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4788B - 畫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畫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4788B
TWI534788B TW102116486A TW102116486A TWI534788B TW I534788 B TWI534788 B TW I534788B TW 102116486 A TW102116486 A TW 102116486A TW 102116486 A TW102116486 A TW 102116486A TW I534788 B TWI534788 B TW I5347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unit
light source
im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6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1259A (zh
Inventor
奧田悟崇
花井晶章
安井裕信
吉井秀樹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1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1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4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47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7Switching ON and OFF the backlight within one fram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Scrolling of light from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over the displa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canning of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1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in the context of movement of objects on the screen or movement of the observer relative to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5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畫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例如液晶顯示裝置之畫像顯示裝置,尤其關於在液晶面板(panel)部之背面的複數個區域中,對每個該區域進行點亮的控制之畫像顯示裝置。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部),由於為薄型且輕量,所以被廣泛地使用在電視接收機(Television receivers)等的顯示部。然而,由於液晶在施加驅動電壓後至到達期望的穿透率為止需花費一定時間,所以具有無法對應於變化快的動畫之缺點。為了解決此問題,係有人提出一種將液晶面板的背面所具備之背光(back light)分割為複數個區域,並因應根據影像訊號而在液晶面板中所進行之由上往下之掃描的時序(timing),對每個區域進行背光的點亮及關暗之控制(背光掃描(back light scanning))之技術。
具體地說明,係對影像訊號的每1個圖框,重複進行:在對應於影像訊號之驅動電壓施加於液晶後,持續使對應之區域的背光關暗直到接近於期望的穿透率為止,並在接近於期望的穿透率時將背光點亮之控制。藉由進行此控制,可在液晶接近於期望的穿透率為止之期間中不會顯示影像,即使在顯示變化快的動畫時,亦可顯示模糊少之動畫。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的背面所使用之背光中所使用的光源,乃具有因溫度變化或隨時間的變化而使亮度產生變化之問題。此外,在使用複數色的光源之背光中,會有因各色之均衡(balance)的變化,使白色顯示時的色溫產生變化之問題。
相對於此等問題,在專利文獻1所示之背光系統(system)及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背光的調整方法中,係記載有下列內容,當以使構成背光之複數個發光單元(unit)依序點亮(關暗)之方式來進行控制時,係使背光的發光單元一次一個地獨立點亮,並藉由光感測器(photo sensor)來檢測各發光單元的光量。然後因應各發光單元的檢測結果,回饋(feedback)控制各發光單元的光量,藉此不會產生色偏且可實現良好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87422號公報
然而,在以專利文獻1之方式進行控制時,必須一邊一次一個地獨立地使所分割之背光單元(相當於上述發光單元)點亮,一邊藉由光感測器檢測光量。亦即,必須不使各區域的背光單元重複而獨立地點亮,所以無法將各區域之背光單元的發光期間維持一定時間以上,因而無法提高每單位平均時間的亮度(對比(contrast))。此外,在將鄰接之2個區域之背光單元的發光期 間控制為可重複以藉此改善影像的對比時,由於受到鄰接之區域之背光單元的光量影響,而有無法對應之問題。
此外,當設置用以在實際的影像顯示期間以外另外檢測光量之期間,並以在該期間內一邊使背光單元依序獨立地點亮,一邊藉由光感測器檢測光量之方式來進行控制時,在背光單元的分割數較多時,用以檢測光量之檢測期間會增長,而有對影像的顯示造成不良影響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點而創作者,並以提供一種可穩定且正確地進行用以控制光源部之各區域的發光強度之光強度的檢測之技術為目的。
本發明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係具備有:液晶面板部,藉由與畫像訊號同步並在預定方向上依序掃描,來因應前述畫像訊號的階度以改變光的穿透率,分割為複數個區域之光源部;以及光檢測部,檢測前述光源部的光強度。前述畫像顯示裝置,具備有:光源控制部,根據由前述光檢測部所檢測之光檢測值,來控制前述光源部的發光強度;以及時序生成部,根據前述畫像訊號中所含有之畫像基準訊號,生成使前述光源部發光之發光驅動訊號、以及使前述光檢測部檢測前述光源部的光強度之光檢測閘(gate)訊號。前述時序生成部係生成,因應前述液晶面板部中的前述掃描使前述光源部的各前述區域點亮,並在預定期間內生成使前述光源部的全部前述區域點亮之前述發光驅動訊號,並生成在前述預定期間內使前述光檢測部的檢測有效化之前述光檢測閘訊號。
根據本發明,係以光檢測部在進行光檢測之時序中,使光源部的全部區域點燈之方式來進行控制。藉此,可穩定且正確地進行用以控制光源部之各區域的發光強度之光強度的檢測。
1、11‧‧‧時序生成部
2‧‧‧基準值記錄部
3‧‧‧光檢測部
4‧‧‧光源控制部
5‧‧‧光源部
6‧‧‧導光部
7‧‧‧液晶面板部
10‧‧‧畫像訊號分析部
B‧‧‧畫像基準訊號
D‧‧‧光檢測值
E‧‧‧發光強度值
GE‧‧‧光檢測閘訊號
I1‧‧‧畫像訊號
MD‧‧‧基準光檢測值
ME‧‧‧基準發光強度值
Pn‧‧‧發光驅動訊號
V‧‧‧垂直同步訊號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畫像顯示裝置的構成之方塊(block)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畫像顯示裝置的構成要素的配置之圖。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畫像顯示裝置的畫面之圖。
第4圖係顯示畫像訊號與液晶的回應之時序圖。
第5圖係顯示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發光驅動訊號之時序圖。
