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6715B - A riding drive device and a motorcycle having the riding driv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riding drive device and a motorcycle having the riding drive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6715B TWI496715B TW101105034A TW101105034A TWI496715B TW I496715 B TWI496715 B TW I496715B TW 101105034 A TW101105034 A TW 101105034A TW 101105034 A TW101105034 A TW 101105034A TW I496715 B TWI496715 B TW I49671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iding
- motorcycle
- component
- energy output
- trigg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尤其是一種當駕駛離開尚未熄火摩托車時可自動熄火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現代人不管是外出郊遊、出遠門或是上班,很多人會選擇騎乘摩托車做為代步工具,而摩托車的種類相當的多,不論是具有前踏板的速克達摩托車,或是以跨坐方式騎乘的打擋換速摩托車,都是目前所常見的車種。為了響應環保,目前所常見的摩托車除了使用汽油做為驅動時所需的能源,更有些摩托車是使用電力做為驅動的能源,而這些以電力驅動的電動摩托車由於不需要使用汽油,因此,可降低對石油的需求以及減少碳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然而許多人在騎乘的過程當中,偶有將摩托車停在路邊,便下車做其它的事情,若是沒有將摩托車進行熄火動作,而任由摩托車怠速空轉,便會造成汽油或電力的浪費。又或者在停車或推車的時後,如果摩托車尚未熄火,便抓著把手推動摩托車,如不小心觸發到油門,將會導致車輛爆衝,導致摩托車因此衝撞造成損壞,若是尚有他人在爆衝的摩托車前方,更有可能造成人員受傷的情況發生。
而目前習知的摩托車自動熄火技術,如圖10所示,是在摩托車的坐墊內設置一個感壓泡綿51,並由感壓泡綿51連接至一個引擎控制單元50,並由引擎控制單元50控制摩托車啟動狀態,當摩托車啟動後,便透過感壓泡綿51進行偵測,偵測駕駛是否已經從摩托車上的坐墊離開,如果駕駛離開了坐墊,感壓泡綿51在一預定的時間內偵測不到重量,便會產生一個觸發訊息至引擎控制單元50,由引擎控制單元50控制摩托車自動進入熄火狀態。
但是,摩托車的坐墊通常是具有可更換的結構,因此,若將感壓泡棉設置在坐墊時,將使得在進行坐墊更換的過程變的相當麻煩,必需要將感壓泡綿拆下,另安裝在新設置的坐墊內,再重新將線路連接至引擎控制單元,而且,感壓泡綿的受壓壽命有限,經過多次的受壓後便容易損壞,亦或者受到雨水的侵入,造成內部電路短路,不僅需要另外進行更換或維修作業,如果在行駛過程中因為損壞而造成感應判斷錯誤,使得駕駛即便坐在坐墊上卻仍無法發動摩托車,如果駕駛不懂得如何將偵測模式關閉,只能將摩托車推至可供維修的店家,浪費時間,也相當的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夠偵測駕駛的乘坐情況,並依乘坐情況驅動摩托車的啟動與熄火狀態,避免無需騎乘時仍虛耗能源,以及在減少摩托車之碳排放量,且整體偵測結構不需設置在坐墊位置,而是設置在車體內,令坐墊更換作業不會影響到偵測的線路,且偵測結構能夠被車體所保護,因此不易造成損壞情況發生,使得駕駛在騎乘時,不會因為偵測裝置的損壞發生感應誤判,使得駕駛在騎乘過程中能夠更加順暢,增加騎乘的方便性,將會是本案所要聚焦的重點。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偵測駕駛於摩托車上之乘坐情況的騎乘驅動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進行摩托車配件替換亦不會影響到偵測線路的騎乘驅動裝置。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依偵測到的駕駛乘坐情況、驅動摩托車呈對應之啟動或熄火狀態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避免無需騎乘時仍虛耗能源、降低過多不必要之能源浪費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本發明之再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無需騎乘時自動熄火、減少摩托車之碳排放量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避免誤觸尚未熄火摩托車的油門,造成摩托車爆衝情況發生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本發明之再更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將騎乘偵測設備裝設在車體內、並受車體所保護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本發明之再更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避免騎乘偵測設備輕易受到損壞、造成感應誤判發生的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
