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8870B -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及容器 - Google Patents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及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8870B TWI458870B TW100133145A TW100133145A TWI458870B TW I458870 B TWI458870 B TW I458870B TW 100133145 A TW100133145 A TW 100133145A TW 100133145 A TW100133145 A TW 100133145A TW I458870 B TWI458870 B TW I45887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ubilized collagen
- solubilized
- fiber
- collagen fiber
- cotton b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已知有將不溶性膠原分解,由做為可溶化膠原而再生的去端肽膠原(atelocollagen)製造可溶化纖維後,交聯而成為不溶化的膠原纖維製品(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7-83759號公報)。
一般也有稱為膠原纖維的製品是指由不溶化的膠原纖維所形成的綿狀物。藉由不溶化而做為醫療用材料使用時,其特性是具有強度且不溶於水等的特性。又,已知有一種連續的醫療用膠原單線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膠原溶液在含水率10%以下的親水性有機溶媒中脫水、凝固後,一面維持張力,一面在相對濕度50%以下、溫度42℃以下的條件乾燥,再付之於交聯反應處理(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356654號說明書),及一種使濕潤狀態之來自豬的I型、III型混合膠原絲狀物乾燥的方法,其特徵為使要乾燥的絲狀物朝軸方向通過風洞,並在該風洞賦予一面以螺旋狀旋轉一面行進的旋轉氣流,藉此使前述絲狀物以跳繩狀進行旋轉運動的絲狀物的乾燥方法(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000 855號說明書)。
做為化妝品用而使用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主要是可溶化膠原及處於含有水分的纖維狀態者。以往,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是被認為保存困難。於是,做成可溶化膠原纖維而
保管,而在使用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時可以溶解於水溶媒,對於做為化妝用而使用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人而言非常方便。然而,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被認為是困難的。本發明人等反覆研究,藉由縮短纖維長度而成功製造溶解性之可溶化膠原纖維,但沒有得到可做為化妝料而利用的膠原纖維。再重覆研究的結果,成功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但未能得到可溶化膠原纖維整體保持均勻性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就這點而言做為化妝料並不夠充分。
得知藉由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溶解於水之狀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塗佈於皮膚的表面,而可因可溶化膠原的作用使皮膚濕潤。就這一點而言得到了新款的化妝品,受到矚目。習知品則難以在溶解於水時將可溶化膠原纖維瞬間均勻地溶解而得可溶化膠原水溶液,要進行做為化妝品用而可使用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研發成為課題。
說明本發明人等研發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經過如下。
在本發明人等所研發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發明(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306736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401226號)中,藉由縮短纖維長度而謀求溶解性的改善,但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不夠細,做為化妝品用而言對水的溶解的速度並不是令人滿意者。本發明人等繼續進行在穩定的操作條件下連續地製造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研究。
本發明人等研發之可溶化膠原纖維(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6-342472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628191號)中,調製等離子點為pH 5.0以下之可溶化膠原的化妝品用可溶化
膠原纖維的原料液,並與前述的情況同樣地經由噴嘴在異丙醇中吐出成為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且實行紡絲延伸,並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中後,去除所含的水分及有機溶媒。在此發明的研究中,以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狀態連續通過捲繞裝置21之間,進行在送風的條件下乾燥的連續滾筒乾燥(第2圖左邊)。此時,進行在送風條件下乾燥的連續滾筒乾燥時,因施加有張力而在膠原纖維無法產生「捲縮」,在纖維互相纏繞密接的狀態下乾燥而會引起分纖不良(纖維束會固著、膠著),及水分及有機溶媒去除也不充分,乾燥效率不好等。結果,無法在穩定的狀態下操作。於是,放棄此方法。
由於以連續乾燥法無法得到可滿意的結果,因此採用在無塵無菌作業台內懸掛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狀態下進行通風,而去除所含水分及有機溶媒的批次乾燥法(將此批次懸掛乾燥顯示於第2圖的右側)。在此情況時,纖維彼此有某種程度分開而隨風運動,因而能產生某種程度的「捲縮」,分纖也有了改善。但是,水分及有機溶媒在乾燥中會向下方移動,局部性地產生不均勻的部分,又無法防止其發生,整體而言無法得到均勻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結果,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一部分有膠著發生。
在裝有許多金屬線的2個鼓筒之間放入纖維束,以不接觸金屬線之方式轉動、開纖(將纖維束一根一根解開而使每根纖維互不纏繞)後,將其綿狀化。無法充分開纖,乾燥處理不充分而發生膠著的部分則加以切除,而不使用。在
包裝時則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做成帶有圓球形之綿的狀態,進行回收而包裝。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10dtex(每10000m纖維的克數)以下,在30秒以內可使其均勻地溶解於水。由此成果,本發明人等完成了前述的發明。在此發明中,記載有:要做為化妝品用而使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時,成形為柔軟且膨鬆的綿狀為理想(前述日本特開2006-342472號公報的段落0034至0038、0074至0080)。
前述的綿狀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如前所述,在一部分有不均勻的部分。所含的成分有必要在整體均勻的狀態下含有。又,即使以前述的方法做為化妝品而使用時,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形狀也是以無規則狀態疊起而聚合。由於這些理由,認為將前述的綿狀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溶解於水時,會成為溶解不充分的結果。
又,觀察經由步驟的一部分的乾燥步驟而得的膠原纖維束時得知:在一部分不會產生捲縮,也有一部分有分纖不良現象(纖維束會固着)的存在,且有水分及有機溶媒的去除不充分的部分存在,產生膠著等的問題點,有需要成為在溶解於水時會在瞬間均勻地溶解的構造。
本發明人等認為,做為化妝品使用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有必要在其構成的成分及成分量均勻的狀態下分佈,可溶化膠原纖維整體具有柔軟性,將其溶解於水時,必須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整體與要溶解的水接觸。認為習知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在這一點沒有充分加以考慮的製品。
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7-3375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35866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00085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306736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401226號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6-342472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628191號
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是,就做為化妝品使用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而言,提供一種新穎形狀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改良在製造時的乾燥步驟的操作,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有捲縮,沒有分纖不良(纖維束會固著),且不會膠著,減少其中存在的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而殘留的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係儘可能在各部分成為均勻的狀態,與以往所知的綿狀可溶化膠原纖維比較,在使用時能瞬間溶解均勻。
本發明人等係就前述課題精心研究而思考如下。
(1)檢視習知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法,而認為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乾燥步驟中,不能使水分及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之一種的異丙醇在均勻的狀態分佈,而有部分產生變異。
認為在前述乾燥製程中控制存在於可溶化膠原纖維中的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的存在量,而可將存在於可溶性膠原纖維束之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設為特定的範圍。又,認為可使存在於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中的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遍及整體地使殘留的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在均勻的狀態下存在。
(2)發現:使用下述的方法做為可以達成前述狀態的乾燥方法,則可以獲得控制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且具有所意圖的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量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及可溶化膠原纖維。
具體而言其操作如下。在乾燥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及可溶化膠原纖維時,在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導入於乾燥處理手段內的供給部,設置軋輥(nip roller),通過軋輥間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所含的水分及有機溶媒的一部分由可溶化膠原纖維分離之後,將可溶化膠原纖縫束導入於乾燥用管內,在管內強制地流通控管在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經由軋輥去除水分及有機溶媒的一部分而輕量化的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移動並使之乾燥,同時可得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內側與外側,沿著可溶化纖維束的方向均勻地分佈有機溶媒及水分的可溶化膠原纖維。
再者,將由前述方法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加以開纖而得綿狀的可溶化膠原纖維。
(3)習知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不能產生「捲縮」,有
