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873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873B
TWI449873B TW100126614A TW100126614A TWI449873B TW I449873 B TWI449873 B TW I449873B TW 100126614 A TW100126614 A TW 100126614A TW 100126614 A TW100126614 A TW 100126614A TW I449873 B TWI449873 B TW I4498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micro
compartment
chamber
vegetable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6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1480A (en
Inventor
Hironori Sasaki
Kenji Kojima
Yoshiyuki Noguchi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91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39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91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39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11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1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87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冰箱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冰箱。
近年來,在家用冰箱中,眾所周知有一種例如設置利用靜電霧化來產生霧的霧產生裝置(除菌成分產生機構),並將由該霧產生裝置所產生的霧供給至冷藏室等的儲藏室的冰箱。此時,在由霧產生裝置所產生的霧中,包含具有強氧化作用的羥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或臭氧(ozone)等的除菌成分,因此能夠期待霧的供給目標的除菌或除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579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052353號公報
在家用冰箱中,有的具備主要適合於保存肉或魚的溫度段的微凍室,並迫切期望該微凍室的除菌或除臭。
因此,提供一種可實現微凍室的除菌或除臭的冰箱。
而且,如果要利用通過冷卻器的冷氣的氣流來將從霧產生裝置(除菌成分產生機構)放出的霧供給至包含蔬菜室的多個儲藏室,則蔬菜室有可能會變得過冷。
因此,提供一種冰箱,在將從霧產生裝置(除菌成分產生機構)放出的霧供給至包含蔬菜室的多個儲藏室的冰箱中,能夠防止蔬菜室過冷。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其特徵在於包括:冰箱本體,具有微凍室;冷卻器,設在該冰箱本體中,用於冷卻所述微凍室;送風機,使所述微凍室的空氣接觸所述冷卻器並循環;以及除菌成分產生機構,產生除菌成分,且採用下述結構,即,將所述除菌成分產生機構配置於所述微凍室的裏部,將由該除菌成分產生機構產生的除菌成分供給至所述微凍室。
據此,可容易地實現儲藏肉或魚等的微凍室的除菌或除臭。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多個實施方式的冰箱(冷凍冰箱)。另外,在各實施方式中,對於實質上相同的構成部位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1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圖11來說明第1實施方式。如圖1以及圖2所示,冰箱本體1是在前表面開口的縱長矩形箱狀的隔熱箱體2內,沿上下方向排列設置多個儲藏室而構成。
具體而言,在隔熱箱體2內,從上段起依序設有冷藏室3、蔬菜室4,在其下方,左右排列設有製冰室5和小冷凍室6,在他們的下方設有冷凍室7。
在製冰室5內,設有眾所周知的自動製冰裝置8(參照圖1)。另外,隔熱箱體2基本上是在鋼板制的外箱2a與合成樹脂制的內箱2b之間設置隔熱材料2c而構成。
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均為冷藏溫度段的儲藏室,冷藏室3及蔬菜室4之間通過塑料(plastic)製的分隔壁10而上下分隔。通常,冷藏室3的維持溫度設為1℃~5℃,蔬菜室4的維持溫度設為比其稍高的2℃~6℃。
在冷藏室3的前表面部,設有鉸鏈(hinge)開閉式的隔熱門3a,在蔬菜室4的前表面,設有抽出式的隔熱門4a。在隔熱門4a的背面部,連結著構成儲藏容器的下部盒11。在下部盒11的上部,設有比下部盒11小型的上部盒12。
冷藏室3內通過多個擱板13而上下分隔成多段。如圖3所示,在冷藏室3內的最下部(分隔壁10的上部),在右側設有微凍(chilled)室14,在其左側,上下設有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進而,在他們的左側設有儲水箱(tank)17。
儲水箱17是用於儲存供給至自動製冰裝置8的製冰盒8a的水,且可由用戶(user)裝卸地設置。
在微凍室14內,可出入地設有微凍盒18(相當於容器)。從微凍室14的上部到設置儲水箱17的部分的上部而設有載置板70。
如圖9所示,在微凍室14與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的設置部之間設有分隔板71a,而且,在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的設置部與儲水箱17的設置部之間也設有分隔板71b。
載置板70構成微凍室14的頂板部,微凍室14的上部由該載置板70所封閉。微凍室14的前表面由收納狀態的微凍盒18的前表面壁18a所封閉。
微凍室14的維持溫度較上部的冷藏室3以及下部的蔬菜室4稍低,例如設為0℃~1℃。微凍室14與下方的蔬菜室4經由分隔壁10而上下鄰接。
如圖1以及圖10所示,在微凍盒18的後上部,具體而言,在自前方觀察時從微凍盒18的左右側壁的後上部到後部壁的上部,以比前表面壁18a以及左右側壁的前部更低的方式而形成有切口部18b。
製冰室5、小冷凍室6與冷凍室7均為冷凍溫度段(例如-18℃左右)的儲藏室,蔬菜室4與製冰室5以及小冷凍室6之間通過隔熱分隔壁19而上下分隔。
在製冰室5的前表面部,設有抽出式的隔熱門5a,在該隔熱門5a的背面部連結著儲冰容器20。在小冷凍室6的前表面部,雖未圖示,但也設有連結著儲藏容器的抽出式的隔熱門。在冷凍室7的前表面部,也設有連結著儲藏容器22的抽出式的隔熱門7a。
在該冰箱本體1中,組裝有具備冷藏用冷卻器24以及冷凍用冷卻器25這2個冷卻器的冷凍循環(cycle),所述冷藏用冷卻器24用於對冷藏溫度段的儲藏室即冷藏室3及蔬菜室4與微凍室14進行冷卻,所述冷凍用冷卻器25用於對冷凍溫度段的儲藏室即所述製冰室5、小冷凍室6以及冷凍室7進行冷卻。
在冰箱本體1的下端部背面側,設有機械室26,在該機械室26內,配設有構成冷凍循環的壓縮機27及冷凝器等,並且配設有用於對他們進行冷卻的冷卻風扇(fan)或除霜水蒸發皿28等。
在冰箱本體1的背面靠下部部分,設有安裝著控制整體的微電腦(micro computer)等的控制裝置29。冷藏用冷卻器24及冷凍用冷卻器25經由與這些冷卻器24、25一同構成冷凍循環的壓縮機27等而間接地電性連接於外箱2a。
在冰箱本體1內的冷凍室7的背部,設有冷凍用冷卻器室30。在該冷凍用冷卻器室30內,位於下部而配設有所述冷凍用冷卻器25或除霜用加熱器(heater)(未圖示)等,並且位於上部而配設有冷凍用送風風扇31。在冷凍用冷卻器室30的前表面的中間部,設有冷氣吹出口30a,在下端部設有返回口30b。
在該構成中,當驅動冷凍用送風風扇31時,由冷凍用冷卻器25所生成的冷氣進行從所述冷氣吹出口30a供給至製冰室5、小冷凍室6、冷凍室7內,然後再從返回口30b返回冷凍用冷卻器室30內的循環。
