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9208B - 背光模組組件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9208B
TWI539208B TW104103761A TW104103761A TWI539208B TW I539208 B TWI539208 B TW I539208B TW 104103761 A TW104103761 A TW 104103761A TW 104103761 A TW104103761 A TW 104103761A TW I539208 B TWI539208 B TW I5392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adhesive layer
backlight module
adhesive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1416A (zh
Inventor
韓文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1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1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9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92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組件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組件。
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的關鍵零組件之一,其功能在於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佈均勻的光源,使液晶顯示器能正常顯示影像。
一般而言,背光模組具有一發光面與背對發光面的一底面,底面可用以與其他工件如系統殼體或觸控板等相互搭配。在背光模組與其他工件貼合前,業界通常會以保護膜覆蓋於底面,以對背光模組產生一個防塵以及保護的作用。
在組裝過程中,當背光模組需要與其他工件貼合時,安裝人員會把保護膜上部分的離型膜撕除,進而暴露出保護膜可黏貼的部分,以貼合於工件上。然而,傳統上,在部分的離型膜被撕除後,剩下的離型膜將不是一體的,因此特別是面積較小的離型膜,容易在接下來的工序中脫落,甚至黏附至背光模組的其他位置上,大大影響液晶顯示器的組裝效率。
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組件,其位於背光模組底面一側的保護膜與離型膜皆為一體式裁切成形,使得保護膜與離型膜的完整性得以增加。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一種背光模組組件包含背光模組、保護膜與離型膜。背光模組具有相對之出光面與底面。保護膜具有相互層疊之基材與黏膠層,而基材位於底面與黏膠層之間,且保護膜的形狀為T型。離型膜貼附於黏膠層之部分上,使部分之黏膠層裸露於離型膜外,且裸露之黏膠層圍繞於背光模組週邊,其中裸露之黏膠層的形狀為開放式迴圈,且開放式迴圈的端點為階梯狀輪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背光模組包含凸出結構。基材包含第一主體部與第一撕手部。第一主體部覆蓋底面。第一撕手部連接第一主體部,且第一撕手部覆蓋凸出結構。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黏膠層包含第二主體部與第二撕手部。第二主體部覆蓋第一主體部。第二撕手部連接第二主體部,且第二撕手部覆蓋第一撕手部。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離型膜包含第三主體部、第三撕手部與連接部。第三主體部覆蓋於部分第二主體部。第三撕手部覆蓋於部分第二撕手部。連接部沿一縱向方向連接第三主體部與第三撕手部。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連接部包含 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二連接子部。第一連接子部連接第三撕手部,且第一連接子部具有沿橫跨縱向方向的橫向方向具有第一寬度。第二連接子部連接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主體部,且第二連接子部沿橫向方向具有第二寬度,第一寬度大於第二寬度。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裸露於離型膜外之黏膠層包含黏膠圍繞區與黏膠內伸區。黏膠圍繞區圍繞至少部份之第三主體部,黏膠圍繞區之內緣鄰接第三主體部,黏膠圍繞區相對內緣之外緣為外圍邊緣,黏膠圍繞區之外緣與內緣之間定義第三寬度。黏膠內伸區連接於黏膠圍繞區之一端,且黏膠內伸區可延伸至第三主體部與第一連接子部之間,其中位於第三主體部與第一連接子部之間的黏膠內伸區在縱向方向具有第四寬度,第四寬度小於第三寬度。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之間具有至少一導角。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態樣在於提供一種保護膜組合,其保護膜與離型膜皆為一體式裁切成形,使得保護膜與離型膜的完整性得以增加。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一種保護膜組合包含保護膜、離型膜與撕除部。保護膜具有相互層疊之基材與黏膠層。離型膜貼附於部分之黏膠層上,且離型膜沿著縱向方向上依序連接第三主體部、第二連接子部、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撕除部貼附於部分之黏膠層上,且至 少部分圍繞離型膜。第二連接子部在橫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寬度,而第一連接子部在橫向方向上具有第二寬度,且第一寬度大於第二寬度,橫向方向則大致上正交於縱向方向。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離型膜與撕除部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且離型膜與撕除部之間可完全分離或部分分離。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之間具有至少一導角。
