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843B - 光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843B
TWI499843B TW102121141A TW102121141A TWI499843B TW I499843 B TWI499843 B TW I499843B TW 102121141 A TW102121141 A TW 102121141A TW 102121141 A TW102121141 A TW 102121141A TW I499843 B TWI499843 B TW I4998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unit
pin
connection pad
p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7437A (zh
Inventor
Ming Ji Hs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2121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9843B/zh
Priority to CN201310336700.3A priority patent/CN103486557A/zh
Priority to US14/228,356 priority patent/US954678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7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7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8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06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61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non-printed components, e.g. special leads
    • H05K2201/10742Details of leads
    • H05K2201/1075Shape details
    • H05K2201/10757Ben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1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3/3421Leaded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源模組;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減少成本並提高亮度之光源模組。
如圖1所示,圖1係為習知光源模組之示意圖,其中光源單元2A及光源單元2B設置於基板3上,該些光源單元2A、2B分別具有寬度W,且具有間距G。光源單元2A與光源單元2B之節距P係為光源單元2A之邊緣21A至光源單元2B之邊緣21B的距離,亦即為寬度W與間距G之總和。需說明的是,間距G表示光源單元2A與光源單元2B之間允許的佈線區域寬度;且從基板3之長度與光源單元間之節距P之關係可直接估算基板3上可配置光源單元之數量。此外,光源單元2A之正極端與負極端分別連接於連接墊4及連接墊5;光源單元2B之正極端與負極端分別連接於連接墊6與連接墊7。
需說明的是,該些連接墊透過導線8連接於電路(圖未示)。具體而論,研發人員需在基板3上的各個光源單元之間預留空間,使得導線8能夠進行佈線。如圖1所示,導線8於基板3上具有導線空間寬度L。在實際情況中,導線8之間具有線距(導線與導線之間的距離),避免產生雜訊。由於導線空間寬度L係為影響節距P的大小的主要因素,但在現行設計中難以縮小每條導線8的寬度及導線與導線之間的間距,故難以縮短節距P。具體而論,在基板3面積固定的狀況下,難以增加光源單元的數量,使得光源整體的亮度受限。 此外,連接墊5連接的導線5具有負極電性訊號,且連接墊6連接的導線6具有正極電性訊號,所以2條導線8無法共線,使得節距P無法縮小,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舉例而言,10吋大小的平板顯示器的光源模組長度約為216.81mm。若光源單元規格之寬度W為3.8mm,當間距G為1.5mm時,則節距為5.3mm,可配置光源單元的數量約僅有40顆。此外,若光源單元規格之寬度W為2.8mm,間距G為1.8mm,則節距為4.6mm,可配置光源單元的數量約僅有48顆,在前述的二種實施方式中,對於光源模組而言,其光源單元的設置數量不足以提高發光亮度,使得光源模組的整體發光亮度無法提升。
有鑑於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能夠提高發光亮度並控制材料成本的光源模組。
於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光源單元間距之單層板光源模組,可提高光源單元設置密度。
於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調整腳位方向之背光模組,可簡化電路佈局。
本發明之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包含基板、連接電路、至少一第一光源單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單元。基板具有承載面。連接電路設置於基板並包含第一訊號渠道及第二訊號渠道。至少一第一光源單元係設置於承載面上,其中第一光源單元具有複數個分別具相異極性之第一甲極腳位及第一乙極腳位。至少一第二光源單元係設置於承載面上並與第一光源單元相鄰,其中第二光源單元具有分別具相異極性之第二甲極腳位及第二乙極腳位,且第二甲極腳位與相鄰之第一光源單元之第一甲極腳位對向且具有相同極性。第一甲極腳位及第二甲極腳位分別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第一乙極腳位及第二乙極腳位分別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 道。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包含基板、連接電路、第一光源單元、第二光源單元及第三光源單元。基板具有承載面。連接電路設置於基板並包含第一訊號渠道及第二訊號渠道。第一光源單元係設置於承載面上,其中第一光源單元於兩側分別具有第一甲極腳位及第一乙極腳位。第二光源單元係設置於承載面上並位於第一光源單元具第一甲極腳位之一側,其中第二光源單元具有第二甲極腳位及第二乙極腳位,且第二甲極腳位設置於與第一甲極腳位相鄰之側邊並與第一甲極腳位共同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第三光源單元係設置於承載面上並位於第一光源單元具第一乙極腳位之一側,其中第三光源單元具有第三甲極腳位及第三乙極腳位,且第三乙極腳位設置於與第一乙極腳位相鄰之側邊並與第一乙極腳位共同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道。
