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7107B - Cleaning utensils, cleaning body - Google Patents

Cleaning utensils, cleaning 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7107B
TWI457107B TW098116205A TW98116205A TWI457107B TW I457107 B TWI457107 B TW I457107B TW 098116205 A TW098116205 A TW 098116205A TW 98116205 A TW98116205 A TW 98116205A TW I457107 B TWI457107 B TW I4571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onnecting portion
holding
holding body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6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6180A (en
Inventor
Yoshinori Tanaka
Masumi Fukuzawa
Masaho Hayashi
Jun Uragami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16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6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7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71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47L13/24Frames for mops; Mop heads
    • A47L13/254Plate frames
    • A47L13/256Plate frames for mops made of clo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47L13/24Frames for mops; Mop heads
    • A47L13/254Plate fram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清掃用具、清掃體座
本發明係關於清掃用具,詳細而言係關於具備有用於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體的清掃用具之構築技術。
下述專利文獻1,揭示有清掃用具,其具備清掃布;及插設於設在此清掃布的收容空間,將此清掃布可自由裝卸地保持之柄的結構者。此清掃用具,雖具有可進行清掃對象的拂拭清掃之可能性,但,在進行藉由座側的保持體插入於清掃體的被插入區域來保持清掃體之這種清掃用具的設計時,被要求構築對圓滑地進行清掃作業極為有效之座構造。
[專利文獻]日本特開平9-154791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問題點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課題在於針對在長條狀的清掃體座裝設有用來進行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體的清掃用具,提供有助於清掃作業的圓滑化之清掃體座。
為了達到前述課題,構成各請求項所記載的發明。這些各請求項所記載的發明,是可適用於藉由薄片狀清掃體,對獨棟住宅、公寓、大樓、工廠、車輛等之室內或室外的被清掃區域(地面、牆壁、窗戶、天花板、外壁面、傢俱面、衣服、百葉窗、窗簾、寢具、照明、電線類、家電用品等)、或人體的各構成部位之被清掃面進行拂拭清掃之清掃用具的結構。這些各種的被清掃區域,亦可作為平面來構成,亦可作為曲面、凹凸面、階差面來構成。
本發明之清掃用具係使用於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用具,其結構為至少具備有清掃體座及清掃體。清掃體座係作為長條狀的構件所構成。此清掃體座的結構係具有使用者所把持之把持部;及從連結於把持部之連結部呈長軸狀地延伸之保持體。把持部及保持體,亦可為一體構造,或不同體構造。保持體可發揮下述功能,即藉由插入於設置在清掃體的被插入區域來保持該清掃體之功能。此保持體可因應需要,設置1個或複數個。特別是此保持體之結構為具有傾斜部,該傾斜部係傾斜成:與該保持板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的高度是從先被插入至被插入區域的前端部側朝連結部側逐漸增加。即,保持體的結構係具有傾斜部,該傾斜部是針對該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伴隨從前端部側朝向連結部側,該保持體的高度(厚度)呈增加狀變化者。關於此結構,傾斜部能夠構成保持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又,關於傾斜部之高度的增減,包含有呈直線狀增減的形態、曲線狀增減的形態、或階差狀增減的形態等。再者,在此所稱之「與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典型是規定作為對通常的清掃作業狀態之保持體的上下方向之高度。
若依據本發明之清掃用具這樣的結構,由於伴隨從保持體的連結部側朝向前端部側,可撓性增加,故,一方面可確保保持體的可撓性,又,由於伴隨從保持體的前端部側朝向連結部側,剛性至強度增加,故另一方面,能夠強化保持體中之連結部側的部位,藉此能夠謀求清掃作業的圓滑化。
再者,在本發明之清掃用具,清掃體可為以使用一次為指標之用後即棄式者、或在刷毛部一邊保持由被清掃對象所除去的垃圾或塵埃一邊以使用複數次為指標進行供更換之用後即棄式者,或亦可為進行洗滌等予以反復使用之形態者。
在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的清掃用具,前述的傾斜部結構為連接於連結部,在與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與連結部連接的部位成為最大為佳。若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謀求保持體的各部位中特別是連結部及與此連結部連接的部位之強化。
