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5429B - 張力傳送器 - Google Patents

張力傳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5429B
TWI455429B TW097138056A TW97138056A TWI455429B TW I455429 B TWI455429 B TW I455429B TW 097138056 A TW097138056 A TW 097138056A TW 97138056 A TW97138056 A TW 97138056A TW I455429 B TWI455429 B TW I4554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line
belt
abutting
sl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8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9763A (en
Inventor
Susumu Nago
Yasunori Noda
Makoto Tamai
Naohiro Hirayama
Masaru Kuraishi
Original Assignee
Toenec Corp
Nagaki Sei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enec Corp, Nagaki Seiki Kk filed Critical Toen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29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9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5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54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0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6Suspensions for lines or cables along a separate supporting wire, e.g. S-hook
    • H02G7/10Flexible members or lashings wrapped around both the supporting wire and the line or cable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Description

張力傳送器
本發明有關於在架設、架線接戶線等之際,對作為對象構件之接戶線傳送張力的張力傳送器。
接戶線一般亦稱DV線,多數情況如圖7所示之接戶線c,架線於電線桿a與住家b之間。如此接戶線c的架空拉線工程,通常在住家b的安裝點d處將由未圖示支撐器支撐接戶線c之一端。然後,將接戶線c之另一端側上拉至電線桿a的安裝點e側,在拉到附近後再由未圖示之支撐器支撐而架線。所架線的接戶線c,其架空長度一般約10m~50m左右,平均約20m左右,依照各電力公司的配電規定,對架線狀態的鬆弛度α各有規定。具體而言,因電線粗細在3.2mm2 以下、14mm2 以上等範圍內變化,且依季節變遷而有所差異,但大略設為架空全長的2~4%。為能確保具有此種鬆弛度α的架線,必需對接戶線c施加較大的張力。
為能將如此較大的張力傳送給接戶線c,並將另一端側上拉並拉到電線桿a的安裝點e側附近,因應100V低壓線用由2、3條電線輕撚絞而形成較細於前述粗度且耐外力性較低的接戶線c,不使用通稱凸輪滾子、在金屬構件間夾緊的緊線器,而如圖5所示,採用以纖維構成而通稱為纖維繩索f捲繞在一端側而傳送張力的方式。
為能利用此種繩索f的捲繞而將必要的張力傳送給接戶線c,如圖5所示,將繩索f一端以金屬製縛緊線g緊縛於接戶線c,在繩索f上從緊縛位置起朝張力側隔開間隔而捲繞3處以上,在中途處以較簡單的捲繞方式,在張力側始點h則特別施以複雜之捲繞使其不易滑動,且在反張力側終點i則施以略複雜之捲繞使其大致不易滑動,藉此將繩索f所直接或間接承受的張力傳送給接戶線c。此時,在張力傳送初期,繩索f對接戶線c的捲繞部藉由張力而繞緊於接戶線c之周圍而將接戶線c緊固,因而不滑動而可確實達成張力之傳送。
