓋部,其從前述安裝部向下方突出,覆蓋前述上下方向上 的間隙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部分,在前述門框架的下框架的縱深方向一側面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安裝有第一水密件,前述第一水密件壓接於前述主門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及前述副門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並且在前述主門與前述副門的對合部壓接於前述蓋部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在前述蓋部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及前述下框架的縱深方向一側面中的一方,在位於前述下帽構件的安裝部與前述第一水密件之間的位置上安裝有壓接於另一方的第二水密件。
此外,本發明的門窗,具有如上構成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
根據上述結構,即使在門框架的下框架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安裝的第一水密件不能柔軟地填埋由於下帽構件的蓋部形成的高低差而在其間產生間隙的情況下,也能夠藉由設置在其上部之第二水密件來充分地確保主門與副門之對合部處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在本發明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中,前述第二水密件可以安裝於前述下框架的縱深方向一側面以至少能夠壓接於前述下帽構件的蓋部的兩側緣部。藉此,能夠藉由第二水密件更可靠地堵塞因由下帽構件的蓋部所形成的高低差而產生的第一水密件的間隙。
在本發明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中,前述第二水密件可以由比前述第一水密件柔軟的材質形成。藉此,能夠使第二水密件可靠地填埋由下帽構件的蓋部所形成的高低差,獲得更充分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在本發明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中,在前述下帽構件與前述突出片的抵接面之間可以設置有密封件。藉此,能夠確保下帽構件與突出片的抵接面之間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在本發明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中,前述下帽構件的安裝部可以具有覆蓋前述突出片的下端面的外周緣部的豎起形狀。藉此,能夠防止水從下帽構件與突出片的抵接面之間滲入。
在本發明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中,在前述下帽構件的蓋部的縱深方向一側面上,可以設置有壓接於前述主門的對合框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的第三水密件。藉此,能夠更充分地確保主門與副門的對合部處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根據本發明,即使在門框架的下框架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安裝的第一水密件不能柔軟地填埋由於下帽構件的蓋部 形成的高低差而在其間產生間隙的情況下,也能夠藉由設置在其上部的第二水密件來充分地確保主門與副門的對合部處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10‧‧‧水密結構
12‧‧‧門窗
14‧‧‧門框架
14a‧‧‧上框架
14b‧‧‧下框架
14c‧‧‧縱框架
14d‧‧‧縱框架
16‧‧‧主門
16a‧‧‧上框
16b‧‧‧下框
16c‧‧‧鉸鏈側框
16d‧‧‧對合框
18‧‧‧副門
18a‧‧‧上框
18b‧‧‧下框
18c‧‧‧鉸鏈側框
18d‧‧‧對合框
19‧‧‧對合部
20‧‧‧翅片部
22‧‧‧突出台部
22a‧‧‧室外側面
24‧‧‧傾斜部
25‧‧‧翅片部
26‧‧‧翅片部
28‧‧‧面板
29‧‧‧面板
30‧‧‧鉸鏈
31‧‧‧鉸鏈
32‧‧‧室外側突出片
33‧‧‧室內側面
34‧‧‧突出片
34a‧‧‧下端面
35‧‧‧帽構件(上帽構件)
36‧‧‧帽構件(下帽構件)
37‧‧‧緊密件
38‧‧‧安裝部
38a‧‧‧豎起形狀
39‧‧‧室內側面
40‧‧‧蓋部
40a‧‧‧室外側面
40b‧‧‧室內側面
42‧‧‧水密件/第三水密件
44‧‧‧密封件
46、48、49‧‧‧緊密件
47‧‧‧緊密件(第一水密件)
50‧‧‧水密件/第二水密件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具有對合部之水密結構的門窗的縱剖面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門窗的橫剖面圖。
圖3為將圖1所示的門窗的對合部的下部放大的縱剖面圖。
圖4為從室內側觀看圖3所示的對合部的下部的立體圖。
圖5為從室外側觀看圖3所示的對合部的下部的立體圖。
下面,對於本發明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基於與具有前述結構的門窗之間的關係例舉較佳實施方式並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係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具有對合部之水密結構10(以下也簡稱為“水密結構10”)的門窗12的縱剖面圖,圖2為圖1所示的門窗12的橫剖面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門窗12是雙開門,其在固定於建築物的主體開口部的門框架14的內側以能夠向室外側開閉的方式安裝有主門16及副門18,在主門16與副門18的對合部19具有水密結構10。
