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2356B -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 Google Patents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2356B
TWI692356B TW107127903A TW107127903A TWI692356B TW I692356 B TWI692356 B TW I692356B TW 107127903 A TW107127903 A TW 107127903A TW 107127903 A TW107127903 A TW 107127903A TW I692356 B TWI692356 B TW I6923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patient
mobile device
medication
pa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981A (zh
Inventor
玉沛 陳
乃嘉 劉
Original Assignee
玉沛 陳
乃嘉 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玉沛 陳, 乃嘉 劉 filed Critical 玉沛 陳
Priority to TW107127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23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8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2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235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一種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病患使用個人特徵登入行動裝置;通過行動裝置拍攝藥包影像;分析藥包影像以取得藥包上的獨特標籤;比對病患身份與獨特標籤;於病患身份與獨特標籤比對不符時於行動裝置上顯示警示訊息;及,於病患身份與獨特標籤比對相符時,自動記錄病患的服藥時間以及藥包中的藥片的剩餘數量。本發明藉由比對病患身份與藥包的獨特標籤可避免病患服錯藥,並且藉由自動記錄服藥時間及藥片的剩餘數量可供藥劑師或護士進行追蹤,以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循率。

Description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本發明涉及用來輔助病患服藥的方法,尤其涉及以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在臨床實驗與一般的處方簽中,常會有需要病患依不同指示來服藥的情況,例如吞嚥、咀嚼、含於口中、飯前服用、飯後服用等等。然而,若只由藥劑師或護士提供一次性的教學,即仰賴病患自主的遵循教學來用藥,並記錄在日誌上,對於病患來說相當困難。
於一般情況下,病患必須記住要服用的藥品的外觀,用藥條件,並且要記錄服藥時間。於定期回診時,病患必須繳回所有的藥包,並由藥劑師或護士統計剩餘藥量並計算病患的服藥遵循率。這種方法不但費時,且容易產生人為疏失。再者,藥劑師或護士只能藉由病患繳回的藥包來統計剩餘藥量,但無法即時追蹤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是否有服錯藥、忘記服藥或服藥過量等問題。最嚴重時,病患有可能搞丟部分藥包導致服藥不足,直至回診時才被發現,導至臨床實驗必須延長甚至因數據偏差而失敗。因此,上述方法實有改善的必要,以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循率。
為了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循率,市場上提出了多種智慧藥盒。該些智慧藥盒內含許多藥槽,可排定一定期間內的藥片,並將病患取藥、服藥的時間記錄於電腦中。上述智慧藥盒雖然方便,但病患需要另外學習智慧藥盒的操作方式,如解鎖、拿藥、歸位、上鎖、與電腦連線等。因此,常有病患因為操作複雜而排斥使用智慧藥盒。因此,上述智慧藥盒的便利性實有改善的必要。
上述智慧藥盒中具有為數眾多的藥槽,並且內部還設置有機械鎖、感應器、攝影機、記錄器、無線模組、電池等元件。病患於外出上班或旅遊時實難以隨身攜帶如此笨重的智慧藥盒,因而會導致病患無法持續記錄服藥狀況。因此,上述智慧藥盒的行動性實有改善的必要。
上述智慧藥盒還有另一重大缺陷,即藥劑師需要先將藥片從原廠原裝的藥包中取出,再分配至智慧藥盒的每個藥槽中。然而,上述取藥、分藥的步驟實增加了藥劑師的費用以及購買智慧藥盒的費用,並且藥劑師於分配藥片時也具有分配錯誤的可能。再者,藥劑師將藥片由原裝的藥包中取出時,也可能會增加藥片受汙染的機率。
此外,在臨床實驗中常有藥物是必需填充氮氣,並且保存在密封狀態以防止氧化的,此類藥物無法被放置在無氣密的藥槽裡。因此,現有的智慧藥盒實難以於臨床實驗中普及化,而有改進的必要。
另一方面,市場上另有一種內嵌射頻標籤的吸塑藥片包裝。此類技術需由藥廠在生產時直接將射頻標籤植入藥片包裝內,並將射頻標籤的外部感應電路印刷於藥囊的封口上,使射頻標籤經由外部感應電路遭破壞時感知膠囊被打開。此藥片包裝必須在回診時由藥劑師或護士使用特殊的接收器發出無線電波來讀取射頻標籤,進而確認藥片包裝是否有被打開而統計藥量。惟,上 述技術需要改變藥廠現有的生產線,所費不貲,而額外的接收器也會造成藥劑師與護士的不便。
