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2726B -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2726B
TWI482726B TW098129560A TW98129560A TWI482726B TW I482726 B TWI482726 B TW I482726B TW 098129560 A TW098129560 A TW 098129560A TW 98129560 A TW98129560 A TW 98129560A TW I482726 B TWI482726 B TW I4827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sealing
packaging container
layer
seal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9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9243A (en
Inventor
Takahiro Ishiguro
Hiroyuki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098129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27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9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9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726B/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先前,作為食品等之包裝形態,存在如下之包裝容器,該包裝容器係於收納或填充該食品等之後,將設置於容器本體之開口部周緣之凸緣部與膜狀之蓋材熱封而進行密封包裝者。對於該包裝容器而言,當取出所收納之食品等之時,將蓋材自容器本體剝離。
對於此種包裝容器而言,開封前之密封性重要,另一方面,亦需要有開封時之易開封性。因此,如下之技術已眾所周知,即,例如改變樹脂材質而控制容器本體之密封層之密封強度,從而將蓋材與容器本體之界面剝離。
例如,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62-251363號公報)中,揭示有於凸緣部之容器開口部側之內包裝設置有切口之簡易剝離容器。
又,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平5-79587號公報)中,揭示有使自容器本體之側壁朝向凸緣部之反曲點處之最內層薄壁化而調整最內層的剝離強度之形態。
進而,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7-309368號公報)中,揭示有於容器本體之容器側面與凸緣內緣之邊界位置局部地形成密封層之缺損部而調整剝離強度的形態。
然而,控制密封強度之方法易受密封條件之影響,易產生強度之不均。
又,於文獻1中,為形成切口部而花費工夫與時間,因此存在於成本功能方面造成負擔之問題。又,存在如下問題,即,若容器之密封部與切口部不離開固定以上之距離,則難以保持密封性,由於密封部之位置控制變得重要,故而技術難度高,難以容易地生產。
進而,於文獻2及文獻3中,容器之最內層之厚度變得不穩定,或無法穩定地形成缺損部,因此存在難以開封之情形或密封性受損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其具有穩定之易開封性及密封性,並可於製造步驟中實現工夫與成本之降低。
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特徵在於包括:於開口部之周緣形成有凸緣部之容器本體、以及封閉上述開口部並且藉由密封部而將與上述凸緣部之間密封之蓋材,上述容器本體及上述蓋材中之至少任一方包含密封層與基材層之至少兩層,上述密封層於上述凸緣部之內周側具有薄壁部或缺損部,上述凸緣部之內緣部之厚度相對於其外緣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
該發明中,凸緣部之內緣部相對於外緣部之厚度而具有20%以上且98%以下之範圍內之厚度。亦即,凸緣部自外緣部朝內緣部而形成得較薄。藉此,於凸緣部之內緣部附近,於密封層上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
因此,當將上述包裝容器開封之時,密封層與鄰接於密 封層之層之間剝離,密封層之薄壁部斷裂或於缺損部處將密封層分離,藉此使包裝容器開封。如此,由於密封層上設置有薄壁部或缺損部,故而可容易地開封。
再者,若凸緣部之內緣部之厚度相對於外緣部之厚度而未達20%,則內緣部之厚度過薄,因此有作為容器之剛性不足之虞。又,若凸緣部之內緣部之厚度相對於外緣部之厚度而超過98%,則凸緣部之內緣部與外緣部之厚度幾乎無差別,故而無法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
因此,使凸緣部之內緣部之厚度相對於外緣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藉此,可於凸緣部之內緣部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從而可提供具有優異之易開封性與密封性之包裝容器。
又,由於凸緣部以朝內緣部變薄之方式而形成,故而對蓋材與容器本體進行密封時,無需控制密封部之位置。亦即,可容易地製造兼顧易開封與高密封之容器。
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特徵在於包括:於開口部之周緣形成有凸緣部之容器本體、以及封閉上述開口部並且藉由密封部而將與上述凸緣部之間密封之蓋材,上述凸緣部包括形成有密封部之平面狀之平坦部、及延設於該平坦部之外周緣之延設部,上述容器本體及上述蓋材中之至少任一方包括密封層與基材層之至少兩層,上述密封層於上述平坦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具有薄壁部或缺損部,並且於他方具有可容易地分離之易分離機構,上述平坦部之具有上述薄壁部或缺損部之側之厚度相對於其中央部之 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
該發明中,凸緣部係藉由平面狀之平坦部與自平坦部之外周緣延設之延設部而構成。延設部例如形成為裙狀或捲曲狀。所謂裙狀,例如係自平坦部之端緣朝斜下方延設之形狀。所謂捲曲狀,例如係自平坦部之端緣附近朝形成容器本體之壁部連續地形成為曲面狀之形狀。
又,密封層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具有薄壁化之薄壁部或缺損之缺損部,並且該薄壁部或缺損部之厚度相對於中央部之厚度於20%以上且98%以下之範圍內形成。此處,所謂外周側係表示凸緣部之外緣附近,所謂內周側係表示凸緣部之內緣附近,所謂中央部係表示位於凸緣部之內緣部與外緣部之中間之部分。而且,於凸緣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之他方之密封層上包含可容易地分離之易分離機構。易分離機構只要為容易地分離經密封部密封之蓋材與容器本體之構成,則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設為於密封層上設置切口部之構成。
