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0323B - A cushion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a cushion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cushion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a cushion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0323B
TWI430323B TW97110579A TW97110579A TWI430323B TW I430323 B TWI430323 B TW I430323B TW 97110579 A TW97110579 A TW 97110579A TW 97110579 A TW97110579 A TW 97110579A TW I430323 B TWI430323 B TW I4303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lead terminal
contact member
plat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0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7313A (en
Inventor
Yasuhiro Ohmori
Masahiko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7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7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0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032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mmon Detailed Techniques For Electron Tubes Or Discharge Tub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Description

緩衝具及具備有緩衝具之連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被安裝於冷陰極螢光燈等電子零件之引線端子,且與該電子零件一起被安裝於連接裝置的緩衝具及轉接器,以及安裝有緩衝具或轉接器之連接裝置。
作為保護冷陰極螢光燈之引線端子者,有被覆於冷陰極螢光燈之引線端子及燈本體部之端部之具導電性的帽蓋。
該帽蓋係具有:被覆於冷陰極螢光燈之燈本體部之端部的筒體;以及藉由具導電性之接著劑或焊錫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之引線端子的連接部,藉由筒體被連接裝置之接觸件夾持,即可使冷陰極螢光燈之引線端子與連接裝置之接觸件作電性連接(參照專利文獻1及2)。
亦即,藉由使接觸件夾持帽蓋的筒體,取代直接夾持冷陰極螢光燈之引線端子,則前述夾持所產生的負荷就不會施加在冷陰極螢光燈之引線端子及其根部。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昭64-488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351529號公報
然而,冷陰極螢光燈,係被當作汽車導航系統等的顯 示器之背光源來使用。亦即,冷陰極螢光燈,有時是在夏季炎熱天氣等的高溫環境下被使用。一旦在此種高溫環境下置放冷陰極螢光燈,該冷陰極螢光燈會有熱膨脹變形的情況。
在冷陰極螢光燈之端部被覆帽蓋,且在該帽蓋之筒體被連接裝置之接觸件夾持的狀態下,一旦冷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變形,冷陰極螢光燈之燈本體部的端部以及引線端子就會按壓在帽蓋內部,藉此使負荷施加在燈本體部之端部以及引線端子。因此,該冷陰極螢光燈有可能發生不良情形。
而且,一旦冷陰極螢光燈因熱膨脹變形而被按壓於帽蓋,該帽蓋就會朝冷陰極螢光燈之長度方向移動。如此,帽蓋之筒體會在前述接觸件之間滑動,而使該筒體磨損。因此,帽蓋與接觸件之接觸有可能變成不穩定。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情事而開發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吸收冷陰極螢光燈等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的緩衝具及轉接器,以及安裝有緩衝具或轉接器之連接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緩衝具,係夾介設置於電子零件的引線端子與該電子零件的連接裝置之間的緩衝具,其具備:第1安裝部,其安裝於引線端子;及第2安裝部,其與第1安裝部空出間隔而位於電子零件之長度方 向且可安裝於連接裝置;以及彈性變形部,其設置於第1、第2安裝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
依據前述緩衝具的情況,則在第1、第2安裝部分別安裝於引線端子、連接裝置的狀態下,即使電子零件已如前述般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亦可藉由彈性變形部彈性變形,來吸收該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因此,藉由電子零件進行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由於可抑制該電子零件按壓於該緩衝具或從該緩衝具剝除,所以在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時,可減低施加於該電子零件之本體部以及其引線端子的負荷。
本發明之轉接器,係用以連接電子零件的引線端子與該電子零件的連接裝置之接觸件的轉接器,其具備:第1連接部,其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及第2連接部,其與第1連接部空出間隔而位於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且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接觸件;以及彈性變形部,其設置於第1、第2連接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
依據前述轉接器的情況,則在第1、第2連接部分別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接觸件的狀態下,即使電子零件已如前述般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亦可藉由彈性變形部彈性變形,來吸收該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因此,藉由電子零件進行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由於可抑制該電子零件按壓於該緩衝具或從該緩衝具 撕下,所以在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時,可減低施加於該電子零件之本體部以及其引線端子的負荷。
在前述第2連接部係為可插入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的環狀體之情況,該第2連接部就可在連接裝置的接觸件與該連接裝置的本體之間被夾持,或被連接裝置的接觸件夾持。如此一旦第2連接部為環狀體,與接觸件的接觸就會穩定,結果,可謀求第2連接部與接觸件之穩定的電性連接。
又,前述第2連接部係可形成在第1連接部連接於引線端子的狀態下,相對向配置於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且在連接裝置的接觸件與該連接裝置的本體之間和前述本體部一起被夾持的構成。
該情況,只要使第2連接部在接觸件與本體之間夾持,該第2連接部就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前述接觸件。因此,第2連接部對接觸件的連接變得非常簡單。
或者,前述第2連接部係亦可形成在第1連接部連接於引線端子的狀態下,相對向配置於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且和前述本體部一起被連接裝置的接觸件夾持的構成。
該情況,亦只要使第2連接部由接觸件夾持,該第2連接部就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前述接觸件。因此,第2連接部對接觸件的連接變得非常簡單。
第1連接部係形成為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的棒狀體或線圈體。該情況,彈性變形體,係為連接於 第1連接部之端部的線圈體,且可插入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及引線端子之至少其中一方。第2連接部,係為連接於彈性變形部之端部的線圈體。
如此由於第1連接部係為棒狀體或線圈體,第2連接部及彈性變形部係為線圈體,所以可利用螺旋彈簧既簡單且廉價地製作轉接器。
前述第2連接部之線圈間隔,較佳為比彈性變形部還緊密。如此一旦第2連接部之線圈間隔較為緊密,則依連接裝置之本體與接觸件所進行的夾持或依接觸件所進行的夾持就會穩定。
又,前述彈性變形部亦可形成為局部有缺口的板狀體。該情況,亦可以壓製成型等方式既簡單且廉價地製作前述彈性變形部。
可在前述第1連接部設置供插入引線端子的插入孔。該情況,可在將引線端子插入於插入孔的狀態下,將該引線端子藉由焊錫或熔接等方式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前述第1連接部。因而,可簡單地進行引線端子對第1連接部之連接作業。
前述第1連接部係為剖面視呈大致L字狀的板狀體,且為具有第1板部以及相對於該第1板部折彎成大致直角的第2板部之形狀時,前述插入孔係設置於第2板部之第1板部側的部分,且在前述第1板部設置有連通於前述插入孔且供被插入於該插入孔的引線端子嵌入的凹陷部。該情況,在將引線端子插入於插入孔及凹陷部的狀態下,可 將該引線端子藉由焊錫或熔接等方式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前述第1板部。因而,可簡單地進行引線端子對第1連接部之第1板部的連接作業。
本發明的第1連接裝置,係具備:本體,其具有可容納上述轉接器、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及引線端子的容納部;以及接觸件,其被容納於本體之容納部,且具有可在與容納部的內壁面之間夾持轉接器之第2連接部的夾緊部。
依據前述第1連接裝置的情況,則在將轉接器之第1連接部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的狀態下,將該轉接器插入於本體的容納部,只要使在接觸件的夾緊部與容納部的內壁面之間夾持,即可將轉接器及電子零件簡單地與接觸件作連接。
本發明之第2連接裝置,係具備:本體,其具有可容納上述轉接器、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及引線端子的容納部;以及接觸件,其被容納於本體之容納部,且具有可夾持轉接器之第2連接部的夾緊部。
