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8602B - 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8602B
TWI498602B TW098125331A TW98125331A TWI498602B TW I498602 B TWI498602 B TW I498602B TW 098125331 A TW098125331 A TW 098125331A TW 98125331 A TW98125331 A TW 98125331A TW I498602 B TWI498602 B TW I4986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heet
base film
diffusion
patterns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5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7219A (en
Inventor
李大煥
金雨泰
李敬秀
金錫
黃材善
安光俊
鄭鎮溶
卞達錫
Original Assignee
李大煥
Tsc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0742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9810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0742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9810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101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9804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大煥, Tsc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李大煥
Publication of TW201007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7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8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86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2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prismatic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優先權說明】
基於U.S.C.§119之下,本申請案係主張於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之韓國專利申請案中之第2008-74226號案(2008年7月29日申請)、第2008-74235號案(2008年7月29日申請)、第2008-101952號案(2008年10月17日申請)之優先權,於此已將上述各案之所有內容予以合併列入參考。
本發明之所列舉之實施例係有關於一種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特別是本發明之所列舉之實施例係有關於具有被提升之光學特性之一種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一般而言,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液晶顯示器包括了彼此相對之兩基底,並且一液晶層係設置於兩基底之間。液晶顯示器面板係對於液晶層之光線傳輸進行控制下而顯示一圖像。
相較於其它顯示裝置,由於液晶顯示器裝置係具有薄型化、重量輕、低驅動電壓、低功率消耗等特性,液晶顯示器裝置係已被許多工業領域所利用,並且液晶顯示器裝置係被廣泛地應用在可攜式電腦、通訊裝置、電視機組等。然而,由於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液晶顯示器面板係為無法經由其本身而射出光線之一非發光裝置,因而在液晶顯示器裝置中是需要利用一背光組件以供應光線至液晶顯示器面板。
背光組件包括一光源與一光學板片,藉由光學板片以提高光源所產生光線之光學特性。光學板片包括一稜鏡片、一擴散片、一光導板等。
當光學板片包括各種不同的光學板片,背光組件之光學特性是可被提高的。然而,當光學板片之數量增加時,組件特性係減少且製作成本增加。
此外,於彼此相互接觸之光學板片之間之一區域中係產生了因刮痕而造成的缺失。
再者,液晶層之厚度係會造成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視角的限制。
本發明所列舉之實施例係提供了具有被提升之光學特性之一種光學板片。
本發明所列舉之實施例係提供了用以製作上述光學板之一種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複數稜鏡圖樣與一擴散元件。基膜係具有一底側,並且一光線係由基膜之底側而入射至基膜之中。複數稜鏡圖樣係以凸出方式而於基膜之上彼此相互間隔,如此以提高經由基膜之底側所入射之光線之前亮度。擴散元件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之間而可具有平行於基膜之一擴散表面,擴散元件包括複數擴散點,複數擴散點係可提高經由基膜之底側所入射之光線之亮度均勻性。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複數稜鏡圖樣與一擴散元件。基膜係具有一底側,並且一光線係由基膜之底側而入射至基膜之中。複數稜鏡圖樣係以凸出方式而於基膜之上彼此相互間隔,如此以提高經由基膜之底側所入射之光線之前亮度。擴散元件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之間而可具有平行於基膜之一擴散表面,擴散元件包括複數擴散溝槽,複數擴散溝槽係提高經由基膜之底側所入射之光線之亮度均勻性。
根據本發明之再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複數稜鏡圖樣、一擴散元件與一輔助擴散元件。基膜係包括一稜鏡區域、一擴散區域與一輔助擴散區域。設置於稜鏡區域與擴散區域之間之輔助擴散區域係被定義於稜鏡區域與擴散區域之上。複數稜鏡圖樣係包括一直角三角形狀,直角三角形狀係由複數傾斜面所形成,位於基膜上之稜鏡區域之中之複數傾斜面係彼此相互間隔。擴散元件係設置於基膜上之稜鏡區域之中且設置於相鄰複數稜鏡圖樣之相鄰接底側之間,擴散元件包括一擴散表面與複數擴散點,擴散表面係平行於基膜,複數擴散點係設置於擴散表面之上。輔助擴散元件係設置於輔助擴散區域之中且具有相同於複數稜鏡圖樣與擴散元件之材質,輔助擴散元件係一體成型於複數稜鏡圖樣與擴散元件,並且輔助擴散元件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之相鄰複數頂側之間,藉此以對於入射通過輔助擴散元件之光線進行折射或反射。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與一光控制膜。光控制膜係包括複數空氣通道、複數稜鏡圖樣與一有機層,光控制膜之複數空氣通道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之一方向而設置,複數稜鏡圖樣係附著於第一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有機層係以覆蓋於複數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複數空氣通道之複數頂表面進行定義,其中,複數空氣通道之複數側表面邊緣係被圓角化。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一暫時黏著層與一第二基膜。暫時黏著層設置於第一基膜之上,暫時黏著層包括複數溝槽與一接觸部件,形成於暫時黏著層之上之複數溝槽係以平行於第一基膜進行排列,接觸部件係位於複數溝槽之間。第二基膜係附著於暫時黏著層之接觸部件而對於複數溝槽進行覆蓋。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一第一暫時黏著層、一第二基膜、一第二暫時黏著層與一第三基膜。第一暫時黏著層係設置於第一基膜之上,第一暫時黏著層包括複數第一溝槽與一第一接觸部件,形成於暫時黏著層之上之複數第一溝槽係以平行於第一基膜進行排列,第一接觸部件係位於相鄰複數第一溝槽之間。第二基膜係附著於第一暫時黏著層之第一接觸部件而對於複數第一溝槽進行覆蓋。第二暫時黏著層係設置於第二基膜之上,第二暫時黏著層包括複數第二溝槽與一第二接觸部件,形成於暫時黏著層之上之複數第二溝槽係以彼此相互平行而進行排列,第二基膜係位於相鄰複數第二溝槽之間。第三基膜係黏著於第一暫時黏著第二暫時黏著層之第二接觸部件之上而對於複數第二溝槽進行覆蓋。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以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本發明之方法包括:於一第一基膜之上形成了以彼此相互平行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塗覆一塗覆層於一第二基膜之上;設置第二基膜於一底基材之上,如此使得塗覆層朝向於複數稜鏡圖樣;藉由壓迫第二基膜朝向於第一基膜而將複數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部件插入於塗覆層之中;以及對於塗覆層進行熟化而形成一有機層。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以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本發明之方法包括:藉由將一暫時黏著溶液沉積於一第一基膜之上而形成一暫時黏著塗覆層;藉由對於暫時黏著塗覆層進行圖樣化而形成了複數溝槽與一接觸部件,複數溝槽係排列平行於第一基膜,接觸部件係位於相鄰複數溝槽之間;以及將一第二基膜黏著於黏著塗覆層之接觸部件之上而對於複數溝槽進行覆蓋。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性可知,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以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本發明之方法包括:將一光固化樹脂沉積於一第一基膜之上而形成一光固化塗覆層;對於光固化塗覆層進行圖樣化而形成了複數溝槽與一接觸部件,複數溝槽係排列平行於第一基膜,接觸部件係位於相鄰複數溝槽之間;暫時性將一第二基膜黏著於光固化塗覆層之接觸部件而對於複數溝槽進行覆蓋;以及對於光固化塗覆層進行熟化。
根據本發明可知,藉由複數稜鏡圖樣與擴散部件之並列作用下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與亮度均勻性,並且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視角亦可被提高。因此,液晶顯示器裝置之顯示品質可被提高。再者,在不採用以色散特性進行光線擴散之一擴散器之下,於液晶顯示器裝置中係改採了利用折射特性、反射特性以進行光線擴散之複數凹槽或複數凸部,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
此外,形成於光控制膜之中之複數空氣通道係用以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再者,由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頂邊緣係未經由其一外側而外露,如此便可避免在另一光學板片中產生刮痕。又,由於光學板片包括擴散部件或複數空氣艙,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由於一附加擴散片是可被省略的,如此可簡化液晶顯示器裝置之組裝程序且可減少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製造成本。
又,光學板片包括一暫時黏著層,如此便可容易地對於因外部衝擊所造成之缺失進行維修。再者,由於本發明之暫時黏著圖樣維持了一活性組合狀態,如此便可增加光學板片之對於外部衝擊之抵抗能力。此外,由於光學板片包括一擴散部件或一空氣艙,如此便可提高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經由被提升之亮度、視角等係可改良一顯示裝置之顯示品質,並且一背光組件之厚度或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厚度係可被減少,如此便可生產出一薄型顯示裝置。此外,由於具有一複雜功能之光學板片之製程可被簡化,除了光學板片之不良率可被減少之外,光學板片之製作成本可被降低。
以下將配合圖式對於本發明之上述及其它特徵、優點進行詳細說明。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對於所列舉之實施例進行詳盡說明。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為了達到清楚的說明,於圖式中之層次與區域之尺寸及相對尺寸將會以誇大方式進行呈現。
可以理解的是,當一元件或層與另一元件或層之關係被指示為“on(一元件或層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之上)”、“connected to(一元件或層連接於另一元件或層)”或“coupled to(一元件或層耦接於另一元件或層)”時,則表示一元件或層是可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另或層之上、一元件或層是可直接連接於另一元件或層、或一元件或層是可直接耦接於另一元件或層,或是中間元件或層是可存在的。相反地,當一元件或層與另一元件或層之關係被指示為“directly on(一元件或層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之上)”、“directly connected to(一元件或層直接連接於另一元件或層)”或“directly coupled to(一元件或層直接耦接於另一元件或層)”時,則表示中間元件或層是不存在的。於全文中係以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於此所述之名稱“and/or(及/或)”包括了一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之任一與所有組合。
可以理解的是,雖然第一、第二、第三等名稱是可用以描述各種元件、零件、區域、層及/或段部,但這些元件、零件、區域、層及/或段部並不受限於這些名稱,並且這些名稱僅是為了用以將一元件、一零件、一區域、一層或一段部與另一元件、另一零件、另一區域、另一層或另一段部之間進行區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教導下,以下所討論之一第一元件、一第一零件、一第一區域、一第一層或一第一段部係可被稱做一第二元件、一第二零件、一第二區域、一第二層或一第二段部。
為便於說明起見,空間相關名稱(例如:“beneath(位於…之下方)”、“below(位於…之下)”、“lower(底部)”、“above(位於…之上方)”、“upper(位於…之上)”及類似名稱)係用於對於圖式中之一元件或一外貌關係與另一元件或另一外貌關係之間進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這些空間相關名稱除了對於圖式中所述的方向進行說明之外,藉由這些空間相關名稱係可用以包含了於使用中或操作中之裝置之不同方向。舉例而言,如果在圖式中所示之裝置被翻倒時,則原本以“複數元件位於其它元件之下”或“複數元件位於其它元件之下方”或外貌的描述便會改變成為“複數元件位於其它元件之上方”或外貌之樣態。因此,“below(位於…之下)”之示範名稱是可同時包含above(位於…之上方)與below(位於…之下)之方向。裝置係可採用其它方式(以90度或以其它方向進行迴轉)進行轉向,因而於此可利用空間相關描述符號來解釋。
於此所使用之專有名稱僅是用以描述特定實施例,但不因此而造成本發明之限制。單數型式“a(一)”、“an(一)”、“the(該)”係同樣可以包含複數型式,除非是在文字上有清楚的指明。更可以理解的是,當於說明書中使用了“comprises(包括)”及/或“comprising(包括)”等名稱以指明了所述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零件之存在時,但不會因此而排除了一或多個其它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零件及/或其族群之存在或附加。
就所述實施例之所附剖面圖而言,這些剖面圖係為理想實施例(以及中間結構)之示意圖,因而就製造技術及/或公差之圖式形狀所產生之變化例子是可以預期的。因此,所列舉之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受限於圖式中所描繪之特定區域形狀及製造時所產生之形狀上的誤差。舉例而言,以一矩形所繪製之一植入區域通常是可具有圓角化或曲形化外貌且/或於矩形之邊緣上具有植入濃度之梯度,而不是在植入區域至非植入區域產生二進位變化。同樣地,在經由植入方式所形成之一埋入區域的作用下,於埋入區域與進行植入所通過之表面之間的區域將會產生部分的植入。因此,於圖式中所繪製之複數區域均簡單示意,並且這些區域之形狀並非用以描繪一裝置之一區域之真實形狀且非用以造成本發明之領域之限制。
除非另有定義,於此所使用之所有名稱(包括技術名稱及科學名稱)係與任何熟習本發明所屬之技藝者所理解的意義是相同的。更可以理解的是,就與相關技術文字中之名稱的意義是可利用與一般字典中具有一致性名稱之意義而加以定義,並且除非在說明書中有特別的定義,否則這些名稱是不宜採用理想或過度形式觀念的方式而加以定義。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對於所列舉之實施例進行詳盡說明。
第一實施例
第1圖係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1圖,液晶顯示器裝置包括一光源模組110、一光學板片120與一液晶顯示器面板130。
光源模組110係提供朝向於光學板片120之光線。光源模組110係可被分類為一直接照明型光源模組或一邊光照明型光源模組中之一者。
當光源模組110係為一直接照明型光源模組時,複數光源(未圖示)(例如:冷陰極螢光燈(CCFL)、平面燈(FFL)、發光二極體(LED)等)係可被設置於一平面之上。
當光源模組110係為一邊光照明型光源模組時,光源模組110係可包括一光源(例如:螢光燈、發光二極體(LED)等)與一光導板(未圖示),光源所產生之光線係可經由光導板之導引而朝向於光學板片120。
藉由設置於光源模組110之上之光學板片120係可提高光源模組110所產生之光線之光學特性。舉例而言,光學板片120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等。光學板片120係可包括一擴散板、一擴散片、一稜鏡片、一半穿透式薄膜、一保護薄膜等。於本實施例中,光學板片120係可包括一稜鏡片(以下將進行詳細說明)。
液晶顯示器面板130係設置於光學板片120之上,所傳遞光線係經由設置於兩基底之間之一液晶層穿過了光學板片120而顯示一圖像。另一方面,利用各種被動型顯示面板(例如:電泳顯示裝置)係可取代液晶顯示器面板130。
第2圖係為第1圖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3圖係為第2圖之一部分‘A’之放大立體圖。
請參閱第2、3圖,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1201、一稜鏡圖樣1210與一擴散元件1220。於本實施例中,光學板片更包括複數稜鏡圖樣1210與複數擴散元件1220。
基膜1201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基膜1201係可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舉例而言,合成樹脂係可包括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甲基丙烯酸樹脂、一丙烯酸樹脂、一聚碳酸酯樹脂、一聚酯樹脂、一氯乙烯樹脂等。於本實施例中,基膜1201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位於基膜1201之上之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彼此相互間隔而凸出。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一體成型於基膜1201。
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具有各種不同的剖面形狀。於第2、3圖中,各稜鏡圖樣1210之剖面形狀係可具有一等腰三角形狀。於此例子中,各稜鏡圖樣1210之剖面形狀係可具有一直角三角形狀。於另一實施例中,各稜鏡圖樣1210之剖面形狀係可具有三邊至三十二邊。舉例而言,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底側係可具有一梯型形狀、一五角形狀、一七角形狀等。
當各稜鏡圖樣1210之剖面形狀具有一等腰三角形狀時,此等腰三角形狀之一頂點係大約為1度至大約為179度。
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包括一光固化材料、一熱塑性材料等,並且複數稜鏡圖樣1210所包括之材質係不同於基膜1201之材質。於此例子中,以一垂直方向而經由基膜1201所入射之光線係經由複數稜鏡圖樣1210導引至基膜1201,因而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
擴散元件1220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1210之間。擴散元件1220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1210之側表面之間。舉例而言,擴散元件1220係一體成型於基膜1201與複數稜鏡圖樣1210。擴散元件1220與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經由相同層所形成。
擴散元件1220之一擴散表面係平行於基膜1201。
複數擴散點係以通過擴散元件1220之擴散表面而形成。於本實施例中,複數擴散點包括複數凹槽1225,這些凹槽1225係位於複數擴散點之上。在相對於擴散元件1220之擴散表面之下,複數擴散點係以朝向於相反於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凸出方向之一方向而插入於各稜鏡圖樣1210之中。
在經由一平面圖進行觀察下可知,相鄰凹槽1225之複數中心係以一三角形狀進行排列。另一方面,相鄰凹槽之複數中心係可採用一矩形形狀進行排列。
舉例而言,複數凹槽1225係可具有一半球形狀。換言之,在經由一平面圖進行觀察下可知,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進行延伸之一形狀,但就各凹槽1225係具有一環狀點形狀。另一方面,各凹槽1225係可具有不同的各種形狀,例如一橢圓點形狀、一多邊點形狀等形狀。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凹槽1225係以彼此相鄰方式而進行設置。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凹槽1225係彼此相互間隔,並且於相鄰凹槽1225之間係可具有一平坦部件。
