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976B -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 Google Patents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26976B TWI526976B TW102142505A TW102142505A TWI526976B TW I526976 B TWI526976 B TW I526976B TW 102142505 A TW102142505 A TW 102142505A TW 102142505 A TW102142505 A TW 102142505A TW I526976 B TWI526976 B TW I52697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portable electronic
- electronic device
- cloud server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15—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telemetry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2—Global tracking of patients, e.g. by using G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監控機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基於具有定位功能的通訊網路的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傳統上,為避免醫療疏失,常用的技術是利用射頻識別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tag),然則其功能僅止於被動式的偵測1~2公分以內的物品或人身上所貼的標籤。對於病患或醫護人員的追蹤與保護,無法有效與即時達成。或許可利用手機的2G、3G、4G等行動通訊功能來追蹤醫護人員,然而此一方式需要一筆龐大的通訊費用,而且2G、3G、4G等行動通訊功能的電波強度會干擾醫院儀器的運作。
本發明提供一種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基於固定式地標節點的通訊網路,而利用可攜式電子裝置來監控穿戴
式監控裝置,可有效地掌握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用戶行蹤。
本發明的監控系統包括雲端伺服器、通訊網路、穿戴式監控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通訊網路包括多個定位節點與至少一閘道節點。上述定位節點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且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而閘道節點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與第二通訊協定,其透過第一通訊協定分別與上述定位節點溝通,並透過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網際網路。穿戴式監控裝置包括:監控端通訊模組,支援第一通訊協定,利用定位節點來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位置資訊,並透過通訊網路傳送位置資訊至雲端伺服器;以及裝置標籤,記錄有用戶資訊。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控制端通訊模組,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與監控端通訊模組建立連線,並獲得監控端通訊模組的識別資訊;讀取模組用以讀取裝置標籤而獲得用戶資訊;以及無線通訊模組,支援第二通訊協定,藉以連接至雲端伺服器,而自雲端伺服器獲得對應於識別資訊的位置資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固定式地標為照明裝置或家用電器或內建無線通訊模組的電子裝置,第一通訊協定為藍牙(Bluetooth)通訊協定、群蜂(Zigbee)通訊協定及ANT+通訊協定其中之一,第二通訊協定為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訊協定或電力線(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通訊協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穿戴式監控裝置更包括:電源供應模組,供電至穿戴式監控裝置;開關,控制電源供應模組的供電與否;顯示單元;以及微處理器,耦接至顯示單元,其
中當透過監控端通訊模組接收到路徑引導資訊時,微處理器依據路徑引導資訊與位置資訊來顯示導引訊息於顯示單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穿戴式監控裝置更包括:緊急按鈕,在其被致能時,藉由通訊網路傳送求救訊號至雲端伺服器或可攜式電子裝置;聲音輸出單元,輸出聲音訊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處理單元,執行應用程式,透過應用程式來傳送通知訊號至穿戴式監控裝置,並且透過應用程式來與雲端伺服器進行溝通。其中,當穿戴式監控裝置不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一通訊協定的通訊範圍內時,可攜式電子裝置依據監控端通訊模組的識別資訊,而透過應用程式發送通知訊號,並經由通訊網路傳送通知訊號至雲端伺服器,而雲端伺服器經由通訊網路,而依據識別資訊將通知訊號傳送至穿戴式監控裝置。上述通知訊號包括到診時間或到診通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護理標籤,記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人員資訊;以及標籤寫入模組,更改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裝置標籤的內容,其中內容包括看診時間、用藥時間、領藥記錄、床位異動記錄及出院記錄至少其中之一。上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在更改裝置標籤的內容之後,經由通訊網路傳送人員資訊及所更新的內容至雲端伺服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雲端伺服器包括:藥品資料庫,儲存多種藥品資訊,其中藥品資訊各自包括藥理分類作用、
用藥說明以及藥品圖片至少其中之一;以及用戶資料庫,儲存多名用戶各自的醫療記錄,其中醫療記錄包括藥物過敏資訊、處方資訊以及醫囑訊息。雲端伺服器在自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到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用戶資訊時,查詢用戶資料庫來取得用戶資訊對應的醫療記錄,並透過通訊網路傳送醫療記錄至可攜式電子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監控系統更包括:物件,具有物件標籤,其記錄有物件資訊。上述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讀取模組來讀取物件標籤而獲得物件資訊。並且,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無線通訊模組將用戶資訊以及物件資訊經由通訊網路傳送至雲端伺服器,而由雲端伺服器來執行比對程序,藉以來確認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用戶的身分,以及確認物件是否符合用戶的診療流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物件為醫療器材、檢體容器及藥物包裝袋其中之一。物件標籤為射頻識別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tag)、近場通訊標籤(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tag)或條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監控系統更包括:感應裝置,具有指向型天線,且配置於特定空間。當穿戴式監控裝置進入特定空間時,感應裝置偵測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監控端通訊模組,並啟動特定空間的閘門管控機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監控系統更包括:行動護理車,配置有主機,上述主機包括感測模組。當感測模組在感測
範圍內偵測不到可攜式電子裝置,使得主機的輸入單元進入鎖定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穿戴式監控裝置更包括:生理監控模組,偵測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用戶的生理資訊,並將生理資訊寫入至裝置標籤。可攜式電子裝置利用讀取模組獲得裝置標籤的生理資訊。
本發明的監控方法,包括:提供一通訊網路,其中通訊網路包括多個定位節點與一閘道節點,這些定位節點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且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而閘道節點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與第二通訊協定,其透過第一通訊協定分別與上述定位節點溝通,並透過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網際網路;在穿戴式監控裝置中,利用定位節點來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穿戴式監控裝置的位置資訊,並透過通訊網路傳送位置資訊至雲端伺服器;透過可攜式電子裝置自穿戴式監控裝置獲得監控端通訊模組的識別資訊;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依據識別資訊,經由通訊網路自雲端伺服器取得穿戴式監控裝置的位置資訊。
本發明的醫療監控系統包括雲端伺服器、通訊網路、穿戴式監控裝置、物件及可攜式電子裝置。通訊網路包括多個定位節點與至少一閘道節點。上述定位節點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且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而閘道節點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與第二通訊協定,其透過第一通訊協定分別與上述定位節點溝通,並透過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網際網路。穿戴式監控裝置包括:監控端
通訊模組,支援第一通訊協定,利用定位節點來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位置資訊,並透過通訊網路傳送位置資訊至雲端伺服器;裝置標籤,記錄有用戶資訊;以及生理監控模組,偵測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用戶的生理資訊,並將生理資訊寫入至裝置標籤。物件,具有物件標籤,其記錄有物件資訊。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控制端通訊模組,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與監控端通訊模組建立連線,並獲得監控端通訊模組的識別資訊;讀取模組用以讀取裝置標籤而獲得用戶資訊,以及讀取物件標籤而獲得物件資訊;以及無線通訊模組與通訊網路建立連線,藉以透過通訊網路連接至雲端伺服器,而自雲端伺服器獲得位置資訊,並且將用戶資訊以及物件資訊經由通訊網路傳送至雲端伺服器,而由雲端伺服器來執行比對程序,藉以來確認穿戴式監控裝置的用戶的身分,以及確認物件是否符合用戶的診療流程。
基於上述,透過穿戴式監控裝置可隨時掌握用戶目前的位置,並且在執行醫療行為前透過確認身分的步驟,可避免醫療疏失。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10、510‧‧‧雲端伺服器
