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5508B - 假髮 - Google Patents
假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5508B TWI445508B TW99136046A TW99136046A TWI445508B TW I445508 B TWI445508 B TW I445508B TW 99136046 A TW99136046 A TW 99136046A TW 99136046 A TW99136046 A TW 99136046A TW I445508 B TWI445508 B TW I44550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g
- hair
- wave
- front edge
- wavy li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5/00—Hair pieces, inserts, rolls, pads, or the like; Toupées
- A41G5/0006—Toupées covering a bald portion of the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 Toy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改良的對於假髮基體(base)的前(front)部的毛髮之植設的假髮,尤指關於藉由植設於假髮基體的前部的毛髮的位置之設定,提升配戴者的前額部分髮際的自然感的假髮。
一般來說,脫髮、髮量稀疏症狀係依個人以各種各樣的狀態在發展。例如,有前額部的髮際線雖大致正常地生長分佈,惟以頭頂部為中心,脫髮、髮量稀疏在進行中的類型;另一方面,有正從前額部的髮際線朝向頭頂部緩緩地後退的類型。假髮係由形成為頭部形狀的假髮基體、以及植設於該假髮基體的毛髮所構成,惟其形狀及構造應配合這樣的脫髮、髮量稀疏的範圍及程度等的症狀適當地形成。
例如,如第7圖所示,配戴者1的脫髮、髮量稀疏狀態2主要是正以頭頂為中心進展中,然於包含前額部的左右側頭部以及後頭部的周圍大致正常或掉髮沒有正在進展時,適用用以覆蓋頭頂部的區域的部分假髮。此時只要在需要隱蔽脫髮、髮量稀疏狀態2的範圍內裁剪假髮基體3的尺寸即可。於以覆蓋頭頂部區域的方式所形成之假髮中,在假髮基體3的前部3a(以下稱做前部的前邊緣(front edge)。)從假髮使用者的髮際線1a(以虛線顯示)凹進的位置戴在使用者的頭頂部。覆蓋上述頭頂部區域的假髮的狀
況係如第8圖所示,藉植設於假髮基體3的毛髮5,以及生長於在第7圖以網線表示的前額部區域1b的本身毛髮6相綁並融合為一體,而使假髮基體3的周圍邊緣部4完全的受到隱蔽。因此,假髮的周圍邊緣部4的邊界線係被本身毛髮6所隱蔽而不會暴露,可輕易地得到自然的外觀。
相對於此,從前額部後退而正常的髮際線1a為脫髮、髮量稀疏狀態時,於前額部係不存在能與假髮的毛髮5相綁並融合為一體的本身毛髮6。因此,不同於顯示於第7圖及第8圖的頭頂部的掉髮,讓假髮的前部的周圍端部與頭部前額部的髮際線之邊界附近有自然的外觀實屬困難。因此,製作將使用者的前額部予以再現之假髮時,一般而言,以具有一致於使用者的前額部(應存在)的正常的髮際線的前部的方式成形假髮基體。接著,包含該假髮基體3的前部全面地密集植設毛髮5。如此於假髮基體的前部,亦設想植設有與其他部分相同地密集且大量的毛髮,以能隱藏前邊緣的髮際線。但是,配戴這種假髮時,由於毛髮5於配戴者的前額部從左到右的鬢角,以橫向一直線狀被密集的植設,故反而會呈現不自然的外觀。
就提升配戴假髮時的前額部分、尤其是髮際的自然感為目的而言,於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於假髮的背面,亦即在抵接於頭皮之假髮配戴面側的前部周邊部附近植設毛髮,並將該毛髮以覆蓋前邊緣的方式拉出至表面,並與植設於假髮表面的毛髮協調的方法。此外,於專利文獻2中係揭露:於假髮的前額部分以髮際薄片一體化於假髮本
體,並且改變所植設的毛髮的植髮密度。再者於專利文獻3係揭露:將假髮的前額端部作成為凹凸形狀,並改變植設的毛髮的植髮密度。於專利文獻4係揭露:從前頭部分到頭頂部將假髮分為複數個區域,並在該區域將相異直徑的毛髮予以植髮時,各區域的邊界係植髮成鋸齒形的凹凸狀。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99412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266877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24454號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274482號