有鑒於臨床實驗的需求以及智慧藥盒所面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服藥遵循率、記錄便利性與攜帶行動性,並可降低藥品受汙染的機率,以及降低醫院和藥廠的成本。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的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是運用於安裝了一辨識軟體的一行動裝置及設置有一獨特標籤的一藥包,並且包括下列步驟:a)該辨識軟體於一服藥時間到達時藉由該行動裝置發出一服藥通知;b)通過該行動裝置取得一病患的一個人特徵以登入該辨識軟體並取得對應的一病患身份;c)通過該行動裝置拍攝該藥包的一藥包外觀影像;d)對該藥包外觀影像進行影像辨識以取得該獨特標籤;e)比對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是否相符;f)於判斷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不符時通過該行動裝置顯示一警示訊息;及g)於判斷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相符時自動記錄該病患的一服藥時間及該藥包中的藥片的一剩餘數量。
本發明是藉由行動裝置來執行多種辨識方法,故無論藥包的形狀,大小,角度,顏色為何,皆可直接辨識其標籤及藥片數量。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更適用於市面上的各種吸塑藥包,進而可確保藥包的完整性並有效降低藥廠與醫院的成本。
本發明可使藥劑師或護士即時追蹤病患的服藥狀況,可即時發現病患服藥過量或過少,或因丟失藥包而沒有服藥。再者,使用本發明的方法,則吸塑藥包上不需植入射頻標籤,也不需由藥劑師二次分裝至特殊形狀、顏色或功能的藥盒。如此一來,病患外出時可輕易使用行動裝置來記錄服藥歷史,有效提升了便利性與行動性。
1:行動裝置
11:處理器
12:影像擷取單元
13:顯示單元
14:網路連接單元
15:記憶單元
2:藥包
21:藥囊
211:滿藥囊
212:空藥囊
22:標籤
3:遠端監控站
4:辨識軟體
41:處方簽資料
42:服藥歷史資料
43:藥包外觀影像
5:藥片
S10~S62:辨識步驟
S70~S90:處理步驟
S4200~S4210:分析步驟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藥包外觀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行動裝置方塊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辨識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二辨識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的快速藥包定位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的快速藥囊統計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具體實施例的藥包外觀示意圖。
茲就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本發明主要是應用於臨床實驗以及一般處方簽所使用的吸塑藥包。具體地,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病患可以利用行動裝置隨時隨地記錄其服藥時間,以及藥包中的藥片數量,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循率(Compliance)、記錄的便利性(Convenience)及攜帶的行動性(Mobility),並可降低藥品受汙染的風險(Contamination Risk)以及人事成本(Cost)。
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及藥包外觀示意圖。本發明揭露了一種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下面簡稱為輔助方法),所述輔助方法應用於行動裝置1及吸塑藥片包裝(下面簡稱為藥包2)。
所述藥包2具有多個藥囊21,並且藥包2的表面上設置有一個標籤22。於圖2的實施例中,所述標籤22為數字與字母的組合。於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標籤22亦可為文字、符號、圖案、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或其結合,不加以限定。另,所述標籤22可經由壓印、移印或雷射雕刻印製於藥包2上,或由鉚釘或黏膠將其他印刷體固定於藥包2上,不加以限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的標籤22為唯一且不重覆的獨特標籤,並且各個獨特標籤可分別綁定一個病患身份並記錄於資料庫中。若具有複數藥包2,則各個藥包2上分別具有內容相異的標籤22。行動裝置1可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依據藥包2上的標籤22來辨識出各個藥包2分別屬於哪個病患。
更具體地,本發明中的藥包2指的是藥廠原裝之藥片包裝,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直接適用於原裝之藥片包裝上。因此,藥劑師不需要將藥片從原裝的藥包2中取出,再另外分裝至特殊形狀、顏色或功能之藥盒(例如智慧藥盒)內,故可有效降低藥包2內的藥片受汙染的風險。
所述行動裝置1中安裝有一個辨識軟體(如圖3所示的辨識軟體4)。本發明中,病患可使用行動裝置1擷取藥包2的影像,再由辨識軟體4進行影像分析以確認病患身份與藥包2上的標籤22是否相符,並且確認藥包2中的藥片數量,並傳遞給遠端監控站3,以通知位於遠端的醫生或護士。藉此,醫生或護士可即時追蹤病患的用藥狀況。
請同時參閱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行動裝置方塊圖。如圖3所示,所述行動裝置1主要具有處理器11,以及電性連接處理器11的影像擷取單元12、顯示單元13、網路連接單元14及記憶單元15。
