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3050B - 含半透明金屬箔片之電激發光元件及製法和使用 - Google Patents

含半透明金屬箔片之電激發光元件及製法和使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3050B
TWI473050B TW96146521A TW96146521A TWI473050B TW I473050 B TWI473050 B TW I473050B TW 96146521 A TW96146521 A TW 96146521A TW 96146521 A TW96146521 A TW 96146521A TW I473050 B TWI473050 B TW I4730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omponent
transparent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6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2301A (en
Inventor
Thilo-J Werners
Michael Heite
Thomas-Hermann Kessler
Klaus Reinartz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ublication of TW20083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3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30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含半透明金屬箔片之電激發光元件及製法和使用
本發明有關一由一至少部份透明的承載膜、一半透明反射層、一其他的至少部份透明薄膜、一電致發光元件及一保護層或其他薄膜構成的薄膜元件,一生產此薄膜元件的製程,一可由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的等均高壓成型製得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一用於本發明此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生產之製程,及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的使用,及本發明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用於裝飾蓋或蓋板或用於陸地、水面及空中交通工具的顯示器元件的形成,用於陸地、水面及空中交通工具安全帶蓋或警報指示器蓋及在建築物中警報指示器蓋的形成,及用於行動及固定的電子用品的殼體的形成及用於鍵盤的構成。
用於行動或固定的電子用品的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在習知中為已知的。此類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傳統上作為顯示器裝置背光的內建零件及運作元件。傳統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具有一作為承載材料的聚酯薄膜,其具有一在濺鍍製程蒸氣沉積之導電、大部份透明的層。此外,此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一般包括其他層,例如包括電致發光晶體的層,及一輔助電極及保護層。由於這些在習知中用於電致發光之發光區域生產的層通常具有易碎特性或不能忍受高溫成型製程,傳統顯示器裝置一般為平面的設計,例如在物件為立體幾何形狀的例子中,會導致資訊顯示可辨性及 操作性的減損。
因此,在習知中已經建議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
DE-A 44 30 907有關一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其具有一半透明薄片、一施用至此薄片至少一面的透光層、至少一沿透光層施用之電致發光燈及一置於電致發光燈及該薄片上的基材以形成一整合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從一預先形成的薄片開始生產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然而,其進一步提及此薄片也可在之後形成,即在基材模組之前,以傳統製程形成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然而,DE-A 44 30 907並沒有包含有關合適之傳統製程的進一步資訊。
DE-A 102 34 031有關一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其具有一為二平行放置電極及可被電場激發的發光物質的電容,在設計上電極之至少一為透明的且發光物質安排置於電極之間。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更包括一承載層,其提供一由自由成型薄膜材料或由具有立體成型表面的堅硬材料產生的資訊,該承載層依其形式在至少其資訊區域具有一致的含第一導電層的一塗佈、一顏料層、一絕緣及反射層、一上電極及一選擇性的保護層。經由首先以資訊印刷自由成型薄膜材料或堅硬材料之承載層而製造電致發光的發光區域,該堅硬材料在先前已成為立體成型表面形式,並接著提供一第一導電層、一顏料層、一絕緣及反射層、一背部電極及一選擇性的保護層。之後,此立體成型薄膜體可被射出成型於一塑膠材料的背面以產生一承載體。假如使用一自由成型薄膜材料之承載層,具有前述其他層的印刷薄 膜可進行成型,如於DE-A 102 34 031中述及之單獨成型操作的熱成型。
WO 03/037039有關一包括一主體及一電致發光設備的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此電致發光設備包括一薄膜及一電致發光裝置,面對電致發光裝置薄膜區域提供顯示的圖案。此電致發光裝置包括一前電極及一背部電極,置於其間的是一介電質。前電極指定至產生圖案的層且與其整合。接觸電致發光設備之電極的電源為配置於電致發光設備的區域中。主體由適合的塑膠製成,其可有利於在射出成型製程中進行處理。為了生產立體電致發光顯示器,先製作電致發光設備。在該說明書中,先提供做為電致發光裝置載具的薄膜。電致發光設備接著以熱成型、沖壓、起伏成型或合模沖壓成型,成型較佳地由熱成型完成。成型之後,設定主體至電致發光設備的背面,例如藉由一適合於此用途的材料射出成型於電致發光設備的背面。
德國申請案DE 102006031315,名稱為"3D EL HDFVelement and production processand use",其有較早的優先權日且未先公開,其係有關一由至少一可被冷拉伸的薄膜材料的一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構成的立體成型薄膜元件、施用至承載膜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B及一保護層CA或薄膜CB,其可藉由組件A、B及C構成的平面薄膜元件在低於薄膜元件組件A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之等均高壓成型而製造。一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的特性在於產生該包含所有所欲組件的薄膜元件的立體成型,即例如電致發光元件施用 於立體成型之前。立體成型薄膜元件藉由電致發光元件及選擇性存在的圖形表示的精準之定位應而特別區別。
為了裝飾的理由,在沒有電流通過的狀況下,提供具有金屬外觀的電致發光薄膜元件,即光反射表面(金屬光學)為預期的。在此方式中,當電流關閉時薄膜元件的其他層是不可見的。只要開啟電流,薄膜元件會點亮,較佳地為彩色形式。此類含金屬外觀表面的薄膜元件的提供可藉由具有一半透明反射層的簿膜元件達成。此薄膜元件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
DE-A 42 08 044有關一電致發光的發光條,其包括一具有一半透明薄膜層並以溼氣不可穿透之材料封裝的電致發光的發光元件。此發光條包括一直接鄰接電致發光條的半透明金屬薄膜層。電致發光的發光條以擠壓方式生產。揭露於DE-A 42 08 044之發光條的立體成型不會發生。
DE-A 41 26 051有關具有兩導電層及一具有置於導電層之間的電致發光性質的層的安全元件。依據一較佳實施例,兩塑膠薄膜分別於一側面提供一薄鋁層,及一基於硫化鋅的電致發光材料以條形式印刷於金屬層之一。接著堆疊塑膠膜,以致放置於電致發光材料金屬層間。最後,獲得的疊層薄片依電致發光條切成線狀。依DE-A 41 26 051,安全元件的立體成型不會發生。
美國專利第3,497,750號有關一彈性電致發光燈,其包括電致發光磷顆粒以細顆粒形式埋入之塑膠介電質層及一透光電極,在其之一表面上給合一導電材料薄膜。透光電 極以一塑膠透光薄膜塗覆,其延伸磷塑膠層的全側面。再施用一相似延伸磷塑膠薄膜全側面的塑膠金屬化薄膜至磷塑膠層的另一側。塑膠層的突出部份融接一起,因此塑膠的金屬化薄膜同時作為電極及電致發光燈的保護包覆。在美國專利第3,497,750號中未提及電致發光燈的立體成型。
JP-A 2000-348870有關一疊層電致發光(EL)顯示器,其包括一EL元件、至少由一表面電極層、一發光層、一絕緣層及一背部電極層組成,此表面電極層由具有5%至60%可見光透射率的金屬薄膜構成。揭露於JP-A 2000-348870之EL元件未提及立體成型。
在習知已知的電致發光層構成中,其具有一半透明反射層,此半透明反射層直接緊鄰電致發光的發光層並形成-大致與一至少部份透明的塑膠層一起-(至少部份地)透明電極。
這種層狀構成的缺點為沒有破壞該層構造的立體成型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層構造,其適合用於電致發光且可在未坡壞下立體形成。