門框架14係將上框架14a、下框架14b以及左右的縱框架14c及縱框架14d組合成四周框架而形成的矩形開口部。上框架14a、下框架14b、縱框架14c及縱框架14d例如是鋁等金屬材料的擠壓型材。
上框架14a在其縱深面的靠近室內側的位置上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翅片部20。下框架14b具有:在室內側向上方突出的突出台部22以及在比突出台部22低的位置上朝向室外側向下方傾斜的傾斜部24。縱框架14c及縱框架14d在其縱深面的靠近室內側的位置上各具有在面內方向上突出的翅片部25及翅片部26。
主門(母門)16係將四周的上框16a、下框16b、鉸鏈側框16c及對合框16d以及配置在內側的面板28組合成框而構成。藉由鉸鏈30將鉸鏈側框16c可轉動地與一個縱框架14c連接,藉此主門16在面外方向上進行開閉。
副門(子門)18係將四周的上框18a、下框18b、鉸鏈側框18c及對合框18d以及配置在內側的面板29組合成框而構成。藉由鉸鏈31將鉸鏈側框18c可轉動地與另一個縱框架14d連接,藉此副門18在面外方向上進行開閉。
如圖2所示,在主門16的對合框16d的室外側面上設置有朝向副門18一側並向面內方向突出的室外側突出片32。室外側突出片32係覆蓋與副門18的對合框18d之間所形成的上下方向上的間隙G的室外側部分之構件。此外,在副門18的對合框18d的室內側面(縱深方向另一側面)33設置有朝向主門16一側並向面內方向突出的突出片34。突出片34係覆蓋前述間隙G的室內側(縱深方向另一側)部分之構件。
在突出片34的室外側面的大致整個長度上安裝有緊密件37。緊密件37係在主門16與副門18關閉時被壓接於主門16的對合框16d的室內側面(縱深方向另一側面)39(參照第2圖)來確保間隙G處的水密性及氣密性之構件。緊密件37例如是對橡膠材料進行擠壓成型而得到的構件。
圖3為將圖1所示的門窗12的對合部19的下部放大的縱剖面圖。此外,圖4為從室內側觀看圖3所示的對合部19的下部的立體圖。圖5為從室外側觀看圖3所示的對合部19的下部的立體圖。
如圖2所示,副門18的突出片34向室內側凸出。因此,為了避免在關閉副門18時與上框架14a及下框架14b發生干擾,如第1圖所示那樣,將突出片34的上下端部切掉使其比對合框18d短,並且在各切口部安裝有帽構件35(上帽構件)、帽構件36(下帽構件)。
帽構件35及帽構件36由樹脂材料形成,覆蓋突出片34的切口部的邊緣,並且使上框16a與上框18a的室內側面以及下框16b與下框18b的室內側面實質性連續。例如在下框16b及下框18b的情況下,藉由帽構件36使室內側面33與室內側面39在長度方向上連續。
如圖3至圖5所示,安裝在突出片34的下端部的帽構件36具有安裝於前述突出片34以覆蓋突出片34的下端面34a的安裝部38、以及從安裝部38向下方突出以覆蓋間隙G的室內側(縱深方向另一側)部分的蓋部40,並且具有與突出片34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在側視圖中構成大致L形。
安裝部38係覆蓋下端面34a之水平方向部分。安裝部38具有覆蓋下端面34a的外周緣部的豎起形狀38a,藉此防止水從帽構件36與突出片34的抵接面之間滲入。蓋部40從安裝部38的室外側端部向下方延伸形成,係用於填充突出片34的被切掉的下端部,確保在下框16b 及下框18b之間的室內側面33,室內側面39的連續性之鉛直方向部分。在蓋部40的室外側面40a上安裝有被壓接於主門16的對合框16d的室內側面39,用於堵塞其間的間隙以確保水密性及氣密性的水密件(第三水密件)42。第三水密件42例如是橡膠片材或海綿狀的片材,用於填充安裝於突出片34的緊密件37的下部,以更充分地確保間隙G處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如圖5所示,在安裝部38與下端面34a的抵接面之間配置有密封件44。密封件44係藉由鋪設定形的海綿狀片材或塗布無定形的密封(sealing)材料而構成。密封件44還配置在蓋部40與對合框18d的邊緣部之間,確保帽構件36與突出片34的抵接面之間的水密性及氣密性。
另外,省略了詳細說明,不過就安裝在突出片34的上端部的帽構件35而言,也與前述的帽構件36是相同的結構,具有安裝部38及蓋部40(參照圖1)。
接著,對設置於門窗12的水密結構10進行說明。
在上框架14a的翅片部20的室外側面的大致整個長度上安裝有緊密件46,在下框架14b的突出台部22的室外側面的大致整個長度上安裝有緊密件47,在縱框架14c的翅片部25 的室外側面的大致整個長度上安裝有緊密件48,在縱框架14d的翅片部26的室外側面的大致整個長度上安裝有緊密件49。
緊密件46~49在主門16及副門18關閉時被壓接於其上框16a、上框18a、下框16b、下框18b、鉸鏈側框16c、鉸鏈側框18c、對合框16d及對合框18d的室內側面,以確保上框16a、下框16b、鉸鏈側框16c、對合框16d、上框18a、下框18b、對合框18d與上框架14a、下框架14b、縱框架14c、縱框架14d之間的間隙的水密性及氣密性。也就是說,在下框16b及下框18b的情況下,安裝於下框架14b的室外側面(縱深方向一側面)22a的緊密件47壓接於室內側面33及室內側面39。緊密件46~49例如是對橡膠材料進行擠壓成型而得到的。
在此,由於在突出片34的上下端部安裝有帽構件35及帽構件36,所以在主門16與副門18的對合部19,緊密件46及緊密件47被壓接於帽構件35及帽構件36的蓋部40的室內側面(縱深方向另一側面)40b。因此,緊密件47不能完全填埋在帽構件36的蓋部40與下框16b及下框18b的室內側面33及室內側面39之間形成的高低差,特別是在帽構件36的寬度方向兩側緣部的附近有可能產生間隙。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水密結構10中,為了更可靠地 防止安裝在突出片34的下端部的帽構件36與下框架14b之間產生間隙,在上下方向上位於帽構件36的安裝部38與緊密件(第一水密件)47之間的位置上設置有水密件(第二水密件)50。
