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2872B - 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2872B
TWI542872B TW103115690A TW103115690A TWI542872B TW I542872 B TWI542872 B TW I542872B TW 103115690 A TW103115690 A TW 103115690A TW 103115690 A TW103115690 A TW 103115690A TW I542872 B TWI542872 B TW I5428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ir
reagent
substrate
flow path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5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4487A (zh
Inventor
佐藤義治
Original Assignee
愛科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愛科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愛科來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4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8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4Corrective measures, e.g. error detection, compensation for temperature or hematocrit, calib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01Enzyme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7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measuring systems or cells, each measuring a different parameter, whe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may be either used independently, the systems or cells being physically associated, or combined to produce a value for a further para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03Cells and electrode assemblies
    • G01N27/406Cells and probe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G01N27/407Cells and probe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for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gases
    • G01N27/41Oxygen pumping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01N33/5437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involving physiochemical end-point determination, e.g. wave-guides, FETS, gratings
    • G01N33/5438Elec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sugars, e.g. galacto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Ec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對血液等試料進行分析之分析用具、尤其為能夠進行血容比修正之分析用具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近年來,對於醫療用的測定裝置,以攜帶型血糖測定器(BGM:Blood Glucose Monitoring)或血糖自我測定(SMBG: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計等血糖值計為代表,能夠由患者自己使用測定裝置來測定血液等試料(檢體(specimen)),並管理其測定結果(資料)。亦即,例如對於糖尿病的治療而言,重要的是藉由控制血糖值來抑制併發症之發生或發展,因此,患者對於血糖值之自我測定或管理變得不可或缺。
又,要求如上所述之血糖值計高精度地測定血糖值,為了應對該要求,能夠進行血容比修正之分析用具及使用其之血糖值計(測定裝置)已被開發、實用化。
例如,於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11/0139634號說明書中,已提出在作為分析用具之生物感測試紙中,設置用以測定葡萄糖之一對葡萄糖電極、與用以進行血容比修正之一對血容比電極。亦即,該先前之分析用具使用由血容比電極檢測出之血容比之值,對由葡萄糖電極檢測出之 葡萄糖之值(血糖值)進行修正,藉此,能夠高精度地檢測出該葡萄糖之值。
又,於該先前之分析用具中,自血液流路的上游側(導入孔側)起,依序設置有一對血容比電極及一對葡萄糖電極。又,於一對葡萄糖電極上設置試劑,介隔試劑而檢測葡萄糖之值。又,該試劑滴下至一對葡萄糖電極之後固化,藉此,設置於該一對葡萄糖電極上。
又,於該先前之分析用具中設置有分離元件(separated element),使得一對血容比電極與血液之間的反應、及一對葡萄糖電極與血液之間的反應不會彼此干涉。具體而言,於該先前之分析用具中,上述分離元件係以使設置有一對血容比電極之區域與設置有一對葡萄糖電極之區域分離之方式,於血液流路內,在一對血容比電極與一對葡萄糖電極之間,設置(formed corresponding to and in the middle of)於不與兩個電極接觸之中間位置。
又,於該先前之分析用具中,上述分離元件由分隔件(spacer)形成,2個絕緣層(insulation layer)以包夾該分隔件之方式設置,血液能夠自該分析用具的導入孔側到達一對葡萄糖電極側。亦即,於該先前之分析用具中,在2個絕緣層各自中形成有構成血液流路之開口部,將分離元件配置於2個開口部之間,藉此,血液能夠到達一對葡萄糖電極側。
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之目的在於提供如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該分析用具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
又,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之目的在於提供如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該分析用具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電極對。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之分析用具具備:基板;規定元件,其規定試料之流路;第1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的上游;第2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的下游;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並且限制滴下試劑;於上述流路中,在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設置有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間隙。
又,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之分析用具具備:基板;規定元件,其規定試料之流路;第1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的上游;第2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的下游;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並且限制滴下試劑;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
又,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之分析用具製造方法係具備基板、規定試料之流路之規定元件、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之分析用具的製造方法,其具備: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上述基板上,在上述流路的上游形成上述第1電極對;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上述基板上,在上述流路的下游形成上述第2電極對;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其於上述流路中,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以在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產生間隙之方式,形成限制滴下試劑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根據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能夠提供如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該分析用具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