通過該冷氣,製冰室5、小冷凍室6以及冷凍室7得以冷卻。另外,在冷凍用冷卻器25的下方部,設有承接冷凍用冷卻器25的除霜時的除霜水的排水管32。該排水管32所承接的除霜水被導至冰箱外的機械室26內所設的除霜水蒸發皿28並蒸發。
並且,在冰箱本體1內的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背部,以下述方式而配設有冷藏用冷卻器24、或用於將由該冷藏用冷卻器24生成的冷氣供給至所述冷藏室3(及蔬菜室4)內的冷氣導管34、用於使所述冷氣循環的冷藏用送風機35等。
即,在冰箱本體1中的冷藏室3的最下段的後方(微凍室14的後方),設有構成冷氣導管34的一部分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在該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配設有冷藏用冷卻器24。
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上方,設有向上方延伸的冷氣供給導管37,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上端部連通於冷氣供給導管37的下端部。此時,由冷藏用冷卻器室36和冷氣供給導管37構成冷氣導管34。
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向冷氣供給導管37更前方突出。而且,在該前部壁36a的背側,設有具有隔熱性的隔熱材料38。在冷氣供給導管37的前部,設有多個向冷藏室3內開口的冷氣供給口39。
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下部,位於冷藏用冷卻器24的下方而設有排水管40,該排水管40承接來自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並排出至冰箱外。
由該排水管40所承接的除霜水也與由排水管32所承接的除霜水同樣地,被導至冰箱外的所述機械室26內所設的除霜水蒸發皿28並蒸發。
排水管40的左右的長度尺寸以及前後的縱深尺寸被設定為大於冷藏用冷卻器24的左右的長度尺寸以及前後的縱深尺寸,以構成為全部承接從冷藏用冷卻器24滴落的除霜水的大小。
在所述蔬菜室4的後方,位於排水管40的下方而配設有冷藏用送風機35,並且設有送風導管42及吸入口43。其中,送風導管42以上端部迂回排水管40的方式而連通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冷氣導管34)。吸入口43在蔬菜室4內開口。
在構成冷藏室3的底部(微凍室14的底部)的分隔壁10的後部的下表面,如圖1、圖9、圖10所示,位於蔬菜室4的上部而安裝有保鮮蓋(crisper cover)72,在該保鮮蓋72與分隔壁10之間,形成有遍及左右方向而延伸的通氣路73。
如圖9所示,在分隔壁10的後部,位於微凍室14的後方而設有由多個開口部構成的通氣口74a,並且在小物盒16的設置部的後方也設有由多個開口部構成的通氣口74b。
這些通氣口74a、74b使微凍室14與通氣路73之間以及小物盒16的設置部與通氣路73之間連通。通氣路73的左右兩側部開放,且連通於蔬菜室4的上部。
而且,在分隔壁10的後部的右角落部,如圖5所示,位於微凍室14的後方而形成有由多個開口部構成的連通口75。在這些連通口75的下方,如圖9以及圖10所示,設有V導管76。
該V導管76的上端部經由連通口75而連通於微凍室14,下端部經由保鮮蓋72上形成的通氣口77(參照圖10)而連通於蔬菜室4的上部。
此時,微凍室14中的通氣口74a以及連通口75作為成為微凍室14內的空氣的出口的空氣出口而發揮功能。而且,這些通氣口74a以及連通口75配置在將微凍盒18收納於微凍室14內的狀態下,未被該微凍盒18所堵塞的位置處。
小物盒16的設置部中的通氣口74b作為小物盒16的設置部的空氣出口而發揮功能,而且,配置在收納小物盒16的狀態下未被該小物盒16堵塞的位置處。
在此結構中,當驅動冷藏用送風機35時,主要如圖1的空心箭頭所示,蔬菜室4內的空氣從吸入口43被吸入至冷藏用送風機35側,該吸入的空氣被吹出向送風導管42側。
被吹出向送風導管42側的空氣通過冷氣導管34(冷藏用冷卻器室36以及冷氣供給導管37)而從多個冷氣供給口39吹出至冷藏室3內,並且如後所述,也被直接吹出至微凍室14內。
吹出至冷藏室3內以及微凍室14(也包括小物盒16以及蛋盒15的設置部)內的空氣主要如圖9的箭頭C1所示,從通氣口74a、74b流出到通氣路73,並朝向左方向以及右方向流經通氣路73,再通過蔬菜室4的上部盒12的左右兩外表面而供給至蔬菜室4內。
而且,微凍室14內的空氣的一部分如圖10的箭頭C2所示進行以下循環,即,從連通口75通過V導管76,並從通氣口77供給至蔬菜室4內,供給至蔬菜室4內的空氣最終被冷藏用送風機35吸入。
在此過程中,通過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空氣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後成為冷氣,該冷氣被供給至冷藏室3、微凍室14以及蔬菜室4,由此使冷藏室3、微凍室14以及蔬菜室4被冷卻至冷藏溫度段的溫度。
另外,如後所述,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後的冷氣的一部分被直接供給至微凍室14,由此,微凍室14被維持為比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低的溫度(0℃~1℃)。
在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表面側,如圖2、圖4所示,從前方觀察在右側,且位於微凍室14的後方而可裝卸地設有霧用專用導管45。
該霧用專用導管45也如圖5~圖8所示,由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及安裝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表面的導管構成構件46所形成,從而成為形成霧用專用導管45的導管構成構件46相對於前部壁36a而可裝卸的構成。
此時,霧用專用導管45沿著前部壁36a而形成為左右方向較長且前後方向的縱深尺寸較小的扁平的矩形箱狀。並且,在該霧用專用導管45內,收納有靜電霧化裝置48的主體部,該靜電霧化裝置48構成用於產生霧的霧產生裝置。
靜電霧化裝置48除了作為霧產生(放出)機構以外,也作為除菌成分產生機構、除臭成分產生機構而發揮功能。以下,對該靜電霧化裝置48進行詳述。
靜電霧化裝置48如圖11所示,具備了具有霧放出部50的霧產生單元(unit)51以及用於對霧放出部50施加負的高電壓的電源裝置(變壓器(transformer))52而構成。
霧產生單元51具備對霧放出部50供給水分的供水部53。供水部5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53a以及從該水平部53a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53b,且從正面觀察呈逆L字狀,該霧產生單元51是在呈L字狀的盒54內收納保水材料55而構成。
因此,供水部53在水平部53a與垂直部53b之間具有彎曲部53c。供水部53中的水平部53a與垂直部53b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沿著前部壁36a而配置。
保水材料55例如呈使纖維纏繞而成的氈(felt)狀,且吸水性以及保水性優異,並利用毛細管現象來吸取後述的儲水容器56(儲水部)內儲存的水(除霜水)。另外,保水材料55只要能夠利用毛細管現象來吸取水,則也可以是連續發泡體。
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配置在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稍靠右,垂直部53b的下端部如圖8所示,貫穿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所形成的孔而插入至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下部的前部。
保水材料55的外周是由盒54所覆蓋。在保水材料55中,也可使水平部53a的部分與垂直部53b的部分由不同的構件所構成。