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與已知先前技術相較,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保護膜的基材為一體式裁切成形,而基材的第一撕手部連接第一主體部,因此,基材(亦即保護膜)在結構上的完整性得以增加。
(2)由於離型膜亦可為一體式裁切成形,離型膜在結構上的完整性亦得以增加。
(3)由於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之間具有至少一導角,位於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連接的角位,因此,應力集中於角位而對離型膜破壞的機會得以減低。
100‧‧‧背光模組組件
100A‧‧‧保護膜組合
110‧‧‧背光模組
111‧‧‧出光面
112‧‧‧底面
113‧‧‧凸出結構
120‧‧‧保護膜
121‧‧‧基材
121a‧‧‧第一主體部
121b‧‧‧第一撕手部
122‧‧‧黏膠層
122a‧‧‧第二主體部
122b‧‧‧第二撕手部
123‧‧‧黏膠圍繞區
124‧‧‧黏膠內伸區
130‧‧‧離型膜
130a‧‧‧第三主體部
130b‧‧‧第三撕手部
131‧‧‧連接部
131a‧‧‧第一連接子部
131b‧‧‧第二連接子部
150‧‧‧撕除部
150a‧‧‧貼合圍繞子部
150b‧‧‧貼合內縮子部
151‧‧‧拉手
D1‧‧‧第一寬度
D2‧‧‧第二寬度
D3‧‧‧第三寬度
D4‧‧‧第四寬度
D5‧‧‧第五寬度
D6‧‧‧第六寬度
L‧‧‧縱向方向
R‧‧‧導角
T‧‧‧橫向方向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組件之立體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保護膜組合之立 體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係能夠被熟悉此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之詞彙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義,在本說明書的內容中應被解讀為與本發明相關領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定義,這些詞彙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於正式的意涵。
請參照第1圖,其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組件100之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一種背光模組組件100包含背光模組110、保護膜120與離型膜130。背光模組110具有相對之出光面111與底面112。保護膜120具有相互層疊之基材121與黏膠層122,而基材121位於底面112與黏膠層122之間,且保護膜120的形狀為T型。離型膜130貼附於黏膠層122之部分上,使部分之黏膠層122裸露於離型膜130外,且裸露之黏膠層122圍繞於背光模組110週邊,其中裸露之黏膠層122的形狀為開 放式迴圈,且開放式迴圈的端點為階梯狀輪廓。換言之,裸露之黏膠層122的形狀不為口字型或圓形等封閉式迴圈,而是具有兩端點。裸露之黏膠層122的兩端點之間具有離型膜130,使得裸露之黏膠層122形成開放式迴圈。於本實施例中,保護膜120可透過基材121面向底面112的膠層而固定於背光模組11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由於黏膠層122具有黏貼的功能,因此,裸露之黏膠層122能提供一個黏貼力,使背光模組110的底面112能夠透過保護膜120與其他工件(圖未示)而搭配組合。具體而言,其他工件可為系統殼體或是其他電子組件例如觸控板。於本實施例中,裸露之黏膠層122係圍繞於背光模組110週邊,也就是說,背光模組110與其他工件的黏合,僅限於背光模組110週邊的範圍,使得黏膠層122不會因裸露過多而使黏合的面積過大,進而不會導致黏貼力過強而影響背光模組110與其他工件的組裝。換句話說,黏膠層122的中央部分黏合於離型膜130並受到離型膜130的保護,而不會裸露於外界。
在實務的應用中,基材121可為呈透明的耐高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而由於PET薄膜具有弱膠層,因此PET薄膜能夠附著於背光模組110的底面112。另外,基材121的厚度為約0.05公釐,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1圖所示,背光模組110包含凸出結構113。具體而言,凸出結構113可為背光模組110之金屬框體(圖 未示)的凸出部,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凸出結構113亦可為電路板,用來將背光模組110的電訊號與其他元件相互連通。另外,保護膜120的基材121包含第一主體部121a與第一撕手部121b,而第一主體部121a覆蓋背光模組110的底面11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撕手部121b連接第一主體部121a,以形成T型的形狀,且第一撕手部121b覆蓋凸出結構113。換言之,保護膜120的形狀是對應於背光模組110,且保護膜120的表面積與背光模組110之表面積相同,即保護膜120之邊緣與背光模組110之邊緣相互對齊,使得背光模組110之底面能夠被保護膜120完全覆蓋。在實務的應用中,基材121為一體式裁切成形,以增加基材121(亦即保護膜120)在結構上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保護膜120的黏膠層122包含第二主體部122a與第二撕手部122b,而第二主體部122a覆蓋基材121的第一主體部121a。第二撕手部122b連接第二主體部122a,且第二撕手部122b覆蓋基材121的第一撕手部121b。由於黏膠層122具有黏貼的功能,黏膠層122能夠穩固地黏合於基材121。在實務的應用中,黏膠層122可為丙烯酸膠黏劑。另外,黏膠層122的厚度為約0.015公釐,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再者,離型膜130包含第三主體部130a、第三撕手部130b與連接部131。第三主體部130a覆蓋於部份第二主體部122a,使得部分之黏膠層122裸露於第三主體部130a外。第三撕手部130b覆蓋於部份第二撕手部122b。 連接部131則沿縱向方向L連接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三撕手部130b。