所述辨識軟體4記錄於記憶單元15中。當病患要使用本發明的輔助方法時,可對行動裝置1進行操作,以令處理器11執行辨識軟體4。辨識軟體4被啟動後,即可引導行動裝置1藉由所述影像擷取單元12拍攝藥包2的外觀以產生藥包外觀影像43,由記憶單元15暫存所述藥包外觀影像43,由處理器11依據藥包外觀影像43對藥包2進行辨識,由顯示單元13顯示通知與指示給病患。並且,行動裝置1可通過網路連接單元14連接網際網路,並藉由網際網路連接所述遠端監控站3,藉此即時提供病患的資訊給位於遠端的醫師或護士。
承上所述,由於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僅需使用行動裝置1以及安裝在行動裝置1內的辨識軟體4即可實現,且行動裝置1本身具有輕巧的重量與體積而能令病患用手或口袋隨身攜帶,因此富具便利性及與行動性。
於本發明的輔助方法中,行動裝置1可於資料庫(例如記憶單元15)中記錄病患的處方簽資料41。於一實施例中,所述處方簽資料41至少包含服藥時間、病患身份與藥包2上的標籤22的對應關係、藥包2的外觀、藥片的外觀、每次用藥的數量及用藥條件或用藥方法等等,不加以限定。
所述辨識軟體4可於處方簽資料41記錄的服藥時間到達時通過行動裝置1發出訊息以通知病患服藥。病患可通過個人特徵(例如指紋或臉部影像等生物特徵)登入行動裝置1的辨識軟體4,以取得對應的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各項資訊。
於服藥前,病患可由行動裝置1上顯示的處方簽資料41得到引導,以將藥包2置於任意平面上,令藥包2的平坦面朝下,突起面朝上,並通過行動裝置1的影像擷取單元12拍攝藥包的外觀,使得辨識軟體4比對藥包2上的標籤22與病患身份是否匹配。若辨識軟體4發現病患身份與此藥包2不匹配,可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提醒病患正確的藥包2的標籤22、外觀等資訊。
病患服藥完畢後,可通過行動裝置1的影像擷取單元12再次拍攝藥包2的外觀,以令辨識軟體4取得藥包2中的藥片的剩餘數量,同時記錄病患的服藥時間。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的辨識軟體4會同時藉由藥片的剩餘數量來分析病患是否有服藥不足或服藥過量的現象。當發現病患服藥不足時,可藉由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正確的藥量;當發現病患服藥過量時,可藉由網際網路立即通知遠端監控站3,藉此由醫師或護士立即進行必要之處置。
參閱圖4及圖5,為本發明的第一辨識流程圖及第二辨識流程圖。要使用本發明的輔助方法,首先需由病患操作行動裝置1以執行所述辨識軟體4(步驟S10),並且辨識軟體4於啟動後取得病患的處方簽資料41(步驟S12)。並且,辨識軟體4可同時取得病患的服藥歷史資料42,但不加以限定。
具體地,所述處方簽資料41與服藥歷史資料42可由病患或醫師直接輸入辨識軟體4中,或儲存於行動裝置1的記憶單元15。於另一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於病患註冊後連接至雲端資料庫(圖未標示),於資料庫中下載病患的 處方簽資料41及服藥歷史資料42,並儲存於行動裝置1的記憶單元15中,不加以限定。
如前文所述,簽方簽資料41中記錄有病患的一或多種藥品的服藥時間。在步驟S12後,辨識軟體4可讀取所述處方簽資料41以取得病患的服藥時間,並且持續判斷服藥時間是否到達(步驟S14)。並且,於服藥時間到達時,辨識軟體4可通過行動裝置1發出服藥通知,以提醒病患服藥(步驟S16)。
於一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或記憶單元15中可同時儲存複數筆處方簽資料41,其中各處方簽資料41分別對應至不同的病患(即,對應至不同的病患身份)。於上述步驟中,辨識軟體4是同時讀取複數處方簽資料41以取得多筆服藥時間,並於任一筆服藥時間到達時,即通過行動裝置1發出服藥通知。藉此,本發明的輔助方法可藉由單一行動裝置1來同時輔助多名病患進行服藥,相當便利。
病患收到步驟S16的服藥通知並且要進行用藥時,可通過個人特徵(例如指紋或臉部影像等生物特徵)來登入行動裝置1的辨識軟體4,並由辨識軟體4判斷行動裝置1是否已取得病患的個人特徵(步驟S18)。當辨識軟體4取得了病患的個人特徵時,表示病患要進行用藥,故可藉由病患的個人特徵來登入辨識軟體4,並且確認病患身份(步驟S20)。
值得一提的是,若於步驟S16後,辨識軟體4於一定時間內沒有通過行動裝置1取得病患的個人特徵,即表示病患沒有要進行用藥。此時,辨識軟體4進一步判斷此病患是否連續未服藥(步驟S60),即,此病患是否連續多次沒有按照辨識軟體4的指示進行服藥。當辨識軟體4判斷此病患有連續未服藥(例如超過兩次不吃藥)的現象時,即立刻通知護士(步驟S62),以由護士聯繫病患並 釐清原因。舉例來說,護士可以電話或其他方式向病患確認是否有遺失藥包的情形,並且可即時安排病患回診,並重新發藥以避免病人斷藥過久。
於在上述步驟S20中取得病患身份後,辨識軟體4可將病患對應的處方簽資料41顯示於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上(步驟S22),以供病患參考。例如,辨識軟體4可顯示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服藥時間,以令病患確認行動裝置1於步驟S16中顯示的服藥通知的對象是誰。再例如,辨識軟體4可顯示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藥包外觀或藥片外觀,以令病患確認要服用的藥品為何。並且,辨識軟體4還可藉由顯示單元13進一步顯示藥包外觀影像43的拍攝方式,以指示病患拍攝藥包2的外觀(步驟S24)。
具體地,上述步驟S22與步驟S24是用以提供正確訊息給病患,並且引導病患提供辨識所需的影像,但於其他實施例中,上述步驟S22與步驟S24並不必然被執行。
步驟S24後,病患即可依據指示(例如將藥包2置於桌上,平坦面朝下且突起面朝上)來操作行動裝置1,以拍攝藥包2的外觀並取得藥包外觀影像43(步驟S26)。於取得了藥包外觀影像43後,辨識軟體4即可對藥包外觀影像43進行影像辨識,以分析並取得影像中的藥包2的標籤22之內容(步驟S28)。