依照本發明揭露的一種摩托車用的騎乘驅動裝置,前述摩托車包括一個供駕駛乘坐的騎乘組件、一個供接觸地面的支撐組件、及一個能量輸出調節裝置,該騎乘組件及該支撐組件之間形成有一個彼此相對遠離的啟始位置、及一個受駕駛乘坐而相對接近的下壓位置,其中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該啟始位置時,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是被限制能量輸出,該騎乘驅動裝置包括:一個供感測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相對位置、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上述相對下壓位置時,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的觸發感應單元;及一個供接收該觸發解制訊號、解除上述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限制的控制單元。
而照本發明揭露的一種具有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包括:一個供駕駛乘坐的騎乘組件;一個供接觸地面、與該騎乘組件之間形成有一個彼此相對遠離的啟始位置、及一個與該騎乘組件受駕駛乘坐而彼此間形成有一個相對接近的下壓位置的支撐組件;一個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該啟始位置時被限制能量輸出的能量輸出調節裝置;一個騎乘驅動裝置,包括:一個供感測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相對位置、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上述相對下壓位置時,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的觸發感應單元;及一個供接收該觸發解制訊號、解除上述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限制的控制單元。
因此,本發明所設計的一種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當摩托車發動後,觸發感應單元便會開始進行感測該騎乘組件與支撐組件彼此間的相對位置,因此,當駕駛乘坐於摩托車上,騎乘組件受重量壓迫至下壓位置時,觸發感應單元便會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至控制單元,由控制單元解除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限制。
如果摩托車尚未熄火,而駕駛卻離開摩托車,此時騎乘組件便會回升至啟始位置,觸發感應單元便會因為觸發狀態改變,而停止觸發解制訊號的產生,控制單元接收不到觸發解制訊號,便會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進行限制,令駕駛已離開卻尚未熄火的摩托車能夠自動熄火,可避免無需騎乘摩托車時,仍虛耗能源的問題,降低過多不必要之能源浪費,以及減少摩托車之碳排放量,更可避免誤觸尚未熄火摩托車的油門,造成摩托車爆衝情況發生,而且騎乘偵測結構簡單,裝設方便,即使進行摩托車配件替換亦不會影響到偵測的線路,而且更可設置在車體,使其受到車體保護而不易損壞,以避免因損壞造成感應誤判發生,並達到上述所有之目的。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以相似的標號標示。
本發明之一種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如圖1至圖4所示,在本例中摩托車是具有前踏板的速克達摩托車,主要包括騎乘組件1、支撐組件2、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及騎乘驅動裝置4,騎乘組件1更包括上支架11及椅墊12,支撐組件2則更包括下支架21、緩衝器及輪胎23,其中緩衝器在本例中是例示為一組避震器22,並將兩端分別連接設置在上支架11及下支架21末端,供支撐上支架11與下支架21,而輪胎23則設置在下支架21末端並接觸地面,且本例之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是一個油量輸出調節裝置,可供油量輸出的調節。
騎乘驅動裝置4在本例中更包括觸發感應單元41及控制單元42,其中觸發感應單元41更包括感應器411、觸發件412及緩衝元件,且緩衝元件在本例中是例示為一組彈簧413,而感應器411是設置在上支架11的位置,觸發件412則是連接至彈簧413,再將彈簧413的另一端設置在下支架21的位置。
一開始上支架11與下支架21受到避震器22的支撐,使得彼此之間形成有一個相對遠離的啟始位置,當駕駛發動摩托車時,控制單元42便會被啟動,並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的油量輸出進行控制,當駕駛坐在椅墊12上時,一併參考圖5所示,上支架11因受到駕駛乘坐的重量影響,朝向下支架21方向下壓而形成一個下壓位置,使得觸發件412及感應器411受到連動而因此相互碰壓觸發,且在觸發過程中即使下壓程度過大,可由彈簧413提供具有緩衝的支撐,保護觸發件412及感應器411不會受到過多的下壓而造成損壞。
當感應器411受到觸發後,便會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並傳輸至控制單元42,由控制單元42解除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的油量輸出之控制,然而,當駕駛在尚未熄火的情況下離開椅墊12時,上支架11與下支架21受到避震器22的支撐,而恢復至原來的啟始位置後,觸發件412及感應器411便會同樣受到連動,使得感應器411的觸發狀態因此被解除,而原本傳輸至控制單元42的觸發解制訊號也因此結束傳輸。
控制單元42沒有接收到觸發解制訊號,便開始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的油量輸出進行控制,使得油量供應低於啟動條件或是完全停止供應,令摩托車在發動卻沒被騎乘情況下,能夠自動進入熄火模式,直到駕駛再次回到車上,令觸發件412及感應器411重新再次觸發,便可再次由控制單元42解除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的油量輸出之控制,並自動重新啟動摩托車,當然,亦可將摩托車的啟動,設計成需由駕駛重新以手動的方式重新啟動,並重新由觸發感應單元41進行偵測摩托車的乘載情況。
當然,為了避免因為道路顛簸令摩托車有些微彈跳,因此造成下壓程度不足達到觸發程度,令感應器411的觸發狀態被誤解除的情況發生,所以,可將控制單元42的控制條件,設定為在一個預定的時間範圍沒有接收到觸發解制訊號,才能對油量輸出進行控制,由於摩托車受到道路顛簸影響造成的彈跳時間甚短,因此,將控制單元42的控制條件改變成例如10秒內沒有接收到觸發解制訊號,才能對油量輸出進行控制,令騎乘狀態的偵測能夠更人性化。
