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8418B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coke and a raw material for coke production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coke and a raw material for coke production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8418B
TWI498418B TW102107267A TW102107267A TWI498418B TW I498418 B TWI498418 B TW I498418B TW 102107267 A TW102107267 A TW 102107267A TW 102107267 A TW102107267 A TW 102107267A TW I498418 B TWI498418 B TW I4984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lended
fluidity
low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7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8426A (zh
Inventor
Kazuhide Ishida
Masaru Nishimura
Maki Hamaguchi
Takahiro Shishido
Noriyuki Okuyama
Koji Sakai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456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347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456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347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8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84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7/00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 C10B57/04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using charges of special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Description

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之焦炭製造用原料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特別是以在原料炭中摻合有低品質炭的摻合炭為主成分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作為冶金用焦炭原料所使用的煤炭(以下稱為原料炭),由於加熱時軟化熔融,予以再固化而形成堅硬的焦炭,分類為瀝青炭,一般而言稱為黏結炭。然而,有關可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使用的瀝青炭,其資源量有限,且有成本高的問題。因此,企求增加低品質的弱黏結炭或非微黏結炭或低品質的煤炭。使用低品質炭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時,由於存在很多性質不同的煤炭,必須使用黏結性與煤炭化度在適當範圍的煤炭。因此,進行組合性質不同的複數種煤炭,試行設計摻合的摻合炭。
該煤炭之黏結性,係視流動性、膨脹性及黏接性等之性質而定,特別是流動性對焦炭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因 此,把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以下稱為「MF(Maximum Fluidity)」),係製造高強度之焦炭時之重要因子。以往,摻合炭之MF視摻合的單品煤炭之各MF的加權平均值予以推測。而且,摻合的單品煤炭之各流動開始溫度(ST)、最高流動溫度(MFT)及固化溫度(FT)不同。因此,各煤炭單品之MF的加權平均值與摻合炭之MF不一致。習知使用的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的常用對數值(以下稱為「logMF」)之推測值,較其實測值更低。該傾向於多量使用MF高的煤炭時會變得顯著,係降低焦炭強度之推測精度的重大原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習知技術]及[解決發明之課題])。
另外,有關組合複數種不同性質之煤炭所摻合的摻合炭之製作方法,檢討藉由組合具有可使黏結材充分活化其特性之性質的非微黏結炭使用,使非微黏結炭之摻合比例與目前同等或提高至其以上之摻合炭,可製造滿足近年來企求強度之焦炭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具體而言,提案一種焦炭製造方法,其係具備於調製焦炭爐原料時,可在前述摻合炭中進一步摻合揮發分為25%以下、最高流動度為1ddpm以上10ddpm以下之低揮發性非微黏結炭的步驟,及添加黏結材之步驟,其特徵為前述低揮發性非微黏結炭相對於前述黏結材而言之質量比(非微黏結炭/黏結材)為1以上3以下,及/或前述低揮發性非微黏結炭相對於摻合炭而言之質量比例為2~9%(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2-205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249596號公報
然而,如上述時,會產生下述的問題。
(i)專利文獻1之方法,在以黏結炭為主體之原料炭中摻合不具流動性之低品質炭時,由於無法檢測摻合的低品質炭之logMF,故摻合炭之MF或logMF與原料炭之MF或logMF變得沒有差異,無法使用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的MF或logMF之推測方法,而無法製作具有企求的MF或logMF之摻合炭。
(ii)另外,如習知之各煤炭單品的MF或logMF之加權平均的推測值,與實際的摻合炭之MF或logMF的推測值有產生很大的差異,無法使用作為推測方法,而無法製作具有企求的MF或logMF之摻合炭。
(iii)特別是使用相同的原料炭,以相同比例進行摻合低品質炭時,視低品質炭之品牌而定,與各煤炭單品之MF或logMF之加權平均的推測值有很大的不同。
(iv)此外,藉由專利文獻2之方法,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及流動性高的黏結材等時,黏結材相對於摻合的低品質炭而言,會有指定特性之炭種受到限制,原料炭/低品質炭及低品質炭/黏結材之摻合比例受到限制,而無 法充分對應低品質炭之增量要求。而且,原料炭之炭種為不同種時,由於流動度亦不同,對應於此等之低品質炭的摻合比例亦受到限制,無法擴大適合的使用範圍。另外,在原料炭中摻合有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的流動性,除個別實際測定外,無法解決上述(i)~(iii)之課題。
(v)另外,藉由摻合黏結材所企求的技術效果之一,係藉由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來填補流動度降低的機能。然而,相對於均勻地摻合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摻合炭而言,摻合有黏結材時,會導致該填補機能產生不均勻的情形。特別是要求低品質炭之增量時,無法無視該不均勻的情形。
本發明之目的,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所具有問題,提供一種以在原料炭中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為主成分,且摻合高流動性煤炭或材料,製作具有企求流動性之焦炭製造用原料時,藉由簡單的手法,推測有效的最適合的該摻合炭之摻合條件,同時設定高流動性煤炭或黏結材等之摻合量,可製作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課題時,再三深入研究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下述所示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可達成上述目的,遂而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係提供下述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 焦炭製造用原料。
<1>一種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製作含有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作方法,其特徵為預先選擇1種或2種以上之炭種的原料炭作為基準炭,且求取該基準炭之適當流動度的範圍、及就對該基準炭之溫度而言的流動度特性曲線、與依照該流動度特性曲線之前述基準炭的最高流動度,進一步將有關所摻合的1種或2種以上之低品質炭,依照對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而言前述基準炭之最高流動度的變化,求取該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依照實際使用的前述原料炭之最高流動度、與實際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自該原料炭中摻合的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推測該原料炭中摻合有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同時預先求取具有較前述原料炭更高的流動性之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以填補前述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最高流動度的差異方式,設定前述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摻合率z,且摻合於前述1次摻合炭中,製作2次摻合炭。
以在原料炭中摻合有過量的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為主成分,摻合高流動性煤炭或材料,製作具有企求流動性之焦炭製造用原料時,由於焦炭製造用原料企求適當的流動性 或以流動度為指標之黏結性,故摻合指定的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及於此等中所摻合的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變得極為重要。特別是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習知測定摻合炭之流動度的方法無法有效地確保企求的摻合炭。本發明中驗證推測在原料炭中摻合有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MF)之方法的結果,由具有下述特性的見解發現,可進行推測1次摻合炭之MF。此處,主成分係指含有50質量%以上(以下「主成分」皆為同義)。
(a)伴隨摻合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係與原料炭(基準炭)之炭種或特性無關。
(b)摻合有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係與原有低品質炭之品牌有關,不需求取摻合的程度。
具體而言,摻合使用的1或2種以上的低品質炭與基準炭(預先求取MF),預先求取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由實際使用的原料炭之MF與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與流動度下降梯度,可藉由簡單的手法有效地推測1次摻合炭的MF。因此,提供以該所得精度高的1次摻合炭之MF推測值及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為基準,可以高精度填補因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所產生的企求焦炭製造用原料之最高流動度的差異,製作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造方法。
