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383B - 多層升降機 - Google Patents

多層升降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383B
TWI465383B TW101127592A TW101127592A TWI465383B TW I465383 B TWI465383 B TW I465383B TW 101127592 A TW101127592 A TW 101127592A TW 101127592 A TW101127592 A TW 101127592A TW I465383 B TWI465383 B TW I4653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layer
frame
floor
li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7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9583A (zh
Inventor
Kam Shing Tang
Original Assignee
Kam Shing T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m Shing Tang filed Critical Kam Shing Tang
Publication of TW201309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383B/zh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Description

多層升降機
本發明涉及升降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高層建築物的多層升降機。
傳統的用於建築物的電梯,多數是單層單轎廂電梯,同一時間只能服務於單層樓層的乘客,對於高層建築物來說,往往需要設置多部電梯,或者分段設置低層、中層及高層電梯,這樣,佔地面積大、升降時間長,導致設備成本高。在目前的一些雙層電梯設備中,往往是上下兩個電梯廂被固定在一起並且相互之間的位置不能有變化,這樣在電梯停靠時會造成電梯廂與樓層平臺之間出現臺階。在某些雙層電梯設備中,雖然加裝了調整兩個電梯廂之間距離的裝置或電氣控制系統,但是由於設備複雜、成本高、電梯廂不能同時準確停靠等原因,使得雙層電梯設備的成效不大,特別是在更多層的電梯中,上述缺陷更加明顯。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至少3層的多層升降機,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各層內升降機能夠與相應樓層平臺準確對位,並且升降機的容量大,可大量節省地方和時間。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層升降機,其包括:至少一個外升降機框架,其用纜繩吊掛並通過驅動機械驅動可在升降機槽內沿著升降機路軌定位和升降,每個外升降機框架構成一剛性體,具有上下 的至少3層空間;至少3層內升降機,其沿上下分別安裝在一個或多個外升降機框架的空間內,每層內升降機包括位於兩側的各一個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外升降機框架上的內升降機框架,與內升降機框架固定連接的內升降機轎廂構架,及內升降機轎廂;設置在每個內升降機框架上的兩個油缸裝置,用於驅動內升降機框架,使內升降機轎廂與相應的樓層平臺面對位;以及設置在每個外升降機框架和升降機槽的側面牆上的第一次對位器和設置在每一個內升降機和升降機槽的側面牆上的多個第二次對位器,第一次對位器選擇性地觸發並向一控制裝置發出信號,以使該控制裝置指示驅動機械停止轉動而使外升降機框架停止升降,多個第二次對位器分別選擇性地觸發並向該控制裝置發出信號,以使該控制裝置在同一時間啟動每個內升降機的油缸裝置伸縮,以使每一層的內升降機轎廂在同一時間分別與相應的樓層對位。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每個外升降機框架包括4根垂直柱,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4條側橫梁,位於後側的4條後橫梁,以及位於前側的4條前橫梁,它們固定連接,構成剛性體,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條相鄰的側橫梁,位於後側的各條相鄰的後橫梁,以及位於前側的各條相鄰的前橫梁,它們彼此之間構成的空間的高度與建築物樓層的高度相對應。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外升降機框架的垂直柱、側橫梁及後橫梁由型鋼製成,前橫梁由角鋼製成,角鋼的角部位於角鋼上水平面朝向前側,其中,型鋼可以是厚9.5mm寬127mm的方鋼,角鋼 可以是厚9.5mm寬127mm。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路軌包括位於升降機槽的左面牆和右面牆的各一條路軌及位於後面牆的兩條路軌。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外升降機的側橫梁及後橫梁與路軌的結合處設置有滑靴,用於使外升降機框架可沿著路軌定位並升降,在滑靴與路軌的結合處安裝有升降機剎車制。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每個內升降機框架包括支承在外升降機框架的前垂直柱和後垂直柱之間、可沿著垂直柱上下滑動的側頂梁和側底梁;油缸裝置固定連接在側頂梁和側底梁之間的靠近側頂梁和側底梁的兩端位置,用於調整側頂梁和側底梁之間的距離以便內升降機的對位;內升降機轎廂構架與側底梁固定連接並包圍內升降機轎廂。