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1803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1803B
TWI481803B TW100116687A TW100116687A TWI481803B TW I481803 B TWI481803 B TW I481803B TW 100116687 A TW100116687 A TW 100116687A TW 100116687 A TW100116687 A TW 100116687A TW I481803 B TWI481803 B TW I4818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chamber
cold air
blowing
du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6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2644A (en
Inventor
Kazuaki Gono
eiji Shinagawa
Hironori Sasaki
Takumi Oikawa
Kazuhiro Furuta
Katsushi Sumihiro
Yoshiyuki Noguchi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215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39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509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39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91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86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91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39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02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2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1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180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冰箱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冰箱。
近年來,例如有一種冰箱,其具備利用靜電霧化來產生霧(mist)的霧產生機構。該霧產生機構為具有霧產生用的突部,且利用送風機構所產生的風來將從該突部放出的霧供給至儲藏室(冷藏室)的結構(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57999號公報
但是,先前,直接供給霧的供給目標僅限於一處。
而且,先前,例如當有飲料或食品汁等灑落在儲藏室內並順著擱板或壁等流進霧產生裝置中時,有時會附著在放出霧的霧產生用的突部即霧放出部的霧放出銷等上,從而成為霧產生裝置的性能下降或發黴、異臭的發生原因。
進而,如果要利用通過冷卻器後的冷氣的流動來將從霧放出部的霧放出銷放出的霧供給至儲藏室,則儲藏室可能會過冷,或者霧放出部可能會凍結。
因此,提供一種能夠將直接供給霧的供給目標設為多個的冰箱。
而且,提供一種即使在有飲料或食品汁等灑落在儲藏室內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灑落的飲料或食品汁流進霧產 生機構的冰箱。
進而,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儲藏室過冷或霧放出部凍結的冰箱。
本實施方式的冰箱的特徵在於包括:冰箱本體,具有多個儲藏室;冷卻器,設於所述冰箱本體中,生成對所述儲藏室內進行冷卻的冷氣;送風機構,設在所述冰箱本體內且產生風;霧產生機構,具有儲水部,使該儲水部的水霧化而產生霧;以及霧產生室,設於所述冰箱本體內,收容所述霧產生機構,所述霧產生室具有導入由所述送風機構所產生的風的供風口以及向所述多個儲藏室供給霧的多個霧吹出口,將由所述霧產生機構所產生的所述霧從所述多個霧吹出口以所述霧的供給目標不同的方式而供給至所述多個儲藏室。
由此,能夠提供一種可將直接供給霧的供給目標的儲藏室設為多個儲藏室的冰箱。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多個實施方式的冰箱。另外,在各實施方式中,對於實質上相同的構成部位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而且,相對於冰箱本體而將門側(例如圖1中的左側)作為前面來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9來說明第1實施方式。如圖1以及圖2所示,冰箱本體1在前表面開口的縱長矩形箱狀的隔熱箱體2內,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多個儲藏室。
具體而言,在隔熱箱體2內,從上段起依序設有冷藏室3、蔬菜室4以作為儲藏室,在其下方,左右排列設有製冰室5和小冷凍室6,在他們的下方設有冷凍室7。
在製冰室5內,設有眾所周知的自動製冰裝置8(參照圖1)。隔熱箱體2基本上由鋼板制的外箱2a、合成樹脂制的內箱2b、和設在外箱2a與內箱2b之間的隔熱材料2c構成。
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均為冷藏溫度段(例如1℃~4℃)的儲藏室,冷藏室3與蔬菜室4之間通過塑料(plastic)製的分隔壁10而上下分隔。在冷藏室3的前表面部,如圖1所示,設有鉸鏈(hinge)開閉式的隔熱門3a。
在蔬菜室4的前表面部,設有抽出式的隔熱門4a。在隔熱門4a的背面部,連結著構成儲藏容器的下部盒11。在下部盒11的上部後方,設有比下部盒11小型的上部盒12。
冷藏室3內通過多個擱板13而上下分隔成多段。如圖3所示,在冷藏室3內的最下部(分隔壁10的上部),在右側設有微凍(chilled)室14,在其左側,上下設有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進而,在他們的左側設有儲水箱(tank)17。
儲水箱17是用於儲存供給至自動製冰裝置8的製冰盒 8a的水。在微凍室14內,可出入地設有微凍盒18。微凍室14也構成儲藏室。微凍室14的溫度優選0℃左右。
製冰室5、小冷凍室6以及冷凍室7均為冷凍溫度段(例如-10℃~-20℃)的儲藏室。而且,蔬菜室4與製冰室5以及小冷凍室6之間如圖1所示,通過隔熱分隔壁19而上下分隔。
在製冰室5的前表面部,設有抽出式的隔熱門5a。在隔熱門5a的後方,連結著儲冰容器20。在小冷凍室6的前表面部,雖未圖示,但也設有連結著儲藏容器的抽出式的隔熱門。
在冷凍室7的前表面部,也設有連結著儲藏容器22的抽出式的隔熱門7a。
在冰箱本體1內,雖未詳細圖示,但組裝有具備冷藏用冷卻器24以及冷凍用冷卻器25這2個冷卻器的冷凍循環。冷藏用冷卻器24生成用於對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進行冷卻的冷氣,其設在冰箱本體1的背面部。
冷凍用冷卻器25生成用於對製冰室5、小冷凍室6以及冷凍室7進行冷卻的冷氣,其設在冰箱本體1的背面部且冷藏用冷卻器24的下方。
在冰箱本體1的下部背面部,設有機械室26。雖未詳細圖示,但在該機械室26內設有構成上述冷凍循環的壓縮機27、冷凝器(未圖示)、用於對壓縮機27以及冷凝器進行冷卻的冷卻風扇(fan)(未圖示)以及除霜水蒸發皿28等。
在冰箱本體1的背面靠下部部分,設有安裝著控制整體的微電腦(micro computer)等的控制裝置29。另外,雖未圖示,但冰箱本體1內所設的電子設備的地(earth)線經由外箱2a等而接地。
在冰箱本體1內的冷凍室7的背面部,設有冷凍用冷卻器室30。在冷凍用冷卻器室30內,設有冷凍用冷卻器25、除霜用加熱器(未圖示)、作為送風機構的冷凍用送風風扇31等。
冷凍用送風風扇31是利用借助風扇旋轉的送風作用而產生風,以使由冷凍用冷卻器25所生成的冷氣循環,其設在冷凍用冷卻器25的上方。
在冷凍用冷卻器室30的前表面的中間部,設有冷氣吹出口30a,在下部設有返回口30b。
在上述結構中,當驅動冷凍用送風風扇31以及冷凍循環時,借助送風作用而產生風,由冷凍用冷卻器25所生成的冷氣進行從冷氣吹出口30a供給至製冰室5、小冷凍室6、冷凍室7內,並從返回口30b返回冷凍用冷卻器室30內的循環。
通過該冷氣,使製冰室5、小冷凍室6以及冷凍室7得以冷卻。另外,在冷凍用冷卻器25的下方,設有承接冷凍用冷卻器25的除霜時的除霜水的排水管32。該排水管32所承接的除霜水被導至冰箱外的機械室26內所設的除霜水蒸發皿28,並由除霜水蒸發皿28部分蒸發。
並且,在冰箱本體1內的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後 方,設有冷藏用冷卻器24、冷氣導管34、及作為送風機構的冷藏用送風風扇35等。
即,在冰箱本體1內的冷藏室3的最下段的後方(微凍室14的後方),設有構成冷氣導管34的一部分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在該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設有冷藏用冷卻器24以及除霜用加熱器70等。
冷氣導管34形成用於將由冷藏用冷卻器24所生成的冷氣供給至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通路。冷藏用送風風扇35利用借助風扇旋轉的送風作用而產生風,以使由冷藏用冷卻器24所生成的冷氣循環,其設在冷藏用冷卻器24的下方。
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上方,設有向上方延伸的冷氣供給導管37,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上端部連通於冷氣供給導管37的下端部。此時,由冷藏用冷卻器室36和冷氣供給導管37構成冷氣導管34。
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向冷氣供給導管37更前方突出。而且,在該前部壁36a的背面側(冷藏用冷卻器24側),設有覆蓋冷藏用冷卻器24的前表面的具有隔熱性的隔熱材料38。
在冷氣供給導管37的前部,設有多個向冷藏室3內開口的冷氣供給口39。
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下部且冷藏用冷卻器24的下方,設有排水管40。排水管40承接來自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