然而,不論是記載於上述哪一篇文獻的假髮,都將毛髮遍佈地植設到假髮基體的周圍邊緣部的最突出端。如此,在習知技術中,為了防止假髮基體的暴露或偽裝,係根據以下的想法製作假髮:對整面假髮基體,尤其是連前邊緣的部份都植設毛髮,藉以隱藏假髮基體的前邊緣。從而,例如記載於專利文獻1、2的假髮中,假髮基體的前邊緣及頭部的邊界係以橫方向的直線狀明確地被劃分而能以視覺辨認,故可看出配戴者所配戴之假髮基體的前邊緣與頭部前額部的邊界,係沿著假髮基體的周圍邊緣部形狀之橫方向的線狀,配戴者的前額部則變成了不自然的外觀。
此外,於專利文獻3的方法中,係將假髮的前邊緣作成為凹凸形狀,故如上述前邊緣與頭部前額部的邊界不會形成直線的線狀故自然感係提升。然而,容易發生有作成為凹凸形狀的部分之「翹曲」、「捲曲」、「蜷曲」,假髮的形狀保持性下降,而從配戴者的前額部以凸狀突出了的部分捲起而反而減損了自然感。
於專利文獻4中,從前頭部分到頭頂部將假髮分為複數個區域,各區域的邊界係植髮為鋸齒形的凹凸狀,惟因為假髮的前頭部分、亦即外周端部係沿著假髮基體的形狀將毛髮加以植髮到前邊緣,故髮際依然成為沿著假髮基體的周圍邊緣部的直線狀線條,而無法呈現自然的外觀。
如上文所述,不論習知的任一技術都是藉由將「毛髮遍佈地植設到假髮基體的前邊緣的最突出端,以隱蔽假髮基體的前邊緣」的思考做為前提來製作,故假髮的前部的邊緣全部被毛髮所覆蓋,假髮的邊緣與配戴者的前額部的邊界係被明確地劃分為直線狀或曲線狀,反而呈現了不自然的外觀。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的課題,目的為:得到一種假髮,係提供一種在配戴了假髮之際在假髮的前部,尤其是植設於前邊緣的毛髮不會呈現不自然的直線狀的線,而是呈現極度類似於宛如使用者的前額部的本身毛髮的生長方式之自然的髮際線,並不易顯露出正穿戴假髮的狀況、且沒有不協調感而提升自然感的假髮。
於本發明中,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於由具備有能在配戴者的前額部之預定位置表現出髮際線的前部之假髮基體、以及植設於該假髮基體的毛髮所構成的假髮中,在上述假髮基體的前部的前邊緣,與從該前邊緣往內側凹進的位置之間,以波狀波動並且沿著前邊緣反覆該波動,而藉以呈現波浪模樣的方式植設前用毛髮。
上述假髮基體前部,較佳係具備有:於前邊緣的兩端具有對應於配戴者的左右鬢角的反折部,波浪線係在從前邊緣稍微往內側凹進的位置形成到左右的反折部,藉此以呈現上述波浪模樣的方式於該波浪線的內側植設前用毛髮。
形成於上述前部的波浪線較佳係以相異的振幅及週期成為複數個波浪,較佳係將該具有相異振幅及週期波浪組合預定組數作成為一個波浪組,將複數個該波浪組連接到達至左右的反折部,藉此於該波浪線的內側以呈現波浪模樣的方式植設前用毛髮。上述複數個波浪之中最大振幅的波浪的頂點(尖端),較佳係以到達前邊緣的長度所形成。
於本發明中,於假髮基體的波浪線的外側,在前邊緣與波浪線之間劃分有前端部區域,於該前端部區域係成為未植設前用毛髮的無髮區域。該無髮區域係由達到前沿邊緣的最大振幅之波浪的前端所分隔,而形成於複數個部位。
於本發明中,係為在假髮基體的前邊緣、以及從該前邊緣往內側凹進的位置之間形成波動為波形的波浪,並將該波浪於左右的反折部間連接藉以形成波浪線,並沿著該
波浪線於其內側將毛髮植設為鋸齒狀者,故髮際線呈現波浪模樣。從而,並非如同習知技術,為了將假髮使用者的髮際線加以再現,將毛髮密集的植設到前邊緣而使其呈現線狀的外觀,故可賦予如同人類的極度自然的髮際般的外觀。
本發明係並非使假髮基體的前邊緣成形為鋸齒狀者,假髮基體的前部係沿著假髮配戴者的正常的髮際線遍及至相當於鬢角之左右的反折部為止,以一般的直線或曲線呈現髮際線的方式成形,而於該前部係為藉由植設毛髮的位置設定以毛髮表現髮際線者。藉此,假髮基體的前邊緣係不會成形為波浪狀,故不會有假髮的翹曲、捲曲、蜷曲,不但改善了假髮的形狀保持性,還可將髮際的自然感加以顯著地提升。
此外,於本發明中,關於用以表現鋸齒狀的波浪線的毛髮的植設位置設定,使其為僅將最大振幅的波浪的頂點連接至假髮基體的外周端部、亦即連接至前邊緣的方式,藉以不形成人工感覺的直線狀的髮際線,而是與本分毛髮所展現的同樣的自然的髮際線,並能呈現更自然的外觀。附帶一提,頭部前額部的髮際係當一眼看去時,遍及左右的鬢角部雖形成為筆直的線,然本身毛髮係絕對不會生成明確的線狀,而通常生長為無固定形狀的鋸齒狀。於本發明中,藉由呈現波浪模樣的毛髮的植設模式,能表現該本身毛髮的無固定形狀的生育形態者,故呈現更自然的外觀。