依據前述第2連接裝置的情況,則在將轉接器之第1連接部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的狀態下,只要將該轉接器插入於本體的容納部,且被接觸件的夾緊部夾持,即可將轉接器及電子零件簡單地與接觸件作連接。
在容納部之內壁面,較佳為設置有防止第2連接部隨著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該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移動的止動件。如此藉由止動件,由於可抑制第 2連接部隨著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前述長度方向移動,所以第2連接部與接觸件的接觸會穩定,結果,可謀求兩者穩定的電性連接。
又,可在接觸件的夾緊部之內面設置前述止動件來取代前述容納部之內壁面。即使藉由如此的止動件,由於亦抑制第2連接部隨著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前述長度方向移動,所以第2連接部與接觸件的接觸會穩定,結果,可謀求兩者穩定的電性連接。
前述止動件係可形成為抵接於第2連接部的凹凸部。在依該止動件的情況,可較佳地抑止前述第2連接部之前述移動。
前述接觸件係可形成為更具有可在與本體的壁面之間夾持電子零件之本體部的保持部之構成,或者,形成為更具有可夾持電子零件之本體部的一對保持部之構成。如此藉由以保持部來保持電子零件之本體部,即可抑制電子零件之震動等,且可抑止依該震動的負荷施加於電子零件整體,或因前述震動而使電子零件之一部分撞擊到轉接器。
在前述連接裝置係為基板安裝型時,基板係具有長方形狀的卡止孔,本體係具有基端部及與該基端部大致呈直角的前端部,且更具有可插入於卡止孔之大致呈L字狀的卡止爪。卡止孔係具有比卡止爪的前端部之厚度尺寸還稍微大的幅寬部;以及比卡止爪的基端部之厚度尺寸還稍微大的幅窄部。一旦卡止爪從幅寬部插入,並移動至幅窄部,該卡止爪之前端部就會卡止於幅窄部之緣部。
如此只要將卡止爪插入於卡止孔之幅寬部,且使移動至幅窄部,由於該卡止爪卡止於該幅窄部,所以可將前述連接裝置的本體簡單地安裝於基板上。
前述基板可形成為更具有鎖孔的構成。該情況,前述本體係更具有朝卡止爪之寬度方向設置且前端部可沿著基板之面上而擺動的臂部;以及設置於該臂部之前端部且可插入於鎖孔的卡止凸部。鎖孔係具有設置於鎖孔之一側面且從幅寬部朝幅窄部之方向上升傾斜的山部;及山部之山腳區;以及越過山部的山谷區。卡止爪被插入於幅寬部,並且卡止凸部被插入於山腳區,之後,隨著卡止爪之前述移動,藉由一邊使臂部之前端部擺動,一邊使卡止凸部越過山部,而使該卡止凸部掉落於山谷區並卡止於山部。
亦即,分別將卡止爪插入於幅寬部,將卡止凸部插入於山腳區,之後,只要使卡止爪移動至幅窄部,使卡止凸部越過山部,卡止部即卡止於幅窄部,卡止凸部即卡止於山部。如此藉由卡止凸部卡止於山部,來阻止卡止爪朝幅寬部之移動。因此,可將前述連接裝置之本體簡單地安裝於基板上,並且可進行該本體之位置固定。
在基板上設置有接點圖案時,接觸件,較佳為更具有在卡止爪卡止於卡止孔之幅窄部的狀態下,可接觸於接點圖案的接點部。該情況,只要使連接裝置沿著卡止孔移動,即可將接觸件的接點部簡單地連接於基板之接點圖案。
以下,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實施例1]
首先,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轉接器。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轉接器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俯視圖,(b)為概略右側視圖;第2圖係顯示同第1圖的轉接器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俯視圖,(b)為概略右側視圖;第3圖係同第1圖的轉接器之概略立體圖。
在此所揭示的轉接器100,係為具有導電性的螺旋彈簧,且具備:第1連接部110,其係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電子零件)之引線端子12;及第2連接部120,其係與第1連接部110空出間隔而位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長度方向;以及彈性變形部130,其係設置於第1、第2連接部110、120之間且可按照冷陰極螢光燈10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茲詳細說明如下。
如第1圖所示,冷陰極螢光燈10,係具有燈本體部11(本體部);以及設置於該燈本體部11長度方向之兩端部的一對引線端子12。另外,在第1圖中,只圖示冷陰極螢光燈10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第2連接部120,係為前述螺旋彈簧之端匝(end coil)部。該第2連接部120之內徑,係成為比冷陰極螢光燈10之燈本體部11的外徑還稍 微大。藉此,燈本體部11端部之基端部分就可插入於第2連接部120。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彈性變形部130,係連接於第2連接部120之端部且線圈間隔比第2連接部120還粗的前述螺旋彈簧之螺旋彈簧部。該彈性變形部130之彈簧力,係被設定成在伸縮時,如負荷不施加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以及燈本體部11之引線端子12的密封部之力。又,彈性變形部130之內徑,係成為與第2連接部120之內徑大致相同。藉此,燈本體部11端部之前端部分以及引線端子12之基端部分可插入於彈性變形部130。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第1連接部110,係為大致L字狀的棒狀體,且具有:基端部,其係連續於彈性變形部130之端部且朝向前述螺旋彈簧之中心折彎;以及前端部,其係連續於該基端部且朝向前述長度方向之一端側折彎成直角。該第1連接部110之前端部可藉由焊接或熔接等方式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12之前端部分。
此種構成的轉接器100係如下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首先,將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以及引線端子12插入於第2連接部120及彈性變形部130,且使該引線端子12之前端部分抵接於第1連接部110之前端部。如此,燈本體部11端部之前端部分以及引線端子12之基端部分被配置於彈性變形部130內,而燈本體部11端部之基端部分被配置於第2連接部120內。
之後,將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與第1連接部110之前端部藉由焊接或熔接等方式進行電性且機械性連接。如此可將轉接器100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連接有被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的轉接器100之連接裝置。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裝置之轉接器連接後且基板安裝後的狀態之概略立體圖;第5圖係顯示同第4圖裝置之轉接器連接前且基板安裝前的狀態之概略立體圖;第6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側視圖,(d)為概略俯視圖,(e)為概略仰視圖,(f)為從背面上側看到的概略立體圖;第7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本體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側視圖,(d)為概略俯視圖,(e)為概略仰視圖,(f)為從背面上側看到的概略立體圖;第8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接觸件之示意圖,其中(a)為從正面上側看到的概略前視圖,(b)為從背面上側看的概略立體圖;第9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轉接器連接後且基板安裝後的狀態之概略俯視圖,其中(a)顯示初始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而彈性變形部延展後的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收縮而彈性變形部緊縮後的狀態之示意圖;以及第10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基板安裝過程之模型仰視圖,其中 (a)顯示卡止爪插入於卡止孔而卡止凸部插入於鎖孔的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滑件移動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卡止狀態之示意圖。
第4圖至第6圖所示的連接裝置S,係為被安裝於可連接轉接器100之基板20的插座,該轉接器100係連接有冷陰極螢光燈10,且連接裝置S具備:本體200;以及安裝於本體200之內部的接觸件300。茲詳細說明如下。
如第5圖所示,基板20,係具有:長方形狀之一對卡止孔21,其係貫穿於其厚度方向;及長方形狀之一對鎖孔22,其係連通於該卡止孔21且將該基板20朝厚度方向貫穿;以及接點圖案23,其係設置於一對卡止孔21之間的面上。
各卡止孔21係為大致L字狀之孔,且具有:幅寬部21a,其係比卡止爪230之前端部的厚度尺寸還稍微大;以及幅窄部21b,其係比本體200的卡止爪230之基端部的厚度尺寸還稍微大。
幅寬部21a係為可插脫卡止爪230的矩形狀之孔。幅窄部21b,係為將在其外側之緣部通過幅寬部21a而插入的卡止爪230之前端部予以卡止的矩形狀之孔。
各鎖孔22,係具有:山部22a,其係設置於鎖孔22之寬度方向之一側面且從幅寬部21a朝幅窄部21b之方向上升傾斜;及山部22a之山腳區22b;及越過山部22a的山谷區22c;以及山部22a之頂部區22d,其係設置於山腳區22b與山谷區22c之間。
山腳區22b係為可插脫本體200的卡止凸部250之孔。山谷區22c係為可嵌入卡止凸部250的矩形狀之孔,並通至幅寬部21a。頂部區22d係為連通山腳區22b與山谷區22c的矩形狀之孔。
山部22a,係為將卡止凸部250從山腳區22b朝山谷區22c導引的導引用之突起,並且為將位於山谷區22c之該卡止凸部250予以卡止的卡止用之突起。該山部22a,係在將卡止凸部250從山腳區22b朝山谷區22c導引時,按壓該卡止凸部250,藉此使本體200的臂部240之前端部擺動。
如第4圖至第7圖所示,本體200,係為樹脂製之射出成型品,且具有:大致長方體狀之第1箱體210;及大致長方體狀之第2箱體220,其係連續設置於該第1箱體210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之中央部且寬度比該第1箱體210還狹窄;及一對卡止爪230,其係向下方設置於第1箱體210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及一對臂部240,其係向該長度方向之一端側(亦即,卡止爪230之寬度方向)設置於第1箱體210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之兩端部;以及一對卡止凸部250,其係向下方設置於該臂部240之前端部。