在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的清掃用具,前述的把持部與保持體作成為不同體構造並且,在連結部,保持體側的第1連結部與把持部側的第2連結部能夠卡合為佳。又,第1連結部的結構,係對與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斷面形狀,具有沿著保持體延伸之底板部;從底板部的兩端部分別朝上方立設之立設部;在較底板部更上方的位置,延伸於立設部間之上板部;藉由底板部及立設部及上板部所區劃之區劃區域;及開口形成於上板部,使區劃區域與較上板部更上方的上方區域連通之開口部為佳。又,第2連結部的結構係具備有藉由插入於區劃區域進行卡合之插入部;及與插入部的上側連接並設置,且寬度較開口部的開口寬度窄之連接部,在插入部被插入於區劃區域之卡合狀態,連接部通過開口部而露出於前述上方區域為佳。若根據這樣的結構,針對連結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時,能夠防止表裏相反地連結的情況產生。即,即使對第1連結部使第2連結部上下反轉,將第2連結部的插入部插入至第1連結部的區劃區域,與插入部連接之連接部會成為阻礙,無法插入至區劃區域,故,能夠防止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以錯誤的形態連結。
在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的清掃用具,在前述的底板部與插入部對向的對向面中,於一方的面設有卡合突起,於另一方的面設有可與卡合突起卡合之卡合孔,藉由卡合突起及卡合孔的卡合,使把持部與保持體被相互地卡止為佳。若根據這樣的結構,從外部無法看到卡合突起及卡合孔,能夠提昇外觀上的設計性,並且能夠防止髒污、塵埃等附著於卡合突起、卡合孔,藉此能夠進行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之穩定的連接操作。
在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的清掃用具,較佳為前述的保持體之結構係從連結部並行而呈長軸狀且為複數個延伸。關於在此所稱的「並行」,為複數個保持體並置之形態即可,包含複數個保持體呈平行地配設之形態、隣接之2個保持體的間隔隨著朝向前端部側而縮小之形態等。若根據這樣的結構,在清掃體座的各保持體,能夠謀求保持體的可撓性的確保、和保持體基端側的部位之強化的作用同時存在。
又,本發明之清掃體座係裝設有使用於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體的長條狀的清掃體座,其具有與構成前述的各清掃用具之清掃體座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因此,若依據本發明之清掃體座,在清掃體座的1個或複數個保持體,可謀求該保持體的可撓性的確保、和該保持體中連結部側的部位之強化作用同時存在。又,若依據本發明之清掃體座,能夠謀求保持體的各部位中特別是連結部及與此連結部連接的部位之強化。又,若依據本發明之清掃體座,能夠防止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以錯誤的形態連結。又,若依據本發明之清掃體座,從外部無法看到卡合突起及卡合孔,能夠提昇外觀上的設計性,並且能夠防止髒污、塵埃等附著於卡合突起、卡合孔,藉此能夠進行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之穩定的連接操作。
以上所述,若依據本發明,針對在長條狀的清掃體座裝設有用來進行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體的清掃用具,提供有助於清掃作業的圓滑化之清掃體座。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清掃用具」的一實施形態之清掃用具100的結構。作為使用此清掃用具100進行拂拭清掃之清掃對象,可舉出例如獨棟住宅、公寓、大樓、工廠、車輛等之室內、室外、屋外的被清掃區域(地面、牆壁、窗戶、天花板、外壁面、家具面、衣服、窗簾、寢具、照明器具、家電製品等)、或人體的各構成部位之被清掃區域等。這些各種被清掃區域可舉出例如平面構造,亦可為作為曲面、凹凸面、階差面來構成。
圖1顯示將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清掃用具100之清掃體110及清掃體座120相互組裝前的斜視圖。如圖1所示,此清掃用具100係大致分成清掃體110與清掃體座120。
清掃體110係作成為具有拂拭清掃對象之被清掃區域的髒污的拂拭功能、掃取用之掃取功能、或刮取髒污之刮取功能的清掃體。此清掃體110,係在販賣時或未使用時作成為薄片狀到平板狀,而當使用時,被解開成為蓬鬆度高的狀態。詳細內容如後述,此清掃體110係如圖1所示,為平面視角呈長方形之薄片體,呈長條狀延伸於預定的長軸方向(長邊的延伸方向)之結構,並且,相互層積的清掃體本體111及保持薄片112藉由平行地(並行)延伸之熔著接合部113及熔著接合部114、114加以熔著接合。這些熔著接合部113及熔著接合部114、114,亦可為分別呈連續狀延伸之結構,亦可為斷續狀延伸之結構。又,這些熔著接合部113及熔著接合部114、114之延伸長度可因應需要加以適宜地選擇。
熔著接合部113及熔著接合部114、114所區劃之左右一對空間係構成作為供清掃體座120的保持體部分(後述的座本體130的保持板132、132)插入之被插入區域115、115。各被插入區域115係作成為具有可供座本體130的各保持板132插入之大小(插入寬度及插入深度)之形狀。又,在各被插入區域115,兩端部分的插入寬度大於中央部分的插入寬度的方式,調節熔著接合部114、114的接合寬度。在此所稱的清掃體110係相當於本發明之「清掃體」。再者,亦可因應需要,此清掃體110構成作為平面視角呈正方形等的其他形狀的清掃體。又,在此所稱的披插入區域115、115係相當於本發明之「被插入區域」。此被插入區域115、115,亦可藉由單一的被插入部分呈長條狀配設來構成,或亦可藉由複數個被插入部分呈斷續地配設來構成。
清掃體座120係前述結構的清掃體110可自由裝卸,構成作為由相互連接的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所構成之長條狀的構件。此清掃體座120係相當於本發明之「清掃體座」。手把部140係具備有呈長條狀延伸之手把本體141;及介裝於此手把本體141與座本體130之間的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手把本體141係作為供使用者所把持之部位。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係構成將手把本體141與座本體130呈固定狀連結中之手把本體141側的部位。在此所稱的手把部140至手把本體141係構成本發明之「把持部」。
