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0254B -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254B
TWI450254B TW097125900A TW97125900A TWI450254B TW I450254 B TWI450254 B TW I450254B TW 097125900 A TW097125900 A TW 097125900A TW 97125900 A TW97125900 A TW 97125900A TW I450254 B TWI450254 B TW I4502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display device
reflec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5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7223A (en
Inventor
Tadashi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80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945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34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059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7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7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2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利用發光層或液晶層等之光電層顯示影像之技術。
利用光電層的背面側被形成的反射層使反射光射出至觀察側以顯示之顯示體,具有使由觀察側射入至顯示體之外光於反射層反射射出至觀察側,顯示體的觀察側的景色被重疊在本來的影像(映入背景)之問題。於日本專利特開平8-321381號公報或特開平9-127885號公報,揭示利用被配置於光電層的觀察側之圓偏光板以抑制背景的映入之技術。
顯示體被要求大畫面化。但是,為了實現顯示體的大型化,必須解決種種問題:製造成本增大或獲利率降低,再者驅動電路的大型化或消耗電力的增加等。有鑑於以上情事,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非大型化顯示體而是擴大外觀上的顯示區域的面積。
為了解決以上課題,有關本發明第1型態之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把來自光電層的射出光反射至觀察側的光反射層被形成於顯示區域內之顯示體,及具有包含位於顯示體的周緣外側之部分的邊緣區域之板狀的外裝體,及 反射防止板,係跨顯示區域與邊緣區域連續而覆蓋二者之板材,用以抑制由觀察側入射而在光反射層或者邊緣區域反射的外光往觀察側的射出。以上的構成中,反射防止板是跨顯示區域與邊緣區域連續,因而顯示體與外裝體的邊界並不醒目。從而,能在不大型化顯示體下擴大外觀上的顯示區域的面積。有關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係被利用於各種電子機器。
在有關第1型態之顯示裝置的具體例,外裝體的邊緣區域之光學特性與顯示體(將全畫素設成不點亮之場合)之顯示區域之光學特性係作成實質上一致(略一致)。進一步詳述,對外裝體之邊緣區域中介反射防止板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與對顯示體之顯示區域中介反射防止板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於相同波長下之差分值(例如圖4之差分值△)的最大值,於測定光的波長在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範圍內時為3%以下。根據本型態,能夠使顯示體與外裝體之邊界不會特別醒目。
在有關第1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外裝體係以顯示體之顯示區域位於內周緣內側的方式形成開口部之框狀構件。再者,顯示體係具備遮光各畫素的間隙之遮光層,遮光層之外周緣則位於外裝體的內周緣的外側。根據本型態,因為遮光層之外周緣是位於外裝體之內周緣外側,相較於外裝體之內周緣與遮光層之外周緣之間有間隙(例如圖5之區域GB)之構成,前者可以使顯示體與外裝體之邊界更不醒目。
在有關第1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外裝體係被接合在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反射防止板則被接合在外裝體之觀察側之表面。本型態,因為反射防止板由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隔開,而可抑制熱從顯示體往反射防止板的傳達。從而,可抑制因加熱所引起之反射防止板之劣化。只是,在反射防止板由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隔開之構成,會在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或反射防止板之背面側之表面發生光反射。於是,有關適合第1型態之具體例之顯示裝置,係具備在反射防止板之與顯示體之對向面、及顯示體之與反射防止板之對向面之中之至少一個上形成抗反射(AR;Anti Refleetion)塗層。此外,有關其他型態之顯示裝置,具備被填充於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與反射防止板之間隙的空間之透光性的填充材。根據以上之各型態,優點是可以抑制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或反射防止板之背面側之表面之反射。
在有關第1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外裝體係被配置於顯示體之背面側之板狀構件。根據本型態,優點在於可以容易化外裝體與顯示體之接合,而且,顯示體之機械的強度可以利用外裝體被補強。
在第1型態之其他具體例,在反射防止板之中與顯示體之對向面,形成包含位於顯示區域之外側之部分之遮光性的特性調整層(例如圖13或圖14之特性調整層80)。根據以上之型態,即使是外裝體之邊緣區域之光學的特性與顯示體之顯示區域之光學的特性不吻合之場合,藉由 在特性調整層與顯示體之顯示區域使光學的特性吻合,可以使顯示體之周緣(顯示區域與特性調整層之邊界)變得不醒目。再者,在具體的型態,特性調整層,係包含被形成於反射防止板之背面側表面之第1層與被形成於第1層表面之第2層,在第2層形成複數個開口。根據以上之型態,可以藉由適當地選定第2層之各開口的型態或分布(總數或疏密)調整特性調整層之光學的特性。又,在以來自顯示體之射出光會充分透過之程度十分薄的膜厚地形成第1層及第2層之一方之場合,也採用在反射防止板之中顯示區域之外側以及內側之雙方(反射防止板之與顯示體之對向面之全區域)形成該層之構成。