此處,「低品質炭」係指無煙炭等進行煤炭化而沒有 軟化熔融的煤炭或炭化物,及沒有進行煤炭化的亞煙煤或褐炭或泥炭等,特別是沒有進行煤炭化之煤炭,由於水分、氧分、揮發分多,形成碳成分少的較為粗糙的組織構造,幾乎完全沒有流動性與黏結性,其本身不會焦炭化。另外,「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例如較原料炭具有更高的流動性之煤炭或可與煤炭摻合的黏結炭(以下稱為「高流動度材」)。具體而言,具有高流動度材之黏結炭、或對以溶劑自煤炭萃取的可溶成分實施改質處理的煤炭萃取物(以除去無機物之有機物為主成分,且一般稱為「無灰炭」)、或煤炭系瀝青或石油系瀝青等之黏結材。而且,一般而言實際的流動度指標不為MF,係以常用對數logMF予以對比。
<2>如<1>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中前述摻合率z係依照下式1予以設定,z=f(Y2,Y1,Yo,T,α)…式1
式中,Y2: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
Y1: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
Yo:低品質炭之最高流動度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
α: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如上所述,依照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為基準,以高精度推測1次摻合炭之MF,係指進一步摻合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可適當地調整企求的MF。本發明係依照以2次摻合炭、1次摻合 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材之MF或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為指標的函數為基準,藉由將高流動度材之摻合率z如上式1設定,可以良好精度修正因過量的低品質炭之摻合所產生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MF的差異,製作具有適當範圍的流動度,且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而且,有關摻合率z之設定,上式1之具體函數如下所述。
<3>如<1>或<2>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含氧率而言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
於上述驗證的結果可知,1次摻合炭之MF與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品牌有關,且同時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含氧量愈多時,流動性有愈低的傾向。該傾向對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會有影響,故依照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一般而言市售的煤炭特性於表中明示)為基準予以修正,可更為正確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而言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
於上述驗證的結果可知,1次摻合炭之MF除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含氧量以外,低品質炭之揮發分愈多時,會有流動性愈低的傾向。該傾向與含氧量相同地,會影響低品 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藉由依照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揮發分(同樣地於煤炭之特性表中明示)為基準予以修正,可更為正確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5>藉由如<1>~<4>中任一項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其係含有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的焦炭製造用原料,其特徵為具有前述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0.1~20%,前述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之常用對數值2~3。
藉由上述製作方法所製作的摻合炭(2次摻合炭),具有優異的黏結性或流動性。該特性可充分地確保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之適性,所製作的摻合炭(2次摻合炭)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時極為有用。
<6>一種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製作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特徵為為填補在該原料炭中摻合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特性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的特性之差異時,預先將摻合的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接近前述低品質炭且予以摻合,製作前驅摻合炭,再將該前驅摻合炭摻合於前述原料炭中,製作2次摻合炭,同時依照各特性指標之最高流動度為基準設定原料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及前驅摻合炭之摻合比例。
以在原料炭中摻合有過量的低品質炭之摻合炭(1次 摻合炭)為主成分,且摻合高流動性煤炭或材料,製作具有企求特性之焦炭製造用原料時,由於焦炭製造用原料企求以適當的流動性或流動度為指標之黏結性,故原料炭、低品質炭、摻合此等之1次摻合炭、摻合於此等之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以下稱為「高流動度材」)、及於低品質炭中摻合有高流動度材之前驅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MF)係極為重要。本發明之特徵之一,係以MF為指標來設定該原料炭等之摻合比例。而且,於驗證過程中發現伴隨將低品質炭摻合於具有高流動度材之原料炭中,填補流動度降低之機能,係藉由接近低品質炭,摻合高流動度材(以下稱為「接近摻合」),可得製作焦炭強度更高的2次摻合炭之技術效果。本發明可有效地活用該填補機能,相對於在原料炭中均勻地摻合低品質炭的1次摻合炭而言,不僅可均勻地摻合高流動度炭,製作2次摻合炭(以下稱為「單純摻合」),且對低品質炭而言預先接近摻合高流動度材,製作前驅摻合炭,同時於原料炭中摻合該前驅摻合炭,製作2次摻合炭,可以良好精度填補因摻合過量低品質炭所產生企求的MF之差異,確保優異的黏結性或流動性安定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
「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如上所述。此外,「接近摻合」係指對複數的摻合材料(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中之一方或特定的摻合材料(低品質炭)而言,使特定材料(高流動度材)接近且摻合,以避免其他的摻合材料(原料炭)接近,具體的處理方法如下所 述。
<7>如<6>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於前述前驅摻合炭之製作中,藉由壓著或成型、造粒、黏接或混練中任一處理、或組合數種此等之處理,使前述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接近前述低品質炭且予以摻合。
如上所述,高流動度材之填補機能,可判斷不僅單純地在低品質炭中摻合高流動度材之單純摻合,且具有對低品質炭而言接近摻合的效果。藉由接近具有與摻合的高流動度材相同高的流動性之原料炭,可防止減低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效果。具體而言,必須實施在流動性小的低品質炭表面上固定高流動度材的處理,接近摻合的處理例如有壓著處理或成型處理、造粒處理、黏接處理或混練處理。藉由該處理,可以良好精度填補因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而產生企求的MF之差異。各處理之詳細說明如下所述。
<8>如<6>或<7>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中預先選擇1種或2種以上之炭種的前述原料炭作為基準炭,且求取該基準炭之適當流動度的範圍、及就對該基準炭之溫度而言的流動度特性曲線、與依照該流動度特性曲線之前述基準炭的最高流動度,進一步將有關所摻合的1種或2種以上之低品質炭,依照對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而言前述基準炭之最高流動度的變化,求取該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依照實際使用的前述原料炭之最高流動度、與實際摻 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自該原料炭中摻合的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推測該原料炭中摻合有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同時預先求取具有較前述原料炭更高的流動性之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以填補前述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最高流動度的差異方式,依照下式1為基準設定前述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摻合率z,z=f(Y2,Y1,Yo,T,α)…式1
式中,Y2: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
Y1: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
Yo:低品質炭之最高流動度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
α: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在原料炭中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製作焦炭製造用原料時,由主成分之原料炭與低品質炭所構成的1次摻合炭的MF係重要。此時,測定如習知的摻合處理之1次摻合炭的流動度之方法,無法有效地確保具有企求的MF之摻合炭。本發明驗證推測在原料炭中摻合有低品質炭的1次摻合炭之MF的方法,結果發現具有下述之特性,故可進行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a)伴隨低品質炭摻合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係與原料炭(基準炭)之炭種或特性無關。
(b)摻合有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係與原有 低品質炭之品牌有關,不需求取摻合的程度。
