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0181B - Measurement method of electronic multiplication rat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asurement method of electronic multiplication rat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181B
TWI530181B TW100109451A TW100109451A TWI530181B TW I530181 B TWI530181 B TW I530181B TW 100109451 A TW100109451 A TW 100109451A TW 100109451 A TW100109451 A TW 100109451A TW I530181 B TWI530181 B TW I5301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ultiplied
electron multiplication
average value
lumin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9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1208A (en
Inventor
Katsuhide Ito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Photonics Kk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14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1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1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3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dark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13Transfer or readout registers; Split readout registers or multiple readout regis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2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using frame transfer [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
作為先前之攝像裝置,已知有具備具有電荷倍增機構之CMD(Charge Multiplying Detector)-CCD攝像裝置者。如此之攝像裝置中,會因該裝置之劣化等而有在用戶設定之倍增率與所拍攝之倍增圖像之實際倍增率之間產生偏差之情形。因此,已知有一種方法,其係在如此之攝像裝置中,記憶以對應於CMD-CCD攝像元件之遮光區域之像素拍攝且以倍增率1倍增之第1信號值,再者,記憶以對應於該遮光區域之像素拍攝且以特定之倍增率倍增之第2信號值後,以第1信號值除以第2信號值,藉此而算出實際之倍增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9000號公報
而如上述之攝像裝置中,乃謀求可即時測定倍增率之倍增率之測定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含有受光部及光學黑色部之電子倍增型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且具備: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之第1步驟;於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之第2步驟;於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之第3步驟;使用第2及第3步驟中算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之第4步驟;及使用第4步驟中算出之轉換係數、及基準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求得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之第5步驟。
又,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攝像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含有受光部及光學黑色部之電子倍增型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且具備:圖像獲取部,其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亮度算出部,其於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且算出對應於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轉換係數算出部,其使用由亮度算出部所算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及倍增率算出部,其使用由轉換係數算出部所算出之轉換係數、及基準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求得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
該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係以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於所獲取之倍增圖像中,算出分別對應於受光部與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並使用所算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然後,使用所算出之轉換係數與基準倍增率之轉換係數,求得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如此,根據該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由於使用分別對應於受光部與光學黑色部之相同倍增率之像素,求得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因此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
又,本發明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中,較佳為進而具備以使第5步驟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之方式而調整電子倍增電壓之步驟。根據該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如上述,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因此,以使所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之方式調整電子倍增電壓,藉此可即時調整電子倍增率。
又,本發明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中,較佳為進而具備以使第5步驟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特定之倍增率之方式而修正倍增圖像之亮度值之步驟。根據本發明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如上述,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因此,以使所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之方式修正倍增圖像之亮度值,藉此可即時調整電子倍增率。
