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797B - 監聽系統 - Google Patents

監聽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6797B
TWI446797B TW99136223A TW99136223A TWI446797B TW I446797 B TWI446797 B TW I446797B TW 99136223 A TW99136223 A TW 99136223A TW 99136223 A TW99136223 A TW 99136223A TW I446797 B TWI446797 B TW I4467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ata
terminal unit
group
uni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8487A (en
Inventor
Christopher Babarskas
Junjie Gu
Ryan Perkofski
Nick Wood
Mike Nagel
Mark Manthei
Original Assignee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3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8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6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67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7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04H60/04Studio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of studi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7/00Details of public address [PA] systems covered by H04R27/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7/003Digital PA systems using, e.g. LAN or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8Visual indication of individual signal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Description

監聽系統
本揭示內容之諸態樣係關於直接無線傳輸混音至一舞台表演者耳朵的監聽系統,且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終端單元,該終端單元可儲存多個混音傳輸資料使得該終端單元容許該使用者在由複數個基地單元輸出的各種混音信號之間選擇的能力。
在音樂表演中,需要為舞台上的各個表演者提供構件以用於聽見其自身及舞台上其他表演者。此等系統係因表演者、聲音增強系統及觀眾產生的高聲音位準之結果。
傳統上,此已透過使用安裝於舞台上的揚聲器而完成,該等揚聲器將表演之一混音或經選擇部分提供給各個舞台表演者。雖然此方法在實踐中起作用且可結合本文中揭示內容的實施例加以使用,但使用舞台上監測器可能對表演者產生有害噪音位準,限制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行動性且可能導致干擾及回饋問題。
由於傳統監測的此等特性,因此開發個人監測系統或耳內監測系統。此等系統大致由一個或多個傳輸器或基地單元組成,該等傳輸器或基地單元將含有個人化混音的信號傳輸至個別身體用之包式接收器或各個表演者佩戴的終端單元。終端單元具有用於表演者所佩戴之隔音耳機的插口。此等系統透過耳機為各個個別表演者提供其自身更準確及清晰的個人化混音,同時為使用者提供舞台上的行動性而同時限制表演者曝露於高噪音位準。
當前終端單元一次僅可儲存一個頻率設定且必須經重新組態以接收基地單元輸出的額外混音。此可能耗時且減損音響工程師完善混音之能力。此外,若一終端單元故障,則音響工程師必須重新組態一新終端單元並將其遞送到舞台。此可能直至演出中出現一適當暫停或間斷時才可發生且因此減損音響工程師監測混音之能力。
下文呈現本揭示內容的一簡化摘要以提供對一些態樣之一基本理解。不希望確定本發明之關鍵或決定性元件或者將本發明之範疇進行劃界。下列發明內容僅以一簡化形式呈現本發明的一些概念作為下文中提供的更詳細描述之一前言。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可程式化終端單元,該可程式化終端單元經組態以在藉由基地單元輸出的各種混音之間雙態觸變或捲動。該終端單元可載入用於藉由該等基地單元輸出之各個不同混音的一通道標籤、頻率資訊以及混音資訊。此資訊可儲存於該終端單元中的一記憶體中。各個混音可在該終端單元上的一LCD螢幕上顯示,且可為各個終端單元提供一雙態觸變開關或選擇按鈕使得使用者可選擇該等基地單元輸出的混音信號之一者。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揭示一種其中一終端單元從一第一基地單元無線接收一第一組傳輸資料的方法,該等傳輸資料包含(但不限於)一第一頻率及一第一混音識別符。