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652B - 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4652B
TWI494652B TW101146740A TW101146740A TWI494652B TW I494652 B TWI494652 B TW I494652B TW 101146740 A TW101146740 A TW 101146740A TW 101146740 A TW101146740 A TW 101146740A TW I494652 B TWI494652 B TW I4946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region
light
anisotropic
scatte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6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7405A (zh
Inventor
Masaya Tamaki
Tatsuya Yata
Yoko Fukunaga
Masashi Mitsui
Hiroto Katagiri
Masahide Sugiyama
Original Assignee
Tomoegawa Co Ltd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oegawa Co Ltd,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Tomoega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37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4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46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一種各向異性散射體。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使得一顯示裝置之一顯示區中之光之一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及一種包含使用如上文所提及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影像顯示區段之顯示裝置。
已知藉由控制外部光之一反射率來顯示一影像之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舉例而言,一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包含反射外部光之一反射器電極或諸如此類,且藉由控制一液晶材料層對外部光之反射率來顯示一影像。由於包含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顯示裝置藉由利用外部光來顯示影像,因此允許其獲得電力消耗減少、厚度減少及重量減少,且因此其用作(舉例而言)在可攜式終端機中使用之裝置。
藉由使在影像顯示區段之顯示區中之光之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而允許包含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顯示裝置增加針對一預定觀看位置之反射率,藉此補償由於以彩色顯示而附隨之一反射率降低所致之一可見性降低且阻礙自偏離該預定觀看位置之一位置觀看影像。舉例而言,在第2004-110055號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中闡述一種將一定向散射膜安置於一液晶面板之一前表面上作為一各向異性散射體之顯示裝置。
在包含反射影像顯示區段(其包含各向異性散射體)之顯示裝置中,甚至在該影像顯示區段顯示相同灰階之一影像時,亦取決於外部光之一入射角度之一值及出射光之一射出角度之一值而改變一影像觀看者看到之光之強度。因此,該影像顯示區段之大小增加得越多,該影像觀看者將越感覺到所觀看之光之強度不均勻性,且將越具有該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一印象。
期望提供一種各向異性散射體,其允許減輕一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且用於使得一顯示裝置之一顯示區中之光之一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及提供一種包含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顯示裝置,該反射影像顯示區段包含經調適以使該顯示區中之光之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之各向異性散射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各向異性散射體,其經組態以允許一顯示裝置之一顯示區中之光之一散射特性具有一角度相依性,且經組態以沿一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散射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顯示裝置,該反射影像顯示區段包含一各向異性散射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允許一顯示區中之光之一散射特性具有一角度相依性。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沿一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散射特性,以允許在自一預定觀看位置觀看其中顯示一相同灰階之一影像之顯示區時該影像之一照度係均勻的。
在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闡述實施例之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中,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闡述實施例之包含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該顯示裝置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中之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以允許在自一預定觀看位置觀看其中顯示一相同灰階之一影像之顯示區時該影像之一照度係均勻的。因此,允許減輕由該觀看者看到之光之強度不均勻性所致之該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
應瞭解,前述一般說明及下文詳細說明兩者皆係例示性且意欲提供對所主張之本發明技術之進一步闡釋。
包含附圖以提供對本發明之一進一步理解,且該等附圖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該等圖式圖解說明實施例且與說明書一起用於闡釋本發明技術之原理。
接下來,將參考隨附圖式詳細地闡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並不限於實例性實施例且在實施例中之各種數值及材料僅係說明性的。在以下說明中,相同編號將用於相同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之元件,且將省略重複性說明。應注意,將以下文之次序做出說明。
1.根據本發明之實例性實施例關於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般說明 2.第一實施例 3.第二實施例(及其他) [根據本發明之實例性實施例關於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般說明]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中,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包含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在下文中,在某些情形中根據本發明將此等散射體簡稱為各向異性散射體)中,光之一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一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在自包含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上之一預定觀看位置觀看其中顯示相同灰階之影像之一顯示區時,允許藉由有利地設定光之散射特性之一改變而使得一影像之照度均勻。此處,「使得影像之照度均勻」囊括照度係充分均勻之一情形且亦囊括照度在實際使用中係均勻之一情形。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可具有使得光之一散射中心軸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之一結構。