而本發明之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參考圖6所示,在本例中,緩衝元件更可例示為一組氣壓棒413’,並透過氣壓棒413’的氣壓支撐,可供做為感應器411’及觸發件412’受到下壓時的緩衝支撐,保護觸發件412’及感應器411’不會受到過多的下壓而造成損壞,再者,本例之感應器411’及觸發件412’除了可以設計成接觸式的感應,更可設計為磁感應的結構,當感應器411’及觸發件412’接近至磁感應位置時,便會觸發,達到同樣的偵測驅動效果。
本發明之一種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如圖7、圖8及圖9所示,在本例中摩托車是以跨坐的方式乘坐的摩托車,其中本案之摩托車是例示為電動車,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是一個電量輸出調節裝置,可供電量輸出的調節,而本例之支撐組件2”僅只有避震器22”及輪胎23”,由避震器22”分別連接設置在上支架11”末端及輪胎23”軸心處,而感應器在本例中是一組光感測器411”,而觸發件412”更包括發光元件4121”及遮蔽件4122”,其中光感測器411”是設置在上支架11”的位置,而觸發件412”則同樣連接至彈簧413”,再將彈簧413”的另一端設置在與避震器22”設置在輪胎23”軸心處的同樣位置。
而發光元件4121”與光感測器411”是呈相對應設置,且彼此間形成有一個發光路徑,由光感測器411”接收發光元件4121”所發的光線而觸發,當車體受重下壓時,設於上支架11”的遮蔽件4122”便會連動向下,並遮蔽住發光元件4121”與光感測器411”之間的發光路徑,當光感測器411”光線接收中斷,便會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並傳輸至控制單元42”,由控制單元42”解除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的電量輸出之控制。
當駕駛在尚未熄火的情況下離開椅墊時,上支架11”受到避震器22”的支撐,而恢復至原來的啟始位置後遮蔽件4122”便會連動,而解除了對發光路徑的遮蔽,當光感測器411”再次接收發光元件4121”所發的光線而觸發,而原本傳輸至控制單元42”的觸發解制訊號也因此結束傳輸,控制單元42”沒有接收到觸發解制訊號,便開始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的電量輸出進行控制,使得電量供應低於啟動條件或是完全停止供應,令摩托車在發動卻沒被騎乘情況下,能夠自動進入熄火模式。
當然,在本例中,光感測器411”雖然是以光線接收中斷做為產生觸發解制訊號的條件,亦可改變成接收到光線做為產生觸發解制訊號的條件,並將遮蔽件4122”的設置位置進行調整,當上支架11”尚未受壓時遮蔽發光路徑,當上支架11”受壓時則解除對發光路徑的遮蔽,同樣可達到偵測的效果,而且,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在本例中雖然是電量輸出調節裝置,若是摩托車是以瓦斯做為驅動能源時,亦可將能量輸出調節裝置3”改成一種可供調節瓦斯輸出量的瓦斯輸出調節裝置,達到同樣的能源調節效果。
本發明所設計的一種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是利用摩托車受駕駛乘坐時,騎乘組件會受駕駛重量壓迫而下壓,並於車體內裝設騎乘驅動裝置,由騎乘驅動裝置的感應器及觸發件偵測騎乘組件與支撐組件彼此間的相對位置,當騎乘組件受重量壓迫至下壓位置時,觸發感應單元便會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至控制單元,由控制單元解除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限制。
當駕駛離開摩托車時,騎乘組件便會回升至啟始位置,而感應器及觸發件的觸發狀態也會因此改變,並停止觸發解制訊號的產生,若摩托車尚未熄火,控制單元接收不到觸發解制訊號,便會對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進行限制,令駕駛已離開卻尚未熄火的摩托車能夠自動熄火,因此,可避免不需要騎乘時,摩托車卻仍發動所造成的能源虛耗,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對於使用汽油做為驅動能源的摩托車而言,更可大幅減少摩托車之整體碳排放量,更可避免誤觸尚未熄火摩托車的油門,造成摩托車爆衝情況發生,再者,騎乘驅動裝置的整體結構簡單,不僅裝設方便,即使進行摩托車配件替換亦不會影響到偵測的線路,且偵測結構更可設置車體內,令整體結構更能受到車體保護使其不易損壞,避免因損壞造成感應誤判發生,並達到上述所有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騎乘組件
11、11”...上支架
12...椅墊
2、2”...支撐組件
21...下支架
22、22”...避震器
23、23”...輪胎
3、3”...能量輸出調節裝置
4...騎乘驅動裝置
41...觸發感應單元
411、411’...感應器
412、412’、412”...觸發件
413...彈簧
413’、413”...氣壓棒
411”...光感測器
4121”...發光元件
4122”...遮蔽件
42、42”...控制單元
51...感壓泡綿
50...引擎控制單元
圖1是本案之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之摩托車的上支架與下支間設置有騎乘驅動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圖2之騎乘驅動裝置的剖視圖;
圖4是圖2之本案之騎乘驅動裝置的方塊圖;
圖5是圖2之騎乘驅動裝置受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的位置變化而觸發的示意圖;
圖6是本案之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是說明以氣壓棒做為緩衝元件;
圖7是本案之騎乘驅動裝置及具有該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是說明騎乘驅動裝置設置在上支架與輪胎的軸心處之間;