120、520‧‧‧通訊網路
130、530‧‧‧穿戴式監控裝置
131‧‧‧監控端通訊模組
132‧‧‧裝置標籤
140、540‧‧‧可攜式電子裝置
141‧‧‧控制端通訊模組
142、543‧‧‧讀取模組
143‧‧‧無線通訊模組
201~203‧‧‧定位節點
211‧‧‧閘道節點
221‧‧‧網際網路
301~309‧‧‧節點
310、311‧‧‧行動終端裝置
312、313‧‧‧乙太網路終端裝置
314、315‧‧‧Wi-Fi終端裝置
316‧‧‧蜂巢式網路
320‧‧‧IP核心網路
511‧‧‧藥品資料庫
512‧‧‧用戶資料庫
531‧‧‧開關
532‧‧‧電源供應模組
533‧‧‧微處理器
534、542‧‧‧藍牙模組
535、545‧‧‧NFC標籤
541‧‧‧Wi-Fi模組
544‧‧‧處理單元
546‧‧‧標籤寫入模組
551‧‧‧生理監控模組
552‧‧‧顯示單元
553‧‧‧方向燈號
554‧‧‧緊急按鈕
555‧‧‧燈控按鍵
556‧‧‧聲音輸出單元
810‧‧‧物件
811‧‧‧物件標籤
1000‧‧‧行動護理車
1010‧‧‧主機
D11~D16、D21~D25、D31~D35‧‧‧具有藍牙模組的設備
M51‧‧‧藥品資訊
R52‧‧‧用戶資訊
S1~S5‧‧‧空間
T11~T14、T21、T31~T33‧‧‧具有RFID/NFC標籤的物件
S401~S415‧‧‧監控方法各步驟
S705~S730‧‧‧基於監控系統的通知方法各步驟
S901~S925‧‧‧基於監控系統的身分及物件確認方法各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監控系統的方塊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通訊網路架構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物聯網架構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監控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醫療監控系統的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穿戴式監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基於監控系統的通知方法流程的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醫療監控系統的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基於監控系統的身分及物件確認方法流程的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行動護理車的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監控系統的方塊圖。請參照圖1,監控系統包括雲端伺服器110、通訊網路120、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140。穿戴式監控裝置13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40透過通訊網路120與雲端伺服器110進行溝通。
圖2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通訊網路架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通訊網路120包括多個定位節點201~203(在此僅繪示3個,但並不以此為限)與閘道節點211。這些定位節點
201~203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中。固定式地標例如為照明裝置、家用電器或內建無線通訊模組的電子裝置等具有固定位置的設備。定位節點201~203支援第一通訊協定。閘道節點211可設置於固定式地標,亦可以為行動節點。閘道節點211支援第一通訊協定與第二通訊協定。閘道節點211透過第一通訊協定與各個定位節點201~203溝通,並透過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網際網路221,再透過網際網路221連結至雲端伺服器110。第一通訊協定例如為藍牙(Bluetooth)通訊協定、群蜂(Zigbee)通訊協定或ANT+通訊協定。第二通訊協定例如為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訊協定或電力線通訊(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協定。在本實施例中,以藍牙通訊協定為第一通訊協定,以Wi-Fi通訊協定為第二通訊協定進行說明。
返回圖1,穿戴式監控裝置130包括監控端通訊模組131與裝置標籤132。在此,監控端通訊模組131例如為藍牙模組,即,其支援藍牙通訊協定(第一通訊協定),利用上述定位節點201~203來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其自身的位置資訊,並透過通訊網路120傳送位置資訊至雲端伺服器110。裝置標籤132例如為射頻識別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tag)或近場通訊標籤(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tag)等,其記錄有用戶資訊。
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例如監控端通訊模組131掃描其附近的定位節點(例如為定位節點201~203),並獲得定位節點201~203各自的座標位置(因為各定位節點設置於固定式地標)訊
號強度(例如為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藉此,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便可利用三角定位技術加以運算,進而求出其自身目前所在的位置資訊。
可攜式電子裝置140包括控制端通訊模組141、讀取模組142及無線通訊模組143。控制端通訊模組141例如為藍牙模組,即,其支援藍牙通訊協定(第一通訊協定)。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40中,利用控制端通訊模組141與監控端通訊模組131建立連線,並獲得監控端通訊模組131的識別資訊。上述識別資訊例如為藍牙識別碼(bluetooth identity)。
讀取模組143用以讀取裝置標籤132中的用戶資訊。例如,在裝置標籤132以RFID晶片實現的情況下,讀取模組143為RFID讀取器;在裝置標籤132以NFC晶片實現的情況下,讀取模組143為NFC讀取器。或者,讀取模組143亦可將RFID讀取器與NFC讀取器整合在一起,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140可讀取RFID晶片亦可讀取NFC晶片,在此並不加以限制。
無線通訊模組141例如為Wi-Fi模組,即,其支援Wi-Fi通訊協定(第二通訊協定)。可攜式電子裝置140利用無線通訊模組141來連接網際網路221,進而連線至雲端伺服器110。藉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40可自雲端伺服器110來獲得對應於所讀取到之識別資訊的位置資訊或其他相關資訊。
底下再舉一例來詳細說明基於本發明的通訊網路架構。底下舉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來進行說明。圖3是
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物聯網架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以室內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燈源為固定式地標來進行說明。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式地標亦可以是太陽能地燈、路燈、太陽能路燈、或固定在房屋中的家用電器,上述家用電器可以是冰箱、電視、洗衣機、洗碗機、印表機、微波爐、烤箱、或包括內建無線通訊模組的電子裝置等等。
請參照圖3,基本上以LED燈源為中心,在設定的空間範圍(房間或是方圓20公尺半徑的辦公室等)內(如空間S1~S5)可以架設一個閘道節點(如節點301~303、305)。此閘道節點例如為具有WI-FI模組與藍牙模組的設備,如節點301~303;或是使用PLC晶片與藍牙模組來作為閘道節點,如節點305;或者使用行動終端裝置310來作閘道節點。利用閘道節點與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核心網路(core network)320進行溝通。
在空間S3中,節點303利用藍牙通訊協定來與具有藍牙模組的設備D11~D16進行溝通。而空間S3還包括節點309。節點309為具有RFID/NFC讀取器與藍牙模組的設備。透過節點309來讀取其周圍具有RFID/NFC標籤的物件T11~T14,節點309再利用藍牙通訊協定與節點303溝通。而節點303透過Wi-Fi通訊協定透過另一具有WI-FI模組與藍牙模組的節點304(閘道節點或路由器)與IP核心網路320溝通。
在空間S4中,節點305利用藍牙通訊協定來與具有藍牙模組的設備D21~D25進行溝通。空間S4還包括節點307、308,
其各自為具有RFID/NFC讀取器與藍牙模組的設備。透過節點307來讀取其周圍具有RFID/NFC標籤的物件T31~T33,透過節點308來讀取其周圍具有RFID/NFC標籤的物件T21。而節點307、308再利用藍牙通訊協定與節點305溝通。而節點305透過Wi-Fi通訊協定透過另一PLC晶片與藍牙模組的節點306(閘道節點或路由器)與IP核心網路320溝通。
在空間S5中則是利用行動終端裝置310來作為閘道節點。這是因為行動終端裝置310包括藍牙模組、Wi-Fi模組等,因而可作為閘道節點。透過行動終端裝置310來與具有藍牙模組的設備D31~D35進行溝通,並且行動終端裝置310透過蜂巢式網路(cellular network)316與IP核心網路320溝通。同理可類推至其他空間。
上述藍牙模組可以是雙模組,包含從節點(slave node)與主節點(master node)。閘道節點(例如節點301~307)可以與其他藍牙模組以星型網路架構連結,其中的藍牙模組有些可以具有NFC/RFID的讀取器(reader),用來讀取附近的具有NFC標籤或RFID標籤的設備,讀取器的結果可以透過藍牙模組,傳送至閘道節點,再上傳至雲端伺服器110。另外,有些藍牙模組可內建於電器用品之內,或是內含於其他燈源內,或是穿戴於人員身上,例如定位用手環、穿戴式感測器(包含血糖計、心電圖、血壓計、腦波計等)等。另外,還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含有藍牙模組的穿戴式感測器來讀取物件的NFC/RFID標籤。智慧型手機則可透過
Wi-Fi模組或是透過2G、3G或4G等通訊模組來連結至IP核心網路320。其他行動終端裝置311亦可透過蜂巢式網路316與IP核心網路320溝通。
或者,乙太網路終端裝置312、313以有線方式與IP核心網路320溝通。或者,其他Wi-Fi終端裝置314、315可直接與IP核心網路320溝通。例如,以設置於醫院的通訊網路120為例,醫院中的一些資料量大的儀器設備或電腦若是Wi-Fi終端裝置,則可以直接透過具有Wi-Fi模組的節點來連結至IP核心網路320。若是乙太網路終端裝置312、313,則可以直接透過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連結至IP核心網路320。
上述物聯網具有三種操作模式。
第一種: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監控端通訊模組131例如為使用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TI)的CC2540/CC2541系統單晶片,可不斷切換主節點與從節點。穿戴式監控裝置130設定為從節點,其可被物聯網中的主節點讀取,監控系統就可追蹤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位置,並根據該位置提供導引或緊急救援或其他地理位置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LBS)。提供的方式是藉由物聯網連結穿戴式監控裝置130,寫入引導命令,由揚聲器發出(亦可由顯示單元來顯示)。
第二種:可攜式電子裝置140設定為主節點,直接讀取物聯網的從節點經緯度與高度資料,計算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40位置,透過Wi-Fi通訊協定傳送給雲端伺服器110,雲端伺服器110