在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下部的前部,設有構成儲水部的儲水容器56(參照圖8)。該儲水容器56位於冷藏用冷卻器24與存在于其下方的排水管40之間且供水部53的下方,通過將前部安裝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的下部36c,從而設置成向後方突出的懸臂狀態。
此時,安裝著儲水容器56的前部的下部36c位於前部壁36a的下方且經由段部36b而向前部壁36a更前方凸出(突出)。
如果將前部壁36a設為第1突出部,則下部36c將成為向其更前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儲水容器56在安裝於下部36c的安裝狀態下,自冷藏用冷卻器24及形成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後表面的內箱2b遠離。冷藏用冷卻器24與形成冷藏用冷卻器36的後表面的內箱2b接觸。
在儲水容器56與內箱2b之間,確保有規定距離(此時,空間距離為20 mm以上,沿面距離為30 mm以上)作為電性絕緣距離。而且,儲水容器56也與冷藏用冷卻器24隔開,在儲水容器56與冷藏用冷卻器24的下表面之間,確保有規定距離(此時,空間距離為20 mm以上,沿面距離為30 mm以上)作為電性絕緣距離。另外,電性絕緣距離是根據電氣用品安全法的規定而設計。
供水部53中的垂直部53b的下端部貫穿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部、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所形成的孔,並從上方插入至儲水容器56內。
儲水容器56承接從冷藏用冷卻器24滴落的除霜水並加以儲存。供水部53的保水材料55如上所述,利用毛細管現象來吸取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水(除霜水)並供給至霧放出部50。
在儲水容器56的後部側的前端部的上部,形成有設定為比其他部分低的溢水部56a(參照圖8),當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水溢出時,將從溢水部56a溢出。
該溢水部56a位於所述排水管40的上方,從該溢水部56a溢出的水由排水管40所承接,並被排出到機外的除霜水蒸發皿28。
在供水部53中的水平部53a上,設有霧放出部50。霧放出部50是由分別構成突部的多根霧放出銷(pin)57構成(參照圖11)。
霧放出銷57是在水平部53a的上部側朝上地,由多根此時為4根霧放出銷57排列成左右方向的橫一列狀且分別隔開而配置,並且,在水平部53a的下部側朝向地,由多根此時為4根霧放出銷57排列成左右方向的橫一列狀且分別隔開而配置。
因此,霧放出部50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上方與下方)突出的多個霧放出銷(突部)57構成。霧放出部50是配置成,多個霧放出銷(突部)57將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夾在中間而向上下相反的方向延伸。
而且,多個霧放出銷(突部)57配置成上下兩段。各霧放出銷57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沿著該前部壁36a而配置。霧放出部50設在冷藏室3的下方後部且鄰接於蔬菜室4的位置,且配置在微凍室14的裏部。
各霧放出銷57例如是將聚酯(polyester)纖維和作為導電性物質的碳(carbon)纖維混合撚合而形成為銷狀(棒狀)者,具有保水性及水的吸取特性,並且具有導電性。
各霧放出銷57承載著鉑奈米膠體(nano choroid)。鉑奈米膠體例如可通過將霧放出銷57浸漬到含有鉑奈米膠體的處理液中,並對其進行煆燒而承載。
各霧放出銷57的底端部貫穿供水部53的盒54而接觸保水材料55。在供水部53中的水平部53a的左端部,以朝左突出的方式而設有構成受電用電極的受電銷58。受電銷58的底端部在盒54內接觸保水材料55。
電源裝置52在霧用專用導管45內,位於霧產生單元51的左側而呈固定狀態地設置著。在該電源裝置52的右端部,設有連結著導線60且由緊固(fasten)(平型)端子構成的供電端子61,在該供電端子61上連接著霧產生單元51的所述受電銷58。
電源裝置52如眾所周知般,具備包含將高頻電源(交流電源)轉換為直流的高壓變壓器的整流電路或升壓電路等,產生負的高電壓(例如-6 kV),並經由供電端子61而輸出至受電銷58。
由此,來自電源裝置52的負的高電壓從受電銷58經由保水材料55的水分而施加至各霧放出銷57,使得各霧放出銷57帶負電。而且,此時,冰箱本體1的外箱2a經由地線(未圖示)等而接地。
在以此方式構成的靜電霧化裝置48中,在儲水容器56的水被保水材料55吸取並供給至各霧放出銷57的狀態下,對各霧放出銷57施加來自電源裝置52的負的高電壓。
此時,電荷集中於各霧放出銷57的前端部,對該前端部所含的水賦予超過表面張力的能量(energy)。由此,各霧放出銷57的前端部的水發生分裂(雷氏分裂,Rayleigh fission),並由前端部呈微細的霧狀而放出(靜電霧化現象)。
此處,呈霧狀放出的水粒子帶負電,並包含通過該能量而生成的除菌成分、除臭成分即羥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因而,具有強氧化作用的羥自由基從各霧放出銷57與霧一同被放出,通過羥自由基的作用可進行除菌或除臭。此時,未設置與帶負電的霧放出銷57對應的相對電極。
因此,來自霧放出銷57的放電自身變得非常平緩,不會在放電電極與相對電極之間產生電暈(corona)放電,從而可抑制有害氣體(臭氧(ozone)、或臭氧使空氣中的氮發生氧化而產生的氮氧化物、亞硝酸、硝酸等)的產生。
此處,霧放出銷57(霧放出部50)可稱作是放出羥自由基這一除菌成分(也是除臭成分)的除菌成分放出機構(也是除臭成分放出機構),靜電霧化裝置48可稱作是除菌成分產生機構(除臭成分產生機構)。
在構成霧用專用導管45的後壁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設有霧用冷氣供給口62(參照圖4、圖7)。該霧用冷氣供給口62是在不與霧放出部50中的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此時是在霧放出部50更左側,配置於電源裝置52的上方。
該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後部貫穿隔熱材料38且連通至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且前部連通至霧用專用導管45。
因此,通過冷氣導管34內的冷氣的一部分從該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參照圖7的箭頭A1)。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冷氣在霧用專用導管45內形成對流。
在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上方,位於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的背側而設有向上方延伸的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參照圖4、圖7)。該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的下端部在霧用專用導管45內開口而成為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上端部連通至冷氣導管34中的冷氣供給導管37內。
因此,在霧用專用導管45內產生的霧的一部分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通過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冷氣供給導管37,並從冷氣供給口39供給至冷藏室3內(參照圖4、圖7的箭頭B1)。
在霧用專用導管45中的導管構成構件46的前表面部(與上表面不同的位置),位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上方而設有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參照圖4、圖7),從該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將霧的一部分供給至微凍室14內(參照圖4、圖7的箭頭B2)。
