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2992B -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 Google Patents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2992B
TWI482992B TW102138485A TW102138485A TWI482992B TW I482992 B TWI482992 B TW I482992B TW 102138485 A TW102138485 A TW 102138485A TW 102138485 A TW102138485 A TW 102138485A TW I482992 B TWI482992 B TW I4829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optical axis
imaging lens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8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3147A (zh
Inventor
Eigo Sano
Masae Sato
Kiyono Tateyama
Manami Kuiseko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23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3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992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備攝像鏡頭的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近年來,隨著搭載有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影像感測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型影像感測器等之攝像元件的攝像裝置的攜帶型終端之日漸普及,為了獲得更高畫質之影像,搭載了組裝具有高像素數之攝像元件的攝像裝置,已經逐漸被供給至市場。雖然具有高像素數之攝像元件會帶來大型化,但近年來朝向像素的高細緻化邁進,高像素數的攝像元件正逐漸變得小型化。隨著攝像元件的高性能化及小型化,先前的攝像鏡頭之設計手法下,會容易趨近於所謂的望遠側。然而,就算攝像元件朝著高性能及小型化邁進,趨近望遠側仍並非理想。又,對於此種高細緻化之攝像元件上所使用的攝像鏡頭,雖然要求高解析力,但解析力會因為F值而有極限,像是先前F2.8左右 的F值,逐漸無法獲得足夠的性能。於是,適合高像素化、高細緻化及小型化之攝像元件,F2.4以下之明亮的攝像鏡頭,逐漸有所需求。作為此種用途的攝像鏡頭,比起4枚或5枚構成之鏡頭而可達成大口徑比及高性能化的6枚構成之攝像鏡頭,已被提出。
作為6枚構成之攝像鏡頭,係有由物體側起依序以具有正折射力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2透鏡、開口光圈、具有正折射力的第3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4透鏡、具有正折射力的第5透鏡、及具有負折射力的第6透鏡所構成的攝像鏡頭,已被揭露(例如專利文獻1)。
然而,上記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係開口光圈是被配置在第2透鏡的後方,為了確保良好的遠心特性,必須要加大攝像鏡頭全長,不適合於小型化。
又,與上記專利文獻1相似之構成,由物體側起依序以具有正折射力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2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3透鏡、具有正折射力的第4透鏡、具有正折射力的第5透鏡、及具有負折射力的第6透鏡所構成的攝像鏡頭,已被揭露(例如專利文獻2)。
然而,上記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攝像鏡頭,係像差補正不夠充分而難以說是充分小型化。又,F值為F2.8而較暗,並沒有辦法對應近年來的高像素化及高性能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55223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188654號說明書
本發明係有鑑於背景技術的問題點而研發,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較先前類型更為小型,同時還能良好補正各種像差,具有F2.4以下之明亮度的6枚構成之攝像鏡頭。
此處,小型攝像鏡頭的尺度,在本發明中的目標是要達到滿足下式程度的小型化。藉由滿足此範圍,就可使攝像裝置全體小型輕量化。
L/2Y<1.00…(9)其中,L:攝像鏡頭全系的最靠物體側之透鏡面起至像側焦點為止的光軸上之距離
2Y:攝像元件的攝像面對角線長(固體攝像元件的矩形實效像素領域的對角線長)
此處,所謂像側焦點,係指對攝像鏡頭入射與光軸呈平行之平行光線時的像點。此外,若在攝像鏡頭的最靠像側的面與像側焦點位置之間,配置有光學式低通濾光枚、 紅外線截斷濾光枚、或攝像元件封裝的保護玻璃等之平行平板的情況下,則平行平板部分係視為空氣換算距離然後計算上記L之值。
關於值L/2Y,較理想係亦可為下式的範圍。
L/2Y<0.90…(9)’
為了達成上記目的,本發明所論之攝像鏡頭,係用來使被攝體像被成像在攝像元件上所需的攝像鏡頭,具有F2.4以下的明亮度;從物體側起依序由: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光軸附近凸面朝向物體側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2透鏡、第3透鏡、第4透鏡、第5透鏡、具有負折射力且在光軸附近凹面朝向像側的第6透鏡所組成;第6透鏡的像側面係為非球面形狀,在與光軸之交點以外之位置上具有極值,開口光圈係被配置在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至第2透鏡之像側面之間;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3≦f/(2×f1×Fno)<1.0…(1)其中,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f1:第1透鏡之焦距
Fno:攝像鏡頭全系之F值
為了獲得小型且像差被良好補正的攝像鏡頭,本發明所論之攝像鏡頭的基本構成係為,從物體側起依序具備: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光軸附近凸面朝向物體側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2透鏡、第3透鏡、第4透鏡、第5透鏡、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光軸附近凹面朝向像 側的第6透鏡。從物體側起依序配置具備第1透鏡、第2透鏡、第3透鏡、第4透鏡、及第5透鏡的正透鏡群、和負的第6透鏡,也就是所謂的望遠型的此種透鏡構成,係對攝像鏡頭全長之小型化有利的構成。
又,藉由將6枚構成當中的2枚以上設計成負透鏡,使得具有發散作用的面增多而容易補正珀茲伐和,可獲得在畫面周邊部都能確保良好成像性能的攝像鏡頭。然後,藉由將第1透鏡的物體側面設計成凸面,可使攝像鏡頭全系的合成主點位置更靠近物體側,有利於攝像鏡頭全長之小型化。
又,藉由將被配置在最靠像側的第6透鏡的像側面設計成非球面,就可良好地補正畫面周邊部上的各種像差。然後,藉由設計成在與光軸之交點以外之位置上具有極值的非球面形狀,可容易確保像側光束的遠心特性。此處,所謂「極值」係指,考慮有效半徑內的透鏡曲面或透鏡剖面形狀之曲線的情況下非球面頂點的切平面或切線會變成垂直於光軸的平面或線段的此種非球面上的線或點。
又,藉由將開口光圈配置在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至第2透鏡之像側面之間,可兼顧攝像鏡頭全長之小型化與良好的遠心特性。然後,藉由將攝像鏡頭的F值設計成F2.4以下的明亮度,可獲得能夠對應近年來高性能化的攝像鏡頭。此外,以上所謂將開口光圈配置在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至第2透鏡之像側面之間,係意味著,以第 1透鏡的物體側面的光軸上的點、和第2透鏡的像側面的光軸上的點為基準而配置的意思。
條件式(1)係為了對應高性能化,對應於將F值設計成2.4以下的明亮度這件事,而且,著眼於6枚透鏡構成當中第1透鏡的焦距係為對攝像鏡頭全體的F值造成影響的主因之一,結果,規定第1透鏡之單體的NA,用來進行攝像鏡頭全長的小型化與良好像差補正所需的條件式。
首先說明條件式(1)的意義。攝像鏡頭全系的F值Fno,係令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為f,令攝像鏡頭全系之口徑為D,而由:Fno=f/D所給定。此處,假定將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予以規格化成1,開口光圈是被配置在第1透鏡附近,則第1透鏡單體的F值FnoL1,係令第1透鏡之焦距為f1,而為FnoL1=(f1/f)/(1/Fno)=(f1×Fno)/f。光學系的開口數NA,係由NA=1/(2×Fno)所給定,因此第1透鏡單體的開口數NAL1係為NAL1=1/(2×((f1×Fno)/f)=f/(2×f1×Fno)。亦即,第1透鏡單體的開口數NAL1係藉由近似值f/(2×f1×Fno)來表示。
藉由使關於開口數NAL1的上記條件式(1)的值f/(2×f1×Fno)低於上限,第1透鏡單體的NA就不會過大,可將第1透鏡所產生的球面像差抑制成較小。另 一方面,藉由超過上記條件式(1)的下限,可適度維持第1透鏡的折射力,可達成攝像鏡頭全長的小型化。
此外,關於值f/(2×f1×Fno),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0.3≦f/(2×f1×Fno)<0.8…(1)’
在本發明的具體之側面中,係於上記攝像鏡頭中,滿足以下條件式(2):-1.1<f6/f<-0.1…(2)其中,f6:第6透鏡之焦距