對繩索f直接傳送張力,如圖1中假想線所示,對於具有如圖7所示對接戶線c之連接部j的繩索f,將已連接於該連接部j的繩索f通過支撐在電線桿a安裝點e附近的滑輪h,藉由以人工將下垂的繩索f另一端向下拉等方式而實施。但,亦可取代人工,改為使用捲取機、或使用通稱「吊猴」的手動操作之張線器等。此外,亦可在繩索f之另一端側設置連結環、鉤等連結器,將其連結於各種拉線源頭,以將接戶線c另一端側上拉而拉近。
該等情況無論何者,對接戶線c捲繞繩索f的作業皆屬地面作業,在如假想線所示接戶線c之另一端側尚未被上拉時進行。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從將另一端側在某程度上朝電線桿a側上拉而拉近的準備架線狀態,到張線達滿足既定鬆弛度α為止的階段,則對處於準備架線狀態的接戶線c捲繞繩索f而施行張線作業。此情況下,對接戶線c捲繞繩索f之作業則如圖6所示為高處作業。
再者,使用電纜吊索架線而鋪設電纜時,已知有採用在前端部繫結第1、第2拉索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簡述此部分,首先,將第1、第2拉索通過該等始端及終端所對應的始、終端側電線桿和在其間的中間電線桿之槽輪後,將第2拉索的始、終端繫結於其所對應的始、終端電線桿上。接著,利用撐架(swivel)將第1拉索的始端連接於電纜吊線之後,再將第1拉索的終端安裝於懸架上。然後,藉由朝終端側牽引第1拉索,將電纜吊線延伸拉長而鋪設。接著,利用撐架將第2拉索的始端部連接於電纜之後,將第2拉索安裝於懸架上並牽引,而將電纜架設於槽輪上。架設後,由作業員使用桶式吊車將電纜從槽輪上拆卸,並使用電纜吊架(cable hanger)在電纜吊線上安裝電纜。最後,形成電纜由電纜吊架懸吊在電纜吊線上的狀態。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17011號公報
但是,習知將繩索f一端捲繞於接戶線c上並傳送張力的方式,首先將繩索f一端利用縛緊線g緊縛於接戶線c上,且必需在考慮滑動難易度之下從繩索f的上述緊縛部起朝張力側在接戶線c上例如相隔間隔3處,施以的複雜捲繞作業,因而有作業較煩雜且耗費長時間、無法提升作業效率的問題。特別在如圖6所示之高處作業時將構成問題。該等作業性的問題,在接戶線c架線後拆卸繩索f時也同樣會發生,且拆卸時無法避免高處作業。
再者,在架線作業後,對於繩索f從接戶線c利用縛緊線g將繩索f一端緊縛於接戶線c的部分,為能在上述張力傳送時可保證繩索f的繞緊,必需施加相當強力的緊縛,使繩索f不會從藉縛緊線g緊縛部脫落,因而在絞股線與較細的縛緊線g交叉部處緊縛於被覆,而施加局部的強大外力於被覆及其內部之線,繩索f的繞緊力在繩索f與絞股線的交點處,亦對接戶線c被覆與內側之線施加局部的較強外力,因而容易損傷接戶線c,且在架線之後仍對接戶線c持續施加強大的張力,因而容易造成絞股線間之損傷。
再者,採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架線方法,則不僅作業程序繁複,且作業亦過於複雜。
如以上的情況,對旁路之電纜等其他電纜、電線施行架設、架線作業時亦同樣會發生。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對接戶線等架設、架線的對象構件,可簡單且作業性佳地裝卸,且安裝時的張力傳送性高之張力傳送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張力傳送器係在對接戶線等架設、架線的對象構件施行架設、架線之時,將架設、架線作業時的張力傳送給接戶線的張力傳送器;其主要特徵在於:其具備有:從側邊緊貼對象構件的緊貼體;以及一端固著成靠近該緊貼體一端在另一端之自由端側直接或間接承接架設、架線時之張力的張力傳送帶;而張力傳送帶之自由端側從對於緊貼體之固著部處起朝緊貼體對於對象構件的緊貼面側延伸而捲繞於對象構件,緊貼體在靠近另一端處具有狹縫,藉以從側邊收受口由寬度方向收受張力傳送帶,而達到從對於對象構件施行上述捲繞的緊貼面側起至反緊貼面側之拉出狀態。
如此構成中,自緊貼體朝該對象構件靠緊貼面側延伸的張力傳送帶,將緊貼體靠固著部側捲繞於作為張力傳送對象的接戶線等對象構件周圍,且在必要時,將該捲繞的張力傳送帶朝對象構件自由端側拉出,藉此在靠近緊貼體固著有張力傳送帶的一端處,將緊貼面側拉近於對象構件。捲繞於對象構件上的張力傳送帶朝該對象構件捲繞部拉出的中途部分,並不進行繞過或通過較遠的自由端側之作業,而是相對於靠近緊貼體另一端的狹縫,通過緊貼體側邊的收受口而進入緊貼體寬度方向的狹縫深處。藉由張力傳送帶中途進入該狹縫中,張力傳送帶相對於緊貼體,呈自捲繞於對象構件之緊貼面側起朝反緊貼面側的拉出狀態。此情況下,張力傳送器呈安裝於對象構件之狀態,若相對於緊貼體而以手將張力傳送帶自由端側朝上述拉線側拉出,則對象構件靠近緊貼體的另一端,便隨朝該緊貼面側的拉近而提高對象構件的捲繞度,所以可獲得更穩定的安裝狀態。