第4A圖係為光線傳遞通過第3圖之光學板片時之一剖面圖。第4B圖係為表示第4A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圖像。
請參閱第1、2、3、4A、4B圖,由光源模組110所產生之光線L1、L2、L3、L4係入射於基膜1201之一底表面。光學板片包括一稜鏡區域PR與一擴散區域DR,其中,稜鏡區域PR係對應於複數稜鏡圖樣1210,擴散區域DR係對應於擴散元件1220。
朝向於稜鏡區域PR行進之光學板片之光線L1係經由稜鏡圖樣1210之一外表面所折射而被導引沿著垂直於基膜1201之一方向而行進。
朝向於擴散區域DR行進之光學板片之光線L2、L3、L4係被擴散元件1220之複數凹槽1225所擴散。
朝向於擴散區域DR行進之部分光線係被複數凹槽1225所折射,隨後這些被折射的光線係被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外側所完全反射下而被導引沿著垂直於基膜1201之一方向而行進。
再者,朝向於稜鏡區域PR行進之部分光線L3係被複數凹槽1225之一表面所完全反射,隨後這些被完全反射之光線係被各稜鏡圖樣1210所完全折射下而被導引沿著垂直於基膜1201之一方向而行進。
於此例子中,朝向於擴散區域DR行進之部分光線L4係同樣被複數凹槽1225所折射,隨後這些被折射之光線係直接入射至液晶顯示器面板130。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元件1220之複數凹槽1225係可做為對於光線L2、L3、L4進行折射或反射之一微透鏡。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稜鏡圖樣1210與擴散元件1230係以並列方式進行放置,如此係可同時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
再者,在不採用以色散特性進行光線擴散之一擴散器之下,於液晶顯示器裝置中係改採了利用折射特性、反射特性以進行光線擴散之複數凹槽1225,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
第二實施例
第5A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5B圖係為第5A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5A、5B圖,擴散元件1230係被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1210之間。
複數凸出部件1235係被形成於擴散元件1230之一擴散表面之上。在相對於擴散元件1230之一擴散表面之下,複數凸出部件1235係沿著相同於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凸出方向之一方向而凸出。
舉例而言,複數凸出部件1235係可具有一半球形狀。換言之,於經由一平面圖進行觀察下可知,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而延伸之一形狀,但就各凸出部件1235係具有一環狀點形狀。另一方面,各凸出部件1235係具有一橢圓點形狀、一多邊點形狀等形狀。於另一實施例中,各凸出部件1235係具有一任意多邊圖樣。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凸出部件1235係以彼此相鄰方式而進行設置。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凹槽1225係彼此相互間隔,並且於相鄰凸出部件1235之間係可具有一平坦部件。
第5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5C圖,擴散元件係設置於一稜鏡圖樣之上,並且複數凹槽係形成於一擴散表面之上,此擴散表面係平行於一底基材。複數凹槽係具有一半球形狀。
第5D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5C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5D圖,複數凸出部件係形成於擴散元件之一擴散表面之上。複數凸出部件係具有一半球形狀。
第三實施例
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A圖係為第6圖之光學板片之剖面圖。第7B圖係為第6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7A、7B圖,複數凹槽1245係形成於一擴散元件1240之一擴散表面之上。在相對於擴散元件1240之一擴散表面之下,複數凹槽1245係沿著相反於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凸出方向之一方向而凹陷。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凸出部件(未圖示)係可沿著相同於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凸出方向之一方向而凸出形成於擴散表面之上。
舉例而言,複數凹槽1245係可具有一錐形狀。換言之,複數稜鏡圖樣1210係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進行延伸之一形狀,但各凹槽1245係具有一矩形點形狀。
於第7A圖中,在相較於基膜1201之一垂直方向之下,各稜鏡圖樣1210之一頂點之一內角θ1係不同於各凹槽1245之一頂點之一內角θ2。舉例而言,各稜鏡圖樣1210之頂點之內角θ1係可大於各凹槽1245之頂點之內角θ2。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凹槽1245係以彼此相鄰方式而進行設置。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凹槽1245係彼此相互間隔,並且於相鄰凹槽1245之間係可具有一平坦部件。
第7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7C圖,擴散元件係設置於一稜鏡圖樣之上,並且複數凹槽係形成於平行於一底基材之一擴散表面之上。複數凹槽係具有一錐形狀。
第四實施例
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9圖係為第8圖之光學板片之剖面圖。除了一輔助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8、9圖,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1201、複數稜鏡圖樣1210、一擴散元件1250與一輔助擴散元件1257。於本實施例中,對應於複數稜鏡圖樣1210之一稜鏡區域PR、對應於擴散元件1250之一擴散區域DR1、對應於輔助擴散元件1257之一擴散區域DR2係被定義於光學板片之上。
擴散元件1250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1210之間。於本實施例中,擴散元件1250係間隔於複數稜鏡圖樣1210。
複數凹槽1255係形成於擴散元件1250之一擴散表面之上。
輔助擴散元件1257係設置於擴散元件1250與稜鏡圖樣1210之間而連接於擴散元件1250、稜鏡圖樣1210。
輔助擴散元件1257係略具有一曲型表面形狀,此曲型表面形狀係平行於稜鏡圖樣1210而可對於行進至擴散區域DR2之光線進行折射或反射,如此可藉由輔助擴散元件1257而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於本實施例中,輔助擴散元件1257係可例如凸出部件、一凹槽等之各種不同形狀。
於本實施例中,稜鏡圖樣1210、擴散元件1250、輔助擴散元件1257係經由相同層所形成且一體成型於基膜1201。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利用具有輔助擴散元件1257之光學板片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
第五實施例
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稜鏡圖樣與輔助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10圖,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1201、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一擴散元件1220與一輔助擴散元件1330。於本實施例中,對應於複數稜鏡圖樣1310之一稜鏡區域PR、對應於擴散元件1220之一擴散區域LDR1、對應於輔助擴散元件1330之一輔助擴散區域HDR係被定義於光學板片之上。
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係以彼此相互間隔方式而設置於基膜1201之上。於本實施例中,具有矩形狀之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係彼此相互面對。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與基膜1201係以一光固化樹脂而一體成型。
擴散元件1220係以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1310、1315之相鄰底側而連接於稜鏡圖樣1310、1315之相鄰底側。
複數凹槽1225係形成於擴散元件1220之一擴散表面之上。於本實施例中,各凹槽1225係具有一半球形狀。於本例子中,各凹槽1225係具有一橢圓球形狀、一多角錐形狀等之形狀。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凸出部件(未圖示)係可形成於擴散元件1220之擴散表面之上。
輔助擴散元件1330係以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1310、1315之相鄰頂側之間而連接於稜鏡圖樣1310、1315之相鄰頂側。
複數輔助凸出部件1335係形成於輔助擴散元件1330之一輔助擴散表面之上。於本實施例中,各輔助凸出部件1335係具有一半球形狀。另一方面,各輔助凸出部件1335係可具有一半球形狀、一橢圓球形狀、一多角錐形狀等之形狀。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凹槽(未圖示)係可形成於輔助擴散元件1330之輔助擴散表面之上。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擴散元件1220、輔助擴散元件1330係以一光固化樹脂而一體成型於基膜1201。
第11圖係為光線傳遞通過第10圖之光學板片時之剖面圖。
請參閱第1、10、11圖,由光源模組110所產生之光線L5、L6、L7、L8係經由基膜1201之一底表面所入射。光學板片包括對應於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之一稜鏡區域IR、對應於擴散元件1220之一擴散區域LDR、對應於輔助擴散元件1330之一輔助擴散區域HDR。
朝向於光學板片之稜鏡區域IR行進之光學板片之光線L6係經由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之一外表面所折射而被導引沿著垂直於基膜1201之一方向而行進。
就入射之而言,朝向於光學板片之擴散區域LDR行進之部分光線L7、L8(也就是光線L7)係被擴散元件1220之複數凹槽1225所擴散,並且剩餘的光線(也就是光線L8)係被擴散元件1220所擴散後而被複數稜鏡圖樣1310、1315所擴散或折射。
朝向於光學板片之輔助擴散區域HDR行進之光線L5係被輔助擴散元件1330之複數輔助凸出部件1335所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藉由擴散元件1220之複數凹槽1225與輔助擴散元件1330之複數輔助凸出部件1335係可執行對於光線L5、L7、L8進行折射或反射功能。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光學板片所具有之輔助擴散元件1330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
第1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12圖,擴散元件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之間而係包括複數輔助稜鏡圖樣,這些輔助稜鏡圖樣係沿著平行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於本實施例中,一輔助稜鏡圖樣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之間。
第1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13圖,擴散元件係設置於各稜鏡圖樣之上。擴散元件係包括一擴散溝槽,此擴散溝槽係沿著平行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於本實施例中,擴散溝槽係具有三角剖面形狀。
第1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14圖,擴散元件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之間而包括複數輔助稜鏡圖樣。
第1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15圖,被設置於之各稜鏡圖樣之一頂部件之擴散元件係具有複數擴散溝槽,這些擴散溝槽係沿著平行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於本實施例中,各擴散溝槽係具有三角剖面形狀。
於另一實施例中,微細刮痕或裂痕係可形成於各稜鏡圖樣之表面、各擴散點之表面,藉此以提高亮度均勻性、一視角與光學板片之一半功率角。
根據本發明可知,藉由複數稜鏡圖樣與擴散部件之並列作用下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與亮度均勻性,並且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視角亦可被提高。再者,顯示缺失(例如:亮點、暗點、疊紋現象等)亦可被改善。
再者,在不採用以色散特性進行光線擴散之一擴散器之下,於液晶顯示器裝置中係改採了利用折射特性、反射特性以進行光線擴散之複數凹槽1225,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
此外,藉由光學板片所具有之輔助擴散元件1330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
第六實施例
第16圖係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剖面圖。
請參閱第16圖,液晶顯示器裝置包括一光源模組210、一光學板片220與一液晶顯示器面板230。
光源模組210係提供光線至光學板片220。光源模組210係可包括一直接照明型光源模組與一邊光照明型光源模組。
當光源模組210係為一直接照明型光源模組時,複數光源(未圖示)(例如:冷陰極螢光燈(CCFL)、平面燈(FFL)、發光二極體(LED)等)係可被設置於一平面之上。
當光源模組210係為邊光照明型光源模組時,光源模組210係可包括一光源(例如:螢光燈、發光二極體(LED)等)與一光導板(未圖示),光源所產生之光線係可經由光導板之導引而朝向於光學板片220。
光學板片220係設置於光源模組210之上,藉此可提高光源模組210所產生之光線之光學特性。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光學板片220係可提液晶顯示器裝置之高前亮度、亮度均勻性等。於本實施例中,光學板片220係可包括一稜鏡片(以下將進行詳細說明)。
於另一實施例中,液晶顯示器裝置係可包括各種不同的光學板片(例如:一擴散板、一擴散片、一稜鏡片、一半穿透式薄膜、一保護薄膜等)。
液晶顯示器面板230係設置於光學板片220之上,所傳遞光線係經由設置於兩基底之間之一液晶層穿過了光學板片220而顯示一圖像。另一方面,利用各種被動型顯示面板(例如:電泳顯示裝置)係可取代液晶顯示器面板230。
第17圖係為第16圖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18圖係為第17圖之一部分‘B’之放大立體圖。
請參閱第17、18圖,光學板片220包括一第一基膜 2201、一光控制膜2210與一第二基膜2202。
第一基膜2201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第一基膜2201係可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舉例而言,合成樹脂係可包括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甲基丙烯酸樹脂、一丙烯酸樹脂、一聚碳酸酯樹脂、一聚酯樹脂、一氯乙烯樹脂等。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膜2201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光控制膜221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而包括複數空氣通道2220,這些空氣通道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進行設置。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與一有機層2214係彼此相互連接而形成了第一基膜2201之複數空氣通道2220,如此使得複數空氣通道2220具有三角形狀之一剖面。另一方面,各空氣通道2220係可具有一等腰三角形狀、一直角三角形狀、一梯型形狀等。於另一實施例中,各空氣通道2220係可具有例如一多邊形狀、一馬蹢形狀、一半圓形狀、一圓形形狀等之一剖面形狀。
複數稜鏡圖樣2212係附著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頂表面之上,藉此以對於複數空氣通道2220之表面進行定義。
複數稜鏡圖樣2212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包括一光固化材料、一熱塑性材料等,並且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係不同於第一基膜2201之材質。於本例子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與第一基膜2201係經由相同層所形成。換言之,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 係相同於第一基膜2201之材質。因此,在第一基膜2201的作用下,經由第一基膜2201所入射之光線係沿著一垂直方向而被導引至第一基膜2201,藉此以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
有機層2214係覆蓋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複數空氣通道2220之頂表面進行定義。於本實施例中,有機層2214之材質係相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
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兩側表面所延伸至之一虛像邊緣之一深度係於實質上小於有機層2214之厚度。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係一體成型於第一基膜2201。
設置於光控制膜2210之有機層2214之上之第二基膜2202係可對於光控制膜2210進行保護。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膜2202之材質係相同於第一基膜2201之材質。另一方面,第二基膜2202係可被省略的。
第一基膜2201、光控制膜2210、第二基膜2202之間係以一體成型方式而形成。
第19A、20、21、22、23A圖係為用以說明第18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剖面圖。第19B圖係表示第19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圖像。第19A圖係為用以說明將複數稜鏡圖樣2212’形成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視圖,並且第19B圖係為第19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影像。
請參閱第19A、19B圖,複數稜鏡圖樣2212’係形成第一基膜2201之上,複數稜鏡圖樣2212’係以相互平行方式下而沿著一方向進行延伸。複數稜鏡圖樣2212’係可經由不同方法(例如:滾動、衝壓、印刷、蝕刻等)而形成第一基膜2201之上。
第20圖係為用以說明將一塗覆層2214’塗覆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視圖。
請參閱第20圖,由於塗覆層2214’並未被熟化,因而塗覆層2214’仍具有流動性。舉例而言,塗覆層2214’係可包括一聚乙烯樹脂。
第21圖係為用以說明將一光線照射於一塗覆層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視圖。
請參閱第21圖,一紫外光係照射在塗覆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塗覆層2214’(如第20圖所示)之上,藉此以增加塗覆層2214’之黏度。於本實施例中,由於紫外線之強度是以被控制方式而照射於塗覆層2214’之上,如此使得受紫外光所照射之塗覆層2214’係形成有一膠體,藉此膠體以維持塗覆層2214’之流動性。
於另一實施例中,一溶劑係自塗覆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塗覆層2214’而蒸發,如此使得塗覆層2214’可具有一膠體外形。當塗覆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塗覆層2214’之膠體外形係具有一高黏度時,將紫外光照射塗覆層2214’之步驟便可被省略。
第22圖係為用以說明將第21圖之第二基膜設置於第19圖之第一基膜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視圖。
請參閱第22圖,第二基膜2202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如此使得受紫外光所照射之塗覆層2214’可面向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
於本實施例中,受紫外光所照射之塗覆層2214’係具有一高黏度,如此可使得塗覆層2214’不會濺向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側表面,因而可使得複數空氣通道2220之一側表面邊緣具有一銳角。
隨後,第二基膜2202係被壓迫朝向於第一基膜2201,因而可將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頂部件插入於受紫外光所照射之塗覆層2214’之中。舉例而言,第二基膜2202係可藉由一機械(例如:滾動、衝壓等)而進行壓迫。