該排水管40所承接的除霜水也與排水管32所承接的除霜水同樣地,被導至冰箱外的機械室26內所設的除霜水蒸發皿28,並由除霜水蒸發皿28部分蒸發。
排水管40的左右的長度尺寸以及前後的縱深尺寸大於冷藏用冷卻器24的左右的長度尺寸以及前後的縱深尺寸,以構成為全部承接從冷藏用冷卻器24滴落的除霜水的大小。
在蔬菜室4的後方,設有送風導管42。在送風導管42內,設有冷藏用送風風扇35。送風導管42在下端部具有吸入口43,且上端部以迂回排水管40的方式而連通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冷氣導管34)。
吸入口43在蔬菜室4內開口。另外,在構成冷藏室3底部的分隔壁10的後部的左右的兩角部,如圖5所示,形成有多個連通口44(圖5中僅示出右側的連通口44)。冷藏室3經由連通口44而與蔬菜室4連通。
在此結構中,當驅動該冷藏用送風風扇35時,借助送風作用,主要如圖1的空心箭頭所示而產生風。即,蔬菜室4內的空氣從吸入口43被吸入冷藏用送風風扇35側,並被吹出向送風導管42側。
被吹出向送風導管42側的空氣通過冷氣導管34(冷藏用冷卻器室36以及冷氣供給導管37),並從多個冷氣供給口39吹出至冷藏室3內。
被吹出至冷藏室3內的空氣通過連通口44也被供給至蔬菜室4內,最終被冷藏用送風風扇35吸入。這樣,借助 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來進行風的循環。
當在該風的循環過程中驅動冷凍循環時,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空氣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後成為冷氣,該冷氣被供給至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被冷卻至冷藏溫度段的溫度。
在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方且微凍室14的後方,如圖2、圖4所示,在從正面觀察冰箱本體1的右側,可裝卸地設有構成霧產生室45的霧用導管。
該霧產生室45也如圖5~圖8所示,由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與可裝卸地安裝於前部壁36a的前表面的導管構成構件46包圍而形成。此時,霧產生室45沿著前部壁36a而左右方向較長,且前後方向的縱深尺寸較小,形成為扁平的矩形箱狀。
並且,在該霧產生室45內,收容有構成霧產生裝置的靜電霧化裝置48的主體部,所述霧產生裝置用於產生霧。
其次,對靜電霧化裝置48進行詳述。
靜電霧化裝置48如圖9所示,包括具有霧放出部50的霧產生單元(unit)51(相當於霧產生機構)、和用於對霧放出部50施加負的高電壓的電源裝置(變壓器(transformer))52,以作為主體部。
靜電霧化裝置48除了主體部以外,還包括對霧放出部50供給水分的供水部53。供水部5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53a、和從該水平部53a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53b。
供水部53從正面觀察呈逆L字狀,且是在為角筒狀且從正面觀察呈逆L字狀的盒54內收容保水材料55而構成。因此,供水部53在水平部53a與垂直部53b之間具有彎曲部53c。
水平部53a既可一體地設於垂直部53b,也可採用與垂直部53b不同的零件。水平部53a以及垂直部53b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沿著前部壁36a而配置。
保水材料55構成供水構件,該供水構件是利用毛細管現象來抽吸後述的儲水容器56中儲存的水(除霜水)並供給至霧放出部50,所述保水材料55例如呈使纖維纏繞而成的氈(felt)狀,且吸水性以及保水性優異。保水材料55只要吸水性以及保水性優異,且能夠進行毛細管現象,則除了上述材料以外,例如也可以是連續發泡體。
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配置在霧產生室45內的稍靠右,垂直部53b的下端部如圖8所示,貫穿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而位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下部的前方。
保水材料55的外周由盒54所覆蓋。在保水材料55中,也可使水平部53a的部分與垂直部53b的部分由不同的構件所構成。
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下部前方,設有構成儲水部的儲水容器56(參照圖8)。該儲水容器56設在冷藏用冷卻器24與排水管40之間且在供水部53的下方。
並且,儲水容器56的前部安裝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的下部突出部36c,且設置成向後方突出的懸臂狀態。此時,安裝著儲水容器56的前部的下部突出部36c位於前部壁36a的下方且經由段部36b而向該前部壁36a更前方凸出(突出)。
如果將前部壁36a設為第1突出部,則下部突出部36c成為向其更前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儲水容器56在安裝於下部突出部36c的安裝狀態下,遠離冷藏用冷卻器24以及形成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後表面的內箱2b。
冷藏用冷卻器24接觸至形成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後表面的內箱2b。所述供水部53中的垂直部53b的下端部貫穿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部、所述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所形成的孔而從上方插入儲水容器56內。
儲水容器56承接從冷藏用冷卻器24滴落的除霜水並予以儲存。供水部53的保水材料55如前所述,通過毛細管現象來抽吸儲水容器56中儲存的水(除霜水)並供給至霧放出部50。這樣,對於供給至霧放出部50的水,利用儲水容器56中儲存的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從而能夠自動進行向儲水容器56的供水,能夠節省使用者進行供水的工夫。
儲水容器56位於排水管40可儲水的高度更上方。在該儲水容器56的後部側的前端部,形成為高度方向設定得比形成儲水容器56的周圍的壁更低的溢水部56a。
由此,當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水溢出時,將從該溢水 部56a溢出。從溢水部56a溢出的水由排水管40所承接,並排出至除霜水蒸發皿28。
在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設有上述霧放出部50。霧放出部50在冷藏室3的後方部位於蔬菜室4的上部後方部且在微凍室14的後方,由用於放出霧的呈突部的多根霧放出銷(pin)57構成。
多根霧放出銷57以朝上突出的方式而配置于水平部53a的上部側,此時,4根銷排列成左右方向的橫一列狀且分別隔開而配置。進而,其他的多根霧放出銷57以朝下突出的方式而配置于水平部53a的下部側,此時,4根銷排列成左右方向的橫一列狀且分別隔開而配置。
即,霧放出部50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此時為朝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多根霧放出銷57構成。而且,霧放出部50是配置成,多根霧放出銷57將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夾在中間而向上下相反的方向延伸。
借助該結構,則霧產生用的突部即霧放出銷57的突出方向僅為單向的情況不同,能夠將霧的供給方向設為多個方向,從而能夠加寬霧的供給範圍。
進而,多根霧放出銷57配置成上下兩段。各霧放出銷57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平行的方式而沿前部壁36a來配置。霧放出部50設在冷藏室3的下方後部且鄰接於蔬菜室4的位置,且配置在微凍室14的後方。
各霧放出銷57是如上所述般產生霧的部分,例如是將 聚酯(polyester)纖維和導電性物質的碳(carbon)纖維混合撚合而形成為銷狀(棒狀),具有保水性以及水的抽吸特性,並且具有導電性。
各霧放出銷57承載著鉑納米膠體(nano choroid)。鉑納米膠體例如可通過將霧放出銷57浸漬到含有鉑納米膠體的處理液中,並對其進行煆燒而獲得。
各霧放出銷57的底端部貫穿供水部53的盒54而接觸該保水材料55。在供水部53中的水平部53a的左端部,朝左突出地設有構成受電用電極的受電銷58。受電銷58的底端部在盒54內接觸該保水材料55。
電源裝置52在霧產生室45內設於霧產生單元51的左側。在電源裝置52的右端部,設有連結著導線60且由緊固(fasten)(平型)端子構成的供電端子61,該供電端子61連接於霧產生單元51的受電銷58。電源裝置52如眾所周知般,具備包含將高頻電源(交流電源)轉換為直流的高壓變壓器的整流電路、升壓電路等,產生負的高電壓(例如-6kV),並經由供電端子61而輸出至受電銷58。
由此,來自電源裝置52的負的高電壓從受電銷58經由保水材料55的水分而施加至各霧放出銷57,使得各霧放出銷57帶負電。
以此方式構成的靜電霧化裝置48中,在利用保水材料55帶來的毛細管現象來抽吸儲水容器56的水並供給至各霧放出銷57的狀態下,對各霧放出銷57施加來自電源裝置52的負的高電壓。
此時,電荷集中於各霧放出銷57的前端部,通過對該前端部所含的水賦予超過表面張力的能量(energy),使各霧放出銷57的前端部的水發生分裂(雷氏分裂,Rayleigh fission),並從前端部呈微細的霧狀而放出(靜電霧化現象)。
此處,呈霧狀放出的水粒子帶負電,並包含通過該能量而生成的羥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因此,具有強氧化作用的羥自由基從各霧放出銷57與霧一同被放出,通過羥自由基的作用可進行除菌或除臭。此時,未設置與帶負電的霧放出銷57對應的相對電極。
因此,來自霧放出銷57的放電自身變得非常平緩,不會在放電電極與相對電極之間產生電暈(corona)放電,從而可抑制有害氣體(臭氧(ozone)、或臭氧使空氣中的氮發生氧化而產生的氮氧化物、亞硝酸、硝酸等)的產生。
此處,霧放出銷57(霧放出部50)可稱作是放出羥自由基這一除菌成分(也是除臭成分)的除菌成分放出機構(也是除臭成分放出機構),靜電霧化裝置48可稱作是除菌成分產生機構(除臭成分產生機構)。
其次,對霧產生室45進行詳細說明。
霧產生室45如上所述,在內部收容有霧產生單元51。由此,通過霧產生單元51的驅動而產生的霧易蓄積在霧產生室45內。
