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9689B -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9689B
TWI539689B TW101142208A TW101142208A TWI539689B TW I539689 B TWI539689 B TW I539689B TW 101142208 A TW101142208 A TW 101142208A TW 101142208 A TW101142208 A TW 101142208A TW I539689 B TWI539689 B TW I5396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traight
portions
contacts
b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2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2718A (zh
Inventor
Hitoshi Ao
Hayato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2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9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96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連接器。
以該類連接器而言,有一種具有構成差動對的大致L字狀的第1、第2接觸子者。第1、第2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以與前述第1直線部呈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的尾部。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係比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為更長。在該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中間部設有折曲部,回避與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干擾。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係以比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與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差的尺寸程度,比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為更長。藉由如上所示之構成,第1、第2接觸子的全長大致相同,使得在第1、第2接觸子間不會產生偏斜(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38775號公報
但是,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係與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呈立體交叉,因此第1、第2接觸子的形狀大不相同。因此,難以將第1、第2接觸子同時進行衝壓成形,而必須要有複數個用以進行衝壓成形的模具。此即形成為上述連接器的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形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減低第1、第2接觸子間的偏斜的發生,而且可達成低成本化的連接器。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第1連接器係具備有:具絕緣性的本體;及被保持在前述本體的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前述第1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的方向被折曲的第1折曲部;接連前述第1折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第2方向呈正交的第3方向的方向被折曲的第2折曲部;接連前述第2折曲部而且朝包含前述第3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的尾部。前述第2接觸子係具有:朝前述第3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接點部的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而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 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為相同方向被折曲的第1折曲部;接連前述第1折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為相同方向被折曲的第2折曲部;接連前述第2折曲部,沿著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延伸而且具有小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尾部的尾部。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朝第3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朝第1方向延伸。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朝包含第2方向的方向被折曲,第1、第2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朝包含第3方向的方向被折曲。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係被設在第1、第2折曲部之間。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係朝包含第3方向的方向延伸,第1、第2接觸子的尾部係朝第1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大於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小於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如上所示第1、第2接觸子全體呈大致平行配置,因此可使第1、第2接觸子間的偏斜的發生減低。此外,第1、第2接觸子係全體呈大致平行的形狀,因此可藉由衝壓成形來同時作成。因此,可達成用以作成第1、第2接觸子的模具數的減低,結果,可達成上述連接器的低成本化。此外,由於 第1、第2接觸子全體呈大致平行配置,因此可輕易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調整。
本發明之第2連接器係具備有:具絕緣性的本體;及被保持在前述本體的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前述第1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的方向彎曲的第1彎曲部;接連前述第1彎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第2方向呈正交的第3方向的方向彎曲的第2彎曲部;接連前述第2彎曲部而且朝包含前述第3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的尾部。前述第2接觸子係具有:朝前述第3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接點部的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而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彎曲部為相同方向彎曲的第1彎曲部;接連前述第1彎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彎曲部為相同方向彎曲的第2彎曲部;接連前述第2彎曲部,沿著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延伸,而且具有小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尾部的尾部。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第1、第2接觸子的接 點部朝第3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朝第1方向延伸。第1、第2接觸子的第1彎曲部朝包含第2方向的方向彎曲,第1、第2接觸子的第2彎曲部朝包含第3方向的方向彎曲。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係被設在第1、第2彎曲部之間。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係朝包含第3方向的方向延伸,第1、第2接觸子的尾部係朝第1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大於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小於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如上所示第1、第2接觸子全體呈大致平行配置,因此可使第1、第2接觸子間的偏斜的發生減低。此外,第1、第2接觸子係全體呈大致平行的形狀,因此可藉由衝壓成形同時作成。因此,可達成用以作成第1、第2接觸子的模具數的減低,結果,可達成上述連接器的低成本化。此外,由於第1、第2接觸子全體呈大致平行配置,因此可輕易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調整。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係以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與前述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差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第2連接器係另外具備有:被保持在前述本體而且朝前述第2方向或前述第2 方向的相反方向隔著間隔被大致平行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第3接觸子。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第3接觸子朝前述第2方向或前述相反方向隔著間隔呈大致平行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因此第3接觸子可作為第1、第2接觸子的接地接觸子或擬似接地接觸子來發揮功能。因此,可更加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匹配。
可形成為以下態樣:前述第3接觸子係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的區域。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第3接觸子被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的區域。因此,藉由第3接觸子,減低在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所發生的串音。此外,第3接觸子係被配置在屬於無效空間的前述區域,因此即使追加第3接觸子,亦可達成第1、第2連接器的第2方向的尺寸的減低。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3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而且相對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朝前述第2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的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呈斜向傾斜而且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的傾斜部;及接連前述傾斜部的尾部。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第3接觸子的直線部相對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朝第2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被配置在第1、第2直線部間。因此,減低在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所發生的串音。而且,第3接觸子的直線部相對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朝第2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藉此第3接觸子可作為第1、第2接觸子的接地接觸子或擬似接地接觸子來發揮功能。因此,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匹配。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係相對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呈大致平行配置。
