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254B - 影像感測器測試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感測器測試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254B
TWI509254B TW103106858A TW103106858A TWI509254B TW I509254 B TWI509254 B TW I509254B TW 103106858 A TW103106858 A TW 103106858A TW 103106858 A TW103106858 A TW 103106858A TW I509254 B TWI509254 B TW I5092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probe card
conductive
wafer
c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6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5351A (zh
Inventor
Shih Duen Lin
Wen Jen Ho
Chih Pin Jen
Wei Feng Lin
Yi Chang Hsieh
Original Assignee
Omnivision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787,4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49461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Omnivision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Omnivision Tech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35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254B/zh

Links

Description

影像感測器測試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成於晶圓上之積體影像感測器之製造與測試,特別關於一種用於測試形成於晶圓上之積體影像感測器的探針卡。
在影像感測器的製程中,大量的影像感測元件可形成於單一晶圓上。晶圓上所形成之多種的影像感測元件可同時進行晶圓等級的測試。在製造與測試進行完畢之後,影像感測元件係被分離,以致各影像感測元件及其對應的晶圓部分成為一獨立晶粒。
在晶圓等級的測試中,通常對各影像感測元件照光並偵測影像感測元件對照光所產生並輸出的電訊號以測試其性能。為達此目的,測試裝置通常包含一探針卡(probe card),其位於照明之來源(即光源)以及晶圓之間。為了讓每個感測元件同時被測試,探針卡包含一開口或一孔洞以讓光線從光源照射到晶圓。探針卡也包含至少一導電探針,其與影像感測元件接觸,以偵測影像感測元件對照光所產生並輸出的電訊號。
為減少測試時間及成本,通常會對一晶圓上之多個影像感測元件同時進行測試。為達此目的,探針卡包含多個孔洞,每一個孔洞對應一個被測試的影像感測元件,並且探針卡包含多個探針,至少其中之一係對應一個被測試的影像感測元件。照明所使用的光源係透過所有各別的孔洞同時提供對所有影像感測元件進行照光所需之光線。此種方法有一缺點,即光源通常並不具有完美的均勻性。結果,所有的影像感測元件無法得到同樣的光強度,這導致測試影像感測元件上的誤差。
來自光源之照明的非均勻性係取決於光源與晶圓之間的距離。亦即,當光源與晶圓之間的距離增加時,光源所提供的照明之非均勻性也隨之增加。據此,較佳的作法是使光源與晶圓之間的距離儘可能的小。然而,在習知的測試環境中,會有多樣的系統部件,例如光擴散器、一或多個透鏡、探針卡、 及/或探針,設置於光源與晶圓之間,以致於光源與晶圓之間必需有足夠的距離來容納這些部件。由於光源與晶圓之間的距離係受到此空間限制,習知系統中之多個影像感測元件所受到之照明的均勻性亦被限制。
探針卡之厚度會影響光源與晶圓之間的距離。若使用相對較厚之探針卡,可能會增加此距離及照明不均勻度,若使用相對較薄之探針卡,則可以減少此距離及照明不均勻度,因此,如何能夠盡量地薄化探針卡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根據一觀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裝置,用以增加複數光目標接收從一光源來之光線的均勻性。上述裝置包含複數可移動之孔洞元件以及一支持件。孔洞元件可設置於光源與該等目標之間,各孔洞元件定義一孔洞,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沿著對應之孔洞元件之長軸方向經由孔洞而照射與孔洞元件相關聯之複數目標中之對應目標。支持件係移動式支持該等孔洞元件,各孔洞元件可沿著孔洞元件之長軸方向移動於支持件內,以改變對應孔洞元件之目標所接收之光線之一性質。
根據另一觀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方法,用以增加複數光目標接收從一光源來之光線的均勻性。上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設置複數可移動之孔洞元件於光源與該等目標之間,各孔洞元件定義一孔洞,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沿著對應之孔洞元件之長軸方向經由孔洞而照射與孔洞元件相關聯之複數目標中之對應目標。使至少其中之一孔洞元件沿著其長軸方向移動,以改變對應孔洞元件之目標所接收之光線之一性質。
根據另一觀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測試晶圓之探針卡,其包括具有導電圖案之印刷電路板(PCB)及鄰設於上述印刷電路板之探針頭,探針頭係定義通過上述探針頭之至少一孔洞,且探針頭係由一電性絕緣材料所製成。至少一導電精密探針係分別設置於上述至少一孔洞中,此精密探針具有一第一端,其電性連接至印刷電路板上之導電圖案。至少一導電探針包括一懸臂部及一尖端部,懸臂部係接觸並電性連接精密探針之一第二端,而尖端部係可電性連接於晶圓以便將晶圓電性連接至印刷電路板上之導電圖案。探針之懸臂部係固設於探針頭。
根據另一觀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測試晶圓之探針卡的製造 方法,包括利用一電性絕緣材料形成一探針頭、形成通過探針頭之至少一孔洞、將至少一導電精密探針分別設置於至少一孔洞中、以及將探針頭貼附於一間隔元件以機構性強化探針頭。
10、70、100‧‧‧系統
12‧‧‧晶圓
14‧‧‧影像感測器
16‧‧‧光源
18‧‧‧探針卡
21‧‧‧探針卡單元
22‧‧‧透鏡
24‧‧‧探針組
26‧‧‧影像感測器測試點
30‧‧‧印刷電路板層
32、33‧‧‧開口
34‧‧‧陶瓷管
38‧‧‧導電圖案
40‧‧‧保護絕緣層
42‧‧‧精密探針
44、46‧‧‧探針
45、47‧‧‧導電端
48‧‧‧間隔元件
50‧‧‧上模
52‧‧‧下模
72‧‧‧X-Y平台
74‧‧‧(平面)光源
76‧‧‧感測器
78‧‧‧照度計
80‧‧‧電腦
110‧‧‧控制環構件
112、112.1~112.3‧‧‧環支持件
114、114.1~114.3‧‧‧環
116‧‧‧內孔洞
117.1~117.3‧‧‧溝槽
119.1~119.3‧‧‧螺紋
123‧‧‧支撐件
300‧‧‧程序
302、304、306、308、310‧‧‧步驟
400、500、600‧‧‧探針卡
402、502、602‧‧‧印刷電路板
404‧‧‧光擴散器
406、506、606‧‧‧透鏡
408‧‧‧(上)平板
414、424、521、621‧‧‧通孔
416、516、616‧‧‧精密探針
420‧‧‧(下)平板
422、522、622‧‧‧(導電)探針
426‧‧‧垂直部
428、528、628‧‧‧懸臂部
430、530、630‧‧‧尖端部
503、603‧‧‧導電圖案
504、604‧‧‧光學擴散器
509、609‧‧‧晶圓
515、615‧‧‧第一彈簧裝載端
517‧‧‧溝槽
519‧‧‧環氧樹脂
540、640‧‧‧加強框架
542、642‧‧‧探針頭
544、644‧‧‧間隔元件
546‧‧‧本體部
548‧‧‧長柄部
617‧‧‧彈簧裝載針腳
641‧‧‧環
702、704‧‧‧曲線