就可追蹤可攜式電子裝置140的位置,並根據該位置提供導引或其他地理位置服務。又,可攜式電子裝置140還可以結合醫院地圖,直接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40的即時位置於地圖上。
第三種:結合穿戴式監控裝置13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40。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作為定位之用,而訊息是由雲端伺服器110直接透過Wi-Fi通訊協定傳送給可攜式電子裝置140。穿戴式監控裝置130設定為從節點可被物聯網的主節點讀取,雲端伺服器110就可追蹤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位置,並根據該位置提供導引或其他地理位置服務。
如果要滿足人員配戴各種不同組合的行動裝置,較佳的方式,還是讓物聯網的節點同時有雙模組,即定位節點、閘道節點等各節點皆包括從節點與主節點。
圖4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監控方法的流程圖。藉由上述通訊網路可進一步來控管使用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用戶的行蹤。
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4,在步驟S401中,提供通訊網路120。由通訊網路120、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140等來構成如圖3所示的物聯網。接著,在步驟S405中,穿戴式監控裝置130利用定位節點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位置資訊,並傳送位置資訊至雲端伺服器110。在此,可由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來計算位置資訊,亦可由雲端伺服器110來計算位置資訊。
具體而言,步驟A,在穿戴式監控裝置130中,監控端
通訊模組131的藍牙主節點利用掃描功能來讀取在其掃描範圍內的從節點,這時候藍牙主節點的收發功率都是最大的位準,同時其掃描所需時間非常短,可少至1/20秒內。步驟B,利用至少三個定位節點(例如設置於LED燈源)來進行三角定位,藉以確定在掃描範圍內的藍牙主節點(即,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可能位置,另外亦可以由三個以上的定位節點來增進其定位精度。
由於設置於天花板或牆上的LED燈源具有制高權,結合穿戴式監控裝置130可以有效執行從節點與主節點之間的視線(Line of Sight,LOS)通道,不會有嚴重的多重路徑傳輸,因此其精確度可以大為提升。可以根據移動人物(即,使用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用戶)的多寡進行適當的校正,也可使用模糊推論,或類神經推論等方法,來建立模型。除了RSSI值以外,實體層(physical layer)的功率特徵,即通道回應(channel response),也可用來分辨多重路徑特徵(multipath characteristics),所以可用來達成普遍且精準的室內定位。
接著,在步驟S410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40自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獲得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識別資訊。舉例來說,可攜式電子裝置140利用控制端通訊模組142與監控端通訊模組131進行藍牙連線,藉以取得監控端通訊模組131的藍牙識別碼。
而後,在步驟S415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依據識別資訊,而經由通訊網路120自雲端伺服器110取得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位置資訊。另外,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亦可直接利用無線通
訊模組141通過網際網路而與雲端伺服器110連線,進而依據識別資訊來取得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的位置資訊。據此,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人員便可時時刻刻掌握住使用穿戴式監控裝置130用戶的位置資訊。
上述所稱的定位功能,可以利用更換原有電燈(燈泡或燈管)成為具通訊功能的LED燈源。而LED燈源內建藍牙4.0以上通訊功能的電路模組。並且,另提供一路由器,其至少具有藍牙4.0以上的通訊模組與Wi-Fi模組。藉由路由器掃描其所在處附近的LED燈源上的藍牙識別碼(BTID)以及其接收到的RSSI值,並且透過Wi-Fi模組將這些資料送到附近的閘道器(gateway)或是雲端伺服器110,然後雲端伺服器110就會將所計算出來的定位資訊或知識,藉由Wi-Fi模組送回給用戶或送出給相關照護人員或監控人員。
上述監控系統可應用於醫療照護方面,底下舉例來說明基於上述監控系統的醫療監控系統。
圖5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醫療監控系統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醫療監控系統包括雲端伺服器510、通訊網路520、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在此,通訊網路520的架構與第一實施例的通訊網路120相同,相關描述請參照上述圖2及圖3,而雲端伺服器510、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540藉由通訊網路120進行溝通的方式亦可參
照第一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醫護人員可藉由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來監控身上配置有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用戶(病患)。例如,用戶於住院櫃檯報到時,可先由櫃台為其配置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以便於雲端伺服器510來監控用戶所在的位置資訊。而護理站的護理人員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透過雲端伺服器510便能夠與用戶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相連,來達成病房管理與用戶(病患)的即時照護。
基於如圖3所示的物聯網架構,用戶所配戴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及醫護人員所配戴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例如為智慧型手機),透過設置於醫院內的通訊網路520,只要依賴NFC/RFID讀取器、藍牙模組、Wi-Fi模組即可進行通訊,而不需要依賴2G、3G或4G等需要收費通訊功能。而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及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之間所有的運作,都屬醫院內的運作,不需要連線至醫院外的網路,因此可以有效保有隱私權。
底下針對上述醫療監控系統中的各構件進描述。
雲端伺服器510中的資料庫包括有藥品資料庫511與用戶資料庫512。藥品資料庫511儲存多種藥品資訊M51。各藥品資訊M51中包括藥理分類作用、用藥說明或藥品圖片等。用戶資料庫512儲存多名用戶各自的用戶資訊R52,用戶資訊R52記錄有用戶的醫療記錄。而各醫療記錄包括有藥物過敏資訊、處方資訊或醫囑訊息等等。
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例如為電子手環,供用戶配戴於手腕。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包括開關531、電源供應模組532、微處理器533、藍牙模組534(監控端通訊模組)、NFC標籤535(裝置標籤,在其他實施例亦可使用RFID標籤)、生理監控模組551、顯示單元552、方向燈號553(例如包括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緊急按鈕554、燈控按鍵555以及聲音輸出單元556。
開關531用以控制電源供應模組532的供電與否。電源供應模組532用以供電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以使其進行運作。微處理器533耦接至上述方向燈號553,用以控制方向燈號533的亮暗。當透過藍牙模組534接收到路徑引導資訊時,微處理器533可依據路徑引導資訊與其自身所在的位置資訊來控制方向燈號534中之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亮暗。緊急按鈕554在被致能時,可藉由通訊網路520傳送求救訊號至雲端伺服器510或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燈控按鍵555被致能時,傳送燈控訊號至其中一個照明裝置,以開啟或關閉照明裝置。聲音輸出單元556用以輸出聲音訊號。顯示單元556用以顯示提示訊息。生理監控模組551用以偵測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用戶的生理資訊,並將生理資訊寫入至NFC標籤535或是藍牙模組534的記憶體中。而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可利用讀取模組543來獲得NFC標籤535中的生理資訊,或由其藍牙模組542來讀取儲存於藍牙模組534的記憶體中的生理資訊,或查詢雲端伺服器510來獲得上述用戶的生理資訊。生理監控模組551包括血糖計、心電圖、血壓計、腦波
計等。
圖6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穿戴式監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請參照圖6,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例如為腕戴式的裝置,其具備防水外殼,在其內部設置有由太陽能電池(或充電電路)及/或鋰電池所構成的電源供應模組532、藍牙模組534、生理監控模組551等,另外還可設置加速度計。另外,在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外觀上配置有開關531、顯示單元552、一組方向燈號553(例如包括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緊急按鈕554、燈控按鍵555以及聲音輸出單元556。在圖6中所繪示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構件可以依照情況來適當地進行增減。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可以不設置方向燈號553與燈控按鍵555,而由顯示單元552來實現方向燈號553與燈控按鍵555的功能。
在用戶於醫院櫃台掛號時,事先在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中寫入對應於上述用戶的用戶資訊,例如用戶編號等,並且可進一步利用手機等取像裝置進行拍照,由手機與欲使用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以藍牙通訊協定(或其他通訊協定)進行連線,將照片等大小較大的資料寫入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模組534的記憶體內,然後讓用戶配戴上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當護理人員要進行醫療行為時,護理人員可利用其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讀取模組543來取得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內所儲存的用戶資訊,並且與用戶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建立藍牙連線,據此可便可獲得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識別