有關本發明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係具備:把來自光電層的射出光反射至觀察側的光反射層被形成於各個顯示區域內之複數個顯示體,及具有包含位於各顯示體的周緣外側之部分(例如圖8之部分A2a或圖9之部分A2b)的邊緣區域之板狀的外裝體,及反射防止板,係跨複數個顯示體之顯示區域與邊緣區域連續而覆蓋二者之板材,用以抑制由觀察側入射而在各顯示體之光反射層或者邊緣區域反射的外光往觀察側的射出。以上的構成中,反射防止板是跨複數之顯示區域與邊緣區域連續,因而各顯示體與外裝體的邊界並不醒目。從而,可以在不大型化各顯示體下擴大外觀上的顯示區域的面積。有關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係被採用於各種電子機器。
在有關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複數個顯示體 係相互隔開配置,而外裝體係包含位於相鄰接之各顯示體之間隙內之部分(例如圖9之部分A2b)。根據以上之型態,能夠使相鄰接之各顯示體與兩者間之外裝體之邊界並不醒目,且藉由使各顯示體相互隔開更擴大外觀上之顯示區域的面積。
在有關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對外裝體之邊緣區域中介反射防止板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與對各顯示體之顯示區域中介反射防止板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於相同波長下之差分值(例如圖4之差分值△)的最大值,係於測定光的波長在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範圍內為3%以下。根據本型態,能夠使各顯示體與外裝體之邊界不會特別醒目。
在有關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外裝體係以各顯示體之顯示區域位於內周緣內側的方式形成複數個開口部之板材。再者,顯示體,係具備把外周緣位於外裝體之內周緣之外側的方式形成而遮光各畫素的間隙之遮光層。根據本型態,因為遮光層之外周緣是位於外裝體之內周緣外側,相較於外裝體之內周緣與遮光層之外周緣之間有間隙(例如圖5之區域GB)之構成,前者可以使各顯示體與外裝體之邊界更不醒目。
在有關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外裝體係被接合在複數個顯示體之各個觀察側之表面,反射防止板則被接合在外裝體之觀察側之表面。本型態,因為反射防止板由各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隔開,而可抑制熱從顯示體往 反射防止板的傳達。從而,可抑制因加熱所引起之反射防止板之劣化。只是,在反射防止板由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隔開之構成,會在各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或反射防止板之背面側之表面發生光反射。於是,有關適合第2型態之具體例之顯示裝置,係具備在反射防止板之與各顯示體之對向面、及各顯示體之與反射防止板之對向面之中的至少一個上形成抗反射(AR)塗層。此外,有關其他型態之顯示裝置,具備被填充於各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與反射防止板之間隙的空間之透光性的填充材。根據以上之各型態,優點是可以抑制各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或反射防止板之背面側之表面之反射。
在有關第2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具體例,外裝體係被配置於複數個顯示體之背面側之板狀構件。根據本型態,優點在於可以容易化外裝體與複數個顯示體之接合,而且,各顯示體之機械的強度可以利用外裝體被補強。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複數之實施型態。又,在以下說明中附上相同符號之各要素,特別是除了未提及之場合之外,其作用或功能為共通。
<A: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的第1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A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圖2係顯示裝置100A之剖面圖 。如圖1以及圖2所示,顯示裝置100A,係層積顯示體D、外裝體40、與反射防止板60之平面型構造體。顯示體D係藉由在顯示領域A1內被面狀配列之複數畫素P顯示各種影像。
如圖2所示,顯示體D係具備由透光性黏接層25接合之第1基板10與第2基板20。第2基板20係位於第1基板10的觀察側(亦即由顯示體D可視覺確認顯示影像之觀察者側)。在第1基板10之中與第2基板20之對向面,對應於各畫素P之複數之反射光層11相互隔開形成。各光反射層11係由光反射性的材料所形成之膜體。又,也採用光反射層11跨顯示區域A1的全區域連續之構成。
在第1基板10的表面,形成覆蓋各光反射層11之透光性絕緣層12。絕緣層12之表面上,把對應於各畫素P之複數之第1電極14相互地隔開形成。各第1電極14,係由被代表ITO(Indium Tin Oxide)之透光性導電材料所形成之電極。如圖2所示,在第1基板10從垂直方向來看光反射層11與第1電極14係重疊的。
於絕緣層12的表面上,形成隔壁層(堤層;bank)13。隔壁層13係將第1基板10表面上的空間區隔成每一畫素P之形狀(格子狀)之絕緣層。在隔壁層13的內周面所包圍以第1電極14作為底面之空間內,由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材料形成發光層15。隔壁層13以及發光層15係被第2電極16所覆蓋。第2電極16係跨 複數之畫素P連續之透光性導電膜。發光層15,係放射因應由第1電極14(陽極)以及第2電極16(陰極)所賦予之電能之光量之白色光。藉由從發光層15往觀察側之射出光與在光反射層11之反射光透過第2電極16射出至觀察側以顯示各種影像。第1基板10上的各要素係藉由透光性的密封體17而被密封。
第2基板20,係在與第1基板10之對向面被形成遮光層21及複數之著色層22(22R、22G、22B)之透光性的板材。遮光層21,係被成形成格子狀對應於各畫素P之區域(重疊在第1電極14或光反射層11之區域)開口以遮光各畫素P的間隙。
圖3係顯示顯示裝置100A各要素之平面的關係之概念圖。只是,圖3係省略反射防止板60之圖示。如圖2以及圖3所示,遮光層21的外形尺寸與顯示區域A1相比,前者較大。因而,遮光層21的外周緣Q1係位於顯示區域A1的外側。