第23A圖係為用以說明於第22圖中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剖面圖,這些稜鏡圖樣係連接於一塗覆層。
請參閱第22、23A圖,塗覆層2214”係受紫外光之照射,藉由紫外光照射於塗覆層2214”之上係可形成有機層2214。
插入於受紫外光所照射塗覆層2214”中之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插入深度係小於塗覆層2214”之厚度。換言之,各稜鏡圖樣2212之兩側表面所延伸至之一虛像邊緣之一深度‘d’係小於有機層2214之厚度‘h’。
因此,一側表面係由複數稜鏡圖樣2212所定義且一頂表面係由有機層2214所定義,如此便可形成複數空氣通道2220。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複數空氣通道2220係形成於光控制膜2210之中,因而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再者,由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頂邊緣係未經由其一外側而外露,如此便可避免在另一光學板片中產生刮痕。
第23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除了複數空氣通道2226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23B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2201、一光控制膜2216與一第二基膜2202。光控制膜2216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而包括複數空氣通道2226,這些空氣通道2226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於本實施例中,各空氣通道2226係具有一尖銳形狀。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有機層2214、擴散邊緣部件2226a係彼此相互結合而定義出光控制膜2216之複數空氣通道2226。
有機層2214係覆蓋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複數空氣通道2226之頂表面進行定義。於本實施例中,有機層2214之材質係相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因而使得有機層2214係一體成型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於另一實施例中,有機層2214係可包括一黏著樹脂,此黏著樹脂之材質係不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
擴散邊緣部件2226a係形成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與有機層2214之間之沿著平行於複數空氣通道2226之一方向之一邊界部件之上,因而對於複數光線進行擴散。
根據本實施例之一製造方法係於實質上相同於第19A、19B、20、21、22、23A圖之光學板片之製造方法。然而,在相較於第六實施例之下,於第21圖之紫外光之照射步驟中之紫外光的照射量是增加的,藉此可於各空氣通道2226中形成了擴散邊緣部件2226a,如此便可增加塗覆層之黏度。
第七實施例
第2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於本實施例中,除了一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24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2201、一光控制膜2210、一第二基膜2202與一擴散層2230。
附著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擴散層2230係包括複數擴散粒子2232與一樹脂2234。複數擴散粒子2232係經由樹脂2234而附著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擴散粒子2232係可設置於第二基膜2202或第一基膜2201之內側。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擴散層2230所包括之光學板片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由於一附加擴散片是可被省略的,如此可簡化液晶顯示器裝置之組裝程序且可減少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製造成本。
第八實施例
第25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25B、25C圖係為第25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於本實施例中,除了一光控制膜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25A、25B、25C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2201、一光控制膜2310與一第二基膜2202。
光控制膜231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而包括了複數空氣通道2320,這些空氣通道2320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設置於。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空氣通道2320之側邊緣係可具有圓角化形狀。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一有機層2314與一曲型表面部件2316係彼此相互連接而形成了光控制膜2310之複數空氣通道2320。
有機層2314係覆蓋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複數空氣通道2320之頂表面進行定義。於本實施例中,有機層2314之材質係相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
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兩側表面所延伸至之一虛像邊緣之一深度係於實質上小於有機層2314之厚度。
曲型表面部件2316係形成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與有機層2314之間之沿著平行於複數空氣通道2320之一方向之一邊界部件之上,因而對於複數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212、有機層2314、曲型表面部件2316係採用相同的材料所製成且彼此之間係以一體成型方式而成形成。
第26、27、28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5A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
如第19A圖所示,複數稜鏡圖樣2212’係形成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
第26圖係為用以說明將一塗覆層2314’塗覆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視圖。
請參閱第26圖,由於塗覆層2314’並未被熟化,因而塗覆層2214’仍具有流動性。於本實施例中,如第21圖所示之進行額外光線之照射步驟是可被省略的。
第27圖係為用以說明將第26圖之第二基膜設置於第19A圖之第一基膜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視圖。
請參閱第28圖,第二基膜2202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如此可使得塗覆層2314’朝向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
隨後,第二基膜2202係被壓迫朝向於第一基膜2201,因而可將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頂部件插入於塗覆層2314’之中。
於本實施例中,塗覆層2314’係具有低黏度。因此,塗覆層2314’係可擴散朝向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側表面。
第28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7圖之複數稜鏡圖樣與塗覆層之一連接之一剖面視圖。
請參閱第27、28圖,由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所具有之一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塗覆層2314’之一部分係擴散至對應於曲型表面部件2316之一位置。
隨後,紫外光係照射在塗覆層2314’而可形成有機層2314與曲型表面部件2316。
被插入之各稜鏡圖樣2212’之一深度係小於塗覆層2314’之厚度。換言之,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兩側表面所延伸至之一虛像邊緣之一深度‘d’係小於有機層2214之厚度‘h’。
因此,複數空氣通道2320便可被形成。複數空氣通道2320包括一側表面、一圓角邊緣與一頂表面,其中,側表面係由複數稜鏡圖樣2212所定義,圓角邊緣係由曲型表面部件2316所定義,頂表面係由有機層2214所定義。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由於光控制膜2310包括曲型表面部件2316,如此使得各空氣通道2320之側表面邊緣可被圓角化。此外,由於曲型表面部件2316對於光線進行擴散時是不需要一額外分散劑,則亮度均勻性係可被提高,但卻不會造成亮度的下降。
第九實施例
第29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29B、29C圖係為第29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複數空氣艙2226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29A、29B、29C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2201、一光控制膜2410與一第二基膜2202。光控制膜241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而包括複數空氣通道2220,這些空氣通道2220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進行設置。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2412與有機層2414係彼此相互連接而形成了光控制膜2410之複數空氣通道2220。
複數空氣艙2416係形成於各稜鏡圖樣2412之一頂部件。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空氣艙2416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與有機層2414之間。舉例而言,複數空氣艙2416係可具有一半球形狀、一橢圓球形狀、一六面體形狀等之形狀。
入射於光學板片之部分光線係藉由複數空氣艙2416所擴散,如此係可提高亮度均勻性
第30A、33、34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9A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30B圖係表示第30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圖像。第31、32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9A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30A圖係為用以說明將複數稜鏡圖樣2412’形成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之一步驟之一立體圖。第30B圖係表示第30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一圖像。
請參閱第30A、30B圖,各稜鏡圖樣2412’係具有一頂部件,稜鏡圖樣2412’之頂部件係具有被切斷之形狀。複數凹槽2416’係分別形成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複數頂表面之上。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凹槽2416’係彼此以相鄰方式而設置。於此之複數凹槽2416’係可彼此相互間隔。
第31圖係為用以說明用以將一塗覆層2414’塗覆於一第二基膜2202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31圖,由於塗覆層2414’並未被熟化,因而塗覆層2414’仍具有流動性。
第32圖係為用以說明將紫外光照射在第31圖之塗覆層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32圖,紫外光係照射在塗覆於第二基膜2202之塗覆層(如第31圖所示之2414’),因而可增加塗覆層之黏度。
第33圖係為用以說明將第31圖之第二基膜設置於第30A圖之第一基膜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33圖,第二基膜2202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如此使得塗覆層2414’面向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於本例子中,於第一基膜2201與第二基膜2202之間之一距離係於實質上是相等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高度Tp與塗覆層2414”之厚度‘h’之總合。
隨後,第二基膜2202係被壓迫朝向於第一基膜2201,因而可將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一頂部件插入於受紫外光所照射之塗覆層2214’之中。
第34A圖係為用以說明第33圖之複數稜鏡圖樣與一塗覆層之一連接之一剖面視圖。第34B、34C、34D圖係為第34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請參閱第33、34A、34B、34C、34D圖,塗覆層2412”之一部分係覆蓋在形成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上之複數凹槽2416’,因而可形成複數空氣艙2416。
插入於塗覆層2414”中之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一插入深度係小於塗覆層2414”之厚度‘h’。因此,在進行衝壓作業之前,於稜鏡圖樣2412之一底表面與塗覆層2414”之一底表面之間之一距離Tf係小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高度Tp。
隨後,紫外光係照射在塗覆層2412”,因而形成了有機層2414。
因此,複數空氣通道2320與複數空氣艙2416係可被形成。空氣通道2320具有一側表面與一頂表面,其中,側表面係由複數稜鏡圖樣2412所定義,頂表面係由有機層2214所定義。空氣艙2416具有一側表面、一頂表面與一頂表面,其中,空氣艙2416之側表面與頂表面係由形成於複數稜鏡圖樣2412之一頂表面之複數凹槽2416’所定義,而空氣艙2416之頂表面係由有機層2414所定義。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光控制膜2410包括複數空氣艙 2416,如此使得可在不需要一額外分散劑之下對於光線進行擴散。因此,亮度均勻性係可被提高,但卻不會造成亮度的下降。
第十實施例
第35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5B、35C圖係為第35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5A、35B、35C圖,一光控制膜251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2512、複數擴散部件2515與一有機層2514。
擴散部件2515係設置於彼此相互鄰接之複數稜鏡圖樣2512之間,因而可對於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2515包括複數半球狀凸出件2516。
複數稜鏡圖樣2512之一側表面、複數擴散部件2515之一頂表面、有機層2514之一底表面係可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2520。
入射至光學板片之光線係經由複數空氣通道2520與複數稜鏡圖樣2512之周邊部件之間之一邊界表面而被導引至光學板片之一前方向,並且這些光線係於複數空氣通道2520與複數擴散部件2515之間之一邊界表面上而被擴散。
第十一實施例
第36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6B圖係表示第36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圖像。第36C、36D圖係為第36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6A、36B、36C、36D圖,一光控制膜253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2512、複數擴散部件2535與一有機層2534。
擴散部件2535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2512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2535包括半球形狀之複數凹槽2536。
複數稜鏡圖樣2512之一側表面、複數擴散部件2535之一頂表面、有機層2534之一底表面係可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2540。
第十二實施例
第37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37B、37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7A、37B、37C圖,一光控制膜255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2552、複數擴散部件2565與一有機層2554。
擴散部件2565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2552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2535包括半錐形狀之複數凸出部件2516。
複數稜鏡圖樣2552之一側表面、複數擴散部件2562之一頂表面、有機層2554之一底表面係可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2560。
第37D、37E、37F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另一例子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二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7D、37E、37F圖,擴散部件包括錐形狀之複數空氣艙,這些複數空氣艙係設置於彼此相鄰之複數空氣通道之間。
第十三實施例
第3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二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8圖,一光控制膜257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2572、複數擴散部件2585與一有機層2574。
擴散部件2585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2572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2585包括半錐形狀之複數凹槽2586。
複數稜鏡圖樣2572之一側表面、複數擴散部件2585之一頂表面、有機層2574之一底表面係可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2580。
第十四實施例
第39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9B、39C圖係為第39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9A、39B、39C圖,一光控制膜262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2622、複數擴散部件2635與一有機層2624。
擴散部件2635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2622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2635包括半錐形狀之複數凸出部件2636。
複數稜鏡圖樣2622之一側表面、複數擴散部件2635之一頂表面、有機層2624之一底表面係可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2630。
第39D、39E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另一例子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四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39A、39E圖,擴散件包括複數輔助空氣通道,這些輔助空氣通道係設置於相互鄰接之空氣通道之間。複數輔助空氣通道與空氣通道係以相同的方向而進行延伸。複數輔助空氣通道係可具有一三角形狀。
第十五實施例
第40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0B、40C圖係為第40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四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40A、40B、40C圖,一光控制膜262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2622、複數擴散部件2635’與一有機層2624。
擴散部件2635’係設置於相互鄰接之複數稜鏡圖樣2622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2635’包括半錐形狀之複數凸出部件2636’。