碼,同時還可讀取照片等等來進行比對。特別是在服藥、打針、開刀前,護理人員要確認用戶的身分。
而利用太陽能電池作為電源供應模組532可以有效取得在戶外所獲得的太陽光照明而隨時充電,也可使用鹵素燈對其充電。如果電源不足,可藉由一發光單元(未繪示)來告知用戶,例如發光單元會閃爍等。另外,還可利用電池來進行供電,配合可充電的設施。又,可藉由加速度計可用來得知用戶是否步態穩定,是否需要護理人員協助。
而穿戴式監控裝置530還可進一步透過聲音輸出單元556(例如為揚聲器)來輸出來電鈴聲或其他聲音訊號等,用戶可將穿戴式監控裝置530靠近耳朵聆聽聲音訊號等指示來行事。而上述指示可以是由LED燈源上的閘道節點(具有藍牙模組與Wi-Fi模組)直接對其附近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進行連線,然後寫入資料。另外,上述顯示單元552例如為觸控式螢幕,可以顯示由護理人員所傳送來的資訊。例如,當透過藍牙模組534接收到路徑引導資訊時,微處理器533依據路徑引導資訊與位置資訊來顯示導引訊息於顯示單元552。另外,透過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用戶也可將由生理監控模組551所獲得的生理狀況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
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包括Wi-Fi模組541、藍牙模組542、讀取模組543、處理單元544、NFC標籤545(護理標籤)及標籤寫入模組546。Wi-Fi模組541、藍牙模組542及讀取模組543分
別與第一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模組141、控制端通訊模組142及讀取模組143的功能相同,相關描述可參照第一實施例的說明。NFC標籤545用以記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人員資訊。標籤寫入模組546用以更改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的內容。上述內容例如為看診時間、用藥時間、領藥記錄、床位異動記錄、出院記錄等等。而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在更改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的內容之後,還可進一步經由通訊網路520傳送人員資訊及所更新的內容至雲端伺服器510。
處理單元544用以執行一應用程式,透過此應用程式來傳送通知訊號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並且透過此應用程式來與雲端伺服器510進行溝通。當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不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藍牙通訊協定的通訊範圍內時,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可依據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模組534的識別資訊(即,藍牙識別碼),而透過應用程式發送一通知訊號,並經由通訊網路520傳送通知訊號至雲端伺服器510,而雲端伺服器510經由通訊網路520,而依據識別資訊將通知訊號傳送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上述通知訊號例如為到診時間或到診通知。
以門診管理應用程式為例,可在護士所使用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例如為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中執行一門診管理應用程式,針對每一科別與每位醫師的看診習慣來調整患者看診時間。護士基於自身經驗,根據有無教學診、初診病人與複診病人的比例、檢查項目多寡、遠程來看的病患人數等進行研判,協助
安排病患前來候診。護士利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透過Wi-Fi通訊協定來通知病患前來候診。
舉例來說,圖7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基於監控系統的通知方法流程的示意圖。在步驟S705中,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利用通訊網路520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其自身的位置資訊。在步驟S710中,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將位置資訊透過通訊網路520上傳至雲端伺服器510。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在透過通訊網路520中的定位節點而獲得至少三個固定式地標各自的座標位置以及訊號強度值(例如為RSSI值)後,將這些座標位置以及訊號強度值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而由雲端伺服器510來計算穿戴式監控裝置530所在的位置資訊。
之後,在步驟S715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在其藍牙模組542的通訊範圍內是否偵測到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例如,當用戶抵達診療室時,可將其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先與護士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進行裝置間的確認,藉此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可獲得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識别碼或用戶資訊等。而在即將叫號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用戶時,護士利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即可得知該用戶目前是否在診療室外候診。
若在通訊範圍內偵測到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則如步驟S725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直接透過藍牙通訊協定傳送通知訊號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倘若在通訊範圍內未偵測到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則如步驟S720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透過其
Wi-Fi模組541經由通訊網路520將該用戶的用戶資訊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識別碼及通知訊號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再由雲端伺服器510依據用戶資訊或藍牙識別碼來找到對應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位置資訊。之後,在步驟S730中,雲端伺服器510再依據位置資訊,透過通訊網路520傳送通知訊號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以通知用戶前來看診。
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由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依據用戶資訊或藍牙識別碼而自雲端伺服器510來查詢並取得對應的位置資訊,之後,由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依據位置資訊透過通訊網路520傳送通知訊息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
而上述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亦可由智慧型手機來實現,利用智慧型手機作為輔助看診的工具,只要執行一看診應用程式即可。此外,還可透過上述看診應用程式來獲得許多醫院提供的資訊服務。據此,可便於門診護士來呼叫候診的患者。並且,藉由室內的定位,用戶可自行前往各個檢查室進行檢查,並且得知哪些檢查室等待的人數較少,即使已經在等待,也可獲得醫院的雲端伺服器510所提供的衛教知識,更加了解自己的疾病與其醫療知識。同樣的如果排隊多人,也可得知自己的排序。此外,透過上述方法,用戶毋須於診療室外苦等多時,只要開啟上述看診應用程式,即可前往醫院提供的其他地方,例如消費場所、郵局、銀行、或衛教場所。
對於預約掛號看診的排程,長期以來由於每位病患看診
的時間長短不易掌控,所以常需要病患在診療室外等候,若能減少等候的時間對病患以及陪診的人員,不僅能大幅降低病患的心理負擔以及時間的安排,也可大幅降低醫院內擁擠的人潮。
可在護士所使用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例如為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中執行一門診管理應用程式。在門診管理應用程式中,預設每位患者平均看診時間為5分鐘,等待時間10分鐘,預約時間以固定時段為原則。例如,每人10分鐘,基本上以不讓預約的人等超過十分鐘為目標,也就是每人來醫院看診最多不超過30分鐘。若是超過預約時間未到,則加入現場掛號者,按照報到順序插入看診。由於這樣的規定,可以將約診的人盡量排在前兩小時內,可使各項檢查能在看診時間內完成。也避免檢查部門工作超時。而報到的方式例如是將健保卡對讀取器刷卡。
而利用智慧型手機的看診應用程式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可以得知預約看診的號碼順序以及目前已經叫號的號碼,據此,用戶只需於預約時間前幾分鐘(例如3分鐘)前到達即可。有關現場掛號與過號的人,按照報到順序排序插號,對於檢查後回現場看結果的人,與現場掛號與過號的人一起排隊,但可優先插號。無論如何,可永遠保持現場插號的人數(例如不超過2人)。一旦現場插號的人數低於2人,門診護士立刻以如圖7所示的通知方法通知用戶前來。
另外,現場掛號完成者,現場掛號者可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看診應用程式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而引導至診療室。例如,
可由雲端伺服器510將路徑引導資訊傳送至智慧型手機的看診應用程式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當用戶抵達診療室時,可利用診療室外的NFC讀取器來讀取智慧型手機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等同抽取號碼牌)。而透過通訊網路520,智慧型手機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能夠隨時將其位置資訊傳送到雲端伺服器510,也可透過通訊網路520來接收護士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所發送的呼叫。另外,還可透過NFC標籤535來進行付款動作,據此可縮短繳費的時間。
再者,上述通知方法亦可應用在醫生巡房。在醫生進行巡房,而病患剛好離開的情況下,醫生利用其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連線至雲端伺服器510來查詢此病患所配戴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目前所在的位置,並且透過通訊網路520來傳送一通知訊息至可攜式電子裝置540,藉以告知病患是否是在原地等候醫生,或是移動至指定的地點去進行診療等。
而醫護人員所使用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也能夠以智慧型眼鏡來實現,進而可透過智慧型眼鏡以拍照等方式來記錄下診療過程。例如,智慧型眼鏡包括顯示器、攝影鏡頭、音訊輸入與輸出、陀螺儀、加速度計、藍牙模組、Wi-Fi模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其具有相當於一台筆記型電腦的運算能力。
