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9227B - 太阳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9227B
CN104539227B CN201410852505.0A CN201410852505A CN104539227B CN 104539227 B CN104539227 B CN 104539227B CN 201410852505 A CN201410852505 A CN 201410852505A CN 104539227 B CN104539227 B CN 104539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onal ribs
frame
solar energy
energy equipment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25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9227A (zh
Inventor
赖良星
张评款
黄明远
吴振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8525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92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0492 priority patent/WO2016106817A1/zh
Priority to TW104106483A priority patent/TWI535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9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9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9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92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框体结构,其中太阳能电池模块嵌入框体结构中。框体结构包括外框架、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外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其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彼此相对,且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彼此相对。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分别跨接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且分别包括第一I形主体以及连接至第一I形主体的相对两侧面上的一对第一固接部。本发明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轻量化的设计。

Description

太阳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太阳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在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较无污染及理论上可取之不尽的再生能源成为现今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太阳能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池模块(photovoltaic cell module)而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更是近几年在能源开发的研究上相当重要且受欢迎的一环。
由于太阳能装置必须长时间架设在户外,其必须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以避免其容易因本身重量或外力(例如:风力)而发生破损或断裂。基于此,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玻璃厚度通常大于3.0mm,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重量通常高达18kg至19kg,藉此使得现今于架设太阳能装置时,受限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重量,架设工艺所花费在零件与人工架设的成本无法有效地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其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轻量化的设计。
本发明的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框体结构,其中太阳能电池模块嵌入框体结构中。框体结构包括外框架、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外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其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彼此相对,且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彼此相对。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分别跨接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且分别包括第一I形主体以及连接至第一I形主体的相对两侧面上的一对第一固接部。
在上述本发明的太阳能装置中,通过框体结构具有三个辅助肋,且每一辅助肋包括I形主体以及一对固接部,太阳能装置能够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框体结构,其中太阳能电池模块嵌入框体结构中。框体结构包括外框架、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外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其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彼此相对,且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彼此相对。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分别跨接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述的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以及第三辅助肋彼此平行地排列,第二辅助肋位于第一辅助肋及该第三辅助肋之间,且第一辅助肋与第三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辅助肋与第四边框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第一辅助肋与第二辅助肋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辅助肋与第二辅助肋之间的距离分别为b,其中b/a为1.0至1.5。
在上述本发明的太阳能装置中,通过框体结构的第一辅助肋、第二辅助肋及第三辅助肋与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之间具有b/a为1.0至1.5的位置关系,使得当太阳能装置受力时,框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将所受的力平均释放。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沿图1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沿图1的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辅助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沿图7的剖线D-D’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沿图7的剖线E-E’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20、30:太阳能装置
100:太阳能电池模块
110:背板
120:基板
122:受光面