接著終端單元將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儲存在該終端單元的一記憶體中。接著在該終端單元處,該終端單元可從一第二基地單元無線接收一第二組傳輸資料並將該第二組傳輸資料儲存於其記憶體中,該第二組傳輸資料包含一第二頻率及一第二混音識別符。接著該終端單元可回應於來自一使用者輸入裝置的一雙態觸變選擇而在該終端單元上的一使用者顯示器上顯示該第一或第二組傳輸資料,並於該終端單元上在該第一或第二頻率上接收一音訊信號。接著該終端單元回應於來自該使用者輸入裝置的該雙態觸變選擇輸出該音訊信號至一聲音傳輸裝置。該終端單元可接收並儲存來自一個或多個額外基地單元之額外組傳輸資料以提供存取藉由額外基地單元輸出的額外頻率之一快速方式。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可經由一紅外線鏈路藉由該基地單元傳輸並由該終端單元接收該傳輸資料。
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可經由一紅外線鏈路或任何其他已知無線傳輸方法從一系列網路化基地單元之一者接收並在該終端單元之該記憶體中儲存該傳輸資料。該系統可經組態具有一使用者選項來設定該基地單元及/或一網路化電腦上的一優先權數字來設定各個頻道標籤及各個頻率及混音識別符之次序。
在又另一實施例中,該終端單元可監測RF環境之干擾,且一旦偵測到干擾即為該終端單元決定新頻率傳輸參數並將該等新頻率傳輸參數傳遞至該等基地單元。在又另一實施例中,一網路化掃描裝置可控制干擾偵測及提示基地單元及終端單元兩者將頻率傳輸改變到新的一清晰頻道。
本發明以實例方式闡釋且不受限於附圖。
總體系統結構
圖1繪示一監聽系統之一實例。監聽系統可包含一混音器100、一個或多個基地單元200及一個或多個終端單元300。此外監聽系統可由一個或多個舞台上揚聲器、一個或多個錄音裝置、麥克風及樂器(諸如吉他、鍵盤琴、鼓及類似者)組成。終端單元300可耦合至輸出一個或多個混音至使用者耳朵的一聲音傳輸裝置400。
監聽系統之組件可經由任何習知硬體(例如XLR或”纜線)或無線鏈路可操作地彼此連接。在圖1中繪示的例示性實施例中,混音器100經由一硬體鏈路連接至基地單元200,且基地單元經組態以將無線電信號R傳輸至終端單元300。另外,如在下文中將於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詳細討論,基地單元200及終端單元可具有紅外線同步能力。
此外監聽系統可包括一網路,該網路可為任何適當的電腦網路,適當的電腦網路包含網際網路、一內部網路、一廣域網路(WAN)、一區域網路(LAN)、一無線網路、一數位用戶線(DSL)網路、一訊框中繼網路、一非同步傳輸模式(ATM)網路、一虛擬私有網路(VPN)或其任何者的任何組合。網路化監聽系統組件之間的通信鏈路可為任何適當鏈路,諸如網路鏈路、撥號鏈路、無線鏈路、硬佈線鏈路等等。應瞭解經描述的此等網路連接係闡釋性且可使用在監聽系統組件之間建立通信鏈路的其他構件。假定存在各種已知協定之任何者,諸如TCP/IP、乙太網路、FTP、HTTP及類似者,且系統可在一客戶-伺服器組態中操作以容許一使用者從一網路為主伺服器擷取網頁。可在網頁上使用各種習知網頁瀏覽器之任何者來顯示並操作資料。
基地單元及終端單元
圖2係在基地單元及終端單元兩者中的硬體及軟體之一代表性示意圖。基地單元及終端單元可具有一處理器103用於控制總體操作及所關聯組件,所關聯組件包含RAM 105、ROM 107、通信模組109及記憶體115。基地單元及終端單元兩者皆可包含各種電腦可讀媒體。電腦可讀媒體可為可由裝置存取的任何可購得媒體且兼包含揮發性媒體及非揮發性媒體、可移除式媒體及非可移除式媒體。舉例而言(但不具有限制性),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之一組合。
電腦儲存媒體包含以任何方法或技術實施的用於資訊(諸如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儲存之揮發性媒體及非揮發性媒體、可移除式媒體及非可移除式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含(但不限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碟儲存、匣式磁帶、磁帶、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者可用於儲存所希望資訊且可由單元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
通信媒體典型體現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在一經調變資料信號中的其他資料(諸如一載波)或其他傳送機制,且包含任何資訊遞送媒體。一調變資料信號係其特性經之一者或多者經設定或以在該信號中編碼資訊的一方式改變的一信號。舉例而言(但不具限制性),通信媒體包含有線媒體(諸如一有線網路或單線式連接)及無線媒體(諸如聲音、RF、紅外線及其他無線媒體)。
雖未繪示,但RAM 105可包含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其代表在單元通電且對應軟體應用程式(例如軟體任務)在單元上執行時儲存於RAM記憶體105中的應用程式資料。
通信模組109可包含按鈕、一小鍵盤、一觸控螢幕及/或觸控筆(或者任何已知裝置),單元之使用者透過該等裝置可提供輸入,通信模組109亦可包含用於提供音訊輸出的一個或多個揚聲器及用於提供文字、視聽及/或圖形輸出的一視訊顯示裝置。
可在記憶體115及/或儲存器中儲存軟體以提供指令至處理器103以致使單元執行各種功能。例如,記憶體115可儲存藉由基地單元及終端單元所使用的軟體,諸如一作業系統117、應用程式119及一關聯資料庫121。或者,可在硬體或韌體(未繪示)中體現用於單元的部分或全部電腦可執行指令。資料庫121可提供集中式儲存。