經由提供具下列組成的薄膜元件達成此目的:a)一至少一可被冷拉伸及可選擇性提供圖形表示之薄膜材料的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組件A,b)一半透明反射層,組件B, c)至少一可被冷拉伸薄膜材料之一至少部份透明薄膜,組件C,d)用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且包括下列組件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組件D,da)一至少部份透明的電極,組件DA,db)一選擇性的第一絕緣層,組件DB,dc)一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層,組件DC,dd)一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組件DD,de)一背部電極,組件DE,e)一保護層,組件EA,及/或一薄膜,組件EB。
依據本發明的簿膜元件再者較佳地包括如組件DF的一或數個條狀導體,組件DF,其用於組件DA及組件DE二者的電性連接。單一或數個條狀導體可以銀匯流排形式施用,較佳地從銀膠產出,且較佳地由絲網印刷產生。在施用銀匯流排之前,亦可能施用一石墨層,相似地較經由絲網印刷,。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依本發明之薄膜元件因此可由下列構成a)一至少一可被冷拉伸及可選擇性提供圖形表示之薄膜材料的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組件A,b)一半透明反射層,組件B,c)至少一可被冷拉伸薄膜材料之一至少部份透明薄膜,組件C, d)用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且包括下列組件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組件D,da)一至少部份透明的電極,組件DA,db)一選擇性的第一絕緣層,組件DB,dc)一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層,組件DC,dd)一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組件DD,de)一背部電極,組件DE,df)一或數個條狀導體,組件DF,其用於電性連接組件DA及組件DE兩者。e)一保護層,組件EA,及/或一薄膜,組件EB。
除提及的層(組件A、B、C、D及E)外,依本發明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可具有其他層。基本上在每一例子中在半透明反射層B的兩面(A及C)上具有一至少部份透明的薄膜,薄膜A及C直接緊鄰半透明反射層B。已經發現具有本發明構成的薄膜元件,即特別是在每一例子中在半透明反射層B的兩面上具有至少部份透明的薄膜A及C,其可在未破壞下立體形成,特別是經由依本發明之薄膜元件在大致低於薄膜元件組件A及C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的等均高壓成型,其為傳統的平面設計。
組件A
依據本發明的薄膜元件包含一至少一可被冷拉伸及可選擇性提供圖形表示之薄膜材料的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 組件A。
一"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可理解為意指透明承載膜及為半透明但不是完全透明者。在本說明書中,透明薄膜具有100%的可見光透射率,而部份透明薄膜具有<100%的可見光透射率,一般為5至<100%,較佳為10至99%,特別較佳為50至99%。依本發明,承載膜由至少一可被冷拉伸的薄膜材料製成。此為必須的,以便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的生產可在低於組件A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以等均高壓成型進行。可被冷拉伸的適合薄膜材料在,例如,EP-A 0 371 425中提及。可被冷拉伸之至少部份透明的熱塑性及熱固性薄膜材料皆可應用。較佳地,使用可被冷拉伸且在室溫及使用溫度具有低或無復原力的薄膜材料。特別佳的薄膜材料係選自於至少一由下列組成的材料:碳酸酯,較佳為雙酚A系聚碳酸酯,例如Bayer MaterialScience AG(BMS)銷售的Makrofol型;聚酯,特別是芳香族聚酯,例如對苯二甲酸聚烯酯;聚醯胺,例如PA 6或PA 6,6型,高強度"聚醯胺膜";聚亞醯胺,例如基於聚(二苯基氧化物均四醯亞醯胺)以商品命名Kapton銷售的薄膜;聚芳香酯;有機熱塑性纖維素酯,特別是醋酸酯、丙酸酯及其乙醯乙酸酯,例如以商品命名Cellidor銷售的薄膜材料,及聚氟烴類,特別是四氟乙烯及六氟丙烯的共聚合物,其已知名為FEB及且在一透明實施例中可得。承載膜的較佳薄膜材料選自於聚碳酸酯,例如BayerMaterialScience AG銷售的Makrofol型;聚酯,特別是芳香族聚酯,例如聚亞烷基對苯二酸酯;及聚亞醯 胺,例如基於聚(二苯基氧化物均四醯亞醯胺)以商品命名kapton銷售的薄膜。基於雙酚A的聚碳酸酯係非常較佳地應用為薄膜材料,特別是命名為BayfolCR(聚碳酸酯/聚丁烯對苯二甲酸酯薄膜)的薄膜,Bayer MaterialScience AG的MakrofolTP或MakrofolDE。
依據本發明使用的至少部份透明的承載膜可具有一表面為光滑或粗糙表面或二表面皆為高光澤表面。依據本發明應用的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的厚度一般為在40至2,000 μm間。在較高的層厚度,在等均高壓成型期間完成的瞬間成型常具有材料的脆化效應。較佳地,使用具有50至500 μm,較佳為100至400 μm,特別較佳為150至375 μm厚度的承載膜。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依據本發明薄膜元件的用途而定-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具備圖形表示。在本說明書中,這些可以是資訊符號,例如,字母、數字、符號或繪圖文字,因此在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的表面上是可見的。圖形設計較佳是印刷之圖形設計,特別是彩色印刷。在一特定較佳實施例中,依據本發明使用的承載膜具備不透明或半透明彩色印刷形式的圖形表示。彩色印刷可由任何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需要的製程完成,例如絲網印刷、平版印刷、絹印、輪轉印刷、凹版印刷或柔性凸版印刷,所有都是傳統的及習知中已知的。較佳地,圖形設計可經由絲網印刷的色彩應用而完成,因為顏料油墨可經由絲網印刷而施用具有高的層厚度及良好的變形。
應用於圖形設計的印刷油墨必須適當地在等均高壓成型條件下變形。適合的油墨,特別是絲網印刷油墨,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例如,可使用具有塑膠色彩載體的油墨,例如基於聚胺基甲酸酯。這些絲網印刷油墨對依本發明使用之承載膜的薄膜材料具有傑出的黏合性。特別較佳地使用脂族聚胺基甲酸酯系之水性分散液的絲網印刷油墨。適合的油墨可由例如Prll,Weissenburg之商品名AquaPress PR取得。進一步適合的絲網印刷油墨為基於高溫阻抗熱塑性的油墨,特別是Prll,Weissenburg之商品名為Noriphari的絲網印刷油墨。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假如圖形符號位在薄膜C的背面上,由於半透明反射層B,這些圖形表示只有在電流打開時才看得見。另一方面,當電流關閉時,"只有"金屬表面是可見的。
然而,圖形符號也可印刷在薄膜A的前側上,因此這些圖形表示為永久可見的。接著符號或整個區域的背光用於黑暗中的較佳可檢測性。
組件B
組件B為一半透明反射層。一半透明反射層在本說明書中可理解是代表一部份地反射可見光及部份地傳送可見光的層。在本說明書中,可見光可被了解為是指具有近乎360 nm最小波長及近乎830 nm最大波長的光,如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
較佳地,此半透明反射層B具有一般為5%至60%的可見 光透射率,較佳為10%至40%。
半透明反射層可以是例如,一金屬層或一半透明聚合物可印刷的反射層。
半透明反射層B的厚度,若使用一金屬層一般為在1 nm至500 nm間,較佳為在50 nm至200 nm間,而若使用半透明聚合物之可印刷反射層為500 nm至約5至10 μm,。
可形成半透明反射層的適合金屬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較佳地,使用至少一選自於由鋁、鎂、錫、金、銀、銅、鋅、鎳、鉻、鈷、錳、鉛、鈦、鐵及鎢組成之群組的金屬作為形成此半透明反射層的金屬。形成半透明反射層的特定較佳金屬為鋁及/或鉻。也可使用數個金屬或至少一個金屬印刷油墨的混合物。
傳統上,半透明反射層B首先施用於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上。然而,其可能先將半透明反射層施用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此施用可由熟知此技藝者藉適合產生一較佳均一且無不平的薄金屬膜之已知的製程進行。適合的製程為例如,PVD製程(物理氣相沈積、物理蒸氣沈積法)例如蒸發製程,如熱蒸發(蒸氣沈積)、電子束蒸發、雷射束蒸發、電弧蒸發及分子束磊晶、濺鍍或離子蒸鍍;CVD製程(化學氣相沈積,化學蒸氣沈積),如熱CVD、電漿輔助CVD及有機金屬CVD(OMCVD)或冷軋。
用於上述製程的合適製程條件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
組件C
組件C為至少一可被冷拉伸薄膜材料之一至少部份透明薄膜。為了可經由等均高壓成型製程產生一依本發明薄膜元件之立體成型,薄膜C較佳地由前述有關組件A的材料構成。在本說明書中,本發明之薄膜元件中的組件A及C的材料可以是完全相同或不同(較佳地在每一例子中由前述有關承載膜A的材料中選出)。在每一例子中,薄膜元件中的膜A及C係特別較佳為由相同材料組成。