本發明前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可參照後附圖式及較佳實施例之更為特定之敘述即可明瞭,其中不同之圖式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似的元件符號加以標示。同時,圖式係表達與本發明特徵有關之示意,並未且亦不需要依據實際情形完整繪製。圖式中之層、區域及特徵之尺寸及厚度可能為清楚說明之目的而放大。
圖1A為一種習知系統用於測試一晶圓的示意圖,晶圓上形成有複數影像感測器。
圖1B為圖1A之探針卡之一部分之詳細的剖面示意圖。圖1B係詳細顯示一個探針卡單元。
圖2為一種系統的方塊示意圖,該系統係以距離為函數來偵測光線的照度。
圖3係顯示圖2中測試之光源產生光線的中心區域120mm X 120mm。
圖4A至圖4F係顯示六種間距及光源輸出組合之間距-照度測試之結果的曲線圖,測試係依據圖2及圖3之配置來進行。
圖5A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包含控制環構件之系統的示意圖,上述系統係用以測試具有多個影像感測元件形成於其上之晶圓。
圖5B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顯示圖5A之系統之一部分之細部的剖面示意圖,其包含一控制環構件。
圖5C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測試系統的方塊示意圖,其分別於三個圖式(a)、(b)及(c)顯示環之三種不同的位置。
圖5D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控制環構件的平面示意圖。
圖5E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控制環構件的側視示意圖。
圖5F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控制環構件的部份透視示意圖。
圖6A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環之一上視示意圖(a)、沿示意圖(a)之A-A線的環114.1之剖面示意圖(b)、以及環之透視示意圖(c)。
圖6B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配合圖6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上視示意圖(a)、配合圖6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側視示意圖(b)、沿圖6B之示意圖(a)之A-A 線的配合圖6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剖面示意圖(c)、以及配合圖6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透視示意圖。
圖7A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環之一上視示意圖(a)、沿示意圖(a)之A-A線的環之剖面示意圖(b)、以及環之透視示意圖(c)。
圖7B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配合圖7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上視示意圖(a)、配合圖7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側視示意圖(b)、沿圖7B之示意圖(a)之A-A線的配合圖7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剖面示意圖(c)、以及配合圖7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透視示意圖(d)。
圖8A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環之一上視示意圖(a)、沿示意圖(a)之A-A線的環之剖面示意圖(b)、以及環之透視示意圖(c)。
圖8B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配合圖8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上視示意圖(a)、配合圖8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側視示意圖(b)、沿圖8B之示意圖(a)之A-A線的配合圖8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剖面示意圖(c)、以及配合圖8A之環之環支持件的透視示意圖(d)。
圖9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邏輯流程圖,其顯示控制環構件之環被調整的步驟以使複數測試點所接收到的測試照度具有均勻性。
圖10顯示複數個測試點之照度測試資料的表格,其將沒有利用本發明之控制環構件在複數個測試點提供均勻照度的系統與有根據本發明利用控制環構件在複數個測試點提供均勻照度的系統進行比較。
圖11顯示用於測試晶圓之一習知探針卡的詳細剖面示意圖,前述晶圓上形成有複數個影像感測器。
圖12顯示如圖11所示之探針卡的局部詳細剖面分解圖。
圖13顯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用於測試晶圓之探針卡的詳細剖面示意圖,上述晶圓上形成有複數個影像感測器。
圖14為一圖表,其顯示經由習知探針卡及如圖13所示之探針卡照射一感測器之光線均勻度。
圖15顯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用於測試其上形成有複數個影像感測器之晶圓之探針卡的詳細剖面示意圖。
圖1A為一種習知系統用於測試一晶圓的示意圖,晶圓上形成有 複數影像感測器。如圖1A所示,晶圓12包含複數需要測試之影像感測器14。在測試之後,晶圓12係被分離而成為複數獨立晶粒,各晶粒可包含多個影像感測器14中之其中一者。在系統10進行測試期間,各影像感測器14係接受輻射亦即光線之照射,並且影像感測器14對照光之反應係予以監測,例如偵測影像感測器14對照光所產生之一或多個電訊號。
測試的照光係由一光源或照明來源16提供。一探針卡18係設置於光源16與晶圓12之間,並可同時進行多點的測試。探針卡18包含複數探針卡單元21,其係分別對應晶圓12上之複數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各探針卡單元21包含一擴散器20與一透鏡22,擴散器20係使光源16之光線擴散,透鏡22係將來自擴散器20之擴散光線聚焦至晶圓12上之各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通常來說,各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係與被系統10所測試之各影像感測器14一致。探針卡18之複數探針卡單元21也包含各自的探針組24,每一探針組24係配置成與欲測試的對應影像感測器14有電性接觸以偵測其對應的影像感測器14對測試照光的電性反應。各探針組24可包含一或多個精密探針(pogo pin)及/或探針以接觸其對應的影像感測器14。
圖1B為圖1A之探針卡18之一部分之詳細的剖面示意圖。特定而言,圖1B係詳細顯示一個探針卡單元21。光源16(未顯示)係設置於探針卡18上方。如圖1B所示,探針卡18包含一印刷電路板(PCB)層30,在其內定義有探針卡單元21之一開口32。擴散器20係由一陶瓷管34支持並保持於開口32內,陶瓷管34係將擴散器20保持抵住位於擴散器20下方之一O型環36。印刷電路板層30之一下表面31可包含一印刷於其上之導電圖案38。導電圖案38可由一保護絕緣層40覆蓋。一間隔元件48可設置於印刷電路板層30下方。擴散器20可經由O型環36而被光學性地密封於間隔元件48之一上表面。
間隔元件48可被固定於一剛性結構,剛性結構係提供力量給探針卡18。特定而言,剛性結構可包含一上模50,其係位於一下模52上方,二者可由一剛性材料(例如不鏽鋼或其他此類材料)作成。間隔元件48可固定於上模50之上表面。
用於測試影像感測器14之照明光線係穿過擴散器20再經過開口33與透鏡22。透鏡22係固定於間隔元件48內,如圖1B所示。經過透鏡22之光線係到達探針卡18之探針卡單元21所對應的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在測試 期間,晶圓12上之其中一影像感測器14係位於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並且被穿過透鏡22之測試照光所照射。