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條件式(2)係為了將第6透鏡之焦距做適切設定,使得後焦點之確保與攝像鏡頭全長之縮短及像差補正都被兼顧所需的條件式。藉由超過條件式(2)的值f6/f的下限,第6透鏡的負的折射力就不會過強,容易確保後焦點。另一方面,藉由低於條件式(2)的上限,就可適度維持第6透鏡的負的折射力,因此可縮短攝像鏡頭全長,且可良好地補正軸上的色像差。
此外,關於值f6/f,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1.0<f6/f<-0.2…(2)’
本發明的另一側面中,係滿足以下條件式(3):-1.8<f2/f<-0.1…(3)其中, f2:第2透鏡之焦距
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條件式(3)係為了將第2透鏡之焦距做適切設定用的條件式。藉由使條件式(3)的值f2/f低於上限,第2透鏡的負的折射力就不會過強到超過需要,可將周邊部的彗星像差或扭曲像差變小。另一方面,藉由超過條件式(3)的下限,可適度維持第2透鏡的負的折射力,對於珀茲伐和的降低或像面彎曲的補正,具有效果。
此外,關於值f2/f,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1.7<f2/f<-0.2…(3)’
本發明的再另一側面中,係滿足條件式(4):0.3<r1/f<0.6…(4)其中,r1: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的曲率半徑
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條件式(4)係為了將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的曲率半徑做適切設定,是用來達成攝像鏡頭全長的縮短化與適切像差補正所需的條件式。第1透鏡係若考慮在物體側面具有比較強的曲率,藉由使條件式(4)的值r1/f低於上限,可適度維持第1透鏡的物體側面的折射力,可第1透鏡與第2透鏡的合成主點配置成更靠近物體側,可縮短攝像鏡頭全長。另一方面,藉由超過條件式(4)的下限,第1透鏡的物體側面的折射力就不會過大到超出需 要,可將第1透鏡上所發生的高次球面像差或彗星像差,抑制得較小。
此外,關於值r1/f,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0.35<r1/f<0.55…(4)’
本發明的再另一側面中,係滿足條件式(5):0.02<THIL2/f<0.15…(5)其中,THIL2:第2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
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條件式(5),係為了將第2透鏡之光軸上之厚度做適切設定用的條件式。藉由使條件式(5)的值THIL2/f超過下限,第2透鏡的厚度就不會太薄,不會損及成形性。另一方面,藉由低於條件式(5)的上限,第2透鏡的厚度就不會太厚,容易確保第2透鏡前後的透鏡間隔,結果而言可進行攝像鏡頭全長的縮短化。
此外,關於值THIL2/f,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0.03<THIL2/f<0.12…(5)’
本發明的再另一側面中,係滿足條件式(6):0.03<THIL6/f<0.30…(6)其中, THIL6:第6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
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條件式(6),係為了將第6透鏡之光軸上之厚度做適切設定用的條件式。藉由使條件式(6)的值THIL6/f超過下限,第6透鏡的厚度就不會太薄,不會損及成形性。另一方面,藉由低於條件式(6)的上限,第6透鏡的厚度就不會太厚,容易確保後焦點。
此外,關於值THIL6/f,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0.05≦THIL6/f<0.25…(6)’或0.10<THIL6/f<0.30…(6)”或是,也可為下式的範圍。
0.15<THIL6/f<0.25…(6-2)
本發明的再一其他側面中,第2透鏡係具有凹面朝向像側的形狀。藉由將第2透鏡的像側面設計成凹面,就可在通過光線高度較高之第2透鏡上具有較強的發散作用,因此可良好地補正像面彎曲或扭曲像差。
本發明的再另一側面中,係滿足條件式(7):0≦ν5-ν6<50…(7)其中,ν5:第5透鏡的阿貝數
ν6:第6透鏡的阿貝數。
條件式(7)係用來良好補正攝像鏡頭全系之色像差所需的條件式。藉由使條件式(7)的值ν5-ν6超過的下限,軸上色像差或倍率色像差等之色像差就可平衡良好地補正。另一方面,藉由低於條件式(7)的上限, 就可用容易取得的硝材來構成攝像鏡頭。
此外,關於值ν5-ν6,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0≦ν5-ν6<45…(7)’
本發明的再另一側面中,係滿足條件式(8):20<ν1-ν2<70…(8)其中,ν1:第1透鏡的阿貝數
ν2:第2透鏡的阿貝數。
條件式(8)係用來良好補正攝像鏡頭全系之色像差所需的條件式。藉由使條件式(8)的值ν1-ν2超過的下限,軸上色像差或倍率色像差等之色像差就可平衡良好地補正。另一方面,藉由低於條件式(8)的上限,就可用容易取得的硝材來構成攝像鏡頭。
此外,關於值ν1-ν2,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25<ν1-ν2<65…(8)’
本發明的再一其他側面中,第1透鏡係具有新月形狀。如此,藉由將第1透鏡設計成新月形狀,就可使攝像鏡頭全系的合成主點位置更靠近物體側,因此可縮短攝像鏡頭全長。
本發明的再一其他側面中,還具有實質上不具光焦度之透鏡。
為達成上記目的,本發明所述之攝像裝置,係具備上述的攝像鏡頭、攝像元件。藉由使用本發明的攝 像鏡頭,就可獲得具有F2.4以下之明亮度的小型且各像差都被良好地補正的攝像裝置。
為達成上記目的,本發明所述之攜帶型終端,係具備如上述的具有F2.4以下之明亮度且小型的各種像差都被良好補正的攝像裝置。
10~19‧‧‧攝像鏡頭
31,32,33,34,35‧‧‧遮光板
39‧‧‧凸緣部
50‧‧‧相機模組
51‧‧‧攝像元件
51a‧‧‧光電轉換部
52‧‧‧配線基板
54‧‧‧鏡筒部
55a‧‧‧驅動機構
100‧‧‧攝像裝置
103‧‧‧控制部
105‧‧‧光學系驅動部
107‧‧‧攝像元件驅動部
108‧‧‧影像記憶體
300‧‧‧攜帶型通訊終端
310‧‧‧控制部
320‧‧‧顯示操作部
330‧‧‧操作部
340‧‧‧無線通訊部
341‧‧‧天線
360‧‧‧記憶部
370‧‧‧暫時記憶部
AX‧‧‧光軸
F‧‧‧平行平板
I‧‧‧攝像面
L1‧‧‧第1透鏡
L2‧‧‧第2透鏡
L3‧‧‧第3透鏡
L4‧‧‧第4透鏡
L5‧‧‧第5透鏡
L6‧‧‧第6透鏡
OP‧‧‧開口部
P‧‧‧位置
S11‧‧‧物體側面
S12‧‧‧像側面
S22‧‧‧像側面
S62‧‧‧像側面
[圖1]具備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的攝像裝置的說明圖。
[圖2]被保持在鏡筒部內的攝像鏡頭等之狀態的說明用剖面圖。
[圖3]具備圖1之攝像裝置的攜帶型通訊終端的說明用區塊圖。
[圖4]圖4A及4B係分別為攜帶型通訊終端的正面側及背面側的斜視圖。
[圖5]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6]圖6A~6C係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7]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8]圖8A~8C係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9]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10]圖10A~10C係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11]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12]圖12A~12C係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13]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14]圖14A~14C係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15]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16]圖16A~16C係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17]實施例7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18]圖18A~18C係實施例7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19]實施例8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20]圖20A~20C係實施例8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21]實施例9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22]圖21A~21C係實施例9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23]實施例10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24]圖24A~24C係實施例10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25]實施例11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26]圖26A~26C係實施例11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27]實施例12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28]圖28A~28C係實施例12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圖29]實施例13的攝像鏡頭的剖面圖。