座本體130係為具有可將清掃體110自由裝卸地保持的功能之部位。在此座本體130,設有介裝於與手把本體141之間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左右一對保持板132、132、及按壓板134。左右一對保持板132、132係構成為從座本體側連結部131朝前方隔著預定的間隔,在同一平面上呈平行(並行)延伸之長軸狀的板狀構件。即,座本體130,前端側被分成雙叉狀的叉子形狀。各保持板132的橫寬度,典型為設定成為對長軸方向呈一定或朝向前端呈狹窄寬度狀。在此所稱的保持板132、132係相當於本發明之「保持體」,又,在此所稱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係構成本發明之「連結部」。對於2支保持板132、132的斷面形狀,亦可作成為斷面呈圓形至多角形之棒形狀。
又,在各保持板132,於其外側緣部的前後二部位設有突部133、133。各突部133,其外形作成為朝保持板132的外側突出之楕圓形狀,其突出面作成為凸曲線形狀。又,各突部133之結構為具有用來提高弾性力而其中央部分作成為開口狀之中空部133a。按壓板134係構成為在左右一對保持板132、132隔著間隔朝前方延伸,並且朝下側成為凸形狀地彎曲而形成之板狀構件,且在其下面具備有卡止突部(未圖示)。
各保持板132係可插入至形成於清掃體110之對應的被插入區域115,具有在此插入狀態保持清掃體110之功能。在此插入狀態,各保持板132呈密接狀態滑接於清掃體110側的被插入區域115並嵌入,對清掃體110賦予固裝作用。又,前述般,由於在各被插入區域115,兩端部分的插入寬度構成為大於中央部分的插入寬度,故,在此插入狀態,各保持板132的前後的突部133、133隔著各被插入區域115的寬度窄之部分而配置於其兩側的寬度廣的部分,藉此對各保持板132賦予脫落防止作用。且,在此插入狀態,按壓板134從上方按壓清掃體110,並且,設置於其下面之卡止突部(未圖示)作為清掃體110的脫落防止部來發揮作用。藉此,在將各保持板132插入於清掃體110側的被插入區域115之插入狀態下,清掃體110可藉由座本體130確實地保持。
又,關於各保持板132的其他結構,參照圖2~圖8詳細說明如下。在此,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座本體130的保持板132的側面圖,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座本體130及其附近的平面圖。又,圖4係顯示圖3中的各保持板132的A-A線之斷面構造,圖5係顯示圖3中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B-B線之斷面構造。又,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座本體130及其附近的平面圖,用來顯示座本體側連結部131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構造。又,圖7係將圖6中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側的卡合突起138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側的卡合孔143之間的卡止構造以卡止前的狀態予以顯示之斷面圖,圖8係將圖6中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側的卡合突起138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側的卡合孔143之間的卡止構造以卡止狀態予以顯示之斷面圖。
如圖2及圖3所示,各保持板132之結構為在其保持板上面135具備有傾斜部136。此傾斜部136係為以與該保持板132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圖2中所示的高度H)是從先被插入於被插入區域115之前端部側(圖2中及圖3中的左側)朝向連結部側(圖2中及圖3中的右側)逐漸增加的方式傾斜之傾斜部分。再者,在此所稱的「與保持板132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典型為規定作為對通常的清掃作業狀態之保持板132的上下方向之高度。特別是此傾斜部136的連結部側係與座本體側連結部131連接,在與此座本體側連結部131連接之部位,傾斜部136的高度H成為最大的方式所構成。又,此傾斜部136的左右方向之寬度(圖3中所示的寬度D1)係從前端部側(圖2中及圖3中的左側)朝連結部側(圖2中及圖3中的右側)逐漸地擴張,在與座本體側連結部131連接之部位,寬度D1成為最大的方式所構成。即,本實施形態的傾斜部136係伴隨著朝向保持板132的前端部側,高度H減少而逐漸薄型化,且伴隨朝向前端部側,寬度D1漸減而逐漸被窄寬化。在此所稱的傾斜部136係相當於本發明之「傾斜部」。
若根據這樣的結構,由於伴隨朝向保持板132的前端部側,可撓性增加,故一方面可確保保持板132的可撓性,又,伴隨朝向保持體基端側,剛性、強度增加,故,另一方面能夠謀求保持板132的各部位中與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此座本體側連結部131連接之部位之強化,並且,能夠賦予座本體側連結部131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連接時的連接穩定性。藉此,可謀求清掃作業的圓滑化。再者,設置於保持板132之傾斜部136的高度H、寬度D1不限於直線狀增減的形態,亦可為曲線狀或階差狀增減的形態。又,傾斜部136,亦可形成於保持板132的延伸方向的大致全體範圍,或形成於一部分。又,亦可因應需要,採用傾斜部136不與座本體側連結部131連接之結構,例如在較座本體側連結部131更前方的部位形成傾斜部136的終端部分者。
又,如圖4所示,在各保持板132的保持板下面137,設有與朝上方突出之傾斜部136對應的部位被薄壁化至減厚度化之薄壁部137a。若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謀求各保持板132的輕量化。此薄壁部137a,亦可因應需要,適宜省略。