在一特定較佳實施例中,承載膜A的薄膜材料及薄膜C的薄膜材料選自於由聚碳酸酯、聚酯、聚醯胺、聚亞醯胺、聚芳香酯、有機熱塑性纖維素酯及聚氟烴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材料,特別較佳地為聚碳酸酯、聚酯及聚亞醯胺。
用於薄膜C的特別佳材料為前述有關承載膜A的材料。
在一特別佳的實施例中,承載膜A的薄膜材料及薄膜C的薄膜材料為聚碳酸酯,特別是雙酚A系聚碳酸酯,例如命名為Bayfol CR(聚碳酸酯/聚丁烯對苯二甲酸酯薄膜)的薄膜、Bayer MaterialScience AG的Makrofol TP或Makrofol DE。
薄膜C的厚度亦可對應於前述有關承載膜A的較佳厚度。
第二薄膜(A或C)施用至已施用第一薄膜(A或C)之半透明金屬薄膜B第二表面可經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而實現,例如膠合。適合的製程及粘著劑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
組件D
依據本發明的薄膜元件包含至少一施加至薄膜C的電致發光元件,組件D。
電致發光元件包括下列組件da)一至少部份透明的電極,組件DA,db)一選擇性的第一絕緣層,組件DB,dc)一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層,組件DC,dd)一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組件DD,及de)一背部電極,組件DE。
本發明使用的電致發光元件更佳地包括如一或數個條狀導體,組件DFs,其用於與組件DA及組件DE二者電接觸。此單一或數個條狀導體可以銀匯流排形式施用,較佳地從銀膠產出,且較佳地由絲網印刷產生。一石墨層亦可在銀匯流排施用之前施用,較佳亦為經由絲網印刷,。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使用的電致發光薄膜元件由下列組件構成:da)一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組件DA,db)一選擇性的第一絕緣層,組件DB,dc)一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層,組件DC,dd)一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組件DD,de)一背部電極,組件DE,df)一或數個用於電性連接組件DA及組件DE兩者的條狀導體,組件DF。
除上述組件外,電致發光元件可具有其他組件。例如,其他層可存在於背部電極,組件DE,及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組件DD(或若絕緣層不存在,則介於組件DE及組件DC之間)之間。在本說明書中,一包括一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的其他構造、一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其他層、及一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可與組件DD(若此組件不存在,與組件DC)鄰接。此構造可選擇性的再重複一次,此結構的最後組件鄰接至背部電極,組件DE。
適合的電致發光元件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其已經發現依本發明使用之具有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的薄膜元件可藉由等均高壓成型且無破壞下形成,因此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可由本發明薄膜元件藉由等均高壓成型而獲得。
熟知此技藝者已知依據本發明應用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與一電流源接觸。一般而言,為此目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具有電接點,其導引至本發明薄膜元件的側緣並於該處經由一接觸輔助與電源接觸。適合的接觸輔助為例如,捲曲、夾、導電粘著劑、鉚丁、螺絲及其他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工具。電致發光元件可被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傳統方式控制。
一般而言,電致發光元件以交流電運作。為產生交流電,使用電致發光電源轉換器(EL電源轉換器)。適合的EL電源轉換器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且可商業取得。
在本發明之薄膜元件中做為組件D的電致發光元件為以一般交流電操作的厚膜電致發光元件(厚膜AC EL元 件)。這些厚膜ACEL元件的一個優點為使用大致大於100伏特峰-峰值的相對高電壓,較佳為大於100伏特峰-峰值至140伏特峰-峰值,於數百Hz至kHz(1,000 Hz)範圍間,較佳為在250 Hz至800 Hz間,特別較佳為在250 Hz至500 Hz間,且於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組件DC(介電質層)層的形成期間無實際的電阻電力的損失。因此電極(組件DA及DE)導電性將盡可能地均一,但沒有特定的電流負載上升。然而,較佳地,使用良好導電性的匯流排條以減少電壓降。
一般而言,應用於依據本發明之薄膜元件中的電致發光元件(組件D)在10 cd/m2 至500 cd/m2 的亮度操作,較佳地為10 cd/m2 至100 cd/m2 。在本說明書中,假如微膠囊化ZnS電發光體使用在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的發光物質的層,可達成一般至少2,000小時的使用半衰期。原則上,以具有諧曲線形式之交流電壓操作的電致發光元件為最佳。應避免暫態電壓脈衝。特別是較佳組態打開及關閉的操作以致無過量的電壓脈衝破壞含有至少一可被電場(介電質)激發的發光物質的層,及亦可能破壞個別的發光物質(電發光體)。因使用時間而在亮度上的降低,所謂的半衰期,亦即直到亮度降至初始亮度的一半的時間,可藉由調整電壓供應而補償,或適當的藉由調整頻率。在本說明書中,用於發光調整,例如可使用一測量電激發光發射的外部光電二極體。因頻率改變,電激發光發射的發射色彩亦可在特定範圍內被影響。
在本發明一另一較佳實施例,除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外,依據本發明之薄膜元件可包括一LED元件。此較佳為一SMD LED元件。適合的LED元件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且可商業取得。
本發明因此也提供一由組件A、B、C、D與E構成的薄膜元件及額外至少一LED元件,較佳為至少一SMD LED元件,作為組件F。
SMD LED單元係較佳位於在由組件A、B、C、D與E構成的薄膜元件之背面,例如經由熟知此技藝者已知的製程及熟知此技藝者已知的粘著劑之膠合作用。
LED元件傳統上具有非常高的發光密度之似點狀發射光且因此可例如,產生比以半透明及訊號啟動方式配置之顯示範圍後側的電致發光元件較高的發光強度。因此據本發明之具有LED元件的薄膜元件係可良好使用作為警示信號元件。在一特定較佳實施例中,半透明發光範圍經由散光器元件以印刷及/或分散的技術提供,因此SMD LED元件具有廣的輻射性質且可以此方式用於警示狀態的光學信號,如,例如,過熱或油量不足或ABS煞車系統失效的顯示器及其類似者。適合的散光器元件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且可商業取得。
依據本發明應用的電致發光元件具有一至少部份透明的電極。在本說明書中,一"至少部份透明的"電極可被理解為一可以是完全透明的電極或一可以是半透明,但是不完全透明的電極。
至少部份透明電極一般為平面電極,其由至少一導電無機或有機材料組成。可應用於本發明的合適之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用於電致發光元件的生產之電極且不會在本發明使用等均高壓成型形成產生立體成型薄膜元件時被破壞。因此習知技術中提及之熱安定聚酯薄膜上的傳統氧化銦錫(ITO)濺鍍層基本上為確實適合的,但不是較佳的。較佳地為使用聚合物導電塗佈或具良好透明度的特定設計之絲網印刷層。
較佳地,依本發明應用的至少部份透明電極因而選自於ITO絲網印刷層、ATO(氧化銻錫)絲網印刷層、非ITO絲網印刷層(名詞"非ITO"包括所有不是基於氧化銦錫(ITO)的絲網印刷層),亦即本質上具傳統奈米級導電顏料之導電聚合物層,例如DuPont公司命名7162E或7164之ATO絲網印刷糊,本質上導電的聚合物系統,如Agfa的Orgacon系統,H.C.Starck GmbH公司的Baytron聚(3,4-二氧乙烯噻吩)系統,Ormecon公司的指定有機金屬(PEDT導電聚合物,聚二氧乙烯噻吩)系統,Panipol OY公司的的導電塗佈或印刷油墨系統及選擇性以高彈性黏結劑改質之聚苯胺,例如基於PU(聚胺基甲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VA(聚乙烯醇)者。較佳地,使用H.C.Starck GmbH公司的Baytron聚(3,4-二氧乙烯噻吩)系統作為電致發光元件之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的材料。
