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724B -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與含有其之行動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與含有其之行動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724B
TWI485724B TW102131657A TW102131657A TWI485724B TW I485724 B TWI485724 B TW I485724B TW 102131657 A TW102131657 A TW 102131657A TW 102131657 A TW102131657 A TW 102131657A TW I485724 B TWI485724 B TW I4857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ydrogen
energy storage
porous
electroly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1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3761A (zh
Inventor
唐納德S 加德納
金瑋
陳朝輝
查理斯W 荷茲華士
凱利L 派特
文範基
約翰L 古斯塔夫生
Original Assignee
英特爾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特爾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特爾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3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3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7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2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Description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與含有其之行動電子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一般係關於能量儲存器,並且尤其是關於電氣化學電容性能量儲存裝置。
發明背景
現代社會依賴著能量之備妥可利用性。隨著能量的需求增加,能夠有效地儲存能量之裝置可能漸增地重要。因而,能量儲存裝置,包含電池、電容器、電氣化學電容器(EC),(包含假性電容器以及電氣雙層電容器(EDLC)(在其他名稱之中,有時被稱為超級電容器))、混合式EC、以及其類似者,是廣泛地被使用於電子領域及其他領域中。尤其是,電容器是廣泛地被使用於自電氣電路以及電力傳送至電壓調整以及電池更換之應用範圍。電氣化學電容器是具特徵於高能量儲存容量、快速充電/放電能力、與大使用週期,並且其他所需的特性包含高電力密度、小尺度、以及低重量,並且因此成為供使用於許多能量儲存應用中之大有潛力的候選者。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能量儲 存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一電解質之第一複數個通道,該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二電解質之第二複數個通道,該第二電極具有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等第一與第二電極之至少一者是一多孔性矽電極;並且該等第一與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鈍化層。
100‧‧‧能量儲存結構
101‧‧‧能量儲存裝置
102‧‧‧導電性支撐結構
110‧‧‧導電性結構
111‧‧‧通道
112‧‧‧表面開孔
115‧‧‧多孔性結構表面
120‧‧‧導電性結構
121‧‧‧通道
122‧‧‧表面開孔
125‧‧‧多孔性結構表面
130‧‧‧分離器
140‧‧‧導電性塗層
150‧‧‧電解質
231‧‧‧溝槽
330‧‧‧電氣雙重層(EDL)
400‧‧‧多孔性結構
402‧‧‧未蝕刻層
411‧‧‧通道
500‧‧‧能量儲存裝置
510‧‧‧電極
511‧‧‧表面
512‧‧‧通道
514‧‧‧電解質
520‧‧‧電極
521‧‧‧表面
522‧‧‧通道
524‧‧‧電解質
530‧‧‧分離器
535‧‧‧鈍化層
700‧‧‧行動電子裝置
701‧‧‧外罩
710‧‧‧積體電路(IC)晶圓
720‧‧‧能量儲存裝置
800‧‧‧製造能量儲存裝置之方法
810-850‧‧‧製造一能量儲存裝置流程步驟
900‧‧‧系統
901‧‧‧構件
902‧‧‧構件
910‧‧‧電路板
912‧‧‧第一端
914‧‧‧第二端
920‧‧‧能量儲存裝置
揭示之實施例將自下面詳細說明的閱讀、配合圖形中之相關附圖而較佳地被了解,於圖形中:圖1以及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能量儲存結構的橫截面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被形成在一多孔性結構通道內之雙電氣層的展示圖;圖4a以及圖4b分別地是多孔性矽結構之表面以及橫截面切片之影像;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能量儲存裝置部份的橫截面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具有碳化氫終端表面的電極之分解表示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含有能量儲存裝置的行動電子裝置之分解展示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圖解說明製造能量儲存 裝置的方法之流程圖;以及圖9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腦系統的分解表示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為了圖解說明之簡明以及清晰之故,描繪之圖形圖解地說明一般構造方式,並且習知的特點以及技術之說明與細節可能被省略,以避免非必要地混淆所說明之本發明實施例的討論。另外地,圖形中之元件不必定得是依其尺度被繪製。例如,圖形中一些元件之尺度可以相對至其他元件而被放大以協助改進對本發明實施例之了解。某些圖形可以理想化形式被展示以便協助了解,例如,當在真實情況之下結構被展示具有直線、銳角、及/或平行平面或其類似者時將很可能顯著地較少對稱性以及整齊性。不同圖形中之相同參考號碼表示相同元件,而相似參考號碼可以,但是不必定地,表示相似元件。
說明文中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用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其類似者,如果有的話,將被使用以在相似元件之間辨認並且不必定地得是用於說明一特定的序列或時間順序。應了解,因此被使用之用詞在適當情況下是可交換的,以至於在此處被說明之本發明實施例是,例如,可依除了那些被圖解說明者之外或此處說明的不同方法之順序而操作。同樣地,如果一方法於此處被說明如包括一系列之步驟,如被呈現於此處之此等步驟的順序不必定得是僅可於其中被進行之此等步驟的順序,並 且某些敘述之步驟可被省略,及/或某些未於此處被說明的其他步驟可被添加至該方法。更進一步地,用詞“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其任何變化,是欲涵蓋非唯一的內容,以至於包括一元件列表之一處理程序、方法、物件、或裝置是不必定得受限定於那些的元件,但是可包含未明確地被列在或內存於此等處理程序、方法、物件或裝置中的其他元件。