第6圖係顯示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第7圖係顯示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畫像顯示裝置中之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第9圖係顯示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第10圖係顯示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第1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畫像顯示裝置中之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第1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畫像顯示裝置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1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畫像顯示裝置的構成要素的配置 之圖。
第14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畫像顯示裝置的動作之圖。
第1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畫像顯示裝置中之畫像訊號、液晶的回應、各種訊號之時序圖。
〈實施形態1〉
第1圖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畫像顯示裝置的構成之方塊圖。第1圖所示之畫像顯示裝置,具備有:時序生成部1、基準值記錄部2、具有光感測器之光檢測部3、光源控制部4、光源部5、導光部6、及液晶面板部7而構成。另外,光源部5被分割為複數個區域(在此為n個區域,其中n≧2),於該區域的各個中分別具有光源。另外,將光源部5中的該區域稱為「分割區域」。
該畫像顯示裝置中,如第1圖的白色箭頭所示,從光源部5所發出之光被輸入至導光部6並呈面狀地均一化。並且,導光部6將該均一化後的光(亦即來自光源部5之光)射出至液晶面板部7,液晶面板部7按每個像素改變來自導光部6之光的穿透率,藉此可顯示所期望的畫像。
畫像訊號I1被輸入至液晶面板部7。此外,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畫像基準訊號B被輸入至時序生成部1。在此,畫像基準訊號B係作為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垂直同步訊號V來進行說明。亦可構成為畫像訊號I1被輸入至時序生成部1,且時序生成部1從畫像訊號I1抽出畫像基準訊號B。
時序生成部1,係根據畫像基準訊號B來生成使光 檢測部3檢測光源部5的光強度之光檢測閘訊號GE,並將該光檢測閘訊號GE輸出至光檢測部3。亦即,時序生成部1可使用光檢測閘訊號GE來控制光檢測部3。
此外,時序生成部1,係根據畫像基準訊號B來生成使光源部5點亮及關暗之發光驅動訊號Pn,並將該發光驅動訊號Pn輸出至光源部5。亦即,時序生成部1可使用發光驅動訊號Pn,而按每個分割區域獨立地控制光源部5的光源。發光驅動訊號Pn,係含有與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數目為相同數目之訊號。
基準值記錄部2,係記錄並保持預先設定之基準光檢測值MD與基準發光強度值ME,並適當地將此等值輸出至光源控制部4。基準光檢測值MD,僅保持為光檢測部3之光感測器的設置數、與光感測器所能夠檢測之光的色彩數之組合數。基準發光強度值ME,僅保持為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個數、及光源部5之光源的色彩數之組合數。
接著說明決定應予記錄並保持之基準光檢測值MD與基準發光強度值ME的值之方法。首先,當將基準訊號,例如在全部像素中全部色彩均成為最大階度之訊號(全白訊號)輸入至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並使其動作時,係以使液晶面板部7的輸出光成為目標的亮度值、白平衡(white balance)及色溫等之方式,對各個分割區域調整光源之各色的發光強度值。此外,以使畫面的亮度成為均一之方式,或是不會產生色不均之方式,對各個分割區域調整光源的發光強度值。之後,基準值記錄部2,係將如上述般液晶面板部7的輸出光被調整為目的值時之光檢測部3的光檢測值,記錄並保持作為基準光檢測值MD,並且將輸 入於各分割區域的光源之發光強度值,記錄並保持作為基準發光強度值ME。
另外,光源由於因溫度變化或隨時間的變化而使亮度產生變化,所以基準值記錄部2亦可記錄並保持因應於溫度條件或點亮的累積時間等之基準光檢測值MD與基準發光強度值ME。例如,可藉由分別決定溫度低時與溫度高時之基準發光強度值ME,可得到較快地收斂於目的色彩之效果。此外,一般而言,例如隨著光源點亮之累積時間的增長,光源會逐漸變暗,所以可隨著點亮之累積時間的增長而降低基準光檢測值MD之值。此時,可在使光源關暗的不久前,將光源控制部4往光源部5輸出之後述發光強度值E記錄並保持於基準值記錄部2,並且在下次點亮開始時,光源控制部4將該發光強度值E輸出至光源部5。如此,藉由預先決定基準光檢測值MD,可得到較快地收斂於目的亮度及色彩之效果。此等基準值的變化,可因應用作為光源之裝置的特性來決定。
此外,基準值記錄部2對於來自液晶面板部7的輸出光,亦可針對每個不同之目的的白色或色溫,分別記錄並保持基準光檢測值MD與基準發光強度值ME。藉此,乃具有可藉由光源之發光強度的調整來切換色溫等的設定之效果。
於光檢測部3係輸入有導光部6的光(光源部5的光)。光檢測部3係以可檢測導光部6的光(光源部5的光)中之1種色彩以上的光強度之方式,具備有1個以上的光感測器。光檢測部3係僅在從時序生成部1所輸出之光檢測閘訊號GE處於有效期間內,進行檢測光源部5的光強度之光檢測動作,並將檢測 結果值作為光檢測值D輸出至光源控制部4。光檢測值D,例如為與光源部5的光強度成比例之電壓值等。
光檢測部3的光感測器,可為檢測亮度值之1種亮度感測器,亦可為可檢測紅(R)、綠(G)、藍(B)之3種色彩的光量之彩色感測器(color sensor)。光感測器的種類可使用任意種類,例如可為光電單元(cell)或光電二極體(photo diode),或是此等和光學濾波器(filter)之組合。當使用多色彩的光感測器時,僅輸出色彩數份之光檢測值D。
另外,光檢測部3只要是設置在導光部6與液晶面板部7之間,即可設置在任意場所上。
光源控制部4在初始狀態中,將記錄並保持於基準值記錄部2之基準發光強度值ME作為發光強度值E輸出至光源部5。然後,光源控制部4根據由光檢測部3所檢測之光檢測值D、與在基準值記錄部2中預先設定之基準光檢測值MD,按每個分割區域來決定光源部5的發光強度值E。
具體而言,光源控制部4係比較來自基準值記錄部2的基準光檢測值MD與來自光檢測部3的光檢測值D,並以使兩者大致呈相等之方式決定發光強度值E,並輸出至光源部5。在此,發光強度值E例如為電流量,輸入發光強度值E之光源部5,係以與該發光強度值E成比例之光量而發光。如此地構成光源部5時,光源控制部4係以當光檢測值D小於基準光檢測值MD時增加發光強度值E,相反地,當光檢測值D大於基準光檢測值MD時降低發光強度值E之方式進行控制。如此,藉由以使光檢測值D與基準光檢測值MD成為大致相等之方式藉由光源控制部4進 行控制,可使光源部5的輸出光成為目標值來進行動作。
另外,從光源控制部4所輸出之發光強度值E,例如僅輸出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數目。此外,在基準光檢測值MD與光檢測值D的比較中,要接近至何種程度時可視為大致相等者,只要考量期望之亮度或色彩的變化、與調整的收斂時間之均衡而於設計時決定即可。
此外,於以上的說明中,光源控制部4係根據由光檢測部3所檢測之光檢測值D與預先設定之基準光檢測值MD,來控制光源部5的光強度。然而並不限定於此,光源控制部4可從由光檢測部3所檢測之光檢測值D中,使用預定式子來算出光源部5的發光強度值E,並以成為該算出之發光強度值E之方式來控制光源部5。
光源部5,是由n個分割區域所構成,設置在各分割區域之光源的色彩數,是由1種色彩以上所構成。光源部5之各分割區域的光源,僅在從時序生成部1所輸出之發光驅動訊號Pn所顯示的期間內,以對應於從光源控制部4所輸出之發光強度值E之光量來發光。另外,以下有時亦將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及關暗者,記載為分割區域的點亮及關暗。
光源部5可由1種白色光的光源所構成,或是藉由多色光源之組合,例如紅(R)、綠(G)、藍(B)的3種光源之組合,或是靛(C)與紅(R)的2種光源之組合來混合光而發出白色光來構成。光源之發光體的種類可使用任意者,例如發光二極體(LED)、雷射、有機電激發光(electro luminescence)(有機EL)等,或是此等之組合。