步驟S28後,辨識軟體4將病患身份、標籤22與處方簽資料41進行比對,以判斷病患身份與藥包2的標籤22是否相符(步驟S30)。若辨識軟體4經比對後判斷病患身份與所述標籤22不符,則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警示訊息(步驟S32)。並且,辨識軟體4返回步驟S22,以再次顯示正確的處方簽資料41(如藥包2的外觀、藥包2的標籤22等),以要求病患拿取正確的藥包2並重新拍攝藥包外觀影像43。
若辨識軟體4經比對後判斷病患身份與所述標籤22相符,病患即可依據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用藥條件來服用此藥包2中的藥片,並且辨識軟體4可自動記錄病患的服藥時間,並且還可記錄病患服藥完畢後,此藥包2中的藥片的剩餘數量。
具體地,當辨識軟體4判斷病患身份與所取得的藥包2的標籤22相符時,可先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用藥條件(如吞嚥、咀嚼、含於口中等)(步驟S34)。藉此,病患可遵循行動裝置1所顯示的用藥條件來正確服藥(步驟S36)。
當病患服藥完畢後,辨識軟體4再次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藥包外觀影像43的拍攝方式,以指示病患再次拍攝藥包2的外觀(步驟S38)。接著,病患可依據指示再次操作行動裝置1,以通過影像擷取單元12擷取另一張藥包外觀影像43(步驟S40)。
具體地,在病患服藥完畢後,藥包2中的藥片數量應該會減少(減少的數量應相等於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每次用藥的數量),因此於正常情況下,行動裝置1於步驟S40中取得的藥包外觀影像43中的藥片數量,將會不同於步驟S26中取得的藥包外觀影像43中的藥片數量或不同於服藥歷史資料42所記載之前次服藥後的藥片數量。
步驟S40後,辨識軟體4可對藥包外觀影像43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目前藥包2中的藥片的剩餘數量(步驟S42),並且加以記錄(具體地,可同時記錄藥片的剩餘數量,並將行動裝置1當前的時間記錄為病患的服藥時間)。本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將所述剩餘數量與服藥時間記錄於行動裝置1的記憶單元15、雲端資料庫或遠端監控站3,不加以限定。
在取得藥片的剩餘數量後,辨識軟體4主要將剩餘數量與處方簽資料41進行比對(例如比對處方簽資料41中的藥片數量以及每次服藥的數量),以判斷所述剩餘數量是否正確(步驟S44),即,判斷病患本次服藥的數量是否正確。若辨識軟體4判斷所述剩餘數量不正確,則再進一步判斷病患為服藥過量或服藥過少(步驟S46)。
於另一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將上一次辨識所得的剩餘數量記錄為病患的服藥歷史資料42,並且於步驟S44中,將所述剩餘數量同時與處方簽資料41以及服藥歷史資料42進行比對,以判斷病患本次服藥的數量是否正確。
承上,若辨識軟體4於步驟S46中判斷病患為服藥過少(例如前次剩餘數量為十顆,本次剩餘數量為九顆,但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每次用藥數量為三顆),則辨識軟體4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正確服藥量(步驟S48),並且返回步驟S38,以等待病患正確服藥,並且依指示再次拍攝藥包外觀影像43。如此一來,當病患用藥量不足時,本發明可即時發出提醒,以確保病患正確用藥。
若辨識結果於步驟S46中判斷病患服藥過量(例如前次剩餘數量為十顆,本次剩餘數量為五顆,但處方簽資料41中記錄的每次用藥數量為三顆),則辨識軟體4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服藥過量的處置方式(例如服用大量的清水,或是如何通知相關醫師或護士)(步驟S50)。並且,辨識軟體1還可通過行動裝置1即時對遠端監控站3發出用藥過量警示訊息(步驟S52)。如此一來,當病患不小心用藥過量時,本發明可藉由行動裝置1指示病患或病患家屬進行處置,並由遠端的醫師或護士即時進行照護,藉此提高病患用藥的安全性。
若辨識軟體4於步驟S44中判斷所述剩餘藥量正確(即,病患本次的用藥數量正確),則辨識軟體4進一步判斷行動裝置1目前是否正常連接網際網路(步驟S54)。
若行動裝置1沒有正常連接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不存在),則辨識軟體4將所述剩餘藥量及服藥時間直接記錄於行動裝置1中(步驟S56),以更新病患對應的處方簽資料41,或做為病患的服藥歷史資料42。反之,若行動裝置1正常連接網際網路,則辨識軟體4通過行動裝置1將所述剩餘藥量及服藥時間傳送至遠端監控站3進行記錄(步驟S58),以由遠端的醫師或護士來對病患進行追蹤與照護。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保資料的同步,以令病患可以隨時隨地離線使用本發明的輔助方法,辨識軟體4於步驟S58中可將剩餘藥量及服藥時間同時儲存於行動裝置1及遠端監控站3。
本發明的其中一個技術特徵是由辨識軟體4對藥包外觀影像43進行影像分析,以判斷病患與藥包2是否相符,進而避免病患服錯藥。然而,病患在拍攝藥包外觀影像43時可能將藥包2放置於視覺雜亂的背景中,而造成所得的影像處理困難。另,現今數位照片的畫素極為龐大,但行動裝置1的處理器11尚無法達到桌上型電腦或伺服電腦的效能,因而會造成影像分析速度過慢,並且當網路連線不存在時,不能將影像上傳至雲端運算。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快速、有效率的方法,用行動裝置1定位一張數位照片中的藥包位置。
參閱圖6,為本發明的快速藥包定位流程圖。圖6的各步驟主要是對圖4的步驟S26以及圖5的步驟S40做進一步的說明,解釋本發明如何利用影像縮小處理來減少處理器11的處理時間,以快速從藥包外觀影像43中過濾掉不需 要的部分併擷取辨識所需之局限藥包外觀。於本實施例中,上述圖4的步驟S28及圖5的步驟S42即是對處理後的局限藥包外觀進行影像分析。