因此,當將包裝容器開封時,於凸緣部之外周側上,密封層容易地斷裂或分離而成為剝離開始位置,於凸緣部之內周側上,密封層容易地分離而成為剝離結束位置。如此,於凸緣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設置有薄壁部或缺損部,於他方包含易分離機構,因此可容易地將包裝容器開封。
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中,上述易分離機構宜為薄壁部或缺損部,上述平坦部之具有上述易分離機構之側之厚度相對 於其中央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
對於該發明而言,於凸緣部延設有上述延設部之形狀之包裝容器中,凸緣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具有薄壁部或缺損部,並且設置於他方之易分離機構為薄壁部或缺損部。具有易分離機構之側之厚度相對於中央部之厚度於20%以上且98%以下之範圍內形成。亦即,凸緣部之內周側及外周側缺損或變薄。因此,當將包裝容器開封時,凸緣部之外周側成為密封層之剝離開始位置,凸緣部之內周側成為剝離結束位置,密封層與鄰接於密封層之層之間剝離,密封層之薄壁部斷裂或於缺損部處將密封層分離,藉此使包裝容器開封。如此,由於凸緣部之外周側與內周側上設置有薄壁部或缺損部,故而可容易地開封。
易分離機構之厚度相對於中央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若易分離機構相對於中央部之厚度未達20%,則由於易分離機構之厚度過薄,故而有作為容器之剛性不足之虞。又,若易分離機構之厚度相對於中央部之厚度超過98%,則由於易分離機構與中央部之厚度幾乎無差別,故而無法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亦即,易分離機構之厚度相對於中央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藉此可於易分離機構上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從而可提供具有優異之易開封性與密封性之包裝容器。再者,凸緣部之內周側與外周側之厚度可為相同之厚度,亦可為不同之厚度。
於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中,上述密封層之熔融指數(MI(melt index))值宜大於鄰接於上述密封層之鄰接層之MI 值,且上述密封層之MI值與鄰接於上述密封層之層之MI值的差為3g/10min以上。
此處,當於密封層上設置薄壁部時,開封時藉由使該薄壁部斷裂而開封。此時,若密封層之MI值與鄰接層之MI值之差未達3g/10min,則由於薄壁部難以斷裂,故而斷裂之後之密封層顯眼,從而不美觀。因此,藉由將密封層之MI值與鄰接層之MI值之差設為3g/10min以上,可提供開封口美觀之包裝容器。
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使用具有按壓上述凸緣部之按壓面之凸緣按壓件、與使上述容器本體成形之模具,實施對上述凸緣部設置傾斜之容器成形步驟。
根據該發明,順序與先前之容器成形步驟相同,但於使用模具與凸緣按壓件而使容器成形之時,調節成形時之材料密封之延伸條件或利用凸緣按壓件進行按壓之時序,藉此可對凸緣部設置傾斜。因此,不改變先前之順序便可容易地使目標形狀之包裝容器成形,從而可減少工夫與製造成本。
於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中,上述凸緣按壓件宜以1.5kg/cm2 以上且20kg/cm2 以下之壓力按壓上述凸緣部。
若凸緣按壓件之壓力未達1.5kg/cm2 ,則無法於凸緣部之內緣側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又,若凸緣按壓件之壓力超過20kg/cm2 ,則不僅會使密封層變薄或缺損,而且亦有 對鄰接層造成影響之虞。
因此,將凸緣按壓件之壓力設為1.5kg/cm2 以上且20kg/cm2 以下之範圍,藉此,可於凸緣部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從而可實現易開封性。
於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中,上述凸緣按壓件於上述按壓面宜具有傾斜。
具體而官,對凸緣按壓件之按壓面設置相對於模具之平面部之面之傾斜。而且,利用具有該傾斜之按壓面而按壓多層片材,藉此,凸緣部之外周側與內周側之厚度不同,從而可使具有傾斜之凸緣部(密封層)成形。
根據該發明,順序與先前之容器成形步驟相同,但使用具有與先前不同之形狀之按壓面之凸緣按壓件而實施容器成形步驟。因此,不改變先前之順序便可容易地使目標形狀之包裝容器成形,從而可減少工夫與製造成本。
於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中,上述凸緣按壓件於上述按壓面宜設置0.1°以上且25°以下之傾斜。
根據該發明,將凸緣按壓件之按壓面之傾斜設為0.1°以上且25°以下,藉此,可於凸緣部形成傾斜,從而可容易地於凸緣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
若按壓面之傾斜未達0.1°,則無法於凸緣部形成傾斜。因此,無法於凸緣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又,若按壓面之傾斜超過25°,則當利用凸緣按壓件而按壓多層片材時,有捲入密封層而無法形 成缺損部之虞。
再者,按壓面之傾斜之更好之範圍為3°以上且15°以下,進而好之範圍為6°以上且10°以下。
於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中,上述凸緣按壓件及上述模具宜於10℃以上且160℃以下之溫度按壓上述凸緣部。
即使凸緣按壓件及模具之溫度未達10℃亦可成形,但溫度越高,則可更穩定地變薄或缺損。然而,若溫度超過160℃,則由於接近於密封層之熔點,故而成形不穩定。
因此,將凸緣按壓件及模具之溫度設為10℃以上且160℃以下之範圍,藉此,可於凸緣部之內緣部穩定地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再者,凸緣按壓件及模具之溫度之更好之範圍為100℃以上且120℃以下。
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模具,其包含使上述容器本體成形之凹部與使上述凸緣部成形之平面部;以及凸緣按壓件,其相對於上述平面部而具有傾斜。
根據該發明,利用模具之平面部與凸緣按壓件而按壓多層片材,藉此可使上述之形狀之凸緣部成形,從而可發揮與上述相同之作用效果。
於本發明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中,上述傾斜宜於0.1°以上且25°以下之範圍內設置於按壓上述凸緣部之按壓面。
根據該發明,由於凸緣按壓件上設有0.1°以上25°以下之 傾斜,故而可發揮與上述相同之作用效果。