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光源係構成為可按每個分割區域獨立地控制。光源部5可設置在液晶面板部7的正下方,或是設置在液晶面板部7的左右端、上下端。
光源部5係藉由發光驅動訊號Pn而進行脈衝(pulse)發光,並構成為可藉由發光強度值E使發光強度成為可變。具體而言,發光驅動訊號Pn是由與背光的分割數(亦即分割區域數n)相同之數目的訊號所構成,各分割區域的光源,僅在相對應之發光驅動訊號Pn所顯示的期間內,以相對應之發光強度值E所顯示的光量點亮。例如,各分割區域的光源係控制為在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內點亮,在Low期間內關暗。發光強度值E可由分割區域數n個與光源色數m色之組合,亦即由n×m個所構成,或是與光源色數相等之m個,或是與分割區域數相等之n個。
導光部6係將來自光源部5的光,在預定區域中均一地擴散成面狀後,射出至液晶面板部7的背面。此外,當光源部5是由如紅(R)、綠(G)、藍(B)之多色光源之組合所構成時,導光部6亦具有將此等複數種色彩的光混合而構成白色光之功能。雖然光源部5被分割為n個分割區域,但導光部6可構成為使用1片導光板使光擴散至全體之構造。
液晶面板部7例如是由排列配置有彩色濾光片之穿透型液晶面板所構成。液晶面板部7當輸入畫像訊號I1時,係與該畫像訊號I1同步,從上往下(預定方向)依序掃描,藉此,可因應畫像訊號I1的階度,按每個像素來改變從本身的背面朝向前面之光的穿透率。藉此將畫像顯示於液晶面板部7。
第2圖係顯示於液晶面板部7的背面側之光檢測部 3、光源部5、及導光部6的配置之一例之圖。第2圖所示之例子中,於液晶面板部7的背面上,設置有屬於導光部6的一種之導光板,於導光板的左側(液晶面板部7的左端)配置有光源部5。光檢測部3,在此係配置於以俯視觀看時之導光板的上端,但如上述般,只要是設置在導光部6與液晶面板部7之間,即可設置在任意場所。
第2圖中,光源部5係構成為在垂直方向上排列配置之n個分割區域的各區域中,配置有可獨立地控制之光源(第2圖中為紅(R)、綠(G)、藍(B)的3色光源)。該光源部5所發出之光,係藉由導光部6形成面擴散,且俯視觀看時從液晶面板部的一端導光至另一端為止。在此之間,紅(R)、綠(G)、藍(B)之3色光源的光係混合而成為白色光。然後,該擴散後的光藉由光檢測部3所檢測。另外,例如在第2圖中,Er_1、Eg_1、Eb_1,係意味著第2圖上側的分割區域之3色光源的發光強度值E,Dr、Dg、Db意味著3色的光檢測值D。
導光部6由於具有以不會產生光不均的方式擴散至寬廣範圍之功能,所以從光源部5之1個分割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不僅在導光部6中之對應的1個區域(以第2圖的導光部6上所示之虛線所顯示之範圍)內發光,亦或多或少在導光部6之鄰近區域或是距離更遠之區域中發光。換言之,導光部6的1個區域,不僅是以從對應之1個分割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亦以與從該區域鄰接之分割區域的光源、或是距離更遠之分割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疊合之光量來發光。
接著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的詳細動 作。第3圖係顯示畫像顯示裝置之液晶面板(液晶面板部7)的畫面之圖。在此,如第3圖所示,液晶面板(液晶面板部7)的畫面,在水平方向上未被分割,而在垂直方向上被分割為n個。並且,由該分割所得之區域(以下稱為「分割畫面區域」),與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各自地對應,並構成為可獨立地控制各分割畫面區域(分割區域的光源)的點亮及關暗。另外,當液晶面板的畫面在水平方向上亦被分割時,只要以使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為相同之一群之分割畫面區域在相同時序中會被點亮之方式,來控制所對應之一群之分割畫面區域之光源的點亮即可。
第4圖係顯示畫像訊號I1與液晶面板部7之液晶的回應(穿透率的變化)之時序關係之時序圖。第4圖的例子中,輸入於液晶面板部7之畫像訊號I1,為用以交互地顯示白色畫面與黑色畫面之訊號。第4圖中,橫軸顯示時間,沿著橫軸延伸之虛線顯示液晶之穿透率的變化。
第4圖中,對於從液晶面板部7的上部畫面至下部畫面為止之各分割畫面區域,係顯示出液晶之穿透率的變化。A1點顯示在從最上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上方開始第1個分割畫面區域)中,開始進行第1個圖框(frame)之階度的寫入之時序,B1點顯示在同一區域中,開始進行第2個圖框之階度的寫入之時序。A2點顯示在從上方開始第2個分割畫面區域中,開始進行第1個圖框之階度的寫入之時序,B2點顯示在同一區域中,開始進行第2個圖框之階度的寫入之時序。以下,關於An點、Bn點亦相同。另外,第4圖中顯示液晶的回應之上述虛線,係顯示出在各個分割畫面區域之垂直位置的最上方之掃描線上之液晶的回應。此 外,於第4圖中的顯示畫像中,係顯示出對全部分割畫面區域整合A1至An點及B1至Bn點時所顯示之畫像。實際上,由於A1至An點及B1至Bn點未整合,所以在1圖框期間中的顯示畫像係混合存在有白與黑。
接著詳細說明各分割畫面區域之階度的寫入。
首先說明對最上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中的液晶所進行之寫入。在第4圖之A1點的時序中,第1圖框的白色(嚴格來說為對應於區域之階度)被寫入於最上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中的液晶。由於液晶被寫入白色,所以逐漸開始回應而使穿透率上升。然後在B1點的時序中,第2圖框的黑色被寫入於最上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中的液晶。由於液晶被寫入黑色,所以逐漸開始回應而使穿透率下降。如第4圖所示,在即將到達B1點之前,亦即在從第1圖框切換至第2圖框之前,液晶充分地反應而接近於對應第1圖框的白色之目的的穿透率。藉此,在即將到達液晶充分地反應之B1點之前,若使對應於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則可僅顯示出到達目的的階度之液晶的狀態。
接著說明對最下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中的液晶所進行之寫入。在第4圖之An點的時序中,第1圖框的白色(嚴格來說為對應於區域之階度)被寫入於最下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中的液晶。由於液晶面板從上朝下地掃描,所以顯示出最下部之分割畫面區域的寫入時序之An點,係較顯示出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的寫入時序之A1點更為延遲。然後,在Bn點的時序中,第2圖框的黑色被寫入於最下部之分割畫面區域中的液晶。在最下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中亦與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相同,在即將到達Bn 點之前,亦即在從第1圖框切換至第2圖框之前,液晶充分地回應而接近於對應第1圖框的白色之目的的穿透率。藉此,在即將到達液晶充分地反應之Bn點之前,若使對應於最下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則可僅顯示出到達目的的階度之液晶的狀態。
如上述般,在從白色圖框切換至黑色圖框之前,若以使對應之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之方式來進行控制,則可顯示出液晶充分地回應之狀態的影像。亦即,在即將到達B1、B2、‧‧‧、Bn點之前使對應之分割區域的光源發光者,從抑制動畫模糊之觀點來看為適當。
因此,如以下所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之時序生成部1,係因應液晶面板部7中的掃描,生成使光源部5的各區域點燈之發光驅動訊號Pn。亦即,時序生成部1在從白色圖框切換至黑色圖框之B1、B2、‧‧‧、Bn點之前,係以對應於逐漸進行切換之某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之方式進行控制。
就實現此動作之構成而言,例如下列所說明般,可考量一種藉由使分割區域的點亮時序與掃描時序(寫入時序)同步,以使點亮時序依序移位(shift)之構成。