複數稜鏡圖樣2622之一側表面、複數擴散部件2635’之一頂表面、有機層2624之一底表面係可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2630。
第40D、40E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另一例子之圖像。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四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40D、40E圖,擴散部件包括一輔助空氣通道,輔助空氣通道係設置於相互鄰接之複數空氣通道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一輔助空氣通道係設置於相互鄰接之複數空氣通道之間。輔助空氣通道係具有三角形狀之一剖面。
第十六實施例
第41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1B、41C圖係為第41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八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41A、41B、41C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2201、一光控制膜2310、一第二基膜2202與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
光控制膜231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而包括了複數空氣通道2320,這些空氣通道2320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設置於。於本實施例中,各空氣通道2320之側表面邊緣係具有一圓角化形狀。於本實施例中,各空氣通道2320之側表面邊緣係可具有一三角形狀、一尖銳形狀等。
設置於第二基膜2202之上之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係以沿著橫向穿過複數空氣通道2320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方式。舉例而言,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之延伸方向係可於實質上垂直於複數空氣通道2320之一延伸方向。於本實施例中,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之材質係相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另一方面,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之材質係可不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212之材質。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複數空氣通道2320與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相互連接,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
第十七實施例
第42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2B、42C圖係為第42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複數光控制圖樣2252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42A、42B、42C圖,複數光控制圖樣2252係設置於第二基膜之上而延伸交叉於複數空氣通道2320。舉例而言,複數光控制圖樣2252係可具有一馬蹢形狀之一剖面。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具有馬蹢形狀之複數光控制圖樣2252係與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之間相互連接,如此使得視角可被提高。
第十八實施例
第43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八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3B、43C圖係為第43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一光控制膜2330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六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43A、43B、43C圖,光控制膜233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而包括了複數空氣通道2340,這些空氣通道2340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設置於。
於本實施例中,各空氣通道2340之側表面邊緣係具有一馬蹢形狀之一剖面。相鄰稜鏡圖樣2335係可定義出馬蹢形狀之一周圍。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馬蹢形狀之複數空氣通道2340與複數頂稜鏡圖樣2242係彼此相互連接,如此使得視角可被提高。
第十九實施例
第44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4B、44C圖係為第44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除了一光控制膜2640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十一實施例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44A、44B、44C圖,光控制膜264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2201之上而包括了複數空氣通道2650,這些空氣通道2650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2201之一方向而設置於。
光控制膜2640更包括一擴散部件2655,此擴散部件2655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2642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擴散部件2655包括一輔助稜鏡2656,此輔助稜鏡2656係沿著相同於複數稜鏡圖樣2642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
3M公司係提出了在相較於增亮膜(BEF)之下而對於第44圖中之光學板片之光學特性進行量測。Topcon BM-7儀器(Topcon BM-7 instrument)係用以進行光學特性之量測用之一量測裝置。
當假設增亮膜(BEF)之前亮度約為100%時,則所可看見之本實施例之光學板片之亮度約為127.8%,如此使得亮度可被大幅度地的提高。
於上述實施例中,一光控制膜係被設置於兩基膜之間。於另一實施例中,光學板片更可包括一第二光控制膜與一第三基膜,其中,此第二光控制膜係設置於第二基膜之上而可包括複數第二空氣通道,這些第二空氣通道係沿者平行於第二基膜之一方向上進行設置,第三基膜係設置於第二光控制膜之上而對於第二光控制膜進行保護。再者,光學板片係可具有一多層結構,此多層結構包括了至少四基膜與至少三光控制膜,此至少三光控制膜係分別設置於至複數基膜之間。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形成於光控制膜之中之複數空氣通道係用以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再者,由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頂邊緣係未經由其一外側而外露,如此便可避免在另一光學板片中產生刮痕。
又,由於光學板片包括擴散部件或複數空氣艙,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由於一附加擴散片是可被省略的,如此可簡化液晶顯示器裝置之組裝程序且可減少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製造成本。
第二十實施例
第45圖係為根據第二十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剖面圖。液晶顯示器裝置包括一光源模組310、一光學板片320與一液晶顯示器面板330。
請參閱第45圖,光源模組310係提供朝向於光學板片320之光線。光源模組310係可被分類為一直接照明型光源模組或一邊光照明型光源模組中之一者。
當光源模組310係為直接照明型光源模組時,複數光源(未圖示)(例如:冷陰極螢光燈(CCFL)、平面燈(FFL)、發光二極體(LED)等)係可被設置於一平面之上。
當光源模組310係為一邊光照明型光源模組時,光源模組310係可包括一光源(例如:螢光燈、發光二極體(LED)等)與一光導板(未圖示),光源所產生之光線係可經由光導板之導引而朝向於光學板片320。
藉由設置於光源模組310之上之光學板片320係可提高光源模組310所產生之光線之光學特性。舉例而言,光學板片320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等。光學板片320係可包括一光學板片,並且以下將進行光學板片320之詳細說明。
於另一實施例中,液晶顯示器裝置係可包括各種不同的光學板片(例如:一擴散板、一擴散片、一光學板片、一半穿透式薄膜、一保護薄膜等)。
液晶顯示器面板330係設置於光學板片320之上,所傳遞光線係經由設置於兩基底之間之一液晶層穿過了光學板片320而顯示一圖像。另一方面,利用各種被動型顯示面板(例如:電泳顯示裝置)係可取代液晶顯示器面板330。
第46圖係為第45圖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7圖係為第46圖之一部分‘C’之放大立體圖。
請參閱第46、47圖,光學板片320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10與一第二基膜3202。
基膜3201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基膜3201係可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舉例而言,合成樹脂係可包括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甲基丙烯酸樹脂、一丙烯酸樹脂、一聚碳酸酯樹脂、一聚酯樹脂、一氯乙烯樹脂等。於本實施例中,基膜3201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暫時黏著層3210係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以包括複數溝槽3212b與一接觸部件3212a,這些溝槽3212b係沿著平行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設置,而接觸部件3212a係位於相鄰之複數溝槽3212b之間。
暫時黏著層3210包括一暫時黏著材質。於本實施例中,暫時黏著材質係不同於永久黏著材質。永久黏著材質是一種當熟化後便失去一黏著力之材質。就暫時黏著材質而言,即使是黏著部件被分離於一被著體時,暫時黏著材質仍是可具有其黏著力,如此使得暫時黏著材質是可經由壓力而再次黏著於一被著體之上。
於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名稱“暫時黏著”是不同於名稱“附著”與“永久黏著”。“暫時黏著”係指當一黏著劑黏著於一被著體時是可半永久性地維持一黏著力。相反地,“附著”與“永久黏著”係指一黏著力僅存在於一製程之中,並且黏著力係在製程完成之後便會消失。
舉例而言,暫時黏著材質係可包括一橡膠樹脂、壓克力聚合物、丙烯酸酯、矽等。於本例子中,暫時黏著材質更可包括複數輔助劑(例如:酯橡膠、酚醛樹脂等)與一低分子重量材質(例如:蓖麻油、聚異丁烯等)。於本實施例中,當暫時黏著層3210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時,由於暫時黏著材質具有一高黏著力,如此將無法輕易地將暫時黏著層3210自第二基膜3202而移除。
於本實施例中,暫時黏著層3210係一體成型於第一基膜3201。
第二基膜3202係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12a,因而於複數溝槽3212b與第二基膜3202之一底表面之間形成了複數空氣通道3220。複數溝槽3212b係定義了複數空氣通道3220之側表面,並且第二基膜3202之底表面係定義了複數空氣通道3220之一頂表面。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空氣通道3220係具有三角形狀之一剖面。於本例子中,各空氣通道3220可具有一等腰三角形狀、一直角三角形狀、一梯型形狀等。於另一實施例中,各空氣通道3220可具有例如一多邊形狀、一馬蹢形狀、一半圓形狀、一圓形形狀等之一剖面形狀。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膜3202之材質相同於第一基膜3201之材質。
暫時黏著層321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3212,這些稜鏡圖樣3212係藉由複數溝槽3212b所定義。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3212之一頂部件係被移除而形成了接觸部件3212a。複數稜鏡圖樣3212係藉由位在複數溝槽3212b之複數空氣通道3220而被外露,如此使得射線係可在複數稜鏡圖樣3212與複數空氣通道3220之間之一邊界表面而被折射。因此,經由第一基膜3201所入射之光線係被沿著垂直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進行導引,如此便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
位於複數溝槽3212b之一最外側部件與第二基膜3202之間之一距離‘d’係小於複數稜鏡圖樣3212之一虛像厚度‘h’。
於本實施例中,暫時黏著層3210係一體成型於第一基膜3201,第二基膜3202係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上而形成了光學板片320。
第48、49、50、51圖係為用以說明第47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48圖係為用以說明將一黏著塗覆層3212’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48圖,黏著塗覆層3212’係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於本實施例中,具有一高黏度之一暫時黏著溶液係被塗覆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而形成了黏著塗覆層3212’。
第49圖係為用以說明將第48圖之黏著塗覆層3212’進行圖樣化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0圖,黏著塗覆層3212’係經由圖樣化而形成了複數溝槽3212b與接觸部件3212a。於本實施例中,複數溝槽3212b與接觸部件3212a係經由各種不同方法(例如:滾動、衝壓、印刷、蝕刻等)而形成。於本實施例中,接觸部件3212a係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表面。
隨後,就形成有複數溝槽3212b與接觸部件3212a之光固化塗覆層3212’(如第48圖所示而言),利用光固化塗覆層3212’之黏度係可形成了與第一基膜3201一體成型之暫時黏著層3210。舉例而言,光固化塗覆層3212’之黏度係可經由例如一乾燥製程、一加熱製程、一曝光製程等而被增加。於本例子中,曝光製程係可使用例如紫外光、可見光等光線而完成。於另一實施例中,對於黏著塗覆層3212’進行圖樣化之一步驟、對於光固化塗覆層3212’之黏度進行增加之一步驟係可同時執行。
第50圖係為用以說明形成於第二基膜3202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0圖,第二基膜3202係具有一平表面。
於本實施例中,一接著塗覆層(未圖示)係可被形成於第二基膜3202之一第一表面之上。舉例而言,在具有高黏度之一液態樹脂係被塗覆於第二基膜3202之後,接著塗覆層係可經一乾燥製程、一加熱製程、一曝光製程等方式而形成。
接著塗覆層所具有之一有機材質是不同於第二基膜3202之剩餘部件,藉此可提高第二基膜3202之一折射率與提供至暫時黏著層3210之一暫時黏著力。
第51圖係為用以說明將第50圖之第二基膜3202暫時地黏著於第49圖之暫時黏著層3210之上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1圖,第二基膜3202係暫時地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12a之上。於本實施例中,暫時黏著層3210係為一壓力感應暫時黏著層。當第二基膜3202被壓迫時,第二基膜3202之一底表面係暫時地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12a。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膜3202係僅藉由壓力而暫時地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12a之上。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基膜3202係藉由壓力而暫時地預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上,隨後將光線(例如:紫外光)係再照射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上而更增加了暫時黏著層3210之一暫時黏著力,如此便可將第二基膜3202堅固地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上。當第二基膜3202係藉由壓力而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上時,第二基膜3202之一製程係較紫外光之再照射更為簡單。再者,當紫外光被再照射時,紫外光之一部分係被第二基膜3202所散射,如此造成了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由於進行紫外光之再照射之一燈具的溫度會增加,因此將可能會發生火警。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複數空氣通道3220係形成於光學板片320之中而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再者,由於複數稜鏡圖樣3212之一頂邊緣係未經由其一外側而外露,如此便可避免在另一光學板片中產生刮痕。
又,因為光學板片320在完成製造後之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12a之暫時黏著力是被維持的,既使是在衝擊作用下造了第二基膜3202之一部分自接觸部件3212a而被剝離,經由壓迫第二基膜3202之作用下係仍可將其被剝離部分再次地以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12a。
再者,由於光學板片320之一製程是簡化的,如此便可減少光學板片320之製造成本。
第二十一實施例
第5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光導引層3310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46、47、48、49、50、51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52圖,光學板片320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光導引層3310與一第二基膜3202。
於本實施例中,光導引層3310包括一光固化樹脂。光導引層3310包括複數溝槽3212b與一黏著部件3312a。於此之光導引層3310係可包括一熱塑性樹脂、熱塑固性樹脂、光塑樹脂等。黏著部件3312a係直接附著於第二基膜3202之一底表面。
第二基膜3202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第二基膜3202係可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舉例而言,合成樹脂係可包括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甲基丙烯酸樹脂、一丙烯酸樹脂、一聚碳酸酯樹脂、一聚酯樹脂、一氯乙烯樹脂等。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膜3202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第53、54、55、56圖係為用以說明第52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53圖係為用以將一光固化塗覆層3212’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3圖,光固化塗覆層3212’係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於本實施例中,光固化塗覆層3212’係可包括可利用紫外光之照射而熟化之一材料。於另一實施例中,一熱塑性塗覆層(未圖示)係可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
第54圖係為用以將第53圖之光固化塗覆層3212’進行圖樣化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4圖,光固化塗覆層3212’係經由圖樣化而形成複數溝槽3312b與一黏著部件3312a。於本實施例中,溝槽3312b與黏著部件3312a係經由各種不同方法(例如:滾動、衝壓、印刷、蝕刻等)而形成。於本實施例中,黏著部件3312a係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表面。
第55圖係為用以增加第54圖之光固化塗覆層3312’之黏度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5圖,複數溝槽3312b與黏著部件3312a係形成於具有黏度之光固化塗覆層3312’(如第54所示)之上。舉例而言,光固化塗覆層3212’之黏度係可經由例如一乾燥製程、一加熱製程、一曝光製程等而被增加。於本實施例中,光固化塗覆層3212’之黏度係可利用一紫外光UV而增加。於本例子中,對於黏著塗覆層3312’進行圖樣化之一步驟、對於光固化塗覆層3312’之黏度進行增加之一步驟係可同時執行。於另一實施例中,用以增加光固化塗覆層3312’之黏度之步驟是可被省略的。
