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3464B - 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3464B
TWI473464B TW101102821A TW101102821A TWI473464B TW I473464 B TWI473464 B TW I473464B TW 101102821 A TW101102821 A TW 101102821A TW 101102821 A TW101102821 A TW 101102821A TW I473464 B TWI473464 B TW I4734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arameter
field network
node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2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0385A (en
Inventor
Yoshiaki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3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34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17Configur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elect between seve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87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cross-functional networking aspects
    • H04L67/1093Some peer nodes performing special fun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本發明係關於工程學工具(engineering tools)及可程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
可程式控制器系統(programmable controller system)係具有控制器網路及場域網路(field network)。控制器網路主要目的係為,可程式控制器彼此之間進行控制訊號及資料(data)的傳送接收之網路。場域網路之主要目的係為,可程式控制器與遙控(remote)輸入輸出單元(unit)等場域機器之間進行控制訊號及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就此可程式控制器系統而言,係藉由定期更新網路上的共用記憶體(memory)及各可程式控制器的內部記憶體,從而實現控制訊號及資料的傳送接收。
就控制器網路而言,係在網路上的共用記憶體分配各節點(node)的傳送範圍。各節點係藉由將控制訊號及資料寫入分配至本身節點之共用記憶體的區域(area),而將資料傳送至網路整體。再者,藉由參照分配至其他節點的傳送範圍之共用記憶體的區域,而接收來自其他節點之控制訊號及資料。
場域網路係為進行成為主要節點(master)之節點與成為從屬節點(slave)之節點之間的控制訊號及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就成為從屬節點之節點的種類而言,係有遙控輸入輸出機器、可程式控制器等。於此,係針對可程式 控制器成為從屬節點之情形進行描述。係將作為從屬節點連接之可程式控制器稱為相對於主要節點站之局部(local)站。主要節點站係藉由將控制訊號及資料寫入共用記憶體上分配給各局部站的資料傳送區域,而使寫入之控制訊號及資料儲存於各局部站的資料接收區域,從而傳送控制訊號及資料。再者,各局部站係將控制訊號及資料寫入至分配給各節點之共用記憶體上的資料傳送區域,而使寫入之控制訊號及資料儲存於來自主要節點的各局部站的資料接收區域,主要節點站係從而接收來自各局部站之控制訊號及資料。
場域網路係亦可在可程式控制器彼此之間進行控制訊號及資料之傳送接收。此時,成為主要節點之可程式控制器與主要節點以外之可程式控制器之間,係藉由上述方法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就主要節點以外之可程式控制器彼此而言,資料的傳送接受所使用之區域係不同。例如,主要節點以外之可程式控制器A及主要節點以外之可程式控制器B在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之情形,可程式控制器A係將控制訊號及資料寫入至作為可程式控制器A的資料傳送區域所分配到之區域。可程式控制器B係藉由參照可程式控制器A的資料傳送區域,而接收可程式控制器A所寫入之控制訊號及資料。如此,於藉由場域網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之間之資料的傳送接收之情形時,成為主要節點之可程式控制器與主要節點以外的可程式控制器之間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之情形,與在主要節點以外的可程式控制器彼 此之間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之情形,所使用在資料傳送接收之區域係不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1593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26817號公報
控制器網路及場域網路係皆可用於作為進行可程式控制器彼此的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惟為了進行資料傳送接收所使用之資料傳送區域、接收區域之思維係不同。因此,例如,於將經由控制器網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彼此的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系統,予以替換成經由場域網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彼此的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系統時,階梯程式(ladder program)係難以轉用。
再者,習慣使用經由控制器網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彼此的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系統之使用者,在建構經由場域網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彼此的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系統時,必須強烈地意識到控制器網路與場域網路之規格的不同,故較為繁雜。