第1箱體210與第2箱體220係將內部彼此間連通。該第1、第2箱體210、220之內部,係成為可收容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引線端子12以及與此連接的轉接器100之容納空間α。
在第1箱體210之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之中央部,係設置有連通於容納空間α且可插脫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端部之基端部分的開口部211。
如第6圖(d)、第6圖(f)、第7圖(d)以及第7圖(f)所示,在第1箱體210之寬度方向的一端側之內壁面的中央部,設置有朝另一端側設置的間隔壁212。藉由該間隔壁212將第1箱體210的內部局部隔開。藉由間隔壁212而隔開的第1箱體210之內部,成為容納空間α之第1區α 1與第2區α 2,而第2箱體220之內部成為第3區α 3。另外,如後述般,在第1區α 1,容納有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及保持部330。
第1箱體210之寬度方向的另一端側之內壁面,係將面臨第1區α 1的部分朝前述一端側膨出。該膨出的部分,係成為在與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之間,夾持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的夾持壁部213。
夾持壁部213,係在與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相對向的部分朝上下方向設置有複數個凸脈。亦即,前述相對向的部分,成為抑止轉接器100朝第2連接部120之長度方向移動的凹凸面213a(亦即,止動件)。
又,如第6圖(e)及第7圖(e)所示,在第1箱體210之下端部,設置有凹部214。在該凹部214之長度方向的兩端部,設置有可分別將接觸件300的底板310之兩端部壓入的一對開縫214a。又,凹部214,係在其底板部設置有矩形狀之孔部214b,來與容納空間α之第1區α 1 相通。
亦即,在接觸件300之底板310被壓入於一對開縫214a的狀態下,該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及保持部330通過孔部214b,被插入於第1區α 1。另外,容納空間α與凹部214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之容納部。
各卡止爪230,係為大致L字狀之板狀體,且具有:基端部,其係向下方設置於第1箱體210的凹部214之緣部;以及前端部,其係與該基端部大致呈直角且外側之角部被傾斜剪切而成。該卡止爪230,係插入於基板20之卡止孔21。
各臂部240,係為與第2箱體220之側面具有間隙且對該側面平行延伸的大致矩形狀之板狀體。該臂部240,係成為其前端部可朝第2箱體220之寬度方向擺動。
各卡止凸部250係為大致圓柱狀之突起,可插入於基板20之鎖孔22。
如第8圖所示,接觸件300,係為將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壓製成型所成者,且具有:大致矩形狀之底板310;及板狀之夾緊部320,其係設置於該底板310之上端部的中央部;及保持部330,其係設置於底板310之上端部的夾緊部320之一側端;以及一對接點部340,其係設置於底板310之上端部的夾緊部320之另一側端。
在底板310之長度方向的兩端部,設置有一對突起311。包含該一對突起311在內的底板310之長度尺寸,係成為比本體200的凹部214之一對開縫214a之深內部 側面之間的距離還稍微大。因此,底板310之兩端部可壓入於一對開縫214a,且可容納保持於凹部214。
一對接點部340,係分別具有:板狀之水平部341,其係從底板310折彎成大致直角;以及大致倒V字狀的板狀之接點部本體342,其係從該水平部341朝斜下方折彎而成。如第6圖(a)及第6圖(b)所示,接點部本體342之高度尺寸,係在底板310由凹部214保持的狀態,被設定為從該凹部214朝下方突出的高度。亦即,接點部本體342可對基板20之接點圖案23彈性變形。
夾緊部320,係為其中間部被折彎成大致V字狀且前端部朝折彎方向傾斜而成的板狀體。該夾緊部320,係在底板310由凹部214保持的狀態下,通過孔部214b被插入並容納於容納空間α之第1區α 1。在該容納狀態下,夾緊部320,係設定成其中間部與第1區α 1內的夾持壁部213之凹凸面213a之間的距離,比轉接器100的第2連接部120之外徑還小。藉此,可在夾緊部320的中間部與夾持面213a的凹凸面213a之間夾持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
保持部330,係為其中間部被折彎成大致V字狀且前端部朝折彎方向傾斜而成的板狀體,其寬度尺寸比夾緊部320之寬度尺寸還小。保持部330,係在底板310由凹部214保持的狀態下,通過孔部214b而插入並容納於容納空間α之第1區α 1。在該容納狀態下,保持部330,係設定為從其中間部朝夾持壁部213延伸的第1虛擬直線直至與 從本體200的開口部211之緣部的面朝本體200之長度方向延伸的第2虛擬直線相交為止的該第1虛擬直線之距離,比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外徑還小。藉此,可在保持部330的中間部與本體200的開口部211之緣部之間夾持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如此藉由在保持部330的中間部與本體200的開口部211之緣部之間夾持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即可抑制燈本體部11之震動等,且可抑止因該震動所造成的負荷施加於冷陰極螢光燈10整體(尤其是,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及燈本體部11之引線端子12的密封部),或燈本體部11因前述震動而撞擊到轉接器100。
以下,就此種構成的連接裝置S之組裝順序及基板安裝的順序加以說明。首先,使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及保持部330一邊對準位置一邊插入於本體200的凹部214之孔部214b。然後,將接觸件300的底板310之兩端部壓入於本體200的凹部214之一對開縫214a。如此,夾緊部320及保持部330可容納於容納空間α之第1區α 1,並且底板310及一對接點部340可容納於凹部214。
之後,如第10圖(a)所示,使本體200的一對卡止爪230、及一對卡止凸部250分別一邊對準位置一邊插入於基板20的一對卡止孔21之幅寬部21a、及一對鎖孔22之山腳區22b。此時,接觸件300的一對接點部340之接點部本體342會彈性接觸於基板20之面上。
之後,如第10圖(b)所示,使一對卡止爪230從一 對卡止孔21之幅寬部21a朝幅窄部21b移動。
與此同時,使一對卡止凸部250從一對鎖孔22之山腳區22b朝山部22a移動。如此,一對卡止凸部250一邊被按壓一邊被導引於一對鎖孔22之山部22a。藉此,一對臂部240之前端部會沿著基板20之面上而擺動。
之後,如第10圖(c)所示,一對卡止爪230一旦到達一對卡止孔21之幅窄部21b,就會被卡止於該幅窄部21b的外側之緣部。
與此同時,一對卡止凸部250會越過一對鎖孔22之山部22a,且通過頂部區22d。如此一來,山部22a之對於一對卡止凸部250的按壓會被解除,而一對臂部240會藉由本身的彈性力而從擺動狀態復位。一對卡止凸部250會藉此而掉落於山谷區22c,且卡止於山部22a。
此時,接觸件300之接點部340會滑動於基板20上,且彈性地接觸於接點圖案23。
如此藉由一對卡止凸部250卡止於山部22a,就可防止一對卡止爪230從一對卡止孔21之幅窄部21b朝幅寬部21a移動。藉此維持本體200被安裝於基板20的狀態。
另外,當將本體200從基板20拆除時,以手指夾持從一對卡止孔21朝基板20之底面側突出的一對卡止凸部250並朝內側按壓。如此,可解除一對卡止凸部250與一對山部22a之卡止。在此狀態下,使一對卡止凸部250越過一對山部22a而朝一對山腳區22b移動。與此同時,使 一對卡止爪230從一對卡止孔21之幅窄部21b朝幅寬部21a移動。之後,藉由將一對卡止凸部250從一對鎖孔22之山腳區22b朝上方拔出,並且將一對卡止爪230從一對卡止孔21之幅寬部21a朝上方拔出,即可簡單地將本體200從基板20拆除。
以下,就如上述般地在被安裝於基板20的連接裝置S,連接如上述般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的轉接器100之順序及拆除轉接器100之順序加以說明。首先,使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一邊對準位置一邊設置於本體200的容納空間α內之接觸件300的夾緊部320之前端部上。如此,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被設置於接觸件300的保持部330之前端部上。
之後,將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及轉接器100壓入於本體200之容納空間α。如此,接觸件300的夾緊部320之前端部被按壓於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且朝遠離容納空間α內之夾持壁部213的方向彈性變形。
與此同時,接觸件300的保持部330之前端部被按壓於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且朝離開容納空間α內之夾持壁部213的方向彈性變形。
之後,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一旦嵌入於夾緊部320之中間部,夾緊部320就會藉由本身的彈性力朝靠近容納空間α內之夾持壁部213的方向復位移動。藉此使第2連接部120在夾緊部320的中間部與夾持壁部213的 凹凸面213a之間被夾持。如此藉由第2連接部120在夾緊部320的中間部與夾持壁部213的凹凸面213a之間被夾持,使轉接器100與接觸件300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
與此同時,一旦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嵌入於保持部330之中間部,保持部330就會藉由本身的彈性力朝靠近容納空間α內之夾持壁部213的方向復位移動。藉此使燈本體部11之端部在保持部330的中間部與本體200的開口部211之緣部之間被夾持。
如此在轉接器100及冷陰極螢光燈10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連接裝置S的狀態下,如第9圖(b)所示,一旦冷陰極螢光燈10朝其長度方向熱膨脹變形,轉接器100之彈性變形部130就會伸展,而轉接器100之第1連接部110會與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一起移動至前述長度方向之圖示右側。
另一方面,如第9圖(c)所示,一旦冷陰極螢光燈10朝其長度方向熱收縮變形,轉接器100之彈性變形部130就會緊縮,而轉接器100之第1連接部110會與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一起移動至前述長度方向之圖示左側。
此時,夾持壁部213之凹凸面213a會卡止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抑止該第2連接部120隨著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前述長度方向移動。
