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155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1553B
CN111681553B CN202010617394.0A CN202010617394A CN111681553B CN 111681553 B CN111681553 B CN 111681553B CN 202010617394 A CN202010617394 A CN 202010617394A CN 111681553 B CN111681553 B CN 111681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7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1553A (zh
Inventor
孙广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73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1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1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1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1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1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限定有第一区以及位于第一区一侧的第二区;显示器件层,位于第一区且包括层叠设置的晶体管层以及发光层;走线层,位于第二区并设置于衬底,走线层包括多条延伸至晶体管层的导电线,每条导电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线段、过渡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同层设置,在衬底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且第二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衬底能够在过渡导线段所在位置且沿与发光层的发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折弯形成折弯状态,以将过渡导线段短接。本发明能够满足窄边框要求,同时能够避免弯折区线路出现断裂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子产品柔性、超薄、窄边框等特点的发展趋势,显示屏在超薄、柔性、边框等方面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窄边框可以让产品更加的时尚,这是最直观的作用。
实现窄边框常采用pad弯折(pad bending)走线设计,该设计方式虽然能够满足窄边框需求,但已有的设置方式还存在相应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在弯折区域存在受力不均导致的线路断裂的风险,使面板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能够满足窄边框要求,同时能够避免弯折区线路出现断裂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
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限定有第一区以及位于第一区一侧的第二区;显示器件层,位于第一区且包括层叠设置于衬底的晶体管层以及发光层,晶体管层位于衬底以及发光层之间;走线层,位于第二区并设置于衬底上,走线层包括多条延伸至晶体管层的导电线,每条导电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线段、过渡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同层设置,在衬底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且第二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衬底能够在过渡导线段所在位置且沿与发光层的发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折弯形成折弯状态,在折弯状态,第一导线段的裸露部分以及第二导线段的裸露部分在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彼此电连接,以将过渡导线段短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厚度方向,晶体管层包括层叠设置的n层金属层,2≤n≤4,第n层金属层位于第n-1层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与其中一层金属层同层设置,过渡导线段与任意一层金属层同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渡导线段与除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同层设置的金属层外剩余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同一导电线的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分别通过过孔与过渡导线段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发光方向为发光层至衬底所在方向,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与远离衬底设置的第n层金属层同层设置;在折弯状态,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在厚度方向的裸露部分相接触以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所在的第n层金属层与衬底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发光方向为衬底至发光层所在方向;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设置于任意一层金属层,显示面板上分别设置有由衬底贯穿至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的通孔;在折弯状态,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在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并通过通孔相互连通,通孔能够设置导电体,以将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背离衬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条导电线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导电线沿同一方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条导电线分成两组以上导线组,两组以上导线组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每组导线组包括两条以上导电线,且两条以上导电线各自的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在衬底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沿同一条直线轨迹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同一组导线组的各导电线的过渡导线段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呈增大趋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组导线组的各导电线的过渡导线段不同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厚度方向,第一导线段的正投影的图案与第二导线段的正投影的图案相同;和/或,沿与第一导线段、过渡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的排布方向相交的方向,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的延伸宽度大于过渡导线段的延伸宽度。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集成电路芯片,与各导电线的第二导线段电连接;在折弯状态,集成电路芯片设置于衬底背离发光方向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显示器件层以及走线层,显示器件层能够用于显示图像,由于走线层的各所述导电线延伸至晶体管层,能够用于将集成电路芯片与晶体管层连接,实现对显示器件层的控制。因每条导电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线段、过渡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未弯折状态下,第二导线段能够通过过渡导线段与第一导线段电连接,使得集成电路芯片可以通过第二导线段与显示面板之间电连并对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对显示面板进行折弯并绑定集成电路芯片,能够提高显示面板与绑定的集成电路芯片所形成的显示装置的合格率。