具體而言,將使用的1或2種以上的低品質炭與基準炭(預先求取MF)摻合,且預先求取有關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由實際上使用的原料炭之MF與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與流動度下降梯度,藉由簡單的方法可有效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此時,依照以2次摻合炭、1次摻合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材之MF或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為指標之函數為基準,藉由如上式1設定高流動度材之摻合率z,可以良好精度填補因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所產生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MF的差異,製作具有適當範圍之流動度,且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而且,有關摻合率z之設定、上式1之具體函數如下所述。
<9>如<6>~<8>中任一項記載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中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含氧率而言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如上述<3>之部分所記載,藉由依照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一般於市售的煤炭之特性表中明示)為基準予以修正,可更為正確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10>如<6>~<9>中任一項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中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而言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如上述<4>之部分所記載,藉由依照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揮發分(同樣地於煤炭特性表中明示)為基準予以修正,可更為正確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11>藉由如<6>~<10>中任一項記載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其係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焦炭製造用原料,其特徵為具有前述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0.1~20%,前述2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之常用對數值2~3。
藉由上述製作方法所作的2次摻合炭,具有優異的黏結性或流動性。上述之特性,可充分確保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之適合性,可有用地使用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以在原料炭中摻合有過量的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為主成分,且摻合高流動性煤炭或材料,製作具有企求的流動性之焦炭製造用原料時,可藉由簡單的方法,有效地推測最適合的該摻合炭之摻合條件,同時設定高流動性煤炭或黏結材等之摻合量,製作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為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以下稱為「本製作方法1」),於製作以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為主成分之焦炭製造用原料時,其特徵為預先選擇1或2種以上炭種之原料炭作為基準炭,依照該基準炭之適當流動度之範圍、對該基準炭之溫度而言之流動度特性曲線、與依照該流動度特性曲線為基準,求取前述基準炭之最高流動度,然後,有關所摻合的1或2種以上之低品質炭,依照對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而言基準炭之最高流動度的變化為基準,求取該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依照實際使用的原料炭之最高流動度與實際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為基準,由在該原料炭中摻合的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推測在該原料炭中摻合有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同時預先求取較原料炭具有更高流動性之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高流動度材)之最高流動度,以填補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最高流動度的差異方式,設定高流動度材之摻合率z,且摻合於1次摻合炭中,製作2次摻合炭。
總之,本製作方法1,其特徵為使對原料炭而言之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條件等的製作製程,以各原料及1次、2次摻合炭之MF為指標,沒有實測個別的特性的方式,製作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2次摻合炭)。於下述中,參照圖面且說明有關本製作方法1之實施形態。
<焦炭之製造步驟>
藉由第1圖簡單地說明冶金用焦炭之製造步驟。自連接於岸邊的煤炭搬運船1,將煤炭卸貨於陸地上,於儲炭場2中依照煤炭之性質(品牌)予以儲藏。儲藏於儲炭場2之煤炭(含有原料炭及低品質炭),視品牌而定以煤炭裝載輸送機取出必要的份量,藉由輸送帶輸送至摻合槽3。摻合槽3具有複數個槽,在1個摻合槽中儲藏1種品牌的煤炭。煤炭視其性質而定成本高低不同,為以低成本製造品質佳的焦炭時,以最適合的摻合比例自複數個摻合槽中取出性質不同的煤炭(1次摻合炭),同時摻合適量的高流動度材7,且完成摻合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2次摻合炭)。換言之,於製造焦炭時,自海外輸入各種種類(品牌)之煤炭,且依照品牌儲藏於儲炭場2中。此係在各炭礦中採掘的煤炭,因炭礦而有不同的性質,由於性質不同時,所製作的焦炭之性質變得不同,藉由摻合複數種煤炭及適量的高流動度材,必須滿足來自使用者所要求的成本最低的焦炭性質(品質)。
於粉碎設備4中設置習知的粉碎機,進行摻合有煤炭之粉碎處理。於粉碎設備4中被粉碎的煤炭,藉由輸送帶等移送至焦炭爐6中。被移送的煤炭,一旦儲藏於煤艙(煤炭塔)6a後,藉由裝載車6b裝入焦炭爐6中,予以乾餾(蒸餾燒成)。被乾餾的煤炭形成焦炭,藉由押出機6c押出至焦炭爐外。所得的製品焦炭,最後被送入高爐 中。
[煤炭特性]
通常煤炭之品質,物理性質視黏結性或流動性等而定,化學性質視4個工業分析值(水分、灰分、揮發分、固定炭)等而定予以評估。於本製作方法1中,於此等特性中,特別是藉由流動性評估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之適合性。而且,煤炭之強度(焦炭強度)係藉由圓桶強度(DI15 )及熱間強度(RSI)予以評估。
(i)流動度之測定方法
煤炭及高流動度材之流動度,係藉由以JIS-M8801規格化的流動度測定法(Gieseler plastmeter)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如第2(A)圖所示,以溫度為指標,追蹤評估對象之煤炭之軟化熔融狀態下之流動度之變化,求取流動度特性曲線(奇西拉(Giesler)流動度曲線),具有最大值之最高流動度(MF),評估該煤炭之流動性。而且,於實際評估時,一般而言不為MF值,係以常用對數logMF作為對比。流動度測定法係將測定對象之煤炭或高流動度材填裝於具備攪拌棒之罐中,在金屬浴(焊接浴)中以例如昇溫速度3.0±0.1℃/分鐘進行昇溫。大致上伴隨溫度上昇,煤炭或高流動度材開始軟化,伴隨於此,攪拌棒開始回轉(出現流動性)。然後,在原有溫度下煤炭或高流動度材呈現最高回轉數後(相當於MF),使煤炭或 高流動度材開始再固化,繼後,降低回轉數,在指定溫度下完全停止攪拌棒之回轉。該流動度特性曲線係視煤炭或高流動度材之種類而不同。
(ii)摻合炭之特性
第2(B)圖係表示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時之原料炭、低品質炭、摻合炭(1次摻合炭)之各流動度曲線。原料炭之最高流動度MFo 係表示藉由摻合低品質炭(MF=0)所製作的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MFm變化(下降)的狀態。此時,對比該MFm換算成常用對數所得的logMFm之值、與單純將原料炭之logMFo 與低品質炭之logMF(=0)加權平均所推測的值時,判斷兩者產生很大的差異。同時由下述之幾點見解可知,可判斷以良好精度推測1次摻合炭之MFm。本製作方法1,其特徵之一為利用該見解為基準予以推測。此處,「logMF」係表示最高流動度(MF)之常用對數值,於實際評估時使用。
(iii)焦炭強度之測定
有關原料炭或所製作的煤炭,以730kg/m3 填充於小型試驗爐(寬度430mm、橫380mm、350mm)中,且在爐溫1070℃下乾餾,中心溫度到達1030℃後,在氮氣氣體環境中進行冷卻處理所得的焦炭,藉由下述之測定方法測定圓桶強度(DI15 )及熱間強度(RSI),評估焦炭強度。
(iii-1)圓桶強度測定方法
有關藉由上述處理所得的焦炭,自實施2次以JIS-K2151規格化的落下強度試驗法為基準的震裂試驗之試料採取25mm篩上之焦炭塊,使用此等測定JIS-K2151為基準的圓筒桶強度指數(DI15 )。
(iii-2)熱間強度測定方法
將藉由上述處理所得的焦炭整粒成平均粒徑19~21mm,使用該試料自19mm篩以上至21mm篩以下的焦炭塊200g,在1100℃下與CO2 (5L/min)進行反應2小時。於反應後,將反應殘留試料加入內徑132mm、高度700mm之筒狀I型圓筒試驗機(長谷川製作所製)中,且以20回轉/分鐘進行回轉30分鐘。然後,以9.56mm之篩進行篩選,測定殘留於篩上之試料重量,且以對反應殘留試料而言篩上之殘留試料比例作為熱間強度(RSI)。
<本製作方法1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
本製作方法1之基本製作製程之簡略說明如第3圖所例示。設定相對於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使用的2次摻合炭而言企求的流動度(例如logMF為2~3之範圍)時,藉由下述步驟(1)~(7)之製作製程,製作2次摻合炭。
(1)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
(2)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3)1次摻合炭之製作:摻合原料炭與低品質炭
(4)確認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MF之差異
(5)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
(6)2次摻合炭之製作:摻合1次摻合炭與高流動度材
(7)確認2次摻合炭之MF:確認在企求的MF之範圍內
使用各種原料炭或低品質炭時,特別是使用過量的低品質炭時,可以高精度推測1次摻合炭之MF,同時藉由使用具有已知MF之高流動度材填補,可適當地調整2次摻合炭之MF。於下述中,詳細說明上述步驟(1)~(7)。而且,有關推測步驟(2)1次摻合炭之MF,於下述別項中詳述。
(1)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階段
為製作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2次摻合炭)時,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通常選定具有已知或實測的MF之原料炭及低品質炭,設定各摻合量。例如,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MF為logMF=3[logddpm]時,選定具有logMF=2~4[logddpm]之高流動度的黏結炭作為原料炭,選定logMF=0.1~1[logddpm]之低流動度的褐炭作為低品質炭,且預先驗證或實測實際摻合的各煤炭之流動度的資訊。具體而言,取得或實測如上述第2(A)圖所示之流動度特性曲線。而且,同時選定焦油瀝青作為選定的 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摻合性優異的高流動度材,驗證或實測其流動度之資訊。此外,可預先取得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之資訊,依照該資訊為基準可推測任意摻合比例之1次摻合炭的MF時,以此等之摻合比例為指標,選定構成1次摻合炭之原料炭與低品質炭及摻合比例。此時,各煤炭不受限於1種炭種,可摻合複數種炭種使用。