處於此種安裝狀態的張力傳送器,若為了上拉、拉近、或為了架線於電線桿安裝點等,而對張力傳送帶自由端側直接或間接施加張力,配合張力傳送帶在上述安裝狀態下,張力傳送帶在對象構件上的捲繞度,以及捲繞接觸面積的大小,而增加摩擦阻力,因而繞緊於對象構件周圍,隨緊貼體更進一步朝對象構件側拉近,以及張力傳送帶朝對象構件捲繞部的張力側延伸,而以面壓接於對象構件周圍,可確實地將張力傳送給對象構件。
上述情況下,更進一步,在朝所收受張力傳送帶的自由端側施加張力時,狹縫容許張力傳送帶在長度方向之滑動。
如此構成中,除上述之外,更進一步,為使對張力傳送帶在從緊貼體狹縫朝平行於緊貼體與對象構件的拉出方向上呈穩定狀態,雖在將張力傳送帶從緊貼體的緊貼面側朝通過狹縫的反緊貼面側拉出時,對張力傳送帶所施加的張力會造成Z狀彎折而成為處理阻力的原因,但藉由狹縫容許張力傳送帶的長度方向滑動,可不必為了減輕此種處理阻力而對張力作用方向特別下工夫,便能達成順暢地以張力將緊貼體拉近對象構件側、並以張力傳送帶繞緊對象構件。
上述中,更進一步,緊貼體之緊貼面形成沿對象構件的凹面。
如此構成中,除上述之外,更進一步,藉由將緊貼體之緊貼面形成為沿對象構件的凹面,可發揮自動對準對象構件的中心之功能,不會出現張力傳送帶偏離對象構件之捲繞部外的偏心情況,且易於在穩定覆蓋狀態下緊貼,不會因安裝失敗而導致張力傳送不良,可保護對象構件上的張力傳送帶捲繞部,使其在架空拉線工程中等不受萬一發生之外力影響。
上述中,更進一步,狹縫具有從緊貼體的側邊收受口朝另一端側依序位移的彎折形態側邊狹縫區域,其連接於大致朝向緊貼體寬度方向的中央狹縫區域。
如此構成中,除上述之外,更進一步,藉由將在狹縫靠緊貼體側邊的收受口上收受張力傳送帶中途部分之側邊狹縫區域,形成為從收受口朝另一端側依序位移的彎折形態,藉此對進入達大致朝向其所連接緊貼體寬度方向的中央狹縫區域並朝自由端側拉出,或受張力所作用的張力傳送帶,可滿足相對於其拉出方向具有相反於拉出方向之位移而朝向緊貼體側邊之收受口的關係,可防止發生張力傳送帶從中央狹縫區域朝側邊狹縫區域側竄逃、並從側邊狹縫區域通過收受口再從狹縫中脫落的狀況發生。尤其在張力傳送帶未充分進入達中央狹縫區域而尚位於側邊狹縫區域處時,或在僅部分懸掛狀態下進行拉出時,或即使施加有張力,但側邊狹縫區域因彎折形態而作用於張力傳送帶時,當從狹縫拉出時,朝長度方向的壓接力仍將產生朝中央狹縫側的分力,使張力傳送帶仍朝中央狹縫區域側移動。
上述中,更進一步,張力傳送帶在從對於緊貼體之固著部處起朝緊貼體之反緊貼面側延伸後,通過設於緊貼體之長孔,延伸至緊貼體之緊貼面側。
此種構成中,除上述之外,更進一步,對張力傳送帶自由端側所賦予的張力,直接作用於張力傳送帶對緊貼體的固著部,藉此可分散為對位於前方緊貼體上之長孔的張力傳送帶貫穿部之處理阻力、以及因該處理阻力所衍生從張力傳送帶固著部至貫穿部而因對反緊貼面的壓接所發生拉出摩擦阻力,因而降低,並可緩和張力集中於固著部的情形。
上述中,更進一步,長孔係對於緊貼體之長度方向保持傾斜。
此種構成中,除上述之外,更進一步,將從固著部延伸的張力傳送帶拉出,使其從緊貼體的反緊貼面側通過長孔而朝緊貼面側延伸,以供捲繞對象構件之用,因為張力傳送帶依循緊貼體的長孔方向傾斜於緊貼體及對象構件長度方向而朝緊貼面側延伸,因此可輕易地捲繞於對象構件並沿斜方向無阻礙且不會起皺而順暢地捲繞。
上述中,更進一步,張力傳送帶之一端靠近緊貼體一邊,在平行於緊貼體長度方向上固著;長孔設置於靠近緊貼體相對向於張力傳送帶之一端固著部的另一邊。
如此構成中,除上述之外,更進一步,張力傳送帶從一端靠近緊貼體一邊且平行於緊貼體長度方向的固著部,朝相對向於另一邊的長孔,沿緊貼體寬度方向,藉由通過長孔之部分朝對象構件捲繞側大幅轉換方向而由自由端側承接張力,因而該張力從張力傳送帶捲繞對象構件的方向通過長孔部,從朝緊貼體寬度之方向大幅轉換方向為朝向固著部,以大幅分散在長孔部處的較大處理阻力,可更進一步緩和集中於固著部的情形。
本發明的張力傳送器,藉由張力傳送帶從緊貼體朝緊貼面側延伸而對作為張力傳送對象之對象構件的單純捲繞,以及從該捲繞部拉出的張力傳送帶中途部分不繞道自由端側以外的遠程繞線、或貫穿長度方向的作業而從側邊朝靠近緊貼體另一端之狹縫的單純進入,且依照相反的順序,可以作業效率佳地從對象構件上拆卸,可縮短架空拉線工程等架設、架線作業所需要的時間。
再者,在安裝狀態下,藉由對從緊貼體的狹縫朝反緊貼面側拉出的張力傳送帶所施加的拉出或張力,使張力傳送帶在緊貼體靠固著部處與狹縫之間張緊,隨緊貼體朝對象構件側拉近,而繞緊於對象構件周圍並以面壓接,不會出現如繩索等在交叉而繞緊對象構件時所發生的局部壓迫情形,所以,對象構件不會遭受損傷,亦可毫無困難地在與對象構件之間獲得較大摩擦力,可輕鬆且無滑動地將張力傳送帶自由端側所施加的張力確實傳送給對象構件,能順暢且效率佳地施行架空拉線工程等架設、架線。
