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1417B -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 Google Patents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417B
TWI541417B TW100128510A TW100128510A TWI541417B TW I541417 B TWI541417 B TW I541417B TW 100128510 A TW100128510 A TW 100128510A TW 100128510 A TW100128510 A TW 100128510A TW I541417 B TWI541417 B TW I5414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outer panel
exterior
space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8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7650A (zh
Inventor
Kazunori Nishio
Daisuke Umemoto
Daisuke Nakagawa
Takahiro Sada
Shigenori Iwazawa
Original Assignee
Panah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home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home Corp
Priority to TW100128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14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7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417B/zh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Description

外壁構造及外壁之施工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縮短施工時間且可提高耐久性之外壁構造及外壁之施工方法。
近年來,已知有一種壁板之外壁構造,於包含柱與梁之構造軀體之外周部,具備於橫向隔著間隔配置之墊條、及沿著墊條往上下疊層而形成橫貼之外裝面之複數塊外裝板。
習知,於具有複數層之建築物實施該壁板之情形時,於將配置於1層最下方之外裝板以金屬件支承於墊條之後,以該外裝板為基準而將外裝板逐次疊層至最上層為止。又,於外裝板之外裝面亦有時會貼附有例如複數塊瓷磚,藉此改善建築物之外觀。再者,作為相關技術有如下述者。
然而,如上述般之外壁構造因由配置於1層最下方之外裝板承載疊層於其上側之外裝板及瓷磚等之累積之負載的負荷,故存在例如易產生因地震或長年使用而向面外方向變形或撓曲、及外裝板之脫落,從而易於導致耐久性降低之問題。
又,外裝板係自1層逐次疊層配置至最上層為止,故存在無法使貼附作業分工化,於高層建築之情形時導致施工時間變長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以上之實際情況而完成者,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外壁構造及外壁之施工方法,以包含外裝板為基本,可縮短施工時間且提高耐久性,該外裝板包含:第1外裝板,其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下方且以螺釘固定於墊條;及第2外裝板,其於各層中與第1外裝板連續地排列於上側且由設置於墊條之支承金屬件支承。
本發明中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係一種外壁構造,形成於具有複數層之建築物者,其特徵在於,包含:墊條,其於包含柱與梁之構造軀體之外周部,橫向隔著間隔配置且分別於上述各層中往上下延伸;及複數塊外裝板,其藉由沿著該墊條於上下方向疊層配置而形成橫貼之外裝面;上述外裝板包含:第1外裝板,其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下方且以螺釘固定於上述墊條;及複數塊第2外裝板,其於各層中與上述第1外裝板連續地排列於上側且由設置於上述墊條之支承金屬件支承。