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呈向導管構成構件46的前表面部更前方突出的朝前的筒狀,並且位於微凍盒18的後部壁的上端(切口部18b)更上方(參照圖9),包含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吹出到微凍室14內的霧的空氣大多從微凍盒18的後上部的切口部18b供給至微凍盒18內。
而且,在導管構成構件46的前表面部,位於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的左側而設有蛋盒用霧吹出口66(參照圖4),霧的一部分從該蛋盒用霧吹出口66也被供給至蛋盒15內(參照圖4的箭頭B3)。
進而,在霧用專用導管45的右側的下部,如圖5所示,設有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該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連通于連通口75,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霧的一部分通過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連通口75、V導管76、通氣口77也被供給至蔬菜室4內(參照圖10的箭頭C2)。
此時,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合計開口面積S1被設定為小於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的合計開口面積S2(S1<S2)。
而且,在圖4中,向霧用專用導管45內吹入冷氣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之間的距離L1被設定為大於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之間的距離L2(L1>L2)。
進而,如圖11所示,在霧用專用導管45的導管構成構件46上,位於成為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上游側的上方而設有通路縮窄壁67a。該通路縮窄壁67a成為對流經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空氣流向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通路67b進行縮窄的形態。
在霧用專用導管45的上部,位於霧放出部50的上方而設有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參照圖4、圖6、圖8)。該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如圖6、圖8以及圖9所示,呈向導管構成構件46的前表面部更前方突出的朝前的筒狀,並且位於微凍盒18的後部壁的上端更上方(參照圖9)。
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的後部貫穿隔熱材料38而連通至冷藏用冷卻器室36,前部貫穿霧用專用導管45而連通至微凍室14。
因此,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冷氣的一部分通過該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而直接供給至微凍室14(參照圖6、圖8的箭頭A2),以將微凍室14維持為比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低的溫度即0℃~1℃。而且,隔熱材料38也兼作冷藏用冷卻器24與霧放出部50之間的絕緣機構。
其次,對上述結構的作用進行敍述。如上所述,在對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進行冷卻時,經冷藏用冷卻器24冷卻後的冷氣借助冷藏用送風機35的送風作用,主要如圖1中的空心箭頭所示般,通過冷氣供給導管37,並從多個冷氣供給口39供給至冷藏室3內,並且,一部分冷氣從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直接供給至微凍室14內(參照圖6、圖8的箭頭A2)。
被供給至冷藏室3內以及微凍室14的冷氣在有助於食品等的儲藏物的冷卻之後,如上所述,主要如圖9的箭頭C1所示,從通氣口74a、74b流出到通氣路73,並朝向左方向以及右方向流經通氣路73,再通過蔬菜室4的上部盒12的左右兩外表面而供給至蔬菜室4內,而且,微凍室14內的冷氣的一部分如圖10的箭頭C2所示,從連通口75通過V導管76,並從通氣口77供給至蔬菜室4內。
供給至蔬菜室4內的冷氣在有助於蔬菜等的儲藏物的冷卻之後,從吸入口43被吸入至冷藏用送風機35側,再次由冷藏用冷卻器24進行冷卻,從而重複這樣的循環。
而且,在該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冷卻時,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的冷氣的一部分如圖7中的箭頭A1所示,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冷氣碰到導管構成構件46的內表面,從而在霧用專用導管45內形成對流而擴散。
此時,當驅動靜電霧化裝置48時,從霧產生單元51中的多個霧放出銷57放出如上所述般含有羥自由基的微細的霧。
從霧放出銷57放出的霧的一部分如圖7的箭頭B1所示,乘著對流的冷氣從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通過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63、冷氣供給導管37,並從冷氣供給口39供給至冷藏室3內。
而且,從霧放出銷57放出的霧的一部分如圖4以及圖7的箭頭B2所示,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供給至微凍室14內的尤其是微凍盒18內,並且如圖4中的箭頭B3所示,也從蛋盒用霧吹出口66供給至蛋盒15內。
進而,從霧放出銷57放出的霧的一部分從右下部的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通過連通口75、V導管76、通氣口77也供給至蔬菜室4內。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將霧用專用導管45內產生的霧供給至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等多個供給目標,從而可期待這些供給目標的除菌或除臭的效果,並且也可期待蔬菜等的保濕或保鮮。
根據上述第1實施方式,可獲得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由於採用了下述結構,即,將構成除菌成分產生機構(霧放出機構)的靜電霧化裝置48設置於微凍室14的裏部,將由該靜電霧化裝置48產生的包含除菌成分(羥自由基)的霧供給至微凍室14,因此微凍室14可利用從該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68供給的冷氣而冷卻至比冷藏室3及蔬菜室4低的溫度為止,能夠將微凍室14的溫度維持為約0℃,可容易地實現儲藏肉或魚等的微凍室14的除菌或除臭,並且也可進行保濕或保鮮。
而且,通過冷藏用送風機35而循環的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之後的空氣(冷氣)的一部分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放出部50(圖7)。
此時,從霧放出部50放出的霧與供給至霧放出部50的空氣(冷氣)一同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吹出至微凍室14內,並且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通過連通口44而吹出至蔬菜室4內。