以下,一邊參照第1圖至第6圖一邊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幾個實施形態。
第1圖係使用者配戴了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假髮的狀態之平面圖,該假髮的假髮基體21係如同被圖中一點鍊線所區隔一般,構成做為具有用以覆蓋使用者10的前額部11的前部22,以及用以覆蓋頭頂部的頂端部23的部分假髮20。本發明之假髮的特徵係在配戴者的前額部11之預定位置具備有自然的髮際,亦即,具備能表現出髮際線12的前部22。
於此,將假髮的配戴者設定為處於前額部11後退且脫髮、髮量稀疏的狀態到達頭頂部及到達後頭部的區域。假髮基體21係為了覆蓋該脫髮、髮量稀疏部分,並且將使用者的髮際線12加以再現,而成形為具有對應於前額部11的新月狀前部22(以前邊緣24及一點鍊線L所包圍的區域)及從該前部22連續到達頭頂部及後頭部的頂端部23的帽蓋(cap)狀或淺盤狀。假髮基體21係在本實施形態中以輕薄柔軟的合成樹脂製的人工皮膚所形成,而前部22及頂端部23係以一體的方式形成。從而,用以區分前部22與頂端部23的元件符號L所顯示的一點鍊線係假想線,在實際上並不存在該區分線。於該假髮基體21的前部22及頂端部23的整個面以預設的毛髮量植設有毛髮27,以形成用以隱蔽脫髮、髮量稀疏部分的部分假髮20。於第1圖中,為了明確地顯示假髮基體21,假髮的毛髮27係僅顯示極
少部分,實際上係植設於假髮基體21的整個面。使用者的本身毛髮13亦同樣地僅限於描繪一部份。
假髮基體21的前部22係為了能再現應存在於使用者10的前額部11的正常的髮際線12(點線圖式),而以具有從配戴者的左鬢角部14到右鬢角部15的前額部11以線狀(在第1圖的平面視圖中係曲線)的前邊緣24的方式成形。使用者配戴了假髮20時,假髮基體21的前邊緣24沿著應存在於使用者的前額部11的正常的髮際線12,以不會脫離的方式緊靠並配置於配戴者的前額部。在假髮基體的前部22的左右,係連接朝後方擴大並彎曲的頂端部23並形成有反折部25、26。該左右的反折部25、26係為了能再現配戴者的前額部的左右的鬢角部14、15,而形成在對應於該左右的鬢角部14、15的位置。前部22係將該左右的反折部25、26做為基點,相應於前額部髮際線12的形狀及大小往前方鼓出而形成。如此,將配戴者的髮際線12藉由假髮基體21的前部22之前邊緣24予以再現。
使用於本發明之假髮的假髮基體21係如第2圖所示,將整體以軟質的熱可塑性樹脂,例如極薄的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樹脂所形成的人工皮膚所成形,或者,雖未圖示,亦可將整體以網子製作。或者是如第3圖所示,以人工皮膚21a作成為包含前部22的前頭部分,而將其他的部分以網子21b構成並將該等元件連接所製作,或與其相反的構成亦無妨。此外,關於假髮基體21的厚度,於配戴假髮時,為了醞釀出前額部的偽裝或自然度而儘可能的
製作得較薄,例如較適合的範圍為0.05mm至0.10mm。於第3圖中,將以人工皮膚所製作的前部22的後端,以及以網子所製作的頂端部23的前端予以接合藉以一體化。接合係可採用縫合或黏合等適當的手段。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假髮中,於假髮基體21表面的整個面植設有與配戴者的脫髮、髮量稀疏部周圍的本身毛髮同色的毛髮27,並於假髮使用者配戴了假髮之際,將安裝於假髮的毛髮27及本身毛髮13藉由梳理(brushing)充分地使該兩種毛髮融合在一起,藉以完全地隱蔽除了假髮基體21的前部22之外的兩側邊(side)部及後頭部的周圍邊緣。因此,從假髮後方側不會露出左右側方的周圍端部與本身毛髮13的邊界,而可簡單地得到自然的外觀。然而,當使用者的前額部11之髮際線12後退,且前頭部為脫髮、髮量稀疏狀態時,係不存在本身毛髮13,故假髮的毛髮27無法與本身毛髮13混合。
因此於本發明中,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在假髮基體的前部22,尤其是前端的邊緣附近順著波浪模樣30的型樣(pattern)安裝毛髮27,藉以實現優秀的偽裝效果及再現自然的髮際線者。用以構成該波浪模樣30的波浪線31,係以做為從假髮基體的左右之反折部25、26沿著前邊緣24以鋸齒狀連續的假想線而形成。