如圖6所示,首先,行動裝置1通過影像擷取單元12拍攝一張原始照片(即前述藥包外觀影像43)(步驟S70),所述原始照片中具有任意背景,並且包含了所述藥包2。接著,所述辨識軟體4計算所述原始照片的複數第一特性(步驟S72)。所述複數第一特性主要為容易計算的影像特性,並且可相容於各種不同的影像尺寸。於一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特性可為但不限於原始照片中的顏色(如紅、綠、藍等)的亮度分佈統計、各像素的色度分佈統計、各直線邊緣的長度分佈統計、以及各圓形邊緣的直徑分佈統計等,不加以限定。
步驟S72後,辨識軟體4對原始照片進行多次縮小處理,以產生不同尺寸的複數縮小照片(步驟S74)。於一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逐步產生原始照片的30%、40%、50%等等尺寸的縮小照片。接著,辨識軟體4選擇複數縮小照片中尺寸最小的縮小照片(步驟S76),例如取得尺寸30%的縮小照片,並進一步計算縮小照片的複數第二特性(步驟S78)。
本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是以在步驟S72中所採用的方式執行步驟S78,而所得的複數第二特性與複數第一特性相同,為縮小照片中的顏色的亮度分佈統計、各像素的色度分佈統計、各直線邊緣的長度分佈統計及各圓形邊緣的直徑分佈統計等。
步驟S78後,辨識軟體4比對原始照片的複數第一特性是否與縮小照片的複數第二特性相近(步驟S80),藉此判斷目前選擇的縮小照片是否過度縮小而讓影像中的標籤或藥囊等細部特徵消失。若複數第一特性與複數第二特性 相近(例如90%的特性相同),則表示縮小照片中的上述細部特徵是清楚的,而可被辨識軟體4進一步辨識。
若複數第一特性與複數第二特性不相近,則辨識軟體4重新選擇複數縮小照片中尺寸次小的縮小照片(步驟S82),例如選擇尺寸40%的縮小照片,並且返回步驟S78,以計算重新選擇的縮小照片的複數第二特性,並且再次判斷原始照片與縮小照片的特性是否相近。本發明中,辨識軟體4可重覆執行步驟S78至步驟S82,直到判斷原始照片與縮小照片的特性相近為止(即,找到可被辨識的縮小照片)。
若複數第一特性與複數第二特性相近,則辨識軟體4使用一或多種定位方法於縮小照片上對藥包2進行定位(步驟S84),以取得縮小照片中的藥包2的相對座標。
辨識軟體4接著判斷是否成功對縮小照片中的藥包2進行定位(步驟S86)。若縮小照片是清楚的,但辨識軟體4無法對藥包2進行定位,表示原始照片即已不適合用來辨識,因此辨識軟體4可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重新拍攝原始照片的警示(步驟S88)。並且,辨識軟體4返回步驟S70,以由病患操作行動裝置1並重新拍攝原始照片。
若辨識軟體4成功對縮小照片中的藥包2進行定位(即,成功取得縮小照片中的藥包2的相對座標),則辨識軟體4依據藥包2的相對座標於原始照片(即前述藥包外觀影像43)擷取辨識所需之局限藥包外觀(步驟S90)。
前述快速藥包定位流程可將影像擷取單元12設置於錄影模式,並將步驟S70至步驟S88設置為一軟體循環(或稱迴圈)不斷的於影像中搜尋藥包2,並將步驟S76至S82設置為一嵌套循環(或稱迴圈嵌套)不斷的比對縮小照片之 複數第二特性。此實施方法使快速藥包定位流程轉為即時掃描模式,病患只需將行動裝置1對準藥包2,則處理流程自動定位完成並執行步驟S90。具體地,於上述步驟S84中,辨識軟體4主要可通過下列方式對藥包2進行定位,但不加以限定。
於快速藥包定位流程之第一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搜尋縮小照片中的鋁箔表面(因鋁箔常用於密封吸塑藥片包)。此定位方法只搜尋單一種特徵,因此計算量極低。
於快速藥包定位流程之第二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搜尋縮小照片中的常見藥囊幾何特徵,例如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圓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或者,辨識軟體4可搜尋其他藉由機械學習所得到的特徵,例如塑膠的反光、塑膠的皺褶、複數行列中的重覆圖案等,並經由群聚統計這些特徵來取得藥包2在縮小照片中的位置。
於快速藥包定位流程之第三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將縮小照片整個投入類神經網路中,以直接輸出藥包2在縮小照片中的相對座標。值得一提的是,若採用類神經網路來進行定位,則可藉由調整類神經網路的隱藏層數量來改變準確度與辨識速度,並且較多的隱藏層數量可得到較高的準確度。
上述機械學習與類神經網路為影像辨識領域的常用手段,於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的另外一個技術特徵是由辨識軟體4對藥包外觀影像43(或步驟S90擷取之局限藥包外觀)進行影像分析,以判斷藥片的剩餘數量是否正確。藉此,可追蹤病患的用藥量,避免病患用藥過量或不足,進而提昇病患的 用藥遵循率。為達上述目的,辨識軟體4在取得了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後,必須能快速且正確的辨識出藥包2內的藥片的剩餘數量。
參閱圖7,為本發明的快速藥囊統計流程圖。圖7的各步驟主要是對圖5的步驟S42做進一步的說明,解釋本發明如何快速且正確地取得藥包2內的藥片的剩餘數量。
當辨識軟體4於圖5的步驟S40中取得藥包外觀影像43後,即進一步對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進行多次影像分析處理(步驟S4200),以分別取得藥包2上的藥囊總數21(步驟S4202)、藥包2上的滿藥囊數量211(步驟S4204)、以及藥包2上的空藥囊數量212(步驟S4206)。
請同時參閱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具體實施例的藥包外觀示意圖。如圖8所示,一個藥包2上具有多個藥囊21,並且藥囊21的總數是固定的。若一個藥囊21中的藥片5尚未被取出(即,藥片5尚未被病患服用),即屬於本發明所指的滿藥囊211。若一個藥囊21中的藥片5已被取出(假設藥片5已被病患服用),即屬於本發明所指的空藥囊212。