以下,參照圖1~圖4說明本發明張力傳送器的實施形態,俾供理解本發明。
本實施形態的張力傳送器如前述,為在電線桿與拉線對象的住家等之間,對主要為撚絞低壓用2條或3條線而成的接戶線進行架線之際,將架線作業時的張力傳送給接戶線的張力傳送器之一例。惟,並不僅局限於此,本發明亦可適用於涵蓋旁路電纜等其他電纜、電線等在內的類似架線、架設作業。
圖1(a)、(b)所示一例的張力傳送器1,如圖2所示,具備有:從側邊緊貼著作為對象之接戶線2的緊貼體3、以及一端固著於靠近該緊貼體3一端而另一端為自由端側且直接或間接承接架線時之張力的張力傳送帶4。此處,緊貼體3及張力傳送帶4在架空拉線工程中,為以接戶線2為作業對象的電氣工程構件,因而就從電氣安全的觀點,通常均使用絕緣素材。
緊貼體3例如在張力傳送帶4對其施加張力下,藉由靠近緊貼體3一端與靠近另一端間所產生的張緊作用,將張力傳送帶4如圖2所示繞緊著接戶線2外圍,並對接戶線2傳送架線用的張力,為確保足以承受的強度,以聚碳酸酯製成,且將厚度設定為5mm左右。此外,將其形狀設為包圍接戶線2外圍大約半周的截面半圓形狀,以提高彎曲剛性。藉此,形成凹溝狀的緊貼面3a,如圖2所示,在緊貼於接戶線2時發揮相互間的中心對準功能,可無偏心而穩定。另外,緊貼面3a的圓弧半徑相對於接戶線2如前述的粗度而具有25mm左右的餘隙。反緊貼面3b亦與緊貼面3a呈同心,半徑設為30mm左右。
張力傳送帶4例如繞緊著接戶線2外圍並傳送張力,必需具有容易捲繞的可撓性與柔軟性、對張力的耐久性等特性,故使用由聚酯纖維的編織組織物、或針織組織物形成的平面帶。雖亦可為編織組織,但必需設為可抑制延伸之物,否則在對接戶線2繞緊、或將緊貼體3朝接戶線2側拉近時可能遭到困難。此外,即使是平面帶,為求在長度方向上的防滑,而形成略具凹凸的表面組織,藉此在對張力傳送帶4賦予張力時、在繞緊著接戶線2外圍而施行張力傳送時可有效防滑。但是,必需設定為在對接戶線2的絞股線作用局部性外力時不會造成損傷的硬度與凹凸程度。
尤其本實施形態之張力傳送器1的張力傳送帶4,如圖1(a)、(b)所示,其自由端側從對緊貼體3的固著部5起朝緊貼體3靠接戶線2的緊貼面3a側延伸,該自由端側如圖2所示呈捲繞於接戶線2上的狀態。對應於此,緊貼體3如圖1(a)、(b)所示,在靠近另一端處設有將從側邊收受口6a收受張力傳送帶4的狹縫6,形成從接戶線2受上述捲繞的緊貼面3a側朝反緊貼面3b側拉出之狀態。
延伸至緊貼體3之緊貼面3a側的張力傳送帶4,基本上處於不受緊貼體3與其他限制的自由狀態,張力傳送帶4則自由地捲繞於接戶線2外圍。例如圖3、圖4所示,在緊貼體3靠固著部5側捲繞作為張力傳送對象的接戶線2外圍,且當需要捲繞該張力傳送帶4時,藉由將接戶線2朝自由端側拉出或賦予張力,而在靠近緊貼體3固著有張力傳送帶4的一端處,將該緊貼面3a側朝接戶線2拉近。
捲繞在接戶線2上的張力傳送帶4,在不需於拉出中途部分繞線至較遠自由端側、或通過長度方向之作業下,將自接戶線2靠捲繞部7的捲繞終端對位於靠近緊貼體3另一端的狹縫6,通過該緊貼體3側邊的收受口6a,並進入緊貼體3寬度方向的狹縫深處。藉由該張力傳送帶4之中途從寬度方向進入狹縫6,使張力傳送帶4從緊貼體3自捲繞於接戶線2的緊貼面3a側起朝反緊貼面3b側拉出,呈如圖2所示的狀態。
藉此張力傳送器1呈安裝於接戶線2之狀態,若以手將張力傳送帶4的自由端側,相對緊貼體3而朝上述拉線側拉出,則隨著緊貼體3靠接戶線2的另一端被朝緊貼面3a側拉近,而提高對接戶線2的捲繞度,而獲得更穩定的安裝狀態。
處於此種安裝狀態的張力傳送器1,若對張力傳送帶4自由端側直接或間接施加朝電線桿安裝點上拉、或拉近、或架線作業用的張力,配合張力傳送帶4在上述安裝狀態下張力傳送帶4對接戶線2之捲繞度與捲繞接觸面積大小,可增加摩擦阻力,隨此情形,從圖4所示狀態轉變為圖3所示狀態,繞緊接戶線2之周圍,隨緊貼體3更進一步被朝接戶線2側拉近,以及張力傳送帶4對接戶線2的捲繞部7朝張力側延伸,而以面壓接於接戶線2周圍,可確實將張力傳送給接戶線2。
由以上的結果,從緊貼體3朝緊貼面3a側延伸的張力傳送帶4單純捲繞於作為張力傳送對象的接戶線2,則從捲繞部7拉線的張力傳送帶4中途部分,在不必遠繞至自由端側的繞線或通過長度方向的作業之下,即可從側邊單純進入靠近緊貼體3端的狹縫6,且依相反的順序,便可作業效率佳地裝卸於作為對象的接戶線2,可縮短架空拉線工程所需要的時間。