當要將轉接器100及冷陰極螢光燈10從連接裝置S 拆除時,係將轉接器100及冷陰極螢光燈10朝上方舉起。如此,接觸件300的夾緊部320的中間部之上端部會被按壓至轉接器100之第2連接部120,且朝離開容納空間α內之夾持壁部213的方向彈性變形。與此同時,接觸件300的保持部330的中間部之上端部會被按壓至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且朝離開容納空間α內之夾持壁部213的方向彈性變形。
之後,一旦轉接器100的第2連接部120越過夾緊部320的中間部之上端部,且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越過保持部330的中間部之上端部,轉接器100及冷陰極螢光燈10就可從連接裝置S朝上方取出。
當如此使用轉接器100,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冷陰極螢光燈10與連接裝置S時,在第1連接部110機械性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且在第2連接部120在連接裝置S的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與本體200的夾持壁部213之間被挾持的狀態下,即使冷陰極螢光燈10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轉接器100之彈性變形部130亦會隨著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伸縮,且吸收該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因此,由於可防止如習知例般,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及引線端子12,因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對被安裝於連接裝置S的轉接器100按壓或剝除,所以可減低在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時,施加於冷陰極螢光燈10的負荷。
[實施例2]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轉接器。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轉接器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左側視圖;第12圖係顯示同第11圖的轉接器之示意圖,其中(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俯視圖,(d)為仰視圖,(e)為左側視圖,(f)為立體圖;第13圖係顯示同第11圖的轉接器由接觸件夾持之狀態之模型側視圖,其中(a)顯示冷陰極螢光燈之熱膨脹或熱收縮前的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而彈性變形部延展後的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收縮而彈性變形部緊縮後的狀態之示意圖。
在此所揭示的轉接器400,係為藉由壓製成型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而製作成的壓製成型品,且具備:第1連接部410,其係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及第2連接部420,其係與第1連接部410空出間隔而位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長度方向;以及彈性變形部430,其係設置於第1、第2連接部410、420之間且可按照冷陰極螢光燈10的長度方向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茲詳細說明如下。另外,在第11圖及第13圖中,只顯示冷陰極螢光燈10之一端部。
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第1連接部410,係為剖面視呈大致L字狀的板體,且具有:大致矩形狀的第1板 部411;及相對於該第1板部411折彎成大致直角的大致半圓狀之第2板部412;以及連續於第2板部412之頂部的剖面視呈大致1/4圓弧狀的第3板部413。
在第2板部412之下端部(即,第1板部側之部分),設置有可插入引線端子12之大致半圓形的插入孔412a。
在第1板部411的中央部之後端部(第2板部側之部分),設置有連續於插入孔412a之大致矩形狀的孔部411a。又,在第1板部411的中央部之前端部設置有遍及於其全長度方向的凹陷部411b。凹陷部411b,係為對應引線端子12之外徑之大致圓弧狀的凹部,且連通於孔部411a。亦即,凹陷部411b係通過孔部411a而連通於插入孔412a,且為被插入於該插入孔412a的引線端子12所嵌合。
第2連接部420,係為被彎曲成寬度方向之兩端面彼此間相對向之圓筒狀的板體,其內徑比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外徑還稍微大。亦即,在第2連接部420內可插入燈本體部11之端部。
彈性變形部430,係為將其內徑與第2連接部420之內徑為相同之圓筒狀的板體局部有缺口者,且具備:底板431,其係連續於第2連接部420的頂部之前端;及第1、第2連結板432、433,其係空出間隔配置於底板431與第1連接部410的第3板部413之間;以及三個變形部434,其係分別配設於底板431與第1連結板432之間、第1 連結板432與第2連結板433之間以及第2連結板433與第3板部413之間。另外,前述板體之底板431及第1、第2連結板432、433以及三個變形部434以外的部分係為形成有缺口的部分。
底板431及第1、第2連結板432、433係為大致矩形狀的板體。
其中一個變形部434,係具有分別設置於底板431的前端部之兩端與第1連結板432的後端部之兩端之間的側面視呈大致U字狀的一對彎曲部434a。該彎曲部434a,係分別具有:分別連續於底板431的前端部之兩端以及第1連結板432的後端部之兩端的兩端部;以及聯繫該兩端部彼此間之圓弧狀的頂部。彎曲部434a,係以前述頂部彼此間互為相對向的方式彎曲成大致半圓弧狀,且可朝前述兩端部互為離開的方向或互為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即,可伸縮)。
其他二個變形部434,除了彎曲部434a分別設置於第1連結板432的前端部之兩端與第2連結板433的後端部之兩端之間或第2連結板433的前端部之兩端與第3板部413的上端部之兩端之間以外,其餘與前述一個變形部434相同。另外,三個變形部434之彈簧力,係被設定成在伸縮時,如負荷不會施加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及燈本體部11的引線端子12之密封部之力。
此種構成的轉接器400係如以下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首先,將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以及 引線端子12插入於第2連接部420以及彈性變形部430。然後,將引線端子12插入於第1連接部410之插入孔412a,且使其嵌合於凹陷部411b。
在此狀態下,將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與第1連接部410之第1板部411藉由焊接或熔接等方式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
如此連接有冷陰極螢光燈10的轉接器400,係被插入於實施例1的連接裝置S之容納空間α,且第2連接部420在連接裝置S的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的中間部與本體200的夾持壁部213之間被夾持。在此狀態下,如第13圖(b)所示,一旦冷陰極螢光燈10朝其長度方向熱膨脹變形,轉接器400的彈性變形部430之各彎曲部424a的兩端部就會朝互為離開的方向彈性變形(即,彈性變形部430會伸展),而該轉接器400的第1連接部410會與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一起移動至前述長度方向之圖示右側。
另一方面,如第13圖(c)所示,一旦冷陰極螢光燈10朝其長度方向熱收縮變形,轉接器400的彈性變形部430之各彎曲部424a的兩端部就會朝互為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即,彈性變形部430會緊縮),而該轉接器400的第1連接部410會與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一起移動至前述長度方向之圖示左側。
當如此使用轉接器400,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冷陰極螢光燈10與連接裝置S時,在第1連接部410機械性地 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之引線端子12,且在第2連接部420在連接裝置S的接觸件300之夾緊部320與本體200的夾持壁部213之間被挾持的狀態下,即使冷陰極螢光燈10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轉接器400之彈性變形部430亦會隨著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伸縮,且吸收該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因此,由於可防止如習知例般,冷陰極螢光燈10的燈本體部11之端部及引線端子12,因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對被連接於連接裝置S的轉接器400按壓或剝除,所以可減低在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時,施加於冷陰極螢光燈10的負荷。
[實施例3]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轉接器。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轉接器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俯視圖,(c)為概略右側視圖;第15圖係顯示同第14圖的轉接器之示意圖,其中(a)為從正面上方看到的立體圖,(b)為從背面上方看到的概略立體圖。
在此所揭示的轉接器500,係為分別連接於熱陰極螢光燈30之二條引線端子32者。該轉接器500,係為藉由壓製成型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所製作成的壓製成型品,且具備:第1連接部510,其係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熱陰 極螢光燈30之引線端子32;及剖面視呈大致半圓弧狀之第2連接部520,其係與第1連接部510空出間隔而位於熱陰極螢光燈30之長度方向;以及彈性變形部530,其係設置於第1連接部510與第2連接部520之間且可按照熱陰極螢光燈30的長度方向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茲詳細說明如下。
如第14圖所示,熱陰極螢光燈30,周知者係具有燈本體部31;以及分別從該燈本體部31之長度方向的兩端面突出的二條引線端子32。另外,在第14圖中,只顯示熱陰極螢光燈30之一端部。