換句話說,在實務的應用中,離型膜130可為一體式裁切成形,以增加離型膜130在結構上的完整性。 另外,離型膜130的厚度為約0.025公釐,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更具體地說,連接部131包含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第二連接子部131b。如上所述,連接部131沿縱向方向L連接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三撕手部130b。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中,縱向方向L為凸出結構113從背光模組110之一側面而往外的延伸方向,即凸出結構113是從背光模組110之一側面而往縱向方向L所凸出設置,而第三主體部130a、第一連接子部131a、第二連接子部131b與第三撕手部130b則依序沿著縱向方向L而排列且相互連接。請參閱第1圖,第一連接子部131a連接第三撕手部130b,且第一連接子部131a沿橫跨縱向方向L的橫向方向T具有第一寬度D1。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10為矩形時(未包含凸出結構的形狀),橫向方向T正交於縱向方向L。但依著背光模組110的形狀設計不同,橫向方向T與縱向方向L之間的夾角關係可能不為正交,舉例而言,當背光模組110為平形四邊形(未包含凸出結構的形狀)時,則橫向方向T與縱向方向L則分別平行於平形四邊形的相鄰兩邊。
再者,第二連接子部131b連接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第三主體部130a,且第二連接子部131b沿橫跨縱向方向L的橫向方向T具有第二寬度D2。如第1圖所示,第一寬 度D1大於第二寬度D2,因而使裸露之黏膠層122鄰近連接部131之輪廓呈階梯狀。也由於第一寬度D1大於第二寬度D2,第一連接子部131a黏貼於黏膠層122的面積,大於第二連接子部131b黏貼於黏膠層122的面積,因此,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黏膠層122之間的黏貼力,也強於第二連接子部131b與黏膠層122之間的黏貼力。如此一來,當第三撕手部130b因意外而脫離保護膜120的黏膠層122時,由於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黏膠層122之間具有更強的黏貼力,因此第一連接子部131a隨著第三撕手部130b而脫離黏膠層122的機會將有效減低,並且第三撕手部130b與黏膠層122的脫離也因而受到限制而不會延伸至第一連接子部131a,使得第二連接子部131b與第三主體部130a也不會受到第三撕手部130b與黏膠層122脫離的影響。反之,假設第一寬度D1相同於第二寬度D2,而第三撕手部130b沿橫向方向T的寬度也相若於第一寬度D1與第二寬度D2,當第三撕手部130b因意外而脫離保護膜120的黏膠層122時,第一連接子部131a以及第二連接子部131b將傾向隨著第三撕手部130b與黏膠層122的脫離而相繼與黏膠層122脫離,進而影響第三主體部130a與黏膠層122之間的黏貼。
另一方面,裸露於離型膜130的第三主體部130a外之黏膠層122包含黏膠圍繞區123與黏膠內伸區124,且黏膠內伸區124自黏膠圍繞區123往離形膜130沿伸,使得黏膠內伸區124可延伸至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一連接子 部131a之間。黏膠圍繞區123圍繞至少部份之第三主體部130a,黏膠圍繞區123之內緣鄰接第三主體部130a,黏膠圍繞區123相對內緣之外緣為外圍邊緣,黏膠圍繞區123之外緣與內緣之間定義第三寬度D3。換言之,位於凸出結構113之同側的黏膠圍繞區123之內緣,沿著縱向方向L而至外緣的距離為第三寬度D3。具體而言,黏膠內伸區124連接於黏膠圍繞區123之一端,使得黏膠內伸區124介於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一連接子部131a之間,其中位於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一連接子部131a之間的黏膠內伸區124在縱向方向L具有第四寬度D4,第四寬度D4小於第三寬度D3。更具體地說,第四寬度D4為第三寬度D3的約40%~60%,如此一來,第四寬度D4不會因為太小而減少黏膠內伸面124對其他工件的黏貼力,而第四寬度D4也不會因為太大而使第一連接子部131a太細而容易斷掉。而且,由於第四寬度D4小於第三寬度D3,因此裸露之黏膠層122兩端的輪廓呈階梯狀。
為了進一步防止第一連接子部131a斷掉,以及減低離型膜130於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第三撕手部130b連接的角位撕裂的機會,如第1圖所示,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第三撕手部130b之間具有至少一導角R,位於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第三撕手部130b連接的角位,以減低應力集中於角位對離型膜130破壞的機會。
請參照第2圖,其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保護膜組合100A之立體圖。如第2圖所示,一種保護膜組 合100A包含保護膜120、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保護膜120具有相互層疊之基材121與黏膠層122,保護膜120的形狀為T型。離型膜130貼附於部分之黏膠層122上,且離型膜130沿著縱向方向L上依序連接第三主體部130a、第二連接子部131b、第一連接子部131a與第三撕手部130b。撕除部150貼附於部分之黏膠層122上,且至少部分圍繞離型膜130。第二連接子部131b在橫向方向T上具有第一寬度D1,而第一連接子部131a在橫向方向T上具有第二寬度D2,且第一寬度D1大於第二寬度D2,橫向方向T則大致上正交於縱向方向L。