例如,場域網路在可程式控制器間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時,成為主要節點之可程式控制器與主要節點以外的可程式控制器之間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之情形,與在主要節點以外的可程式控制器彼此之間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之情 形,所使用在資料傳送接收之區域係不同。因此,使用者在建構經由場域網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彼此的資料的傳送接收之網路系統時,必須意識到與控制器網路之規格的不同,以進行參數(parameter)設定、及階梯程式設計(ladder programming)。據此,係難以有效率的開發網路系統。
本發明為有鑑於上述而開發者,目的為獲致可無須意識控制器網路及場域網路之規格不同而建構網路系統之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以達成目的,本發明其中一個形態之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之特徵在於具有:產生手段,依據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之間互相不同之變換法則,而將控制器網路之連結裝置(link device)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變換為前述場域網路之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的參數、及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的參數,藉此產生前述場域網路之前述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
依據本發明,使用者在進行使用場域網路之控制器間通訊時,可指定控制器網路的連結裝置。據此,可無須意識控制器網路與場域網路的規格之不同而建構網路系統。
於下述係依據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工程學工具之實施形態。並且,本發明並不由此實施形態所限定。
(實施形態)
使用第1圖說明關於實施形態之工程學工具400的構成。第1圖係為顯示工程學工具400的內部構成(功能構成)之圖。
工程學工具400係為例如在經由控制器網路及場域網路連接可程式控制器(主要節點、主要節點站)與複數個可程式控制器(從屬節點、局部站)之可程式控制器系統之中,安裝(install)於與各可程式控制器可通訊地連接之資訊處理裝置(例如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未圖式))。資訊處理裝置係使用工程學工具400而產生參數(例如,後述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且將所產生之參數寫入各可程式控制器。
工程學工具400係具備:第一設定部431;產生部(產生手段)401;第二設定部432;以及切換部(切換手段)433。此等構成要素係為例如在由資訊處理裝置執行工程學工具400時,產生於資訊處理裝置內之構成要素。並且,此等構成要素可在由資訊處理裝置執行工程學工具400時一併產生各構成要素,亦可在各構成要素開始處理之時機(timing)依序產生。
第一設定部431本身在屬於後述之第一設定模式(mode)之狀態中,經由鍵盤(keyboard)及滑鼠(mouse)等之輸入部,而接收屬於由使用者所設定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的一部分之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的設定指示。並且,對於第一設定部431,係將使用者可設定控制 器網路用參數411之狀態稱為第一設定模式。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係包含有,例如指定連結繼電器(link relay)LB的傳送接收區域之參數、及指定連結暫存器(link register)LW的傳送接收區域之參數。第一設定部431於第一設定模式中,依據來自使用者的設定指示從而設定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並將該所設定之設定資訊供給至產生部401。
產生部401係在第一設定部431處於第一設定模式之狀態下時,接收藉由第一設定部431所設定作為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之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接著,產生部401係依據第3圖所示之變換法則,而將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變換成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第3圖所示之變換法則係為在場域網路的主要節點(主要節點站)與從屬節點(局部站)之間互相不同之變換法則。亦即,第3圖所示變換法則係以進行通訊之二個可程式控制器屬於主要節點-從屬節點之關係時,與屬於從屬節點-從屬節點彼此之關係時的連結裝置的指定方式成為相同之方式予以決定。
由上述產生部401所變換之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係包含:例如指定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之參數、及指定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之參數。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之參數係包含:例如指定遙控輸入RX的接收區域之參數、及指定遙控暫存器RWr的接收區域之參數。指定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之參數係包含:例如指定 遙控輸出RY的傳送區域之參數、及指定遙控暫存器RWw的傳送區域之參數。如此,產生部401係產生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421的一部分。
再者,產生部401係於第一設定部431處於第一設定模式之狀態下時,使用所變換之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並依據第4圖或第5圖所示之產生法則,而產生屬於為了例如週期性地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sequencer)CPU裝置的參數之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的自動更新參數(refresh parameter)423,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之其他的一部分。第4圖或第5圖所示之產生法則,係分別為在場域網路的主要節點(主要節點站)與從屬節點(局部(local)站)之間互相不同之產生法則。亦即,第4圖或第5圖所示之產生法則係分別以進行通訊之二個可程式控制器屬於主要節點-從屬節點之關係時,與屬於從屬節點-從屬節點彼此之關係時的連結裝置的指定方式成為相同之方式予以決定。再者,第4圖所示之產生法則係用於工程學工具400產生可程式控制器(主要節點站)的參數之情形,而第5圖所示之產生法則係用於工程學工具400產生可程式控制器(局部站)的參數之情形。