第5圖係顯示畫像訊號I1與液晶面板部7之液晶的回應與發光驅動訊號Pn的時序關係之時序圖。第5圖所示之粗線為發光驅動訊號Pn。第5圖所示之發光驅動訊號Pn,係以B1、B2、‧‧‧、Bn點附近作為下降的基準之訊號。時序生成部1藉由生成此發光驅動訊號Pn,可使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點亮時序依序移位。在此,發光驅動訊號Pn是由2值訊號所表示,Low位 準(level)為顯示光源部5的各分割區域之關暗,High位準為顯示光源部5的各分割區域之點亮。如後述般,發光驅動訊號Pn之點亮時序的移位量,是由畫像訊號I1的圖框週期T與光源部5之垂直方向的分割區域數n來決定。
第6圖係顯示畫像訊號I1、液晶面板部7之液晶的反應、發光驅動訊號Pn,與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垂直同步訊號V的時序關係之時序圖。垂直同步訊號V係顯示圖框的前頭時序之訊號,並與畫像訊號I1同步。第6圖的例子中,係將1圖框的週期設為T。第6圖中,與第5圖相同,虛線為液晶的回應,粗實線為輸入於光源部5之發光驅動訊號Pn。另外,該第6圖中,係顯示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數為4之情形之例子。
如前述般,藉由以B1、B2、‧‧‧、Bn點附近作為使各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之期間,可實現考量液晶的回應之最適發光時序。
第6圖所示之例子中,時序生成部1係以使對應於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之發光驅動訊號P1的下降點成為A1點、B1點附近之方式來進行控制。然後,時序生成部1係以使對應於與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鄰接之分割畫面區域之發光驅動訊號P2的下降點,成為從發光驅動訊號P1的下降點僅延遲由下列式(1)表示之時間的移位量S之時點(A2點、B2點附近)之方式來進行控制。
[數學式1]S=T/n‧‧‧(1)
亦即,時序生成部1在從垂直同步訊號V的上升開 始僅經過時間T後,使最初之發光驅動訊號P1的下降發生,並且每次以由上述式(1)表示之移位量S進行時間移位,藉此來使發光驅動訊號P2、P3、‧‧‧、Pn的下降發生。例如,如第6圖所示,當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數為4時,發光驅動訊號P1的下降點為從垂直同步訊號V開始的T期間後,發光驅動訊號P2的下降點為T+T/4期間後。
由於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成為分割區域之光源的發光期間,所以在增加亮度時,時序生成部1不改變下降時序而改變上升時序,以增長High期間。另一方面,在降低亮度時,時序生成部1不改變下降時序而改變上升時序,以縮短High期間。如此,時序生成部1藉由將發光驅動訊號Pn的下降時序固定並調整上升時序,來進行亮度調整。第6圖所示之雙箭頭係顯示增長或縮短上升時序之調整。
在此,係考量光源之垂直方向的分割區域數較少之情形。此時,由於光源部5之1個分割區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寬度較寬,所以使掃描所對應之1個分割畫面區域的液晶之時序增長。結果,即使在1個分割畫面區域內,於該上部及下部中,液晶的掃描時序亦產生較大差異。
此時如第7圖所示,時序生成部1可先設想1個分割畫面區域的垂直寬度之中央位置的掃描開始時間,使發光驅動訊號P1至Pn的相位僅一併延遲該掃描開始時間之量來移位。另外,第7圖中顯示液晶的回應之上述虛線,係顯示出相當於各個分割畫面區域之垂直位置的中央之掃描線上之液晶的回應。例如,當分割區域數n=4時,1圖框之垂直掃描期間的1/4期間則相 當於1個分割畫面區域的掃描期間。此時在第6圖中,時序生成部1係生成以各分割畫面區域的最上部為掃描開始點之發光驅動訊號Pn,但在第7圖中,時序生成部1係生成從第6圖所示之時序開始僅一併延遲垂直掃描之1/4期間的一半之1/8期間之發光驅動訊號Pn。如此,時序生成部1亦能夠以亦調整發光驅動訊號Pn的相位之方式來構成。
如以上所說明般,時序生成部1係與液晶顯示部7中之畫像訊號的掃描同步,並且時序生成部1進行使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依序點亮之控制。藉此,可在對應於液晶的回應之適當的時序中,使光源部5的各分割區域點燈。因此,可使對應於液晶顯示部7的液晶充分地回應之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點亮,亦即可在液晶處於適當的狀態下使光源部5點亮,所以具有可抑制顯示影像的動畫模糊(動態模糊)之效果。
另一方面,由於雷射及LED等之發光體乃具有隨著元件之溫度變化及隨時間的變化,而使發光強度產生變化之性質,此外,發光元件本身的發光量亦有個體差距等,所以可能會使光源的色均衡改變,而在顯示畫像引起未意料到之著色及色不均。為了對應於如此之光源部5之光源的變化,係藉由光檢測部3來檢測光源部5的光強度,並藉由回饋(feedback)控制來修正亮度或色彩的變化。
為了進行上述光檢測,時序生成部1係生成用以顯示出檢測光之預定期間之光檢測閘訊號GE,並輸出至光檢測部3。亦即,時序生成部1在上述預定期間(以下稱為「光檢測期間Ta」)中,生成使光檢測部3的檢測有效化之光檢測閘訊號GE, 並將該光檢測閘訊號GE輸出至光檢測部3。光檢測部3僅在光檢測閘訊號GE處於有效之光檢測期間Ta內進行光檢測,亦即測定來自導光部6的光(光源部5的光)之光量。
第8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中之畫像訊號I1、液晶面板部7之液晶的回應、發光驅動訊號Pn及光檢測閘訊號GE等各種訊號之時序關係的一例之時序圖。時序生成部1係以僅在用以進行光檢測之充分短的光檢測期間Ta內光檢測閘訊號GE成為有效之方式來進行控制,並以僅在上述光檢測期間Ta內成為有效之方式來控制光源部5之全部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n。亦即,時序生成部1係以在光檢測部3執行光檢測之光檢測期間Ta內,使光源部5之全部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之方式進行控制。
第8圖中,發光驅動訊號Pn的細實線係顯示用以依序點亮之點亮時序,粗實線係顯示用以進行光檢測之點亮時序。根據第8圖,發光驅動訊號Pn的點亮時序中由粗實線所示之點亮時序,係在與光檢測閘訊號GE相同之時序中成為有效。從上述結果中,可得知在本實施形態中,僅在取得由細實線所示之點亮時序的期間與由粗實線所示之點亮時序的期間之邏輯和而得之期間中,使各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
以上,彙總第5圖至第8圖所說明之內容,本實施形態之時序生成部1,係因應液晶面板部7中的掃描而一邊使光源部5的各區域點亮,並在光檢測期間Ta內生成使光源部5的全部分割區域點亮之發光驅動訊號Pn。此外,時序生成部1在光檢測期間Ta內,生成使光檢測部3的檢測有效化之光檢測閘訊號 GE。
接著,作為與上述不同之構成,說明在與用以使分割區域的光源依序點亮之點亮時序相同的時序中,個別地進行各分割區域之光源的光檢測之構成。第9圖係顯示在該構成中所生成之發光驅動訊號Pn的時序關係之時序圖。根據第9圖所示之發光驅動訊號Pn,在由細實線所示之用以依序點亮之點亮時序內的期間中,進行各分割區域之光源的光檢測(由粗實線所示)。亦即,於第9圖所示之發光驅動訊號Pn中,並未另外設置如第8圖所示用於光檢測之光檢測期間Ta,而是在與依序點亮相同之時序中進行光檢測用的點亮。此時,時序生成部1係以在使各分割區域之光源的光點亮之時序中,使光檢測閘訊號GE成為有效之方式來構成。
在第9圖所示之時序關係中,在檢測1個分割區域之光源的光量之時序中,不僅使1個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亦使鄰接之分割區域的光源點亮。例如,第9圖中,在對應於發光驅動訊號P1之分割區域的光檢測期間Ta中,鄰接之分割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2亦成為有效。如前述般,由於導光部6具有可使光廣範圍地擴散之效果,所以由某分割區域的光源所射出之光,不僅到達對應於導光部6的該分割區域之區域,亦到達與此鄰接之區域或更遠之區域。因此,於光檢測期間Ta中所檢測之光量,除了由發光驅動訊號P1所點亮之分割區域的光源之外,亦包含由發光驅動訊號P2所點亮之分割區域的光源之光量,而有無法正確地檢測1個分割區域之光源的光量之問題。