再者,在安裝狀態下,藉由對從緊貼體3的狹縫6朝反緊貼面3a側拉出的張力傳送帶4所施加的拉出或張力,張力傳送帶4在緊貼體3靠固著部5端與狹縫6間呈張緊狀態,隨緊貼體3朝對象接戶線2側拉近,而繞緊並以面壓接於對象接戶線2周圍,故不會產生如繩索等交叉並繞緊於作為對象之接戶線2時的局部壓迫,所以,不會傷及作為對象的接戶線2,可在與作為對象之接戶線2間無阻礙地獲得大摩擦力,可輕鬆且無滑動地確實將對張力傳送帶4自由端側所施加的張力傳送給作為對象的接戶線2,可順暢且效率佳地進行架空拉線工程。
但是,圖4中將緊貼體3與捲繞著張力傳送帶4的接戶線2繪製呈大幅拉離開狀態,以明示緊貼體3與在接戶線2上所捲繞張力傳送帶4間的關係,此狀態下,將張力傳送帶4之自由端側從狹縫6拉出並將緊貼體3拉近接戶線2側,將張力傳送帶4繞緊至可對接戶線2傳送張力之狀態等作業均為不便。
即,在獲得前述張力傳送狀態之下,張力傳送帶4對接戶線2的捲繞若實施在張力傳送帶4靠緊貼體3端的固著部5側,則對張力傳送狀態的繞緊作業較佳,只要將靠緊貼體3側繞線於接戶線2周圍,便可以較小的繞線區域簡單地達成,即使將張力傳送帶4之自由端側折返,只要處於捲取狀態,仍可縮小捲繞所必要的繞線區域而簡單達成。
尤其當接戶線2被支撐於空中時,雖屬高處作業但操作員因接戶線2穩定而可空出雙手,因而隨張力傳送帶對接戶線2的捲繞,以及緊貼體3朝接戶線2側的拉近,便可輕易地對接戶線2安裝張力傳送器1。另一方面,即使在接戶線2橫躺於地面上時,只要使接戶線2所需部分浮起並支撐,即使在地面上作業,仍可如同上述高處作業的情況,在空出雙手的狀態下進行安裝作業。
再者,即使保持接戶線2橫躺於地面上的狀態,亦可以單手在緊貼體3緊貼著接戶線2之下將接戶線2拉上的狀態下,以另一隻手將朝緊貼體3的緊貼面3a側延伸的張力傳送帶4捲繞於接戶線2周圍後,而將從該捲繞部7拉出的張力傳送帶4中途,通過收受口6a而在寬度方向進入狹縫6的狹縫深處,即可使張力傳送器1成為安裝狀態並呈穩定,之後再以雙手將緊貼體3拉近接戶線2側,而使張力傳送帶4繞緊接戶線2,便可毫無困難地達成將張力傳送器1安裝成張力傳送狀態。例示其中一實施例,當上述張力傳送帶4的寬度為33mm左右時,設定為3次左右的捲繞次數,即可充分傳送低壓用接戶線2架線時所需要的張力。但是,並不僅侷限於此。
另外,在將張力傳送帶4捲繞於接戶線2時,或在反捲拆除時,緊貼體3如圖3所示,藉由將另一端側從接戶線2拉開,便可輕易地施行捲繞、反捲拆除作業,只要在捲繞初期將緊貼體3一端側拉近於接戶線2,便可輕易地在接著的捲繞作業時達成可傳送初期張力的程度,且在捲繞完成時,在使張力傳送帶4進入狹縫6並拉出之際,將緊貼體3另一端側簡單地朝接戶線2側拉近,便可處於既定的安裝狀態。
在此,將狹縫6設定為對所收受的張力傳送帶4自由端側未施加張力時,容許張力傳送帶4朝長度方向滑動之狀態。藉此,施加於張力傳送帶4的張力,相對於張力傳送帶4,在平行於從緊貼體3之狹縫6拉出緊貼體3及接戶線2的方向上呈穩定,雖將張力傳送帶4從緊貼體3的緊貼面3a側通過狹縫6而朝反緊貼面3b側的拉出,將產生如圖2所示Z狀彎折而成為處理阻力的肇因,但藉由狹縫6容許張力傳送帶在長度方向上的滑動,可減輕此處理阻力,因此不必在張力的作用方向特別下工夫,便可順暢地充分達成藉由張力將緊貼體3朝接戶線2側拉近,並將張力傳送帶4繞緊接戶線2。圖1(a)、圖2所示情況,朝狹縫6靠反緊貼面3b側的開口成為張力側的開口緣,即在從狹縫6的拉出狀態下,被賦予張力的張力傳送帶4,在承接較強處理阻力且成為角落的開口緣處,形成截面近乎半圓狀的突條6b,藉由該突條6b使上述角落形成不帶角的圓形,可使張力傳送帶4易於滑動,且大幅降低處理阻力。
結果,被賦予張力時的張力傳送帶4,相對於狹縫6,在不承受較大處理阻力與損傷之下,可順暢地滑動,並配合在與緊貼體3靠固著部5端之間所賦予的張力大小而繞緊,可將所賦予的張力在不滑動之情況下確實地傳送給接戶線2。所以,亦可提高接戶線2之架線作業本身的作業效率。
再者,狹縫6具有呈彎折形態的側邊狹縫區域6c,從緊貼體3的側邊收受口6a起朝另一端側依序位移,大致在緊貼體3的寬度方向連接於中央狹縫區域6d。依此,在狹縫6靠緊貼體3側邊的收受口6a收受張力傳送帶4中途部分的側邊狹縫區域6c,藉由從收受口6a起形成朝另一端側依序位移的彎折形態,對進入其所連接且大致朝緊貼體3寬度方向的中央狹縫區域6d從自由端側拉出,或相對張力所作用的張力傳送帶4,可滿足相對於其拉出方向具有相反於拉出方向之位移而朝向緊貼體3側邊之收受口6a的關係,可防止張力傳送帶4從中央狹縫區域6d朝側邊狹縫區域6c側竄逃、從側邊狹縫區域6c通過收受口6a而從狹縫6中脫落的狀況發生。尤其在張力傳送帶4並未充分進入中央狹縫區域6d,尚留置於側邊狹縫區域6c時,或者在部分呈懸掛狀態下拉出,或者即使施加張力,但側邊狹縫區域6c因彎折形態而作用於張力傳送帶4時,當從狹縫6拉出時,朝其長度方向使壓接力產生朝中央狹縫6d側的分力,便可使張力傳送帶4朝中央狹縫區域6d側移動。所以,即使狹縫6在緊貼體3側邊因收受口6a而呈開放,當進行張力傳送作業時,仍可確實地防止張力傳送帶4從狹縫6中脫落。
