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6068B - 多連桿下料機構 - Google Patents

多連桿下料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6068B
TWI476068B TW101119930A TW101119930A TWI476068B TW I476068 B TWI476068 B TW I476068B TW 101119930 A TW101119930 A TW 101119930A TW 101119930 A TW101119930 A TW 101119930A TW I476068 B TWI476068 B TW I4760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arm
rod
receiving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9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0258A (zh
Inventor
Chen Shaung Tsai
Yaw Ze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Hiwin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win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Hiwin Tech Corp
Priority to TW101119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60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50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0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068B/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多連桿下料機構
本發明係與下料機構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多連桿下料機構。
於加工業已由傳統的加工方式逐漸轉變為半自動化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因此,需藉由一下料機構來進行承接料件及進行下料,以節省人力與作業時間。
參閱第1圖所示,顯示一種習知的下料機構,其包含一旋轉台11、一帶動旋轉台11旋轉的旋轉馬達(圖上未示)、一樞設於該旋轉台11的下料臂12、一設置於該旋轉台11並帶動該下料臂12傾斜的壓缸13所組成,該下料機構在進行下料作業時,先作動該旋轉馬達而帶動該旋轉台11旋轉至下料處,待料件掉落至該下料臂12後,控制該壓缸13進行伸出動作,而帶動該下料臂12傾斜,使料件14自行滑落至收料架上,然而,其於實際使用情形,仍具有需立即改善的缺陷。
該習知下料機構雖然已克服料件打滑的情況,但因該旋轉台11的旋動係是由旋轉馬達直接驅動旋轉,使得旋轉馬達心軸承受下料臂12長時間旋轉慣量,而容易造成馬達心軸聯接部損傷的缺陷。
是以,如何開發出一種多連桿下料機構,其可同時解決上述缺陷即為本發明研發的動機。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連桿下料機構,其藉由多連桿搭配一壓缸的組配設計,來達到移動至下料處進行承接料件的動作、及移動至收料處並呈傾斜而自動進行置放料件的動作,藉以免除旋轉馬達的配置、及配置旋轉馬達造成的心軸易損壞的缺陷。
緣是,為了達成前述之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多連桿下料機構,包含:一底座,具有一第一樞部、一第二樞部、及一位於該第一、二樞部之間的第三樞部;一第一連桿,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一樞部的第一下桿部、及一反向於該第一下桿部的第一上桿部;一第二連桿,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三樞部的第二下桿部、一反向於該第二下桿部的第二上桿部、及一位於該第二上、下桿部之間的第二中桿部;一承接臂組,具有一左臂部、一連接該左臂部且樞設於該第一上桿部及第二上桿部的右臂部、及一設於該左、右臂部上端面的承接面;一壓缸,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二樞部的缸體、及一可伸縮動作地設於該缸體的活塞桿,且該活塞桿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二中桿部的活塞桿部,當該活塞桿縮回未作動時,該承接臂組呈左臂部高於右臂部的狀態,當該活塞桿伸出作動時,該承接臂組由第二樞部朝該第一樞部方向位移,同時縮小該左臂部與該右臂部之間的高度落差。
較佳地,該第一樞部位於該底座左側下端,該第二樞部位 於該底座右側下端,該第三樞部位於該底座上方。
較佳地,該第二連桿的第二中桿部係朝該第二樞部方向凸設。
較佳地,該承接臂組包含一承接臂及一設於該承接臂上端面的墊塊。