回到圖7。於分別取得藥囊總數、滿藥囊數量及空藥囊數量後,辨識軟體4判斷藥囊總數是否等於滿藥囊數量與空藥囊數量的和(步驟S4208)。具體地,藥包2的外觀可能會因使用而有破損、髒汙或變形等現象,進而導致影像辨識失敗。因此,本發明令辨識軟體4執行上述步驟S4208,以確保影像分析結果是正確的。
若辨識軟體4判斷藥囊總數確實等於滿藥囊數量與空藥囊數量的和,表示影像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因此可進一步執行前述步驟S44,以判斷藥片的剩餘數量是否符合處方簽資料41。若辨識軟體4判斷藥囊總數不等於滿藥囊 數量與空藥囊數量的和,表示影像分析的結果可能是錯誤的,因此辨識軟體4通過行動裝置1的顯示單元13顯示重新擷取藥包外觀影像43的警示(步驟S4210),並且進一步執行前述步驟S38,以指示病患重新拍攝藥包外觀影像43。
具體地,於上述步驟S4200中,辨識軟體4主要可通過下列方式對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進行影像分析,以分別取得藥囊總數21、滿藥囊數量211及空藥囊數量212。
於快速藥囊統計流程之第一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是於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中搜尋常見藥囊幾何特徵,例如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圓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或者,辨識軟體4可搜尋其他由機械學習所得到的特徵,例如塑膠的反光、塑膠的皺褶等,並經由群聚統計這些特徵,以得到藥囊總數。
於快速藥囊統計流程之第二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搜尋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中顏色均勻的區域。具體地,若所述藥片為膠囊,則因為多數膠囊為單一顏色或兩種顏色的組合,因此可將一個顏色均勻的區域視為一個滿藥囊。
於快速藥囊統計流程之第三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搜尋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中與塑膠貼合的鋁箔的顏色與紋理,並且再反向選擇沒有鋁箔的區域來定位各個滿藥囊。具體地,因為藥囊裡的藥片會有規則的遮住鋁箔(也就是說無法辨識出鋁箔),因此可將一個沒有鋁箔的區域視為一個滿藥囊。
於快速藥囊統計流程之第四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搜尋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中各個藥囊的皺褶、破損、漏光等特徵,並且將有上述特徵的區域視為一個空藥囊。
於快速藥囊統計流程之第五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直接於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中搜尋其藉由機械學習所得到的空藥囊所應具備的特徵,藉此得到空藥囊的數量。
於快速藥囊統計流程之第六實施例中,辨識軟體4可直接將整張藥包外觀影像43或局限藥包外觀投入類神經網路中,以直接輸出藥囊總數、滿藥囊的數量以及空藥囊的數量。
本發明的輔助方法通過行動裝置來於服藥時間提醒病患服藥,並可藉由影像辨識避免病患服錯藥,還可追蹤病患的用藥量,故可大幅提升病患的服藥遵循率、行動性及便利性。並且,本發明可直接應用於原廠原裝的吸塑藥品包裝上,因此還可有效降低人事成本以及藥品被汙染的風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S10~S32、S60-S62:辨識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運用於安裝一辨識軟體的一行動裝置及設置有一獨特標籤的一藥包,包括:a)該辨識軟體於一服藥時間到達時藉由該行動裝置發出一服藥通知,其中該辨識軟體儲存一處方簽資料,該處方簽資料至少記錄一病患的該服藥時間、該病患與該獨特標籤的對應關係、該藥包的外觀、每次用藥的數量及用藥條件,並且該辨識軟體是於執行後自動讀取該處方簽資料並取得該服藥時間;b)通過該行動裝置取得該病患的一個人特徵以登入該辨識軟體並取得對應的一病患身份;c01)顯示該藥包的一藥包外觀影像的拍攝方式,以指示該病患拍攝該藥包外觀影像;c)通過該行動裝置拍攝該藥包的該藥包外觀影像;d)對該藥包外觀影像進行影像辨識以取得該獨特標籤;e)比對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是否相符;f)於判斷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不符時通過該行動裝置顯示一警示訊息;及g)於判斷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相符時自動記錄該病患的一服藥時間及該藥包中的藥片的一剩餘數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獨特標籤設置於該藥包表面,並且該獨特標籤為數字、文字、字母、符號、圖案、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或其結合,該個人特徵為該病患的指紋或臉部影像。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辨識軟體儲存複數處方簽資料,於該步驟a中,該辨識軟體是於執行後自動讀取該複數處方簽資料,並於該複數處方簽資料中的任一服藥時間到達時發出該服藥通知。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步驟a)之後還包括下列步驟:a1)於該行動裝置持續未取得該病患的該個人特徵時判斷該病患是否有連續未服藥的現象;及a2)於判斷該病患有連續未服藥的現象時即時通知護士聯繫該病患以釐清斷藥原因。