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6764B - Novel compounds,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anti-tumor effects - Google Patents

Novel compounds,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anti-tumor effec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6764B
TWI436764B TW100105402A TW100105402A TWI436764B TW I436764 B TWI436764 B TW I436764B TW 100105402 A TW100105402 A TW 100105402A TW 100105402 A TW100105402 A TW 100105402A TW I436764 B TWI436764 B TW I4367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vel compound
novel
methanol
compound
solv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5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9357A (en
Inventor
Tomihisa Ohta
Fumihide Takano
Takanori Tatsuno
Tomoya Takahashi
Takayuki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Arsoa Hons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soa Honsha Corp filed Critical Arsoa Honsh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9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764B/zh

Lin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smetics (AREA)
  • Pyrane Compounds (AREA)
  • Bird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Description

新穎化合物、抗腫瘤劑以及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本發明是關於新穎化合物(novel compound)、抗腫瘤劑以及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抗腫瘤劑、制癌劑、抗癌劑大體上是選擇選擇性地作用於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毒性較少的製劑,但是還有許多使用上的問題點仍未解決:由骨髓抑制引起的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嗜中性球(neutrophil)減少等的致命的副作用的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障礙的副作用的出現;脫髮等的副作用的出現;抗藥性的出現;以及因為口服給藥困難的藥劑多而使給藥途徑受到限制等。因此,選擇性地作用於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毒性極少,給藥途徑限制少的抗腫瘤劑、制癌劑、抗癌劑被期待。
由天然物得到的抗腫瘤劑已知有許多化合物,例如有絲裂黴素C(mitomycin C)(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喜樹鹼(camptothecin)(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等的許多報告。此外,以天然物為先導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抗腫瘤劑,已知有紫杉醇衍生物(taxol derivatives)(例如参照專利文獻3)、紫杉烷衍生物(taxane derivatives)(例如参照專利文獻4)等。有關預測與本化合物有關或與本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系或分解系有關的萘醌(naphthoquinone)系的抗腫瘤劑者,有與來自白鶴靈芝草(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的白鶴靈芝醌(rhinacanthin)A、B、C、D、G、H、I、K、M、N、Q有關的報告(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2)。此外,與萘醌系的抗腫瘤劑有關的合成化合物已知有與呋喃萘醌衍生物(furano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有關的抗腫瘤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8)。
另一方面,依照本發明含有「後述的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及新穎化合物G」很明確的白鶴靈芝(以下也會稱為白鶴靈芝草,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是屬於被認為原產於印度南部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的白鶴靈芝屬爵床科的常綠矮灌木,已知其全草具有驅蟲、消炎、對皮膚真菌的抗菌作用(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3),主要在中國、台灣等地作為中藥使用,而且 最近在日本國也作為中藥使用。其他,在本申請人所提出的以前的申請中揭示有:白鶴靈芝具有去除活性氧的能力(例如參照專利文獻9);具有促進排泄作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0);具有抗過敏作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1)以及具有抗腫瘤作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許第34832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許第429631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公平6-5168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國特許第394219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國特開平9-235280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國特開平9-252753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國特開平11-21284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國特開2005-220037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國特開平9-143091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國特開平9-169662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國特開2001-10964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國特開2002-5348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第9卷、141-146頁、1956年
[非專利文獻2]Fight Medicine第49卷、2001~2003頁、1988年
[非專利文獻3]原色牧野和漢藥草大圖鑑、492頁、北隆館、1988年