(2)推測1次摻合炭之MF的階段
依照以上述(1)所得的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流動度特性曲線為基準,有關原料炭與低品質炭,設定為第2(A)圖所示之最高流動度(MF)。而且,設定與所選定的原料炭同種或不同的具有類似流動度之基準炭,且取得或實測該基準炭之流動度特性曲線。依照原料炭、低品質炭及基準炭之MF為基準,推測複數種摻合比例之1次摻合炭的MF。推測方法如下述詳細說明。
(3)製作1次摻合炭之階段
使上述(1)選定的原料炭與低品質炭藉由選定的摻合比例予以摻合,製作1次摻合炭。此時,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不為均勻分散、摻合,以如下所述於製作2次摻合炭的階段中,使低品質炭接近高流動度材予以摻合後,與原料炭均勻地摻合的方法較佳。此外,以實測所製作的1次摻合炭(取出)之MF,且與以上述(2)推測的1次摻合之MF相比較佳。兩者之不同處,只要是在同時使用的相 同炭種之指定範圍的MF(以下稱為「容許範圍」)時,可藉由採用推測的1次摻合炭之MF,減少取出誤差。兩者之不同處於超過該容許範圍時,測定自所製作的1次摻合炭中再次取出的煤炭,原料炭之MF不均勻,驗證與以上述(2)推測時使用的基準炭之MF的不同處等,依照實測的1次摻合炭之MF為基準,修正各要素以確定1次摻合炭之MF。經確定的1次摻合炭之MF,超過上述(2)推測的1次摻合炭之MF與容許範圍,變得不同時,再次進行包含上述(1)之「1次摻合炭之摻合比例的修正」之上述(1)~(3)之製作階段。
(4)確認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MF之差異之階段
確認所製作的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差異。總之,藉由上述(3)所確認的1次摻合炭之MF,確認與因對原料炭而言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而產生的企求MF之差異,確定填補時必要的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
(5)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的階段
填補所製作的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MF之差異,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對1次摻合炭而言之高流動度材的摻合率z,如下式1依照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MF或logMF)為基準,以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MF或logMF)、所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最高流動 度(MF或logMF)、高流動度材之最高流動度(MF或logMF)、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中之任何一種或其中幾種為指標予以設定。具體而言,可依照下述例示的下式2-1或2-2為基準予以設定。
z=f(Y2,Y1,Yo,T,α)…式1
此處,Y2: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
Y1: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
Yo:低品質炭之最高流動度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
α: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具體而言,摻合率z例如以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MF(logMF)與1次摻合炭之MF(logMF)及高流動度材之MF(logMF)為指標,依照下式2-1為基準予以設定。
z=(Y2-Y1)/T…式2-1
此處,Y2: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logMF
Y1:1次摻合炭之logMF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logMF
將與因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而產生企求的MF之差異,藉由適量摻合高流動度材以良好精度填補,可製作具有適當範圍的流動度之2次摻合炭。
而且,摻合率z例如以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logMF)與低品質炭之MF(logMF)及高流動度材之MF(logMF)為指標,依照下式2-2為基準予以設定。
z=α×Yo/T…式2-2
此處,α: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logMF)
Yo:低品質炭之logMF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logMF
將與因摻合低品質炭而產生原料炭之MF的差異,可藉由摻合自低品質炭之特性所推測的適量高流動度材,以良好精度填補,製作具有與具適當範圍之流動度的原料炭同等的品質及強度的2次摻合炭。此處,「△logMF」係表示最高流動度(MF)之常用對數值logMF之梯度(流動度下降梯度),於實際評估時被使用。
(6)製作2次摻合炭之階段
於1次摻合炭中,使上述(1)選定的高流動度材藉由摻合上述(5)所設定的摻合率z,製作2次摻合炭。此時,以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後,與原料炭均勻地摻合的方法比單純地均勻摻合原料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材為較佳的方法。藉由使高流動度材接近低品質炭,於加熱時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予以軟化熔融,然後進行再固化,可提高低品質炭之焦炭強度,同時可形成外觀上流動性高的摻合有低品質炭之狀態。總之,推測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所使用的粒狀或粉狀之煤炭,個別作為各粒子或粉狀體之機能者,各粒子或粉狀體藉由具有高品質之特性,可確保與高品質炭同等的機能。
(7)確認2次摻合炭之MF的階段
實測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取出)之MF,且確認在企求的MF之容許範圍內。超過該容許範圍時,實測再次自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中取出的煤炭,且1次摻合炭或高流動度材之MF不均勻,驗證與上述(2)推測的1次摻合炭之MF的不同等,且依照實測的2次摻合炭之MF為基準,修正各要素,確定1次摻合炭之MF。經確定的2次摻合炭之MF,超過企求的MF之容許範圍而變得不同時,再次進行上述(4)~(6)之製作階段。而且,超過企求的MF之容許範圍而變得不同時,再次進行上述(1)~(6)之製作階段。使用企求的MF之容許範圍內的2次摻合炭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
[使用本製作方法1之其他的製作製程]
本製作方法1之基本的製作製程,具有上述(1)~(7)之各階段,惟不受此等所限制。例如,使用使上述(6)例舉的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後,與原料炭均勻摻合的方法時,如第4圖所例示,可由下述之各階段所構成。
(1)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階段
(2)推測1次摻合炭之MF的階段
(3’)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之階段
(4’)製作1次摻合炭、2次摻合炭之階段
首先,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接近、摻合後,藉由與原料炭均勻地摻合,實質上與上述(3)~(6)相同地, 經由重複1次摻合炭與2次摻合炭的步驟予以製作。
(5’)確認2次摻合炭之MF的階段
另外,使藉由上述(1)~(7)之各階段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與藉由上述(1)~(5’)之各階段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以任意的摻合比例摻合,可製作具有其中間特性之摻合炭。
[藉由本製作方法1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而且,藉由本製作方法1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具有優異的黏結性或流動性,且使用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正確地推測增摻有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之MF,且藉由高流動度材形成具有企求流動性之2次摻合炭,可減低高價的高品質之煤炭的消耗量,擴大僅少量無法使用的低品質炭作為殘留品之使用範圍,且增大消耗量。第5圖係表示典型的原料炭為具有企求的流動性之煤炭、具有超過此等之流動性的煤炭、及具有其以下之流動性的煤炭時,藉由將低品質炭摻合於原料炭中1次摻合炭之MF的變化,及藉由將高流動度材摻合於1次摻合炭中之2次摻合炭的MF之變化。藉由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製作企求的MF下降的1次摻合炭,藉由於其中摻合高流動度材,製作具有企求的MF之2次摻合炭。
具體而言,將習知在臨界值為0.1~10%之原料炭中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擴大成5~20%時,有關2次摻合炭之MF,藉由可確保logMF=2~3或接近該範圍的 特性,可增大低品質炭之消耗量,同時可確保低價且焦炭強度優異且黏結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第2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以下稱為「本製作方法2」),其特徵為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製作焦炭製造用原料時,為填補在該原料炭中摻合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特性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特性的差異時,預先使摻合的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於前述低品質炭,製作前驅摻合炭,且於前述原料炭中摻合該前驅摻合炭,製作2次摻合炭,同時依照各特性之指標之最高流動度為基準設定原料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材、及前驅摻合炭之摻合比例。
總之,本製作方法2,其特徵為藉由使製作製程之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條件以各原料、1次摻合炭、2次摻合炭及前驅摻合炭之MF為指標,以沒有實測各特性之方式予以設定,同時預先使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於低品質炭,製作前驅摻合炭,以製作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2次摻合炭)。不是僅藉由單純地摻合原料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材,而是藉由預先使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於低品質炭後,製作2次摻合炭,可製作焦炭強度更高的2次摻合炭。此係除自下述各種驗證可知,由下述觀點亦可知為具有適用性者。
(i)如上所述,在高品質原料炭中摻合高品質煤炭時之摻合炭的MF,接近兩者之加權平均值時,焦炭強度亦高,惟摻合高品質原料炭與低品質炭時之摻合炭的MF,比兩者之加權平均值較為降低,且焦炭強度亦降低。
(ii)使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於本製作方法2之低品質炭所得的前驅摻合炭,形成外觀上為高品質的炭。