分纖不良現象(纖維束會固著、膠著),及對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乾燥手段不能均勻地作用,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局部地有水分量及親水性有機溶媒不均勻地存在。在本發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則沒有前述缺失,係為有機溶媒及水分均勻地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如果是這樣的良好狀態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則可瞬間均勻地溶解於水。於是,在容器內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堆積配置,為了要將其溶解而由上部注入添加水分。但是,如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堆積配置,而由上部注入水,則會發生難以遍及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整體將同量的水均勻地供給之情形。也確認不能使可溶化膠原纖維瞬間均勻地溶解。其原因可認為是由於在容器內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堆積配置而堆積不均勻的結果,不能使其與水均勻地接觸,而不能瞬間溶解的緣故。
(4)依據上述的手段,做為新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而使用有機溶媒及水分均勻地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也不能達成課題。除了有機溶媒及水分均勻地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形態之外,為了將可溶化膠原纖維瞬間均勻地溶解於水,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整體同時能接觸於水至為重要。就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構造而言,可以形成大致球形的綿球。本發明人等發現:為了形成綿球,係在使用機械裝置時放在溝等中而成為密閉狀態,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塊與溝等的壁面成為接觸狀態而加以旋轉運動,而可形成綿球。綿球的形狀如下。
(i)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特徵是:由可溶化膠原66
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且直徑3至25mm、重量3至20mg、平均纖度3至10dtex、長度1至20cm,由形成波浪狀的形狀所成,前述成分的組成物在朝纖維的長度方向為均勻的狀態下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形成為球狀的綿球是,容積密度4.0至8.0mg/cm3、綿球的直徑3至25mm,且在綿球內部,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以一部分纏繞、其他的部分為分開的狀態,在綿球內部整體分佈(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首先,以鹼或蛋白分解酶將不溶性膠原可溶化,以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由此經過在圓筒上設有螺旋溝的綿球製造裝置或在圓盤上形成旋渦溝的平板狀綿球製造裝置(申請專利範圍第11、12項)製造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綿球。
(ii)就手工製造的綿球而言可列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綿球。
這時發現以人工作業可以得到具有綿球的作用的製品。可得得在加水時纖維整體同時可與水接觸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在使用鹼或蛋白質分解酶之可溶化步驟之後,紡絲成為纖維,經過乾燥的步驟而製造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目的物是如下所述者。目的物是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其特徵為:包含有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切斷而得之重量3至20mg的纖維束,該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
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的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平均纖度3至10dtex,且由具有波浪狀的形狀所形成,且前述組成物在長度方向以均勻的狀態分佈。
這是要將乾燥狀態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以手工作業製造成帶有圓球狀之類似綿球的形狀的製品的方法。
(5)將前述的綿球做為製品而由工廠出貨,販賣給消費者,消費者欲使用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期間,在此期間有必要保持穩定的狀態。
如前所述,藉由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溶解於水而可得可溶化膠原。從保持穩定化的狀態之點而言,將1次使用時所需之量分別保管於個別的包裝形態的容器中為不可或缺者。包裝形態的容器內部有必要做成不受外部環境的變化之影響。特別是,為了使空氣不會進入,而必須防止受空氣中存在的水分的影響。以這樣的目的而言,以能夠收納1次使用量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之容積的容器為佳。另一方面,在使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時,需要調配可溶化膠原纖維的使用量的水。所發明之容器是,容器整體具有可收納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積,並可將要使用的水分量收容於容器內。
(6)基於以上所述者而得到的本發明如下。
A 一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特徵為含有切斷可溶化膠原纖維而得的重量3至20mg的纖維束,而該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
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平均纖度3至10dtx,由具有波浪的形狀所成,且前述組成物在長度方向係以均勻的狀態分佈。
B 如A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緩衝鹽是選自檸檬酸鈉、乳酸鈉及磷酸鈉。
C 如A或B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該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特徵為,經由下述的步驟而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而得的生成物加以中和脫鹽處理,將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分離後,取出等離子點為pH 5.0以下的可溶化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成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且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使(iii)前述(ii)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之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中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
D 如A或B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該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特徵為經由下述的步驟而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以蛋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而取出等離子點為7至8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在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添加鹼使pH成為9至10而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醯基化而將等離子點設為5以下,使可溶化膠原沈澱而分離,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添加鹼而設為pH比等離子點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成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
E 如C或D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前述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是,在進行開纖成為綿狀後,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而進行者。
F 一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特徵為: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
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且直徑3至25mm、重量3至20mg、平均纖度3至10dtex、長度1至20cm、並由具有有波浪的形狀所構成、且前述成分的組成物在纖維的長度方向以均勻的狀態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纖維束形成為球狀的綿球是,容積密度4.0至8.0mg/cm3、綿球的直徑3至25mm,在綿球內部,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以一部分纏繞、其他的部分是分開的狀態,分佈於綿球內部整體。
G 如F所述的綿球可液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緩衝鹽是選自檸檬酸鈉、乳酸鈉、及磷酸鈉。
H 如F或G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是經由下述的步驟而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所得的生成物進行中和脫鹽處理,將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分離後,取出等離子點在pH 5.0以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且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有親水性有機
溶媒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的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中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從而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
I 如F或G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是經由下述的步驟所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以蛋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以取出等離子點在pH 7至8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添加鹼而將pH設為9至10,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醯基化而將等離子點設為5以下,將可溶化膠原沉澱而分離,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添加鹼而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有親水性有機溶媒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的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從而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
原纖維的步驟。
J 如H或I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是,進行開纖成為綿狀,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而進行者。
K 如H或I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是,被供給至處於旋轉之狀態且隔著一定的間隙而設有圓筒狀之蓋的圓筒之沿著圓筒狀外表面設置之剖面呈半圓形的螺旋狀溝的端部,且在被夾在旋轉中的螺旋狀溝與固定的蓋之間而被賦予旋轉,並由圓筒的一端通過設成螺旋狀的溝中圓筒的另一端移動的移動中,藉由在溝與蓋之間所賦予的旋轉而形成。
使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成為膨鬆的狀態,夾在圓筒狀內面與沿此圓筒狀內面而旋轉的螺旋狀溝而轉動,同時沿著螺旋狀溝而移送。
溝的全長是700至2000cm,旋轉速度是50至150/分,溝與蓋的間隙是0.3至5mm,移動速度是依適當實測而決定。溝的直徑是設定與纖維的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溝寬可以是均一,也可以是投入部較寬而緩緩變窄小。
L 如H或I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是:由在上部設有從外周部向中央部之剖面呈半圓形的旋渦狀之溝之由驅動手段而旋轉的圓盤、及在圓盤的上部隔著一定的間隙而設的蓋所形成的平板狀綿球製造裝置之設在圓盤的外周側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供給口,被投入至旋渦狀的溝,在夾在溝與蓋之間的狀態下對
可溶化膠原纖維施加旋轉,朝向中央行進於溝中,且由設在圓盤中央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排出口形成綿球而被排出。
