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7016B - Bicycle variable speed handle - Google Patents

Bicycle variable speed hand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7016B
TWI427016B TW99144058A TW99144058A TWI427016B TW I427016 B TWI427016 B TW I427016B TW 99144058 A TW99144058 A TW 99144058A TW 99144058 A TW99144058 A TW 99144058A TW I427016 B TWI427016 B TW I4270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tooth
group
rotating
ratche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4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3818A (en
Original Assignee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44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70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3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7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7016B/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變速把手
本發明主要係揭示一種自行車變速控制器,尤其是指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
變速自行車因為能夠藉由變速控制裝置的切換,讓騎乘者在低速檔或高速檔之間選擇,利用上坡調整為低速檔,下坡調整為高速檔,達到上坡省力,下坡加速省時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的進檔與退檔是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操控器來控制,騎乘者操作第一控制器達到進檔控制,操作第二控制器達到退檔控制,這種設有兩個操控器的設計讓自行車的車手把增加了操控器的數量,且自行車車手把除此之外還必須設有煞車的操控器,讓自行車的車手把具有過多的操控器而顯得複雜,且多個操控器考驗著騎乘者的臨場反應,騎乘者必須靈活使用每一手指,並分配好操作操控器的手指,這樣的設計讓騎乘者無法在瞬間判斷變換檔數的同時,同步藉由手部操控操控器,而會有延遲的現象產生。當自行車使用在競技場合時,瞬間的延遲都會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遺憾。
有鑒於先前技術的自行車變速控制器存在有操控器數量過多且必須在不同的時機控制不同的操控器的缺失,因此,本發明人乃極力尋求一種單一操控器操控變換檔數的設計,希望能夠滿足騎乘者的需求。
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提供一種容易操控之自行車變速控制器。
本發明首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把手,騎乘者能夠藉由操作操控件而完成進檔與退檔的操控。
本發明次要目的為:煞車裝置之煞車柄與檔數控制組之操控件位於同一位置,且煞車柄包覆著操控件,能夠有效精簡車手把的設計。
其他目的、優點和本發明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顯明。
有關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述如後,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種結構之限制。
參照圖一與圖二,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立體外觀圖與立體分解圖。該自行車變速把手100包含有一個殼體1與一個檔數控制組2。該殼體1包括一個第一端101與一個第二端102,該殼體1內部形成一個容納空間11,該殼體1的頂壁設有至少一個穿孔12,該穿孔12相通該容納空間11,該穿孔12設有一個固定件13穿設,且該固定件13結合於該檔數控制組2,令該檔數控制組2局部位於該容納空間11,操控該檔數控制組2能夠達到進、退檔的目的。該殼體1的前壁以及後壁分別設有一個限位擋部,該限位擋部使該檔數控制組2更加穩定的組設於該容納空間11。該殼體1第二端102樞接一個煞車裝置5,令該煞車裝置5局部位於該容納空間11。
同時參照圖三至圖五,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控制器之檔數控制組2之立體分解圖。該檔數控制組2包括一個固定座20、一個轉動裝置30以及一個操控裝置40。該固定座20固定於該殼體1,該轉動裝置30以及操控裝置40分別樞設於該固定座20。
該固定座20具有一個座體21、一個第一棘動組22以及一個第二棘動組23。該第一棘動組22可抵頂該轉動裝置30,該第二棘動組23可抵頂該轉動裝置30。該座體21相對於殼體1穿孔12處設有一個固定孔211用以提供固定件13穿設。該座體21具有一個第一面212以及一個平行該第一面212的第二面213。
該第一面212具有一個第一軸214、一個第一連接部215以及一個第二連接部216,該第一軸214遠離第二面213延伸,該第一連接部215鄰近該第一軸214且該第一連接部215之水平位置高於第一軸214之水平位置。該第一軸214形成一個第一固定段2141以及一個第一空轉段2142,該第一固定段2141位於該第一軸214端末且具有非圓形橫剖面,該第一空轉段2142位於該第一固定段2141以及該第一面212之間。該第二面213具有一個第二軸217,該第二軸217遠離第一面212延伸,該第二軸217形成一個第二固定段2171以及一個第二空轉段2172,該第二固定段2171位於該第二軸217端末且具有非圓形橫剖面,該第二空轉段2172位於該第二固定段2171以及該第二面213之間。
該第一棘動組22組設於該第一連接部215,該第一棘動組22具有一個第一連接桿221、一個第一棘動件222以及一個第一彈性件223,該第一連接桿221一端組設於該第一連接部215,該第一連接桿221另一端組設於該第一棘動件222之一個第一定位孔2221,該第一彈性件223套設於該第一連接桿221並位於第一連接部215與第一棘動件222之間。該第二棘動組23組設於第二連接部216,該第二棘動組23具有一個第二連接桿231、一個第二棘動件232以及一個第二彈性件233,該第二連接桿231一端組設於該第二連接部216,該第二連接桿231另一端組設於該第二棘動件232之一個第二定位孔2321,該第二彈性件233套設於該第二連接桿231並位於第二連接部216與第二棘動件232之間。