相較於先前技術,根據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係調整光源單元與相鄰之光源單元的腳位排列方向,使得具有相同極性之腳位彼此相鄰以減少導線數量,能夠減少光源單元之間的佈線面積,進而縮短第一光源單元與第二光源單元的間距。在實際情況中,光源模組係為單條燈條電路板,材料成本較為低廉,故能夠節省成本。在實際情況中,若光源單元的寬度為3.8mm,圖1之先前技術實例約僅可設置40顆,而本發明之光源模組可設置48顆光源單元;若光源單元的寬度為2.8,圖1之先前技術實例約僅可設置48顆,而本發明之光源模組可設置56顆光源單元。換言之,本發明之光源模組能夠有效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並提高光源單元的數量,進而提高整體亮度。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習知]
2A、2B‧‧‧光源單元
3‧‧‧基板
4、5、6、7‧‧‧連接墊
8‧‧‧導線
21A、21B‧‧‧邊緣
G‧‧‧間距
L‧‧‧導線空間寬度
P‧‧‧節距
W‧‧‧寬度
[本發明]
1、1A~1G‧‧‧光源模組
10‧‧‧第一光源單元
20‧‧‧第二光源單元
30‧‧‧第三光源單元
31、31A‧‧‧基板
40、40A~40G‧‧‧連接電路
50、50A‧‧‧第一導線
51、51A‧‧‧第二導線
60、61‧‧‧導通孔填料
100‧‧‧第一側
110‧‧‧第一乙極腳位
120‧‧‧第一甲極腳位
111‧‧‧直線方向
200‧‧‧第二側
210‧‧‧第二乙極腳位
220‧‧‧第二甲極腳位
300‧‧‧承載面
310‧‧‧第一電路層
310A‧‧‧第三甲極腳位
320‧‧‧第二電路層
320A‧‧‧第三乙極腳位
410‧‧‧金屬墊
411‧‧‧第三連接墊
412‧‧‧第一連接墊
420‧‧‧金屬墊
421‧‧‧第四連接墊
422‧‧‧第二連接墊
431‧‧‧第六連接墊
432‧‧‧第五連接墊
910、910A~910G‧‧‧第一訊號渠道
920、920A~920G‧‧‧第二訊號渠道
G1、G2‧‧‧間距
W1‧‧‧寬度
W2‧‧‧寬度
圖1係為習知光源模組之示意圖;圖2A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實施例側視圖;圖2B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實施例俯視圖;圖3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圖4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圖5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圖6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俯視圖;圖7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圖8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以及圖9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一種光源模組,用以提高光源單元設置密度。於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可以是顯示器光源模組。
請參照圖2A,圖2A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實施例側視圖。如圖2A所示,光源模組1包含基板31、連接電路40、至少一第一光源單元10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單元20。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可以是發光二極體光源,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基板31具有承載面300,且連接電路40設置於基板31並包含第一訊號渠道910(first signal channel)及第二訊號渠道920(second signal channel)。需說明的是,光源模組1係為單層電路板;亦即,光源模組1之基板31係為單層基板;且電路佈線及電子元件均設置於基板31之同一板面上(亦即承載面300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可以係為相同顏色或不同顏色之光源單元,並無特定之限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係為相同顏色之光 源單元,本發明係使用不同元件符號(10、20)以說明該些光源單元之排列結構之特徵。
如圖2A所示,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係依序交互排列設置於承載面300上,且第二光源單元20與第一光源單元10相鄰。其中第一光源單元10具有分別具相異極性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一乙極腳位110,第二光源單元20具有分別具相異極性之第二甲極腳位22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此外,第二甲極腳位220與相鄰之第一光源單元10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對向且具有相同極性。如圖2A所示,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分別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910,且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分別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道920。