(iii)因此,在高品質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時之摻合炭(1次摻合炭)的MF過度降低,且焦炭強度亦降低,另外,在高品質原料炭中摻合(外觀上為高品質之)前驅摻合炭時之摻合炭(2次摻合炭)之MF,不會產生過度降低情形,可期待高的焦炭強度。
於下述中,參照圖面且同時說明本製作方法2之實施形態。
<焦炭之製造步驟>
冶金用焦炭之製造步驟,藉由第11圖簡單地說明。自連接於岸邊之煤炭搬運船1,將煤炭卸貨於陸地,依照煤炭之性質(品牌)儲藏於儲炭場2中。儲藏於儲炭場2之煤炭(包含原料炭及低品質炭),以煤炭裝載輸送機取出各品牌之必要份量,藉由輸送帶搬送至摻合槽3中。摻合槽3具有複數個槽,在1個摻合槽中儲藏1種品牌之煤炭。煤炭視其性質而有價格的高低,為以低成本製造品質佳的焦炭時,藉由以最適合的摻合比例自複數個摻合槽中 取出性質不同的煤炭,同時對所投入的低品質炭而言於處理槽8中使適量的高流動度材7接近摻合,再進一步摻合原料炭,完成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2次摻合炭)之摻合。此時,接近摻合的前驅摻合炭,以沒有進行粉碎處理較佳。前驅摻合炭被細分化、分散化時,會有降低填補流動度降低之機能等之接近摻合效果的可能性。製造焦炭時,自海外進口各種種類(品牌)的煤炭,且依照品牌儲藏於儲炭槽2中。此係以各炭礦坑所開採的煤炭,依照炭礦坑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質,由於性質不同時,所製造的焦炭之性質亦變得不同,必須藉由摻合摻合複數種煤炭及適量的高流動度材,以最為低成本滿足使用者所要求的焦炭性質(品質)。
於粉碎設備4中設置有習知的粉碎機,進行被摻合的煤炭(2次摻合炭)之粉碎處理。於粉碎設備4中所粉碎的煤炭,藉由輸送帶等移送至焦炭爐6中。被移送的煤炭,儲藏於煤艙(煤炭塔)6a後,藉由裝載車6b裝入焦炭爐6,予以乾餾(蒸餾燒成)。經乾餾的煤炭,形成焦炭,藉由押出機6c押出至焦炭爐外。所得的製品焦炭,最後送入高爐中。
[煤炭之特性]
通常煤炭之品質,物理性質藉由黏結性或流動性等予以評估,化學性質藉由4個工業分析值(水分、灰分、揮發分、固定炭)等予以評估。本製作方法2與本製作方法 1相同地,於此等特性中特別是藉由流動性評估焦炭製造用原料之適用性。而且,與本製作方法1相同地,煤炭之強度(焦炭強度)藉由圓桶強度(DI15 )及熱間強度(RSI)予以評估。此外,流動度之測定方法、摻合炭之特性、焦炭強度之測定(圓桶強度測定方法、熱間強度測定方法),與上述本製作方法1相同。
<本製作方法2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作方法>
本製作方法2之基本的製作製程之概要如第12圖例示。相對於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使用的2次摻合炭而言,設定企求的流動度(例如logMF為2~3之範圍)及焦炭強度(例如DI15 為85.0以上,RSI為38.0以上)時,藉由下述步驟(1”)~(7”)之製作製程,製作2次摻合煤炭。
(1”)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
(2”)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3”)確認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MF之差異
(4”)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
(5”)前驅摻合炭之製作:摻合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
(6”)2次摻合炭之製作:摻合前驅摻合炭與原料炭
(7”)確認2次摻合炭之焦炭強度:確認企求的焦炭強度之範圍
使用各種的原料炭與低品質炭時,特別是即使使用過 量的低品質炭時,可以高精度推測1次摻合炭之MF,且同時藉由使用具有已知MF之高流動度材予以填補,可適當地調整2次摻合炭之MF。此外,可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後,藉由均勻地摻合原料炭,於加熱時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予以軟化熔融,然後進行再固化,提高前驅摻合炭之焦炭強度。總之,相對於原料炭而言可形成摻合流動性高的「低品質炭」之狀態。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使用的粒狀或粉狀煤炭,係個別作為各粒子或粉狀體之機能者,藉由各粒子或粉狀體具有高品質的特性,可確保與高品質炭同等的機能。於下述中,詳細說明上述步驟(1”)~(7”)。而且,有關推測步驟(2”)之1次摻合炭的MF,於下述另一項中詳細說明。
(1”)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階段
為製作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2次摻合炭)時,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詳細說明與上述本製作方法1之「(1)選定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階段」相同。
(2”)推測1次摻合炭之MF的階段
依照以上述(1”)所得的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流動度特性曲線為基準,有關原料炭與低品質炭,設定為第2(A)圖所示之最高流動度(MF)。而且,設定與經選定的原料炭同種或不同種的具有類似流動度之基準炭,且取 得或實測該基準炭之流動度特性曲線。依照原料炭、低品質炭及基準炭之MF為基準,推測複數種摻合比例之1次摻合炭的MF。推測方法如下述詳細說明。
(3”)確認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MF之差異
確認所製作的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MF的差異。總之,藉由上述(2”)所推測的1次摻合炭之MF,確認與因摻合對原料炭而言過量的低品質炭而產生的企求MF之差異,確定填補時必要的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
(4”)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的階段
填補所推測的1次摻合炭之MF與企求的MF之差異,計算高流動度之摻合量。詳細說明係與上述本製作方法1之「(5)計算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的階段」相同。
(5”)製作前驅摻合炭之階段
將以上述(1”)所選定的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以上述(4”)計算之摻合率z的方式摻合高流動度材,製作前驅摻合炭。具體而言,以構成1次摻合炭之原料炭與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x:y(x+y+z=1),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比例y:z的方式摻合。不為相對於在原料炭中均勻地摻合有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而言均勻地摻合高流動度炭,製作2次摻合炭之單純摻合,而為藉由在低品 質炭中使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製作前驅摻合炭後,均勻地摻合該前驅摻合炭與原料炭,伴隨於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可填補流動度之降低情形,且同時可製作焦炭強度更高的2次摻合炭。
此處,接近摻合的處理,例如壓著(成型)處理、造粒處理、黏接處理或混練處理。藉由該處理,可防止所摻合的高流動度材接近原料炭而減低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效果,且可以良好精度填補因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而產生企求的MF之差異。各處理的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i)壓著(成型)處理係指以加壓條件壓著粉末或微粒子狀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之混合物,且成型成指定的形狀之處理。藉由加溫處理提高流動性,可提高含浸率。例如為形成壓製壓力1~30MPa之加壓條件時,使用惰性氣體。
(ii)造粒處理係指將粉末或微粒子狀低品質炭,以高流動度材作為黏接劑予以造粒,且製作粒狀前驅摻合炭。前驅摻合炭之表面藉由被覆於高流動度材上,可具有類似高品質炭之流動性高的特性。
(iii)黏接處理係指將粉末或微粒子狀低品質炭,以高流動度材作為黏接劑,製作具有指定大小之前驅摻合炭。與上述(ii)相同地,前驅摻合炭之表面藉由被覆於高流動度材上,可具有類似高品質炭之流動性高的特性。
(iv)混練處理係指將粉末或微粒子狀低品質炭,以高流動度材作為黏接劑予以混練、成形。製作均一性高的 前驅摻合炭,可具有類似高品質炭之更高流動性的特性。
(6”)製作2次摻合炭之階段
於前述摻合炭中摻合上述(1”)選定的原料炭,製作2次摻合炭。此係不為單純地均勻摻合原料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材,而為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後,與原料炭均勻地摻合,於加熱時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予以軟化熔融,然後進行再固化,可提高前驅摻合炭之焦炭強度。
(7”)確認2次摻合炭之焦炭強度的階段
實測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取出)之焦炭強度,且確認企求的焦炭強度之指定範圍(以下稱為「容許範圍」)。超過該容許範圍時,實測再度自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中取出的煤炭,原料炭或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MF的不均勻性,驗證與上述(2”)推測的1次摻合炭之MF的不同等,且修正各要素以確定1次摻合炭之MF。自經確定的1次摻合炭之MF所推測的2次摻合炭之MF,以企求的MF之指定範圍(以下稱為容許範圍)內的方式設定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再次進行上述(4”)~(6”)之製作階段。而且,所推測的2次摻合炭之MF,超過企求的MF之容許範圍內而變得不同時,再次進行上述(1”)~(6”)之製作階段。使用具有企求的MF之容許範圍內的2次摻合炭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
[藉由本製作方法2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藉由本製作方法2所製作的2次摻合炭,具有優異的黏結性或流動性,可使用作為焦炭製造用原料。藉由正確地推測增摻有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MF,且藉由高流動度材形成具有企求的流動性之2次摻合炭,可減低高價的高品質煤炭之消耗量,且擴大僅少量的作為殘留品之無法使用的低品質炭之使用範圍,且增大消耗量。同時,藉由預先相對於低品質炭而言使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製作前驅摻合炭後,在原料炭中摻合該前驅摻合炭,製作2次摻合炭,可製作具有企求的MF與高焦炭強度之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具體而言,如下述實施例所示,相對於具有一般的logMF=2~3或接近該值之特性之原料炭而言,藉由使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為0.1~10%,有關2次摻合炭之MF,可確保logMF=2~3或接近該值之特性。另外,使用logMF超過3之炭種或摻合炭時,藉由使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為10~20%,有關2次摻合炭之MF,可確保logMF=2~3或接近該範圍之特性。藉由該製造方法,可增大習知使用時受到限制的低品質炭之消耗量,且同時可確保低價的焦炭強度優異且黏結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第13圖係表示於上述製造製程中2次摻合炭之製作製程的摻合處理時原料炭或所製作的2次摻合等之MF的 變化。此處,原料炭區分為具有企求(容許範圍內)的MF之煤炭時為實線,具有超過該範圍之流動性的煤炭時為一點一點連接虛線,及具有該範圍以下之流動性的煤炭時為二點連接虛線。圖中,使原料炭、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固定時,使(A)對低品質炭而言接近摻合有高流動度材之前驅摻合炭的MF之變化,與(B)在原料炭中摻合有前驅摻合炭之2次摻合炭的MF之變化,藉由粗線表示的方式,預先使低品質炭與高流動度材接近摻合,製作具有企求(容許範圍內)的MF之前驅摻合炭,可製作具有企求的MF,且焦炭強度更高的2次摻合炭。另外,使(C)藉由於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MF之變化,(D)藉由於1次摻合炭中摻合高流動度材之2次摻合炭的MF之變化