但是,上述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含有該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抗腫瘤劑及含有該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尚未得知。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無副作用之虞、安全且具有優異的抗腫瘤作用的新穎化合物、含有該新穎化合物的抗腫瘤劑以及含有該新穎化合物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本發明者們針對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新穎化合物進行檢索的結果,發現由白鶴靈芝得到的7個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具有優異的對來自人體的黑色素瘤細胞株(melanoma cell line)(HMV-Ⅱ)的增殖抑制作用,達到了完成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由下列的事項構成。
本發明是關於「以下列的式(1)表示的新穎化合物(以下稱該新穎化合物為新穎化合物A)」、「含有新穎化合物A的抗腫瘤劑」以及「含有新穎化合物A的具有抗腫瘤 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而且,本發明是關於「以下列的式(2)表示的新穎化合物(以下稱該新穎化合物為新穎化合物B)」、「含有新穎化合物B的抗腫瘤劑」以及「含有新穎化合物B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而且,本發明是關於「以下列的式(3)表示的新穎化合物(以下稱該新穎化合物為新穎化合物C)」、「含有新穎化合物C的抗腫瘤劑」以及「含有新穎化合物C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化學式3]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因食品或化妝料的原料為以往被使用的來自天然物(白鶴靈芝)的成分,故無副作用之虞、安全而且由後述的試驗例也得知,具有優異的抗腫瘤作用之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含有該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抗腫瘤劑以及含有該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
本發明的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能以白鶴靈芝為原料藉由萃取(extraction)、純化(purification)製程得到,也可由其 他的植物體得到。而且,也可使用透過合成得到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而且,還可使用白鶴靈芝草或來自含有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其他植物體的萃取物或粗純化物或植物體的乾燥物或植物體的漿糊(paste)。
當由白鶴靈芝草等的植物體萃取、純化本發明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時,可使用通常工業上使用的任何萃取、純化製程。在適當時期採集原料之植物的葉、莖、根、花等後,原封不動地或者交給通常通風乾燥等的乾燥製程,當作萃取原料。當從上述的乾燥的植物體進行萃取時,可參考眾所周知的方法(Fight Medicine第16卷、929~934頁2009年)來進行。
亦即,將原料粉碎或細切後,使用溶劑進行萃取,萃取溶劑可將水、乙醇、甲醇、異丙醇等的醇類;丙酮、丁酮等的酮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的酯類;己烷、三氯甲烷(chloroform)等的親油性的溶劑單獨使用或當作混合溶劑使用。萃取溫度通常為0~100℃,較佳為5~50℃。萃取時間為1小時~10天左右,溶劑量為每一乾燥原料通常為1~30倍重量,較佳為5~10倍重量。萃取操作可透 過攪拌或透過浸漬放置進行。萃取操作可根據需要重複進行2~3次。來自由藉由上述的操作得到的粗萃取液透過過濾或離心分離去除不溶殘渣(insoluble residue)後的萃取液,或者來自植物的榨汁液之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純化方法若為眾所周知的生藥的分離純化方法,則任何方法均可,但單獨或組合使用二相溶劑分配法、逆流分配法、管柱層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較佳。例如二相溶劑分配法可舉出由上述的萃取液,透過正己烷、三氯甲烷、丁酮、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的溶劑與水的分配(distribution),將目地化合物回收到溶劑相的方法等。管柱層析法可舉出:離子交換管柱層析法;使用正相系或反相系矽膠(silica gel)作為載體(carrier)的方法;使用DIAION HP-20等的吸附管柱層析法;使用Sephadex LH-20等的修飾聚葡萄糖凝膠作為載體的凝膠過濾(gel filtration)法等,可單獨或組合或者反復使用該等方法。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可舉出:使用十八烷基二氧化矽(octadecyl silica)等的反相系的管柱(column)的方法;使用矽膠等的正相系的管柱的方法等。
本發明的抗腫瘤劑的給藥途徑未被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口服給藥、直腸內給藥等的經腸給藥、經鼻給藥等的粘膜給藥、靜脈內給藥、皮下給藥等的注射給藥等。本發 明的抗腫瘤劑的劑型都可採取適合給藥方法的製劑的形態,例如可舉出:錠劑(tablet)、散劑、細粒劑、顆粒劑、膠囊劑、粉末、丸劑、錠劑(troche)等的固體劑;溶液、懸浮液、乳劑、糖漿劑、注射劑等的液劑;凝膠狀的製劑等。可將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純品、純化物、粗純化物等原封不動地給藥,也可與藥理上被容許的賦形劑(excipient)一起給藥。賦形劑若為單醣(monosaccharide)、雙醣(disaccharide)、多醣(polysaccharide)、無機鹽類、油脂、蒸餾水等作為製劑通常可使用者都能使用。進行製劑化時,也可使用黏結劑、潤滑劑、分散劑、懸浮劑、乳化劑、稀釋劑、緩衝劑、抗氧化劑、細菌抑制劑等的添加劑。
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有效給藥量是依照給藥途徑、劑形、疾病的症狀、對象者的年齡等而不同,通常成人每天為0.1~1000mg、較佳為0.5~300mg、更佳為1~100mg。本發明的口服的抗腫瘤劑中的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含量,可依照製劑的形態、有效給藥量、作為製劑的給藥量的資料來設定最適合各給藥形態的製劑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食品的形態可舉出:白鶴靈芝草及含有各新穎化合物 (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植物體的乾燥物之以茶的形態,或配合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純品、該新穎化合物的部分純化品、來自含有該新穎化合物的植物的該新穎化合物的粗萃取物、含有該新穎化合物的植物體漿糊、含有該新穎化合物的植物體乾燥物的食品等。
茶也可以單獨或與其他的茶原料混合使用。其他的茶原料若為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紅茶、煎茶、糙米茶、杜仲茶、柿葉茶、桑葉茶等通常可作為茶食用者,則任何茶原料都能使用。
當要得到植物萃取物時,若為利用熱水進行的萃取、利用乙醇或含水乙醇進行的萃取等使用於通常食品的萃取的方法,則任何方法都能使用。可藉由常用方法得到來自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植物體的粗萃取物或部分純化品。
本發明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食品的形態,除了茶以外,若為保健飲料、果凍、餅乾、錠劑、丸劑、軟膠囊劑、硬膠囊劑、散劑、細粒劑、顆粒劑等通常可作為食品提供的形態,則任何形態都能使用。副原料也可使用賦形劑、黏結劑、潤滑劑、分散劑、懸浮劑、乳化劑、稀釋劑、緩衝劑、抗氧化劑、細菌抑制劑等的添加劑。
依照本發明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食品的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有效攝取量是依照攝取形態、對象者的健康狀態、對象者的年齡等而不同,通常成人每天為0.001~100mg,較佳為0.01~10mg,更佳為0.1~1mg。