簡單而言,若第一乙極腳位110具有正極性,則第一甲極腳位120具有負極性,第二甲極腳位220與第一甲極腳位120相鄰且同為負極性,第二光源單元20之第二乙極腳位210與下一個(即右側之)第一光源單元10的第一乙極腳位110相鄰並且同為正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該等連接墊包含第一連接墊412、第二連接墊422、第三連接墊411及第四連接墊421,且第一連接墊412、第二連接墊422、第三連接墊411及第四連接墊421位於承載面300,其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係位於承載面300上並分別連接於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且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910。具體而論,訊號渠道包含正極訊號渠道以及負極訊號渠道,同一訊號渠道係為相同極性的訊號渠道。
在此實施例中,若第一甲極腳位120具有正極性,則第二甲極腳位220、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均具有正極性,且共同電連接至正極訊號渠道(第一訊號渠道910)。同樣地,若第一乙極腳位110具有負極性,則第二乙極腳位210、第三連接墊411及第四連接墊421均具有負極性,且共同連接至負極訊號渠道(第二訊號渠道920)。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連接電路40還包含第一導線50及第二導線51,其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分別位於第一導線50的兩側,第三連接墊411及第四連接墊421分別位於第二導線51的兩側。進一步而論,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分別實體連接第一導線50的兩側以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910,第三連接墊411及第四連接墊421分別實體連接第二導線51的兩側以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道920。在實際情況中,光源模組1係透過第一訊號渠道910及第二訊號渠道920電連接於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進而驅動該些光源單元發光。需說明的是,第一導線50及第二導線51係為佈局於基板之金屬連接線(metal trace),其材質可以係為銅或其他金屬導體;連接墊係為金屬焊墊(metal pad),其材質可以係為錫或其他容易焊接之金屬材料。此外,該些光源單元之腳位係焊接(例如:焊接)於連接墊以電性連接於導線。在實際情況中,腳位較不容易直接地連接於導線,而連接墊提供較佳之焊接性,故腳位係透過連接墊以電性連接於導線。
需說明的是,本發明透過相鄰之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對向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具有相同極性,使得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能夠分別藉由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連接(同一導線)第一導線50,不但簡化電路布局,更能有效減少光源單元的間距。進一步而論,本發明係透過相鄰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具有相同極性,可連接一條導線(同一導線),而非分別連接2條導線(相異導線)。在實際情況中,減少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導線數量,可以有效縮減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走線區域,進而縮短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間距。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係為同一金屬墊(如圖4中之金屬墊420)之兩端,更 可縮小光源單元的間距。具體而論,如圖4所示,金屬墊420之寬度比第一連接墊412與第二連接墊422之總寬度短,且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共用金屬墊420,更縮小光源單元之間的間距。至於圖4中之實施例的詳細結構,本發明將另行加以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以10.1吋平板為例,其光源模組長度約為216.81mm;亦即,入光面(active area)之區域長度為216.81mm。此外,如圖2A所示,第一光源單元10之寬度W1及第二光源單元20的寬度W2皆為3.8mm。需說明的是,本發明透過減少光源單元之間的導線數量以縮短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間距,使得光源模組1中光源單元之間距G2為0.8mm(習知間距為1.5mm)。進一步而論,根據入光面之區域長度(216.81mm)、光源單元之寬度W1/W2與間距G2大小之關係,推算光源模組1可設置48顆光源單元(習知僅有40顆)。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在入光區之區域長度固定的情況下,透過調整光源單元之腳位方向以減少導線數量,進而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故能夠有效提高光源單元之配置數量。
此外,若使用不同規格(體積大小)的光源單元於相同的入光面,其中第一光源單元10之寬度W1及第二光源單元20的寬度W2為2.8mm,且配置該些光源單元後,光源模組1中光源單元之間距G2為1.1mm。根據入光面之區域長度(216.81mm)、光源單元之寬度W1/W2與間距G2大小之關係,推算光源模組1可設置56顆光源單元(習知僅有48顆)。因此,當使用尺寸較小的光元單元,本發明在入光區之區域長度固定的情況下,透過調整光源單元之腳位方向以減少導線數量,可更進一步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故能夠有效提高光源單元之配置數量。