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密封狀態之立體圖。圖2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一部分之開封狀態之立體圖。圖3係圖1之III-III剖面圖,圖4係圖2之IV-IV剖面圖。
[包裝容器之構成]
圖1中,包裝容器100包括將內容物P收納於凹部210之平面大致呈圓形狀之容器本體200,為將平面大致呈圓形地形成於該容器本體200之中心部之開口部220封閉,將蓋材300熱封於配設於開口部220之周緣之凸緣部230。該凸緣部230與蓋材300之熱封係藉由環狀之密封部240而進行。
如圖1及圖2所示,抓持蓋材300之一部分突出而成之抓持部310,將經密封部240密封之蓋材300自凸緣部230剝離,從而將包裝容器100開封。
如圖3及圖4所示,容器本體200係由包含密封層251、鄰接層252及基材層253之多層片材250而形成。
密封層251係容器本體200之最內層,密封層251之蓋材300側之密封面251A於凸緣部230上密封於蓋材300而形成密封部240。再者,於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附近,蓋材300未受到熱封。
凸緣部230係以其厚度自外緣部231至內緣部232為止逐 漸變薄之方式而形成。若將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之厚度設為Y,外緣部231之厚度設為X,則凸緣部230以Y/X之值為20%以上且98%以下之範圍內之方式而形成。
由於凸緣部230係以朝內緣部232變薄之方式而形成,故而當將蓋材300與容器本體200密封時,於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附近,蓋材300未受到密封。又,此時,無需對密封部240之位置進行控制。亦即,可容易地製造兼顧易開封與高密封之容器。
於本實施形態中,沿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而形成密封層251缺損而成之環狀之缺損部251B。藉此,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之厚度相對於凸緣部230之外緣部231,例如為Y/X=50%。
又,凹部210包括形成容器本體200之底之底部211、自底部211豎起而形成之壁部212、及形成於壁部212之開口部220側之階差部213。階差部213具有朝壁部212之外周更外側突出之外周。
繼而,對各層進行詳述。
密封層251與蓋材300密封,另一方面,設置為可自鄰接層252剝離。密封層251與鄰接層252之剝離強度設於0.5kg/15mm以上且2.5kg/15mm以下之範圍內即可。若密封層251與鄰接層252之剝離強度未達0.5kg/15mm,則有密封性受損之虞,又,若超過2.5kg/15mm,則無法輕易地將密封層251自鄰接層252剝離而難以開封。剝離強度之更好之範圍為0.5kg/15mm以上且1.3kg/15mm以下。
又,於該多層片材250成形為容器本體200之前之密封層251之厚度宜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之範圍,且可根據容器之大小、用途而適當地調整。若成形前之密封層251之厚度未達10μm,則與蓋材300密封時,密封層251不穩定,因此難以自鄰接層252剝離。又,若密封層251之厚度超過100μm,則由於變得過厚,故而不實用。
作為構成此種密封層251之樹脂,只要為具有熱封性之材料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均聚丙烯(HPP(homopolypropylene))、無規聚丙烯(RPP(random polypropylene))、嵌段聚丙烯(BPP(block polypropylene))等之聚丙烯系樹脂、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等之聚乙烯系樹脂、非晶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鄰接層252係設置成可與密封層251剝離。
作為構成鄰接層252之樹脂,可使用將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系樹脂與聚乙烯(PE(polyethylene))系樹脂以特定之比例加以調配而成之混合樹脂。PP與PE之調配比例並無特別限定,根據構成密封層251之樹脂與剝離強度,於100:0~0:100之範圍內調配。
鄰接層252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但宜於10μm以上之範圍內形成。若鄰接層252之厚度未達10μm,則有基材層253與鄰接層252之間剝離之虞。
再者,鄰接層252之厚度之更好之範圍為50μm以上。
又,密封層251所使用之樹脂係選定如下之樹脂,該樹 脂之熔融指數(MI)值大於鄰接於密封層251之鄰接層252所使用之樹脂之MI值,並且該等MI值之差為3g/10min以上。若MI值之差未達3g/10min,則於開封時,密封層251之斷裂部會露出於凸緣部230上,從而不美觀。
基材層253係顯露於容器本體200之外表面之層。
作為構成基材層253之樹脂,可使用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等之烯烴系樹脂或聚苯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之聚酯系樹脂等之材料、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及該等之摻合材料之單層片材或積層片材。
於該等積層片材中,亦可於層之間設置接著層或氧吸收樹脂層。作為接著層之構成材料,例如可列舉聚氨酯系或苯乙烯系之彈性體、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及乙烯-乙酸乙烯酯(EVA(ethylene-vinyl acetate))等。又,作為氧吸收樹脂層,例如可列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ethylene-vinyl alcohol copolymer))等。
藉由對上述樹脂進行共擠壓、乾式層壓、擠壓層壓、擠壓塗佈或該等之組合,可製作包含密封層251/鄰接層252/基材層253之多層片材250。再者,可根據各層之厚度、樹脂選定或調配比率等而調節各層之接著強度。
蓋材300係包含複數個層之積層體,例如,可列舉PET12μm/ONy(biaxially oriented nylon,雙軸拉伸尼龍)15μm/L-LDPE(low density polyethylene,低密度聚乙烯)60μm、以及PET12μm/ONy15μm/CPP(cast polypropylene, 流延聚丙烯)60μm等之層構成。
該等積層片材之製造係可藉由共擠壓、熱層壓、乾式層壓等而進行,進而,亦可藉由階段性地將該等加以組合而進行。
[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
繼而,對製造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100之製造裝置加以說明。
