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5188B - 太陽能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5188B
TWI535188B TW104106483A TW104106483A TWI535188B TW I535188 B TWI535188 B TW I535188B TW 104106483 A TW104106483 A TW 104106483A TW 104106483 A TW104106483 A TW 104106483A TW I535188 B TWI535188 B TW I5351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rib
frame
shaped body
auxiliary
sola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4910A (zh
Inventor
賴良星
張評款
黃明遠
吳振誠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18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4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49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能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輕量化的太陽能裝置。
現今社會在能源需求與日俱增以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較無污染及理論上可取之不盡的再生能源成為現今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中,太陽能裝置藉由太陽能電池模組(photovoltaic cell module)而可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更是近幾年在能源開發的研究上相當重要且受歡迎的一環。
由於太陽能裝置必須長時間架設在戶外,其必須具備良好的機械強度以避免其容易因本身重量或外力(例如:風力)而發生破損或斷裂。基於此,太陽能電池模組的玻璃厚度通常大於3.0mm,而太陽能電池模組的重量通常高達18kg至19kg,藉此使得現今於架設太陽能裝置時,受限於太陽能電池模組的重量,架設工藝所花費在零件與人工架設的成本無法有效地降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裝置,其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及輕量化的設計。
本發明的太陽能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模組以及框體結構,其中太陽能電池模組嵌入框體結構中。框體結構包括外框架、第一輔助肋、第二輔助肋及第三輔助肋。外框架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邊框、第二邊框、第三邊框和第四邊框,其中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彼此相對,且第三邊框和第四邊框彼此相對。第一輔助肋、第二輔助肋及第三輔助肋分別跨接於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且分別包括第一I形主體以及連接至第一I形主體的相對兩側面上的一對第一固接部。
在上述本發明的太陽能裝置中,透過框體結構具有三個輔助肋,且每一輔助肋包括I形主體以及一對固接部,太陽能裝置能夠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
本發明的另一太陽能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模組以及框體結構,其中太陽能電池模組嵌入框體結構中。框體結構包括外框架、第一輔助肋、第二輔助肋及第三輔助肋。外框架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邊框、第二邊框、第三邊框和第四邊框,其中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彼此相對,且第三邊框和第四邊框彼此相對。第一輔助肋、第二輔助肋及第三輔助肋分別跨接於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上述的第一輔助肋、第二輔助肋以及第三輔助肋彼此平行地排列,第二輔助肋位於第一輔助肋及該第三輔助肋之間,且第一 輔助肋與第三邊框之間的距離以及第三輔助肋與第四邊框之間的距離分別為a,第一輔助肋與第二輔助肋之間的距離以及第三輔助肋與第二輔助肋之間的距離分別為b,其中b/a為1.0至1.5。
在上述本發明的太陽能裝置中,透過框體結構之第一輔助肋、第二輔助肋及第三輔助肋與第三邊框及第四邊框之間具有b/a為1.0至1.5的位置關係,使得當太陽能裝置受力時,框體結構能夠有效地將所受的力平均釋放。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20、30‧‧‧太陽能裝置
100‧‧‧太陽能電池模組
110‧‧‧背板
120‧‧‧基板
122‧‧‧受光面
130‧‧‧太陽能電池
140‧‧‧包覆層
200‧‧‧框體結構
210‧‧‧外框架
210a‧‧‧第一邊框
210b‧‧‧第二邊框
210c‧‧‧第三邊框
210d‧‧‧第四邊框
212‧‧‧對位標記
220a‧‧‧第一輔助肋
220b‧‧‧第二輔助肋
220c‧‧‧第三輔助肋
222‧‧‧第一I形主體
222a、310a‧‧‧頂部
222b、310b‧‧‧底部
224a、224b‧‧‧第一固接部
226‧‧‧對位凹槽
230、320‧‧‧黏著層
300a、300b、300c、300d、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分支架
310‧‧‧第二I形主體
312a、312b‧‧‧第二固接部
D1、D2、D3、D4‧‧‧距離
P1、P2、P3‧‧‧鎖固件
PH1、PH2、PH3、PH4‧‧‧固接孔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圖2是沿圖1的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沿圖1的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沿圖1的剖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輔助肋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圖8是沿圖7的剖線D-D’的剖視示意圖。