同时,限定第一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同层设置,在衬底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且第二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使得衬底能够在过渡导线段所在位置且沿与发光层的发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折弯形成折弯状态,既能够满足窄边框要求,且由于折弯位置在过渡导线段,折弯后,第一导线段的裸露部分以及第二导线段的裸露部分在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彼此电连接,以将过渡导线段短接,因此,即使衬底被折弯实现窄边框的过程中折弯位置的过渡导线段发生断裂或者死折,也不会出现线路断开的问题,能够有效的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衬底在折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层的导电线排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线随衬底折弯后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折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层的导电线排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折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显示装置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显示装置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显示面板;
10-衬底;AA-第一区;NA-第二区;10a-通孔;
20-显示器件层;21-晶体管层;211-半导体层;212-第一金属层;213-第二金属层;214-第三金属层;215-栅极绝缘层;216-第一层间绝缘层;217-第二层间绝缘层;22-发光层;221-阳极;222-发光材料;223-阴极;
30-走线层;31-导电线;311-第一导线段;312-过渡导线段;313-第二导线段;31a-导线组;
40-第一绝缘层;
50-第二绝缘层;
60-导电体;
200-集成电路芯片;210-栅极驱动器;220-数据驱动器;
X-厚度方向;Y-第一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用于示例性的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另外,附图中的机构件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例如,可能对于其他结构件或区域而放大了附图中的一些结构件或区域的尺寸,以帮助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结构件或组件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或固有的属于结构件、组件上的其他机构件。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显示面板100在工作时,需要与栅极驱动器210、数据驱动器220以及电源线等连接,通过栅极驱动器210以及数据驱动器220控制显示面板100显示,栅极驱动器210、数据驱动器220以及电源线等可以被提供为集成电路,形成集成电路芯片绑定至显示面板100并与显示面板100的布线层连接,以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00的图像显示。
为了使得显示面板100能够形成窄边框,通常会将其布线层的局部进行折弯,使得集成电路芯片绑定至显示区与发光方向相反的一侧,以实现窄边框要求。当布线区的位置进行弯折时,其线路会存在受力不均导致的线路断裂的风险,进而使得显示面板100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既能够实现窄边框要求,同时还能够避免因折弯导致线路断裂给显示面板100带来的功能性不良问题的发生,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5,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10、显示器件层20以及走线层30,衬底10限定有第一区AA以及位于第一区AA一侧的第二区NA。显示器件层20位于第一区AA且包括层叠设置于衬底10的晶体管层21以及发光层22。晶体管层21位于衬底10与发光层22之间,走线层30位于第二区NA并设置于衬底10,走线层30包括多条延伸至晶体管层21的导电线31。每条导电线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同层设置,在衬底10的厚度方向X,第一导线段311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且第二导线段313至少部分裸露设置。衬底10能够在过渡导线段312所在位置且沿与发光层22的发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折弯形成折弯状态。在折弯状态,第一导线段311的裸露部分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裸露部分在厚度方向X的投影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彼此电连接,以将过渡导线段312短接。
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依次设置可以包括:过渡导线段312连接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之间。
可以使得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连续设置或者说相继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线段311与过渡导线段312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二导线段313与过渡导线段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当然,依次设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采用非连续设置的方式,例如,第一导线段311可以通过其他的导体与过渡导线段312的一端间接连接,第二导线段313可以通过其他的导体与过渡导线段312的另一端间接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显示器件层20能够用于显示图像,由于走线层30的各导电线31延伸至晶体管层21,能够用于将集成电路芯片与晶体管层21连接,实现对显示器件层20的控制。
因每条导电线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未弯折状态下或者说展平状态下,过渡导线段312连接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之间,第二导线段313能够通过过渡导线段312与第一导线段311电连接,使得集成电路芯片可以通过第二导线段313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电连接并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再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折弯并绑定集成电路芯片,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与绑定的集成电路芯片所形成的显示装置的合格率。
同时,因每条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同层设置,且在衬底10的厚度方向X,第一导线段311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且第二导线段313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使得衬底10在过渡导线段312所在位置且沿与发光层22的发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折弯形成折弯状态时,既能够满足窄边框要求,且由于折弯位置在过渡导线段312,折弯后,第一导线段311的裸露部分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裸露部分在厚度方向X的投影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彼此电连接,以将过渡导线段312短接。因此,即使衬底10被折弯实现窄边框的过程中折弯位置的过渡导线段312发生断裂或者死折,也不会出现线路断开的问题,能够有效的保证显示面板100与集成电路芯片连接的可靠性,以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功能。
可选的,衬底10可以选用柔性衬底,以便于衬底10在过渡导线段312对应区域能够被弯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衬底10的厚度方向X,晶体管层21包括依次设置的n层金属层,2≤n≤4,第n层金属层位于第n-1层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与其中一层金属层同层设置,过渡导线段312与任意一层金属层同层设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利于显示面板100的成型,节约成型工序。
请一并参阅图6以及图7,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将以在衬底10的厚度方向X,晶体管层21包括三层金属层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衬底10的厚度方向X并向远离衬底10的一侧,晶体管层21形成多个晶体管。晶体管层21可以包括半导体层211、第一金属层212、第二金属层213以及第三金属层214,第一金属层212以及半导体层211之间设置有栅极绝缘层215,第二金属层213与第一金属层212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层间绝缘层216,第三金属层214与第二金属层213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层间绝缘层217,晶体管的栅极形成于第一金属层212,晶体管的源、漏极形成于第三金属层214。