第4圖係示意性地表示植髮到本發明之假髮基體的植設位置者,以「黑色圓圈」所顯示的點係顯示毛髮27的植設位置。具體而言,如第4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的假髮
基體21中,於頂端部23的整個面及構成前部22的波浪模樣30之波浪線31的內側植設有毛髮27。但是,於前部22的波浪線的外側,在前邊緣24與波浪線31之間所劃分而成的鋸齒狀的前端部區域28係未植設有毛髮27,而成為無髮區域28。該無髮區域28係被到達前邊緣24的最大振幅的波浪的前端所區分,並形成在複數位置。如此,於無髮區域28雖未設有毛髮27,而且形成假髮基體的稍微一部分保持為露出,然如後文所述,該無髮區域28係在配戴假髮時,藉由植設於頂端部23及前部22的毛髮散開在整個假髮而受到隱藏故不會露出。即使露出,亦由於將假髮基體的厚度作得極薄並調整為近似於皮膚的色彩所以利於偽裝,故邊界係不顯眼而幾乎不能以肉眼辨識。
第6圖係表示藉由植設於本發明之假髮基體的前部22的前用毛髮27a的位置設定所形成的波浪線31之圖,以下,主要參照第6圖,說明關於賦予用以構成波浪模樣30的波浪線31的方式。
於本發明中,波浪線31係沿著一致於假髮配戴者應存在的髮際線12之假髮基體的前邊緣24,其內側遍及左右的反折部25、26而形成複數個鋸齒狀或波狀。該波浪線31的頂部、亦即前端31a係達假髮基體的前邊緣24,而其底部、亦即後端31b係設定於從前邊緣24稍微往內側凹進的位置。各波浪32的波形係並非被給予規則性的週期及振幅,而是隨機地被賦予。其理由係發明人等在實驗中確認了當使波浪線31如第5圖所示以同樣的振幅及週期,且使
全部波浪的前端31a達前邊緣24的方式設定時會帶有規則性,而當沿著此規則的波浪線植設毛髮時反而會呈現不自然的外觀。
另一方面,在檢討使波浪線31如例如第6圖(A)所示,將各波浪32的週期及振幅作成為完全不規則且不定型的情況時,此情形經發明人等以實驗確認其雖一眼看去看似自然,然事實並不是這樣,不規則反而令人看起來不自然。
由發明人等所得到的各種的實驗結果,得知若波浪線31係以將具有相異的振幅及週期的各波浪32以預定數量,例如將三個至五個的波浪32予以組合做為一個波浪組33,並將該波浪組33予以複數個組合而形成,則可呈現出較佳的波浪模樣30。
於本實施形態中,以這樣的方式形成波浪模樣30,再者,各波浪組33之中,僅使最大振幅的波浪32a之頂點能接近於假髮基體的前邊緣24。該頂點31a係亦可為和緩的蜿曲也可為尖銳的形狀。另一方面,波浪的谷部,亦即底部31b係設於從前邊緣凹進到內側的位置,然其凹進的深度係不會按每個波浪規則地對齊,不定型的方式會更增加自然感。該波浪線31係於假髮基體的前部22,在橫跨該前部的左右之反折部分的區域,以將複數個波浪組33順序連接所形成。藉由以特定的規則來設定波浪線31,在實際的假髮的製造也可得到再現性良好品質安定的假髮,故為非常地有利。
形成一個波浪組33時,具體而言,如第6圖(B)所示,
將一個大振幅的波浪32a與兩個小振幅的波浪32b所組成者作成為一組,並反覆將該三個波浪當作一個波浪組33,以形成複數組的波浪組。例如,將小振幅的波浪32b的振幅b作成為3mm至5mm,並將大振幅的波浪32a的振幅a作成為4mm至6mm,將一個波浪組33的長度(週期)作成為11mm至17mm,藉此可復原最近似於配戴者的正常的髮際線狀態(形態)的髮際線。但是,當超出上述範圍時,則難以得到髮際線的自然的外觀這點係受到了確認。
於本發明中,雖沿著將上述複數個波浪組予以組合所形成的波浪線31,於包含此線的內側植設前用毛髮27a,但應注意本發明主旨並非在包含該波浪線31的內側毫無間隙地植設毛髮27。當然的,毛髮27的位置設定係必需在波浪線31的內側配合使用者10的脫髮、髮量稀疏的狀態相隔預定的間隔而設定。一般來說,人們的正常髮際比起兩側頭部與後頭部本身毛髮的密度係較低,隨著從髮際線往內側其密度變高。此外也必需考慮在髮際生長有如同汗毛般微細的毛髮。因此,當然要充分考慮植設的毛髮27的直徑及長度,甚至毛髮間的間隔等以進行植髮作業。如此,於前部22的波浪線31的內側,以希望或預定的密度植設有前用毛髮27a。植設的毛髮27可為天然毛髮、人工毛髮的任一種,毛髮的植設係眾所皆知的方法故能沒有特殊問題地運用。
接著,說明將波浪線31設定於假髮基體21之方法的一例。
首先,以合成樹脂或網子,或者是部分地將這些材料予以組合,以製作依照配戴者的頭部形狀的尺寸及彎曲形狀的假髮基體21。該假髮基體21目的為再現使用者已後退的前額部,故在假髮基體的前部形成對應於前額部11的前部22。該前部22係為了再現配戴者的頭部前額部的正常的髮際線12,故從對應於使用者的鬢角的反折部25、26沿著該前額部分的預定之髮際線,使假髮基體21的左右反折部25、26之間以彎曲狀地鼓出的方式決定前邊緣24而形成。