再者,如圖1(a)、(b)所示,張力傳送帶4從緊貼體3靠固著部5端起朝緊貼體3的反緊貼面3b側延伸後,通過緊貼體3上所設置的長孔11,朝緊貼體3靠緊貼面3a側延伸。藉此,對張力傳送帶4之自由端側所賦予的張力,直接作用於張力傳送帶4靠緊貼體3的固著部5,藉此分散為位於前方的緊貼體3上朝長孔11的張力傳送帶4貫穿部之處理阻力、以及隨該處理阻力而從張力傳送帶4的固著部5起至貫穿部因朝反緊貼面3b的壓接所產生之拉出摩擦阻力,故可減輕並緩和張力集中於固著部5的情形。結果,張力傳送帶4可藉由對其所賦予的張力而在與緊貼體3靠固著部5端之間呈張緊並繞緊,將張力傳送給接戶線2,可減輕因張力集中於固著部5而造成的疲勞與劣化情形,並增加壽命。
尤其,如圖1(a)所示,藉由使長孔11傾斜於緊貼體3長度方向,從固著部5延伸而至的張力傳送帶4將從緊貼體3的反緊貼面3b側通過長孔11,並朝緊貼面3a側延伸而拉出,以供捲繞接戶線2之用,張力傳送帶4依循緊貼體3的長孔11方向,傾斜於緊貼體3及接戶線2的長度方向並朝緊貼面3a側延伸,因此可輕易地捲繞於接戶線2上,並沿斜方向,無阻礙、不會起皺、且無不自然重疊等情形,且在張力側上不會發生螺旋的情況下,順暢地捲繞。所以,利用長孔11相對於固著部5在緊貼體3寬度方向上的對向關係,可緩和張力集中於固著部5,並可防止遠離長孔11的張力傳送帶4在捲繞於接戶線2時,因中途部分所發生的起皺或不自然重疊部份,導致在張力傳送時對接戶線2的撚線施加局部壓迫,而造成損傷或疲勞的狀況發生。
再者,如圖1(a)、(b)所示,張力傳送帶4之一端在靠近緊貼體3之一邊處,朝平行於緊貼體3長度之方向固著,長孔11設置在靠近於與緊貼體3靠張力傳送帶4一端的固著部5,相對向於另一邊。藉此,張力傳送帶4從靠近一端的緊貼體3之一邊且平行於緊貼體3長度方向的固著部5起,朝相對向的另一邊側之長孔11而沿緊貼體3寬度方向延伸,藉由通過長孔11之部分朝接戶線2靠捲繞面3a側大幅轉換方向,並由自由端側承接張力,因此該張力從傳送帶4捲繞接戶線2的方向起,經由長孔11部而沿緊貼體3之寬度方向,藉由朝固著部5大幅轉換方向的長孔11部,而更大幅減輕較大的處理阻力,可更加緩和其集中於固著部5的情形。
張力傳送帶4的固著部5如圖1(a)、(b)所示,在緊貼體3一邊、與沿其所形成的通孔12之間,形成固著壁3c,將張力傳送帶4之一端部通過通孔12而捲繞,再利用樹脂纖維製紗線13縫合成袋狀並固著,若以紗線13在張力方向上以小間距呈鋸齒振幅狀縫製,藉由將該縫製部15在張力方向上的縫製寬度B設定為充分寬度,便可避免因張力導致縫製發生崩線。但是,具體的固著方法可為任意,在圖1(c)所示例子中,在張力傳送帶4一端側形成對折,在緊貼體3的通孔12中,從反緊貼面5b側通過緊貼面5a側,而在露出於緊貼面5a側的反折部4a中,插入較長於長孔12的插銷15,藉由使插銷15較長於長孔2的二端部抵接於緊貼面5a,便可防止發生脫落而呈固著狀態,將從長孔12中露出於反緊貼面5b側,藉由上述對折所形成的重疊部,利用紗線13如前述情況之相同條件施行袋口縫合。此情況,因為在反折部4a通過長孔12前,在僅具張力傳送帶4的單獨狀態下完成以紗線13施行的縫製作業,因而相較於圖1(a)、(b)所示情況,縫製作業較為容易。此外,亦可取代縫製,改為採用超音波熔接,亦可合併使用。
最後,當張力傳送帶4以人工等直接施加張力時,成為張力側的自由端側亦可保持為直條狀態,只要形成供手穿過的環狀部等即可。圖1(a)所示例子中,張力傳送帶4的自由端,如同前述情況,在利用紗線13縫製的袋狀部16中連接著由結構鋼所構成的連結環17,經人工,或簡單且確實地連結於捲取機、張線器等張力源側的鉤之後,再施行朝電線桿安裝點的上拉、拉近,以及後續截至成為既定鬆弛度為止的架線作業。藉此,無關於張力源種類的差異,均可將張力傳送帶4的長度設定為將張力傳送器1安裝於接戶線2並傳送張力時所必要的最小極限長度,並輕易地使用為張力傳送器1,且其處理亦容易。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張力傳送器,在低壓用接戶線的架線作業時,除可簡單地相對於接戶線裝卸,在安裝時亦可在不會造成接戶線疲勞與損傷之情況下,確實地傳送張力。
1...張力傳送器
2...接戶線
3...緊貼體
3a...緊貼面
3b...反緊貼面
3c...固著壁
4...張力傳送帶
4a...反折部
5...固著部
5a...緊貼面
6...狹縫
6a...收受口
6b...突條
6c...側邊狹縫區域
6d...中央狹縫區域
7...捲繞部
11...長孔
12...通孔
13...紗線
15...插銷
16...袋狀部
17...連結環
a...電線桿
b...住家
c...接戶線
e...安裝點
f...繩索
g...縛緊線
h...張力側始點、滑輪
i...反張力側終點