第56圖係為利用第55圖之光固化塗覆層3312”以形成光學板片之一步驟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6圖,第二基膜3202係附著於光固化塗覆層3312”之黏著部件3312a之上(如第55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由於光固化塗覆層3312”具有流動性,因而在光固化塗覆層3312”之第二基膜3202之一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第二基膜3202係可附著於光固化塗覆層3312”之黏著部件3312a之上。
隨後,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與第二基膜3202之間之光固化塗覆層3312”係被熟化而形成了光導引層3310,如此使得光導引層3310一體成型於第一基膜3201與第二基膜3202。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光導引層3310一體成型於第一基膜3201與第二基膜3202之下係可增加光學板片之物理穩定性。
再者,由於光學板片320之一製程是簡化的,如此便可減少光學板片320之製造成本。
第二十二實施例
第5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二實施例之用以說明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部分之一剖面圖。除了一接觸部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46、47、48、49、50、51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57圖,一暫時黏著塗覆層3212’(如第48圖所示)係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隨後暫時黏著塗覆層3212’係被圖樣化而形成了複數溝槽322b與一接觸部件3222a。
於本實施例中,接觸部件3222a係為具有高粗糙度之一表面。舉例而言,接觸部件3222a係可具有不同形狀,例如一不規則凹凸圖樣、一浮凸紋圖樣、一凸出圖樣、一凹陷圖樣等。
隨後,第二基膜3202(如第51圖所示)係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22a之上。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由於接觸部件3222a之粗糙度增加,如此使得暫時黏著層3210之接觸部件3222a與第二基膜3202之間之黏著性可被增加。
第二十三實施例
第5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除了一接觸部件與一第二基膜之一活性組合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46、47、48、49、50、51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58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30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30係包括了複數溝槽3232b與一接觸部件3232a。複數溝槽3232b係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進行設置。接觸部件3232a係形成於相鄰溝槽3232b之間。暫時黏著層3230包括一暫時黏著材質。
第二基膜3202係暫時性黏著於接觸部件3232a之上而於複數溝槽3232b與第二基膜3202之間形成了複數空氣通道3220。
暫時黏著層3230之接觸部件3232a與第二基膜3202係可為一活性組合。於本實施例中,當處於一壓應力係被施加於接觸部件3232a之一中心區域PA且一拉應力係被施加於暫時黏著層3230之接觸部件3232a之一周邊部件TA之狀態下,上述之活性組合係指暫時黏著層3230被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當外部衝擊被施加於光學板片時,由於壓應力與拉應力之平衡作用下,外部衝擊係可經由對應於活性組合之一部分所吸收,如此便可穩定地維持接觸部件3232a與第二基膜3202之一連接。
第59圖係為用以說明製造第58圖之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59圖,一暫時黏著塗覆層(如第48圖所示之3212’係形成於一第一基膜3201之上,隨後黏著塗覆層3212’係經圖樣化下而形成複數溝槽3232b與一接觸部件3232a。
於本實施例中,接觸部件3232a係具有一凸出形狀,此凸出形狀之一中心區域PA係自其一周邊區域而凸出。舉例而言,接觸部件3232a之一凸出部件係沿著平行於複數溝槽3232b之一方向而延伸,並且接觸部件3232a之複數凸出部件係沿著平行於複數溝槽3232b之一方向而進行不連續設置。
隨後,第二基膜3202(如第51圖所示)係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30之接觸部件3232a之上。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由於暫時黏著層3230之接觸部件3232a與第二基膜3202之活性組合,對於外部衝擊之一衝擊吸收力係可被增加。
第二十四實施例
第6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46、47、48、49、50、51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0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40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40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4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擴散部件3245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複數稜鏡圖樣3242之一頂部件係形成了一接觸部件3242a,此接觸部件3242a係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一傾斜表面3242b係形成於接觸部件3242a之兩側邊之中,在傾斜表面3242b之導引下,入射光線係可經由接觸部件3242a之而自其底部件而朝向於一前表面方向。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係包括了具有半球形狀之複數凸部3246。於另一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係可為例如錐形凸部、稜鏡形凸部、半球形凹部、錐形凹部、稜鏡形凹部等各種不同形狀,。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在光學板片所包括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的作用下,如此便可使得通過光學板片之光線之前亮度與亮度均勻性均可同時被提高。
第二十五實施例
第6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0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1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40a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40a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a。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4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擴散部件3245a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複數稜鏡圖樣3242之一頂部件係形成了一接觸部件3242a,此接觸部件3242a係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a包括一半球形狀之複數凹槽3246a。
第二十六實施例
第6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六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0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2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40b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40b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b。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4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擴散部件3245b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複數稜鏡圖樣3242之一頂部件係形成了一接觸部件3242a,此接觸部件3242a係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b包括一錐形狀之複數凹槽3246b。
第二十七實施例
第6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0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3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40c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40c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c。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4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擴散部件3245c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複數稜鏡圖樣3242之一頂部件係形成了一接觸部件3242a,此接觸部件3242a係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c包括一錐形狀之複數凹槽3246c。
第二十八實施例
第6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八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擴散元件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0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4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黏著層3240d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40d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d。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4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擴散部件3245d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複數稜鏡圖樣3242之一頂部件係形成了一接觸部件3242a,此接觸部件3242a係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d包括一錐形狀之複數輔助稜鏡圖樣3246d。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在複數輔助稜鏡圖樣3246d的作用下,如此便可使得通過光學板片之光線之前亮度與亮度均勻性均可同時被提高。
第二十九實施例
第6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九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數個輔助稜鏡圖樣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0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5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40e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40e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42與一擴散部件3245e。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4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擴散部件3245e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複數稜鏡圖樣3242之一頂部件係形成了一接觸部件3242a,此接觸部件3242a係暫時性黏著於第二基膜3202。
於本實施例中,擴散部件3245e包括一錐形狀之複數輔助稜鏡圖樣3246e,並且一輔助稜鏡圖樣3246e係形成於相鄰稜鏡圖樣3242之間。
第三十實施例
第6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空氣艙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46、47、48、49、50、51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6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50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50係包括了複數溝槽3252b與一接觸部件3252a,這些溝槽3212b係沿著平行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設置,而接觸部件3252a係位於相鄰之複數溝槽3252b之間。暫時黏著層3250包括一暫時黏著材質。
於本實施例中,接觸部件3252a包括複數凹槽。暫時性黏著於接觸部件3252a之第二基膜3202係包括了複數空氣通道3220與複數空氣艙3255。複數空氣通道3220係形成於複數溝槽3252b與第二基膜3202之一底表面之間,並且複數空氣艙3255係形成於接觸部件3252a之複數凹槽與第二基膜3202之底表面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空氣艙3255係具有一半球形狀。另一方面,複數空氣艙3255係可具有例如一錐形狀、一稜鏡形狀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光學板片所包括之複數空氣艙3255係可增加光線所擴散通過光學板片之一面積,藉此以提高一擴散效果。因此,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係可同時被提高。同時,由於一視角係被提高,如此使得顯示品質可被提高。
第三十一實施例
第6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空氣艙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6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7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56與一第二基膜3202。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56係包括了複數溝槽3257b與一接觸部件3257a,這些溝槽3257b係沿著平行於複數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設置,而接觸部件3252a係位於相鄰之複數溝槽3257b之間。暫時黏著層3256包括一暫時黏著材質。
於本實施例中,接觸部件3257a包括複數凸部3258。
第二基膜3202係暫時性黏著於暫時黏著層3256之接觸部件3257a之複數凸部3258之一頂部件之上,因而可形成複數空氣通道3220與複數空氣網路3220a。複數空氣通道3220係形成於複數溝槽3257b與第二基膜3202之一底表面之間,並且複數空氣網路3220a係形成於接觸部件3257a之複數凹槽與第二基膜3202之一底表面之間。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光學板片所包括之複數空氣網路3220a係可增加光線所擴散通過光學板片之一面積,藉此以提高一擴散效果。因此,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亮度均勻性係可同時被提高。同時,由於一視角係被提高,如此使得顯示品質可被提高。
第三十二實施例
第6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除了一擴散層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46、47、48、49、50、51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8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10、一第二基膜3202與一擴散層3204。
附著於第二基膜3202之擴散層3204係包括了複數擴散粒子3204a與一樹脂3204b。複數擴散粒子3204a係經由樹脂3204b而附著於第二基膜3202之上。舉例而言,複數擴散粒子3204a係可包括複數光透明粒子,這些光透明粒子之一折射率係不同於樹脂3204b之一折射率。複數光透明粒子係可為複數氣泡。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擴散粒子3204a係可設置於第二基膜3202或第一基膜3201之中。
根據上述之本實施例可知,由於光學板片包括擴散層3204,如此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由於一附加擴散片是可被省略的,如此可簡化液晶顯示器裝置之組裝程序且可減少液晶顯示器裝置之製造成本。
第三十三實施例
第69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頂稜鏡圖樣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九實施例,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69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10與一第二基膜3203。
第二基膜3203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並且複數稜鏡圖樣3203a係形成於第二基膜3203之上。第二基膜3203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舉例而言,合成樹脂係可包括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甲基丙烯酸樹脂、一丙烯酸樹脂、一聚碳酸酯樹脂、一聚酯樹脂、一氯乙烯樹脂等。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膜3203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基膜3203之複數稜鏡圖樣3203a係沿著於實質上垂直於暫時黏著層3210之複數稜鏡圖樣3212之一方向而延伸。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稜鏡圖樣3203a係可具有例如一馬蹢形狀、一半圓形狀等之不同形狀。
第三十四實施例
第7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頂擴散圖樣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9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70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10與一第二基膜3204。
第二基膜3204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並且複數頂擴散圖樣3204a係形成於第二基膜3203之上。於本實施例中,複數頂擴散圖樣3204a係為具有一馬蹢形狀、一半圓形狀之一剖面。
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暫時黏著層3210之複數空氣通道3220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並且藉由第二基膜3204之複數頂擴散圖樣3204a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藉由複數空氣通道3220與複數頂擴散圖樣3204a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視角。
第三十五實施例
第7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黏著層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9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71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1210與一第二基膜3203。
暫時黏著層31210包括了具有一馬蹢形狀之一剖面之複數溝槽31212。暫時黏著層31210係連接於第二基膜3203而形成了具有一馬蹢形狀之一剖面之複數空氣通道31220根據本實施例可知,藉由暫時黏著層3210之複數空氣通道31220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前亮度,並且藉由第二基膜3203之複數頂擴散圖樣3203a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再者,藉由複數空氣通道31220與複數頂擴散圖樣3203a係可提高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視角。
第三十六實施例