該固定座20具有一個第一限位擋塊24以及一個第二限位擋塊25,該第一限位擋塊24組設於第一軸214之第一固定段2141,該第二限位擋塊25組設於第二軸217之第二固定段2171。該第一限位擋塊24設有一個固定部241,該第一限位擋塊24之固定部241套設於第一固定段2141且與第一固定段2141具有相同的橫剖面使該第一限位擋塊24不會相對第一軸214旋轉。該第二限位擋塊25設有一個固定部251,該第二限位擋塊25之固定部251套設於第二固定段2171且與第二固定段2171具有相同的橫剖面使該第二限位擋塊25不會相對第二軸217旋轉。
該轉動裝置30包括一個變速線固定塊31、一個第一齒件32以及一個第二齒件33。該變速線固定塊31包括一凹槽314與一限位槽315,且該凹槽314相通該限位槽315,該限位槽315由該變速線固定塊31之局部外周緣向內凹陷呈弧狀,變速線能夠穿設於該凹槽314並固定,且變速線繞著該變速線固定塊31外周緣並局部收納於該限位槽315而能夠防止脫出該變速線固定塊31,變速線隨著該變速線固定塊31朝向一個第一旋轉方向或一個旋轉第二方向轉動而達到進檔與退檔之目的。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於中間部位分別設有一個驅動孔311、321以及331,且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於靠近驅動孔311、321以及331處分別設有一個限轉孔312、322以及332。上述之驅動孔311、321以及331彼此共軸且上述之限轉孔312、322以及332彼此共軸,同時,該驅動孔311、321以及331之直徑皆不小於第一軸214之直徑,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之驅動孔311、321以及331皆套設於第一軸214之第一空轉段2142。根據本實施例,該變速線固定塊31靠近該第一限位擋塊24,該第一齒件32靠近該第一面212,該第二齒件33位於該變速線固定塊31與第一齒件32之間,該轉動裝置30可朝該第一轉動方向或該第二轉動方向樞轉。該轉動裝置30更具有一個限轉件34以及一個捲簧35,該限轉件34穿設於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之限轉孔312、322以及332使該變速線固定塊31、第一齒件32以及第二齒件33不會相對彼此轉動,該捲簧35一端組設於第一限位擋塊24之一個擋部242,該捲簧35另一端組設於變速線固定塊31之一個限位部313,該捲簧35提供一個彈力使該轉動裝置30傾向朝該第一轉動方向樞轉,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一限位擋塊24之擋部242以及變速線固定塊31之限位部313皆為孔之形態,提供捲簧35穿設。
該第一齒件32外周緣分佈有一個擋止齒部323,該擋止齒部323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該擋止齒部323之所有齒皆由第一齒件32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並略朝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態樣,其中每兩個齒之間皆形成一個齒根。該第二齒件33外周緣分佈有一個第一齒部333以及一個第二齒部334,該第一齒部333對應該第一棘動件222且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該第二齒部334對應該第二棘動件232且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上述第一齒部333以及第二齒部334之所有齒皆由第二齒件33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並略朝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態樣。
該第一棘動件222兩端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棘動部2222以及一個第一壓抵部2223,該第一壓抵部2223朝向該座體21第二面213延伸,該座體21第一連接部215與第二連接部216之間設有一個通孔218,該第一壓抵部2223穿設於該通孔218且凸出該座體21之第二面213。該第一彈性件223一端抵頂該座體21,該第一彈性件223另一端抵頂該第一壓抵部2223使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棘動部2222傾向遠離該第一齒部333。該第二棘動件232遠離第二定位孔2321之一端設有一個第二棘動部2322,該第二棘動件232於第二定位孔2321與第二棘動部2322之間設有一個第二壓抵部2323,該第二壓抵部2323朝向該座體21第二面213延伸並凸出該座體21之第二面213。該第二彈性件233一端抵頂該座體21,該第二彈性件233另一端抵頂該第二壓抵部2323使第二棘動件232傾向抵頂該第二齒部334。該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之各齒排列方式相同,該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具有一個相位差,使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棘動部2222與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棘動部2322不會同時抵頂相對應的齒。
該操控裝置40包括一個連接件41、一個撥轉件42以及一個頂掣件43,該連接件41、撥轉件42以及頂掣件43皆套設於該第二軸217之第二空轉段2172,該撥轉件42靠近該座體21之第二面213,該頂掣件43靠近該第二限位擋塊25,該連接件41位於該撥轉件42以及該頂掣件43之間。該連接件41具有一個套接部411以及一個組設部412,該套接部411套接於第二軸217之第二空轉段2172,該組設部412用以連接操控裝置40的一個操控件44,該套接部411具有一個第一面4111以及一個第二面4112,該第一面4111靠近該座體21之第二面213,該第二面4112遠離該座體21之第二面213,該套接部411更具有一個驅動孔413由套接部411之第一面4111延伸至套接部411之第二面4112,該驅動孔413套設於該第二軸217之第二空轉段2172使該連接件41能相對座體21之第二軸217轉動。該套接部411第一面4111靠近該組設部412處設有一個第一凸塊414,該第一凸塊414朝座體21之第二面213延伸,該套接部411第二面4112靠近該組設部412處設有一個第二凸塊415,該第二凸塊415遠離座體21之第二面213延伸。該操控件44藉由一個組設件45組設於該組設部412,根據本實施例,該組設件45為一個銷,該組設件45穿設於組設部412的一個通孔4121以及操控件44一端的一個限位孔441使該操控件44不會相對連接件41移動,該操控件44遠離該限位孔441之一端具有一個操作部442,使用者可藉由撥動該操控件44之操作部442以帶動該操控裝置40進行轉動。該操控裝置40更包括一個彈性元件46,該彈性元件46組設於該操控件44與該組設件45之間。