說明文中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用詞“左方”、“右方”、“前面”、“後面”、“頂部”、“底部”、“在其上”、“在其下”、以及其類似者,如果有的話,除非明確地或藉由本文脈絡被指示,否則是被使用於描述之目的並且不必定地得是用於描述永久性之相對位置。應了解,因此被使用之用詞在適當情況之下是可交換的,以至於除了那些被圖解說明的或於此處被說明者之外,此處說明之本發明實施例是,例如,可於其他方位中操作。如此處使用之用詞“被耦合”,被界定作為以電氣或非電氣方式直接地或間接地連接。此處說明如“相鄰至”彼此的物件可以是彼此實際接觸、彼此近接相鄰,或彼此在相同的一般區域或地區中,如使用詞組之本文脈絡所適用。詞組“於一實施例中”之出現不必定地得都是指示相同之實施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能量儲存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一電解質之第一複數個通道;以及一第二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二電解質之第二複數個通道。該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並且該第二 電極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等第一與第二電極之至少一者是一多孔性,並且該等第一與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鈍化層。
雖然此處許多討論將集中於電氣化學電容器,該“能量儲存裝置”稱呼明確地包含-除了電氣化學電容器(EC)外-還包含混合電氣化學電容器(類似於電氣化學電容器,其將在下面更詳細地被討論),電池、燃料電池、以及儲存能量之相似裝置。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能量儲存裝置可廣泛地被使用於多種應用中,包含個人電腦(PC)、包含桌上型以及膝上型(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智慧型手機、音樂播放機、伺服器、其他電子裝置、汽車、巴士、火車、飛機、其他輸送工具、家庭能量儲存器、對於藉由太陽能或風能產生器,尤其是能量收集裝置,以及許多其他者,所產生的能量之儲存器。
電氣化學電容器根據相似於那些管理習見的平行板電容器之原理而操作,但是卻具有某些重要的差異。 一個主要的差異係關於電荷分離機構。對於一重要類別之EC,這通常採用所謂的電氣雙層、或EDL之形式,而不是採用習見電容器的介電質。該電氣雙層(EDL)被產生在一電解質以及一高表面區域電極之間的一介面,其是藉由在該介面之一側上之電子(或電洞)以及在另一側上之離子電荷載體的電氣化學性能而被產生,並且不管在該雙層內之二個層是如此接近在一起之事實,而導致一有效的電荷分離。(實際分離距離是在一單一奈米之級數上。)因此,一般 的EDL電容器可被考慮作為儲存電荷於其之EDL中。對於EDL之各層,其是當一電壓被施加跨越介面時被形成,是導電性的,導電藉由電解質中之離子以及藉由電極中之電子/電洞被進行,但是雙層之性質防止電流免於跨越它們之間的界線而流動。(該EDL將進一步地在下面配合圖3被討論。)
如於習見的電容器中之所知,一EDL電容器中之電容是成比例於電極之表面區域並且成反比例於電荷分離距離。一EDL電容器中可達到非常高之電容,部分地是由於可歸因於多通道多孔性結構之非常高之表面區域並且由於可歸因於EDL之奈米尺度電荷分離距離,其由於電解質之存在而上形成,如上面之說明。一型式之電解質,其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被使用,是一離子液體。另一型式之電解質是包括一含有離子之溶劑的電解質。有機電解質、水電解質、以及固態電解質也是可能的。
另一類別之電氣化學電容器是假性電容器,其中,除了EDL電容之外,一另外的儲存機構-其是法拉第式(Faradaic)而非靜電式之一者-可形成在某些型式電極表面。該另外的儲存機構通常被稱為“假性電容”,並且是具特徵於相似於許多固態電極電池之操作的一電荷儲存處理程序。該等二個儲存機構彼此互補,甚至是可能比EDL電容獨自地導致的能量儲存電位較大。通常,假性電容器之一電極是被覆蓋著一過渡金屬氧化物、一適當的導電性聚合物、或組成儲存電荷之活性材料的相似材料。這些材料 可與一電解質使用,例如,一氫氧化鉀(KOH)溶液;當裝置被充電時,電解質將與材料作用並且驅動能量被儲存之電荷轉移反應。更明確地,這些材料經由高度地可逆表面以及接近表面之電子轉移(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法拉第-Faradaic))反應而儲存它們多數的能量,由於快速充電以及放電動力,其使得比於習見電池中之大量儲存有較高的電力。
應了解,假性電容器可使用電解質(除了上述之一者外)被構成。例如,含離子溶劑,例如,(四氧硫酸鋰)Li2 SO4 或六氟磷酸鋰(LiPF6 )可被使用作為電解質;這些導致一插入反應,其涉及將核素嵌進入主結構表面而不會破壞任何聯結。這反應,相同於先前提及的其他假性電容性反應,導致一電荷轉移,因此也是法拉第(Faradaic)式並且被視為一氧化還原反應,雖然是一特殊型式之氧化還原反應。
混合電氣化學電容器是結合EC以及電池屬性之能量儲存裝置。於一範例中,被覆蓋著一鋰離子材料之一電極與一電氣化學電容器被結合,以便產生具有一EC之快速充電與放電特性以及一電池之高能量密度的裝置。另一方面,混合EC,相同於電池,具有比電氣化學電容器較短的預期使用期。
接著參看至圖形,圖1以及2是能量儲存結構100之橫截面圖,其將被使用以引導介紹將有助於對本發明實施例之了解的概念以及結構之啟始討論。如圖1中之圖解說明,能量儲存結構100包括一能量儲存裝置101以及一導電 性支撐結構102。(於一些實施例中,支撐結構102可被省略。)另外地,如圖2中之圖解說明,能量儲存結構100包括能量儲存裝置101以及一非導電性支撐結構102。
能量儲存裝置101包括一導電性結構110以及一導電性結構120,其是藉由電子絕緣體以及離子導體之一分離器130而彼此分離。分離器130防止導電性結構110以及120實際地彼此接觸,因而防止電氣短路。(於其他實施例中,為了在下面討論之理由,一分離器不是必須的並且可被省略。)
於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性結構110以及120之至少一者包括一含有複數個通道之多孔性結構,其之各者具有至多孔性結構之一表面的一開孔。這特點是將在下面被說明的處理程序範例之結果,其被使用以形成於某些實施例中之多孔性結構。如一範例,該多孔性結構可被形成在導電性或半導體材料之內。另外地,該多孔性結構可被形成在一絕緣材料之內(例如,氧化鋁),該絕緣材料已被覆蓋一導電性薄膜(例如,一原子層沈積(ALD)導電性薄膜,例如,鈦氮化物(TiN)、鎢或釕)。就這點而言,具有較大導電性之材料是有利的,因為它們降低能量儲存裝置之有效串聯電阻(ESR)。於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導電性結構110以及導電性結構120兩者皆包括此一多孔性結構。因此,導電性結構110包括通道111,其具有至對應的多孔性結構之表面115的開孔112,並且導電性結構120包括通道121,其具有至對應的多孔性結構之表面125的開孔122。
各種組態之能量儲存裝置101是可能的。於圖1之實施例中,例如,能量儲存裝置101包括二個不同的多孔性結構(亦即,導電性結構110以及導電性結構120),其利用在其間的分離器130而面對面地被結合在一起。如另一範例,於圖2之實施例中,能量儲存裝置101包括一單一平面多孔性結構,於其中一第一部份(導電性結構110)是藉由含有分離器130之一溝槽231而與一第二部份(導電性結構120)分開。該等導電性結構之一者將是裝置之正端並且另一導電性結構將是負端。溝槽231可沿著一直線而分離導電性結構110以及120,但是另外地亦可使用更複雜形狀(例如,在二叉合電極的指部之間的曲徑空間)使它們分離。
如一範例,分離器130可以是一滲透性薄膜或其他多孔性聚合物分離器。一般而言,該分離器防止正極以及陰極之實際接觸(其可能導致裝置中之電氣故障),而允許離子電荷載體之轉移。除了聚合物分離器之外,許多其他分離器型式也是可能的。這些包含非編織纖維薄片或其他非編織分離器、液態薄膜、聚合物電解質、固態離子導體、玻璃纖維、紙張、陶器、以及其類似者。於一些實施例中,非編織分離器是以隨機方位或以一方向樣型被配置之纖維的濃縮物。
應注意到,分離器,雖然被展示於圖2中,其於圖解說明之組態中可能不是必須的,因為,例如,支撐結構102可被使用以保持在結構110以及120之間的實際分離。如另一範例,導電性結構110以及120各可被附帶至一 陶質封裝(未被展示),其將維持二個導電性結構彼此實際地分離。