又,根據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能夠提供如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該分析用具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電極對。
1‧‧‧血糖值計(測定裝置)
1a‧‧‧本體
1b‧‧‧插入口
1c‧‧‧顯示畫面
1d‧‧‧連接器
2‧‧‧分析用具
3‧‧‧基板
4‧‧‧對向基板
4a‧‧‧左端(插入側端部)
4b‧‧‧右端(試料流入側端部)
5、6、7、8‧‧‧訊號配線
5a、6a、7a、8a‧‧‧配線部
5b、6b、7b、8b‧‧‧電極部
9‧‧‧光阻墨水
9a‧‧‧左端
9b‧‧‧右端
9c‧‧‧缺口部
10a、10b、10c‧‧‧雙面膠帶(接著層)
11‧‧‧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
12‧‧‧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
13a、13b、16、18a、18b、18c、18d、18e、20a、20b、20c、22、23、25a、25b、27a、27b‧‧‧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14、17a、17b、19a、19b、19c、19d、19e、19f、21a、21b、24a、24b、26、28‧‧‧間隙
15‧‧‧滴下試劑
An‧‧‧空氣孔
I‧‧‧箭頭
IV-IV、IX-IX‧‧‧線
R‧‧‧流路
Rh‧‧‧血液流入方向
圖1係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及使用其之血糖值計進行說明之立體圖。
圖2係對圖1所示之分析用具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3係對上述分析用具的血液導入孔側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4係圖3的IV-IV線剖面圖。
圖5係對上述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6係對上述分析用具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圖,圖6(A)及圖6(B)係對一連串之製造步驟進行說明之圖。
圖7係對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8係對圖7所示之分析用具的血液導入孔側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9係圖8的IX-IX線剖面圖。
圖10係對圖7所示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11係對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12係對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13係對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14係對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15係對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16係對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製造生物感測試紙等分析用具時,為了不使滴下至葡萄糖電極之(滴下)試劑向血容比電極側移動,需要某些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因此,於如上所述之分析用具中,能夠以使設置有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之區域與設置有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之區域分離之方式,設置分離元件(滴下試劑限制元件)。於該情形下,該分析用具有時會產生如下問題點:由於上述2個絕緣層各自的厚度或上述各開口部的大小等,無法使血液(試料)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一對葡萄糖電極。
又,對於分析用具而言,於分離元件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與一對葡萄糖電極之間的中間位置之情形下,有時設置有一對葡萄糖電極之區域會變窄,從而有時會產生無法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之問題點。
再者,為了使充分之試劑滴下,可考慮例如增大一對血容比電極與一對葡萄糖電極之間的距離,或擴大整個流路。然而,於使用此種構成之情形時,會產生如下之其他問題點:流路體積增加,導致對患者(使用者)造成不良影響。亦即,會產生如下之其他問題點:隨著流路體積之增加,需要自患者獲取大量之作為檢體之血液,因此,導致患者痛苦倍增。
鑒於上述問題,本實施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又,本實施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電極對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之特徵在於具備:基板;規定元件,其規定試料之流路;第1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第2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的較上述第1電極對更靠下游之位置;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並且限制滴下試劑;於上述流路中,在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設置有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間隙。
對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分析用具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而且,於流路中,在與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間隙。藉此,與上述先前例不同,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較佳為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
於該情形時,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第1及第2電極對中的另一個電極對。又,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而確實地限制滴下 試劑。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中,亦可使上述滴下試劑滴下至上述第2電極對上;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上。
於該情形時,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第2電極對。又,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而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
又,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之特徵在於具備:基板;規定元件,其規定試料之流路;第1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第2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的較上述第1電極對更靠下游之位置;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並且限制滴下試劑;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
對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分析用具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而且,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藉此,與上述先前例不同,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另一個電極對。又,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而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較佳為設置於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
於該情形時,能夠更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中,較佳為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上述規定元件的一部分一體地構成。
於該情形時,零件數少,能夠容易地構成構造簡單之分析用具。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較佳為絕緣體。
於該情形時,能夠容易地構成製造簡單之分析用具。
又,上述分析用具較佳為具備:對向基板,其與上述基板相對向;以及接著層,其用以接著上述基板與上述對向基板;上述規定元件中包含設置於上述基板上之絕緣體、上述接著層及上述對向基板。
於該情形時,能夠容易地構成構造簡單、薄型化且成本低廉之分析用具。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中,較佳為於上述對向基板中設置有與上述流路連通之空氣孔。
於該情形時,能夠使試料順利地流入至流路內。