該撥轉件42具有一個套接部421以及一個擋止部422,該套接部421形成一個驅動孔423,該撥轉件42之驅動孔423套接於座體21之第二軸217使該撥轉件42能相對該座體21之第二軸217轉動。該撥轉件42套接部421外緣向外延伸出一個擋臂424。該操控裝置40更具有一個擋止棘動組47,該擋止棘動組47組設於該撥轉件42之擋止部422並可抵頂該轉動裝置30,該擋止棘動組47具有一個擋止連接桿471、一個擋止棘動件472以及一個擋止彈性件473,該擋止連接桿471一端組設於該撥轉件42之擋止部422,該擋止連接桿471另一端組設於該擋止棘動件472之一個組裝孔4721,該擋止彈性件473套設於該擋止連接桿471並位於撥轉件42之擋止部422與擋止棘動件472之間。該擋止棘動件472遠離該組裝孔4721之一端形成一個擋止棘動部4722以及一個卡掣部4723,該擋止棘動部4722對應該第一齒件32之擋止齒部323,該卡掣部4723對應該座體21之一個卡塊21a。該擋止彈性件473一端組設於該撥轉件42,該擋止彈性件473另一端組設於該擋止棘動件472的組裝孔4721與擋止棘動部4722之間,該擋止彈性件473提供一個彈力使該擋止棘動部4722傾向抵頂於該第一齒件32之擋止齒部323。該擋止部422具有一個抵頂面4221,該抵頂面4221對應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
該操控裝置40包含一個回復簧48,該回復簧48一端組設於座體21之一個擋部219,該回復簧48另一端組設於撥轉件42之擋臂424,該回復簧48提供一個彈力使該撥轉件42傾向朝該第一轉動方向樞轉,藉由該回復簧48之彈力,使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抵頂於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根據本實施例,該座體21之擋部219為孔之形態,提供回復簧48穿設。
該頂掣件43具有一個驅動孔431,該驅動孔431套設於該第二軸217之第二空轉段2172使該頂掣件43能相對座體21之第二軸217轉動。該頂掣件43外緣分別向外形成一個第一耳部432以及一個第二耳部433,該第一耳部432對應該第一棘動組22之第一壓抵部2223,該第二耳部433對應該第二棘動組23之第二壓抵部2323,該第一耳部432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4321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4322,該第一耳部432之第一頂掣區4321遠離該第二耳部433,該第一耳部432之第二頂掣區4322靠近該第二耳部433,該第一耳部432第一頂掣區4321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之距離小於該第一耳部432第二頂掣區4322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之距離。該第二耳部433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4331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4332,該第二耳部433之第一頂掣區4331靠近該第一耳部432,該第二耳部433之第二頂掣區4332遠離該第一耳部432,該第二耳部433第一頂掣區4331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之距離小於該第二耳部433第二頂掣區4332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之距離。該頂掣件43具有一個抵頂面434,該抵頂面434對應該連接件41之第二凸塊415。
該操控裝置40包含一個復位簧49,該復位簧49一端組設於第二限位擋塊25之一個擋部252,該復位簧49另一端組設於頂掣件43之一個定位部435,該復位簧49提供一個彈力使該頂掣件43傾向朝該第二轉動方向樞轉,藉由該復位簧49之彈力,使該頂掣件43之抵頂面434抵頂於連接件41之第二凸塊415,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二限位擋塊25之擋部252以及頂掣件43之定位部435皆為孔之形態,提供復位簧49穿設。
同時參照圖六至圖八,當使用者未撥動該操控件44時,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壓抵部2223位於該頂掣件43第一耳部432之第一頂掣區4321,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壓抵部2323位於該頂掣件43第二耳部433之第一頂掣區4331,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棘動部2322抵頂該第二齒件33第二齒部334之相對應的齒。由於第二棘動件232抵頂於該第二齒件33之第二齒部334,該轉動裝置30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第一旋轉方向轉動,且藉由該捲簧35之彈力作用,該轉動裝置30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第二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31因而保持於一個固定位置使變速線不會進行進檔或退檔的動作而保持在一個基準檔位,此時該連接件41位於一個初始狀態。
同時參照圖九至圖十一,當使用者扳轉該操控件44之操作部442使該操控件44由初始狀態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帶動而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抵推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之擋止棘動件472受到該撥轉件42之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抵推該第一齒件32擋止齒部323之相對應的齒根進而帶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變速線固定塊31之限位槽315捲收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升檔之動作。抵頂於連接件41第二凸塊415之頂掣件43隨著連接件41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壓抵部2223脫離該抵掣件43之第一耳部432並抵頂於該通孔218之一個限位面2181,該通孔218限位面2181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之距離小於該第一耳部432第一頂掣區4321與該頂掣件43驅動孔431中心軸線之距離,因此該第一棘動部2222更加遠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防止該第二齒件33於轉動過程中與該第一棘動部2222發生干涉。根據本實施例,當變速線升一檔至一個第一檔位時,該第二棘動件232於第二齒件33朝第二旋轉方向跳一齒並抵頂於該齒,此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該第二棘動件232的抵頂而無法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之第一旋轉方向轉動,同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捲簧35之彈力作用而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之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31因而保持於一個固定位置使變速線不會進行進檔或退檔的動作而保持在該第一檔位。