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側頂梁通過多個拉簧吊掛在外升降機框架相應層的上面的側橫梁上,該層的下面的側橫梁的上表面設置有多個壓簧,用於托住側底梁以對內升降機轎廂起緩衝作用。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每個外升降機框架的位於左側和右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側橫梁、位於後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後橫梁以及位於前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前橫梁,它們之間構成的外升降機框架最下面的1層空間比其它層的空間高,與建築物地面樓層的高度相對應;設置在外升降機框架最下面的該層空間內的內升降機上的油缸裝置採用雙行程式油缸裝置,其具有兩段行程,第一段行程用於內升降機在建築物地面樓層以外的其它樓層位置運 行期間工作;第二段行程用於內升降機在建築物地面樓層位置運行時工作。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側頂梁和側底梁由型鋼製成,型鋼可以是厚9.5mm寬127mm的方鋼。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內升降機轎廂的前面設有升降機門,升降機轎廂的側面間隔出一間逃生房,其間設有安全門,升降機門採用3扇門式結構。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逃生房的地板和天花板上設置有逃生出口,逃生出口中上下插置有逃生梯,從下層的升降機轎廂延伸至頂層的升降機轎廂,逃生出口覆蓋有蓋板。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每一層內升降機轎廂的逃生房內設有各自的馬達及液壓系統,用於在接收到第二次對位器發出的信號時啟動油缸裝置伸縮,以便使該層的內升降機轎廂對位。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第一次對位器和第二次對位器可以是光電式傳感器,第一次對位器具有安裝在每個外升降機框架的左側垂直柱上的一個紅外線接收單元和安裝在升降機槽的左面牆相應樓層位置上的多個紅外線發射單元;第二次對位器具有安裝在每個內升降機的右側底梁上的各一個紅外線接收單元和安裝在升降機槽的右面牆相應樓層位置上的多個紅外線發射單元。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第一次對位器和第二次對位器可以是行程開關。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多層升降機可以包括3-20層內升降 機,多層升降機具有2個或2個以上外升降機框架,其中,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上面的側橫梁及後橫梁與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下面的側橫梁及後橫梁分別由多個連接件相連接,使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垂直柱與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垂直柱相互抵接,其中,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上面的側橫梁及後橫梁與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下面的側橫梁及後橫梁之間的距離為300mm。
在上述的多層升降機中,連接件可包括鐵鏈、鋼絲或纜繩;連接件可設有左連接件、右連接件及後連接件各3條。
採用本發明的多層升降機,在外層升降機中設置內升降機的母子升降機結構,可以實現由3層至15層的多層升降機,可以同時為三個樓層上登梯或離開梯的乘客服務。升降機的容量大,可以節省大量地方和時間。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實際層數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及建築物樓層總層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本發明多層升降機可以包括至少3層升降機,例如可以是3層至15層的多層升降機。為清楚說明起見,下面參照圖式以示例的方式按照一種3層升降機作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實施例來進行說明,並且假定其在具有18樓層的建築物內運行。應當理解,本發明並不受其限制,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實際層數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及建築物樓層總層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圖1-6示出了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第一實施例。如圖1-3中所示,本發明的多層升降機1包括外升降機(亦稱母升降機)框架 2,和3層沿上下分別安裝在外升降機框架2內可上下滑動的內升降機(亦稱子升降機)3。外升降機框架2用纜繩4吊掛,通過驅動機械(圖中未示)可在升降機槽5內沿著路軌6升降。當多層升降機1處於建築物地面樓層的初始位置時,其內升降機3(由下至上分別為A層、B層、C層內升降機轎廂)分別停靠建築物樓層L1、L2、L3的平臺面,可以同時為三個樓層上登梯或離梯的乘客服務。多層升降機1向上升,每一次停靠可以升三層,五次停靠後內升降機3的A層、B層、C層內升降機轎廂就可分別到達並停靠樓層L16、L17、L18的平臺面(請參照圖6)。