較佳地,該第一下桿部與該第一樞部、該第一上桿部與該右臂部、第二上桿部與該右臂部、該缸體與該第二樞部、及該第二中桿部及該活塞桿部之間皆穿置有一樞軸,並於樞軸兩端設有一限位扣環。
有關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他之功效,茲舉一較佳可行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參閱第2、3、4A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多連桿下料機構,其主要係由一底座20、一第一連桿30、一第二連桿40、一承接臂組50、及一壓缸60所組成,其中:
該底座20,具有一位於該底座20左側下端的第一樞部21、一位於該底座20右側下端的第二樞部22、及一位於該第一、二樞部21、22之間且位於該底座20上方的第三樞部23。
該第一連桿30,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一樞部21的第一下桿部31、及一反向於該第一下桿部31的第一上桿部32;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下桿部31與該第一樞部21之間穿置有一樞軸711,並於樞軸711兩端設有一限位扣環712,使該第一連桿 30與該底座20樞接成一體。
該第二連桿40,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三樞部23的第二下桿部41、一反向於該第二下桿部41的第二上桿部42、及一位於該第二上、下桿部42、41之間且朝該第二樞部22方向凸設的第二中桿部43;本實施例中,該第二下桿部41與該第三樞部23之間穿置有一樞扣72,使該第二連桿40與該底座20樞接成一體。
該承接臂組50係由一承接臂51及一設於該承接臂51上端面的墊塊52所組成,該承接臂組50具有一左臂部53、一連接該左臂部53且樞設於該第一上桿部32及第二上桿部42的右臂部54、及一設於該左、右臂部53、54上端面的承接面55,該承接面55即為該墊塊52的上端面;本實施例中,該右臂部54與該第一、二上桿部32、42之間穿置有一樞軸731、741,並於樞軸731、741兩端設有一限位扣環732、742,使該承接臂組50與該第一、二連桿30、40樞接成一體。
該壓缸60,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二樞部22的缸體61、及一可伸縮動作地設於該缸體61的活塞桿62,且該活塞桿62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二中桿部43的活塞桿部621,本實施例中,該缸體61與該第二樞部22、及該活塞桿部621與該第二中桿部43之間皆穿置有一樞軸751、761,並於樞軸751、761一端或兩端設有一限位扣環752、762,使該缸體61與該底座20樞接成一體、及該活塞桿62與該第二連桿40樞接成一體;當 該活塞桿62縮回未作動時,該承接臂組50呈左臂部53高於右臂部54的狀態,當該活塞桿62伸出作動時,該承接臂組50由第二樞部22朝該第一樞部21方向位移,同時縮小該左臂部53與該右臂部54之間的高度落差。
以上所述即為本發明實施例各主要構件之結構及其組態說明。至於本發明的作動方式請參考以下的說明。
參閱第4A圖所示,顯示本發明多連桿下料機構為常態,即該活塞桿62縮回未作動,該承接臂組50呈左臂部53高於右臂部54的狀態。
參閱第4A、4B、4C、4D圖所示,當本發明移動至定位進行承接料件時,首先控制該壓缸60作動,並使其活塞桿62由縮回狀態變成伸出狀態,此時,該第二連桿40則以該底座20的第三樞部23為樞點而逆時針樞擺一角度、該第一連桿30則以該底座20的第一樞部21為樞點而逆時針樞擺一角度,以帶動該承接臂組50朝下料處方向位移,即由第二樞部22朝該第一樞部21方向位移,同時縮小該左臂部53與該右臂部54之間的高度落差,然而,該活塞桿62在完全伸出的狀態下,即第4C圖,該承接臂組50仍呈左臂部53高於右臂部54的狀態,也就是該承接面55呈左高右低,據此,得以進行承接料件77,其承接料件狀態如第5A圖所示。
參閱第5A、5B、5C、5D圖所示,當本發明移動至定位進行承接料件77後而移至收料處時,首先控制該壓缸60作動, 並使其活塞桿62由伸出狀態變成縮回狀態,此時,該第二連桿40則以該底座20的第三樞部23為樞點而順時針樞擺一角度、該第一連桿30則以該底座20的第一樞部21為樞點而順時針樞擺一角度,以帶動該承接臂組50朝收料處方向位移,即由第一樞部21朝該第二樞部22方向位移,同時擴大該左臂部53與該右臂部54之間的高度落差,讓該承接臂組50呈左高右低的傾斜狀態,因此該承接臂組50先近似平移作動後,再出現較大幅度擺動,此時該料件77會順著該承接臂組50的傾斜方向而落至收料處。
據此,本發明藉由多連桿搭配一壓缸60的組配設計,來達到移動至下料處進行承接料件77的動作、及移動至收料處並呈傾斜而自動進行置放料件77的動作,藉以免除旋轉馬達的配置、及配置旋轉馬達造成的心軸易損壞的缺陷。
除此之外,由於本發明的底座20、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40、承接臂組50、及壓缸60之間的樞接處係穿置樞軸711、731、741、751、761來達成相互樞接成一體,因此,減少使用螺栓固定,避免因週期性受到重物重壓後出現螺絲鬆動的情況。
此外,如第6圖所示,其顯示該承接臂組50由收料處至下料處之間的移動軌跡。