因此,即使在由霧產生單元51所生成的霧因時間的經過等而產生濃度不均的情況下,由於所生成的霧會在霧產 生室45內擴散,因此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易變得大致均勻。
霧產生室45在構成後壁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具有霧用冷氣供給口62(參照圖4、圖7)。霧用冷氣供給口62是用於將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中的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風的一部分導入霧產生室45內的開口(風的流動如圖4、圖7的箭頭A1所示)。
因此,在霧產生室45中,還具備導入不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風的開口。詳細情況後述,圖11所示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是在與相向於霧放出部50中的霧放出銷57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不相向的位置),此時是在霧放出部50更左方,設於電源裝置52的上方以及冷藏用冷卻器24的上方。
該霧用冷氣供給口62如圖7所示,後部貫穿隔熱材料38並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連通,前部與霧產生室45連通。
由此,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冷氣(風)的一部分是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產生室45內(參照圖7的箭頭A1)。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產生室45內的冷氣在霧產生室45內形成對流。
而且,霧產生室45對應於多個儲藏室(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而具有多個霧吹出口即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 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
設有這些霧吹出口64、65、66、67的位置是與相向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不與霧用冷氣供給口62直接相向的位置,他們設在霧產生單元51的周圍,用於對各儲藏室供給霧。
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是設在霧用冷氣供給口62上方的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參照圖4、圖7)的下端部的開口,位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更上方,且設在不與霧放出銷57直接相向的位置。
即,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與霧放出銷57在前後方向上也不相向。
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位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的背面側,並向上方延伸。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的上端部連通至冷氣導管34中的冷氣供給導管37內。
由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冷氣吹到霧產生室45的內周壁(導管構成構件46的背面)而改變方向,該冷氣的一部分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吹出。
因此,在霧產生室45內由霧產生單元51所產生的霧易借助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冷氣形成對流而擴散。由此,易使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變得更加均勻。
並且,在霧產生室45內形成對流的霧的一部分與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冷氣的一部分一同通過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冷氣供給導管 37而從冷氣供給口39供給至冷藏室3(風的流動如圖4、圖7的箭頭B1所示)。
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如圖4、圖7所示,在導管構成構件46的前表面部且霧用冷氣供給口62更上方,設在不與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且與微凍室14連通。
即,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與霧放出銷57在前後方向上也不相向。由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冷氣吹到霧產生室45的內周壁(導管構成構件46的背面)而改變方向,該冷氣的一部分從微凍室用的霧吹出口65吹出。
因此,在霧產生室45內形成對流的上述霧的一部分與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冷氣的一部分一同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供給至微凍室14(風的流動如圖4、圖7的箭頭B2所示)。
蛋盒用霧吹出口66如圖4所示,在導管構成構件46中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更上方的左方,設在不與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且與蛋盒15連通。即,蛋盒用霧吹出口66與霧放出銷57在前後方向上也不相向。
由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風吹到霧產生室45的內周壁(導管構成構件46的背面)而改變方向,該風的一部分從蛋盒用霧吹出口66吹出。
因此,在霧產生室45內形成對流的上述的霧的一部分與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冷氣的一部分一同從蛋盒用霧吹出口66供給至蛋盒15(冷氣以及霧的流動如圖4的箭頭B3所示)。
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如圖4、圖5所示,在霧產生室45的右下部,換言之,在霧用冷氣供給口62更下右方,設在不與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且經由連通口44而連通於蔬菜室4。即,霧吹出口67與霧放出銷57在前後方向上也不相向。
由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風吹到霧產生室45的內周壁(導管構成構件46的背面)而改變方向,該風的一部分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吹出。
因此,在霧產生室45內形成對流的上述霧的一部分與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風的一部分一同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經由連通口44而供給至蔬菜室4。
另外,向霧產生室45內吹入冷氣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之間的距離L1被設定為大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之間的距離L2。
位於霧產生室45的上部且霧放出部50的上方,設有微凍室用風供給導管68(參照圖4、圖6、圖8)。該微凍室用風供給導管68如圖8所示,後部貫穿隔熱材料38而與冷藏用冷卻器室36連通,前部貫穿霧產生室45而與微凍室14連通。
因此,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風的一部分,即冷氣的一部分通過微凍室用風供給導管68而直接供給至微凍室14(風的流動如圖6、圖8的箭頭A2所示),借助該冷氣,微凍室14的溫度被保持在0℃左右。
其次,對具備上述霧產生機構的結構的冰箱的作用進 行敍述。
在對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進行冷卻時,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後的冷氣通過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冷氣(風),主要如圖1中的空心箭頭所示般通過冷氣供給導管37而從多個冷氣供給口39供給至冷藏室3。
進而,由冷藏用送風風扇35所產生的風的一部分從微凍室用風供給導管68直接供給至微凍室14(參照圖6、圖8的箭頭A2)。
被供給至冷藏室3以及微凍室14的冷氣在有助於食品等的儲藏物的冷卻之後匯流,從連通口44(參照圖5)也供給至蔬菜室4。
被供給至蔬菜室4的冷氣在有助於蔬菜等的儲藏物的冷卻之後,從吸入口43被吸入至冷藏用送風風扇35側,再次由冷藏用冷卻器24進行冷卻,從而重複這樣的循環。
而且,在該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冷卻時,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風的一部分如圖7中的箭頭A1所示,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並供給至霧產生室45內。
此處,由於各霧吹出口64、65、66、67設在與對向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風吹到霧產生室45的內周壁(導管構成構件46的背面)而改變方向,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風分別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而吹出。
此時,當驅動該靜電霧化裝置48時,從霧產生單元51的多個各霧放出銷57放出如上所述般含有羥自由基的微細的霧。所放出的霧在霧產生室45內蓄積並在霧產生室內擴散,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變得大致均勻。
並且,通過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向霧產生室45內導入風,霧產生室45內的霧得以擴散並形成對流,霧的濃度變得更加均勻。