如上文中討論,單元可在一網路化環境中操作且亦可支援至彼此或者一個或多個遠端計算裝置(諸如分枝終端)之連接。分枝計算裝置可為包含上文中關於單元所描述之元件之多者或全部的個人計算裝置或伺服器。分枝計算裝置可為透過無線通道或通過一無線LAN或WAN或者其他已知方法進行通信的行動裝置。
雖然未作要求,但此技術之一般技術者應瞭解本文中描述的各種態樣可體現為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的一方法、一資料處理系統或者一電腦可讀媒體。例如,預期儲存指令造成一處理器執行根據本發明態樣之方法步驟的一電腦可讀媒體。例如可在基地單元或終端單元中之處理器上執行本文中揭示的方法步驟之態樣(諸如更新資料傳輸特性)。此類處理器可執行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媒體上的電腦可執行指令。
基地單元
圖3中描繪基地單元之一例示性實施例。基地單元主要作為用於將傳輸設定及混音信號傳輸至一終端單元的一傳輸裝置。然而,如本文中所討論的基地單元可經程式化具有額外特徵。例如,基地單元可具有能力來改變由於藉由終端單元300偵測到並通信的監測系統中之環境改變所致之傳輸設定改變,或者基地單元可經網路化具有一次級掃描單元,該次級掃描單元容許自動發生改變或者在使用者經由網路上之一可選電腦控制而輸入時發生改變。
在一個例示性實施例中,基地單元200包括一外殼201,該外殼201含有上文中討論的硬體及軟體組件。此外,外殼201可安裝具有顯示器,該等顯示器包含(但不限於)一LCD顯示器202以及音訊信號位準指示器224,該LCD顯示器202用於顯示功能表、選項、模式及傳輸設定。基地單元200亦可具有上文中討論的使用者輸入控制,在此實例中該等使用者輸入控制由一進入按鈕216、一退出按鈕218、一按壓控制旋鈕204、一同步按鈕206、一電力開關214、一開/關RF傳輸開關212、音訊信號位準調節器222及一音量控制210組成。在此實施例中,基地單元200具有用於與終端單元300通信之一紅外線埠220及用於放映基地單元輸出之混音的一聲音傳輸裝置的一插口208。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提供紅外線埠220用於傳輸資訊,該資訊包含(但不限於)頻率資料、混音資料、環境位準、立體聲/單聲道、EQ及至終端單元300之控制映射。如圖1中所繪示,基地單元200亦可包含一天線224,該天線224用於將含有混音之無線電信號R傳輸至終端單元300。然而,預期上文中討論的基地單元與終端單元之間的任何適當資料鏈路可用於傳輸。基地單元可經組態以透過適當資料鏈路而從終端單元接收傳輸。
基地單元200可為具有以一堆疊配置之額外基地單元的框架安裝或以任何其他適當配置安裝。如上文中討論,額外基地單元可為硬佈線式、無線連接或藉由任何已知網路化方法彼此傳輸資料,諸如本文中定義的通道標籤、頻率資訊、混音資料、RF電力輸出、立體聲/單聲道音訊傳輸、提示列表(CueList)及備用頻率。
終端單元
圖4A至4C中描繪一例示性終端單元300。終端單元之主要功能在於從基地單元接收傳輸設定及音訊信號。在一個實施例中,終端單元可經組態以儲存藉由一個或多個基地單元發送的傳輸資料,諸如頻率資料及混音資料。終端單元可經組態以將一通道標籤指派給一特定混音。接著終端單元能夠透過各個儲存頻率接收音訊信號並以任何所希望字體或大小顯示傳輸資料的任何部分。
本文中討論的其他特徵(諸如干擾及回饋控制)可程式化進入至終端單位300。此外,終端單元300亦可具有傳輸能力使得其可透過任何適當連接發送資料至基地單元。
圖4A至4C中描繪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單元300具有一外殼301,該外殼301容納上文中討論的硬體及軟體組件。終端單元亦可包含上文中討論的一使用者顯示器,在此實施例中該使用者顯示器由一LCD顯示器302組成,該LCD顯示器302可顯示除了指派給一特定混音的一通道標籤以外的部分或全部傳輸資料。
同樣如上文所討論,終端裝置300具有使用者輸入控制,在此特定實施例中該等使用者輸入控制由一第一按鈕308、一第二按鈕310、一退出按鈕312、一進入按鈕314、一頻率掃描按鈕316及一音量控制306組成。提供一插口(未繪示)用於將一音訊信號輸出至一音訊傳輸裝置。終端單元300亦可包含用於從一基地單元接收無線電傳輸的一天線304及用於從一基地單元接收傳輸資料的一紅外線埠318。此外,終端單元300可具有用於將終端單元300固定於使用者衣服的一可撓夾320或其他附接構件。以此方式使用者可佩載終端單元且終端單元可經由任何聲音傳輸裝置(諸如耳機)將音訊信號傳輸至使用者的耳朵。
系統之作業
在終端單元之一個或多個操作模式中,使用者可在監聽系統中將終端單元與一個或多個基地單元進行同步。此容許使用者選擇並聆聽儲存於終端記憶體中由一基地單元輸出的任何信號。使用者可將終端單元與各個基地單元同步來為一特定表演接收並儲存所有混音傳輸資料。