藉由細線表示的方式,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製作低於企求MF的1次摻合炭時,以被固定的摻合量時2次摻合炭之特性受到原料炭之MF所影響。而且,於本製作方法2中,如上述製作製程之步驟(1”)~(4”)所示,視原料炭之MF而定,藉由計算設定高流動度材之摻合量,可製作如圖中之d1或d2所示之容許範圍內的2次摻合炭。圖中d2係表示藉由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填補 流動度降低部分之高流動度材的摻合量為logMF填補比例(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比例/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為1.0以上時,可提高2次摻合炭之MF,且可提高含焦炭強度之焦炭品質。
[本發明之1次摻合炭的MF之推測方法]
本製作方法1之步驟(2)及本製作方法2之步驟(2”)中1次摻合炭的MF之推測方法(以下稱為「本推測方法」),依照原料炭之1或2種以上之炭種為基準炭予以選擇,預先依照該基準炭之特性、與相對於所摻合的1或2種以上之低品質炭而言基準炭之MF的變化為基準,求取該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且同時依照實際使用的前述原料炭之MF、與實際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為基準,由該原料炭中摻合的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推測該原料炭中摻合有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MF。總之,本推測方法係依照下述見解為基準,預先藉由基準炭所得的下述之「本推測方法之順序」,可以簡單且有效、高精度推測1次摻合炭的MF。
(a)伴隨摻合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以下稱為「△logMF」),對原料炭(基準炭)之炭種或特性而言的相關性低。總之,相對於不同的原料炭(基準炭)而言,摻合有同種的低品質炭時之△logMF,與原料炭(基準炭)之炭種或MF等之特性無關。因此,有關同種的低品質炭,可設定共通的推測值。
(b)低品質炭之△logMF為低品質炭之品牌原有固定值。總之,相對於同種原料炭(基準炭)而言,摻合有不同種的低品質炭時之△logMF,係藉由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品牌而決定。因此,藉由摻合不同種的低品質炭,有關同種原料炭(基準炭)可設定不同的推測值。此處,「logMF」係表示最高流動度(MF)之常用對數值,於實際評估時被使用。「△logMF」係表示其梯度(流動度下降梯度)。
於下述中,詳述可得該見解的驗證過程。
(i)本推測方法之順序
本推測方法,基本上由下述5個階段所構成。
(i-1)實測預先準備的基準炭之流動度特性曲線(例如第2(A)圖例示之特性)之階段
(i-2)依照以上述(i-1)所得的流動度特性曲線為基準,設定基準炭之MF的階段
(i-3)在基準炭中摻合預先準備的低品質炭,且由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特性曲線實測MF的階段
(i-4)自經實測的1次摻合炭之MF設定有關各低品質炭之△logMF之階段
(i-5)推測實際使用的1次摻合炭之MF的階段
使用有關實際使用的原料炭之MF、與實際摻合的(預定的)低品質炭而設定的△logMF,推測1次摻合炭之MF(logMF)。伴隨低品質炭之摻合,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可藉由作為一般式之下式3表示。
Y=S+α×X…式3
式中,Y:1次摻合炭之logMF
S:原料炭之logMF
α:低品質炭之△logMF[1/%]
X: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
而且,預先設定1次摻合炭之MF(logMF)之範圍時,藉由設定實際摻合的(預定的)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可推測企求的1次摻合炭之MF(logMF)。此外,藉由摻合預定的低品質炭無法設定企求的1次摻合炭之MF(logMF)時,自以上述(4)設定△logMF之其他的低品質炭中,選定設定為適當的△logMF之低品質炭,推測1次摻合炭之MF(logMF)。另外,無法選定低品質炭時,亦可將低品質炭摻合時之logMF設定於適當的範圍以取代部分於原料炭中使用的黏結炭之流動性不同的黏結炭。
(ii)驗證原料炭、低品質炭及1次摻合炭之特性
(ii-1)驗證使用的煤炭
本推測方法之驗證時使用的原料炭(基準炭)、低品質炭及1次摻合炭之特性,如下表1表示。下述中包含實施例之本推測方法驗證時使用。
(ii-2)驗證原料炭(基準炭)、低品質炭及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
使用上表1之原料炭(基準炭)、低品質炭及1次摻合炭,求取其流動度特性曲線,設定原料炭(基準炭)及低品質炭之MF及logMF。於下表2中,例示在原料炭J、原料炭K或原料炭L中摻合低品質炭A或低品質炭B時之流動度測定結果,同時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下表2( )內係表示低品質炭之logMF=0時之加權平均值。
依照上述表2之測定結果為基準,求取摻合有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logMF。於第6圖及第7圖中,◆係表示在原料炭(基準炭)J、L、K中摻合有1%或3%之低品質炭A時之1次摻合炭的logMF,■係表示係表示在原料炭(基準炭)L、K中摻合有1%或3%之低品質炭B時之1次摻合炭的logMF。如第6圖及第7圖所例示,對應於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的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logMF,於比較炭種及低品質炭時,可定量驗證下述之見解(a)、(b)。
(a)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相對於不同種的原料炭(基準炭)J、L、K而言,摻合有低品質炭A時之△logMF與原料炭(基準炭)之炭種或MF等之特性無關。另外,相對於具有MF為949[ddpm](logMF2.98)、 226[ddpm](logMF2.35)之不同種的原料炭(基準炭)L、K而言,摻合有低品質炭B時之△logMF,各為-0.130、-0.128,可得相同的結果。有關同種的低品質炭,可設定共通的推測值。
(b)如第6圖所示,相對於對同種的原料炭(基準炭)摻合有低品質炭A時之△logMF為-0.099而言,摻合有低品質炭B時之△logMF為-0.128,△logMF視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品牌種類予以決定。藉由摻合不同種的低品質炭,可設定有關同種的原料炭(基準炭)之不同的推測值。
[驗證推測本發明之1次摻合炭的MF之修正要素]
藉由上述之方法,以習知沒有的簡單方法可有效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另外,可知1次摻合炭之MF,與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品牌種類有關的見解,且同時因摻合的低品質炭之特性而產生推測值與實測值之差異。具體而言,將如下述表3所示之5種低品質炭A~E摻合於原料炭(基準炭)中,實證1次摻合炭之△logMF時,可得同表中所示之推測值及實測值。
[藉由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修正特性]
由上述表3所示之實證結果可知,1次摻合炭之流動性與摻合的低品質炭之品牌種類有關,且同時低品質炭之含氧率愈高時,會有流動性愈低的傾向。具體而言,如第8圖所例示,低品質炭之含氧量愈多時,會影響接近於1次摻合炭之流動性的推測製程之最終階段的低品質炭之△logMF的設定。此時,實際的修正曲線如第9圖所示,特性線係使用具有指定寬度(圖中0.046)之曲線。於下述表4中例示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10~30%時之中央值、上限值及下限值。視炭種而定,設定不同的指定寬度。含氧率不同時,無法說各低品質炭為同一品牌。總之,視特定的低品質炭而定,由於含氧率不同,伴隨品牌之不同,為致使△logMF變化的要因之一。
本推測方法藉由求取相對於第9圖所示之含氧率而言△logMF之變化,預先修正視品牌而定所設定的低品質炭之△logMF,如下述實施例所示,可更為正確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
具體而言,含氧率a係依照下式4為基準,計算 △logMF,插入上式3且予以修正。
△logMF=-0.0061×a+0.0135…式4
此處,含氧率由一般煤炭之特性表中可知,特別是不要求實測,且不會因伴隨修正而導致繁雜化。而且,如上述之工業分析值為煤炭之品質表記時,可藉由下式5計算含氧率。
含氧率[%]=100-元素C,H,N,S[%]…式5
[藉由低品質炭之揮發分修正特性]
揮發分係於進行化學性評估已知的煤炭特性時為重要的要素。由上述表3之實證結果可知,低品質炭之揮發分愈多時,1次摻合炭之流動性有愈低的傾向。於本推測方法中,該傾向係因低品質炭對摻合的1次摻合炭之△logMF會有影響。具體而言,如第10圖所例示,低品質炭之揮發分愈多時,對1次摻合炭之△logMF影響愈大。本推測方法係求取如第10圖所示之相對於揮發分而言的△logMF之變化,預先藉由修正視品牌所設定的低品質炭之△logMF,如下述實施例所示,可更為正確地推測1次摻合炭之MF。而且,摻合的低品質炭之揮發分,通常由煤炭之特性表中可知,特別是不要求實測,且不會導致伴隨修正而繁雜化。
具體而言,於第10圖中揮發分b[%]係依照下式6為基準,計算△logMF,插入上式3中予以修正。
△logMF=-0.000313×b2 +0.0216×b-0.413…式6
1‧‧‧煤炭搬運船
2‧‧‧儲炭場
3‧‧‧摻合炭
4‧‧‧粉碎設備
6‧‧‧焦炭爐
6a‧‧‧煤艙
6b‧‧‧裝載車
6c‧‧‧押出機
7‧‧‧高流動度材
8‧‧‧處理槽
〔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冶金用焦炭的製造步驟之說明圖。
〔第2圖〕係例示對原料炭之溫度而言流動度特性曲線之簡略圖。
〔第3圖〕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作製程之簡略圖。
〔第4圖〕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另一製作製程的說明圖。
〔第5圖〕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製程的簡要說明圖。
〔第6圖〕係例示對應於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的摻合炭之流動度變化的簡略圖。
〔第7圖〕係例示對應於原料炭之種類、流動度的摻合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動簡略圖。
〔第8圖〕係例示對應於低品質炭之含氧率的摻合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變化的簡略圖。
〔第9圖〕係例示對應於低品質炭之含氧率的摻合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變化的簡略圖。
〔第10圖〕係例示對應於低品質炭之揮發分的摻合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變化的簡略圖。
〔第11圖〕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冶金用焦炭的製造步驟說明圖。
〔第12圖〕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製程的簡略圖。