接著,將植設前部22的毛髮的邊界線做為波浪線31而設定。波浪線31係藉由以下方式所確定:將複數個波浪分別不規則地設定而製作一個波浪組33,將把該一個波浪組33規則性地並列複數個所得者,連接於前部22的前邊緣24的稍微內側。此時,波浪線31係將振幅最大的波浪32的頂點配合前邊緣24而配置。該波浪線31係藉由以下方式所形成:於假髮基體的前部22之預定位置直接以書寫工具等描繪亦可,或者藉由將波浪線31事先以細線作成,並將其先暫時固定於前沿部22的預定位置等所形成。另外,亦可不於假髮基體21直接描繪波浪線31,而於植設毛髮時用以固定假髮基體21的使用者的頭部形狀陽模畫上波浪線31,並在其上固定假髮基體21,且沿著透明可看到的波浪線31植設毛髮。前用毛髮27a係將該波浪線31當作界限於其內側植設預定的毛量。因此,波浪線31的外側,亦即在與前邊緣24之間所劃分的前端部區域28係未
植設前沿用毛髮27a,而成為無髮區域28。
本發明的假髮20係具有這樣的波浪線31並藉由於前部22施設波浪模樣30,而能再現使用者的自然髮際線12,能呈現完全不會顯露配戴假髮的自然外觀。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假髮的具體的製造方法。
於連結反折部25、26之間,並使其做成彎曲狀鼓出的假髮的前部22的假髮基體21,以:第一波浪32,振幅的高度為4.5mm且週期寬度為4.0mm;第二波浪32,振幅的高度為3.5mm且週期寬度為4.5mm;以及第三波浪32,振幅的高度為3.5mm且週期寬度為5.0mm的順序將連續的三個波浪作成為一組,而將該一組波浪群的長度作成為15mm者以第一波浪32的頂點接近於假髮基體的前邊緣24的方式將波浪線31以書寫工具描繪。
就假髮基體21而言,將41dtex的聚酯單絲纖維(polyester monofilament)以180網孔(mesh)平織而成的網子當作頂端部23及前部22而一體形成,於再現了假髮使用者的頭部的陽模固定上述網子、並塗佈了熱硬化性樹脂溶液後,以加熱處理賦予了彎曲狀的頭部形狀。將該網子型的周圍邊緣與前邊緣24在預定的位置予以裁切,藉以獲得具備有預定形狀的前部22之假髮基體21。
植設的毛髮前部22係使用了直徑0.06mm的聚醯胺(polyamide)系毛髮,其他的部分係使用0.08mm的聚醯胺
系毛髮。
把經完成的假髮配戴於使用者,並從前方透過肉眼辨認,假髮的前部與使用者的前額部係完全沒有不自然感,使用者的自然的髮際線係不會成為明顯的直線狀,毛髮以稍微的鋸齒狀順序地往內部愈加密集的樣態受到良好地表現,而呈現了極度自然的外觀者。
1‧‧‧配戴者
1a‧‧‧髮際線
1b‧‧‧前額部區域
2‧‧‧脫髮、髮量稀疏症狀
3‧‧‧假髮基體
3a‧‧‧前部
4‧‧‧周圍邊緣部
5‧‧‧毛髮
6‧‧‧本身毛髮
10‧‧‧使用者
11‧‧‧前額部
12‧‧‧髮際線
13‧‧‧本身毛髮
14、15‧‧‧鬢角部
20‧‧‧部分假髮
21‧‧‧假髮基體
21a‧‧‧人工皮膚
21b‧‧‧網子
22‧‧‧前部
23‧‧‧頂端部
24‧‧‧前邊緣
25、26‧‧‧反折部
27‧‧‧毛髮
27a‧‧‧前用毛髮
28‧‧‧無髮區域(前端部區域)
30‧‧‧波浪模樣
31‧‧‧波浪線
32‧‧‧波浪
32a‧‧‧大振幅的波
32b‧‧‧小振幅的波
33‧‧‧波浪組
a、b‧‧‧振幅
L‧‧‧一點鍊線
第1圖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配戴了假髮的狀態之平面圖,為了明確地顯示假髮基體,而將假髮的毛髮及使用者的本身毛髮幾乎都予以省略來描繪。
第2圖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假髮基體之平面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假髮基體的另一實施形態之平面圖。
第4圖係表示植髮到本發明之假髮基體之毛髮的植設點之平面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與波浪線的比較形態之平面圖。
第6圖(A)及(B)係顯示本發明的波浪線之一個例子之放大平面圖。
第7圖係配戴了習知之假髮的狀態之平面圖,為了明確地顯示假髮基體,而將假髮的毛髮及使用者的本身毛髮幾乎都予以省略來描繪。
第8圖係顯示習知的頭頂部覆蓋用假髮的毛髮與使用者的本身毛髮的混合狀態之部分放大示意圖。
10‧‧‧使用者
11‧‧‧前額部