圖2的各著色層22,係一種被著色成複數顯示色(紅色(22R),綠色(22G),藍色(22B))之任一顏色之透光性膜體被形成在遮光層21之各開口的內側。從而,複數之著色層22係面狀配列於顯示區域A1內。藉由來自發光層15的射出光透過各著色層22進而往觀察側射出使觀察者覺察到彩色影像。
如圖1及圖2所示,外裝體40係被形成矩形狀之開口部42之不透明的框狀之板材。外裝體40係在顯示體D 之觀察側之表面(亦即第2基板20之觀察側之表面)以雙面膠帶30被接合。例如適合採用被塗裝成黑色之鋁合金板材作為外裝體40。
如圖2以及圖3所示,外裝體40之外形尺寸(外周緣R1之各邊尺寸)與顯示體D之外形尺寸(第1基板10或第2基板20之各邊尺寸),前者比較大。外裝體40與顯示體D,把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位於顯示體D(第1基板10或者第2基板20)之周緣Q2之外側被固定。亦即,外裝體40之觀察側之表面(以下簡稱「邊緣區域」)A2係包含位於顯示體D之周緣Q2之外側之部分。此外,顯示區域A1係位於開口部42(外裝體40之內周緣R2)之內側,遮光層21之外周緣Q1係位於開口部42(外裝體40之內周緣R2)之外側。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反射防止板60係被成形成與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吻合之型態(尺寸以及形狀)之矩形狀之板材,相較於顯示體D之第1基板10或第2基板20,反射防止板60之面積較大。如圖2所示,反射防止板60,係以該反射防止板60之周緣與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吻合之方式被接合在邊緣區域A2。從而,反射防止板60,以覆蓋在外裝體40之開口部42內露出之顯示體D與外裝體40之雙方之方式跨顯示區域A1與邊緣區域A2連續。如圖2所示,在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之表面與顯示體D(第2基板20)之觀察側之表面之間,在開口部42之內側之區域,介在相當於外裝體40以及雙面膠 帶30之厚度之間隔的空間V。因為如以上方式反射防止板60與顯示體D係挾著空間V隔開,相較於反射防止板60與顯示體D密貼的構成,於顯示體D發生的熱較不易傳達至反射防止板60。從而,具有能夠抑制加熱導致反射防止板60(特別是圓偏光板64)劣化之優點。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反射防止板60係由支撐體62與圓偏光板64所構成。支撐體62係補強圓偏光板64的機械強度之透光性板材。最好是採用玻璃製或者樹脂製(例如壓克力樹脂或聚碳酸酯)的基板作為支撐體62。如圖2所示,圓偏光板64係由被黏貼在支撐體62的觀察側的表面之位相差板641、與被黏貼在位相差板641的表面之偏光板642所構成。從而,在即使外光由觀察側射入顯示裝置100A而在光反射層11的表面或外裝體40的邊緣區域A2反射之場合,也可抑制該反射光往觀察側的射出。
圖4係圖示在將指定的光點(spot)徑的可見光(以下簡稱「測定光」)由觀察側照射到顯示裝置100A各部時在觀察側射出之反射光之特性。圖4之橫軸係測定光之波長(nm),縱軸為反射率(亦即,反射光的光量對測定光的光量之比率(%))。
圖4之特性C1,係在除去反射防止板60的構成下,使全畫素P的發光層15完全熄滅之外,進而將測定光照射到顯示區域A1內之場合之測定結果。一方面,特性C2,係在設置反射防止板60之本型態的構成,使全畫素P 的發光層15完全熄滅之外,進而中介著反射防止板60將測定光照射到顯示區域A1內之場合之測定結果。從特性C1與特性C2之對比可以理解,對顯示裝置100A來自觀察側之入射光之中反射到顯示體D各要素(特別是光反射層11)朝觀察側射出之光量,係利用反射防止板60而被充分抑制。從而,可以抑制背景的映入。
圖4之特性C3,係在設置反射防止板60之本型態的構成基礎下,中介著反射防止板60將測定光照射到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之場合之測定結果。從特性2與特性C3之對比可以理解,本型態中,被選定以外裝體40的邊緣區域A2之光反射特性、與顯示體D的顯示區域A1內之光反射特性實質上一致化(大略一致)作為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或顯示體D之各要素之光學的特性。進一步詳述,對各個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與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個別地照射測定光以測定反射光,在算定針對各區域以相同波長照射時被測定之反射率之差分值△時,被選定500nm以上600nm以下之波長範圍R內之差分值△的最大值在3%以下(在1%以下更好),成為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或顯示體D之各要素之光學的特性(更詳細說明於材料或加工法)。例如,藉由將針對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內對事前被測定之反射率滿足以上的條件之光學的特性之塗料塗布在板材之表面(邊緣區域A2),作成外裝體40。
如以上說明之本型態,跨顯示區域A1與邊緣區域A2 連續之型態(尺寸以及形狀)之反射防止板60被設置成覆蓋外裝體40以及顯示體D之雙方。從而,不僅可以抑制背景的映入,與未設置反射防止板60之構成或反射防止板60僅重疊在顯示區域A1之構成相比較,可以使外裝體40與顯示體D之邊界較不醒目。特別是,本型態中,因為是選定於邊緣區域A2與顯示區域A1使光反射特性(反射率)實質上一致化(大略一致)作為外裝體40或顯示體D之特性,所以以上的效果格外顯著。接著,藉由將外裝體40與顯示體D之邊界作成不鮮明,利用者就能覺察顯示裝置100A之顯示區域是否剛好連續到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之附近(反射防止板60之全區域)。亦即,本型態中,可以在不大型化顯示體100A下擴大外觀上的顯示區域的面積。
又,由於在使顯示區域A1之全體發光之場合顯示區域1與非發光之邊緣區域A2之邊界可以被利用者覺察,因而所謂外觀上之顯示區域之面積被放大之效果,係對於顯示發光層15在熄燈時以灰階之黑色為背景而在顯示區域A1之中央部配置被寫體之影像(亦即顯示區域A1之中針對被寫體以外之非發光區域形成光學的特性與邊緣區域A2一致之影像)之場合特別有效。
以上之說明中,係以朝顯示區域A1內照射測定光之場合之測定結果當作特性C2予以例示,而在顯示區域A1之外側朝外裝體40之開口部42之內側之區域(存在遮光層21之區域)GA照射測定光之場合之測定結果則變成與 特性C2略同等。從而,以區域GA之光反射特性與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之光反射特性實質上一致化(略一致)的方式選定外裝體40或顯示體D之光學的特性亦可。
那麼,雖然在圖2之構成係遮光層21之外周緣Q1位於外裝體40之開口部42之外側,如圖5所示方式,遮光層21之外周緣Q1位於外裝體40之開口部42(內周緣R2)之內側之構成也可被採用。圖4之特性C4,係對圖5之構成之中遮光層21的外周緣Q1與外裝體40之內周緣R2之間之區域GB照射測定光測定反射率之結果。