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允許此一結構:沿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定向之一區形成為其中混合地存在低折射率區及高折射率區之一區,且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之間的一邊界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厚度方向形成之一角度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在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之間的一折射率差較佳地係約0.01或一般而言更高,更佳地係約0.05或更高,且再更佳地係約0.10或更高。
此處,散射中心軸係指關於其幾乎對稱地展現入射光之 一各向異性散射特性之一軸。換言之,該軸沿大部分散射光之一入射方向延伸。散射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與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表面之一法向方向所界定之一角稱作散射中心軸之一極限角。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中,散射中心軸基本上自各向異性散射體之表面之法向方向傾斜。應注意,雖然為方便闡述起見將基於其中散射中心軸投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之表面上之一方向與一Y方向平行之假設來進行說明,但其僅係說明性的。
另一選擇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可具有光之散射強度之一分佈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之一結構。
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可允許此一結構:沿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定向之區形成為其中混合地存在低折射率區及高折射率區之一區,且接近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間的邊界(包含邊界本身)之一折射率改變程度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各向異性散射體可藉由使用(舉例而言)含有一光反應化合物之一組合物來組態。舉例而言,允許藉由用來自一預定方向之光照射含有在光聚合作用之前及之後展現折射率之某些改變之一組合物及一光聚合作用引發劑之一基底材料來獲得各向異性散射體。可自眾所周知之光反應材料(諸如,舉例而言,具有基可聚合及/或陽離子性可聚合官能基之聚合物及類似材料)內適當地選擇在其中發生光反應之一部分與其中不發生光反應之一部分之間觀察到折射 率之某些改變之一材料以用作上文所提及之組合物之材料。藉由光照射而允許(舉例而言)具有基可聚合及/或陽離子性可聚合官能基之材料之聚合作用之眾所周知之材料可用作光聚合作用引發劑。
另一選擇係,可使用藉由將不同折射率之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混合在一起而製備之一組合物。舉例而言,亦可藉由用來自預定方向之光(諸如(舉例而言)紫外線或諸如此類)照射含有藉由將一光反應化合物與一非光反應聚合物化合物混合在一起而製備之一組合物之一基底材料而獲得該各向異性散射體。可自諸如(舉例而言)丙烯酸樹脂、苯乙烯樹脂及諸如此類之眾所周知材料內選擇一材料用作非光反應聚合物化合物。亦可使用藉由將兩種光反應化合物混合在一起而製備之一組合物。
可藉由藉助一眾所周知之塗佈方法將上文所提及之組合物塗佈於(舉例而言)由一聚合物材料製成之一膜形基底基板上來獲得含有該組合物之基底材料。
取決於組態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材料及其一製造方法,經光反應之部分及未經光反應之部分分別可經組態以使得此等部分分別形成百葉窗狀之區(舉例而言,如稍後闡述之圖2C中所圖解說明),或可經組態以使得此等部分分別形成一柱區及環繞該柱區之一周邊區(舉例而言,如稍後闡述之圖2D中所圖解說明)。
可給出一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及電子紙作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實 例。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包含反射外部光之一反射器(諸如一反射器電極)或諸如此類,且藉由控制一液晶材料層對外部光之反射率來顯示一影像。電子紙執行一操作(諸如,舉例而言,根據將顯示之一影像之圖案移動白色及黑色色料(pigment)之一操作)以改變其表面之反射率而藉此顯示該影像。自顯示移動影像及彩色影像之一觀點來看,將反射液晶顯示面板用作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組態係較佳的。
更具體而言,可允許此一組態:使用包含一前基板、一後基板及安置於前基板與後基板之間的一液晶材料層之液晶顯示面板來形成影像顯示區段,且各向異性散射體安置於前基板側上。
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可允許此一結構:藉由層壓複數個散射部件來組態各向異性散射體,且在散射部件中之至少一者中之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包含:(舉例而言)包含一共同透明電極之前基板、包含像素電極之後基板、安置於前基板與後基板之間的液晶材料層及諸如此類。可允許像素電極反射光之一組態,且亦可允許一透明像素電極與一反射膜組合且該反射膜反射光之一組態。對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操作模式不存在特定限制,除非阻礙一反射顯示操作。舉例而言,可使用以諸如一所謂的VA(垂直對準)模式及ECB(電控雙折射)模式之一模式驅動之一液晶顯示面板。
應注意,(舉例而言)在一像素中包含一反射顯示區與一透射顯示區兩者之一半透射液晶顯示面板稱為具有反射與透射顯示區段兩者之特性之一半透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實例。可視具體情形來使用如上文所提及之一半透射影像顯示區段。亦即,「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亦囊括「半透射影像顯示區段」。
對影像顯示區段之形狀不存在特定限制,且舉例而言,該影像顯示區段可具有一橫向矩形形狀或一縱向矩形形狀。當以(M,N)標識在影像顯示區段中之像素之數目M×N時,諸如(舉例而言)(640,480)、(800,600)、(1024,768)及諸如此類之用於影像顯示之解析度之數個值可圖解說明為(舉例而言)用於橫向矩形影像顯示區段之(M,N)之值,且藉由相互替換上文所提及之值而獲得之值可圖解說明為(舉例而言)用於縱向矩形顯示區段之解析度之值。然而,值並不限於以上值。
驅動影像顯示區段之一驅動電路可使用各種電路組態。此等電路可使用已知電路元件及諸如此類組態。
當充分穩定時且亦當實質上穩定時滿足本文中呈現之各種條件,且准許在設計中或生產中將出現之各種變化形式之存在。
[第一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係關於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 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一顯示裝置100包含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1,反射影像顯示區段1包含其中如圖1中所圖解說明來陣列化像素12之一顯示區11。影像顯示區段1包含一反射液晶顯示面板且併入至一殼體40中。影像顯示區段1藉由一非所圖解說明之驅動電路或諸如此類來驅動。應注意,在圖1中以一部分切除狀態來圖解說明殼體40。諸如(舉例而言)陽光或諸如此類之外部光入射於顯示區11上。為方便闡述起見,假定顯示區11與一X-Y平面平行且觀看一影像之側係一+Z方向。
圖2A係圖解說明該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圖2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圖2C及圖2D係各自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中之低折射率區及高折射率區之一配置之一實例之示意性透視圖。
圖2A中圖解說明之影像顯示區段1包含反射液晶顯示面板,該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具有如稍後所闡述之圖3中所圖解說明之一前基板18、一後基板14及安置於前基板18與後基板14之間的一液晶材料層17。圖2A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編號10標識液晶顯示面板之一部分,包含圖3中所圖解說明之前基板18、後基板14及安置於前基板18與後基板14之間的液晶材料層17。各向異性散射體20安置於前基板18側上。圖2A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編號30標識液晶顯示面板之一 部分,包含圖3中所圖解說明之一四分之一波板31、一半波板32及一偏光板33。