如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第1連接部510,係為平面視呈大致L字狀的板體,且具有:大致矩形狀的第1板部511;以及大致呈矩形狀的第2板部512,其係對該第1板部511折彎成大致直角。
在第2板部512之基端部設置有可插入引線端子32之大致呈矩形狀的插入孔512a。
第1板部511係為藉由焊錫或熔接等方式連接被插入於插入孔512a的引線端子32之部分。在第1板部511之基端部,設置有連通於插入孔512a之呈矩形狀的孔部511a。
如第14圖(c)及第15圖所示,彈性變形部530,係為將大致呈矩形狀的板體局部形成缺口者,且具有:變形部本體531,其係側面視呈大致S字狀的板體;及剖面視呈大致1/4圓弧狀的第1連結板532,其係連結該變形部 本體531之其中一端部與第1連接部510的第2板部512之間;以及大致呈矩形狀的第2連結板533,其係連結變形部本體531之另一端部與第2連接部520的頂部之前端。另外,前述板體的變形部本體531及第1、第2連結板532、533以外的部分係為形成有缺口的部分。
變形部本體531,係可朝第1連結板532與第2連結板533互為離開的方向或互為靠近的方向(即,熱陰極螢光燈30之長度方向)彈性變形。亦即,變形部本體531成為可伸縮。該變形部本體531之彈簧力,係被設定成在伸縮時,如負荷不會施加於熱陰極螢光燈30之引線端子32及燈本體部31之引線端子32的密封部之力。
此種構成的轉接器500係如以下連接於熱陰極螢光燈30。首先,將熱陰極螢光燈30之其中一方的引線端子32從後方插入於第1連接部510之插入孔512a。然後,使引線端子32抵接於第1連接部510之第1板部511。在此狀態下,將引線端子32藉由焊錫或熔接等方式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第1板部511。有關熱陰極螢光燈30之另一方的引線端子32,亦同樣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其他的轉接器500之第1板部511。如此地在熱陰極螢光燈30之二條引線端子32連接有二個轉接器500。
如此連接於熱陰極螢光燈30的二個轉接器500係連接於如下的連接裝置S’。以下,就該連接裝置S’加以說明。第1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安裝於連接裝置之基板且連接有轉接器及熱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概略前 視圖;第17圖係顯示第16圖的裝置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俯視圖,(d)為概略仰視圖,(e)為概略側視圖;第18圖係顯示第16圖的裝置之接觸件之示意圖,其中(a)為從正面上方看到的概略立體圖,(b)為從背面上方看到的概略立體圖;第19圖係顯示於同第16圖的裝置之接觸件夾持有轉接器及熱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模型側視圖,其中(a)顯示熱陰極螢光燈之熱膨脹或熱收縮前的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熱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而彈性變形部延展後的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熱陰極螢光燈熱收縮而彈性變形部緊縮後的狀態之示意圖。
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的連接裝置S’,係具備本體600;以及容納於該本體600的二個接觸件700。
本體600,係為藉由射出成型具有絕緣性之樹脂所製作成之大致呈長方形的箱體,且如第17圖所示,具有:大致呈長方形的底板部610;及前板部620,其係設置於該底板部610的長度方向之其中一端部上;及後板部630,其係設置於底板部610的長度方向之另一端部上;及一對側板部640,其係分別設置於底板部610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上;及支撐部650,其係配設於底板部610的後板部630之前方;以及一對接觸件容納部670,其係設置於該支撐部650之兩側。
由底板部610上之前板部620、後板部630及一對側板部640所區劃成的空間係成為容納有熱陰極螢光燈30 之端部以及與此連結之二個轉接器500的容納空間α。
如第17圖(b)及第17圖(c)所示,前板部620,係設置有大致呈U字狀的凹部621。該凹部621,係用以避開和與轉接器500一起被容納的熱陰極螢光燈30之干擾的凹部。
如第17圖(a)及第17圖(c)所示,在後板部630,設置有容納熱陰極螢光燈30之燈本體部32的燈容納凹部631。
如第17圖(c)所示,支撐部650,係為載置有二個轉接器500及熱陰極螢光燈30之燈本體部31的台座。
如第17圖(c)及第17圖(d)所示,各接觸件容納部670,係分別具有:將本體600朝高度方向貫穿的容納孔部671;以及設置成連通於該容納孔部671的開縫672。
開縫672,係在底板部610之下面開口且其寬度尺寸成為比接觸件700的壓入板710之寬度尺寸還稍微小。亦即,接觸件700之壓入板710可從下方壓入於開縫672,且接觸件700之夾緊部720可容納於容納孔部671。
如第17圖(c)及第17圖(e)所示,在各側板部640上端部的接觸件容納部670之外側部位,設置有當容納於該接觸件容納部670的接觸件700位移於外側時用以避開與該接觸件700之干擾的切口部641。
如第17圖(d)所示,在底板部610之下面,設置有嵌入於基板40之未圖示的凹部之凸部611。
如第16圖及第18圖所示,各接觸件700,係為藉由壓製成型具有導電型之金屬板所製作成者,且分別具有:壓入板710;及從該壓入板710之上端部延伸而成的夾緊部720;以及從該壓入板710之下端部延伸而成的連接部730。
在壓入板710之兩端部,設置有朝外側突出的一對卡止片711。包含該一對卡止片711在內的壓入板710之寬度尺寸成為比本體600的接觸件容納部670之開縫672的寬度尺寸還稍微大。藉此,壓入板710可被壓入於開縫672。
連接部730,係為向下大致呈U字狀的部位,且具有可卡止於基板40之具長孔狀的卡止孔41(參照第16圖)之一對卡止臂731。該卡止臂731係連接於基板40之未圖示的電極圖案。
夾緊部720,係於其前端部具有被折彎成大致呈L字狀的折彎部721。
藉由二個折彎部721分別彈性地接觸於二個轉接器500之第2連接部520,而在與支撐部660之間夾持該轉接器500及熱陰極螢光燈30。
以下,就此種構成的連接裝置S’之組裝順序及對基板40之安裝順序加以說明。首先,將二個接觸件700分別從下方插入於本體600的一對接觸件容納部670之容納孔部671。然後,將接觸件700之壓入板710分別壓入於接觸件容納部670之開縫672。藉此,使接觸件700之夾緊部 720分別容納於容納孔部671。
如此使安裝有二個接觸件700的本體600之凸部611嵌入於基板40之未圖示的凹部。與此同時,將二個接觸件700之連接部730插入於基板40之卡止孔41。如此,使連接部730的一對卡止臂731之爪部分別卡止於基板40的卡止孔41之下面的兩緣部。之後,將卡止臂731利用焊接等方式連接於基板40之上述電極圖案。如此將連接裝置S’安裝於基板40上。
以下,就在如此被安裝於基板40的連接裝置S’,連接如上所述被連接於熱陰極螢光燈30之二個轉接器500的順序加以說明。首先,使熱陰極螢光燈30之端部及二個轉接器500容納於連接裝置S’之容納空間α。與此同時,使熱陰極螢光燈30之燈本體部31容納於燈容納凹部631。
此時,二個轉接器500之第2連接部520及燈本體部31可插入於二個接觸件700之間。如此,接觸件700的夾緊部720之折彎部721可朝外側分別按壓於第2連接部520。藉此,夾緊部720會朝互為離開的方向彈性變形。
一旦第2連接部520分別越過折彎部721,夾緊部720就會藉由本身的彈簧力朝互為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藉此,折彎部721會分別彈性地接觸於第2連接部520,且在與支撐部660之間夾持該轉接器500及熱陰極螢光燈30。如此二個轉接器500之第2連接部520可分別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二個接觸件700之夾緊部720。
在此狀態下,如19圖(b)所示,一旦熱陰極螢光燈30朝其長度方向熱膨脹變形,熱陰極螢光燈30之二條引線端子32及二個轉接器500之第1連接部510就會移動至圖示右側。此時,轉接器500的彈性變形部530之變形部本體531,會分別朝第1連結部532與第2連結部533互為離開的方向彈性變形(即,伸展)。藉由該彈性變形部530之彈性變形來吸收熱陰極螢光燈30之熱膨脹變形。
另一方面,如第19圖(c)所示,一旦熱陰極螢光燈30朝其長度方向熱收縮變形,熱陰極螢光燈30之二條引線端子32及二個轉接器500之第1連接部510就會移動至圖示左側。此時,二個轉接器500的彈性變形部530之變形部本體531,會分別朝第1連結部532與第2連結部533互為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即,緊縮)。藉由該彈性變形部530之彈性變形來吸收熱陰極螢光燈30之熱收縮。
當要將二個轉接器500及熱陰極螢光燈30從連接裝置S’拆除時,係將轉接器500及熱陰極螢光燈30朝上方舉起。如此,二個接觸件700之折彎部721係分別藉由二個轉接器500之第2連接部520而被按壓。藉此,該接觸件700之夾緊部720會朝互為離開的方向彈性變形。然後,藉由第2連接部520分別越過折彎部721,轉接器500可從連接裝置S’拆除。
當如此使用轉接器500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熱陰極螢 光燈30與連接裝置S’時,在二個轉接器500之第1連接部510電性且機械性地分別連接於熱陰極螢光燈30之二條引線端子32,且在該轉接器500之第2連接部520由連接裝置S’之二個接觸件700所夾持的狀態下,即使熱陰極螢光燈30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轉接器500之彈性變形部530亦會隨著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分別伸縮,且吸收該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因此,可防止如習知例般,熱陰極螢光燈30的燈本體部31之端部及引線端子32,因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對被連接於連接裝置S’的轉接器500按壓或剝除,所以可減低在前述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時,施加於熱陰極螢光燈30的負荷。
另外,有關轉接器100、400、500,係為將電子零件之引線端子與該電子零件的連接裝置之接觸件予以連接的轉接器,且只要具備如下構件即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即具備:第1連接部,其係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及第2連接部,其係與第1連接部空出間隔而位於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且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接觸件;以及彈性變形部,其係設置於第1、第2連接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另外,第20圖係顯示第1實施例的轉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立體圖;第21圖(a)係顯示第2實施例的轉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立體圖,第21圖(b)係顯示第2實施例的轉接器之另一設計變更例的概略立體圖;第22 圖係顯示第3實施例的轉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圖,其中(a)為側視圖,(b)為俯視圖。