圖8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醫療監控系統的示意
圖。在第三實施例中將與第二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給予相同的編號,並省略相關說明。
在第三實施例中,醫療監控系統還包括有一物件810。物件810具有物件標籤811,其記錄有物件資訊。物件810例如為醫療器材、檢體容器或藥物包裝袋等。物件標籤811例如為RFID標籤、NFC標籤或條碼(二維條碼或快速回應碼(Quick Response Code,QR Code))。對於重要的物件需要隨時追蹤,則可配置藍牙模組或是NFC/RFID標籤,其可以重複使用。如果非屬需要隨時追蹤的物件,則可以使用二維條碼或是QR碼。如此一來,對於成本就不會有所增加。
例如,以重要物件的追蹤而言,物件811亦可以是輪椅、病床、護理車、移動式止痛藥物皮下注射系統設備、移動式放射線檢查儀、移動式心肺血壓監視器、移動式X光機、移動式超音波設備以及移動式紫外線照射燈等任一行動式醫療設備,在上述行動式醫療設備可配置藍牙模組(其作為物件端通訊模組)。透過行動式醫療設備上的藍牙模組來進行定位程序而獲得其位置資訊,並透過通訊網路520傳送位置資訊至雲端伺服器510。定位程序可參照上述步驟S405的描述,在此省略不提。
例如,對於非丟棄式的物件,特別是移動型的物件或是體積小的物件,可直接使用NFC標籤來作為物件標籤811,以供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進行讀取。另外,如醫療儀器、高價醫療器材等未嵌入藍牙低功耗模組的物件,都可以貼上NFC標籤。而對
於例如大型的家具、門、窗戶、鏡子、相框、掛畫、窗簾、櫥櫃、檔案夾、書架等非丟棄式物件,其不容易利用NFC通訊技術去近距離進行讀取,需要長距離不針對標籤讀取,因此可以與RFID標籤整合。對於可丟棄式的物件(例如藥盒、檢體取樣容器、輸血袋等),便利用二維條碼貼紙或將二維條碼印刷於紙盒等。據此,可利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進行讀取。
病人於住院時於護理站配給一穿戴式監控裝置530,於住院期間讓護理人員於病房投藥時運用藍牙模組534與NFC標籤551來辨識病人身分,並且還可透過中介軟體判斷病人是否有轉床等異動資料。而在病人出院時變更或解除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中所記錄的資訊。
具體而言,醫護人員利用其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直接讀取病患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識別碼與NFC標籤535所記錄的用戶資訊,並且讀取物件810的物件標籤所記錄的物件資訊。並且,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經由通訊網路520連線至雲端伺服器510來查詢用戶資料庫512,藉以取得用戶資訊R52對應的醫療記錄,據此可進一步確認物件資訊是否符合醫療記錄中的診療流程。倘若物件資訊不符合診療流程,則可攜式電子裝置540會進一步提示警示訊息,以告知醫護人員。
另外,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亦可透過Wi-Fi模組541將用戶資訊(及/或藍牙識別碼)以及物件資訊經由通訊網路520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由雲端伺服器510來執行比對程序,藉以來
確認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用戶的身分,以及確認物件810是否符合上述用戶的診療流程。
圖9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基於監控系統的身分及物件確認方法流程的示意圖。在步驟S901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利用讀取模組543來讀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而如步驟S903所示,自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獲得用戶資訊。接著,在步驟S905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利用Wi-Fi模組541將用戶資訊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
在步驟S907中,攜式電子裝置540利用讀取模組543來讀取物件810的物件標籤811,而如步驟S909所示,自物件810獲得物件資訊。接著,在步驟S911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利用Wi-Fi模組541將物件資訊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上述步驟S901~S905及步驟S907~S911的順序亦可交換,在此並未限制。
在步驟S913中,雲端伺服器510依據用戶資訊來判斷物件資訊是否符合其診療流程。若符合,則雲端伺服器510發出一正確訊息至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如步驟S915所示。在此情況下,醫護人員便能夠放心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診療。在進行完相關的診療之後,在步驟S917中,利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標籤寫入模組546將更新內容寫入至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NFC標籤535中。並且,在步驟S919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利用Wi-Fi模組541將醫護人員的人員資訊(記錄於NFC標籤545中)以及更新內容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
倘若步驟S913的比對結果不符合,則雲端伺服器510發出一錯誤訊息至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如步驟921所示。在此情況下,醫護人員便會停止對患者進行後續的診療。之後,在步驟S923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傳送一查詢請求至雲端伺服器510。而在步S925中,雲端伺服器510將與患者的用戶資訊相關的醫療記錄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540,以供醫護人員進行參考。
護理人員從事照護及投藥時,先以其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藍牙模組542及讀取模組543來讀取病人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模組534及NFC標籤535的資料,並且將所獲得的資料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醫護人員會先確認病人的身分,接著核對病人的醫囑訊息。接著,以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二維條碼讀取器(例如整合於讀取模組542)來讀取藥袋上的二維條碼並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雲端伺服器510自其藥品資料庫511中取出二維條碼對應的藥品資訊M51,並且自用戶資料庫513中取出病人對應的用戶資訊R52中取出其醫療記錄(藥物過敏資訊、處方資訊、醫囑訊息)而顯示在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可攜式電子裝置540會去核對物件資訊是否符合醫囑訊息。如醫囑訊息有改變,護理人員可即時獲得資訊,及更動內含藥品,並加以簽收確認。由於藥品種類繁多,或有些藥品外型類似,辨識上以人工為主容易出錯。當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的螢幕出現醫囑訊息時,可點選藥名,以在螢幕中顯示藥品的圖片,供護理人員核對。如藥品及劑量正確,護理人員即可由螢幕點選、並記錄投藥。此外,護理人員在
進行照護時,亦可由人工來記錄病人相關資料,如溫度,血壓等。
醫護人員在欲對患者進行取檢體、輸血、服藥等動作之前,透過上述比對方法來確認用戶身分及其診療流程,在比對確認無誤之後才進行取檢體、輸血、服藥等動作。據此,可避免醫療糾紛的產生。
另外,在進行診療之前,醫護人員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直接讀取病患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識別碼與NFC標籤535所記錄的用戶資訊,透過Wi-Fi模組541將用戶資訊及/或藍牙識別碼經由通訊網路520傳送至雲端伺服器510。由雲端伺服器510來執行確認患者身分無誤之後,才進行診治。而進行手術前亦相同,據此可避免開錯刀。再者,病患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會定時發送其經緯度與高度資料給雲端伺服器510,可讓家屬得知病患在手術過程,目前所在位置是在準備室、開刀房或是恢復室等。即使穿戴式監控裝置530被全部利用膠帶包覆,也可有效發出廣播。
再者,在醫院的各種醫療儀器設備的檢查,例如抽血、驗尿、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腦斷層(Computer Tomography,CT)等,不需要有檢查單,病患只要配置著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直接前往檢查處,於檢查處由藍牙讀取器讀取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識別碼作為報到之用。藉此,醫護站得以透過通訊網路520得知該病患是否已經在檢查處等候。待檢查完畢,雲端伺服器510便可獲得其結
果,並且指示病患前往下一站進行檢查。
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亦可應用在門禁安全及流行疾病監控上:病患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會隨時發送其經緯度與高度資料給雲端伺服器510,病患如果離開病房或醫院,即會在其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上的顯示單元552顯示一提示訊息來要求病患回病房。對於有傳染性或流行疾病的病患,尤其要管制其行蹤。
透過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病患還可隨時呼叫醫護人員協助。例如,病患透過壓下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上的緊急按鈕554,廣播給每個病房的閘道節點,藉此以將求救訊號傳送給醫護人員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據此,醫護人員得以立即給予病患回應,並且依據透過上述方法所獲得的位置資訊,而緊急趕到病患所在處給予協助,改善了傳統床邊的緊急鈕或廁所的緊急鈕。因為病患可能無法即時到達床邊或是無法觸及廁所的緊急鈕。
而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也可應用在健康檢查。一般而言健康檢查通常有許多檢查站需要前往,受檢人員配戴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其藍牙模組534連接至通訊網路520,雲端伺服器510透過通訊網路520傳輸路徑引導資訊給受檢人員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例如,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微處理器533依據路徑引導資訊與其位置資訊來控制方向燈號553的亮暗來指示其前往各個檢查站。在開始檢查與檢查完畢,都由檢查人員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40讀取受檢人員的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內的NFC標籤535(或RFID標籤)。藉由雲端伺服器510進行調控,特別是儀器設備分