〔第13圖〕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作製程之簡略說明圖。
〔實施例〕 <實施例1>
有關上述之本製作方法1之有效性,對下述之內容進行實證試驗。
(i)實驗條件 [實施例1-1]
相對於實測值logMF:2.1之原料炭N而言,製作△logMF:-0.14[logddpm]之低品質炭F以摻合比例為2.5~5%之條件摻合的1次摻合炭(1次摻合炭a,b),及於1次摻合炭中摻合與其同量的推測logMF:13.6之高流動度材的黏結材P,Q之2次摻合炭(1次摻合炭ap,aq,bp,bq,bpq),實測logMF及焦炭強度,且與推測值比較。
[實施例1-2]
相對於實測值logMF:2.4之摻合炭(3)而言,製作△logMF:-0.04[logddpm]之低品質炭D以摻合比例為10 ~20%之條件摻合的1次摻合炭(1次摻合炭c,d,e),及於1次摻合炭中摻合推測logMF:6之高流動度材的黏結材Q之2次摻合炭(2次摻合炭cq,dq,eq),實測logMF及焦炭強度,且與推測值比較。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5及表6所示可知,於[實施例1-1]及[實施例1-2]之條件中,藉由摻合低品質炭而降低的1次摻合之logMF,可藉由摻合黏結材,製得接近原料炭及摻合炭之2次摻合炭的logMF。證明本製作方法1之優異機能。
<實施例2>
有關本製作方法2之特徵的接近摻合,且有關因其有效性及處理內容之不同而有效性不同,進行實證實驗。試料炭係以指定重量比例摻合預先粉碎的低品質炭及高流動度材,且準備經混合的試料,藉由如下述之實施方法進行各處理。
(i)壓著(成型)處理
使用圓筒型成型器(BUEHLER製、SIMPLIMET-II),相對於試料炭而言以壓力約20~30MPa進行壓著處理約10~20分鐘。製得外觀密度約1.1~1.5g/cm3 之成型物。此時,進行加熱且同時壓著處理時,製得堅硬的成型物。而且,進行加熱且同時壓著處理時,藉由進行徐冷處理,變得容易自成型器脫離。
(ii)造粒處理
將試料炭投入佐藤式振動篩器(晃榮產業製、400- D)中,進行振動處理約10~20分鐘,製作造粒品。此外,另一方法係將試料炭填充於圓筒型轉動器(Tanaka Tech公司製、RPB-3)中,以回轉速度約20~30rpm進行轉動處理約1~2小時,製作造粒品。
(iii)黏接處理
將試料炭投入V型混合器(西村製作所製、NV-10)中,以回轉速度約20~30rpm進行混合處理約10~20分鐘,且添加指定量之調合成約5%之PVA水溶液,以回轉速度約20~30rpm進行混合處理10~20分鐘後,以乾燥機靜置乾燥。
(iv)混練處理
將試料炭投入雙腕式混練器(TOSHIN公司製、TK1-5M)中,以葉片回轉約10~20rpm、氮氣注入量約2L/min進行昇溫至約250℃,且混練約20~30分鐘後,予以冷卻,製得混練品。在150℃以上進行加熱時,置於大氣中之空氣進行燃燒,在氮氣氣體環境中進行處理,製得流動性佳的混練物。
[實施例2-1]
有關本製作方法2之特徵的接近摻合之有效性,進行實證試驗。
(i)實驗條件
相對於實測值logMF:2.1之原料炭N而言,製作摻合有△logMF:-0.14[logddpm]之低品質炭F以摻合比例為2.5~5%之條件、及推測值logMF:13之高流動度材之黏結材P的2次原料炭時,且相對於低品質炭F而言使黏結材P接近摻合時與沒有摻合時,推測或實測logMF與焦炭強度予以比較。接近摻合係在氮氣氣體環境中、250℃下進行混練處理30分鐘。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7所示,可知以高流動度黏結材填補因摻合低品質炭而流動度降低的部分,同時與沒有接近摻合的參考例2-1a、2-1b相比時,有關進行混練處理的實施例2-1a、2-1b,可得高的焦炭強度。證明本製作方法2之優異機能。
[實施例2-2]
其次,有關因接近摻合之處理內容不同而有效性之不同,進行實證試驗。
(i)實驗條件
製作相對於實測值logMF:2.0之原料炭Na而言,以摻合比例2.5%之條件摻合△logMF:-0.10[logddpm]之低品質炭F、及摻合推測值logMF:13.6之高流動度材的黏結材P,Q之2次原料炭,與相對於低品質炭F而言沒有接近摻合黏結材P,Q時相比,推測或實測logMF及焦炭強度予以比較。接近摻合係進行下述3個處理。
(i-1)在氮氣氣體環境中、250℃下使低品質炭F與黏結材P進行混練處理30分鐘
(i-2)相對於低品質炭F與黏結材P,Q而言,添加混合10%之5%PVA,在振動篩上進行轉動10分鐘之造粒處理
(i-3)將低品質炭F與黏結材P之混合物置於32圓筒容器中,以29MPa進行壓著處理20分鐘之成型處理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8所示可知,與沒有進行接近摻合的參考例2-2a、2-2b相比時,有關進行有接近處理的實施例2-2a~2-2d,可得高的焦炭處理,且同時接近處理的效果會有壓著處理(成型處理)>混練處理>造粒處理的傾向。而且,有關實施例2-2d與參考例2-2b之差異,可知DI沒有效 果,惟RSI有差異。證明本製作方法2之優異機能。此外,與混練處理(上述實施例2-1)相同,有關造粒處理,可知logMF填補比例(高流動度材之摻合比例/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愈大時,焦炭強度愈為提高。
<實施例3>
有關上述本推測方法之有效性,對下述內容進行實證試驗。
[實施例3-1]推測為提高原料炭之logMF設定時之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
[實施例3-2]推測為降低原料炭之logMF設定時之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
[實施例3-3]推測摻合不具流動性之炭材時的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
[實施例3-4]使用△logMF之低品質炭摻合燒成試驗
[實施例3-1]
進行推測為提高原料炭之logMF之設定時之1次摻合炭的流動度。
(i)實驗條件
相對於logMF:2.98之原料炭L而言,使低品質炭A,B及C以摻合比例5~10%之條件實測、設定原料炭之logMF及△logMF,且與推測值相比。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9所示可知,有關1次摻合炭之logMF,推測值與實測值極為一致,且相關性高。證明本推測方法之優異機能。
[實施例3-2]
以與上述實施例3-1相同的方法進行推測為降低原料炭之logMF設定時之1次摻合炭的流動度
(i)實驗條件
使用logMF低(2.00前後)的原料炭M及原料炭N,低品質炭之炭種為低品質炭D及低品質炭F,以摻合比例1~10%之條件實測、設定原料炭之logMF及△logMF,且與推測值相比。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10所示可知,為降低原料炭之logMF設定時,有關1次摻合炭之logMF,推測值與實測值一致。
[實施例3-3]
進行推測在原料炭中摻合不具流動性之炭材取代上述實施例3-1、3-2之低品質炭時之1次摻合炭的流動度。
(i)實驗條件
使用logMF低(2.00前後)的原料炭M及原料炭N,使用作為不具流動性之炭材的炭種之低品質炭G及低品質炭H,以摻合比例10%之條件實測、設定原料炭之logMF及△logMF,且與推測值相比。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11所示可知,使用無煙炭等進行煤炭化而沒有軟化熔融的低品質炭G及低品質炭H等之炭材,有關1次摻合炭之logMF,推測值與實測值極為一致,且可推測1次摻合炭之流動度。
[實施例3-4]
使用△logMF,進行摻合有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燒成試驗,驗證焦炭強度。
(i)實驗條件
使用作為原料炭之摻合黏結炭(1)及其部分取代黏結填補材之摻合黏結炭(2),低品質炭之炭種為低品質炭F,以摻合比例0~10%之條件實測、設定摻合黏結炭(1)及摻合黏結炭(2)之logMF及△logMF,且與推測值相比。另外,與此時之焦炭強度相比。
此處,低品質炭F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係△logMF=-0.12[logddpm/%]。而且,摻合黏結炭(2)係使用已知的logMF推測式(式3)計算預先藉由摻合低品質炭F之logMF降低部分,以摻合低品質炭F時之logMF=2.0(焦 炭強度之安定區域)的方式,增加高流動性煤炭之摻合比例的高流動性摻合炭,實測的logMF=2.66。
(ii)實驗結果
如下述表12所示可知,有關使用△logMF之1次摻合炭之logMF,推測值與實測值皆佳。將該推測值並列為基值調整流動度時,可回復焦炭強度。
於上述中,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不受此等所限制,於專利申請範圍中記載的範圍內可實施各種變更。
本發明係依照2012年3月1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2-045642)及2012年3月1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2-045648)為基準者,其內容皆參照該處且予以採用。
〔產業上之利用價值〕
本發明係提供以在原料炭中摻合過量的低品質炭之摻 合炭為主成分,且摻合高流動性之煤炭或材料,製作具有企求流動性之焦炭製造用原料時,可藉由簡單的方法有效地推測最適合的該摻合炭之摻合條件,同時設定高流動性之煤炭或黏結材等之摻合量,製作黏結性或流動性優異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及藉由該製作方法所製作的焦炭製造用原料。
1‧‧‧煤炭搬運船
2‧‧‧儲炭場
3‧‧‧摻合炭
4‧‧‧粉碎設備
6‧‧‧焦炭爐
6a‧‧‧煤艙
6b‧‧‧裝載車
6c‧‧‧押出機
7‧‧‧高流動度材

Claims (7)

  1. 一種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製作含有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摻合炭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製作方法,其特徵為:預先選擇1種或2種以上之炭種的原料炭作為基準炭,且求取該基準炭之適當流動度的範圍、及就對該基準炭之溫度而言的流動度特性曲線、與依照該流動度特性曲線之前述基準炭的最高流動度,進一步將有關所摻合的1種或2種以上之低品質炭,依照對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而言前述基準炭之最高流動度的變化,求取該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依照實際使用的前述原料炭之最高流動度、與實際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自該原料炭中摻合的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推測該原料炭中摻合有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同時預先求取具有較前述原料炭更高的流動性之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以填補前述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最高流動度的差異的方式,依據下述式2-1或式2-2設定前述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摻合率z,且摻合於前述1次摻合炭中,而製作2次摻合炭;z=(Y2-Y1)/T…式2-1此處,Y2: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logMF Y1:1次摻合炭之logMF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logMF z=α×Yo/T…式2-2此處,α: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logMF)Yo:低品質炭之logMF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logMF。
  2. 如請求項1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含氧率而言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
  3. 如請求項1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而言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前述流動度下降梯度。