影像顯示區段1可係矩形的且13A、13B、13C及13D標識其各別側。側13C係一前側,且側13A與側13C相對。舉例而言,側13A及側13C中之每一者之長度係約12[cm],且側13B及側13D中之每一者之長度係約13[cm]。然而,此等值僅係說明性的。
各向異性散射體20可係一薄片狀(膜狀)元件,(舉例而言)其厚度較佳地自約0.02[mm]至約0.5[mm](兩者皆包含在內),且厚度更佳地自約0.03[mm]至約0.2[mm](兩者皆包含在內)。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中,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如參考稍後闡述之圖5A及圖5B而稍後詳細地闡述,在第一實施例中光之散射中心軸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更具體而言,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以便使在自一預定觀看位置觀看其中顯示相同灰階之影像之顯示區11時一影像之照度均勻。
沿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平面內方向定向之一區形成為其中混合地存在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舉例而言,具有微米級大小)之一區。應注意,為方便圖解說明起見,在圖2A至圖2D等中省略用作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一基底之一透明膜或諸如此類之標識。
各向異性散射體20由(舉例而言)含有一光反應化合物之 一組合物組態。各向異性散射體20可具有: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形成為百葉窗形之區之一組態(舉例而言,如圖2C中所圖解說明)、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分別形成柱區及環繞該柱區之周邊區之一組態(舉例而言,如圖2D中所圖解說明)或任何其他適合組態。圖2D圖解說明其中(舉例而言)一經光反應之組合物生長成柱區形式以便具有一高折射率之一實例。
雖然每一低折射率區21之一厚度方向之寬度及每一高折射率區22之一厚度方向之寬度皆圖解說明為如同其在圖2C中係固定的一樣,但此等寬度僅係說明性的。類似地,雖然各別柱區之形狀經圖解說明為如同其在圖2D中彼此相同一樣,但此等形狀亦僅係說明性的。
如圖2B至圖2D中所圖解說明,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可傾斜地形成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內。雖然如稍後闡述之圖5B中所圖解說明,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一散射中心軸S相對於一顯示裝置100之一觀看表面之一法向方向(一Z軸方向)傾斜,但認為其軸向方向幾乎沿循其中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定性地延伸之一方向。另外,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認為散射中心軸S投射至X-Y平面上之一定向在圖2C中所圖解說明之情形中沿正交於其中百葉窗區延伸之一方向之一方向引導,且在圖2D中所圖解說明之情形中在散射中心軸S已投射至X-Y平面上時沿其中柱區之陰影延伸之一方向引導。
此處,為方便闡述起見,假定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 區22形成為如圖2C中所圖解說明之百葉窗形狀之區,且其中百葉窗形之區延伸之一方向與X方向平行。
接下來,將參考圖3闡述影像顯示區段1之一結構之一實例。由諸如(舉例而言)一丙烯酸樹脂或諸如此類之一聚合物材料製成之一扁平膜15形成於由(舉例而言)一玻璃材料製成之後基板14上,且由諸如(舉例而言)鋁或諸如此類之一金屬材料製成之一反射器電極16形成於扁平膜15上。反射器電極16之一表面形成為一鏡面精製表面形狀,且反射器電極16對應於各別像素12而安置。諸如(舉例而言)一TFT(薄膜電晶體)或諸如此類之一元件對應於每一像素12而連接,以便控制一信號線與反射器電極16之間的電連接。應注意,在圖3中省略對TFT及諸如信號線及諸如此類之各種佈線之圖解說明。
由諸如(舉例而言)一ITO(氧化銦錫)或諸如此類之一透明導電材料製成之一未圖解說明之共同電極安置於由(舉例而言)一玻璃材料製成之前基板18上。每一像素12形成為一組子像素,且一濾色片或諸如此類對應於每一子像素安置以用於色彩顯示。應注意,為方便圖解說明起見,在圖3中省略對共同電極及諸如此類之標識。
液晶材料層17安置於前基板18與後基板14之間。一編號17A示意性地標識含納於液晶材料層17中之一液晶分子。液晶材料層17經安置以具有一厚度,藉助此厚度,液晶材料層17將在光藉由一未圖解說明之間隔件或諸如此類在一預定條件下從中往返穿過時充當一半波板。
各向異性散射體20安置於前基板18之一表面上,該表面與其上安置有液晶材料層17之表面相對。此外,四分之一波板31、半波板32及偏光板33安置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上。
已自外部入射之光藉由極化板33變成沿一預定方向定向之線偏振光,然後其一偏振平面藉由半波板32而旋轉90度,且然後藉由四分之一波長板31變成圓偏振光。經如此變成圓偏振光之光透射穿過液晶材料層17、自反射器電極16反射、然後再次透射穿過液晶材料層17、由各向異性散射體20散射、然後透射穿過四分之一波板31及半波板32且到達偏光板33。控制欲施加至像素電極及諸如此類之一電壓以控制液晶材料層17中之液晶分子17A之一定向狀態,藉此允許控制在已自反射器電極16反射之後透射穿過偏光板33之光之量。
圖4A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圖4B係圖解說明根據一參考實例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
相對於Z軸以一傾斜狀態形成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一厚度方向形成之一角度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中,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 厚度方向(Z方向)形成之角度經設定以隨著其自-Y方向側上之一端朝向+Y方向側上之一端逼近而增加。亦即,如圖4A中所圖解說明,該角度經設定以使得在-Y方向側端(對應於圖2A中之側13C側)上獲得一角θ1 、在一中心部分上獲得一角θ2 (>θ1 )且在+Y方向側端(對應於圖2A中之側13A側)上獲得一角θ3 (>θ2 )。
另一方面,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之厚度方向形成之角度經設定為一幾乎固定值。舉例而言,如圖4B中所圖解說明,該角度經設定以幾乎固定為角θ1 ,而無論其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之一位置如何。
圖5A係圖解說明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之入射光與散射光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圖5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散射中心軸之一改變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當光已自幾乎沿循其中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之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如藉由圖5A中之(a)所圖解說明而延伸之一方向之一方向入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上時,光經散射且射出。另一方面,當光已自幾乎正交於其中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之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如藉由圖5A中之(b)所圖解說明而延伸之方向之一方向入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上時,光未加改變地透射穿過各向異性散射體20A。由於在根據如上文 所闡述之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形成之角度經設定為幾乎固定值,因此其散射中心軸S幾乎固定,而無論其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中之位置如何。