12‧‧‧髮際線
13‧‧‧本身毛髮
14、15‧‧‧鬢角部
20‧‧‧部分假髮
21‧‧‧假髮基體
22‧‧‧前部
23‧‧‧頂端部
24‧‧‧前邊緣
25、26‧‧‧反折部
27‧‧‧毛髮
27a‧‧‧前用毛髮
28‧‧‧無髮區域
30‧‧‧波浪模樣
31‧‧‧波浪線
L‧‧‧一點鍊線
Claims (7)
- 一種假髮,係由具備有能在配戴者的前額部之預定位置表現出髮際線的前部之假髮基體、以及植設於該假髮基體的毛髮所構成者,在該假髮中,在上述假髮基體的前部的線狀的前邊緣,與從該前邊緣往內側凹進的位置之間,以波狀波動並且沿著前邊緣反覆該波動藉以呈現波浪模樣的方式植設前用毛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前述假髮基體的前部係於前述前邊緣的兩端具備有對應於配戴者的左右的鬢角的反折部,波浪線係在從該前邊緣稍微往內側凹進的位置形成至左右的反折部,藉此以呈現上述波浪模樣的方式於該波浪線的內側植設前用毛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形成於前述前部的波浪線係以相異的振幅及週期之複數個波浪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將具有前述相異振幅及週期的波浪組合預定數作成為一個波浪組,將複數個該波浪組連接到達至左右的反折部,藉以於該波浪線的內側以呈現波浪模樣的方式植設前用毛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前述複數個波浪之中最大振幅的波浪的頂點,係以到達前邊緣的高度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假髮, 其中,於前述波浪線的外側,在前述前邊緣與前述波浪線之間,形成有未植設前述前用毛髮的無髮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假髮,其中,前述無髮區域係形成於藉由到達前述前邊緣的最大振幅的波浪的前端所區隔的複數個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67224A JP5411669B2 (ja) | 2009-11-25 | 2009-11-25 | かつ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24093A TW201124093A (en) | 2011-07-16 |
TWI445508B true TWI445508B (zh) | 2014-07-21 |
Family
ID=44066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36046A TWI445508B (zh) | 2009-11-25 | 2010-10-22 | 假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11669B2 (zh) |
TW (1) | TWI445508B (zh) |
WO (1) | WO20110651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56784B2 (ja) * | 2011-09-09 | 2016-02-10 |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 かつらベースの染色方法、及び、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
JP5959333B2 (ja) * | 2012-06-20 | 2016-08-02 |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
JP2015096659A (ja) * | 2013-11-15 | 2015-05-21 |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
JP6296402B2 (ja) * | 2016-04-05 | 2018-03-20 | 隆男 鈴木 | アップバング用かつら |
JP6978627B1 (ja) * | 2021-06-17 | 2021-12-08 |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 かつら及び増毛部材 |