圖9是沿圖7的剖線E-E’的剖面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的仰視示意圖。圖2是沿圖1的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2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沿圖1的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沿圖1的剖線C-C’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方式中,太陽能裝置10包括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及框體結構200。以下,將進一步參照圖2至圖5,詳細地描述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及框體結構200以及其配置關係。
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3,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嵌入框體結構200中,且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包括背板110、基板120、太陽能電池130以及包覆層140。
背板110用以降低外在環境(例如水氣、溫度、紫外光等)對於太陽能電池130的影響,且背板110例如是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EVA)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氟塗層等積層而成。基板120位在背板110的上方且具有一受光面122。基板120的材質包括玻璃,其中玻璃可以是使用化學強化的玻璃或是表面上塗佈有抗反射膜的玻璃,且基板120的厚度可以小於1.0mm。太陽能電池130配置在背板110與基板120之間。詳細而言,圖3僅繪示出太陽能電池 模組100的其中兩個太陽能電池130,此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實際上可包括多個串聯及並聯地呈二維陣列狀排列的太陽能電池130。包覆層140包覆太陽能電池130且與背板110與基板100相接觸。包覆層140的材質例如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另外,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可更包括電性連接太陽能電池130的接線盒(未繪示),以傳送太陽能電池130所產生的電力而達到電力輸出之目的。
接著,請同時參照圖1、圖4至圖5,框體結構200包括外框架210以及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詳細而言,外框架210包括相互連接第一邊框210a、第二邊框210b、第三邊框210c和第四邊框210d,其中第一邊框210a和第二邊框210b彼此相對,且第三邊框210c和第四邊框210d彼此相對。連接第一邊框210a、第二邊框210b、第三邊框210c和第四邊框210d的方式可以透過以下連接方式。舉例而言,第一邊框210a、第二邊框210b、第三邊框210c和第四邊框210d可透過於第一邊框210a、第二邊框210b、第三邊框210c和第四邊框210d的接合處配合焊接、拉釘或鎖附螺絲以彼此連接。
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跨接於第一邊框210a和第二邊框210b,以強化框體結構200的結構強度。如圖1所示,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不但彼此平行地排列還平行於第一邊框210a和第二邊框210b。詳細而言,第二輔助肋220b位於第一輔助肋220a 及第三輔助肋220c之間,且第一輔助肋220a與第三邊框210c之間的距離D1以及第三輔助肋220c與第四邊框210d之間的距離D4分別為a,第一輔助肋220a與第二輔助肋220b之間的距離D2以及第二輔助肋220b與第三輔助肋220c之間的距離D3分別為b,其中b/a為1.0至1.5。在本實施方式中,距離D1及距離D4例如為30cm至45cm,更進一步的可例如為35cm至40cm,距離D2及距離D3例如為40cm至50cm,更進一步的可例如為42.5cm至47.5cm。
請參考圖4,進一步而言,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包括具有一頂部222a及一底部222b的第一I形主體222以及連接至第一I形主體222的相對兩側面上的一對第一固接部224a、224b,如圖4所示,其中圖4僅繪示出第二輔助肋220b的剖面。另外,第一I形主體222與第一固接部224a、224b例如是一體成型的結構。另外,I形主體可呈現I字型或工字型。
請參考圖5,此外,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可藉由使用鎖固件P1、P2從外部透過第一固接部224a、224b而與外框架210結合固定,如圖5所示,其中圖5僅繪示出第二輔助肋220b在第一固接部224a處的剖面。詳細而言,第一邊框210a具有彼此相對且對應於第一固接部224a的兩個固接孔PH1、PH2,第二邊框210b具有彼此相對且對應於第一固接部224a的兩個固接孔PH3、PH4,藉此鎖固件P1可以從 固接孔PH1穿入並依序進入固接孔PH2及第一固接部224a,鎖固件P2可以從固接孔PH3穿入並依序進入固接孔PH4及第一固接部224a,以使固接孔PH1、PH2、PH3、PH4與第一固接部224a彼此鎖固在一起。
另外,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4,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還可包括配置於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的對位凹槽226,並且第一邊框210a和第二邊框210b還可設有對應於對位凹槽226的多個對位標記212。如此一來,在對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與外框架210進行組裝時,透過將對位凹槽226與對位標記212相互對準,使得能夠有效地縮短組裝時間及提高生產效率。