圖3示出外升降機框架2,其可沿著位於升降機槽5的左面牆和右面牆(圖中未示)的各一條路軌6及位於後面牆(圖中未示)的兩條路軌6升降。外升降機框架2包括4根垂直柱11,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4條側橫梁12,位於後側的4條後橫梁13,以及位於前側的4條前橫梁14。它們固定連接成一剛性體,可上下構成3層空間,用於分別安裝各層內升降機3。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條相鄰的側橫梁12,位於後側的各條相鄰的後橫梁13,以及位於前側的各條相鄰的前橫梁14,它們彼此之間構成的空間的高度與建築物樓層的高度大致相對應。垂直柱11、側橫梁12及後橫梁13可用型鋼,例如厚9.5mm(3/8英寸)寬127mm(5英寸)方鋼製成。前橫梁14可用型鋼,例如厚9.5mm(3/8英寸)寬127mm(5英寸)角鋼製成,角鋼的角部位於角鋼上水平面朝向前側。外升降機框架2的側橫梁12及後橫梁13與路軌6的結合處設置有滑靴16,使外升降 機框架2可沿著路軌6定位並升降。在滑靴16與路軌6的結合處可安裝有升降機刹車制(圖中未示)。
圖4示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1的外升降機框架2與內升降機3的連接結構的左側視圖,其右側視圖與左側視圖相同。每層內升降機3包括位於兩側的各一個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外升降機框架2上的內升降機框架20,內升降機框架20具有支承在前垂直柱11和後垂直柱11之間、可沿著垂直柱11上下滑動的側頂梁21和側底梁22,側頂梁21和側底梁22可用型鋼,例如厚9.5mm(3/8英寸)寬127mm(5英寸)方鋼製成。在側頂梁21和側底梁22之間的靠近側頂梁21和側底梁22的兩端位置,各連接有一個油缸裝置24,用於調整側頂梁21和側底梁22之間的距離,以便內升降機3的對位。內升降機轎廂構架26與側底梁22固定連接並包圍內升降機轎廂28。側頂梁21通過例如3個拉簧30吊掛在外升降機框架2相應層的上面的側橫梁12上,該層的下面的側橫梁12的上表面設有壓簧31,用於托住側底梁22以對內升降機轎廂28起緩衝作用。圖4A示出側頂梁21和側底梁22的端部設置有滑靴32,用於沿著垂直柱11定位和滑動。
圖2和圖5示出多層升降機1的內升降機轎廂28的結構示意圖。內升降機轎廂28的前面設有升降機門34,可採用3扇門式結構,方便乘客快速進出。升降機轎廂28的側面間隔出一間逃生房35,其間設有安全門36。在逃生房35的地板和天花板上設有逃生出口37,逃生梯38上下插置通過逃生出口37,從下層A的升降機 轎廂28延伸直至頂層C的升降機轎廂28,一旦多層升降機1發生故障時,乘客可經由逃生梯38向上爬出升降機轎廂28。在平時,可用蓋板39蓋住逃生出口39。每一層內升降機轎廂28的逃生房35內設有各自的馬達及液壓系統(圖中未示),用於在接收到第二次對位器42(見圖6)發出的信號時啟動油缸裝置24伸縮,以便使該層的內升降機轎廂28對位,即,使內升降機轎廂28的地板面與相應的樓層平臺面對準位置。
圖6示出設在外升降機框架2和升降機槽左面牆46上的第一次對位器41和設在內升降機3和升降機槽右面牆47上的第二次對位器43的佈置示意圖及多層升降機1在運行期間其內升降機3分別停靠建築物各樓層平臺面的操作情況。對位器可以採用光電式傳感器,例如,第一次對位器41可以包括安裝在每個外升降機框架2的例如左側垂直柱11上的一個紅外線接收單元411和安裝在升降機槽5的左面牆46相應樓層(例如L2,L5,......)位置上的多個紅外線發射單元412,在接收單元411接收到發射單元412發射的紅外光束時,第一次對位器41選擇性地觸發並向一控制裝置(圖中未示)發出信號,以使該控制裝置指示驅動機械(圖中未示)停止轉動而使外升降機框架2停止升降。同樣地,第二次對位器43可以包括安裝在每層內升降機3的例如右側底梁22上的各一個紅外線接收單元431和安裝在升降機槽5的右面牆47相應樓層(例如L1,L2,L3,......)位置上的多個紅外線發射單元432,在各紅外線接收單元431接收到與其成對的各相應紅外線發射單元432發射 的紅外光束時,多個第二次對位器43分別選擇性地觸發並向該控制裝置發出信號,以使該控制裝置在同一時間啟動每個內升降機3上的油缸裝置24伸縮,以便同一時間使每一層的內升降機轎廂28分別與相應的樓層對位。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對位器也可以是行程開關,或其它形式的機械式傳感器,對位器的安裝位置和佈置關係也可以改變,而不會影響本發明的實施。
前面已對本發明的3層升降機的實施例作了說明。當多層升降機1包括3層以上的內升降機3,例如3-20層內升降機3時,本發明的多層升降機1可設有2個或2個以上外升降機框架2,如圖4中所示,將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2的最上面的側橫梁12及後橫梁13與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2的最下面的側橫梁12及後橫梁13分別用3個連接件51,例如鐵鏈、鋼絲或纜繩等相連接,使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2A的垂直柱11與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2的垂直柱11相互抵接,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2的最上面的側橫梁12及後橫梁13與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2的最下面的側橫梁12及後橫梁13之間的距離約為300mm(1英尺)。
如圖6中所示,本發明的多層升降機包括A層、B層、C層的3層內升降機轎廂28,假定其在具有18樓層的建築物內運行,初始時分別停靠建築物樓層L1、L2、L3的平臺面,可以同時為三個樓層上登梯或離開梯的乘客服務。當多層升降機1向上升,每一次停靠可以升三層,五次停靠後內升降機3的A層、B層、C層內升降機轎廂層就可分別到達並停靠樓層L16、L17、L18的平臺面。這 樣大大減少升降機的停靠次數,從而大量減少升降機的運行時間。本發明的子母廂結構,內升降機由3層起到20層都得,方便人群,節省地方和時間。