此外,當以前述之方式來改變亮度時,例如當使用 者控制為降低亮度時,如第10圖所示,用於依序點亮之發光期間縮短。於第10圖之情形中,於光檢測期間Ta中所檢測之光量,僅有從對應於發光驅動訊號P1之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並不受到來自鄰接區域的光之影響。然而,當使用者控制為提高亮度時,由於不僅是於光檢測期間Ta中成為檢測對象之分割區域,鄰接之分割區域亦點亮,所以會產生與第9圖所示之構成相同的問題。
以上,如使用第9圖及第10圖所說明,在藉由用以使分割區域的光源依序點亮之點亮時序相同的時序中來個別地進行各分割區域之光源的光檢測時,乃具有因亮度設定條件的不同,使光檢測部3所檢測之光量未成為一定之問題。此外,雖亦可考量第10圖所示之在點亮時序及光檢測期間Ta中為固定之其他構成,但在該構成中,無法更加地提高亮度。
相對於此,如第8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中,在光檢測部3進行光檢測之時序中,使光源部5的全部分割區域點亮。藉此,可穩定且正確地進行用以控制光源部5之各分割區域的發光強度之光強度的檢測。此外,亦可在寬廣範圍內改變亮度。再者,可因應液晶面板部7中的掃描,使光源部5的各分割區域點亮。藉此可抑制動畫模糊。
此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光源控制部4係如上述般以輸入由光檢測部3所檢測之光檢測值D,並與基準光檢測值MD進行比較來決定發光強度值E之方式進行控制,藉此可抑制所顯示之亮度或色彩的變化。
在以第8圖所示之方式進行控制時,在分割區域的光源依序點亮之時序以外的期間中,係產生用於光檢測之發光期 間。於此,用於光檢測之發光期間(光檢測期間Ta),較佳為光檢測部3(光感測器)盡可能檢測出有效光之短期間,且為不影響畫像的顯示品質之期間,亦即人類所無法察覺到之一瞬間的期間。
此外,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在使全部分割區域的光源同時點亮之期間內檢測光量,故即使將光檢測部3配置在液晶面板部7與導光部6之間的任意場所,亦可穩定地檢測光量。因此可得到配置自由度增加之效果。
另外,在以上的說明中,係已說明可進行使分割區域的光源一同點亮之控制之發光驅動訊號Pn、及可進行在該期間中進行光檢測之光檢測閘訊號GE的控制、以及亮度與色彩的調整方法,但此等光的點亮及檢測以及亮度與色彩的調整,亦可按每個圖框來進行。或者是,該調整可按每數個圖框,或是每隔數秒或數分鐘來進行。亦即,光檢測期間Ta中之光源部5的點亮及光檢測部3的檢測,可按每個較畫像訊號的1圖框更長之預定週期來進行。若以此方式隔著間隔來進行,而並非按每個圖框進行點亮及檢測,則可降低光檢測以及亮度與色彩的調整之處理量。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1中,時序生成部1係根據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垂直同步訊號V來生成發光驅動訊號Pn及光檢測閘訊號GE。相對於此,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時序生成部1係根據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畫像有效訊號DE來生成發光驅動訊號Pn及光檢測閘訊號GE。另外,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中,時序生成部1以外的構成及動作,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故省略該說明。
畫像有效訊號DE係顯示在畫像的1個圖框期間中 傳送實際的畫像資料之期間。在該畫像有效訊號為有效的期間(畫像有效期間)中,畫像的階度被寫入於液晶面板部7的液晶。畫像的1個圖框期間,係等於該畫像有效期間與空檔(blanking)期間之加總。空檔期間是指未寫入畫像之期間。例如,在標準的高畫質電視(hivision)訊號時,垂直1080線(line)為畫像有效期間,但垂直週期的總線數為1125線。該差的45線量為空檔期間。
接著使用第11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的詳細動作,第1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之畫像訊號I1、液晶面板部7之液晶的回應、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垂直同步訊號V及畫像有效訊號DE等各種訊號之時序關係之時序圖。第11圖的例子中,畫像有效訊號DE為High之期間為有效期間,亦即顯示畫像資料為有效之畫像有效期間,畫像有效訊號DE的Low期間為空檔期間。
第11圖中,虛線顯示液晶的回應,粗實線顯示使光源部5點亮之發光驅動訊號Pn。第11圖中,係顯示光源部5之垂直方向的分割區域數為4(n=4)之例子。發光驅動訊號Pn的移位量S,如下列式(2)所示,是由畫像有效訊號DE的畫像有效期間Tde與光源部5之垂直方向的分割區域數n來決定。
S=Tde/n‧‧‧(2)
如第11圖所示,時序生成部1係使各分割區域的光源依序點亮之發光驅動訊號Pn的下降時序每次以上述移位量S進行時間移位。具體而言,以畫像有效訊號DE的上升時序作為基準,以上述移位量S,使發光驅動訊號Pn的下降時序進行時間移位。由於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成為分割區域之光源的 發光期間,所以在增加亮度時,時序生成部1不改變下降時序而改變上升時序,以增長High期間。另一方面,在降低亮度時,時序生成部1不改變下降時序而改變上升時序,以縮短High期間。如此,時序生成部1藉由將發光驅動訊號Pn的下降時序固定並調整上升時序,來進行亮度調整。第11圖所示之雙箭頭,係顯示增長或縮短上升時序之調整。
如上述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由於根據畫像有效訊號DE來進行發光驅動訊號Pn的時序控制,所以可藉由與畫像的寫入掃描達到嚴謹的同步之時序,來使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依序點亮。因此,可使對應於液晶顯示部7的液晶充分地回應之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點亮,亦即可在液晶處於適當的狀態下使光源部5點亮,所以具有可抑制顯示影像的動畫模糊之效果。
〈實施形態3〉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畫像顯示裝置的構成之方塊圖。第12圖所示之畫像顯示裝置,具備有:基準值記錄部2、光檢測部3、光源控制部4、光源部5、導光部6、液晶面板部7、畫像訊號分析部10、及時序生成部11。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中,畫像訊號分析部10及時序生成部11以外的構成及動作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故省略該說明。
畫像訊號I1被輸入至畫像訊號分析部10及液晶面板部7。此外,畫像訊號I1中所含有之畫像基準訊號B被輸入至時序生成部11。亦即,除了畫像訊號I1被輸入至畫像訊號分析部10之外,本實施形態之畫像訊號I1及畫像基準訊號B的輸入係 與實施形態1相同。
畫像訊號分析部10係對於光源部5的各分割區域,分析畫像訊號I1的亮度(在此為亮度資訊),且生成顯示該分析結果之畫像分析資訊Yn並輸出至時序生成部11。亦即,畫像分析資訊Yn中,含有僅分割區域數之訊號(Y1、Y2、‧‧‧、Yn)。
時序生成部11,基本上為與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之時序生成部1相同之功能方塊部。時序生成部11,係根據畫像基準訊號B來生成使光檢測部3檢測光源部5的光強度之光檢測閘訊號GE,並將該光檢測閘訊號GE輸出至光檢測部3。此外,時序生成部11係根據畫像基準訊號B來生成使光源部5點亮及關暗之發光驅動訊號Pn,並將該發光驅動訊號Pn輸出至光源部5。發光驅動訊號Pn,係含有與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數目為相同數目之訊號。
第13圖係顯示於液晶面板部7的背面側之光檢測部3、光源部5、及導光部6的配置之圖。第13圖所示之例子中,於液晶面板部7的背面上,設置有導光部6的一種之導光板,於導光板的左側(液晶面板部7的左端及右端)配置有光源部5。光檢測部3,在此以俯視觀看時係配置在導光板的上端,但與上述同樣地,只要是設置在導光部6與液晶面板部7之間,即可設置在任意場所。