另外,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與太陽能電池模組100之間分別還包括黏著層230,以使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貼合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如圖4及圖5所示。詳細而言,由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具有質地脆弱的特性,而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具有相當硬度,故透過使用黏著層230,不但使得太陽能電池模組100的受力能均勻分散至框體結構200,黏著層230亦能夠吸收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支撐太陽能電池模組100所產生的應力,藉此提供有效的支撐力以及防止太陽能電池模組100發生破損或斷裂。另外,黏著層230的材質例如是泡棉雙面膠。
如前文所述,太陽能電池模組100的基板120的厚度可小於1.0mm。一般而言,與基板厚度為至少3.0mm的習知太陽能電池模組相比,太陽能電池模組100的重量得以減輕,但基板120的機械強度卻也降低許多,並且基板120的中心處也較容易發生嚴重彎曲的現象。有鑑於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10中,透過框體結構200具有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且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包括第一I形主體222以及一對第一固接部224a、224b,藉此當太陽能裝置10受到外力作用時,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不但能夠分散太陽能電池模組100所受到的應力與剪力,還能夠提高太陽能裝置10所能承受的應力強度。如此一來,本發明的太陽能裝置10在透過基板120的厚度小於1.0mm以達成有效輕量化的同時仍具有良好機械強度。
以下,將透過使用太陽能裝置10的一實施例進行機械負載模擬測試來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的特徵。雖然描述了以下實施例,但不應由下文所述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釋。
機械負載模擬測試是使用Abaqus模擬軟體對太陽能裝置10進行變形量的計算,其中模擬測試條件為:在輔助肋的彈性模數設定為65GPa、浦松比(Poisson's ratio)設定為0.33下,均勻垂直地對正面提供5400Pa的壓力或對背面提供2400Pa的壓力;而所使用的太陽能裝置10為:基板120厚度為0.85mm,距離D1 及距離D4為33cm,距離D2及距離D3為43.3cm,重量為10.5kg的實施例,且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另外,在此模擬條件下,一個比較性的實驗是對移除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後的太陽能裝置10進行機械負載模擬測試。而模擬結果顯示不論是對正面提供5400Pa的壓力或對背面提供2400Pa的壓力,都會造成基板120的破裂,此使得太陽能裝置10失效。簡言之,若是一般習知太陽能裝置在無輔助肋的情況是無法克服基板破裂問題。另外,依據不同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會有不同的規格,高標的標準要求模擬結果在對正面提供5400Pa的壓力下,變形量為25.00mm以下才符合產品需求;而在對背面提供2400Pa的壓力下,變形量為12.00mm以下才符合產品需求。通常的標準要求模擬結果在對正面提供5400Pa的壓力下,變形量為27.00mm以下才符合產品需求;而在對背面提供2400Pa的壓力下,變形量為13.00mm以下才符合產品需求。
基於表1可知,在所述實施例中,基板120厚度為0.85mm且重量僅有10.5kg的太陽能裝置10的效能仍在產品通常要求規格內,但在機械強度上仍具有改善的空間以符合高標的產品要求 標準。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固接部224a、224b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中央處,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根據實際上產品對於機械強度的需求,第一固接部224a、224b可以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上的任一個位置,其中較佳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頂部222a,如圖6所示。詳細而言,隨著第一固接部224a、224b在第一I形主體222上配置位置的不同,輔助肋(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或第三輔助肋220c)的慣性矩會不同,其中輔助肋的慣性矩越大,表示輔助肋所能承受的應力越大。也就是說,當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頂部222a時,輔助肋(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或第三輔助肋220c)得到較大的慣性矩。
透過Pro-E模擬軟體進行驗證,可以得到當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中央處(如圖4所示)時,慣性矩為15157kg.m2;而當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頂部222a(如圖6所示)時,慣性矩為17578kg.m2。因此,透過模擬驗證的結果可知,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頂部222a是較佳的。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跨接於第一邊框210a和第二邊框210b,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也可以分別跨接於第 三邊框210c和第四邊框210d。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位凹槽226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對位凹槽226也可以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頂部222a。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分別包括第一I形主體222以及第一固接部224a、224b,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與第三邊框210c及第四邊框210d之間具有b/a為1.0至1.5的關係下,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的外型也可以僅為條狀。