依本發明,用於生產部份透明電極DA之印刷油墨的配方為較佳在每一例子中基於印刷油墨總重中使用10至90 wt.%之Baytron P、Baytron PH、Baytron P AG、Baytron P HCV4、Baytron P HS、Baytron PH、Baytron PH 500、Baytron PH 510或其任何所需的混合物,較佳為20至80 wt.%,特別較佳為30至60 wt.%。可使用的溶劑為二甲亞楓(DMSO)、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甲醇、乙醇、異丙醇、N-丙醇、丙酮、丁酮、二甲基胺基乙醇、水或至少兩個提及的溶劑混合物。在印刷油墨中的溶劑量可在大範圍中變化。依本發明之一為糊狀的配方可因此包含55至60 wt.%的溶劑,同時依本發明之另一配方中使用約35至45 wt.%之兩溶劑的混合物。Silquest A187、Neo Rex R986、Dynol 604及/或至少二此些物質的混合物可更存在以做為一表面添加劑及黏性活化劑。其量較佳為基於印刷油墨的總重量之0.3至2.5 wt.%。
配方可包括做為黏合劑之UD-85、Bayhydrol PR340/1、Bayhydrol PR135或其任意的所需混合物,較佳量為約0.5至6 wt.%,尤以3至5 wt.%為佳。在本發明中用於層乾燥後形成導電層之黏結劑的聚胺基甲酸酯分散液,其係較佳為水性聚胺基甲酸酯分散液。
一較佳依本發明用於生產部份透明電極DA的印刷油墨之配方包括:
在偏離上述部份透明電極DA的配方中,下列已製成、可商業獲得的做為範例提及之印刷油墨亦可用於本發明做為一終配方:Agfa公司的Orgacon EL-P1000、EL-P3000、EL-P5000或EL-P6000系列,較佳為EL-P3000及EL-P6000系列(特別是用於可成形使用)。
一般而言,此電致發光元件之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直接連接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
除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組件DA)外,依據本發明使用的電致發光元件包括一含有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層(組件DC)。此層一般施用至選擇性的存在的第一絕緣層(組件DB),或若此層不存在則施用至少部份透明電極。在此層(組件DC)中可被電場激發的發光物質(luminophor)較佳為ZnS,其一般摻雜銅、錳及/或磷,較佳為銅及/或錳,且較佳地共摻雜至少一由氯、溴、碘及鋁組成的組中選出的一元件。
ZnS晶體較佳以透明薄層微膠囊化以提高此發光物質的使用期限。此微膠囊化為習知中已知且是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者。因此,例如EP-A-455 401揭露二氧化鈦或三氧化二鋁的微膠囊化作用。在本說明書中,每一ZnS顆粒基本 上提供一完全、大量透明、結合的金屬氧化物塗佈。
此層(組件DC)較佳地包括上述選擇性摻雜的ZnS晶體,較佳地如上所述的微膠囊化,其量在每一例子為糊狀物總重的40至90 wt.%,較佳為50至80 wt.%,特別較佳為55至70 wt.%。可使用一及較佳為二組件的聚胺基甲酸酯作為黏結劑。依本發明,Bayer MaterialScience AG公司的材料例如Desmophen及Desmodur系列的清漆原料,較佳為Desmophen及Desmodur,或BASF AG公司的Lupranate、Lupranol、Pluraco或Lupraphen系列的為較佳清漆原料。可使用的溶劑為氧乙基丙基醋酸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氧基丙基酯酸酯、丙酮、丁酮、甲基異丁酮、環己酮、甲苯、二甲苯、油漆溶劑100或至少兩個溶劑的任何所需的混合物,使用量為在每一例子較佳為基於糊狀物總重的1至50 wt.%,尤以為2至30 wt.%為佳,特別較佳為5至15 wt.%。可再添加用於改善流動性質及流動的0.1至2 wt.%的添加劑。助流劑的範例為Additol XL480以40:60至60:40的混合比例於丁氧基中。可再存在的添加劑為在每一例子中基於糊狀物總重的0.01至10 wt.%之流變添加劑,較佳為0.05至5 wt.%,特別較佳為0.1至2 wt.%,其可減少顏料及填充物在糊狀物中沉降的性質,例如BYK 410、BYK 411、BYK 430、BYK 431或其任意的所欲混合物。
此層(組件DC)為傳統的介電質材料。此材料可以是例如,ZnS,一般摻雜銅、錳及/或磷,較佳為摻雜銅及/或錳,且較佳地共摻雜至少一由氯、溴、碘及鋁組成的組中選出 的一元件,或ZnS的混合物,其一般摻雜銅、錳及/或磷,較佳為銅及/或錳,且較佳地共摻雜至少一由氯、溴、碘及鋁組成的組中選出的一元件(為發光物質),BaTiO3 及高彈性黏結劑,例如基於PU、PMMA或PVA,特別是Kuraray Europe GmbH公司的Mowiol及Poval或Wacker AG公司的Polyviol,或PVB特別是Kuraray Europe GmbH公司的Mowital,或Pioloform特別是Wacker AG公司的Pioloform BR18、BM18或BT18。
一較佳依本發明用於生產EL磷層為組件DC的印刷油墨之二配方包括:
除組件DA及DB外,電致發光元件可包括一作為組件DD的絕緣層,其一般施用至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層。絕緣層的適合材料為,例如,鈦酸銀(BaTiO3 )。其他絕緣材料為熟知此技藝者從文獻上所知,例如:BaTiO3 、SrTiO3 、KNbO3 、PbTiO3 、LaTaO3 、LiNbO3 、GeTe、Mg2 TiO4 、Bi2 (TiO3 )3 、NiTiO3 、CaTiO3 、ZnTiO3 、Zn2 TiO4 、BaSnO3 、Bi(Sno3 )3 、CaSnO3 、PbSnO3 、MgSnO3 、SrSnO3 、ZnSnO3 、BaZrO3 、CaZrO3 、PbZrO3 、MgZrO3 、SrZrO3 、ZnZrO3 或至少二這些填充物的混合物。依本發明,BaTiO3 或PbZrO3 或其混合物為用於絕緣層生產的糊狀物中較佳的填充物,於每一例子填充物的量為基於糊狀物總重的5至80 wt.%,尤以為10至75 wt.%為佳,特別較佳地為40至70 wt.%。
可使用於此層的黏結劑是一或較佳為二組件聚胺基甲酸酯系統,較佳地來自於Bayer MaterialScience AG公司的特別佳者依序為Desmodur及Desmophen;來自於Degussa AG(Evonik)公司者,較佳為Vestanat,依次特別較佳為Vestanat T及B;或來自於陶氏化學公司者,較佳為Vorastar。
可使用的溶劑為,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1-甲氧基-2-丙基醋酸酯、甲苯、二甲苯、Solvesso 100、Shellsol A或至少二此些溶劑的混合物。添加劑,如助流劑及流變添加劑,也可進一步加入以改善此些性質。較佳地,在每一例子中基於印刷油墨Additol XL480或Silquest A187、Neo Rez R986、Dynol 604及/或至少兩個這類物質的混合物的存在量較佳為0.5至2.5 wt.%,。
一較佳依本發明用於生產絕緣層為組件DD的印刷油墨之二配方包括:
依據本發明應用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更包括一背部電極,組件DD。其一般施用至絕緣層-若存在的話。若 不存在絕緣層,此背部電極施用至包括至少一可被電場激發之發光物質的層。
在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的例子中,此背部電極為一平電極然而其不可為透明或至少部份透明。其一般由導電無機或有機材料構成,此類材料當使用本發明較佳使用之等均高壓成型製程以製造立體成型的薄膜元件時不會被破壞。因此適合的電極特別是聚合物導電塗佈。在本說明書中,可使用前述已提及之有關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的塗覆。此外,可使用這些熟知此技藝者已知的非至少部份透明的聚合物導電塗佈。
因而背部電極的適合材料為較佳地選自於下列組成組群中:金屬如銀、碳、ITO絲網印刷層、ATO絲網印刷層、非ITO絲網印刷層,亦即本質上具傳統奈米級導電顏料之導電聚合物層,例如DuPont公司命名7162E或7164之ATO絲網印刷糊,本質上導電的聚合物系統,如Agfa的Orgacon系統,H.C.Starck GmbH公司的Baytron聚(3,4-二氧乙烯噻吩)系統,Ormecon公司的指定有機金屬(PEDT導電聚合物,聚二氧乙烯噻吩)系統,Panipol OY公司的的導電塗佈或印刷油墨系統及選擇性以高彈性黏結劑改質之聚苯胺,例如基於PU(聚胺基甲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VA(聚乙烯醇)者,上述材料為改善導電性可能以金屬,如銀、或碳處理及/或補充此些材料的層。
用於背部電極之印刷油墨的配方可對應於部份透明電極。
除了這些配方,然而亦可依本發明使用下列配方於背部電極。
用於生產部份透明電極DA之印刷油墨的配方為較佳在每一例子中基於印刷油墨總重中使用30至90 wt.%之導電聚合物Baytron P、Baytron PH、Baytron P AG、Baytron P HCV4、Baytron P HS、Baytron PH、Baytron PH 500、Baytron PH 510或其任何所欲之混合物,較佳為40至80 wt.%間,特別較佳為50至70 wt.%。可使用的溶劑為二甲亞楓(DMSO)、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甲醇、乙醇、異丙醇、N-丙醇、丙酮、丁酮、二甲基胺基乙醇、水或至少兩個這些溶劑的混合物。使用的溶劑量可在大範圍內變化。依本發明之一為糊狀的配方可因此包含55至60 wt.%的溶劑,同時依本發明之另一配方中使用約40 wt.%之三溶劑的溶劑混合物。Silquest A187、Neo Rex R986、Dynol 604及/或至少二此些物質的混合物可更存在以做為一表面添加劑及黏性活化劑,其量較佳為0.7至1.2 wt.%。可存在的黏合劑為例如UD-85、Bayhydrol PR340/1、Bayhydrol PR135或任何其所欲的混合物之0.5至1.5 wt.%。
在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中,背部電極可包括作為填充物的石墨。可經由添加石墨至上述配方達成。