第13圖中,光源部5係在由在水平方向上為2個,在垂直方向上為m個所構成之n(=2×m)個分割區域的各區域中,配置有可獨立地控制之光源(第13圖中為紅(R)、綠(G)、藍(B)的3色光源)而構成。該光源部5所發出之光係藉由導光部6而面擴 散,且俯視觀看時從液晶面板部的一端導光至另一端為止。在此之間,紅(R)、綠(G)、藍(B)之3色光源的光混合而成為白色光。然後,該擴散後的光藉由光檢測部3所檢測。另外,在第13圖中,Er_11、Eg_11、Eb_11係意味著第13圖左上側的分割區域之3色光源的發光強度值E,Dr、Dg、Db意味著3色的光檢測值D。
導光部6,由於具有以不會產生光不均的方式擴散至寬廣範圍之功能,所以從光源部5之1個分割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不僅在導光部6中之對應的1個區域(以第13圖的導光部6上所示之虛線所顯示之範圍)內發光,亦或多或少在導光部6之鄰近區域或是距離更遠之區域中發光。換言之,導光部6的1個區域,不僅是以從光源部5之對應之1個分割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亦以與從該區域鄰接之分割區域的光源、或是距離更遠之分割區域的光源所發出之光疊合之光量來發光。
接著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的詳細動作。首先列舉出具體動作的一例來詳細說明畫像訊號分析部10的動作。首先,畫像訊號分析部10係算出畫像訊號I1之畫面全體的平均亮度HYa。接著,畫像訊號分析部10算出對應於分割區域之輸入畫像的每個分割畫面區域之平均亮度HYn(HY1、HY2、‧‧‧)。例如,畫像訊號分析部10當如第13圖所示般將畫面區域進行水平2分割、垂直4分割時,係對由水平1/2、垂直1/4所構成之8個分割畫面區域的各區域,算出平均亮度。然後,畫像訊號分析部10根據全體的平均亮度HYa及每個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HYn,生成畫像分析資訊Yn。該畫像分析資訊Yn,可為全體的平均亮度HYa與每個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HYn 之比較結果,或是由下列式(3)表示之此等的差分。
[數學式3]Yn=g×(HYn-HYa)‧‧‧(3)
在此,g為用以決定平均亮度的差對畫像分析資訊Yn所造成之影響之增益(gain)資訊。畫像分析資訊Yn的單位,例如可由以最低平均亮度值為0%,最大平均亮度值為100%之百分率來表示,或是由複數位元(bit)的階度值(若為8位元,則為0至255之範圍的值)來表示。此外,亦可分配為經標準化之亮度位準。
第14圖係列舉具體之畫像訊號I1的例子來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4圖的例子中,光源部5構成為水平2分割、垂直4分割,圖中的虛線係顯示對應於分割區域之分割畫面區域的交界線。第14圖(a)中,係顯示天空中具有明亮的太陽以及灰暗的雲之畫像,作為畫像訊號I1所顯示之畫像的一例。
第14圖(b)中,係顯示畫像訊號分析部10對於顯示第14圖(a)的畫像之畫像訊號I1所生成之畫像分析資訊Yn的一例。在此,為了簡化說明,對於每個分割畫面區域(每個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之畫像的平均亮度,係以5階段來顯示位準。亮度位準L1為平均亮度位準最低者,亮度位準L5為平均亮度位準最高者。此外,畫面全體的平均亮度HYa係設為亮度位準L3。
例如,畫像訊號分析部10由於左側的最上部之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與全體的平均亮度相同,所以關於該分割畫面區域(分割區域)係生成畫像分析資訊Y11=0。此外,例如從顯示出太陽之右側的上方開始之第2個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較全 體的平均亮度更大,所以畫像訊號分析部10對於該分割畫面區域(分割區域)係生成畫像分析資訊Y22=+2。此外,例如由於顯示出灰暗的雲之左側的最下部之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較全體的平均亮度更小,所以畫像訊號分析部10對於該分割畫面區域(分割區域)係生成畫像分析資訊Y14=-2。
如此構成之畫像訊號分析部10係比較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與全體的平均亮度,並輸出作為畫像分析資訊Yn。此外,畫像訊號分析部10對於對應於平均亮度較全體的平均亮度更高之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係生成值更大之畫像分析資訊Yn,而對於對應於平均亮度較全體的平均亮度更低之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則生成該值更小之畫像分析資訊Yn。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雖使用畫像的亮度資訊來求取畫像分析資訊Yn,但例如亦可取代為畫像訊號的紅(R)、綠(G)、藍(B)當中階度最高之訊號的平均值,來求取畫像分析資訊Yn。
接著詳細說明時序生成部11的動作。第15圖係顯示在輸入有顯示第14圖所示之畫像之畫像訊號I1時,畫像訊號I1、液晶面板部7之液晶的回應、發光驅動訊號Pn及光檢測閘訊號GE等各種訊號之時序關係的一例之時序圖。垂直同步訊號V係為顯示圖框的前頭時序之訊號,並與畫像訊號I1同步。第15圖的例子中,係將1圖框的週期設為T。第15圖中係與第5圖同樣地,虛線為液晶的回應,粗實線為輸入於光源部5之發光驅動訊號Pn,並顯示光源部5的分割區域數為8之情形(水平方向2分割,垂直方向4分割)之例子。
與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時序生成部1相同,時序生 成部11,係以在下一圖框的畫像資料(data)即將開始被寫入於液晶面板之前使發光驅動訊號Pn下降(點亮期間結束)之方式來進行控制,藉此可在考量到液晶的回應之適當時序中使光源部5發光。
具體而言,在垂直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之分割區域(在水平方向上鄰接之分割區域)中,由於對於液晶面板之畫像資料之寫入幾乎在相同時序中產生,所以時序生成部11係以使對應於此等分割區域之發光驅動訊號Pn會在相同時序中下降之方式來進行控制。
例如,時序生成部11係以使對應於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之分割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11及P21同時下降之方式來進行控制。此外,例如與此等分割區域分別在垂直方向上鄰接之分割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12及P22,係以在從發光驅動訊號P11及P21僅延遲由上述式(1)表示之時間的移位量S之時間中下降之方式來進行控制。
亦即,時序生成部11在從垂直同步訊號V的上升開始僅經過時間T後,使最初之發光驅動訊號P11及P21的下降發生,並且每次以由上述式(1)表示之移位量S逐步進行時間移位,藉此來使發光驅動訊號P21及P22、P31及P32、‧‧‧、Pm1及Pm2的降低發生。例如,如第15圖所示,當光源部5之垂直方向的分割區域數為4時,發光驅動訊號P11及P21的下降點為從垂直同步訊號V開始的T期間後,而發光驅動訊號P12及P22的下降點為T+T/4期間後。
由於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成為分割區域之 光源的發光期間,所以在增加亮度時,時序生成部11不改變下降時序而改變上升時序,以增長High期間。另一方面,在降低亮度時,時序生成部11不改變下降時序而改變上升時序,以縮短High期間。如此,時序生成部11藉由將發光驅動訊號Pn的下降時序固定並調整上升時序,來進行亮度調整。
在此,時序生成部11係根據從畫像訊號分析部10所輸出之畫像分析資訊Yn,來改變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亦即,時序生成部11根據畫像分析資訊Yn,來控制對應於在液晶面板部7中的掃描之光源部5之各分割區域的High期間(點亮期間)。
在此,畫像分析資訊Yn如上述般,係根據畫面全體的平均亮度以及各個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而生成。因此,時序生成部11係以對應於使用者所能夠設定之畫面全體的亮度設定值之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為基準,而根據畫像分析資訊Yn來改變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之增減。