換句話說,在搭配至其他工件前,撕除部150會貼附於黏膠層122上。當保護膜120需要搭配至其他工件時,使用者可藉由連接撕除部150邊緣的拉手151,把撕除部150從保護膜組合100A撕除,以使離型膜130外之黏膠層122裸露於外界。為方便使用者辨別拉手151的位置,拉手151可為顏色鮮艷的塑膠材料,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更具體地說,撕除部150包含貼合圍繞子部150a與貼合內縮子部150b。貼合圍繞子部150a圍繞離型膜130至少部份之第三主體部130a,貼合圍繞子部150a之內緣鄰接第三主體部130a,貼合圍繞子部150a相對內緣之外緣為外圍邊緣,貼合圍繞子部150a之外緣與內緣之間定義第五寬度D5。貼合內縮子部150b連接於貼合圍繞子部150a之一端,使得貼合內縮子部150b介於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一連接子部131a之間,其中位於第三主體部130a與第一 連接子部131a之間的貼合內縮子部150b在縱向方向L具有第六寬度D6。第六寬度D6小於第五寬度D5。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寬度D3等於第五寬度D5,而第四寬度D4等於第六寬度D6,也就是說,貼合內縮子部150b貼附於黏膠內伸面124,而貼合圍繞子部150a貼附於黏膠圍繞面123,使得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完全覆蓋保護膜120的黏膠層122。於本實施例中,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設置於同一水平面或為同層結構,且為相同材料,且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之間可完全分離或部分分離。更具體地說,當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部分分離時,撕除部150與離型膜130的交界處可設有騎縫線。當欲撕離撕除部150時,則可透過騎縫線的設置,輕易地將撕除部與離型膜130分離。至於當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完全分離時,離型膜130與撕除部150之間可為完整的切割線。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並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保護膜的基材為一體式裁切成形,而基材的第一撕手部連接第一主體部,因此,基材(亦即保護膜)在結構上的完整性得以增加。
(2)由於離型膜亦可為一體式裁切成形,離型膜在結構上的完整性亦得以增加。
(3)由於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之間具有至 少一導角,位於第一連接子部與第三撕手部連接的角位,因此,應力集中於角位而對離型膜破壞的機會得以減低。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背光模組組件
110‧‧‧背光模組
111‧‧‧出光面
112‧‧‧底面
113‧‧‧凸出結構
120‧‧‧保護膜
121‧‧‧基材
121a‧‧‧第一主體部
121b‧‧‧第一撕手部
122‧‧‧黏膠層
122a‧‧‧第二主體部
122b‧‧‧第二撕手部
123‧‧‧黏膠圍繞區
124‧‧‧黏膠內伸區
130‧‧‧離型膜
130a‧‧‧第三主體部
130b‧‧‧第三撕手部
131‧‧‧連接部
131a‧‧‧第一連接子部
131b‧‧‧第二連接子部
D1‧‧‧第一寬度
D2‧‧‧第二寬度
D3‧‧‧第三寬度
D4‧‧‧第四寬度
L‧‧‧縱向方向
R‧‧‧導角
T‧‧‧橫向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背光模組組件,包含:一背光模組,具有相對之一出光面與一底面;一保護膜,具有相互層疊之一基材與一黏膠層,而該基材位於該底面與該黏膠層之間,且該保護膜的形狀為T型;以及一離型膜,貼附於該黏膠層之部分上,使部分之該黏膠層裸露於該離型膜外,且裸露之該黏膠層圍繞於該背光模組週邊,其中裸露之該黏膠層的形狀為一開放式迴圈,且該開放式迴圈的端點為階梯狀輪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組件,其中該背光模組包含一凸出結構,該基材包含:一第一主體部,覆蓋該底面;以及一第一撕手部,連接該第一主體部,且該第一撕手部覆蓋該凸出結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組件,該黏膠層包含:一第二主體部,覆蓋該第一主體部;以及一第二撕手部,連接該第二主體部,且該第二撕手部覆蓋該第一撕手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背光模組組件,其中該離型膜包含:一第三主體部,覆蓋於部分該第二主體部; 一第三撕手部,覆蓋於部分該第二撕手部;以及一連接部,沿一縱向方向連接該第三主體部與該第三撕手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背光模組組件,其中該連接部包含:一第一連接子部,連接該第三撕手部,且該第一連接子部沿橫跨該縱向方向的一橫向方向具有一第一寬度;以及一第二連接子部,連接該第一連接子部與該第三主體部,且該第二連接子部沿該橫向方向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背光模組組件,其中裸露於該離型膜外之該黏膠層包含:一黏膠圍繞區,圍繞至少部份之該第三主體部,該黏膠圍繞區之一內緣鄰接該第三主體部,該黏膠圍繞區相對該內緣之一外緣為外圍邊緣,該黏膠圍繞區之該外緣與該內緣之間定義一第三寬度;以及一黏膠內伸區,連接於該黏膠圍繞區之一端,且該黏膠內伸區可延伸至該第三主體部與該第一連接子部之間,其中位於該第三主體部與該第一連接子部之間的該黏膠內伸區在該縱向方向具有一第四寬度,該第四寬度小於該第三寬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背光模組組件,其中該第一連接子部與該第三撕手部之間具有至少一導角。
  8. 一種保護膜組合,包含:一保護膜,具有相互層疊之一基材與一黏膠層;一離型膜,貼附於部分之該黏膠層上,且該離型膜沿著一縱向方向上依序連接一第三主體部、一第二連接子部、一第一連接子部與一第三撕手部;以及一撕除部,貼附於部分之該黏膠層上,且至少部分圍繞該離型膜;其中,該第二連接子部在一橫向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寬度,而該第一連接子部在該橫向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寬度,且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該橫向方向則大致上正交於該縱向方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保護膜組合,其中該離型膜與該撕除部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且該離型膜與該撕除部之間可完全分離或部分分離。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保護膜組合,其中該第一連接子部與該第三撕手部之間具有至少一導角。