第7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六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除了一暫時黏著層之外,本實施例中之光學板片於實質上是相同於第69圖之光學板片,於此便不再對於相同元件之說明進行贅述。
請參閱第72圖,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暫時黏著層3260與一第二基膜3203。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上之暫時黏著層3260係包括了複數稜鏡圖樣3212與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沿著平行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方向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3212係具有一梯型形狀之一剖面,此梯型形狀之一頂部件係具有一平坦形狀。輔助光學部件3265係設置於相鄰稜鏡圖樣3212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形成於輔助光學部件3265之複數輔助稜鏡圖樣3265a係可提高經由光學板片之一底表面所入射之光線之前亮度與視角。於另一實施例中,藉由輔助光學部件3265所包括複數凸部、複數凹槽等係可提高經由光學板片之一底表面所入射之光線之亮度均勻性。舉例而言,複數凸部或凹槽係可具有例如一半球形狀、一錐形狀之形狀。
第三十七實施例
第7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4圖係為第73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
請參閱第73、74圖,光學板片320包括一第一基膜3201、一第一黏著層3260、一第二基膜3204、一第二黏著層3270與一第三基膜3205。
第一基膜3201係可具有一薄膜形狀。第一基膜3201係可包括一透明合成樹脂。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第一擴散點3201a係形成於第一基膜3201之一底表面之上。舉例而言,複數第一擴散點3201a係以彼此相互間隔。利用複數第一擴散點3201a係可提高經由光學板片之一底表面所入射之光線之亮度均勻性,並且藉由複數第一擴散點3201a係可避免第一基膜3201之一外側受到實質衝擊或刮痕。
設置於第一基膜3201之第一黏著層3260係具有一黏著材質。第一黏著層3260包括複數稜鏡圖樣3212與一第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複數稜鏡圖樣3212係沿著彼此相互平行之一方向而進行設置,並且第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係設置於複數稜鏡圖樣3212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形成於第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之上之複數第一輔助稜鏡圖樣3265a係可先提高經由光學板片之一底表面所入射之光線之前亮度與視角。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係可包括複數凸部、複數凹槽、複數半圓形圓柱體等。
藉由暫時性黏著於第一黏著層3260之複數第一稜鏡圖樣3212之一接觸部件3212a之第二基膜3204的作用下,於複數第一稜鏡圖樣3212之複數第一溝槽3212b、第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第二基膜3204之一底表面之間係可形成複數空氣通道3266。複數第一稜鏡圖樣3212之複數第一溝槽3212b係定義出複數第一空氣通道3266之複數側表面,第二基膜3204之一底表面係定義出複數空氣通道3266之一頂表面,並且第一輔助光學部件3265係定義出第一空氣通道3266之一底表面。
設置於第二基膜3204之上之一暫時黏著層3270係包括了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與一第二輔助光學部件3275。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係沿著彼此相互平行之方向上進行設置。第二輔助光學部件3275係設置於相鄰第二稜鏡圖樣3272之間。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第一稜鏡圖樣3212之一延伸方向係於實質上垂直於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之一延伸方向。於另一實施例中,複數第一稜鏡圖樣3212與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係可沿著一相同方向、一相反方向、形成一銳角之一方向而延伸。第二暫時黏著層3270包括一暫時黏著材質。
其次,於本實施例中係可利用形成於第二輔助光學部件3275之上之複數第二輔助稜鏡圖樣3275a以提高經由第二基膜3204之一底表面所入射之光線之前亮度與視角。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輔助光學部件3275係可包括複數凹槽、複數凸部、複數半圓形圓柱體等。
藉由暫時性黏著於第二黏著層3270之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之一接觸部件3272a之第三基膜3205的作用下,於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之複數第二溝槽3272b、第二輔助光學部件3275、第三基膜3205之一底表面之間係可形成複數空氣通道3276。複數第二稜鏡圖樣3272之複數第二溝槽3272b係定義出複數第二空氣通道3276之複數側表面,第三基膜3205之一底表面係定義出複數第二空氣通道3276之一頂表面,並且第二輔助光學部件3275係定義出複數第二空氣通道3276之一底表面。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第二擴散點3205a係形成於第三基膜3205之上。舉例而言,複數第二擴散點3205a係彼此相鄰。利用複數第二擴散點3205a係可提高經由第三基膜3205之一底表面所入射之光線之亮度均勻性,並且藉由複數第二擴散點3205a係可避免第三基膜3205之一外側受到實質衝擊或刮痕。
於光學板片之運輸過程中,當一光學板片之一稜鏡圖樣被外露時,則需要高成本之一保護帶以對於稜鏡圖樣進行保護。特別的是,當複數保護帶附著於光學板片之兩側時,所需之運輸成本將會大幅。此外,於進行一背光組件之組裝時,由於保護帶係無法容易地自光學板片而被分離,於靜電、外部衝擊之作用下將容易造成光學板片之損壞。然而,於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黏著層3260與第二黏著層3270係分別受第一基膜3201與第三基膜3205之保護,因而在光學板片之運輸過程中便可不需額外保護帶進行保護。此外,在複數第一點圖樣3201a與複數第二點圖樣3205a之作用下,光學板片之對於外部刮痕之抵抗能力是可被提升的。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第一點圖樣3201a之密度係小於複數第二點圖樣3205a之密度。另一方面,複數第一點圖樣3201a之密度係等於或大於複數第二點圖樣3205a之密度。
另外,當一光學板片僅包括一基膜時,則需增加基膜之厚度以防止外部衝擊之不當破壞。因此,當具有複數光學板片之一稜鏡組件被採用時,各光學板片之厚度係被增加,如此使得一整個光學板片組件之厚度便會增加。然而,本實施例係提出了將複數基膜3201、3204、3205進行疊層而形成了一光學板片,即使各基膜3201、3204、3205之厚度被減少時,利用複數基膜3201、3204、3205之複雜功能之作用下係仍可增加對於外部衝擊之抵抗能力。因此,光學板片之總厚度是可被減少的。
根據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之一光學板片包括一暫時黏著層,如此便可容易地對於因外部衝擊所造成之缺失進行維修。再者,由於本發明之暫時黏著圖樣維持了一活性組合狀態,如此便可增加光學板片之對於外部衝擊之抵抗能力。
此外,由於光學板片包括一擴散部件或一空氣艙,如此便可提高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亮度均勻性。
再者,經由被提升之亮度、視角等係可改良一顯示裝置之顯示品質,並且一背光組件之厚度或液晶顯示器裝置之厚度係可被減少,如此便可生產出一薄型顯示裝置。
此外,由於具有一複雜功能之光學板片之製程可被簡化,除了光學板片之不良率可被減少之外,光學板片之製作成本可被降低。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於申請專利範圍中,功能性裝置語句係用以涵蓋於執行所述功能之各種結構、結構等效及等效結構。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係為本發明之說明且並非限定於所揭露之特定所列舉之實施例,並且針對所揭露之特定所列舉之實施例之修正、其它列舉之實施例係應被涵蓋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中。於此所被包括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等效作用下,本發明是由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110...光源模組
120...光學板片
1201...基膜
1210...稜鏡圖樣
1220...擴散元件
1225...凹槽
1230...擴散元件
1235...凸出部件
1240...擴散元件
1245...凹槽
1250...擴散元件
1255...凹槽
1257...輔助擴散元件
130...液晶顯示器面板
1310...稜鏡圖樣
1315...稜鏡圖樣
1330...輔助擴散元件
1335...輔助凸出部件
220...光學板片
2201...第一基膜
2202...第二基膜
2210...光控制膜
2212、2212’...稜鏡圖樣
2214...有機層
2214’、2214”...塗覆層
2216...光控制膜
2220...空氣通道
2226...空氣通道
2226a...擴散邊緣部件
2230...擴散層
2232...擴散粒子
2234...樹脂
2242...頂稜鏡圖樣
2310...光控制膜
2314’...塗覆層
2316...型表面部件
2320...空氣通道
2330...光控制膜
2335...稜鏡圖樣
2340...空氣通道
2410...光控制膜
2412、2412’...稜鏡圖樣
2414...有機層
2414’、2414”...塗覆層
2416...空氣艙
2416’...凹槽
2510...光控制膜
2512...稜鏡圖樣
2514...有機層
2515...擴散部件
2516...半球狀凸出件
2520...空氣通道
2530...光控制膜
2534...有機層
2535...擴散部件
2536...凹槽
2540...空氣通道
2550...光控制膜
2552...稜鏡圖樣
2554...有機層
2560...空氣通道
2565...擴散部件
2570...光控制膜
2572...稜鏡圖樣
2574...有機層
2580...空氣通道
2585...擴散部件
2586...凹槽
2620、2620’...光控制膜
2622...稜鏡圖樣
2624...有機層
2630...空氣通道
2635、2635’...擴散部件
2636、2636’...凸出部件
2640...光控制膜
2642...稜鏡圖樣
2650...空氣通道
2655...擴散部件
2656...輔助稜鏡
310...光源模組
31212...溝槽
31220...空氣通道
320...光學板片
3201...第一基膜
3201a...第一擴散點
3202...第二基膜
3203...第二基膜
3203a...稜鏡圖樣
3204...擴散層
3204a...擴散粒子
3204b...樹脂
3205...第三基膜
3205a...第二擴散點
3210...暫時黏著層
3212...稜鏡圖樣
3212’...黏著塗覆層
3212a...接觸部件
3212b...溝槽
3220...空氣通道
3220a...空氣網路
3222a...接觸部件
3230...暫時黏著層
3232a...接觸部件
3232b...溝槽
3240...暫時黏著層
3240a、3240b、3240c、3240d、3240e...暫時黏著層
3242...稜鏡圖樣
3242a...接觸部件
3242b...傾斜表面
3245...擴散部件
3245a、3245b、3245c、3245d、3245e...擴散部件
3246...凸部
3246a、3246b、3246c...凹槽
3246e...輔助稜鏡圖樣
3250...暫時黏著層
3252a...接觸部件
3252b...溝槽
3255...空氣艙
3256...暫時黏著層
3257a...接觸部件
3257b...溝槽
3258...凸部
3260...暫時黏著層
3265...輔助光學部件
3265a...輔助稜鏡圖樣
3266...空氣通道
3270...第二黏著層
3272...第二稜鏡圖樣
3272a...接觸部件
3272b...第二溝槽
3275...第二輔助光學部件
3275a...第二輔助稜鏡圖樣
3276...空氣通道
330...液晶顯示器面板
3310...光導引層
3312’...光固化塗覆層
3312a...黏著部件
3312b...溝槽
A、B、C...部分
d...深度
DR...擴散區域
DR1、DR2...擴散區域
h...厚度
HDR...輔助擴散區域
IR...稜鏡區域
L1、L2、L3、L4、L5、L6、L7、L8...光線
LDR1...擴散區域
PA...中心區域
PR...稜鏡區域
TA...周邊部件
Tf...距離
Tp...高度
UV...紫外光
θ1、θ2...內角
第1圖係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剖面圖;第2圖係為第1圖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3圖係為第2圖之一部分‘A’之放大立體圖;第4A圖係為光線傳遞通過第3圖之光學板片時之一剖面圖;第4B圖係為表示第4A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5A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5B圖係為第5A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5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5D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A圖係為第6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7B圖係為第6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7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9圖係為第8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11圖係為光線傳遞通過第10圖之光學板片時之一剖面圖;第1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1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1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1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圖像;第16圖係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剖面圖;第17圖係為第16圖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18圖係為第17圖之一部分‘B’之放大立體圖;第19A、20、21、22、23A圖係為用以說明第18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19B圖係表示第19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圖像;第23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2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25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25B、25C圖係為第25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26、27、28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5A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29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29B、29C圖係為第29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30A、33、34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9A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30B圖係表示第30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圖像;第31、32圖係為用以說明第29A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34B、34C、34D圖係為第34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35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5B、35C圖係為第35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36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6B圖係表示第36A圖之複數稜鏡圖樣之一圖像;第36C、36D圖係為第36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37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37B、37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圖像;第37D、37E、37F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另一例子之圖像;第3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9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39B、39C圖係為第39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39D、39E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另一例子之圖像;第40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0B、40C圖係為第40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40D、40E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另一例子之圖像;第41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1B、41C圖係為第41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42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2B、42C圖係為第42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43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八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3B、43C圖係為第43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44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4B、44C圖係為第44A圖之光學板片之圖像;第45圖係為根據第二十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器裝置之一剖面圖;第46圖係為第45圖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47圖係為第46圖之一部分‘C’之放大立體圖;第48、49、50、51圖係為用以說明第47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5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53、54、55、56圖係為用以說明第52圖之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5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二實施例之用以說明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部分之一剖面圖;第5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59圖係為用以說明製造第58圖之光學板片之一方法之一剖面圖;第6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6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6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六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6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6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八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6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九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6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6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一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6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二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第69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三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四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五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六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第7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十七實施例之一光學板片之立體圖;以及第74圖係為第73圖之光學板片之一剖面圖。