圖8是圖7之騎乘驅動裝置的剖視圖,是說明以光感測器做為騎乘驅動的感應;
圖9是圖8之騎乘驅動裝置的方塊圖;及
圖10是習知椅墊具有感壓泡綿的摩托車。
1...騎乘組件
12...椅墊
2...支撐組件
21...下支架
22...避震器
23...輪胎
4...騎乘驅動裝置
Claims (10)
- 一種摩托車用的騎乘驅動裝置,前述摩托車包括一個供駕駛乘坐的騎乘組件、一個供接觸地面的支撐組件、及一個能量輸出調節裝置,該騎乘組件及該支撐組件之間形成有一個彼此相對遠離的啟始位置、及一個受駕駛乘坐而相對接近的下壓位置,其中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該啟始位置時,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是被限制能量輸出,該騎乘驅動裝置包括:一個供感測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相對位置、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上述相對下壓位置時,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的觸發感應單元;及一個供接收該觸發解制訊號、解除上述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限制的控制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騎乘驅動裝置,其中該的觸發感應單元包括:一個感應器;及一個當該騎乘組件及該支撐組件呈該下壓位置、朝向發該感應器迫壓觸發的觸發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騎乘驅動裝置,其中該觸發感應單元包括一個當該騎乘組件及該支撐組件呈該下壓位置、提供該觸發件與該感應器相互迫壓觸發時緩衝支撐的緩衝元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騎乘驅動裝置,其中該緩衝元件是一組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騎乘驅動裝置,其中該緩衝元件是一組氣壓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騎乘驅動裝置,其中該感應器是一組光感測器,該觸發件更包括:一組朝向該光感測器發光的發光、與光感測器之間形成一個發光路徑的發光元件;及一組當該車體呈下壓狀態則供遮蔽或去遮蔽該發光路徑的遮蔽件。
- 一種具有騎乘驅動裝置的摩托車,包括:一個供駕駛乘坐的騎乘組件;一個供接觸地面、與該騎乘組件之間形成有一個彼此相對遠離的啟始位置、及一個與該騎乘組件受駕駛乘坐而彼此間形成有一個相對接近的下壓位置的支撐組件;一個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該啟始位置時被限制能量輸出的能量輸出調節裝置;一個騎乘驅動裝置,包括:一個供感測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相對位置、當該騎乘組件與該支撐組件位於上述相對下壓位置時,產生一個觸發解制訊號的觸發感應單元;及一個供接收該觸發解制訊號、解除上述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的能量輸出限制的控制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摩托車,其中該騎乘組件更包括一個供承受駕駛乘坐重量而下壓的上支架;其中該支撐組件更包括:一個下支架;一個連接該下支架的輪胎;及一組連接該下支架及該上支架、供緩衝該上支架受重量壓力的移動、及供上支架不受重量下壓而回升至該啟始位置的緩衝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摩托車,其中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是一個供油量輸出的油量輸出調節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摩托車,其中該能量輸出調節裝置是一個供電量輸出調節的電量輸出調節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05034A TWI496715B (zh) | 2012-02-17 | 2012-02-17 | A riding drive device and a motorcycle having the riding driv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05034A TWI496715B (zh) | 2012-02-17 | 2012-02-17 | A riding drive device and a motorcycle having the riding drive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5015A TW201335015A (zh) | 2013-09-01 |
TWI496715B true TWI496715B (zh) | 2015-08-21 |
Family
ID=4962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05034A TWI496715B (zh) | 2012-02-17 | 2012-02-17 | A riding drive device and a motorcycle having the riding drive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967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24823A (zh) * | 2013-12-16 | 2015-07-01 | Kuan Mei Plastic Co Ltd | 車輛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47075A (en) * | 2007-05-30 | 2008-12-01 | Beyond Innovation 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vehicle |