具體而言,時序生成部11當分割畫面區域的畫像分析資訊Yn值較畫面全體的平均亮度值更大時,係以較上述基準的High期間更增長對應之分割區域之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而增亮該分割畫面區域的亮度之方式進行控制。相反的,時序生成部11當分割畫面區域的畫像分析資訊Yn值較畫面全體的平均亮度值更小時,係以較上述基準的High期間更縮短對應之分割區域之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而降低該分割畫面區域的亮度之方式進行控制。
第15圖係顯示藉由畫像分析資訊Yn來改變分別對 應之分割區域之發光驅動訊號Pn的High期間之模樣。在第14圖所示之左側之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中,由於畫像分析資訊Y11=0,所以時序生成部11係以僅在基準的High期間中,使對應之分割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11成為High之方式來進行控制。在第14圖所示之右側之最上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中,由於畫像分析資訊Y21=+1,所以時序生成部11係以在較基準的High期間稍微長之期間中,使對應之分割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21成為High之方式來進行控制。此外,在第14圖所示之右側之最下部的分割畫面區域中,由於畫像分析資訊Y24=-2,所以時序生成部11係以在較基準的High期間更短之期間中,使對應之分割區域的發光驅動訊號P24成為High之方式來進行控制。
如上述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畫像顯示裝置,若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HYn較全體的平均亮度HYa更大,則可增大對應之分割區域的亮度,若分割畫面區域的平均亮度HYn較全體的平均亮度HYa更小,則可降低對應之分割區域的亮度。因此,可因應畫像訊號I1之每個分割畫面區域的亮度,來改變光源部5之分割區域的亮度,所以可提高顯示畫像的對比。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時序生成部11係除了此動作之外,亦可進行與實施形態1之時序生成部1相同的動作。例如,時序生成部11係因應液晶面板部7中的掃描,一邊使光源部5的各分割區域點亮,並在光檢測期間Ta內生成使光源部5的全部分割區域點亮之發光驅動訊號Pn。此外,時序生成部11係在光檢測期間Ta內,生成使光檢測部3的檢測有效化之光檢測閘訊號GE。因此,與實施形態1相同,可穩定且正確地進行用以控制光 源部5之各分割區域的發光強度之光強度的檢測,並可抑制動畫模糊。
本發明於其發明的範圍內可自由地組合各實施形態,或是適當地對各實施形態進行變形或省略。
1‧‧‧時序生成部
2‧‧‧基準值記錄部
3‧‧‧光檢測部
4‧‧‧光源控制部
5‧‧‧光源部
6‧‧‧導光部
7‧‧‧液晶面板部
B‧‧‧畫像基準訊號
D‧‧‧光檢測值
E‧‧‧發光強度值
GE‧‧‧光檢測閘訊號
I1‧‧‧畫像訊號
MD‧‧‧基準光檢測值
ME‧‧‧基準發光強度值
Pn‧‧‧發光驅動訊號

Claims (6)

  1. 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係具備有:液晶面板部,係藉由與畫像訊號同步並在預定方向上依序掃描,來因應前述畫像訊號的階度以改變光的穿透率;光源部,係分割為複數個區域;光檢測部,用以檢測前述光源部的光強度;光源控制部,係根據由前述光檢測部所檢測之光檢測值,來控制前述光源部的發光強度;以及時序生成部,係根據前述畫像訊號中所含有之畫像基準訊號,生成使前述光源部發光之發光驅動訊號、以及使前述光檢測部檢測前述光源部的光強度之光檢測閘訊號;前述時序生成部所生成之前述發光驅動訊號係因應前述液晶面板部中的前述掃描而使前述光源部的各前述區域點亮,並在因應前述掃描之點亮期間之途中的預定期間內,使前述光源部的全部區域點亮,且前述時序生成部所生成之前述光檢測閘訊號係在前述預定期間內,使前述光檢測部的檢測有效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畫像顯示裝置,更具備:導光部,用以將來自前述光源部的光射出至前述液晶面板部;前述光檢測部被設置在前述液晶面板部與前述導光部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畫像訊號中所含有之前述畫像基準訊號,係含有垂直同步訊號 或畫像有效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預定期間內之前述光源部的點亮及前述光檢測部的檢測,係按每個較前述畫像訊號的1個圖框更長之預定週期來進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光源控制部,係根據由前述光檢測部所檢測之前述光檢測值以及預先設定之基準光檢測值,來控制前述光源部的發光強度;前述基準光檢測值係隨著前述光源部之點亮的累積時間而逐漸降低。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畫像顯示裝置,更具備:畫像訊號分析部,係對於各前述區域分析前述畫像訊號的亮度,並生成顯示其分析結果之畫像分析資訊;前述時序生成部係根據前述畫像分析資訊,來控制因應前述掃描之前述光源部之各前述區域的點亮期間。
TW102116486A 2012-05-25 2013-05-09 畫像顯示裝置 TWI534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9294A JP5943707B2 (ja) 2012-05-25 2012-05-25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259A TW201401259A (zh) 2014-01-01
TWI534788B true TWI534788B (zh) 2016-05-21

Family

ID=49621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6486A TWI534788B (zh) 2012-05-25 2013-05-09 畫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41886B2 (zh)
JP (1) JP5943707B2 (zh)
KR (1) KR101475606B1 (zh)
CN (1) CN103426408B (zh)
TW (1) TWI534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0692B2 (ja) * 2012-05-25 201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132784A (ja) * 2014-01-16 2015-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083630A (ja) * 2015-10-28 2017-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6883220B2 (ja) * 2016-05-31 2021-06-0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制御方法
WO2017213052A1 (ja) * 2016-06-08 2017-1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測距システム及び測距方法
CN106297713B (zh) * 2016-09-26 2020-01-2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改善影像动态模糊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344334B1 (ko) * 2017-06-27 2021-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473199B1 (ja) * 2017-08-04 2019-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CN109389951B (zh) * 2017-08-14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的驱动方法及驱动电路、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8510956B (zh) * 2018-05-02 2020-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136656A (zh) * 2019-04-24 2019-08-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3222A (ja) * 2000-10-13 2002-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情報携帯機器、媒体及び情報集合体