圖5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之一部分的概略構成圖。
容器本體200係藉由利用塞助真空成形、塞助加壓成形等之眾所周知之方法對多層片材250進行熱成形而形成,但此處,對作為其一部分之容器本體成形裝置加以說明。
於圖5中,製造裝置400包括容器本體成形裝置500。
容器本體成形裝置500係將多層片材250熱成形為容器本體200之裝置,包括:模具510,其配置於與形成有多層片材250之開口部220之側之相反側;凸緣按壓件520,其介隔該模具510之凸緣部230而配置於相反側;以及插塞530,其形成容器本體200之開口部220。
模具510於中央部形成有用以形成容器本體200之開口部220之凹部511,於該凹部511之上端緣形成有用以形成凸緣部230之平面部512。
於本實施形態中,模具510係80rmm之杯用之模具。
凸緣按壓件520藉由按壓模具510之平面部512及多層片材250而使容器本體200之凸緣部230成形。
凸緣按壓件520形成為沿模具510之凹部511之開口部之外緣之環狀的平板狀,且具有與模具510之平面部512相對向之按壓面521。按壓面521具有朝模具510之方向而自形成為環狀之凸緣按壓件520之外緣522突出至內緣523為止之傾斜,並且按壓面521整體形成得較為平坦。
該按壓面521相對於模具510之平面部512,具有0.1°以上且25°以下之範圍之傾斜而形成。若傾斜未達0.1°,則於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附近難以形成密封層251之薄壁部或缺損部,無法獲得易開封性。又,若傾斜超過25°,則有密封層251捲入至凸緣按壓件520而使作業變得困難之虞,故而不佳。再者,傾斜之更好之範圍為3°以上且15°以下,進而好之範圍為6°以上且10°以下。如此,凸緣按壓件520於按壓面521上具有傾斜,藉此,於使凸緣部230成形時,應力集中於凸緣部230之內周側,從而可使密封層251部分地變薄或缺損。
又,可於10℃以上且160℃以下之範圍,對凸緣按壓件520與模具510進行調溫。凸緣按壓件520及模具510之溫度越高,則可更穩定地使密封層251變薄或缺損。又,若溫度超過160度,則由於接近於構成密封層251之樹脂之熔點,故而有難以處理之虞。凸緣按壓件520之溫度之更好之範圍為100℃以上且120℃以下。
又,凸緣按壓件520連結於彈簧540,可藉由更換為彈簧常數不同之彈簧而調整壓力。
插塞530係以小於模具510之凹部511之直徑而形成為大 致相同之形狀,其介隔多層片材250而嵌合於凹部511。
藉由如上所述之容器本體成形裝置500而將多層片材250送至模具510與凸緣按壓件520及插塞530之間,於該狀態下使凸緣按壓件520及插塞530朝模具510側移動,藉此,用以收納內容物之凹部210與凸緣部230一次性地成形於多層片材250,從而可使容器本體200成形。
[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製造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100之方法加以說明。
容器本體200係藉由利用塞助真空成形、塞助加壓成形等之眾所周知之方法對多層片材250進行熱成形而形成,但上述之容器本體成形裝置500擔當其中之一部分。
首先,將經加熱而軟化之多層片材250導入至容器本體成形裝置500。
多層片材250到達模具510之上面側之後,使插塞530靠近多層片材250。於該情形時,插塞530與多層片材250所包圍之空間成為密閉狀態。而且,使多層片材250預成形,並且一面藉由設置於插塞530之與多層片材250面對之側之未圖示的加壓腔室而注入高壓空氣,形成加壓狀態,一面擠壓於凹部511,進行塞助加壓成形,從而成形為容器本體200之形狀。
又,與該步驟同時地將凸緣按壓件520推壓於模具510之平面部512,從而形成凸緣部230。
凸緣按壓件520係利用彈簧540而將壓力調整為1.5 kg/cm2 以上且20kg/cm2 以下之範圍。若壓力未達1.5kg/cm2 ,或超過20kg/cm2 ,則難以使密封層251變薄或缺損,從而難以開封。
又,將凸緣按壓件520之溫度調整為10℃以上且160℃以下之範圍。即使溫度未達10℃,亦可使密封層251變薄,但溫度變得越高,則可更穩定地製造目標形狀之容器本體200。又,若溫度超過160℃,則由於接近於密封層251所使用之樹脂之熔點,故而成形本身變得不穩定。
其次,將成為內容物P之液體注入、填充至成形為容器本體200之形狀之多層片材250中。
繼而,將蓋材300放置於容器本體200之凸緣部230上,對該等進行熱封。熱封之強度強於多層片材250之密封層251與鄰接層252之接著強度。熱封之接著強度可根據溫度、壓力、時間等之熱封條件、各層之厚度、以及樹脂選定等而調節。
熱封係將密封棒自蓋材300之上推壓於凸緣部230而進行,於經熱封之容器本體200與蓋材300之間形成環狀之密封部240。
[包裝容器之開封方法]
根據圖3及圖4對如上所述之構成之包裝容器100之開封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抓持圖3所示之經密封之包裝容器100之抓持部310。繼而,若於抓持著抓持部310之狀態下,朝開封之方向拉拽蓋材300,則於容器本體200之密封層251與鄰接層 252之間剝離。
而且,當剝離位置到達容器本體200之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為止時,如圖4所示,於密封層251之缺損部251B處,該密封層251分離。繼而,密封層251自該分離位置依序沿環狀之缺損部251B分離,從而包裝容器100得以開封。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可發揮下述作用效果。
(1)容器本體200中,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之厚度形成為外緣部231之厚度之50%之厚度,該容器本體200沿內緣部232而具有缺損部251B。
因此,當將凸緣部230上密封有蓋材300之包裝容器100開封之時,於密封層251與鄰接層252之間剝離,可藉由缺損部251B而容易地將密封層251分離。亦即,易開封性優異。又,開封之前,凸緣部230之密封層251與蓋材300經密封,因此密封性優異。
(2)又,凸緣部230具有傾斜,並且凸緣部230之密封層251之密封面251A形成得較為平坦。
因此,為使該容器本體200成形,只要對使凸緣部230成形之凸緣按壓件520之按壓面521設置傾斜即可。利用設置有傾斜之凸緣按壓件520,實施與先前同樣之成形步驟,藉此,可容易地使具有傾斜之凸緣部230成形。因此,藉由利用凸緣按壓件520與模具510之平面部512而按壓多層片材250之一次之處理,可製造易開封性優異之形狀之容器本體200。亦即,成形步驟簡單,且可維持先前之容器 本體200之成形加工能力。
又,當將蓋材300與容器本體200密封之時,無需對密封部240之位置進行控制。亦即,可容易地製造兼顧易開封與高密封之容器。其結果,可降低整體之製造成本。
(3)而且,由於係僅對凸緣部230設置傾斜之構成,故而無需大幅度地改變製造方法便可容易地製造,從而可提供包裝容器100之穩定之供給。
(4)凸緣按壓件520之按壓面521相對於模具510之平面部512之面方向具有6°之傾斜。