另一方面,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中,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厚度方向(Z方向)形成之角度經設定以隨著其自-Y方向側端朝向+Y方向側端逼近而增加。因此,光之散射特性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具體而言,散射中心軸S根據其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中沿Y方向之一位置改變而連續地改變,如圖5B中所圖解說明。
圖6A係圖解說明在外部平行光入射於裝置上時顯示裝置與一影像觀看者之間的一位置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具體而言,圖解說明當觀看者以一外部光入射方向與影像顯示區段1正常方向形成一角α之一狀態在距顯示區11一距離LZ之一位置處看到一影像時獲得之一情況。
藉由一表達式β=tan-1 (YD/LZ)來判定圖式中圖解說明之一角β,此時YD標識沿Y方向之影像顯示區段1之一長度。因此,長度YD越長,角β之值增加越多。
在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取代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一組態之參考實例之一影像顯示區段1'上顯示相同灰階之一影像之一狀態下,反射光相對於已以角α入射之光之一量變曲線展現如圖6B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特性。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圖6A中之一點B處之入射光之強 度變得相對高於一點A處之入射光之強度。因此,影像觀看者感覺到所觀看之光之強度之非均勻性且具有該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另外,由於點A與點B之間的反射光強度之一差隨著影像顯示區段1'之大小增加而增加,因此隨著影像顯示區段1'之大小定性地增加而強化該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
另一方面,由於散射中心軸S在圖5B中所圖解說明之使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影像顯示區段1中連續地改變,因此改變點B處之反射光之量變曲線。因此,由於如圖6C中所圖解說明,點B處之反射光之強度近似點A處之反射光之強度,因此允許減輕該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
應注意,可藉由取決於影像顯示區段之設計及規格藉助實驗或諸如此類來適當地判定一有利條件而設定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界定之角度將如何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厚度方向連續地改變。
允許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藉助諸如(舉例而言)紫外線或諸如此類之光照射一基底材料20'以便連續地改變入射角,該基底材料係藉由(舉例而言)在諸如(舉例而言)一PET(聚對酞酸乙二酯)膜或諸如此類之一基板上塗佈含有一可光聚合化合物之一光反應組合物而製備。
舉例而言,允許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各向異性散射體20:在其中基底材料20'如同圖7A中所圖解說明之一彎曲 表面彎曲之一狀態下,藉助來自一光照射裝置50A之光照射(等等)基底材料20',其中光照射裝置50A沿一固定方向輻照光。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允許藉由調整使基底材料20'彎曲之一條件來調整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散射中心軸S之一改變。
另一選擇係,各向異性散射體20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在其中(舉例而言)基底材料20'如圖7B中所圖解說明保持平坦之一狀態下,藉助來自一光照射裝置50B之光照射(等等)基底材料20',其中光照射裝置50B幾乎徑向地輻照光。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可藉由調整光照射裝置50B中所包含之一光學元件(諸如(舉例而言)一未圖解說明之透鏡或諸如此類)來調整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散射中心軸S之改變。
應注意,雖然在上文所提及之說明中已將各向異性散射體20闡述為一單個部件,但其可具有藉由層壓複數個散射部件而組態之一結構。
圖8係圖解說明根據一修改實例之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
在此修改實例中,藉由層壓圖5A中所圖解說明之組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與圖5B中所圖解說明之組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來組態各向異性散射體。在如上文所提及之一組態中,在一或多個各向異性散射體中之光之散射特性可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第二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亦係關於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在第二實施例中,一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光之散射強度之一分佈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更具體而言,沿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平面內方向定向之一區形成為其中混合地存在低折射率區及高折射率區之一區,且接近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之間的邊界(包含邊界本身)之折射率改變程度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因此,光之散射特性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更具體而言,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之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以便使在自一預定觀看位置觀看其中顯示相同灰階之影像之顯示區11時一影像之照度均勻。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200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在組態上相同,但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結構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之結構。藉由用一影像顯示區段2取代圖1中所圖解說明之影像顯示區段1且藉由用顯示裝置200取代顯示裝置100來獲得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00之一示意性透視圖,且因此將省略此示意性透視圖。另外,藉由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取代圖2A中所圖解說明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且藉由用影像顯示區段2取代影像顯示區段1來獲得用於圖解說明在第二實施例中使用之影像顯示區段之結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且因此將省略該示意性透視圖。
圖9A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類似於在第一實施例中所闡述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沿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平面內方向定向之一區形成為其中混合地存在低折射率區21及高折射率區22(舉例而言,具有微米級大小)之一區。應注意,可允許其中混合地存在具有小於微米級大小之大小之區21及區22之一組態。