在第1基板10之中區域GB內之區域,因為在顯示區域A1內被形成用以供給驅動訊號或電源電位之配線(圖示略),所以區域GB之特性C4,如圖4所示,係不同於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之特性C3或顯示區域A1內之特性C2。從而,在圖5之構成,如相較於反射防止板60被排除之構成(特性C1),是外裝體40與顯示體D之邊界較不醒目之效果確實奏效,但如相較於圖2之構成,邊界被覺察之可能性則比較高。亦即,在圖2之構成,因為遮光層21之外周緣Q1是位於外裝體40之內周緣R2之外側,所以,相較於圖5之構成,前者的優點在於外裝體40與顯示體D之邊界較不醒目。
<B:第2實施形態>
圖6係顯示有關本發明的第2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 100B構成之分解立體圖。如圖6所示,顯示裝置100B,係在同一平面內相互隔開配置之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上層積外裝體40、與反射防止板60之平面型構造體。各個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係與第1實施型態之顯示體D相同之構成,藉由在顯示領域A1內被面狀配列之複數之畫素P顯示各種影像。於以下之說明,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別顯示體DA與顯示體DB之場合將兩者共通表記為「顯示體D」。
圖7係顯示顯示裝置100B各要素之平面的關係之概念圖。只是,圖7省略反射防止板60之圖示。此外,圖8,係從圖7之VIIIa-VIIIa線或者VIIIb-VIIIb線所見之剖面圖(亦即外裝體40之周緣之附近之剖面圖),圖9則是從圖7之IX-IX線所見之剖面圖(亦即顯示體DA與顯示體DB之間隙之附近之剖面圖)。如圖7以及圖8所示,遮光層21的外形尺寸與顯示區域A1相比,前者較大。因而,遮光層21的外周緣Q1係位於顯示區域A1的外側。
如圖6以及圖7所示,外裝體40係在各自對應於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之2處被形成矩形狀之開口部42之不透明的板材。外裝體40係在顯示體D之觀察側之表面(亦即第2基板20之觀察側之表面)以雙面膠帶30被接合。
如圖7以及圖8所示,外裝體40與各顯示體D係以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位於各顯示體D之周緣Q2之外側 的方式被固定。從而,外裝體40之觀察側之表面之邊緣區域A2,如圖8所示,係包含位於各顯示體D之周緣Q2之外側之部分A2a。再者,本型態因為顯示體DA與顯示體DB是相互隔開,所以邊緣區域A2如圖9所示,係包含位於顯示體DA與顯示體DB之間隙內之部分A2b。此外,如圖7至圖9所示,各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係位於對應於該顯示體D之開口部42(外裝體40之內周緣R2)之內側,各顯示體D之遮光層21之外周緣Q1則是位於對應於該顯示體D之開口部42(外裝體40之內周緣R2)之外側。
如圖6以及圖8所示,反射防止板60,係被成形成與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吻合之型態(尺寸以及形狀)之矩形狀之板材,相較於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之總面積,反射防止板60之面積較大。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地,反射防止板60係由支撐體62與圓偏光板64所構成。
反射防止板60,係以該反射防止板60之周緣與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吻合之方式被接合在邊緣區域A2。從而,反射防止板60,以覆蓋從外裝體40之各開口部42露出之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與外裝體40之雙方之方式跨各顯示區域A1與邊緣區域A2連續。如圖8以及圖9所示,在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之表面與各顯示體D之觀察側之表面之間係介在空間V。因而,相較於反射防止板60與顯示體D密貼之構成,於顯示體D所發生的熱比較不易傳達至反射防止板60。亦即,具有能夠抑制加熱 導致圓偏光板64劣化之優點。
如參照圖4之說明,本型態中,被選定以外裝體40的邊緣區域A2之光反射特性、與各顯示體D的顯示區域A1內之光反射特性實質上一致化作為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或顯示體D之各要素之光學的特性。進一步詳述,對各個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與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個別地照射測定光以測定反射光,在算定針對各區域以相同波長照射時被測定之反射率之差分值△時,被選定500nm以上600nm以下之波長範圍R內之差分值△的最大值在3%以下(在1%以下更好),成為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或顯示體D之各要素之光學的特性(更詳細說明於材料或加工法)。
如以上說明之本型態,跨顯示區域A1與邊緣區域A2連續之型態(尺寸以及形狀)之反射防止板60被設置成覆蓋外裝體40以及顯示體D之雙方。從而,不僅可以抑制背景的映入,與未設置反射防止板60之構成或反射防止板60僅重疊在各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之構成相比較,可以使外裝體40(部分A2a以及部分A2b)與顯示體D之邊界較不醒目。特別是,本型態中,因為是選定於邊緣區域A2與顯示區域A1使光反射特性(反射率)略一致化作為外裝體40或各顯示體D之特性,所以以上的效果格外顯著。接著,藉由將外裝體40與顯示體D之邊界作成不鮮明,觀察者就能覺察顯示裝置100B之顯示區域是否剛好連續到外裝體40之外周緣R1之附近(反射 防止板60之全區域)。亦即,本型態中,可以在不大型化顯示體100B下擴大外觀上的顯示區域的面積。
<C:第3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型態。又,於以下例示以第1實施型態為基礎之構成,但是,從第3實施型態到第6實施型態,關於具備複數之顯示體D(DA,DB)之第2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B也同樣地適用。
圖10係顯示有關本發明的第3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C構成之剖面圖。如圖10所示,在顯示裝置100C之透光性之要素之中接觸到空氣之表面,形成用以抑制該表面之反射之抗反射(Anti Reflection)塗層70(70A、70B、70C)。進一步詳述,在反射防止板60(圓偏光板64)之觀察側之表面形成抗反射塗層70A,在反射防止板60(支撐體62)之背面側之表面形成抗反射塗層70B。此外,在顯示體D(第2基板20)之觀察側之表面形成抗反射塗層70C。