第二設定部432本身在屬於後述之第二設定模式之狀態中,經由鍵盤及滑鼠等之輸入部,而從使用者接收場域網路用參數421的設定指示。並且,對於第二設定部432,係將使用者可設定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之狀態稱為第二設定模式。第二設定部432係於第二設定模式中,依據來自 使用者的設定指示從而設定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並將該設定資訊供給至產生部401。
因應於此,產生部401係於第二設定模式中,接收並保持由第二設定部432所設定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在這次,由於產生部401所接收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係屬於由使用者預先輸入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之參數,故可直接使用。
切換部433係藉由切換第一設定部431與第二設定部432,而切換第一設定模式與第二設定模式。第一設定模式係為因應控制器網路參數之設定模式,且屬於藉由第一設定部431並依據來自使用者之設定指示,而設定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之模式。第二設定模式係為因應場域網路參數之設定模式,且屬於藉由第二設定部432並依據來自使用者之設定指示,而設定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之模式。使用者可使用工程學工具400(藉由切換部433從使用者接收來自使用者之切換指示)而任意切換此二個模式。
再者,使用者可使用工程學工具,將藉由因應工程學工具400的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之設定模式(第一設定模式)而設定作為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且藉由工程學工具400變換成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之參數,係可使用工程學工具400而再度變換為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
再者,使用者對於從可程式控制器讀出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可藉由切換部433任意地切換第一設定模式、第二設定模式而加以設定。
接著,使用第6圖說明關於可程式控制器及工程學工具400的動作。第6圖係為顯示可程式控制器及工程學工具400的動作之流程(flow chart)圖。
就步驟(step)S1而言,工程學工具400係使詢問是否使用控制器網路用的參數設定方式之對話框畫面,顯示於資訊處理裝置的顯示部(例如顯示器(display)裝置)。並且,工程學工具400係經由資訊處理裝置的輸入部(例如,鍵盤及滑鼠),而在接收到使用控制器網路用參數設定方式之指示時(於步驟S1之「Yes」),將處理推進至步驟S2。工程學工具400係經由資訊處理裝置的輸入部,而在接收到不使用控制器網路用參數設定方式之指示時(於步驟S1之「No」),將處理推進至步驟S5。
就步驟S2而言,工程學工具400係辨識使用者選擇了「使用控制器網路用參數設定方式」,並將其辨識內容通知至切換部433。切換部433係因應該通知,若現在的設定模式為第一設定模式則維持不變,若現在的設定模式為其他設定模式(例如第二設定模式),則從現在的設定模式切換至第一設定模式。切換部433係將現在的設定模式已成為第一設定模式之內容通知至第一設定部431。
就步驟S3而言,第一設定部431係因應已成為第一設定模式之通知,而成為可從使用者接收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之狀態。據此,第一設定部431係接收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的設定指示。例如,第一設定部431係接收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的設定指示。連結裝置的網路範 圍分配412係包含,例如指定連結繼電器LB的傳送接收區域之參數,及指定連結暫存器LW的傳送接收區域之參數。第一設定部431係依據來自使用者之設定指示,而設定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並將其設定資訊供給至產生部401。
就步驟S4而言,產生部401係接收由第一設定部431而設定成為控制器網路用參數411之連接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產生部401係依據第3圖所示之變換法則,將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12變換(自動變換)為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係包含,例如指定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之參數、及指定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之參數。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之參數係包含,例如指定遙控輸入RX的接收區域之參數、及指定遙控暫存器RWr的接收區域之參數。指定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之參數係包含:例如指定遙控輸出RY的傳送區域之參數、及指定遙控暫存器RWw的傳送區域之參數。如此,產生部401係產生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421的一部分。
再者,產生部401係使用所產生之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並依據第4圖或者第5圖所示之產生法則,而產生屬於為了例如週期性地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的參數之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的自動更新參數423,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421的其他的一部分。