JP3715616B2 (ja) * 2002-11-20 2005-11-09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該装置のコモン電圧設定方法
JP4757440B2 (ja) * 2003-11-28 2011-08-24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537477A (ja) * 2004-05-14 2007-12-2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マトリクスディスプレイ用の走査バックライト
JP4593257B2 (ja) * 2004-12-09 2010-12-08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029985A (zh) 2006-03-03 2007-09-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058631B2 (ja) * 2006-03-03 2012-10-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2007287422A (ja) 2006-04-14 2007-11-01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バックライトの調整方法
JP4182989B2 (ja) 2006-05-30 2008-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32155B2 (ja) 2006-09-20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4803069B2 (ja) * 2007-02-23 2011-10-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414437B (zh) 2007-10-19 2012-07-2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028301B2 (ja) * 2008-03-04 2012-09-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20110024102A (ko) 2009-09-01 2011-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Led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이용하는 led 구동 시스템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1076034A (ja) 2009-10-02 2011-04-14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669558B1 (ja) * 2009-10-20 2011-04-13 株式会社ナナオ 表示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11118001A (ja) * 2009-11-30 2011-06-16 Fujitsu Ten Ltd 映像表示装置
JP5797471B2 (ja) * 2010-06-16 2015-10-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入出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6277A (ja) 2013-12-09
KR20130132318A (ko) 2013-12-04
JP5943707B2 (ja) 2016-07-05
US20130314641A1 (en) 2013-11-28
CN103426408B (zh) 2016-05-25
TW201401259A (zh) 2014-01-01
CN103426408A (zh) 2013-12-04
KR101475606B1 (ko) 2014-12-22
US9341886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4788B (zh) 畫像顯示裝置
KR10068626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31928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or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light output of a display
RU2464605C1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вызываемого углом наблюдения цветового сдвига
US20020063670A1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92595B (zh)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
US889676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100013866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JP20052584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762795B (zh) 顯示裝置的光源控制方法及液晶顯示裝置
US20180240418A1 (en) 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image display method
US20090295783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9134237A (ja) 表示装置
JP20052084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00875A (zh) 立體畫像顯示裝置
JP605060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89435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駆動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駆動方法
CN109727581B (zh) 场序型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方法
KR20090082861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TWI427607B (zh) 場序式液晶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
JP2015132784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602929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制御装置、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86255A (ja) バックライト制御装置、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