如一範例,導電性結構110以及120之多孔性結構可藉由一濕性蝕刻處理被產生,於該濕性蝕刻處理中,一液體蝕刻劑被施加至導電性結構表面,其以至少有點相似於水可於岩石中刻出通道之方式而蝕刻導電性結構之部份。這是為何以此方式被形成之各通道具有至導電性結構表面之一開孔:該濕性蝕刻方法是不能夠產生完全地隔離之腔室,亦即,在多孔性結構內之腔室不具有至表面之開孔(類似於一氣泡陷於一岩石內部)。這不是說,因為其他材料之存在或添加,那些的開孔不能被覆蓋著其他材料或以其他的方式被閉合-其實際上是很可能發生於許多實施例中-但是,根據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不論是否被覆蓋,上述至表面之開孔是各個多孔性結構中之各通道的一特點。(於開孔可被完全覆蓋之一實施例中,其是用於電路或其他接線之一位置的一外延矽層在通道頂部上被增大。)藉由正確的蝕刻劑,其將可能自廣泛之多種材料而構成具有上述特性之多孔性結構。各種形式之矽-包含冶金等級矽、單晶體矽、多晶體矽、以及絕緣體上之矽-是作用很好之一材料。如一範例,多孔性矽結構可藉由蝕刻具有氫氟酸(HF)以及醇(乙醇、甲醇、異丙基等等)之混合的矽基片而被產生。更通常地,多孔性矽以及其他多孔性結構可藉由如電鍍以及色斑蝕刻之此等處理程序被形成。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蝕刻技術將在下面更詳細地被討論。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能是特別適用於能量儲存裝置之一些其他材料(除矽之外),是多孔性鍺以及多孔性錫。
使用多孔性矽之可能的優點包含其與現有的矽技術之協調性以及其於地球外殼中之豐富性。多孔性鍺享有對於材料之現有技術的一相似優點,並且,如比較至矽,將享有進一步的可能優點,其之特有氧化物(鍺氧化物)是水溶性並且因此是可容易地被移除。(形成在矽表面上之特有氧化物,可捕捉電荷,其是一非所需的結果。)多孔性鍺也是高度地可相容於矽技術。使用多孔性錫之可能優點,其是一零帶隙材料,包含其提高之相對於某些其他導電性以及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
其他材料也可被使用於多孔性結構,包含半導體材料,例如,鎵砷化合物(GaAs)、銦磷化合物(InP)、硼氮化合物(BN)、矽碳化合物(SiC)、以及合金,例如,矽以及鍺之合金。有機半導體也可被使用。於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材料-或甚至絕緣材料-可被處理以使得它們具有導電性(或更高度導電性)。一範例是矽,其是衰退性地被摻雜硼。除了多孔性半導體基片之外,多孔性導電基片也可被使用於EC,其包含,於某些實施例中,由碳或金屬(例如,銅、鋁、鎳、鈣、鎢、鉬以及錳)所構成之基片。
被使用以構成多孔性結構之蝕刻可使用一電氣化學蝕刻被達成,該電氣化學蝕刻使用氟化氫以及醇之稀釋混合以形成可經由基片之一主要部份而延伸的奈米細孔。如一範例,多孔性結構,例如,多孔性半導體結構110 或120,可藉由使用如上面提及的HF混合之一蝕刻劑而施加一電氣化學蝕刻技術至具有0.7毫歐姆-公分(mΩ-cm)之一啟始電阻率的一固態矽晶圓上而被備妥。在大約地每平方公分25毫安培(mA/cm2 )至500mA/cm2 範圍中之電流密度可被使用。(在這些數值中之面積成分係涉及在細孔形成之前的一基片表面面積。)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先前討論涉及多孔性結構。這些多孔性結構,如上所述,可被形成在多種材料之內,包含矽(以各種形式,包含冶金等級矽、單晶體矽、多晶體矽以及絕緣體上之矽)、鍺、鎵砷化合物、銦磷化合物、硼氮化合物、鎘銻化合物、錫、銅、鋁、鎳、鈣、鎢、鉬、錳、矽碳化物、有機半導體、以及矽鍺合金。構成多孔性結構之材料,於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被摻雜增加其之導電性的元素;這可使用習知技術的標準技術被完成。於一實施例中,形成多孔性結構之材料是矽並且該摻雜物種類是硼,其可,例如,以1019 個原子/cm3 之濃度被引介進入矽中。其他可能的摻雜物包含磷以及砷(雖然這些以及其他的n型摻雜物在蝕刻期間需要一照明處理程序,而p型摻雜物則不需要)。
依靠電氣化學蝕刻作為通道產生技術之本發明實施例具有用以引介構成多孔性結構之摻雜物進入材料中的另一理由。其中矽以及一氫氟酸蝕刻劑被包含,其被認為是高電場吸引在缺陷以及在細孔之尖端的電洞,其協助在來自蝕刻劑的矽以及氟之間的反應。其被認為該處理程 序包含以液體形式之四氟化矽(SiF4 )分子的形成。該四氟化矽被拉掉並且最終自通道被沖洗掉,而留下結合至側壁之氫原子並且同時形成H2 (氫氣),其接著像氣體一樣冒泡地消失。一些氫原子留下;這些則與其餘矽原子結合。這處理程序向下蝕刻通道(各向異性地),相反於以一各向同性方式而橫向地展開(其將簡單地磨光表面而不形成通道)。作為最佳地了解的另外細節在下面被提及(雖然其必須說,多孔性矽形成之機構的精確細節仍是至少有點不清楚)。
一般而言,在通道形成期間,半導體之直接溶解幾乎總是對抗於氧化加上其後的氧化物溶液。蝕刻劑(例如,氫氟酸),因此,必需是可分解氧化物。對於分解反應以及因而通道形成於一半導體中之第二必要條件是電洞之可利用性。矽表面,與水性氫氟酸溶液接觸時,由於氫消耗電洞而成為飽和,並且傾向相對於電解質不起化學作用(這在蝕刻處理期間保護通道側壁)。如果一電壓被施加至電極,則呈現於一矽晶圓中之洞孔開始朝向矽-電解質介面遷移。在該介面,一洞孔移除一矽結合並且因而使得一個矽原子更易於與電解質互動。最後,矽原子被轉移進入溶液中。電極分解進入具有最佳電流密度之區域並且通道被形成於幾乎沒有電流密度之區域中。根據不同的模式,該通道成長之初始可開始在微腔室、結構缺陷處、機械應變區域、或表面電場的局部性擾動。
再次參看至圖1以及2,能量儲存結構100進一步包括(於圖1之圖解說明的實施例中)在至少一部份的多孔性 結構上以及在至少一些通道111及/或通道121中的一導電性塗層140。此一導電性塗層可能是必須的,以便保持或提高多孔性結構之導電性,其也可降低ESR,因而改善性能。例如,具有較低的ESR之一裝置是可傳送較高的功率(其可就愈大加速度,更大馬力等等而被表明)。相對地,較高的ESR(在通常勝過一般電池內部之情況)限制可用的能量數量,至少部份地是由於大量能量作為熱而被浪費,其是對於長時期的性能以及安全兩者之一主要的考慮因素。
圖1以及2中之圖解說明的是電解質150,其引起EDL,如上面之說明。電解質150(以及於此處說明之其他電解質)使用圓圈之隨機配置被表示於圖形中。這表示是打算表達電解質是含有自由離子電荷載體之物質(液體或固體,包含類似膠體之材料)的概念。為方便起見,該等圓圈被選擇並且不欲暗示對電解質成分或質量之任何限制,包括對於離子電荷載體之尺度、形狀或數目的任何限制。
在電解質150的引進之後,一電氣雙層在多孔性結構之通道內被形成,如分解地被展示於圖3中。於那圖形中,一電氣雙重層330已在通道111之一者內被形成。EDL 330由二成分所構成:通道111側壁之電荷(被展示如圖3中之正電荷,但是於其他實施例中,其可以是負的);以及電解質中之自由離子電荷載體。EDL 330因此提供電荷之分離,其是電容器起作用所必須的。如先前之說明,大的電容,並且,因此,EDL電容器之能量儲存電位部分地由於在電解質離子電荷載體以及電極表面電荷之間小的(大約 地1奈米(nm))分離距離而上升。
應注意到,圖1以及圖2多孔性結構之展示是高度地理想化,於其中剛好只提到一範例,所有的通道111以及121被展示如只垂直地延伸。實際上,該等通道可以複數個方向分岔出以產生混亂、無序之樣型,其可能有點像被展示於圖4a以及4b中之多孔性結構。
圖4a以及4b分別地是,多孔性結構400(於此情況中多孔性矽)的一表面以及一橫截面切片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影像。如圖解之展示,多孔性結構400含有複數個通道411。應了解,通道411很可能是扭轉並且沿著它們的長度方向轉動,以至於一單一通道可能具有垂直與水平兩部份以及既不完全地垂直也不完全地水平,但是落在其間之部份。注意到於圖4b中,通道延伸接近至,但是不完全達到蝕刻結構之底部,因此留下未蝕刻矽層402在通道之下。於一實施例中,未蝕刻層402作用如同用於多孔性結構400之一支撐結構(以及用於對應的能量儲存裝置,未被展示),並且因此是支撐結構102之等效者。於一些實施例中,如上所述,該支撐結構可被省略。
蝕刻處理程序,如先前所述,被使用以形成多孔性矽而導致啟始地覆蓋著含有核素之矽-氫之一表面。這氫隨著時間被解吸,導致晶格間隔中的收縮,並且因此導致可能引起多孔性區域之破裂的機械應力。在氫解吸以及張力之間的一相關性已在攝氏300及400(℃)之間的熱退火期間試驗性地被發現。此外,環境中多孔性矽表面之老化, 尤其是,當伴隨著熱處理時,轉換其成為二氧化矽。在其他理由中,這是非所需的,因為二氧化矽:是一電氣絕緣體;產生一串列電容而降低總電容;並且因電解質而產生不穩定性,因為其隨著時間而增大。