又,在本實施形態,關於清掃體座120的構造,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分別被作成為不同體構造,具有可相互自由組裝的結構。再者,關於清掃體座120的構造,除了將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分別作成為不同體構造之結構以外,亦可適宜採用將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予以一體成型之結構等。
關於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的不同體構造,如圖6所示,在手把本體141與座本體130被連結之連結部分,座本體130側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與手把本體141側的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能卡合。在此所稱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係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連結部」,又,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係相當於本發明之「第2連結部」。再者,詳細內容如後述,藉由設置於座本體側連結部131的上面之凸狀的卡合突起138、與設置於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底面之凹狀的卡合孔143卡合,形成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相互卡止之卡止狀態(亦稱為鎖定狀態)。又,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底面的各部位中,於較卡合孔143更前端部側(圖6中左側),設有用來將卡合突起138朝卡合孔143導引(誘導)用之導引孔144。
如圖5所示,座本體側連結部131係對與保持板132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斷面形狀,至少具備有底板部131a;立設部131b;上板部131c;區劃區域131d;以及開口部131e。底板部131a係構成作為沿著保持板132延伸的底板部分。立設部131b、131b係構成作為從底板部131a的兩端部分別朝上方立設之立設部分。上板部131c係構成作為在較底板部131a更上方的位置延伸於立設部131b、131b間之上板部分。區劃區域131d係限定作為底板部131a及立設部131b、131b及上板部131c所區劃之空間區域,藉此,形成至少從三方向包住插入體(插入部142a)而穩定地保持之構造(亦稱為「箱構造」至「袋構造」)。開口部131e係構成作為開口形成於上板部131c並使區劃區域131d與較上板部131c更上方的上方區域150即區劃區域131d外的區域連通之開口部分。在此所稱的底板部131a、立設部131b、上板部131c、區劃區域131d、開口部131e及上方區域150係分別相當於本發明之「底板部」、「立設部」、「上板部」、「區劃區域」、「開口部」及「上方區域」。
又,如圖5所示,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之結構為至少具備有插入部142a及連接部142b。插入部142a係作成為在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下側,從連接部142b朝外側延伸之凸狀的凸緣部分(鍔部分),構成作為利用插入於座本體側連結部131的區劃區域131d進行卡合之插入部分。連接部142b係構成作為與插入部142a的上側連接並設置且寬度較開口部131e的開口寬度D3窄之部位(寬度D2的部位)。在這樣的結構,在插入部142a被插入於區劃區域131d之卡合狀態,連接部142b透過開口部131e露出於上方區域150。在此所稱的插入部142a及連接部142b係分別相當於本發明之「插入部」及「連接部」。再者,這些插入部142a及連接部142b,可為一體構造,或亦可為可分離之不同體構造。
若根據這樣的結構,當進行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連結之際,能夠防止表裏相反地連結的情況產生。即,即使對座本體側連結部131使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上下反轉,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插入部142a插入於座本體側連結部131的區劃區域131d之情況,與插入部142連接之連接部142b也會成為阻礙,無法插入至區劃區域131d,故,能夠防止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以錯誤的形態連結。再者,在本實施形態,記載關於在底板部131a未形成有開口之情況,但,若為低於連接部142b的寬度之開口寬度的開口,則可同樣地獲得防止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以錯誤的形態連結之效果,因此也能夠將該開口設置於底板部131a。
又,針對設置於座本體側連結部131之凸狀的卡合突起138、與設置於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之凹狀的卡合孔143之卡合,伴隨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插入部142a插入到區劃區域131d之動作,插入部142a及底板部131a係在被限定了上下方向的移動之狀態,容許圖7中的箭號方向的滑動。此時,藉由使插入部142a沿著底板部131a的上面滑動,能夠將插入部142a圓滑地插入於區劃區域131d,藉此能夠賦予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連結之穩定感。又,在本實施形態,大致與設置於卡合突起138之卡合突起傾斜部138a的傾斜一致之形態的導引孔傾斜部144a係設置於導引孔144的終端。因此,在前述的滑動過程,卡合突起138被朝導引孔144的終端導引(誘導)後,導引孔傾斜部144a會搭載於卡合突起傾斜部138a,最終,卡合突起138會嵌入至卡合孔143。如此,形成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被相互卡止之卡止狀態(亦稱為鎖定狀態),結束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的連接。