在偏離上述背部電極的配方中,下列已製成、可商業獲得的做為範例提及之印刷油墨亦可用於本發明做為一終配方:Agfa公司的EL-P1000、EL-P3000、EL-P5000或 EL-P6000系列,較佳為EL-P3000及EL-P6000系列(特別是用於可成形使用)。也可在此處加進石墨。
Orgacon EL-P4000系列的印刷油墨,特別是Orgacon EL-P4010及EL-4020,亦可用特別用於背部電極。此兩者可依所需比例彼此混合。Orgacon EL-P4010及EL-4020已包括石墨。
可商業取得的石墨糊也可使用作為背部電極,例如Acheson的石墨,特別是Electrodag 965 SS或Electrodag 6017 SS。
一較佳依本發明用於製造背部電極DE的印刷油墨之配方包括:
電致發光元件例如亦可經由在習知中已知的厚層製程以各別層的施用而製造。
電致發光元件的層經由熟知此技藝者所知的製程施用至薄膜C。電致發光元件經由例如絲網印刷的直接施用至薄膜C而大致結合至薄膜C。
為接觸及提供電流至導電層DA及DE,此兩層較佳提供任何所欲設計之條狀導體。此可在二層的一印刷,或在二個別前及後電極的印刷操作而完成。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 之商業可取得的系統亦可用於印刷油墨,例如Acheson的銀導電糊,如Electrodag 725A(6S-61)、Electrodag 418 SS或Electrodag PF-410。
組件E
除組件A、B、C及D外,本發明之薄膜元件包括一保護層(組件EA),以避免電致發光元件或選擇性存在的圖形表示的破壞。保護層的適合材料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適合的保護層EA為,例如,高熱阻抗的保護清漆,如包括聚碳酸酯及黏結劑的保護清漆。保護清漆的範例為Prll,Weienburg的NoriphanHTR。
可替代地,保護層也可在聚胺基甲酸酯的基礎上配製。可使用Bayer MaterialScience AG的聚胺基甲酸酯。此配方亦可具備填充物。所有熟知此技藝者已知的填充物適合於此用途,例如基於無機金屬氧化物,如TiO2 、ZnO、立德粉(lithopones)等。此配方可更包括助流劑及流變添加劑。可使用的溶劑為例如,氧乙基丙基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氧基丙基乙酸酯、丙酮、丁酮、甲基異丁酮、環己酮、甲苯、二甲苯、油漆溶劑100或至少兩個這些溶劑的混合物。
依據本發明的保護清漆EA之一特別較佳的組成包括:
依用途,本發明的薄膜元件除組件A、B、C及D外,可具有一薄膜(組件EB)以取代保護層(組件EA)。適合的薄膜為述及做為承載膜(組件A)者。薄膜可以例如層壓或膠合施用。
本發明的一般平面薄膜元件可藉由等均高壓成型在低於組件A及C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下立體成型形成,可獲得一對應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一適合的等均高壓成型製程在例如EP-A 0 371 425中提及。依本發明如前述由組件A、B、C、D及E的結構可確保本發明之一般平面薄膜元件的立體成型可經由等均高壓成型產生而未傷害薄膜元件的個別組件,特別是未損傷燈的功能及電致發光元件的半透明反射層。
協調本發明薄膜元件中的層(組件A、B、C、D及E)以避免短路的發生。在背面的保護層(組件E)具有無斷裂形成的可能之效果。因為由元件A、B、C、D及E構成的一般平面薄膜元件是由等均高壓成型形成,其特別重要的是確保薄膜元件個別層的良好粘著力。良好的粘著力經由個別層(組件A、B、C、D及E)的組合而確保,特別是經由層間的高彈性黏結劑,例如基於PU、PMMA或PVA的黏結劑。這些層(組件A、B、C、D及E)的構成不只確保層間彼此傑出的粘著力,也確保進行等均高壓成型的延伸性。
因此本發明也提供一由本發明之含有組件A、B、C、D及E之薄膜元件構成的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其可藉由在低於 本發明薄膜元件之組件A及C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下將本發明薄膜元件進行等均高壓成型而製造。
依據本發明之較佳組件A、B、C、D及E與薄膜元件之較佳實施例在上文提及。
本發明的立體薄膜元件特殊之處在於至少一施用至承載膜的電致發光元件及選擇性呈現於透明承載膜上的圖形表示為施用在精準的位置。此為必要的,因為本發明的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為做為例如表面的形成,其中資訊符號的精準位置為重要的。此一精準的定位可經由提供具有組件A、B、C、D及E的平面薄膜元件而達成,可選擇此些組件以使該平面薄膜元件可經由等均高壓成型而立體形成。已經發現此一經由等均高壓成型的立體成型在具有組件DA、DB、選擇性的DC及DD的電致發光元件之存在下與半透明金屬薄膜B的存在下為可行的。
本發明的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在數個所欲的使用下為充份立體安性的,因此習知技術建議在以一適合塑膠於薄膜元件背面的射出成型為不必要的。在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因此有關一由組件A、B、C、D及E構成的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其中此立體成型薄膜元件不具模製用的基材,特別是不具以一塑膠在背面的射出成型。
雖然在一又較佳實施例中,一薄膜元件射出成型於一塑膠的背面為適當的。此特別是若對整個組件之立體安定性的高度需求及/或需要對外部力量的高抗性的例子中。此例子可為例如殼體蓋、蓋子及蓋板。
依據本發明的一般平面薄膜元件可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生產。
在一較佳實施例,用於依據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生產的製程(在立體成型前)包括下列步驟:ia)提供一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及選擇性印刷圖形表示至透明承載膜,ib)施用一半透明反射層B至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ic)施用一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至半透明反射層B及選擇性施用圖案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id)施用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D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ie)施用一保護層EA或薄膜EB於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D。
步驟ia) 分別使用於步驟ia)及ic)中的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或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的生產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完成。再者,適合的承載膜A及薄膜C為可商業取得。
圖形表示亦可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施用至承載膜A,例如絲網印刷、平版印刷、輪轉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墨墊印刷、雷射印刷或柔性凸版印刷,所有製程為傳統且習知已知的。圖形設計較佳是由絲網印刷的色彩應用而達成。
為獲得一完全覆蓋而無最微小的半透明瑕疵,可實施多重,例如二重印刷。參考標記或一三點緣註記通常為用 於定位個別的印刷。
步驟ib) 半透明反射層B可經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施用至承載膜A。用於半透明反射層B施用的適合製程如上所述。適合製程的範例為PVD製程、CVD製程及其他適合的製程。
步驟ic) 在步驟(ic)中,一其他的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為用於施用至承載膜A的半透明反射層B上,其係選擇性具有圖形表示。此施用方式可由任何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所欲的製程實施。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薄膜C以膠合施用。適合的膠合製程及粘著劑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
一圖案可選擇性的施用至薄膜C的背面。此圖案可經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實施,例如絲網印刷、平版印刷、輪轉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塞印刷、雷射印刷或柔性凸版印刷,所有製程為傳統且為習知已知的。圖形設計較佳地是由絲網印刷的彩色應用而完成。
為獲得一完全覆蓋而無最微小的半透明瑕疵,可實施多重,例如二重印刷。參考標記或一三點緣註記通常為用於定位個別的印刷。
步驟id) 電致發光元件D亦可在步驟id)藉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施用至薄膜C。電致發光元件D可經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接合至薄膜C,一般藉由直接施用例如絲網印刷, 至承載膜,其敘述於上文。
步驟ie) 在步驟(ie)中,保護層EA或薄膜EB亦經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施用至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較佳地亦藉由絲網印刷。