本發明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食品中的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含量是依照食品的形態而不同,通常為0.0001~1wt%,較佳為0.001~0.5wt%,更佳為0.01~0.1wt%。
本發明的外用醫藥品及化妝料的形態的例子未被特別限定。
外用醫藥品的形態例如可舉出軟膏劑、膏劑、泥罨劑(cataplasm)、膠帶劑、外用劑等。本發明的醫藥品,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可依照需要含有其他的醫藥成分,而且,也可使用黏結劑、分散劑、懸浮劑、乳化劑、稀釋劑、緩衝劑、抗氧化劑、細菌抑制劑等的添加劑。
化妝料的形態也可使用化妝水、美容液、乳液、乳霜(cream)、凝膠、面膜(pack)、美容粉餅、洗面乳、浴用劑等可作為外用劑、化妝料製劑使用的任何形態。上述化妝料除了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 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純品、該新穎化合物的部分純化品、來自植物的該新穎化合物的粗萃取物,或含有該新穎化合物的植物體等的必須成分之外,也可依照需要含有配合於化妝料製劑的成分。配合成分例如可舉出固體油、半固體油、液體油、低分子保濕劑、高分子保濕劑、脂溶性保濕劑、潤滑劑(emollient)、界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防腐劑、抗氧化劑(antioxidant)、pH調節劑(pH adjuster)、乙醇、水等。
在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外用下的有效給藥量是依照對象者的症狀、對象者的年齡等而不同,通常成人每天為0.001~100mg,較佳為0.01~10mg,更佳為0.1~1mg。
本發明的抗腫瘤劑、醫藥品、化妝料中的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的含量,單獨或混合物通常為0.0001~1wt%,較佳為0.001~0.5wt%,更佳為0.01~0.1wt%。
以下舉出本發明的各新穎化合物及作為比較例的白鶴靈芝醌C的分劃(fraction)、單離(isolation)例、抗腫瘤作用的試驗例以及實施例,雖然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絲毫不被該等例子限制。
1、本發明的各新穎化合物及作為比較例的白鶴靈芝醌 C的分劃、單離例
1-1、新穎化合物A
(1)、新穎化合物A的分劃、單離
新穎化合物A的分劃、單離是依照圖1所示的流程進行。亦即,使用25L的90%(v/v)乙醇對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乾燥根(5Kg)在室溫下進行合計3次各24小時的萃取,將該等物質合而為一並進行濃縮,得到乾固物(407g)。接著,使其懸浮溶解於7L的90%(v/v)甲醇後,以等量的己烷進行3次分配後,取90%(v/v)甲醇相進行減壓濃縮。將淨化水(purified water)加到該減壓濃縮物裝滿5L,移到分液漏斗以三氯甲烷進行3次二相溶劑分配。接著,將透過該操作得到的三氯甲烷相合而為一,得到乾固物69.3g。
將其中69.0g交給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8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亦即,在以3床體積(BV:Bed Volume)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依次將矽膠管柱洗滌後,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6:4)進行溶離,得到部分(fraction)C(乾固物3.73g)。
接著,針對部分C進行以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法(20mmφ×200mm、Pharmacia公司製)。亦即,在以2BV的甲醇將管柱洗滌後,以1BV 的甲醇進行溶離,得到部分F(乾固物369mg)。
更進一步將部分F(乾固物369mg)交給以水/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Flash ODS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亦即,在以180ml的50%(v/v)甲醇將Flash ODS管柱洗滌後,逐步地依次以60%(v/v)甲醇、70%(v/v)甲醇洗滌後,以80%(v/v)甲醇進行溶離,得到含有目地新穎化合物A的部分G(乾固物75.6mg)。
更進一步以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mobile phase):45%(v/v)乙腈(acetonitrile)、檢測:254nm UV監測器(monitor))對部分G(乾固物75.6mg)進行純化,得到新穎化合物A(乾固物9.8mg)。
此外在上述中,高效液相層析法使用了Waters 515系統及Waters 600系統(均為日本Waters股份有限公司製)。而且,矽膠管柱層析法、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法以及Flash ODS層析法使用通用的實驗器具及實驗裝置。
(2)、新穎化合物A的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新穎化合物A的結構分析使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及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13 C NMR)進行。以下顯示其結果。
(2-1)、利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得到的結果
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中,「m/z 272.1039[M]+ (calcd.272.1049△0.9mmu).」被觀測到,得知 分子式為「C16 H16 O4 」。此外,在低解析度質譜分析法(LRFABMS)中,「m/z 272.」被觀測到。
(2-2)、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得到的結果
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中,以下的尖峰(peak)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3.69(H-14,J=11.2Hz,1H,d)、3.75(H-14,J=11.2Hz,1H,d)、3.95(8-OMe,3H,s)、4.22(H-2,J=11.7Hz,1H,d)、4.31(H-2,J=11.7Hz,1H,d)、5.93(H-4,J=11.7Hz,1H,d)、6.43(H-5,J=11.7Hz,1H,d)、6.51(H-7,1H,s)、7.47(H-10,J=1.5,6.7,7.5Hz,1H,m)、7.50(H-11,J=1.5,6.7,7.5Hz,1H,m)、8.14(H-9,J=1.5,7.5Hz,1H,d)、8.24(H-12,J=1.5,7.5Hz,1H,d).」
(2-3)、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得到的結果
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55.7(8-OMe)、65.9(C-14)、74.4(C-2)、74.9(C-3)、106.8(C-7)、119.1(C-6)、121.6(C-9)、122.7(C-12)、126.0(C-12a)、126.3(C-10)、126.7(C-11)、127.6(C-8a)、130.1(C-5)、132.1(C-4)、148.9(C-13)、150.6(C-8).」
此外在上述中,高解析度質譜分析裝置使用JEOL JMS SX-102型質譜分析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而且,核磁共振光譜裝置(1 H NMR及13 C NMR)使用JEOL JNM-GSX500型核磁共振光譜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
由以上的結果及HMQC光譜及HMBC光譜得知,新穎化合物A為以上述的式(1)表示的新穎化合物。
1-2、新穎化合物B、C
(1)、新穎化合物B、C的分劃、單離