又,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記載之外壁構造,其中,於上述外裝面之外側貼附有複數塊瓷磚。
又,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外壁構造,其中,上述外裝板於其上緣及/或下緣具有榫頭部及/或凹部;上述支承金屬件具有卡合於上述榫頭部及/或凹部而約束外裝板之面外移位之卡合部。
又,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記載之外壁構造,其中,上述外裝板由陶瓷系壁板材料構成。
又,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記載之外壁構造,其中,上述第2外裝板包含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上部之上第2外裝板、及其以外之中間第2外裝板;至少上述第1外裝板及上述中間第2外裝板由具有相同高度尺寸之相同外裝板構成。
又,請求項6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5記載之外壁構造,其中,上述上第2外裝板以螺釘固定於上述墊條。
又,請求項7記載之發明係一種外壁之施工方法,係對具有複數層之建築物之外壁進行施工,其特徵在於,包含:墊條固定步驟,於包含柱與梁之上述建築物之構造軀體之外周部,將於橫向隔著間隔配置且於上述各層中分別往上下延伸之墊條進行固定;及外裝板貼附步驟,沿著上述墊條而於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塊外裝板;上述外裝板貼附步驟包含:第1外裝板固定步驟,於上述各層中,將配置於最下方之第1外裝板以螺釘固定於上述墊條;第2外裝板載置步驟,於上述各層中,以上述經固定之第1外裝板為基準,使第2外裝板卡合於與其連續地固定於上述墊條之支承金屬件而疊層。
又,請求項8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7記載之外壁之施工方法,其中上述外裝板貼附步驟包含上第2外裝板固定步驟,其係將上述第2外裝板中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上部之上第2外裝板以螺釘固定於墊條。
本發明之外壁構造形成於具有複數層之建築物。該外壁構造包含:墊條,其於包含柱與梁之構造軀體之外周部,橫向隔著間隔配置且於各層中分別往上下延伸;及複數塊外裝板,其藉由沿著該墊條於上下方向疊層配置而形成橫貼之外裝面。
又,外裝板包含:第1外裝板,其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下方且以螺釘固定於墊條;及第2外裝板,其於各層中與第1外裝板連續地排列於上側且由設置於墊條之支承金屬件支承。
於該外壁構造中,各層之第1外裝板可分擔支承其上方之外裝板等之累積之負載,故可抑制因地震或長年使用而向面外方向變形或撓曲及外裝板之脫落,從而可提高耐久性。
進而,第1外裝板配置於各層之最下方。因通常於各層之下方配置有底座或梁等水平強度構件,故即便將該第1外裝材以螺釘牢固地固定於墊條,於地震時亦不易受到變形或應力,可確實地提高其耐久性。
又,第2外裝板以各層之第1外裝板為基準而疊層,故可針對各層而使外裝板之貼附作業分工化,尤其於高層建築之情形時,可縮短施工時間。
以下,基於圖式而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外壁構造1可被較佳地採用於複數層F之建築物B。於此例中表示有5層建築物B。該外壁構造1如圖1及圖2所示,包含配置於構造軀體2之外周部之墊條5、及沿著該墊條5而於上下方向疊層配置之複數塊外裝板6。
上述構造軀體2包含例如:複數根柱3,其自建築物B之地基(省略圖示)往上方延伸;及梁4,其於該柱3、3之間水平地連接且支承各層F之地板等之負載。
本實施形態之梁4如圖2及圖3所示形成為例如H形鋼,且具有垂直地延伸之網狀物4A、及於該網狀物4A之上下端水平地延伸之一對凸緣4B、4B。又,於梁4之網狀物4A上添附有用以固定上述墊條5之接合金屬件11。
本實施形態之接合金屬件11包含固定於梁4之網狀物4A上之基部11A、及於水平面內自該基部11A之中央呈呈直角延伸之支承片11B,且形成為大致T字形。
上述墊條5於各層F中分別往上下延伸,且於橫向隔著間隔配置於構造軀體2之外周部。
本實施形態之墊條5形成為例如唇狀槽形鋼,且包含:於水平面內沿著接合金屬件11之支承片11B而延伸之網狀物5A;自該網狀物5A之兩端呈呈直角延伸之一對凸緣5B、5B;及自該一對凸緣5B、5B之兩端向相互對向之內方向呈呈直角延伸之一對唇邊5C、5C。該墊條5藉由將該網狀物5A以螺釘緊固於接合金屬件11之支承片11B而經由該接合金屬件11固定於梁4或底座(省略圖示)上。