第1實施型態之構成因為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之表面或顯示體D之觀察側之表面是與空氣接觸,所以容易在該表面反射來自發光層15之射出光。對此,本型態因為係利用抗反射塗層70(70B、70C)抑制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之表面或顯示體D之觀察側之表面之反射,而可以提高來自發光層15之射出光之利用效率。此外,因為在反射防止板60之觀察側之表面也形成抗反射塗層 70A,而具有可有效地防止在該表面因反射造成背景之映入之優點。
<D:第4實施形態>
圖1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的第4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D構成之剖面圖。如圖11所示,在反射防止板60(支撐體62)之背面側之表面與顯示體D(第2基板20)之觀察側之表面與外裝體40之開口部42之內周面所包圍之空間V,封入透光性之填充材75。填充材75可以例如用樹脂材料形成。填充材75之折射率係與支撐體62以及第2基板20之至少一方之折射率同等。
根據以上之構成,相較於在空間V存在空氣之構成,前者因為減低空間V之內部與支撐體62或者第2基板20之折射率之差異,比較可以抑制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之表面或顯示體D之觀察側之表面之光反射。從而,縱使第3實施型態是省略抗反射(AR)塗層70B以及70C之構成,也能提高來自發光層15之射出光之利用效率。但是,亦可在圖11之構成設置圖10之抗反射(AR)塗層70B以及70C。
<E:第5實施形態>
圖12係顯示有關第5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E構成之剖面圖。如圖12所示,本型態之外裝體40係被配置於顯示體D之背面側之板狀的構件。在外裝體40並不形成 開口部。顯示體D(第1基板10)之背面側之表面係被接合在外裝體40之表面。外裝體40之觀察側之表面之中顯示體D之周緣Q2之外側之區域成為邊緣區域A2。顯示體D之遮光層21係跨第2基板20之全區域被形成。
反射防止板60,係被設置成跨邊緣區域A2與顯示區域A1連續並覆蓋外裝體40與顯示體D。再者,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地,以外裝體40的邊緣區域A2之光反射特性、與顯示體D的顯示區域A1內之光反射特性略一致化,被選定為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或顯示體D之各要素之光學的特性。從而,於本實施型態,也可發揮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的效果。再者,根據本型態,優點在於可以容易化外裝體40與顯示體D之接合作業,而且顯示體D之機械的強度可以利用外裝體40被補強。又,亦可將第3實施型態之抗反射(AR)塗層70(70A、70B、70C)追加至本型態之顯示裝置100E。
<F:第6實施形態>
圖13係顯示有關第6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F構成之剖面圖。如圖13所示,本型態之顯示裝置100F,係在第1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A追加特性調整層80之構成。特性調整層80,係以覆蓋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表面(亦即支撐體62之與顯示體D之對向面)之中位於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之外側之區域的方式被形成之光反射性(遮光性)膜體。特性調整層80,係由碳黑(carbon black)等黑色材被分散之樹脂材料或鉻(Cr)等之遮光性金屬材料所形成。此外,亦可藉由將黑色塗料塗布在反射防止板60形成特性調整層80。
特性調整層80之加工法或材料或膜厚,以特性調整層80之與反射防止板60之接觸面之光反射特性、與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之光反射特性略一致化之方式被選定。亦即,就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與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參照圖4並與前述之條件同樣地,以作成在照射500nm以上600nm以下之波長範圍R內之光線時特性調整層80之反射率與顯示區域A1之反射率之差分值△之最大值在3%以下(在1%以下更好)的方式,形成特性調整層80。
因為如以上方式對外裝體40位於觀察側之特性調整層80之光學的特性吻合顯示區域A1,即使於外裝體40之邊緣區域A2與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2之光反射特性(反射率)不同之場合,也可以發揮與第1實施型態之能夠擴大外觀上顯示區域之面積之同樣效果。從而,本發明特別適於使外裝體40之光學的特性吻合顯示區域A1有困難之場合(例如對於外裝體40之材料或加工法有所限制之場合)。換言之,因為緩和了對外裝體40被要求之光學的條件,而可以較便宜地作成外裝體40。
又,圖13雖例示特性調整層80為單層之構成,亦可如圖14例示將特性調整層80作成複數層之層積體之構成。圖14之特性調整層80係由第1層81與第2層82所構 成。第1層81,係被形成於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表面(顯示區域A1之外側的區域)之光反射性(遮光性)之膜體。第2層82係被層積在第1層81之遮光性之膜體。第1層81與第2層82,係由從碳黑等之黑色材被分散之樹脂材料或鋁及鉻等之遮光性金屬材料等等種種的遮光性材料所選擇出之不同的材料所形成。例如,以第1層81是由鋁或鉻之一方所形成,而第2層82是由鋁或鉻之另一方所形成之構成較佳。如圖14所示,在第2層82形成(圖案化)多數之開口821。各開口821係在第2層82之面內均一地分布。例如,以作成與顯示體D之遮光層21同樣的圖案的方式形成第2層82。
因為第1層81的膜厚被形成足夠薄,所以特性調整層80之與反射防止板60之接觸面之光學的特性,會附加在第1層81之特性也依存於第2層82之特性。亦即,特性調整層80之光學的特性,會因應被形成在第2層82之開口821之尺寸或分布(總數或疏密)而改變。從而,藉由適宜地選定第2層82之開口821之尺寸或分布,可以使特性調整層80之光反射特性高精確度地吻合顯示體D之顯示區域A1(亦即將特性調整層80與顯示區域A1之邊界變得不醒目)。
又,圖13以及圖14雖例示在第1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A追加特性調整層80之場合,也適合在圖6到圖12之構成(或者後述之圖15之構成)追加特性調整層80之構成。