圖7是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的仰視示意圖。圖8是沿圖7的剖線D-D’的剖視示意圖。圖9是沿圖7的剖線E-E’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7及圖1,圖7的太陽能裝置20與上述圖1的太陽能裝置10相似,因此與圖1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覆贅述。
圖7的太陽能裝置20與圖1的太陽能裝置10的差異在於:圖7的太陽能裝置20更包括四個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別連接於第二輔助肋220b。詳細而言,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延伸方向與第二輔助肋220b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自第二輔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長度可以分別為40mm至500mm。
進一步而言,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別包括具有一頂部310a及一底部310b的第二I形主體310、連接至第二I形主體310的相對兩側面上的一對第二固接部312a、312b以及自第二I形主體310的底部310b延伸的延伸部314,如圖8及圖9所示,其中圖8僅繪示出分支架300a及分支架300b在第二固接部312a處的剖面及圖9僅繪示出分支架300a的剖面。
另外,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別可透過延伸部314而與第二輔助肋220b的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結合固定。詳細而言,請參照圖7及圖8,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別可藉由從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的外部穿接鎖固件P3以鎖固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與延伸部314而固定在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上。
另外,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與太陽能電池模組100之間分別還包括黏著層320,以使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貼合於太陽能電池模組100,並使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底靠太陽能電池模組100,如圖8及圖9所示。黏著層320具有與黏著層230相同的功用,且黏著層320的材質例如是泡棉雙面膠。
在本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20中,框體結構200除了具有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外,更包括連接於第二輔助肋220b的四個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且自第二輔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300a、300b、300c、 300d的長度分別為40mm至500mm,藉此當太陽能裝置20受到外力作用時,除了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提供的作用外,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能夠更進一步地分散太陽能電池模組100所受到的應力與剪力,並且更進一步地提高太陽能裝置20所能承受的應力強度。如此一來,基板120厚度小於1.0mm而得以達成輕量化的太陽能裝置20亦同時具有良好機械強度。
以下,同樣地將透過使用太陽能裝置20的一實施例進行機械負載模擬測試來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的特徵。雖然描述了以下實施例,但不應由下文所述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釋。
除了使用太陽能裝置20來進行模擬測試外,以與對太陽能裝置10進行模擬測試時的相同條件及方式來計算變形量,並以相同的標準進行評價,其中太陽能裝置20為:基板120厚度為0.85mm,距離D1及距離D4為33cm,距離D2及距離D3為43.3cm,重量為10.75kg,且自第二輔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長度分別為125mm的實施例,且結果如表2所示。
基於表1及表2可知,相較於太陽能裝置10,設置有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太陽能裝置20具有較良好的機械強度,且重量只有10.75kg。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太陽能裝置20包括連接於第二輔助肋220b的四個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只要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中的一者上連接有一個分支架即落入本發明的範疇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別包括第二I形主體310及連接至第二I形主體310的一對第二固接部312a、312b,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也可以僅包括第二I形主體310。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延伸部314是自第二I形主體310的底部310b延伸,且固定於第一I形主體222的底部222b上,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延伸部314也可以是自第二I形主體310的頂部310a延伸,且固定於第一I形主體222的頂部222a上。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固接部312a、312b配置在第二I形主體310的中央處,但與第一固接部224a、224b相同,根據實際上產品對於機械強度的需求,第二固接部312a、312b可以是配置在第二I形主體310上的任一個位置。