又,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製造方法係具備基板、規定試料之流路之規定元件、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之分析用具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 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上述基板上,在上述流路中形成上述第1電極對;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上述基板上,在上述流路中的較上述第1電極對更靠下游處形成上述第2電極對;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其於上述流路中,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以在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產生間隙之方式,形成限制滴下試劑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分析用具製造方法中,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於上述流路中,在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以在與試料的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產生間隙之方式,形成限制滴下試劑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藉此,能夠製造出如下分析用具,該分析用具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
又,於上述分析用具製造方法中,較佳為在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中,在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形成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於該情形時,能夠製造出如下分析用具,該分析用具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另一個電極對。
又,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之測定裝置之特徵在於:使用了上述任一個分析用具。
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測定裝置中使用了如下分析用具,該分 析用具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因此,能夠容易地構成如下測定裝置,該測定裝置能夠對該試料進行高精度之測定。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表示本發明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例示將本發明應用於血糖值計之情形而進行說明。又,各圖中的構成構件之尺寸並未忠實地表示實際之構成構件之尺寸及各構成構件之尺寸比率等。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及使用其之血糖值計進行說明之立體圖。於圖1中,對於本實施形態,設置有作為測定裝置之攜帶型血糖值計1、與以能夠安裝於該血糖值計1且能夠脫離該血糖值計1之方式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患者的血液(試料)附著於(導入至)該分析用具2,分析用具2具有作為用以檢測血液中的血糖值(葡萄糖值)之(生物)感測器之功能。
又,血糖值計1具備本體1a,於該本體1a中設置有用以插入短條狀的分析用具2之插入口1b。又,於本體1a中設置有控制部(未圖示),該控制部例如由微處理器構成,並且對血糖值計1的各部分進行控制。又,本體1a具備:測定部,其對分析用具2供給特定之電壓訊號,並且自分析用具2接收表示測定結果之電壓訊號且進行AD(Analog Digital,類比數位)轉換,從而生成表示測定值之測定資料;以及記錄部,其記錄測定部所獲得之測定資料(未圖示);上述控制部將測定部所獲得之測定資料與測定時 間或患者ID等相關聯地記錄於記錄部。
又,於本體1a中,設置有顯示測定資料之顯示畫面1c、及用以與外部設備進行資料通訊之連接器1d。該連接器1d與作為外部設備之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設備或個人電腦等之間,收發測定資料、測定時間、患者ID等資料。亦即,血糖值計1係以如下方式構成:能夠經由連接器1d而將測定資料或測定時間傳輸至外部設備,或自外部設備接收患者ID等,使患者ID等與測定資料等相關聯。
再者,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將上述測定部設置於分析用具2的端部,於分析用具2側生成測定資料。又,血糖值計1的本體1a中亦可具備用戶介面,該用戶介面包含用以供患者等用戶輸入資料之按鈕、觸控面板等輸入部。
其次,參照圖2~圖5,具體地對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進行說明。
圖2係對圖1所示之分析用具進行說明之俯視圖。圖3係對上述分析用具的血液導入孔側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圖4係圖3的IV-IV線剖面圖。圖5係對上述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2中,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中設置有基板3、與介隔光阻墨水9而與基板3相對向之對向基板4。該分析用具2如下文所詳述,於圖2的右端部設置有血液導入孔。又,分析用具2沿著圖2的箭頭「I」方向而插入至血糖值計1的插入口1b(圖1)。
基板3例如使用了具有疏水性之合成樹脂,於該基板3上形 成有4根訊號配線5、6、7及8。又,該等各訊號配線5、6、7及8例如使用了碳墨(carbon ink),例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以特定圖案形成於基板3上。亦即,訊號配線5、6、7及8具有:配線部5a、6a、7a及8a,其等分別設置為直線狀,並且具有相同之寬度尺寸;以及電極部5b、6b、7b及8b(圖3),其等相對於上述配線部5a、6a、7a及8a,分別呈直角地彎折。
再者,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例如亦可使用金屬薄膜而構成訊號配線5、6、7及8。
又,於分析用具2中,如圖2所示,基板3的左端部(插入部)未由對向基板4與光阻墨水9覆蓋,上述各配線部5a、6a、7a及8a的左端部露出。而且,分析用具2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當插入至上述插入口1b時,各配線部5a、6a、7a及8a的左端部與血糖值計1的本體1a(圖1)的內部所設置之連接部(未圖示)連接,分析用具2與血糖值計1交換電壓訊號。
又,如圖2所示,於分析用具2的右端部(試料流入部)設置有一對血容比電極11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自上述導入孔導入之血液經由後述之流路而到達上述血容比電極11及葡萄糖電極12。
又,對向基板4中例如使用了具有親水性之合成樹脂,以上述方式對該對象基板4的左端(插入側端部)4a進行定位,以使各配線部5a、6a、7a及8a的左端部露出。另一方面,對向基板4的右端(試料流入側端部)4b係以與分析用具2的右端(即,基板3的右端)一致之方式構成。又,對向基板4具有親水性,因此,在上述流路內通過之血液能夠容易地到達設置於該血液流入方向下游側之一對葡萄糖電極12。而且,於對向基板4中設置有與上述流路連通之空氣孔An,從而能夠使血液(試料)順利地流入至該流 路內。
又,光阻墨水9中例如使用了熱硬化墨水等絕緣體,例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以特定圖案形成於基板3上及訊號配線5、6、7及8上。具體而言,光阻墨水9的左端9a係以與對向基板4的左端4a一致之方式構成。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光阻墨水9的右端9b係以較對向基板4的右端4b稍靠左側之方式構成。又,光阻墨水9中使用了絕緣體,因此,不會對各訊號配線5、6、7及8、進而對測定精度造成不良影響。
又,於光阻墨水9上,將矩形狀的雙面膠帶10a、10b及10c設置在該光阻墨水9與對向基板4之間。該雙面膠帶10a、10b及10c係用以接著基板3與對向基板4之接著層,介隔基板3上所形成之光阻墨水9而使基板3與對向基板4彼此接著。再者,關於雙面膠帶10c,使用了具有與基板3、對向基板4及光阻墨水9相同之寬度之雙面膠帶,另外,雙面膠帶10c的一端(圖2的左端)與對向基板4的左端4a及光阻墨水9的左端9a一致。又,於雙面膠帶10c的另一端(圖2的右端)與雙面膠帶10a、10b之間,上述空氣孔An設置於對向基板4。
再者,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例如亦可使用紫外線硬化樹脂而構成光阻墨水9。
又,如圖3中的「A」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的下端部設置有血液導入孔。該導入孔的開口部分由基板3、對向基板4、光阻墨水9及雙面膠帶10a、10b規定。於分析用具2內,自上述開口部分向圖3的上側形成有血液流路R(亦參照圖4)。而且,於該流路R中,血液藉由毛細管現象,沿著圖3及圖4中的「Rh」所示之流入方向而自上述導入 孔流入。再者,為了使該毛細管現象變得容易,於對向基板4中設置有上述空氣孔An。
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中,藉由基板3、對向基板4、光阻墨水(絕緣體)9及雙面膠帶(接著層)10a、10b及10c,構成規定血液(試料)流路R之規定元件。又,流路R之長度例如可設為1.1mm~10mm、1.5mm~4.5mm或2mm~4mm。又,流路R之寬度例如可設為1mm~10mm、2mm~3.5mm或1.5mm~2.5mm。而且,流路R之容積例如可設為0.1μL~10μL、0.15μL~0.5μL或0.25μL~0.35μL。