130:太阳能电池
140:包覆层
200:框体结构
210:外框架
210a:第一边框
210b:第二边框
210c:第三边框
210d:第四边框
212:对位标记
220a:第一辅助肋
220b:第二辅助肋
220c:第三辅助肋
222:第一I形主体
222a、310a:顶部
222b、310b:底部
224a、224b:第一固接部
226:对位凹槽
230、320:黏着层
300a、300b、300c、300d、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分支架
310:第二I形主体
312a、312b:第二固接部
D1、D2、D3、D4:距离
P1、P2、P3:锁固件
PH1、PH2、PH3、PH4:固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沿图1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沿图1的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装置10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及框体结构200。以下,将进一步参照图2至图5,详细地描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及框体结构200以及其配置关系。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嵌入框体结构200中,且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背板110、基板120、太阳能电池130以及包覆层140。
背板110用以降低外在环境(例如水气、温度、紫外光等)对于太阳能电池130的影响,且背板110例如是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EVA)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氟涂层等积层而成。基板120位在背板110的上方且具有一受光面122。基板120的材质包括玻璃,其中玻璃可以是使用化学强化的玻璃或是表面上涂布有抗反射膜的玻璃,且基板120的厚度可以小于1.0mm。太阳能电池130配置在背板110与基板120之间。详细而言,图3仅绘示出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其中两个太阳能电池130,此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实际上可包括多个串联及并联地呈二维阵列状排列的太阳能电池130。包覆层140包覆太阳能电池130且与背板110与基板100相接触。包覆层140的材质例如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可还包括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130的接线盒(未绘示),以传送太阳能电池130所产生的电力而达到电力输出的目的。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1、图4至图5,框体结构200包括外框架210以及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详细而言,外框架210包括相互连接第一边框210a、第二边框210b、第三边框210c和第四边框210d,其中第一边框210a和第二边框210b彼此相对,且第三边框210c和第四边框210d彼此相对。连接第一边框210a、第二边框210b、第三边框210c和第四边框210d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连接方式。举例而言,第一边框210a、第二边框210b、第三边框210c和第四边框210d可通过于第一边框210a、第二边框210b、第三边框210c和第四边框210d的接合处配合焊接、拉钉或锁附螺丝以彼此连接。
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跨接于第一边框210a和第二边框210b,以强化框体结构200的结构强度。如图1所示,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不但彼此平行地排列还平行于第一边框210a和第二边框210b。详细而言,第二辅助肋220b位于第一辅助肋220a及第三辅助肋220c之间,且第一辅助肋220a与第三边框210c之间的距离D1以及第三辅助肋220c与第四边框210d之间的距离D4分别为a,第一辅助肋220a与第二辅助肋220b之间的距离D2以及第二辅助肋220b与第三辅助肋220c之间的距离D3分别为b,其中b/a为1.0至1.5。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D1及距离D4例如为30cm至45cm,更进一步的可例如为35cm至40cm,距离D2及距离D3例如为40cm至50cm,更进一步的可例如为42.5cm至47.5cm。
请参考图4,进一步而言,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包括具有一顶部222a及一底部222b的第一I形主体222以及连接至第一I形主体222的相对两侧面上的一对第一固接部224a、224b,如图4所示,其中图4仅绘示出第二辅助肋220b的剖面。另外,第一I形主体222与第一固接部224a、224b例如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I形主体可呈现I字型或工字型。
请参考图5,此外,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可通过使用锁固件P1、P2从外部通过第一固接部224a、224b而与外框架210结合固定,如图5所示,其中图5仅绘示出第二辅助肋220b在第一固接部224a处的剖面。详细而言,第一边框210a具有彼此相对且对应于第一固接部224a的两个固接孔PH1、PH2,第二边框210b具有彼此相对且对应于第一固接部224a的两个固接孔PH3、PH4,藉此锁固件P1可以从固接孔PH1穿入并依序进入固接孔PH2及第一固接部224a,锁固件P2可以从固接孔PH3穿入并依序进入固接孔PH4及第一固接部224a,以使固接孔PH1、PH2、PH3、PH4与第一固接部224a彼此锁固在一起。
另外,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4,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还可包括配置于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的对位凹槽226,并且第一边框210a和第二边框210b还可设有对应于对位凹槽226的多个对位标记212。如此一来,在对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与外框架21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对位凹槽226与对位标记212相互对准,使得能够有效地缩短组装时间及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之间分别还包括黏着层230,以使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贴合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如图4及图5所示。详细而言,由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有质地脆弱的特性,而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具有相当硬度,故通过使用黏着层230,不但使得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受力能均匀分散至框体结构200,黏着层230亦能够吸收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支撑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所产生的应力,藉此提供有效的支撑力以及防止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发生破损或断裂。另外,黏着层230的材质例如是泡棉双面胶。