使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成為膨鬆的狀態,放入在設於圓盤上的旋渦狀的溝與蓋之間,藉由使圓盤旋轉而轉動,同時沿著旋渦狀溝而移送。
溝的全長為700至2000cm,旋轉速度為50至150/分,溝與蓋間的間隙是0.3至5mm,移動速度是依適當實測而決定。溝的直徑是設定為與纖維的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溝寬可以是均一,也可以是投入部較寬而緩緩變窄小。
M 一種容器,其特徵為:配置有A或B、或者F或G任一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的容器部分與收容用來溶解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水的容器部分係在同一容器內構成為一體,而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是形成為容器的側面壁形成為由頂部向底部逐漸縮小的構造,容器的頂部是形成為水平狀的凸緣部,前述凸緣部是由蓋用薄片將頂部封閉的構造。
依據本發明,則可得新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及由可溶化膠原纖維所成形的新穎的綿球狀膠原纖維。結果,做為化妝品而使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及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時,與習知的製法所製成的綿狀可溶化膠原纖維相比較,可做為能瞬間均勻地溶解的可溶化膠原來使用。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特徵是: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
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且直徑3至25mm、重量3至20mg、平均纖度3至10dtex、長度1至20cm、且由具有波浪的形狀所成、且前述成分的組成物在纖維的長度方向以均勻狀態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形成為球狀的綿球是,容積體密度4.0至8.0mg/cm3,綿球的直徑3至25mm,且在綿球內部,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以一部分纏繞、其他部分為分開的狀態,在綿球內部整體分佈。
本發明之目的之物質是,新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及由可溶化膠原纖維所成形的新穎的綿球狀膠原纖維。
屬於原料物質的膠原是,定義為至少有一部分具有螺旋構造(膠原螺旋)的蛋白質或糖蛋白質。這是由3條的多肽鏈所形成的3重螺旋,分子量10萬左右的各多肽鏈是每隔3個有甘胺酸殘基,且作為其他胺酸殘基而有脯胺酸殘基、羥脯胺酸殘基高頻率地出現。膠原是存在於所有多細胞生物的蛋白質,可由無脊椎動物或脊椎動物的組纖抽出,特別是可由皮膚及骨可抽出多量。
本發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原料物質是膠原。這些膠原是不溶性膠原,包含在牛、豬、鳥、魚等動物的皮組纖及其他器官中,且為含有不溶性膠原的組纖。
當初,本發明人等是以有效利用在進行皮革製造時副生的床皮為目的,著手於製造膠原的研究。可將床皮做為原料。
之後,皮革製造轉換為鞣皮的製法(皮革製造上使用濕藍皮革(wet blue)、濕白皮革(wet white)方法),而變成不會產生床皮的狀況。
隨著轉變為以膠原為製造目的之後,將含有前述不溶性膠原的組纖做為原料而使用。
就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原料物質而言,可使用哺乳類的皮、或魚皮或魚鱗等之水性生物的組纖。藉由選擇獲得膠原的原料,而可看出所得的膠原的變性溫度有差異。原料物質為乾燥狀態時,不論那一種原料來源的可溶化膠原,其通常的處理沒有甚麼不同。在現狀是與BSE對策相關連,來自牛的不溶性膠原的組纖被認為不理想,而將來自豬或來自魚等水生物的膠原做為原料被認為較理想。
再者,就沒有感染BSE之慮的材料而言,最近使用合成胜肽而製造膠原受到矚目。本發明的新穎的多肽是,含有以下述式(1)表示的胺酸排列的胜肽單元、及以下述式(2)表示的胺酸排列的胜肽單元。
-Pro-X-Gly- (1)
-Y-Z-Gly- (2)(式中,Y及Z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表示Pro或Hyp,Y表示具有羧基的胺酸殘基(Asp、Glu、Gla等))
前述胜肽單元(1)與胜肽單元(2)的比率(莫耳比)是(1)/(2)=99/1至1/99左右。前述多肽亦可承載磷灰石類。(日本專利4303137號)
就本發明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原料的膠原而言,列舉以豬皮為材料並進行鹼可溶化的膠原及進行酶可溶化而藉由琥珀醯基化而將等離子點調整為酸性側的膠原,但可使用的原料並不限於上述,亦可為以魚皮或魚鱗為材料而進行可溶化處理的膠原。在本發明中可利用的膠原材料是,具有遠離比做為化妝品可合適使用的中性域低之(酸性)側或高之(鹼性)側之等離子點而對於中性域的水的溶解性高,並在有機溶媒中會凝固為重要條件,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則合成的膠原也可以使用。
本發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性質狀態如下。
一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含有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切斷而得之重量3至20mg的纖維束,該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構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平均纖度3至10dtex,由波浪狀形狀所形成,且前述組成物係以均勻的狀態分佈。
又,前述緩衝鹽是選自檸檬酸鈉、乳酸鈉、及磷酸鈉。
含有前述本發明之纖維束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與後述的本發明之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有所不同。含有前述本發明之纖維束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指,不含以機械性手段作成綿球之步驟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狀態。如在後面的步驟所述,使用機械的手段製造的本發明之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不限於理想的球狀膠原纖維,成為扁平的形狀
或含有多量保持纖維束形狀的部分的狀態的膠原纖維也可以。是為可充分當做化妝料而使用的膠原纖維。
本發明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性質狀態如下。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構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且直徑3至25mm、重量3至20mg、平均纖度3至10dtex、長度1至20cm、且由波浪狀的形狀所構成、且前述組成物以均勻狀態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形成為球狀的綿球是,容積密度4.0至8.0mg/cm3、綿球的直徑3至25mm,且在綿球內部,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以一部分纏繞、其他部分則為分開的狀態,分佈在綿球內部整體。
又,前述緩衝鹽是選自檸檬酸鈉、乳酸鈉及磷酸鈉。
為了形成前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使用如下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平均纖度3至10dtex,由波浪狀的形狀所成,前述組成物在纖維的長度方向以均勻的狀態分佈。
由此可溶化膠原纖維形成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重量是有必要調製為5至20mg,理想是10至15mg的範圍。要使用的可溶化膠原的
濃度是0.5重量%至1.5重量%。
1次塗佈的使用量是被認為未達3mg則不容易得到充分的保濕效果或滿足感。超過20mg,則被認為因塗佈量過多,而會產生被膜感或緊縮感等。適當的使用量是,雖受使用者個人的皮膚的性質或環境的濕度、溫度的影響,但在10至15mg的範圍時,被認為是對大多數的使用者不會有不滿意的範圍。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將其直徑為3至25mg(理想是5mm至20mm)的範圍的纖維成形為球形。若大小未達5mm,則在纖維間的空隙成為過密的狀態。又,無法均勻地溶解於水。又,容易產生不溶解的粉塊。做成20mm以上時,則會產生纖維間的空隙變粗,纏繞不足而不能保持形狀,操作困難等的問題。
纖度的範圍
為了成形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使用3dtex至10dtex之範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纖度是使用纖度計((DENIEL COMPUTER DC-11A,SEARCH CO.,LTD製)在20℃且65% RH的環境下對1個試樣測定20條,算出平均值。
又,簡易法是使用顯微鏡測定纖維直徑,由纖度與纖維直徑之相關式換算成纖度。使用3dtex以下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則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纖維強度過弱,開纖時斷線多,容易產生纖維長度為數mm程度的絲屑狀的纖維,使用此可溶化膠原纖維成形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則會有前述的問題點,所以不能得到完美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若使用超過10dtz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則成為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時需要所意圖以上的長時間的溶解時間的結果,使用位在這個範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而成形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時,觸感會變硬,因而不理想。為了得到這種狀態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則在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時,在乾燥時會成為膠著的結果,所以不適當。
纖維長度的範圍
係為1至20cm,較理想是在3至15cm的範圍(現行的開纖條件的數值)。在此範圍內,亦可有不同長度的纖維混合存在。若為1cm以下,則纏繞不足容易脫落成絲屑狀,若為20cm以上,則在成型為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時,將纖維整合的作業變成煩瑣。
為了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做成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使用將纖維球製造機加以改良,同時變更操作條件的裝置。
將纖維等的狀態的物質成形為球形的方法及裝置已經為人所知(日本特開2001-295170號公報、日本專利360100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266051號公報等)。在這些裝置及方法所用的纖維是,將聚酯、聚丙烯等合成纖維、或羊毛等動物纖維、或不鏽鋼等金屬纖維成形為球形的纖維球的製法、製造裝置所相關者。所製造的這個纖維球是,水槽、淨化槽等濾材、健康枕等的墊材等,在這些製品的表面是密的狀態,內部是空隙多的纖維球。除此之外也有將作為醫療用品的脫脂綿做成球狀的綿球(日本專利第3557587號說明書等)。將脫脂綿以平面狀滾轉而形成綿球。
本發明所用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含有水分及異丙醇(親水性有機溶媒),為了使之乾燥而加熱,在避免變性的觀點上需要調整在30℃以下的程度。
與前述纖維相比較,可溶化膠原纖維之剛性及彈力性也比前述的纖維較低。
由於這些事實,必須使用前述的裝置在配合本發明所用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物性的條件下製造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以前述的裝置製造纖維球時,對做為對象的被處理物賦予旋轉力。在賦予旋轉力時是賦予壓力,將旋轉速度設在一定值以上。使用製造此纖維球的裝置成形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綿球時,壓力也要低,旋轉速度也要低。作成為球形的溫度要低,係設在30℃以下。又,在裝置中可溶化膠原纖維所受的摩擦力也不要過高而成為不穩定狀態。
裝置之溝的剖面形狀是做成半圓狀。溝寬是設定為與通常設計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後,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形狀有膨脹的情況,所以做成稍微窄小較為理想。例如,製造直徑10mm的綿球時要設定為8mm。製造直徑18mm之綿球時則設定為15mm。
溝寬亦可為遍及全長均勻的寬度,但在綿球的投入口設為較寬,向出口緩緩變窄,則在投入綿球時的失敗會減少。投入口的溝寬設定為與綿球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則常會有誤將綿球投入於沒有刻溝的部分而被彈出的情況。
將投入口的溝寬加寬的情況時,若將出口的溝寬設定為與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則可得所意圖的大小的綿球,但為了要成為使纖維充分纏繞的狀態的緣故,將出口溝寬的溝至少設成1000cm為理想。
溝與蓋的間隙是設定為0.5至5mm。若超過5mm,則會產生綿球越過溝而後退至相鄰的溝中,進行速度變慢,或綿球彼此合體的問題。溝的長度是設為700至2000cm。溝長度未達700cm時,不會成為球狀,或即使成為球狀,纖維的纏繞亦不充分,形狀容易崩壞。為了得到良好的纏繞狀態,則2000cm的溝長即足夠,沒有必要加長而超過2000cm。且具備:具有形成為高摩擦面的圓筒狀內表面而固定的圓筒部材、及在外周具有表面形成為高摩擦面的螺旋狀溝且沿著前述圓筒狀內表面旋轉的旋轉部材,將成為塊狀的纖維夾在圓筒狀內表面與螺旋狀溝之間而旋轉,在移送中成形為球形。就高摩擦面而言,係使用布、將表面形成為粗面的橡膠薄片等。