此處,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開口面積S1被設定為小於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的開口面積S2,因此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向蔬菜室4側吹出的風量(冷氣的量)少於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吹出至微凍室14內的風量(冷氣的量)。
因此,能夠抑制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向蔬菜室4側吹出的風量(冷氣的量),從而能夠防止:蔬菜室4因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後的冷氣而變得過冷。
由於將通過冷藏用冷卻器24後的空氣供給至霧放出部50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之間的距離L1構成為長於所述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之間的距離L2,因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冷氣雖易流向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但與其相比更難流向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側,進而,冷氣難流向蔬菜室4側。借此,也能夠防止蔬菜室4因冷氣而變得過冷。
在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5之間配置著霧放出部50。借此,從霧放出部50放出的霧易流向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5,從而也能夠將霧良好地供給至蔬菜室4。
由於採用了將由靜電霧化裝置48所產生的包含除菌成分的霧也供給至與微凍室14鄰接的蔬菜室4的結構,因此也能夠實現蔬菜室4的除菌或除臭,並且也能夠實現蔬菜等的保濕或保鮮。
由於採用了下述結構,即,在微凍盒18的後上部形成有切口部18b,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吹出的包含除菌成分的霧從切口部18b供給至微凍盒18內,因此能夠將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吹出的包含除菌成分的霧效率良好地供給至微凍盒18內。
而且,由於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呈筒狀,因此能夠將包含除菌成分的霧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良好地供給至微凍盒18內。
由於採用了下述結構,即,微凍室14的上部由構成頂板部的載置板70所堵塞,前表面由微凍盒18的前表面壁18a所堵塞,因此在將微凍盒18收納於微凍室14內的狀態下,供給至微凍室14內的包含除菌成分的霧難以洩漏到外部,從而使包含除菌成分的霧的作用能夠在微凍室14內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在微凍室14中,設有成為微凍室14的空氣的出口的通氣口74a及連通口75,微凍室14內的空氣分別從通氣口74a及連通口75流出到微凍室14的外部,因此能夠容易地接受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向微凍室14內的包含除菌成分的霧的供給。
採用了下述結構,即,在微凍室14的底部設有使微凍室14與蔬菜室4連通的連通口75,且微凍盒18未堵塞連通口75。由此,即使在微凍室14內收納有微凍盒18的狀態下,也能夠確保連通口75,從而能夠確保包含通過該連通口75的霧的空氣的流動。
由於採用了下述結構,即,靜電霧化裝置48具有承接並儲存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的儲水容器56,對該儲水容器56內的水進行霧化,並將包含除菌成分的霧供給至微凍室14,因此如上所述,可將包含除菌成分(羥自由基)的霧供給至微凍室14,從而可實現微凍室14的除菌或除臭,並且也可實現保濕或保鮮。
而且,靜電霧化裝置48中所用的水是利用了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因此能夠自動地進行對儲水容器56的供水,從而能夠省去使用者(用戶)進行供水的工夫。
由於冷藏用冷卻器24設置在微凍室14的後方,因此可利用微凍室14附近的冷藏用冷卻器24的除霜水來作為靜電霧化裝置48中使用的水。
本實施方式的冷凍冰箱採用了具備冷藏用冷卻器24和冷凍用冷卻器25這2個冷卻器的雙蒸發器(evaporator)方式的冷凍循環。
此處,如本實施方式般的採用雙蒸發器方式的冷凍循環的冷凍冰箱的冷凍用冷卻器25的周邊溫度或單蒸發器方式的冷凍冰箱的冷卻器的周邊溫度在除霜時會因除霜加熱器的加熱而成為正的溫度,但在除霜時以外會始終保持-20℃以下的溫度。
假設在這些冷卻器的下方設置有儲水容器,則即使在冷卻器的除霜時利用儲水容器來承接並儲存除霜水,該儲水容器內的水也易結冰而難以融化。
因此,存在難以穩定地對霧放出部50進行水的供給的問題。
對於此點,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具備冷藏用冷卻器24和冷凍用冷卻器25這2個冷卻器的雙蒸發器方式的冷凍冰箱中,採用了將儲水容器56設置在冷藏用冷卻器24下方的結構。
在雙蒸發器方式的冷凍冰箱中,冷藏用冷卻器24的周邊溫度雖然在該冷藏用冷卻器24的冷卻運轉中會成為負(minus)溫度,但仍遠高於冷凍用冷卻器25的溫度,並且,在冷凍用冷卻器25的冷卻運轉中(冷凍溫度段的儲藏室的冷卻中)或壓縮機27的運轉停止中,會借助冷藏用送風機35的空氣循環而上升至接近冷藏室3的溫度的+3℃附近為止。
因此,設置在冷藏用冷卻器24下方的儲水容器56內的水難以結冰,而且,即使結冰也易融化,因而,能夠穩定地對霧放出部50進行水的供給。
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放出部50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個霧放出銷(突部)57所構成。借助該結構,與霧產生用的突部的突出方向僅為單向的情況不同,可將霧的供給方向設為多個方向,從而可加寬霧的供給範圍。
霧放出部50通過採用所述霧放出銷(突部)57將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夾在中間而向上下相反方向延伸的結構,從而也可將霧朝向上方與下方的相反方向放出,可加寬霧的供給範圍。
而且,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以及各霧放出銷57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著該前部壁36a而配置,由此可實現前後方向的薄型化。通過將霧放出銷(突部)57配置成上下兩段,可實現緊湊(compact)化。
霧放出部50通過採用使多個所述霧放出銷(突部)57排列成列狀而配置的結構,可增多霧的放出量,從而可進一步加寬霧的供給範圍,而且,可實現薄型化。
採用了下述結構,即,供水部53具有彎曲部53c,在彎曲部53c的下方設有儲存水的儲水容器56,可將儲水容器56中儲存的水供給至所述彎曲部53c。由此,可將儲水容器56的水經由彎曲部53c而供給至霧放出銷57。
電源裝置52將霧放出部50夾在中間而配置於彎曲部53c的相反側。由此,可使電源裝置52更加遠離儲水容器56。
而且,通過將電源裝置52以及霧產生單元51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著該前部壁36a而配置,可實現靜電霧化裝置48的縱深方向的薄型化。
將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放出部50中的霧放出銷(突部)57以沿著冷氣導管34的方式而配置。由此,可抑制靜電霧化裝置48的前後方向的縱深尺寸,從而可實現薄型化。伴隨於此,可抑製冰箱內容積的減少。
在冷氣導管34的前部,設有向霧用專用導管45內供給冷氣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將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放出部50配置於所述冷氣導管34的前方。
由此,可利用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冷卻風,來使從霧放出部50放出的霧飄散到遠處。