並且,形成對流而濃度變得大致均勻的霧的一部分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經由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以及冷氣供給導管37而供給至冷藏室3,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供給至微凍室14,從蛋盒用霧吹出口66供給至蛋盒15,而且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經由連通口44而供給至蔬菜室4(如圖4箭頭B2、B3所示)。
根據上述第1實施方式,可獲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在冰箱本體1中,具備對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產生單元51(霧產生機構)予以收容的霧產生室45,在該霧產生室45中,設有使由所述霧產生單元51中的霧放出部50所產生的霧的供給目標不同的多個霧吹出口。
多個霧吹出口具體是指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
由此,能夠將霧產生室45內產生的霧供給至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這四個供給目標,可加寬霧的供給範圍,從而擴大霧的效果範圍。
在霧的供給目標中的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中,分別具有微凍盒18、蛋盒15、蔬菜盒(下部盒11、上部盒12),能夠將霧良好地供給至這些盒內,從而可期待這些供給目標的除菌或除臭的效果,並且也可以期待蔬菜等的保濕或新鮮度保持。
另外,由於採用了將霧產生單元51設在霧產生室45內的結構,因此由該霧產生單元所產生的霧易蓄積在霧產生室45內。
由此,即使由霧產生單元51所生成的霧產生濃度不均,由於霧會在霧產生室45內擴散,因此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仍會變得大致均勻,從而可將濃度大致均勻的霧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吹出口65、蛋盒用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吹出口67供給至儲藏室(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此時,多個霧吹出口(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是配置在以霧放出部50為中心的周圍,因此能夠將從霧放出部50放出的霧良好地供給至各霧吹出口。
由於將霧吹出口64、65、66、67設在與相向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設在不與霧用冷氣供給口62直接相向的位置,因此霧產生室45內的霧借助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的風而在霧產生室45內得以擴散並形成對流。
由此,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變得更加均勻,從而 能夠將該均勻濃度的霧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供給至儲藏室。
由於這些霧吹出口64、65、66、67配置在以霧產生單元51為中心的周圍,因此從霧產生單元51放出的霧易在霧產生室45內均勻地擴散。由此,能夠使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更加均勻。
由於霧產生室45的多個霧吹出口(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設在與相向於霧放出銷57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設在不與霧放出銷57直接相向的位置,因此即使萬一有手指或異物從這些霧吹出口64、65、66、67插入霧產生室45內,也能防止手指或異物直接接觸霧放出銷57,從而可確保安全性。
由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設在與彼此相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導入霧產生室45內的風(冷卻風)不會直接吹到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由此,能夠使霧放出銷57直接受到來自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冷卻風而乾燥、凍結的現象受到抑制。
構成霧產生裝置的靜電霧化裝置48具備放出霧的霧放出部50、向霧放出部50供給水分的供水部53以及對霧放出部50施加負的電壓的電源裝置52,而且,使霧放出部50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根霧放出銷57構成。
借助該結構,與霧產生用突部的突出方向僅為單向的情況不同,能夠將霧的供給方向設為多個方向,因此能夠加寬霧的供給範圍。
霧放出部50通過採用使多個霧放出銷(突部)57排列成列狀而配置的結構,可增多霧的放出量,可進一步加寬霧的供給範圍,而且,可實現薄型化。
而且,霧放出部50通過採用將霧放出銷57夾在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之間而沿上下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結構,從向上方和下方都能放出霧,因此能夠進一步加寬霧的供給範圍。
並且,由於採用了在上下方向設置多個儲藏室,霧產生室45具有與各儲藏室對應的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結構,因此能夠極力縮短各儲藏室與霧放出銷57的距離,從而可將霧產生室45內的霧效率良好地供給至各儲藏室。
而且,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以及各霧放出銷57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著該前部壁36a來配置,由於可實現前後方向的薄型化。通過將霧放出銷57配置成上下兩段,可實現緊湊(compact)化。
在冰箱本體1內,設有向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供給冷氣的冷氣導管34,霧產生室45沿著該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而配置。由此,可實現霧 產生室45的薄型化。
而且,通過將電源裝置52以及霧產生單元51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著該前部壁36a來配置,可實現靜電霧化裝置48的縱深方向的薄型化。
採用了下述結構,即,供水部53具有彎曲部53c,在彎曲部53c的下方設有儲存水的儲水容器56,可將所述儲水容器56中儲存的水供給至所述彎曲部53c。
由此,可將儲水容器56的水經由彎曲部53c而供給至霧放出銷57。而且,由於可使霧放出銷57遠離儲水容器56,因此可實現所述霧放出銷57與儲水容器56內的水的絕緣。
電源裝置52將霧放出部50夾在中間而配置於彎曲部53c的相反側。由此,可使電源裝置52更加遠離儲水容器56。
供給至霧放出銷57的水利用了儲水容器56中儲存的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因此可自動地進行對儲水容器56的供水,從而可節省使用者進行供水的工夫。
由於霧產生室45是由前部壁36a和可裝卸地安裝的導管構成構件46包圍而形成,因此通過拆卸導管構成構件46,可使霧產生室45內的維護變得容易。
由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是以與相向的位置不同的方式而配置在左右偏離的位置,因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產生室45內的冷氣不 會直接吹到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由此,能夠使霧放出銷50直接受到來自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冷卻風而乾燥的象受到抑制。
而且,具有霧放出部50的霧產生單元51具有從儲水容器56將水運送到霧放出銷57為止的保水材料55,霧放出銷57從成為第1突出部的前部壁36a向前方突出並從成為第2突出部的下部突出部36c的段部36b延伸至冷氣導管34外,具有霧放出銷57的霧放出部50配置在成為第1突出部的前部壁36a的前方。
因此,能夠極力防止保水材料55因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向霧產生室45內供給的冷氣變乾燥。
(第2實施方式)
參照圖10~圖12來說明第2實施方式。
第2實施方式的冰箱本體1如圖11所示,具有形成冷卻路徑71a的第1路徑構件71和形成非冷卻路徑72a的第2路徑構件72。
冷卻路徑71a是指冷藏用冷卻器室36中的收容有冷藏用冷卻器24的空間。通過冷卻路徑71a內的風由冷藏用冷卻器24進行冷卻。此時,第1路徑構件71是形成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內箱2b以及後述的隔熱材料73的後部。
非冷卻路徑72a是用於將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不經由冷藏用冷卻器24而送往霧產生室45的空間,是冷藏用冷卻器室36中的未收容冷藏用冷卻器24的空間。
通過非冷卻路徑72a內的風由於內部未收容冷藏用冷卻器24,因此不會由冷藏用冷卻器24直接冷卻。此時,第2路徑構件72為前部壁36a以及隔熱材料73的前部。
隔熱材料73相當於第1實施方式的隔熱材料38。該隔熱材料73延伸至第1實施方式的隔熱材料38更下方,即,延伸至冷藏用冷卻器24更下方。並且,隔熱材料73在厚度方向上,在霧產生室45側的部分,即,在前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
該切口的形狀是用於形成非冷卻路徑72a,且縱向從隔熱材料73的下端延伸至位於最上方的霧放出銷57的上端部附近為止(參照圖11)。
另外,切口的左右方向的大小為任意,但優選為容納多根霧放出銷57的整個橫向的範圍以上。
霧產生室45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的霧用冷氣供給口相同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和供風口74(參照圖10~圖12)。