綜上所述,此各實施例及圖示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 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習用》
11‧‧‧旋轉台
12‧‧‧下料臂
13‧‧‧壓缸
14‧‧‧料件
《本發明》
20‧‧‧底座
21‧‧‧第一樞部
22‧‧‧第二樞部
23‧‧‧第三樞部
30‧‧‧第一連桿
31‧‧‧第一下桿部
32‧‧‧第一上桿部
40‧‧‧第二連桿
41‧‧‧第二下桿部
42‧‧‧第二上桿部
43‧‧‧第二中桿部
50‧‧‧承接臂組
51‧‧‧承接臂
52‧‧‧墊塊
53‧‧‧左臂部
54‧‧‧右臂部
55‧‧‧承接面
60‧‧‧壓缸
61‧‧‧缸體
62‧‧‧活塞桿
621‧‧‧活塞桿部
711、731、741、751、761‧‧‧樞軸
712、732、742、752、762‧‧‧限位扣環
77‧‧‧料件
第1圖 係習知下料機構的示意圖。
第2圖 係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 係本發明的立體組合圖。
第4A~4C圖 係本發明的作動示意圖,顯示壓缸活塞桿由縮回狀態變成伸出狀態,以帶動承接臂組作動的狀態。
第5A~5D圖 係本發明的作動示意圖,顯示壓缸活塞桿由伸出狀態變成縮回狀態,以帶動承接臂組作動的狀態。
第6圖 係本發明的作動示意圖,顯示承接臂組由收料處至下料處之間的移動軌跡狀態。
20‧‧‧底座
21‧‧‧第一樞部
22‧‧‧第二樞部
23‧‧‧第三樞部
30‧‧‧第一連桿
31‧‧‧第一下桿部
32‧‧‧第一上桿部
40‧‧‧第二連桿
41‧‧‧第二下桿部
42‧‧‧第二上桿部
43‧‧‧第二中桿部
50‧‧‧承接臂組
51‧‧‧承接臂
52‧‧‧墊塊
53‧‧‧左臂部
54‧‧‧右臂部
55‧‧‧承接面
60‧‧‧壓缸
61‧‧‧缸體
62‧‧‧活塞桿
621‧‧‧活塞桿部
711、731、741、751、761‧‧‧樞軸
712、732、742、752、762‧‧‧限位扣環

Claims (4)

  1. 一種多連桿下料機構,包含:一底座,具有一第一樞部、一第二樞部、及一位於該第一、二樞部之間的第三樞部;其中該第一樞部位於該底座左側下端,該第二樞部位於該底座右側下端,該第三樞部位於該底座上方;一第一連桿,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一樞部的第一下桿部、及一反向於該第一下桿部的第一上桿部;一第二連桿,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三樞部的第二下桿部、一反向於該第二下桿部的第二上桿部、及一位於該第二上、下桿部之間的第二中桿部;一承接臂組,具有一左臂部、一連接該左臂部且樞設於該第一上桿部及第二上桿部的右臂部、及一設於該左、右臂部上端面的承接面;一壓缸,具有一樞設於該第二樞部的缸體、及一可伸縮動作地設於該缸體的活塞桿,且該活塞桿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二中桿部的活塞桿部,當該活塞桿縮回未作動時,該承接臂組呈左臂部高於右臂部的狀態,當該活塞桿伸出作動時,該承接臂組由第二樞部朝該第一樞部方向位移,同時縮小該左臂部與該右臂部之間的高度落差,當該活塞桿在完全伸出的狀態下,該承接臂組仍呈左臂部高於右臂部的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連桿下料機構,其中該第 二連桿的第二中桿部係朝該第二樞部方向凸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連桿下料機構,其中該承接臂組包含一承接臂及一設於該承接臂上端面的墊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連桿下料機構,其中該第一下桿部與該第一樞部、該第一上桿部與該右臂部、第二上桿部與該右臂部、該缸體與該第二樞部、及該第二中桿部及該活塞桿部之間皆穿置有一樞軸,並於樞軸兩端設有一限位扣環。
TW101119930A 2012-06-04 2012-06-04 多連桿下料機構 TWI476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930A TWI476068B (zh) 2012-06-04 2012-06-04 多連桿下料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930A TWI476068B (zh) 2012-06-04 2012-06-04 多連桿下料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258A TW201350258A (zh) 2013-12-16
TWI476068B true TWI476068B (zh) 2015-03-11

Family

ID=5015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9930A TWI476068B (zh) 2012-06-04 2012-06-04 多連桿下料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6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4571B (zh) * 2017-05-11 2019-03-29 安徽信盟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夹具翻转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4097A (en) * 1974-02-05 1976-03-16 B. J. Powell Tree transporting vehicle