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步驟c)之前還包括下列步驟:c02)顯示該處方簽資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更包括該步驟g)包括下列步驟:g1)於該病患身份與該獨特標籤相符時,讀取該病患對應的該處方簽資料中的該用藥條件並通過該行動裝置進行顯示;g2)該步驟g1)後,顯示該藥包外觀影像的拍攝方式,以指示該病患服藥後拍攝該藥包外觀影像;g3)通過該行動裝置取得該藥包外觀影像;g4)對該藥包外觀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並記錄該藥包中的藥片的該剩餘數量;及g5)將該行動裝置的當前時間記錄為該服藥時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步驟g4)包括下列步驟: g41)分析該藥包外觀影像以取得該剩餘數量;g42)將該剩餘數量與該處方簽資料及一服藥歷史資料進行比對,以判斷該剩餘數量是否正確;g43)於判斷該剩餘數量不正確時,判斷該病患為服藥過量或服藥過少;g44)於判斷該病患為服藥過少時通過該行動裝置顯示一正確服藥量,並且再次執行該步驟g2);及g45)於判斷該病患為服藥過量時通過該行動裝置顯示一處置方式,並對一遠端監控站發出一用藥過量警示訊息。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步驟g4)更包括下列步驟:g46)於判斷該剩餘數量正確時,判斷該行動裝置是否正常連接網際網路;g47)於該行動裝置正常連接網際網路時將該剩餘藥量記錄於該遠端監控站;及g48)將該剩餘藥量記錄於該行動裝置以更新該病患的該服藥歷史資料。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步驟c)包括下列步驟:c1)通過該行動裝置拍攝一原始照片,其中該原始照片中包含該藥包;c2)計算該原始照片的複數第一特性;c3)對該原始照片執行多次縮小處理以產生不同尺寸的複數縮小照片;c4)計算該複數縮小照片中尺寸最小的該縮小照片的複數第二特性;c5)判斷該複數第一特性與該複數第二特性是否相近;c6)於該複數第一特性與該複數第二特性不相近時選擇該複數縮小照片中尺寸次小的該縮小照片,並重新執行該步驟c4)至該步驟c5);c7)於該複數第一特性與該複數第二特性相近時,於該縮小照片上對該藥包進行定位並得到藥包之相對座標; c8)於無法對該藥包定位時通過該行動裝置顯示重新拍攝該原始照片的警示;及c9)於成功對該藥包定位後,依據該藥包的相對座標值於該原始照片上擷取一局限藥包外觀以做為該藥包外觀影像。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複數第一特性該原始照片中顏色的亮度分佈統計、像素的色度分佈統計、直線邊緣的長度分佈統計及圓形邊緣的直徑分佈統計的至少其中之一,該複數第二特性為該縮小照片中顏色的亮度分佈統計、像素的色度分佈統計、直線邊緣的長度分佈統計及圓形邊緣的直徑分佈統計的至少其中之一。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其中該步驟g41)包括下列步驟:g411)對該藥包外觀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該藥包上的一藥囊總數;g412)對該藥包外觀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該藥包上的一滿藥囊數量;g413)對該藥包外觀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該藥包上的一空藥囊數量;g414)判斷該藥囊總數是否等於該滿藥囊數量與該空藥囊數量的和;g415)於該藥囊總數等於該滿藥囊數量與該空藥囊數量的和時執行該步驟g42);及g416)於該藥囊總數不等於該滿藥囊數量與該空藥囊數量的和時通過該行動裝置顯示重新擷取該藥包外觀影像的警示,並再次執行該步驟g3)。
TW107127903A 2018-08-10 2018-08-10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TWI692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7903A TWI692356B (zh) 2018-08-10 2018-08-10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7903A TWI692356B (zh) 2018-08-10 2018-08-10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981A TW202008981A (zh) 2020-03-01
TWI692356B true TWI692356B (zh) 2020-05-01

Family

ID=7076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903A TWI692356B (zh) 2018-08-10 2018-08-10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23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5581B (zh) * 2021-04-27 2022-12-01 巫紅寬 藉由行動裝置進行用藥輔助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1684A (zh) * 2022-08-13 2022-11-01 深圳市鑫月塘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防误食药剂水杯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0383A2 (de) * 2007-06-22 2008-12-31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System zur kontrolle einer medikamenteneinnahme