[圖30]圖30A~30C係實施例13的攝像鏡頭的像差圖。
以下,參照圖1等,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此外,圖1所例示之攝像鏡頭10,係與後述的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11相同構成。
圖1係具備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的相機模組的說明用剖面圖。
相機模組50係具備:形成被攝體像的攝像鏡頭10、用來偵測攝像鏡頭10所形成之被攝體像的攝像元件51、從背後保持該攝像元件51並且具有配線等的配線基板52、將攝像鏡頭10等予以保持並且具有讓來自物體側之光束入射之開口部OP的鏡筒部54。攝像鏡頭10,係具有使被攝體像被成像在攝像元件51的像面或攝像面(被投影面)I上的機能。此相機模組50,係被組裝在後述的攝像裝置中而使用,但亦可單獨稱作攝像裝置。
攝像鏡頭10係從物體側起依序具備:第1透鏡L1、第2透鏡L2、第3透鏡L3、第4透鏡L4、第5透鏡L5、第6透鏡L6。開口光圈S,係被配置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面S11至第2透鏡L2的像側面S22之 間。此攝像鏡頭10係為小型,作為其尺度,目標是要達到滿足以下式(9)程度的小型化。
L/2Y<1.00…(9)此處,L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的最靠物體側之透鏡面(物體側面S11)起至像側焦點為止的光軸上之距離,2Y係為攝像元件51的攝像面對角線長(攝像元件51的矩形實效像素領域的對角線長)。所謂像側焦點,係指對攝像鏡頭10入射與光軸AX呈平行之平行光線時的像點。藉由滿足此範圍,就可使相機模組50全體小型輕量化。
此外,若在攝像鏡頭10的最靠像側的面(像側面S52)與像側焦點位置之間,配置有光學式低通濾光枚、紅外線截斷濾光枚、或攝像元件封裝的保護玻璃等之平行平板F的情況下,則平行平板F部分係視為空氣換算距離然後計算上記L之值。又,較理想係為下式的範圍。
L/2Y<0.90…(9)’
攝像元件51,係為由固體攝像元件所成的感測器晶枚。攝像元件51的光電轉換部51a,係由CCD(電荷耦合元件)或CMOS(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所成,會將入射光針對RGB分別進行光電轉換,輸出其類比訊號。作為受光部的光電轉換部51a之光電轉換面,係成為像面或攝像面(被投影面)I。
配線基板52,係具有將攝像元件51對其他構件(例如鏡筒部54)做定位而固定之功能。配線基板52係從外部電路接受用來驅動攝像元件51或驅動機構55a 所需的電壓或訊號之供給,又,可將偵測訊號輸出至上記外部電路等等。
在攝像元件51的攝像鏡頭10側,係藉由未圖示的保持構件,將平行平板F以覆蓋攝像元件51等的方式加以配置、固定。
鏡筒部54,係收納攝像鏡頭10並保持之。鏡筒部54,係為了使構成攝像鏡頭10的透鏡L1~L6當中的1個以上之透鏡沿光軸AX移動,以使攝像鏡頭10進行對焦動作,因此具有例如驅動機構55a。驅動機構55a係使特定透鏡或全透鏡沿著光軸AX往復移動。驅動機構55a,係具備例如音圈馬達和導軌。此外,驅動機構55a亦可不用音圈馬達等而改用步進馬達等來構成。
圖2係被保持在鏡筒部54內的攝像鏡頭10等之狀態的說明用剖面圖。構成攝像鏡頭10的第1~第6透鏡L1~L6,係分別具有支持用的凸緣部39,介由凸緣部39而與相鄰的透鏡接合。在這些透鏡L1~L6之間,係被凸緣部39所夾著而配置有遮光板31,32,33,34,35。其中任1個遮光板31,係為規定攝像鏡頭10之明亮度的開口光圈S。開口光圈S以外的遮光板32,33,34,35,係用來防止雜散光之發生。
接著,參照圖3、圖4A及4B,說明搭載有圖1所例示之相機模組50的行動電話機或其他攜帶型通訊終端300之一例。
攜帶型通訊終端300係為智慧型手機型的攜 帶型通訊終端或攜帶型終端,具備:具有相機模組50的攝像裝置100、統籌控制各部並執行相應於各處理之的控制部(CPU)310、顯示通訊關連資料、攝像映像等並且接受使用者操作的觸控面板的顯示操作部320、含電源開關等的操作部330、透過天線341而與外部伺服器等之間實現各種資訊通訊所需的無線通訊部340、記憶著攜帶型通訊終端(攜帶型終端)300的系統程式或各種處理程式及終端ID等必要資料的記憶部(ROM)360、將控制部310所執行之各種處理程式或資料、處理資料、或攝像裝置100的攝像資料等予以暫時儲存的作為作業領域而使用的暫時記憶部(RAM)370。
攝像裝置100係除了已經說明的相機模組50以外,還具備:控制部103、光學系驅動部105、攝像元件驅動部107、影像記憶體108等。
控制部103,係控制攝像裝置100的各部。控制部103係含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等,藉由從ROM讀出而展開至RAM中的各種程式與CPU的合作,而執行各種處理。此外,控制部310係和攝像裝置100的控制部103連接成可通訊,可收授控制訊號或影像資料。
光學系驅動部105係藉由控制部103之控制而進行對焦、曝光等之際,令攝像鏡頭10的驅動機構55a動作而控制攝像鏡頭10的狀態。光學系驅動部105 係藉由使驅動機構55a動作而使攝像鏡頭10中的特定透鏡或全透鏡沿著光軸AX適宜移動,就可令攝像鏡頭10進行對焦動作。
攝像元件驅動部107,係藉由控制部103之控制而進行曝光等之際,控制攝像元件51的動作。具體而言,攝像元件驅動部107係基於時序訊號而控制攝像元件51進行掃描驅動。又,攝像元件驅動部107係將從攝像元件51所輸出之偵測訊號或光電轉換訊號的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的影像資料。然後,攝像元件驅動部107係對攝像元件51所測出的影像訊號,進行失真補正、色彩補正、壓縮等之各種影像處理。
影像記憶體108,係將已被數位化的影像訊號,從攝像元件驅動部107加以收取,成為可讀出及寫入的影像資料而記憶之。
此處說明,含有上記攝像裝置100的攜帶型通訊終端300的攝影動作。一旦將攜帶型通訊終端300設定成以相機而動作的相機模式,則會進行被攝體的監視(透視影像顯示)、和執行影像攝影。在監視中,透過攝像鏡頭10而得到的被攝體的像,係被成像在攝像元件51的攝像面I(參照圖1)。攝像元件51,係被攝像元件驅動部107掃描驅動,每一定週期就將對應於已成像之光像的作為光電轉換輸出的類比訊號,輸出1畫面份。
該類比訊號,係在攝像元件51所附屬的電路中,按照RGB之各原色成分分別適宜調整增益後,被轉 換成數位資料。該數位資料,係被進行包含畫面內插處理及Y補正處理的色彩處理,生成數位值的亮度訊號Y及色差訊號Cb、Cr(影像資料),而被儲存在影像記憶體108。所被儲存的數位資料,係從影像記憶體108被定期讀出而生成其視訊訊號,透過控制部103及控制部310而被輸出至顯示操作部320。
此顯示操作部320,係在監視中係成為取景窗之功能,會即時顯示攝像影像。此狀態下,隨時基於使用者透過顯示操作部320所進行之操作輸入,藉由光學系驅動部105之驅動而設定攝像鏡頭10的對焦、曝光等。
在此種監視狀態下,使用者藉由適宜操作顯示操作部320,就可拍攝靜止影像資料。隨應於顯示操作部320的操作內容,影像記憶體108中所儲存的1畫格的影像資料會被讀出,被攝像元件驅動部107進行壓縮。該壓縮後的影像資料,係透過控制部103及控制部310,被記錄至例如暫時記憶部370等。
此外,上述的攝像裝置100,係為適合於本發明的攝像裝置之一例,本發明係不限定於此。
亦即,搭載有相機模組50或攝像鏡頭10的攝像裝置,係不限於被內藏在智慧型手機型的攜帶型通訊終端300中者,亦可內藏於行動電話、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等,也可內藏於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平板個人電腦、行動個人電腦、數位靜態相機、視訊攝影機等。
以下,回到圖1,詳細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圖1所示的攝像鏡頭10係使被攝體像成像在攝像元件51之攝像面(被投影面)I上,具有F2.4以下的明亮度;從物體側起實質上依序由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光軸AX附近凸面朝向物體側的第1透鏡L1、開口光圈S、具有負折射力的第2透鏡L2、第3透鏡L3、第4透鏡L4、第5透鏡L5、具有負折射力且在光軸AX附近凹面朝向像側的第6透鏡L6所成。於攝像鏡頭10中,第6透鏡L6的像側面S62係為非球面形狀,在與光軸AX之交點以外的位置P上具有極值。開口光圈S,係被配置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面S11至第2透鏡L2的像側面S22之間,在圖示的例子中,尤其是相鄰於第1透鏡L1的像側面S12的外緣而被配置。攝像鏡頭10係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1)。
0.3≦f/(2×f1×Fno)<1.0…(1)其中,f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焦距,f1係為第1透鏡L1之焦距,Fno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F值。
本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為,從物體側起依序配置具備第1透鏡L1、第2透鏡L2、第3透鏡L3、第4透鏡L4及第5透鏡L5的正透鏡群、和負的第6透鏡L6,亦即呈現所謂望遠型之構成。望遠型之構成,係為對攝像鏡頭10全長之小型化有利的構成。
又,藉由將6枚構成之攝像鏡頭10的其中2枚以上設計成負透鏡,使得具有發散作用的面增多而容易 補正珀茲伐和,可獲得在畫面周邊部都能確保良好成像性能的攝像鏡頭10。然後,藉由將第1透鏡L1的物體側面S11設計成凸面,可使攝像鏡頭10全系的合成主點位置更靠近物體側,有利於攝像鏡頭10全長之小型化。
又,藉由將被配置在最靠像側的第6透鏡L6的像側面S62設計成非球面,就可良好地補正畫面周邊部上的各種像差。然後,藉由將第6透鏡L6的像側面S62設計成,在與光軸AX之交點以外的位置P上具有極值的非球面形狀,可容易確保像側光束的遠心特性。此處,所謂「極值」係為,在有效半徑內的透鏡剖面形狀之曲線中,非球面頂點的切平面或切線會變成垂直於光軸AX的平面或線段的此種非球面上的點。所謂有效徑係為,在攝像面對角成像之光束通過透鏡面的範圍。