又,本發明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中,較佳為進而具備使用對應於該電子倍增率之過剩雜訊指數而修正第5步驟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之步驟。此情形時,由於使用對應於該電子倍增率之過剩雜訊指數修正所求得之電子倍增率,因此可獲得正確之電子倍增率。
再者,本發明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中,較佳為在第1步驟中,獲取在互不相同之時刻所拍攝之第1及第2倍增圖像作為倍增圖像;在第2步驟中,基於第1倍增圖像與第2倍增圖像之加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之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第1倍增圖像與第2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之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在第3步驟中,基於第1倍增圖像與第2倍增圖像之加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之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第1倍增圖像與第2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之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此情形時,倍增圖像包含於不同時刻所拍攝之2個倍增圖像(第1及第2倍增圖像)。並且,在該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中,分別基於2個倍增圖像,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之受光部及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因此,可獲得正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尤其,亮度分散平均值係基於2個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因此可減輕該攝像裝置之陰影之影響,成為正確之值。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另,對各圖中同一或相當部分附加同一符號,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所示,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具備電子倍增型固體攝像元件(電子倍增型攝像元件)10。該固體攝像元件10構成為具有排列成陣列狀之複數之像素,輸出於該各像素中對應於光入射量所生成之電荷信號,且具有將電荷信號倍增之電子倍增部。
如圖2所示,固體攝像元件10作為具有含垂直移位暫存器之攝像部101、蓄積部102、及水平移位暫存器103之FT(訊框傳送)型CCD而構成。攝像部101包含:圖像部(受光部)101a,其用於獲取由入射光像形成之圖像;與光學黑色(OPB)部101b,其由特定之遮光構件予以遮光,作為無光入射部分之亮度之參照使用。本實施形態中,圖像部101a配置於攝像部101之中央,OPB部101b沿著圖像部101a之邊緣配置。如此之攝像部101成為將單位像素100排列成2維陣列狀之結構。
蓄積部102與攝像部101相同,成為將單位像素排列成2維陣列狀之結構。又,蓄積部102設於攝像部101與水平移位暫存器103之間。如此之蓄積部102不用於檢測被不透明金屬等遮掩之光像,而用於蓄積在攝像部101之單位像素100之各者生成之電荷信號,或向水平移位暫存器103傳送該電荷信號。
具有如此構成之固體攝像元件10中,首先,當對攝像部101入射光像時,於各複數之像素100中生成對應於入射光之電荷信號而進行圖像之獲取。其次,將攝像部101之各像素100中生成之電荷信號蓄積於蓄積部102。接著,利用輸出暫存器即水平移位暫存器103進行電荷信號之讀取。
固體攝像元件10中除水平移位暫存器103外,並設有具有電子倍增功能之電子倍增部即倍增暫存器105。藉此,該固體攝像元件10將高於一般之電壓作為電子倍增電壓而施加於倍增暫存器105並傳送電荷信號,從而構成為可以特定之電子倍增率倍增電荷信號之電子倍增型CCD(EM-CCD)。根據如此之構成,從攝像部101之各像素100向水平移位暫存器103傳送之電荷信號進而經由連接暫存器104被傳送至倍增暫存器105,藉此以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予以倍增,並將所得之倍增電荷信號從輸出端106作為圖像資料輸出。
此處,如圖1所示,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進而具備冷卻器12與散熱器14。冷卻器12為降低暗電流雜訊等而將固體攝像元件10保持在冷卻至特定溫度之狀態。散熱器14連接於冷卻器12之散熱側,利用風扇產生對流或利用水之循環等而進行散熱。另,冷卻器12與固體攝像元件10成為封入於真空密封管11內之構成。
又,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進而具備:類比信號處理部16、A/D轉換部18、DSP(數位信號處理器)部20、及視訊信號轉換部22。類比信號處理部16對從固體攝像元件10輸出之類比之電荷信號進行必要之信號處理。類比信號處理部16所進行之信號處理係例如將從固體攝像元件10輸出之類比視訊信號(電荷信號)直流再生,且以成為適於後段之A/D轉換之振幅之方式將類比視訊增幅之處理。
A/D轉換部18將從類比信號處理部16輸出之類比視訊信號轉換為數位視訊信號並向後段之DSP部20輸出。DSP部20對從A/D轉換部18輸出之數位視訊信號實施信號處理,並向後段之視訊信號轉換部22輸出。視訊信號轉換部22對從DSP部20輸出之圖像資料即數位視訊信號附加水平、垂直之視訊同步信號,而生成作為從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向外部輸出之輸出信號之數位視訊信號。
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進而具備CPU24、時序控制部26、固體攝像元件驅動部28。CPU24係實行攝像控制處理之CPU,且控制DSP部20或時序控制部26或固體攝像元件驅動部28等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之各部之動作。
又,CPU24如圖3所示,功能上具有圖像獲取部24a、亮度算出部24b、轉換係數算出部24c、倍增率算出部24d及修正部24e。CPU24藉由圖像獲取部24a~修正部24e進行特定之運算,而實行後述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之各項處理。
時序控制部26生成並輸出固體攝像元件10或A/D轉換部18等之動作所必要之時序信號。固體攝像元件驅動部28參照來自時序控制部26之時序信號或來自CPU24之指示信號等,進行於攝像部101、蓄積部102及各暫存器103~105中之電荷傳送之控制,或對於倍增暫存器105之電子倍增電壓之條件控制等。另,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之各部之動作所需之電壓係從電源部30供給。
接著,參照圖4,針對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進行說明。該測定方法係由CPU24適當控制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之各部,且由圖像獲取部24a~修正部24e進行特定之運算而實行。
首先,圖像獲取部24a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第1步驟S1)。具體言之,將由固體攝像元件10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生成之倍增電荷信號以類比信號處理部16進行信號處理後,以A/D轉換部18轉換為數位信號,而作為倍增圖像記憶於DSP部20之記憶體內。