如上所述,在測試期間係藉由偵測影像感測器14對測試照光所產生之一或多個電訊號而對影像感測器14之反應進行監測。為達此目的,一或多個探針組件或探針組24(各探針組包含一或多個精密探針42)係與印刷電路板層30上之導電圖案38連接。在探針組24中,精密探針42係電性連接於一或多個探針44、46,探針44、46具有導電端45、47,其可電性接觸於影像感測器14。這樣,影像感測器14對應於照光所產生的電訊號可經由探針44、46及精密探針42而傳導至導電圖案38進而被監測,如此影像感測器14所產生的電訊號即可被使用來評估影像感測器14之性能。
如上所述,多個影像感測器14係被同時測試。為達此目的,探針卡18包含複數探針卡單元21,其對應至複數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在一特定探針卡的配置態樣中,16個晶粒排列成一4 X 4的矩陣之配置可被同時測試,而隔壁的探針卡單元21與其相距約多個晶粒的距離。
如上所述,對測試來說,光源16能提供均勻的測試照光是重要的,乃因為了精確評估影像感測器,每一影像感測器14必須接收同樣強度的光線。這樣的均勻性很難達到是因為光源16與晶圓12之間的距離必須維持相同。為達到多點測試的目的,在光源16與晶圓12之間必須維持足夠的空間以容納系統部件,例如擴散器、透鏡、精密探針等等。在某些系統中,一個好的工作間距已被決定約為25mm。然而,光源16與晶圓12之間的距離越大,則照光的均勻性就越差。
一表面的照度(單位:lux)係指在該表面之一單位面積上之入射的總光通量。這是一種光源照射表面的量度。光源與被照射表面之間的距離越大,則在該表面上的照度越不均勻。光源與晶圓之間距與照度均勻性之間的關係係說明於圖2至圖4與下面的詳細說明中。
圖2為一種系統的方塊示意圖,該系統係以距離為函數來偵測光線的照度。如圖2所示,系統70包含一平面光源74,其可例如為一A32700799(136mm X 136mm)光源,由致茂電子(Chroma Ate Inc.)(333台灣桃園縣龜山鄉華亞科技園區華亞一路66號)製造並販賣。光源74可固定在一可移動且可控制之X-Y平台72上以確保精確控制光源74與感測器76之間的距離。依據本 發明,120mm X 120mm面積之光源74係予以研究。光源74係使用來照射感測器76,感測器76係耦接於一照度計78,照度計78可例如為測量照度之Minolta Model T-10 Lux Meter。一電腦80係耦接於照度計78、光源74以及X-Y平台72以控制測試的性能。
圖3係顯示實驗期間被測試之光源74的產生光線的120mm X 120mm的中心區域。如圖3所示,此被測試之產生光線的120mm X 120mm中心區域被區分成16個小區域,並且每一小區域的中心點係由一實心點來表示。在本實驗中,光源74與感測器76之間距係設定成三個等級,即2mm、22mm與42mm。光源74之輸出照度係設定為兩等級,即1000 lux與500 lux。總的來說,六種間距與光源輸出的組合係被測試。圖4A至圖4F係顯示這六種間距與光源輸出組合之間距-照度測試之結果的曲線圖。特定而言,圖4A係為間距為2mm且光源輸出為1000 lux的曲線圖,圖4B係為間距為2mm且光源輸出為500 lux的曲線圖,圖4C係為間距為22mm且光源輸出為1000 lux的曲線圖,圖4D係為間距為22mm且光源輸出為500 lux的曲線圖,圖4E係為間距為42mm且光源輸出為1000 lux的曲線圖,圖4F係為間距為42mm且光源輸出為500 lux的曲線圖。這些結果係由圖4A至圖4F中的曲線(等值線)圖來表示以對照度分佈提供一種視覺上的呈現。在圖4A至圖4F中,每一曲線圖包含16個頂點,其分別對應到圖3所示的16個中心點。
如圖4A至圖4F所示,很明顯的可以看見均勻性不會因為光源輸出照度改變而有太大的影響。特定而言,如果比較圖4A與圖4B、圖4C與圖4D、圖4E與圖4F,可以發現光源照度輸出從1000 lux到500 lux的改變對均勻性有極小的影響。然而,從圖4A至圖4F也可發現,光源與感測器之間距的改變係對均勻性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即當光源與感測器之間距增加時,照度均勻性就減少。此外,當間距相對較小時,照度均勻性的減少的速率也相對較高。特定而言,在現有的多點探針卡的工作距離約為25mm的情況下,照度相當不均勻。
依據本發明,容納測試系統部件所需要之工作間距所導致之不均勻照度的問題已獲得解決,其係藉由設置一控制環構件於光源與探針卡之間而達到。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控制環構件包含16個可移動孔洞元件,例如為複數環單元,其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例如為4 X 4的矩陣配置。這16個環單元對 應16個探針卡單元21(請參照圖1A及圖1B)以便同時對晶圓12上之16個晶粒進行光學測試。
圖5A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包含有控制環構件之系統100的示意圖,系統100係用以測試其上形成有多個影像感測器之晶圓。圖5B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顯示圖5A之系統100之一部分之細部的剖面示意圖,其包含一控制環構件110。圖5A與5B所示之某些元件係與關於圖1A與1B所示且以上所述的元件相同。這些相似元件由相似的元件符號來表示。這些相似元件之詳細敘述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5A及5B所示,控制環構件110係位於探針卡18的上方。控制環構件110包含一環支持件112以及至少一環114,環114係支持於環支持件112內。複數支撐件123係位於環支持件112的底側並支持探針卡18上之控制環構件110。每一環114之一內孔洞116係對準其對應之探針卡單元21之擴散器20與透鏡22,藉此形成從光源16到對應的影像感測器14(位於被測試的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之一光路徑。位於控制環構件110上方之光源16所發出之光線係經過環114,再到達對應的擴散器20與透鏡22,最後到達下方晶圓12上之對應的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
每一環114係支持於環支持件112內以致可沿光路徑而上、下移動,光路徑係依據環之孔洞定義。上述之移動可例如藉由環114之外徑以及環支持件112中孔洞之內徑之相配的螺紋而達到。在此態樣中,各環114可藉由被轉動而向上或向下調整,例如藉由一鑰匙或一螺絲起子或與環114之環形上表面中之凹口或溝槽相匹配之其他類似元件。或者,環114之內緣可為多邊形而非圓形的形狀,這樣,例如一六角鑰匙(如一內六角扳手(Allen wrench))可使用來轉動環114使其上、下移動。藉由使環114上、下移動,亦即使其靠近或遠離光源16,而能獨立調整各別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所對應之晶圓12上的光通量。因此,雖然光源16所提供之照度最初不均勻,但照射到晶圓12之16個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的光線可藉由各別調整16個環114之每一者而達到均勻。
圖5C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測試系統100的方塊示意圖,其分別於三個圖式(a)、(b)及(c)中顯示本發明之環114之三種不同的位置。在圖式(a)中,環114係位於中間或標準的位置;在圖式(b)中,相較於中間或標準的位 置,環114係位於較高的位置;在圖式(c)中,相較於中間或標準的位置,環114係位於較低的位置。圖5D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控制環構件110的平面示意圖。圖5E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控制環構件110的側視示意圖。圖5F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控制環構件110的部份透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5A至圖5F,控制環構件110係位於探針卡18上方且位於平面光源16之下方。呈環形之環114的內徑(ID),亦即環114內之內孔洞116的直徑係設為Φ,環114之頂部與光源16之間距設為H,並且視角為θ(如圖5C所示)。另外,光源16之照度密度係設為ρ並且近乎於一定值以方便說明,則照度I(H,Φ)可為H與Φ的函數表示如下式:
內徑Φ的值提供一第一變數來調整照度I。越大的Φ可得到越大的I。在選擇Φ之後,間距H可作為一第二變數來微調I。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H值通常為4~8mm,Φ值通常為6~10mm。作為一說明的實例,視角θ可假設為45度。
為說明的目的,假設第一變數Φ為8mm,可調整第二變數H以使照度I得到進一步的微調。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中,H值可先設為6mm作為一基準值。若要降低照度,則環114可例如藉由轉動而向上移動靠近光源16,以使H值調整為例如4.5mm。這可使照度減少約44%。另一方面,若要增加照度,則環114可向下移動而遠離光源16,以使H值被調整至例如8.5mm。這可使照度增加約101%。
在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環114中內孔洞116之內徑Φ值可例如設為三個可能的值之其中一者。於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這三個值為6mm、8mm與10mm。於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環114的厚度,亦即環114的外徑減去內徑Φ,可約為2mm。因此,於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環114的外徑約為8mm、10mm或12mm。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環114的高度可約為3mm。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環114上的螺紋119可為0.5mm/圈。
圖6A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環114.1之一上視示意圖(a)、沿示意圖(a)之A-A線的環114.1之剖面示意圖(b)、以及環114.1之透視示意圖(c)。圖6B根據某些特定實施例顯示配合圖6A之環114.1之環支持件112.1 的上視示意圖(a)、配合圖6A之環114.1之環支持件112.1的側視示意圖(b)、配合圖6A之環114.1且沿圖6B之示意圖(a)之A-A線的環支持件112.1的剖面示意圖(c)、以及配合圖6A之環114.1之環支持件112.1的透視示意圖(d)。圖7A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環114.2之一上視示意圖(a)、沿示意圖(a)之A-A線的環114.2之剖面示意圖(b)、以及環114.2之透視示意圖(c)。圖7B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配合圖7A之環114.2之環支持件112.2的上視示意圖(a)、配合圖7A之環114.2之環支持件112.2的側視示意圖(b)、配合圖7A之環114.2且沿圖7B之示意圖(a)之A-A線的環支持件112.2之剖面示意圖(c)、以及配合圖7A之環114.2之環支持件112.2的透視示意圖(d)。圖8A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環114.3之一上視示意圖(a)、沿示意圖(a)之A-A線的環114.3之剖面示意圖(b)、以及環114.3之透視示意圖(c)。圖8B根據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顯示配合圖8A之環114.3之環支持件112.3的上視示意圖(a)、配合圖8A之環114.3之環支持件112.3的側視示意圖(b)、配合圖8A之環114.3且沿圖8B之示意圖(a)之A-A線之環支持件112.3的剖面示意圖(c)、以及配合圖8A之環114.3之環支持件112.3的透視示意圖(d)。
在圖6A及圖6B的實施例中,環114.1之一內徑係約為6mm,其外徑約為8mm。在圖7A及圖7B的實施例中,環114.2之一內徑係約為8mm,其外徑約為10mm。在圖8A及圖8B的實施例中,環114.3之一內徑係約為10mm,其外徑約為12mm。
請參照圖6A與圖6B,於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環114.1之外表面係形成有複數螺紋119.1,用以與環支持件112.1的螺紋相配。環114.1包含狹縫或溝槽117.1,其可與一工具,例如一螺絲起子相配以使環114.1能在環支持件112.1內被轉動而調整環114.1在環支持件112.1內的高度,因此調整環114.1與光源16之間距,以使每一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的照度強度為可調整。環支持件112.1也包含複數支撐件123.1以支持探針卡18上之環支持件112.1(請參照圖5A)。
請參照圖7A與圖7B,於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環114.2之外表面係形成有複數螺紋119.2,用以與環支持件112.2的螺紋相配。環114.2包含狹縫或溝槽117.2,其可與一工具,例如一螺絲起子相配以使環114.2能在環支持件112.2內被轉動而調整環114.2在環支持件112.2內的高度,因此調整環114.2與 光源16之間距,以使每一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的照度強度為可調整。環支持件112.2也包含複數支撐件123.2以支持探針卡18上之環支持件112.2(請參照圖5A)。
請參照圖8A與圖8B,於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環114.3之外表面係形成有複數螺紋119.3,用以與環支持件112.3的螺紋相配。環114.3包含狹縫或溝槽117.3,其可與一工具,例如一螺絲起子相配以使環114.3能在環支持件112.3內被轉動而調整環114.3在環支持件112.3內的高度,因此調整環114.3與光源16之間距,以使每一影像感測器測試點26的照度強度為可調整。環支持件112.3也包含複數支撐件123.3以支持探針卡18上之環支持件112.3(請參照圖5A)。
圖9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邏輯流程圖,其顯示控制環構件中之環被調整的步驟以使複數測試點所接收到的測試照度具有均勻性。依據此校正程序,單一參考用之測試影像感測器係用來獨立測量每一測試點(即16個測試點)之各別的照度。為了此校正,光源16係被啟動,並且控制環構件110係設置於探針卡18之上。參考用之影像感測器係設置於各測試點,一次一個測試點。在每一測試點上,需要決定是否需要對照度作調整。假如要的話,在該測試點的環114係予以適當地調整,向上或向下移動,以達到所需的照度強度。這個程序需要不斷進行一直到所有的測試點皆被測量並且環的調整也已適當的進行,致使所有16個測試點的照度強度有一致性,然後準確的多點測試就可被同時進行。
請參照圖9,程序300開始於步驟302,在步驟302中,控制環構件110係設置於探針卡18上方。於此初始設定中,所有的環114,例如所有16個環114,皆設定在同樣的高度。舉例來說,所有的環114可設定在中間位置,如圖5C(a)所示。接著,在步驟304中,光源16被啟動並且設定在一預定強度,並且定義一參考用之影像感測器晶片或晶粒。接續,在步驟306中,參考用之影像感測器晶片係位於該等測試點之其中一者以為了接下來的測試。藉由調整在該測試點之環而調整該參考用之影像感測器所偵測到之光強度,直到所偵測到之強度係設定在一期望預定值。之後,如步驟308所示,對所有的環與其對應的影像感測器測試點重覆步驟306,以致所有的控制環構件皆被校正。接著,在步驟310中,藉由將環固定在它們所調整的位置,例如藉由對環施加 黏性材質(例如膠水或環氧樹脂)來固定,而完成校正程序。
圖10顯示複數個測試點之照度測試資料的表格,其將沒有利用本發明之控制環構件在複數個測試點提供均勻照度的系統與有根據本發明利用控制環構件在複數個測試點提供均勻照度的系統進行比較。