此外,以11.6吋平板為例,其光源模組長度約 為256.13mm;亦即,入光面之區域長度為256.13mm。此外,如圖2A所示,第一光源單元10之寬度W1及第二光源單元20的寬度W2皆為3.8mm。需說明的是,本發明透過減少光源單元之間的導線數量以縮短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之間的間距,使得光源模組1中光源單元之間距G2為0.8mm。進一步而論,根據入光面之區域長度(256.13mm)、光源單元之寬度W1/W2與間距G2大小之關係,推算光源模組1可設置56顆光源單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在入光區之區域長度固定的情況下,透過調整光源單元之腳位方向以減少導線數量,進而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故能夠有效提高光源單元之配置數量。
此外,若使用不同規格(體積大小)的光源單元於相同的入光面,其中第一光源單元10之寬度W1及第二光源單元20的寬度W2為2.8mm,且配置該些光源單元後,光源模組1中光源單元之間距G2為1.1mm。根據入光面之區域長度(256.13mm)、光源單元之寬度W1/W2與間距G2大小之關係,推算光源模組1可設置66顆光源單元(習知僅有56顆)。因此,當使用尺寸較小的光元單元,本發明在入光區之區域長度固定的情況下,透過調整光源單元之腳位方向以減少導線數量,可更進一步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故能夠有效提高光源單元之配置數量。
此外,請參照圖2B,圖2B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1之實施例俯視圖。如圖2B所示,該些第一光源單元10及該些第二光源單元20係沿直線方向111相間隔排列,該些第一乙極腳位110、該些第一甲極腳位120、該些第二甲極腳位220及該些第二乙極腳位210亦分別沿平行直線方向111排列。值得注意的是,相鄰(對向)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具有相同極性;相鄰(對向)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具有相同極性。
此外,連接電路40之第一導線50自相鄰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間沿橫切直線方向111朝基板31外側延伸;連接電路40之第二導線51分別自相鄰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間沿橫切直線方向111朝基板31外側延伸。具體而論,相鄰之第一導線50及第二導線51分別朝基板31之不同外側延伸。如圖2B所示,第一導線50與第二導線51相鄰,其中第一導線50朝基板31之第一側100延伸,第二導線51朝基板31之第二側200延伸。換言之,相同極性的訊號渠道係形成於基板31的相同側邊。若第一導線50具有正極性訊號,則正極性訊號渠道較靠近基板31的第一側100;第二導線51具有負極性訊號,則負極性訊號渠道較靠近基板31的第二側200。
請參照圖3,圖3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A之基板31A係為雙層板,其至少包含第一電路層310及第二電路層320,且電路佈局及電子元件係依照實際需求設置於基板31A的兩板面上。此外,連接電路包含導通孔填料60、61,且導通孔填料60、61穿過第一電路層310以導通至第二電路層320。需說明的是,導通孔填料60、61並未完全貫通至第二電路層320。換言之,導通孔填料60、61係分別貫通至第一導線50A及第二導線51A之表面(係為第一電路層310與第二電路層320之連接面)。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分別連接同一導通孔填料(導通孔填料60)的兩側,且第四連接墊421及第三連接墊411分別連接同一導通孔填料(導通孔填料61)的兩側。在實際情況中,導通孔填料60、61係為金屬材料,其中導通孔填料60能夠實體連接導線以電連接第一導線50及第一導線50A,且導通孔填料61能夠實體連接導線以電連接第二導線51及第二導線51A。具體而論,光源模組1A之承載面300與光源模組1同樣可配置相同數量之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且光源模組1A係為雙層電路 板光源模組,可使用第二電路層320進行電路佈線,依照實際需求調整線路佈局。
請參照圖4,圖4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B係為單層板,但不以此為限。如圖4所示,相鄰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上對向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分別連接之連接墊係為同一連接墊,其為金屬墊420;相鄰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上對向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分別連接之連接墊係為另一相同連接墊,其為金屬墊410。換句話說,光源模組1B之相鄰腳位分別連接的2個連接墊可變化整合為單一連接墊(金屬墊420或410),使得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距縮小。如圖4所示,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具有間距G1;此外,如圖2A所示,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具有間距G2。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圖4之實施例係透過相鄰腳位連接同一金屬墊,使得間距G1小於間距G2,故圖4中之基板31上能夠排列較多的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相對於圖2A之光源模組1,圖4中之光源模組1B具有高亮度的優點。
此外,請參照圖5,圖5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C係為光源模組1B的變化實施例,係為雙層電路板。如圖5所示,基板31A係至少包含第一電路層310及第二電路層320,且連接電路40C包含導通孔填料60、61,且導通孔填料60、61穿過第一電路層310以導通至第二電路層320,其中同一連接墊係連接於導通孔填料60之一端上。在此實施例中,對向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所電連接之金屬墊420(同一連接墊)係連接於導通孔填料60之一端上;且對向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所電連接之金屬墊410(同一連接墊)係連接於導通孔填料61之一端上。具體而論,光源模組 1C之承載面300與光源模組1B同樣可配置相同數量之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且光源模組1C係為雙層電路板光源模組,可使用第二電路層320進行電路佈線,依照實際需求調整線路佈局。