接著,亮度算出部24b於第1步驟S1所獲取(記憶)之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平均輸出計數)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平均輸出計數之分散)(第2步驟S2)。此處,所謂倍增圖像中對應於圖像部101a之像素,係構成倍增圖像之一部分之像素,且係與來自固體攝像元件10之圖像部101a之各像素100之電荷信號對應之像素。
接著,亮度算出部24b於相同之第1步驟S1所獲取之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第3步驟S3)。此處,所謂倍增像素中對應於OPB部101b之像素,係構成倍增像素之一部分之像素,且係與來自固體攝像元件10之OPB部101b之各像素100之電荷信號對應之像素。
接著,轉換係數算出部24c使用第2步驟S2及第3步驟S3所算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第1步驟S1中所獲取之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第4步驟S4)。此處,所謂轉換係數,係表示1個輸出計數相當於多少光電子之係數,可如下求得。
如下式所示,可知亮度分散平均值係作為亮度平均值之一次函數表示。
[數1]
V(I)=(1/CF)×(I-offset)+r 2 /CF 2
此處,V(I)係亮度分散平均值,CF係轉換係數,I係亮度平均值,r係讀取之雜訊。根據上式,亮度分散平均值V(I)之斜率(亮度平均值I之係數)成為轉換係數CF之倒數。圖5係作為一例將複數之圖像中亮度平均值與亮度分散平均值標繪而成之圖。圖5中,連結各點之直線L大致為上式之亮度分散平均值V(I)。
因此,只要求得該直線L之斜率而取倒數,則可求得轉換係數。並且,該直線L之斜率係由亮度互不相同之2個倍增圖像(或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求得。即,若將對應於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分別設為Ia及Va,且將對應於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分別設為Ib及Vb,則由下式求得轉換係數CF。
[數2]
CF=(Ia-Ib)/(Va-Vb)
接著,倍增率算出部24d如上述使用第4步驟S4中算出之轉換係數,與預先保持之基準電子倍增率(例如1倍)之轉換係數,算出第1步驟S1中所獲取之倍增圖像之實際電子倍增率(即利用固體攝像元件10之實際電子倍增率)(第5步驟S5)。根據本發明者等之見解,該實際電子倍增率可由下式求得。
[數3]
實際電子倍增率=基準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實際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
此處,所謂上述之實際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係第4步驟S4中所算出之轉換係數。根據以上步驟,求得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所獲取之倍增圖像之實際電子倍增率。另,所求得之電子倍增率可即時作為數值輸出,亦可連同圖像資料一併輸出。
如上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以預先設定之特定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於所獲取之倍增圖像中,算出分別對應於圖像部101a與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使用所算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然後,使用所算出之轉換係數與基準倍增率之轉換係數,求得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如此,根據該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即根據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使用分別對應於圖像部101a與OPB部101b之相同倍增率之像素,求得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因此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
另,於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中,獲取亮度不同之2個倍增圖像,而算出各自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從而如上述亦可求得轉換係數並求得電子倍增率。此情形時,亦可將2個倍增圖像中之一方之倍增圖像利用擋板或蓋等加以遮光而作為所獲取之暗圖像。但,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作為該暗圖像,藉由利用對應於OPB部101b之像素,無須利用擋板或蓋等加以遮光而獲取暗圖像,且將對應於圖像部101a之像素合併利用,藉此可基於1個倍增圖像而求得電子倍增率,因而較為有效。
此處,亮度平均值與亮度分散平均值間之直線性係隨著亮度平均值變大而如圖6(a)所示變差。因此,較佳為預先測定直線性差之亮度平均值,而不以直線性差之亮度平均值求得電子倍增率,以此方式預先設定最大亮度平均值。此情形時,由於防止以超過直線性差之最大亮度平均值之亮度平均值求得電子倍增率,因此可正確地求得電子倍增率。
又,為求得更正確之電子倍增率,需要考慮過剩雜訊指數(過剩雜訊因子:excess noise factor)。另,所謂過剩雜訊指數,是表示在倍增電子時產生之倍增起伏者。如此之過剩雜訊指數已知會隨電子倍增率之變化而變化(例如參照「PhotonTransfer Methods and Results For Electron Multiplication CCDs,Proceedings of SPIE Vol.5558,P248-P259」)。將伴隨電子倍增率之變化之過剩雜訊指數之變化之一例顯示於圖6(b)。根據圖6(b),過剩雜訊指數在電子倍增率為1倍時為1.0,但隨著電子倍增率上升而上升,電子倍增率為10倍以上時變成將近1.4。
對此,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較佳為,作為第5步驟S5之後續步驟,進而具備由修正部24e將第5步驟S5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以對應於該電子倍增率之過剩雜訊指數修正之步驟。此情形時,藉由將第5步驟S5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除以對應於該電子倍增率之過剩雜訊指數,可求得修正後之電子倍增率。藉由進行如此之修正,而可正確求得第1步驟S1中獲取之倍增圖像之實際電子倍增率。另,如圖7所示,預先保持將電子倍增率與過剩雜訊指數建立關聯之表,參照其進行該修正,從而可更有效地修正電子倍增率。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中,在第1步驟S1中,如圖8所示,可由圖像獲取部24a獲取在互不相同(若可能則連續)之時刻所拍攝之第1倍增圖像(例如第1訊框前之圖像)A及第2倍增圖像(例如目前之圖像)B作為倍增圖像AB。此時,圖像獲取部24a生成第1倍增圖像A與第2倍增圖像B之加算圖像C,並記憶於DSP部20之記憶體內,且生成第1倍增圖像A與第2倍增圖像B之減算圖像D,並記憶於DSP部20之記憶體內。另,第1倍增圖像A及第2倍增圖像B係以同一電子倍增率及光量拍攝者。又,第1倍增圖像A、第2倍增圖像B、加算圖像C及減算圖像D分別包含對應於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區域102a,與對應於OPB部101b之像素之區域102b。
此情形時,第2步驟S2之後之步驟如下進行。首先,在第2步驟S2中,亮度算出部24b基於加算圖像C,算出與倍增圖像AB之圖像部101a對應之像素之(即區域102a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減算圖像D,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具體言之,亮度算出部24b算出對應於加算圖像C之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將其除以2所得之值作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Ia。又,亮度算出部24b算出對應於減算圖像D之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將其除以2所得之值作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圖像部101a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Va。