首先,作為一控制實驗,一具有非均勻照度之習知光源係用來照射一晶圓以進行沒有利用本發明之控制環構件之光學測試。其結果列在圖10之表格的左邊。其中,MeanR係指紅光訊號的均值。MeanG1與MeanG2係指兩種綠光訊號的均值。MeanB係指藍光訊號的均值。使用本領域所熟知之貝爾圖案(Bayer pattern)的彩色濾光器,影像感測器晶粒係讀取紅光、綠光與藍光的分量。值的區域係為8位元的數值並可被影像感測器晶粒測量到。紅光、綠光或藍光之任何一者可被用在圖9所示之操作中以校正16個測試點之環。在此實例中,環的校正係使用綠光的讀取。因此,圖10所示之資料顯示照度的均勻性在綠光分量的情況下為最佳。
接著,控制環構件係插入於光源與探針卡之間,並且可進行圖9所示之操作步驟以調整各環以及校正控制環構件。這樣,16個測試點之光源照度就變得均勻。然後就可對先前控制實驗中所測量之相同晶圓進行光學測試。其結果列在圖10之表格的右邊。
請參照圖10所示,16個測試點被測試並且其結果列出如表格所示。各點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以及最大與最小的範圍(Max-Min)、以及平均值及偏移比皆被計算並列於表格中。需注意者為,最大與最小的範圍(Max-Min)以及偏移比越小,16個測試點間之讀值會越均勻。圖10顯示藉由使用控制環構件進行如圖9所示之操作/校正程序,照度可在16個測試點上達到均勻性。
承上所述,複數影像感測器晶圓之任一者皆可以在製造後利用探針卡進行光學測試。用於影像感測器測試之探針卡可包括複數探針卡單元,各探針卡單元係分別指定為用來針對單一影像感測器晶粒進行光學測試。
圖11為一習知探針卡400的詳細剖面圖,前述習知探針卡400係用於測試其上形成有複數影像感測器之晶圓。圖12為圖11所示之習知探針卡400的局部詳細分解剖面圖。如圖11與圖12所示,探針卡400包括一光擴散器404、一透鏡406以及一印刷電路板(PCB)402。如圖所示,光擴散器404與透鏡406係位於探針卡400中,並提供一光路徑,使得光線可以從位於上方 之光源出發並到達位於下方之晶圓的測試晶粒。印刷電路板402之下表面可以包含有一導電圖案。探針卡400亦可以包括複數個精密探針416、複數探針422以及一結構固定部,精密探針416係電性接觸於印刷電路板402下表面之導電圖案,探針422可形成下方晶圓晶粒與印刷電路板402之間的電性接觸,以便將印刷電路板402下表面之導電圖案電性連接至晶圓晶粒,結構固定部包括一或多個之平板408、420,其分別具有通孔414、424,用以分別設置精密探針416及探針422。
請繼續參考圖11及圖12,精密探針416可包括一或兩個彈簧裝載端,以確保正向之機構及電性接觸。由於探針422具有近似“N”的形狀,所以其通常稱為“N型”探針。各探針422包括一垂直部426、一懸臂部428以及一尖端部430。精密探針416之第一彈簧裝載端係與印刷電路板402之導電圖案接觸,而精密探針416之第二彈簧裝載端係與探針422之垂直部426接觸。導電探針422之尖端部可連接至晶圓晶粒,因此印刷電路板402下表面之導電圖案可以透過精密探針416及探針422電性連接至晶圓晶粒。
探針卡400之結構固定部包括一上平板408以及一下平板420,上平板408具有一或多個通孔414,而精密探針416係設置於通孔414中,下平板420具有一或多個通孔424,而探針422之垂直部426係設置於通孔424中。上平板408及下平板420皆可以由電性絕緣材料所製成,例如為陶瓷材料,以便絕緣導電精密探針416與探針422。
如圖11及圖12所示之習知探針卡存在有數個缺點。例如,N型探針422係利用彎折一筆直針腳而形成,其必須在相同平面上包含垂直部426及尖端部430,藉以確保在測試期間能夠與晶圓晶粒維持良好的接觸。然而此需求會增加形成探針422及探針卡400時的製程複雜度及時間。此外,還需要有兩個平板408及420,其中一者提供給精密探針416,而另一者提供給探針422,結果會導致探針卡400相對較厚。如上所述,如此便會因深井效應而降低探針卡400之光學效能。另外,在探針卡400的組裝過程中,對準通孔414及424的步驟可能會有困難,進而增加組裝程序複雜度及時間。
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可以解決習知探針卡的這些缺點。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探針僅包括一懸臂部以及用以接觸晶圓之尖端部。亦即,在這些實施例中,探針不包括習知探針用於接觸精密探針之垂直部。因此,可以 實質上縮短印刷電路板與晶圓之間的電性路徑。而且,在這些例示實施例中,探針卡之總厚度亦可以實質上減少。如此可以改善探針卡之光學效能。此外,在這些實施例之某些當中,結構固定部僅包括單一個平板而非多個平板,以支撐精密探針及探針。因此,藉由省去習知系統中所需要的通孔對準程序,可以實質上簡化組裝/安裝探針卡之流程。
圖13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一探針卡500的詳細剖面圖,前述探針卡500係用於測試其上形成有複數影像感測器之晶圓。如圖13所示,探針卡500包括印刷電路板502,其具有一開口,光學擴散器504及透鏡506係設置於前述開口中。一導電圖案503係形成於印刷電路板502之一下表面,用以與探針卡500下方之晶圓509形成電性連接。探針頭542係設置於印刷電路板502下方。探針頭542包括一本體部546以及一長柄部548。通孔521係例如利用鑽孔方式形成穿過探針頭542之本體部546,而精密探針516係設置於通孔521中。精密探針516之第一彈簧裝載端515係與印刷電路板502之下表面的導電圖案503機構性且電性接觸。
探針卡500亦包括探針522,其係用以連接精密探針516至晶圓509,並進一步連接印刷電路板502上的導電圖案503至晶圓509。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如圖所示,探針522包括懸臂部528及尖端部530,用以與晶圓509接觸。探針522之懸臂部528係與精密探針516之第二端接觸。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精密探針516之第二端包括溝槽517,其係用以與探針522之懸臂部528卡接。溝槽517可提供精密探針516與探針522之間一個穩定機構及電性卡接。如圖所示,探針522係透過黏接方式,例如環氧樹脂519,固定連接於探針頭542之本體部546。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探針頭542係由電性絕緣材料所製成,如陶瓷材料,以便與導電精密探針516互相隔離。
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探針卡500亦包括一間隔元件544。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間隔元件544係設置於探針頭542之長柄部548下方,用以提供機構支撐給探針頭542之陶瓷材料。在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間隔元件544可以由金屬材料所製成,於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係由不銹鋼材所形成。間隔元件544係固定連接於探針頭542,例如透過螺絲(圖未示)。
在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探針頭542之本體部546的厚度係約為3mm,而探針頭542之長柄部548的厚度係約為1mm。間隔元件544的厚度 可約為2mm,因此探針頭542與間隔元件544之組合的厚度可約為3mm。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印刷電路板502之厚度約為3mm。一加強框架540可由金屬材料(如不銹鋼)所製成,其可設置於印刷電路板502上,並提供結構支撐給印刷電路板502。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加強框架540的厚度可約為10-20mm(顯示成不合比例係僅為清楚及方便說明)。
如圖13所示之探針卡500相較於習知探針卡可提供數個優點。舉例而言,其探針522不包含有習知探針之垂直部,因此可以減少探針522尖端至印刷電路板502之間的電性路徑例如約2mm。較短之電性路徑可以得到較好的訊號效能。此外,在例示實施例中,僅一個結構固定部,亦即探針頭542,包含有通孔以安裝精密探針516。由於探針522不具有垂直部,所以其結構固定部不需要設有通孔。因此其僅有一組通孔,故可以省略習知探針卡中所需的耗時通孔對準程序。此外,在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探針卡500之厚度(包括印刷電路板502之厚度、探針頭542之長柄部548之厚度及間隔元件544之厚度)僅約為6mm。在習知裝置中,上平板408及下平板420的厚度約為7mm,因此習知探針卡(包括印刷電路板)的總厚度約為10mm。其係由於在習知裝置中,兩個平板皆由陶瓷所製成,故其必然相對較厚以提供結構完整性。在本例示實施例中,不銹鋼間隔元件544可以提供良好的結構支撐,因此探針卡500可以相對較薄。由於較少的邊界光線會被阻擋而無法到達透鏡506(亦即可以減少深井效應),所以較薄的探針卡可以提供較佳的光學效能。結果可以使得探針卡500更均勻發光。