下面參照圖7-12說明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第二實施例。在某些建築物中,例如豪宅或商業大廈中,其地面大堂的樓層高度要比高層的其它樓層高很多。因應此情況,本發明對前面所述的第一實施例中的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下層空間的高度及其與內升降機的連接結構作了改型。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對於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對應的構件,在其元件符號後面增加尾註“a”來表示,對相同的構件則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並省略對其的詳細說明。
同樣地,下面以示例的方式按照一種3層升降機作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第二實施例來進行說明,並且假定其在具有18樓層的建築物內運行。如圖7中所示,建築物地面大堂的樓層L1a的高度要比高層的其它樓層L2,L3,......L18高很多。
圖7-10中示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多層升降機1a包括外升降機框架2a,和3層由下至上分別安裝在外升降機框架2a內可上下滑動的內升降機3a,3,3。當多層升降機1a位於建築物地面樓層的初始位置時,其內升降機3a,3,3由下至上的Aa層、B層、C層內升降機轎廂,分別停靠建築物樓層L1a、L2、L3的平臺面。與實施例一中的不同的是,外升降機框架2a構成的最下面的1層空間要比其它層的空間高,如圖7和8中所示,這時內升降機3a在外升降 機框架2a的最下層的空間中通過油缸裝置24a(下述)的作用而下移,以便內升降機3a的Aa內升降機轎廂層與樓層L1a對位。當多層升降機1a開始離開地面樓層的初始位置向上升,內升降機3a也通過油缸裝置24a(下述)的作用而開始在外升降機框架2a的該層空間中上移,達致與外升降機框架2a的其它層的空間中的內升降機3的情況相同,以便內升降機3a的Aa層內升降機轎廂隨後與其它相應的樓層L4,L7......L16對位(參見圖12)。
圖10示出外升降機框架2a,其包括4根垂直柱11a,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4條側橫梁12,位於後側的4條後橫梁13,以及位於前側的4條前橫梁14。與實施例一中的外升降機框架2不同的是,4根垂直柱11a較長,位於左側和右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側橫梁12、位於後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後橫梁13以及位於前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前橫梁14,它們之間的距離,要與建築物地面樓層L1a的高度大致相對應。也即,外升降機框架2a構成的最下面的1層空間要比其它層的空間高,以適應最下層的內升降機3a的安裝。
圖11示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2a與內升降機3a的連接結構的左側視圖,其右側視圖與左側視圖相同。與實施例一中的內升降機3不同的是,在內升降機3a中連接的油缸裝置24a具有更大的行程,通常採用雙行程式油缸裝置,其具有兩段行程,第一段行程用於內升降機3a在建築物地面樓層L1a以外的其它樓層位置運行期間工作;第二段行程用於內升降機3a在建築物地面 樓層位置L1a運行時工作。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多層升降機1a的內升降機轎廂28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相同。
圖12示出設在外升降機框架2a和升降機槽左面牆46上的第一次對位器41和設在內升降機3和升降機槽右面牆47上的第二次對位器43的佈置示意圖及多層升降機1a在運行期間其內升降機3a、3、3分別停靠建築物各樓層平臺面的操作情況。第一次對位器41的紅外線接收單元411和紅外線發射單元412可以分別安裝在每個外升降機框架2a的例如左側垂直柱11a上和升降機槽5的左面牆46相應樓層(例如L2,L5,......)位置上。同樣地,第二次對位器43的紅外線接收單元431和紅外線發射單元432可以分別安裝在內升降機3a和3的例如右側底梁22上和升降機槽5的右面牆47相應樓層(例如L1a,L2,L3,......)位置上。另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內升降機3a的Aa層內升降機轎廂開始離開建築物地面樓層而進入其它樓層位置運行時,通過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即刻啟動內升降機3a上的油缸裝置24a縮回以按第一段行程模式工作,以便內升降機3a的Aa層內升降機轎廂準備隨後在到達建築物的相應其它樓層位置時與其對位;在內升降機3a的Aa層內升降機轎廂離開建築物其它樓層位置而即將進入地面樓層L1a運行時,通過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啟動內升降機3a上的油缸裝置24a伸出以按第二段行程模式工作,以便內升降機3a的Aa內升降機轎廂在到達建築物的地面樓層位置時與地面樓層對位。