各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可以与第一金属层212、第二金属层213以及第三金属层214中的一者同层设置。同一导线层的过渡导线段312可以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位于同一层金属层,当然,也可以位于不同层的金属层。通过限定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第二导线段313以及过渡导线段312与晶体管层21相应的金属层同层设置,使得走线层30能够与晶体管层21在衬底10上同步制作,简化显示面板100的成型工序,且能够便于走线层30的各导电线31与晶体管层21之间的电连接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在厚度方向X上,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双面均被覆盖其他层结构时,可以通过在相应的层结构上设置沿厚度方向X延伸的通孔,以使得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厚度方向X上的显露需求,进而满足衬底10在弯折状态下,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能够相对设置并彼此电连接,在满足窄边框需求的基础上,能够避免弯折区线路出现断裂导致面显示板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层22的发光方向可以为发光层22至衬底10所在方向,即,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可以为底发光显示面板100,其发光层22包括阳极221、发光材料222以及阴极223,其阳极221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阴极223可以为反射电极,以更好的实现底发光需求。
可选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可以与远离衬底10设置的第n层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上方可以不覆盖层结构,当衬底10在折弯状态,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厚度方向X裸露部分相接触以彼此电连接。
即,当以晶体管层21包括第一金属层212、第二金属层213以及第三金属层214时,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第二导线段313可以与远离衬底10设置的第三金属层214同层设置,每个导电线31的过渡导线段312可以与第一金属层212、第二金属层213以及第三金属层214的任一者同层设置。由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完全裸露在外侧,其背离发光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均完全裸露,没有被其他层结构所覆盖。当使得衬底10处于折弯状态时,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厚度方向X上裸露的部分可以直接接触并电连接,实现对过渡导线段312的短接,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0在与集成电路芯片连接并折弯绑定后,即使折弯位置的过渡导线段312发生死折或者断裂,集成电路芯片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连接线路不会发生断开,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31、过渡导电线31以及第二导电线31可以均与第三金属层214同层设置,成型方便。
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得过渡导线段312与除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同层设置的金属层外剩余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同一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分别通过过孔与过渡导线段312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显示面板100在分辨率较高时,能够方便走线,降低因布线空间较小导致相邻导电线31之间连接短路的风险。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是以显示面板100的晶体管层21包括三层金属层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有些实施例中,一些显示面板100为了提高分辨率,降低同一层金属层上的走线密度,可以在远离衬底10一侧的第三金属层的上方还会设置第四金属层(图未示),相应的,在第四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之间会相应设置第三层间绝缘层。也就是说,晶体管层21不限于仅包括三层金属层,在有些实施例中,其也可以包括四层金属层,当包括四层金属层时,为了保证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第二导线段313在衬底10弯折后裸露部分能够直接接触并电连接,可以将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与晶体管层21的第四层金属层同层设置,而过渡导线段312可以与第一金属层212至第四金属层任意一层金属层同层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所在的第n层金属层与衬底1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走线安全。
可选的,第一绝缘层40可以与栅极绝缘层215或者相应的层间绝缘层同层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条导电线31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导电线31沿同一方向间隔分布。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导电线31按照预定规律排布,能够减小导电线31得占用面积以及相邻导电线31之间的短路风险。可选的,多条导电线31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导电线31可以沿第一方向Y间隔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条导电线31分成两组以上导线组31a,两组以上导线组31a沿第一方向Y间隔分布,每组导线组31a包括两条以上导电线31,两条以上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Z沿同一条直线轨迹延伸。也可以说,显示面板100在展平状态下,或者说未折弯状态下,每组导线组31a的两条以上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第二方向Z沿同一条直线轨迹延伸。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Z相交,可选的,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Z垂直。可选的,同一组导线组31a的各导电线31的过渡导线段312在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且沿第二方向Z的长度呈增大趋势,可选为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减小多条导电线31在第一方向Y上的占用空间,满足当显示面板100分辨率较高时走线层30的多条导电线31之间的走线安全,降低短路风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多条导电线31采用上述分组设置时,可选的,每条导电线31的过渡导线段312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不同层,即,过渡导线段312相对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可以更靠近衬底10设置。也就是说,当导电线31的各段在与晶体管层21相应的金属层同层设置时,同一导电线31的过渡导线段312与其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分布于不同金属层。
可选的,每组导线组31a的各导电线31的过渡导线段312分布于不同金属层,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满足显示面板100分辨率较高时,能够更好的保证走线安全。
在具体实施时,每组导线组31a所包括的导电线31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00的分辩率要求以及布线区域的大小进行设置,可以为两条、三条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各实施例,以下将以每组导线组31a包括两条导电线3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每组导线组31a的两条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位于同一侧且在第二方向Z间隔设置,每组导线组31a的两条导电线31的第二导线段313在第二方向Z位于两个第一导线段311相对侧且间隔设置,位于内侧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通过一过渡导线段312连接形成一条导电线31,位于外侧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通过另一过渡导线段312连接形成另一条导电线31。两条导电线31在第二方向Z上的长度不同,其中一条导电线31长于另一条导电线31。
可选的,同一组导线组31a的两个导电线31的过渡导线段312分布于不同的金属层,能够减小在多个导线组31a排布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Y上的占用面积,进而更好的满足高分辨要求的显示面板100的走线层30的多个导电线31的走线要求。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线31采用分组模式的显示面板100,当衬底10在折弯状态时,同一组导线组31a各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所在衬底10部分与显示器件层20所在衬底10部分位于同一平面,而各导电线31的第二导线段313所在衬底10部分在厚度方向X上与各第一导线段311所在衬底10部分相对设置,可选为相互平行。每个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与其第二导线段313在厚度方向X上相对设置并彼此电连接,当显示面板100为底发光时,其可选为每条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的裸露部分与同一导电线31的第二导线段313的裸露部分相接触并彼此电连接,以将各自的过渡导线段312短路,在满足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100的布线要求下,同样能够避免其因为折弯导致的线路出现断开问题的发生。