如圖13所示之實施例中,可以在將探針頭542連接於間隔元件544之前,先在探針頭542之本體部546上鑽孔以形成通孔521。此作法為一種預防措施以避免探針頭542的脆弱陶瓷材料在其高應力區域上發生破裂,例如長柄部548,若在探針頭542連接於間隔元件544之後才進行探針頭542的鑽孔動作,則可能會造成其破裂。在這些實施例中,由於其係在鑽孔以形成通孔521之後才將探針頭542連接於間隔元件544,所以通孔521的位置可能無法精確控制。因此其需要符合組裝容差。
承上所述,如圖13所示之探針卡500可提供更均勻的照明。圖14為一圖表,其顯示經由習知探針卡及如圖13所示之探針卡照射一感測器之光線均勻度。請參照圖14所示,曲線702顯示利用習知探針卡的照明度,曲線704 顯示利用以上依據圖13所詳述之類型的探針卡的照明度。在圖14之曲線702及704中,兩曲線之間僅有探針卡不同。而此系統的其他元件,如晶圓、光源及測試設備等,在兩曲線中皆相同。圖表中的x軸為來自感測器之綠色信號之影像等級相對於典型感測器的標準差,此典型感測器係使用包括一個紅色彩色濾波器、一個藍色彩色濾波器及兩個綠色彩色濾波器之貝爾圖案彩色濾波器。圖表中的y軸為光線的累積百分比。其結果顯示以上依據圖13所述之類型的探針卡相較於習知探針卡具有較低的標準差,亦即其較均勻,乃因依據圖13所述之探針卡的邊界光線被阻擋而無到達透鏡的情況較少,因此可以減少深井效應。
圖15顯示根據某些例示實施例之用於測試其上形成有複數個影像感測器之晶圓之探針卡600的詳細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5所示,根據上述之詳細敘述,需注意者為,其中所顯示之實施例係包括一以上所詳述之類型的環641,其係用以調整晶圓609處的光線均勻度。應注意者為,任何一種實施例,包括如圖13及圖15所示之實施例,皆可以包括一或多個環641,以調整照明均勻度。
如圖15所述,探針卡600包括印刷電路板602,其具有一開口以容置光學擴散器604及透鏡606於其中。一導電圖案603係形成於印刷電路板602之下表面,以便與探針卡600下方之晶圓609形成電性連接。探針頭642係設置於印刷電路板602下方。與以上所詳述如圖13所示之探針頭542之實施例相比,探針頭642未包含有一本體部及一長柄部。反而,探針頭642為一方塊配置,其係水平連接於間隔元件644。如圖所示,通孔621可例如利用鑽孔方式形成穿過探針頭642,而精密探針616係設置於通孔621中。精密探針616之第一彈簧裝載端615係與印刷電路板602之下表面的導電圖案603機構性且電性接觸。
探針卡600亦包括探針622,其係用以連接精密探針616至晶圓609,並進一步連接印刷電路板602上的導電圖案603至晶圓609。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如圖所示,探針622包括懸臂部628及尖端部630,用以與晶圓609接觸。探針622之懸臂部628係與精密探針616之第二端接觸。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精密探針616之第二端包括彈簧裝載針腳617,其係用以與探針622之懸臂部628卡接。精密探針616之第二端可替代性地包括如以上依據圖13所詳述之溝槽517。如圖所示,探針622係透過黏接方式,例如環氧樹脂,固定連接 於探針頭642。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探針頭642可由電性絕緣材料所製成,如陶瓷材料,以便與導電精密探針616互相隔離。
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探針卡600亦包括一間隔元件644。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15所示,間隔元件644係水平或橫向鄰設於探針頭642。在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間隔元件644可以由金屬材料所製成,於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由不銹鋼材所製成。間隔元件644係固定連接於探針頭642,例如透過環氧樹脂。
在某些特定例示實施例中,探針頭642的厚度係約為3mm。此外,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間隔元件644的厚度約為3mm,因此探針頭642與間隔元件644之組合的厚度可約為3mm。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印刷電路板602之厚度約為3mm。一加強框架640可由金屬材料(如不銹鋼)所製成,其可設置於印刷電路板602上,並提供結構支撐給印刷電路板602。在某些例示實施例中,加強框架640的厚度可約為10-20mm(顯示成不合比例係僅為清楚及方便說明)。
如圖15所示之探針卡600相較於習知探針卡可如圖13所示之探針卡500一般提供相同的優點。這些優點包括可縮短電性路徑之長度、省略多個垂直通孔的對準程序、以及可以藉由減少探針卡之厚度來改善光學效能。
與前述如圖13所示之實施例的探針卡相比,在如圖15所示之實施例中,可以在探針頭642連接於間隔元件644之後才鑽孔形成通孔621。因此,可以消除圖13所示之實施例的組裝容差,進而可以簡化組裝製程並減少錯誤。
在如圖15所示之實施例中,由於間隔元件644的厚度增加,所以亦可以改善探針卡600之結構完整性。舉例而言,於某些實施例中,間隔元件之厚度可為3mm而非2mm,藉以改善探針卡600的整體結構完整性。
特徵的組合
本發明之多種特徵已於上詳述。本發明涵蓋任何數量的上述多個特徵之任一組合及所有組合,除非在敘述中特定排除了某一特徵的組合。下面的例子係依據本發明說明本文所揭露且所考量的特徵之一些組合。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藉由移動複數孔洞元件之其中一者而改變之光線的特性可為照射於對應目標上的光線之照度。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上述複數孔洞元件之至少一者可被移動,使得照射於複數目標之光線的照度的均勻性可被提高。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各孔洞可具有一可選擇之內徑,以使對應目標的照度可被調整。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假使孔洞的內徑增加,則對應目標的照度可增加,假使孔洞的內徑減少,則對應目標的照度可減少。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各孔洞元件可被移動,使得孔洞元件與光源之間距為可調整,以致對應目標的照度可被調整。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假使孔洞元件與光源之間距增加,則對應目標的照度可增加,假使孔洞元件與光源之間距減少,則對應目標的照度可減少。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藉由選擇性地移動孔洞元件以調整在一參考用之目標元件的照度,因而決定了各孔洞元件與光源之一間距,可使得支持件與孔洞元件適於用來校正以提供複數目標更均勻的照度。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複數目標可包含形成於一晶圓上之複數影像感測元件。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支持件與孔洞元件可設置於光源與一探針卡之間,上述探針卡係用來測試形成於晶圓上之影像感測元件。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複數影像感測元件可被光源同時照射,使得複數影像感測元件可被同時測試。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複數孔洞元件可藉由相配之螺紋而被支持於支持件內,以及複數孔洞元件可藉由環繞其長軸方向旋轉孔洞元件而沿著長軸方向移動。