接著,在第3步驟S3中,亮度算出部24b基於加算圖像C而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OPB部101b之像素之(即區域102b之)亮度平均,且基於減算圖像D,算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具體言之,亮度算出部24b算出對應於加算圖像C之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將其除以2所得之值作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Ib。又,亮度算出部24b算出對應於減算圖像D之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將其除以2所得之值作為對應於倍增圖像AB之OPB部101b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Vb。
然後,使用如上算出之亮度平均值Ia、Ib及亮度分散平均值Va、Vb,由轉換係數算出部24c算出轉換係數CF(第4步驟S4),由倍增率算出部24d算出倍增圖像AB之實際電子倍增率(第5步驟S5)。
如此,在第1步驟S1中獲取第1倍增圖像A及第2倍增圖像B之2個倍增圖像,在第2步驟S2及第3步驟S3中利用該等倍增圖像之加算及減算圖像,藉此可獲得倍增圖像AB之正確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尤其,亮度分散平均值係基於2個圖像之減算圖像而算出,因此可排除被攝體或透鏡或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等之陰影之影響,成為正確之值。又,即使入射至圖像部101a之光量不均一之情形中,亦可求得正確之電子倍增率。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可具備以下步驟作為第5步驟之後續步驟:當第5步驟S5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與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不同之情形時(即實際電子倍增率與設定之電子倍增率不同之情形時),以使第5步驟S5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特定電子倍增率之方式,由修正部24e調整電子倍增電壓。
或者,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可具備以下步驟作為第5步驟之後續步驟:當第5步驟S5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與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不同之情形時,以使第5步驟S5中求得之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特定電子倍增率之方式,由修正部24e修正倍增圖像之亮度值。
具備該等步驟之情形中,利用上述第1步驟S1~第5步驟S5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因此可即時調整電子倍增率。
另,上述實施形態之各圖像之記憶不限於DSP部20之記憶體,例如亦可以連接於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1之HDD等之外部記憶裝置進行。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即時測定電子倍增率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及攝像裝置。
1...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
10...固體攝像元件
24a...圖像獲取部
24b...亮度算出部
24c...轉換係數算出部
24d...倍增率算出部
101a...圖像部
101b...OPB部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固體攝像元件之構成之一例之模式圖。
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CPU之功能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顯示圖1所示之電子倍增型攝像裝置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之順序之流程圖。
圖5係顯示亮度平均值與亮度分散平均值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6(a)係顯示亮度平均值與亮度分散平均值之關係之一例之圖,圖6(b)係顯示電子倍增率與過剩雜訊指數之關係之一例之圖。
圖7係聯繫電子倍增率與過剩雜訊指數之表之一例。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之其他順序之一部分之圖。
24...CPU
24a...圖像獲取部
24b...亮度算出部
24c...轉換係數算出部
24d...倍增率算出部
24e...修正部

Claims (7)

  1. 一種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含有受光部及光學黑色部之電子倍增型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且具備: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之第1步驟;於前述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前述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之第2步驟;於前述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前述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之第3步驟;使用前述第2及第3步驟中算出之前述亮度平均值及前述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前述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之第4步驟;及使用前述第4步驟中算出之前述轉換係數、及基準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求得前述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之第5步驟。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其中進而具備以使前述第5步驟中求得之前述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前述特定電子倍增率之方式,調整電子倍增電壓之步驟。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其中進而具備以使前述第5步驟中求得之前述電子倍增率變成預先設定之前述特定電子倍增率之方式,修正前述倍增圖像之亮度值之步驟。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其中進而具備使用對應於該電子倍增率之過剩雜訊指數而修正前述第5步驟中求得之前述電子倍增率之步驟。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步驟中,獲取在互不相同之時刻所拍攝之第1及第2倍增圖像作為前述倍增圖像;在前述第2步驟中,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加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在前述第3步驟中,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加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