此外,為了更精確說明光源單元與相鄰之光源單元之腳位排列方式,本發明透過包含3個光源單元之實施例具體描述。請參照圖6,圖6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俯視圖。如圖6所示,光源模組1D包含基板31、連接電路、第一光源單元10、第二光源單元20及第三光源單元30。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係透過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之腳位對應關係以及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三光源單元30之腳位對應關係以說明光源模組1D之基本排列結構。基板31具有承載面300,且連接電路設置於基板31並包含第一訊號渠道910D及第二訊號渠道920D。第一光源單元10、第二光源單元2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係設置於承載面300上,其中第一光源單元10於兩側分別具有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一乙極腳位110。
此外,第二光源單元20位於第一光源單元10具第一甲極腳位120之一側,其中第二光源單元20具有第二甲極腳位220及第二乙極腳位210,其中第二甲極腳位220設置於與第一甲極腳位120相鄰之側邊並與第一甲極腳位120共同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910D。
在實際情況中,第三光源單元30位於第一光源單元10具第一乙極腳位110之一側,其中第三光源單元30具有第三甲極腳位310A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其中第三乙極腳位320A設置於與第一乙極腳位110相鄰之側邊並與第一乙極腳位110共同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道920D。需說明的是,第一光源單元10、第二光源單元20及第三光元單元30可以係為相同顏色或不同顏色之光源單元,並無特定之限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光源單元10、第二光源單元20及第 三光元單元30係為相同顏色之光源單元,本發明係使用不同元件符號(10、20、30)以說明該些光源單元之排列結構之特徵。
在此實施例中,連接電路40D包含第一連接墊412、第二連接墊422、第三連接墊411、第四連接墊421、第五連接墊432、第六連接墊431、第一導線50、第一導線50A及第二導線51。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訊號渠道910D包含第一連接墊412、第二連接墊422、第六連接墊431及第一導線50、50A,其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分別連接第一導線50的兩側;第一甲極腳位120連接於第一連接墊412上;第二甲極腳位220連接於第二連接墊422上。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電連接於第一訊號渠道910D。此外,第三甲極腳位310A連接於第六連接墊431上,第六連接墊431連接於第一導線50A,且第一導線50與第一導線50A電連接於第一訊號渠道910D。換言之,第一甲極腳位120、第二甲極腳位220及第三甲極腳位310A分別藉由第一連接墊412、第二連接墊422及第六連接墊431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910D。舉例而論,第一訊號渠道910D具有相同極性訊號;若第一訊號渠道910D具有正極性訊號,則第一訊號渠道910D為正極訊號渠道。
進一步而論,本發明係透過相鄰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具有相同極性(正極性),可連接一條導線(同一導線)以電連接至第一訊號渠道910D,而非分別連接2條導線(相異導線)。在實際情況中,減少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導線數量,可以有效縮減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走線區域面積,進而縮短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的間距。
此外,第二訊號渠道920D包含第三連接墊411、第五連接墊432及第二導線51,其中第三連接墊411及第五連接墊432分別連接第二導線51的兩側,且第一乙極腳位110連接於第三連接墊411上,第三乙極腳位320A連接於第五連 接墊432上。需說明的是,第三連接墊411及第五連接墊432電連接於第二訊號渠道920D。進一步而論,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分別藉由第三連接墊411及第五連接墊432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道920D。舉例而論,第二訊號渠道920D具有相同極性訊號;若第二訊號渠道920D具有負極性訊號,則第二訊號渠道920D為負極訊號渠道。
具體而論,本發明係透過相鄰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具有相同極性(負極性),可連接一條導線(同一第二導線51)以電連接至第二訊號渠道920D,而非分別連接2條導線(相異導線)。在實際情況中,減少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之間的導線數量,可以有效縮減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之間的走線區域,進而縮短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之間的間距。換句話說,光源模組1D透過相同極性的腳位相鄰設置,使得相同極性的腳位能夠連接於相同導線,進而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以提高光源單元的分布密度。