又,於流路R中,如圖3~圖5所示,在光阻墨水9中設置有缺口部9c。又,於流路R中,以位於該流路R的上游(導入孔側)之方式,設置有作為第1電極對之一對血容比電極11,且以位於較該一對血容比電極11更靠下游之位置之方式,設置有作為第2電極對之一對葡萄糖電極12。
具體而言,一對血容比電極11實質上係由電極部5b及8b中的在缺口部9c內露出之各部分構成。於是,一對血容比電極11在血液與電極部5b及8b的上述各部分接觸之狀態下,對訊號配線5及8供給由交流電壓(AC)或直流電壓(DC)產生之電壓訊號,藉此,於血糖值計1中檢測出血容比之值。
又,一對葡萄糖電極12實質上係由電極部6b及7b中的在缺口部9c內露出之各部分構成。又,於一對葡萄糖電極12上,如圖5中的二點鎖線所示,設置有已固化之滴下試劑15。於是,在血液與電極部6b及7b的上述各部分以及滴下試劑15接觸,且該血液與滴下試劑15發生了反應之狀態下,一對葡萄糖電極12對訊號配線6及7供給由交流電壓(AC)或 直流電壓(DC)產生之電壓訊號,藉此,於血糖值計1中檢測出葡萄糖之值(血糖值)。又,於測定裝置1中,使用已檢測出之血容比之值對已檢測出之葡萄糖之值進行修正,將該修正後之葡萄糖之值作為測定資料。
又,滴下試劑15於分析用具2之製造步驟中,在對向基板4貼合於基板3之前,以液體狀態,例如藉由分配器等液體定量噴出裝置而滴下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上之後,經過乾燥,藉此,於該葡萄糖電極12上固化。
又,於流路R中,如圖5所例示,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一體地構成,且如圖5所示,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
又,於流路R中,如圖5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與間隙14。亦即,於流路R中,間隙14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之間。
其次,使用圖6,具體地對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主要說明如下步驟:將訊號配線5、6、7及8設置於基板3上之後,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與間隙 14。
圖6係對上述分析用具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之圖,圖6(A)及圖6(B)係對一連串之製造步驟進行說明之圖。
如圖6(A)所示,訊號配線5、6、7及8例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同時形成於基板3上。詳細而言,於基板3上,形成彼此平行地設置之直線狀的配線部5a、6a、7a及8a、以及以與配線部5a、6a、7a及8a分別正交之方式設置之電極部5b、6b、7b及8b。藉此,實質上同時進行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與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該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係於基板3上,在流路R中形成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11之步驟,該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係於基板3上,在流路R中的較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11更靠下游處形成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12之步驟。
再者,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亦可採用如下構成:先進行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及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中的任一個步驟,然後進行另一個步驟。又,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亦可採用如下構成:例如使用真空蒸鍍法或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法等其他方法,於基板3上形成訊號配線5、6、7及8。
其次,如圖6(B)所示,例如藉由網版印刷法而於基板3及訊號配線5、6、7及8上形成光阻墨水9。此時,如圖6(B)所示,使光阻墨水9圖案化,以使配線部5a、6a、7a及8a的左端部露出,且形成缺口部9c。又,藉由使該光阻墨水9成膜而完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係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以在與 血液(試料)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產生間隙14之方式,形成限制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又,於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上。
此外,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及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與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同時完成。亦即,以形成缺口部9c之方式設置光阻墨水9,因此,於該缺口部9c中,電極部5b及8b的各部分露出,實質上構成一對血容比電極11,並且電極部6b及7b的各部分露出,實質上構成一對葡萄糖電極12。
然後,在滴下試劑15滴下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上之後,藉由設置於光阻墨水9上之雙面膠帶10a及10b,將對向基板4設置於基板3上。藉此,完成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
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於上述流路R中,形成在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而且,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而言,於流路R中,在與血液(試料)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與間隙14。藉此,與上述先前例不同,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能夠使血液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R下游側之一對葡萄糖電極12。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上,因此,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15滴下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又,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而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15。亦即,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而確實地限制滴下試 劑15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之移動。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的一部分一體地構成,因此,能夠容易地構成零件數少且構造簡單之分析用具2。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為絕緣體,因此,能夠容易地構成製造簡單之分析用具2。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具備:對向基板4,其與基板3相對向;以及雙面膠帶(接著層)10a、10b及10c,其等用以接著基板3與對向基板4;規定元件中包含設置於基板3上之光阻墨水(絕緣體)9、雙面膠帶10a、10b及10c以及對向基板4。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能夠容易地構成構造簡單、薄型化且成本低廉之分析用具2。
又,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之製造方法具備: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基板3上,在流路R的上游形成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11;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基板3上,在流路R的下游形成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12;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其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以在與血液(試料)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產生間隙14之方式,形成限制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之製造方法中,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與間隙14。結果,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之製造方法能夠製造如下分析用具2,該分析用具2能夠使血液 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R下游側之一對葡萄糖電極12。