新穎化合物B、C的分劃、單離是依照圖1所示的流程進行。亦即,使用25L的90%(v/v)乙醇對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乾燥根(5Kg)在室溫下進行合計3次各24小時的萃取,將該等物質合而為一並進行濃縮,得到乾固物(407g)。接著,使其懸浮溶解於7L的90%(v/v)甲醇後,以等量的己烷進行3次分配後,取90%(v/v)甲醇相進行減壓濃縮。將淨化水加到該減壓濃縮物裝滿5L,移到分液漏斗以三氯甲烷進行3次二相溶劑分配。接著,將透過該操作得到的三氯甲烷相合而為一,得到乾固物69.3g。
將其中69.0g交給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8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亦即,在以3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將矽膠管柱洗滌後,以1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進行溶離,得到部分A(乾固物4.71g)。
接著,針對部分A交給以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法(20mmφ×200mm、Pharmacia公司製)。亦即,在以1.5BV的甲醇將Sephadex LH-20 管柱洗滌後,以0.5BV的甲醇進行溶離,得到部分A-2(1.34g)。
更進一步藉由以水/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Flash ODS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和光純藥公司製)將部分A-2分劃。亦即,在以180ml的50%(v/v)甲醇將Flash ODS管柱洗滌後,逐步地依次以60%(v/v)甲醇、70%(v/v)甲醇洗滌後,以80%(v/v)甲醇進行溶離,得到含有目地新穎化合物B、C的部分A-2-1(乾固物261mg)。
部分A-2-1更藉由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進行分劃。亦即,在以3BV的己烷/乙酸乙酯(9:1)溶離溶劑將矽膠管柱洗滌後,以1BV的己烷/乙酸乙酯(8:2)溶離溶劑進行溶離,得到部分D(乾固物92.4mg)。
更進一步以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58%(v/v)乙腈/水/0.1%(v/v)甲酸、檢測:254nm UV監測器)對部分D(乾固物92.4mg)進行純化,得到新穎化合物B(乾固物4.6mg)及新穎化合物C(乾固物8.0mg)。
(2)、新穎化合物B、C的結構分析
新穎化合物B、C的結構分析使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及核磁共振光譜法(1 H-NMR、13 C-NNMR)進行。以下顯示其結果。
(2-1)、利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得到的結果
(2-1-1)、新穎化合物B
針對新穎化合物B,「m/z 256.1099[M]+ (calcd.256.1010△0mmu).」被觀測到,得知分子式為“C16 H16 O3 ”。此外,在LRFABMS中,「m/z 256.」被觀測到,在LREIMS中,「m/z 256.」被觀測到。
(2-1-2)、新穎化合物C
針對新穎化合物C,「m/z 270.1266[M]+ (calcd.270.1256△1.0mmu).」被觀測到,得知分子式為“C17 H18 O3 ”。此外,在LRFABMS中,「m/z 270.」被觀測到。
(2-2)、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得到的結果
(2-2-1)、新穎化合物B
針對新穎化合物B,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1.31(H-14,3H,s)、3.89(H-2,J=11.7Hz,1H,d)、3.90(8-OMe,3H,s)、4.29(H-2,J=2.0,11.7Hz,1H,d)、5.97(H-4,J=2.0,11.7Hz,1H,dd)、6.26(H-5,J=11.7Hz,1H,d)、6.48(H-7,1H,s)、7.42(H-10,J=6.3,7.8Hz,1H,m)、7.46(H-11,J=6.3,7.8Hz,1H,m)、8.10(H-9,J=7.8Hz,1H,d)、8.20(H-12,J=7.8Hz,1H,d).」
(2-2-2)、新穎化合物C
針對新穎化合物C,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1.32(H-14,3H,s)、3.38(3-OMe,3H,s)、3.91(8-OMe,3H,s)、4.08(H-2, J=11.7Hz,1H,d)、4.33(H-2,J=11.7Hz,1H,d)、5.90(H-4,J=11.7Hz,1H,d)、6.42(H-5,J=11.7Hz,1H,d)、6.50(H-7,1H,s)、7.40(H-10,1H,m)、7.44(H-11,1H,m)、8.08(H-9,J=7.8Hz,1H,d)、8.20(H-12,J=7.8Hz,1H,d).」
(2-3)、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得到的結果
(2-3-1)、新穎化合物B
針對新穎化合物B,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23.9(C-14)、55.7(8-OMe)、72.9(C-3)、79.5(C-2)、106.55(C-7)、119.9(C-6)、121.7(C-9)、122.6(C-12)、125.8(C-12a)、126.2(C-10)、126.6(C-11)、127.2(C-5)、127.6(C-8a)、136.8(C-4)、149.2(C-13)、150.8(C-8).」
(2-3-2)、新穎化合物C
針對新穎化合物C,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24.3(C-14)、52.1(3-OMe)、55.7(8-OMe)、77.3(C-3)、77.5(C-2)、106.9(C-7)、119.5(C-6)、121.6(C-9)、122.8(C-12)、126.1(C-12a)、126.5(C-10)、127.2(C-11)、127.7(C-8a)、129.2(C-5)、134.8(C-4)、148.9(C-13)、150.5(C-8).」
由以上的結果及HMQC光譜及HMBC光譜得知,新穎化合物B為以上述的式(2)表示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C為以上述的式(3)表示的新穎化合物。
1-3、新穎化合物D、E
(1)、新穎化合物D、E的分劃、單離
新穎化合物D、E的分劃、單離是依照圖1所示的流程進行。亦即,使用25L的90%(v/v)乙醇對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乾燥根(5Kg)在室溫下進行合計3次各24小時的萃取,將該等物質合而為一並進行濃縮,得到乾固物(407g)。接著,使其懸浮溶解於7L的90%(v/v)甲醇後,以等量的己烷進行3次分配後,取90%(v/v)甲醇相進行減壓濃縮。將淨化水加到該減壓濃縮物裝滿5L,移到分液漏斗以三氯甲烷進行3次二相溶劑分配。接著,將透過該操作得到的三氯甲烷相合而為一,得到乾固物69.3g。
將其中69.0g交給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8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亦即,在以3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及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依次將管柱洗滌後,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乾固物5.66g)。
接著,針對部分B以甲醇作為溶離溶劑進行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法(20mmφ×200mm、Pharmacia公司製)。亦即,在以2.5BV的甲醇將管柱洗滌後,以1BV的甲醇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2(乾固物480mg)。
更進一步將部分B-2(乾固物480mg)交給以水/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Flash ODS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亦即,以180ml的50%(v/v)甲醇將Flash ODS管柱洗滌後,逐步地依次以60%(v/v)甲醇、70%(v/v)甲醇、80%(v/v)甲醇洗滌後,以90%(v/v)甲醇進行溶離,得到含有目地新穎化合物D、E的部分X(乾固物143mg)。