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第2折曲部及中間部、或第1、第2彎曲部及中間部,與第1、第2直線部相比,阻抗容易變得較高。但是,藉由上述發明之態樣,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相對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呈大致平行配置,因此可使第1、第2折曲部及中間部、或第1、第2彎曲部及中間部的阻抗減低。因此,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匹配。
前述本體係具有: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的第1本體;及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第2本體。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在第1本體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第2本體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狀態下,可將第1、第2折曲部折曲。藉此,可抑制因第 1、第2折曲部的折曲所發生的第1、第2接觸子的不均。
前述本體係具有: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的第1本體;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第2本體;及保持前述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而且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本體間的第3本體。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在第1本體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第2本體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狀態下,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第2折曲部被折曲,藉此使保持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的第3本體被配置在第1、第2本體間。因此,前述第1、第2連接器的組裝變得較為簡單。此外,可在第1本體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第2本體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狀態下,將第1、第2折曲部進行折曲。藉此,可抑制因第1、第2折曲部的折曲所產生的第1、第2接觸子的不均。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第2連接器係另外具備有:包圍前述本體之具導電性的外殼。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係由前述本體露出。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外殼係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的近傍的阻抗調整部。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由於阻抗調整部被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的近傍,因此可使第1、第2折曲部及中間部、或第1、第2彎曲部及中間部的阻抗 減低。因此,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匹配。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第2連接器係另外具備有:包圍前述本體之具導電性的外殼;及被設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之由前述本體露出的中間部與前述外殼之間的介電質。
藉由如上所示之發明之態樣,由於介電質被設在第1、第2接觸子之由本體露出的中間部與外殼之間,因此可使第1、第2折曲部及中間部、或第1、第2彎曲部及中間部的阻抗減低。因此,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匹配。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第2連接器係另外具備有:具有前述第1、第2接觸子而且朝前述第3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的第1、第2差動對;及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差動對間的第4接觸子。複數的前述第3接觸子係在上述區域中,前述直線部以位於前述第1差動對的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之間、前述第2差動對的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之間、前述第1差動對的前述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4接觸子之間及前述第2差動對的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4接觸子之間的方式作配置。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係被固定在前述本體。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被固定在前述本體。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3接觸子的直線部可朝前述第1、第2接 觸子的第1直線部側彈性變形。
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折曲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被折曲。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第1彎曲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彎曲。該等情形下,可形成為以下構成:前述中間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延伸。
以下一面參照圖1A~圖6C,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連接器。
[實施例1]
圖1A~圖1D所示之連接器係可構裝在未圖示之基板的插座連接器。該連接器係具備有:本體100、第1、第2接觸子群200a、200b、及外殼300。以下詳加說明前述連接器的各構成要件。其中,在圖1A~圖2B中,顯示前述連接器的寬度方向為X及-X方向,前述連接器的深度方向為Y及-Y方向,前述連接器的高度方向為Z及-Z方向。Y及-Y方向與X及-X方向呈正交,Z及-Z方向與Y及-Y方向、及X及-X方向呈正交。Y方向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1方向,X方向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方向,-X方向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2方向的相反方向,-Z方向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第3方向。
如圖2A及圖2B所示,本體100係具有絕緣樹脂製 的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
如圖3A及圖3B所示,第1本體100a係具有:前端部110a、後端部120a、及一對臂部130a。前端部110a係大致矩形狀的板。在前端部110a的X方向的面係設有5個凹部111a及4個溝槽112a。凹部111a係-Y方向側呈開放的矩形狀凹部,朝Z及-Z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溝槽112a係朝Y及-Y方向延伸的長溝槽,被配置在相鄰的凹部111a之間的Y方向側。
後端部120a係連設於前端部110a之Y方向的端部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狀的板。後端部120a的X及-X方向的尺寸係小於前端部110a。如圖2B所示,在後端部120a的-X方向的面係設有一對扣止孔121a及扣止凹部122a。扣止孔121a為矩形狀的孔。扣止凹部122a係朝Z及-Z方向延伸的長形狀凹部,位於扣止孔121a之間。在後端部120a的-Z方向的端部係設有矩形狀的切口部123a。在後端部120a的切口部123a的Y方向側的部分係設有由X方向的面貫穿至-X方向的面的矩形狀的嵌合孔124a。後端部120a的斜邊部係具有傾斜面。
如圖3A所示,一對臂部130a係連設於後端部120a的Z方向的端部、及後端部120a的切口部123a的邊緣部,而且以彼此相對向的方式朝X方向延伸的直方體。在臂部130a的對向面設有扣止孔131a(圖示一個)。其中,藉由前端部110a的Y方向的端部、及後端部120a與臂部130a,區劃出收容空間α。
第2本體100b係大致直角三角形狀的板。如圖3A所示,在第2本體100b的-Y方向的端面的下部(-Z方向側的端部)設有扣止突部110b。如圖3B所示,在第2本體100b的-X方向的面設有3個圓柱狀的嵌合凸部120b。第2本體100b的斜邊部係具有傾斜面。
如圖5A~圖5E所示,第1接觸子群200a係具有由具導電性的金屬板所構成的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第4接觸子230a及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的USB3.0用接觸子群。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係TX+、TX-訊號用接觸子,構成彼此相鄰的第1差動對。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全長大致相同。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為RX+、RX-訊號用接觸子,構成彼此相鄰的第2差動對。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的全長大致相同。第4接觸子為接地接觸子,被配置在第1、第2差動對間(亦即第2接觸子220a與第1接觸子240a之間)。
第1接觸子210a係具有:接點部211a、第1直線部212a、第1折曲部213a、中間部214a、第2折曲部215a、第2直線部216a、及尾部217a。第2接觸子220a係具有:接點部221a、第1直線部222a、第1折曲部223a、中間部224a、第2折曲部225a、第2直線部226a、及尾部227a。第4接觸子230a係具有:接點部231a、第1直線部232a、第1折曲部233a、中間部234a、第2折曲部235a、第2直線部236a、及尾部 237a。第1接觸子240a係具有:接點部241a、第1直線部242a、第1折曲部243a、中間部244a、第2折曲部245a、第2直線部246a、及尾部247a。第2接觸子250a係具有:接點部251a、第1直線部252a、第1折曲部253a、中間部254a、第2折曲部255a、第2直線部256a、及尾部257a。
如圖3A所示,接點部係以211a、221a、231a、241a、251a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固定)在第1本體100a的前端部110a的大致矩形狀的板,由前端部110a所對應的凹部111a露出。
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係接連接點部211a、221a、231a、241a、251a而且朝Y方向延伸的長形狀的板。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係大於第1直線部212a的長度尺寸。第1直線部232a的長度尺寸係大於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第1直線部242a的長度尺寸係大於第1直線部232a的長度尺寸。第1直線部252a的長度尺寸係大於第1直線部242a的長度尺寸。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係被埋入(固定)在第1本體100a的前端部110a及後端部120a。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的X方向側的面係如圖3A所示,由後端部120a的X方向側的面露出。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的X方向側的面、與後端部120a的X方向側的面係相同平面。
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係接連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而且朝X、Y及-Z方向(亦即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折曲。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係由後端部120a的斜邊面(第1本體100a的傾斜面)朝Y方向突出。