因氫解吸引起的問題可藉由限定細孔之深度至大約為10微米(或“μm”)而被減輕,但是這方法限定被儲存在多孔性矽為基礎之EC中的總能量,並且其增加處理程序之成本。本發明實施例提出藉由電氣化學地處理表面以便移除氫並且使表面鈍化而具有鈍化層(例如,一導電性薄膜)之氫解吸論點,因此保護表面,改善(降低)ESR,並且使能夠形成強健以及穩定的裝置。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能量儲存裝置500的部份橫截面圖。能量儲存裝置500是相似於圖1以及2之能量儲存結構100,以及共有許多特性,但是以較大的尺度被展示,以便更清楚地展示將在下面討論之某些結構細節。
如圖5中之圖解展示,能量儲存裝置500包含藉由一分離器530(等效於能量儲存結構100之分離器130)被分離的一電極510(等效於能量儲存結構100之導電性結構110)以及一電極520(等效於能量儲存結構100之導電性結構120)。 電極510以及520之至少一者是由多孔性矽所構成。電極510具有一表面511並且包括複數個含有一電解質514之通道512(其中只有一個被展示),並且多孔性半導體結構520具有一表面521且包括複數個含有一電解質524之通道522。於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表面511以及521各包括一鈍化層535。 於其他(未展示)實施例中,那些的表面可能僅有一者包括一鈍化層;這允許(或考慮到)下列之可能性:(1)二個電極可能是由不同的材料所構成;以及(2)該等二個電極可能不同地被鈍化(例如,使用不同的材料及/或技術)而一電極被鈍化或另一者可能根本不被鈍化。
於一實施例中,鈍化層535包括複數個矽-碳結合。這些矽-碳結合可包含在Si(矽)原子以及C(碳)原子之間之正常的共價結合,以及離子結合與類似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s)的其他互動。如於此處使用之用詞“結合”,包含所有的這些互動以及任何能夠保持有關的粒子或化合物者於定位之其他者。此等結合-以及其他參數,例如,它們代表之鈍化層百分比,-可使用分析技術,例如,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學(FTIR)而被檢測。如一範例,鈍化層535可藉由,例如,碳化、氫碳化合、氫矽烷化、以及其類似者之處理而被形成,如在下面之進一步地說明。
應被提及的是,由矽-碳結合構成的一鈍化層將是非常穩定的-如此穩定因而可能是不易於沉積其他材料在其之上。一矽-碳鈍化層因此可能必須被功能化-或許使用此處其他地方討論之相同類型的處理程序-以便恢復一些程度之反應性。(功能化,其應被提及,是一形式之表面修改,其為了控制表面上之分子的化學反應之目的,而引介功能群至一表面上。)僅稍後恢復一些(至少)反應性可能有違常理地減低第一系列處理步驟中之反應性。但是,表面上之矛盾可被了解,應了解到:(1)所有處理程序的總目 標是增加鈍化裝置之可用性;以及(2)不同於自含有核素的矽-氫存在產生的啟始反應性(如上面之說明,其導致非所需並且通常是不可控制的反應),藉由功能化被恢復之反應性是穩定的、被控制的並且可被最佳化,以至於其僅藉由選擇材料或化合物而發生。
於一實施例中,鈍化層535包括一碳化氫終端表面。這於圖6中分解地被呈現。
有一機會藉由,例如,引介鈍化層535使多孔性矽表面鈍化,其可產生於一惰性表面中,或產生於比所需的較少反應性之一表面中。(由於其接受或結合隨後被放進可能有利於它們的性質之位置的沈積材料之能力,一反應性表面可能是所需的)。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一鈍化層(例如,藉由碳化、氫碳化合、氫矽烷化)的一多孔性矽表面,可根據進一步的實施例,使用例如,十一碳烯酸或十一碳烯醛的熱添加之技術而被功能化(或重新被功能化)。此處應注意到,在這些處理程序不全然導致完全地惰性表面之意義上,碳化、氫碳化合以及氫矽烷化它們本身也可能被考慮為功能化技術(除了鈍化技術之外)。(碳化達到最接近於如此之處理,但是即使在碳化表面反應之後仍然是可能)。然而,各技術主要地減低矽-氫結合以及呈現在表面上之矽懸擺結合(鈍化)的數量,並且於該處理程序中其轉換表面方式,使得它除了含有核素之啟始矽-氫存在中的原始反應(功能化)之外還將有不同地反應。
於各種實施例中,鈍化層可以是導電性或可作用 如同一插入障礙物(或二者)。於相同或其他實施例中,其可包括在矽以及一金屬之間的複數個結合。可被使用於本文脈絡中之金屬範例包含鐵、鈷以及鎳。於實施例中,利用那些範例金屬,矽-氫(Si-H)結合者可於在多孔性矽形成期間或於其後,使用藉由溶液之蝕刻技術,例如,氧氟酸溶液含鐵硝酸鹽(或含有金屬離子的其他水溶液)而以矽-鐵(Si-Fe)、矽-鈷(Si-Co)或矽-鎳(Si-Ni)被交換。多孔性矽表面接著藉由金屬離子而成為鈍化。
更進一步地,於各種實施例中,對抗於藉由電解質之化學反應,鈍化層可提供保護,或其可促進與一隨後的層-或許一固態電解質或其類似者之附著力。上面提及的所有結果(例如,附著力促進、對抗於化學反應之保護、導電性、插入障礙、被動性)有助於引動一電極將可能以不同方式在較高的電壓操作。較高的操作電壓,當然,根據關係E=1/2CV2 (其中,E代表能量、C代表電容並且V代表電壓),會導致增加的能量儲存電位。對於較高可達到的操作電壓之部份理由是呈現在鈍化層中之矽碳結合是非常穩定的-比矽氫結合更穩定。(相同情況也適用於上述之矽-鐵、矽-鈷以及矽-鎳。)確實,矽-氫結合之不穩定性是對於鈍化層之一主要的動機。
雖然鈍化層可以是導電性,如上所述地,一另外的導電層可被使用配合於該鈍化層,以便構成一更佳裝置。如一範例,另外的導電層可以是鈦碳化合物(TiC)或鈦氮化合物(TiN)-或許使用ALD被形成-或可以是包括,例 如,鈦、碳、以及氮之三元化合物。如另一範例,一假性電容性材料-例如,釩氮化合物、釩氧化物、鈮氧化物、一過渡金屬氧化物、一過渡金屬氮化物、或其類似者-可被置於鈍化層之頂部上。
於一實施例中,類似於那些上述者之一能量儲存裝置可被使用作為行動電子裝置之部件,例如,手提電話、智慧型手機、音樂播放機(或其它手持電腦系統)、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或其它行動電話電腦系統)或其類似者。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行動電子裝置700的分解表示圖。如圖7中之展示,行動電子裝置700包括外罩701、一在該外罩內之積體電路(IC)晶粒710、以及在外罩701內並且關聯於IC晶粒710之一能量儲存裝置720,以便可提供能量至IC晶粒。於一些實施例中,“關聯於”IC晶粒710表示能量儲存裝置720以一些方式(例如,藉由被實作在晶粒它本身上;藉由形成封裝上之封裝(PoP)結構或晶片上系統(SoC)結構之部份被實作;等等)被整合進入IC晶粒710中或進入其之封裝中。如一範例,能量儲存裝置720可以是相似於,如上所述以及被展示於圖5中之能量儲存裝置500。但是,應了解,能量儲存裝置500以及720之圖形中的展示可能是不完整,因為它們省略了將很可能,或至少可能,被呈現在一結束裝置中之某些細節。這些可能包含被附帶至特定電極以及各種包裝構件之一個或多個收集器。
IC晶粒710可包括任何型式的積體電路裝置。於一實施例中,IC晶粒710包含一處理系統(單核心或多核心 之任一者)。例如,該IC晶粒可包括一微處理器、一圖形處理器、一信號處理器、一網路處理器、一晶片組,等等。 於一實施例中,該IC晶粒包括一晶片系統(SoC),其具有複數個功能性單元(例如,一個或多個處理單元、一個或多個圖形單元、一個或多個通訊單元、一個或多個信號處理單元、一個或多個安全單元等等)。但是,應了解,被揭示之實施例是不受限定於任何特定型式或其類型的IC裝置。
如上所述,碳化是一種技術,其可被使用以便於一多孔性矽電極上產生一鈍化層。存在著各種碳化方法以及製作法;下面的詳細製作法(用以在多孔性矽上形成一非化學當量矽-碳表面)應被了解地作為展示而非限定。
首先,氫-終端多孔性矽樣本在室溫於氮氣流束之下被沖洗多於30分鐘。這移除氧以及水份。接著,1:1的比率之乙炔(C2 H2 )與氮氣被添加至該氣體流束中。初始的乙炔引進在室溫發生並且接著樣本使用一熔爐或一快速熱處理(RTP)系統在15分鐘的週期上被加熱至500℃。該乙炔流束接著被中斷,並且熔爐或RTP系統在氮氣流束之下被允許冷卻回至室溫。自這些步驟之性能產生之材料可被稱為熱氫碳化式多孔性矽,或THCPSi。一旦該樣本被返回至室溫,該乙炔流束與氮氣以相同的1:1之比率被重新開始,並且接著在10分鐘之後再次被中斷(雖然該氮氣流束被保留)。該等樣本接著在10分鐘之內被提升至820℃。最後,該等樣本在氮氣流束之下被允許向下冷卻回至室溫,最終結果是熱碳化式多孔性矽(TCPSi)。