就步驟S5而言,工程學工具400係辨識使用者選擇了 「使用場域網路用參數設定方式」,並將其辨識內容通知至切換部433。切換部433係因應該通知,若現在的設定模式為第二設定模式則維持不變,若現在的設定模式為其他設定模式(例如第一設定模式),則從現在的設定模式切換至第二設定模式。切換部433係將現在的設定模式已成為第二設定模式之內容通知至第一設定部431。
就步驟S6而言,第二設定部432係因應已成為第二設定模式之通知,而成為可從使用者接收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之狀態。據此,第二設定部432係接收場域網路用參數421的設定指示。例如,第二設定部432係接收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422的設定指示。或者,例如,第二設定部432係接收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的自動更新參數423的設定指示。第二設定部432係依據來自使用者之設定指示,而設定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並將其設定資訊供給至產生部401。
因應於此,產生部401係接收由第二設定部432所設定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產生部401係可直接使用所接收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
就步驟S7而言,產生部401係將所產生(或者直接使用)之場域網路用參數421及其寫入命令,經由通訊介面(interface)及通訊線路而傳送至各可程式控制器。
就步驟S8而言,各可程式控制器係經由通訊線路接收場域網路用參數421及其寫入命令,並寫入至內部記憶體的預定區域。藉此,場域網路用參數421係寫入至各可程 式控制器。
接著,說明關於工程學工具400的產生部401之參數自動變換功能。第2圖係為顯示工程學工具的參數自動變換功能將由使用者所設定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變換為場域網路用參數的流程之圖。就第2圖而言,係以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站號α(局部站)311、站號β(局部站)321之三站構成之例進行說明。並且,就本實施形態而言,係將站號0設為主要節點站,惟主要節點站係不限於站號0,只要為能夠成為相對於屬於局部站之站號α、站號β的遞增或者遞減的基準之站號即可。
於此,係設為0<α<β。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係具有:控制器網路的傳送區域302至304;以及場域網路的接收區域305、306、傳送區域307、308。站號α(局部站)311係具有:控制器網路的傳送區域316至318;以及場域網路的接收區域312、313、傳送區域314、315。站號β(局部站)321係具有:控制器網路的傳送區域326至328;以及場域網路的接收區域322、323、傳送區域324、325。
係說明關於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之參數變換方法。使用者係設定為了決定網路上各節點的傳送範圍之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以作為控制器網路參數。於第2圖的三站構成之例中,係設為已設定有站號0的傳送區域302、站號α的傳送區域303、站號β的傳送區域304。工程學工具400係根據所設定之控制器網路參數,並依據第 3圖所示之變換法則,而變換為屬於場域網路參數之連結裝置的範圍分配的參數。再者,工程學工具400係使用連結裝置的範圍分配的參數,並依據第4圖所示之產生法則,而產生例如為了週期性地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之自動更新參數。
接著,係說明關於站號α(局部站)311之參數變換方法。工程學工具400係根據設定於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之控制器網路參數,並依據第5圖所示之變換法則,而產生例如為了週期性地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之自動更新參數。
說明關於站號β(局部站)321之參數變換方法。與站號α(局部站)相同地,工程學工具400係根據設定於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之控制器網路參數,並依據第5圖所示之變換法則,而產生例如為了週期性地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之自動更新參數。
接著,係說明關於在使用了上述參數變換之情形時,在可程式控制器間進行資料傳送接收時之流程。
說明關於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對於其他站進行資料傳送之情形。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在將資料寫入至控制器網路參數的傳送區域302時,係成為將資料寫入至往場域網路參數之站號α(局部站)311的傳送區域307。並且,站號α(局部站)311係在場域網路參數的接收區域312接收資料。所接收之資料係變換於控制器網路參數之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用的傳送區域316。
如此,係成為站號α(局部站)311在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用的傳送區域316,接收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寫入自站的傳送區域302之資料。相同地,係成為站號β(局部站)321在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用的傳送區域326,接收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寫入至控制器網路參數的傳送區域302之資料。
說明關於站號α(局部站)311對於其他站進行資料傳送之情形。站號α(局部站)311在將資料寫入至控制器網路參數的傳送區域317時,係成為將資料寫入至來自場域網路參數之站號α(局部站)311的傳送區域314。因此,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係在場域網路參數的接收區域305接收資料。所接收之資料係變換於控制器網路參數之站號α(局部站)311用的傳送區域303。
如此,係成為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在站號α(局部站)311用的傳送區域303,接收站號α(局部站)311寫入自站的傳送區域317之資料。相同地,係成為站號β(局部站)321在場域網路參數之站號α(局部站)311的傳送區域327,接收站號α(局部站)311寫入至控制器網路參數的傳送區域317之資料。