又,有關第1連接部110、410、510,只要係為可藉由焊接或熔接方式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前述引線端子的部位,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例如,第1連接部亦可形成為可插入前述引線端子的線圈體(參照第11圖)或圓弧體。另外,雖然已舉焊接或熔接作為第1連接部與引線端子的連接之例,但是只要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則亦可使用任何的連接手法。
有關第1連接部410、510,只要設置有至少供插入引線端子的插入孔即可。有關凹陷部411b是否要設置可為任意。又,凹陷部411b亦可設置於第1連接部510等之其他形狀的第1連接部。
有關第2連接部120、420、520,只要係為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接觸件的部位,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例如,亦可形成為可插入電子零件之本體部之端部的前述端匝(end coil)部以外之圓形或三角形、五角形等多角形等的其他筒狀體,且可形成為與電子零件之本體部相對向的板狀體或棒狀體。在後者的情況,第2連接部,亦可與燈本體部一起在接觸件與本體之間被夾持,且可與燈本體部一起由接觸件所夾持。又,第2連接部,並沒有必要相對向於燈本體部11,亦可與第1連接部空出間隔而位於燈本體部11之相反側。
又,在第2連接部420之後端,可如第21圖所示, 更設置側緣(skirt)部440或凸緣部450等其他構件。同樣地,有關第2連接部120、520,亦可設置前述其他構件。
有關彈性變形部130、430、530,只要是夾介設置於第1、第2連接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例如,可形成為橡膠體或側面視或剖面視呈大致S字狀、O字狀、U字狀、V字狀、蛇行彎曲形狀(參照第22圖)的板狀體等。又,在第2連接部與第1連接部空出間隔而位於燈本體部之相反側的情況,亦可將彈性變形部形成為中間實體的橡膠體。
上述實施例中,前述轉接器,雖係為螺旋彈簧或壓製成型品,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又,亦可分別組合第1至第3實施例之第1、第2連接部及彈性變形部。例如,轉接器100之第1連接部,亦可使用第1連接部400或500。又,作為熱陰極螢光燈30用之轉接器500’,亦可如第22圖所示,形成為具備:棒狀體的第1連接部510’;及端匝部的第2連接部520’;以及蛇行彎曲形狀的彈性變形部530’之構成。該情況,其中一方的彈性變形部530’與另一方的彈性變形部530’之長度是不同的。
另外,上述轉接器,雖係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電子零件之引線端子與連接裝置之接觸件,但是可取而代之使用夾介設置於電子零件之引線端子與連接裝置之間且只機械性地連接兩者的緩衝具。該情況,前述緩衝具,只要以安裝於引線端子的第1安裝部來取代上述第1連接部,以 可安裝於連接裝置的第2安裝部來取代上述第2連接部即可。
有關連接裝置S、S’,只要具有:本體,其係可容納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引線端子及與此連接的轉接器;以及連接手段,其係容納於該本體,且可電性地連接於前述轉接器,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
在使用前述緩衝具取代轉接器的情況,前述連接裝置,有必要更具備機械性地保持前述緩衝具的保持手段。該情況,前述連接裝置只要電性地直接連接於電子零件之引線端子即可。
有關夾持壁部213,只要是可在與接觸件的夾緊部之間夾持轉接器之第2連接部的形狀,即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因而,是否在夾持壁部213設置凹凸面213a可為任意。
在夾持壁部213,雖設置有凹凸面213a作為止動件,但是只要是抑止第2連接部隨著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該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移動的止動件,則亦可設置任何者。例如,可為可抵接於前述第2連接部之兩端部的一對凸部或前述第2連接部所吻合的凹部等。
有關卡止爪230,只要是具有:前端部,其厚度尺寸比基板20的卡止孔21之幅寬部21a的寬度尺寸還稍微小;以及基端部,其係與該前端部大致呈直角且比卡止孔21的幅窄部21b之寬度尺寸還稍微小的大致L字狀構件,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該卡止爪只要至少有1個即可。
有關臂部240,只要係面向卡止爪230之寬度方向的長方形構件且其前端部可沿著基板之面上擺動,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又,臂部240,係可偏位配設於卡止爪230與本體200之寬度方向。例如,可將臂部240設置於第2箱體220之其中一端部。該情況,基板20之鎖孔22亦只要按照前述臂部的位置設置即可。因而,卡止孔21與鎖孔22並沒有必要連通。該臂部亦只要至少有1個即可。
有關卡止凸部250,雖係為圓柱體,但是只要是可插入於鎖孔22的突起,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另外,在本體600,亦可設置臂部240及卡止凸部250,且安裝於基板20。
有關接觸件300、700,只要可電性且機械性地連接於轉接器之第2連接部且可接觸於基板之接點圖案,則可做任意的設計變更。
有關夾緊部320,只要可夾持第2連接部,則可任意地設計變更其形狀。又,夾緊部320,雖然係在與夾持壁部213之間夾持第2連接部120,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藉由一對夾緊部來挾持第2連接部。
又,可在前述夾緊部之內面設置上述止動件。如此即使在夾緊部設置止動件,藉由抵接於轉接器的第2連接部,亦可獲得與凹凸面213a相同的效果。另外,前述止動件,亦可設置在上述轉接器的第2連接部之外面。亦可在接觸件700之夾緊部720設置相同的止動件。
有關保持部330,只要可夾持電子零件之本體部,則可任意地設計變更其形狀。又,有關保持部330,雖然係在與本體200的開口部211之緣部之間夾持,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藉由一對保持部來夾持本體部。亦可在接觸件700設置前述保持部。
有關接點部340,只要可與基板20電性連接即可。例如,亦可將接點部340,形成為可插入於基板20之穿孔的板狀體,或可形成為可接觸基板之接點圖案而予以表面安裝的鈎狀體,或可形成為可對基板之電路圖案或與其他電子零件等連接用之引線進行壓接的形狀。又,亦可與接點部340形成不同個體,以使接觸於底板310的方式來設計變更。
另外,本發明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已說明係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10或熱陰極螢光燈30者,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當然亦可應用於具有本體部、及設置於該本體部之至少一條引線端子且可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的熱陰極螢光燈等其他電子零件。在前述電子零件具有3條以上的引線端子時,只要使用3個以上的前述轉接器及接觸件即可。
10‧‧‧冷陰極螢光燈
11‧‧‧燈本體部(本體部)
12‧‧‧引線端子
20‧‧‧基板
21‧‧‧卡止孔
21a‧‧‧幅寬部
21b‧‧‧幅窄部
22‧‧‧鎖孔
22a‧‧‧山部
22b‧‧‧山腳區
22c‧‧‧山谷區
22d‧‧‧頂部區
23‧‧‧接點圖案
100‧‧‧轉接器
110‧‧‧第1連接部
120‧‧‧第2連接部
130‧‧‧彈性變形部
S‧‧‧連接裝置
200‧‧‧本體
α‧‧‧容納空間(容納部之局部)
210‧‧‧第1箱體
211‧‧‧開口部
212‧‧‧間隔壁
213‧‧‧夾持壁部
213a‧‧‧凹凸面
214‧‧‧凹部(容納部之殘餘部分)
214a‧‧‧開縫
214b‧‧‧孔部
220‧‧‧第2箱體
230‧‧‧卡止爪
240‧‧‧臂部
250‧‧‧卡止凸部
300‧‧‧接觸件
310‧‧‧底板
311‧‧‧突起
320‧‧‧夾緊部
330‧‧‧保持部
340‧‧‧接點部
341‧‧‧水平部
342‧‧‧接點部本體
30‧‧‧熱陰極螢光燈
31‧‧‧燈本體部(本體部)
32‧‧‧引線端子
40‧‧‧基板
41‧‧‧卡止孔
400‧‧‧轉接器
410‧‧‧第1連接部
411‧‧‧第1板部
411a‧‧‧孔部
411b‧‧‧凹陷部
412‧‧‧第2板部
412a‧‧‧插入孔
413‧‧‧第3板部
420‧‧‧第2連接部
424a‧‧‧彎曲部
430‧‧‧彈性變形部
431‧‧‧底板
432‧‧‧第1連結板
433‧‧‧第2連結板
434‧‧‧變形部
434a‧‧‧彎曲部
440‧‧‧側緣部
450‧‧‧凸緣部
500、500’‧‧‧轉接器
510、510’‧‧‧第1連接部
511‧‧‧第1板部
511a‧‧‧孔部
512‧‧‧第2板部
512a‧‧‧插入孔
520、520’‧‧‧第2連接部
530、530’‧‧‧彈性變形部
531‧‧‧變形部本體
532‧‧‧第1連結板
533‧‧‧第2連結板
S’‧‧‧連接裝置
600‧‧‧本體
610‧‧‧底板部
611‧‧‧凸部
620‧‧‧前板部
621‧‧‧凹部
630‧‧‧後板部
631‧‧‧燈容納凹部
640‧‧‧側板部
641‧‧‧切口部
650‧‧‧支撐部
670‧‧‧接觸件容納部
671‧‧‧容納孔部
672‧‧‧開縫
α‧‧‧容納空間(容納部)
700‧‧‧接觸件
710‧‧‧壓入板
711‧‧‧卡止片
720‧‧‧夾緊部
721‧‧‧折彎部
730‧‧‧連接部
731‧‧‧卡止臂
α 1‧‧‧第1區
α 2‧‧‧第2區
α 3‧‧‧第3區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轉接器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俯視圖,(b)為概略右側視圖。
第2圖係顯示同第1圖的轉接器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俯視圖,(b)為概略右側視圖。
第3圖係同第1圖的轉接器之概略立體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裝置之轉接器連接後且基板安裝後的狀態之概略立體圖。
第5圖係顯示同第4圖裝置之轉接器連接前且基板安裝前的狀態之概略立體圖。
第6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側視圖,(d)為概略俯視圖,(e)為概略仰視圖,(f)為從背面上側看到的概略立體圖。
第7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本體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側視圖,(d)為概略俯視圖,(e)為概略仰視圖,(f)為從背面上側看到的概略立體圖。