本發明人等係除了在前述的改良的纖維球製造機之外,檢討綿球與溝、蓋間的摩擦阻力及溝與蓋的間隙,再重新試作、開發適用於將可溶化膠原纖維製成綿球狀的圓筒狀綿球製造裝置及平板狀綿球製造裝置,藉此製造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但是在溝與蓋之間使可溶化膠原纖維塊旋轉而綿球化的架構是與纖維球製造機共通,溝的形狀及寬度的條件是與上述的改良的纖維球機相同。
在圓筒狀綿球製造裝置中,在沿著圓筒狀外表面而設
之剖面呈半圓形的螺旋狀溝的端部供給可溶化膠原纖維。在圓筒中以一定的間隙而設有圓筒狀的蓋。在設有螺旋狀溝的圓筒設有驅動手段,圓筒本身係藉此在操作中繼續旋轉。可溶化膠原纖維是被夾在旋轉之螺綻狀溝與固定的蓋之間而被賦予旋轉,由圓筒之一端通過設成螺旋狀的溝中,而向圓筒的另一端移動。在移動中,因在溝與蓋之間旋轉的緣故,而形成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溝的全長是700至2000cm,旋轉速度是50至150/分,溝與蓋的間隙是0.3至5mm,移動速度可依適當實測而決定。
溝的直徑是設定成為與纖維的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溝寬可以是均勻的,也可以是投入部較寬並緩緩變窄的形狀。
又,平板狀綿球製造裝置是由:在上部設有從外周部向中央部、剖面呈半圓形的旋渦狀的溝的圓盤、及隔一定的間隙設於圓盤的上部的蓋所構成。圓盤設有驅動手段,藉此在將圓盤旋轉的狀態下,將可溶化膠原纖維由外側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供給口,投入至旋渦狀的溝時,可溶化膠原纖維在被夾在此溝與蓋之間的狀態下旋轉,向中央行進於溝中,由在圓盤中央所設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排出口成為綿球而排出。
溝的全長是700至2000cm,旋轉速度50至150/分,溝與蓋的間隙是0.3至5mm,移動速度是由實測適當決定。溝的直徑是設定為與纖維的直徑相同或稍微窄小。溝寬可
以是均勻,也可以是投入部較寬而緩緩變窄。
由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所形成的綿狀膠原纖維的表面及內部是,容積密度是4.0至8.0mg/cm3,綿球的直徑是3至25mm,在綿球內部,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以一部分纏繞、其他的部分是分開的狀態分佈於綿球內部整體,而可得如此的綿球可溶化纖維。
關於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形狀及大小如下。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重量是考慮溶解於水而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使用量而決定。將多少濃度的可溶化膠原使用多少的分量,是視使用的人欲塗佈的部分的大小及此時要以多少程度的濃度使用而可適當決定。此亦依據想要使用的人的皮膚的狀態而變化。為了要增加或減少綿球1次的使用量,要不要把剩下的部分在其他情況下使用,是使用者考慮自己的狀態而決定的事。又,能夠以上述方式使用本身就是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優點。
關於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1次的使用量,是設設綿球的重量為5至20mg。針對1次之可溶化膠原的濃度是假設0.5重量%至1.5重量%的範圍。要使用的水的容量係必須為0.5ml至1.5ml。
關於綿球可溶化膠原的容器,則考慮將綿狀可溶化膠原在容器內以手指溶解時的作業性及使用為止的儲藏保管而使用一定容量的容器。大小是設為5至10ml。可能會有容積對於視情況而要使用的水分量不足的情況。這種情況時使用者要適當調整使用的水分量而使用。
將膠原纖維束化妝料或綿球狀膠原化妝品充填的充填容器之一例顯示於第4圖及第5圖。
第4圖之上圖是顯示上蓋的頂面。第4圖之下圖是縱剖面圖。
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43與收容用來溶解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水的容器部分44係在同一容器內構成為一體,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是容器的側面壁形成由頂部向底部逐漸縮小(容器横剖面的面積緩緩減小)的構造45,第4圖之例的情況時,側面壁成為圓滑的曲面。容器的頂部是形成水平狀的凸緣部46,前述凸緣部是由上蓋用薄片41將頂部封閉的構造。
將充填膠原纖維束化妝料或綿球狀膠原化妝品的充填容器的另一例顯示於第5圖。
第5圖之上圖是顯示上蓋的頂面。第5圖之下圖是縱剖面圖。
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43與收容用來溶解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水的容器部分44係在同一容器內構成為一體,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是在容器的側面壁由頂部向底部逐漸縮小(容器横剖面的面積緩緩減小)而形成的構造45,第5圖之例中,側面壁是成為將小的三角形(平面)組合而成的多面體。容器的頂部係形成水平狀的凸緣部46,前述凸緣部是成為由上蓋用薄片41將頂部封閉的構造。
容器本體的材料是使用具遮光性並可以防止氧氣及水
分的透過的材料,例如PBP(在聚丙烯間夾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樹脂:EVOH)。這是因為膠原具有因為光(特別是紫外光)、水分的出入、醛類(在保管場所使用合板時有發生之慮)而交聯的性質的緣故。使用具遮光性且氧氣/水分不透過性的材料時,而可防止保管中的膠原交聯引起的溶解性的降低。
容器底部的外形是,底部42是帶有圓弧的形狀。防止溶解於水之使用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稜角部黏附而不能取出的現象。第4圖是將側部壁作成為圓滑的曲面,使其沒有形成稜角部的例。第5圖之例是將三角形(平面)組合而成的多面體,在平面的接合部位形成有稜角部,稜角部的角度足夠大時,可防止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稜角部的黏附。
蓋的材料也與容器本體同樣使用具遮光性、氧氣/水分不透過性的材料。結果,配置綿球的部分可遮斷外氣及光,能以良好的狀態保存綿球。
列舉容器形狀的一例為,長30mm、寬25mm、及高20mm。蓋的材質是設定為在鋁上設量多層PET構造。蓋是藉由與容器本體熔接而可密閉。
容器的功能如下。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是細的膠原纖維之故,瞬間可溶解於水,即刻可以使用。由於為1次使用量的個別包裝因而容易使用。容器是利用手指容易調製溶液的形狀、大小。由於為乾燥體,所以不會發生變性或腐敗,不需要低溫流
通、防腐劑的添加。且為由具遮光性、氧氣及水分不透過性的材料所形成的容器,在保存及保管時防止因交聯引起的膠原纖維的溶解性的降低,而可有效利用。
將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溶解於水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的濃度是假設在0.5至1.5(重量)%的範圍使用。使用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10mg時,對其使用的水量是大約0.7至2.0ml。
用於綿球狀膠原化妝品的水性液是,溶解膠原的狀態的pH調節在遠離膠原之等離子點的狀態者,且可使用主要由水所構成的溶媒。
溶媒為純水時,綿球狀膠原化妝品的溶解性是,受到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膠原之緩衝作用的影響而降低。為了要防止上述的降低,可使綿球狀膠原預先含有電解質。添加少量的酸、鹽基、中和鹽、緩衝鹽等電解質而可使綿球狀膠原在水溶液中充分溶解。特別是,將檸檬酸鈉、乳酸鈉、磷酸鈉等之使pH穩定在弱酸性至中性的緩衝鹽(弱酸與強鹼的鹽)添加於水性液而使水溶液的pH成為約5.5至9.0,則可將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溶解穩定化,平均纖度為10dtex左右以下的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可在30秒以內溶解。如有過剩的鹽的存在,則藉由鹽析作用使膠原難以溶解於水溶液。電解質亦可包含在水溶液中。
關於這一點,可溶化膠原溶液中所含的緩衝鹽或中和鹽等是在紡絲步驟中不會完全移到有機溶媒中,所以在綿
球狀膠原化妝品中有電解質殘留。這種情況時,直接以這個狀態而使用可溶化膠原即可。
可使用之水溶液,也包含市售的化妝水或化妝液。本發明的化妝品用新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及可溶化膠原纖維所成形的新穎的綿球狀膠原纖維是,其特性良好,在市售的化妝水或化妝液中也會迅速溶解。因此,使用者可依其嗜好而選擇化妝水或化妝液,將其與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或綿結合,而可調製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液。隨時以新鮮的狀態對使用者提供可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希望的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化妝料。依使用者的皮膚的狀態,而可調合符合其狀態的化妝品。習知的可溶化膠原化妝料所需要的冷溫保存也不再需要,調合化妝料所需要的時間短,使用時無時間上的限制,依照使用者的需要而可適時使用。
溶解後的膠原化妝料是與通常的水溶液狀態的膠原化妝料同樣容易變性。但是,前述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調製中使用醇做為有機溶媒的處理是有膠原的殺菌效果,經過無菌空氣的乾燥而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沒有被雜菌所污染。並且,乾燥狀態的可溶化膠原是比溶液狀態時細菌及黴的繁殖顯著被抑制,因而可減輕流通時的防腐用之處置。亦可使用幾乎不含保存料等之膠原以外的成分的化妝料。
在不妨礙可溶化膠原對水溶液的溶解的程度,可將一般對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添加的各種成分,添加在水性液中。例如可列舉丁二醇、戊二醇、甘油、玻脲酸、尿
素等保濕劑,對羥苯甲酸甲酯、苯氧基乙醇等保存料(防腐劑)、蘆薈精等植物抽出物、乙醇等醇系溶劑、紫外線吸收劑、維生素類、抗炎症劑、橄欖油等油脂類、脂肪酸類等、以及有美容上的效能的各種功能成分。
將膠原纖維與水性液組合的比率設定成使所得的化妝料的膠原含有量為0.01至10質量%左右,特別是0.1至3質量%左右,則可迅速得到均勻溶解的化妝品。
關於化妝料用的水性液,也是與營養價高的膠原分離,所以可以減少保存料的添加量,可減輕防腐處置。又,水性液比膠原滅菌較容易,所以藉由將水性液滅菌而無菌充填,則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以下,說明用來得到綿球狀膠原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方法。
有(1)在鹼條件下製造的方法,及(2)使用酶而製造的方法。以下分別說明其特徵。
(1)將作為原料物質的不溶性膠原纖維在鹼條件下分解而得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全步驟如下。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及在全步驟中均保持在無菌的狀態的內部進行。
(A)將不溶性膠原纖維在鹼條件下可溶化而取出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實施pH調整而製造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
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所得的生成物進行中和脫鹽處理,分離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後,取
出等離子點在pH 5.0以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成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5.0至7.8,以調製將成為可液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
以下更詳細說明。
由不溶性膠原纖維在苛性鹼及硫酸鈉共存的水溶液中添加少量胺類或其類似物的水溶液處理的方法(參照例如日本特公昭46-15033號公報。以下,稱為鹼處理法)如下。
取出含有前述之屬於原料物質的不溶性膠原的生皮的真皮層以濕式粉碎機做成漿糊狀,成為容易反應的狀態而使用。
在鹼處理法中,鹼處理劑是使用氫氧化鈉4至5%左右、硫酸鈉10至12%左右、單甲基胺1%左右的強鹼組成物(可溶化液中的重量濃度)。
前述強鹼組成物的氫氧化鈉是將膠原交聯部分的胜肽(端肽(telopeptide))加水分解,而促進可溶化。硫酸鈉是用於防止膠原因鹼而膨潤而使用者。單甲基胺如不使用則可溶化變得不充分,而成為如硬的米糕狀(多量體多)的溶液。
可溶化處理中,有需要使不發生膠原的變性與硫酸鈉的析出,將可溶化處理槽的溫度保持在22℃至27℃。
由前述的處理而得含有可溶化膠原的生成物。將此生成物加以中和處理,則可溶化膠原係作為中和脫鹽皮片而殘留,可使用令中和皮片能通過水的網狀裝置,例如使用
竹簍等固液分離手段,或使用低離心力的離心分離法可將中和皮片分離。
固液分離的結果,可取出可溶化膠原的中和固形物。接著將其清洗脫鹽,可得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的中和脫鹽固形物。
由前述處理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的中和脫鹽固形物是,例如在乳酸等酸性溶媒中攪拌等操作,而可成為可溶化膠原水溶液。
在鹼處理中,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的等離子點是4.8至5。膠原的天冬醯胺酸殘基、麩醯胺酸殘基由鹼脫醯胺化(將氨遊離而放出),分別變化成天冬胺酸殘基、麩胺酸殘基的緣故。
化妝品是以弱酸性至中性為理想,所以在調整化妝品用膠原纖維原料時,沒有必要特別將可溶化膠原的等離子點改變。一般而言,膠原原料水溶液的膠原濃度是含有3重量%至6重量%左右。
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成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
為了在得到可溶化膠原纖維之後得到用於化妝品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則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調整為前述的pH至為有效。