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而圖解地說明製造一能量儲存裝置之方法800的流程圖。如一範例,方法800之性能可導致一能量儲存裝置相似於在本案別處被說明之能量儲存裝置500及/或能量儲存裝置720。
方法800之步驟810是提供一些量的矽。
方法800之步驟820是使用包括氫氟酸以及醇類之溶液而蝕刻矽,以便形成具有一氫終端表面以及含有複數個通道之至少一第一多孔性矽電極。如一範例,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以及該等複數個通道可以是分別地,相似於首先被展示於圖5中之電極510以及通道512。
方法800之步驟830是使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氫終端表面鈍化。於一實施例中,步驟830包括碳化該氫終端表面。於一實施例中,碳化該氫終端表面包括藉由在大於400℃溫度之一熔爐中暴露該氫終端表面至乙炔,而導致乙炔被吸收進入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氫終端表面。於其他實施例中,此外其他氣體(例如,以烷、甲烷、丙烷、丁烷、戊烷等等)可被使用以代替乙炔或此外之氣體。
於一特定實施例中,步驟830(或另外之步驟)進一步包括在500℃將該氫終端表面暴露至1:1比率的氮氣以及乙炔中。應注意,表面化學作用對於溫度是非常敏感的,扼要地說,其甚至受到於熔爐內之位置所影響。
於另一實施例中,碳化該氫終端表面包括導致乙炔被吸收進入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氫終端表面,其是藉由下列步驟:在一周遭溫度等於一第一溫度,將該氫終端 表面暴露至乙炔之流束中;增加該周遭溫度至至少800℃之一第二溫度;在該第二溫度被達到之前,停止該乙炔之流束;在該第二溫度退火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
於一實施例中,該退火於一氮氣環境中被進行(例如,為了避免形成一氧化物外殼,其將是非所需的,因為其將不是導電性)。於相同或另一實施例中,該退火可被進行經一時間長度,而足以允許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一第一單層以及一第二單層至少50個百分比地各被轉換成多孔性矽碳化物。整個電極是將被轉換至矽碳化合物(SiC),但其更有可能是,剛好首先兩單層將因此被轉換。
再於另一實施例中,步驟830包括以金屬原子取代至少一些的氫原子。適當的金屬範例包含鐵、鈷以及鎳。 再於一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步驟830使用氫矽烷化被進行。
如於習知技術中,氫矽烷化是相似於碳化,但是於溶液中被進行而不是於一熔爐中。一氫-終端多孔性矽表面可藉由引起它與非飽和化合物(例如,烯屬烴以及炔屬烴)反應而被提供一鈍化層,以便形成一穩定的單層。已被展示對於矽之氫矽烷化良好作用的一些化合物是1-戊烯、1-十二碳烯、順式-2-戊烯(cis-2-pentene)、1-戊炔、1-十二碳炔、以及2-己炔。該處理導致以矽-碳結合取代矽-氫結合,其使多孔性矽表面鈍化。
方法800之步驟840是沉積一電解質進入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通道中。如一範例,該電解質可以是相似於圖5中被展示之電解質514。
方法800之步驟850是電氣地連接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至具有一第一極性之一第一電位,並且電氣地連接一第二電極至具有相反於該第一極性之一第二極性的一第二電位。如一範例,該第二電極可以是相似於圖5被展示之電極520。
接著轉至圖9,其圖解說明的是電腦系統900之一實施例。系統900包含被配置在一主機板或其他電路板910上的一些構件。板910包含一第一端912以及一相對的第二端914,並且各種構件可被配置在第一與第二端之任何的一端或兩端上。於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0包含被配置在端912上之一能量儲存裝置920,並且能量儲存裝置920可包括此處說明之任何實施例。如一範例,能量儲存裝置920可以是相似於被展示於圖5中之能量儲存裝置500。
系統900,例如,可包括任何型式的電腦系統,例如,一手持或行動電話電腦裝置(例如,一手機、一智慧型手機、一行動電話網際網路裝置、一音樂播放機、一平板電腦、一膝上型電腦、一桌上型電腦,等等)。但是,所揭示之實施例是不受限定於手持以及其他行動電話電腦裝置,並且這些實施例可以發現其他型式的電腦系統中之應用,例如,桌上型電腦以及伺服器。
電路板910可包括任何適當型式的電路板或其他基片,其可提供在一個或多個被配置於該電路板上的各種構件之間的電氣通訊。於一實施例中,例如,電路板910包括一印刷電路板(PCB),該印刷電路板包括利用一介電質材 料層而彼此分離以及利用導電性通孔被互連之複數個金屬層。任何的一個或多個金屬層可以所需的電路樣型被形成以在耦合於電路板910的構件之間按規定路線傳送-或許配合其他金屬層-電氣信號。但是,應了解,所揭示之實施例是不受限定於上述之PCB,並且進一步地,電路板910可包括任何其他適當的基片。
除了能量儲存裝置920之外,一個或多個另外的構可被配置在電路板910的912、914之一端或兩端之任何端上。藉由範例,如於圖形之展示,構件901可被配置在電路板910之端912上,並且構件902可被配置在電路板之相對端914上。可被配置在電路板910上之另外構件包含其他的IC裝置(例如,處理裝置、記憶體裝置、信號處理裝置、無線通訊裝置、圖形控制器及/或驅動器、音訊處理器及/或控制器等等)、電力傳送構件(例如,一電壓調整器及/或其他的電力管理裝置、一電源供應器,例如,電池、及/或被動裝置、例如、電容器)、以及一個或多個使用者介面裝置(例如,一音訊輸入裝置、一音訊輸出裝置、一袖珍鍵盤或其他資料輸入裝置,例如,一觸控螢幕顯示器,及/或一圖形顯示器,等等)、以及這些及/或其他裝置之任何組合。於一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0包含一輻射護罩。於一進一步的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0包含一冷卻溶液。再於另一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0包含一天線。於更進一步的一實施例中,電腦系統900可被配置在一外罩或箱子之內。其中該電路板被配置在一外罩之內,電腦系統900的一些構件-例如,一使用者 介面裝置,例如,一顯示器或袖珍鍵盤、及/或一電源供應器,例如,電池-可電氣地被耦合於電路板910(及/或被配置在這電路板上的一構件),但是可以是機械地被耦合於該外罩。
雖然本發明已參考特定實施例被說明,那些熟習本技術者應明白,本發明可有各種改變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因此,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是欲為本發明之範疇之展示且不是限定。本發明之範疇是將僅受限定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所請求的範圍。例如,熟習本技術者應明白,此處討論之能量儲存裝置以及相關結構與方法可於多種實施例中被實作,並且這些實施例之某些先前討論不必定是代表所有可能實施例之一完整的說明。
此外,利益、其他優點、以及解決問題之辦法已參照特定實施例被說明。該等利益、優點、解決問題之辦法、以及任何的元件可能導致任何的利益、優點、或解決辦法發生或成為更明確的,但是,不應被理解為任何或所有申請專利範圍之緊要的、所需的、或主要特點或元素。
此外,此處揭示之實施例以及限制,如果該等實施例及/或限制:(1)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是未明確地被宣稱;以及(2)是或可能是在等效原理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專門元件及/或限制因素之等效者時,在貢獻教旨之下是不被提供至公眾。
500‧‧‧能量儲存裝置
510‧‧‧電極
511‧‧‧表面
512‧‧‧通道
514‧‧‧電解質
520‧‧‧電極
521‧‧‧表面
522‧‧‧通道
524‧‧‧電解質
530‧‧‧分離器
535‧‧‧鈍化層

Claims (22)