j...連接部
圖1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張力傳送器,(a)為平面圖,(b)為張力傳送帶對緊貼體的固著例之固著部剖視圖,(C)為另一固著例的固著部剖視圖。
圖2為同張力傳送器的張力傳送狀態剖視圖。
圖3為同張力傳送器的張力傳送帶捲繞作業例側視圖。
圖4為就同張力傳送器的緊貼體、從該緊貼體延伸並捲繞於對象接戶線上再從緊貼體拉出的張力傳送帶、以及接戶線間之關係,依將緊貼體與接戶線拉離開的狀態表示之說明圖。
圖5為習知利用繩索的張力傳送狀態下,繩索與對象接戶線的連接狀態側視圖。
圖6為圖5所示在高處施行連接或拆卸時之一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接戶線的架線狀態、與習知利用繩索施行張力傳送狀態下的架線作業狀態概略圖。
1...張力傳送器
2...接戶線
3...緊貼體
3a...緊貼面
3b...反緊貼面
3C...固著壁
4...張力傳送帶
5...固著部
6...狹縫
6a...收受口
6d...中央狹縫區域
7...捲繞部
11...長孔
12...通孔
13...紗線

Claims (2)

  1. 一種張力傳送器,係在架設、架線接戶線等之架設、架線用對象構件之時,將架設、架線作業時之張力傳送給對象構件的張力傳送器;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以沿著對象構件之方式彎曲形成為大致半圓筒狀,且從側邊緊貼對象構件的緊貼體;以及一端固著於靠近該緊貼體一端處,在另一端之自由端側直接或間接承接架設、架線時之張力的張力傳送帶;而張力傳送帶之自由端側從對於緊貼體之固著部處起朝緊貼體對於對象構件的緊貼面側延伸而捲繞於對象構件,緊貼體在靠近另一端處具有狹縫,藉以從側邊收受口在寬度方向收受張力傳送帶,而達到從對於對象構件施行上述捲繞的緊貼面側起至反緊貼面側之拉出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張力傳送器,其中,張力傳送帶在從對於緊貼體之固著部處起朝緊貼體之反緊貼面側延伸後,通過設於緊貼體之長孔,延伸至緊貼體之緊貼面側,而長孔係對於緊貼體之長度方向保持傾斜。
TW097138056A 2007-10-04 2008-10-03 張力傳送器 TWI455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1324A JP5114150B2 (ja) 2007-10-04 2007-10-04 張力伝達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9763A TW200929763A (en) 2009-07-01
TWI455429B true TWI455429B (zh) 2014-10-01

Family

ID=40526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8056A TWI455429B (zh) 2007-10-04 2008-10-03 張力傳送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84334B2 (zh)
JP (1) JP5114150B2 (zh)
CN (1) CN101855801B (zh)
AU (1) AU2008308003B2 (zh)
TW (1) TWI455429B (zh)
WO (1) WO20090448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1964B2 (ja) * 2014-06-17 2016-06-08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作業用具収容装置
CN107230947B (zh) * 2017-08-01 2018-11-13 江苏恒安电力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层调节定位结构的电力线路架设卡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6112U (zh) * 1980-02-27 1981-09-25
JPS6412911U (zh) * 1987-07-07 1989-01-24
CN2423261Y (zh) * 2000-04-24 2001-03-14 唐朝彬 巡回钢绳轻张力牵引放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5935B2 (ja) 1980-03-08 1983-10-13 中小企業事業団 連続成形用プラスチック金型