又,藉由將開口光圈S配置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面S11至第2透鏡L2的像側面S22之間,可兼顧攝像鏡頭10全長之小型化與良好的遠心特性。然後,藉由將攝像鏡頭10的F值設計成F2.4以下的明亮度,可獲得能夠對應近年來高性能化的攝像鏡頭10。
條件式(1)係規定第1透鏡L1之單體的開口數(NA),用來進行攝像鏡頭10全長的小型化與良好像差補正所需的條件式。此外,條件式(1)的值f/(2×f1×Fno)係如上述,是相當於第1透鏡L1單體之開口數。
藉由低於條件式(1)的上限,第1透鏡L1 單體的開口數(NA)就不會過大,可將第1透鏡L1所產生的球面像差抑制成較小。另一方面,藉由超過下限,可適度維持第1透鏡L1的折射力,可達成攝像鏡頭10全長的小型化。又,攝像鏡頭10,較理想係亦可為下式的範圍。
0.3≦f/(2×f1×Fno)<0.8…(1)’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2)。
-1.1<f6/f<-0.1…(2)其中,f6係為第6透鏡L6之焦距,f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焦距。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2)’。
-1.0<f6/f<-0.2…(2)’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等,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3)。
-1.8<f2/f<-0.1…(3)其中,f2係為第2透鏡L2之焦距,f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焦距。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3)’。
-1.7<f2/f<-0.2…(3)’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等,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4)。
0.3<r1/f<0.6…(4)其中,r1係第1透鏡L1的物體側面S11的曲率半徑,f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焦距。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4)’。
0.35<r1/f<0.55…(4)’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等,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5)。
0.02<THIL2/f<0.15…(5)其中,THIL2係為第2透鏡L2在光軸AX上之厚度,f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焦距。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5)’。
0.03<THIL2/f<0.12…(5)’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等,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6)。
0.03<THIL6/f<0.30…(6)其中,THIL6係為第6透鏡L6在光軸AX上之厚度,f係為攝像鏡頭10全系之焦距。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6)’或(6)”。
0.05≦THIL6/f<0.25…(6)’
0.10<THIL6/f<0.30…(6)”或者,攝像鏡頭10係亦可設計成滿足下式。
0.15<THIL6/f<0.25…(6-2)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等,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7)。
0≦ν5-ν6<50…(7)其中,ν5係為第5透鏡L5的阿貝數,ν6係為第6透鏡L6的阿貝數。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7)’。
0≦ν5-ν6<45…(7)’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係除了上記條件式(1)等,還滿足已經說明過的條件式(8)。
20<ν1-ν2<70…(8)其中,ν1係為第1透鏡L1的阿貝數,ν2係為第2透鏡L2的阿貝數。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更理想係為滿足下記條件式(8)’。
25<ν1-ν2<65…(8)’
實施形態的攝像鏡頭10中,還具有實質上不具光焦度之透鏡。
實施形態的攝像裝置100,係具備上述的攝像鏡頭10、和攝像元件51。
實施形態的攜帶型通訊終端(攜帶型終端)300,係具備如上述的小型且各種像差都被良好補正的攝像裝置100。
[實施例]
以下揭示本發明的攝像鏡頭之實施例。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記號意義如下。
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fB:後焦點
F:F值
2Y:攝像元件的攝像面對角線長
ENTP:入射光瞳位置(從第1面至入射光瞳位置為止的距離)
EXTP:射出光瞳位置(從攝像面至射出光瞳位置為止的距離)
H1:前側主點位置(從第1面至前側主點位置為止的距離)
H2:後側主點位置(從最終面至後側主點位置為止的距離)
R:曲率半徑
d:軸上面間隔
Nd:透鏡材料的對d線之折射率
νd:透鏡材料的阿貝數
於各實施例中,在各面編號之後記載有「*」的面係為具有非球面形狀的面,非球面的形狀,係以面的頂點為原點,在光軸AX方向取X軸,將與光軸AX垂直方向的高度令作h,而用以下的「數1」來表示。
其中,Ai:i次的非球面係數
R:曲率半徑
K:圓錐常數
(實施例1)
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47mm fB=0.29mm F=1.81 2Y=5.7mm ENTP=0.4mm EXTP=-2.5mm H1=-0.44mm H2=-3.18mm
實施例1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1。
實施例1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2。
此外,以下(含表的透鏡數據)中,10的乘冪數(例如2.5×10-02 ),是使用E(例如2.5E-02)來表示。
實施例1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3。
圖5係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11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1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近似於平凸的雙凸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的像側面S12上,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平行平板F係想定為光學式低通濾光枚、IR截斷濾光枚、固體攝像元件的保護玻璃等。
圖6A~6C係表示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11的 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於實施例1中,各透鏡L1~L6間係配置有遮光板來作為雜散光對策。參照圖2,一對的透鏡L1、L2間所被配置的遮光板31亦即開口光圈S的直徑(光圈徑),係設成0.88~0.92mm左右的範圍內,第1遮光板31亦即開口光圈S的從第1透鏡L1之物體側面S11之頂點起算之距離(光圈位置),係設成0.57~0.74mm左右的範圍內。下一對透鏡L2、L3間所被配置的第2遮光板32的直徑(光圈徑),係設成0.93~0.98mm左右的範圍內,第2遮光板32的從第1透鏡L1之物體側面S11之頂點起算之距離(光圈位置),係設成1.09~1.15mm左右的範圍內。下一對透鏡L3、L4間所被配置的第3遮光板33的直徑(光圈徑),係設成1.17~1.43mm左右的範圍內,第3遮光板33的從第1透鏡L1之物體側面S11之頂點起算之距離(光圈位置),係設成1.43~1.65mm左右的範圍內。下一對透鏡L4、L5間所被配置的第4遮光板34的直徑(光圈徑),係設成1.49~1.61mm左右的範圍內,第4遮光板34的從第1透鏡L1之物體側面S11之頂點起算之距離(光圈位置),係設成1.88~2.13mm左右的範圍內。
(實施例2)
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85mm fB=0.43mm F=2.3 2Y=5.72mm ENTP=0.46mm EXTP=-2.36mm H1=-1mm H2=-3.42mm
實施例2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4。
實施例2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5。
實施例2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6。
圖7係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12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2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8A~8C係表示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12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3)