更進一步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將部分X(乾固物143mg)分劃。亦即,在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將矽膠管柱洗滌後,以1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2-1(乾固物32.3mg)與部分B-2-2(乾固物18.8mg)。
由部分B-2-1(乾固物32.3mg)是藉由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58%(v/v)乙腈、檢測:280nm UV監測器)進行純化,得到新穎化合物D(乾固物5.0mg)。
由部分B-2-2(乾固物18.8mg)是藉由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70%(v/v)甲醇、檢測:280nm UV監測器),更進一步藉由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55%(v/v)乙腈、檢測:254nm UV監測器)進行純化,得到新穎化合物E(乾固物1.6mg)。
(2)、新穎化合物D、E的結構分析
新穎化合物D、E的結構分析使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及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13 C NMR)進行。以下顯示其結果。
(2-1)、利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得到的 結果
(2-1-1)、新穎化合物D
針對新穎化合物D,「m/z 397.1651[M+H]+ (calcd.397.1651△0.0mmu).」被觀測到,得知分子式為「C23 H24 O6 」。
(2-1-2)、新穎化合物E
針對新穎化合物E,「m/z 441.1919[M+H]+ (calcd.441.1913△0.5mmu).」被觀測到,得知分子式為「C25 H28 O7 」。
(2-2)、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得到的結果
(2-2-1)、新穎化合物D
在新穎化合物D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0.98(H-12 and H-13,6H,s)、1.98(H-8’,3H,s)、2.24(H-7’,3H,s)、2.65(H-9,2H,s)、3.90(H-11,2H,s)、6.21(H-5’,1H,d)、7.08(H-3’,1H,d)、7.25(H-4’,1H,dd)、7.60(H-7,1H,t)、7.67(H-6,1H,t)、7.99(H-8,1H,d)、8.03(H-5,1H,d).」
(2-2-2)、新穎化合物E
在新穎化合物E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1.01(H-12 and H-13,6H,s)、1.48(H-10’,3H,s)、1.90(H-9’,3H,s)、2.26(H-8’,3H,s)、2.70(H-9,2H,s)、3.91(H-11,2H,s)、6.02(H-5’,1H,d)、6.67(H-4’,1H,dd)、 7.09(H-3’,1H,d)、7.66(H-7,1H,t)、7.73(H-6,1H,t)、8.04(H-8,1H,d)、8.08(H-5,1H,d).」
(2-3)、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3C-NMR)得到的結果
(2-3-1)、新穎化合物D
在新穎化合物D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13.4(C-8’)、25.3(C-12 and C-13)、28.1(C-7’)、32.2(C-9)、37.0(C-10)、73.4(C-11)、121.6(C-3)、126.1(C-8)、127.0(C-5)、129.3(C-8a)、132.9(C-4a)、132.9(C-7)、134.8(C-5’)、134.9(C-3’)、135.0(C-6)、136.2(C-2’)、136.4(C-4’)、154.4(C-2)、167.3(C-1’)、181.3(C-1)、184.8(C-4)、198.0(C-6’).」
(2-3-2)、新穎化合物E
在新穎化合物E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12.8(C-9’)、22.6(C-8’)、25.2(C-12 and C-13)、25.3(C-10’)、32.1(C-9)、37.2(C-10)、73.0(C-11)、79.4(C-6’)、121.4(C-3)、126.1(C-8)、126.4(C-4’)、127.0(C-5)、129.1(C-8a)、132.9(C-7)、133.3(C-4a)、134.9(C-6)、136.3(C-3’)、136.5(C-2’)、139.8(C-5’)、153.4(C-2)、167.7(C-1’)、181.6(C-1)、184.2(C-4)、207.3(C-7’).」
由以上的結果及HMQC光譜及HMBC光譜得知,新穎化合物D為以上述的式(4)表示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 E為以上述的式(5)表示的新穎化合物。
1-4、新穎化合物F
(1)、新穎化合物F的分劃、單離
新穎化合物F的分劃、單離是依照圖1所示的流程進行。亦即,使用25L的90%(v/v)乙醇對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乾燥根(5Kg)在室溫下進行合計3次各24小時的萃取,將該等物質合而為一並進行濃縮,得到乾固物(407g)。接著,使其懸浮溶解於7L的90%(v/v)甲醇後,以等量的己烷進行3次分配後,取90%(v/v)甲醇相進行減壓濃縮。將淨化水加到該減壓濃縮物裝滿5L,移到分液漏斗以三氯甲烷進行3次二相溶劑分配。接著,將透過該操作得到的三氯甲烷相合而為一,得到乾固物69.3g。
將其中69.0g交給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8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亦即,在以3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及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依次將管柱洗滌後,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乾固物5.66g)。
接著,針對部分B(乾固物2.8g)進行以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法(20mmφ×200mm、Pharmacia公司製)。亦即,在以1.5BV的甲醇將管柱洗滌後,以0.5BV的甲醇溶離,得到部分B-1(乾固物1.16g)。
更進一步將部分B-1(乾固物1.1g)交給以水/甲醇作 為溶離溶劑的Flash ODS管柱層析法(20mmφ×100mm、野村化學公司製),亦即,以180ml的50%(v/v)甲醇將Flash ODS管柱洗滌後,逐步地依次以60%(v/v)甲醇、70%(v/v)甲醇洗滌後,以80%(v/v)甲醇進行溶離,得到含有目地新穎化合物F的部分B-1-2(乾固物429mg)。
接著,藉由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將部分B-1-2(乾固物429mg)分劃。亦即,在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將矽膠管柱洗滌後,以1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1-2-2(乾固物32.9mg)。
藉由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55%(v/v)乙腈、檢測:280nmUV監測器)對部分B-1-2-2(乾固物32.9mg)進行純化,更進一步藉由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C-30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55%(v/v)乙腈、檢測:254nm UV監測器)進行純化,得到新穎化合物F(乾固物10.3mg)。
(2)、新穎化合物F的結構分析
新穎化合物F的結構分析使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及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13 C NMR)進行。以下顯示其結果。
(2-1)、利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得到的結果
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中,「m/z 459.2379[M+H]+ (calcd.459.2383△0.4mmu).」被觀測到,得知分子式為「C26 H34 O7 」。