可选的,沿与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排布方向相交的方向,可选为相垂直的方向,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延伸宽度大于过渡导线段312的延伸宽度。如图3以及图8所示,为了更好的理解,以第一导线段311、过渡导线段312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第二方向Z排布,在第一方向Y上,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延伸宽度大于过渡导线段312的延伸宽度。
也就是说,过渡导线段312相对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更细,在满足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减小过渡导线段312的占用空间,使得当过渡导线段312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不同层设置时,能够减小过渡导线段312与相邻设置的导电线31在厚度方向X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叠的概率,进而避免产生寄生电容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可选的,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厚度方向X,第一导线段311的正投影的图案与第二导线段313的正投影的图案相同。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衬底10在折弯状态时,在保证第一导线段311与第二导线段313能够在衬底10的厚度方向X上相对设置并彼此电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说的正投影图案相同也可以理解为在厚度方向X上,第一导线段311的正投影的形状与第二导线段313的正投影形状相同,可选的,尺寸也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均是以发光层22的发光方向为发光层22至衬底10所在方向,即显示面板100为底发光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发光方向为衬底10至发光层22所在方向,即显示面板100也可以采用顶发光的形式。
请一并参阅图9以及图10,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可以设置于任意一层金属层,显示面板100上分别设置有由衬底10贯穿至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通孔10a。可以理解的是,该通孔10a可以贯穿衬底10并延伸至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面向衬底10的表面即可,可以无需在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上形成通孔。在折弯状态,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在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并通过通孔10a相互连通,通孔10a能够设置导电体60,以将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同样能够通过使得将衬底10对应过渡导线段312对应区域弯折以实现窄边框的要求,同时,在折弯状态下,由于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能够通过通孔10a相互连通,在通孔10a内设置导电体60即可实现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之间的电连接,以将过渡导线段312短接,避免过渡导线段312因弯折产生死折或者断裂对通路产生影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衬底10在折弯状态,用于连接的导电体60可以包括异方性导电胶体,具有较大的粒子,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之间的电连接需求。同时,采用导电胶的结构形式,还能够对第二导线段313所在衬底10部分与第一导线段311所在衬底10部分相互胶接,保证连接强度要求。
可选的,当显示面板100采用顶发光的结构形式时,为了更好的满足与晶体管层21之间的连接要求,其导电线31的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同样可以与在厚度方向X远离衬底10设置的第n层金属层同层设置,同样的,n的取值可以为3层或者4层,其设置方式与上述在底发光中的排布方式一致,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金属层背离衬底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能够保证当显示面板100为顶发光时,能够通过第二绝缘层50对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3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50可以根据第一导线段311以及第二导线段312所在位置与相应的层间绝缘层同层设置,提高显示面板的成型效率。
可选的,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进一步包括封装层,封装层至少覆盖发光层22远离衬底10的一侧,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安全性能。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能够满足窄边框要求,同时能够避免弯折区线路出现断裂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
请一并参阅图11以及图12,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以及集成电路芯片200,集成电路芯片200可以与各导电线31的第二导线段313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显示器件层20显示图像。
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衬底10在未折弯之前,过渡导线段312不会出现死折或者断裂,第二导线段313通过过渡导线段312与第一导线段311电连接,此时可以先将集成电路芯片200与第二导电线31电连接并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测试,当其测试合格后可以对衬底10进行折弯并形成折弯状态,使得第一导线段311的裸露部分以及第二导线段313的裸露部分在厚度方向X的投影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彼此电连接,以将过渡导线段312短接,并使得集成电路芯片200设置于衬底10背离发光方向的一侧,形成图12所示结构形式。既能够满足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要求,同时能够避免弯折区位置的过渡导线段312死折或者断裂导致集成电路芯片200与显示器件层20之间的连接线路断开,保证显示装置的性能要求。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限定有第一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一侧的第二区;
显示器件层,位于所述第一区且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的晶体管层以及发光层,所述晶体管层位于所述衬底以及所述发光层之间;
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并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走线层包括多条延伸至所述晶体管层的导电线,每条所述导电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线段、过渡导线段以及第二导线段,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同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线段至少部分裸露设置;
所述衬底能够在所述过渡导线段所在位置且沿与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折弯形成折弯状态,在所述折弯状态,所述第一导线段的裸露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的裸露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彼此电连接,以将所述过渡导线段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晶体管层包括层叠设置的n层金属层,2≤n≤4,第n层金属层位于第n-1层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与其中一层所述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过渡导线段与所述任意一层所述金属层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线段与除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同层设置的所述金属层外剩余所述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同一所述导电线的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过渡导线段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方向为所述发光层至所述衬底所在方向,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与远离所述衬底设置的第n层所述金属层同层设置;