  6. 如請求項4之電子倍增率之測定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步驟中,獲取在互不相同之時刻所拍攝之第1及第2倍增圖像作為前述倍增圖像;在前述第2步驟中,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加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 在前述第3步驟中,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加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且基於前述第1倍增圖像與前述第2倍增圖像之減算圖像,算出對應於前述倍增圖像之前述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分散平均值。
  7. 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含有受光部及光學黑色部之電子倍增型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且具備:圖像獲取部,其以預先設定之特定之電子倍增率獲取倍增圖像;亮度算出部,其於前述倍增圖像中,算出對應於前述受光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且算出對應於前述光學黑色部之像素之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轉換係數算出部,其使用由前述亮度算出部所算出之前述亮度平均值及亮度分散平均值,算出前述倍增圖像之轉換係數;及倍增率算出部,其使用由前述轉換係數算出部所算出之前述轉換係數、及基準電子倍增率之轉換係數,求得前述倍增圖像之電子倍增率。
TW100109451A 2010-05-14 2011-03-18 Measurement method of electronic multiplication rat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TWI530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2204A JP5551510B2 (ja) 2010-05-14 2010-05-14 電子増倍率の測定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1208A TW201141208A (en) 2011-11-16
TWI530181B true TWI530181B (zh) 2016-04-11

Family

ID=44914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9451A TWI530181B (zh) 2010-05-14 2011-03-18 Measurement method of electronic multiplication rat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8597B2 (zh)
EP (1) EP2571253A4 (zh)
JP (1) JP5551510B2 (zh)
TW (1) TWI530181B (zh)
WO (1) WO20111421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9000A (ja) * 2001-06-21 2003-01-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3158679A (ja) * 2001-08-20 2003-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荷増倍型固体電子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GB0501149D0 (en) 2005-01-20 2005-02-23 Andor Technology Plc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electron multiplying CCds
JP2006324614A (ja) * 2005-05-16 2006-11-30 Koji Eto 高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画素周辺記録型撮像素子
JP2008271049A (ja) * 2007-04-18 2008-11-0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ゲイン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50475A1 (en) 2013-02-28
EP2571253A1 (en) 2013-03-20
US9148597B2 (en) 2015-09-29
JP2011244076A (ja) 2011-12-01
JP5551510B2 (ja) 2014-07-16
WO2011142167A1 (ja) 2011-11-17
TW201141208A (en) 2011-11-16
EP2571253A4 (en)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234B (zh) An image signal correcting means, an image capturing means, an image signal correcting means, and an image signal correcting processing means
KR101536060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JP4704913B2 (ja) 画像補正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090079854A1 (en) Non-uniformity correction of images generated by focal plane arrays of photodetectors
JP2009284424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20606B (zh) 影像處理設備及影像處理設備之控制方法
JPH08331463A (ja) アクティブ画素を用いたccd撮像装置のスミア修正
JP5520833B2 (ja) 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540898B (zh)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electron multiplication rate
JP2013150144A (ja) 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77047A (ja) 電子カメラ
JP5033702B2 (ja) 撮像装置
TWI530181B (zh) Measurement method of electronic multiplication rat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JP5496922B2 (ja) クロストーク量測定装置、これを用いた色補正装置およびクロストーク量測定方法
JP2010263585A5 (zh)
JP2010268271A (ja) 撮像装置
JP2007053659A (ja) 計測用撮像装置
JP2004088306A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5089486B2 (ja) 赤外線撮像装置
JP2004117254A (ja) 赤外線撮像装置
JP2008028634A (ja) 撮像装置
JP2016174246A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2011055336A (ja) 撮像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2006303953A (ja) 黒レベル補正装置
JP5421703B2 (ja) 画像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