如前文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基板120的厚度可小于1.0mm。一般而言,与基板厚度为至少3.0mm的公知太阳能电池模块相比,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重量得以减轻,但基板120的机械强度却也降低许多,并且基板120的中心处也较容易发生严重弯曲的现象。有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10中,通过框体结构200具有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且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包括第一I形主体222以及一对第一固接部224a、224b,藉此当太阳能装置10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不但能够分散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所受到的应力与剪力,还能够提高太阳能装置10所能承受的应力强度。如此一来,本发明的太阳能装置10在通过基板120的厚度小于1.0mm以达成有效轻量化的同时仍具有良好机械强度。
以下,将通过使用太阳能装置10的一实施例进行机械负载模拟测试来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征。虽然描述了以下实施例,但不应由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释。
机械负载模拟测试是使用Abaqus模拟软件对太阳能装置10进行变形量的计算,其中模拟测试条件为:在辅助肋的弹性模数设定为65GPa、浦松比(Poisson's ratio)设定为0.33下,均匀垂直地对正面提供5400Pa的压力或对背面提供2400Pa的压力;而所使用的太阳能装置10为:基板120厚度为0.85mm,距离D1及距离D4为33cm,距离D2及距离D3为43.3cm,重量为10.5kg的实施例,且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另外,在此模拟条件下,一个比较性的实验是对移除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后的太阳能装置10进行机械负载模拟测试。而模拟结果显示不论是对正面提供5400Pa的压力或对背面提供2400Pa的压力,都会造成基板120的破裂,此使得太阳能装置10失效。简言之,若是一般公知太阳能装置在无辅助肋的情况是无法克服基板破裂问题。另外,依据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会有不同的规格,高标的标准要求模拟结果在对正面提供5400Pa的压力下,变形量为25.00mm以下才符合产品需求;而在对背面提供2400Pa的压力下,变形量为12.00mm以下才符合产品需求。通常的标准要求模拟结果在对正面提供5400Pa的压力下,变形量为27.00mm以下才符合产品需求;而在对背面提供2400Pa的压力下,变形量为13.00mm以下才符合产品需求。
基于表1可知,在所述实施例中,基板120厚度为0.85mm且重量仅有10.5kg的太阳能装置10的效能仍在产品通常要求规格内,但在机械强度上仍具有改善的空间以符合高标的产品要求标准。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接部224a、224b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中央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实际上产品对于机械强度的需求,第一固接部224a、224b可以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上的任一个位置,其中较佳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顶部222a,如图6所示。详细而言,随着第一固接部224a、224b在第一I形主体222上配置位置的不同,辅助肋(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或第三辅助肋220c)的惯性矩会不同,其中辅助肋的惯性矩越大,表示辅助肋所能承受的应力越大。也就是说,当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顶部222a时,辅助肋(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或第三辅助肋220c)得到较大的惯性矩。
通过Pro-E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可以得到当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中央处(如图4所示)时,惯性矩为15157kg·m2;而当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顶部222a(如图6所示)时,惯性矩为17578kg·m2。因此,通过模拟验证的结果可知,第一固接部224a、224b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顶部222a是较佳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跨接于第一边框210a和第二边框210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也可以分别跨接于第三边框210c和第四边框210d。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凹槽226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位凹槽226也可以是配置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顶部222a。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分别包括第一I形主体222以及第一固接部224a、224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与第三边框210c及第四边框210d之间具有b/a为1.0至1.5的关系下,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的外型也可以仅为条状。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8是沿图7的剖线D-D’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沿图7的剖线E-E’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1,图7的太阳能装置20与上述图1的太阳能装置10相似,因此与图1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赘述。
图7的太阳能装置20与图1的太阳能装置10的差异在于:图7的太阳能装置20更包括四个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别连接于第二辅助肋220b。详细而言,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辅助肋220b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且自第二辅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长度可以分别为40mm至500mm。
进一步而言,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别包括具有一顶部310a及一底部310b的第二I形主体310、连接至第二I形主体310的相对两侧面上的一对第二固接部312a、312b以及自第二I形主体310的底部310b延伸的延伸部314,如图8及图9所示,其中图8仅绘示出分支架300a及分支架300b在第二固接部312a处的剖面及图9仅绘示出分支架300a的剖面。
另外,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别可通过延伸部314而与第二辅助肋220b的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结合固定。详细而言,请参照图7及图8,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别可通过从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的外部穿接锁固件P3以锁固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与延伸部314而固定在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上。
另外,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之间分别还包括黏着层320,以使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贴合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并使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抵靠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如图8及图9所示。黏着层320具有与黏着层230相同的功用,且黏着层320的材质例如是泡棉双面胶。