此外,請參照圖7,圖7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E之基板31A係為雙層板。如圖7所示,光源模組1E之基板31A至少包含有第一電路層310及第二電路層320,且電路佈局及電子元件係依照實際需求設置於基板31A的兩板面上。此外,連接電路更包含導通孔填料60、61、第一導線50A及第二導線51A,其中導通孔填料60、61穿過第一電路層310以導通至第二電路層320。需說明的是,導通孔填料60、61並未完全貫通至第二電路層320。換言之,導通孔填料60、60係分別貫通至第一導線50A及第二導線51A之表面(係為第一電路層310與第二電路層320之連接面)。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墊412及第二連接墊422分別連接同一導通孔填料(導通孔填料60)的兩側,且第三連接墊411及第五連接墊432分別連接同一導通孔填料(導通孔填料61)的兩側。在實際情況中,導通孔填 料60能夠實體連接導線以電連接第一導線50及第一導線50A,且導通孔填料61能夠實體連接導線以電連接第二導線51及第二導線51A。具體而論,光源模組1E之承載面300與光源模組1D同樣可配置相同數量之第一光源單元10、第二光源單元2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且光源模組1E係為雙層電路板光源模組,可使用第二電路層320進行電路佈線,依照實際需求調整線路佈局。
此外,請參照圖8,圖8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F係為單層板。如圖8所示,光源模組1F之連接電路40F包含金屬墊410、42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分別連接於金屬墊420之兩端,且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分別連接於金屬墊410之兩端。具體而論,相鄰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二光源單元20上對向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分別連接之連接墊係為相同連接墊,其為金屬墊420;相鄰第一光源單元1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上對向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分別連接之連接墊係為相同連接墊,其為金屬墊410。換言之,光源模組1F透過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共用金屬墊420,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共用金屬墊410,進一步縮短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二光源單元20之間距以及第一光源單元10與第三光源單元30之間距,進而提高光源單元的密度。
請參照圖9,圖9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G係為光源模組1F之變化實施例,係為雙層電路板。如圖9所示,光源模組1G之基板31A至少包含第一電路層310及第二電路層320。此外,連接電路40F包含導通孔填料60、61,其中導通孔填料60、61穿過第一電路層310以導通至第二電路層320,其中金屬墊420/410係連接於導通孔填料60/61之一端上。在此實施 例中,對向之第一甲極腳位120及第二甲極腳位220所電連接之金屬墊420(同一連接墊)係連接於導通孔填料60之一端上;且對向之第一乙極腳位110及第三乙極腳位320A所電連接之金屬墊410(同一連接墊)係連接於導通孔填料61之一端上。具體而論,光源模組1G之承載面300與光源模組1F同樣可配置相同數量之第一光源單元10、第二光源單元20及第三光源單元30,且光源模組1G係為雙層電路板光源模組,可使用第二電路層320進行電路佈線,依照實際需求調整線路佈局。
相較於先前技術,根據本發明之光源模組係調整光源單元與相鄰之光源單元的腳位排列方向,使得具有相同極性之腳位彼此相鄰以減少導線數量,能夠減少光源單元之間的佈線面積,進而縮短第一光源單元與第二光源單元的間距。在實際情況中,光源模組係為單條燈條電路板,材料成本較為低廉,故能夠節省成本。在實際情況中,若光源單元的寬度為3.8mm,圖1之先前技術實例約僅可設置40顆,而本發明之光源模組可設置48顆光源單元;若光源單元的寬度為2.8,圖1之先前技術實例約僅可設置48顆,而本發明之光源模組可設置56顆光源單元。換言之,本發明之光源模組能夠有效縮短光源單元的間距,並提高光源單元的數量,進而提高整體亮度。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光源模組
10‧‧‧第一光源單元
20‧‧‧第二光源單元
31‧‧‧基板
40‧‧‧連接電路
50‧‧‧第一導線
51‧‧‧第二導線
110‧‧‧第一乙極腳位
120‧‧‧第一甲極腳位
210‧‧‧第二乙極腳位
220‧‧‧第二甲極腳位
300‧‧‧承載面
411‧‧‧第三連接墊
421‧‧‧第四連接墊
412‧‧‧第一連接墊
422‧‧‧第二連接墊
910‧‧‧第一訊號渠道
920‧‧‧第二訊號渠道
G2‧‧‧間距
W1‧‧‧寬度
W2‧‧‧寬度

Claims (13)

  1. 一種光源模組,包含:一基板,具有一承載面;一連接電路,設置於該基板,並包含一第一訊號渠道及一第二訊號渠道;至少一第一光源單元,係設置於該承載面上;其中,該第一光源單元具有分別具相異極性之一第一甲極腳位及一第一乙極腳位;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單元,係設置於該承載面上,並與該第一光源單元相鄰;其中,該第二光源單元具有分別具相異極性之一第二甲極腳位及一第二乙極腳位,且該第二甲極腳位與相鄰之該第一光源單元之該第一甲極腳位對向且具有相同極性;該第一甲極腳位及該第二甲極腳位分別電連接至該第一訊號渠道,且該第一乙極腳位及該第二乙極腳位分別電連接至該第二訊號渠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連接電路更包含一第一連接墊及一第二連接墊,其中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位於該承載面並分別連接該第一甲極腳位及該第二甲極腳位,且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電連接至該第一訊號渠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連接電路包含一導線,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分別連接該導線的兩側。