供風口74是用於將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且通過非冷卻路徑72a的風導入霧產生室45內的開口(風的流動如圖11的箭頭C1、C2、C3所示)。
供風口74設在前部壁36a中的與霧放出部50的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
即,第2實施方式中,供風口74設在上下兩處(將上側的供風口表示為74a,將下側的供風口表示為74b),一個供風口74a位於設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霧放出銷57的後方,另一個供風口74b位於設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霧放出 銷57的後方。
換言之,從正面觀察冰箱本體1,上側的供風口74a與設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霧放出銷57位於重合的位置,下側的供風口74b與設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霧放出銷57位於重合的位置。
根據上述第2實施方式的結構,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中的通過冷卻路徑71a的風由冷卻路徑71a內的冷藏用冷卻器24進行冷卻。該冷卻的風的一部分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被導入至霧產生室45內。
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位於與相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彼此不相向的位置)上,因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產生室45內的冷卻風不直接吹到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
由此,可使霧放出銷57直接受到來自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冷卻風而乾燥、凍結的象受到抑制。
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中的通過非冷卻路徑72a的風未被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而從供風口74(74a、74b)被導入至霧產生室45內。並且,從供風口74導入的風吹到霧放出銷57。
第2實施方式中,從供風口74a導入的風(參照圖10、圖11所示的箭頭C2)易吹到霧放出銷57中的設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霧放出銷57,並從位於該霧放出銷57附近的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供給至各儲藏室。
而且,從供風口74b導入的風(參照圖10、圖11所示的箭頭C3)易吹到霧放出銷57中的設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霧放出銷57,並從位於該霧放出銷57附近的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供給至蔬菜室4。
由此,可使霧放出銷57所產生並存在於霧放出銷57附近的濃度高的霧容易地形成對流,可易使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以高的狀態均勻地存在,從而能夠將濃度高且大致均勻濃度的霧從各霧吹出口64、65、66、67供給至儲藏室。
吹到霧放出銷57的風從霧放出銷57附近的各霧吹出口64、65、66、67被供給至各儲藏室。由此,能夠將霧產生室45內的霧效率良好地供給至各儲藏室。
由於風從不同的多個霧用的供風口(第2實施方式中為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風口74a、74b)被導入霧產生室45,因此霧產生室45內的風的流動易變得複雜,從而能夠使霧產生室內的霧的濃度更加均勻。
而且,該第2實施方式中,作為用於將從霧放出部50放出的霧供給至各儲藏室的風,利用了通過冷藏用送風機35而循環的空氣中的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之前,即,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之前的相對較暖的空氣,因此與利用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之後的溫度相對較低的空氣的情況不同,能夠防止:儲藏室,尤其是蔬菜室4因用於供給霧的空氣而變得過冷。
而且,被供給至霧放出銷50的空氣(風)如上所述為 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之前,即,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之前的空氣,因此也能夠防止霧放出銷50因該空氣而凍結。為了實現防止霧放出銷50凍結的目的,也可以省去霧用冷氣供給口。
進而,霧放出銷50是配置在冷藏用冷卻器24所配置的冷氣導管34外,從霧放出銷50放出的霧不被供給至冷藏用冷卻器24,因此能夠防止霧凍結的產生。除此以外,第2實施方式起到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第2實施方式等中,作為被供給至霧產生室45的冷氣或風的供給口,說明了霧用冷氣供給口及供風口,但作為這些對霧產生室的供給口的總稱,可稱為供風口。
(第3實施方式)
參照圖13~圖15來說明第3實施方式。
第3實施方式的冰箱本體1如圖14所示,具有形成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的冷卻路徑71a的第1路徑構件71、以及形成與第2實施方式的非冷卻路徑72a(參照圖11)不同形狀的非冷卻路徑82a的第2路徑構件82。
非冷卻路徑82a是用於將由冷藏用送風風扇35所產生的風不經由冷藏用冷卻器24而送往霧產生室45的空間,是冷藏用冷卻器室36中的未收容冷藏用冷卻器24的空間。
通過非冷卻路徑82a內的空氣(風)由於內部未收容冷藏用冷卻器24,因此不會由冷藏用冷卻器24直接冷卻。第2路徑構件82為前部壁36a以及隔熱材料83。
隔熱材料83相當於第2實施方式的隔熱材料73。該隔熱材料83是與隔熱材料73同樣地延伸至冷藏用冷卻器24更下方為止。
並且,隔熱材料83在厚度方向上,在霧產生室45側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該切口的形狀是用於形成非冷卻路徑82a,縱向從隔熱材料83的下端延伸至水平部53a的後方附近為止(參照圖14)。
另外,切口的左右方向的大小為任意,但優選為容納多根霧放出銷57的整個橫向的範圍以上。
霧產生室45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的霧用冷氣供給口相同的第1霧用冷氣供給口62和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參照圖13~圖15)。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是用於將由冷藏用送風風扇35所產生的風中的通過非冷卻路徑82a的風導入霧產生室45內的開口(風的流動如圖14的箭頭D1、D2、D3所示)。
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設在前部壁36a中的與霧放出部50的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上。
進而,霧產生室45具有將從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導入的風引導至多根霧放出銷57的引導構件85。第3實施方式的引導構件85設在霧產生單元51的水平部53a的背側(背面側),呈平行地沿著水平部53a而延伸的三角柱。
並且,當從冰箱本體1的側面方向觀察該引導構件85時,該引導構件85的三角形的頂角的1個延伸至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為止。
根據上述第3實施方式的結構,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中的通過非冷卻路徑82a的風未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而從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導入至霧產生室45內。
從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導入的風吹到引導構件85而上下分離。分離後流向上方的風(參照圖13、圖14所示的箭頭D2)易吹到霧放出銷57中的設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霧放出銷57,並從位於該霧放出銷57附近的各霧吹出口64、65、66供給至各儲藏室(尤其是(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
而且,分離後流向下方的風(參照圖13、圖14所示的箭頭D3)易吹到霧放出銷57中的設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霧放出銷57,並從位於該霧放出銷57附近的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尤其供給至蔬菜室4。
由此,可使由霧放出銷57所產生並存在於該霧放出銷57附近的濃度高的霧在霧產生室45內形成對流,可使霧產生室45內的霧的濃度較高且大致均勻,從而可將濃度高且濃度大致均勻的霧從各霧吹出口64、65、66、67供給至各儲藏室。
通過使霧產生室45具有引導構件85,從而可利用僅在一處設置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84的簡單結構來獲得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由此,可提高冰箱的生產效率。
除此以外,第3實施方式起到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的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採用了下述結構,即:在冰箱本體內設置從霧產生機構產生霧的霧產生室,霧產生室具有導入由送風機構所產生的風的供風口以及與儲藏室連通的霧吹出口。
由此,由霧產生機構所產生的霧借助從供風口導入的風而在霧產生室內形成對流並從霧吹出口供給至儲藏室。因此,能夠將由霧產生裝置所產生的霧以極力均勻的濃度供給至儲藏室。