再者,在卡合突起138嵌入於卡合孔143之卡合狀態,卡合突起立設部138b及卡合孔立設部143a係處於對卡止解除方向,呈面接觸之抵接關係,故,能夠防止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的連結狀態不注意被解除。又,若根據這樣的結構,在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的連接狀態,在從外部看不見的部位,具體而言為底板部131a與插入部142a的對向面中,一方的面之底板部131a的上面設有卡合突起138,另一方的面之插入部142a的下面(底面)設有卡合孔143,因此,從外部不會看到卡合突起138及卡合孔143,提昇外觀上的設計性,並且能夠防止髒污、塵埃等附著於卡合突起138、卡合孔143,藉此,能夠進行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的穩定連接操作。在此所稱的卡合突起138係相當於本發明之「卡合突起」,又,在此所稱的卡合孔143係相當於本發明之「卡合孔」。再者,亦可因應需要,在底板部131a的上面設置卡合孔143,而在插入部142a的下面設置卡合突起138。
又,關於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及座本體側連結部的材料,藉由不同種類的樹脂來構成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座本體側連結部131,或藉由具有不同硬度之樹脂來構成為佳。例如,能夠採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樹脂與聚丙烯(PP)樹脂之組合、聚縮醛樹脂與聚乙烯(PE)樹脂之組合、聚碳酸酯樹脂與聚丙烯(PP)樹脂之組合、丙烯酸樹脂與聚乙烯(PE)樹脂之組合等。若根據這樣的結構,在前述的滑動過程,能夠謀求減低相互抵接之構件彼此的磨損,並且,能夠圓滑地進行導引孔傾斜部144a搭載到卡合突起傾斜部138a之際的動作。
關於前述清掃體110的具體結構,參照圖9。圖9係顯示將清掃體110的積層部分離成各構成要素之狀態的斜視圖。
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清掃體110之結構,從圖9中上方的清掃對象側(亦稱為「下面側」或「裏面側」)依次層積清掃體本體111、保持薄片112,且清掃體本體111之結構,從清掃對象側(下面側)依次層積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纖維集合體111b、基材薄片111a。在此情況,保持薄片112及基材薄片111a係作成為隔著纖維集合體111b層積於與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下面側薄片)相反側之上面側薄片。
構成清掃體本體111之基材薄片111a、纖維集合體111b、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均作成為平面視角呈相同的長方形薄片狀,呈長條狀地延伸於清掃體110的長軸方向之結構。纖維集合體111b及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係構成具有刮取髒污的功能之刷毛狀部位,亦被稱為所謂的「刷毛部」。此清掃體110,亦可為以使用一次為基準之用後即棄形態者、亦可為既可在刷毛部保持從清掃對象的被清掃區域除去的垃圾、塵埃且以複數次使用為基準再進行更換之用後即棄形態者,或亦可為進行洗滌等之後可重複使用之形態者。又,在本實施形態,將清掃體110的清掃體本體111作成為將基材薄片111a、纖維集合體111b及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呈層積狀重疊之構造,但亦可作成為將此清掃體本體111附加纖維層、薄片之構造。
保持薄片112、基材薄片111a及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均具備有複數個延伸於與清掃體110的長軸方向交叉之方向的鋸齒狀的長條帶片(長條部分)。具體而言,針對保持薄片112,於與清掃體110的長軸方向交叉之方向,複數個長條帶片112a呈並列狀延伸。又,針對基材薄片111a,於與清掃體110的長軸方向交叉之方向,複數個長條帶片111d呈並列狀延伸,而針對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於與清掃體110的長軸方向交叉之方向,複數個長條帶片111e呈並列狀延伸。藉由將各薄片的長條帶片作成為鋸齒狀,達到容易鉤住垃圾並將其捕捉之清掃功能高的構造。再者,針對長條帶片的形狀,能夠適宜使用鋸齒狀、直線狀、曲線狀等中單一種類或複數種類的形狀。
其次,詳細說明關於形成前述基材薄片111a、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及保持薄片112之不織布的結構、及形成纖維集合體111b之纖維集合體的結構。
(不織布的結構)
關於基材薄片111a、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及保持薄片112,典型為皆可使用由熱熔融性纖維(熱可塑性纖維)所構成之薄片狀的不織布。即,這些基材薄片111a、清掃對象側薄片111c及保持薄片112亦被稱為「不織布薄片」。此不織布係為藉由機械性、化學性、熱等的處理,將纖維固化或糾纏來製作之薄片狀的結構物,可使熱可塑性纖維含於一部分而加以熔著(熔融)之不織布,且作為具有複數個長條帶片之形狀的不織布來構成的。作為熱可塑性纖維(熱熔融纖維),能夠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作為此不織布,可適宜使用藉由熱風法、紡黏法、熱熔接法、水針法、點式黏合法、熔噴法、縫編法、化學黏合法、針刺法等所製造者。再者,為了提昇清掃時的掃除功能,使用剛性高的不織布為佳。又,亦可使用胺甲酸乙酯、海綿、織布、網狀物、撕裂紗等的材料加工成長條帶狀者,來代替不織布。
(纖維集合體的結構)
另外,纖維集合體111b係為藉由纖維所構成之單一纖維構造體,或纖維在長度方向及/或徑方向聚集之纖維構造體(撚紗、紡紗、複數個長纖維被部分地或連接之紗材等)或該纖維構造體的集合體,且可使熱可塑性纖維含於一部並予以熔著(亦稱為「熔接」)之纖維集合體來構成。形成此纖維集合體111b之纖維係為紗、織物等的結構單位,作為比起粗度具有充分的長度之細且容易撓曲的形態者加以規定,其典型例為長的連續狀纖維作為長纖維(Filament),短的纖維作為短纖維(staple)。此纖維集合體111b的纖維結構係基端側被熔著接合部113及熔著接合部114、114所接合,並且,將該熔著接合部作為固定端,而將與該固定端對向之側(前端側)作為自由端,呈長條狀延伸於與清掃體110(或纖維集合體111b)的長軸方向交叉之方向。此纖維集合體111b,亦被稱為複數個纖維形成束狀之「纖維束」。