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一探針可以包括一懸臂部及一尖端部,懸臂部係接觸並電性連接於精密探針之第二端,而尖端部係電性連接於晶圓,以便將晶圓電性連接至印刷電路板上之導電圖案,探 針之懸臂部係固定連接於探針頭。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之懸臂部可藉由環氧樹脂固定連接於探針頭,前述環氧樹脂係接觸並設置於探針之懸臂部與探針頭之間。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頭之電性絕緣材料可為陶瓷材料。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卡可更包括一間隔元件,其係鄰設於探針頭,前述間隔元件係可機構性強化探針頭。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間隔元件可以由金屬材料所製成。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間隔元件可以由不銹鋼所製成。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頭可包括一主要本體部及一長柄部,間隔元件係設置於長柄部下方。在這些實施例中,可以在探針頭連接於間隔元件之前,先形成至少一通孔穿過探針頭。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頭可以水平鄰設並固定連接於間隔元件之一端。在這些實施例中,可以在探針頭連接於間隔元件之後,形成至少一通孔穿過探針頭。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精密探針之一第二端可包括一溝槽,用以接收探針之懸臂部。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卡可以固設於一加強框架,以機構性強化探針卡。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卡更可包括一透鏡,用以聚焦通過探針卡之光線。
在此處所詳述及/或所要求保護之任一實施例中,探針卡更可包括一光學擴散器,用以擴散通過探針卡之光線。
雖本發明已顯示及敘述例示實施例,但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得以領會,在不脫離如下述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之下,可對其進行若干形式上及細節上的修改。
500‧‧‧探針卡
502‧‧‧印刷電路板
503‧‧‧導電圖案
504‧‧‧光學擴散器
506‧‧‧透鏡
509‧‧‧晶圓
515‧‧‧第一彈簧裝載端
516‧‧‧精密探針
517‧‧‧溝槽
519‧‧‧環氧樹脂
521‧‧‧通孔
522‧‧‧探針
528‧‧‧懸臂部
530‧‧‧尖端部
540‧‧‧加強框架
542‧‧‧探針頭
544‧‧‧間隔元件
546‧‧‧本體部
548‧‧‧長柄部

Claims (21)

  1. 一種探針卡,用於測試一晶圓,該探針卡包括:一印刷電路板,具有一導電圖案;一探針頭,鄰設於該印刷電路板,該探針頭定義穿過該探針頭之至少一通孔,該探針頭係由一電性絕緣材料所製成;至少一導電精密探針,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通孔中,該導電精密探針具有一第一端,該第一端係電性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上之該導電圖案;以及至少一導電探針,該導電探針包括一懸臂部以及一尖端部,該懸臂部係接觸並電性連接至該導電精密探針之一第二端,該尖端部係可電性連接至該晶圓,以便將該晶圓電性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上的該導電圖案,該導電探針之該懸臂部係固定連接於該探針頭;其中該導電探針之該懸臂部係藉由一黏接方式固定連接於該探針頭,該黏接方式係接觸並設置於該導電探針之該懸臂部與該探針頭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探針頭之該電性絕緣材料係為一陶瓷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探針卡,更包括一間隔元件,其係鄰設於該探針頭,該間隔元件係機構性強化該探針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間隔元件係由一金屬材料所製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間隔元件係由不銹鋼所製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探針頭包括一主要本體部及一長柄部,該間隔元件係設置於該長柄部下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探針頭係水平鄰設並固定連接於該間隔元件之一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導電精密探針之該第二端包括一溝槽,用以接收該導電探針之該懸臂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探針卡,其中該探針卡係固設於一加強框架,以機構性強化該探針卡。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探針卡,更包括一透鏡,用以聚焦通過該探針卡之光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探針卡,更包括一光學擴散器,用以擴散通過該探針卡之光線。
  12. 一種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包括:利用一電性絕緣材料形成一探針頭;形成穿過該探針頭之至少一通孔;將至少一導電精密探針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通孔;以及將該探針頭連接於一間隔元件,以機構性強化該探針頭;藉由一黏接方式將一導電探針之懸臂部固定連接於該探針頭,且將該黏接方式接觸並設置於該導電探針之該懸背部與該探針頭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更包括形成具有一導電圖案之一印刷電路板。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該導電精密探針係設置於該通孔中,使得該導電精密探針之一第一端係電性連接於該印刷電路板之該導電圖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更包括將至少一導電探針固定連接於該探針頭,使得該導電探針之一懸臂部係接觸並電性連接於該導電精密探針之一第二端,且該導電探針之一尖端部係電性連接於該晶圓,以便將該晶圓電性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上的該導電圖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該導電精密探針之該第二端包括一溝槽,用以接收該導電探針之該懸臂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該探針頭包括一主要本體部及一長柄部,該間隔元件係設置於該長柄部下方。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在該探針頭連接於該間隔元件之前,該至少一通孔係先形成穿過該探針頭。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該探針頭係水平鄰設並固定連接至該間隔元件之一端。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在該探針頭連接於該間隔元件之後,再將該至少一通孔形成穿過該探針頭。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用於測試一晶圓之探針卡的方法,其中該探針卡係固設於一加強框架,以機構性強化該探針卡。