圖10是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的仰視 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10及圖7,圖10的太陽能裝置30與上述圖7的太陽能裝置20相似,因此與圖7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覆贅述。
圖10的太陽能裝置30與圖7的太陽能裝置20的差異在於:圖10的太陽能裝置30的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都連接有分支架,其中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連接於第一輔助肋220a,分支架400e、400f、400g、400h連接於第二輔助肋220b,400i、400j、400k、400l連接於第三輔助肋220c;而圖7的太陽能裝置20僅第二輔助肋220b連接有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
類似地,在本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30中,框體結構200除了具有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外,更包括連接於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的12個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藉此當太陽能裝置30受到外力作用時,除了第一輔助肋220a、第二輔助肋220b及第三輔助肋220c提供的作用外,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能夠更進一步地分散太陽能電池模組100所受到的應力與剪力,並且更進一步地提高太陽能裝置30所能承受的應力強度。如此一來,基板120厚度小於1.0mm而得以達成輕量化的太陽能裝置30亦同時具有良好機械強度。
以下,同樣地將透過使用太陽能裝置30的一實施例進行機械負載模擬測試來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的特徵。雖然描述了以下實施例,但不應由下文所述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釋。
除了使用太陽能裝置30來進行模擬測試外,以與對太陽能裝置10進行模擬測試時的相同條件及方式來計算變形量,並以相同的標準進行評價,其中太陽能裝置30為:基板120厚度為0.85mm,距離D1及距離D4為33cm,距離D2及距離D3為43.3cm,重量為11.25kg,且自第二輔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分別為125mm的實施例,且結果如表3所示。
基於表1、表2及表3可知,相較於太陽能裝置10及太陽能裝置20,設置有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的太陽能裝置30具有最良好的機械強度,且重量只有11.25kg。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太陽能裝置中,透過框體結構具有三個輔助肋,且每一輔助肋包括I形主體以及一對固接部,使得即使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基板的厚度小於1.0mm,太陽 能裝置仍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也就是說,本發明的太陽能裝置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及輕量化的設計。另外,在本發明的太陽能裝置中,輔助肋能夠透過該對固接部而與外框架結合固定,藉此能夠有效地簡化太陽能裝置的構件並縮短其架設時間。另外,透過設置連接於輔助肋的分支架,太陽能裝置的機械強度能夠更進一步地被提高。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太陽能電池模組
220b‧‧‧第二輔助肋
222‧‧‧第一I形主體
222a‧‧‧頂部
222b‧‧‧底部
224a、224b‧‧‧第一固接部
226‧‧‧對位凹槽
230‧‧‧黏著層

Claims (11)

  1. 一種太陽能裝置,包括:一太陽能電池模組;一框體結構,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嵌入該框體結構中,其中該框體結構包括:一外框架,包括相互連接的一第一邊框、一第二邊框、一第三邊框和一第四邊框,其中該第一邊框和該第二邊框彼此相對,且該第三邊框和該第四邊框彼此相對;以及一第一輔助肋、一第二輔助肋及一第三輔助肋,分別跨接於該第一邊框和該第二邊框,且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以及該第三輔助肋分別包括:一第一I形主體;以及一對第一固接部,連接至該第一I形主體的相對兩側面上;以及至少一分支架,連接於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以及該第三輔助肋中的至少一者,且該至少一分支架底靠該太陽能電池模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更包括多個鎖固件,其中該第一邊框和該第二邊框設有對應於該些第一固接部的多個固接孔,且該些鎖固件分別穿入相對應的該些固接孔及該些第一固接部,以鎖固該些固接孔及該些第一固接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該對 第一固接部連接至該第一I形主體的底部或該第一I形主體的頂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以及該第三輔助肋彼此平行地排列,該第二輔助肋位於該第一輔助肋及該第三輔助肋之間,且該第一輔助肋與該第三邊框之間的距離以及該第三輔助肋與該第四邊框之間的距離分別為a,該第一輔助肋與該第二輔助肋之間的距離以及該第三輔助肋與該第二輔助肋之間的距離分別為b,其中b/a為1.0至1.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每一分支架包括:一第二I形主體;以及一延伸部,自該第二I形主體的底部或該第二I形主體的頂部延伸,且固定於該第一I形主體的頂部或該第一I形主體的底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每一分支架更包括一對第二固接部,連接至該第二I形主體的相對兩側面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每一分支架自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或該第三輔助肋向外延伸,且每一分支架的長度為40mm至500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每一分支架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或該第三輔助肋的 延伸方向彼此相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包括:一背板;一基板,位在該背板上方;一太陽能電池,配置在該背板與該基板之間;以及一包覆層,包覆該太陽能電池且與該背板與該基板相接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太陽能裝置,其中該基板的材質包括玻璃,且該基板的厚度小於1.0mm。