再者,在圖9所示的例子,記載關於藉由3個纖維層被重疊成層積狀,來形成纖維集合體111b之情況,但,此纖維層的數量可因應需要,作成為一個或複數個。此纖維集合體111b係具有以預定的平面、曲面等所構成之面構造,並且作為具某程度之厚度的立體形狀,或薄型薄片形狀來構成為佳。在此所稱的「纖維集合體」,其典型例為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龍、螺縈等作為材質,實用上,多數藉由對絲束(tow)開纖所獲得的長纖維(Filament)之集合體作為此纖維集合體來使用。特別是使用芯部分為聚丙烯(PP)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且覆蓋此芯部分的外面之鞘部分為聚乙烯(PE)的複合纖維來構成纖維集合體為佳。又,各纖維集合體,亦能以大致相同纖度的纖維來構成,或亦能為各纖維集合體包含不同的纖度之纖維的結構。
又,為了提昇清掃時的掃除功能,使用包含剛性高的纖維即纖度高的纖維之纖維集合體為佳。又,纖維集合體係為具有捲縮纖維之結構者為佳。在此所稱的捲縮纖維係構成為賦予有預定的捲縮處理之纖維,其為纖維彼此容易纏繞之構造。當使用這樣的捲縮纖維時,纖維集合體比起清掃體座裝設前的狀態變得更蓬鬆,且更容易將垃圾捕捉於捲縮部分之構造。本構造特別係藉由使用絲束纖維所形成的捲縮纖維能夠加以實現。
再者,作為纖維集合體,亦可使用將薄膜切割成帶狀並朝縱方向延伸之被稱為扁平紗、撕裂紗之熱可塑性薄膜樹脂朝與樹脂的定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分開,而將成為纖維狀之薄膜呈網眼狀地接合者。或作為纖維集合體,亦可使用熱風不織布等的蓬鬆度高、纖維密度低之不織布。
又,關於清掃體110的結構要素的種類、數量等,不限於前述例,亦可因應需要進行各種選擇。
(其他實施形態)
再者,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可進行各種應用、變形。例如,亦可實施應用前述實施形態之下述的各形態。
在前述實施形態,記載關於傾斜部136係伴隨從保持板132的前端部側朝向連結部側,高度及寬度逐漸增加之情況,但在本發明,若為相當於傾斜部136之部位之高度,伴隨從前端部側朝向連結部側至少增加之結構即可。在採用本結構之情況,針對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連結構造,不僅可採用在前述實施形態作過說明般,藉由將插入部142a插入於座本體側連結部131的區劃區域131d來從三方向予以保持,又藉由設置於底板部131a與插入部142a的對向面之卡合突起138及卡合孔143的卡合來鎖定成連結狀態之連結構造以外,亦可適宜採用該連結構造以外的構造。
又,在前述實施形態,記載說明關於保持板132具有傾斜部136之結構的情況,但在本發明,相當於傾斜部136之部位,亦可構成保持板132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傾斜部136本身亦可構成保持板132全體。
又,在前述實施形態,記載說明座本體130及手把部140分別為不同體構造之情況,但,對相當於座本體130之保持部與相當於手把部140之把持部作成一體構造之清掃體座,亦適用本發明。
又,在前述實施形態,記載說明關於使用薄片狀的不織布與纖維集合體來構成清掃體110之情況,但在本發明,亦可藉由薄片狀的不織布與纖維集合體中的任一方來構成清掃體。
又,在前述實施形態,記載說明關於具有2個保持板132之清掃體座120,但,相當於保持板132之構件的數量可因應需要加以適宜變更,例如對具備有1個或3個以上的保持體之清掃體座的結構,亦適用本發明。
100...清掃用具
110...清掃體
111...清掃體本體
111a...基材薄片
111b...纖維集合體
111c...清掃對象側薄片
111d、111e...長條帶片
112...保持薄片
112a...長條帶片
113、114...熔著接合部
115...被插入區域
120...清掃體座
130...座本體
131...座本體側連結部
131a...底板部
131b...立設部
131c...上板部
131d...區劃區域
131e...開口部
132...保持板
133...突部
133a...中空部
134...按壓板
135...保持板上面
136...傾斜部
137...保持板下面
137a...薄壁部
138...卡合突起
138a...卡合突起傾斜部
138b...卡合突起立設部
140...手把部
141...手把本體
142...手把本體側連結部
142a...插入部
142b...連接部
143...卡合孔
143a...卡合孔立設部
144...導引孔
144a...導引孔傾斜部
150...上方區域
圖1係顯示將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清掃用具100之清掃體110及清掃體座120相互組裝前的狀態的斜視圖。
圖2係本實施形態的座本體130的保持板132的側面圖。
圖3係本實施形態的座本體130及其附近的平面圖。
圖4係顯示圖3中的各保持板132的A-A線斷面構造之圖。
圖5係顯示圖3中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及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B-B線斷面構造之圖。
圖6係本實施形態的座本體130及其附近的平面圖,顯示座本體側連結部131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的構造。
圖7係將圖6中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側的卡合突起138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側的卡合孔143之間的卡止構造以卡止前的狀態予以顯示之斷面圖。
圖8係將圖6中的座本體側連結部131側的卡合突起138與手把本體側連結部142側的卡合孔143之間的卡止構造以卡止狀態予以顯示之斷面圖。
圖9係將圖1中的清掃體110分離成各構成要素之狀態的斜視圖。
120...清掃體座
131...座本體側連結部
132...保持板
133...突部
135...保持板上面
136...傾斜部
137...保持板下面
142...手把本體側連結部

Claims (18)