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係接連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而且朝X、Y及-Z方向(亦即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延伸的直線狀的板。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係接連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而且朝-Z方向折曲。
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係接連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而且朝-Z方向延伸的長形狀的板。第2直線部226a的長度尺寸係以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與第1直線部212a的長度尺寸的差的尺寸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第2直線部216a的長度尺寸。第2直線部236a的長度尺寸係以第1直線部232a的長度尺寸與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的差的尺寸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第2直線部226a的長度尺寸。第2直線部246a的長度尺寸係以第1直線部242a的長度尺寸與第1直線部232a的長度尺寸的差的尺寸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第2直線部236a的長度尺寸。第2直線部256a的長度尺寸係以第1直線部252a的 長度尺寸與第1直線部242a的長度尺寸的差的尺寸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第2直線部246a的長度尺寸。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係被埋入至第2本體100b而且由第2本體100b的斜邊面貫穿至-Z方向的端面。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係由第2本體100b的斜邊面朝Y方向突出。亦即,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被配置在第1、第2本體100a、100b外。
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係局部相對向。被埋入有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的第2本體100b係如圖3A及圖3B所示,與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相對向配置。第1、第2本體100a、100b之間的區域(亦即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區域)成為用以配置第2接觸子群200b的區域。
尾部217a、227a、237a、247a、257a係接連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而且朝-Z方向延伸的板。尾部217a、227a、237a、247a、257a係以該順序朝Y方向以一列隔著間隔作配置。該尾部217a、227a、237a、247a、257a可與上述基板的第1通孔電極分別相連接。
上述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間的距離、第1折曲部213a、223a間的距離、中間部214a、224a間的距離、第2折曲部215a、225a間的距離及第2直線部216a、226a間的距離大致相同。上述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的第1直線部242a、252a間的距離、第1折曲部243a、253a間的距離、中間部244a、254a間的距離、第2折曲部245a、255a間的距離及第2直線部246a、256a間的距離大致相同。
如圖4A及圖4B所示,第3本體100c係具有:區塊110c、舌部120c、及板件130c。板件130c係連設於區塊110c及舌部120c的直角三角形的板。板件130c的X及-X方向的尺寸係與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的距離為大致相同。板件130c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被夾持。在板件130c的X方向的面係在與第2本體100b的嵌合凸部120b分別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嵌合凹部131c。在板件130c的-X方向的面係設有矩形狀的嵌合凸部132c。在板件130c被夾持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的狀態下,嵌合凸部120b嵌合於嵌合凹部131c,嵌合凸部132c嵌合於第1本體100a的嵌合孔124a。板件130c的斜邊部係具有傾斜面。
區塊110c係朝Z及-Z方向延伸的矩形狀的直方體。區塊110c的Z及-Z方向的尺寸係與第1本體100a的臂 部130a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區塊110c係嵌合在第1本體100a的收容空間α。在區塊110c的Z及-Z方向的端部係設有扣止爪111c(圖示一個)。扣止爪111c係被扣止在第1本體100a的臂部130a的扣止孔131a。在區塊110c的-X方向的面係設有矩形狀的扣止孔112c。舌部120c係連設於區塊110c之-Z方向的端部的大致L字狀的板。具有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及與該端部呈正交的-Z方向的端部。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與區塊110c的距離係大於第1本體100a的-Z方向的臂部130a的Z及-Z方向的尺寸。在該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與區塊110c之間,如圖2A所示,被插入有-Z方向的臂部130a。在臂部130a被插入在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與區塊110c之間的狀態下,在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與臂部130a之間產生間隙。在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的Y方向的端面係如圖1D所示,設有扣止突部121c。在板件130c被夾持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的狀態下,扣止突部121c被扣止在第2本體100b的扣止突部110b。
如圖5A~圖5E所示,第2接觸子群200b係具有以具導電性的金屬板所構成之大致L字狀的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USB2.0用接觸子群。第3接觸子係以210b、220b、230b、240b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保持在第3本體100c。第3接觸子210b為Vbus用接觸子。第3接觸子220b、230b係Data-用、Data+用 接觸子,構成彼此相鄰的差動對。第3接觸子240b為GND用接觸子。
第3接觸子210b係具有:接點部211b、直線部212b、傾斜部213b、及尾部214b。第3接觸子220b係具有:接點部221b、直線部222b、傾斜部223b、及尾部224b。第3接觸子230b係具有:接點部231b、直線部232b、傾斜部233b、及尾部234b。第3接觸子240b係具有:接點部241b、直線部242b、傾斜部243b、及尾部244b。
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係朝X方向被折曲成大致V字狀的板。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係接連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而且朝Y方向延伸的長形狀的板。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係接連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而且一面朝Y及-Z方向呈傾斜一面延伸的長形狀的板。傾斜部213b的長度尺寸係大於傾斜部223b的長度尺寸。傾斜部223b的長度尺寸係大於傾斜部233b的長度尺寸。傾斜部233b的長度尺寸係大於傾斜部243b的長度尺寸。尾部214b、224b、234b、244b係接連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而且朝-Z方向延伸的板。
如圖4A所示,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係以該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固定)在第3本體100c的板件130c。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Y方向的端部係以該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3 本體100c的區塊110c。在該狀態下,傾斜部213b的Z方向的傾斜面213b1係如圖4B所示,由板件130c的傾斜面露出。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Y方向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係由區塊110c朝-Y方向突出。接點部係依211b、221b、231b、241b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尾部係依244b、254b、234b、214b的順序朝Y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尾部244b、254b、234b、214b係成為可與上述基板的第2通孔電極分別相連接。其中,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的長度尺寸係以尾部244b、254b、234b、214b的前端的高度位置成為同一高度的方式予以設定。
在區塊110c嵌合在第1本體100a的收容空間α而且板件130c被夾持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的狀態下,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相對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呈大致平行配置在第1接觸子群20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該第1接觸子群200a的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區域。在該狀態下,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Y方向的端部以外的部分及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被插入在第1本體100a所對應的溝槽112a,該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可以朝-X方向(第1接觸子群側)彈性變形的方式被保持在所對應的溝槽112a的Z及-Z方向的壁面間。在該狀態下,直線部212b係被配置 在第1直線部212a、222a間的X方向的空間上的位置。直線部222b係被配置在第1直線部222a、232a間的X方向的空間上的位置。直線部232b係被配置在第1直線部232a、242a間的X方向的空間上的位置。直線部242b係被配置在第1直線部242a、252a間的X方向的空間上的位置。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係以可隨著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彈性變形而朝-X方向位移的方式被中空配置在溝槽112a內。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係被配置在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尾部244b、234b、224b、214b及尾部217a、227a、237a、247a、257a係作鋸齒狀配置。
傾斜部213b係被配置在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近傍。由板件130c的傾斜面所露出的第3接觸子210b的傾斜部213b的傾斜面213b1係如圖5C、圖5D及圖5G所示,相對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呈大致平行配置。因此,由於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由第1、第2本體100a、100b露出,與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的其他部分相比,可降低容易變高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 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其中,在圖5G中,為方便說明,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係省略圖示。