布於多層樓或多處,如何確保流通量高,不出現瓶頸,關乎動態管理。
一般用戶利用其智慧型手機的藍牙識別碼可應用於探病的管制。例如,探病者在網路上預約探病的對象、時段,將其智慧手機的藍牙識別碼載入,探病者進醫院大門後,即可透過如圖3所示的物聯網一路被引導到欲探病的病房。
另外,可在特定空間設置具有指向型天線的感應裝置。藉此,當穿戴式監控裝置530進入特定空間(例如,超音波室、X光室、MRT室、CT室等)時,感應裝置偵測到穿戴式監控裝置530的藍牙模組534,並啟動特定空間的閘門管控機制。利用指向型天線可規範藍牙模組讀取的區域。
上述閘門管控機制是利用藍牙模組(無形的藍牙柵門)來管控要進入的人員或物件。例如,透過無形的藍牙柵門判定欲進入者的身分無誤之後才開啟實體門,之後確定該人員是否已確實進入特定空間,並且透過如圖3所示的物聯網開始追蹤進入人員的行蹤。
另外,還可在醫療監控系統中設置護行動護理車。一般護士在照護過程中,人工的作業很多。據此,若透過全功能的行動護理車,配合護理站系統改以將資料以電子化輸入至電子裝置上,將可大幅降低護理人員之工作負荷。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行動護理車的示意圖。行動護理車1000配置有一主機1010。主機1010例如為電腦。主
機1010包括有一感測模組(未繪示,例如設置於主機1010內部)。當感測模組在感測範圍內偵測不到可攜式電子裝置540時,使得主機1010的輸入單元進入鎖定模式。
當護理人員離開行動護理車1000一定的範圍內,行動護理車1000上的主機1010會自動上鎖無法使用鍵盤。而當護理人員進入偵測範圍內,則會自動進行解鎖動作。如此可以防止電腦之操作記錄受到不正常的操作影響,保護病人及用藥投藥的相關資料,並且可避免非相關人員的誤觸而造成資料毀損或錯誤。
另外,行動護理車1000所配置的主機1010亦可以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主機1010中內含NFC讀取機(Reader)、二維條碼讀取機(2D Bar-code Reader)以及無線傳輸設備(整合藍牙模組與Wi-Fi模組)。而病人則配戴穿戴式監控裝置530。至於護理人員、藥劑師及醫師可在其識別證上植入藍牙模組與NFC標籤,並且在每間病房以及走道上的LED燈源建置藍牙模組與Wi-Fi模組。
在護理人員、藥劑師及醫師等的識別證上植入藍牙模組與NFC標籤,並建立有關護理人員於行動護理車1000之資訊系統平台,使護理人員於藥劑科進行藥車交換時,藉由藍牙模組與NFC標籤之特性,自動記錄藥劑人員與護理人員之交換時間、地點與人員的記錄。
例如:一位需開刀的病人從進入醫院開始,在完成病人資料登錄後,醫護人員協助病患配戴穿戴式監控裝置530,在配戴
時,監控系統已經對穿戴式監控裝置530進行流程狀況監控,藉由可攜式電子裝置540向雲端伺服器510擷取相關病人資料,並串連進行一系列的手術前確認作業,醫護人員依照所屬部門進入雲端伺服器510,操作所屬護理作業流程並串連各部們派遣作業事項,手術進行及結束時監控系統將持續針對病人現階段所在的位置以及狀況進行監控及顯示作業。
當手術結束後,由醫護理人員針對病人的流程位置作進一步的確認,當病人在恢復室階段,所需要的注射藥劑、點滴或服用藥劑都可由醫護理人員透過監控系統清楚傳達該位病人所需要的藥品及劑量,以減少藥品及病人恢復作業出現人為錯誤。
此外,上述醫療系統亦可搭配護理站中的如電腦等電子裝置來使用。舉例來說,當有某一病床上之病患A於此刻安排有醫師照會時,護理站之護理人員可以在護理站電腦的主控操作介面中,按下病患A所在之病房區塊後,以確認醫師照會。接著,護理站電腦即會透過其主控通訊模組傳送訊息至病患A的穿戴式監控裝置中。此時,在護理站電腦的主控操作介面中,關於病患A的操作介面之醫師照會選項則可顯示為亮燈。並且,還可進一步同時透過揚聲器等提醒設備來播放音樂,籍以提醒病患A即早準備,以節省等待時間。而為了加強吸引病患A注意,提醒設備除了包括揚聲器之外,還可進一步包括提示燈,並將提示燈設於明顯處並亮燈來吸引病患A注意。上述「照會」一詞,是指任何醫療及護理活動,如發藥、主治醫師巡房、治療等。
綜上所述,上述監控系統可改善醫療作業,讓醫療作業流程中可能因人為疏忽而產生的錯誤,藉由將作業流程中所有步驟之狀態電子化,進而透明化,所以相關執行以及管理人員可以迅速的獲得相關資料。另外,利用上述物聯網技術可以有效處理各種管理的議題,特別是對品質管理可以得到全面性、即時性的監測與管控。並且利用低功耗的藍牙模組結合異質網路(Heterogeneous network)通訊技術成為物聯網醫療雲,可降低通訊網路的建置成本,並且容易使用且不影響醫院儀器的運作。
使用上述監控系統至少包括底下優點。1、服務即時,並且利用穿戴式監控裝置可以減少看護費用的支出。2、醫療糾紛減少。3、醫護人員減輕負擔,工作愉快。4、醫院門禁管制嚴密,減少宵小的盜竊情事發生。5、病患前去各部門進行檢查,可以自行前往並受到引導,可以精準控制各部門的看診效率,縮短病患看診時間,增加看診人數與流通量。6、大幅降低醫療疏失,由於使用物聯網配合NFC/RFID的功能,可以確認各項服務的施用對象,因此醫療疏失不易發生。7、可做為機器人的定位系統,可輸送藥物、換洗衣物、紙本病歷、食物等。8、可以容易進行各種慢性病藥物的臨床實驗,增加醫院的收入,也可能降低新藥開發的成本。9、可以方便進行各種醫療方法的臨床實驗,可以降低新醫療方法的開發成本。10、利用資訊科技可有效簡化流程,提高資料正確性以降低錯誤率,可大幅改善護理人員照護品質,導入藍牙/NFC之作業流程,病人住院後配戴穿戴式監控裝置,相關護理
人員的識別證也植入藍牙模組/NFC標籤,可簡化身分辨識流程,並可記錄工作事項之人、時間及事務,確可大大改善工作流程。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雲端伺服器
120‧‧‧通訊網路
130‧‧‧穿戴式監控裝置
131‧‧‧監控端通訊模組
132‧‧‧裝置標籤
140‧‧‧可攜式電子裝置
141‧‧‧控制端通訊模組
142‧‧‧讀取模組
143‧‧‧無線通訊模組
Claims (19)
- 一種監控系統,包括:一雲端伺服器;一通訊網路,包括多個定位節點與一閘道節點,其中該些定位節點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且支援一第一通訊協定,而該閘道節點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與一第二通訊協定,其透過該第一通訊協定分別與該些定位節點溝通,並透過該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一網際網路;一穿戴式監控裝置,包括:一監控端通訊模組,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利用該些定位節點來進行一定位程序而獲得一位置資訊,並透過該通訊網路傳送該位置資訊至該雲端伺服器;以及一裝置標籤,記錄有一用戶資訊;以及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控制端通訊模組,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與該監控端通訊模組建立連線,並獲得該監控端通訊模組的一識別資訊;一讀取模組,讀取該裝置標籤而獲得該用戶資訊;一無線通訊模組,支援該第二通訊協定,藉以連接至該雲端伺服器,而自該雲端伺服器獲得對應於該識別資訊的該位置資訊;以及一處理單元,執行一應用程式,透過該應用程式來傳送一通知訊號至該穿戴式監控裝置,並且透過該應用程式來與該雲 端伺服器進行溝通,其中,當該穿戴式監控裝置不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第一通訊協定的一通訊範圍內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依據該監控端通訊模組的該識別資訊,而透過該應用程式發送該通知訊號,並經由該通訊網路傳送該通知訊號至該雲端伺服器,而該雲端伺服器經由該通訊網路,而依據該識別資訊將該通知訊號傳送至該穿戴式監控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每一該些固定式地標為一照明裝置或家用電器或內建無線通訊模組的電子裝置,該第一通訊協定為一藍牙通訊協定、一群蜂通訊協定及ANT+通訊協定其中之一,該第二通訊協定為一無線保真通訊協定或一電力線通訊協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穿戴式監控裝置更包括:一電源供應模組,供電至該穿戴式監控裝置;一開關,控制該電源供應模組的供電與否;一顯示單元;以及一微處理器,耦接至該顯示單元,其中,當透過該監控端通訊模組接收到一路徑引導資訊時,該微處理器依據該路徑引導資訊與該位置資訊來顯示一導引訊息於該顯示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穿戴式監 控裝置更包括:一緊急按鈕,在該緊急按鈕被致能時,藉由該通訊網路傳送一求救訊號至該雲端伺服器或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一聲音輸出單元,輸出一聲音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通知訊號包括一到診時間或一到診通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護理標籤,記錄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人員資訊;以及一標籤寫入模組,更改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裝置標籤的內容,其中該內容包括一看診時間、一用藥時間、一領藥記錄、一床位異動記錄及一出院記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在更改該裝置標籤的內容之後,經由該通訊網路傳送該人員資訊及所更新的該內容至該雲端伺服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雲端伺服器包括:一藥品資料庫,儲存多種藥品資訊,其中該些藥品資訊各自包括一藥理分類作用、一用藥說明以及一藥品圖片至少其中之一;以及一用戶資料庫,儲存多名用戶各自的一醫療記錄,其中該醫療記錄包括一藥物過敏資訊、一處方資訊以及一醫囑訊息; 其中,該雲端伺服器在自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到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用戶資訊時,查詢該用戶資料庫來取得該用戶資訊對應的該醫療記錄,並透過該通訊網路傳送該醫療記錄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更包括:一物件,具有一物件標籤,其記錄有一物件資訊,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該讀取模組來讀取該物件標籤而獲得該物件資訊;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該無線通訊模組將該用戶資訊以及該物件資訊經由該通訊網路傳送至該雲端伺服器,而由該雲端伺服器來執行一比對程序,藉以來確認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一用戶的身分,以及確認該物件是否符合該用戶的診療流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物件為一醫療器材、一檢體容器及一藥物包裝袋其中之一;該物件標籤為一射頻識別標籤、一近場通訊標籤以及條碼其中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物件更包括:一物件端通訊模組,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其中該物件端通訊模組利用該些定位節點來進行該定位程序而獲得該物件的該位置資訊,並透過該通訊網路傳送該位置資訊至該雲端伺服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物件為一行動式醫療設備,該行動式醫療設備為輪椅、病床、護理車、 移動式止痛藥物皮下注射系統設備、移動式放射線檢查儀、移動式心肺血壓監視器、移動式X光機、移動式超音波設備以及移動式紫外線照射燈其中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更包括:一感應裝置,具有一指向型天線,且配置於一特定空間;其中,當該穿戴式監控裝置進入該特定空間時,該感應裝置偵測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監控端通訊模組,並啟動該特定空間的一閘門管控機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更包括:一行動護理車,配置有一主機,該主機包括一感測模組;其中,當該感測模組在一感測範圍內偵測不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使得該主機的一輸入單元進入一鎖定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控系統,其中該穿戴式監控裝置更包括:一生理監控模組,偵測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一用戶的一生理資訊,並將該生理資訊寫入至該裝置標籤;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利用該讀取模組獲得該裝置標籤的該生理資訊。