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89mm fB=0.59mm F=2.0 2Y=5.7mm ENTP=0mm EXTP=-2.53mm H1=-0.96mm H2=-3.3mm
實施例3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7。
實施例3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8。
實施例3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9。
圖9係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13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3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在物體側近似於凸平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比第1透鏡L1的物體側之頂點還靠近像側),係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10A~10C係表示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13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4)
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66mm fB=0.4mm F=2.3 2Y=5.72mm ENTP=0.4mm EXTP=-2.33mm H1=-0.85mm H2=-3.26mm
實施例4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10。
實施例4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11。
實施例4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12。
圖11係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14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4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僅微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12A~12C係表示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14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5)
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75mm fB=0.43mm F=2.3 2Y=5.72mm ENTP=0.36mm EXTP=-2.37mm H1=-0.91mm H2=-3.32mm
實施例5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13。
實施例5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14。
實施例5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15。
圖13係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15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5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14A~14C係表示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15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6)
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5mm fB=0.28mm F=1.9 2Y=5.7mm ENTP=0.37mm EXTP=-2.38mm H1=-0.75mm H2=-3.23mm
實施例6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16。
實施例6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17。
實施例6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18。
圖15係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16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6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新月形的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16A~16C係表示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16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7)
實施例7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82mm fB=0.47mm F=2.3 2Y=5.72mm ENTP=0.3mm EXTP=-2.32mm H1=-1.1mm H2=-3.35mm
實施例7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19。
實施例7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20。
實施例7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21。
圖17係實施例7的攝像鏡頭17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7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18A~18C係表示實施例7的攝像鏡頭17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8)
實施例8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21mm fB=0.3mm F=1.92 2Y=4.5mm ENTP=0.43mm EXTP=-2.37mm H1=-0.22mm H2=-2.91mm
實施例8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22。
實施例8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23。
實施例8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24。
圖19係實施例8的攝像鏡頭18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18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20A~20C係表示實施例8的攝像鏡頭18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9)
實施例9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43mm fB=0.32mm F=1.95 2Y=4.5mm ENTP=0.49mm EXTP=-2.43mm H1=-0.36mm H2=-3.11mm
實施例9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25。
實施例9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26。
實施例9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27。
圖21係實施例9的攝像鏡頭19等的剖面 圖。攝像鏡頭19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之間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22A~22C係表示實施例9的攝像鏡頭19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10)
實施例10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22mm fB=0.23mm F=1.8 2Y=4.5mm ENTP=0mm EXTP=-1.93mm H1=-1.57mm H2=-2.99mm
實施例10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28。
實施例10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29。
實施例10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30。
圖23係實施例10的攝像鏡頭20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20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的在 物體側近似於凹平而在像側為凸的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比第1透鏡L1的物體側之頂點還靠近像側),係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24A~24C係表示實施例10的攝像鏡頭20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11)