JPH0717151B2 (ja) 1987-07-04 1995-03-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可変容量コンプレッサの運転制御方法
JPH0834657B2 (ja) * 1990-04-25 1996-03-29 藤井電工株式会社 ベルト巻線グリップ
JP2001251746A (ja) * 2000-03-07 2001-09-14 Fujikura Ltd ドロップケーブルの布設方法
JP2002017011A (ja) 2000-06-28 2002-01-18 Toenec Corp 架線敷設工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6112U (zh) * 1980-02-27 1981-09-25
JPS6412911U (zh) * 1987-07-07 1989-01-24
CN2423261Y (zh) * 2000-04-24 2001-03-14 唐朝彬 巡回钢绳轻张力牵引放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5801A (zh) 2010-10-06
WO2009044881A1 (ja) 2009-04-09
TW200929763A (en) 2009-07-01
CN101855801B (zh) 2013-04-10
JP2009095098A (ja) 2009-04-30
JP5114150B2 (ja) 2013-01-09
US20100283018A1 (en) 2010-11-11
AU2008308003B2 (en) 2013-02-21
AU2008308003A1 (en) 2009-04-09
US8684334B2 (en)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1670B2 (en) Reel having apparatus for improved connection of linear material
TWI455429B (zh) 張力傳送器
US5441790A (en) Rope abrasion protection device
JP6623726B2 (ja) 碍子連吊上げ装置
JP2879667B2 (ja) ケーブル先導案内装置
KR101716813B1 (ko) 케이블레이드 슬링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20035463A (ko) 지하관로 케이블 포설용 클램핑 장치
JP2005184935A (ja) ケーブル架設工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結束バンド、金車及びケーブルセット
US5596832A (en) Knotless line splicers
US4236282A (en) Helical coil rope fastening device
JP4173399B2 (ja) 電設工事治具
US5694715A (en) Knotless line splicers
US2419364A (en) Cable hanger
KR200251715Y1 (ko) 견인로우프
JPH0424728Y2 (zh)
JP5091471B2 (ja) ワイヤロープのテンション装置
JP2879668B2 (ja) ケーブル先導案内装置
CN218705409U (zh) 一种耐腐蚀柔性吊装拉紧带
WO2020230881A1 (ja) 延線用治具、電線・ケーブル及び電線・ケーブルの延線方法
JP2007110821A (ja) ケーブルの敷設構造、敷設方法及び緊結治具
JP2007148121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保持具、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引き留め構造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引き留め方法
JP3359597B2 (ja) 引込線引留具
EP1519076A2 (en) Dead end cable fitting
JPH10288711A (ja) 引込線引留具
JPH0217236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