本實施形態之外裝板6如圖3及圖4所示包含朝向墊條5側之內表面6i、與該內表面6i為相反側之外表面6o、及連接該內表面6i與外表面6o之緣部6s,且形成為正視大致橫長矩形形狀。該外裝板6由例如陶瓷系壁板材料等形成。
又,上述緣部6s包含於上側連接內表面6i與外表面6o之上緣6su、於下側連接之下緣6sd、及於水平方向兩側連接之側緣(省略圖示)。
於上述外裝板6之上緣6su且內表面6a側設置有向上方突出之榫頭部13。該榫頭部13具有自上緣6su垂直地延伸之上側面13a、及自該上側面13a之上端向內表面6i側水平地延伸之上端面13b,且形成為側視大致矩形形狀。
又,於上述外裝板6之下緣6sd設置有卡合於榫頭部13之凹部14。該凹部14具有自下緣6sd垂直地延伸之下側面14a、及自下側面14a向內表面6i水平地延伸之下底面14b,且下緣6sd係呈突角狀地切口而形成。又,於下側面14a與下底面14b之突角處設置有向上方呈前端變細地切口之切入部14c。
該外裝板6藉由沿著墊條5於上下疊層配置使榫頭部13及凹部14相互嵌合而形成橫貼之外裝面1S(圖1及圖2所示)。於該外裝面1S上,將例如貼附瓷磚等作為最終裝飾,從而可改善建築物B之外觀。
又,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外裝板6包含:於各層F中配置於最下方之第1外裝板6A;及與該第1外裝板6A連接地排列於上側之複數塊第2外裝板6B。
上述第1外裝板6A如圖3及圖4所示,於與墊條5之間插入有分隔件18,且使用始端金屬件21、其上緣6su所卡合之支承金屬件16、及沿著墊條5打入之螺釘17而固定。
上述分隔件18形成為正視大致矩形之方塊狀,且配置於第1外裝板6A之內表面6i與墊條5之間。於本實施形態中,對準螺釘17打入之位置而配置分隔件18。該分隔件18可於內表面6i與墊條5之間確保通氣路。又,作為分隔件18,較理想的是採用例如由丙烯酸發泡體、木材或層板所構成者。
上述始端金屬件21如圖4及圖5(a)所示連續地具有:沿著墊條5之凸緣5B向下方延伸之基片21a;自該基片21a朝第1外裝板6A側向下方傾斜之外側傾斜片21b;自該外側傾斜片21b垂下之第1垂下片21c;自該第1垂下片21c朝墊條5側向下方傾斜之內側傾斜片21d;自該內側傾斜片21d沿著墊條5之凸緣5b垂下之第2垂下片21e;自該第2垂下片21e向第1外裝板6A側水平地延伸之水平片21f;及自該水平片21f向上方突出之豎立片21g。於該基片21a中設置有於水平方向貫通之孔部21h。
該始端金屬件21係藉由其基片21a及第2垂下片21e沿著墊條5之凸緣5B配置,且使螺釘21v插入該基片21a之孔部21h而固定於該墊條5上。
該始端金屬件21可藉由使其水平片21f抵接於第1外裝板6A之下緣6sd之下底面14b,且使豎立片21g插入下緣6sd之切入部14c中而與第1外裝板6A之凹部14卡合。又,使第1垂下片21c與第1外裝板6A之內表面6i抵接而使安裝位置穩定。
上述支承金屬件16如圖5(b)及圖6所示包含:沿著墊條5之凸緣5B而往上下延伸之基部16a;自該基部16a之水平方向之兩端向外裝板6側突出之一對側部16b、16b;自該基部16a之下端向外裝板6側突出之卡合部16c;及於水平方向連結側部16b、16b之下端之連結部16d。於上述基部16a設置有於水平方向貫通之孔部16h,例如使螺釘等插入該孔部16h而將支承金屬件16固定於墊條5之凸緣5B。
上述側部16b、16b於側視時形成為沿著基部16a而前端變細地延伸之大致梯形狀。又,於側部16b、16b之端部設置有向內側呈直角彎曲之唇邊16r、16r。該唇邊16r有助於提高側部16b之剛性。
上述卡合部16c包含:自基部16a之下端向外裝板6側水平延伸之基片23;於該基片23之兩側向上方突出之朝上卡止片24、24;及於朝上卡止片24、24之間自該基片23向下方突出之朝下卡止片25。
該支承金屬件16可藉由使卡合部16c之基片23之下表面抵接於第1外裝板6A之榫頭部13之上端面13b,且將朝下卡止片25配置於榫頭部13之上側面13a側而卡合於第1外裝板6A之榫頭部13。
因此,支承金屬件16可與始端金屬件21一併卡合於第1外裝板6A之下緣6sd之凹部14及上緣6su之榫頭部13而約束該第1外裝板6A之面外移位。
上述螺釘17經由上述分隔件18而打入墊條5中。螺釘17相對於各墊條5而至少需要一根,於本實施形態中打入3根。藉此,將第1外裝板6A牢固地固定於墊條5。
其次,上述第2外裝板6B如圖2及圖6所示,於各層F中,與第1外裝板6A連續地於上側排列至於上層相鄰之第1外裝板6A為止,且卡合於上述支承金屬件16中而被支承。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外裝板6B之下緣6sd及上緣6su分別藉由支承金屬件16而卡合。