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結構基本上與根據已在第一實施例之說明中參考圖4B闡述之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之結構相同。然而,各向異性散射體220與各向異性散射體20A的不同之處在於:接近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之折射率改變程度經設定以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亦即,如圖9A中所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相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厚度方向形成之角度亦經設定為一幾乎固定值。舉例而言,該角度經設定以幾乎固定為角θ1 ,而無論其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之位置如何,如同圖4B中所圖解說明之實例。
然而,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如圖9A中所圖解說明,接近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之折射率改變程度經設定以在其自+Y方向側端(對應於圖2A中之側13A側)到達-Y方向側端(對應於圖2A中之側13C側)時變 得較平緩。
現在將參考圖9B闡述一種製造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方法。允許藉由以下方式來製造各向異性散射體220:在一基底材料20'經設定以具有一預定溫度分佈之一狀態下,藉助來自光照射裝置50A之光照射基底材料20',基底材料20'係藉由在諸如(舉例而言)PET膜或諸如此類之一基板上塗佈含有一可光聚合化合物之一光反應組合物而製備,光照射裝置50A沿一固定方向輻照光。
此處,當將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形成百葉窗形之區時,可使用經由一未圖解說明之透鏡或諸如此類將自光照射裝置50A輻照之光變成沿X軸方向擴散且沿Y軸方向準直之光之一光源。當將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形成柱區及環繞柱區之周邊區時,可使用經由一未圖解說明之透鏡或諸如此類將自光照射裝置50A輻照之光變成沿X軸方向及Y軸方向兩者準直之光之一光源。
光反應組合物之反應程度取決於基底材料之溫度。溫度越高,組合物之反應越定性地加速。因此,允許藉由以下方式獲得如圖9B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結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20:達成基底材料20'之溫度隨著其接近如圖9B中所圖解說明之-Y方向側而降低之一溫度分佈來。
圖10A係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之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明晰時入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上之光之散射特性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圖10B及圖10C係各自圖解說明一光接受角度與光之一透射 率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圖表。圖11A係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之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之間的邊界不明晰時入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上之光之散射特性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圖11B及圖11C係各自圖解說明在光接受角度與光之透射率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圖表。
在圖10B及圖10C之圖表中之指示散射開之光之一展開部分隨著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中之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變得定性地模糊而改變成窄的。
圖12A係圖解說明在外部平行光入射於裝置上時顯示裝置與一影像觀看者之間的一位置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具體而言,圖解說明如下一情形:在一外部光入射方向與影像顯示區段2之法向方向形成角度α之一狀態下,觀看者在距顯示區11距離LZ之一位置處觀看一影像。該位置關係與圖6A中所闡述之位置方向相同。
在其中如第一實施例中所闡述在使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0A之影像顯示區段1'上顯示相同灰階之影像之一狀態下,反射光相對於以角度α入射之光之一量變曲線展現(舉例而言)如圖12B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特性。另一方面,由於光之散射強度之分佈在使用根據圖9A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220之影像顯示區段2上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因此點A處之反射光之量變曲線改變。因此,由於點A處之反射光之強度近似如圖12C中所圖解說明之點B處之反射光之強度,因此允許減 輕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
應注意,可藉由取決於影像顯示區段之設計及規格藉助實驗或諸如此類來適當地判定一有利條件而設定在低折射率區21與高折射率區22之間的邊界附近之折射率改變程度如何沿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應注意,雖然已在上文之說明中將各向異性散射體220闡述為一單個部件,但散射體220可具有藉由以與在第一實施例中參考圖8所闡述之方式相同之方式層壓複數個散射部件來組態之結構。
雖然已具體闡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文所提及之實施例且基於本發明之技術概念之各種修改係可能的。
舉例而言,在包含諸如(舉例而言)如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一閱讀燈之一照明系統60之一顯示裝置300中,外部光不平行且以一角度分佈入射於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3上。
在上文所提及之情形中,影像顯示區段3與影像觀看者之間的位置關係係如圖14中所圖解說明。亦在如上文所提及之一組態中,考量入射光之角度分佈之情況下光之散射特性經設定以沿一各向異性散射體320之一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或/及光之散射強度之分佈經設定以沿各向異性散射體320之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藉此允許減輕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
因此,可能自本發明之上文所闡述之實例性實施例及修改達成至少以下組態。
(1)一種各向異性散射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允許一顯示裝置之一顯示區中之光之一散射特性具有一角度相依性,且經組態以沿一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該散射特性。
(2)如(1)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一散射中心軸。
(3)如(1)或(2)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包含沿該平面內方向之一區,該區具有混合地提供於該區中之一低折射率區及一高折射率區,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間的一邊界相對於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厚度方向形成之一角度。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一散射強度之一分佈。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包含沿該平面內方向之一區,該區具有混合地提供於該區中之一低折射率區及一高折射率區,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接近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間的一邊界之折射率之一改變之一程度。
(6)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其包含一各向異性散射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允許一顯示區中之光之一散射特性 具有一角度相依性,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經組態以沿一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該散射特性,以允許在自一預定觀看位置觀看其中顯示一相同灰階之一影像之該顯示區時該影像之一照度係均勻的。