在所述折弯状态,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在所述厚度方向的裸露部分相接触以彼此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所在的第n层所述金属层与所述衬底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方向为所述衬底至所述发光层所在方向;
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设置于任意一层所述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上分别设置有由所述衬底贯穿至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的通孔;
在所述折弯状态,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在所述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通孔相互连通,所述通孔能够设置导电体,以将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导电线中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导电线沿同一方向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导电线分成两组以上导线组,两组以上所述导线组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每组所述导线组包括两条以上所述导电线,且两条以上所述导电线各自的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沿同一条直线轨迹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同一组所述导线组的各所述导电线的所述过渡导线段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呈增大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线组的各所述导电线的所述过渡导线段不同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线段的正投影的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线段的正投影的图案相同;
和/或,沿与所述第一导线段、所述过渡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的排布方向相交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线段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段的延伸宽度大于所述过渡导线段的延伸宽度。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集成电路芯片,与各所述导电线的所述第二导线段电连接;
在所述折弯状态,所述集成电路芯片设置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发光方向的一侧。
CN202010617394.0A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81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7394.0A CN111681553B (zh)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7394.0A CN111681553B (zh)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1553A CN111681553A (zh) 2020-09-18
CN111681553B true CN111681553B (zh) 2022-02-25

Family

ID=7245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7394.0A Active CN111681553B (zh)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155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21949U (zh) * 2016-09-29 2017-03-15 佛山市顺德区禾惠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线式ffc线
CN108389869A (zh) * 2018-03-01 2018-08-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N108766245A (zh) * 2018-07-18 2018-1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08922877A (zh) * 2018-06-29 2018-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19026285A1 (ja) * 2017-08-04 2019-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9597522A (zh) * 2018-10-26 2019-04-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180468A (zh) * 2020-01-06 2020-05-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21949U (zh) * 2016-09-29 2017-03-15 佛山市顺德区禾惠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线式ffc线
WO2019026285A1 (ja) * 2017-08-04 2019-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389869A (zh) * 2018-03-01 2018-08-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N108922877A (zh) * 2018-06-29 2018-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8766245A (zh) * 2018-07-18 2018-1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09597522A (zh) * 2018-10-26 2019-04-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180468A (zh) * 2020-01-06 2020-05-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1553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194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176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475684B (zh)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CN112860123B (zh)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209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12133302A (ja) 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CN114220834B (zh) 显示面板
KR20120072173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용 기판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75B (zh) 阵列基板及阵列基板母板
CN11268719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1427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3993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815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H1055887A (ja) 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CN114823830A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15707309B (zh)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5425046A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521088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743940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패널
CN113498490A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03600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40401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6474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241253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