因此,藉由該凸緣按壓件520與模具510而形成凸緣部230時,可將凸緣部230之內緣部232之厚度設為外緣部231之厚度之50%左右之厚度。亦即,由於可於凸緣部230之內周側容易地形成密封層251缺損而成之缺損部251B,故而不花費工夫,可降低製造成本。
(5)又,由於在容器本體200之開口部220處設置階差部213,故而易於在凸緣部230之內周側形成密封層251之薄壁部或缺損部,並且於開封時,應力易於集中,易開封性優異。
[第二實施形態]
繼而,使用圖6、圖7及圖8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密閉狀態的立體圖。圖7係圖6之VII-VII剖面圖。圖8係表示將圖6之包裝容器之一部分之開封狀態的剖面圖。
[包裝容器之構成]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除包裝容器之凸緣部之形狀不同以外,其他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僅對凸緣部之形狀加以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中之易分離機構係密封層251缺損而成之缺損部。
於圖6中,包裝容器600係凸緣部260形成為裙狀者。凸緣部260包括:大致平面狀之平坦部261,其藉由密封部240而與蓋材300密封;裙部262,其自平坦部261之外周緣朝下方形成為裙狀;以及端緣部263,其自裙部262之外周緣與平坦部261之平面方向平行地延設。此處,裙部262及端緣部263相當於本發明之延設部。於平坦部261上,密封層251密封於蓋材300而形成密封部240。
平坦部261包括形成容器本體200之開口部220之最內周緣即內緣部261A、平坦部261之最外周緣即外緣部261B、以及位於內緣部261A與外緣部261B之中間之中央部261C。
平坦部261係以其厚度自中央部261C至內緣部261A及外緣部261B為止逐漸變薄之方式而形成。若將內緣部261A之厚度設為A,將外緣部261B之厚度設為B,將中央部261C之厚度設為C,則以A/C及B/C之值為20%以上且98%以下之範圍內之方式而形成平坦部261。
第二實施形態中,沿平坦部261之內緣部261A及外緣部261B而形成密封層251缺損而成之環狀之缺損部251B。藉此,內緣部261A及外緣部261B之厚度相對於中央部 261C,例如為A/C=50%及B/C=50%。再者,內緣部261A與外緣部261B之厚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
繼而,對製造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600之製造裝置加以說明。
第二實施形態中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除凸緣按壓件520之形狀不同之外,與圖5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製造裝置相同。
第二實施形態之凸緣按壓件之按壓面具有朝模具510之方向自形成為環狀之凸緣按壓件之中心環部突出至內緣側或外側為止之傾斜。該傾斜相對於模具510之平面部512,分別於0.1°以上且25°以下之範圍內形成。若傾斜未達0.1°,則難以於平坦部261之內緣部261A及外緣部261B附近形成缺損部251B,從而無法獲得易開封性。又,若傾斜超過25°,則有密封層251捲入至凸緣按壓件而使作業變得困難之虞,故而不佳。再者,傾斜之更好之範圍為3°以上且15°以下,進而好之範圍為6°以上且10°以下。如此,凸緣按壓件於按壓面具有傾斜,藉此,於使平坦部261成形時,應力集中於平坦部261之內緣部261A及外緣部261B,從而可使密封層251部分地變薄或缺損。
[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
除使用第二實施形態之凸緣按壓件以外,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包裝容器之開封方法]
繼而,根據圖7及圖8對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600之開封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抓持圖7所示之經密封之包裝容器600之抓持部310。繼而,若於抓持著抓持部310之狀態下,朝開封之方向拉拽蓋材300,則將平坦部261之外緣部261B上之缺損部251B作為剝離開始位置,容器本體200之密封層251與鄰接層252之間剝離。
而且,當剝離位置到達平坦部261之內緣部261A為止時,如圖8所示,密封層251於缺損部251B處分離。繼而,密封部240自該分離位置依序沿環狀之缺損部251B剝離,從而包裝容器600得以開封。
因此,第二實施形態之構成之包裝容器亦可發揮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之變形、改良等包含於本發明。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沿凸緣部230(平坦部261)之內緣部232(261A)而形成有密封層251缺損而成之缺損部251B,但亦可代替缺損部251B而形成薄壁部。於該情形時,亦可藉由調整凸緣按壓件之按壓面之傾斜而容易地形成。再者,於形成薄壁部之情形時,與形成有缺損部251B之凸緣按壓件相比較,減小凸緣按壓件之按壓面之傾斜,或減小凸緣按壓件之壓力,或將凸緣按壓件之溫度設定得較低,藉此可實現薄壁部。以可形成所期望之厚度之方式適當地進行調整即可。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容器本體上設置有密封層251,但亦可於蓋材300上設置密封層。於此種構成之情形時,對將蓋材300密封於凸緣部時之密封棒之密封面設置傾斜,藉此,可使蓋材300之密封層部分地變薄或缺損。
進而,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熱封作為將蓋材密封於凸緣部之機構,但亦可使用超音波或接著劑等。
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將包裝容器之形狀設為平面圓形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平面矩形狀或其他形狀。
又,第二實施形態中,將凸緣部設為藉由平坦部261、裙部262、端緣部263而形成為裙狀之構成,但並不限於此。例如,可為自平坦部之外緣部附近延設為捲曲狀之構成,亦可僅將端緣部263形成為捲曲狀。如此,可對應於具有各種形狀之凸緣部之包裝容器。
進而,第二實施形態中,使平坦部261之內緣部261A及外緣部261B變薄,但亦可僅使外緣部261B變薄,將於內緣部261A處,在密封層251上形成切口部之構成作為密封層251之易分離機構。
又,亦可於平坦部261之外緣部261B處,在密封層251上形成切口部,使內緣部261A變薄。
[實施例]
繼而,列舉實施例而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絲毫不受該等實施例之揭示內容制約。
[試驗1]
<容器本體之製造>
藉由一般使用之分配方式共擠壓多層片材製造裝置而製造容器本體所使用之片材。片材係以下所示之8層之多層片材。