如圖2至圖5所示,第二水密件50為具有能夠覆蓋帽構件36的蓋部40的寬度方向長度的尺寸的方柱形狀,安裝於下框架14b的突出台部22的室外側面22a並向室外側突出。第二水密件50由比緊密件47柔軟的材質形成,例如是海綿材料。藉此,當第二水密件50被壓接於帽構件36時,與緊密件47相比,能夠更柔軟地填埋由於蓋部40形成的高低差,對形成在緊密件47與帽構件36之間的間隙將其上部進行堵塞。第二水密件50也可以安裝在帽構件36一側(突出片34一側)。
此外,第二水密件50只要是至少能夠壓接於包含緊密件47難以填埋的帽構件36的蓋部40的兩側緣部的部分即可,除了覆蓋蓋部40的整個寬度方向的形狀以外,例如可以設置2個能夠壓接於包含蓋部40的兩側緣部的部分的形狀較短的構件。此外,設置有這樣的第二水密件50的水密結構10也可以配置在上框架14a與上框16a及上框18a之間,不過由於從水密性的觀點來看門窗12的下部的密閉性尤其重要,所以在上述說明中例示了僅在下部設置有水密結構10的結構。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水密結構10中,在門框架14的下框架14b的室外側面22a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安裝有緊密件47,其壓接於主門16的室內側面39及副門18的室內側面33,並且在主門16與副門18的對合部19處,壓接於安裝在突出片34的下端部的帽構件36的蓋部40的室內側面40b,而且在帽構件36的蓋部40的室內側面40b與下框架14b的室外側面22a中的一方,安裝有在位於帽構件36的安裝部38與緊密件47之間的位置上壓接於另一方的第二水密件50。
藉此,即使在緊密件47不能柔軟地填埋由於帽構件36的蓋部40形成的高低差而在其間產生間隙的情況下,也能夠藉由設置在其上部的第二水密件50來充分地確保主門16與副門18的對合部19處的水密性及氣密性。也就是說,安裝於門框架14的下框架14b的緊密件47,考慮到其耐久性及易施工性等,通常由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的橡膠材料形成。因此,在前述水密結構10中,採用藉由第二水密件50來防止因由帽構件36形成的高低差而導致水從緊密件47的間隙滲入等的結構。因此,第二水密件50較佳為由比緊密件47柔軟的材質形成。
此外,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的實施方式,當然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自由地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將主門16及副門18能夠向室外側開閉地設置在門框架14中之結構,但是主門16及副門18也可以是能夠向室內側開閉之結構,在前述結構的情況下,緊密件47及第二水密件50安裝在下框架14b的室內側面、壓接於主門16及副門18的室外側面。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由主門16及副門18構成的雙開門之水密結構10,但是本發明也可以應用於例如副門的寬度形成得比主門小、且通常時利用未圖示的門鎖機構將副門鎖定在門框架中、而在較大的貨物進出時或進行維修時使副門開閉的子母門等門窗中。
10‧‧‧水密結構
14b‧‧‧下框架
16b‧‧‧下框
18b‧‧‧下框
16d‧‧‧對合框
18d‧‧‧對合框
22‧‧‧突出台部
22a‧‧‧室外側面
24‧‧‧傾斜部
34‧‧‧突出片
36‧‧‧帽構件(下帽構件)
38‧‧‧安裝部
40‧‧‧蓋部
40a‧‧‧室外側面
40b‧‧‧室內側面
47‧‧‧緊密件(第一水密件)
50‧‧‧第二水密件

Claims (7)

  1. 一種對合部之水密結構,為雙開門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前述雙開門為主門及副門能夠朝向縱深方向一側開閉地安裝於門框架,並將在前述主門的對合框與前述副門的對合框之間形成的上下方向上的間隙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部分由設置於前述副門的對合框之突出片覆蓋,前述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具有:下帽構件,其包括:安裝部,安裝於前述突出片以覆蓋前述突出片的下端面;以及蓋部,從前述安裝部向下方突出,覆蓋前述上下方向上的間隙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部分;在前述門框架的下框架的縱深方向一側面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安裝有第一水密件,前述第一水密件壓接於前述主門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及前述副門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並且在前述主門與前述副門的對合部壓接於前述蓋部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在前述蓋部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及前述下框架的縱深方向一側面中的一方,在位於前述下帽構件的安裝部與前述第一水密件之間的位置上安裝有壓接於另一方的第二水密件。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其中前述第二水密件安裝於前述下框架的縱深方向一側面以至少能夠壓接於前述下帽構件的蓋部的兩側緣部。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其中 前述第二水密件由比前述第一水密件柔軟的材質形成。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其中在前述下帽構件與前述突出片的抵接面之間設置有密封件。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其中前述下帽構件的安裝部具有覆蓋前述突出片的下端面的外周緣部的豎起形狀。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其中在前述下帽構件的蓋部的縱深方向一側面上,設置有壓接於前述主門的對合框的縱深方向另一側面的第三水密件。