參照圖十二,當使用者放開該操控件44,該回復簧48之彈力頂推該擋臂424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頂推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使該連接件41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受到該撥轉件42的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沿著該第一齒件32之擋止齒部323之第一旋轉方向滑進下一個齒根。該連接件41之第二凸塊415抵推該頂掣件43之抵頂面434使該頂掣件43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連接件41回復至該初始狀態,此時該第一耳部432之第一頂掣區4321抵頂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壓抵部2223,該第二耳部433之第一頂掣區4331抵頂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壓抵部2323。
同時參照圖十三至圖十五,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檔數控制組2可藉由控制操控件44的扳轉角度而達到一次升數擋的功效,根據本實施例,該自行車變速把手100可以一次升三擋。該座體21於靠近卡塊21a處設有一個止轉部21b,當使用者扳轉該操控件44之操作部442使該操控件44由初始狀態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擋止棘動件472之擋止棘動部4722抵頂於該座體21之止轉部21b時,該止轉部21b限制該擋止棘動件472之擋止棘動部4722使該操控件44無法繼續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操控件44達到一個最大扳轉角度,於扳轉過程中,該連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帶動而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抵推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之擋止棘動件472受到該撥轉件42之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抵推該第一齒件32擋止齒部323之相對應的齒根進而帶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變速線固定塊31之限位槽315捲收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升檔之動作。根據本實施例,當操控件44達到該最大扳轉角度時,變速線升三檔至一個第二檔位,該第二棘動件232於第二齒件33朝第二旋轉方向跳三齒並抵頂於最後一齒,此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該第二棘動件232的抵頂而無法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之第一旋轉方向轉動,同時該轉動裝置30受到捲簧35之彈力作用而不會相對該座體21第一軸214之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31因而保持於一個固定位置使變速線不會進行進檔或退檔的動作而保持在該第三檔位。
同時參照圖十六以及圖十七,當使用者放開該操控件44,該回復簧48之彈力頂推該擋臂424使該撥轉件42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頂推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使該連接件41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組47受到該撥轉件42的帶動使得該擋止棘動部4722沿著該第一齒件32之擋止齒部323之第一旋轉方向滑過三個齒根。當該連接件41之第二凸塊415抵頂於該頂掣件43之抵頂面434,該連接件41回復至該初始狀態。
同時參照圖十八至圖二十,當使用者扳轉該操控件44之操作部442使該操控件44由初始狀態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帶動而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撥轉件42受到該回復簧48之彈力作用而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此時該擋止棘動件472之卡掣部4723受到座體21卡塊21a之抵頂,該擋止棘動件472之擋止棘動部4722脫離該第一齒件32之擋止齒部323。同時,該連接件41之第二凸塊415抵推該頂掣件43之抵頂面434使該頂掣件43沿著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頂掣件43第一耳部432相對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壓抵部2223滑動直至該第一耳部432之第二頂掣區4322抵推該第一壓抵部2223,該頂掣件43第二耳部433相對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壓抵部2323滑動直至該第二耳部433之第二頂掣區4332抵推該第二壓抵部2323,由於該第二壓抵部2323受到第二耳部433之第二頂掣區4332之抵推,該第二棘動部23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二齒部334,該第一壓抵部2223受到第一耳部432之第二頂掣區4322之抵推,該第一棘動件222產生樞轉使該第一棘動部2222進入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由於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具有相位差,該第二棘動部23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二齒部334時,該第一棘動件222與第一齒部333之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33之弧向方向具有一個第一間距A(如圖十九所示)。同時參照圖二十,該第二棘動部23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二齒部334後,該第二齒件33受到捲簧35之彈力作用而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棘動部2222抵頂於該第二齒件33第一齒部333之相對應齒進而帶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轉動裝置30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變速線固定塊31之限位槽315釋放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降檔之動作。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一間距A使得該第二齒件33轉動半個齒的弧長,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棘動部2322對應該第二齒件33第二齒部334之下一個齒。