1201...基膜
1210...稜鏡圖樣
1220...擴散元件
1225...凹槽
DR...擴散區域
L1、L2、L3、L4...光線
PR...稜鏡區域

Claims (71)

  1. 一種光學板片,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具有一底側,一光線係由該基膜之該底側而入射至該基膜之中;複數稜鏡圖樣,以凸出方式而於該基膜之上彼此相互間隔,如此以提高經由該基膜之該底側所入射之該光線之前亮度;一擴散元件,設置於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可具有平行於該基膜之一擴散表面,該擴散元件包括複數擴散點,該等擴散點係可提高經由該基膜之該底側所入射之該光線之亮度均勻性;以及一輔助擴散元件,設置於一輔助擴散區域之中,該輔助擴散區域係定義在對應於該擴散元件之一擴散區域與對應於該等稜鏡圖樣之一稜鏡區域之間,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擴散元件係具有一相同材料,並且該輔助擴散元件係一體成型於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擴散元件,藉此以對於入射至該輔助擴散元件之該光線進行折射或反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各該等擴散點包括一凹槽,該凹槽係位於該擴散點之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凹槽包括半球形狀、橢圓球形狀或多角錐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各該等擴散點包括一凸出部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凸出部件包括半球形狀、橢圓球形狀或多角錐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擴散元件之材質係相同於該等稜鏡圖樣之材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擴散元件之該擴散表面之高度係低於該等稜鏡圖樣之高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輔助擴散元件具有一曲型表面形狀,該曲型表面形狀係沿著平行於該等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各該等稜鏡圖樣具有三邊至三十二邊之一剖面形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各該等稜鏡圖樣之一底側係具有平行於該基膜之一梯型形狀、五角形狀或七角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各該等稜鏡圖樣之一剖面係為一等腰三角形狀,並且該等腰三角形狀之一頂點係大約為1度至大約為179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當經由一平面視圖進行觀察時,相鄰該等擴散點之複數中心係以三角形狀進行排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當經由一平面視圖進行觀察時,相鄰該等擴散點之複數中心係以矩形狀進行排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刮痕或裂痕係經由各該等稜鏡圖樣之一表面、各該等擴散點之一表面而形成,藉此以提高該亮度均勻性、一視角與該光學板片之一半功率角。
  15. 一種光學板片,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具有一底側,一光線係由該基膜之該底側而入射至該基膜之中;複數稜鏡圖樣,以凸出方式而於該基膜之上彼此相互間隔,如此以提高經由該基膜之該底側所入射之該光線之前亮度;一擴散元件,設置於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可具有平行於該基膜之一擴散表面,該擴散元件包括複數擴散溝槽,該等擴散溝槽係提高經由該基膜之該底側所入射之該光線之亮度均勻性;以及一輔助擴散元件,設置於一輔助擴散區域之中,該輔助擴散區域係定義在對應於該擴散元件之一擴散區域與對應於該等稜鏡圖樣之一稜鏡區域之間,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擴散元件係具有一相同材料,並且該輔助擴散元件係一體成型於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擴散元件,藉此以對於入射至該輔助擴散元件之該光線進行折射或反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刮痕或裂痕係形成於各該等稜鏡圖樣之表面,藉此以提高該亮度均勻性、一視角與該光學板片之一半功率角。
  17. 一種光學板片,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光學板片包括:一基膜,包括一稜鏡區域、一擴散區域與一輔助擴散區域,設置於該稜鏡區域與該擴散區域之間之該輔助擴散區域係被定義於該稜鏡區域與該擴散區域之上;複數稜鏡圖樣,包括一直角三角形狀,該直角三角形狀係由複數傾斜面所形成,位於該基膜上之該稜鏡區域之中之該等傾斜面係彼此相互間隔;一擴散元件,設置於該基膜上之該稜鏡區域之中且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相鄰接底側之間,該擴散元件包括一擴散表面與複數擴散點,該擴散表面係平行於該基膜,該等擴散點係設置於該擴散表面之上;以及一輔助擴散元件,設置於該輔助擴散區域之中且具有相同於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擴散元件之材質,該輔助擴散元件係一體成型於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擴散元件,並且該輔助擴散元件係設置於該等稜鏡圖樣之相鄰複數頂側之間,藉此以對於入射通過該輔助擴散元件之該光線進行折射或反射。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輔助擴散元件具有一曲型表面形狀,該曲型表面形狀係沿著平行於該等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並且該輔助擴散元件包括複數輔助擴散點與一輔助擴散表面,該等輔助擴散點係設置於該輔助擴散表面之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 各該等輔助擴散點包括複數半球狀凸出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刮痕或裂痕係形成於各該等擴散點之複數表面,藉此以提高該亮度均勻性、一視角與該光學板片之一半功率角。
  21. 一種光學板片,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以及一光控制膜,包括複數空氣通道、複數稜鏡圖樣、一有機層與一擴散部件,該光控制膜之該等空氣通道係沿著平行於該第一基膜之一方向而設置,該等稜鏡圖樣係附著於該第一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該有機層係以覆蓋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複數頂表面進行定義,該擴散部件係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對於光線進行擴散,其中,該等空氣通道之複數側表面邊緣係被圓角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各該等空氣通道係具有一三角稜鏡形狀。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以延伸所形成之各該等稜鏡圖樣之兩側表面中之一虛像邊緣之一深度係於實質上小於該有機層之厚度。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一曲型表面部件,該曲型表面部件係形成於該等稜鏡圖樣與該有機層之間之沿著平行於該等空氣通道之一方向之一邊界部件之上,因而對於複數光線進行 擴散。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擴散部件包括複數半球狀凸出件。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複數稜鏡圖樣,附著於該第一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該等側表面進行定義;一有機層,覆蓋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複數頂表面進行定義;以及一擴散部件,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對於該光線進行擴散;其中,該擴散部件包括具有一半球形狀之複數凹槽。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複數稜鏡圖樣,附著於該第一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該等側表面進行定義;一有機層,覆蓋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複數頂表面進行定義;以及一擴散部件,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對於該光線進行擴散;其中,該擴散部件包括具有一角錐形狀之複數凸出部件。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 複數稜鏡圖樣,附著於該第一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該等側表面進行定義;一有機層,覆蓋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複數頂表面進行定義;以及一擴散部件,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對於該光線進行擴散;其中,該擴散部件包括具有一角錐形狀之複數凹槽。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複數稜鏡圖樣,附著於該第一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該等側表面進行定義;一有機層,覆蓋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邊緣而對於該等空氣通道之複數頂表面進行定義;以及一擴散部件,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對於該光線進行擴散;其中,該擴散部件包括一輔助稜鏡,該擴散部件之該輔助稜鏡係沿著相同於該等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有機層之材質係相同於該等稜鏡圖樣之材質。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有機層包括一光固化材料。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複數空氣艙,該等空氣艙係設置於相鄰 該等空氣通道之間。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等空氣艙係沿著相鄰該等空氣通道之一側邊緣而設置。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一第二基膜,設置於該光控制膜之上而對於該光控制膜進行保護;以及一擴散層,包括複數擴散粒子與一樹脂,該等擴散粒子係經由該樹脂而附著於該第二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一第二基膜,設置於該光控制膜之上而對於該光控制膜進行保護;以及複數頂稜鏡圖樣,以沿著橫向穿過該等空氣通道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方式而設置於該第二基膜之上。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等空氣通道係具有一馬蹢形狀之一剖面。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控制膜更包括一擴散部件,該擴散部件係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對於該光線進行擴散,並且該擴散部件包括一輔助稜鏡,該擴散部件之該輔助稜鏡係沿著相同於該等稜鏡圖樣之一方向而進行延伸。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 一第二基膜,設置於該光控制膜之上而對於該光控制膜進行保護;以及複數光控制圖樣,設置於該第二基膜之上而延伸交叉於該等空氣通道,該等光控制圖樣係具有一馬蹢形狀之一剖面。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一第二基膜,設置於該光控制膜之上而對於該光控制膜進行保護;以及一第二光控制膜,設置於該第二基膜之上而可包括複數第二空氣通道,該等第二空氣通道係沿者平行於該第二基膜之一方向上進行設置。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一第三基膜,設置於該第二光控制膜之上而對於該第二光控制膜進行保護。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光學板片具有一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中之至少四基膜與至少三光控制膜,該等至少三光控制膜係分別設置於該等至少四基膜之間。
  42. 一種用以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該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方法包括:於一第一基膜之上形成了以彼此相互平行而延伸之複數稜鏡圖樣,包括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形成一擴散部 件;塗覆一塗覆層於一第二基膜之上;設置該第二基膜於一底基材之上,如此使得該塗覆層朝向於該等稜鏡圖樣;藉由壓迫該第二基膜朝向於該第一基膜而將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頂部件插入於該塗覆層之中;以及對於該塗覆層進行熟化而形成一有機層。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藉由表面張力將該塗覆層之一部分擴散朝向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複數側表面下而於該等稜鏡圖樣與該塗覆層之間之一邊界上形成了一曲型表面部件。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光線照射於該塗覆層之上。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塗覆層包括一光固化材料。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複數凹槽係形成於該等稜鏡圖樣之該等頂部件之上。
  47. 一種光學板片,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一暫時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膜之上,該暫時黏著層包括複數溝槽與一接觸部件,形成於該暫時黏著層之上之該等溝槽係以平行於該第一基膜進行排列,該接觸部件係位於該等溝槽之間;以及 一第二基膜,附著於該暫時黏著層之該接觸部件而對於該等溝槽進行覆蓋。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暫時黏著層更包括一壓力感應材料,於該壓力感應材料中之相對於該第二基膜之一暫時黏著力係可藉由一外部壓力而被增加。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一壓應力係被施加於該暫時黏著層之該接觸部件之一中心部件,並且一拉應力係被施加於該暫時黏著層之該接觸部件之一周邊部件。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相鄰該等溝槽與該接觸部件係形成了一稜鏡圖樣,並且其中的該光學板片更包括一擴散部件,該擴散部件係設置於相鄰該等稜鏡圖樣之間而具有一凸出形狀、一凹陷形狀或一溝槽形狀。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接觸部件包括複數凹槽,該等凹槽係位於該接觸部件之上,並且該等凹槽與該第二基膜係形成了複數擴散艙。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複數稜鏡圖樣係形成於該第二基膜之上。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第二基膜更包括一接著塗覆層,相對於該第二基膜之一底部件之一折射率、相對於該暫時黏著層與該第二基膜之一暫時黏著力係可藉由該接著塗覆層而增加。
  54. 一種光學板片,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光學板片包括:一第一基膜;一第一暫時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膜之上,該第一暫時黏著層包括複數第一溝槽與一第一接觸部件,形成於該暫時黏著層之上之該等第一溝槽係以平行於該第一基膜進行排列,該第一接觸部件係位於相鄰該等第一溝槽之間;一第二基膜,附著於該第一暫時黏著層之該第一接觸部件而對於該等第一溝槽進行覆蓋;一第二暫時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二基膜之上,該第二暫時黏著層包括複數第二溝槽與一第二接觸部件,形成於該暫時黏著層之上之該等第二溝槽係以彼此相互平行而進行排列,該第二基膜係位於相鄰該等第二溝槽之間;以及一第三基膜,黏著於該第一暫時黏著該第二暫時黏著層之該第二接觸部件之上而對於該等第二溝槽進行覆蓋。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複數點圖樣,該等點圖樣係設置於該第一基膜之一底表面之上。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等點圖樣係彼此相互間隔。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光學板片,更包括複數點圖樣,該等點圖樣係設置於該第三基膜之一頂表面之上。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 該等點圖樣係彼此相鄰。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相鄰該等第一溝槽係定義了一第一稜鏡圖樣,該第一暫時黏著層更包括一第一輔助光學部件,該第一輔助光學部件係設置於相鄰該等第一稜鏡圖樣。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第一輔助光學部件包括複數第一輔助稜鏡圖樣。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相鄰該等第二溝槽係定義了一第二稜鏡圖樣,並且該第二暫時黏著層更包括一第二輔助光學部件,該第二輔助光學部件係設置於相鄰該等第二稜鏡圖樣之間。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所述之光學板片,其中,該第二輔助光學部件包括複數第二輔助稜鏡圖樣。
  63. 一種用以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該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方法包括:藉由將一暫時黏著溶液沉積於一第一基膜之上而形成一暫時黏著塗覆層;藉由對於該暫時黏著塗覆層進行圖樣化而形成了複數溝槽與一接觸部件,該等溝槽係排列平行於該第一基膜,該接觸部件係位於相鄰該等溝槽之間;以及將一第二基膜黏著於該黏著塗覆層之該接觸部件之上而對於該等溝槽進行覆蓋。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在對於該暫時黏著塗覆層進行圖樣化之前係增加該暫 時黏著溶液之黏度。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溝槽與該接觸部件之形成更包括:將一凹凸圖樣形成於該接觸部件之上而增加該接觸部件之粗糙度。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等溝槽與該接觸部件更包括:對於該接觸部件之一中心部件進行凸出而不是對於該接觸部件之一周邊部件。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將該第二基膜黏著於該黏著塗覆層之該接觸部件之過程中,藉由該第二基膜係將一壓縮應力施加於該接觸部件之該中心部件,並且藉由該第二基膜係將一拉應力施加於該接觸部件之該周邊部件。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二基膜黏著於該黏著塗覆層之該接觸部件更包括將該第二基膜壓迫朝向於該暫時黏著塗覆層。
  69. 一種用以製造一光學板片之一方法,該光學板片係設置於一背光組件之一光導板之上,該方法包括:將一光固化樹脂沉積於一第一基膜之上而形成一光固化塗覆層;對於該光固化塗覆層進行圖樣化而形成了複數溝槽與一接觸部件,該等溝槽係排列平行於該第一基膜,該接觸部件係位於相鄰該等溝槽之間; 暫時性將一第二基膜黏著於該光固化塗覆層之該接觸部件而對於該等溝槽進行覆蓋;以及對於該光固化塗覆層進行熟化。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9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在該第二基膜暫時性附著於該接觸部件之前係增加圖樣化之該光固化塗覆層之黏度。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9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在該第二基膜暫時性附著於該接觸部件之前係將一液態樹脂塗覆於該第二基膜之一底表面之上;以及對於該液態樹脂進行乾燥、加熱或曝光而形成一接著塗覆層。