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20中,框体结构200除了具有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外,更包括连接于第二辅助肋220b的四个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且自第二辅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长度分别为40mm至500mm,藉此当太阳能装置20受到外力作用时,除了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提供的作用外,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能够更进一步地分散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所受到的应力与剪力,并且更进一步地提高太阳能装置20所能承受的应力强度。如此一来,基板120厚度小于1.0mm而得以达成轻量化的太阳能装置20亦同时具有良好机械强度。
以下,同样地将通过使用太阳能装置20的一实施例进行机械负载模拟测试来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征。虽然描述了以下实施例,但不应由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释。
除了使用太阳能装置20来进行模拟测试外,以与对太阳能装置10进行模拟测试时的相同条件及方式来计算变形量,并以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太阳能装置20为:基板120厚度为0.85mm,距离D1及距离D4为33cm,距离D2及距离D3为43.3cm,重量为10.75kg,且自第二辅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长度分别为125mm的实施例,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表1及表2可知,相较于太阳能装置10,设置有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的太阳能装置20具有较良好的机械强度,且重量只有10.75kg。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装置20包括连接于第二辅助肋220b的四个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中的一者上连接有一个分支架即落入本发明的范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分别包括第二I形主体310及连接至第二I形主体310的一对第二固接部312a、312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也可以仅包括第二I形主体3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14是自第二I形主体310的底部310b延伸,且固定于第一I形主体222的底部222b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14也可以是自第二I形主体310的顶部310a延伸,且固定于第一I形主体222的顶部222a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接部312a、312b配置在第二I形主体310的中央处,但与第一固接部224a、224b相同,根据实际上产品对于机械强度的需求,第二固接部312a、312b可以是配置在第二I形主体310上的任一个位置。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0及图7,图10的太阳能装置30与上述图7的太阳能装置20相似,因此与图7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赘述。
图10的太阳能装置30与图7的太阳能装置20的差异在于:图10的太阳能装置30的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都连接有分支架,其中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连接于第一辅助肋220a,分支架400e、400f、400g、400h连接于第二辅助肋220b,400i、400j、400k、400l连接于第三辅助肋220c;而图7的太阳能装置20仅第二辅助肋220b连接有分支架300a、300b、300c、300d。
类似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30中,框体结构200除了具有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外,更包括连接于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的12个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藉此当太阳能装置30受到外力作用时,除了第一辅助肋220a、第二辅助肋220b及第三辅助肋220c提供的作用外,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能够更进一步地分散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所受到的应力与剪力,并且更进一步地提高太阳能装置30所能承受的应力强度。如此一来,基板120厚度小于1.0mm而得以达成轻量化的太阳能装置30亦同时具有良好机械强度。
以下,同样地将通过使用太阳能装置30的一实施例进行机械负载模拟测试来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征。虽然描述了以下实施例,但不应由下文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释。
除了使用太阳能装置30来进行模拟测试外,以与对太阳能装置10进行模拟测试时的相同条件及方式来计算变形量,并以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太阳能装置30为:基板120厚度为0.85mm,距离D1及距离D4为33cm,距离D2及距离D3为43.3cm,重量为11.25kg,且自第二辅助肋220b向外延伸,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分别为125mm的实施例,且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表1、表2及表3可知,相较于太阳能装置10及太阳能装置20,设置有分支架400a、400b、400c、400d、400e、400f、400g、400h、400i、400j、400k、400l的太阳能装置30具有最良好的机械强度,且重量只有11.25kg。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太阳能装置中,通过框体结构具有三个辅助肋,且每一辅助肋包括I形主体以及一对固接部,使得即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基板的厚度小于1.0mm,太阳能装置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太阳能装置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轻量化的设计。另外,在本发明的太阳能装置中,辅助肋能够通过该对固接部而与外框架结合固定,藉此能够有效地简化太阳能装置的构件并缩短其架设时间。另外,通过设置连接于辅助肋的分支架,太阳能装置的机械强度能够更进一步地被提高。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
一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
一框体结构,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嵌入该框体结构中,其中该框体结构包括:
一外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一第一边框、一第二边框、一第三边框和一第四边框,其中该第一边框和该第二边框彼此相对,且该第三边框和该第四边框彼此相对;以及
一第一辅助肋、一第二辅助肋及一第三辅助肋,分别跨接于该第一边框和该第二边框,且该第一辅助肋、该第二辅助肋以及该第三辅助肋分别包括:
一第一I形主体;
一对第一固接部,连接至该第一I形主体的相对两侧面上;以及