  1. 一種能量儲存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一電解質之第一複數個通道,該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二電解質之第二複數個通道,該第二電極具有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等第一與第二電極之至少一者是一多孔性矽電極;該等第一與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鈍化層;並且該鈍化層包括複數個矽-碳結合。
  2. 一種能量儲存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一電解質之第一複數個通道,該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二電解質之第二複數個通道,該第二電極具有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等第一與第二電極之至少一者是一多孔性矽電極;該等第一與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鈍化層;並且該鈍化層包括一碳化氫終端(hydrocarbon- terminated)表面。
  3. 一種能量儲存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一電解質之第一複數個通道,該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二電解質之第二複數個通道,該第二電極具有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等第一與第二電極之至少一者是一多孔性矽電極;該等第一與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鈍化層;並且該鈍化層包括在矽以及一金屬之間的複數個結合。
  4. 如請求項3之能量儲存裝置,其中:該金屬是鐵、鈷、以及鎳之一者或多者。
  5. 一種行動電子裝置,其包括:一外罩;一在該外罩內之積體電路晶粒(die);以及一能量儲存裝置,其在該外罩內並且關聯於該積體電路晶粒以便可提供能量至該積體電路晶粒,其中該能量儲存裝置包括:一第一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一電解質之第一複數個通道,該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其包括一含有一第二電解質之第 二複數個通道,該第二電極具有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等第一與第二電極之至少一者是一多孔性矽電極;並且該等第一與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鈍化層。
  6. 如請求項5之行動電子裝置,其中:該鈍化層包括複數個矽-碳結合。
  7. 如請求項5之行動電子裝置,其中:該鈍化層包括一碳化氫終端表面。
  8. 如請求項5之行動電子裝置,其中:該鈍化層是導電性。
  9. 如請求項5之行動電子裝置,其中:該鈍化層包括在矽以及一金屬之間的複數個結合。
  10. 如請求項9之行動電子裝置,其中:該金屬是鐵、鈷、以及鎳之一者或多者。
  11. 一種製造一能量儲存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些量的矽;使用包括氫氟酸之一溶液而蝕刻該矽,以便形成具有一氫終端(hydrogen-terminated)表面且含有複數個通道之至少一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使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該氫終端表面鈍化;沈積一電解質進入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該等通道;以及 電氣地連接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至具有一第一極性之一第一電位,並且電氣地連接一第二電極至具有相反於該第一極性之一第二極性的一第二電位。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使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該氫終端表面鈍化包括碳化該氫終端表面。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碳化該氫終端表面包括藉由在大於400℃溫度之一熔爐中暴露該氫終端表面至乙炔,而導致乙炔被吸收進入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該氫終端表面。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500℃將該氫終端表面暴露至1:1比率的氮氣及乙炔中。
  15.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碳化該氫終端表面包括藉由下列步驟,而導致乙炔被吸收進入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該氫終端表面:在一周遭溫度等於一第一溫度,將該氫終端表面暴露至一乙炔之流束中;增加該周遭溫度至至少800℃之一第二溫度;在該第二溫度被達到之前,停止該乙炔之流束;以及在該第二溫度將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退火。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退火於一氮氣環境(atmosphere)中被進行。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進一步包括:進行該退火經一時間長度,其足以允許該第一多孔性矽電極之一第一單層以及一第二單層至少部份地各被轉換成多孔性矽碳化物。
  18.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氫終端表面包括被結合至矽原子之氫原子;以及使該氫終端表面鈍化包括以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取代至少一些氫原子。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使該氫終端表面鈍化導致一經鈍化表面;並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置放該經鈍化表面於包括十一碳烯酸(undecylenic acid)以及十一碳烯醛(undecylenic aldehyde)之至少一者的一溶液中而功能化該經鈍化表面。
  20.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氫終端表面包括結合至矽原子的氫原子;以及使該氫終端表面鈍化包括以一金屬之原子取代至少一些氫原子。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該金屬是鐵、鈷、以及鎳之一者或多者。
  2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使該氫終端表面鈍化是使用氫化矽烷化(hydrosilylation)而被進行。
TW102131657A 2012-09-17 2013-09-03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與含有其之行動電子裝置 TWI485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21,354 US9093226B2 (en) 2012-09-17 2012-09-17 Energy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PCT/US2013/048681 WO2014042750A1 (en) 2012-09-17 2013-06-28 Energy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3761A TW201413761A (zh) 2014-04-01
TWI485724B true TWI485724B (zh) 2015-05-21

Family