  4. 一種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係製作在原料炭中摻合低品質炭之焦炭製造用原料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在為了填補在該原料炭中摻合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特性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的特性之差異,預先將摻合的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接近前述低品質炭且予以摻合,製作前驅摻合炭,再將該前驅摻合炭摻合於前述原料炭中,製作2次摻合炭,同時各依照特性指標之最高流動度為基準設定原料炭、低品質炭、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及前驅摻合 炭之摻合比例的製造方法中,預先選擇1種或2種以上之炭種的原料炭作為基準炭,且求取該基準炭之適當流動度的範圍、及就對該基準炭之溫度而言的流動度特性曲線、與依照該流動度特性曲線之前述基準炭的最高流動度,進一步將有關所摻合的1種或2種以上之低品質炭,依照對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而言前述基準炭之最高流動度的變化,求取該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依照實際使用的前述原料炭之最高流動度、與實際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自該原料炭中摻合的該低品質炭之摻合比例推測該原料炭中摻合有該低品質炭之1次摻合炭的最高流動度,同時預先求取具有較前述原料炭更高的流動性之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最高流動度,以填補前述1次摻合炭之最高流動度與企求的焦炭製造用原料之最高流動度的差異的方式,依據下述式2-1或式2-2設定前述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摻合率z,且摻合於前述1次摻合炭中,製作2次摻合炭;z=(Y2-Y1)/T…式2-1此處,Y2:企求的2次摻合炭之logMF Y1:1次摻合炭之logMF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logMF z=α×Yo/T…式2-2 此處,α: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logMF)Yo:低品質炭之logMF T: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之logMF。
  5. 如請求項4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於前述前驅摻合炭之製作中,藉由壓著或成型、造粒、黏接或混練中任一處理、或組合數種此等之處理,使前述高流動度炭或高流動度材料接近前述低品質炭且予以摻合。
  6. 如請求項4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中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含氧率而言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含氧率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7. 如請求項4之焦炭製造用原料之製作方法,其中求取相對於摻合的前述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而言流動度下降梯度的變化,藉由該低品質炭之揮發成分修正使用的低品質炭之流動度下降梯度。
TW102107267A 2012-03-01 2013-03-01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coke and a raw material for coke production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on method TWI4984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5642A JP5833473B2 (ja) 2012-03-01 2012-03-01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該作製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
JP2012045648A JP5833474B2 (ja) 2012-03-01 2012-03-01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該作製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426A TW201348426A (zh) 2013-12-01
TWI498418B true TWI498418B (zh) 2015-09-01

Family

ID=4908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7267A TWI498418B (zh) 2012-03-01 2013-03-01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coke and a raw material for coke production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498418B (zh)
WO (1) WO201312965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7769A (ja) * 1993-12-09 1995-06-20 Nippon Steel Corp 高炉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H09255966A (ja) * 1996-03-21 1997-09-30 Kawasaki Steel Corp 配合炭のコークス特性推定方法
JP2001133379A (ja) * 1999-11-02 2001-05-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粘結剤を添加した配合炭の最高流動度推定方法
TW507006B (en) * 1998-07-29 2002-10-21 Kawasaki Stee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lurgical cok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8386A (en) * 1979-09-06 1981-04-13 Sumitomo Metal Ind Ltd Method of adjusting mixing proportion of coals for coke production
JP4677660B2 (ja) * 2000-10-04 2011-04-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強度・高反応性コークス製造のための原料炭配合方法
JP4876629B2 (ja) * 2006-02-28 2012-02-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冶金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7769A (ja) * 1993-12-09 1995-06-20 Nippon Steel Corp 高炉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H09255966A (ja) * 1996-03-21 1997-09-30 Kawasaki Steel Corp 配合炭のコークス特性推定方法
TW507006B (en) * 1998-07-29 2002-10-21 Kawasaki Stee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lurgical coke
JP2001133379A (ja) * 1999-11-02 2001-05-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粘結剤を添加した配合炭の最高流動度推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9650A1 (ja) 2013-09-06
TW201348426A (zh) 201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200B (zh) 冶金用焦炭的制造方法
KR101054136B1 (ko) 핫 브리켓 아이언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3145677A1 (ja) 石炭間の接着性の評価方法
JP6265015B2 (ja) コークス製造方法
EP2832822A1 (en) Coal blending method for coke production, production method for coke
CN106133116A (zh) 煤混合物、煤混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TWI504738B (zh) Cok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98418B (zh)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w material for producing coke and a raw material for coke production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on method
TWI608092B (zh) Coal evaluation method and coke production method
JP2012072390A5 (zh)
JP6716874B2 (ja) 高炉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5820668B2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の最高流動度の推定方法,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の配合方法および該配合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
JP5833473B2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該作製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
JP5833474B2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該作製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
EP3255122B1 (en) Ferrocok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642130B2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成型炭の製造方法
JP2014185327A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成型炭及び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6189811B2 (ja) 無灰炭配合量決定方法及び高炉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6760410B2 (ja) 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4819197B2 (ja) 高強度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CN114544907A (zh) 一种基于基氏流动度特征指标的混焦煤鉴别评价方法
JPS609547B2 (ja) 劣質炭を多配合した高炉用コ−クスの製造方法
JP2010043197A (ja) 高強度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