  7. 一種門窗,具有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對合部之水密結構。
TW104136307A 2014-11-11 2015-11-04 The watertight structure and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joint TWI548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8975A JP2016089586A (ja) 2014-11-11 2014-11-11 召合せ部の水密構造及び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512A TW201617512A (zh) 2016-05-16
TWI548806B true TWI548806B (zh) 2016-09-11

Family

ID=56016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307A TWI548806B (zh) 2014-11-11 2015-11-04 The watertight structure and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join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89586A (zh)
TW (1) TWI548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9020B2 (ja) * 2017-03-31 2021-03-03 三和シヤッター工業株式会社 両開きドアの召合せ部の防水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0599U (en) * 2008-08-08 2009-02-11 Top Aluminum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aluminum doors and windows
CN101758910A (zh) * 2009-11-13 2010-06-30 无锡市海联舰船附件有限公司 船用液压滑动式水密门
CN101781963A (zh) * 2010-02-05 2010-07-21 长沙经阁门窗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内开内倒、提升推拉铝合金子母门窗系统
TW201329334A (zh) * 2012-01-13 2013-07-16 Ykk Architectural 面材支持裝置及推拉門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0599U (en) * 2008-08-08 2009-02-11 Top Aluminum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aluminum doors and windows
CN101758910A (zh) * 2009-11-13 2010-06-30 无锡市海联舰船附件有限公司 船用液压滑动式水密门
CN101781963A (zh) * 2010-02-05 2010-07-21 长沙经阁门窗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内开内倒、提升推拉铝合金子母门窗系统
TW201329334A (zh) * 2012-01-13 2013-07-16 Ykk Architectural 面材支持裝置及推拉門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512A (zh) 2016-05-16
JP2016089586A (ja) 2016-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8626B2 (en) Door sill assembly with sealed zone for exterior doors
EP2764192B1 (en) Building including a flood defence door assembly with escape hatch
JP5992864B2 (ja) 防水ドア構造及びドアの止水板
GB2517810A (en) Casement window or door assembly
KR20120040339A (ko) 커튼월형 창호
TWI548806B (zh) The watertight structure and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joint
CN204023854U (zh) 一种侧向通风式玻璃幕墙系统
PL232399B1 (pl) System okienny z ukrytym skrzydłem
JP6444788B2 (ja) 建築物の開口部開閉用装置における防水装置
KR101234273B1 (ko) 문짝프레임 구조
TWI741371B (zh) 鉸鏈裝置及門窗
JP7002984B2 (ja) 建具
JP7023153B2 (ja) 建具
KR101905932B1 (ko) 레일 은폐형 미서기 창호
EP2845981A1 (en) Construction of a window or a door
KR20200002257U (ko) 메탈도어 측면바
JP2020200677A (ja)
JP6894257B2 (ja) 建具
KR101679588B1 (ko) 기밀성 확보를 위한 틈막이를 포함하는 도어
JP7389667B2 (ja) 開口部周りの鎧張り構造
JP5735076B2 (ja) サッシ
JP7130804B2 (ja) サッシ
JP6726507B2 (ja) 建具
GB2538727A (en) Window assembly
JP6652435B2 (ja) 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