在圖5G中,傾斜部213b與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之間的距離表示為D1,傾斜部213b與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之間的距離表示為D2,傾斜部213b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距離表示為D3。D1、D2及D3係按照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I1、與本連接器所被要求的基準阻抗I2(例如90~100 Ω)的差予以調整。例如,在D1≒D2或D1≒D3中,若阻抗I1高於基準阻抗I2,以成為D1<D2及D1<D3的方式進行調整。在D1≒D2或D1≒D3中,若阻抗I1低於基準阻抗I2,則以成為D1>D2及D1>D3的方式進行調整。其中,在圖5G中係成為D1<D2及D1<D3。
外殼300係由具導電性的金屬板所構成。如圖1A~圖1D所示,外殼300係具有:角筒部310、一對延長部320、後蓋330、一對扣止部340、一對第1腳部350、及第2腳部360。
角筒部310係具有X及-X方向的板、及Z及-Z方向的板。如圖6A~圖6C所示,角筒部310包圍第1本體 100a的前端部110a、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一對臂部130a及第3本體100c的區塊110c的周圍。角筒部310的X方向的板抵接於區塊110c,-X方向的板抵接於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抵接於Z方向的臂部130a。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被插入在臂部130a與第3本體100c之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之間的間隙(參照圖1C)。角筒部310、前端部110a、一對臂部130a及區塊110c將可插入對象側連接器(USB2.0插頭連接器或USB3.0插頭連接器)的插槽作區劃。
角筒部310的X方向的板係具有一對第1扣止片311、第2扣止片312、一對第3扣止片313及段差部314。角筒部310的-X方向的板係具有一對第1扣止片311及一對第3扣止片313。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係具有第1扣止片311。第1扣止片311係藉由切割前述板的-Y方向的端部的一部分所作成的切口片,朝-Y方向延伸。第2扣止片312係藉由切割X方向的板的-Y方向的端部的扣止片311間的部分所作成的切口片,朝Y方向延伸。第1、第2扣止片311、312係可扣止於被插入在插槽的對象側連接器的凹部。第3扣止片313係切割X、-X方向的板的Y方向的端部的一部分,朝X、-X方向折曲的突片。段差部314係如圖6A所示,-X方向的板的-Y方向的端部的第3扣止片313間的部分為朝X方向折曲的大致U字狀的突部。X方向的板的第3扣止片313 係被扣止於第3本體100c的扣止孔112c。-X方向的板的第3扣止片313係如圖6B所示,被扣止於第1本體100a的扣止孔121a,段差部314係被扣止於第1本體100a的扣止凹部122a。
延長部320係連設於角筒部310的X及-X方向的板的Y方向的端部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狀的板。在延長部320之間收容有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第2本體100b及第3本體100c的板件130c。-X方向的延長部320係抵接於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X方向的延長部320係抵接於第2本體100b。在延長部320的斜邊部之間係設有開放部。在延長部320的斜邊部係設有凸向外側的凸部321。
後蓋330係連設於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的Y方向的端部的矩形狀的板。後蓋330係將延長部320的開放部閉塞。在該狀態下,後蓋330係具有間隙地配置在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近傍。後蓋330係相對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呈大致平行配置。藉此,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會降 低。亦即,後蓋330作為調整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調整部而發揮功能。
扣止部340係連設於後蓋330的X及-X方向的端部,而且相對後蓋330呈大致直角折曲的矩形狀的板。在扣止部340設有切口部341。扣止部340抵接於延長部320的外面,延長部320的凸部321扣止於扣止部340的切口部341。藉此,維持後蓋330閉塞前述開放部的狀態。
第1腳部350係連設於延長部320而且朝-Z方向延伸。第2腳部360係連設於後蓋330而且朝-Z方向延伸。第1、第2腳部350、360係可與上述基板的第3通孔電極分別相連接。由於第1、第2腳部350、360連接於基板的第3通孔電極,使外殼300予以接地連接。
以下詳加說明上述連接器的組裝順序。首先,準備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該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係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被折曲前的狀態(亦即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位於呈一直線狀的狀態)。
之後,將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 230a、240a、250a放入模具內,在該模具內流入絕緣樹脂,將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插入成型於絕緣樹脂。如此一來,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接點部以211a、221a、231a、241a、251a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並且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1直線部以212a、222a、232a、242a、252a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此時,接點部211a、221a、231a、241a、251a係由第1本體100a的前端部110a的凹部111a露出。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的X方向側的面係由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的X方向側的面露出。與此共同地,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被埋入在第2本體100b。藉此,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由第2本體100b的傾斜面貫穿至-Z方向的端面。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尾部以217a、227a、237a、247a、257a的順序配置成一列。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係在第1、第2本體100a、100b間由該第1、第2本體100a、100b露出。
在插入成形時,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第1折曲部213a、223a、中間部214a、224a、第2折曲部215a、225a及第2直線部216a、226a間的距離為大致相同。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的第1直線部242a、252a、第1折曲部243a、253a、中間部244a、254a、第2折曲部245a、255a及第2直線部246a、256a間的距離為大致相同。
其另一方面,準備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之後,將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放入模具,在該模具內流入絕緣樹脂,將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插入成型在絕緣樹脂。如此一來,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傾斜部以213b、223b、233b、243b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3本體100c,並且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直線部的Y方向的端部以212b、222b、232b、242b的順序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3本體100c。此時,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Y方向的端部以外的部分由第3本體100c朝-Y方向突出。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尾部係由第3本體100c朝-Z方向突出,而且以244b、254b、234b、214b的順序朝Y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3接觸子210b的傾斜部213b的傾斜面213b1由第3本體100c的傾斜面(板件130c的傾斜面)露出。
之後,將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接 點部211b、221b、231b、241b及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Y方向的端部以外的部分插入在第1本體100a的前端部110a的溝槽112a。如此一來,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被保持在前端部110a的溝槽112a的Z及-Z方向的壁面間。在該狀態下,直線部212b係被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間的X方向側的空間上的位置。直線部222b係被配置在第2、第4接觸子220a、230a的第1直線部222a、232a間的X方向側的空間上的位置。直線部232b係被配置在第4、第1接觸子230a、240a的第1直線部232a、242a間的X方向側的空間上的位置。直線部242b係被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的第1直線部242a、252a間的X方向側的空間上的位置。
與此共同地,使第3本體100c的區塊110c嵌合在第1本體100a的收容空間α,使第3本體100c的板件130c抵接於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如此一來,區塊110c的扣止爪111c被扣止在第1本體100a的臂部130a的扣止孔131a。板件130c的嵌合凸部132c嵌合於後端部120a的嵌合孔124a。如上所示,第3本體100c被組合在第1本體100a。
之後,將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朝X、Y及-Z方向折曲。如此一來,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會朝向X、Y及-Z方向。 之後,將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朝-Z方向折曲。如此一來,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會朝向-Z方向,第2本體100b抵接於第3本體100c。藉此,第3本體100c的板件130c被夾持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此時,第2本體100b的嵌合凸部120b嵌合於第3本體100c的嵌合凹部131c,並且第3本體100c的舌部120c的扣止突部121c被扣止在第2本體100b的扣止突部110b。尾部以217a、244b、227a、234b、237a、224b、247a、214b、257a的順序朝Y方向作鋸齒狀配置。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係被配置在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的傾斜面的Y方向側。由第3本體100c的傾斜面露出的第3接觸子210b的傾斜部213b的傾斜面213b1係隔著間隔被配置在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的近傍。此時,D1、D2及D3係以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與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的其他部分的阻抗大致相同的方式進行設定。如上所示組合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