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基板至少包含一第一電路層及一第二電路層,該連接電路包含一導通孔填料,且該導通孔填料穿過該第一電路層以導通至該第二電路層,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分別連接該導通孔填料的兩側。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係為同一金屬墊之兩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基板至少包含一第一電路層及一第二電路層,該連接電路包含一導通孔填料,且該導通孔填料穿過該第一電路層以導通至該第二電路層,該同一金屬墊係連接於該導通孔填料之一端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些第一光源單元及該些第二光源單元係沿一直線方向相間隔排列,該些第一乙極腳位、該些第一甲極腳位、該些第二甲極腳位及該些第二乙極腳位亦分別沿平行該直線方向排列,且相鄰之該第一乙極腳位及該第二乙極腳位具有相同極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連接電路包含一第一導線及一第二導線,且該第一導線及該第二導線分別自相鄰之該第一甲極腳位及該第二甲極腳位間以及相鄰之該第一乙極腳位及該第二乙極腳位間沿橫切該直線方向朝該基板外側延伸,且相鄰之該第一導線及該第二導線分別朝該基板之不同外側延伸。
  9. 一種光源模組,包含:一基板,具有一承載面; 一連接電路,設置於該基板,並包含一第一訊號渠道及一第二訊號渠道;一第一光源單元,係設置於該承載面上;其中,該第一光源單元於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甲極腳位及一第一乙極腳位;一第二光源單元,係設置於該承載面上,並位於該第一光源單元具該第一甲極腳位之一側;其中,該第二光源單元具有一第二甲極腳位及一第二乙極腳位,且該第二甲極腳位設置於與該第一甲極腳位相鄰之側邊並與該第一甲極腳位共同電連接至該第一訊號渠道;以及一第三光源單元,係設置於該承載面上,並位於該第一光源單元具該第一乙極腳位之一側;其中,該第三光源單元具有一第三甲極腳位及一第三乙極腳位,且該第三乙極腳位設置於與該第一乙極腳位相鄰之側邊並與該第一乙極腳位共同電連接至該第二訊號渠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連接電路包含一第一連接墊、一第二連接墊及一導線,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分別連接該導線的兩側;該第一甲極腳位連接於該第一連接墊上;該第二甲極腳位連接於該第二連接墊上,且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電連接於該第一訊號渠道。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基板至少包含一第一電路層及一第二電路層,該連接電路包含一導通孔填 料、第一連接墊及第二連接墊,且該導通孔填料穿過該第一電路層以導通至該第二電路層;該第一連接墊及該第二連接墊分別連接該導通孔填料的兩側;該第一甲極腳位連接於該第一連接墊上;該第二甲極腳位連接於該第二連接墊上。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連接電路包含一金屬墊,該第一甲極腳位及該第二甲極腳位分別連接於該金屬墊之兩端。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基板至少包含一第一電路層及一第二電路層,該連接電路包含一導通孔填料,且該導通孔填料穿過該第一電路層以導通至該第二電路層,其中該金屬墊係連接於該導通孔填料之一端上。
TW102121141A 2013-06-14 2013-06-14 光源模組 TWI499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141A TWI499843B (zh) 2013-06-14 2013-06-14 光源模組
CN201310336700.3A CN103486557A (zh) 2013-06-14 2013-08-05 光源模块
US14/228,356 US9546780B2 (en) 2013-06-14 2014-03-28 Light source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141A TWI499843B (zh) 2013-06-14 2013-06-14 光源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7437A TW201447437A (zh) 2014-12-16
TWI499843B true TWI499843B (zh) 2015-09-11

Family

ID=4982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141A TWI499843B (zh) 2013-06-14 2013-06-14 光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46780B2 (zh)
CN (1) CN103486557A (zh)
TW (1) TWI499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9630B (zh) * 2015-09-30 2019-10-0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以及数据存取控制模块
TWI566356B (zh) * 2015-10-15 2017-01-11 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JP6260604B2 (ja) * 2015-11-16 2018-01-1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US20190120444A1 (en) * 2015-12-18 2019-04-25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odular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light modules with integrated led units