WO2024038649A1 (ja) * | 2022-08-15 | 2024-02-22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汎用かつ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10491U (zh) * | 1973-05-23 | 1975-02-03 | ||
JP2007247099A (ja) * | 2006-03-16 | 2007-09-27 | Puroria:Kk | 皮膜毛及びその中間体 |
-
2009
- 2009-11-25 JP JP2009267224A patent/JP541166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0-18 WO PCT/JP2010/068264 patent/WO20110651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0-22 TW TW99136046A patent/TWI445508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24093A (en) | 2011-07-16 |
JP2011111691A (ja) | 2011-06-09 |
JP5411669B2 (ja) | 2014-02-12 |
WO2011065150A1 (ja) | 2011-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45508B (zh) | 假髮 | |
US4799502A (en) | Wig | |
JP4387986B2 (ja) | 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 |
US20070157944A1 (en) | Hair weft product and method of use | |
JPH0768642B2 (ja) | かつら | |
US20150189936A1 (en) | Integrated hair pie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JPH0449134Y2 (zh) | ||
JP2024521470A (ja) | ヘアライン用の部分かつら | |
KR100629394B1 (ko) | 스킨베이스 가발 | |
US20010023699A1 (en) | Hairpiece | |
JP2001329420A (ja) |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そのかつらベース、みの毛及びみの毛の取付方法 | |
JP5073279B2 (ja) |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 |
KR101378989B1 (ko) | 방사형으로 결합된 체결부재를 이용한 앞머리용 패션가발 제조 방법 | |
JP6016340B2 (ja) | カツラ | |
JP4753400B2 (ja) |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70392A (ja) | かつら用ネット | |
JP2018003213A (ja) | 部分ウィッグ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KR101378986B1 (ko) | 스킨컬러베이스를 이용한 누디스킨형 패션가발 | |
KR20110018807A (ko) | 양갈래를 형성하여 제공되는 앞머리용 부분가발 | |
JP5005918B2 (ja) | かつら | |
KR101095791B1 (ko) | 가발용 모발 식모방법 | |
KR102331216B1 (ko) | 가발용 헤어 캡 및 이를 구비한 가발 | |
KR101273758B1 (ko) | 원단 재질의 쌍거풀 겸용 인조 속눈썹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2006070391A (ja) | かつら用ネット | |
JP2005350824A (ja) | かつ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