TW103106858A 2013-03-06 2014-02-27 影像感測器測試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 TWI509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87,472 US9494617B2 (en) 2012-11-07 2013-03-06 Image sensor testing probe car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351A TW201435351A (zh) 2014-09-16
TWI509254B true TWI509254B (zh) 2015-11-21

Family

ID=51465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6858A TWI509254B (zh) 2013-03-06 2014-02-27 影像感測器測試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5016B (zh)
TW (1) TWI5092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6351B (zh) * 2016-05-25 2017-08-21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測試影像感測晶片之測試座
CN112415239A (zh) * 2019-08-20 2021-02-26 汉民测试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卡
TWI707145B (zh) * 2019-09-24 2020-10-11 松翰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影像感測晶片之探針卡的探針頭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6995A2 (en) * 1985-12-23 1987-07-01 Tektronix, Inc. Multiple lead prob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WO2004034068A2 (en) * 2002-10-10 2004-04-22 Advantest Corporation Contact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robe contact assembly using same
WO2009048618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Veraconnex, Llc Probe card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1538B2 (en) * 1998-11-30 2002-10-29 Advantest Corp. Contact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robe contact assembly using same
TWI362717B (en) * 2005-10-18 2012-04-21 Gsi Group Corp Methods for alignment utilizing an optical reference
TW200941000A (en) * 2008-03-28 2009-10-01 Probeleader Co Ltd Vertical probe card used for testing image sensing chip
TWM356906U (en) * 2008-07-10 2009-05-11 Probeleader Co Ltd Probe testing device for testing image-sensing chip
US20100176831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Palcisko William M Probe Test Card with Flexible Interconnect Structure
CN101923103A (zh) * 2009-06-16 2010-12-22 励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于影像感测芯片的高频测试的悬臂式探针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6995A2 (en) * 1985-12-23 1987-07-01 Tektronix, Inc. Multiple lead prob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WO2004034068A2 (en) * 2002-10-10 2004-04-22 Advantest Corporation Contact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robe contact assembly using same
WO2009048618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Veraconnex, Llc Probe card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5016B (zh) 2017-09-22
TW201435351A (zh) 2014-09-16
CN104035016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9266B (zh) 取得均勻光源之裝置與方法
US10775413B2 (en) Image sensor testing probe card
KR101279656B1 (ko) 프로브 검사장치
TWI387030B (zh) 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對準方法
JP5283266B2 (ja) 光デバイス用検査装置
TWI509254B (zh) 影像感測器測試探針卡及其製造方法
JP7236840B2 (ja)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CN109194953B (zh) 空间颜色和分辨率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KR100939762B1 (ko) 카메라 모듈 측정용 소켓
JP5509190B2 (ja) 光学試験装置およ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JP2011134932A (ja) 光源ユニット、露光光照射装置、露光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発光素子部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KR20210074355A (ko) 검사 장치 및 검사 방법
JP4513059B2 (ja) Icテスタ
KR20130021164A (ko) 프로브 카드
CN216525901U (zh) 一种针对clga封装芯片的测试夹具
US20080149853A1 (en) Light shaping apparatus
KR102303929B1 (ko) 마이크로 led를 검사하기 위한 검사 장비
KR20100071750A (ko) 평탄화 모듈을 구비한 프로브 카드
KR101918109B1 (ko) 광원모듈 및 비전검사모듈
CN216599866U (zh) 用于图像芯片测试的镜头安装结构、图像芯片测试装置
JP2007315982A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検査装置
KR101918110B1 (ko) 광원모듈 및 비전검사모듈
CN220773416U (zh) 掩膜版测量装置
CN218747297U (zh) 定位装置及测试显示屏亮度均匀性的装置
KR20110057983A (ko) 프로브 카드의 보조기판 설치 깊이 보정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