  1. 一種清掃用具,係使用於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用具,其特徵為:具備有:長條狀的清掃體座;及裝設於前述清掃體座之清掃體,前述清掃體座的結構係具有:供使用者把持之把持部、和從與前述把持部連結之連結部呈長軸狀地延伸之保持體,藉由將前述保持體插入於設置在前述清掃體之被插入區域,來保持前述清掃體,前述保持體的結構係具有傾斜部,該傾斜部是以與該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從先被插入至前述被插入區域的前端部側朝向前述連結部側增加的方式傾斜,前述保持體的下面係具有藉由將與前述傾斜部對應的部位薄壁化或予以減厚度化所構成之薄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傾斜部之結構為連接於前述連結部,構成為與前述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在與前述連結部連接之部位成為最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保持體係在該保持體的延伸方向,同時具有:形成於接近前述連結部之側之補強部;和形成於從前述連結部分離之側之可撓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用具,其中, 前述傾斜部係設置於前述保持體的延伸方向的大致全體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傾斜部係對其高度的增減,呈直線狀增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傾斜部係對其高度的增減,呈曲線狀增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把持部與前述保持體作成為不同體構造,並且,在前述連結部,位於前述保持體側的第1連結部可與位於前述把持部側的第2連結部卡合,前述第1連結部的結構係對與前述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斷面形狀,具有沿著前述保持體延伸之底板部;從前述底板部的兩端部分別朝上方立設之立設部;在較前述底板部更上方的位置,延伸於前述立設部間之上板部;藉由前述底板部及立設部及上板部所區劃之區劃區域;及開口形成於前述上板部,使前述區劃區域與較前述上板部更上方的上方區域連通之開口部,前述第2連結部的結構係具備有藉由插入於前述區劃區域進行卡合之插入部;和與前述插入部的上側連接並設置,寬度較前述開口部的開口寬度窄的連接部,在前述插入部已被插入於前述區劃區域之卡合狀態,前述連接部透過前述開口部露出於前述上方區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底板部與前述插入部對向的對向面中,於一方的 面設置有卡合突起,而於另一方的面設置有可供前述卡合突起卡合之卡合孔,藉由前述卡合突起及卡合孔的卡合,使前述把持部與前述保持體相互地卡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用具,其中,前述保持體之結構係呈複數個,並從前述連結部並行且呈長軸狀延伸。
  10. 一種清掃體座,係供使用於清掃對象的清掃之清掃體裝設的長條狀的清掃體座,其特徵為:具有供使用者所把持之把持部、和從與前述把持部連結之連結部呈長軸狀延伸之保持體,藉由將前述保持體插入於設置在前述清掃體之被插入區域,來保持前述清掃體,前述保持體係具有傾斜部,該傾斜部是以與該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從先被插入至前述被插入區域的前端部側朝前述連結部側增加的方式傾斜,前述保持體的下面係具有藉由將與前述傾斜部對應的部位薄壁化或予以減厚度化所構成之薄壁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傾斜部之結構為連接於前述連結部,構成為與前述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高度在與前述連結部連接之部位成為最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保持體係在該保持體的延伸方向,同時具有:形 成於接近前述連結部之側之補強部;和形成於從前述連結部分離之側之可撓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傾斜部係設置於前述保持體的延伸方向的大致全體範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傾斜部係對其高度的增減,呈直線狀增減。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傾斜部係對其高度的增減,呈曲線狀增減。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把持部與前述保持體作成為不同體構造,並且,在前述連結部,位於前述保持體側的第1連結部可與位於前述把持部側的第2連結部卡合,前述第1連結部的結構係對與前述保持體的延伸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斷面形狀,具有沿著前述保持體延伸之底板部;從前述底板部的兩端部分別朝上方立設之立設部;在較前述底板部更上方的位置,延伸於前述立設部間之上板部;藉由前述底板部及立設部及上板部所區劃之區劃區域;及開口形成於前述上板部,使前述區劃區域與較前述上板部更上方的上方區域連通之開口部, 前述第2連結部的結構係具備有藉由插入於前述區劃區域進行卡合之插入部;和與前述插入部的上側連接並設置,寬度較前述開口部的開口寬度窄的連接部,在前述插入部已被插入於前述區劃區域之卡合狀態,前述連接部透過前述開口部露出於前述上方區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底板部與前述插入部對向的對向面中,於一方的面設置有卡合突起,而於另一方的面設置有可供前述卡合突起卡合之卡合孔,藉由前述卡合突起及卡合孔的卡合,使前述把持部與前述保持體相互地卡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清掃體座,其中,前述保持體之結構係呈複數個,並從前述連結部並行且呈長軸狀延伸。
TW098116205A 2008-05-15 2009-05-15 Cleaning utensils, cleaning body TWI457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8877A JP5235493B2 (ja) 2008-05-15 2008-05-15 清掃用具、清掃体ホル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6180A TW201016180A (en) 2010-05-01
TWI457107B true TWI457107B (zh) 2014-10-21

Family