之後,準備將金屬板進行衝壓成形所作成的外殼 300。該外殼300係後蓋330相對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呈平坦的狀態,扣止部340相對後蓋330呈平坦的狀態。亦即,後蓋330將延長部320間的開放部進行開放。之後,將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由開放部插入至外殼300內。如此一來,在外殼300的角筒部310內收容有第1本體100a的前端部110a、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一對臂部130a及第3本體100c的區塊110c,在延長部320之間收容有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第2本體100b及第3本體100c的板件130c。此時,角筒部310的X方向的板抵接於區塊110c,角筒部310的-X方向的板抵接於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抵接於Z方向的臂部130a。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被插入在臂部130a與第3本體100c的舌部120c的-Z方向的端部之間的間隙。與此共同地,X方向的延長部320抵接於第2本體100b,-X方向的延長部320抵接於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的-Y方向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X方向的板的第3扣止片313係被扣止在第3本體100c的扣止孔112c,-X方向的板的第3扣止片313係被扣止在第1本體100a的扣止孔121a,段差部314係被扣止在第1本體100a的扣止凹部122a。
之後,將後蓋330與角筒部310的Z方向的板之間的部分朝-Z方向折曲,使後蓋330閉塞開放部。之後,將外殼300的一對扣止部340折曲,使其抵接於外殼300的 延長部320。如此一來,延長部320的凸部321被扣止在扣止部340的切口部341。
如上所述所被組裝的連接器係被構裝在基板。具體而言,使外殼300的第1、第2腳部350、360插入在基板所對應的第3通孔電極來作連接。與此共同地,使尾部217a、244b、227a、234b、237a、224b、247a、214b、257a插入在基板所對應的第1、第2通孔電極來作連接。
以下詳加說明在上述連接器連接對象側連接器(USB2.0插頭連接器或USB3.0插頭連接器)時的該連接器的各部的動作。若USB2.0插頭連接器被插入在前述連接器的插槽時,USB2.0插頭連接器的接觸子分別與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相接觸。如此一來,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朝-X方向作彈性變形,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在溝槽112a內朝-X方向位移。此時,外殼300的第1、第2扣止片311、312被扣止在USB2.0插頭連接器的凹部。藉此,USB2.0插頭連接器被連接在前述連接器。
若USB2.0插頭連接器由前述連接器的插槽被拔出時,第1、第2扣止片311、312與USB2.0插頭連接器的凹部的扣止即被解除。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朝X方向復原,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在溝槽112a內朝X方向位移。
若USB3.0插頭連接器被插入在前述連接器的插槽 時,USB3.0插頭連接器的接觸子分別與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接點部211a、221a、231a、241a、251a相接觸。此時,外殼300的第1、第2扣止片311、312被扣止在USB3.0插頭連接器的凹部。藉此,USB3.0插頭連接器被連接在前述連接器。其中,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被按壓在USB3.0插頭連接器,朝-X方向作彈性變形,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在溝槽112a內朝-X方向位移。
若USB3.0插頭連接器由前述連接器的插槽被拔出時,第1、第2扣止片311、312與USB3.0插頭連接器的凹部的扣止即被解除。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係解除前述按壓,且朝X方向復原。接點部211b、221b、231b、241b係在溝槽112a內朝X方向位移。
若藉由如以上所示之連接器,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接點部211a、221b朝-Z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1直線部212a、222a朝Y方向延伸。第1折曲部213a、223a朝X、Y及-Z方向被折曲,中間部214a、224a朝X、Y及-Z方向延伸,第2折曲部215a、225a朝-Z方向被折曲。第2直線部216a、226a係朝-Z方向延伸,尾部217a、227a係朝Y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大於第1直線部212a的長度尺寸,第2直線部226a的長度尺寸以與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與第1直線部212a的長度尺寸的差為大致相同 尺寸程度,小於第2直線部216a的長度尺寸。因此,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全體可大致平行配置。而且,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第1折曲部213a、223a、中間部214a、224a、第2折曲部215a、225a及第2直線部216a、226a間的距離為大致相同。因此,可減低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間的偏斜的發生,而且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間的阻抗匹配。此外,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亦與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同樣地,可減低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間的偏斜的發生,而且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間的阻抗匹配。此外,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係全體呈大致平行的形狀,因此可藉由衝壓成形而同時作成。因此,可達成用以作成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的模具數的低減,因此可達成前述連接器的低成本化。
此外,第2接觸子210b的傾斜部213b被配置在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的-Z方向側的近傍。另一方面,外殼300的後蓋330被配置在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的Z方向側的近傍。因此,可降低由第1、第2本體100a、100b露 出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間及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間的阻抗匹配。
此外,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係與USB3.0的規格相對應的高速數位訊號傳送用的接觸子,相對於此,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係與USB2.0的規格相對應的低速數位訊號傳送用的接觸子。該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被配置在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區域。因此,可抑制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串音。而且,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被配置在屬於無效空間的前述區域,因此可減低連接器的X及-X方向的尺寸。
此外,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接點部211a、221a、231a、241a、251a及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被埋入在第2本體100b。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及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的Y方向的端部被埋入在第3 本體100c。一面將直線部212b、222b、232b、242b插入在第1本體100a的溝槽112a,一面組合第1、第3本體100a、100b後,藉由將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進行折曲,第3本體100c的板件130c即被夾持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因此,可將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簡單地配置在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該第1接觸子群200a的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區域。因此,前述連接器的組裝較為簡單。此外,在接點部211a、221a、231a、241a、251a及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被埋入在第2本體100b的狀態下,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被折曲,因此可抑制因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折曲所產生的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不均。
其中,上述連接器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範圍中可作任意設計變更。以下詳述之。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係設為具備有: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第4接觸子230a、 及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但是,連接器只要具備有至少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亦即,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及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的任一方係可省略。此外,第3接觸子230b係可省略。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接點部211a、221a係設為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只要是朝-Z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如後所述,若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被壓入在第1本體的溝槽或孔,亦可形成為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被收容在第1本體的溝槽或孔內,朝-Z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的態樣。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係設為朝Y方向延伸而且朝-Z方向隔著間隔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只要是接連接點部,朝Y方向延伸而且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大於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係設為朝X、Y及-Z方向被折曲。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只要是接連第1直線部而且朝包含與Y方向呈正交的X方向的方向被折曲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第1、第2接觸子 的第1折曲部係可形成為僅朝X方向,朝X、Y及Z方向,朝X、-Y及-Z方向,或朝X、-Y及Z方向被折曲的形狀。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中間部214a、224a係設為接連第1折曲部213a、223a而且朝X、Y及-Z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只要是接連第1、第2折曲部而且將該第1、第2折曲部間相連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係可形成為僅朝X方向,朝X、Y及Z方向,朝X、Y及-Z方向,朝X、-Y及-Z方向,或者朝X、-Y及Z方向以圓弧狀延伸的形狀。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係可形成為僅朝X方向,朝X、Y及Z方向,朝X、-Y及-Z方向,或者朝X、-Y及Z方向以直線狀或圓弧狀延伸的形狀。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2折曲部215a、225a係設為接連中間部214a、224a而且朝-Z方向被折曲。