這是由於下述的理由。
膠原是兩性的電解質,有因pH而電荷會變化的性質。
正與負的電荷剛好平衡而表面上沒有電荷的pH為等離子點。膠原的溶解性降低而會產生凝聚。因此為了使做為化妝品較為理想的中性域的溶解性良好,等離子點遠離中性域至為重要。在本發明中由於進行鹼處理將等離子點設為4.5至5.0。此外,可將由蛋白酶的可溶化方法所得的等離子點在7至8左右的膠原,採用施加琥珀醯基化等化學處理而將等離子點降低的方法。為了將所得的膠原紡絲而實施溶液化。pH維持在等離子點則不會溶解,所以有需要在比等離子點更酸性側或更鹼性側進行溶液化。但是在酸性側(例如pH 3)調製溶液時,乾燥纖維化後為了要在做為化妝品使用的中性(例如pH 7)的水溶液溶解時,中途會經過等離子點而成為凝聚的狀態,溶解要費很長的時間而難以做為化妝品來利用。另一方面,在調製溶液在比等離子點更鹼性之側,特別是將溶液調整在接近最後使乾燥纖維溶解的pH的範圍(pH 6.0至7.5)時,就不通過等離子點,膠原也成為容易溶解的狀態,所以會迅速溶解,而可得適於化妝品的膠原纖維。
(B)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之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紡絲延伸而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步驟
將在前述(A)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以絲狀吐出於有機溶媒中,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之可溶化纖維束捲繞而延伸,而成為將延伸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
具體而言如下。
第1圖表示如上述之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裝置的一例。
此製造裝置1係由以下所構成:收容可溶化膠原水溶液A,供給可溶化膠原水溶液A的活塞槽5(piston tank 5);將所供給的可溶化膠原經由具有複數個吐出孔的噴嘴7供給於屬於有機溶媒之異丙醇中而紡絲,在紡絲後延伸,成為含有水分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而取出之收容有機溶媒的有機溶媒S1;紡絲後延伸,成為含有水分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而取出之以規定的捲繞速度捲繞的捲繞滾筒11;及將藉捲繞滾筒11而捲繞之含有水分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在親水性有機溶媒S2中收容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第2溶媒槽13。
又,為了由活塞槽5經由噴嘴7供給可溶化膠原溶液A,是藉由齒輪幫浦9的作用來進行。為了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以規定的捲繞速度捲繞,是使用捲繞滾筒11。
活塞槽5與噴嘴7是經由齒輪幫浦9以塑膠製導管連接。在本例中的構成是,第1溶媒槽3是具有具備規定長度的細長的形狀,噴嘴7是將吐出孔指向水平方向而設置在第1溶媒槽3內的一端側,由噴嘴7吐出的膠原水溶液可以在有機溶媒S1中沿著第1水槽3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側水平地移動。
將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吐出於有機溶媒中而使其凝固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媒可以是親水性有機溶媒,也可以是疏水性有機溶媒。
在有機溶媒中凝固的膠原中內包有水,有需要將內包
的水向外釋放。就向外部釋放水之點而言,親水性有機溶媒較為合適。
為了使凝固的纖維有效率地乾燥,則以使用在含水的狀態下可揮發的溶媒為佳,使用親水性有機溶媒更為理想。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類及丙酮等。可以使用將複數種溶媒組合的混合溶媒。實用上,含有少量水的有機溶媒也可以使用,這時含水率是15質量%以下,理想是在10質量%以下,含水率高則膠原就不會適當地凝固。
在第1圖的製造裝置1中,將活塞槽5的活塞以壓縮空氣推動,使齒輪幫浦9運作,則可溶化膠原水溶液A係由活塞槽5供給至噴嘴7,由噴嘴7之複數個圓形吐出孔向第1溶媒槽3內的有機溶媒S1中吐出。
可溶化膠原是由噴嘴7之複數個圓形吐出孔向有機溶媒中吐出,凝固由可溶化膠原的外周面向內部進行且纖維化,同時向水平方向被推出,藉此複數條的膠原纖維成為束狀的狀態被紡絲同時被延伸處理。可溶化膠原纖維F的束係經由第1溶媒槽3的另一端的滑輪從有機溶媒槽S1被拉上而被捲繞滾筒11所捲繞。
此時,由於捲繞滾筒11的捲繞速度設定為噴嘴7的吐出速度以上,受紡絲的可溶化膠原纖維F係在凝固中被延伸而成為平均纖度在10dtex以下的細的纖維。
膠原纖維凝固所需之期間,具體而言是膠原纖維的外周部凝固之期間,進行膠原纖維的紡絲及延伸。在此期間,
膠原纖維是存在於有機溶媒中,所以膠原纖維的水分會被有機溶媒所取代。
凝固所需的時間是會因紡絲之纖維的纖度等而變化。考慮這些因素,而將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凝固所需的時間設定為大約8秒左右。
捲繞滾筒11的捲繞速度使用5m/分左右之值時,第一溶媒槽3的操作方向的長度需要在70cm左右以上。
經由噴嘴將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吐出於有機溶媒中,而可將可溶化膠原紡絲。
紡絲手段可使用噴嘴或蓮蓬頭(shower head)等之可將液體以絲狀吐出的吐出孔的分散放出的手段。可溶化膠原濃度是2至10質量%,理想是將3至7質量%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以20至500g/分、理想是30至150g/分的吐出速度,經由0.05至1mm左右、理想是0.05至0.3mm左右的孔徑的分散放出手段,吐出至有機溶媒中。其結果,可形成平均纖度為10至100dtex左右(以纖度計在20℃、65% RH下測定的值)的可溶化膠原纖維。
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粗細度是可由吐出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之濃度調節,依吐出用的噴嘴的孔徑的選擇而細化。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濃度過低時,紡絲出來的纖維容易切斷,容易生成粉末狀的凝固物。噴嘴孔徑過小,則通液阻力變大而對噴嘴施加過大的吐出壓力。由噴嘴以自由的狀態紡出的膠原纖維會在凝固中向長度方向收縮,長度未達0.6倍,成為比吐出時纖度變高的結果。
將噴嘴孔徑變小,並使用降低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濃度的方法而欲降低纖度時,有其限度。
將其解決的方法是,可將在溶媒中紡絲的膠原纖維,以吐出速度之約0.6倍以上的速度捲繞。如此,由於對紡絲中的膠原纖維施加的張力,纖維會抵抗向纖維方向的收縮而延伸,可以調製10dtex以下之細的纖維。
但是,捲繞速度過快時纖維會被切斷,所以對於吐出速度的捲繞速度之比(牽引度(draft))係調節在1.5以下而延伸。
斟酌這些,就紡絲平均纖度在10dtex以下的膠原纖維的合適條件而言,膠原水溶液的濃度係設定在3至7質量%,理想是3.5至5質量%,噴嘴孔徑是0.05至0.18mm,理想是0.09至0.11mm左右,牽引度是0.6以上1.5以下,理想是1.0至1.2。
在上述的範圍內,可依下式而設定各條件。
[式1]T=100˙r2cd/D
(式中,T表示纖度(dtex),r為噴嘴半徑(mm),C為膠原水溶液的濃度(質量%),d為膠原比重(g/ml),D為牽引度。)
實際上採用的數值是,將吐出速度設定為2至7m/分,左右,將捲繞速度設定為2至10m/分左右的範圍,則有實用性。
被捲繞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是,藉由使用無菌空氣的空
氣乾燥而在無菌的狀態下乾燥。如此將所含之殘留水去除。如本發明的細的纖維時,在纖維彼此接觸的狀態下,若直接乾燥則會互相附著、黏結而產生纖維塊。
其原因是,在乾燥中有機溶媒先蒸餾去除,而可溶化膠原纖維中的殘留水分將凝固膠原再溶解,所以纖維越細附著會越顯著。
為了要防止這個現象的發生,在本發明中是將乾燥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由於與親水性有機溶媒接觸,膠原纖維中的水分會釋放在有機溶媒中而被有機溶媒所取代,因而含水量降低而有機溶媒量會增加。因此乾燥中的纖維的附著會減少。
要使用之浸漬的親水性有機溶媒的含水率必須為低,具體而言,係使用含水率在5質量%以下的有機溶媒。就要使用的有機溶媒而言,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類及丙酮等親水性溶媒,將這種溶媒多種組合的混合溶媒也可以。在膠原纖維的乾燥中為了要避免只有水分殘留,則使用與水的沸點接近的溶媒,或與水會共沸的溶媒較為有效,具體而言可列舉乙醇或異丙醇等。
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浸漬於親水性溶媒,則親水性溶媒的含水率會上升。反覆進行浸漬處理而含水率變成過大的有機溶媒必須要更換。將浸漬於有機溶媒瞬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輕微地壓榨或離心脫水而減少纖維所含的液體量,則對減少用於浸漬的有機溶媒的更換頻率較為有效。
捲繞滾筒11的捲繞速度採用5m/分左右之值,則第1溶媒槽3的操作方向的長度需要在70cm左右以上。
(C)將所得的紡絲、延伸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乾燥步驟如下所述。
本發明所使用的乾燥裝置是如第3圖所示。
這是將前述紡絲、延伸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連續乾燥之前,通過軋輥(nip roller)31之間,將內部所含的水量及醇量的一部分予以取出而減少內部所含的水量及醇量的操作,是至為重要的操作。
將通過軋輥31中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導入於乾燥用管(管狀體)32內。
藉由使用乾燥用管,可以從周圍的環境部分劃分出用於乾燥的空氣所通過的部分,所以可將目的的乾燥處理有效率地進行。若考慮經由空氣供給部33,在無菌、30℃以下是穩定的,則理想是將處於20℃的乾燥狀態的空氣通過過濾器34,經由空氣供給部39而供給至乾燥用管(管狀體)32。使乾燥用管(管狀體)32所供給的空氣均勻地供給。將管狀乾燥裝置32做成如吸引器的構成,則可由吸引口將膠原纖維送入。用於粉體/粒體的吸引/移送的市售的氣槍(air gun,例如,Trusco-中山公司製的MAG-22S、MAG-22SV、MAG 22L、MAG-22LV等,在該公司的操作說明書等中有構造的詳細說明)而由吸入口送入膠原纖維送也是為有效的手段。
空氣是在30至0℃之間的狀態被供給。若超過30℃則
有可溶化膠原變性之慮。又,若在0℃以下則乾燥效率不佳。
在RH 70%(濕度)以下是有必要。若超過70%則容易產生纖維的膠著。低則沒有問題。
在乾燥管內移動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之移動速度是(2m/h至3m/h)。可溶化膠原纖維是被無菌的空氣所推動而移動。
移動速度本身是受軋輥的輸送速度所規定,藉由任意控制其輸送速度與空氣流量的組合,則可在最適乾燥條件(不只是是否有單純地乾燥,還要有適度的捲縮,固著或纖維的捲曲少的條件)處理。
使用直徑19mm,長度3m的聚乙烯製管時,在膠原的輸送速度為2至3.5m/min、空氣流量200至300l/min的條件下,可得纖維膠著少且整體有良好的波浪狀的乾燥膠原纖維。
(a)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組成物一分析結果如下。
供給軋輥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15至25重量%,殘留醇濃度是70至80重量%,供給軋輥後的可溶化膠原纖雜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27至35重量%,殘留醇濃度是65至68重量%,管出口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85至88重量%,殘留醇濃度是1.0至6.0重量%。
(b)另一例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組成物的一分析結果如下。
供給軋輥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18至22重量%,殘留醇濃度是75至77重量%,供給軋輥後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27至32重量%,殘留醇濃度是66至67重量%,管出口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82至87重量%,殘留醇濃度是1.0至6.0重量%。
就管出口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而言,藉由復施行乾燥步驟,而可使殘留醇濃度成為0.01重量%以下。加工成可溶化膠原纖維時這些物性值不會變化,因此,這個數值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數值。
在不對可溶化膠原纖維F的纖維束施加張力負荷之情形下進行乾燥之結果,可得由捲縮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所成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幾乎沒有纖維固著而變成不容易溶解的部分,所以溶解速度是比以往的批次乾燥法所得的纖維束有大幅的改善,充分可做為使用時調整型的化妝料而使用。
再者,將乾燥後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做適度開纖而可得綿狀的可溶化膠原。
乾燥操作結束後,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開纖。具體而言,將纖維束連續送入於自動開纖機,以鋼絲網鼓(wire drum)敲打解開而成為綿狀。構成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纖維是,由自動開纖機的鋼絲網鼓撕斷成為1至20cm的長度(平均7至8cm)。纖維的長度的平均在2.5cm以上則有纏繞性,將乾燥後的纖維束連續以自動開纖機開纖,而可得有適中
的長度之纏繞性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將成為密度均勻的薄片而由自動關纖機出來的開纖過的綿狀的可溶化膠原纖維加以回收,做為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前述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也可當做使用時調製型的化妝料而適當使用。