絕緣層較佳可藉由絲網印刷施用。
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的一優點為EL燈及印刷選擇性需要的圖案之所有層可選擇為可使用絲網印刷者。在本發明製程的一較佳實施例中,在步驟(ia)中選擇性在透明承載膜上進行圖形表示印刷,在步驟(id)中施用電致發光元件至選擇性印刷的承載膜及在步驟(ie)施用保護層至電致發光元件皆係經由絲網印刷完成。步驟(ib)及(ic)通常藉由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的製程在分開的步驟中實施。假如需要的話,為最佳化製程鏈,步驟(ia)也可在步驟ic)之後進行。
本發明的薄膜元件適合藉由等均高壓製程生產立體成型薄膜元件。
本發明因而也提供一用於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生產的製程,包括:i)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的產生,ii)本發明在步驟(i)中獲得之薄膜元件在低於薄膜元件組件A及C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下進行等均高壓成型,iii)選擇性地射出成型於本發明在步驟(ii)中獲得之薄膜元件的背面。
依據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為傳統平面薄膜元件。
步驟i) 步驟(i)有關依據本發明之薄膜元件的產生。較佳地,步驟(i)經由包括步驟(ia)、(ib)、(ic)、(id)及(ie)的製程進行。個別製程步驟(ia)至(ie)已經描述於上文中。
組件A、B、C、D及E具有已描述於上文的定義。除組件A、B、C、D及E外,依據本發明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可選擇性地包括其他層。
步驟ii) 在步驟ii)中的等均高壓成型較佳地藉由在EP-A 0 371 425中描述的製程實施,選擇低於薄膜元件組件A及C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
一般而言,本發明在步驟(i)中獲得並由組件A、B、C、D及E構成之薄膜元件以一流體壓力裝置在一操作溫度釋出並均壓的形成,此形成在一低於承載膜A及薄膜C的材料的軟化溫度之操作溫度並於一大致>20巴之壓力裝置之壓力下實施,較佳為>100巴,特較佳為200至300巴。此薄膜材料的形成通常在一數秒的循環時間內實施,較佳為在<10秒的時間間距,特別較佳為<5秒的時間間距。在本說明書中,可達到100%至200%的形成而無可見惱人的破裂發生。
在一較佳實施例,等均高壓成型一般在不低於5℃進行,較佳為不低於10℃,特別較佳為不低於20℃且更低於薄膜元件組件A之軟化溫度。雙酚A系聚碳酸酯的軟化溫度約在或高於150℃,其係特較地用於做為至少部份透明的承載膜(例如20 Makrofol薄膜)的材料。具有此聚碳酸酯薄膜 為承載膜之薄膜元件的等均高壓成型在室溫進行為可能的。較佳地,若如上所述,雙酚A系聚碳酸酯係作為承載膜薄膜材料,因為其他組件,尤其是因為較佳經由彩色印刷達成的圖形表示,等均高壓成型在介於80及130℃的操作溫度下實施。假如使用其他材料的承載膜,若已知材料軟化溫度,則步驟(ii)中的製程溫度可由熟知此技藝者毫無困難的決定。
用於進行依據本發明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生產之等均高壓成型的適合裝置在例如EP-A 0 371 425中提及。
在步驟(ii)後獲得的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可進行終用途的輪廓,例如以切削、沖壓或雷射處理。適合進行薄膜元件終用途輪廓的製程及裝置例如經由沖壓、切削或雷射處理,其為熟知此技藝者所已知。一般而言,沖壓、切削或雷射處理以一高精密度實施,一切削的適合製程為例如精密切削。
步驟iii) 上述包括至少一電致發光設備的薄膜元件在許多用途上已具有適當的剛性及尺寸安定性。
然而為了特定用途,其必須需要在形成及成型的薄膜元件之背面射出成型,以獲得一滿足賦予加工元件所要求的剛性。
在背面的射出成型一般係藉由用印刷及預製成的薄膜元件之射出成型製程實施,其在技術循環中為已知,尤其是以"於模內裝飾(IMD)"、"於模內標示(IML)"或"膜插入模 製(FIM)"等詞之技術。
依據本發明之一般平面薄膜元件及依據本發明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可應用於多種用途。適合的用途為,例如,本發明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用於裝飾蓋或蓋板或用於陸地、水面及空中交通工具的顯示器元件的形成,用於陸地、水面及空中交通工具安全帶蓋或警報指示器蓋及在建築物中警報指示器蓋的形成,用於行動電子用品的殼體的形成,例如行動電話或遙控器,及用於固定的電子用品的殼體的形成,如印表機、影印機、PC、筆記型電腦或小型或大型家電用品或用於鍵盤的構成。

Claims (15)

  1. 一種薄膜元件,其由下列構成:a)至少一可被冷拉伸及可選擇性提供圖形表示之薄膜材料的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組件A,b)一半透明反射層B,c)一至少一可被冷拉伸薄膜材料之一至少部份透明薄膜,組件C,d)用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且包括下列組件的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組件D,da)一至少部份透明電極,組件DA,db)一選擇性的第一絕緣層,組件DB,dc)一包括至少一可被一電場激發的發光物質的層,組件DC,dd)一選擇性的其他絕緣層,組件DD,de)一背部電極,組件DE,e)一保護層,組件EA,或一薄膜,組件EB,其中組件A及C的該等薄膜各具有介於50μm-500μm之厚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承載膜A的薄膜材料及薄膜C的薄膜材料選自於由聚碳酸酯、聚酯、聚醯胺、聚亞醯胺、聚芳香酯、有機熱塑性纖維素酯及聚氟烴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材料,較佳為聚碳酸酯、聚酯、及聚亞醯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任一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承載膜A及/或該薄膜C具有為不透明或半透明彩色印刷的圖形表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半透明反射層B具有可見光穿透度為5%至60%,較佳為10至4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使用至少一金屬係選自於由鋁、鎂、錫、金、銀、銅、鋅、鎳、鉻、鈷、錳、鉛、鈦、鐵及鎢組成之群組,較佳為鋁或鉻,或一金屬印刷油墨為形成半透明反射層之金屬。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具有電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係以交流電運作且該交流電由EL電源轉換器產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除組件A、B、C、D及E外,該薄膜元件具有至少一LED元件為組件F,其較佳為至少一SMD LED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電致發光元件D之至少部份透明電極DA為一由選自下列組成之組群中的導電材料構成的平電極,該組群為:ITO絲網印刷層、ATO絲網印刷層、非ITO絲網印刷層及本質上的導電聚合物系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層包含至少一可被一電場激發的發光物質,DC,其包括ZnS為發光物質,通常摻雜磷。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其特徵在於該電致發光元件D的背部電極DE為一由選自下列組成之組群中的導電材料構成的平電極,該組群為:金屬如銀、碳、ITO絲網印刷層、ATO絲網印刷層、非ITO絲網印刷層及本質上導電的聚合物系統,其中為了改良導電性的目的,此材料可以金屬如銀或碳處理及/或以此些材料的層補助。
  12. 一種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其可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之薄膜元件經由等均高壓成型於一低於薄膜元件之組件A及C的軟化溫度之製程溫度製造。
  13. 一種生產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所述之薄膜元件的製程,包括ia)提供一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及選擇性印刷圖形表示至透明承載膜,ib)施用一半透明反射層B至至少部份透明承載膜A,ic)施用一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至半透明反射層B及選擇性施用圖案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id)施用至少一電致發光元件D於至少部份透明薄膜C,ie)施用一保護層EA或薄膜EB於至少一電致發光元 件D。
  14. 一種用於生產一立體成型薄膜元件的製程,其包括i)經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製程產生一薄膜元件,ii)在步驟(i)中獲得之薄膜元件在低於薄膜元件組件A及C軟化溫度的製程溫度下進行等均高壓成型,iii)選擇性地射出成型於本發明在步驟(ii)中獲得之薄膜元件的背面。