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只要是接連中間部而且朝包含與Y方向及X方向呈正交的-Z方向的方向被折曲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第1、第2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係可形成為朝Y及-Z方向、-Y及-Z方向、X、Y及-Z方向、X、-Y及-Z方向、-X、Y及-Z方向、-X、-Y及-Z方向延伸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折曲部212a、222a、中間部214a、22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係設為由第1、第2 本體100a、100b露出。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中間部及第2折曲部係可形成為被埋入或收容在本體內的構成。此外,可形成為僅有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中間部及第1折曲部、或中間部及第2折曲部由本體露出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第2直線部216a、226a係設為接連第2折曲部215a、225a而且朝-Z方向延伸。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只要是朝包含-Z方向的方向延伸而且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小於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因此,並非被限定為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係以與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222a的長度尺寸與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差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者。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的尾部217a、227a係設為接連第2直線部216a、226a的板,朝Y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但是,第1、第2接觸子的尾部只要是接連第2直線部而且朝Y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尾部係可以被折曲成大致L字狀,表面構裝在基板表面的電極等的方式進行設計變更。
上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係可置換成接連第1直線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 的方向彎曲的第1彎曲部。上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係可置換成接連中間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第2方向呈正交的第3方向的方向彎曲的第2彎曲部。此時,中間部係被設在第1、第2彎曲部之間。第2直線部係接連第2彎曲部。其中,段落0083~0091所記載之事項亦可適用於第1、第2接觸子240a、250a。上述第1、第2接觸子並非限定於構成差動對者,亦可形成為單端用的接觸子。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4接觸子230a係設為具有:接點部231a、第1直線部232a、第1折曲部233a、中間部234a、第2折曲部235a、第2直線部236a及尾部237a。但是,第4接觸子的構成並非限定於此。第4接觸子的接點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第4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第4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第4接觸子的中間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第4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第4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第4接觸子的尾部係可與第1、第2接觸子的尾部同樣地進行設計變更。其中,第4接觸子的第1、第2折曲部係與第1、第2接觸子同樣地可置換成第1、第2彎曲部。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係設為被配置在第1接觸子群200a的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與該第1接觸子群200a的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之間的區域。但是,第3接觸子只要是被保持在本體而且朝X或-X方向隔著間隔呈大致平行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若第3接觸子朝X或-X方向隔著間隔呈大致平行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時,第3接觸子係可作為相對第1、第2接觸子的接地接觸子或擬似接地接觸子來發揮功能,因此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間的阻抗匹配。其中,第3接觸子若為至少一個即可。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3接觸子係設為具備有接點部、直線部、傾斜部及尾部。但是,第3接觸子的形狀係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第3接觸子的直線部係設為可彈性變形,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可形成為第3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直線部不具彈性地被保持或埋入在本體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第3接觸子210b的傾斜部213b被配置在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的-Z方向側的近傍。但是,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 215a、225a、235a、245a、255a被配置在本體內時,第3接觸子210b的傾斜部213b亦可未被配置在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的-Z方向側的近傍。其中,若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第2折曲部被置換成第1、第2彎曲部時,與上述實施例同樣地,可設計成傾斜部被配置在第1彎曲部、中間部及第2彎曲部的-Z方向側的近傍,且可設計成傾斜部未被配置在第1彎曲部、中間部及第2彎曲部的-Z方向側的近傍。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D1、D2及D3係設為按照第1、第2接觸子210a、220a、240a、250a的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阻抗I1、與本連接器所被要求的基準阻抗I2的差來進行調整。但是,D1、D2及D3的關係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僅以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相對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呈大致平行配置,亦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中間部及第2折曲部的阻抗、與本連接器所被要求的基準阻抗的匹配。此外,藉由調整第1折曲部213a、223a、23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的形狀(例如彎曲程度等)或傾斜部213b的厚度尺寸(X及-X方向的尺寸),亦可達成第1、第2接觸子的第1折曲 部、中間部及第2折曲部的阻抗、與本連接器所被要求的基準阻抗的匹配。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傾斜部213b的傾斜面213b1由第3本體100c的傾斜面露出。但是,傾斜部係可形成為傾斜面被埋入在本體內的構成。此外,若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第2折曲部被置換成第1、第2彎曲部時,可將D1、D2及D3的關係設定成與上述實施例同樣,可將D1、D2及D3的關係如本段落之記載所示進行設定。其中,在上述實施例中,基準阻抗I2係設為90Ω~100Ω,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例如,若第1、第2接觸子為單端用的接觸子,基準阻抗係可設定為45Ω~50Ω。
在上述實施例中,本體100係設為具有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但是,本體只要是可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絕緣體,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此外,本體係可形成為具有: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的第1本體、及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第2本體的構成。此時,若設計變更成省略第3接觸子,或者使第3接觸子保持在第1或第2本體即可。
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接點部211a、221a、231a、241a、251a及第1直線部212a、222a、232a、242a、252a被埋入在第1本體100a。但是,第1本體只要是可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絕緣體,則 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設計變更為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被壓入在被設在第1本體的溝槽或孔的態樣。
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在第2本體100b,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第2直線部216a、226a、236a、246a、256a被埋入在第2本體100b。但是,第2本體只要是可保持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絕緣體,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設計變更為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被壓入在被設在第2本體的溝槽或孔的態樣。
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第3接觸子210b、220b、230b、240b的傾斜部213b、223b、233b、243b及直線部的Y方向的端部212b、222b、232b、242b被埋入在第3本體100c。但是,第3本體只要是可保持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的絕緣體,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設計變更為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被壓入在被設在第3本體的溝槽的態樣。
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第3本體100c的區塊110c嵌合在第1本體100a的收容空間α,板件130c在第1本體100a的後端部120a與第2本體100b之間被夾持。但是,第3本體只要被配置在第1、第2本體間,則可設計變更。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器係設為具備有外殼300。但是,外殼300係可省略。此外,外殼只要是具導電性而且 可包圍保持第1、第2接觸子或第1、第2、第3接觸子的本體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外殼係可由經鑄造的金屬所構成。此外,外殼亦可形成為由絕緣樹脂所構成,在其面上蒸鍍有導電金屬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係設為外殼300的後蓋330被配置在第1折曲部213a、223a、243a、253a、中間部214a、224a、244a、254a及第2折曲部215a、225a、245a、255a的Z方向側的近傍,作為阻抗調整部來發揮功能。但是,阻抗調整部只要是外殼的一部而且被配置在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的近傍者,則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