又,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之製造方法而言,於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3a及13b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上,因此,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15滴下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
又,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之製造方法而言,於第1及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中,使用網版印刷法而於基板3上同時形成一對血容比電極11及一對葡萄糖電極12。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能夠高精度地且於短時間內形成一對血容比電極11及一對葡萄糖電極12。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了如下分析用具2,該分析用具2能夠使血液(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R下游側之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12,因此,能夠容易地構成如下血糖值計(測定裝置)1,該血糖值計(測定裝置)1能夠對該血液進行高精度之測定。
[第2實施形態]
圖7係對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進行說明之俯視圖。圖8係對圖7所示之分析用具的血液導入孔側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圖9係圖8的IX-IX線剖面圖。圖10係對圖7所示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將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設置於與血液流入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並且以包夾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之方式而設置有2個間隙。再者,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2中,訊號配 線5、6、7及8形成於基板3上。該等訊號配線5、6、7及8與第1實施形態中的訊號配線同樣地,具備:直線狀的配線部5a、6a、7a及8a;以及電極部5b、6b、7b及8b,其等設置於對應之訊號配線5、6、7及8的左端部,並且分別連續地設置於配線部5a、6a、7a及8a。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中的配線部不同,配線部5a、6a、7a及8a如圖7所示,並未形成為相同之寬度尺寸。又,如圖8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僅電極部6b相對於配線部6a構成為大致直線狀,前端部於缺口部9c內露出。
又,如圖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缺口部9c與第1實施形態中的缺口部不同,其係以右端部側開口之方式構成。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8及圖9所示,於缺口部9c中,流路R的導入孔側開口,與第1實施形態中的缺口部相比較,能夠更容易地導入血液。
又,如圖10所例示,於流路R的上游側,一對血容比電極11實質上係由電極部5b及8b中的在缺口部9c內露出之各部分構成。又,於流路R的下游側,一對葡萄糖電極12實質上係由電極部6b及7b中的在缺口部9c內露出之各部分構成。又,於一對葡萄糖電極12上,如圖10中的二點鎖線所示,設置有已固化之滴下試劑15。
又,於流路R中,如圖10所例示,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同時形成,且如圖10所示,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 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
又,於流路R中,如圖10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在該交叉方向的中央部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以包夾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之方式而設置有2個間隙17a及17b。亦即,於流路R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形成於2個間隙17a及17b之間。
根據以上之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流路R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形成於2個間隙17a及17b之間,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能夠增加流入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側之血液量。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設置於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夠更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15。亦即,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6而更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15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之移動。
[第3實施形態]
圖11係對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設置有5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6個間隙。再者,對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11所例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而言,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18a、18b、18c、18d及18e。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18b、18c、18d及18e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同時形成,且如圖11所示,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18b、18c、18d及18e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18b、18c、18d及18e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再者,於圖11中,省略了配置於一對葡萄糖電極12上之滴下試劑15的圖示(後述之圖12~圖16亦相同)。
又,於流路R中,如圖11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18b、18c、18d及18e與6個間隙19a、19b、19c、19d、19e及19f。亦即,於流路R中,在相鄰接之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18b、18c、18d及18e各自之間、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及18e與光阻墨水9各自之間,形成有對應之間隙19a、19b、19c、19d、19e及19f。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5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18a、18b、18c、18d及18e與6個間隙19a、19b、19c、19d、19e及19f呈直線狀地設置,因此,能夠抑制滴下試劑15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之移動,且能夠增大流入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側之血液量。
[第4實施形態]
圖12係對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設置有3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2個間隙。再者,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12所例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而言,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20b及20c。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20b及20c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同時形成,且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及20c與光阻墨水9一體地構成。又,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b設置於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又,如圖11所示,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20b及20c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20b及20c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20b及20c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