同時參照圖二十一至圖二十三,當使用者放開該操控件44,該回復簧48之彈力頂推該頂掣件43之定位部435使該頂掣件43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當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抵頂於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該連接件41回復至該初始狀態。回復過程中,該頂掣件43之抵頂面434頂推該連接件41之第二凸塊415使該連接件41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頂掣件43第一耳部432相對該第一棘動件222之第一壓抵部2223滑動直至該第一耳部432之第一頂掣區4321抵推該第一壓抵部2223,該頂掣件43第二耳部433相對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壓抵部2323滑動直至該第二耳部433之第一頂掣區4331抵推該第二壓抵部2323,由於該第一壓抵部2223受到該第一耳部432之第一頂掣區4321之抵推,該第一棘動件222產生樞轉使該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該第二壓抵部2323受到第二耳部433之第一頂掣區4321之抵推,該第二棘動部2322進入該第二齒件33之第二齒部334,由於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與第二齒部334具有相位差,該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時,該第二棘動件232與第二齒部334之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33之弧向方向具有一個第二間距B(如圖二十一所示)。該第一棘動部2222脫離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後,該第二齒件33受到捲簧35之彈力作用而朝向第一旋轉方向轉動直至該第二棘動件232之第二棘動部2322抵頂於該第二齒件33第二齒部334之相對應齒,根據本實施例,該第二間距B使得該第二齒件33轉動半個齒的弧長。由於該第一齒件32與第二齒件33為連動,該第一齒件32連同該第二齒件33朝第一旋轉方向總共轉動一個齒的弧長。該撥轉件42之抵頂面4221受到該連接件41之第一凸塊414之抵推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回復至初始位置,該擋止棘動件472之卡掣部4723未受該座體21之卡塊21a之抵頂,該擋止棘動件472之擋止棘動部4722進入該第二齒件33之第一齒部333。
參照圖二十四以及圖二十五,該彈性元件46為扭轉彈簧,該彈性元件46套置該組設件45,該彈性元件46一端固定於連接件41之組設部412,該彈性元件46之另一端抵設於該操控件44使該操控件44之操作部442傾向遠離該連接件41。該煞車裝置5包括一個煞車柄51,該煞車柄51包括一個樞部511、一個擋面512以及一個操控部513。該樞部511樞設於該殼體1,該擋面512朝向該操控件44,該操控部513位於該煞車柄51遠離樞部511之一端。當煞車裝置5在一般狀態時,該煞車柄51之擋面512與該操控件44保持一個間隙。當使用者按壓該煞車裝置5時,該煞車柄51之操控部513受到按壓進而帶動該擋面512抵壓該操控件44使該操控件44之操作部442朝向該連接件41樞轉。當使用者釋放開煞車裝置5時,該煞車柄51受到煞車線的帶動使煞車裝置5回復至一般狀態,該操控件44受到彈性元件46的抵頂回復至初始狀態。該操控件44不會影響煞車裝置5之運作。
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發明具有以下之優點:
1.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提供一種容易操控的自行車變速把手,騎乘者能夠藉由操作操控件而完成進檔與退檔的操控。
2.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煞車裝置之煞車柄與檔數控制組之操控件位於同一位置,且煞車柄包覆著操控件,能夠有效精簡車手把的設計。
3.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第一棘動件之第一棘動部僅於退檔過程會抵頂第一齒部,因此可減小操作阻力並增加第一棘動件之耐用度。
惟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舉凡數值之變更或等效元件之置換,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疇。
100...自行車變速把手
1...殼體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1...容納空間
12...穿孔
13...固定件
2...檔數控制組
20...固定座
21...座體
211...固定孔
212...第一面
213...第二面
214...第一軸
2141...第一固定段
2142...第一空轉段
215...第一連接部
216...第二連接部
217...第二軸
2171...第二固定段
2172...第二空轉段
218...通孔
2181...限位面
219...擋部
21a...卡塊
21b...止轉部
22...第一棘動組
221...第一連接桿
222...第一棘動件
2221...第一定位孔
2222...第一棘動部
2223...第一壓抵部
223...第一彈性件
23...第二棘動組
231...第二連接桿
232...第二棘動件
2321...第二定位孔
2322...第二棘動部
2323...第二壓抵部
233...第二彈性件
24...第一限位擋塊
241...固定部
242...擋部
25...第二限位擋塊
251...固定部
252...擋部
30...轉動裝置
31...變速線固定塊
311...驅動孔
312...限轉孔
313...限位部
314...凹槽
315...限位槽
32...第一齒件
321...驅動孔
322...限轉孔
323...擋止齒部
33...第二齒件
331...驅動孔
332...限轉孔
333...第一齒部
334...第二齒部
34...限轉件
35...捲簧
40...操控裝置