至少一分支架,每个所述分支架至少包括一第二I形主体,所述第二I形主体连接于该第一辅助肋、该第二辅助肋以及该第三辅助肋中的至少一者,且该至少一分支架抵靠该太阳能电池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还包括多个锁固件,其中该第一边框和该第二边框设有对应于该些第一固接部的多个固接孔,且该些锁固件分别穿入相对应的该些固接孔及该些第一固接部,以锁固该些固接孔及该些第一固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该对第一固接部连接至该第一I形主体的底部或该第一I形主体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该第一辅助肋、该第二辅助肋以及该第三辅助肋彼此平行地排列,该第二辅助肋位于该第一辅助肋及该第三辅助肋之间,且该第一辅助肋与该第三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该第三辅助肋与该第四边框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该第一辅助肋与该第二辅助肋之间的距离以及该第三辅助肋与该第二辅助肋之间的距离分别为b,其中b/a为1.0至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每一分支架还包括:
一延伸部,自该第二I形主体的底部或该第二I形主体的顶部延伸,且固定于该第一I形主体的顶部或该第一I形主体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每一分支架还包括一对第二固接部,连接至该第二I形主体的相对两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每一分支架自该第一辅助肋、该第二辅助肋或该第三辅助肋向外延伸,且每一分支架的长度为40mm至5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每一分支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辅助肋、该第二辅助肋或该第三辅助肋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
一背板;
一基板,位在该背板上方;
一太阳能电池,配置在该背板与该基板之间;以及
一包覆层,包覆该太阳能电池且与该背板与该基板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该基板的材质包括玻璃,且该基板的厚度小于1.0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中该第一辅助肋、该第二辅助肋以及该第三辅助肋分别还包括一对位凹槽,配置于该第一I形主体的顶部或该第一I形主体的底部,且该第一边框和该第二边框设有对应于该对位凹槽的多个对位标记。
CN201410852505.0A 2014-12-31 2014-12-31 太阳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39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2505.0A CN104539227B (zh) 2014-12-31 2014-12-31 太阳能装置
PCT/CN2015/070492 WO2016106817A1 (zh) 2014-12-31 2015-01-12 太阳能装置
TW104106483A TWI535188B (zh) 2014-12-31 2015-03-02 太陽能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2505.0A CN104539227B (zh) 2014-12-31 2014-12-31 太阳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9227A CN104539227A (zh) 2015-04-22
CN104539227B true CN104539227B (zh) 2017-06-13

Family

ID=52854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250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39227B (zh) 2014-12-31 2014-12-31 太阳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9227B (zh)
TW (1) TWI535188B (zh)
WO (1) WO20161068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7976B2 (ja) * 2003-09-26 2007-05-23 有限会社松宮半導体研究所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る太陽光発電装置
KR101224357B1 (ko) * 2010-11-03 2013-01-28 현대알루미늄(주) 인공지능 시스템이 접목된 태양전지모듈이 탈착 가능한 창호구조
CN102184988B (zh) * 2011-03-22 2013-08-28 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L型陶瓷边框光伏建筑组件及l型陶瓷边框烧结工艺
CN202259378U (zh) * 2011-10-27 2012-05-30 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太阳能电池发电模块结构
CN202487616U (zh) * 2012-02-09 2012-10-10 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边框
JP5857243B2 (ja) * 2012-03-16 2016-0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208543B (zh) * 2013-03-22 2015-08-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9227A (zh) 2015-04-22
TWI535188B (zh) 2016-05-21
TW201624910A (zh) 2016-07-01
WO2016106817A1 (zh)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09013A1 (en) Single-cell encapsulation and flexible-format module architecture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CN105934881A (zh) 高压太阳能模块
CN205828404U (zh) 一种轻量化柔性划片光伏电池组件
CN104980103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EP2073226A3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674229U (zh) 透光型晶硅太阳电池组件
CN105986679A (zh) 太阳能和风能供电设置电子广告牌的候车亭
CN104539227B (zh) 太阳能装置
CN104037254A (zh) 一种多面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CN204144282U (zh) 透光型阳台分布式发电系统
CN104810420A (zh) 透光型晶硅太阳电池组件
CN204632785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459788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模块化结构
CN203941934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层叠模板
CN205564773U (zh) 双玻透光组件
CN205276592U (zh) 一种幕墙
CN203721747U (zh) 可弯曲晶体硅太阳能组件
CN203941935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层叠模板
CN207425873U (zh) 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
CN207637813U (zh) 一种双玻璃光伏组件
CN202495460U (zh) 太阳能组件光伏材料赛伍组合结构
CN206542373U (zh) 防震型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5792427U (zh) 便于人力搬运和安装的太阳电池组件
CN206322709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叠层工装
CN104576794A (zh) 一种抗隐裂太阳能组件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