前面已按示例的方式對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3層升降機的實施 例作了說明。當多層升降機1a包括3層以上的內升降機時,與實施例一相同,本發明的多層升降機1a可設有2個或2個以上外升降機框架,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採用實施例二中的外升降機框架2a,上方的外升降機框架仍然採用實施例一中的外升降機框架2,二者採用與實施例一中相同的連接結構進行連接,此處省略對其的說明。
1‧‧‧多層升降機
2、2A‧‧‧外升降機框架
3、3a‧‧‧內升降機
4‧‧‧纜繩
5‧‧‧升降機槽
6‧‧‧路軌
11‧‧‧垂直柱
12‧‧‧側橫梁
13‧‧‧後橫梁
14‧‧‧前橫梁
16‧‧‧滑靴
20‧‧‧內升降機框架
21‧‧‧側頂梁
22‧‧‧側底梁
24‧‧‧油缸裝置
26‧‧‧內升降機轎廂構架
28‧‧‧內升降機轎廂
30‧‧‧拉簧
31‧‧‧壓簧
32‧‧‧滑靴
34‧‧‧升降機門
35‧‧‧逃生房
36‧‧‧安全門
37‧‧‧逃生出口
38‧‧‧逃生梯
39‧‧‧蓋板
41‧‧‧第一次對位器
42‧‧‧第二次對位器
43‧‧‧第二次對位器
46‧‧‧升降機槽左面牆
47‧‧‧升降機槽右面牆
51‧‧‧連接件
411‧‧‧紅外線接收單元
412‧‧‧紅外線發射單元
432‧‧‧紅外線發射單元
A、Aa、B、C‧‧‧內升降機轎廂層
L1、L1a、L2、L3、L16、L17、L18‧‧‧建築物樓層
圖1是示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一實施例應用於高層建築物的基本構造的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多層升降機的正面構造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一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的透視圖;圖4是示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一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與內升降機的連接結構的左側視圖;圖4A是圖4中部位4A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圖5是沿圖2中V-V線的剖視圖,示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的內升降機轎廂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一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上的第一次對位器和內升降機上的第二次對位器的佈置示意圖,示出多層升降機在運行時外升降機框架及其內升降機分別停靠建築物各樓層平臺面的操作情況;圖7是示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二實施例應用於高層建築物的 基本構造的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多層升降機停靠建築物地面樓層時的正面構造示意圖;圖9是圖7所示多層升降機位於建築物地面樓層以上的樓層運行時的正面構造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二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的透視圖;圖11是示出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二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與內升降機的連接結構的左側視圖;以及圖12是本發明多層升降機第二實施例的外升降機框架上的第一次對位器和內升降機上的第二次對位器的佈置示意圖,示出多層升降機在運行時外升降機框架及其內升降機分別停靠建築物各樓層平臺面的操作情況。
2‧‧‧外升降機框架
3‧‧‧內升降機
12‧‧‧側橫梁
20‧‧‧內升降機框架
21‧‧‧側頂梁
22‧‧‧側底梁
24‧‧‧油缸裝置
26‧‧‧內升降機轎廂構架
28‧‧‧內升降機轎廂
30‧‧‧拉簧
31‧‧‧壓簧
51‧‧‧連接件

Claims (19)

  1. 一種多層升降機,其包括:至少一個外升降機框架,其用纜繩吊掛並通過驅動機械驅動可在升降機槽內沿著升降機路軌定位和升降,每個所述外升降機框架構成一剛性體,具有上下的至少3層空間;至少3層內升降機,其沿上下分別安裝在一個或多個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所述空間內,每層所述內升降機包括位於兩側的各一個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所述外升降機框架上的內升降機框架,與所述內升降機框架固定連接的內升降機轎廂構架,及內升降機轎廂;設置在每個所述內升降機框架上的兩個油缸裝置,用於驅動所述內升降機框架,使所述內升降機轎廂與相應的樓層平臺面對位;以及設置在每個所述外升降機框架和所述升降機槽的側面牆上的第一次對位器和設置在每一個所述內升降機和所述升降機槽的側面牆上的多個第二次對位器,所述第一次對位器選擇性地觸發並向一控制裝置發出信號,以使該控制裝置指示驅動機械停止轉動而使外升降機框架停止升降,所述多個第二次對位器分別選擇性地觸發並向該控制裝置發出信號,以使該控制裝置在同一時間啟動每個內升降機的油缸裝置伸縮,以使每一層的內升降機轎廂在同一時間分別與相應的樓層對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每個外升降機框架包括4根垂直柱,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4條側橫梁,位於後側 的4條後橫梁,以及位於前側的4條前橫梁,它們固定連接,構成所述剛性體,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各條相鄰的所述側橫梁,位於後側的各條相鄰的所述後橫梁,以及位於前側的各條相鄰的所述前橫梁,它們彼此之間構成的空間的高度與建築物樓層的高度相對應。