ID=5027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1657A TWI485724B (zh) 2012-09-17 2013-09-03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與含有其之行動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093226B2 (zh)
EP (1) EP2748829A4 (zh)
JP (1) JP5932048B2 (zh)
KR (1) KR101567369B1 (zh)
CN (1) CN104541348B (zh)
BR (1) BR112015002875A2 (zh)
RU (1) RU2578668C2 (zh)
TW (1) TWI485724B (zh)
WO (1) WO20140427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3226B2 (en) 2012-09-17 2015-07-28 Intel Corpo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EP3000776A1 (en) * 2014-09-26 2016-03-30 Anheuser-Busch InBev S.A. Method of dispensing a beverage with variable pressure
CN107683516A (zh) * 2014-10-17 2018-02-09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股份公司 适合用作超级电容器的本体的坯件、超级电容器以及制造多孔硅卷的方法
JP6563364B2 (ja) * 2016-05-31 2019-08-21 株式会社三五 二次電池用負極
EP3570307A1 (en) * 2018-05-18 2019-11-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component
EP3966875A1 (de) * 2019-04-05 2022-03-16 Arno Mecklenburg Integrierbarer kondensator
CN110349749B (zh) * 2019-06-17 2021-10-08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氧化铝介质的微波/射频薄膜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DE102020103469A1 (de) * 2020-02-11 2021-08-12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zyklenstabilen Silizium-Anode für Sekundärbatterie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0403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r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ano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energy storage electrode structures
WO2011123135A1 (en) * 2010-04-02 2011-10-06 Intel Corporation Charge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king same,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 for sam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and micro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8542A (en) 1994-10-28 1996-04-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rous silicon trench and capacitor structures
JP3800726B2 (ja) 1997-05-22 2006-07-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JP2001217162A (ja) * 2000-02-04 2001-08-10 Power System:Kk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AT408288B (de) 2000-05-10 2001-10-25 Funktionswerkstoffe Forschungs Mehrschichtige elektrode
US6480385B2 (en) * 2000-09-13 2002-11-12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cooling thereof
CN100377268C (zh) 2001-03-23 2008-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及其制造方法
US6643119B2 (en) 2001-11-02 2003-11-04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hemical double layer capacitor having carbon powder electrodes
US6833983B2 (en) 2002-02-11 2004-12-21 Intel Corporation Current limiting super capacitor charger
EP1411533A1 (en) 2002-10-09 2004-04-21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JP3643108B2 (ja) * 2003-07-23 2005-04-2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IL153289A (en) 2002-12-05 2010-06-16 Acktar Ltd Electrodes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m
JP3827642B2 (ja) * 2003-01-06 2006-09-27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20070002525A1 (en) 2003-08-27 2007-01-04 Showa Denko K.K. Sheet for capacitor electrod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US7393604B2 (en) 2003-09-15 2008-07-01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JP4371979B2 (ja) 2003-10-10 2009-11-25 ジャパンゴア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電極、および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並びに導電性接着剤
ATE535002T1 (de) 2003-10-10 2011-12-15 Japan Gore Tex Inc Elektrode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doppelschichtkondensator,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elektrischer doppelschichtkondensator und leitfähiger klebstoff