進行前述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中,在如前述開纖之後,由可溶化膠原纖維薄片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前述的抓取手段可以用小鉗子(pincette)等。
(2)針對使用酶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亦可針對前述(1)鹼條件下的製造方法中所說明之前述(A)的步驟變更為以下的條件而進行。
將不溶性膠原纖維以蛋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而取出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之步驟,及調整pH而製造將做為可液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將含有不溶性膠原的蛋白質,以蛋白質分解酶分解而得的含有膠原的生成物的等離子點係為7至8,添加鹼而將pH設為9至10,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醯基化而將等離子點設為5以下,使可溶化膠原沈澱而分離。為了作成為可溶化膠原水溶液而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添加鹼而成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
關於前述(1)的方法之(B)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之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加以紡絲延伸而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步驟,在(2)利用蛋白質分解酶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
造方法中,也與前述(1)的方法的(B)同樣地進行。
將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而延伸,而成為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
關於(1)的方法之(C)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開纖而製造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在(2)使用酶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方法中也與前述(1)的方法的(C)同樣地進行。
使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成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而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的空氣流通在管內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而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將乾燥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
將本發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製法彙整成以下2種類的製法。
(1)可溶化膠原纖維是經過下述的步驟所成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而得的生成物進行中和脫鹽處理,將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分離之後,取出等離子點在pH 5.0以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
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成為減少所含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的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後,將其切斷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步驟。
(2)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是經過下述的步驟所成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以蛋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而取出等離子點是7至8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之步驟,及在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添加鹼而將pH設為9至10,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基化而將等離子點pH設為5以下,使可溶化膠原沉澱而分離,在緩衝鹽的存在下添加鹼而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
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在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成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無菌的30℃以下的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予以切斷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步驟。
本發明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法彙整如下:
(1)製造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操作如下。
將組成物為均勻的狀態下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形成為球狀的綿球是,使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成為膨鬆的狀態,夾在圓筒狀內表面與在沿著此圓筒狀內表面而旋轉的螺旋狀溝所形成的圓筒狀內部(其旋轉速度是50至150次/分),同時沿著螺旋狀溝以30至100cm/秒的移動速度沿著螺旋狀溝移送,而成形為球形。
(2)可溶化膠原纖維是(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而得的生成物進行中和脫鹽處理,將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分離後,取出等離子點在pH 5.0以下的可溶性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性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之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
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浸漬在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成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而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的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後,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
(3)前述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是,也可以開纖成為綿狀,並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而進行。
(4)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是,經由下述的步驟而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以蛋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而取出等離子點在7至8的不溶性的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或以蛋白質分解酶分解含有不溶性膠原的蛋白質所得的含有膠原的生成物的等離子點是7至8,添加鹼而將pH設為9至10,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醯基化而將pH設為5以下,使可溶化膠原沈澱而分離,在緩衝劑存在下添加鹼而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
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而使其延伸,並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成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而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步驟。
(5)前述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也可以進行開纖成為綿狀,並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而進行。
本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纖的製造方法係使用綿球製造裝置。
將纖維等狀態的物質做成球形方法及裝置是已經為人所知(日本特開2001-295170號公報、日本專利860100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266051號公報等)。除此之外也可使用將做為醫療用品的脫脂綿做成球狀之綿球而為人所知(日本專利第3557587號說明書等)的方法及裝置,設定固有的條件而使用。
綿球製造裝置是可如前述將纖維綿球機改良而使用,
而本發明人等則另外試作開發新的圓筒狀綿球製造裝置及平板狀綿球製造裝置,使用該裝置而製造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關於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之性質狀態已如前述。
基於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
依照下述作成化妝品用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試料,測定溶解所需的時間。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等離子點是以下述的方法確認。
等離子點的測定
預先活性化及清洗過的陽離子交換樹脂(Amberlite IPR-120B,日本Organo公司(股)製)與陰離子交換樹脂(Amberlite IPA-400,日本Organo公司(股)製)以2:5的比率混合而調製混床離子交換體。將混床離子交換體100ml以脫離子水平衡化後,添加調製蛋白質濃度為5%的試料溶液50ml,在保持在40℃的水浴中溫和地攪拌30分鐘而混合,由混合液分離上澄液,測定上澄液的pH,將pH之值做為等離子點(以J.W.Janus,A.W.Kenchington and A.G.Ward,Research,45247(1951)所述的方法做為參考)。
試料1
在鹼條件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調製
以豬的鹽藏皮為原料,將其浸漬石灰。詳細做法是,裁成一半的豬的鹽藏皮1張(約4kg)裁成3cm見方程度的
皮片,添加相對其質量為300%的水及0.6%的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並進行攪拌而清洗皮片,而回收皮片。接著,添加相對皮片質量為300%的水、0.6%的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0.75%的碳酸鈉,攪拌2時間而回收皮片。再者,利用相對皮片質量為700%的水,對回收的皮片實施2次清洗後,添加相對皮片質量為300%的水、0.15%的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3.6%的硫化氫鈉、0.84%的硫化鈉、及2.4%的氫氧化鈣而攪拌16小時,回收皮片,利用相對皮片質量為700%的水實施3次清洗。
調製含有氫氧化鈉6質量%、硫酸鈉15質量%、及單甲基胺1.25質量%的水溶液8000g,將上述皮片的2000g(乾燥質量約為500g)投入而充分攪拌混合。
將其在密閉容器中保持在25℃,孵育5日而將膠原可液化。一面將水溶液溫和攪拌一面將與水溶液中的鹼同量的硫酸以少量多次緩緩滴入而中和,將pH調整為4.8。
取出中和後的皮片,壓搾去除液體,使用pH5.0的乳酸水溶液約8000g攪拌約30分鐘後,壓搾皮片而脫水。將此操作再反覆進行4次,充分地脫鹽。在中和的階段皮片是被調整在可溶化膠原的等離子點附近的pH,所以膠原雖是被可溶化,但在脫鹽操作之後對水也幾乎不溶解,而保持皮片之形狀。
由凱氏法測定總氮量的結果算出脫鹽後的皮片的膠原含有量,根據此膠原含有量,由脫鹽後的皮片分取相當於膠原質量120g的分量,添加水及乳酸鈉而成為膠原濃度
4.4質量%、乳酸鈉濃度1.2質量%而充分揉捏,而得可溶化膠原水溶液4000g。其次,添加少量的20%氫氧化鈉水溶液而揉捏,將pH調整為6.7。
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
在第1圖所示的構造的製造裝置1的槽5中,收容由上述方式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4000g,在長3m、寬10cm的第1溶液槽3中收容作為有機溶媒的異丙醇18L。啟動齒輪幫浦9,由朝向水平方向之噴嘴7的吐出孔(孔徑:0.10mm,孔數:1000)將可溶化膠原水溶液以38g/分的比率(吐出速度:4.8m/分)吐出於有機溶媒中。在異丙醇中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纖維束是,以捲繞滾筒11以5m/分的捲繞速度捲繞,而浸漬於收容5.0L的異丙醇的第2溶媒槽13。
乾燥步驟