ID=4131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6205A TWI457107B (zh) 2008-05-15 2009-05-15 Cleaning utensils, cleaning bod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38690B2 (zh)
EP (1) EP2305090B1 (zh)
JP (1) JP5235493B2 (zh)
KR (1) KR101468550B1 (zh)
CN (1) CN102098950B (zh)
AU (1) AU2009247447B2 (zh)
TW (1) TWI457107B (zh)
WO (1) WO20091391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5194B2 (ja) * 2009-05-21 2014-02-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ハンディモップ
JP5964569B2 (ja) * 2011-10-04 2016-08-03 株式会社テラモト 清掃具用のホルダ、および清掃具
JP6133612B2 (ja) * 2013-02-07 2017-05-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5484622B1 (ja) * 2013-02-07 2014-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6470036B2 (ja) * 2014-12-25 2019-02-13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7008553B2 (ja) * 2018-03-20 2022-01-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2020044133A (ja) * 2018-09-19 2020-03-26 株式会社ダスキン モップ
JP7219448B2 (ja) * 2018-12-07 2023-02-08 東和産業株式会社 柄付き清掃具
JP7433650B2 (ja) 2020-08-31 2024-02-20 アズマ工業株式会社 清掃具
US11564549B1 (en) * 2021-09-17 2023-01-31 Carl Freudenberg Kg Multidirectional dusting too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3311A (ja) * 1997-05-26 1998-12-08 Lion Corp 掃除具
US5953784A (en) * 1995-08-01 1999-09-21 Kao Corporation Cleaning cloth and cleaning apparatus
JP2007167425A (ja) * 2005-12-22 2007-07-05 Kao Corp 清掃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7477B2 (ja) 1995-12-08 1999-11-15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H09154971A (ja) * 1995-12-01 1997-06-17 Hatsuta Seisakusho:Kk 消火器
JP4785369B2 (ja) * 2004-11-16 2011-10-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3784A (en) * 1995-08-01 1999-09-21 Kao Corporation Cleaning cloth and cleaning apparatus
JPH10323311A (ja) * 1997-05-26 1998-12-08 Lion Corp 掃除具
JP2007167425A (ja) * 2005-12-22 2007-07-05 Kao Corp 清掃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8950B (zh) 2014-11-05
JP5235493B2 (ja) 2013-07-10
WO2009139175A1 (ja) 2009-11-19
JP2009273729A (ja) 2009-11-26
US8438690B2 (en) 2013-05-14
KR20110011687A (ko) 2011-02-08
AU2009247447B2 (en) 2014-11-27
AU2009247447A1 (en) 2009-11-19
EP2305090B1 (en) 2016-08-10
EP2305090A4 (en) 2012-12-12
CN102098950A (zh) 2011-06-15
EP2305090A1 (en) 2011-04-06
TW201016180A (en) 2010-05-01
US20110203068A1 (en) 2011-08-25
KR101468550B1 (ko)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7107B (zh) Cleaning utensils, cleaning body
JP5048375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5048376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4709105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4731433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4869984B2 (ja) 清掃用具
US9072420B2 (en) Cleaning tool
JP4823105B2 (ja) 清掃用具及び清掃体
TW201012427A (en) Cleaner and cleaning body
TWI551257B (zh) Cleaning tool holder, cleaning tool
JP5048274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5147909B2 (ja)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