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所述垂直柱、所述側橫梁及所述後橫梁由型鋼製成,所述前橫梁由角鋼製成,角鋼的角部位於角鋼上水平面朝向前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型鋼為厚9.5mm寬127mm的方鋼,所述角鋼為厚9.5mm寬127mm。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路軌包括位於所述升降機槽的左面牆和右面牆的各一條路軌及位於後面牆的兩條路軌。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所述側橫梁及所述後橫梁與所述路軌的結合處設置有滑靴,用於使所述外升降機框架可沿著所述路軌定位並升降,在所述滑靴與所述路軌的結合處安裝有升降機刹車摯。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每個所述內升降機框架包括支承在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所述前垂直柱和所述後垂直柱之間、可沿著所述垂直柱上下滑動的側頂梁和側底梁;所述油缸裝置固定連接在所述側頂梁和所述側底梁之間的靠近所述側頂梁和所述側底梁的兩端位置,用於調整所述側頂梁和所述側底梁之間的距離以便所述內升降機的對位;所述內升降機轎廂構架與所述側 底梁固定連接並包圍所述內升降機轎廂。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側頂梁通過多個拉簧吊掛在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相應層的上面的側橫梁上,所述層的下面的側橫梁的上表面設置有多個壓簧,用於托住所述側底梁以對所述內升降機轎廂起緩衝作用。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每個外升降機框架的位於左側和右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側橫梁、位於後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後橫梁以及位於前側的最下面的兩條相鄰的前橫梁,它們之間構成的所述外升降機框架最下面的1層空間比其它層的空間高,與建築物地面樓層的高度相對應;設置在所述外升降機框架最下面的所述層空間內的內升降機上的油缸裝置採用雙行程式油缸裝置,其具有兩段行程,第一段行程用於所述內升降機在建築物地面樓層以外的其它樓層位置運行期間工作;第二段行程用於所述內升降機在建築物地面樓層位置運行時工作。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側頂梁和所述側底梁由型鋼製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型鋼為厚9.5mm寬127mm的方鋼。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內升降機轎廂的前面設有升降機門,所述升降機轎廂的側面間隔出一間逃生房,其間設有安全門。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升降機門採 用3扇門式結構。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逃生房的地板和天花板上設置有逃生出口,所述逃生出口中上下插置有逃生梯,從下層的所述升降機轎廂延伸至頂層的所述升降機轎廂,所述逃生出口覆蓋有蓋板。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每一層所述內升降機轎廂的所述逃生房內設有各自的馬達及液壓系統,用於在接收到第二次對位器發出的信號時啟動所述油缸裝置伸縮,以便使該層的所述內升降機轎廂對位。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第一次對位器和所述第二次對位器是光電式傳感器,第一次對位器具有安裝在每個外升降機框架的左側垂直柱上的一個紅外線接收單元和安裝在升降機槽的左面牆相應樓層位置上的多個紅外線發射單元;第二次對位器具有安裝在每個內升降機的右側底梁上的各一個紅外線接收單元和安裝在升降機槽的右面牆相應樓層位置上的多個紅外線發射單元。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第一次對位器和所述第二次對位器是行程開關。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多層升降機包括3-20層內升降機,所述多層升降機具有2個或2個以上外升降機框架,其中,下方的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上面的側橫梁及後橫梁與上方的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下面的側橫梁及後橫梁分別由 多個連接件相連接,使下方的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垂直柱與上方的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垂直柱相互抵接,其中,下方的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上面的所述側橫梁及所述後橫梁與上方的所述外升降機框架的最下面的所述側橫梁及所述後橫梁之間的距離為300mm。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多層升降機,其中,所述連接件包括鐵鏈、鋼絲或纜繩;所述連接件設有左連接件、右連接件及後連接件各3條。