又,於流路R中,如圖12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20b及20c與間隙21a及21b。亦即,於流路R中,間隙21a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及20b之間,間隙21b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b及20c之間。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間隙21a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a及20b之間,間隙21b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b及20c之 間,因此,能夠使血液流入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側,並且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能夠更確實地抑制滴下試劑15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之移動。亦即,原因在於:在本實施形態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0b設置於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夠更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15。
[第5實施形態]
圖13係對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不設置間隙而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再者,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13所例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而言,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一體地構成,且如圖13所示,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係以截斷缺口部9c之方式設置。然而,與其他實施形態同樣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以與光阻墨水9相同之厚度尺寸構成,因此,於流路R中,藉由對向基板4與雙面膠帶10a及10b所包圍之空間,血液能夠順暢地流入至一 對葡萄糖電極12側。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2而完全抑制滴下試劑15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之移動。
[第6實施形態]
圖14係對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在不與血容比電極重疊之位置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再者,對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14所例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而言,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同時形成,且如圖14所示,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一個電極部7b之間。詳細而言,與其他實施形態不同,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係以不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
又,於流路R中,如圖14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在該交叉方向的中央部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以包夾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之方式而設置有2個間隙24a及24b。亦即,於流路R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形成於2個間隙24a及24b之間。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流路R中,以包夾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之方式而形成有2個間隙24a及24b,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能夠增大流入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側之血液量。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設置於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夠更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15。亦即,能夠藉由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3而更確實地限制滴下試劑15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之移動。
[第7實施形態]
圖15係對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設置有向與血液流入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再者,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15所例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而言,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一體地構成,且如圖15所示,形成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一個電極部5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5b的一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而且,以使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的前端部向一對血容比電極11側突出之 方式,以向與血液流入方向Rh相反之方向傾斜之狀態,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
又,於流路R中,如圖15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與間隙26。亦即,於流路R中,間隙26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之間。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以向與血液流入方向Rh相反之方向傾斜之狀態,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5a及25b,因此,能夠容易地使滴下試劑15滴下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上。
[第8實施形態]
圖16係對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的主要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放大俯視圖。
圖中,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不同點在於:設置有向血液流入方向傾斜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再者,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通用之元件附上相同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亦即,如圖16所例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分析用具而言,於流路R中,在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設置有限制液體狀態之滴下試劑15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該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與光阻墨水(規定元件)9一體地構成,且如圖16所示,形成於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一個電極部7b上。詳細而言,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的一部分係以重疊於電極部7b的一 部分上之方式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的剩餘部分設置於一對血容比電極11的下游側端部與一對葡萄糖電極12的上游側端部之間。而且,以使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的前端部向一對葡萄糖電極12側突出之方式,以向血液流入方向Rh傾斜之狀態,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