第8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接觸件之示意圖,其中(a)為從正面上側看到的概略前視圖,(b)為從背面上側看的概略立體圖。
第9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轉接器連接後且基板安裝後的狀態之概略俯視圖,其中(a)顯示初始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而彈性變形部延展後的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收縮而彈性變形部緊縮後的狀態之示意圖。
第10圖係顯示同第4圖的裝置之基板安裝過程之模 型仰視圖,其中(a)顯示卡止爪插入於卡止孔而卡止凸部插入於鎖孔的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滑件移動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卡止狀態之示意圖。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轉接器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左側視圖。
第12圖係顯示同第11圖的轉接器之示意圖,其中(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俯視圖,(d)為仰視圖,(e)為左側視圖,(f)為立體圖。
第13圖係顯示同第11圖的轉接器由接觸件夾持之狀態之模型側視圖,其中(a)顯示冷陰極螢光燈之熱膨脹或熱收縮前的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而彈性變形部延展後的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冷陰極螢光燈熱收縮而彈性變形部緊縮後的狀態之示意圖。
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轉接器連接於冷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示意圖,其中(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俯視圖,(c)為概略右側視圖。
第15圖係顯示同第14圖的轉接器之示意圖,其中(a)為從正面上方看到的立體圖,(b)為從背面上方看到的概略立體圖。
第1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安裝於連接裝置之基板且連接有轉接器及熱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概略前面圖。
第17圖係顯示第16圖的裝置之示意圖,其中(a) 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俯視圖,(d)為概略仰視圖,(e)為概略側視圖。
第18圖係顯示第16圖的裝置之接觸件之示意圖,其中(a)為從正面上方看到的概略立體圖,(b)為從背面上方看到的概略立體圖。
第19圖係顯示於同第16圖的裝置之接觸件夾持有轉接器及熱陰極螢光燈的狀態之模型側視圖,其中(a)顯示熱陰極螢光燈之熱膨脹或熱收縮前的狀態之示意圖,(b)顯示熱陰極螢光燈熱膨脹而彈性變形部延展後的狀態之示意圖,(c)顯示熱陰極螢光燈熱收縮而彈性變形部緊縮後的狀態之示意圖。
第20圖係顯示第1實施例的轉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立體圖。
第21圖(a)係顯示第2實施例的轉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立體圖,第21圖(b)係顯示第2實施例的轉接器之另一設計變更例的概略立體圖。
第22圖係顯示第3實施例的轉接器之設計變更例的概略圖,其中(a)為側視圖,(b)為俯視圖。
10‧‧‧冷陰極螢光燈
11‧‧‧燈本體部(本體部)
20‧‧‧基板
21‧‧‧卡止孔
21a‧‧‧幅寬部
22‧‧‧鎖孔
22a‧‧‧山部
22b‧‧‧山腳區
22c‧‧‧山谷區
22d‧‧‧頂部區
100‧‧‧轉接器
120‧‧‧第2連接部
130‧‧‧彈性變形部
S‧‧‧連接裝置
200‧‧‧本體
α‧‧‧容納空間(容納部之局部)
210‧‧‧第1箱體
211‧‧‧開口部
212‧‧‧間隔壁
213‧‧‧夾持壁部
220‧‧‧第2箱體
240‧‧‧臂部
250‧‧‧卡止凸部
300‧‧‧接觸件
320‧‧‧夾緊部
330‧‧‧保持部

Claims (21)

  1. 一種緩衝具,係夾介設置於由電子零件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朝同方向突設的引線端子與該電子零件的連接裝置的接觸件之間而且可將引線端子與接觸件相連接的由具有導電性的螺旋彈簧所構成的緩衝具,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安裝部,其可安裝於引線端子;及第2安裝部,其與第1安裝部空出間隔而位於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且可安裝於連接裝置;以及彈性變形部,其設置於第1、第2安裝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前述第1安裝部係設在前述螺旋彈簧的長度方向的一方側的棒體部或圓筒狀的端匝部,形成為可機械性地安裝並且電性地連接於前述引線端子的第1連接部,前述第2安裝部係設在前述螺旋彈簧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側,而且具有供電子零件的前述端部具有些微間隙而可插入的內徑的圓筒狀的端匝部,形成為可電性地連接於前述接觸件的第2連接部,前述彈性變形部係前述螺旋彈簧的前述第1、第2連接部間的螺旋彈簧部。
  2. 一種緩衝具,係夾介設置於由電子零件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朝同方向突設的引線端子與該電子零件的連接裝置之間而且可將引線端子與接觸件相連接的緩衝具,其特徵 在於:具備:第1安裝部,其可安裝於引線端子;及第2安裝部,其與第1安裝部空出間隔而位於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且可安裝於連接裝置;以及彈性變形部,其設置於第1、第2安裝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前述第1安裝部係形成為可機械性地安裝並且電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的第1連接部,前述第2安裝部係具有供電子零件的前述端部具有些微間隙而可插入的內徑的圓筒狀的板體,形成為可電性地連接於連接裝置的接觸件的第2連接部,前述彈性變形部係局部有缺口的圓筒狀的板體,具有:大致矩形狀的底板,其連接於前述第2連接部;及複數大致矩形狀的連結板,其空出間隔配置於前述底板與前述第1連接部之間;以及複數變形部,其設於前述底板與前述連結板之間、前述連結板之間以及前述連結板與前述第1連接部之間,前述變形部係具有側面視呈大致U字狀的一對彎曲部,該彎曲部係以與前述長度方向呈正交的方向作對稱配置而且以頂部彼此間互為相對向的方式彎曲成半圓弧狀。
  3. 一種緩衝具,係夾介設置於由電子零件的長度方向 的端部朝同方向突設的引線端子與該電子零件的連接裝置之間而且可將引線端子與接觸件相連接的緩衝具,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安裝部,其可安裝於引線端子;及第2安裝部,其與第1安裝部空出間隔而位於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且可安裝於連接裝置;以及彈性變形部,其設置於第1、第2安裝部之間且可按照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的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彈性變形,前述第1安裝部係形成為可機械性地安裝並且電性地連接於引線端子的第1連接部,前述第2安裝部係可與電子零件的前述端部相對向的剖面視呈大致半圓弧狀的板體,形成為可電性地連接於連接裝置的接觸件的第2連接部,前述彈性變形部係具有:變形部本體,其為側面視呈大致S字狀的板體;及第1連結板,其連結前述變形部本體之一端部與前述第1連接部;以及第2連結板,其連結前述變形部本體之另一端部與前述第2連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中,若連接裝置為具有收容接觸件的本體的構成時, 前述第2連接部係在接觸件的夾緊部與本體的一部分之間被夾持,藉此安裝於前述連接裝置,並且電性地連接於前述接觸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中,若連接裝置的接觸件具有一對夾緊部時,前述第2連接部係在接觸件的一對夾緊部之間被夾持,藉此安裝於前述連接裝置,並且電性地連接於前述接觸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中,若連接裝置的接觸件為一對時,前述第2連接部係在一對接觸件之間,連同電子零件的前述端部一起被夾持,藉此安裝於前述連接裝置,並且電性地連接於前述接觸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中,前述第2連接部並非為端匝部,而係連接於彈性變形部之端部,並且線圈間隔為比該彈性變形部還緊密的線圈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中,在前述第1連接部設置有供插入引線端子的插入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中,前述第1連接部係為剖面視呈大致L字狀的板狀體,且具有第1板部、以及相對於該第1板部折彎成大致直角的第2板部,前述插入孔係設置於第2板部之第1板部側的部分,在前述第1板部係設置有連通於插入孔且供被插入於 該插入孔的引線端子嵌入的凹陷部。
  10. 一種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連接於由電子零件的本體部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朝同方向突設的引線端子;本體,其具有可容納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引線端子、及緩衝具的容納部;以及接觸件,其被容納於本體之容納部,且具有可在與容納部的內壁面之間夾持緩衝具之第2連接部的夾緊部。