此外,上述連接器係可形成為另外具備有被設在第1、第2接觸子之由前述本體露出的中間部與前述外殼之間的介電質的構成。例如圖7所示,可在第1、第2、第4接觸子210a’、220a’、230a’、240a’、250a’的中間部214a’、224a’、234a’、244a’、254a’與後蓋330’之間配置以與第1、第2、第3本體100a、100b、100c相同的絕緣樹脂所構成的介電質400。圖7中的213a’、223a’、233a’、243a’、253a’係第1、第2、第4接觸子的第1折曲部,215a’、225a’、235a’、245a’、255a’係第1、第2、第4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213b係第3接觸子的延長部,320’係外殼的延長部。
其中,上述實施例係構成連接器之各部的素材、形狀、尺寸、數量及配置等係說明其一例者,只要可實現同樣的功能,即可任意進行設計變更。在上述實施例中,連 接器係設為插座連接器。但是,連接器係可在尾部或基板連接纜線而形成為插頭連接器。X及-X方向與Y及-Y方向與Z及-Z方向係為方便說明而標註者,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例。X及-X方向與Y及-Y方向與Z及-Z方向係可設定前述連接器的任意方向。上述第1、第2接觸子並非被限定為予以衝壓成形者。例如第1、第2接觸子係可使用經鑄造者。
100‧‧‧本體
100a‧‧‧第1本體
110a‧‧‧前端部
120a‧‧‧後端部
130a‧‧‧臂部
100b‧‧‧第2本體
100c‧‧‧第3本體
110c‧‧‧區塊
120a‧‧‧舌部
130a‧‧‧板件
200a‧‧‧第1接觸子群
210a‧‧‧第1接觸子
211a‧‧‧接點部
212a‧‧‧第1直線部
213a‧‧‧第1折曲部
214a‧‧‧中間部
215a‧‧‧第2折曲部
216a‧‧‧第2直線部
217a‧‧‧尾部
220a‧‧‧第2接觸子
221a‧‧‧接點部
222a‧‧‧第1直線部
223a‧‧‧第1折曲部
224a‧‧‧中間部
225a‧‧‧第2折曲部
226a‧‧‧第2直線部
227a‧‧‧尾部
230a‧‧‧第4接觸子
231a‧‧‧接點部
232a‧‧‧第1直線部
233a‧‧‧第1折曲部
234a‧‧‧中間部
235a‧‧‧第2折曲部
236a‧‧‧第2直線部
237a‧‧‧尾部
240a‧‧‧第1接觸子
241a‧‧‧接點部
242a‧‧‧第1直線部
243a‧‧‧第1折曲部
244a‧‧‧中間部
245a‧‧‧第2折曲部
246a‧‧‧第2直線部
247a‧‧‧尾部
250a‧‧‧第2接觸子
251a‧‧‧接點部
252a‧‧‧第1直線部
253a‧‧‧第1折曲部
254a‧‧‧中間部
255a‧‧‧第2折曲部
256a‧‧‧第2直線部
257a‧‧‧尾部
200b‧‧‧第2接觸子群
210b~240b‧‧‧第3接觸子
211b~241b‧‧‧接點部
212b~242b‧‧‧直線部
213b~243b‧‧‧傾斜部
214b~244b‧‧‧尾部
300‧‧‧外殼
310‧‧‧角筒部
320‧‧‧延長部
330‧‧‧後蓋(阻抗調整部)
340‧‧‧扣止部
350‧‧‧第1腳部
360‧‧‧第2腳部
圖1A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連接器的正面、平面及右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1B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背面、平面及左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1C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正面、底面及右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1D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背面、底面及左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2A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第3本體及第1、第2接觸子群的正面、平面及右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2B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第3本體及第1、第2接觸子群的背面、平面及左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3A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本體及第1接觸子群的正面、平面及右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3B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本體及第1接觸子群的背面、平面及左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4A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2本體及第2接觸子群的正面、平面及右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4B係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2本體及第2接觸子群的背面、平面及左側面的概略斜視圖。
圖5A係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正面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5B係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背面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5C係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右側面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5D係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左側面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5E係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平面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5F係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底面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5G係由圖5C中的β方向顯示前述連接器的第1、第2接觸子群的斜視圖,顯示第1、第2接觸子群的接觸子的配置關係圖。
圖6A係圖1B中的6A-6A剖面圖。
圖6B係圖1B中的6B-6B剖面圖。
圖6C係圖1B中的6C-6C剖面圖。
圖7係顯示前述連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局部剖面圖。
200a‧‧‧第1接觸子群
210a‧‧‧第1接觸子
211a‧‧‧接點部
212a‧‧‧第1直線部
213a‧‧‧第1折曲部
214a‧‧‧中間部
215a‧‧‧第2折曲部
216a‧‧‧第2直線部
217a‧‧‧尾部
220a‧‧‧第2接觸子
221a‧‧‧接點部
222a‧‧‧第1直線部
223a‧‧‧第1折曲部
224a‧‧‧中間部
225a‧‧‧第2折曲部
226a‧‧‧第2直線部
227a‧‧‧尾部
230a‧‧‧第4接觸子
231a‧‧‧接點部
232a‧‧‧第1直線部
233a‧‧‧第1折曲部
234a‧‧‧中間部
235a‧‧‧第2折曲部
236a‧‧‧第2直線部
237a‧‧‧尾部
240a‧‧‧第1接觸子
241a‧‧‧接點部
242a‧‧‧第1直線部
243a‧‧‧第1折曲部
244a‧‧‧中間部
245a‧‧‧第2折曲部
246a‧‧‧第2直線部
247a‧‧‧尾部
250a‧‧‧第2接觸子
251a‧‧‧接點部
252a‧‧‧第1直線部
253a‧‧‧第1折曲部
254a‧‧‧中間部
255a‧‧‧第2折曲部
256a‧‧‧第2直線部
257a‧‧‧尾部
200b‧‧‧第2接觸子群
210b~240b‧‧‧第3接觸子
211b~241b‧‧‧接點部
212b~242b‧‧‧直線部
213b~243b‧‧‧傾斜部
214b~244b‧‧‧尾部

Claims (15)

  1. 一種連接器,其係具備有:具絕緣性的本體;及被保持在前述本體的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前述第1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的方向被折曲的第1折曲部;接連前述第1折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第2方向呈正交的第3方向的方向被折曲的第2折曲部;接連前述第2折曲部而且朝包含前述第3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的尾部,前述第2接觸子係具有:朝前述第3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接點部的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而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 折曲部為相同方向被折曲的第1折曲部;接連前述第1折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折曲部為相同方向被折曲的第2折曲部;接連前述第2折曲部,沿著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延伸而且具有小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尾部的尾部。
  2. 一種連接器,其係具備有:具絕緣性的本體;及被保持在前述本體的全長大致相同的第1、第2接觸子,前述第1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的方向彎曲的第1彎曲部;接連前述第1彎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包含與前述第1、第2方向呈正交的第3方向的方向彎曲的第2彎曲部;接連前述第2彎曲部而且朝包含前述第3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直線部;及 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的尾部,前述第2接觸子係具有:朝前述第3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接點部的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而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1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彎曲部為相同方向彎曲的第1彎曲部;接連前述第1彎曲部的中間部;接連前述中間部而且朝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彎曲部為相同方向彎曲的第2彎曲部;接連前述第2彎曲部,沿著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延伸,而且具有小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長度尺寸的第2直線部;及接連前述第2直線部而且朝前述第1方向隔著間隔被配置在前述第1接觸子的尾部的尾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係以與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與前述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長度尺寸的差為大致相同尺寸程度,小於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長度尺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另外具備有:被保持在前述本體而且朝前述第2方向 或前述第2方向的相反方向隔著間隔被大致平行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的第3接觸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3接觸子係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的區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3接觸子係具有:接點部;接連前述接點部,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而且相對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朝前述第2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的直線部;接連前述第1直線部,呈斜向傾斜而且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之間的傾斜部;及接連前述傾斜部的尾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係相對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呈大致平行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本體係具有: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的第1本體;及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第2本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本體係具有: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的第1本體;保持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2直線部的第2本體;及保持前述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而且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本體間的第3本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另外具備有:包圍前述本體之具導電性的外殼,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係由前述本體露出,前述外殼係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中間部的近傍的阻抗調整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另外具備有:包圍前述本體之具導電性的外殼;及被設在前述第1、第2接觸子之由前述本體露出的中間部與前述外殼之間的介電質。