(A)將在前述一定的條件下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連續乾燥時,將通過軋輥而減少醇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無菌的20℃、55% RH的空氣(238l/min)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以3.5m/分的速度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在無膠著下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
在乾燥處理的步驟中各部分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測量結果如下。
供給軋輥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固形份濃度是21
重量%,殘留醇濃度76重量%,供給軋輥後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29重量%,殘留醇濃度67重量%,及管出口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86重量%,殘留醇濃度3.0重量%。
(B)就另一例而言,除了將軋輥速度改變為2m/min之外,其他與(A)同樣的條件下乾燥時的乾燥處理的步驟中,在各部分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測量結果如下。
供給軋輥前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20重量%,殘留醇濃度74重量%,供給軋輥後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是80重量%,殘留醇濃度66重量%,管出口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等的固形份濃度87重量%,殘留醇濃度1.5重量%。
以自動開纖機將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開纖而得到可溶化膠原纖維。
上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是可得:由可溶化膠原81重量%、乳酸鈉3重量%、異丙醇1.5%、水分11.5重量%、灰分3重量%(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所構成,且平均纖度6dtex,長度10至35mm,由波浪狀形狀所成的可溶化膠原纖維。
以纖維球製造裝置將以上的可溶化膠原纖維製造成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
簡單而言製造裝置的條件如下。
使用池上製作所(日本)製的纖維球成型機。溝的全長
(由投入口到出口)是1980cm,由投入口到180cm的溝寬係設為16mm,其次的120cm的溝寬係設為15mm,其次的60cm的溝寬係設為14mm,最靠出口側的1620cm係設為13mm。
為了得到所意想的綿球的進行速度,必須在圓筒與綿球之間有適度的摩擦阻力,所以在圓筒內表面黏貼防滑加工過之樹脂膠帶。依此方法,則可得到所欲的進行速度,並且在綿球膠原纖維間不會因摩擦而有雜物脫落的發生。螺旋狀溝的旋轉速度是設定為108次/分,可溶化膠原纖維是以72cm/秒的移動速度,沿著螺旋狀溝而被輸送。
將上述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以電子天秤秤取15mg,投入於纖維球製造裝置,以上述的條件製造綿球。所得的綿球是直徑15mm。
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43與收容用來溶解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水容器部分44是在同一容器內構成為一體,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是成為由容器側部壁向底部彎曲而形成的構造45,容器的頂部係形成有水平狀的凸緣部46,在前述凸緣部係為在由上蓋用薄片41將頂部封閉的構造的容器中,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第4圖)。
容器的材質是,容器本體的材料為具有遮光性且用於可以防止氧氣及水分之透過的材料,使用例如PBP(在聚丙烯之間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樹脂:夾設有EVOH)。容器的形狀是長30mm、寬25mm、及高20mm。
蓋的材質是在鋁上將PET設多層的構造。蓋是在容器
本體上可熔接而密閉。
將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10mg保存於容器內。
在25℃條件下保存50日。
在容器內添加水1cc,以食指混合,則可在20秒鐘瞬間均勻地溶解。
化妝料用之水性液的調製
調製1,2-戊二醇5.0質量%、甘油5.0質量%、1,3-丁二醇3質量%、檸檬酸鈉0.66質量%、檸檬酸0.03質量%及其他部分為滅菌水所成的化妝料用的水性液(pH約6.5)。
將膠原試料(說明在以下的第1表中)在手掌上,對膠原試料10mg添加上述水性液1cc並以指尖混合而溶解,測量膠原試料完全溶解為止的時間。將各試料反覆測量5次,由所得的測量值求出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中值。將結果顯示於第1表。
各試料是本發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1、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3例)、及習知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比較例)。
膠原纖維束1:溶解本發明的膠原纖維的情況。不做成綿球,使用在膠原纖維的階段的膠原纖維1cm(重量10mg)而使其溶解的結果。
綿球1:由本發明所得的綿球膠原纖維,為直徑3mm、重量5mg、平均纖度3dtex的形狀。
綿球2:由本發明所得的綿球膠原纖維,為直徑10mm、重量10mg、平均纖度7dtex的形狀。
綿球3:由本發明所得的綿球膠原纖維,為直徑25mm、重量20mg、平均纖度10dtex的形狀。
是使用習知的日本特開2006-342472號的膠原纖維的情況(將習知的膠原纖維的製造步驟中的乾燥步驟在無塵無菌工作台內實施懸吊並進行送風乾燥而製造,其他步驟則與本發明相同。)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1、2及3的溶解時間是,平均值及中值均在10至13秒的範圍。本發明之膠原纖維束的溶解時間是分別為30秒及29秒。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1、2及3係有良好的結果。由以上可充分確認做為綿球的效果。又,對於膠原纖維束,溶解時間雖不及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但做為使用時調整型的化妝料是在可充分使用的範圍。
使用習知的日本特開2006-342472號的膠原纖維時的結果,分別為82秒及85秒,皆表示與本發明的纖維束及綿球1、2及3的各結果相比較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比較例1中,雖存纖維膠著的部分,且沒有膠著的部分溶解比較快,但膠著的部分成塊狀而溶解費時間,整體而言成為比本發明之膠原纖維、綿球溶解時間較長的結果。
試料2
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調製
與試料1同樣地將豬的鹽藏皮裁斷成皮片而浸漬石灰。將所得的皮片以孔徑16mm切碎機處理後,以磨碎機(Masscolloider,增幸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製)成為漿糊狀。將漿糊狀的豬皮以乙醇進行脫脂處理後使之乾燥。由此乾燥物分取100g的分量,添加1900g的脫離子水,一面以混合機進行攪拌一面添加鹽酸而將Ph調整為3.0。在其中添加酸性蛋白質分解酶製劑(Denapsin 2P,Nagase
Chemitex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製)20g,在25℃下持續攪拌24小時而將膠原可溶化。在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添加2N氫氧化鈉而將pH調整為9至10後,將琥珀酸酐40g溶解於丙酮而添加,在10℃下將pH調整為9至10之同時反應2小時(琥珀醯基化)。反應結束後,利用鹽酸將反應溶液的pH調整為4.5而使膠原沉澱。
將膠原以3000G離心分離10分鐘而回收沈澱物,以乙醇清洗並進行乾燥而得琥珀醯基化的可溶化膠原乾燥物。由此乾燥物分取60g的分量,添加乳酸鈉29g及水1920g而攪拌,以獲得膠原濃度為4.5質量%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pH 6.8、乳酸鈉濃度:1.2質量%)。
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
使用上述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與試料1同樣的裝置及操作而製造可溶化膠原纖維,可得平均纖度4.1dtex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50g(等離子點:pH 4.5)。將此可溶化膠原纖維溶解於脫離子水的0.5質量%溶液的pH是7.2。
針對將由前述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造方法所得的膠原試料(在以下的第2表中說明所述),將以與實施例3同樣的方法測定的溶解所需的時間顯示於第2表。
膠原纖維束2:溶解本發明的膠原纖維束的情況。不做成綿球,使用在膠原纖維的階段的膠原纖維1cm(重量10mg),將其溶解時的結果。
綿球5:由本發明所得的綿球膠原纖維,直徑10mm、重量10mg、平均纖度7dtex的形狀。
可溶化膠原的利用係在食品、醫療領域也在積極地進行中。在這些新的領域中,對於謀求本發明之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膠原會瞬間均勻地溶解的需要希望應該是很高的,所以必須謀求充分地利用。
1‧‧‧製造裝置
3‧‧‧第1溶媒槽
5‧‧‧活塞槽
7‧‧‧噴嘴
9‧‧‧齒輪幫浦
11‧‧‧捲繞滾筒
13‧‧‧第2溶媒槽
21‧‧‧捲繞裝置
23‧‧‧送風
25‧‧‧懸吊手段
31‧‧‧軋輥
32‧‧‧乾燥用管(管狀體)
33‧‧‧空氣供給裝置
34‧‧‧過濾器
35‧‧‧接水部
37‧‧‧乾燥處理後的化妝品用膠原纖維
38‧‧‧乾燥處理後的化妝品用膠原纖維的儲藏部
39‧‧‧空氣供給部
41‧‧‧上蓋薄片
42‧‧‧容器底部
43‧‧‧容器部分
44‧‧‧容器部分
45‧‧‧由側部壁向底部形成彎曲的部分
46‧‧‧凸緣部
A‧‧‧可溶化膠原水溶液
F‧‧‧可溶化膠原纖維
S1‧‧‧有機溶媒
S2‧‧‧親水性有機溶媒
第1圖是表示製造本發明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裝置的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第2圖是表示以往的乾燥裝置的圖。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乾燥裝置的圖。
第4圖是表示保存保管本發明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或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容器的圖。
第5圖是表示保存保管本發明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或可溶化膠原纖維束的容器的圖。
3‧‧‧第1溶媒槽
5‧‧‧活塞槽
7‧‧‧噴嘴
9‧‧‧齒輪幫浦
11‧‧‧捲繞滾筒
13‧‧‧第2溶媒槽
A‧‧‧可溶化膠原水溶液
F‧‧‧可溶化膠原纖維
S1‧‧‧有機溶媒
S2‧‧‧親水性有機溶媒
Claims (13)
- 一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特徵為:包含有將可溶化膠原纖維切斷而得的重量3至20mg的纖維束,該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性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平均纖度3至10dtex,由波浪狀的形狀所成,且前述組成物在長度方向係以均勻的狀態分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緩衝鹽係選自檸檬酸鈉、乳酸鈉及磷酸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經由下述的步驟而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所得的生成物進行中和脫鹽處理,將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分離後,取出等離子點在pH 5.0以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做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並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且將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於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前述(ii)的可溶性膠原纖維 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的RH 70%以下的無菌的空氣在管內流通從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使可溶性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製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經由下述的步驟而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綿維的皮片,以氮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而取出等離子點為7至8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在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添加鹼而將pH設為9至10,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醯基化而將等離子點設為5以下,使可溶化膠原沈澱而分離,並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添加鹼而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在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在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並導入於乾燥用 管內,使30℃以下、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在管內流通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將前述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是,進行開纖成為綿狀,並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而進行者。