(7)如(6)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影像顯示區段包含一反射液晶顯示面板,該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具有一前基板、一後基板及安置於該前基板與該後基板之間的一液晶材料層,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接近該前基板安置。
(8)如(6)或(7)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包含經層壓之複數個散射部件,且該等散射部件中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該散射特性。
本發明含有與於2012年3月5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之日本優先專利申請案JP 2012-047561中所揭示之標的物相關之標的物,該日本優先專利申請案之全部內容藉此以引用方式併入。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取決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做出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其歸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即可。
1‧‧‧影像顯示區段/反射影像顯示區段
1'‧‧‧影像顯示區段
2‧‧‧影像顯示區段
3‧‧‧影像顯示區段
10‧‧‧編號
11‧‧‧顯示區
12‧‧‧像素
13A‧‧‧側
13B‧‧‧側
13C‧‧‧前側/側
13D‧‧‧側
14‧‧‧後基板
15‧‧‧扁平膜
16‧‧‧反射器電極
17‧‧‧液晶材料層
17A‧‧‧液晶分子
18‧‧‧前基板
20‧‧‧各向異性散射體
20A‧‧‧各向異性散射體
20'‧‧‧基底材料
21‧‧‧低折射率區
22‧‧‧高折射率區
30‧‧‧編號
31‧‧‧四分之一波板
32‧‧‧半波板
33‧‧‧偏光板
40‧‧‧殼體
50A‧‧‧光照射裝置
50B‧‧‧光照射裝置
60‧‧‧照明系統
100‧‧‧顯示裝置
220‧‧‧各向異性散射體/散射體
300‧‧‧顯示裝置
320‧‧‧各向異性散射體
A‧‧‧點
B‧‧‧點
LZ‧‧‧距離
S‧‧‧散射中心軸
X‧‧‧方向/軸
Y‧‧‧方向/軸
YD‧‧‧長度
Z‧‧‧方向/軸
(a)‧‧‧位置
(b)‧‧‧位置
α‧‧‧角
β‧‧‧角
θ1 ‧‧‧角
θ2 ‧‧‧角
θ3 ‧‧‧角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
圖2A係圖解說明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透視圖,圖2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且圖2C及圖2D係各自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中之低折射率區及高折射率區之一配置之一實例之示意性透視圖。
圖3係圖解說明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
圖4A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且圖4B係圖解說明根據一參考實例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5A係圖解說明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中之入射光與散射光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且圖5B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散射中心軸之一改變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6A係圖解說明在外部平行光入射時顯示裝置與一影像觀看者之間的一位置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圖6B係用於圖解說明在使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時影像觀看者感覺到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一情況之一示意性圖表,且圖6C係用於圖解說明允許藉由使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而減輕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之一情況之一示意性圖表。
圖7A與圖7B係各自圖解說明一種製造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之方法之一實例之示意圖。
圖8係圖解說明根據一修改實例之一反射影像顯示區段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
圖9A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且圖9B係圖解說明一種製造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之方法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10A係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一低折射率區與一高折射率區之間的一邊界明晰時入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上之光之一散射特性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且圖10B及圖10C係各自圖解說明一光接受角度與光之一透射率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圖表。
圖11A係圖解說明在各向異性散射體之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之間的邊界不明晰時入射於各向異性散射體上之光之一散射特性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且圖11B及圖11C係各自圖解說明光接受角度與光之透射率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圖表。
圖12A係圖解說明在外部平行光入射時顯示裝置與一影像觀看者之間的一位置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圖12B係用於圖解說明在使用根據參考實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時影像觀看者感覺到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一情況之一示意性圖表,且圖12C係用於圖解說明允許藉由使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各向異性散射體而減輕影像之品質係具金屬光澤之印象之一情況之一示意性圖表。
圖13係圖解說明包含諸如(舉例而言)一閱讀燈之一照明 系統之一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實例之一示意性剖面圖。
圖14係圖解說明在包含照明系統之顯示裝置與影像觀看者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20‧‧‧各向異性散射體
21‧‧‧低折射率區
22‧‧‧高折射率區
X‧‧‧方向/軸
Y‧‧‧方向/軸
Z‧‧‧方向/軸
θ1 ‧‧‧角
θ2 ‧‧‧角
θ3 ‧‧‧角

Claims (12)

  1. 一種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係用以使顯示裝置之顯示區中之光之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以光之散射中心軸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變化之方式構成;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之區係以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所混合之區來形成;且對於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厚度方向,上述低折射率區與上述高折射率區之邊界所成之角度係在該顯示區被平行之外部光照射時,對於在該顯示區之中自觀察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點A之反射光之強度,以在與該點A不同之點B之反射光之強度為近似之方式,於平面內方向之一方向連續地增加。