TWM351175U (en) * | 2008-07-23 | 2009-02-21 | Suitai Electronic Ltd | Inclination safety device of motorbike and inclination sensor thereof |
TW201102489A (en) * | 2009-07-01 | 2011-01-16 | Kwang Yang Motor Co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dle stop of vehicle engine |
TW201102296A (en) * | 2009-07-01 | 2011-01-16 | Kwang Yang Motor Co | Vehicle idle stop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setting method |
-
2012
- 2012-02-17 TW TW101105034A patent/TWI49671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47075A (en) * | 2007-05-30 | 2008-12-01 | Beyond Innovation 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vehicle |
TWM351175U (en) * | 2008-07-23 | 2009-02-21 | Suitai Electronic Ltd | Inclination safety device of motorbike and inclination sensor thereof |
TW201102489A (en) * | 2009-07-01 | 2011-01-16 | Kwang Yang Motor Co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dle stop of vehicle engine |
TW201102296A (en) * | 2009-07-01 | 2011-01-16 | Kwang Yang Motor Co | Vehicle idle stop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setting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5015A (zh) | 2013-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50673B1 (en) | Secondary light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s | |
US8600617B2 (en) | Vehicle light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172959A (zh) | 平衡车 | |
JP2012011970A (ja) | 鞍乗型車両の発光ダイオード点灯回路 | |
TWI496715B (zh) | A riding drive device and a motorcycle having the riding drive device | |
TWI391562B (zh) |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xtinguishing and igniting in idle state | |
US20190337444A1 (en) | Motorcycle comprising an auxiliary lighting device | |
JP5991248B2 (ja) | 鞍乗型の車両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
ITTO990244A1 (it) | Veicolo provvisto di un sistema di comando per l'arresto/avviamentodel motore | |
JP5932530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ITTO20000529A1 (it) | Dispositivo di rilevamento per la sella di un motociclo. | |
CN109591686B (zh) | 一种汽车自动熄灯保护系统 | |
JP5465557B2 (ja) | 車両用灯火器 | |
KR101730894B1 (ko) | 차량용 램프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208271356U (zh) | 适配安全座椅的安全电路及儿童安全座椅 | |
WO2014112173A1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02935806A (zh) | 汽车碰撞的安全装置 | |
JP5720383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アイドリングストップ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 |
TWI535586B (zh) | 引擎控制裝置及具備其之車輛 | |
TW201408866A (zh) | 跨坐型車輛 | |
CN208134547U (zh) | 一种电动车鞍座开关控制系统 | |
CN104210579A (zh) | 车灯控制器 | |
JP6020635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アイドリングストップ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 |
JP6100634B2 (ja) | 着座検出装置 | |
JP5941815B2 (ja) | 車両の保護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