1. 密封層:HDPE(高密度聚乙烯,普端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300J」)或PP(普瑞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J3021GR」)
2. 鄰接層1:PP(普端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105GM」)或PP(普端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105GM」)/PE(日本聚乙烯(Japan Polypropyle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HE30」)摻合物(調配比5:5)
3. 基材層1:PP(普瑞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105GM」)
4. 接著層1:馬來酸酐接枝PP(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odic AP P502」)
5. EVOH層:可樂麗(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VAL-J」
6. 接著層2:與鄰接層1相同
7. 基材層2:與基材層1相同
8. 鄰接層2:與鄰接層1相同
使用上述多層片材,藉由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塞助+凸緣夾具真空加壓成形,使圖1所揭示之包裝容器(平坦凸緣型)成形。各種條件如下所述。
成形模具:具有內周側輪廓Φ78、外周側輪廓Φ84之圓 型、及3mm寬度之凸緣之杯型。
凸緣按壓件:分別改變壓力、、溫度之條件而製作容器本體(參照表1及表2)。
<蓋材之密封>
作為蓋材,使用具有以下兩種層構成之層壓膜。
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2μm)/雙軸拉伸尼龍(ONy,15μm)/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60μm)
B: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2μm)/雙軸拉伸尼龍(ONy,15μm)/流延聚丙烯(CPP,60μm)
將上述層壓膜之LLDPE面或CPP面安放於所得之容器本體之凸緣部,於溫度195℃、密封壓力150kg/個、密封時間1.2秒之條件下,自PET面推壓密封棒而進行熱封、接著。再者,密封棒係形成為外周側之輪廓為86、內周側之輪廓為76之環狀,且遍及整個面而具有平坦之接觸面。
<評價>
藉由上述之方法而製作以下之表1及表2所示之實施例1~13、比較例1~4、比較例5(文獻1中所得之容器)以及比較例6(文獻3中所得之容器)之包裝容器,實施內壓強度測定、開封部之剝離強度測定、以及開封感之評價。其結果表示於表1及表2中。
此處,將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之最外周之厚度設為X,將最內周之厚度設為Y。又,將容器本體之密封層與其鄰接層之熔融指數之差設為MI差。
<1. 內壓強度測定>
使用Sun Scientif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破裂強度測定器,依據「JIS-Z0238」而進行內壓強度測定。具體而言,將黏著性橡膠板片貼附於蓋材之面,將針插入於此處並送入空氣,對容器破裂時之數值進行測定。
<2. 剝離強度測定>
使用IMAD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數位推拉力計,與「JIS-Z0238」中揭示之包裝袋用密封強度測定方法同樣地,將密封後之容器本體按照每個蓋材切割為15mm寬度,對與容器凸緣面呈135°拉伸開封側蓋材之拉伸強度進行測定。
<3. 開封感之評價>
A:表面層非常完美地缺損,開封亦良好。
B:可確認2mm以內之表面層之拉長,但產生缺損且開封良好。
C:產生2mm以上之表面層之拉長,雖可開封,但易開封感受損。
D:因表面層未缺損或缺損不充分等之理由而難以開封。
根據表1及表2可知,於實施例1~13中,由於相對於凸緣部之最外周之厚度X,最內周之厚度Y之比例處於特定範圍內,故而可獲得良好之結果。
又,於實施例2及實施例4中,由於凸緣按壓件之壓力處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1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再者,於比較例1中,由於凸緣按壓件之壓力過小,故而無法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從而無法獲得易開封性。
於實施例5、實施例6及實施例2中,由於將凸緣按壓件之設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2及3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
於實施例7及實施例2中,由於將密封層與鄰接層之MI差設於特定範圍內,故而可獲得良好之結果。於實施例8中,由於MI差並不處於特定範圍內,故而遜色於實施例7,但為實用方面無問題之程度。
於實施例9~13中,由於將凸緣按壓件之溫度設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4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又,對實施例9~13進行比較可知:凸緣按壓件之溫度越高,則可更穩定地成形。於實施例11中,Y/X之值高達80%,但由於凸緣按壓件之溫度為120℃之比較高之溫度,故而可穩定地成形,獲得良好之開封感。再者,於比較例4中,由於凸緣按壓件之溫度過高而接近於密封層之熔點,故而成形本身變得不穩定,從而評價不佳。
又,藉由先前技術而製作之比較例5於內壓強度、開封強度及開封感之所有方面均遜色於本發明。比較例6雖於 內壓強度、開封強度及開封感方面優異,但其生產性存在問題,會花費工夫與成本。
[試驗2]
繼而,使用試驗1中所使用之多層片材,使圖6所示之包裝容器(裙狀凸緣型)之容器本體成形。
容器本體成形時之各種條件如下所述。
成形模具:具有凸緣部之內周側之輪廓Φ78、外周側之輪廓Φ84之圓型、及3mm寬度之凸緣之杯型。
凸緣按壓件:分別改變壓力、、溫度之條件而製作容器本體(參照表3及表4)。係以自平坦部之中央部朝平坦部之內緣部及外緣部下陷之方式而設置。
而且,將試驗1中所使用之蓋材載置於已成形之容器本體之凸緣部,推壓試驗1中所使用之密封棒而進行熱封、接著。又,為提高凸緣部之內周側即缺損部251B之易分離性,按壓形成為外周側之輪廓為Φ86、內周側之輪廓為Φ76之環狀之密封棒,對鄰接於缺損部251B之位置進行熱封。該密封棒之寬度為5mm且遍及整個面而具有平坦之接觸面。
<評價>
藉由上述之方法而製作以下之表3及表4所示之實施例14~27及比較例7~13之包裝容器,並實施內壓強度測定、開封部之開封強度測定、以及開封感之評價。測定方法與試驗1相同。其結果表示於表3及表4中。
此處,將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之最內周及最外周之厚度統一設為Y,將凸緣部之中央部之厚度設為X。又,將容器本體之密封層與其鄰接層之熔融指數之差設為MI差。