霧用冷氣供給口62與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以與相向的位置不同的方式(以不直接相向的方式)而配置在左右偏離的位置上,因此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冷卻風不會直接吹到霧放出部50(霧放出銷57)。
由此,可使霧放出銷57直接受到來自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冷卻風而乾燥的現象受到抑制。
在冰箱本體1中,包括收容具有霧放出部50的靜電霧化裝置48的霧用專用導管45,在該霧用專用導管45內,設有使由霧放出部50所產生的霧的供給目標不同的多個霧吹出口。
多個霧吹出口具體是指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
由此,可將霧用專用導管45內產生的霧供給至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這4個供給目標,可加寬霧的供給範圍,從而可擴大霧的效果範圍。
霧的供給目標中的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分別具有微凍盒18、蛋盒15、蔬菜盒(下部盒11、上部盒12),可將霧良好地供給至這些盒內。
此時,多個霧吹出口(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和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是配置在以霧放出部50為中心的周圍,因此可將從霧放出部50放出的霧良好地供給至各霧吹出口。
霧產生單元51具有霧放出銷(突部)57,霧用專用導管45的多個霧吹出口(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和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是配置在與霧放出銷57相向的位置為不同的位置(不直接相向的位置)上,因此,即使萬一有手指或異物從霧吹出口插入霧用專用導管45內,也能防止他們直接接觸霧放出銷57,從而可確保安全性。
而且,由於形成霧用專用導管45的導管構成構件46為可裝卸,因此可容易地進行霧產生單元51等的保養(maintenance)。
冷氣導管34具有配置冷藏用冷卻器24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第1突出部)、及位於該前部壁36a的下方且配置儲水容器56的下部突出部36c(第2突出部),向霧用專用導管45內供給風(冷氣)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設在成為第1突出部的前部壁36a上。
根據此結構,儲水容器56配置在冷氣導管34內,從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冷氣(風)不會供給至儲水容器56,因此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水難以蒸發,從而能夠良好地確保霧用的水。
成為第2突出部的下部突出部36c以朝向成為第1突出部的前部壁36a更前方大為突出的方式而設,構成霧放出機構的靜電霧化裝置48具有將水從儲水容器56移送至霧放出部50為止的保水材料55,該保水材料55從下部突出部36c延伸至冷氣導管34外的霧用專用導管45內,霧放出部50配置在前部壁36a的前方。
根據此結構,在前部壁36a上形成有向霧用專用導管45內供給風(冷氣)的霧用冷氣供給口62,從該霧用冷氣供給口62供給至霧用專用導管45內的風不會吹到吸取儲水容器56的水的保水材料55的下部,因此,尤其能夠防止:保水材料55的下部因來自霧用冷氣供給口62的風而變幹,從而能夠將儲水容器56的水良好地供給至霧放出部50。並且,由於保水材料55被盒54所覆蓋,因此即使盒54受到風,保水材料55也難以變幹。
(第2實施方式)
圖12表示第2實施方式。該第2實施方式中,構成除菌成分產生機構的靜電霧化裝置85中的霧產生單元86的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
霧產生單元86具備霧放出部87以及對該霧放出部87供給水分的供水部88。供水部88具有從正面觀察呈圓形的圓形部88a、以及從該圓形部88a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88b,且是將由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保水材料90收納至盒89內而構成。
垂直部88b的下端部貫穿導管構成構件46的下部以及所述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參照圖8),並從上方插入冷藏用冷卻器室36內所設的儲水容器56內。
供水部88中的圓形部88a以及垂直部88b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沿著該前部壁36a而配置。
霧放出部87是由分別構成突部的多根霧放出銷57所構成。霧放出銷57呈放射狀地設在圓形部88a的外周部。
因此,霧放出部87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個霧放出銷57(突部)所構成。各霧放出銷57的底端部貫穿盒89而與保水材料90接觸。
各霧放出銷57也是以與冷氣導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卻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沿著前部壁36a而配置。
在供水部88中的圓形部88a的左部,設有向左側方突出的突出部88c,在該突出部88c上,以向左突出的狀態而設有受電銷58。該受電銷58連接於電源裝置52側的供電端子61。
在此結構中,儲水容器56內儲存的水由保水材料90通過毛細管現象而吸取,並供給至各霧放出銷57。而且,來自電源裝置52的負的高電壓從受電銷58經由保水材料90的水分而施加至各霧放出銷57,基於此,從各霧放出銷57放出微細的霧。
從各霧放出銷57放出的霧是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從多個霧吹出口(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微凍室用霧吹出口65、蛋盒用霧吹出口66和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供給至冷藏室3、微凍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等多個供給目標。
在此種第2實施方式中,尤其由於霧放出銷57是呈放射狀配置,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具有能夠向更多的方向放出霧的優點。
(第3實施方式)
圖13表示第3實施方式。該第3實施方式中,下述方面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
在對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上游的通路67b進行縮窄的通路縮窄壁67a上,呈固定狀態而設有風向板81。該風向板81進一步縮窄通路67b。
通過設置風向板81,能夠進一步減少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向蔬菜室4側吹出的冷氣的量,從而可防止蔬菜室4的過冷。
(第4實施方式)
圖14表示第4實施方式。該第4實施方式中,下述方面與第3實施方式不同。
在通路縮窄壁67a中,取代固定狀態的風向板81而可轉動地設有風向板82。通過該風向板82的轉動位置,能夠改變通路67b的開口面積。
優選通過未圖示的馬達(motor)來控制該風向板82的轉動位置。借此,也能獲得與第3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第5實施方式)
圖15表示第5實施方式。該第5實施方式中,下述方面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