(2-2)、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得到的結果
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1.00(H-12 and H-13,6H,s)、1.08(H-10’,3H,s)、1.13(H-8’,3H,d)、1.46(H-5’,1H,m)、1.66(H-5’,1H,m)、1.79(H-9’,3H,s)、2.08(H-4’,1H,m)、2.23(H-4’,1H,m)、2.69(H-9,2H,s)、3.20(6’-OMe,3H,s)、3.80(H-7’,1H,q)、3.89(H-11,2H,s)、6.70(H-3’,1H,t)、7.66(H-7,1H,t)、7.73(H-6,1H,t)、8.06(H-8,1H,d)、8.09(H-5,1H,d).」
(2-3)、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得到的結果
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12.3(C-9’)、17.0(C-8’)、18.6(C-10’)、22.7(C-4’)、25.2(C-12)、25.2(C-13)、31.9(C-5’)、32.2(C-9)、37.0(C-10)、49.1(6’-OMe)、70.6(C-7’)、72.8(C-11)、78.4(C-6’)、121.8(C-3)、126.1(C-8)、127.0(C-5)、127.7(C-2’)、129.4(C-8a)、132.9(C-7)、133.0(C-4a)、134.9(C-6)、142.4(C-3’)、154.2(C-2)、168.1 (C-1’)、181.2(C-1)、184.8(C-4).」
由以上的結果及HMQC光譜及HMBC光譜得知,新穎化合物F為以上述的式(6)表示的新穎化合物。
1-5、新穎化合物G
(1)、新穎化合物G的分劃、單離
新穎化合物G的分劃、單離是依照圖1所示的流程進行。亦即,使用25L的90%(v/v)乙醇對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乾燥根(5Kg)在室溫下進行合計3次各24小時的萃取,將該等物質合而為一並進行濃縮,得到乾固物(407g)。接著,使其懸浮溶解於7L的90%(v/v)甲醇後,以等量的己烷進行3次分配後,取90%(v/v)甲醇相進行減壓濃縮。將淨化水加到該減壓濃縮物裝滿5L,移到分液漏斗以三氯甲烷進行3次二相溶劑分配。接著,將透過該操作得到的三氯甲烷相合而為一,得到乾固物69.3g。
將其中69.0g交給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8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亦即,在以3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及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依次將管柱洗滌後,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乾固物5.66g)。
接著,針對部分B(乾固物2.8g)進行以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法(20mmφ×200mm、Pharmacia公司製)。亦即,在以1.5BV的甲醇將管柱洗 滌後,以0.5BV的甲醇進行溶離,得到部分B-1(乾固物1.16g)。
更進一步將部分B-1(乾固物1.16g)交給以水/甲醇作為溶離溶劑的Flash ODS管柱層析法(20mmφ×100mm、野村化學公司製),亦即,在以180ml的50%(v/v)甲醇將Flash ODS管柱洗滌後,逐步地依次以60%(v/v)甲醇、70%(v/v)甲醇洗滌後,以80%(v/v)甲醇進行溶離,得到含有目地新穎化合物G的部分B-1-1(乾固物319mg)。
更進一步藉由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2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將部分B-1-1(乾固物319mg)分劃。亦即,在以2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將矽膠管柱洗滌後,以1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8:2)進行溶離,得到部分E(乾固物114mg)。
更進一步藉由製備高效液相層析法(ODS管柱、20mmφ×250mm、野村化學公司製、移動相:68%(v/v)甲醇、檢測:254nm UV監測器)對部分E(乾固物114mg)進行純化,得到新穎化合物G(乾固物3.6mg)。
(2)、新穎化合物G的結構分析
新穎化合物G的結構分析使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及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13 C NNMR)進行。以下顯示其結果。
(2-1)、利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得到的結果
在高解析度質譜分析法(HRFABMS)中,「m/z 399.1813[M+H]+ (calcd.399.1808△0.5mmu).」被觀測到,得知分子式為「C23 H26 O6 」。
(2-2)、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得到的結果
在核磁共振光譜法(1 H NMR)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 H NMR(CDCl3, 500MHz):δ 0.99(H-12 and H-13,6H,s)、1.80(H-8’,3H,s)、2.13(H-7’,3H,s)、2.34(H-4’,2H,dd)、2.50(H-5’,2H,t)、2.68(H-9,2H,s)、3.89(H-11,2H,s)、6.62(H-3’,1H,t)、7.67(H-7,1H,t)、7.74(H-6,1H,t)、8.07(H-8,1H,d)、8.09(H-5,1H,d).」
(2-3)、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得到的結果
在核磁共振光譜法(13 C NMR)中,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
13 C NMR(CDCl3, 125MHz):δ 12.3(C-8’)、22.7(C-4’)、25.2(C-12 and C-13)、29.9(C-7’)、32.1(C-9)、37.0(C-10)、42.1(C-5’)、72.9(C-11)、121.8(C-3)、126.1(C-8)、127.0(C-5)、128.9(C-2’)、129.4(C-8a)、132.9(C-4a)、133.0(C-7)、135.0(C-6)、140.0(C-3’)、154.3(C-2)、167.9(C-1’)、181.3(C-1)、184.8(C-4)、207.3(C-6’).」
由以上的結果及HMQC光譜及HMBC光譜得知,新穎化合物G為以上述的式(7)表示的新穎化合物。
1-6、白鶴靈芝醌C(比較例)
(1)、白鶴靈芝醌C的分劃、單離
白鶴靈芝醌C的分劃、單離是依照圖1所示的流程進行。亦即,使用25L的90%(v/v)乙醇對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L.)Kurz)乾燥根(5Kg)在室溫下進行合計3次各24小時的萃取,將該等物質合而為一並進行濃縮,得到乾固物(407g)。接著,使其懸浮溶解於7L的90%(v/v)甲醇後,以等量的己烷進行3次分配後,取90%(v/v)甲醇相進行減壓濃縮。將淨化水加到該減壓濃縮物裝滿5L,移到分液漏斗以三氯甲烷進行3次二相溶劑分配。接著,將透過該操作得到的三氯甲烷相合而為一,得到乾固物69.3g。
將其中69.0g交給以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溶離溶劑的矽膠管柱層析法(80mmφ×150mm、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亦即,由藉由3BV的溶離溶劑己烷/乙酸乙酯(9:1)進行溶離的部分(fraction)得到以以下的式(8)表示的白鶴靈芝醌C(乾固物5.66g)。
此外,針對藉由上述方法分劃、單離的白鶴靈芝醌C, 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取得1 H NMR光譜資料(CDCl3 ),結果以下的尖峰被觀測到,與文獻(Biol.Pharm.Bull.Vol.27,1070-1074(2004))的值一致。