上述第2外裝板6B之下緣6sd藉由使其凹部14之下底面14b抵接於支承金屬件16之基片23之上表面,且使凹部14之切入部14c抵接於朝上卡止片24而卡合於該支承金屬件16中。藉此,第2外裝板6B之凹部14可經由支承金屬件16而與於其下方相鄰之第1外裝板6A、或第2外裝板6B之榫頭部13嵌合。
另一方面,上述第2外裝板6B之上緣6su藉由使其榫頭部13之上端面13b抵接於支承金屬件16之基片23之下表面,且使榫頭部13之上側面13a配置於朝下卡止片25之內側而卡合於該支承金屬件16。
藉此,第2外裝板6B係使其下緣6sd之凹部14及上緣6su之榫頭部13分別卡合於支承金屬件16、16而約束其面外移位。因此,即便第2外裝板6B未藉由螺釘而固定,亦可使該等之負載傳遞至於下方相鄰之第2外裝板6B或第1外裝板6A,且穩定地疊層於第1外裝板6A上。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外壁構造1因於各層F中第1外裝板6A以螺釘17牢固地固定於墊條5,故可分擔第2外裝板6B等之累積之負載。藉此,可抑制外裝板6A、6B因地震或長年使用而向面外方向變形或撓曲或脫落,從而可提高耐久性。
又,將第1外裝板6A固定於各層F中之最下方,亦即固定於地震時不易產生應力之梁4或底座(省略圖示)之水平強度構件之附近。藉此,第1外裝板6A如上述般,即便以螺釘17牢固地固定,於地震時亦不易受到變形或應力,故可防止斷裂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第2外裝板6B包含:於各層F中配置於最上部之上第2外裝板6Bu、及其以外之中間第2外裝板6Bm。該等中,至少中間第2外裝板6Bm較理想地是如圖7所示,由具有與第1外裝板6A相同高度尺寸L之相同外裝板6構成。藉此,因可使第1外裝板6A及第2外裝板6B之大部分以共通之外裝板6形成,故可降低製造成本。
然而,上述上第2外裝板6Bu由於第1外裝板6A及中間第2外裝板6Bm之尺寸與層間高度之關係而存在無法採用與中間第2外裝板6Bm相同尺寸者之情形。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上第2外裝板6Bu如圖7所示,可採用高度低於中間第2外裝板6Bm者。又,上第2外裝板6Bu中,較理想的是使其下緣6sd卡合於支承金屬件16中,且使上緣6su側以螺釘17固定於墊條5。藉此,因上第2外裝板6Bu不使其上緣6su卡合於支承金屬件16即可固定於墊條5,故可提高施工性。又,因上第2外裝板6Bu固定於梁4等水平強度構件附近,故地震時不易受到變形或應力而可確實地提高耐久性。
進而,上第2外裝板6Bu與於上方相鄰之第1外裝板6A之間,較理想的是隔著襯墊料26而配置有密封劑27。該襯墊料26及密封劑27有助於吸收上第2外裝板6Bu與第1外裝板6A之尺寸誤差,且確保防水性。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外壁之施工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之施工方法中包含:墊條固定步驟,於構造軀體2之外周部固定墊條5;及外裝板貼附步驟,沿著墊條5使複數塊外裝板6於上下方向疊層。
上述墊條固定步驟中,如圖3所示,將墊條5以特定之間距於橫向隔著間隔配置於構造軀體2之外周部。該墊條5中,其網狀物5A沿著固定於梁4之接合金屬件11之支承片11B而配置,且藉由螺釘30而固定。
於上述外裝板貼附步驟中包含:第1外裝板固定步驟,將於各層F中配置於最下方之第1外裝板6A加以固定;及第2外裝板載置步驟,以經固定之第1外裝板6A為基準而疊層第2外裝板6B。
於上述第1外裝板固定步驟中,如圖4所示,於將第1外裝板6A固定於墊條5之前,將分隔件18及始端金屬件21固定於墊條5。
將上述分隔件18對準打入螺釘17之位置而配置於墊條5上。又,將始端金屬件21對準第1外裝板6A之下緣6sd之位置,而使基片21a及第2垂下片21e沿著墊條5之凸緣5B而配置,且將螺釘21v插入孔部21h而固定。
然後,上述第1外裝板6A之下緣6sd藉由使始端金屬件21之水平片21f抵接於其凹部14之下底面14b,且使豎立片21g抵接於凹部14之切入部14c而卡合於始端金屬件21。
另一方面,第1外裝板6A之上緣6su藉由對準該上緣6su之位置而固定之支承金屬件16而卡合。
該支承金屬件16於使卡合部16c之基片23之下表面抵接於第1外裝板6A之榫頭部13之上端面13b,且使朝下卡止片25配置於榫頭部13之上側面13a側之狀態下,藉由螺釘等固定於墊條5。藉此,第1外裝板6A係使其下緣6sd之凹部14及上緣6su之榫頭部13藉由始端金屬件21及支承金屬件16卡合而於打入螺釘前暫時固定於墊條5。