此外,雖然於圖14之例示僅在顯示區域A1之外側的區域形成第1層81以及第2層82,亦可在將第1層81成膜成來自顯示體D之射出光可充分地透過到觀察側之程度之膜厚之場合(例如以足夠薄的鋁薄膜作為第1層81而形成之場合),跨反射防止板60之背面側之表面之全區域形成第1層81。根據以上的構成,在形成第1層81時就不必進行圖案化。此外,也適用藉由適當地選定圖13之特性調整層80之膜厚或圖14之第1層81及第2層82之至少一方之膜厚以調整特性調整層80之光反射特性之方法。
<G:變形例>
對以上各型態能夠加上各式各樣的變形。具體之變形型態例示如下。又,亦可從以下之例示任意選擇2種以上之型態加以組合。
(1)變形例1
外裝體40之型態或位置並不以以上之例示為限。例如,亦可如圖15所示,將尺寸略一致化成顯示體D外形(或者稍大)之開口部42形成在外裝體40,以作成顯示體D之側端面與開口部42之內周面對向的方式將顯示體D配置在開口部42之內側。再者,根據圖15所示使顯示體D(第2基板20)之觀察側表面與邊緣區域A2位於相同平面內之構成,優點是能夠將反射防止板60容易且強 固地接合在外裝體40與顯示體D,而且,正由於空間V被省略而可以薄型化顯示裝置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
(2)變形例2
如果在製造或使用顯示裝置100之外還有必要程度需單獨確保圓偏光板64之機械的強度,則亦可採用從反射防止板60省略支撐體62之構成。此外,為了防止因外力作用導致圓偏光板64的破損,亦可在圓偏光板64之觀察側配置透光性板材。
(3)變形例3
第2實施型態之複數個顯示體D(DA、DB)之型態(尺寸或形狀)所共通之構成在本發明並非必須。亦即,各顯示體D之尺寸或形狀也可以是每一顯示體D都不同。此外,圖6雖例示複數個顯示體D相互隔開之構成,亦適合各顯示體D沒間隙地被配置之構成(例如顯示體DA之側端面與顯示體DB之側端面接觸之構成)。不過,根據各顯示體D相互隔開配置之第2實施型態之構成,相較於各顯示體D接觸之構成,優點是能夠容易擴大外觀上顯示區域的面積、或具有能夠高自由度選定各顯示體D之配置型態(例如位置)之優點。
(4)變形例4
第2實施型態之複數個顯示體D之配置型態係任意的。各顯示體D之具體的配置型態例示於下。從以下之例示可以理解,有關本發明之具體的型態之顯示裝置100因為被配列複數個顯示體D,相較於僅利用一個的顯示體D之構成,可以提高構思顯示裝置100上之設計自由度。從圖16到圖18所例示之構成,特別適合用以例如在各種店鋪顯示商品之影像。
構成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體D的個數係任意的。例如,如圖16所示,採用將5個顯示體D配列成略十字型之構成。外裝體40(圖16中省略圖示)或反射防止板60係被成形為覆蓋全部顯示體D之適切的形狀。
複數個顯示體D不一定要被平行地配列。例如,如圖17所示,採用沿著建築物等之構造體(柱體35)之壁面將複數個顯示體D曲面狀地配列之構成。圖17之顯示裝置100係具備:在圓柱狀柱體35之側面沿著圓周的方向被配列之複數個顯示體D、與在柱體35之側面沿著曲面成形之反射防止板60。只是,圖17中省略外裝體40之圖示。
複數個顯示體D不一定要位於同一面內。例如,亦可如圖18所示,以到平面狀反射防止板60為止的距離每一顯示體D都不同的方式配置複數個顯示體D。如圖18方式將外裝體40成形成台階狀。
(5)變形例5
有機電機發光材料之發光層15不過是光電層之一例而已。針對被適用於以上各型態之顯示裝置100之光電層,不管自身發光的自發光型與使外光之透過率改變的非發光型(例如液晶元件)之區別,也不管藉由電流的供給而被驅動的電流驅動型或藉由施加電壓而被驅動的電壓驅動型之區別。無機電激發光材料之發光層、液晶層或電泳層等等各種之光電層被利用於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亦即,光電層,被定義為藉由電能的供給(例如電流的供給或電壓的施加)改變亮度或透過率等所謂的光學特性之部分。
<E:應用例>
其次,針對利用有關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加以說明。於圖19至圖22,圖示採用有關以上所說明之任一型態之顯示裝置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之電子機器之型態。
圖19係顯示採用顯示裝置100之可攜型個人電腦的構成之立體圖。個人電腦2000,具備顯示各種影像之顯示裝置100、被設置電源開關2001或鍵盤2002之本體部2010。
圖20係顯示適用顯示裝置100之行動電話機的構成之立體圖。行動電話機3000,係具備複數個操作按鍵3001以及捲動按鈕3002、與顯示各種影像之顯示裝置100。藉由操作捲動按鈕3002,可以讓顯示於顯示裝置100的畫面捲動。
圖21係顯示適用顯示裝置100之可攜式資訊終端(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的構成之立體圖。可攜式資訊終端4000,係具備複數個操作按鍵4001以及電源開關4002,及顯示各種影像之顯示裝置100。操作電源開關4002時,通訊錄或行程表等各式各樣的資訊會被顯示於顯示裝置100。
圖22係顯示在汽車之車載計器(面板儀表)採用有關第2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100B之型態之概念圖。如圖22所示,車載計器係具備:將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於橫方向配列之顯示裝置100B、驅動電路82A、82B以及控制電路84。驅動電路82A係將從控制電路84被指示之影像顯示在顯示體DA。驅動電路82B係將從控制電路84被指示之影像顯示在顯示體DB。控制電路84,例如,使汽車的速度顯示於顯示體DA,使用以引導到目的地為止的路徑作成汽車導航裝置(圖示省略)之地圖顯示於顯示體DB。
在控制電路84被接續用以檢測出顯示體DA或者顯示體DB之異常之檢出器(圖示省略)。例如,適合採用檢測出顯示體DA或顯示體DB之溫度之溫度感應裝置、檢測出流至各畫素P之發光層15之電流之電流計、或者測定各畫素P之亮度之亮度計作為檢出器。控制電路84,係在依照檢出器之檢出值超出(或者低於)所特定的閾值之場合於顯示體DA或顯示體DB判定異常發生並實行所特定之控制。例如,在檢測出顯示體DA之異常時,控 制電路84會使已顯示於顯示體DA之汽車的速度顯示於顯示體DB。根據以上之型態,優點是在沒有異常之狀態下使用顯示體DA以及顯示體DB兩者能夠顯示多樣的影像,另一方面,在顯示體DA或者顯示體DB之一方發生異常時,藉由將所期望之資訊之顯示方變更到另一方之顯示體D,能夠確實地顯示優先度高的資訊(例如速度)。
又,作為適用有關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除了圖19至圖22所例示之機器以外,還可以舉出數位相機、電視、攝影機、汽車導航裝置、呼叫器、電子手冊、電子紙、計算機、文書處理機、工作站、電視電話、POS終端、印表機、掃描器、複印機、錄放影機、具備觸控面板之機器等等。
10‧‧‧第1基板
11‧‧‧反射光層
12‧‧‧絕緣層
13‧‧‧隔壁層
14‧‧‧第1電極
15‧‧‧發光層
16‧‧‧第2電極
17‧‧‧密封體
20‧‧‧第2基板
21‧‧‧遮光層
22,22R,22G,22B‧‧‧著色層
25‧‧‧黏接層
40‧‧‧外裝體
60‧‧‧反射防止板
100A‧‧‧顯示裝置
A1‧‧‧顯示領域
D‧‧‧顯示體
P‧‧‧畫素