- 一種監控方法,包括:提供一通訊網路,其中該通訊網路包括多個定位節點與一閘道節點,該些定位節點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且支援一第一通訊協定,而該閘道節點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與一第二通訊協 定,其透過該第一通訊協定分別與該些定位節點溝通,並透過該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一網際網路;在一穿戴式監控裝置中,利用該些定位節點來進行一定位程序而獲得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一位置資訊,並透過該通訊網路傳送該位置資訊至一雲端伺服器;透過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自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獲得一監控端通訊模組的一識別資訊;以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依據該識別資訊,經由該通訊網路自一雲端伺服器取得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位置資訊;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該穿戴式監控裝置不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第一通訊協定的一通訊範圍內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依據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識別資訊,而經由該通訊網路來傳送一通知訊號至該雲端伺服器;而該雲端伺服器經由該通訊網路,依據該識別資訊將該通知訊號傳送至穿戴式監控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執行底下步驟:自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獲得記錄於一裝置標籤中的一用戶資訊;經由該通訊網路連線至該雲端伺服器來查詢一用戶資料庫,藉以取得該用戶資訊對應的一醫療記錄;讀取配置在一物件的一物件標籤,藉以獲得該物件的一物件資訊; 確認該物件資訊是否符合該醫療記錄中的一診療流程;以及倘若該物件資訊不符合該診療流程,提示一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監控方法,其中該物件為一醫療器材、一檢體容器及一藥物包裝袋其中之一;該物件標籤為一射頻識別標籤、一近場通訊標籤以及條碼其中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執行底下步驟:透過一標籤寫入模組,更改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裝置標籤的內容,其中該內容包括一看診時間、一用藥時間、一領藥記錄、一床位異動記錄及一出院記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在更改該裝置標籤的內容之後,經由該通訊網路傳送一人員資訊及所更新的該內容至該雲端伺服器,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護理標籤,該護理標籤記錄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人員資訊。
- 一種醫療監控系統,包括:一雲端伺服器;一通訊網路,包括多個定位節點與一閘道節點,其中該些定位節點分別設置於多個固定式地標,且支援一第一通訊協定,而該閘道節點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與一第二通訊協定,其透過該第一通訊協定分別與該些定位節點溝通,並透過該第二通訊協定連接至一網際網路;一穿戴式監控裝置,包括: 一監控端通訊模組,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利用該通訊網路的該些節點來進行一定位程序而獲得一位置資訊,並透過該通訊網路上傳該位置資訊至該雲端伺服器;一裝置標籤,記錄有一用戶資訊;以及一生理監控模組,偵測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一用戶的一生理資訊,並將該生理資訊寫入至該裝置標籤;一物件,具有一物件標籤,其記錄有一物件資訊;以及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控制端通訊模組,支援該第一通訊協定,與該監控端通訊模組建立連線;一讀取模組,讀取該裝置標籤而獲得該用戶資訊,以及讀取該物件標籤而獲得該物件資訊;一無線通訊模組,與該通訊網路建立連線,藉以透過該通訊網路連接至該雲端伺服器,而自該雲端伺服器獲得該位置資訊,並且將該用戶資訊以及該物件資訊經由該通訊網路傳送至該雲端伺服器,而由該雲端伺服器來執行一比對程序,藉以來確認該穿戴式監控裝置的該用戶的身分,以及確認該物件是否符合該用戶的診療流程;以及一處理單元,執行一應用程式,透過該應用程式來傳送一通知訊號至該穿戴式監控裝置,並且透過該應用程式來與該雲端伺服器進行溝通,其中,當該穿戴式監控裝置不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該 第一通訊協定的一通訊範圍內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依據該監控端通訊模組的該識別資訊,而透過該應用程式發送該通知訊號,並經由該通訊網路傳送該通知訊號至該雲端伺服器,而該雲端伺服器經由該通訊網路,而依據該識別資訊將該通知訊號傳送至該穿戴式監控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2505A TWI526976B (zh) | 2013-11-21 | 2013-11-21 |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
CN201410671634.XA CN104644124B (zh) | 2013-11-21 | 2014-11-21 | 一种医疗监控系统、方法及穿戴式装置 |
US14/549,564 US9554705B2 (en) | 2013-11-21 | 2014-11-21 | System and device for medical monitor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2505A TWI526976B (zh) | 2013-11-21 | 2013-11-21 |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0959A TW201520959A (zh) | 2015-06-01 |
TWI526976B true TWI526976B (zh) | 2016-03-21 |
Family
ID=5317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2505A TWI526976B (zh) | 2013-11-21 | 2013-11-21 |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54705B2 (zh) |
CN (1) | CN104644124B (zh) |
TW (1) | TWI52697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6981B (zh) * | 2018-08-22 | 2020-03-0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燈號顯示功能的抽取電池裝置 |
TWI692356B (zh) * | 2018-08-10 | 2020-05-01 | 玉沛 陳 |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
TWI789311B (zh) * | 2022-06-01 | 2023-01-01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 智慧型床位即時自動預約系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73350B2 (en) * | 2014-09-26 | 2019-11-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US10478261B2 (en) | 2015-05-29 | 2019-11-19 |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patient care |
CN105204413A (zh) * | 2015-08-19 | 2015-12-30 | 武汉联中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05267000A (zh) * | 2015-09-06 | 2016-01-27 | 丹阳伦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室内定位推送信息的医护人员腕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US9781613B2 (en) * | 2015-10-22 | 2017-10-0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ac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based upon area occupancy |
TWI726853B (zh) * | 2015-10-29 | 2021-05-11 | 傅真 | 持續偵測身體生理訊息軌跡建立健康生活模式之個人穿戴式裝置、系統及方法 |
US9727697B1 (en) * | 2016-04-19 | 2017-08-08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and approach for integration of parameters from wearable cloud connected access control devices |
JP2019517371A (ja) | 2016-06-03 | 2019-06-24 | アトレヤ イノベーションズ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ィド | 脈拍特性の検出と信頼性のある捕捉のための装置 |
US10575794B2 (en) * | 2017-03-27 | 2020-03-03 | Srm University | System for supervising an occupant of a wheelchair |
CN106934249A (zh) * | 2017-04-11 | 2017-07-07 | 上海贝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医疗监测及交互系统 |
CN107680694A (zh) * | 2017-09-20 | 2018-02-0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五医院 | 一种院前及现场实时移动灾害急救系统模式 |
TW202008386A (zh) * | 2018-07-23 | 2020-02-16 | 台灣科亞有限公司 | 護理監控系統 |
CN110827933A (zh) * | 2018-08-14 | 2020-02-21 | 陈玉沛 | 借由移动装置实现的药片服用辅助方法 |
CN112137578B (zh) * | 2019-06-27 | 2024-01-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1009317B (zh) * | 2020-01-09 | 2023-04-18 | 北华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神经外科监护室智能监护系统 |