  2. 如請求項1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中自該顯示區至該觀察位置之距離為LZ,該顯示區之一方向之長度為YD,連接該觀察位置及該點B之直線與對於該顯示區之法線所成之角度為β時,β係以β=tan-1 (YD/LZ)表示。
  3.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反射影像顯示區段,其包含各向異性散射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用以使顯示區中之光之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以光之散射中心軸於平面內方向 連續地變化之方式構成;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之區係以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所混合之區來形成;且對於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厚度方向,上述低折射率區與上述高折射率區之邊界所成之角度係在該顯示區被平行之外部光照射時,對於在該顯示區之中自觀察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點A之反射光之強度,以在與該點A不同之點B之反射光之強度為近似之方式,於平面內方向之一方向連續地增加。
  4. 如請求項3之顯示裝置,其中自該顯示區至該觀察位置之距離為LZ,該顯示區之一方向之長度為YD,連接該觀察位置及該點B之直線與對於該顯示區之法線所成之角度為β時,β係以β=tan-1 (YD/LZ)表示。
  5. 如請求項3或4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影像顯示區段包含反射液晶顯示面板,該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具有前基板、後基板及安置於該前基板與該後基板之間的液晶材料層;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配置於該前基板側。
  6. 如請求項3或4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包含經層壓之複數個散射部件;且該等散射部件中之至少一者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該散射特性。
  7. 一種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係用以使顯示裝置之顯示區中 之光之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以光之散射強度之分佈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之方式構成;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之區係以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所混合之區來形成;且於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邊界附近之折射率之改變之程度係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
  8. 如請求項7之各向異性散射體,其中於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邊界附近之折射率之改變之程度係在該顯示區被平行之外部光照射時,以對於在該顯示區之中自觀察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點A之反射光之強度近似於與該點A不同之點B之反射光之強度之方式,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增加。
  9.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反射影像顯示區段,其包含各向異性散射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用以使顯示區中之光之散射特性具有角度相依性;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以光之散射強度之分佈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之方式構成;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之平面內方向之區係以低折射率區與高折射率區所混合之區來形成;且於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邊界附近之折射率之改變之程度係以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之方式構 成。
  10. 如請求項9之顯示裝置,其中於該低折射率區與該高折射率區之邊界附近之折射率之改變之程度係在該顯示區被平行之外部光照射時,以對於在該顯示區之中自觀察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點A之反射光之強度近似於與該點A不同之點B之反射光之強度之方式,於平面內方向連續地增加。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影像顯示區段包含反射液晶顯示面板,該反射液晶顯示面板具有前基板、後基板及安置於該前基板與該後基板之間的液晶材料層;且該各向異性散射體係配置於該前基板側。
  12. 如請求項9或10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各向異性散射體包含經層壓之複數個散射部件;且該等散射部件中之至少一者以沿該平面內方向連續地改變該光之該散射特性。
TW101146740A 2012-03-05 2012-12-11 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TWI494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7561A JP5818719B2 (ja) 2012-03-05 2012-03-05 表示装置および異方性散乱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405A TW201337405A (zh) 2013-09-16
TWI494652B true TWI494652B (zh) 2015-08-01

Family

ID=49042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6740A TWI494652B (zh) 2012-03-05 2012-12-11 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74365B2 (zh)
JP (1) JP5818719B2 (zh)
KR (1) KR101970019B1 (zh)
CN (1) CN103293752B (zh)
TW (1) TWI494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0081B2 (ja) * 2011-03-08 2015-06-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5873980B2 (ja) * 2011-06-08 2016-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826676B2 (ja) 2012-03-06 2015-12-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1421961B1 (ko) 2013-08-27 2014-07-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 사판형 컴프레셔 구조
JP6508531B2 (ja) * 2013-10-17 2019-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採光部材、採光器、および採光部材の設置方法
CN105829924B (zh) * 2014-01-21 2018-10-19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各向异性光学膜