41...連接件
411...套接部
4111...第一面
4112...第二面
412...組設部
4121...通孔
413...驅動孔
414...第一凸塊
415...第二凸塊
42...撥轉件
421...套接部
422...擋止部
4221...抵頂面
423...驅動孔
424...擋臂
43...頂掣件
431...驅動孔
432...第一耳部
4321...第一頂掣區
4322...第二頂掣區
433...第二耳部
4331...第一頂掣區
4332...第二頂掣區
434...抵頂面
435...定位部
44...操控件
441...限位孔
442...操作部
45...組設件
46...彈性元件
47...擋止棘動組
471...擋止連接桿
472...擋止棘動件
4721...組裝孔
4722...擋止棘動部
4723...卡掣部
473...擋止彈性件
48...回復簧
49...復位簧
5...煞車裝置
51...煞車柄
511...樞部
512...擋面
513...操控部
A...第一間距
B...第二間距
圖一: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立體外觀圖。
圖二: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立體分解圖。
圖三: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檔數控制組之立體分解圖。
圖四: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檔數控制組另一個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圖五:為本發明自行車變速把手之檔數控制組之側視圖。
圖六:為本發明由圖五之6-6剖面線所取之剖視圖。
圖七:為本發明由圖五之7-7剖面線所取之剖視圖。
圖八:為本發明由圖五之8-8剖面線所取之剖視圖。
圖九:為本發明圖六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檔動作圖。
圖十:為本發明圖八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檔動作圖。
圖十一:為本發明圖七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檔動作圖。
圖十二:為本發明圖十之延續,表擋止棘動組滑進下一個齒根之示意圖。
圖十三:為本發明圖六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單次進三檔之動作圖。
圖十四:為本發明圖八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單次進三檔之動作圖。
圖十五:為本發明圖七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單次進三檔之動作圖。
圖十六:為本發明圖十三之延續,表擋止棘動組滑過三個齒根之示意圖。
圖十七:為本發明圖十五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進擋完成之示意圖。
圖十八:為本發明圖十六之延續,表自行車變速把手退擋之動作圖。
圖十九:為本發明圖十七之延續,表該第一棘動件與第一齒部之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之弧向方向之第一間距。
圖二十:為本發明圖十九之延續,表該第二棘動組跳過第二齒部一個齒之示意圖。
圖二十一:為本發明圖二十之延續,表該第二棘動件與第二齒部之相對應齒沿著第二齒件之弧向方向之第二間距。
圖二十二:為本發明圖二十一之延續,表該第一棘動組跳過第一齒部一個齒之示意圖。
圖二十三:為本發明圖十八之延續,表擋止棘動組滑進下一個齒根之示意圖。
圖二十四:為本發明由圖一之24-24剖面線所取之剖視圖。
圖二十五:為本發明圖二十四之延續,表操控煞車柄之示意圖。
2...檔數控制組
20...固定座
21...座體
211...固定孔
212...第一面
214...第一軸
2141...第一固定段
2142...第一空轉段
216...第二連接部
217...第二軸
2171...第二固定段
2172...第二空轉段
218...通孔
219...擋部
21a...卡塊
21b...止轉部
22...第一棘動組
221...第一連接桿
222...第一棘動件
2221...第一定位孔
2223...第一壓抵部
223...第一彈性件
23...第二棘動組
231...第二連接桿
232...第二棘動件
2321...第二定位孔
2323...第二壓抵部
233...第二彈性件
24...第一限位擋塊
241...固定部
242...擋部
25...第二限位擋塊
251...固定部
252...擋部
30...轉動裝置
31...變速線固定塊
311...驅動孔
312...限轉孔
313...限位部
315...限位槽
32...第一齒件
321...驅動孔
322...限轉孔
323...擋止齒部
33...第二齒件
331...驅動孔
332...限轉孔
333...第一齒部
334...第二齒部
34...限轉件
35...捲簧
40...操控裝置
41...連接件
411...套接部
4111...第一面
412...組設部
4121...通孔
413...驅動孔
414...第一凸塊
42...撥轉件
421...套接部
422...擋止部
4221...抵頂面
423...驅動孔
424...擋臂
43...頂掣件
431...驅動孔
432...第一耳部
4321...第一頂掣區
4322...第二頂掣區
433...第二耳部
434...抵頂面
435...定位部
44...操控件
441...限位孔
45...組設件
46...彈性元件
47...擋止棘動組
471...擋止連接桿
472...擋止棘動件
4721...組裝孔
4722...擋止棘動部
473...擋止彈性件
48...回復簧
49...復位簧

Claims (18)

  1. 一種自行車變速把手,其包含有:一個檔數控制組,該檔數控制組包括一個固定座、一個轉動裝置以及一個操控裝置;該固定座具有一個座體、一個第一棘動組以及一個第二棘動組,該座體具有一個第一連接部以及一個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棘動組組設於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二棘動組組設於該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第二棘動組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轉動裝置包括一個變速線固定塊,該轉動裝置套設於該固定座,變速線隨著該變速線固定塊朝向一個第一旋轉方向或一個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而達到進檔與退檔之目的;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撥轉件、一個頂掣件以及一個擋止棘動組,該操控裝置套設於該固定座,該撥轉件具有一個擋止部,該擋止棘動組組設於該撥轉件之擋止部並可抵頂該轉動裝置,該頂掣件外緣分別向外形成一個第一耳部以及一個第二耳部,該第一耳部對應該第一棘動組,該第二耳部對應該第二棘動組;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進擋,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該操控裝置達到退檔,該檔數控制組可達到一次升數檔的功效;其中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一齒部,且該第一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一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一壓抵部; 