Q1‧‧‧外周緣
圖1係有關本發明的第1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2係圖1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3係顯示圖1的顯示裝置各要素之關係之平面圖。
圖4係顯示圖1的顯示裝置各部之光學特性之圖。
圖5係有關另一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6係有關本發明的第2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顯示圖6的顯示裝置各要素之關係之平面圖。
圖8係由圖7之VIIIa-VIIIa線或者VIIIb-VIIIb線所 見之剖面圖。
圖9係由圖7之IX-IX線所見之剖面圖。
圖10係有關本發明的第3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1係有關本發明的第4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2係有關本發明的第5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3係有關本發明的第6實施型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4係有關第6實施型態的另一式樣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5係有關變形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6係有關第2實施型態的變形例之顯示裝置之平面圖。
圖17係有關第2實施型態的變形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8係有關第2實施型態的變形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19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型態(個人電腦)之立體圖。
圖20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型態(行動電話)之立體圖。
圖21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型態(可攜式 資訊終端裝置)之立體圖。
圖22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型態(車載計器)之立體圖。
D‧‧‧顯示體
P‧‧‧畫素
A1 ‧‧‧顯示領域
30‧‧‧雙面膠帶
40‧‧‧外裝體
42‧‧‧開口部
60‧‧‧反射防止板
62‧‧‧支撐體
64‧‧‧圓偏光板
100A‧‧‧顯示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把來自光電層的射出光反射至觀察側的光反射層被形成於顯示區域內之顯示體,及具有包含位於前述顯示體的周緣外側之部分的邊緣區域之板狀的外裝體,及反射防止板,係跨前述顯示區域與前述邊緣區域連續而覆蓋二者之板材,用以抑制由觀察側入射而在前述光反射層或者前述邊緣區域反射的外光往前述觀察側的射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對前述外裝體之前述邊緣區域中介著前述反射防止板在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與對前述顯示體之前述顯示區域中介著前述反射防止板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於相同波長下之差分值的最大值,於前述測定光的波長在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範圍內時為3%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外裝體,以前述顯示體之前述顯示區域位於內周緣的內側的方式形成開口部的框狀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顯示體,具備遮光各畫素的間隙之遮光層,前述遮光層之外周緣,為於前述外裝體的內周緣的外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外裝體,被接合於前述顯示體的觀察側之表面,前述反射防止板,被接合於前述外裝體的觀察側之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具備被形成於前述反射防止板之與前述顯示體之對向面及前述顯示體之與前述反射防止板之對向面之中之至少一個上之抗反射(AR)塗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具備被填充於前述顯示體之觀察側之表面與前述反射防止板之間隙的空間之透光性的填充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外裝體,係被配置於前述顯示體的背面側之板狀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於前述反射防止板之中與前述顯示體之對向面,被形成包含位於前述顯示區域的外側的部分之遮光性的特性調整層。
  10.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把來自光電層的射出光反射至觀察側的光反射層被形成於顯示區域內之複數顯示體,及具有包含位於前述各顯示體的周緣外側之部分的邊緣區域之板狀的外裝體,及反射防止板,係跨前述複數顯示體之顯示區域與前述邊緣區域連續而覆蓋二者之板材,用以抑制由觀察側入射而在各顯示體之前述光反射層或者前述邊緣區域反射的外光往前述觀察側的射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前述複數顯示體,相互隔開配置,前述外裝體,包含位於相鄰接的前述各顯示體之間隙內的部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對前述外裝體之前述邊緣區域中介著前述反射防止板在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與對前述各顯示體之前述顯示區域中介著前述反射防止板照射測定光時之反射率(%)於相同波長下之差分值的最大值,於前述測定光的波長在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範圍內時為3%以下。
TW097125900A 2007-07-10 2008-07-09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TWI450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0537A JP5194592B2 (ja) 2007-07-10 2007-07-10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180535 2007-07-10