在此同步程序期間,各個基地單元可將用於由基地單元輸出音訊信號的傳輸資料發送至終端單元300,該傳輸資料包含(但不限於)一通道標籤、一頻率、一使用者輸入混音識別符、環境位準資訊、立體聲/單聲道資訊、EQ資訊及控制映射資訊。通道標籤係指派給一頻率通道的一數字。頻率係藉由基地單元輸出之頻率。使用者輸入混音識別符係用於特定混音的一可定製標題,使用者可在基地單元設定期間增添該可定製標題。環境位準資訊包含容許進入演唱演奏者之混音中的外部聲音資料。立體聲/單聲道資訊包含模式資訊(即混音是以立體聲模式還是單聲道模式操作)。EQ資訊包含混音之頻率響應位準。最後,控制映射資訊包含終端單元上的按鈕之功能資訊。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根據基地單元與終端單元同步的次序指派與各個基地單元關聯的通道標籤(即經同步的第一基地單元接收通道標籤數字「1」,經同步的第二基地單元接收通道標籤數字「2」等等)。因此,基地單元經同步之次序決定對應的所指派通道標籤。或者,系統可經組態使得各個基地單元儲存一所指派通道標籤數字並將通道標籤數字作為傳輸資料之部分發送至終端單元(即不考慮基地單元同步之次序而將基地單元經指派的通道標籤數字1儲存於終端單元中作為通道「1」)。以此方式,一使用者可為各個基地單元指派一通道標籤,該通道標籤以一「優先權數字」之形式保持固定使得此類基地單元之混音出現在終端單元上可用通道之列表中的相同位置處。接著可將經指派之通道標籤傳遞至終端單元作為傳輸資料之部分。
終端單元接收並在其記憶體中儲存各個音訊信號之傳輸資料。終端單元容許經由使用者輸入裝置在各個傳輸資料組之間進行雙態觸變或捲動,使得其可調諧於可用之所儲存基地單元頻率之任何者並顯示對應的所儲存基地單元通道標籤及混音識別符。終端單元可透過所儲存頻率從所選基地單元接收音訊信號且可輸出音訊信號至一適當聲音傳輸裝置。
一例示性同步程序描繪於圖5至7中並在下文中加以描述。下文中描述的程序僅為一例示性實施例且無論如何不希望將本揭示內容限制於此特定同步程序。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一使用者必須使傳輸單元處於一預組態「模式」中以便能夠在複數個可用基地單元及其等關聯的傳輸資料之間儲存、存取及捲動。在所繪示實施例中,「CUEMODE」特徵對應於此類模式。為了開始,使用者選擇如圖5A中繪示在終端單元LCD 302上的「CUEMODE」模式(藉由使用第一及第二按鈕308、310捲動至「CUEMODE」特徵並藉由按壓進入按鈕314而選擇所希望模式)。如圖5B中繪示,當處於「CUEMODE」特徵中時終端單元LCD 302可指示何時終端單元記憶體中當前未儲存通道。接著終端單元指示使用者按壓基地單元200上的同步按鈕206以接收基地單元之傳輸資料。接著使用者保持終端單元300之紅外線埠318向上朝著基地單元之紅外線埠220並按壓同步按鈕206。因此,基地單元傳輸如圖6中繪示的一組傳輸資料至終端單元300,該組傳輸資料包含頻率「712.000 MHz」及混音識別符「VOX」。接著終端單元300將此資訊儲存於其記憶體中並如圖6B中繪示在LCD 302上顯示指示已儲存的全部或部分資訊。終端單元300亦可將一通道標籤(諸如「1」)指派給混音。
如圖7A中繪示,接著使用者可將額外基地單元增添至終端單元之記憶體。在此實例中,接著使用者將來自一第二基地單元200b之傳輸資料(在此情形中,為「BASS」混音)同步至終端單元300。如圖7A及7B中繪示,第二基地單元200b將如其顯示器202b上顯示的傳輸資料傳輸至終端單元300,該傳輸資料包含頻率「713.000 MHz」及混音識別符「BASS」。終端單元300亦將一通道標籤「2」指派給混音。接著終端單元300儲存並顯示傳輸器資訊來指示傳輸資料已成功儲存。此程序可能由從額外基地單元下載額外傳輸資料之多次重複組成,使得在完成時終端單元在記憶體中儲存來自複數個基地單元的傳輸資料。
圖8A至8C描繪一例示性「熱調換」操作,音響工程師可能「調換」出一故障終端單元。例如,在此情形中若在表演期間低音吉他手之終端單元故障,則音響工程師可為低音吉他手迅速提供經預載入具有基地單元之傳輸資料的不同工作終端單元,該基地單元之傳輸資料對應於來自特定演出之「BASS」混音。在此實例中,低音吉他師可迅速雙態觸變或捲動來選擇在工作終端單元上以「713.000 MHz」之一頻率輸出的通道「2」上之「BASS」混音,且接著將故障終端單元與工作終端單元交換。視情況,音響工程師在將工作終端單元與故障終端單元交換之前可退出CUEMODE特徵以避免表演者意外地改變其在舞台上接收之混音。或者,若音響工程師使工作終端單元以CUEMODE特徵作用,則表演者可透過儲存於傳輸單元之記憶體中的通道從各種可用混音進行選擇。
因此,因具有以用於全部可用基地單元之傳輸資料程式化的一可操作終端單元,音響工程師可配備用於舞台上各個及所有終端單元的一備用單元。此為一音響工程師提供一「通用」終端單元,其可經迅速設定以從基座單元之任一者接收可用混音之任一者。此外,此容許音響工程師藉由捲動通過儲存於CUEMODE中之基地單元資訊來聆聽(經由連接至此類「通用」終端單元的一聲音傳輸裝置)可用混音之任一者。
網路化環境作業
監聽系統可具有網路化環境中的額外特徵。此等額外特徵僅為例示性且無論如何不希望將本發明限制於一特定組態或程序。
同步程序可經由一資料網路自動完成,而非經由一紅外線鏈路將終端單元個別同步至各個基地單元。在此程序中,可經由網路來代替用於各個基地單元的一紅外線同步程序從監聽系統中的基地單元之全部(或者一所希望之子組)接收傳輸資料。然而,一旦音響工程師透過一網路將基地單元與混音器一起組態則傳輸資料之接收亦可自動發生。
此外,監聽系統可具有一主動環境監測系統。在此實例中,監聽系統的一個或多個組件(諸如但不限於終端單元或基地單元)可包含主動監測軟體。監測軟體經組態以偵測頻譜中存在的干擾,在該頻譜中無線系統操作且經組態以改變監測系統中的音訊信號之傳輸特性來避免監測系統中存在的此類干擾。
環境監測(例如,可用FM頻譜)可發生在終端單元中、在基地單元中或在具有接收使用者輸入之可選電腦控制的一網路化掃描裝置中。終端單元可經調適以偵測傳輸問題(諸如干擾)及與基地單元通信使得基地單元可改變其傳輸特性,並且終端單元可接收具有新的更清晰傳輸特性之音訊信號(例如,在一不同頻率上)。此監測程序亦可在連結至監測系統的一計算裝置(諸如一膝上型電腦)上完成。計算裝置可經組態以監測從終端單元及基地單元接收的傳輸資料來偵測干擾問題,並且一旦偵測到干擾即改變終端單元及基地單元之傳輸設定。此改變可自動發生或由使用者取決於所選設定而手動控制。