TW098125331A 2008-07-29 2009-07-28 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TWI498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74235A KR100898102B1 (ko) 2008-07-29 2008-07-29 광학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80074226A KR100898100B1 (ko) 2008-07-29 2008-07-29 프리즘 시트
KR1020080101952A KR100898047B1 (ko) 2008-10-17 2008-10-17 광학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7219A TW201007219A (en) 2010-02-16
TWI498602B true TWI498602B (zh) 2015-09-01

Family

ID=41608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5331A TWI498602B (zh) 2008-07-29 2009-07-28 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0579B2 (zh)
JP (1) JP5669371B2 (zh)
TW (1) TWI498602B (zh)
WO (1) WO201001393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6997B1 (ko) * 2008-08-12 2010-10-11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광학소자,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30995B1 (ko) * 2008-09-24 2015-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5283041B2 (ja) * 2009-12-24 2013-09-04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光学素子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JP5379053B2 (ja) * 2010-03-26 2013-12-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偏向装置
CN102822698B (zh) * 2010-04-06 2015-02-04 夏普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防反射构造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TWI537614B (zh) * 2010-04-12 2016-06-11 3M新設資產公司 光學堆疊及光導
JP2012103290A (ja) * 2010-11-05 2012-05-31 Asahi Kasei Corp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008167B2 (ja) * 2011-05-23 2016-10-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光システム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KR20130005330A (ko) * 2011-07-06 2013-01-16 글로텍 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광학시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588409B2 (ja) * 2011-09-05 2014-09-10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062122A1 (ja) * 2011-10-24 2013-05-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表面形状を規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表面形状規定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4115040A (zh) * 2012-02-16 2014-10-2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衍射光栅
US9671547B2 (en) * 2012-04-23 2017-06-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268083B1 (ko) * 2012-06-25 2013-05-29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적층형 광학시트모듈
US8834004B2 (en) 2012-08-13 2014-09-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ing devices with patterned printing of diffractive extraction features
KR102001666B1 (ko) 2012-08-20 2019-07-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40026019A (ko) * 2012-08-24 2014-03-05 에스케이씨하스디스플레이필름(유) 면광원 장치용 광학시트
JP6107366B2 (ja) * 2012-09-27 2017-04-0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KR101980698B1 (ko) 2012-10-15 2019-05-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623776B (zh) * 2012-12-17 2018-05-1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光學基板的方法
KR102125451B1 (ko) * 2013-11-15 2020-06-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장치
KR20150084216A (ko) * 2014-01-13 2015-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패턴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US10471467B2 (en) * 2014-07-18 2019-11-12 North Inc. Lighting arrangement
US9817161B2 (en) * 2014-10-20 2017-11-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un-facing light redirecting films with reduced glare
US9910192B2 (en) * 2014-10-20 2018-03-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oom-facing light redirecting films with reduced glare
KR102301713B1 (ko) * 2015-01-23 2021-09-13 미래나노텍(주) 백라이트 유닛을 위한 광학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691541B1 (ko) * 2015-06-04 2016-12-30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확산패턴을 가지는 반사편광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7116996A1 (en) 2015-12-28 2017-07-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rticle with microstructured layer
KR20180089538A (ko) 2015-12-28 2018-08-08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미세구조화 층을 갖는 물품
ES2819557T3 (es) * 2016-01-07 2021-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sterilizador ultravioleta y aparato de aire acondicionado que usa el mismo
JP6842648B2 (ja) * 2016-01-15 2021-03-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及び光学パネル
US10114153B2 (en) * 2016-03-21 2018-10-30 Ubright Op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US10618265B2 (en) * 2016-03-21 2020-04-14 Ubright Op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TWI608258B (zh) * 2016-04-21 2017-12-11 Chengfeng Optronics Corp 導光板、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KR102288767B1 (ko) * 2017-03-09 2021-08-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KR102288768B1 (ko) * 2017-03-09 2021-08-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TWI633646B (zh) * 2017-04-06 2018-08-21 優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批量移轉微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CN112015000B (zh) * 2019-05-29 2024-01-2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6989A1 (en) * 2003-05-22 2004-12-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misible polymer filled optical elements
CN1791829A (zh) * 2003-05-16 2006-06-2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堆叠表面结构化的光学薄膜的方法
WO2007129609A1 (ja) * 2006-05-02 2007-11-1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プリズムシート付き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0742874A (en) * 2006-05-08 2007-11-16 Miraenanotech Co Ltd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20070279352A1 (en) * 2006-06-06 2007-12-06 Sakae Tanaka Plan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ism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813488A (en) * 2006-09-13 2008-03-16 Optivision Technology Inc Diffusion and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
TWM332872U (en) * 2007-10-31 2008-05-21 Nano Prec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side-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TW200823499A (en) * 2006-11-01 2008-06-01 On Nuri Electronics Inc Flat prism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3946B2 (ja) * 2000-05-16 2010-11-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シート
KR100799156B1 (ko) * 2001-07-13 2008-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광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137718B2 (en) * 2001-10-31 2006-11-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utomotive lamp
TW594108B (en) 2002-06-24 2004-06-21 Mitsubishi Rayon Co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 deflection element
US7289202B2 (en) * 2004-09-10 2007-10-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for testing durable optical elements
JP4559791B2 (ja) * 2004-07-21 2010-10-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20060204676A1 (en) * 2005-03-11 2006-09-14 Jones Clinton L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omponent
CN2791693Y (zh) * 2005-04-29 2006-06-2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聚光片及采用该聚光片的背光模组
KR20080042908A (ko) * 2005-08-30 2008-05-15 미츠비시 레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편향 시트와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178875A (ja) * 2005-12-28 2007-07-12 Takiron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
KR20070109134A (ko) 2006-05-09 2007-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45738B1 (ko) 2006-05-22 2008-07-11 태산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의 도광판
KR20070117077A (ko) 2006-06-07 2007-12-12 대영정공(주) 평판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
US7784954B1 (en) * 2006-07-25 2010-08-31 Fusion Optix, Inc. Polarization sensitive light homogenizer
KR100903737B1 (ko) 2006-08-04 2009-06-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광학필름 및 이를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851558B1 (ko) 2006-08-29 2008-08-11 신화인터텍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 장치
JP5151101B2 (ja) * 2006-09-12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321909B1 (ko) * 2006-12-12 2013-10-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362729B1 (ko) * 2007-05-08 2014-0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829A (zh) * 2003-05-16 2006-06-2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堆叠表面结构化的光学薄膜的方法
WO2004106989A1 (en) * 2003-05-22 2004-12-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misible polymer filled optical elements
WO2007129609A1 (ja) * 2006-05-02 2007-11-1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プリズムシート付き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0742874A (en) * 2006-05-08 2007-11-16 Miraenanotech Co Ltd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20070279352A1 (en) * 2006-06-06 2007-12-06 Sakae Tanaka Plan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ism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813488A (en) * 2006-09-13 2008-03-16 Optivision Technology Inc Diffusion and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
TW200823499A (en) * 2006-11-01 2008-06-01 On Nuri Electronics Inc Flat prism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M332872U (en) * 2007-10-31 2008-05-21 Nano Prec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side-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7219A (en) 2010-02-16
JP5669371B2 (ja) 2015-02-12
JP2010033057A (ja) 2010-02-12
US8730579B2 (en) 2014-05-20
WO2010013938A3 (ko) 2010-07-15
US20100027294A1 (en) 2010-02-04
WO2010013938A2 (ko)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602B (zh) 光學板片及其製造方法
CN101639201B (zh)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KR101002522B1 (ko) 광학 필름
JP5157294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980072B1 (ko) 광학용 복합 필름
US8734608B2 (en) Diffuser-integrated prism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74315B (zh)
JP2005221619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07026776A1 (ja) 光偏向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155304A1 (ja) 輝度均一化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95765A (ko) 광학 시트
KR101219591B1 (ko) 백라이트 도광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01235606A (ja) 反射機能及び透過機能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JP4163243B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光学部材及びレンチキュラレンズシート
JP5003298B2 (ja) 光学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898102B1 (ko) 광학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251144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2070204A1 (ja) 表示装置
JPH07287127A (ja) 面光源用フイル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CN219201971U (zh) 光学扩散复合膜及背光模组
KR101262874B1 (ko) 광학부재
KR200434118Y1 (ko) 광확산 및 집광 기능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시트
KR2007006664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016553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シート
KR20070025346A (ko) 광학 시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