  11. 一種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一對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緩衝具,其分別連接於由電子零件的本體部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朝同方向突設的一對引線端子;本體,其具有可容納電子零件的本體部之端部、引線端子、及緩衝具的容納部;以及接觸件,其被容納於本體之容納部,且具有可在與形成容納部的底板部的一部分的支撐部之間夾持緩衝具之第2連接部的夾緊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在容納部之內壁面,係設置有防止第2連接部隨著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該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移動的止動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止動件係為可抵接於第2連接部的凹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在接觸件的夾緊部之內面,係設置有抑止第2連接部隨著電子零件之熱膨脹變形或熱收縮變形而朝該電子零件之長度方向移動的止動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止動件係為可抵接於第2連接部的凹凸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接觸件係更具有可在與本體的壁面之間夾持電子零件之本體部的保持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接觸件係更具有可夾持電子零件之本體部的一對保持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該連接裝置係被安裝於基板上,基板係具有長方形狀的卡止孔,本體係具有基端部及與該基端部大致呈直角的前端部,且更具有可插入於卡止孔之大致呈L字狀的卡止爪,卡止孔係具有比卡止爪的前端部之厚度尺寸還稍微大的幅寬部;以及比卡止爪的基端部之厚度尺寸還稍微大的幅窄部,藉由卡止爪從幅寬部插入,並移動至幅窄部,使該卡止爪之前端部卡止於幅窄部之緣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基板係更具有鎖孔,本體係更具有朝卡止爪之寬度方向設置且前端部可沿著基板之面上而擺動的臂部;以及設置於該臂部之前端部且可插入於鎖孔的卡止凸部,鎖孔係具有設置於鎖孔之一側面且從幅寬部朝幅窄部之方向上升傾斜的山部;及山部之山腳區;以及越過山部的山谷區,卡止爪被插入於幅寬部,並且卡止凸部被插入於山腳區,之後,隨著卡止爪之前述移動,藉由一邊使臂部之前端部擺動,一邊使卡止凸部越過山部,而使該卡止凸部掉落於山谷區並卡止於山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在基板上設置有接點圖案,接觸件係更具有在卡止爪卡止於卡止孔之幅窄部的狀態下,可接觸於接點圖案的接點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記載的連接裝置,其中,在基板上設置有接點圖案,接觸件係更具有在卡止爪卡止於卡止孔之幅窄部的狀態下,可接觸於接點圖案的接點部。
TW97110579A 2007-10-12 2008-03-25 A cushion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a cushioning device TWI430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6327 2007-10-12
JP2008023204A JP4874273B2 (ja) 2007-10-12 2008-02-01 緩衝具及び緩衝具が接続される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7313A TW200917313A (en) 2009-04-16
TWI430323B true TWI430323B (zh) 2014-03-11

Family

ID=40572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0579A TWI430323B (zh) 2007-10-12 2008-03-25 A cushion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a cushion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74273B2 (zh)
CN (2) CN102394205B (zh)
TW (1) TWI4303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1225B (zh) 2009-04-08 2013-01-01 Au Optronics Corp 具纏繞體電連接套的燈管裝置及光源模組
JP5075227B2 (ja) * 2010-06-11 2012-11-2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及びこれに接続される接続装置
JP5691299B2 (ja) * 2010-08-30 2015-04-0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シングルエンド型ランプ
JP2012124013A (ja) * 2010-12-08 2012-06-28 Toppan Forms Co Ltd Led照明器具
JP2014147301A (ja) * 2013-01-31 2014-08-21 Best Selection Fishing Ikenaga カゴ釣用天秤
CN105299502B (zh) * 2014-07-17 2018-12-21 衢州顶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式快装卸灯具
CN109119861A (zh) * 2018-09-21 2019-01-01 东莞市信为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机构
CN110112596B (zh) * 2019-06-12 2024-02-20 徐州泉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内置径向弹簧的电工接插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6641U (ja) * 1983-09-08 1985-04-0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ランプ
US4928210A (en) * 1986-10-24 1990-05-22 Kabushiki Kaisha Hybec Linear lamp unit with contacts at both ends
JP2594210B2 (ja) * 1992-10-07 1997-03-26 浜井電球工業株式会社 管形小型電球
JPH0877981A (ja) * 1994-08-31 1996-03-2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両口金形管状ランプおよび点灯器具
JP3462306B2 (ja) * 1995-06-30 2003-11-05 ハリソン東芝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冷陰極放電ランプおよびランプの点灯装置ならびに照明装置
US7278754B2 (en) * 2004-11-04 2007-10-09 Lg.Philips Lcd Co., Ltd. Back light unit
JP4406935B2 (ja) * 2006-03-03 2010-02-03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放電管用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放電管
KR20090052330A (ko) * 2006-09-15 2009-05-25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방전램프, 조명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200956416Y (zh) * 2006-09-20 2007-10-03 振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连接器
WO2009022480A1 (ja) * 2007-08-16 2009-0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9186B (zh) 2012-10-24
TW200917313A (en) 2009-04-16
CN102394205B (zh) 2014-08-13
CN101409186A (zh) 2009-04-15
JP2009110915A (ja) 2009-05-21
CN102394205A (zh) 2012-03-28
JP4874273B2 (ja)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0323B (zh) A cushion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a cushioning device
US7029308B2 (en) Socket for electronic module
JPH10511212A (ja) 表面実装型電気コネクタのための改良されたラッチ及び固定用部材
JP552221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976314B2 (en) Buffer, adapter, and connecting device for attaching the same buffer or adapter
TWI232011B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US5634823A (en) Electrical element socket
US6135779A (en) Contact for a conductor on a foil
US20090156026A1 (en) Contact and connecting device
TWM249285U (en) Self-retaining board lock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8034217A (ja) 接続装置
TWI248706B (en) Connector small in size and simple in structure
JP2008300147A (ja) ランプ用コネクタおよびランプ用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01210412A (ja) 基板実装型端子
JP5505471B2 (ja) コネクタ端子
TW201021333A (en) Substr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nnection device
JP4558406B2 (ja) 印刷回路基板用プラグコンタクト
US6893149B2 (en) Lamp socket as well as assembly consisting of a lamp socket and a reflector
JPH07245147A (ja)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
JP2008300146A (ja) ランプ用コネクタ
JPH0719106Y2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JPH0635356Y2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JP2008300145A (ja) ランプ用コネクタ
JP2506850Y2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TWI397212B (zh) 插座電極定位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