US10941926B2 (en) 2015-12-18 2021-03-09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odular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light modules with integrated LED units
CN107632471A (zh) * 2016-07-19 2018-0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背光模组
CN111913602B (zh) * 2019-05-08 2023-08-15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触控驱动芯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4957A1 (en) * 2004-05-28 2005-12-15 Harvatek Corporation LED packaging structure
TW200926115A (en) * 2007-08-02 2009-06-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 output device
CN101577260A (zh) * 2009-06-05 2009-11-11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基板及光源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7946B1 (ko) * 2005-12-22 2010-12-02 파나소닉 전공 주식회사 Led를 가진 조명 장치
TWI456306B (zh) * 2009-10-01 2014-10-11 Au Optronics Corp 折疊式光源模組及背光模組
CN201839516U (zh) * 2010-10-22 2011-05-18 英属盖曼群岛商科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单面双层式电路板及具有该单面双层式电路板的发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4957A1 (en) * 2004-05-28 2005-12-15 Harvatek Corporation LED packaging structure
TW200926115A (en) * 2007-08-02 2009-06-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 output device
CN101577260A (zh) * 2009-06-05 2009-11-11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基板及光源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69042A1 (en) 2014-12-18
US9546780B2 (en) 2017-01-17
TW201447437A (zh) 2014-12-16
CN103486557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843B (zh) 光源模組
US8222653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368277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源装置
US10103130B2 (en) LED module
US7804105B2 (en) Side view type LED package
US9370093B2 (en) Wiring board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same
TWI556484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模組
TWI449266B (zh) 設有發光元件之排線單元
JP2006237320A (ja) フレキシブル実装基板
KR10133077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인쇄회로기판
US10139552B2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having light sources with electrode terminals and mounting substrate with conductive pattern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lands together having relative spacing between the lands and electrode terminals
TWI564505B (zh) 燈條結構
CN111048560B (zh) 显示装置
US20210092831A1 (en) Module board and printed board
US20160146436A1 (en) Led unit and led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2015126064A (ja) Ledモジュール、led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328960B2 (ja) Ledランプ
KR101487616B1 (ko) 조명기구
CN1116815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308978A (ja) 表示装置
JP2009021383A (ja) 電子部品
KR102135921B1 (ko)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표시장치
JP2014217126A (ja) 電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led照明灯
KR102203681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CN113571503A (zh) 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