根據表3及表4可知,實施例14~27中,由於相對於凸緣部之中央部之厚度X,最內周及最外周之厚度Y之比例處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7及8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
又,實施例17及18中,由於凸緣按壓件之壓力處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9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再者,比較例9中,由於凸緣按壓件之壓力過小,故而無法形成薄壁部或缺損部,從而無法獲得易開封性。
實施例19~21中,由於將凸緣按壓件設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10及11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
實施例22及23中,由於將密封層與鄰接層之MI差設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12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
實施例24~27中,由於將凸緣按壓件之溫度設於特定範圍內,故而與比較例13相比較,可獲得良好之結果。又,對實施例24~27進行比較可知:凸緣按壓件之溫度變得越高,則可更穩定地成形。再者,比較例13中,由於凸緣按壓件之溫度過高而接近於密封層之熔點,故而成形本身變得不穩定,從而評價較差。
100、600‧‧‧包裝容器
200‧‧‧容器本體
210、511‧‧‧凹部
211‧‧‧底部
212‧‧‧壁部
213‧‧‧階差部
220‧‧‧開口部
230、260‧‧‧凸緣部
231、261B‧‧‧外緣部
232、261A‧‧‧內緣部
240‧‧‧密封部
250‧‧‧多層片材
251‧‧‧密封層
251A‧‧‧密封面
251B‧‧‧缺損部
252‧‧‧鄰接層
253‧‧‧基材層
261‧‧‧平坦部
261C‧‧‧中央部
262‧‧‧裙部
263‧‧‧端緣部
300‧‧‧蓋材
310‧‧‧抓持部
400‧‧‧製造裝置
500‧‧‧容器本體成形裝置
510‧‧‧模具
512‧‧‧平面部
520‧‧‧凸緣按壓件
521‧‧‧按壓面
522‧‧‧外緣
523‧‧‧內緣
530‧‧‧插塞
540‧‧‧彈簧
P‧‧‧內容物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密閉狀態的立體圖;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一部分的開封狀態之立體圖;圖3係圖1之III-III剖面圖; 圖4係圖2之IV-IV剖面圖;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的概要之一部分之剖面圖;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容器之密閉狀態的立體圖;圖7係圖6之VII-VII剖面圖;及圖8係表示圖6之包裝容器之一部分之開封狀態的剖面圖。
100‧‧‧包裝容器
200‧‧‧容器本體
210‧‧‧凹部
211‧‧‧底部
212‧‧‧壁部
213‧‧‧階差部
230‧‧‧凸緣部
231‧‧‧外緣部
232‧‧‧內緣部
240‧‧‧密封部
250‧‧‧多層片材
251‧‧‧密封層
251A‧‧‧密封面
251B‧‧‧缺損部
252‧‧‧鄰接層
253‧‧‧基材層
300‧‧‧蓋材
310‧‧‧抓持部
P‧‧‧內容物

Claims (12)

  1. 一種包裝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於開口部之周緣形成有凸緣部之容器本體、以及封閉上述開口部並且藉由密封部而將與上述凸緣部之間密封之蓋材,上述容器本體及上述蓋材中之至少任一方包含密封層與基材層之至少兩層,上述密封層於上述凸緣部之內周側具有薄壁部或缺損部,上述凸緣部具有以從外緣部向內緣部使其厚度變薄之方式形成之傾斜,上述內緣部之厚度相對於上述外緣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
  2. 一種包裝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於開口部之周緣形成有凸緣部之容器本體、以及封閉上述開口部並且藉由密封部而將與上述凸緣部之間密封之蓋材,上述凸緣部包括形成密封部之平面狀之平坦部、及延設於該平坦部之外周緣之延設部,上述容器本體及上述蓋材中之至少任一方包括密封層與基材層之至少兩層,上述密封層於上述平坦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中之至少一方具有薄壁部或缺損部,並且於他方具有可容易地分離之易分離機構,上述平坦部之具有上述薄壁部或缺損部之側之厚度相 對於其中央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上述凸緣部具有以從上述中央部向內緣側變薄之方式形成之傾斜。
  3. 如請求項2之包裝容器,其中上述易分離機構為薄壁部或缺損部,上述平坦部之具有上述易分離機構之側之厚度相對於其中央部之厚度為20%以上且98%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包裝容器,其中上述密封層之熔融指數(MI)值大於鄰接於上述密封層之鄰接層之MI值,且上述密封層之MI值與鄰接於上述密封層之層之MI值之差為3g/10min以上。
  5. 如請求項2之包裝容器,其中上述密封層之熔融指數(MI)值大於鄰接於上述密封層之鄰接層之MI值,且上述密封層之MI值與鄰接於上述密封層之層之MI值之差為3g/10min以上。
  6. 一種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使用具有按壓上述凸緣部之按壓面之凸緣按壓件、與使上述容器本體成形之模具,實施對上述凸緣部設置傾斜之容器成形步驟。
  7. 如請求項6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凸緣按壓件以1.5kg/cm2 以上且20kg/cm2 以下之壓力按壓上述凸緣部。
  8. 如請求項6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凸緣按壓件於上述按壓面具有傾斜。
  9. 如請求項8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凸緣按壓件於上述按壓面設置0.1°以上且25°以下之傾斜。
  10. 如請求項6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凸緣按壓件及上述模具於10℃以上且160℃以下之溫度按壓上述凸緣部。
  11. 一種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包括:模具,其包含使上述容器本體成形之凹部與使上述凸緣部成形之平面部;以及凸緣按壓件,其相對於上述平面部而具有傾斜。
  12. 如請求項11之包裝容器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傾斜係於0.1°以上且25°以下之範圍內設置於按壓上述凸緣部之按壓面。