說明關於站號β(局部站)321對於其他站進行資料傳送之情形。站號β(局部站)321在將資料寫入至控制器網路參數的傳送區域328時,係成為將資料寫入至來自場域網路參數之站號β(局部站)321的傳送區域325。因此,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係在場域網路參數的接收區域306 接收資料。所接收之資料係變換於控制器網路參數之站號β(局部站)321用的傳送區域304。
如此,係成為站號0(主要節點站)301在站號β(局部站)321用的傳送區域304,接收站號β(局部站)321寫入自站的傳送區域328之資料。相同地,係成為站號α(局部站)311在場域網路參數之站號β(局部站)321的傳送區域318,接收站號β(局部站)321寫入至控制器網路參數的傳送區域328之資料。
如上述,依據實施形態之工程學工具之參數自動變換功能,係進行將指定作為由使用者使用控制器網路時之資料的傳送接收區域之區域,自動分配為使用場域網路時之資料的傳送接收區域之變換,從而自動產生場域網路參數。亦即,將使用控制器網路時之設定作為資料的傳送接收區域之參數,依據在成為主要節點站之可程式控制器與主要節點站以外的可程式控制器上互相不同之變換法則,而進行參數的變換。換言之,以將參數寫入可程式控制器之工程學工具,進行連結裝置LB/LW與傳送用/接收用連結裝置RWw/RWr之相聯而自動產生參數,藉此使用者在進行使用場域網路之控制器間通訊時,可指定控制器網路的連結裝置LB/LW。據此,在使用場域網路進行控制器間通訊時,使用者可與在使用控制器網路時相同地進行參數設定、及程式設計。結果,係可無須意識控制器網路與場域網路之規格不同而建構網路系統。
再者,由於係無須變更可程式控制器側之韌體 (firmware),故僅藉由可程式控制器之工程學工具之版本升級(version update),即可使用上述功能。
再者,由使用者新設為控制器網路參數之參數,係可藉由工程學工具進行追加或更新而變換為場域網路參數。據此,由於系統的追加/變更而成為作為場域網路管理之情形,亦可容易地進行對應。
再者,依據實施形態之工程學工具之參數自動變換功能,使用所產生之場域網路參數,並依據在成為主要節點站之可程式控制器與主要節點站以外之可程式控制器上互相不同之產生法則,而產生屬於為了週期性地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之參數之自動更新參數。亦即,因應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及自動更新參數之二個參數,使用者係藉由以定序器CPU裝置進行指定使用控制器網路時之資料的傳送接收區域,而可進行可程式控制器間的資料傳送接收。
並且,於第1圖雖未圖示,產生部401係在變換為場域網路參數之後,可再變換為控制器網路的參數。據此,即便成為當作控制器網路管理之情形,亦可容易地進行對應。
再者,亦可將產生部501組進可程式控制器內,以作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此情形之構成例係如第7圖所示。此時,係將工程學工具500的第一設定部531所接收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511供給至可程式控制器510的產生部501。產生部501係將被供給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511,依 據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變換法則而變換為場域網路用參數521。於此,在可程式控制器具有產生部501時,係產生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522、及連結裝置與內部記憶體之傳送用參數523,以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521。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522的變換法則係與第3圖所示之式相同。再者,連結裝置與內部記憶體的傳送用參數523的變換法則係與第4圖、第5圖所示之式相同。切換部533在切換第一設定模式及第二設定模式之點上亦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
如此,藉由將可程式控制器510設為具有產生部501之形態,即便於使用未具有產生部401(參照第1圖)之工程學工具時,亦可使用可程式控制器內的產生部501而使用進行控制器網路參數、及場域網路參數變換之功能。
再者,此時,可程式控制器及工程學工具500的動作係如第8圖所示,在接著之點上與實施形態不同。
就步驟S13而言,第一設定部531係進行與步驟S3相同之處理,之後,經由通訊介面及通訊線路而將控制器網路用參數511的設定資訊傳送至各可程式控器。
就步驟S14而言,各可程式控制器係經由通訊線路接收包含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512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511的設定資訊。各可程式控制器係將所接收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511的設定資訊供給至產生部501。產生部501係將被供給之控制器網路用參數511,依據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變換法則而變換為場域網路用參數 521。於此,係產生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522、及連結裝置與內部記憶體之傳送用參數523,以作為場域網路用參數521。
就步驟S16而言,第二設定部532係進行與步驟S6相同之處理,之後,經由通訊介面及通訊線路而將場域網路用參數521的設定資訊傳送至各可程式控制器。
就步驟S18而言,在各可程式控制器經由通訊線路接收場域網路用參數521的設定資訊時,係將所接收之場域網路用參數521的設定資訊供給至產生部501。產生部501係將由步驟S14所產生、或者所接收之場域網路用參數521寫入至內部記憶體的預定區域。據此,場域網路用參數521係寫入至各可程式控制器。
如此,就實施形態的變形例而言,係無須從工程學工具(資訊處理裝置)將寫入命令傳送至各可程式控制器,故與實施形態相比係可減低進行傳送之資訊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述,本發明之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在可程式控制器系統上係為有用。
301‧‧‧站號0(主要節點站)
302至304‧‧‧控制器網路的傳送區域
305、306‧‧‧場域網路的接收區域
307、308‧‧‧場域網路的傳送區域
311‧‧‧站號α(局部站)
312、313‧‧‧場域網路的接收區域
314、315‧‧‧場域網路的傳送區域
316至318‧‧‧控制器網路的傳送區域
321‧‧‧站號β(局部站)
322、323‧‧‧場域網路的接收區域
324、325‧‧‧場域網路的傳送區域
326至328‧‧‧控制器網路的傳送區域
400、500‧‧‧工程學工具
401、501‧‧‧產生部
411、511‧‧‧控制器網路用參數