在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的上方的通路67b中,設有由電加熱器構成的加熱器83。利用該加熱器83來對通過通路67b的空氣(冷氣)進行加熱,由此能夠提高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吹出的空氣的溫度,從而可進一步確實地防止蔬菜室4的過冷。
(第6實施方式)
圖16表示第6實施方式。該第6實施方式中,下述方面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
在對冷藏室3與蔬菜室4之間進行分隔的分隔板10內,設有向前後方向(圖1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延長導管185(導管)。該延長導管185為上段導管185a與下段導管185b的上下兩段,且上段導管185a與下段導管185b利用前部的連通部185c而連通。
其中的上段導管185a的後部的上部經由連通口75而連通於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在下段導管185b的下表面,設有多個向蔬菜室4的上部開口的吹出口186。
在上述結構中,於霧用專用導管45內發生對流的空氣及霧通過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連通口75而供給至延長導管185的上段導管185a。供給至上段導管185a的空氣及霧如圖16的箭頭C所示,在上段導管185a內朝向前方流動後,在連通部185c中將方向改為朝下,並在下段導管185b內朝向後方流動,再從多個吹出口186吹出至蔬菜室4內。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67吹出的空氣及霧在通過延長導管185的過程中溫度逐漸變高,因此將對蔬菜室4供給溫度相對較高的空氣,由此也能夠防止蔬菜室4的過冷。
(其他實施方式)
作為除菌成分產生機構,並不限於上述靜電霧化裝置,例如也可採用下述結構,即,通過對放電電極施加高電壓而產生離子(ion),並將該離子與空氣中的水分結合而成的成分作為除菌成分而放出。而且,也可採用下述結構,即,利用電暈放電等來產生臭氧,並將臭氧作為除菌成分而放出。
進而,也可使用超聲波式霧化裝置,即,通過超聲波振動元件的超聲波振動來使儲水部中儲存的水霧化並使霧放出。而且,作為用於吹出從霧放出機構放出的霧的霧吹出口,也可未具備冷藏室用霧吹出口63a及蛋盒用霧吹出口66。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採用了下述結構,即,將產生霧的除菌成分產生機構設置於微凍室的裏部,將由該除菌成分產生機構所產生的羥自由基或臭氧等的除菌成分供給至微凍室,因此能夠容易地實現儲藏肉或魚等的微凍室的除菌或除臭。
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在利用通過冷卻器後的冷氣,將從霧放出部放出的霧供給至微凍室和蔬菜室的冰箱中,將蔬菜室用霧吹出口的開口面積設定為小於微凍室用霧吹出口的開口面積。
由此,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向蔬菜室側吹出的風量(冷氣的量)變得少於從微凍室用霧吹出口吹出至微凍室內的風量(冷氣的量)。
因此,能夠抑制從蔬菜室用霧吹出口向蔬菜室4側吹出的風量(冷氣的量),從而可防止:蔬菜室因通過冷卻器後的冷氣而變得過冷。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結構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冰箱本體
2...隔熱箱體
2a...外箱
2b...內箱
2c、38...隔熱材料
3...冷藏室
3a、4a、5a、7a...隔熱門
4...蔬菜室
5...製冰室
6...小冷凍室
7...冷凍室
8...自動製冰裝置
8a...製冰盒
10...分隔壁
11...下部盒
12...上部盒
13...擱板
14...微凍室
15...蛋盒
16...小物盒
17...儲水箱
18...微凍盒(容器)
18a...前表面壁
18b...切口部
19...隔熱分隔壁
20...儲冰容器
22...儲藏容器
24...冷藏用冷卻器
25...冷凍用冷卻器
26...機械室
27...壓縮機
28...除霜水蒸發皿
29...控制裝置
30...冷凍用冷卻器室
30a...冷氣吹出口
30b...返回口
31...冷凍用送風風扇
32...排水管
34...冷氣導管
35...冷藏用送風機
36...冷藏用冷卻器室
36a...前部壁
36b...段部
36c...下部
37...冷氣供給導管
39...冷氣供給口
40...排水管
42...送風導管
43...吸入口
45...霧用專用導管
46...導管構成構件
48、85...靜電霧化裝置(霧產生(放出)機構、除菌成分產生機構)
50、87...霧放出部
51、86...霧產生單元
52...電源裝置
53...供水部
53a...水平部
53b、88b...垂直部
53c...彎曲部
54、89...盒
55、90...保水材料
56...儲水容器(儲水部)
56a...溢水部
57...霧放出銷
58...受電銷
60...導線
61...供電端子
62...霧用冷氣供給口
63...面向冷藏室的霧用導管
63a...冷藏室用霧吹出口
65...微凍室用霧吹出口(吹出口)
66...蛋盒用霧吹出口
67...蔬菜用霧吹出口
67a...通路縮窄壁
67b...通路
68...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
70...載置板(頂板部)
71a、71b...分隔板
72...保鮮蓋
73...通氣路
74a、74b...通氣口(空氣出口)
75...連通口(空氣出口)
76...V導管
77...通氣口
81、82...風向板
83...加熱器
88...供水部
88a...圓形部
88c...突出部
185...延長導管(導管)
185a...上段導管
185b...下段導管
185c...連通部
186...吹出口
A1、A2、B1、B2、B3、C、C1、C2...箭頭
L1、L2...距離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冰箱整體的概略結構的縱剖側面圖。
圖2是以除去門或擱板等的狀態來表示的冰箱本體的正面圖。
圖3是微凍室附近的概略的立體圖。
圖4是霧用專用導管周邊的放大正面圖。
圖5是沿著圖4中的X1-X1線的橫剖平面圖。
圖6是沿著圖4中的X2-X2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7是沿著圖4中的X3-X3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8是沿著圖4中的X4-X4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9是冷藏室的下部(微凍室)以及蔬菜室附近的縱剖正面圖。
圖10是沿著圖9中的X5-X5線的縱剖側面圖。
圖11是靜電霧化裝置部分的縱剖正面圖。
圖12是第2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11的圖。
圖13是第3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11的圖。
圖14是第4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11的圖。
圖15是第5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11的圖。
圖16是第6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1的圖。
1...冰箱本體
2...隔熱箱體
2a...外箱
2b...內箱
2c、38...隔熱材料
3...冷藏室
3a、4a、5a、7a...隔熱門
4...蔬菜室
5...製冰室
7...冷凍室
8...自動製冰裝置
8a...製冰盒
10...分隔壁
11...下部盒
12...上部盒
13...擱板
14...微凍室
18...微凍盒(容器)
18a...前表面壁
18b...切口部
19...隔熱分隔壁
20...儲冰容器
22...儲藏容器
24...冷藏用冷卻器
25...冷凍用冷卻器
26...機械室
27...壓縮機
28...除霜水蒸發皿
29...控制裝置
30...冷凍用冷卻器室
30a...冷氣吹出口
30b...返回口
31...冷凍用送風風扇
32...排水管
34...冷氣導管
35...冷藏用送風機
36...冷藏用冷卻器室