(第4實施方式)
圖16表示第4實施方式。該第4實施方式中,在構成霧產生裝置的靜電霧化裝置75中,霧產生單元76的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
霧產生單元76具備霧放出部77和對該霧放出部77供給水分的供水部78。供水部78具有從正面觀察呈圓形的圓形部78a和從該圓形部78a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78b,且在盒79內收容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保水材料55而構成。
垂直部78b的下端部貫穿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參照圖8),從上方插入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所設的儲水容器56內。
供水部78中的圓形部78a以及垂直部78b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著前部壁36a而配置。
霧放出部77分別由構成突部的多根霧放出銷57所構成。霧放出銷57呈放射狀地設在圓形部78a的外周部。因此,霧放出部77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個霧放出銷57(突部)所構成。
各霧放出銷57的底端部貫穿盒79而接觸該保水材料55。各霧放出銷57也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著前部壁36a來配置著。
在供水部78中的圓形部78a的左部,設有向左側方突出的突出部78c,在該突出部78c上,以朝左突出的狀態而設有受電銷58。該受電銷58連接於電源裝置52側的供電端子61。
在此結構中,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水被保水材料55抽吸並供給至各霧放出銷57。而且,來自電源裝置52的負的高電壓從受電銷58經由保水材料55的水分而施加至各霧放出銷57,基於此,從各霧放出銷57放出微細的霧。
從各霧放出銷57放出的霧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從多個霧吹出口(冷藏室用的霧吹出口64、微凍室用的霧吹出口65、蛋盒用的霧吹出口66、蔬菜室用的霧吹出口67)供給至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等多個供給目標。
在此種本實施方式的霧產生裝置中,尤其霧放出銷57是呈放射狀地配置,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具有可將霧向更多方向放出的優點。
另外,在圖16的實施方式中,如第2實施方式所示(尤其圖12),也可設置對霧產生室45的供風口74。供風口是用於將借助冷藏用送風風扇35的送風作用而產生的風且通過非冷卻路徑72a的風導入霧產生室45內的開口。
由於採用了下述結構,即,通過設置此種供風口,從而利用通過冷卻器前的空氣的風來將從霧放出銷放出的霧供給至儲藏室,因此能夠防止儲藏室過冷或者霧放出銷凍結。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包括:具有儲藏室的冰箱本體、產生霧的霧產生機構以及設於所述冰箱本體內且收容所述霧產生機構的霧產生室。在該霧產生室中,設有使由霧產生機構所產生的霧的供給目標不同的多個霧吹出口。霧產生機構包括:放出霧的霧放出部、對霧放出部供給水的供水部以及對霧放出部施加負的電壓的電源裝置,霧放出部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個突部構成。
借助該結構,可將霧產生室內產生的霧的供給方向設為多個方向,從而可供給至多個供給目標,可加寬霧的供給範圍,擴大霧的效果範圍。
(第5實施方式)
圖17~圖20表示第5實施方式。該第5實施方式中,與第4實施方式不同的是採用了防止飲料等流進霧產生機構而導致霧產生裝置的性能下降的結構。
霧產生室45如圖16~圖20所示,由作為後壁的前部壁36a及作為覆蓋部的導管構成構件46形成,所述前部壁 36a位於微凍室14的後部並設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表面,所述導管構成構件46安裝在該前部壁36a的前表面上。
導管構成構件46利用上側卡合部46a(上側的卡合部位)以及下側卡合部46b(下側的卡合部位)來卡合於前部壁36a而可裝卸地安裝著(參照圖20)。
此時,分隔壁10的設於其後緣部的凸部10a的後端位於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側卡合部46b更上方而配設著。即,分隔壁10配設於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側卡合部46b更上方。
霧產生室45沿著前部壁36a而左右方向較長,且前後方向的縱深尺寸較小,形成為扁平的矩形箱狀。並且,在該霧產生室45內,即,在導管構成構件46的內方,構成用於產生霧的霧產生裝置的靜電霧化裝置48(霧產生機構)的主體部以對霧產生室45,即,導管構成構件46覆蓋上方的方式而形成。
如圖18~圖20所示,在霧產生室45,即,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上方,在前部壁36a向前方突出的中途的傾斜部36d上,以從傾斜部36d進一步向前方突出的形態而設有照明單元180。
該照明單元180在簷36h的上表面配設有具有光源的電路基板181,拱(arch)狀的罩(cover)182覆蓋電路基板181的前表面而構成。
具體而言,簷36h位於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上側卡合部 46a的上方,且與前部壁36a一體地從傾斜部36d向前方突出而設置。在該簷36h的前端的一部分,設有用於使罩182上所設的卡止爪182a(參照圖19、圖20)卡止的孔(未圖示)。
在該簷36h的上表面,以指向前方斜上方,即,指向載置台47的方式而配置著安裝有成為光源的2個發光二極管(diode)181b、181c的電路基板181。此時,如圖17所示,2個發光二極管181b、181c中的一個發光二極管181b位於微凍盒18的中央附近而設置。
而且,另一個發光二極管181c位於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的中央附近而設置。
在電路基板181的後方,與前部壁36a一體地設有從傾斜部36d向上方突出的止水部36e。由該止水部36e和傾斜部36d形成槽部36f。
該槽部36f是遍及照明單元180的左右方向的寬度而設置。而且,從止水部36e進一步向前方突出而設有卡止部36g。此時,止水部36e比卡止部36g更高地突出。
在該卡止部36g的前端的一部分上,也設有用於使罩182上所設的卡止爪182b卡止的孔(未圖示)。如此,罩182將前後方向的兩端緣部所設的卡止爪182a、182b卡止於簷36h和卡止部36g上所設的卡止用孔而安裝。
因此,在罩182的內側面,通過滾花(knurling)加工或褶皺加工等而形成有細微的槽,由此,來自發光二極管181b、181c的光得以擴散而照射。
如圖17~圖20所示,在霧產生室45的上方設有載置台47。該載置台47在冷藏室3的下方形成微凍室14的頂面,並且在上表面載置儲藏物等。
載置台47是由冷藏室3(微凍室14)的後部所設的支撐部49和左右側壁上所設的保持部41(參照圖17,僅示出單側)所支撐。在支撐部49上,與支撐部49一體地設有朝上的嵌合凸部49a。
並且,在載置台47的後部下表面,設有與嵌合凸部49a嵌合的嵌合凹部47a。通過這些嵌合凹部47a與嵌合凸部49a相嵌合,載置台47與支撐部49得以定位並固定,以使載置台47不會向前方脫落。
此時,雖未圖示詳細情況,但嵌合凸部49a例如既可遍及左右方向而寬幅度地設置,也可採用在至少一處設置圓柱狀或四角柱狀的凸部的結構。
在載置台47上,以使左右以及後方的周緣部抬高而包圍除前部以外的三方的方式,而設置有構成防滴水機構的防滴水部47b。由此,即使在有飲料或食品汁等灑落在載置台47上表面的情況下,也能夠一定程度地防止該飲料或食品汁滴落至載置台47的下方。
此時,防滴水機構的防滴水部47b也可採用在載置台47的左右以及後方的周緣部設置凹部以儲存灑落的飲料或食品汁等,或者設置具有吸水性的海綿(sponge)等來吸水的結構。
而且,該載置台47具有實施有在整個下表面刻入細微 凹凸的形狀的褶皺加工的反射面47c,以作為從照明單元180照射的光的反射機構。
因此,從照明單元180朝向該載置台47照射的光的大部分可被反射至下方的蛋盒15以及微凍盒18內。由此,能夠效率良好地照亮所述各盒內,以提高這些盒內的目測性。
進而,未被反射面47c反射而透過該載置台47的光通過所述褶皺加工而得以擴散。由此,從照明單元180向前方斜上方照射的光不會”經由載置台47直接到達使用者的目光”,因此能夠降低給予使用者的炫目感。
另外,載置台47的反射面47c也可採用僅對照射來自照明單元180的光的部分實施褶皺加工的結構。而且,反射面47c也可採用對載置台47的背面(或者表面)實施具有反光性能的例如銀光澤的火印(hot stamp),或者貼附蒸鍍有鋁的薄膜(film)等的結構。
由此,載置台47的反射率提高,能夠更亮地照亮各盒(蛋盒15、微凍盒18)內。
繼而,對照明單元180的前方配置的微凍室14內的微凍盒18進行詳細敍述。微凍盒18是上表面開口,而後部設定得低於前部的箱狀的收納容器。在該微凍盒18內,位於照明單元180更下方而設有切口部18d(參照圖1、圖19)。
具體而言,構成微凍盒18的周圍的壁被設定成,後板18a比前板18b更低且位於照明單元180更下方(參照圖 19、圖20)。
並且,使前板18b以及後板18a由後上部具有切口的左右側板18c包夾而構成,由此在微凍盒18的後部形成周圍的壁被切開的切口部18d。
由此,照明單元180能夠不被構成微凍盒18的後板18a以及側板18c阻擋而進行照射,並且能夠較大地確保微凍盒18的內容積。
如圖20所示,將來自冷藏用冷卻器24的冷氣直接供給至微凍室14以及微凍盒18的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是在微凍盒18的切口部18d的上方且照明單元180的下方,位於所述照明單元180的前方而設置。
並且,在導管構成構件46的後方所收容的冷藏用冷卻器24與照明單元180之間設有隔熱材料38。由此,能夠防止來自冷藏用冷卻器24的冷氣直接接觸照明單元180的電路基板181,尤其是發熱多的發光二極管181b、181c的背面。
因此,能夠防止因冷氣接觸電路基板181而產生的結露。
根據上述第5實施方式,能夠獲得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結構,產生霧的靜電霧化裝置48採用了將其主體部收容到霧產生部45內,即收容到導管構成構件46的內方,並由導管構成構件46來覆蓋靜電霧化裝置48的上方的結構。