  11. 一種太陽能裝置,包括:一太陽能電池模組;以及一框體結構,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嵌入該框體結構中,其中該框體結構包括:一外框架,包括相互連接的一第一邊框、一第二邊框、一第三邊框和一第四邊框,其中該第一邊框和該第二邊框彼此相對,且該第三邊框和該第四邊框彼此相對;以及一第一輔助肋、一第二輔助肋及一第三輔助肋,分別跨接於該第一邊框和該第二邊框,且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以及該第三輔助肋分別包括:一第一I形主體,該第一輔助肋、該第二輔助肋以及該第三輔助肋分別更包括一對位凹槽,配置於該第一I形主體的頂部或該第一I形主體的底部,且該第一邊框和該第二邊框設 有對應於該對位凹槽的多個對位標記;以及一對第一固接部,連接至該第一I形主體的相對兩側面上。
TW104106483A 2014-12-31 2015-03-02 太陽能裝置 TWI535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2505.0A CN104539227B (zh) 2014-12-31 2014-12-31 太阳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5188B true TWI535188B (zh) 2016-05-21
TW201624910A TW201624910A (zh) 2016-07-01

Family

ID=52854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483A TWI535188B (zh) 2014-12-31 2015-03-02 太陽能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9227B (zh)
TW (1) TWI535188B (zh)
WO (1) WO20161068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7976B2 (ja) * 2003-09-26 2007-05-23 有限会社松宮半導体研究所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る太陽光発電装置
KR101224357B1 (ko) * 2010-11-03 2013-01-28 현대알루미늄(주) 인공지능 시스템이 접목된 태양전지모듈이 탈착 가능한 창호구조
CN102184988B (zh) * 2011-03-22 2013-08-28 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L型陶瓷边框光伏建筑组件及l型陶瓷边框烧结工艺
CN202259378U (zh) * 2011-10-27 2012-05-30 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太阳能电池发电模块结构
CN202487616U (zh) * 2012-02-09 2012-10-10 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边框
JP5857243B2 (ja) * 2012-03-16 2016-0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208543B (zh) * 2013-03-22 2015-08-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9227B (zh) 2017-06-13
TW201624910A (zh) 2016-07-01
WO2016106817A1 (zh) 2016-07-07
CN104539227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789B (zh) 太陽能裝置
US20110155127A1 (en) Frame for solar module
US11984843B2 (en) Photovoltaic panel having a distributed support frame
US11855582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having bi-directional couplings
TWI534396B (zh) 太陽能模組
US2012021105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2363497U (zh) 太阳能电池板铝型材边框
US20160380579A1 (en) Solar tile and solar tile system
TWI535188B (zh) 太陽能裝置
JP201123876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4180019A1 (zh) 太阳能模块
US20140069500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and methods of its use
CN210516738U (zh) 光伏组件及建筑一体化组件
US20120031471A1 (en) Solar panel module
CN205276621U (zh) 一种幕墙
KR102610441B1 (ko) 발코니용 태양광시스템구조
JP201506803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体および太陽電池装置
CN221226239U (zh) 一种刚性轻质光伏组件
JP6587597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固定部材
TW202032913A (zh) 重疊式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太陽能發電模組
TW201933758A (zh) 輕量化太陽能充電體結構
KR20190122346A (ko) 서로 다른 소재가 혼합제조된 pv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