TW101127592A 2011-08-17 2012-07-31 多層升降機 TWI465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5675.0A CN102408053B (zh) 2011-08-17 2011-08-17 多层升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583A TW201309583A (zh) 2013-03-01
TWI465383B true TWI465383B (zh) 2014-12-21

Family

ID=4591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7592A TWI465383B (zh) 2011-08-17 2012-07-31 多層升降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8053B (zh)
HK (2) HK1152825A2 (zh)
TW (1) TWI465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2275B (zh) * 2015-09-07 2023-12-05 集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高旋转平台控制系统
CN105752795B (zh) * 2016-04-12 2017-10-20 黄恒源 电梯井底防坠落保护装置
US11332344B2 (en) 2018-05-16 2022-05-1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 frame assembly
CN110466693A (zh) * 2019-09-06 2019-11-19 义乌紫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的船舶引航员登船辅助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757A (ja) * 1991-07-23 1993-02-02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ツキ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TW247308B (zh) * 1992-08-05 1995-05-11 Kne Elevator Gmbh
CN1105074C (zh) * 1997-02-06 2003-04-09 布奇尔液压公司 液压电梯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
JP2004010174A (ja) * 2002-06-03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相互間隔可変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2007055799A (ja) * 2005-08-26 2007-03-0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US20090031644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Luis Salo Zwiebach Moving retail space system for buildings
EP2033925A1 (en) * 2007-08-29 2009-03-11 Inventio Ag Elevator car, elevator comprising such an elevator ca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car
US20100215471A1 (en) * 2009-02-24 2010-08-26 Younce Sr Matthew R Radio base station lifting machine
CN201901577U (zh) * 2010-11-16 2011-07-20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单晶棒自动装卸车
CN102292277A (zh) * 2008-12-11 2011-12-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针对不利条件使用电梯设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5565B2 (ja) * 1997-04-11 2002-11-18 森ビル株式会社 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5094106B2 (ja) * 2006-12-14 2012-12-1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エレベータ
JP5498738B2 (ja) * 2009-08-19 2014-05-21 日本オーチス・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202245627U (zh) * 2011-08-17 2012-05-30 邓锦诚 多层升降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757A (ja) * 1991-07-23 1993-02-02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ツキ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TW247308B (zh) * 1992-08-05 1995-05-11 Kne Elevator Gmbh