在自動組態之一實例中,一旦在一特定頻率上偵測到干擾,即可改變一特定基地單元傳輸所在的頻率,且亦可改變儲存於終端單元記憶體中的對應頻率,使得基地單元之傳輸及終端單元之接收處於一新的清晰頻率上。
本文中描述的監聽系統之態樣為音響工程師提供易於監測一特定表演中之所有混音的能力。此容許音響工程師在表演期間將其工作集中於完善混音。由於能夠迅速雙態觸變至可用基地單元間的任何混音,因此音響工程師將能準確監測及試聽任何表演者可能不滿意之混音。
如上所討論,具有基地單元傳輸資料儲存的一終端單元之潛在用途目的在於為若一表演期間表演者之終端單元之一者故障作準備。若在一演出期間表演者之終端單元之一者故障,則音響工程師可在一工作終端單元上迅速捲動一表演者所希望的基地單元混音並調換故障終端單元。
裝置之另一潛在用途在於在干擾情形中為表演者提供備用頻率。例如,多個基地單元可經程式化以透過不同頻率輸出相同混音,藉此提供相同混音之冗餘傳輸。以此方式,若表演者透過一個或多個輸出頻率遇到干擾,則表演者可迅速捲動終端單元至一不同基地單元(因此頻率不同)以在無干擾的情況下接收相同混音。
此外,若表演者希望能夠自複數個不同混音進行選擇,則其終端單元可經程式化以調諧至輸出不同混音的不同基地單元。例如,一吉他手可能偏好一種類型的聲音吉他之混音及另一類型的電吉他之混音。終端單元可經程式化以在輸出分開之混音的兩個基地單元之間調諧,使得演出期間吉他手可在分開的混音之間輕易切換。
本文中描述的組態係闡釋此類系統的大量且靈活用途及能力,藉此終端單元可經程式化以便能夠在複數個可用基地單元及對應混音之間切換。
100...混音器
103...處理器
105...隨機存儲記憶體(RAM)
107...唯讀記憶體(ROM)
109...通信模組
115...記憶體
117...作業系統
119...應用程式
121...資料庫
200...基地單元
201...外殼
202...LCD顯示器
204...按壓控制旋鈕
206...同步按鈕
208...插口
210...音量控制
212...開/關RF傳輸開關
214...電力開關
216...進入按鈕
218...退出按鈕
220...紅外線埠
222...音訊信號位準調節器
224...音訊信號位準指示器
300...終端單元
301...外殼
302...LCD顯示器
304...天線
306...音量控制
308...第一按鈕
310...第二按鈕
312...退出按鈕
314...進入按鈕
316...頻率掃描按鈕
318...紅外線埠
400...聲音傳輸裝置
圖1描繪一監聽系統的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2描繪一基地單元及一終端單元兩者的硬體及軟體之一闡釋性示意圖;
圖3描繪一基地單元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4A描繪一終端單元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一前視圖;
圖4B描繪該終端單元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另一前視圖;
圖4C描繪該終端單元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一後視圖;
圖5A描繪該終端單元的一例示性顯示器;
圖5B描繪該終端單元之另一例示性顯示器;
圖5C描繪一例示性操作模式中的一基地單元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另一前視圖;
圖6A描繪該基地單元的一例示性顯示器;
圖6B描繪該終端單元的另一例示性顯示器;
圖7A描繪該基地單元的另一例示性顯示器;
圖7B描繪該終端單元的另一例示性顯示器;及
圖8A至圖8C描繪該終端單元的一例示性特徵。
100...混音器
200...基地單元
224...音訊信號位準指示器
300...終端單元
400...聲音傳輸裝置

Claims (24)

  1. 一種監聽方法,其包括:在一終端單元處自一第一基地單元無線接收包括一第一頻率之一第一組傳輸資料;將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儲存於該終端單元之一記憶體中;在該終端單元處自一第二基地單元無線接收包括一第二頻率之一第二組傳輸資料;將該第二組傳輸資料儲存於該終端單元之該記憶體中;回應於從該終端單元上之一使用者輸入裝置接收的一選擇,在該終端單元上接收該第一或第二頻率上之一音訊信號;及回應於來自該使用者輸入裝置的該選擇而將該音訊信號輸出至一聲音傳輸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由該終端單元經由定位於該終端單元上的一紅外線接收器而接收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當該終端單元接近於該第一基地單元時該終端單元回應於該第一基地單元上的使用者輸入而接收該第一組傳輸資料,且其中當終端單元接近於該第二基地單元時該終端單元回應於該第二基地單元上的使用者輸入而接收該第二組傳輸資料。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回應於來自一使用者輸入裝置 的一選擇而在該終端單元上顯示該第一組或該第二組傳輸資訊之至少一部分。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組及該第二組傳輸資訊進一步包括混音識別符。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該終端單元處自一個或多個額外基地單元無線接收至少一額外組傳輸資料並在該終端單元之該記憶體中儲存該至少一額外組傳輸資料,該額外組傳輸資料包括一頻率及一混音識別符。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回應於來自一使用者輸入裝置的一選擇,在該終端單元上的該使用者顯示器上顯示該至少一額外組傳輸資料;回應於來自該使用者輸入裝置的該選擇,在該終端單元上接收對應於該至少一額外組傳輸資料的一音訊信號;及回應於來自該使用者輸入裝置的該選擇,將對應於該至少一額外組傳輸資料的該音訊信號輸出至一聲音傳輸裝置。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由該終端單元自動接收並儲存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RF環境受到監測且一旦偵測到干擾即為該等第一或第二基地單元建立一新頻率傳輸值。