並且,將使由靜電霧化裝置48所產生的霧供給至各儲藏室(冷藏室3、蔬菜室4、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的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4以及霧吹出口(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設在與霧產生室45即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上表面不同的位置即前表面或下表面或者後表面。
尤其,直接連通霧產生室45和冷藏室3的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也可不設在霧產生室45,即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上表面。
根據該結構,在霧產生室45的上表面,不存在連通霧產生室45內的霧放出口。
因此,能夠防止飲料或食品汁等的液體從霧放出口進入霧產生室45內。
因此,能否防止因灑落在儲藏室內的飲料或食品汁附著於霧產生室45內收容的靜電霧化裝置48尤其是霧放出銷57上而產生的靜電霧化裝置48的性能下降或發黴、異臭的產生。
在霧產生室45的上方,以由支撐部49所支撐的形態而設有載置台47。根據該結構,通過在載置台47的上表面載置儲藏物,冷藏室3內的收納性增加。
而且,當有飲料或食品汁等的液體灑落在載置台47的上表面時,液體易順著載置台47與支撐部49的間隙而滴落,但在本實施方式中,採用了在冷藏室3(微凍室14)的後部設置支撐部49以及上表面不具有霧吹出口的霧產 生室45的結構。
據此,即使在液體順著載置台47與支撐部49的間隙而滴落的情況下,由於霧產生室45的上表面未設有霧吹出口,因此能夠防止液體進入霧產生室45內。
進而,在載置台47上,以包圍除前部以外的三方的方式而設有使周緣部抬高而成的防滴水部47b。據此,即使在有液體灑落到載置台47的上表面的情況下,也能夠一定程度地防止該液體滴落到載置台47的下方。
導管構成構件46是卡合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而安裝。並且,在該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上側卡合部46a的上方設有簷36h。
根據該結構,借助簷36h,能夠防止所述液體從載置台47直接滴落到上側卡合部46a。由此,能夠極力防止灑落在載置台47上的液體從上側卡合部46a進入霧產生室45內。
並且,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與蛋盒用霧吹出口66在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上部向前方突出而設置。根據該結構,能夠更有效地防止所述液體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以及蛋盒用霧吹出口66進入霧產生室45內。
進而,分隔壁10配設在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側卡合部46b的上方。並且,在該分隔壁10的後緣部,設有呈朝上凸出的凸形狀的凸部10a,該凸部10a位於所述下側卡合部46b的上方。
據此,從載置台47滴落到分隔壁10的上表面的所述 液體不會行進到凸部10a更後方,因此所述液體難以流進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側卡合部46b,從而能夠極力防止所述液體從下側卡合部46b的間隙等進入霧產生室45內。
而且,包含本實施方式的靜電霧化裝置48且一般使霧產生的裝置是具有成為高電壓的零件或易壞的精密零件而構成。基於安全上的觀點而言,使此種裝置露出而由使用者來進行清掃等維護的操作不佳。
此處,在本實施方式中,採用了即使在有飲料或食品汁等的液體灑落到載置台47的上表面的情況下,所述液體也難以進入收容有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產生室45內的結構,因此灑落的液體附著於靜電霧化裝置48的可能性低。
因而,使用者無須使靜電霧化裝置48露出來進行清掃,只要對附著在平時一直露出的導管構成構件46的前表面或分隔壁10的上表面的液體進行擦拭即可,因此作業性也優異。
(第6實施方式)
圖21表示第6實施方式。該第6實施方式中,與第5實施方式不同的是對蔬菜室4供給霧的蔬菜室用霧吹出口183的結構。
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是與第5實施方式同樣地由成為冷藏室3的底板的分隔壁184而上下分隔。在該分隔壁184的後緣部,具有呈向上方凸出的凸形狀的凸部184a,並且設有連通至蔬菜室4的連通口185。
將霧產生室45內產生的霧供給至蔬菜室4的蔬菜室用 霧吹出口183是位於連通口185的上方,且具有簷183a並使其下方開口而構成。
該簷183a是以使從正面觀察霧產生室45所見的導管構成構件46的右側下部延伸至前方斜下方且分隔壁184的凸部184a的前方為止的形態而設置。
由此,蔬菜室用霧吹出口183經由連通口185而連通於蔬菜室4。並且,連通口185由簷183a覆蓋其上方。
根據第6實施方式的結構,蔬菜室用霧吹出口183具有向前方斜下方延伸的簷183a,因此即使飲料或食品汁等的液體順著導管構成構件46而達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183附近,也能夠防止所述液體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183進入霧產生室45內。
而且,簷183a是延伸至分隔壁184的凸部184a更前方為止而設置,因此即使在所述液體順著簷183a而滴落到分隔壁184的情況下,也能夠借助凸部184a來防止該液體進入連通口185。
即,能夠防止所述液體從連通口185進入蔬菜室4。因此,使用者只要擦拭分隔壁184即可,作業性進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霧產生室收容產生霧的霧產生機構並覆蓋霧產生機構的上方,且在與霧產生室的上表面不同的位置設有霧吹出口。
由此,即使在有飲料或食品汁等灑落到儲藏室內尤其是霧產生室的上方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灑落的飲料或食 品汁進入霧產生室內,從而能夠防止這些飲料或食品汁流進並附著於霧產生機構。
對本發明的若干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這些實施方式是作為示例而提示,並不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這些新穎的實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種形態而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
這些實施方式或其變形包含在發明的範圍或主旨中,並且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和其均等的範圍內。例如,對於霧用冷氣供給口的數量以及位置、霧吹出口的數量以及位置、霧放出銷的形狀,在不脫離上述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冰箱本體
2‧‧‧隔熱箱體
2a‧‧‧外箱
2b‧‧‧內箱(第1路徑構件)
2c‧‧‧隔熱材料
3‧‧‧冷藏室(儲藏室)
3a、4a、5a、7a‧‧‧隔熱門
4‧‧‧蔬菜室(儲藏室)
5‧‧‧製冰室
6‧‧‧小冷凍室
7‧‧‧冷凍室
8‧‧‧自動製冰裝置
8a‧‧‧製冰盒
10、184‧‧‧分隔壁
10a、184a‧‧‧凸部
11‧‧‧下部盒
12‧‧‧上部盒
13‧‧‧擱板
14‧‧‧微凍室
15‧‧‧蛋盒
16‧‧‧小物盒
17‧‧‧儲水箱
18‧‧‧微凍盒
18a‧‧‧後板
18b‧‧‧前板
18c‧‧‧左右側板
18d‧‧‧切口部
19‧‧‧隔熱分隔壁
20‧‧‧儲冰容器
22‧‧‧儲藏容器
24‧‧‧冷藏用冷卻器
25‧‧‧冷凍用冷卻器
26‧‧‧機械室
27‧‧‧壓縮機
28‧‧‧除霜水蒸發皿
29‧‧‧控制裝置
30‧‧‧冷凍用冷卻器室
30a‧‧‧冷氣吹出口
30b‧‧‧返回口
31‧‧‧冷凍用送風風扇
32、40‧‧‧排水管
34‧‧‧冷氣導管
35‧‧‧冷藏用送風風扇
36‧‧‧冷藏用冷卻器室
36a‧‧‧前部壁(第2路徑構件)
36b‧‧‧段部
36c‧‧‧下部突出部
36d‧‧‧傾斜部
36e‧‧‧止水部
36f‧‧‧槽部
36g‧‧‧卡止部
36h、183a‧‧‧簷
37‧‧‧冷氣供給導管
38‧‧‧隔熱材料(第1路徑構件)
39‧‧‧冷氣供給口
41‧‧‧保持部
42‧‧‧送風導管
43‧‧‧吸入口
44、185‧‧‧連通口
45‧‧‧霧產生室
46‧‧‧導管構成構件
46a‧‧‧上側卡合部
46b‧‧‧下側卡合部
47‧‧‧載置台
47a‧‧‧嵌合凹部
47b‧‧‧防滴水部
47c‧‧‧反射面
48、75‧‧‧靜電霧化裝置(霧產生機構)
49‧‧‧支撐部
49a‧‧‧嵌合凸部
50、77‧‧‧霧放出部
51、76‧‧‧霧產生單元(霧產生機構)
52‧‧‧電源裝置
53、78‧‧‧供水部
53a‧‧‧水平部
53b、78b‧‧‧垂直部
53c‧‧‧彎曲部
54、79‧‧‧盒
55‧‧‧保水材料
56‧‧‧儲水容器
56a‧‧‧溢水部
57‧‧‧霧放出銷(突部)
58‧‧‧受電銷
60‧‧‧導線
61‧‧‧供電端子
62‧‧‧霧用冷氣供給口(第1霧用冷氣供給口)
63‧‧‧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
64‧‧‧冷藏室用霧吹出口
65‧‧‧微凍室用霧吹出口
66‧‧‧蛋盒用霧吹出口
67、183‧‧‧蔬菜室用霧吹出口
68‧‧‧微凍室用風供給導管
70‧‧‧除霜用加熱器
71‧‧‧第1路徑構件
71a‧‧‧冷卻路徑
72‧‧‧第2路徑構件
72a、82a‧‧‧非冷卻路徑
73‧‧‧隔熱材料(第2路徑構件)
74‧‧‧供風口
74a‧‧‧上側的供風口
74b‧‧‧下側的供風口
78a‧‧‧圓形部
78c‧‧‧突出部
82‧‧‧第2路徑構件
83‧‧‧隔熱構件(第2路徑構件)
84‧‧‧第2霧用冷氣供給口
85‧‧‧引導構件
180‧‧‧照明單元
181‧‧‧電路基板
181b、181c‧‧‧發光二極管
182‧‧‧罩
182a、182b‧‧‧卡止爪
A1、A2、B1、B2、B3、C1、C2、C3、D1、D2、D3‧‧‧箭頭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冰箱整體的概略結構的縱剖側面圖。
圖2是以除去門或擱板等的狀態來表示的冰箱本體的正面圖。
圖3是微凍室附近的概略的立體圖。
圖4是霧產生室周邊的放大正面圖。
圖5是沿著圖4中的X1-X1線的橫剖平面圖。
圖6是沿著圖4中的X2-X2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7是沿著圖4中的X3-X3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8是沿著圖4中的X4-X4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9是靜電霧化裝置部分的縱剖正面圖。
圖10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4的圖。