CN1105074C (zh) * 1997-02-06 2003-04-09 布奇尔液压公司 液压电梯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
JP2004010174A (ja) * 2002-06-03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相互間隔可変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2007055799A (ja) * 2005-08-26 2007-03-0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US20090031644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Luis Salo Zwiebach Moving retail space system for buildings
EP2033925A1 (en) * 2007-08-29 2009-03-11 Inventio Ag Elevator car, elevator comprising such an elevator ca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car
CN102292277A (zh) * 2008-12-11 2011-12-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针对不利条件使用电梯设备的方法
US20100215471A1 (en) * 2009-02-24 2010-08-26 Younce Sr Matthew R Radio base station lifting machine
CN201901577U (zh) * 2010-11-16 2011-07-20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单晶棒自动装卸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52825A2 (en) 2012-03-09
HK1165386A1 (zh) 2012-10-05
CN102408053A (zh) 2012-04-11
TW201309583A (zh) 2013-03-01
CN102408053B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2244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TWI465383B (zh) 多層升降機
JP2014517796A (ja) 循環式搬送装置
US9950901B2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adjusting the elevator arrangement
US5234078A (en) Collapsing stair lift
JP5268480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JP627250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6557306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for use in a building having a seismic isolation building portion and a non-seismic isolation building portion
US11161716B2 (en) Elevator car toe guard system
JP6586490B2 (ja) 人荷昇降装置付き移動昇降式足場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施工方法及びこれらの設置方法
KR20150145702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구출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CN202245627U (zh) 多层升降机
JP2006044889A (ja) 避難用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5280988A (ja) 双動式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3299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H0977432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7215549B1 (ja) エレベータ保守システム
KR102629387B1 (ko) 탑승카 출입문 방향과 기계실의 위치를 자유롭게 배치할 수 있는 경사형 엘리베이터
JP7324434B1 (ja) エレベータ
JP4351110B2 (ja)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の可動乗場装置
JP4481071B2 (ja)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420187B2 (ja) 免震建築物用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136794A (ja) エレベータ
CN218754400U (zh) 一种家用平台电梯
JP718663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リオープン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