  10.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終端單元為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指派一通道標籤。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基於該終端單元接收該等第一組及第二組傳輸資料之次序,該終端單元為該第一組傳 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指派一數字值。
  12. 一種終端單元,其包括:一記憶體,其經組態以儲存一第一組傳輸資料及一第二組傳輸資料,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包括一第一基地單元之一第一頻率及一第一混音識別符,該第二組傳輸資料包括一第二基地單元之一第二頻率及一第二混音識別符;一使用者輸入裝置,其容許選擇該第一組傳輸資料或該第二組傳輸資料;其中該終端單元將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與一通道標籤關聯;其中若選擇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則該終端單元從該第一基地單元接收該第一頻率上的一第一音訊信號,且若選擇該第二組傳輸資料,則該終端單元從該第二基地單元接收該第二頻率上的一第二音訊信號;且其中該終端單元經組態以輸出該等第一及第二音訊信號至一聲音傳輸裝置。
  13. 如請求項12之終端單元,其進一步包括一紅外線接收器,該紅外線接收器經組態以接收該等第一及第二組傳輸資料。
  14. 如請求項12之終端單元,其中該記憶體經組態以接收並在該記憶體中儲存包括頻率的複數個額外組傳輸資料,且經進一步組態以在斷電時保留全部儲存的傳輸資料。
  15. 如請求項12之終端單元,進一步包括一處理器,該處理 器經組態以自動接收並在該記憶體中儲存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
  16. 如請求項15之終端單元,其中該記憶體包括複數個指令,該等指令用於該處理器以監測及偵測干擾以及決定用於該第一或第二基地單元的一新頻率傳輸並將該新頻率傳輸傳遞至該第一或第二基地單元。
  17. 如請求項12之終端單元,其進一步包括一使用者顯示器,該使用者顯示器經組態以顯示該所選組傳輸資料之至少一部分。
  18. 如請求項12之終端單元,其中基於該終端單元接收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之次序,該終端單元為該第一組傳輸資料及該第二組傳輸資料指派一數字值。
  19. 一種監聽系統,其包括:一終端單元,其包括一處理器、一記憶體、使用者輸入裝置、一顯示器及一紅外線接收器;複數個基地單元,各個基地單元包括一無線傳輸器、一處理器、一記憶體、一使用者輸入裝置、一顯示器及一紅外線傳輸器;其中各個基地單元經組態以經由該基地單元之該紅外線傳輸器發送一組傳輸資料至該終端單元之該紅外線接收器,該傳輸資料包括一頻率及一混音識別符;且其中該終端單元經組態以用於:(i)儲存接收到之該等組傳輸資料; (ii)接收該等可用之經儲存的傳輸資料組之一使用者選擇;(iii)在該顯示器上顯示該所選傳輸資料之至少一部分;(iv)在該所選傳輸資料組之該頻率上從該等基地單元之一者接收一音訊信號;及(v)輸出該音訊信號至一聲音傳輸裝置。
  20. 如請求項19之監聽系統,其中該終端單元將該等組傳輸資料與通道標籤關聯。
  21. 如請求項19之監聽系統,其中基於該終端單元接收該個別組傳輸資料之次序,該終端單元為各個個別組傳輸資料指派一數字值。
  22.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一電腦可用媒體,該電腦可用媒體具有嵌入於其中之一電腦可讀程式碼,該電腦可讀程式碼經調適以由一處理器執行來實施一方法,該方法包括:用傳輸資料組態複數個基地單元及至少一個終端單元,該傳輸資料包括頻率及混音識別符;針對傳輸干擾監測該複數個基地單元及該至少一個終端單元;及回應於偵測傳輸干擾,改變該複數個基地單元及該至少一個終端單元之至少一者的該傳輸資料。
  23. 如請求項22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一旦偵測到傳輸干擾即自動改變該傳輸資料。
  24. 如請求項22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使用者輸入手動改變該傳輸資料。
TW99136223A 2009-10-22 2010-10-22 監聽系統 TWI446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04,124 US9094755B2 (en) 2009-10-22 2009-10-22 Audio monitoring system and selection of stored transmission da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487A TW201138487A (en) 2011-11-01