圖11是相當於圖6的圖。
圖12是相當於圖9的圖。
圖13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4的圖。
圖14是相當於圖6的圖。
圖15是相當於圖9的圖。
圖16是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霧產生裝置的相當於圖9的圖。
圖17是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霧產生室周邊的放大正面圖。
圖18是沿著圖17中的X2-X2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19是沿著圖17中的X3-X3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20是沿著圖17中的X4-X4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21是將第6實施方式的霧產生室周邊的概略結構放大表示的靜電霧化裝置部分的縱剖正面圖。
3‧‧‧冷藏室(儲藏室)
10‧‧‧分隔壁
14‧‧‧微凍室
34‧‧‧冷氣導管
39‧‧‧冷氣供給口
45‧‧‧霧產生室
46‧‧‧導管構成構件
48‧‧‧靜電霧化裝置(霧產生機構)
50‧‧‧霧放出部
51‧‧‧霧產生單元(霧產生機構)
52‧‧‧電源裝置
56‧‧‧儲水容器
57‧‧‧霧放出銷(突部)
62‧‧‧霧用冷氣供給口(第1霧用冷氣供給口)
63‧‧‧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
64‧‧‧冷藏室用霧吹出口
65‧‧‧微凍室用霧吹出口
66‧‧‧蛋盒用霧吹出口
67‧‧‧蔬菜室用霧吹出口
68‧‧‧微凍室用風供給導管

Claims (9)

  1. 一種冰箱,其特徵在於包括:冰箱本體,具有多個儲藏室;冷卻器,設於所述冰箱本體中,生成對所述儲藏室內進行冷卻的冷氣;送風機構,設在所述冰箱本體內且產生風;霧產生機構,具有儲水部,使該儲水部的水霧化而產生霧;以及霧產生室,設於所述冰箱本體內,收容所述霧產生機構,所述霧產生室具有導入由所述送風機構所產生的風的供風口以及向所述多個儲藏室供給霧的多個霧吹出口,將由所述霧產生機構所產生的所述霧從所述多個霧吹出口以所述霧的供給目標不同的方式而供給至所述多個儲藏室,在所述冰箱本體內,設有向所述儲藏室供給冷氣的冷氣導管,所述霧產生室是沿著所述冷氣導管而配置,而且,在所述冷氣導管上,設有向所述霧產生室內供給冷氣的所述供風口即霧用冷氣供給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中,在從所述霧吹出口吹出的所述霧的供給目標的儲藏室內分別具有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霧產生機構具有朝向不同的方向而突出的多個霧 放出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多個霧放出銷是配置成上下兩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霧產生機構具有霧產生用的霧放出銷,所述霧產生室的所述多個霧吹出口配置在與相向於所述霧放出銷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霧產生室覆蓋所述霧產生機構的上方,在與所述霧產生室的上表面不同的位置,設有將所述霧產生機構所產生的霧供給至所述儲藏室的霧吹出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構成為借助所述送風機而循環的通過所述冷卻器前的空氣的一部分被供給至所述霧放出銷,將從所述霧放出銷放出的霧與該空氣一同供給至所述儲藏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冷卻器配置在借助所述送風機而循環的空氣所通過的導管內,所述霧放出銷配置在所述導管外,在所述導管上,設有將所述通過冷卻器前的空氣供給至所述霧產生室的所述供風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導管具有配置著所述冷卻器的第1突出部以及位於該第1突出部的下方且配置著所述儲水部的第2突出部,所述供風口設在所述第1突出部上。
TW100116687A 2010-05-27 2011-05-12 冰箱 TWI481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1501A JP5523932B2 (ja) 2010-05-27 2010-05-27 冷蔵庫
JP2010150998A JP5523955B2 (ja) 2010-07-01 2010-07-01 冷蔵庫
JP2010169187A JP5618676B2 (ja) 2010-07-28 2010-07-28 冷蔵庫
JP2010169188A JP5523968B2 (ja) 2010-07-28 2010-07-28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644A TW201202644A (en) 2012-01-16
TWI481803B true TWI481803B (zh) 2015-04-21

Family

ID=4500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6687A TWI481803B (zh) 2010-05-27 2011-05-12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1788A (zh)
TW (1) TWI481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1943B2 (ja) 2013-03-12 2018-09-1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カメラ装置、庫内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411753B2 (ja) * 2013-03-12 2018-10-24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及びカメラ装置
CN106338177B (zh) * 2015-07-08 2020-08-1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1895B (en) * 2002-06-27 2004-10-11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Refrigerator
JP2006057999A (ja) * 2004-07-22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TW200900158A (en) * 2006-12-15 2009-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Co Ltd Electrostatic ally atomizing unit for use in a temperature-regulating appliance
US20100024462A1 (en) * 2007-04-26 2010-0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and electr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19143Y (zh) * 2006-02-21 2007-07-04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湿度的电冰箱
TWI432687B (zh) * 2010-03-01 2014-04-01 Toshiba Kk 冰箱
TWI491450B (zh) * 2010-05-27 2015-07-11 Toshiba Kk 霧產生裝置及冰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1895B (en) * 2002-06-27 2004-10-11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Refrigerator
JP2006057999A (ja) * 2004-07-22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TW200900158A (en) * 2006-12-15 2009-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Co Ltd Electrostatic ally atomizing unit for use in a temperature-regulating appliance
US20100024462A1 (en) * 2007-04-26 2010-0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and electric device
US20100077770A1 (en) * 2007-04-26 2010-04-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and electr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1788A (zh) 2011-11-30
TW201202644A (en) 201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1671B2 (ja) 冷蔵庫
TWI411755B (zh) refrigerator
TWI481803B (zh) 冰箱
JP5601904B2 (ja) 冷蔵庫
TWI432687B (zh) 冰箱
JP5523968B2 (ja) 冷蔵庫
JP6196362B2 (ja) 冷蔵庫
TWI449873B (zh) 冰箱
TWI491450B (zh) 霧產生裝置及冰箱
JP5682101B2 (ja) 冷蔵庫
JP5618676B2 (ja) 冷蔵庫
JP6894458B2 (ja) 冷蔵庫
JP5523955B2 (ja) 冷蔵庫
JP7045422B2 (ja) 冷蔵庫
JP6986109B2 (ja) 冷蔵庫
JP5523967B2 (ja) 冷蔵庫
JP5523969B2 (ja) 冷蔵庫
JP6449389B2 (ja) 冷蔵庫
JP6034457B2 (ja) 冷蔵庫
JP5788049B2 (ja) 冷蔵庫
TWI489074B (zh) 冰箱
JP2014145584A (ja) 冷蔵庫
JP2015187542A (ja) 冷蔵庫
JP5788050B2 (ja) 冷蔵庫
JP2012032016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