TW104103761A 2014-12-08 2015-02-04 背光模組組件 TWI539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6354.0A CN104501038B (zh) 2014-12-08 2014-12-08 背光模块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416A TW201621416A (zh) 2016-06-16
TWI539208B true TWI539208B (zh) 2016-06-21

Family

ID=52942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761A TWI539208B (zh) 2014-12-08 2015-02-04 背光模組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01038B (zh)
TW (1) TWI539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591A (zh) * 2015-08-28 2015-11-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膜及其使用方法
CN105974635A (zh) * 2016-07-18 2016-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胶带、应用该遮光胶带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6399B (zh) * 2018-01-12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片及背光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3824A (ja) * 1996-03-05 1997-09-19 Sekisui Chem Co Ltd 表面保護粘着テープ及び偏光板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0951898B1 (ko) * 2002-12-09 2010-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토레지스트 제거용 스트리핑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한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의 제조방법
TW200923472A (en) * 2007-11-26 2009-06-01 Wintek Corp Protective film structure
CN101666938B (zh) * 2009-08-27 2011-0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1976000A (zh) * 2010-11-10 2011-02-16 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外框遮光胶膜
CN102289089B (zh) * 2011-07-22 2013-06-12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1038B (zh) 2017-03-01
CN104501038A (zh) 2015-04-08
TW201621416A (zh)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9677B (zh) 顯示裝置
TWI539208B (zh) 背光模組組件
US966493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2692736A (zh) 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20200060655A (ko) 원장보호필름의 박리방법,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WO2018188286A1 (zh) 易撕贴以及保护膜组件
TWI595294B (zh)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之保護膜
US2022034555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60088089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투명패널 보호용 필름
TW201945812A (zh) 顯示裝置
TWI540078B (zh) 保護膜
WO2016183856A1 (zh) 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TWI613630B (zh) 可撓性顯示裝置
JP2016224165A (ja) 有機el表示モジュール
US201400784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ructure
KR10132545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50082132A (ko) 액정보호필름 및 그 설치방법
JP2006225574A (ja) 面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JP5781046B2 (ja) 保護材付保護フィルム
TWI480627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框架
US9329635B2 (en) Readily detachable panel device
TWM499375U (zh) 維持邊緣平齊之可撕除膜
JP20151353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652641U (zh) 包裝結構
WO2016190179A1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パッケー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