又,於流路R中,如圖16所例示,在與血液流入方向Rh交叉之交叉方向(例如與流入方向Rh正交之正交方向)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與間隙28。亦即,於流路R中,間隙28形成於2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之間。
根據以上構成,本實施形態能夠產生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以向血液流入方向Rh傾斜之狀態,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27a及27b,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能夠增大流入至一對葡萄糖電極12側之血液量。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均為例示而並不進行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由申請專利範圍規定,與該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構成均等之範圍內的全部變更亦包含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例如,於上述說明中,說明了使用血糖值計作為測定裝置之情形,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根據試料(檢體)而測定乳酸等之值的乳酸值計等其他測定裝置。
又,於上述第1~第5、第7及第8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中,說明了於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的一個電極部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之構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於第1電極對的全部電極部(即,一個及另一個電極部)上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之構成。
又,於上述第1~第5、第7及第8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中,說明了於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上設置有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之構成,但本發明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並不限定於此,只要偏向與第1電極對與第2電極對之間的中間位置不同之、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側而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即可。較佳為如上述第1~第5、第7及第8各實施形態所示,只要形成於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即可。藉此,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另一個電極對。
再者,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亦可於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該兩個電極對上形成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亦即,本發明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只要形成於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中的至少一個電極對上即可。
又,於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如下構成,該構成使用一對血容比電極作為流路上游側之第1電極對,且使用一對葡萄糖電極作為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一對葡萄糖電極作為第1電極對,且使用一對血容比電極作為第2電極對。即使於該情形時,亦較佳為於一對血容比電極上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但亦可於一對葡萄糖電極上設置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又,於上述說明中,說明了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同時完成之情形,但本發明之分析用具製造方法只要具有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則並無任何限定。例如,亦可於光阻墨水(規定元件)的上述缺口部內部的對應位置形成第1及第2電極對之後,進行滴下 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
又,於上述說明中,說明了使滴下試劑滴下至第2電極對之情形,但本發明之滴下試劑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如下構成:使滴下試劑滴下至第1及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又,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使彼此不同之2種滴下試劑分別滴下至第1及第2電極對,或使相同滴下試劑滴下至第1及第2電極對該兩者。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對於如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有用,該分析用具能夠使試料亦充分地到達設置於流路下游側之第2電極對。
又,本發明對於如下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有用,該分析用具能夠使充分之滴下試劑滴下至電極對。
2‧‧‧分析用具
3‧‧‧基板
4‧‧‧對向基板
4a‧‧‧左端(插入側端部)
4b‧‧‧右端(試料流入側端部)
5、6、7、8‧‧‧訊號配線
5a、6a、7a、8a‧‧‧配線部
9‧‧‧光阻墨水
9a‧‧‧左端
9b‧‧‧右端
10a、10b、10c‧‧‧雙面膠帶(接著層)
11‧‧‧一對血容比電極(第1電極對)
12‧‧‧一對葡萄糖電極(第2電極對)
An‧‧‧空氣孔
I‧‧‧箭頭

Claims (13)

  1. 一種分析用具,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板;規定元件,其規定試料之流路;第1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第2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的較上述第1電極對更靠下游之位置;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並且限制滴下試劑;於上述流路中,在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及上述基板的垂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設置有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間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分析用具,其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分析用具,其中,使上述滴下試劑滴下至上述第2電極對上;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上。
  4. 一種分析用具,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板;規定元件,其規定試料之流路;第1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第2電極對,其形成於上述基板上,並且位於上述流路中的較上述第1 電極對更靠下游之位置;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其於上述流路中,形成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並且限制滴下試劑;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於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分析用具,其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設置於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及上述基板的垂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的中央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分析用具,其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與上述規定元件的一部分一體地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分析用具,其中,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為絕緣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分析用具,其中,具備:對向基板,其與上述基板相對向;以及接著層,其用以接著上述基板與上述對向基板;上述規定元件中包含設置於上述基板上之絕緣體、上述接著層及上述對向基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分析用具,其中,於上述對向基板中設置有與上述流路連通之空氣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分析用具,其中,於上述第1電極對上,並未滴下上述滴下試劑,或滴下與上述滴下試劑不同的滴下試劑。