TWI446797B true TWI446797B (zh) 2014-07-21

Family

ID=4349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6223A TWI446797B (zh) 2009-10-22 2010-10-22 監聽系統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094755B2 (zh)
EP (1) EP2491730B1 (zh)
JP (1) JP5661785B2 (zh)
KR (1) KR101735629B1 (zh)
CN (1) CN102668600B (zh)
CA (1) CA2777986A1 (zh)
HK (1) HK1172181A1 (zh)
MX (1) MX2012004570A (zh)
RU (1) RU2012120859A (zh)
TW (1) TWI446797B (zh)
WO (1) WO2011049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0597A1 (fr) * 2013-09-12 2015-03-13 Overline Systems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sonore sans fil bidirectionnelle
WO2015036691A1 (fr) * 2013-09-12 2015-03-19 Overline Systems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sonore sans fil dans un milieu dense en frequences
US10001968B1 (en) * 2016-03-18 2018-06-19 Audio Fusion Systems, LLC Monitor mixing apparatus that presents each musician with summary control of both their contributed channels and the remaining channels, for rapid and accurate sound balance
US10003901B1 (en) * 2016-03-20 2018-06-19 Audio Fusion Systems, LLC Graphical monitor mixing system that uses a stage plot to create spatially accurate sound
TWI651950B (zh) 2016-07-07 2019-0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無線接取網路之服務區分方法、無線網路系統及無線接取網路存取點
JP6790817B2 (ja) 2016-12-28 2020-11-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波状態解析方法
US10708681B1 (en) 2018-02-06 2020-07-07 Zachary Williams Replacement cable and auxiliary audio system for in-ear monitors
WO2024059744A1 (en) * 2022-09-16 2024-03-21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Transmit redundancy and autonomous receiver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in-ear monitor audio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3715A1 (de) * 1997-12-04 1999-06-17 Grundig Ag Rundfunkempfänger mit Senderspeicheraktualisierung
JP3076813U (ja) 2000-10-04 2001-04-20 有限会社イーエクス・プロ イヤー・モニターシステム
US6987947B2 (en) 2001-10-30 2006-01-17 Unwired Technology Llc Multipl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13110B1 (en) * 2002-07-10 2006-03-14 Uniden American Corporation Radio receiver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 reception of voic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US20050281421A1 (en) 2004-06-22 2005-12-22 Armstrong Stephen W First person acoustic environment system and method