繼而,於第1外裝板6A沿著墊條5打入複數根(於本實施形態中為3根)螺釘17而牢固地固定於該墊條5。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外裝板6A因於打入螺釘前暫時固定,故可穩定地打入螺釘。
上述第2外裝板固定步驟如圖6所示,於各層F中以第1外裝板6A為基準,與其連接地將第2外裝板6B嵌入支承金屬件16中而疊層。
上述第2外裝板6B之下緣6sd係藉由使凹部14之下底面14b抵接於支承金屬件16之基片23之上表面,且使凹部14之切入部14c抵接於朝上卡止片24而卡合於支承金屬件16。
又,上述第2外裝板6B之上緣6su與第1外裝板6A之上緣6su相同地,藉由對準該上緣6su之位置而固定之支承金屬件16而卡合。
藉此,第2外裝板6B藉由配置於上下之支承金屬件16、16而約束其面外移位,將該等之負載傳遞至於下方相鄰之第1外裝板6A或第2外裝板6B,並且可穩定地疊層至於上層相鄰之第1外裝板6A為止。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施工方法中,因可以各層F之第1外裝板6A為基準而疊層第2外裝板6B,故可針對各層F使外裝板6之貼附作業分工化,尤其於高層建築之情形時可縮短施工時間。
又,如圖7所示,較理想的是於外裝板貼附步驟中包含上第2外裝材固定步驟,即,將第2外裝板6B中之於各層F中配置於最上部之上第2外裝板6Bu以螺釘17固定於墊條。藉此,不卡合於支承金屬件16即可將上第2外裝板6Bu固定於墊條5上,故可提高施工性。
以上,對本發明之特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敍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圖式之實施形態,可變形為各種態樣而實施。
1...外壁構造
1S...外裝面
2...構造軀體
3...柱
4...梁
4A...網狀物
4B、5B...凸緣
5...墊條
5A...網狀物
5C、16r...唇邊
6...外裝板
6A...第1外裝板
6B、6Bu、6Bm...第2外裝板
6a、6i...內表面
6o...外表面
6s...緣部
6su...上緣
6sd...下緣
11...接合金屬件
11A、16a...基部
11B...支承片
13...榫頭部
13a...上側面
13b...上端面
14...凹部
14a...下側面
14b...下底面
14c...切入部
16...支承金屬件
16b...側部
16c...卡合部
16d...連結部
16h、21h...孔部
17...螺釘
18...分隔件
21...始端金屬件
21a、23...基片
21b...外側傾斜片
21c...第1垂下片
21d...內側傾斜片
21e...第2垂下片
21f...水平片
21g...豎立片
24...朝上卡止片
25...朝下卡止片
26...襯墊料
27...密封劑
B...建築物
F...層
圖1係表示採用本實施形態之外壁構造之建築物之局部立體圖。
圖2係表示各層之外壁構造之剖面圖。
圖3係放大表示第1外裝板之立體圖。
圖4係圖3之剖面圖。
圖5(a)係表示始端金屬件之立體圖,圖5(b)係表示支承金屬件之立體圖。
圖6係放大表示第2外裝板之剖面圖。
圖7係放大表示上第2外裝板之剖面圖。
1...外壁構造
6...外裝板
1S...外裝面
B...建築物
F...層

Claims (5)

  1. 一種外壁構造,係形成於具有複數層之建築物者,其特徵在於,包含:墊條,其於包含柱與梁之構造軀體之外周部,橫向隔著間隔配置且於該各層中分別往上下延伸;及複數塊外裝板,其藉由沿著該墊條於上下方向疊層配置而形成橫貼之外裝面;該外裝板包含:第1外裝板,其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下方且以螺釘固定於該墊條;及複數塊第2外裝板,其於各層中與該第1外裝板連續地排列於上側且由設置於該墊條之支承金屬件支承;其中,該第2外裝板包含: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上部之上第2外裝板、及其以外之中間第2外裝板;至少該第1外裝板及該中間第2外裝板由具有相同高度尺寸之相同外裝板構成;該上第2外裝板以螺釘固定於該墊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外壁構造,其中,於該外裝面之外側貼附有複數塊瓷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外壁構造,其中,該外裝板於其上緣及/或下緣具有榫頭部及/或凹部;該支承金屬件具有卡合於該榫頭部及/或凹部而約束外裝板之面外移位之卡合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外壁構造,其中,該外裝板由陶瓷系壁板材料所構成。