- 一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特徵為:由可溶化膠原66至87重量%、緩衝鹽量2至6重量%、水分10至22重量%、及殘留親水位有機溶媒存在量為痕跡量至6重量%(以上合計100重量%)所成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且直徑3至25mm、重量3至20mg、平均纖度3至10dtex、長度1至20cm、且由具有波浪的形狀所構成、且前述成分的組成物在纖維的長度方向以均勻的狀態分佈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纖維束形成為球狀的綿球是,容積密度4.0至8.0mg/cm3、綿球的直徑3至25mm,且在綿球內部,各可溶化膠原纖維係以一部分纏繞、其他的部分是分開的狀態,在綿球內部整體分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緩衝鹽係選自檸檬酸鈉、乳酸鈉及磷酸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經過下述的步驟而得: (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在鹼條件下分解所得的生成物進行中和脫鹽處理,將中和脫鹽過的皮片分離後,取出等離子點在pH 5.0以下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將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緩衝劑的存在下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可溶化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延伸過的前述可溶化膠原纖維束設為浸漬在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在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在管內流通從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從而將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之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經過下述製程而得:(i)將具有不溶性膠原纖維的皮片,以蛋白質分解酶(protease)分解而取出等離子點在7至8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及在前述可溶化膠原水溶液添加鹼而將 pH設為9至10,以羧酸酐將可溶化膠原琥珀醯基化而將等離子點設為5以下,使可溶化膠原沈澱而分離,並在緩衝劑的存在下添加鹼而設為pH比等離子點大的pH 6.0至7.5,以調製將成為膠原纖維原料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的步驟;(ii)將在前述(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水溶液在有機溶媒中以絲狀吐出,將可溶化膠原紡絲成為纖維束,將紡絲過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捲繞從而使其延伸,並將可溶化纖維束設為浸漬在親水性有機溶媒的狀態的步驟;及(iii)使在前述(ii)所得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通過軋輥,而設為減少所含的水分及親水性有機溶媒濃度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並導入於乾燥用管內,使30℃以下且RH 70%以下的無菌空氣在管內流通從而形成空氣的移動層,藉由空氣的移動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在管內移動並使之乾燥,且取出至管外,藉此使可溶化膠原纖維束乾燥,並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之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進行開纖而製造目的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步驟是,進行開纖而成為綿狀,並以抓取手段採取需要量而進行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藉由下述方式形成者:將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供給至處於旋轉之狀態 且隔一定的間隙而設有圓筒狀之蓋的圓筒之沿著圓筒狀外表面設置之剖面呈半圓形的螺旋狀溝的端部,且在被夾在旋轉中的螺旋狀溝與固定的蓋之間的狀態下被賦予旋轉,並由圓筒的一端通過設成螺旋狀的溝中朝圓筒的另一端移動的移動中,藉由在溝與蓋之間所賦予的旋轉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其中,前述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係:由在上部設有從外周部向中央部之剖面呈半圓形的旋渦狀的溝且由驅動手段而旋轉的圓盤、及在圓盤的上部隔著一定的間隙而設的蓋所形成的平板狀綿球製造裝置之設在圓盤的外周側的可溶化膠原纖維的供給口,被投入至旋渦狀的溝,在夾在溝與蓋之間的狀態下對可溶化膠原纖維施加旋轉,朝向中央行進於溝中,且由設在圓盤中央的可溶化膠原纖維排出口形成綿球而被排出。
- 一種容器,其特徵為:配置有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或者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與用以收容用來溶解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水的容器部分係在同一容器內構成為一體,而配置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的容器部分係形成為容器的側面壁形成為由頂部朝向底部逐漸縮小的構造,容器的頂部係形成為水平狀的凸緣部,前述凸緣部係由蓋用薄片將頂部封閉的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1/062865 WO2011149113A1 (ja) | 2010-05-28 | 2011-05-30 | 綿球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47951A TW201247951A (en) | 2012-12-01 |
TWI458870B true TWI458870B (zh) | 2014-11-01 |
Family
ID=4814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33145A TWI458870B (zh) | 2011-05-30 | 2011-09-15 |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及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58870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93328A (ja) * | 2001-12-19 | 2003-07-09 | Nipro Corp | コラーゲン単糸の製造方法 |
TW200615408A (en) * | 2004-11-04 | 2006-05-16 |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 Alginate/collagen composite fiber or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06342472A (ja) * | 2005-06-10 | 2006-12-21 | Hokuyo Kk |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コラーゲン化粧料、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2011
- 2011-09-15 TW TW100133145A patent/TWI45887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93328A (ja) * | 2001-12-19 | 2003-07-09 | Nipro Corp | コラーゲン単糸の製造方法 |
TW200615408A (en) * | 2004-11-04 | 2006-05-16 |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 Alginate/collagen composite fiber or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06342472A (ja) * | 2005-06-10 | 2006-12-21 | Hokuyo Kk |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コラーゲン化粧料、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47951A (en) | 2012-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24611B2 (en) | Cosmetic spong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smetic sponge | |
US20140225299A1 (en) | Solubilized collagen fib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JP2007502893A (ja) | キトサンをアミノ反応性ポリマー表面と反応させることによる抗菌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JP5827947B2 (ja) | 綿球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Rostami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spun protein fibers/nanofibers for the food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
JP2009529591A (ja) | 成形製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コラーゲン粉末およびコラーゲン系熱可塑性組成物 | |
JP4628191B2 (ja) |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コラーゲン化粧料、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JP5649264B2 (ja) |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0384818A (zh) | 一种藻酸盐敷料 | |
TWI458870B (zh) | 綿球可溶化膠原纖維及容器 | |
JPWO2010103682A1 (ja) | 抗菌剤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JP5232341B2 (ja) |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コラーゲン含有化粧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の製造装置 | |
TWI458869B (zh) | 可溶化膠原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 |
JP6511441B2 (ja) | 三次元セルロース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 |
Neo | Electrospinning as a novel encapsulation method for food applications | |
JP5283320B2 (ja) | パック化粧料 | |
US20220227839A1 (en) | Collagen nanoparticles from scaly fish skin | |
SE522529C2 (sv) | Effervescent fastämneskomposition innefattande som aktiv komponent kitosan, dess derivat och salter därav, användning samt framställning därav | |
Patel | Characterisation of Chitosan/PVA/PVP Crossed-Linked Nanofibrous Scaffolds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ermal Tissue Engineering | |
JPH04272273A (ja) | 親水性を有する抗菌抗カビ防臭性不織布 | |
Akkurt | Electrospinning of Milk Proteins with Pullulan | |
JP4401226B2 (ja) | コラーゲン化粧料、その製造方法、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
JPH04194079A (ja) | 親水性を有する抗菌抗カビ防臭性不織布 | |
JP4621563B2 (ja) | 皮膚用保水シート | |
JP2005325056A (ja) | パック化粧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