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其中,另外具備有:具有前述第1、第2接觸子而且朝前述第3方向隔著間隔作配置的第1、第2差動對;及被配置在前述第1、第2差動對間的第4接觸子,複數的前述第3接觸子係在上述區域中,前述直線部 以位於前述第1差動對的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之間、前述第2差動對的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之間、前述第1差動對的前述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4接觸子之間及前述第2差動對的前述第1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與第4接觸子之間的方式作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接點部及第1直線部係被固定在前述本體,前述第3接觸子的傾斜部被固定在前述本體,前述第3接觸子的直線部可朝前述第1、第2接觸子的第1直線部側彈性變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折曲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被折曲,前述中間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延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彎曲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彎曲,前述中間部係朝前述第1、第2及第3方向之間的方向延伸。
TW101142208A 2012-01-06 2012-11-13 Connector TWI539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1594A JP5802561B2 (ja) 2012-01-06 2012-01-0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718A TW201342718A (zh) 2013-10-16
TWI539689B true TWI539689B (zh) 2016-06-21

Family

ID=47458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2208A TWI539689B (zh) 2012-01-06 2012-11-13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21195B2 (zh)
EP (1) EP2613411B1 (zh)
JP (1) JP5802561B2 (zh)
KR (1) KR101916966B1 (zh)
CN (1) CN103199385B (zh)
TW (1) TWI5396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637B (zh) * 2020-08-17 2022-09-2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0394B2 (ja) * 2012-01-26 2015-12-0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の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方法、コンタク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8668524B2 (en) * 2012-04-27 2014-03-1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5095869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with tuned terminal beam
DE102018218629B4 (de) * 2018-10-31 2022-03-3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bgewinkelten Steckverbinders, abgewinkelter Steckverbinder und Sensor
BE1026802B1 (de) * 2018-11-26 2020-06-25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Steckverbinder
US11316304B2 (en) * 2019-09-07 2022-04-26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US20210328384A1 (en) * 2020-04-15 2021-10-21 Molex, Llc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temperature and alignment controls
CN214957657U (zh) * 2021-04-23 2021-11-30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US11764534B2 (en) * 2021-05-05 2023-09-19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ype C female sid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0327B2 (ja) * 1993-09-17 1997-08-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等長ライトアングルコネクタ
JP3150303B2 (ja) 1997-12-08 2001-03-26 大豊建設株式会社 発破用管体および発破方法
US6394818B1 (en) * 2001-03-27 2002-05-2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ower connector
US6814590B2 (en) * 2002-05-23 2004-11-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7476108B2 (en) * 2004-12-22 2009-01-1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s with cooling features
JP4684789B2 (ja) * 2005-07-29 2011-05-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のコネクタ
US7425145B2 (en) * 2006-05-26 2008-09-1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power
US7726982B2 (en) * 2006-06-15 2010-06-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air-circulation features
JP3150303U (ja) * 2008-04-09 2009-05-07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230095Y (zh) * 2008-04-21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3150384U (ja) 2008-04-09 2009-05-07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電気コネクタ
USD610548S1 (en) * 2009-01-16 2010-02-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Right-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95444B2 (ja) * 2009-02-09 2011-10-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117993B (zh) * 2009-12-30 2013-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637B (zh) * 2020-08-17 2022-09-2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3411B1 (en) 2015-02-25
US20130178115A1 (en) 2013-07-11
KR20130081196A (ko) 2013-07-16
JP2013143195A (ja) 2013-07-22
EP2613411A1 (en) 2013-07-10
CN103199385B (zh) 2016-08-31
TW201342718A (zh) 2013-10-16
US8821195B2 (en) 2014-09-02
CN103199385A (zh) 2013-07-10
KR101916966B1 (ko) 2018-11-08
JP5802561B2 (ja)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689B (zh) Connector
JP4647675B2 (ja) コネクタ
US772702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 terminals designed to improve impedance
TWI496352B (zh) Connector
US810072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with USB/eSATA interfaces
CA2686911C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tact mounting and compensation boards
WO2015197002A1 (zh) 电连接器
US20100267261A1 (en) Usb/esata combo receptable featured with ground layer retarding interfaces therebetween
US20020013101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tabilized modules
FI126806B (en) Coupling
US8845351B2 (en) Connector housing with alignment guidance feature
KR20110074660A (ko) 커넥터
CN104716505A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JP2014203734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TW200841540A (en) Electrical plug-in connector
TWI433400B (zh) Pin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that use this pin
JP5615234B2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TWI832098B (zh) 電連接器
TWI651904B (zh) 電連接器
CN109428234B (zh) 电连接器
JP4599373B2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TWM312044U (en) Stack-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713456A (zh) 连接器
TWM429226U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3254695A (ja) 端子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