US20230017775A1 (en) * | 2021-07-15 | 2023-01-19 | Invacar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dical device communi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32709A (en) * | 1994-11-02 | 1996-07-02 | Ford Motor Company | Directional antenna for vehicle entry system |
US7542878B2 (en) * | 1998-03-03 | 2009-06-02 | Card Guard Scientific Survival Ltd. | Personal health monitor and a method for health monitoring |
US6774795B2 (en) * | 2001-06-30 | 2004-08-10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cs N.V. | Electronic assistant incorporated in personal objects |
US20050075907A1 (en) * | 2003-03-14 | 2005-04-07 | John Rao | Emergency station kiosk and related methods |
US20050114154A1 (en) * | 2003-11-24 | 2005-05-26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Personnel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system and method |
WO2005122879A1 (en) * | 2004-06-15 | 2005-12-29 |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 Sensor for acquir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 of a patient |
US7414534B1 (en) * | 2004-11-09 | 2008-08-19 | Paceset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gestion of medications using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
US7616111B2 (en) * | 2005-06-20 | 2009-11-10 | Carestream Health, Inc. | System to monitor the ingestion of medicines |
CN101019761A (zh) * | 2007-03-20 | 2007-08-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可穿戴式低负荷生理监护系统 |
JP4871411B2 (ja) * | 2007-07-26 | 2012-02-08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自動センサ位置認識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9483615B2 (en) * | 2007-08-10 | 2016-11-01 | Smiths Medical Asd, Inc. | Communication of original and updated pump parameters for a medical infusion pump |
CN101778335B (zh) * | 2009-01-14 | 2013-03-20 | 深圳市先进智能技术研究所 | 用于社区人员监护的穿戴式监护系统及方法 |
US20100198034A1 (en) * | 2009-02-03 | 2010-08-05 | Abbott Diabetes Care Inc. | Compact On-Body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
WO2010103868A1 (ja) * | 2009-03-11 | 2010-09-16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その外部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処理方法 |
US20130109929A1 (en) | 2011-10-28 | 2013-05-02 | Mindray Ds Us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tient monitors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patients |
TWI575995B (zh) | 2012-05-07 | 2017-03-21 | 動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聯網系統 |
CN202891909U (zh) * | 2012-11-02 | 2013-04-24 | 西藏民族学院 | 基于gps/gprs的移动式生命体征远程监测装置 |
US9082236B2 (en) * | 2012-11-27 | 2015-07-14 | S&S X-Ray Products, Inc. | Anesthesia cart with RFID keyless entry |
US20140258403A1 (en) * | 2013-03-11 | 2014-09-11 | Lee Elmore | Service tracking display grid system and method |
CA2907135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Transilio, Inc. | 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 of engagement generation based on user information |
TWM460478U (zh) | 2013-03-22 | 2013-08-21 | Jung-Tang Huang | 照明控制系統 |
-
2013
- 2013-11-21 TW TW102142505A patent/TWI52697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
- 2014-11-21 CN CN201410671634.XA patent/CN104644124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21 US US14/549,564 patent/US955470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2356B (zh) * | 2018-08-10 | 2020-05-01 | 玉沛 陳 |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
TWI686981B (zh) * | 2018-08-22 | 2020-03-0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燈號顯示功能的抽取電池裝置 |
TWI789311B (zh) * | 2022-06-01 | 2023-01-01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 智慧型床位即時自動預約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0959A (zh) | 2015-06-01 |
US20150137997A1 (en) | 2015-05-21 |
US9554705B2 (en) | 2017-01-31 |
CN104644124B (zh) | 2017-08-01 |
CN104644124A (zh) | 2015-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26976B (zh) |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 |
US10347375B2 (en) | Automatic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lements | |
Mieronkoski et al.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basic nursing care—A scoping review | |
CN107852588B (zh) | 用于有源rfid识别和位置跟踪的无线桥硬件系统 | |
US2018015855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ometric data collection combining visual data with historical health records metadata | |
Gao et al. | A next generation electronic triage to aid mass casualty emergency medical response | |
CN103186712A (zh) | 一种自动识别病人的病人监护系统及方法 | |
US20110202371A1 (e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xtualized medical data | |
Purri et al. | Specialization of IoT applications in health care industries | |
CN102299952A (zh) | 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智能家居医疗系统 | |
TWM479469U (zh) | 監控系統及醫療監控系統 | |
Cheng et al. | RFID analytics for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 |
US20130254966A1 (en) | Patient point-of-care garment | |
Huang et al. | RFI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IoT application in medical nursing system | |
JP5998269B1 (ja) | 服薬支援システム | |
Serdaroglu et al. | Medication intake adherence with real time activity recognition on IoT | |
CN105793851A (zh) | 患者监测器和用于监测患者的方法 | |
JP2021058596A (ja) | スマート体温監視システム | |
KR20120040601A (ko) | Rtls를 이용한 병원내 환자 자동 이력 관리 및 위치 파악 시스템 | |
Kumar et al. | A literature revi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earable system with pill dispenser box for post COVID elderly patients | |
Lal et al. | 14 IoT-Based Smart Health | |
KR20170112016A (ko) | 간호 카트를 이용한 간호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20190096646A (ko) | 병원 내의 환자 관리 방법, 서버 및 시스템 | |
KR102159997B1 (ko) | 의료시스템 및 방법 | |
TWM517881U (zh) | 遠距醫療量測管理設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