其中該第一耳部更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該第一耳部第一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之距離小於該第一耳部第二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之距離;其中當該第一棘動組之第一壓抵部位於該第一耳部之第一頂掣區時,該第一棘動部遠離該第一齒部,而當第一棘動組之第一壓抵部位於該第一耳部之第二頂掣區時,該第一棘動部進入該第一齒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二齒部,該第二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二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二壓抵部,該第二耳部推抵該第二壓抵部,當未撥動該操控裝置時,該第二棘動部進入該第二齒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第二耳部具有一個第一頂掣區以及一個第二頂掣區,該第二耳部第一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之距離小於該第二耳部第二頂掣區距離該頂掣件驅動孔中心位置之距離,當該第二棘動組之第二壓抵部位於該第二耳部之第一頂掣區時,該第二棘動部進入該第二齒部,當第二棘動組之第二壓抵部位於該第二耳部之第二頂掣區時,該第二棘動部遠離該第二齒部。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第一齒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且所有齒皆由該轉動裝置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並朝該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態樣,該第二齒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 且所有齒皆由該轉動裝置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並朝該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形成一個單向棘齒態樣。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擋止齒部,該擋止棘動組具有一個擋止棘動部,當該操控裝置朝向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擋止棘動部帶動該轉動裝置朝向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變速線固定塊捲收變速線使變速線進行升檔之動作。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擋止齒部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形成數個齒,該擋止齒部之所有齒皆由該轉向裝置外周緣徑向向外延伸並朝該第一旋轉方向偏擺而行成一個單向棘齒態樣。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擋止棘動組具有一個卡掣部,該卡掣部對應該座體之一個卡塊,當該操控裝置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擋止棘動組之卡掣部受到該座體卡塊之抵頂,該擋止棘動組之擋止棘動部脫離該第一齒件之擋止齒部。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固定座設有一個止轉部,該止轉部限制該擋止棘動件之擋止棘動部使該操控裝置無法繼續朝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而達到一個最大扳轉角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具有一個第一凸塊,該撥轉件具有一個抵頂面,該撥轉件抵頂面對應該連接件之第一凸塊,當該連接件沿著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之 第一凸塊抵推該撥轉件之抵頂面使該撥轉件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具有一個凸塊,該頂掣件具有一個抵頂面,該頂掣件抵頂面對應該連接件之凸塊,當該連接件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時,該連接件之凸塊抵推該頂掣件之抵頂面使該頂掣件沿著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一齒部,該第一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一棘動件以及一個第一彈性件,該第一棘動件兩端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一壓抵部,該第一彈性件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一彈性件另一端抵頂該第一壓抵部使該第一棘動件之第一棘動部傾向遠離該第一齒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第二齒部,該第二棘動組具有一個第二棘動件以及一個第二彈性件,該第二棘動件兩端分別具有一個第二棘動部以及一個第二壓抵部,該第二彈性件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件另一端抵頂該第二壓抵部使該第二棘動件之第二棘動部傾向抵頂該第二齒部。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固定座具有一個第一限位擋塊,該第一限位擋塊組設於該座體,該轉動裝置具有一個捲簧,該捲簧一端組設於該第一限位擋塊,該捲簧另一端組設於該轉動裝置使該轉動裝置傾向 朝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操控裝置具有一個回復簧,該回復簧一端組設於該座體,該回復簧另一端組設於該撥轉件使該撥轉件傾向朝該第一旋轉方向轉動。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固定座具有一個第二限位擋塊,該操控裝置具有一個復位簧,該復位簧一端組設於該第二限位擋塊,該復位簧另一端組設於該頂掣件使該頂掣件傾向朝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操控裝置具有一個操控件以及一個彈性元件,該操控件樞設於該座體,該彈性元件組設於該操控件。