實施例11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2mm fB=0.21mm F=2.0 2Y=4.5mm ENTP=0mm EXTP=-1.86mm H1=-1.76mm H2=-2.99mm
實施例11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31。
實施例11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32。
實施例11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33。
圖25係實施例11的攝像鏡頭21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21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 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比第1透鏡L1的物體側之頂點還靠近像側),係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26A~26C係表示實施例11的攝像鏡頭21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12)
實施例12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62mm fB=0.26mm F=1.8 2Y=4.5mm ENTP=0mm EXTP=-2.27mm H1=-1.55mm H2=-3.36mm
實施例12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34。
實施例12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35。
實施例12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36。
圖27係實施例12的攝像鏡頭22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22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 所形成。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比第1透鏡L1的物體側之頂點還靠近像側),係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28A~28C係表示實施例12的攝像鏡頭22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實施例13)
實施例13的攝像鏡頭的全體諸性能係如下所示。
f=3.69mm fB=0.25mm F=1.85 2Y=4.5mm ENTP=0mm EXTP=-2.28mm H1=-1.71mm H2=-3.44mm
實施例13的透鏡面的數據係示於以下的表37。
實施例13的透鏡面的非球面係數係示於以下的表38。
實施例13的單透鏡數據示於以下的表39。
圖29係實施例13的攝像鏡頭23等的剖面圖。攝像鏡頭23係具備: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的雙凸之第1透鏡L1、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為雙凹之第2透鏡L2、在光軸AX周邊具有弱的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3透鏡L3、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4透鏡L4、在光軸AX周邊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像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5透鏡L5、在光軸AX周邊具有負折射力且在物體側為凸的新月形之第6透鏡L6。所有的透鏡L1~L6,都是由塑膠材料所形成。在第1透鏡L1的物體側(比第1透鏡L1的物體側之頂點還靠近像側),係配置有開口光圈S。此外,在第6透鏡L6的光射出面與攝像面(像面)I之間,係可配置有適當厚度的平行平板F。
圖30A~30C係表示實施例13的攝像鏡頭23的像差圖(球面像差、非點像差及扭曲像差)。
以下的表40係為了參考,而將各條件式(1)~(8)所對應之各實施例1~13的值加以整理。
以上雖然以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記實施形態等。
近年來,作為使攝像裝置低成本且大量構裝的方法,係有對預先以焊料打線之基板,載置上IC晶枚或其他電子零件與光學元件然後直接進行回焊處理(加熱處理),使焊料熔融而使電子零件與光學元件同時構裝至基板的技術,已被提出。為了使用此種回焊處理來進行構裝,必須要將電子零件與光學元件一起加熱到約200~260℃,但在如此高溫下,採用熱可塑性樹脂的透鏡會發生熱變形或變色,會有導致其光學性能降低之問題點。作為用來解決此種問題之方法之一,雖然使用耐熱性能佳的玻璃模封透鏡,使得小型化與高溫環境下的光學性能都能兼顧的技術是已被提出,但成本一般會比採用熱可塑性樹脂的透鏡還高。於是,藉由在實施例1~13的攝像鏡頭11~23材料上,使用能量硬化性樹脂,相較於採用聚碳酸酯系或聚烯烴系這類熱可塑性樹脂的透鏡,可使暴露在高溫時的光學性能之降低變得較小,對回焊處理是有效的,且比玻璃模封透鏡的製造成本更為廉價,可兼顧組裝有攝像鏡頭之攝像裝置的低成本與量產性。此外,所謂的 能量硬化性樹脂,係指熱硬化性樹脂及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任一者。
此外,上記實施例1~13,針對入射至攝像元件51的攝像面I之光束的主光線入射角,在攝像面I周邊部上並不一定要設計成非常小。可是,在最近的技術中,藉由攝像元件51的彩色濾光枚或晶枚上微透鏡陣列之排列的重新設計,而逐漸可以減輕遮陰。具體而言,對攝像元件51之攝像面I的像素間距,若將彩色濾光枚或晶枚上微透鏡陣列之排列的間距設定得稍微小些,則越往攝像面I之周邊部,相對於各像素而言,彩色濾光枚或晶枚上微透鏡陣列會越往攝像鏡頭10(11~23)之光軸AX側平移,可將傾斜入射之光束,有效率地引導至各像素的受光部。藉此就可將攝像元件51上所發生的遮陰,抑制成很小。上記實施例1~13,係為針對上述要求的放寬,而朝向更加小型化邁進的設計例子。
10‧‧‧攝像鏡頭
50‧‧‧相機模組
51‧‧‧攝像元件
51a‧‧‧光電轉換部
52‧‧‧配線基板
54‧‧‧鏡筒部
AX‧‧‧光軸
F‧‧‧平行平板
I‧‧‧攝像面
L1‧‧‧第1透鏡
L2‧‧‧第2透鏡
L3‧‧‧第3透鏡
L4‧‧‧第4透鏡
L5‧‧‧第5透鏡
L6‧‧‧第6透鏡
OP‧‧‧開口部
P‧‧‧位置
S‧‧‧開口光圈
S11‧‧‧物體側面
S12‧‧‧像側面
S22‧‧‧像側面
S62‧‧‧像側面

Claims (13)

  1. 一種攝像鏡頭,係屬於用來使被攝體像被成像在攝像元件所需的攝像鏡頭,其特徵為,具有F值2.4以下的明亮度;從物體側起依序由:具有正折射力且在光軸附近凸面朝向物體側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力的第2透鏡、第3透鏡、第4透鏡、第5透鏡、具有負折射力且在光軸附近凹面朝向像側的第6透鏡所組成;前記第6透鏡的像側面係為非球面形狀,在與光軸之交點以外之位置具有極值;開口光圈係被配置在前記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至前記第2透鏡之像側面之間;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3≦f/(2×f1×Fno)<1.0…(1)其中,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f1:前記第1透鏡之焦距Fno:攝像鏡頭全系之F值。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 條件式:-1.1<f6/f<-0.1…(2)其中,f6:前記第6透鏡之焦距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8<f2/f<-0.1…(3)其中,f2:前記第2透鏡之焦距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3<r1/f<0.6…(4)其中,r1:前記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的曲率半徑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02<THIL2/f<0.15…(5)其中,THIL2:前記第2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 條件式:0.03<THIL6/f<0.30…(6)其中,THIL6:前記第6透鏡在光軸上之厚度f:攝像鏡頭全系之焦距。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第2透鏡係具有凹面朝向像側之形狀。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ν5-ν6<50…(7)其中,ν5:前記第5透鏡的阿貝數ν6:前記第6透鏡的阿貝數。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0<ν1-ν2<70…(8)其中,ν1:前記第1透鏡的阿貝數ν2:前記第2透鏡的阿貝數。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前記第1透鏡係具有新月形狀。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鏡頭,其中,還具有:實質上不具光焦度之透鏡。
  12. 一種攝像裝置,係具備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 鏡頭、和前記攝像元件。