  5. 一種外壁之施工方法,係對具有複數層之建築物之外壁進行施工,其特徵在於,包含:墊條固定步驟,於包含柱與梁之該建築物之構造軀體之外周部,將於橫向隔著間隔配置且於該各層中分別往上下延伸之墊條加以固定;及外裝板貼附步驟,沿著該墊條而於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塊外裝板;該外裝板貼附步驟包含:第1外裝板固定步驟,於該各層中將配置於最下方之第1外裝板以螺釘固定於該墊條;第2外裝板載置步驟,於該各層中以該經固定之第1外裝板為基準,使第2外裝板卡合於與其連續地固定於該墊條之支承金屬件而疊層;及上第2外裝板固定步驟,其係將該第2外裝板中於各層中配置於最上部之上第2外裝板以螺釘固定於墊條。
TW100128510A 2011-08-10 2011-08-10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TWI541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8510A TWI541417B (zh) 2011-08-10 2011-08-10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8510A TWI541417B (zh) 2011-08-10 2011-08-10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650A TW201307650A (zh) 2013-02-16
TWI541417B true TWI541417B (zh) 2016-07-11

Family

ID=4816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8510A TWI541417B (zh) 2011-08-10 2011-08-10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141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650A (zh) 201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0665B2 (ja) 階段構造及び鋼製階段の製造方法
RU2467134C2 (ru) Система панель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способ
TWI541417B (zh) Outer wall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er wall
JP5711067B2 (ja) 踏み板支持構造及び階段の構築方法
JP5758607B2 (ja) 手摺壁および手摺壁の施工方法
JP2017066666A (ja) 耐力壁パネル、及び耐力壁パネルシステム
JP6306921B2 (ja) 建物の壁構造及び建物の製造方法
JP2017020208A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の構造
CN112982885A (zh) 地板结构及其铺贴方法
JP5429549B2 (ja) 曲面壁構造
JP5550821B2 (ja) 外部階段構造
JP2016199882A (ja) バルコニーにおける手摺取付構造
JP5958984B1 (ja) グリッド設計法に基づく木造建築物の製造方法
JP6315947B2 (ja) 階段構造
WO2023233715A1 (ja) 建物壁
JP5970306B2 (ja) 建物
JP2009150168A (ja) 二重床構造とこれを用いた間仕切壁の構築方法
JP2023046442A (ja) 階段室の施工方法及び階段室構造
JP2006132178A (ja) 鋼製フレーム付alc版によるカーテンウォール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法
TW201307649A (zh) 外壁之構造
JP4394410B2 (ja) 床下収納部構造
JP3045703U (ja) 構築躯体用装飾外壁
JP6783508B2 (ja) 外壁構造
JP2014105509A (ja) 床パネル
JP2023073757A (ja) 屋根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