412、422‧‧‧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
421、521‧‧‧場域網路用參數
423‧‧‧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的自動更新參數
431、531‧‧‧第一設定部
432、532‧‧‧第二設定部
433、533‧‧‧切換部
510‧‧‧可程式控制器
512、522‧‧‧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
523‧‧‧連結裝置與內部記憶體之傳送用參數
第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工程學工具的構成之圖。
第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參數自動變換的流程之圖。
第3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網路範圍分配的變換法則之圖。
第4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自動更新參數產生法則(主要節點站)之圖。
第5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自動更新參數產生法則(從屬節點站)之圖。
第6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可程式控制器及工程學工具的動作之流程圖。
第7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可程式控制器及工程學工具的構成之圖。
第8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可程式控制器及工程學工具的動作之流程圖。
400‧‧‧工程學工具
401‧‧‧產生部
411‧‧‧控制器網路用參數
412、422‧‧‧連結裝置的網路範圍分配
421‧‧‧場域網路用參數
423‧‧‧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裝置的自動更新參數
431‧‧‧第一設定部
432‧‧‧第二設定部
433‧‧‧切換部

Claims (10)

  1. 一種工程學工具,其特徵在於具備:產生手段,依據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之間互相不同之變換法則,而將指定控制器網路之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變換為指定前述場域網路之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的參數、及指定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的參數,藉此產生指定前述場域網路之前述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程學工具,其中,前述變換法則係以在前述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與從屬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中,連結裝置的指定方法成為均等之方式予以決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程學工具,其中,前述產生手段係使用前述所產生之參數,並依據前述場域網路之前述主要節點及前述從屬節點之間互相不同之產生法則,而產生用以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的裝置之更新參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工程學工具,其中,前述產生法則係以在前述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與從屬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中,連結裝置的指定方法成為均等之方式予以決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程學工具,復具備:切換手段,係切換用以設定指定前述控制器網路之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之第一設定模式、及用以設定 指定前述場域網路之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之第二設定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工程學工具,復具備:切換手段,係切換用以設定指定前述控制器網路之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之第一設定模式、及用以設定指定前述場域網路之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之第二設定模式。
  7. 一種可程式控制器,其特徵在於具備:產生手段,依據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之間互相不同之變換法則,而將指定控制器網路之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變換為指定前述場域網路之接收用連結裝置的接收區域的參數、及指定傳送用連結裝置的傳送區域的參數,藉此產生指定前述場域網路之前述連結裝置的傳送接收區域的參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程式控制器,其中,前述變換法則係以在前述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與從屬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中,連結裝置的指定方法成為均等之方式予以決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程式控制器,其中,前述產生手段係使用前述所產生之參數,並依據前述場域網路之前述主要節點及前述從屬節點之間互相不同之產生法則,而產生用以自動更新連結裝置及定序器CPU的裝置之更新參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程式控制器,其中,前 述產生法則係以在前述場域網路之主要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與從屬節點及從屬節點間之通訊中,連結裝置的指定方法成為均等之方式予以決定。
TW101102821A 2011-02-04 2012-01-30 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TWI473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3236 2011-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385A TW201240385A (en) 2012-10-01