CN104644124A (zh) * 2013-11-21 2015-05-27 动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监控系统、方法及穿戴式装置
TW201638875A (zh) * 2015-04-29 2016-11-0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用藥記錄與避免重複用藥之方法
TWM564220U (zh) * 2018-04-13 2018-07-21 新鉅峰國際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型用藥資訊服務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0383A2 (de) * 2007-06-22 2008-12-31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System zur kontrolle einer medikamenteneinnahme
CN104644124A (zh) * 2013-11-21 2015-05-27 动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监控系统、方法及穿戴式装置
TWI526976B (zh) * 2013-11-21 2016-03-21 動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監控系統、方法及醫療監控系統
TW201638875A (zh) * 2015-04-29 2016-11-0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用藥記錄與避免重複用藥之方法
TWM564220U (zh) * 2018-04-13 2018-07-21 新鉅峰國際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型用藥資訊服務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5581B (zh) * 2021-04-27 2022-12-01 巫紅寬 藉由行動裝置進行用藥輔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981A (zh) 2020-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9401B2 (en) Method of monitoring medication regimen with portable apparatus
JP6409094B2 (ja) 自動化された医薬品錠剤の識別
CN111372549B (zh) 整合药物管理的系统、方法及模组
US10402960B2 (en) Drug verification device, drug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drug verification method
US9345636B2 (en) System and processes for automating and verifying medication order fulfillment compliance and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compliance
JP6698263B2 (ja) 薬剤チェック支援装置
EP2902005A1 (en) Drug inspection assistance device and method
US9501625B2 (en) Assist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king medicine
US2015026935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an identification of drugs for enhanced safety
JP2008018230A (ja) 分包薬剤の検薬方法と検薬装置
TWI692356B (zh) 藉由行動裝置實現的藥片服用輔助方法
TWM495849U (zh) 具有用藥提醒及確認的電子藥盒
CN110827933A (zh) 借由移动装置实现的药片服用辅助方法
US20110206238A1 (en) Pharmaceutical re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202795378U (zh) 药品复核装置
TWI702614B (zh) 藉由行動裝置記錄真實服藥資料和詳盡遵循率的方法
KR102023139B1 (ko) 복용날짜가 인쇄되는 약포지 프린터기
TWI695347B (zh) 經由藥物包裝及/或標籤以分類及辨識該藥物的方法及系統
TWI731484B (zh) 經由藥物泡型包裝影像建立藥物資料庫及管理藥物之方法及系統
CA3060262C (en) Method for recording real-world medication data and comprehensive real-time compliance rate complemented with portable apparatus
JP6047475B2 (ja) 画像認識装置、画像認識方法及び画像認識プログラム
KR102598969B1 (ko) 알약 검색 시스템
JP5414879B1 (ja) 薬剤認識装置、薬剤認識方法及び薬剤認識プログラム
Hsu et al. Real-Time Pill Identification with Prescription Confirma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on Embedded System
TWM645914U (zh) 智慧給藥檢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