  15. 一種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所述之薄膜元件或依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產生之薄膜元件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產生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產生之立體成型薄膜元件,其用於裝飾蓋或蓋板或用於陸地、水面及空中交通工具的顯示器元件的形成,用於陸地、水面及空中交通工具安全帶蓋或警報指示器蓋及在建築物中警報指示器蓋的形成,用於行動電子用品的殼體的形成,例如行動電話或遙控器,及用於固定的電子用品的殼體的形成,如印表機、影印機、PC、筆記型電腦或小型或大型家電用品或用於鍵盤的構成。
TW96146521A 2006-12-07 2007-12-06 含半透明金屬箔片之電激發光元件及製法和使用 TWI473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57653A DE102006057653A1 (de) 2006-12-07 2006-12-07 EL-Element enthaltend eine semitransparente Metallfoli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nwend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2301A TW200832301A (en) 2008-08-01
TWI473050B true TWI473050B (zh) 2015-02-11

Family

ID=3919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6521A TWI473050B (zh) 2006-12-07 2007-12-06 含半透明金屬箔片之電激發光元件及製法和使用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141134A1 (zh)
EP (1) EP2103186A1 (zh)
JP (1) JP5640182B2 (zh)
KR (1) KR20090096507A (zh)
CN (1) CN101632326B (zh)
AR (1) AR064178A1 (zh)
CL (1) CL2007003532A1 (zh)
DE (1) DE102006057653A1 (zh)
HK (1) HK1138465A1 (zh)
MX (1) MX2009005873A (zh)
RU (1) RU2009125632A (zh)
TW (1) TWI473050B (zh)
WO (1) WO20080680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7669A1 (de) 2008-04-21 2009-12-1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Druckerzeugnis, umfassend mindestens ein Elektrolumineszenz-Element
GB0821996D0 (en) 2008-12-02 2009-01-07 Musion Ip Ltd Mobile studio
GB0910117D0 (en) 2008-07-14 2009-07-29 Holicom Film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ming
DE102008041616A1 (de) * 2008-08-27 2010-03-0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insbesondere Dunstabzugsvorrichtung oder Gar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GB0918115D0 (en) 2009-10-16 2009-12-02 Musion Ip Lt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oil for producing a pepper's ghost illusion
US20120050687A1 (en) * 2008-12-24 2012-03-01 Elizabeth Berry Creating a lighting effect
US9563115B2 (en) 2008-12-24 2017-02-07 Musion Ip Limi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oil for producing a pepper's ghost illusion
WO2011050982A1 (de) * 2009-10-29 2011-05-05 Arno Martin Sauer Platte zur herstellung eines led beleuchteten schildes
EP2334151A1 (de) 2009-12-10 2011-06-15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lumineszenz-Elements mittels Sprühapplikation auf beliebig geformten Gegenständen
DE102010061963A1 (de) * 2010-11-25 2012-05-3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EL-Elemente enthaltend eine Pigmentschicht mit vernetzenden Systemen mit blockierten Isocyanat-Gruppen
SI2525138T1 (sl) 2011-05-19 2014-04-30 Odelo Gmbh Luäś motornega vozila in postopek njene izdelave
US20130072655A1 (en) * 2011-08-23 2013-03-21 Basf Se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urethanes
RU2548396C2 (ru) * 2013-03-22 2015-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ечати имени Ивана Федорова"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многоцветного слоистого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с оптическими эффектами
DE102013220405A1 (de) 2013-10-10 2015-04-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dienfolie und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e Kochfeldsteuerung eines Glaskeramikkochfelds
DE102015005569A1 (de) * 2015-04-29 2016-11-03 Audi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eleuchtbaren Anbauteils, beleuchtbares Anbauteil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Anbauteil
US11569397B2 (en) 2017-12-06 2023-01-31 Tata Steel Limited Hybrid transpa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
CN110065433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安全带总成和用于机动车的安全带发光系统
EP3883818A4 (en) 2018-11-23 2022-08-17 Yanfeng Global Automotive Interior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CN111490166B (zh) * 2020-04-24 2023-07-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聚合物空穴传输层的柔性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8634A (en) * 1988-11-07 1992-01-07 Alps Electric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vibration suppress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E10234031A1 (de) * 2002-02-13 2003-08-28 Albea Kunststofftechnik Gmbh & Elektrolumineszenz-Leuchtfläche
US6886864B2 (en) * 2002-10-09 2005-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exible sheet having at least one region of electroluminescence
TWI265967B (en) * 2004-11-26 2006-11-11 Ritdisplay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y using the same