JPS55119534A (en) * 1979-03-02 1980-09-13 Shin Meiwa Ind Co Ltd Dump truck cargo deck grade controller
EP0361020A1 (en) * 1988-09-23 1990-04-04 Techform Products Ltd. Dual motion closure deck lid hinge
JPH0724754A (ja) * 1993-07-13 1995-01-27 Komatsu Ltd 作業用ロボット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182952B1 (en) * 1997-12-13 2001-02-06 Kuster & Co. Gmbh Acuator for a trunk-cover, a hood, a door, a rear door of vehicles, especially of automobiles
TW200708368A (en) * 2005-08-25 2007-03-01 Mean Soon Machinery Co Ltd Turning device for a lying type axial feeding working platfor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4097A (en) * 1974-02-05 1976-03-16 B. J. Powell Tree transporting vehicle
JPS55119534A (en) * 1979-03-02 1980-09-13 Shin Meiwa Ind Co Ltd Dump truck cargo deck grade controller
EP0361020A1 (en) * 1988-09-23 1990-04-04 Techform Products Ltd. Dual motion closure deck lid hinge
JPH0724754A (ja) * 1993-07-13 1995-01-27 Komatsu Ltd 作業用ロボット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182952B1 (en) * 1997-12-13 2001-02-06 Kuster & Co. Gmbh Acuator for a trunk-cover, a hood, a door, a rear door of vehicles, especially of automobiles
TW200708368A (en) * 2005-08-25 2007-03-01 Mean Soon Machinery Co Ltd Turning device for a lying type axial feeding working platfor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258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45312U (zh) 一种钢筋弯曲机
CN108480498A (zh) 冲压送料机械手及其夹料机构
TWI476068B (zh) 多連桿下料機構
CN210504523U (zh) 一种传送线定位装置
CN108340390A (zh) 一种热弯机的上下料及玻璃检测机械手
CN103753388A (zh) 带有顶出机构的管夹固定旋转台
CN208643891U (zh) 冲压送料机械手及其夹料机构
CN208775853U (zh) 铝塑枕包装盒自动生产线的旋转式送料机构
CN208070754U (zh) 一种阳极块清洁用翻转装置
CN207616301U (zh) 一种木工刨床的自动打磨装置
CN108237529A (zh) 一种自动助力装配机械手
CN211168849U (zh) 一种翻坯旋转夹头
CN2827619Y (zh) 圆筒形工件中心轴线的定位装置
JP2011056593A (ja) ボルト磨き装置
CN106141015B (zh) 自动翻转结构
CN202251390U (zh) 曲柄长度调节装置
CN108890524A (zh) 一种自动打磨机器人工件压紧装置
CN208848877U (zh) 承载盘组件及机械手臂
CN209533004U (zh) 一种石墨坩埚加工刀具
CN205575068U (zh) 一种自动分拣上下砖机
CN205184430U (zh) 一种轮胎打磨用并联机械手
CN111958635B (zh) 一种张力反馈机器人关节连接机构
CN215148061U (zh) 一种球面晶片的研磨装置
CN216991970U (zh) 一种工业焊接机器人用机械夹爪
CN215659910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轴承轴套加工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