36a...前部壁
37...冷氣供給導管
39...冷氣供給口
40...排水管
42...送風導管
43...吸入口
46...導管構成構件
48...靜電霧化裝置(霧產生(放出)機構、除菌成分產生機構)
70...載置板(頂板部)
72...保鮮蓋
73...通氣路

Claims (8)

  1. 一種冰箱,其特徵在於包括:冰箱本體,具有微凍室及蔬菜室;冷卻器,設在該冰箱本體中,用於冷卻所述微凍室及蔬菜室;送風機,使所述微凍室及所述蔬菜室的空氣接觸所述冷卻器並循環;除菌成分產生機構,具有儲水部,對該儲水部的水進行霧化並從霧放出部放出包含除菌成分的霧;微凍室用霧吹出口;以及蔬菜室用霧吹出口,向所述霧放出部供給通過所述送風機而循環的、通過所述冷卻器後的空氣的一部分,將從所述霧放出部放出的霧與該空氣一同從所述微凍室用霧吹出口吹出至所述微凍室,並且從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吹出至所述蔬菜室,將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的開口面積設定為小於所述微凍室用霧吹出口的開口面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連通於對所述微凍室與蔬菜室進行分隔的分隔板上形成的連通口,從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吹出的霧通過所述連通口而供給至所述蔬菜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設有將通過所述冷卻器後的空氣直接供給至所述微凍室的微凍室用冷氣供給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將通過所述冷卻器後的空氣供給至所述霧放出部的霧用冷氣供給口與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之間的距離被構成為長於所述霧用冷氣供給口與所述微凍室用霧吹出口之間的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冰箱,其中,在所述霧用冷氣供給口與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之間配置有所述霧放出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在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中設有風向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在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中設有加熱用的加熱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其中,在從所述蔬菜室用霧吹出口到所述蔬菜室為止的路徑中設有導管。
TW100126614A 2010-07-28 2011-07-27 冰箱 TWI449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9194A JP5523969B2 (ja) 2010-07-28 2010-07-28 冷蔵庫
JP2010169186A JP5523967B2 (ja) 2010-07-28 2010-07-28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1480A TW201211480A (en) 2012-03-16
TWI449873B true TWI449873B (zh) 2014-08-21

Family

ID=4554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6614A TWI449873B (zh) 2010-07-28 2011-07-27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5961B (zh)
TW (1) TWI449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597B (zh) * 2013-02-21 2017-0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103604262A (zh) * 2013-11-28 2014-02-26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保湿冰箱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3579A (ja) * 1990-07-11 1992-03-09 Hitachi Ltd 冷蔵庫
TWI266850B (en) * 2003-05-12 2006-11-21 Toshiba Corp Refrig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8175A (ja) * 1990-10-11 1992-05-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の制御装置
JPH06213556A (ja) * 1993-01-18 1994-08-02 Hitachi Ltd 冷凍冷蔵庫
JP4073579B2 (ja) * 1999-06-24 2008-04-09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4148175B2 (ja) * 2004-03-31 2008-09-10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鉛合金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鉛蓄電池
JP2006057992A (ja) * 2004-07-22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CN1989383B (zh) * 2004-07-22 2011-04-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收纳库和使用该收纳库的冷藏库
JP2006038444A (ja) * 2005-02-03 2006-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3579A (ja) * 1990-07-11 1992-03-09 Hitachi Ltd 冷蔵庫
TWI266850B (en) * 2003-05-12 2006-11-21 Toshiba Corp Refrig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5961B (zh) 2014-03-19
CN102345961A (zh) 2012-02-08
TW201211480A (en) 201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3502B2 (ja) 静電霧化装置
TWI432687B (zh) 冰箱
TWI449873B (zh) 冰箱
JP6215287B2 (ja) 冷蔵庫
JP6196362B2 (ja) 冷蔵庫
TWI481803B (zh) 冰箱
TWI491450B (zh) 霧產生裝置及冰箱
JP5978527B2 (ja) 冷蔵庫
JP5618676B2 (ja) 冷蔵庫
JP5523969B2 (ja) 冷蔵庫
JP5523955B2 (ja) 冷蔵庫
JP6986109B2 (ja) 冷蔵庫
JP5523967B2 (ja) 冷蔵庫
JP6449389B2 (ja) 冷蔵庫
TWI489074B (zh) 冰箱
JP6894458B2 (ja) 冷蔵庫
JP6034457B2 (ja) 冷蔵庫
JP5788050B2 (ja) 冷蔵庫
JP5788049B2 (ja) 冷蔵庫
JP6490169B2 (ja) 冷蔵庫
JP5784783B2 (ja) 冷蔵庫
JP2012042103A (ja) 冷蔵庫
JP2019032164A (ja) 冷蔵庫
JP2020169816A (ja) 冷蔵庫
JP5855166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