  11. 一種分析用具製造方法,其係具備基板、規定試料之流路之規定元件、第1電極對及第2電極對之分析用具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上述基板上,在上述流路中形成上述第1電極對;第2電極對形成步驟,其於上述基板上,在上述流路中的較上述第1電極對更靠下游處形成上述第2電極對;以及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其於上述流路中,在上述第1電極對的下游側端部與上述第2電極對的上游側端部之間,以在與上述試料的流入方向及上述基板的垂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產生間隙之方式,形成限制滴下試劑之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分析用具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形成步驟中,在上述第1電極對及上述第2電極對中的任一個電極對上形成上述滴下試劑限制元件。
  13. 一種測定裝置,其特徵在於:使用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分析用具。
TW103115690A 2013-05-02 2014-05-01 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TWI542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7066 2013-05-02
JP2014086657A JP5813171B2 (ja) 2013-05-02 2014-04-18 分析用具、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4487A TW201514487A (zh) 2015-04-16
TWI542872B true TWI542872B (zh) 2016-07-21

Family

ID=5067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5690A TWI542872B (zh) 2013-05-02 2014-05-01 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35579B2 (zh)
EP (1) EP2799854B1 (zh)
JP (1) JP5813171B2 (zh)
KR (1) KR101750596B1 (zh)
CN (1) CN104132990B (zh)
TW (1) TWI542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3242B2 (en) * 2015-08-07 2017-11-21 Apex Biotechnology Corp. Sensor strip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system thereof
EP3546932A4 (en) 2016-11-25 2019-12-04 PHC Holding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EASURING COMPONENTS OF A BIOLOGICAL SAMPLE
CN108680622A (zh) * 2018-05-23 2018-10-19 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红细胞压积测量和校正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04452D0 (en) * 1993-03-04 1993-04-21 Bunce Roger A Analytical devices
JP2004020465A (ja) * 2002-06-19 2004-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バイオセンサ
AU2003284512A1 (en) * 2002-12-02 2004-06-23 Arkray, Inc. Analysis instrument
JP3910148B2 (ja) * 2003-03-14 2007-04-25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排気口付き分析用具
CN100445737C (zh) * 2003-06-19 2008-12-24 爱科来株式会社 在绝缘膜上设置开口部的分析用具
KR20070022195A (ko) 2003-10-31 2007-02-26 라이프스캔 스코트랜드 리미티드 직접적인 간섭 전류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전기화학테스트 스트립
US7653492B2 (en) * 2003-10-31 2010-01-26 Lifescan Scotland Limited Method of reducing the effect of direct interference current in an electrochemical test strip
TWI440853B (zh) * 2009-12-14 2014-06-11 Taidoc Technology Corp 具有校正血容比功能之分析物測量電化學生物感測試紙、生物感測器裝置、系統以及測量方法
US8608920B2 (en) * 2009-12-14 2013-12-17 Taido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strip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corresponding biosensing device by said strip
TW201231964A (en) * 2011-01-31 2012-08-01 Hmd Biomedical Inc Test strip
US9903830B2 (en) * 2011-12-29 2018-02-27 Lifescan Scotland Limited Accurate analyte measurements for electrochemical test strip based on sense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 containing the analyte
TWI493186B (zh) * 2013-02-08 2015-07-21 Hmd Biomedical Inc 檢測試片、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2990A (zh) 2014-11-05
EP2799854A1 (en) 2014-11-05
KR101750596B1 (ko) 2017-06-23
CN104132990B (zh) 2018-06-01
KR20140131276A (ko) 2014-11-12
JP2014232101A (ja) 2014-12-11
EP2799854B1 (en) 2022-09-21
TW201514487A (zh) 2015-04-16
US20140326601A1 (en) 2014-11-06
US9835579B2 (en) 2017-12-05
JP5813171B2 (ja)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402B (zh) 制造校准的分析物传感器的方法
JP6297026B2 (ja) センサ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42873B (zh) 測定裝置及其測定方法
US20100068093A1 (en) Identification of a Strip Type by the Meter Using Conductive Patterns on the Strip
US8992750B1 (en) Biosenso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US2015014067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mbling a microfluidic sensor
TWI542872B (zh) 分析用具、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測定裝置
JP2015114153A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KR101689890B1 (ko) 센서 카트리지 및 계측 장치
US20150107994A1 (en) Biosensor
JP6404681B2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US8529742B2 (e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with controlled variation of working electrode
TWI530677B (zh) Method for detecting electrode reaction area of ​​biological test specimen
JP5818275B2 (ja) バイオセンサ
CN104458864A (zh) 生物传感检测条及采用该生物传感检测条的生物传感检测装置
US10442122B2 (en) Bio-sensor circuit
US20160084793A1 (en) Electrode reaction area testing method of biosensor test strip
US20060180467A1 (e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strip
CN111278360A (zh) 用于检测体液中的分析物的传感器以及制造传感器的方法
KR20180092563A (ko) 혈당 테스트 스트립
TWM378383U (en) Monomer biosensor test s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