TW098129560A 2009-09-02 2009-09-02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482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9560A TWI482726B (zh) 2009-09-02 2009-09-02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9560A TWI482726B (zh) 2009-09-02 2009-09-02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9243A TW201109243A (en) 2011-03-16
TWI482726B true TWI482726B (zh) 2015-05-01

Family

ID=4483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9560A TWI482726B (zh) 2009-09-02 2009-09-02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2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2350B2 (ja) * 2019-01-23 2021-06-02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内容物入り容器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容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197993B (zh) * 1990-10-08 1993-01-11 Idemitsu Petrochem Kk
TW200416175A (en) * 2001-07-23 2004-09-01 Mcgill Tech Ltd Container with outlet
TW200806531A (en) * 2006-03-24 2008-02-01 Shinrin Shigen Riyo Sokushin Kenkyusho Kk A wooden container
TW200844012A (en) * 2006-12-28 2008-11-16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ackaging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197993B (zh) * 1990-10-08 1993-01-11 Idemitsu Petrochem Kk
TW200416175A (en) * 2001-07-23 2004-09-01 Mcgill Tech Ltd Container with outlet
TW200806531A (en) * 2006-03-24 2008-02-01 Shinrin Shigen Riyo Sokushin Kenkyusho Kk A wooden container
TW200844012A (en) * 2006-12-28 2008-11-16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ackaging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9243A (en)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126046A1 (ja) 容器本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包装容器
JP5490930B2 (ja) 容器本体、包装容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931340B2 (ja) 包装容器、包装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AU2014377790A1 (en) Vessel sealing member having opening tab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suitable for same
KR20080063164A (ko) 포장 용기
TW200823109A (en) Packaging contain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packaging container
TWI482726B (zh) 包裝容器、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H04235027A (ja) 剥離式閉鎖部材を備えた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3010557A (ja) 容器
KR101841764B1 (ko) 포장 용기,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JP5756509B2 (ja) 容器本体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包装容器
KR20160102365A (ko) 포장 용기,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JP3094303B2 (ja) 多層シート類及び易開封性容器
JP2014079980A (ja) 積層シート、加工物、容器及び包装容器
CN102009772B (zh) 包装容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JP2994864B2 (ja)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JP2571569B2 (ja) 容器用落し蓋を用いた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JP3126092B2 (ja) 密封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7259240B2 (ja) 樹脂製密閉容器
JP6527722B2 (ja) 容器、包装体、容器の加工方法、包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容器の加工装置
KR20050036801A (ko) 다층 용기, 용이 개봉성 포장체 및 다층 용기 제조 방법
JP2024017270A (ja) 容器および積層シート
JP2000238846A (ja) 密封包装体
JP3194689B2 (ja) 密封容器
JPS63307072A (ja)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