JP2015161926A (ja) *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JP2015206879A (ja) * 2014-04-18 2015-11-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62017A (ja) * 2014-09-19 2016-04-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259706B (zh) * 2015-11-26 2018-07-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59451B (zh) 2017-03-31 2022-04-01 日商巴川製紙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各向異性光學膜之導光積層體及使用該導光積層體的面狀光源裝置
JP6955884B2 (ja) * 2017-03-31 2021-10-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US20210036265A1 (en) * 2019-07-30 2021-02-0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Internal Light Reflection Suppres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2930B (en) * 1998-04-08 2001-02-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ight scatter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043216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散乱異方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14311A (ja) * 2001-10-03 2003-04-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散乱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200301369A (en) * 2001-12-28 2003-07-01 Clariant Int Ltd Optical film with controlled light-scattering and light-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20050225687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Naofumi Yamauchi Screen and image projector using the screen
CN1782802A (zh) * 2004-12-04 2006-06-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5388B2 (ja) 2000-12-13 2011-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590729B2 (ja) * 2000-12-21 2010-12-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軸外し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2318311A (ja) * 2001-04-20 2002-10-31 Clariant (Japan) Kk 制御された散乱・透過特性を有する光学フィルム
JP2005049764A (ja) * 2003-07-31 2005-02-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散乱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339672B2 (ja) * 2003-11-28 2009-10-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
JP2005352404A (ja) * 2004-06-14 2005-12-22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角補償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47527A (ja) * 2004-08-03 2006-02-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用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090861B2 (ja) * 2007-11-07 2012-12-05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拡散媒体
JP5090862B2 (ja) * 2007-11-07 2012-12-05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拡散媒体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光源ユニット
JP2011185969A (ja) * 2010-03-04 2011-09-2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2053501A1 (ja) * 2010-10-21 2012-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拡散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JP5656194B2 (ja) * 2011-08-29 2015-0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2930B (en) * 1998-04-08 2001-02-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ight scatter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043216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散乱異方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14311A (ja) * 2001-10-03 2003-04-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散乱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200301369A (en) * 2001-12-28 2003-07-01 Clariant Int Ltd Optical film with controlled light-scattering and light-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20050225687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Naofumi Yamauchi Screen and image projector using the screen
CN1782802A (zh) * 2004-12-04 2006-06-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2227A (ja) 2013-09-12
KR101970019B1 (ko) 2019-04-17
KR20130101452A (ko) 2013-09-13
CN103293752B (zh) 2017-03-29
CN103293752A (zh) 2013-09-11
US20130229603A1 (en) 2013-09-05
JP5818719B2 (ja) 2015-11-18
TW201337405A (zh) 2013-09-16
US9274365B2 (en)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4652B (zh) 顯示裝置及各向異性散射體
US9223169B2 (en) Display device
US9529223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nisotropic scattering member
CN10452076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083597B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与制作方法
CN10420492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3894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06920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6082078B2 (ja) 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