  13. 一種攜帶型終端,係具備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攝像裝置。
TW102138485A 2012-12-07 2013-10-24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TWI482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8865A JP2014115431A (ja) 2012-12-07 2012-12-07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3147A TW201423147A (zh) 2014-06-16
TWI482992B true TWI482992B (zh) 2015-05-01

Family

ID=5090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8485A TWI482992B (zh) 2012-12-07 2013-10-24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15431A (zh)
CN (1) CN103869452A (zh)
TW (1) TWI4829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7592B (zh) 2013-07-01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鏡頭組
TWI506297B (zh) 2013-09-25 2015-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結像系統鏡組及取像裝置
JP6226377B2 (ja) 2014-01-23 2017-11-0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41535B (zh) 2014-07-16 2016-07-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成像鏡頭組
CN109375339A (zh) * 2014-09-05 2019-02-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KR101670130B1 (ko) * 2014-09-22 2016-10-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201617669A (zh) * 2014-11-04 2016-05-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31815B (zh) 2014-12-30 2016-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4808312B (zh) * 2015-01-23 2017-05-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808317B (zh) * 2015-01-23 2017-04-1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820275B (zh) * 2015-01-23 2017-07-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808318B (zh) * 2015-01-23 2017-04-1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KR101820952B1 (ko) 2015-03-11 2018-03-09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촬영 렌즈계
KR101882990B1 (ko) * 2015-03-11 2018-07-30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촬영 렌즈계
TWI662291B (zh) 2015-04-14 2019-06-11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CN106199926B (zh) * 2015-05-06 2019-04-12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US10274700B2 (en) * 2015-05-21 2019-04-30 Apple Inc. Camera lens system
JP5809769B1 (ja) * 2015-07-21 2015-11-11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JP6573315B2 (ja) 2015-08-31 2019-09-11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85455B (zh) 2015-10-20 2017-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5873209B1 (ja) * 2015-11-09 2016-03-01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
CN105487201B (zh) * 2015-12-14 2018-03-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超薄镜头
JP5895095B1 (ja) * 2015-12-21 2016-03-30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CN105607229B (zh) * 2015-12-31 2018-09-2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WO2017113557A1 (zh) 2015-12-31 2017-07-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620950B (zh) 2016-03-30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0951B (zh) * 2016-03-30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JP6403711B2 (ja) 2016-04-04 2018-10-1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626466B (zh) * 2016-04-22 2018-06-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四)
TWI620953B (zh) * 2016-04-28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0952B (zh) 2016-04-28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17831B (zh) 2016-05-20 2018-03-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399172A (zh) * 2016-06-02 2020-07-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46351B (zh) * 2016-07-06 2019-01-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四)
TWI652502B (zh) 2016-07-06 2019-03-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二)
TWI646352B (zh) 2016-07-06 2019-01-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三)
TWI659225B (zh) * 2016-07-21 2019-05-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WO2018044131A1 (ko) 2016-09-05 2018-03-08 엘지이노텍(주) 카메라 모듈
TWI589921B (zh) * 2016-09-12 2017-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896471B (zh) 2016-12-16 2020-01-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39037B (zh) 2017-01-04 2018-10-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42987B (zh) * 2017-01-04 2018-12-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2824B (zh) 2017-01-19 2018-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990511B (zh) * 2017-06-05 2022-08-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TWI613483B (zh) * 2017-07-26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640163B2 (ja) * 2017-09-29 2020-02-0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10495852B2 (en) * 2018-02-11 2019-12-03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US10613293B2 (en) * 2018-02-11 2020-04-07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US10712534B2 (en) * 2018-02-11 2020-07-14 Aac Optics Solution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JP6508857B1 (ja) * 2018-03-13 2019-05-08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376632B1 (ja) * 2018-03-22 2018-08-22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JP6374629B1 (ja) * 2018-03-22 2018-08-15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JP6526296B1 (ja) * 2018-04-26 2019-06-05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518364B1 (ja) * 2018-04-26 2019-05-22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08957711B (zh) * 2018-08-02 2021-02-26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6556927B1 (ja) * 2018-08-14 2019-08-07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TWI674451B (zh) 2018-11-09 2019-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9839729B (zh) * 2018-12-31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007431B (zh) * 2018-12-31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870786B (zh) * 2018-12-31 2021-03-02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12733B (zh) * 2019-06-29 2021-09-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696860B (zh) 2019-09-06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658612A (zh) * 2019-11-13 2020-01-0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158114B (zh) * 2020-02-24 2022-01-0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08651B (zh) * 2020-02-24 2022-03-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409955B2 (ja) 2020-04-28 2024-01-09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1458852B (zh) * 2020-06-16 2020-09-1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55771B (zh) * 2020-12-21 2021-03-09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611A (ja) * 2005-04-26 2006-11-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11118554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TW201232092A (en) * 2011-01-27 2012-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39758A (ko) * 2010-07-16 2013-04-22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촬상 렌즈
JP2012155223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amron Co Ltd 広角単焦点レンズ
US8760774B2 (en) * 2012-02-17 2014-06-24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Six-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JP5924121B2 (ja) * 2012-05-22 2016-05-2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JP5915462B2 (ja) * 2012-08-28 2016-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54227B2 (ja) * 2012-08-28 2016-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411130B2 (en) * 2012-12-04 2016-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otograph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033658B2 (ja) * 2012-12-04 2016-11-3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撮像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611A (ja) * 2005-04-26 2006-11-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11118554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TW201232092A (en) * 2011-01-27 2012-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9452A (zh) 2014-06-18
JP2014115431A (ja) 2014-06-26
TW201423147A (zh) 201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2992B (zh)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TWI476434B (zh) 攝像透鏡、攝像裝置、以及攜帶型終端
JP6175903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348563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US9557536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CN100371761C (zh) 摄像透镜、摄像单元以及具备此摄像单元的便携终端
JP5553253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6394598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645163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I503563B (zh)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JP5742737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WO2011021271A1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I514024B (zh) 攝像鏡頭、攝像裝置及攜帶型終端
JP4894222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WO2011004467A1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EP2555034A1 (en) Image pickup lens, imaging optical apparatus, and digital device
JP5585586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13156389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0060980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JP2013182090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201411180A (zh) 攝像鏡頭
JP2015087495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4153574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353879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3246217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