TWI250736B (en) * 2004-12-07 2006-03-01 Syncomm Technology Corp Interference-resistant wireless audio system and the method thereof
TWI287369B (en) 2005-10-14 2007-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Radio transmitting system, method and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device
DE102005054258B4 (de) 2005-11-11 2015-10-22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Zuweisen einer Frequenz für eine drahtlose Audiokommunikation
US20090220104A1 (en) * 2008-03-03 2009-09-03 Ultimate Ears, Llc Venue private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72181A1 (zh) 2013-04-12
CN102668600B (zh) 2015-11-25
CA2777986A1 (en) 2011-04-28
TW201138487A (en) 2011-11-01
MX2012004570A (es) 2012-06-08
CN102668600A (zh) 2012-09-12
EP2491730A1 (en) 2012-08-29
EP2491730B1 (en) 2021-01-13
JP2013509095A (ja) 2013-03-07
KR20120089327A (ko) 2012-08-09
WO2011049898A1 (en) 2011-04-28
JP5661785B2 (ja) 2015-01-28
KR101735629B1 (ko) 2017-05-15
RU2012120859A (ru) 2013-11-27
US9094755B2 (en) 2015-07-28
US20110096934A1 (en) 201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6797B (zh) 監聽系統
TWI470447B (zh) 利用遠端控制器裝置之網路組態資料的備份及復原
US9306685B2 (en) Audio processing system
US8724036B2 (en)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remote controller and pairing method thereof
JP6904012B2 (ja) 音信号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音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90123263A (ko) 제어 디바이스 및 그 ui 제공 방법
JP5565045B2 (ja) ミキシング装置
EP3021504B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JP4961813B2 (ja) 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US201703244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Input Feeds to a Media Player
JP5682508B2 (ja) ミキシングシステム
EP3477485B1 (en) Distribution destination designation device, distribution destination designation method, and distribution destination designation program
WO2019163702A1 (ja) オーディオ信号入出力装置、音響システム、オーディオ信号入出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80664A (ja) 信号再生装置及び信号再生方法
JP2006166119A (ja) オーディオ装置
JP2013158045A (ja) オーディオ装置
CN114915812B (zh) 一种拼接屏音频的分配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JP7408955B2 (ja) 音信号処理方法、音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437379B1 (ko) 스피커들에 대응되는 아이콘을 구비한 오에스디화면을이용한 음향기기의 스피커 환경 설정장치
JP2017204756A (ja) 音信号出力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信号処理システム
WO2019082233A1 (ja)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音響信号処理方法
KR20090020235A (ko) 컴퓨터 시스템, 사운드 제어 방법, 및 사운드 제어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