US7541782B2 (en) 2004-03-30 2009-06-0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energy from an ultracapacitor
US7050291B2 (en) 2004-03-31 2006-05-23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ultracapacitor as energy source
TWI255314B (en) 2004-05-28 2006-05-21 Ming-Hsin Sun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at enhances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and product reliability
RU2308112C1 (ru) * 2005-12-26 2007-10-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осток" Анодная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пленка
JP5533912B2 (ja) * 2007-04-04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電極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48977A1 (en) 2008-06-04 2009-12-10 Seeo, Inc Supercapacitors with block copolymer electrolytes
US9058931B2 (en) 2009-01-12 2015-06-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mposite electrode structure
US20100221606A1 (en) 2009-03-02 2010-09-02 Omkaram Nalamasu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porous electrode
US8557480B2 (en) 2009-08-26 2013-10-15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High power density fuel cell comprising an array of microchannels
KR20120093895A (ko) * 2009-10-30 2012-08-23 락히드 마틴 코오포레이션 구조화된 실리콘 배터리 애노드들
US9190694B2 (en) * 2009-11-03 2015-11-17 Envia Systems, Inc. High capacity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KR101119053B1 (ko) 2009-12-22 2012-03-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고체 전해 콘덴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1243863A (ja) 2010-05-20 2011-12-01 Murata Mfg Co Ltd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5809897B2 (ja) * 2010-09-17 2015-1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孔質シリコン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1996775B (zh) * 2010-11-16 2012-07-04 复旦大学 一种固态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JP2014535124A (ja) 2011-09-30 2014-12-25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エネルギー貯蔵デバイスのエネルギー密度及び達成可能な電力出力を増やす方法
US9093226B2 (en) 2012-09-17 2015-07-28 Intel Corpo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0403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r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ano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energy storage electrode structures
WO2011123135A1 (en) * 2010-04-02 2011-10-06 Intel Corporation Charge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king same,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 for sam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and micro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02875A2 (pt) 2017-09-19
EP2748829A4 (en) 2015-04-29
CN104541348B (zh) 2018-01-02
US20140078644A1 (en) 2014-03-20
EP2748829A1 (en) 2014-07-02
TW201413761A (zh) 2014-04-01
RU2578668C2 (ru) 2016-03-27
WO2014042750A1 (en) 2014-03-20
JP5932048B2 (ja) 2016-06-08
KR20140068108A (ko) 2014-06-05
JP2014534633A (ja) 2014-12-18
US9093226B2 (en) 2015-07-28
CN104541348A (zh) 2015-04-22
KR101567369B1 (ko) 2015-11-10
RU2014110487A (ru) 2015-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5724B (zh)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與含有其之行動電子裝置
TWI539474B (zh) 能量儲存裝置、其製造方法、及包含該裝置之行動電子裝置
CN104025225B (zh) 储能结构、制造用于储能结构的支承结构的方法及包含储能结构的微电子组件和系统
TWI506655B (zh) 用於多孔性電化學電容器的奈米加工結構
US8816465B1 (en)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same
TWI493580B (zh) 儲能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儲能裝置的行動電子裝置
US9384903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orous structure for same, and microelectronic assembly and system containing same
Leisner et al. New applications of electrochemically produced porous semiconductors and nanowire arrays
TWI532194B (zh) 具有至少一多孔多晶基板的能量儲存裝置
Ariel et al. Electrochemically controlled transport of lithium through ultrathin 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