TWI473464B true TWI473464B (zh) 2015-02-11

Family

ID=46602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2821A TWI473464B (zh) 2011-02-04 2012-01-30 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75605A1 (zh)
JP (1) JP5414916B2 (zh)
KR (1) KR101445997B1 (zh)
CN (1) CN103339574B (zh)
DE (1) DE112012000671T5 (zh)
TW (1) TWI473464B (zh)
WO (1) WO20121052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9313B (zh) * 2016-02-24 2017-12-2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工具程式及工程工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2764A1 (en) * 2005-12-02 2007-08-1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n application comprising a network setting
TW200743332A (en) * 2006-05-09 2007-11-16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and a second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aid apparatus
US7609714B2 (en) * 2003-09-18 2009-10-27 Omron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and duplexed network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10808D0 (en) * 1985-04-29 1985-06-05 Automation & Computer System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611388B2 (ja) * 1988-10-24 1997-05-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H0566814A (ja) * 1991-09-06 1993-03-19 Hitachi Ltd 通信モジユール
JPH06188850A (ja) * 1992-10-23 1994-07-08 Fujitsu Ltd データ転送方式及びデータ転送装置
JPH06138917A (ja) * 1992-10-30 1994-05-20 Omron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US5491771A (en) * 1993-03-26 1996-02-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a 8Kbps CELP coder on a DSP pair
JPH0736374A (ja) * 1993-07-21 1995-02-07 Omron Corp データリンクシステム
JPH08123520A (ja) * 1994-10-25 1996-05-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駆動制御指令装置と複数台の駆動制御指令装置の同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同期制御方法
US5727170A (en) * 1994-12-29 1998-03-10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User defined port and protocol scheme for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JPH11296211A (ja) * 1998-04-14 1999-10-29 Yaskawa Electric Corp 入出力装置
US6301610B1 (en) * 2000-02-11 2001-10-09 Union Switch & Signal,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98204B2 (en) * 2000-04-07 2005-05-2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collis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transmitting stations in a frame-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842454B2 (en) * 2001-03-14 2005-01-11 Schneider Automa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addressing on a computer network
EP1434382B2 (en) * 2001-10-02 2017-10-04 Hitachi, Ltd. Serial data transferring apparatus
CN100484180C (zh) * 2001-12-18 2009-04-29 西门子能量及自动化公司 利用在plci/o总线上的调制解调器进行plc到plc通信
JP3988605B2 (ja) 2002-09-30 2007-10-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設定ツール装置
CN1778069A (zh) * 2003-02-26 2006-05-24 西门子能量及自动化公司 用于网络向导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JP4567982B2 (ja) 2004-01-29 2010-10-27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制御機器のリンク設定装置
JP2006310928A (ja) * 2005-04-26 2006-11-09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