JP2007273470A JP5205914B2 (ja) 2007-07-10 2007-10-22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7223A TW200917223A (en) 2009-04-16
TWI450254B true TWI450254B (zh) 2014-08-21

Family

ID=4048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5900A TWI450254B (zh) 2007-07-10 2008-07-09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90005967A (zh)
TW (1) TWI4502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2951B1 (ko) * 2009-03-27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366539B1 (ko) * 2012-04-30 2014-02-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06268B1 (ko) * 2013-12-18 2021-0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JP2017194672A (ja) 2016-04-18 2017-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7178A1 (en) * 2002-04-23 2003-10-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element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0502888A (en) * 2003-03-27 2005-01-16 Seiko Epson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US20050117368A1 (en) * 2002-04-16 2005-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541386A (en) * 2004-02-06 2005-12-16 Seiko Epson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 devic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7368A1 (en) * 2002-04-16 2005-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030197178A1 (en) * 2002-04-23 2003-10-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element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0502888A (en) * 2003-03-27 2005-01-16 Seiko Epson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TW200541386A (en) * 2004-02-06 2005-12-16 Seiko Epson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 devic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05967A (ko) 2009-01-14
TW200917223A (en) 200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97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20591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620768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4816985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566935B2 (ja) 発光装置
CN11210620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7193362B2 (en) Planar 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auxiliary electrode and diffusion mechanism
CN11273621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9104969A (ja)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320703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JP642910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80677A5 (zh)
JP5194592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50254B (zh)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WO202215629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37856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反射型表示装置
JP200902014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449280B2 (ja) マイクロled素子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62401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932317B2 (ja) 表示装置
JP2009109883A (ja) 電場発光表示装置
JP2009099400A (ja) 表示装置
US7750566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reflective layer
JP533282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332826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