  17. 如請求項2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第一齒部與該第二齒部之各齒排列方式相同,該第一齒部與該第二齒部具有一個相位差,使該第一棘動部與該第二棘動部不會同時抵頂相對應的齒。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變速把手,其中該座體具有一個限位面,該限位面與該頂掣件中心軸線之距離小於該第一耳部與該頂掣件中心軸線之距離,該操控裝置包括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具有一個凸塊,該頂掣件具有一個抵頂面,該頂掣件抵頂面對應該連接件之凸塊,當該連接件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時,抵頂於該連接件凸塊之該頂掣件隨著該連接件沿著該第二旋轉方向轉動,該第一棘動組之第一壓抵部脫離該第一耳部並抵頂於該座體之限位 面。
TW99144058A 2010-12-15 2010-12-15 Bicycle variable speed handle TWI427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4058A TWI427016B (zh) 2010-12-15 2010-12-15 Bicycle variable speed hand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4058A TWI427016B (zh) 2010-12-15 2010-12-15 Bicycle variable speed hand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3818A TW201223818A (en) 2012-06-16
TWI427016B true TWI427016B (zh) 2014-02-21

Family

ID=46725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4058A TWI427016B (zh) 2010-12-15 2010-12-15 Bicycle variable speed hand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701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0675A (en) * 1988-11-29 1995-03-2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2002274475A (ja) * 2001-01-11 2002-09-25 Campagnolo Spa 自転車用のギアチェンジ・ブレーキ一体型制御ユニット
CN101314382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0675A (en) * 1988-11-29 1995-03-2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2002274475A (ja) * 2001-01-11 2002-09-25 Campagnolo Spa 自転車用のギアチェンジ・ブレーキ一体型制御ユニット
CN101314382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3818A (en) 201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4847B2 (ja)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およびギヤ転換制御ユニツト
EP0811548B1 (en)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unit
US6729203B2 (en) Bicycle gear shifter having separate shift control members for cable pull and release
EP0790175B1 (en) Bicycle shift levers which surround a handlebar
US7802489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7665383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EP1736404A1 (en) Integrated control device for bicycle derailleur and brake
US9132887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20020139218A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2002274475A (ja) 自転車用のギアチェンジ・ブレーキ一体型制御ユニット
US6382052B1 (en) Ratchet tool
JP3644603B2 (ja) 自転車用の変速操作装置
JPH02225191A (ja)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TWI568628B (zh) Bicycle transmission
EP1591354B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with combined operation of multiple output elements
JP2730555B2 (ja) 自転車用変速レバー装置
TWM465342U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8375823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JP2675585B2 (ja) 自転車用変速レバー装置
US9056648B2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20050126329A1 (en) Shifter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TWM518666U (zh) 單車把手及煞車變速組
US7281489B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gear indicating device
US20080092695A1 (en) Bi-directional ratchet drive
AU2019202409B2 (en) A sequential shift gearbox convert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