1 H NMR(CDCl3, 500MHz):δ 0.99(H-12 and H-13,6H,s)、1.52(H-8’,2H,d)、1.55(H-10’,2H,s)、1.76(H-9’,2H,s)、1.98(H-5’,2H,t)、2.13(H-4’,2H,dd)、2.67(H-9,2H,s)、3.88(H-11,2H,s)、5.17(H-7’,1H,dd)、6.66(H-3’,1H,t)、7.64(H-7,1H,t)、7.71(H-6,1H,t)、8.04(H-8,1H,d)、8.07(H-5,1H,d).」
2、抗腫瘤作用的試驗例
抗腫瘤作用的試驗是透過測定對來自人體的黑色素瘤細胞株HMV-Ⅱ的增殖抑制活性來進行。
使用含有10%(v/v)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的Ham’s F12培養基,以1×104 cells/90μl的細胞濃度將來自人體的黑色素瘤細胞株HMV-Ⅱ播散(disseminate)於96孔培養板(culture plate)(NUNC),在37℃、5%碳酸氣(carbonic acid gas)存在下,進行24小時培養。在培養24小時後,加入本發明的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溶解於DMSO(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亞碸),培養基中的最終DMSO濃度=0.1%(v/v),此外,以藉由僅添加1/1000體積量的DMSO的培養基培養的細胞株當作對照組),更進一步在37℃、5%碳酸氣存在下培養24小時。細胞增殖度的測定是藉由使用(MTT:噻唑藍)[3-(4,5-二甲基噻唑-2- 基)-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Nacalai Tesque]〔(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Nacalai Tesque)〕的方法進行〔參照東京化學同人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新生物化學實驗講座 12分子免疫學I 免疫細胞、細胞介質(cytokine)358-359頁〕。
亦即,添加上述的各新穎化合物培養24小時後,對96孔培養板(0.33cm2 /井)的各井(well)的培養液90μl加入10μl的MTT溶液[5mg/ml;在溶解於無鈣、鎂-PBS(Dulbecco’s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杜貝可磷酸緩衝溶液)溶液後,以薄膜過濾器(membrane filter)(0.22μm)過濾後的溶液],進行振盪使其均勻,在37℃、5%碳酸氣存在下培養4小時。在培養4小時後將10%(w/v)SDS-50%(v/v)N,N-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0.005N鹽酸溶液100μl加到各個井,在37℃、5%碳酸氣存在下靜置18小時後,使用免疫讀取機(immuno reader)(大日本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以750nm作為對照,測定590nm中的吸光度(absorbence),作為細胞增殖度的指標。
顯示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之對黑色素瘤細胞株HMV-Ⅱ的細胞增殖抑制活性於表1。
[表1]
如表1所示,可確認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具有與具有優異的抗腫瘤作用的白鶴靈芝醌C同等的「對來自人體的黑色素瘤細胞株(HMV-Ⅱ)的優異的增殖抑制活性」。
[實施例]
實施例1、錠劑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1、新穎化合物A(1)、新穎化合物A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的新穎化合物A,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錠劑(每一錠500mg)。
(調製法)
將新穎化合物A(0.2g)、乾燥玉米澱粉(2g)、滑 石(1.8g)、硬脂酸鈣(0.2g)添加於乳糖(95.8g)進行混合。接著,使用單衝打錠機(single stroke tablet press)並藉由常用方法製作錠劑。
實施例2、硬膠囊劑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2、新穎化合物B、C(1)、新穎化合物B、C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的新穎化合物B,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硬膠囊劑(每一膠囊360mg)。
(調製法)
將乳糖(220g)及玉米澱粉(110g)添加於新穎化合物B(5g)並進行混合,將羥丙基纖維素(25g)的水溶液添加於其中並進行捏合(kneading)。接著,使用擠壓造粒機藉由常用方法製作顆粒。透過將該顆粒填充到明膠硬膠囊(gelatin hard capsule)製作硬膠囊劑。
實施例3、軟膠囊劑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2、新穎化合物B、C(1)、新穎化合物B、C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的新穎化合物C,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軟膠囊劑(每一膠囊170mg)。
新穎化合物C 0.5mg 大豆油 169.5mg
(調製法)
將新穎化合物C(0.5g)添加於大豆油(169.5g)並進行混合。接著,藉由使用旋轉大豆式自動成型機依照常用方法填充到軟膠囊製作軟膠囊劑。
實施例4、丸劑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3、新穎化合物D、E(1)、新穎化合物D、E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的新穎化合物D,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丸劑(每一粒100mg)。
(調製法)
以上述配合(matching)混合原料,適量加水後,以捏合機製造均質的捏合物,將得到的捏合物壓延,使用製丸機(pelletizer)製丸後進行乾燥製作丸劑。
實施例5、丸劑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3、新穎化合物D、E(1)、新穎化合物D、E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 的新穎化合物E,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丸劑(每一粒100mg)。
(調製法)
以上述配合混合原料,適量加水後,藉由以捏合機製作均質的捏合物,將得到的捏合物壓延,使用製丸機製丸後進行乾燥製作丸劑。
實施例6、軟膏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4、新穎化合物F(1)、新穎化合物F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的新穎化合物F,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軟膏。
(油相(oil phase)成分)
天然維生素E 0.1g
(水相(aqueous phase)成分)
(調製法)
將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分別加熱到80℃並使其均勻,藉由一邊攪拌一邊將水相加到油相,乳化後冷卻製作軟膏。
實施例7、化妝水(lotion)的製作
使用依照上述的「1-5、新穎化合物G(1)、新穎化合物G的分劃、單離」所記載的方法進行分劃、單離的新穎化合物G,藉由以下的處方製作化妝水。
(油相成分)
(水相成分)
(調製法)
分別使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均勻溶解,藉由一邊攪拌一邊將油相加到水相,製作化妝水。
以上根據上述的實施形態說明了本發明的新穎化合物、抗腫瘤劑以及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但是本發明不是被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在種種的態樣中實施。
圖1是由白鶴靈芝根分劃、單離各新穎化合物(新穎化合物A、新穎化合物B、新穎化合物C、新穎化合物D、新穎化合物E、新穎化合物F或新穎化合物G)時的流程圖。

Claims (9)

  1. 一種新穎化合物,以下列的式(1)表示
  2. 一種新穎化合物,以下列的式(2)表示
  3. 一種新穎化合物,以下列的式(3)表示