EP2110754B1 (de) * 2005-06-23 2019-02-13 Hilscher Gesellschaft Für Systemautomation 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ynchronisation von Busteilnehmern eines Automatisierungssystems
US8254253B2 (en) * 2006-07-05 2012-08-28 Nokia Corporation Conditional utilization of private short-range wireless networks for service provision and mobility
JP2009063360A (ja) 2007-09-05 2009-03-26 Kiyoko Shimizu Plc通信を用いたエネルギー消費原単位監視システム
WO2009111325A2 (en) * 2008-02-29 2009-09-1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calable, cross-platform method for multi-tile display systems
JP2010165403A (ja) * 2009-01-14 2010-07-29 Zoom Corp マルチトラックレコーダ、及び複数台のマルチトラックレコーダによる同期録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9714B2 (en) * 2003-09-18 2009-10-27 Omron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and duplexed network system
US20070192764A1 (en) * 2005-12-02 2007-08-1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n application comprising a network setting
TW200743332A (en) * 2006-05-09 2007-11-16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and a second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ai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05277A1 (ja) 2014-07-03
CN103339574B (zh) 2015-11-25
DE112012000671T5 (de) 2013-12-19
JP5414916B2 (ja) 2014-02-12
CN103339574A (zh) 2013-10-02
KR101445997B1 (ko) 2014-09-29
KR20130124371A (ko) 2013-11-13
US20130275605A1 (en) 2013-10-17
TW201240385A (en) 2012-10-01
WO2012105277A1 (ja)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335987B2 (en) Wireless provisioning and configuring of hardware elements of a home automation system
JP609419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TWI473464B (zh) 工程學工具及可程式控制器
JP5611158B2 (ja) データ中継制御装置、リンク間転送設定支援装置およびリンク間転送設定方法
JP5454255B2 (ja)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音響信号処理システム
WO2020195516A1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18070190A1 (ja) 演算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JP2014060636A (ja) 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変換装置
JP2016008911A (ja) 時刻同期方法、時刻同期システム、時刻マスタ機器及び時刻スレーブ機器
JP2018502465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安全なプロデューサー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安全なコンシューマーとの間のデータ伝送
US20150304884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203700A1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JP2019213140A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制御信号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40106981A (ko) 빌딩 자동화 시스템, 그에 포함된 게이트웨이 및 게이트웨이의 동작방법
KR101672453B1 (ko) 프로피버스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I627842B (zh) 均質化閘道裝置及具有該裝置之物聯運算系統
JP2015192302A (ja) 通信管理装置、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ノー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50023A (ja) ノード
JP624651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主調停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5002362A (ja) 検証プログラム及び検証装置
CN114746816A (zh) 具备hart透传接口的plc模拟模块
JP2020005035A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47388A (ja)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KR20130067735A (ko) 모바일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모바일 네트워킹 방법
CN104898583A (zh)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通讯架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