TWI268121B (en) * 2005-04-21 2006-12-0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emission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7750A (en) * 1966-12-02 1970-02-2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Flexible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with dual-purpose metallized plastic film component
US4675092A (en) * 1986-03-27 1987-06-23 Gt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producing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structures
US5184969A (en) * 1988-05-31 1993-02-09 Electroluminscen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E58909087D1 (de) * 1988-12-01 1995-04-13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tiefgezogener Kunststoff-Formteile.
JPH0817113B2 (ja) * 1991-03-13 1996-02-21 ザ スタンダード プロダクツ カンパニー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ライトストリップ
EP0678216B1 (en) * 1992-12-16 2003-03-19 Durel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e
US5780965A (en) * 1993-12-09 1998-07-14 Key Plastics, Inc.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JP4030028B2 (ja) * 1996-12-26 2008-01-09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Smd型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717740C2 (de) * 1997-04-26 2001-07-05 Schoenberg & Cerny Gmbh Wien Kunststoff-Formkörper mit integriertem optoelektronischem Leuchtfeld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FR2820600B1 (fr) * 2001-02-05 2003-05-02 Amouyal Andre Procede pour la fabrication d'u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et application d'un tel film
EP1446985B1 (de) * 2001-10-24 2008-09-03 Bayer (Schweiz) AG Dreidimensionale elektrolumineszenzanzeige
US7218306B2 (en) * 2002-12-03 2007-05-15 Valmark Industries, Inc. Display device
EP1683395A2 (de) * 2003-11-03 2006-07-26 Bayer (Schweiz) AG Elektrolumineszenzeinrichtung
DE102006031315A1 (de) * 2006-07-01 2008-01-17 Lyttron Technology Gmbh 3D-EL-HDVF Ele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nwend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8634A (en) * 1988-11-07 1992-01-07 Alps Electric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vibration suppress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E10234031A1 (de) * 2002-02-13 2003-08-28 Albea Kunststofftechnik Gmbh & Elektrolumineszenz-Leuchtfläche
US6886864B2 (en) * 2002-10-09 2005-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exible sheet having at least one region of electroluminescence
TWI265967B (en) * 2004-11-26 2006-11-11 Ritdisplay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y using the same
TWI268121B (en) * 2005-04-21 2006-12-0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emission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2301A (en) 2008-08-01
MX2009005873A (es) 2009-09-10
DE102006057653A1 (de) 2008-06-26
JP5640182B2 (ja) 2014-12-17
WO2008068016A1 (de) 2008-06-12
CN101632326A (zh) 2010-01-20
US20100141134A1 (en) 2010-06-10
US20120306361A1 (en) 2012-12-06
CL2007003532A1 (es) 2009-09-25
CN101632326B (zh) 2014-06-25
HK1138465A1 (zh) 2010-08-20
RU2009125632A (ru) 2011-01-20
KR20090096507A (ko) 2009-09-10
EP2103186A1 (de) 2009-09-23
JP2010511982A (ja) 2010-04-15
AR064178A1 (es) 200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3050B (zh) 含半透明金屬箔片之電激發光元件及製法和使用
TWI517755B (zh) 3d電致發光之高壓成型元件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US9035547B2 (en) Marking havin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ing effect,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4247416B2 (ja) 光電発光素子を内蔵する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
US660741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CN108725334B (zh) 车辆标志传感器总成
WO2002076732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sign
EA034011B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с емкостной зоной коммутации
CN102316618A (zh) 具有至少两个输入的无机厚膜ac电致发光元件、它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US20100308713A1 (en) At least single-layer inorganic thick-film ac electroluminescence system having differently contoured and large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WO2008071412A1 (de) Biegbares 3d-el-hdfv ele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nwendung
KR20080045636A (ko) 투시성을 갖는 발광 시트, 발광 장식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EP2221173A1 (de) Elektrolumineszierender Folienverbund mit einem Schutzfolienlaminat
WO2012004295A1 (de) Sicherheits- und/oder wertdokument enthaltend eine elektrolumineszenz-anordn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