  4. 一種抗腫瘤劑,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新穎 化合物。
  5. 一種抗腫瘤劑,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新穎化合物。
  6. 一種抗腫瘤劑,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新穎化合物。
  7. 一種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新穎化合物。
  8. 一種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新穎化合物。
  9. 一種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醫藥品、食品或化妝料,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新穎化合物。
TW100105402A 2010-02-19 2011-02-18 Novel compounds,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anti-tumor effects TWI436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4621 2010-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357A TW201129357A (en) 2011-09-01
TWI436764B true TWI436764B (zh) 2014-05-11

Family

ID=4448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5402A TWI436764B (zh) 2010-02-19 2011-02-18 Novel compounds,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anti-tumor effect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20847B2 (zh)
CN (2) CN102167687B (zh)
TW (1) TWI436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0620B (zh) * 2010-02-19 2014-10-22 株式会社安露莎 抗肥胖剂及有脂肪蓄积抑制作用的医药品、食品或化妆品
WO2017006407A1 (ja) * 2015-07-04 2017-01-12 株式会社Aob慧央グループ 神経細胞死抑制剤、抗アルツハイマー病剤、抗脳機能低下剤、抗アルツハイマー病作用又は抗脳機能低下作用を有する医薬品又は食品及び神経細胞死抑制剤の製造方法
CN115385795B (zh) * 2022-10-11 2023-11-17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白鹤灵芝萘醌类单体白鹤灵芝素-c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3481A (ja) * 2000-08-10 2002-02-19 Arsoa Honsya Corp 抗悪性腫瘍剤
US7618662B2 (en) * 2004-12-22 2009-11-17 Avon Products, Inc Use of natural plant extracts in cosmetic compositions
US8221766B2 (en) * 2004-12-22 2012-07-17 Avon Products, Inc. Use of plant extracts to prevent and/or reduce the signs of subjective discomfort and/or irritation in the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osmetic produc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7687B (zh) 2014-03-12
CN102167687A (zh) 2011-08-31
CN103467293B (zh) 2015-06-10
CN103467293A (zh) 2013-12-25
JP5620847B2 (ja) 2014-11-05
TW201129357A (en) 2011-09-01
JP2011190250A (ja)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5476B1 (ko) 케나프 추출물과 이로부터 분리된 신규 캠프페롤 화합물 및 이의 용도
TWI417091B (zh) Anti-obesity ag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a fat accumulation inhibitory effect
TWI436773B (zh) Melanin-producing inhibitor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melanin inhibitory effects
TWI436764B (zh) Novel compounds,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have anti-tumor effects
KR101121590B1 (ko) 비타민나무 잎으로부터 분리한 이소람네틴-3-글루코시드-7-람노시드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산화용 조성물
TWI610676B (zh) 神經細胞死抑制劑、抗阿茲海默症劑、抗腦機能減退劑、具有抗阿茲海默症作用或抗腦機能減退作用的醫藥品及神經細胞死抑制劑的製造方法
TWI436787B (zh) Glutathione production enhancers and pharmaceuticals, foods or cosmetics that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glutathione
WO2022254868A1 (ja) 新規イソフラボン化合物
EP4321518A1 (en) Novel polyphenol compound
WO2012144711A2 (ko) 층꽃풀 추출물 또는 이로부터 분리된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간독성 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WO2022254867A1 (ja) 新規フェニルプロパノイド化合物
CN116655717A (zh) 头花蓼中两个酚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KR101747044B1 (ko) 크리스타진을 함유하는 암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CN116139183A (zh) 一种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猪毛菜提取物及其应用
KR20200144220A (ko) 핑거루트 추출물 또는 판두라틴 에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환경오염인자로부터 유도되는 방향족 탄화수소 수용체 매개 질환 예방 및 완화용 조성물
KR20130134666A (ko) 솔잎 추출물로부터 분리된 공지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암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KR20050030361A (ko) 항암 활성을 갖는 제비꽃 추출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N104447266A (zh) 一种抗肿瘤药物和食品的化合物
CN104447335A (zh) 一种可作抗肿瘤药物或食品的化合物
CN104447674A (zh) 一种用作抗肿瘤药物和食品的化合物
KR20040043775A (ko) 항암 활성을 갖는 지리강활 추출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20130086580A (ko) 층꽃풀로부터 분리된 페놀계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간보호용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